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范文大全 > 实验研究报告 >

实验研究报告通用

实验研究报告通用

【#范文大全# #实验研究报告通用#】第一次写报告不会写怎么办?当我们结束一项工作时,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是一种向上级部门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部门询问的实用文体,我们为大家甄选了一篇题目为“实验研究报告”的好文,也许这篇文章能为您解决问题!

实验研究报告(篇1)

【摘要】 研究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依据探究学习的特点,探讨探究学习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采用“引入问题—实验探求—发现结论—论证结果—应用反思” 五环节教学模式和现代教育手段,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究学习的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探究学习的意识,实验班明显优于对比班;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随实验的深入差异显著;同时探究学习的能力逐渐渗透到其他各科的学习中,不仅提高了数学学习的成绩,而且也促进了其它学科的学习。

【关键词】 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探究学习

一、 问题的提出

知识经济时代的新形势,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带来深刻变化,终身学习成为每个人的重要任务。新的学习方式和艺术,成为个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为适用这种新经济时代对学习的要求,迎接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更新多年来教学中重记忆,重考试而轻创新探究的功利性的教学模式、学习方式,引发我们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学习方式进行研究。

通过文献调查发现,国内外不少教育工作者已对探究学习这一课题进行过研究,发表了不少论文。但对探究学习的理论研究较多,实验研究较少。本研究就是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波利亚的主动学习原则和弗赖登塔尔的再创造理论等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究学习进行实验研究。探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意识和探究学习能力的方法与途径;探索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究学习的模式与方法,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二、探究学习的概念界定

本研究中的探究学习主要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在教师的组织、引导、帮助和促进下,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自然实验法为主,辅之以必要的其它研究方法。采用按常态编班,不随意增减课时,在正常教学状态下进行研究。

实验对象:广东仲元中学1999级高二(4)班为实验班,高二(3)班为对比班。

四、实验过程

1、假说: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对探究学习的组织、引导、帮助和促进,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使之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和学业成绩的进步。

2、变量

自变量:探究学习

因变量:学生探究学习意识;学生探究学习能力。

无关变量:实验选择的两个班学生来源均等,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水平相当;教师教学水平与工作态度相同;测试标准相同;排除家庭辅导、个别辅导等。

3、实验过程

(1)确定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把课堂的探究学习教学模式分为“引入问题—实验探求—发现结论—论证结果—应用反思”五个基本环节,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为第一主体,以教师的组织、引导、帮助和促进为第二主体 ,以探索数学问题、欣赏理解数学为中心,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但是,对于不同的学习内容其探究学习过程可以不同。

第一环节:引入问题。这一阶段的教学目的要求教师向学生呈现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情境,这种问题一方面必须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本能地产生一种想知道“怎么回事”的冲动;另一方面,这种问题情境最终必然是可以解决的。

第二环节:实验探求。这一阶段的教学目的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查阅资料,或动手实验(动笔检验或用计算机实验)去研究探索。这一阶段应注意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

第三环节:发现结论。根据实验得出的数据,提出假设与猜想。这一阶段要注意引导学生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大胆想象,勇于质疑。

第四环节:论证结果。用数学推理方法,证明发现的结论。这一阶段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严密的逻辑推理,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僅性。

第五环节:评价反思。对探究过程进行评价反思。关键是让学生掌握如何从过去的知识经验中找出着眼点,找出思考问题的途径;掌握分析的方法,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综合评价的过程。同时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新的问题。

(2)应用“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实验

我们用课题“轨迹的探求”说明实验过程。(细节略)

已知DF是定圆A的直径,C是圆A所在平面上一定点,线段CD的垂直平分线与DE的交点为F,当D在圆A上运动时,我们来看看点E的轨迹。

教师用几何画版演示轨迹,当学生看清轨迹时,教师让学生回答为什么?并引导学生进行论证。

当学生完成论证后,教师提出问题:想知道点F的轨迹吗?会是怎么的呢?(第一环节)

生:还是圆。

师:是圆吗,用几何画版试一试。(第二环节,学生开始试验)

生:是椭圆。

生:是双曲线。

生:是一个点。

学生得出了几种不同的意见。

师:说出各自的理由。

生:当C点在圆内不与A点重合时是椭圆;当C点在圆外时是双曲线;当C点在圆上时是A点;当C点与A重合时是圆。(第三环节)

师:能证明吗?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论证。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论证。(第四环节)

师:我们不仅要学会解决问题,同时要积累经验,总结方法 ,并运用这些经验和方法解决新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从刚才的探求中可看出同学们掌握了基本的探求和论证的思维方法,你们还想进一步看看别的点的轨迹吗?(第五环节)

可能的问题:

问题1:在直线EF上取一点S,探求点S的轨迹。(圆)

问题2:在直线CD上取一点T,过T作CD的垂线TQ,与直线AD交于Q,探求点Q的轨迹。(鸭蛋形)

点评:我们知道,探求一个点的轨迹,思维的出发点主要是两个,一是找出约束动点变动的几何条件,二是找出影响动点变动的因素,而这一节课从一系列的问题的探究中,使学生明确了探求点的轨迹的途径,初步理清了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路,从整体上把握了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看清了问题的本质。

五、实验结果分析

我们从20xx年下半年开始进行本课题的对比实验,两年来,完成了本课题的理论构建和操作模式,进行了四次数据测试和分析。

表1、学生探究学习意识测试结果(本表满分为80分)

班级成绩 实验班 对照班

N X N X

第一次(实验开始) 53 58 53 57

第二次(第一学期未) 53 62 53 60

第三次(第二学期未) 53 68 53 62

第四次(第三学期未) 53 70 53 63

说明:1、分班是按学生总分高低搭配分班,不含人为因素,师资调配也是相同的。

2、为实验数据的可比性,N值是取实验开始时两班中人数较少的数,人数多的班级去掉排名在后的数(以后数据均不含这些学生)。

表2、学生探究学习能力测试结果(本表满分为160分)

班级 成绩 实验班 对照班

N X N X

第一次(实验开始) 53 120 53 118

第二次(第一学期未) 53 123 53 121

第三次(第二学期未) 53 143 53 124

第四次(第三学期未) 53 154 53 126

表3、考试成绩

班级 成绩 实验班 对照班

N X 高分段人数 N X 高分段人数

高一下期期末 53 78 4 53 77 5

高二上期期未 53 75 3 53 79 3

高二下期期末 53 80 6 53 73 4

高三上期期未 53 115 6 53 108 3

高三高考成绩 53 603 8 53 596 5

说明:高一至高二下期未考试分数满分为100分,高分段分数为90分以上;高三上期未考试分数满分为150分,高分段分数为130分以上;高考为标准分,高分段分数为700分以上。

表4:表3中数据的方差分析及F检验

变 异 来 源 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 显著性

组 间 变 异(实验班与对照班之间) 171.88 1 172.8 6.73 显著

组 内 变 异(实验班与对照班之内) 204.61 7 24.82

总 变 异 377.49 8

表5:被试班起点水平成绩比较表(高一期末成绩)

统计量班级 N X δ 各档次人数

90-100 80-89 70-79 60-69 59以下

实验班 53 78 13 4 7 15 18 9

对比班 53 77 14 5 7 14 19 8

T=0.42<1.96, 无显著差异

表6:被试班实验结束成绩比较表(高考成绩)

统计量 班级 N X δ 各挡次人数

800-900 750-799 700-749 600-699 550-599

实验班 53 603 13.4 1 0 7 13 22

对比班 53 596 14.5 1 4 12 23

T=1.97>1.96,效果显著

表7:实验班实验前后成绩对比表:

统计量 优秀面 优良面 合格面 困难面 最高分 最低分 极差

80-100 70-79 60-69 59以下

实验前 25.5% 26.3% 33.7% 14.5% 95 42 47

实验后 43.6% 33.7% 14.5% 9% 813 450 32

从上列学业成绩的统计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学生探究学习意识实验结果

从以上表格中我们看到,学生探究学习的意识,在始测上,实验班与对比班学生的探究意识都无显著差异。经过半年的实验,两班产生了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随着实验的继续而持续增加,其中自主学习的意识,实验班明显优于对比班。得出的结论是,学生的探究学习的意识,实验班明显优于对比班。

2、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实验结果

从表中我们看到,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在始测上,实验班与对比班学生的探究意识都无显著差异。经过半年的实验,也无显著差异,但一年后,两班产生了明显的差异。有的已经达到非常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随着实验的继续而持续增加,特别是学生在处理开放性问题中独创性能力显得更为突出。显示出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效果是大不相同的。实验班原水平甚至第二次水平与对比班并没有明显差异,但第三次测试后上升的幅度明显加快,显示出实验因子的持续效力。

3、学生的学习成绩及对其它科的影响

从成绩表格中我们还看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实验前没有明显差异,甚至实验后的第一次考试,试验班还落后于对比班,这应当是实验班的学生不适用新的教学和学习方法所至。但一年后两个班学生的成绩有了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不但表现在学习成绩的整体上,更表现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态度和对问题的处理上,学生学会了研究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这从高考高分段人数的差异可以看出这一点,因为从今年的高考试题我们可以看出,探究能力不高的学生是不可能拿到高分的,大面积优生出现的成因,我们认为是基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更可贵的是学生的各项能力又逐渐渗透到其他各科的学习中,促进了各科的平衡发展。在今年的高考中,实验班学生各科的高分人数显然优于其它班。此项实验的结果完全证明了这种教学模式的可行性与实效性。探究的教学和学习对本学科及其它学科成绩带来积极的影响效果。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了结论,实验结果证实了实验假说。

六、讨论

1、教师在选择探究问题或创设实验条件时,须注意以下几点:(1)实验所涉及的知识与经验必须是学生已经具有的,或者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是学生跳一跳可以解决的问题。(2)问题或创设的实验条件是可以得出结果的,而且是多种结论的,以利于学生思维的搜索与发散。(3)所确定的问题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具有现实的社会意义与价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态度与价值观。

2、探求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学业成绩是一致的。探究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其学业成绩普遍较好,当然这其中也有个别例外的学生,其原因也应该是多方面的,尽管如此,仍然不影响二者的总体一致性。本实验的结果,证明了这种看法。

3、本实验的教学模式在学科教学的不同内容上有一定的差异性。在具体操作时一是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或再设计,二是对有些内容,我们不排除采用其它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探究教学模式绝不意味着全面否定和抛弃常规教学。而是更新常规教学,吸取常规教学的优点,采用探究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实验研究报告(篇2)

语言是一种交流思想的工具,无论是母语教育还是非母语教育,学习一门语言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尤其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世界越来越需要中国,中国也越来越需要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从来没有如此迫切,在这样的前提下,语言已不仅仅是一种内心思想的表达。虽然我国开始进行英语教育已有相当时日,但要真正把它作为交流工具来运用还略显不足。真正掌握一门语言不但要会写、会听,更重要的是要会说,我国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为主流思想的影响,导致学生学习外语普遍存在欠缺,在综合能力的提高上没有同步,例如有的学生英语语法、单词的词汇量上都掌握得很好,但是口语却往往差强人意,或者是口语说得很流利,不过也是鹦鹉学舌,生搬硬套而已,这点在农村初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关于这方面的理论研究,许多教育工作者都已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且也有很多思想变成文字正在被教书育人者实践,但是到目前为止,还很少有人对这个课题进行全方位系统的阐述,导致存在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十分有效的解决或减轻,本课题就是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对农村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梯级提高展开尝试性的研究。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针对农村初中学生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建立一套系统的教学方法,以“听、说、读、写”这四方面为侧重点,通过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呈梯级提高的态势, 从而在“学以致用”的高度真正掌握一门外语。随着地球村时代的到来,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是大势所趋,特别是处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例如店口,英语教育走在时代前列尤为重要,通过我们的努力,逐步使我们的学生具有与外界交往的能力,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同时也很好的贯彻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伟大战略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原则主要是遵循初中英语教学大纲上规定的教学要求,全面考虑了课题研究的方向性原则--针对初中学生特点和教学现状,实用性原则--在日常教学中随时检验研究的可操作性,创新性原则--大胆探索,勇于尝试。

课题研究的原则决定它的特点主要有三点:第一是重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城市化已经被纳入了国家建设的总体规划,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农村今后也将是开放的农村,所以真正掌握一门外语来保障与外界的顺畅交流极为重要;第二是现实性,当前我国的教育模式正处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重要过程中,在这一划时代的转变中,各种新生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层出不穷,教育工作者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力求使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本课题所涉及到的一些方法模式,也具备了创新求异的特点,满足了现实对教学工作的新要求;第三是针对性,课题研究牢牢抓住本地区初中英语教学的现状,客观的分析了农村初中和城市初中存在的差别,有的方矢地制定了研究计划,并付诸实践。

店口二中初一年级段全体学生,共计十个班级。我们随机抽出初一(1)班、初一(4)班作为研究对象,开展英语综合能力梯级提高的实验研究。

在教学实践论的指导下,结合农村学生实际情况,综合运用讨论法、角色互换法、比较法、形象思维法、数据分析法、阶段总结法等方法。

1. 培养学生英语兴趣,克服学生畏难心理;

2. 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听说能力;

3. 引导学生深入理会教学内容的含义,巩固兴趣,拓展创造性思维;

4. 组合现有成果,并随时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推进“听、说、读、写”梯级提高。

在选定的两个实验班中,研究的内容主要是围绕“听、说、读、写”四方面展开,通过让学生“听”-营造英语学习的气氛、“说”-锻炼对英语的感知能力、“读”-了解英语规则、“写”-巩固学习成果这四个阶梯过程来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最终为流利地“说”英语打下深厚的基础。

1.预备阶段,针对了农村学生接触英语教育较迟、有畏难情绪等特点,着重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极力促成了“趣味英语”的形成。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开展以下形式的教学实践:课本对话表演,就是以课本中的某个片断为材料,让学生模拟表演,情景再现;英语单词接龙,在制定一个单词后,由学生说出下个单词,但必须首尾衔接(如:egg--good--deep--pig等);寻宝比赛,学生分组找出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比一比谁找得多,找得准;互相问答竞赛,针对某篇课文内容学生自行设计问题,双方轮流互问互答。通过这些活动,有效地增进了实验班同学对于学习英语的兴趣,特别是平时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学生,逐步克服了他们面对英语时的畏难心理,使他们在课堂上能积极踊跃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主动地融入到教与学的过程当中来,成绩也从刚开始的四十几分、五十几分,稳步提升到八、九十分,并且很好地保持了下来。所以通过学习兴趣的确立,达到了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2.相对与非实验班同学来说,实验班更多地运用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大量、反复地组织学生听语音系统单词、句子或课文的示范读音,并让学生重复跟读,进而过渡到一口气读,连续地读等等循序渐进的训练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3.利用角色互换法。也就是说,让学生体验一下当老师的滋味,以此来让学生学会在学习中进行换位思考,能够做到有头脑,有目的来学习英语,而非仅仅的盲目跟从。我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轮流在课前利用5分钟时间讲一个小故事并针对故事内容提出若干简单问题,让其余同学快速、简单地作出回答。这样既吸引了绝大部分学生注意、锻炼了他们的听力,又让学生能有机会大胆的开口说话,逐渐消除他们对英语的恐惧心理,上台讲故事的同学更能体验到主动学习英语的乐趣,尝试到作为一个小老师的复杂滋味,促使他们为了更好地表现自己而对英语付出更大的努力。按照计划,我们又学习了一些流行的和经典的英文歌曲象《big, big world》、《yesterday once more》、《lemon tree》等,在学生们的不断传唱直至耳熟能详中,使语言表达流畅,巩固了学生对英语的兴趣。

4.结合本地实际,提供给学生经常会接触到的一些图片或者单词,让学生根据所给题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并且在互相的讨论和talk中编造并口述一个故事,促使学生在英语的环境中进行思考,有时候,学生仅凭着简单的一幅画,就能滔滔不绝地编出一个离奇的故事来;而有时又能凭借我提供的几个单词,把我在前一天所做的事猜个八九不离十。有一次,我仅给了学生“last, Sunday, Hangzhou, shopping, lose”等几个简单的英语单词,学生们就七嘴八舌地把我去杭州购物丢失钱包的经历再现了出来,让我不禁惊讶于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而在讲述的过程中,学生又很好地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比起上一个环节的单纯讲一个故事又有了新的突破。在这个过程中适当向学生灌输一些课堂以外的东西,例如西方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因为语言作为一种文化,有其特殊性和区域性,让学生了解产生英语这种语言的文化,就更好地掌握了运用英语综合能力。例如,利用中国的中秋节,我们学习了西方的感恩节;通过中国的饮食学习,介绍西方的take-away food等,使西方的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到我们的学习之中。

5.在学生的英语水平达到了一定程度,阅读、精读课文是提升综合水平的有效手段。在实验过程中,我在课本上挑选了一些文章作为他们精读、细读的标本,象《on the farm》,《take-away food》,《the English name》等,让他们在逐字逐句地认真阅读,既搞懂课文的意思也明白课文的外延意义和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同时甚至能分析课文中一些经典词、句的运用方法和手段。有时也会找来课外的好文章,来满足同学们的求知欲望。在周杰伦风行的年代,我为他们找来了介绍《Jay Chuo》的文章,居然所有的学生都可以流利地背诵,更体现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强调阅读的侧重点在于读懂课文的含义和寓意,而不仅仅是单纯的朗读。

6.在研究进程中,通过几次测试,我了解到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英语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时候,安排学生进行了创造性的写作,在每次课前轮流把学生作品写在黑板上,当堂批改点评,检阅订正大家共同存在的问题,每每遇到学生有创新的看法、思想或者表现,或者运用了新学的语法或课本内容,我则安排学生额外的加分奖励,以此来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对新知识的主动运用和掌握。此举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争相学习的气氛,并有效提高了英语综合水平。对于作文的选题,我也并非单纯地让学生看图写作,而是充满了随机性,譬如有一次我新烫了一个头发,走进教室里学生们叽叽喳喳议论个不停,于是我索性把那堂课改成了作文课,题为《my English teacher’s hair》,结果我第一次在学生眼里看到了真实的我,而学生的作文也空前的充满了热情与生活情趣。

通过课题研究阶段的教学,实验班和非实验班教学效果的差异较为明显。实验前,实验班在升入初中后的首次测验中,与其他平行班的英语成绩呈交叉状,未见明显差异。经过将近一个学年的课题研究和推进,在初一年段第二学期的期末测验中,非实验班英语平均成绩为69.90,而实验班平均成绩为85.43,出现了明显的差距,并且在合格率、优秀率等指标上,实验班均好于非实验班,特别是原先成绩较差的“后进生”,更是有了大幅度的进步,从而也为班级整体成绩提高做了很好的铺垫。详细的比对数据见下表:

学期 第一学期期中 0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 0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 0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

班级 对照班 实验班 对照班 实验班 对照班 实验班 对照班 实验班

平均分 78.4 79.8 72.7 80.5 68.9 83.5 69.9 85.4

合格率 82% 87% 82% 94% 70% 100% 65% 100%

优秀率 65% 61% 54% 73% 55% 86% 45% 89%

通过表格可以明显的看出,实验班的学生在这一年过程中,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并且表现出不断进步的趋势。

实验班不仅在学科成绩上有明显程度的提高,同时在综合运用英语能力方面,也有不同于非实验班的优异表现:

(1).听、说、读、写的能力不仅高于非实验班的学生,甚至在初二、初三年级学生面前也毫不逊色。

a.听。在听力方面,学生不仅能轻松听懂教师的全英文上课,而且还能够听懂初二年级的听力材料,甚至对于初三中考的听力测试,也有良好的表现。虽然对于部分陌生单词和语法他们未能完全理解,但是凭借已有的信息,他们基本上能将答案猜个八九不离十。25分的测试,能得到20分以上的学生居然在三分之一以上。

b.说。克服了自己的心理障碍,开口说英语对于学生来说已经是“That’s a cake.”了,无论是学生之间的对话问答,还是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学生的反应与思维完全能够跟得上课堂的节奏,而他们的思考范围,也远在课本内容之外了,有的学生还自豪地向我宣布已经和外国朋友交谈过了,一切OK。

c.读。读课文是学生最拿手的看家本领,即使是成绩还有待提高的部分学生,在读课文这一环节上也决不含糊,能清楚、响亮、流利地一气呵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听他们读英语,也是一种享受。同时,学生的阅读能力在一年中也有迅速的进步,一篇400词的作文,学生能在五分钟之内把他看完,并且能概括出文章的大意。

d.写。学生最喜欢的是作文课,一篇要求写50-60个词的文章,学生往往能写到100个词以上,而一篇满分为十分的作文,得分能达到十一分、十二分以上的学生不在少数,甚至有的学生能写出十五分的优秀作文,在班级里被争相传阅。

(2).课题进行过程中,我辅导的十名同学参加由镇组织的初一英语能力竞赛中,取得可喜成绩,分别获得一等奖三名,二等奖五名,三等奖两名,囊括了前五名;

(3).课题实验班于学年结束前进行了英语卡拉OK大奖赛,全体学生都自选歌曲参加了比赛,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效果,在校内外造成较大的影响。

(4).在学校“英语角”的创办中,每次活动的组织者或者骨干力量有三分之二来自于课题实验班。

七、实验体会:

1.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及时转变教学观念,顺应时代发展,特别是象处在店口这样经济比较发达的镇乡,各种实体、意识发展都非常迅速,这就要求教书育人者需要经常更新知识体系,提高综合素养,才能保证教出来的学生不仅能“学会学习”,还能“学会做人”;

2.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单单是为高分学生服务,特别是现今综合素质的提升已成为教育主旋律,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应该注重整个群体的接受能力和接受效果;

3.英语教育应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要求,只有这样,英语教育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实验研究报告(篇3)

一、自然情况摘要

1、课题总名称

《新课改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研究》(尚志市“十二五”规划课题)

2、课题简介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教学工作的永恒主题。而当前我校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的受累,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提高课堂效率、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老街基学校在课改的浪潮中从没停止前行的脚步,瞄准名校教学经验,依靠教师求发展,力争从应试教育的弊端中破茧而出。教育实践表明,课堂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效率高低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20xx年我校立项了《新课改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研究》,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高效课堂特点研究”、第二阶段“高效课堂策略研究”、第三阶段“新课改下学习小组建设与作用发挥研究”、第四阶段“四研”互助式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研究、第五阶段以打造各学科典型课例为重点探究常态课和网络环境下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研究,目前试验资料已整理完成结题报告已经上交到市课题规划领导小组,进入课题验收阶段。

3、研究者在本课题中的角色

孙基瀚是英语学科教研成员,参与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承担七年级英语课程的教学工作。负责制定英语学科科研组子课题研究方案,并带领英语学科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参与学校组织的课题研究活动。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借鉴已有的经验,积极探索高效课堂的主要特点,不断的探索摸索制定适合我们的教学设计,有促进学生的全面和可持

续发展。并完成英语学科科研组阶段报告和英语学科高效课堂教学建构研究结题报告。

二、本次试验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促使教师深入分析反思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借鉴已有的经验,积极探索高效课堂的主要特点、基本模块和基本环节,努力构建英语学科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效率的质的提高,努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课堂教学效益,以解决当前课堂效益较低的实际问题,并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

本节课是《Topic 1 Can you danceSection A》英语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研究专题。通过本节课的实施,对英语高效课堂特点教学模式构建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并结合实际情况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努力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

本节课的实施有以下几点具体目标。

1、观察学生对课程的反响,了解学生们对课程的具体要求。

2、观察课堂的教学过程。通过对课堂过程的了解,分析研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3、通过班级的授课,不断完善,实现实验目标。

三、实验研究过程

1、学情分析

2、教材分析

3、教法分析

4、学法分析

5、预设教学过程,导学案四、实验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各版块之间属于“递进关系”希望这样的设计将学生的思路逐步引向深入。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出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课堂结构完整,容量合理,体现了高效课堂的特色和新教育的基本理念。

经过课后的仔细翻阅和个别学生访谈明显感受到学生们很喜欢这样的设计,也感到本课程对他们的各门课程学习有所帮助。部分学生体会到了高效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愉悦感觉,在同学和教师的鼓励声中,孩子们逐渐体会到了成就感。兴趣很高。

课题实验课《威尼斯商人》师有针对性的对问题进行讲解。“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做到了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注重“水涨船高”,注重学习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个体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了自主、合作与探究,让学生获得“自我实现”,学生得到了充分的尊重,由衷而发的成就感更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通过授课,我完成了这次实验任务。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我也在课堂上获取着大量的信息。这次实验所得到的第一手素材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依据。这次的实验过程,充分体会到了老师自身提高的途径“ 实验——反思——实验”的的第一过程,教师自身的成长就是在这样的循环往复中进行,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进行实验、体验实验的过程、在课堂上运用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并得到进一步的实验数据来支撑自身的课题研究。

附:

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威尼斯商人 课实验信息采集表

实验研究报告(篇4)

一、课题提出

根据省新一轮《家教实验方案》的实验目标提出“五项活动内容”中的头一项“家长培训活动”的要求,以我校上一轮实验取得的成果——“三进”“三配合”工作模式为依托,《家长培训活动研究》

一、课题提出

根据省新一轮《家教实验方案》的实验目标提出“五项活动内容”中的头一项“家长培训活动”的要求,以我校上一轮实验取得的成果——“三进”“三配合”工作模式为依托,以家长普遍要求提高家教能力为出发点,经过反复研讨,确定我校年家教实验课题为“家长培训活动研究”。借以深化学习型家庭的创建,提高家长素质,提高“为国教子,科学育儿”的家教能力。

二、实验过程

1、强调自学,学习进家庭

(1)普遍要求,重点指导。

我校将招收七个班的学生作为实验班,现在两年六个班作为重点实验班。在实验过程中,实验教师将实验对象大致分为两类。父母有一定素质、有一定教育方法的家庭为甲级;那些无法教孩子,盲目无助的家庭被列为b类。每位实验教师从两类家庭中选出两个典型家庭,及时跟踪、引导和交流。

这样,既可以因户施教,也可以把a类家庭的先进经验随机地运用到b类家庭中。取得一定效果后,将在各实验班推广。实践证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新颖性。

(2) 课前应进行自学指导,在自学中提出疑难问题,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指导。

为了避免家庭教育的误区,我们定期对家长和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自学指导。如:《家庭德育的基本方法》、《让家长了解新课改、走进新课改与支持新课改》、《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与矫治》等。

家长按“指导”读书,随时把疑难问题反馈给老师,老师能够个人解决的就及时答复;不能解决的,报课题组共同讨论解决。为了让家长学以致用,我校还结合实际情况为家长出题,留作业,通过答卷使家长进一步掌握科学教育孩子的方法。有时,根据讲座的内容,家长和学生被要求发言而不是学习。

(3) 在大班化的基础上,分散指导,教师指导,学以致用,促进学习。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课题组副组长秦校长每学期亲自给家长和学生上2至3个大班。在此基础上,我们还派老师讲课、指导,让家长提出更有针对性的问题。老师也能够根据孩子在班级表现给予切实的、满意的答复。

在分散指导过程中,二年六班董巍同学的妈妈当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我检查孩子在学校写的作业总是有进步,怎么在家写的就不行了呢?几天之后更是下降,怎么回事?

”一些家长马上点头,表示也存在这种现象。指导老师反问到:“当他写得好的时候,你有没有及时表扬他?

奖励过他吗?”他的家长支吾地说:“偶尔有过。

”指导老师马上说:“小孩子都很喜欢表扬,你家董巍更是如此。但表扬是需要一定技巧的:

①表扬要确立正确的标准;② 表扬应该及时。当你发现哪一个字写得好,立即表扬它,鼓励它继续努力工作;③表扬最好在写得好之后进行,不要事先许诺,加强孩子良好行为发生的自觉性;④表扬要具体,孩子越容易明白哪些是好的行为;⑤ 表扬要注意方式,得体,不夸张;⑥表扬要坚持经常。”指导老师将自己在家教书刊上学到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了实践当中,博得了家长的赞许,同时更是带动了家长学习的积极性。董巍同学果然进步很大,不但能够及时认真地完成作业了,而且学习成绩还由原来的倒数第二名前进到21名。

现在,他的家长学习尽头也更足了。二年三班刘宁同学的家长不但把整册的《家长读本》仔细阅读了、做了标记,而且有的地方还写了一些心得。

(4) 我们应该把自学和创建学习型家庭结合起来。引导家长多看家教相关资料,扩大视野,用以培养孩子学会做人,长大**成材。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开展学习化家庭活动是创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我校始终坚持以学习进家庭为主线,以《家长读本》为核心,引导家长多看《家教周报》等相关资料,扩大视野,通过问卷反馈、关爱一线通、校园网络等形式,强化学习指导,扩大学习型家庭内涵,提高学习型家庭建设的质量。具体做法有:

① 帮助家长制定自学习惯、家庭规则和学习时间表。开辟家庭学习场所和图书角,每月组织家庭成员月读一本书,家长和孩子交流月读经验。

② 在促进和引导学习型家庭的实践中,应坚持以下四个原则:家长和孩子的主体性;家庭学习差异性;学习内容多元性;家校合作互动性。

③ 在学习策略上,父母和孩子应该一起学习,互相学习。并提倡家长定期撰写家教心得。

④ 帮助家长掌握创建学习型家庭的九种方法。

*身教重于言教

*与孩子共同求知

*从小事抓起、走小步、抓实事

*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爱好

*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目标

*教育孩子懂得回报,学会做人

*教育孩子自我管理

*注重家庭成员的个性发展,营造积极的家庭氛围

*与学校、班主任、有经验的家长沟通

⑤积极开展以“小家”带动“大家”、以“大家”促进“小家”、“小手牵大手”等活动。比如,学校号召家长利用周末的时间带孩子去东湖。孩子拉着家长的手绕东湖一周,他们边走边谈心、说事、交流经验,消除了彼此的隔阂,仿佛成了忘年交。

2、家长进学校,家校融合

每学期进行两次固定活动。学期初,家长们走进教室;家长学校开始上课。学期末学生考试结束后,将安排固定家长学校开学。目的是增加信息量,不仅针对《家长读本》进行授课,同时开辟家长和班主任老师的交流时间,因为学生考试以后,这样家长在咨询时就更有目的性,咨询信息量必然增加,目的性更强。

(1)家长与孩子一起上课。在07年4月和11月,分别进行一年、二年、四年、五年级的家长进课堂的教学开放日活动。家长与孩子一起上课,目的在于促进家长了解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情况和学生在校学习情况,从而对现代教学思想及实践进一步了解,为统一家校教育思想提供一致思想基础。

(2)家长进行意见反馈。在听完教师讲课后,要求家长认真填写家长问卷,对家长提出一些心理咨询的问题,如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过什么难题?您认为孩子最大的优点是什么?

你对学校教育教学有什么意见或建议。通过家长的意见反馈,我们进一步查找自身工作方式和方法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使家长对学校各方面工作更加满意。

(3)家长与教师座谈。上完课后,家长可以和班主任一起进入孩子们的教师,与班主任面对面地交流孩子的处境,交换意见或建议。

我们学校六年来一直坚持开放日活动。这种家校沟通方式受到家长和学生的欢迎。坚持开展这项活动,不仅使家校关系越来越融洽,而且使我校在社会上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

(4) 增加了家长入学的内容。在学校各部门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增加了家长参与的项目,如我校学期初开学典礼,“六一”艺术周文艺汇演及表奖;在运动会的“亲子赛跑”中,让孩子的脚踩在家长的脚背上,家长拉着孩子的手倒着跑;美术的“亲子作品展示”中,有的是家长和孩子一起画的画,有的是一起粘的手工,有的是合作绣的十字绣,还有亲子环保废物制作、亲子共读、亲子游戏等。引导了家长的教育观念的转变,即在说教的方式基础上增加了活动影响的力度,强化了“家长进学校”作用,用鲜活的事例转化了家长的教育观念。

3、学生进社区,分享社会教育

(1)深化扩大实验区教育基地

学校利用庆“六一”、“学校运动会”、“建立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等活动,学生从课堂步入社会,同时又引导社会力量进入校园,形成共建关系,积极创造有利于学校教育的大环境。目前“基地建设”正不断扩大,已经从第一轮实验阶段的“繁荣社区”基地,又扩大两个(“县交警大队的学生安全教育”基地和“县乒乓球训练”基地在我校设点)。

(2)学生的活动方式、表现

①定期组织学生为社区老残户做好事,如擦玻璃、扫地、唱歌、跳舞、讲故事等,对那些需要帮助的老人和其他居民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以陶冶学生的心灵,提高道德情操。郝素芬是社区里一位孤寡老人,她经常负责打扫卫生,她还买了门帘等生活用品。学生们与参加抗美援朝的杨景玉老人结下了新的友谊。

老人给孩子们讲了抗美援朝的故事,教会他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小为老志愿服务,老为小谈生活真谛,老少交流真挚感情。

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区开展“红花少年”、“绿色环保小卫士”和书法、绘画评比、竞选楼道小组长、培养“五好小公民”等活动,通过活动,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增强了学生对社区的责任感,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实验研究报告(篇5)

1、现状分析。

实验课程作为本科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是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且是学生对基本知识进行理解、掌握、应用的必要环节,而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是体育学中实施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体育学院发展的基础上所建立的基础性实验室,其主要的功能是培养体育学院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解决在体育实践过程中所出现的身体机能反应、运动能量代谢以及运动性损伤等问题,然而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国家对大学生体质的不断重视,运动人体实验室的作用也伸展到体育科研方面以及体能监测等方面。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国家对学校体育的不断重视,许多专业的体育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的体育院系加大了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购买了许多新型的仪器设备,成立了运动人体科学实验中心,使得体育科研和实验的水平在整体上向前迈了一大步。

三亚学院体育学院成立于2010年12月,下设亲水运动管理和休闲体育两个专业和一个公共体育教学部,是立足于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发展趋势和海南省经济发展的需要下成立的,所开设的运动人体科学相关课程主要是针对亲水运动管理和体育休闲两个专业的学生,属于新开设的学科,而实验实验室建设也还处于起步和探索学习阶段。

2、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

指导思想:坚持以十八大相关理论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我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建设步伐,紧紧围绕学校“让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的办学使命,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和创新能力。

建设目标:在不断改善实验条件,提高实验教学水平的基础上,加强实验室建设投资力度,力争经过4~5年的努力把三亚学院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建设成为集教学与科研及体能测试为一体的综合型实验室。

3、建设思路和措施。

据何叶的《新建本科院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建设的改革探索》中分析得出设置相对完善的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至少包括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医学、运动测量学、运动保健康复学、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解剖学8大实验室,其中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和体育保健学是属于体育的基础学科,因此从我院的实际情况看,目前运动人体实验室建设应该满足以上4个科目的实验课程需要。

3.1建设思路。

通过对其他高校实验建设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的经验,比如徐丽平等人提出教学、科研和体质测试三为一体的实验室模式。周亮等人提出三性实验室建设的思路,我院的运动人体实验室应该以满足现阶段的教学为原则,进行起步建设,为后面的科研和体质测试功能预留出一定的发展空间。因此在硬件方面,包括实验室安排装修、仪器设备的购置与保养等,应结合学校的10年卓越进程,坚持边建设边教学边改革的原则。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新专业的不断设立,还应着眼于未来,为实验室的进一步发展预留空间。

实验室建设的关键要看技术队伍建设,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工作积极性将直接影响着实验室的质量和发展。因此建设一支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过硬的实验技术、合理的实验技术人员结构,对稳定推进实验室的管理,保证实验教学质量是非常重要的。随着我国体育科研的不断发展,促使我们在实验室人员不仅仅局限于管理器材和教授实验课程,汤丽清通过对比集美大学合并后的体育综合实验室的变化,认为应该吸收更多的国家或省级课题,提实验队伍素质。因此在软件方面应借鉴学校的其他实验室,重视和完善管理体制,规范操作规程、记录使用情况,并由专门的人负责管理,建设成具有特色的实验室,同时提高实验室的开出率和相关人员(学生、教师)的有效使用率,进而提高教师实验科研水平,更好地提供机能测试、健康监督、心理测试等服务。

3.2建设措施。

3.2.1实验室安排和装修。

由于三亚地处亚热带高温、潮湿、多雨、多台风,因此实验室应安排在第二层或第三层并装有空调的房间;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应包括运动解剖学部分、运动生理学部分、运动心理学部分和体育保健学部分,根据现有条件和所需空间可以把运动解剖学部分和运动心理学部分安排到一个实验室,其余两个在另外一个实验室,根据建设思路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是集教学与实验一体的,并且每个实验室的容纳人数为45人,因此每个实验室的使用面积应不小于150m2;运动人体科学一些学科比如运动解剖学课程仅靠实物的观察和挂图的观察,学生很难理解所学的知识,因此多媒体设备在实验教学当中也是必不可少的。

3.2.2实验仪器的购置。

由于现在是运动人体实验室建设的起步阶段,资金投入方面相对比较薄弱,因此在实验室设备的购置应统筹规划,既要满足多学科的教学需要,又要满足科研的需求,真正做到资源共享,如肺功能仪、功率自行车、心率遥测仪、台阶实验仪等,不仅在运动生理学课程要使用,并且在体育保健课程也要使用,而且应用于科研上还可以提供一些可靠的生理学数据,因此可合并购置,使实验室建设尽快适应高等教育高速发展的需求。

3.2.3实验室人员素养的提高。

在实验课程的教授和实验室管理方面,由于目前我学院的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程安排较少,没有配备专门的实验人员,实验教学是由本科目任课教师独立完成的,随着多学科交叉的不断发展和复合型人才的不断需要,要求实验室人员的素质也越来越高,知识面也越来越宽,因此任课教师不仅要重视自己本门课程的基本实验技能还应不定期的参加其他各类专业知识的培训班,重视自身的实验基本技能练习,比如争取一些课题的加入,与其它院校联合申请课题等,另外在假期或空余时间还应到实验室建设较完善、实验教学质量好的院校参观学习或接受短期培训。

3.2.4实验室管理方面。

实验室管理机制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实验室的建设和实验室功能的发挥,更关系到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教学质量、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因此建立合理的实验室管理机制和严格的规章制度,是实现实验室综合管理目标的关键。为了适应全面素质教育特别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人才的需要,培养动手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为了使运动人体实验室在建成后更好的服务于学院的师生,为了有计划、有重点地合理使用好教学设备费,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急需要的地方,必须建立良好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如对实验室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应建立和规范正确的操作规程,并且记录其使用情况,配备专门的人员负责管理和维护。对其他设备在教学、科研的使用情况也应该有专门的记录,使仪器设备的管理可以做到正确有效的使用、按时合理的保养和维修,对于一些仪器设备损坏的赔偿、实验教学课的安排、安全措施如防火、防水、防盗等等,做到有章可循。

3.2.5得到领导的重视。

学院领导应充分认识到实验室建设与开设实验课,在提高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认识到体育实验室建设、开设实验课与开设体育理论课同等重要,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水平与质量。另外还应重视对现有实验室人员的培训,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实验室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技能素质,培养一批既能从事实验教学又能从事理论教学的“双师型”教师,努力建设一支专思想积极、素质高、能力强的实验教学队伍。

实验研究报告(篇6)

我校作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选择“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建构体现学生认知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实验课题。我作为校课题组成员,把“建构体现学生认知主体的作文教学模式”这一子课题作为研究内容。经过实践探索,总结出新型的作文教学模式 ,现将实施效果情况汇报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与课程特点分析

我选择这一课题进行研究,旨在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探索教与学的规律,构建体现学生认知主体的作文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发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能力。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命题-指导-写作-批改-讲评”五步式的传统作文教学模式,面临严重挑战。教师滔滔不绝地指导,密密麻麻地批改,津津有味地讲评,似乎是任劳任怨,尽职尽责。然而事与愿违,辛勤的劳动没有换来丰收的喜悦,有的甚至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结果,学生看见作文就发愁、焦急惶恐。作文时,离开自身实际,东拼西凑,以至不认为作文是交流思想的,而是应付老师的。在小学六年中,作文知识(审题、立意选材、开头、结尾)的灌输很多,写作练习的次数也很频繁,范文的阅读更是不计其数。至小学毕业时,真正能写好作文的没有几人。问题症结在于,被动的学习压抑了学生的创造力,没有让作文成为学生可随心所欲交流思想的工具,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虽偶有形式上的变化,终究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让学生养成依赖心理,缺乏独创精神。教师主观设计,脱离学生的评讲,压抑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是当前学校出现的一种新八股式的教学结构,导致能展示学生心灵与创造力的园地失去生机。实行教学改革,建立新型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文化经济的升温,要求教育的改革走在时代的前列。现代作文教学,要求保护、开发学生的想象资源,努力创设意境。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思维领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要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意义建构的主体。把现代教育手段引进课堂,用较小的时间、精力获得更多的教学效果。

我们应该看到被传统教育公认的三大基石:阅读、写作、计算,也在发生异变: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阅读。写作的方式开始以手写走向键盘输入、鼠标输入、扫描输入、语音输入。文字的数字化使计算机从语言上升为文化。对于培养21世纪人才的教师来说,攻占教育的制高点,必须利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改进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文教学中不仅融入知识传授、技能指导,还有智力的开发、个性的发展。正如哈尔拉莫说的“教学的基础应当是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包括组织学生进行积极的认识活动,理解和掌握知识,锻炼出实际技能和技巧,以及形成世界观并发展创造力和才能力。”根据时代的要求,及当前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课题组提出“建构体现学生认知主体的作文教学模式。”按照这种教学模式进行作文教学,解决了传统作文教学中的不足,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操等方面都有所提高。如何建立一套崭新的作文教学模式,是我们进行研究的重要内容。

二、实验目标

课题目标:教师利用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形成体现学生认知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所谓教师的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俾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受。”这句话在承认教师在教学中“主导”作用同时,强调了教学活动不应由教师包揽一切,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体现,就无从谈起培养创造性人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把学生学习的全过程由被动变为主动,帮助学生去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注重学生素质的提高。用多媒体组合教学,内容丰富,形象生动,拓宽知识面,增加知识点,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智力因素与非智力的强化与发展;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扩大教学规模:人机交互的互动化,信息传输网络化等;有利于强化学生的科技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样的课堂教学,突出重点,化难为易,启发学生思维、想象、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体现学生认知主体地位。

实验学科目标:利用媒体引导学生观察、联想,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由不愿写到愿意写。提高学生作文知识与写作修改能力,由能边听边想,抓住要点到能说一段话,到能按一定顺序观察事物,抓住重点,表达感情,能写条理清楚、内容简单的记叙文,到尝试电脑写作和调阅信息的能力。

三、实验设计

实验对象:五年级四班全体学生(男生33人

女生33人)

实验时间:19xx年9月~20xx年7月

19xx年9月-20xx年2月探索作文教学模式阶段

20xx年3月-20xx年2月作文教学模式形成阶段

20xx年3月-20xx年7月作文教学模式实施阶段

实验环境:

1.借用多媒体展示事物和现象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使声音与画面并存,生动直观地将教学信息再现于学生的感官,通过视听器官的协作运用,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2.电脑网络下的交互式教学。网络将大量超时空的感性材料提供给学生,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得到综合运用。网络的交互功能,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

四、教学资源的内容.特点

教学资源有三种:文本资源、电子信息资源、潜在资源

文本资源指教材及相关教学资料。电子信息资源指学校购买的电脑软件、vcd光盘、录像带及网络信息。潜在资源指挖掘学生的内在因素。

根据教学资源的来源,实验研究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知识的教学,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课本是学生练习写作的最好范例。学生通过学习书中的语言,把这些好词、好句、好段储存在大脑中,充实写作素材的“仓库 "。同时吸取其中的长处,融进自己的习作中去,达到从学习到内化的过程。如:学习《鸟的天堂》一文,学生被书中优美的语言所吸引并自觉地在自己的习作中抓住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来描写,使文章生动得多。

2、在说话、写作训练课上,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让学生敢说、敢想、敢评,培养独特的个性。如:教学写作《我爱家乡的**》。CAI课件"安庆揽胜",收录了大量的山水风光、文坛艺苑、名优特产等内容。此课件分五个部分介绍家乡:①宜城山水好风光②文坛艺苑数风流③闪烁历史的明星④声明远播名特产⑤古城新貌交响曲

3、在平时活动中,开展说写竞赛,向电台、报纸投稿,挖掘学生潜力,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调动学生习作的内驱力。利用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和习作兴趣。

五、模式特征分析

1、教学模式

“体现学生认知主体的作文教学模式”是以多媒体为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维入手,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结合实际教学总结出“5+1”作文教学模式。

设计模式如下:

(1)激发兴趣:学生的主动学习行为来源于自身的求知欲望,通过情境创设,让教学信息再现于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2)激发想象:想象是创造的源泉,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拓宽学生的视野。

(3)激发探索:教师利用媒体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感性材料,提出观察要求。或让学生根据要求探索符合中心的材料,这是在激发学生想象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有序认知事物。

(4)激发尝试:学生在主动观察、探索的基础上,用通顺连贯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是学生思维深化的过程,学生“心有所思,情有所感”,由说到写,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5)激发思维: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启发学生分析、综合、概括,促进思维纵深发展,再造想象,引导学生辨别优劣。

(6)协作学习:师生共同

讨论、评议,注重成果共享,相互促进,体现课堂民主,开拓思维空间。它贯穿于“五激发”始终。

2、教学设计:

体现学生认知主体的教学模式提出来以后,课题组决定在五年级进行教学试验。如何在教学中体现这种教学模式的思想和要求,课堂教学设计是关键性的工作。从以下两个方面介绍。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写作《我敬佩的一个人》为例加以介绍。

(1)分析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内容是语文第九册第6单元写作练习。根据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a.通过典型事例的描写,恰当表现人物的特点。b.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突出人物特点。c.通过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写人的方法。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写人的方法,教学难点是表现人物的特点。

(2)确定设计思想:

①引导学生热爱具有崇高品质的人。

②训练学生观察、联想、思维表达能力。

③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功能。利用录像、创设作文情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利用电脑,进行个别作文指导及典型作文的评议修改。

④注意写作方法的总结和学生应用的指导。

教师首先通过例文提炼出写人的方法,接着通过观察反映学生身边生活的录像,然后总结强化,促进学生对这一方法的掌握和应用。

⑤利用协作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建构。

通过学生讨论、评议启发学生想象,开拓思维空间,由同学想到家庭想到社会,从而掌握写人的方法。

(3)设计流程:

上例是凭借电教媒体,辅助作文教学,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它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从观察→片断→练习→文章写作→评议。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知识,思维得到升华。

利用电脑网络教学写作《我爱家乡的××》:

(1)分析教学目标:这是第十一册第3单元的训练内容。教学目标如下:

①能按一定顺序观察,抓住重点写具体。②表达真情实感。③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④借助电脑,提高作文能力。

教学重点:是借助描写对象表达真实情感及修改文章的方法。

教学难点:是运用电脑观察写作、评改文章。

(2)确定教学思想:①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②指导学生观察、联想、思维。③借用网络的交互功能,提供写作素材,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能力,进行作文的评议修改,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首先,让学生浏览家乡的山水风景、文化特产等,从而了解家乡,接着选择自己喜爱的内容说给同学们听,在说的基础上借用电脑写作。然后凭借交互功能评议修改自己或同学的文章,提高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

(3)流程如下:

实施网络教学,人机交互,克服学生的畏难心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更为自然,更能激发学生的主观思维。网络的使用,增大了教学容量,锻炼了学生调阅信息的能力。同时,它也促进学生探索求知领域的兴趣,有助于学生求新求变。

六、效果测量及分析

1.评价体系的建立。

根据教学模式的要求,建立了三个指标:作文兴趣、作文知识、作文能力。

对于“作文兴趣”指学生的主观情感是否愿意投入到作文中去,是主动、积极思考,还是被动应付,包括“情感投入”、“作文态度”。

对于“作文知识”指学生的观察方式方法,审题确定中心,思维方法、遣词造句、谋篇方法。

对于“作文能力”指命题理解能力、观察事物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思维想象能力、写作能力。

每个单项指标,都分优、良、中、差四个评价等级,90~100分为优,75~89分为良,60~74分为中,59分以下为差。参照各个单项指标所占的权重,得出四个等级的得分范围。关于等级的划分见表1。

通过上述工作,建立起小学五年级学生的作文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表1

小学五年级学生作文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表1说明:

①“作文兴趣”中的“情感投入”指学生对作文“很感兴趣想写”、“感兴趣,愿意写”、“一般、无所谓”、“不感兴趣、不愿写”。“作文态度”指“很认真”、“认真”、“有时不认真”、“马虎”。它通过“调查问卷方式及平时学生在校表现进行评分。

②“作文知识、作文能力”根据学生平时作文课的表现及作文卷面进行评分。

2.教学效果的分析

采用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对学生进行作文能力的评价。这里应用评价指标体系对一个班的学生实验前后进行作文能力评价,得到表2结果。

表2

“5+1”作文教学模式,它充分运用了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教与学的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实现教学优化,具有教学信息多媒体化,教学信息组织的超文本方式,人机交互的互动化,信息传输的网络化等优势。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利用情境、协作等学习环境元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使学生由原来的单纯听讲,接受灌输的被动地位,转化为主动参与的主体地位。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教,学生学”的被动局面,学生的心态由“要我写”而变为“我要写”。实施这种模式进行作文教学,学生的习作兴趣、作文能力、探索精神都有明显提高。

当然,实施“5+1”作文教学模式,需要结合学生的心理、能力等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模式组合教学,更有助于学生知识、能力、情感、创造意识的发展。不可单一片面地采用某一选项,为教学而教学。只有当学生视作文为乐时,作文教学才会步入良性循环。

八、附件:课例录像、精彩片断、调查问卷、设计方案。

实验研究报告(篇7)

电教研究报告与实验报告的撰写

一、电教研究报告

(一)写法(格式)

1、题目。必须反映报告的主要内容或观点,要用最恰当、简明的词语概括,做到准确、鲜明、生动。

2、情况概述。把实验研究活动的时间、背景、目的、内容、经过及有关条件等做简洁交待,让人有个概括的印象,为后面的进一步分析做好准备。

3、经验总结。这是报告的中心主体。凡属正规的研究活动都应有成果。研究经验、方法的取得和创新是正面成果,教训是反面成果。在这部分要明确提出研究过程中的经验和研究方法,并对其进行分析、归纳、论证,阐明意义。对教训要找出原因、提出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较多,要根据总结的中心和观点,选用典型材料,反映事物本质。在写法上要合理安排层次,有条理地进行表述,以增强说服力。

4、存在问题和今后意见。这部分主要写实验研究方案落实情况,检查没做好或有待解决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进一步开展研究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

5、具名和日期。文章应署明单位或个人的名字、日期,上报时应加盖公章。

(二)要求

1、要实事求是。结论应从实验中来,不能主观武断、任意拔高。

2、观点和材料要统一。观点,一定要是在对丰富材料的分析中提炼出来的。要避免材料堆砌或罗列观点而缺乏典型材料,切忌带着某种目的和观点去搜寻编造材料。

3、文字要准确、精炼、严谨,判断要明确、推理要严密。

二、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实验工作全过程的缩影,是实验结果和结论的文字记载,是实验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

实验报告的写法(格式)和基本要求如下:

(一)标题。一般直接采用实验课题的名称,使人一目了然。

(二)前言。应交待实验的课题、目的、内容、范围(实验的对象和时间);讲清实验课题提出的缘由、意义、国内外在这一方面的研究现状及趋势(即实验课题提出的背景);讲明本项实验研究要解决的问题。若是有争议的课题,应摆出自己的观点,以引起反响。写法上要简明扼要。

(三)实验方法。这一部分主要介绍实验的过程及方法,以便评价整个实验在教育理论和方法论上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使人们据此决定是否承认和接受该项实验研究所得出的结果。

1、实验对象的选取(对象数量、特征、条件、取样方式)。

2、实验研究变量的实施与控制(实验的时间、观测指标、条件控制等)。

1

3、资料的收集、整理等方面所采用的方法。

4、阐述实验研究课题中出现的主要概念、专用名词的外延与内涵。

5、实验过程中所采用的特殊工具及一些特殊的方法、手段等。

6、如有专门设计的图表、量表、测验题、形成性练习等,可以附录形式附在实验报告的后面。

撰写这部分内容,要注意条理清楚,具体措施不必详述,方法的介绍可按实验过程的进展顺序逐一展开。

(四)实验结果。这是实验报告的主体部分。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在实验中所收集的原始资料和观测资料经过初步分析后的结果;二是对资料初步整理后,采用逻辑分析、系统科学分析、模糊数学分析或教育统计分析的方法,推出实验的最后结果。

1、实验结果的呈现应以事实、数字、图表为主。展示的图表应简明扼要,对某些图表可加以说明或注释。对实验结果的描述,文字要简明。注意运用大量经过科学方法处理、分析后的数据(测试数据、调查数据、观察数据等)来证明实验的结果,以增强实验报告的说服力。

2、实验结果中所列举的数据,必须是从实验中所获取的资料中得来,要有所据可查,实事求是。

3、对于数据资料进行量化处理和客观分析。

4、实验结果必须经得起验证,并可重复、再现。

(五)实验结论与讨论。

结论不是结果的简单重复,而是要将实验研究中得到的大量数据和有关材料进行提炼加工,去粗取精,使结果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揭示其产生和发展的必然性。

讨论是实验研究人员根据实验的客观事实和结论,结合自己对电教理论和实践的认识,在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指导下,对实验提出的新见解,新观点。

这一部分也常以“结论与分析”、“分析与讨论”、“讨论与建议”等作标题。

(六)附录。

附录一般包括三方面内容:

1、实验研究中引用的重要文献资料目录。注明出处、作者姓名、书刊名、出版社、出版时间和地点等。

2、实验研究中收集的重要的原始资料。如能反映典型问题的学生周记、日记、作业及图表资料等。

2

3、实验研究中所采用的工具、手段、设备。包括仪器、教材、测验量表、试卷等。

实验研究报告(篇8)

(1)按图安装好制取二氧化碳的简易装置 ,启普发生器。

(2)锥形瓶中加入10克左右块状大理石,塞紧带有长颈漏斗和导管的橡皮塞。

(3)气体导出管放入集气瓶中,导管口应处在集气瓶的瓶底处。

(4)通过长颈漏斗加入适量的稀盐酸,锥形瓶中立刻有气体产生。

(5)片刻后,划一根火柴,把燃着的.火柴放到集气瓶口的上方, 如果火柴很快熄灭说明集气瓶中已经受集满 二氧化碳气体,盖好毛玻璃片, 将集气瓶口向上放在桌子上备用。

要点: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如选用大理石为原料,则不能选用稀硫酸。 因为生成的碳酸钙是微溶性物质,它包裹在大理石表面,使酸液不能与大理石接触, 从而使反应中止。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用启普发生器,以便随制随用。

(3)收集二氧化碳气体也可用排水法,但水槽中的液体最好选用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 它不会使二氧化碳损失

1.注意气密性(第二步),这样防止外界的气体进去,导致制出二氧化碳不纯。

2.导管口要在瓶底处,因为二氧化碳的空气比重不一样,所以要在底部。

实验研究报告(篇9)

听力和阅读能力同属于接受性技能,两者的相同之处都是先理解所获得的信息符号,然后记住所接受的信息。据有关资料表明,“一个人一次只能记住8个相关的字,或7个不相关的字母,或6个不相关的词”。因此,在听力训练中,一方面,教学中可以运用一些阅读技巧,如预测能力、猜测生字能力、联想能力等;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学会做笔记的方法,抓大意、记关键词等,养成做学习笔记的良好习惯。这些都会帮助学生提高听力理解能力,进而有助于记忆。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交际能力。“听”是为“说”作准备,只有听懂了才能产生说的愿望;说又反过来促进听力水平的提高。在说话教学中,应采用多种形式,例如复述故事、简述概要、扮演角色、分小组讨论等,通过说话的活动和训练,增强记忆,加深理解,巩固已学的知识。

阅读心理学指出:阅读能力在速度方面上不去,将严重影响着整个中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解决此问题的关键在于,全面认识阅读能力由声读到直接理解文字符号的发展规律。在阅读教学时,要求学生眼睛每次移动注视的距离先是一个整句,然后过渡到整段,一口气连续读完组词或几个句子,以迅速抓住文章的中心,理解全文的大意。同时要求阅读时不出声、不指读、不复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关键是善用活用过渡词语。过渡词语是用以连接词与词、句子与句子、段落与段落相互关系的词。如深入阐明and,too,also,again,etc;对照比较but,still,yet,however,though,etc;举例说明for example,such as,inother word,etc;归纳总结all in all,at last,so,in short,etc,交待时序later,thereafter,once,before,at last,finally,etc;因果关系because,so,the reason for,as a result,etc,加强语气certainly,in fact,aboveall,etc等等。这些词语常表示段落中各种思想的关系,指出作者思想的运动方向,无论是阐述一个或几个思想,恰当地运用过渡词语可使句子之间关系明了,段落过渡自然,文章逻辑紧凑,前后照应,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所有这些,对完整清晰地表述作者思想都有极大的作用。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健康的情感能够有效地强化人的智力活动,使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想象丰富和记忆增强,心理潜能会得到高效发挥。英语是一门师生有目的、积极主动参加交流的语言教学活动。教师和学生在课堂里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媒介。

哪里有情感的火花闪烁,哪里就有成功的教学。学生喜欢或不喜欢某门学科不是因为它是否重要,而是师生的情感是否融洽起着至关的作用,真可谓是“亲其师信其道”。为此,教师无论在课堂上,还是课下,都应把学生当朋友来关心和尊重,对学生要有耐心,把爱心带进课堂,把和谐的微笑撒向每个学生。师生之间只有在相互理解、接受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良好的关系,学生才能对教师所教学科采取合作的态度,乐于为他们所喜爱的教师而努力学习。

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与爱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育力量,是其它教育因素所不能代替的。教师可通过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理解学生的学习爱好、困难,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用英语的交往活动,时刻注意学生使用英语能力的进步,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主动性。

如果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抱有良好的期望,那么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给予肯定、赞扬和鼓励。而学生在得到愉快的鼓励后,会激起对教师更加真诚的信赖和尊敬,产生上进的信心与决心。如此良性循环,会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大大改善英语学习环境。

互动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参与者之间思想感情的交流。为了让学生在充分的交际活动中学习语言,互动教学是最好的学习方式。英语教学中的互动:

一方面,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另一方面,是教师、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互动。互动不是机械性的、复制性的,而是一种生产性、创建性的过程。首先是教师角色转变,从“独奏者”的角色转变为“指挥者”的角色;其次是改革教学模式,从“教师讲学生听”的单边传递信息模式转变为“师生、生生共同对话”的双边信息交流模式;再次是在选取教材上要“立足课内,丰富课外”,即以课文为中心,要求学生要着重掌握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要求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英文阅读,不断扩大接触英语国家文化的范围,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总之,教师既要在教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中起穿针引线的作用,也应该在学生和教材之间起搭桥的作用,才能引发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给学生更多的互动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开放性的学习品格。

随着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作为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有意识地汲取各种教学方法的优点,筛除其不足之处,并创造出更加有效的方法来适应不同的教学环境和不同的学习对象。

模拟真实生活情景,创造轻松、自由、愉快、和谐的交际氛围,把教学内容和实际联系起来,利用情景组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并力求课堂教学生动、形象、活泼。

通过表演、辩论、演讲、口头作文等训练方法,使学生通过实践来锻炼实践英语的胆量和英语口语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表现自我。

充分运用多媒体、影碟机、网络等媒体,根据课文具体内容,制作直观易懂的课件,使课文中角色鲜活起来,刺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先进的媒体还可以增加课文知识的信息量,加大课堂教学内容的容量,提高单位课时的效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教师可以设计和组织多种难易适度的课外活动。课外活动的形式可多种多样,如组建课外兴趣小组,办英语广播,出英语墙报,开展英语歌曲、话剧表演,组织英语讲座,组织英文书写竞赛、朗诵比赛、单词听写竞赛、单词接龙比赛、智力英语比赛等活动。通过课外活动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在活动中互相帮助,互相感染,使学生认识自我,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增强其自信心,增添其学习英语的乐趣和长久保持学习英语的兴趣。

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是以文化知识为起点、以文化意识为桥梁、以文化理解为目的的阶段性的循序渐进过程。因此,在外语的课堂教学中,加强文化渗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外语的文化氛围显得十分重要。

一方面,加强文化渗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以往的外语教学中只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学生学到的是为适应语法学习而编造的空洞的死知识,信息含量少,学生只是被动机械地啃书本,几乎无兴趣可言。加强文化教学不仅能扩大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外国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和热情,更快更好地学习外语。

另一方面,加强文化教学有利于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教师的任务是辅导并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学习,用目的语交流看法。加强文化渗透必然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即由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探索式、合作式的自主学习。

总之,要全面提高初中生英语综合能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唯有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俊森,樊葳葳,钟华.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育[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陈彩芬.反思性教学:大学英语教学的思考和归宿[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09).

[3]孙静.反思性教学与高职英语教学[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5(09).

[4]郑岩.高校俄语教学改革初探[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9).

实验研究报告(篇10)

揭阳市捷通化工原料有限公司揭东分公司化工仓库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公示简本)聊城市环境科学工程设计院20xx年3月前言11建设项目概况21.1建设项目的名称、地点、建设性质和建设周期21.2建设规模、规划用地情况21.2.1建设规。

1、公司需要的是咨询资格证书,具体还得看项目规模、性质和资格证书等级及允许的工作范围是否匹配。2、废水乙级专项设计资质不适合用来作为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咨询资质。3、按照正规程序,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完成后需要由发改委(一般为下属。

第1章概述1.1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含主要技术参数)1.1.1设计题目某城市污水二级处理厂工艺设计(30万吨/日)1.1.2设计规模及水质1、设计规模:该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为某城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污水量为30×104m3/d,其中生活污。

1、废水的处理工艺,COD、氨氮等降解率。一些工艺能否把废水中的COD和氨氮进行降解。2、环境受纳性分析。废水虽然可以达标排放,污水达标排放的受纳性。比如有的废水是排放到污水处理厂了,需要分析考虑污水处理厂的接受能力。


本文的网址是//www.zf133.com/a/5776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