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作文 > 尝试作文 >

尝试作文

尝试作文

趣祝福作文(编辑 飞翔的鱼)趣祝福小编为您搜罗了“尝试作文”的相关资讯供您了解。作文是提高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写作我们可以更好地传递和分享自己的故事和体验。写好作文需要反复地审阅,才不致出错。希望这些参考内容能够为你的工作或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

尝试作文(篇1)

人生总有第一次,我们把这叫做尝试。

记得去年的五四青年节,学校要求每个班出一个节目,我们班是最后知道的,那些吃香的节目都被选了,只剩下一个最尴尬的主题反串。就在我们都在猜测这是什么意思时,我们的班主任不厚道地笑了,同学们呵呵呵反串的意思就是男扮女装。老师一边笑一边说。我心想完蛋,老师话音刚落,所有人就转头看向了我,那种眼神就好像一群恶狼发现了一只落单的羊羔一般,我也不好意思再多说什么,唯有默默地点了点头,你们说咋样就咋样吧!我用无奈的语气说着,从那时起,我的生活就没了色彩,我用无比空洞的眼神看着天花板,恨不得找坑把自己埋了算了

之后的一个星期,我把老师教给我的那些极为骚气的动作练了个遍,包括每一个表情,我都对着镜子练习了无数遍,我妈一开始不知道还以为我受了刺激呢。后来,老师给我们买的服装到了,别的男生是白的,女生是蓝的,我的是一件玲珑大红旗袍,我差点昏过去了,我无法想象穿上之后有多么的恐怖。

演出当天,我们班最后上场,台下的观众昏昏欲睡,可我一上台,观众们都沸腾了

我的尝试引起了哄动,完全出乎我的意料,这是一次有趣的尝试。

尝试作文(篇2)

八年级地理教师 刘梦飞

本学期以来,我校一直在探索实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而我作为一名新手教师,也在不断地学习这种模式。俗话说的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式要比传统的知识灌输重要的多。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体现,有效的将课堂还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下面我来浅显地说一下我对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在运用中的一些理解。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一共分为四个步骤,分别是辅助环节、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而辅助环节中包括了导入,板书课题,揭示教学目标和出示自学指导四个步骤。而自学环节则包含了学生看书与自学检测两个步骤。后教由更正和讨论两个阶段构成。最后的当堂训练环节则是对整个课堂的检测,这个环节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可以测验出一节课的效果,是否达到了堂清。同时此环节也是对教师的.检测,可准确检验出该教师一节课的教学成果如何。下面我就各个环节说说我自己的想法。

一 、辅助环节

1.导入要新颖且迅速,不应在此环节用过多时间。

2.目标设计要准确,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3.出示自学指导,我认为自学指导的设计非常重要,自学指导的设计是影响整个“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的关键因素。因此,要根据不同课的类型来设计不同的自学指导,并在自学指导中将要求明示,使学生在紧张的氛围中进行自学。

二 、先学

先学这一环节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的灵魂关键,只有落实好了先学环节,才能达到此模式的最终目标。先学并不是学生无目的的自学,而是在教师出示的自学指导下进行有目的,有重点且紧张的自学。此环节若是落实的好,可充分有效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大幅度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后教

后教环节非常重要,它分为两个步骤,分别是更正和讨论。

首先要更正学生自学中出现错误的地方,然后采取兵教兵的模式,让会的同学来讲解。若遇到难题,可采取小组讨论模式,由组内1号2号带动5号6号。教师要注意教的时机,若学生无法独立完成,则需要引导学生从而完成后教环节。

四、当堂训练

当堂训练是检测教学成果的唯一标准,由达标率可看出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当堂训练的题目要准确的贴合本课内容。可分为简、中、难三个等级的题目,其中也可将后教环节的难题、重点题目再次出示,进行二次检测并讲解。当堂训练是检测堂清的重要尺标,教师可以根据当堂训练测试结果有针对性的进行日清。

最后我想说一下关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一些注意事项,同时这也是我在实践中所缺乏的。

1.要明确先学与后教的关系,尽可能的把课堂归还给学生。

2.在课堂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全体学生,尤其是后进生。

3.注意表扬全对学生,给予学生有效的鼓励与榜样作用。

4.要明确学习的时间,模拟考试,创造一个紧张的学习氛围。

5.教育机智的运动十分关键,要根据课堂氛围的变化而改变教学策略。

通过将近一学期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培训,作为新手教师的我在不断汲取营养,以上是我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一点浅显的理解,我还需要继续努力学习并在实践中反思自己。

尝试作文(篇3)

1、学习态度决定学习习惯

今天上《桃花源记》第一课时。

抽查了一个学生,让她在黑板上给生字注音,居然有好几个不会写。难道是因为她小学时候的拼音基础差吗?可是注释里也标明了注音的,只要记住了就行的。

更严重的问题在后面。学习文言文就得字字落实,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我让学生解释“寻向所志”中的“向”字,居然大多不知道。我说:注释里不是有吗?有学生说,注释里只有整句话的意思:“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我问:你们就是这样看注释的?其实,每一个字的意思都已经包含在整个句子的解释里面了。寻,即寻找;向,即以前;所,一个代词,不用译也可以;志,即标记。这些学生的看书习惯就是不那么认真,实在令人感到沮丧。

要做到字字落实其实一点也不难,只要问一问自己每一个字的意思是什么,如果不懂就去查证一下,是不难搞懂的。可是他们根本不去问,囫囵吞枣地看一遍解释,大概的意思有点知道了,就此停止不前了。这说到底是态度问题,是不够虚心的表现,也是不够认真的表现。

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学习习惯是直接由学习态度所带来的。

所以,如果要从根本上做起,就必须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态度,这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有目标和计划,才有意志力和行动力

昨天上《桃花源记》,下课时为他们布置了两个任务:一是把课文熟读成诵,二是把全文翻译到课堂作业本上。这两个任务专门考验他们课外学习的计划性。并说好今天课堂上检查。

今天上课时,第一件事就是检查昨天布置的两个任务。结果是大部分同学都完成了,只有少数几个(约五人左右)没有完成。完成任务的同学,是怎么完成的,没有仔细询问,但估计一定是花了一些课外时间的。不论他们是怎么安排的,至少说明他们有明确的目标,并懂得安排时间去完成任务以达到目标了。这就培养了他们的自觉性和意志力。而只有那些学习目标不明确、意志力也比较薄弱的学生,未能完成任务。

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有了目标,有了计划,有了行动,就会有信心和勇气。相信通过自己努力,完成了任务的同学,一定会觉得自己充满了力量,对自己会更有信心。

3、学习文言,一个字都马虎不得

今天的课堂上主要是检查翻译文句。老师基本上不讲,只让学生依次把文言句子口头翻译出来。对于有些字词学生未能讲清楚、讲透彻的,老师不失时机地追问,以做到字字落实。

发现的问题主要有:“缘溪行”中的“行”,没有结合下文下“便舍船”来理解;“忽逢桃花林”的“逢”,有学生翻译成“看到”,没有依照直译的原则,估计是参考资料上看来的。“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翻译时过于拘泥,没有根据实际的情况组词扩句,给译成“山上有小口,隐隐约约好像有光”,“小口”当为“小洞口”,“有光”当为“有光亮(透出)”。这反映出缺乏变通的能力。“其中往来种作”,有有学生译成“这里面来来往往的人在耕种劳作”,属于随意添词,违反直译原则。“的人”两字不应该放在“往来”后面,“往来种作”都是动词,是并列的关系,如此翻译显然造成了文意不顺。“其中”的“其”是代词,指“桃花源”,“中”则是“当中,里面”,那么原句可译为“这(桃花源)里(人们)来来往往,耕种劳作”,“人们”作为主语,补充在“往来种作”之前为妥。“乃大惊”的“乃”,有的学生没有记住它的意思,尽管以前已经学到过,可见积累文言词语的习惯还没有很好养成。类似的还有“不复出焉”的“焉”,“遂与外人间隔”的“遂”,“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的“自”、“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足”等。

这堂课的主要收获是,让学生明白,文言翻译的每一个字都马虎不得,一定要做到,没有哪一个字的意思是含混不清的。这对于养成他们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是很有必要的。

4、自订计划,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上星期花了几节课的时间,对学生的学习观念、学习态度及学习方法进行了一些教育,主要是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教给他们制订学习计划的方法。

总的计划表上要有总目标及任务总量,要有方法措施,要有大致的时间安排。

每周计划表上要有每天的课节安排,要有每个时段的可用时间,要有具体的目标和任务,要有计划执行情况反馈。

要让学生自己先设计,我最后提供计划处方给他们作参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不是一日两日的事情,也不是一张计划表所能解决的,而是通过他们自己主动去设计,达到培养他们自主学习意识的目的。

还是从易到难吧。先让他们设计某一天的学习计划,然后试行,体验一下;然后再设计一周的学习计划,再到一个中远期的总体性规划。

5、自学有成就,可自当小老师

昨天上《陋室铭》。学生对这篇文章可能比较感兴趣,事先已经看得比较仔细了,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把文章背下来了。所以课堂上表现得很热闹,每提一个问题,都有一阵嘈杂的回答,这种表现欲在以前是很少见的。课上得很顺利,理解完了文章的主旨及写作特点之后,就当堂完成默写了。

课后感到有点遗憾的是,既然学生的表现欲那么强,当时就应该趁热打铁,叫几个学生来分析串解文意,让他们自己当一回小老师--感觉到失过了一个教育契机。

但从这篇文章的教学中,也感受到,只要学生学得主动,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其实是可以教得很省力的。基本的东西学生自己都解决了,教师所需要做的,就是解疑、挖掘、加深和拓展,这就进入了另外一个境界。

6、联系社会现实,有助于突破难点,理解文中象征意义

今天上《爱莲说》。不出所料,许多学生已经事先预习得很充分了,有近半学生已经能够背诵了。在刚上课时,他们就忍不住要表现一下,把文章集体背诵了一遍。

既然如此,那么可以节省一些读和背的时间,而把理解文意的时间安排得充分点。在重点讲了几个字的读音和书写并作了检查后,我把核心问题抛出来:本文是托物言志的文章,那么首先要找到所托之物,并找出描绘所托之物形象特征的有关语句,说说是怎样运用象征的,你从哪些描写中感受领悟到的。

学生很快找到“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然后展开联想,纷纷表达自己的理解。

关于“出淤泥而不染”、“亭亭净植”、“香远益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学生的理解都还是比较到位的,比如说“洁身自好”啦,“不与污浊的世俗同流合污”啦,“正直”啦,“美德远播”啦,“端庄稳重”、“自尊自爱”啦,都还不错。

关于“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学生的理解有点困难了。

我作了如下一些指点:跟前一句联系起来看,“清涟”与“淤泥”都是莲的生长环境, “淤泥”的“脏”是不好的,可以理解为逆境,那么 “清涟”似乎就可以理解为“顺境”,两句话连在一起,就更好理解了:一个君子,即具有高尚德操的人,应该如何看待自身所处环境的.问题。不管处于什么样的环境,都能保持自己的节操,不会因为环境的或顺或逆而有所改变,这就是君子之风。

联系到实际生活,也许就更容易理解一些了。一般的人总是随大流的,也就是一个成语所形容的:随波逐流。从商,难免染上商人的习气,比如说斤斤计较,工于算计,甚至有欺诈行为;从政做官,难免沾染上官场习气,比如说吹拍奉迎,圆滑世故,甚至贪污贿赂……如果社会风气好,也许这样的人和事就少;但如果社会风气已经不怎么好了,那么要像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就实在是太难得了。

“中通外直”,关键是理解“通”字,“通”者,通达也,无所挂碍,心胸坦荡,通情达理,虚怀若谷。那么作为君子,就是目光高远,处事豁达,不会为生活小事斤斤计较,不会为个人得失而患得患失,闷闷不乐。立身处事,遵道从理,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烦恼忧愁。

“不蔓不枝”,关键是理解“蔓”和“枝”是一种什么状态。“蔓”是“蔓延”,“枝”是“枝节”,给人一种什么感觉呢?那就是勾勾搭搭,牵牵连连。联系到生活实际,与君子相对的是“小人”,小人以“利”为核心,总是在互相勾结的,结党营私,朋比为奸,他们拉关系,走后门,织成严密的关系网,搞些见不得人的勾当。而君子光明磊落,不屑此类勾当。所以又有“君子不党”之说。君子是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的,是傲然不群的,是不屑于搞人身依附这一套的,只有小人才趋炎附势,攀附权贵。

因为字词方面、朗读背诵方面,学生自己能主动解决,课堂上省下一点时间,所以就有利于理解深入一些。但一节课时间毕竟太短,所以还是有必要让他们课外再作深入理解,比如说就本文联系实际,写一篇读后感。有些课文是用来塑造人的精神品格的,比如此篇。这世界上多一些追求精神高洁的人,至少懂得什么才算是高洁,总是好事。

7、自学--学生自己能做的事,无须老师代劳

今天上的课文是《核舟记》。这篇文章我决定让学生自学,在大约40分钟的时间里,我让他们完成这样几个任务:一、解决字词的读音及生字的写法;二、把课文读通顺;三、把全文笔译出来。时间的安排是:完成前两项任务大约用10分钟;完成第三项任务用30分钟。然后我在黑板上把这些目标和时间安排写出来,并且加上了一些方法指导。

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的效率还是不错的。虽然因为课文比较长,而且笔译也比较费时,第三项任务没有完成,但总体上看,学生们都学得很认真,哪怕平时最容易走神的学生,这堂课的时间利用率都是挺高的,注意力是高度集中的。这个效率是一般的课堂上没有的。

让学生自学,目的就是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逐渐学会自己制定目标、寻找方法和安排时间步骤,形成自学能力。凡是学生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我都尽量交给学生自己去做。我所想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释疑解惑,并做一些深化、开拓延伸的工作。

8、自学效果如何检查更有效?困惑

《核舟记》这篇文言文,我主要依靠学生自学。第一课时让他们自学全文,嘱其笔译,并教给方法。对照注释和工具书,做到字字落实。第二、第三课时主要是抽查兼答疑。抽查方法事先告诉他们:不规则按学号随机抽查,每一个被抽查到的学生翻译一个文句(至一个句号处,作为完整的一句)。这样,就调动了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因为这意味着每一个学生都有可能被抽查到,如果抽查到而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那么他也找不到什么遁词:因为课堂上已经自学过,课外也有充分的时间准备,除非是自己态度上不认真。

抽杳结果还是比较满意的,基本上学生凭自己的能力解决了文意疏通问题。极个别确实有点难度或学生容易忽略的文言词类活用现象,教师略加指点强调。

至于写作特点理解,并不是太难的事情。一是明确本文可归入说明文之类,二是找出本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主要是列数字和作描摹,目的是突出手艺人技艺高超。这类问题稍作指点,学生即可领悟,所以也没有太花时间。

遇到的问题有:自学之后的抽查,对于学得比较好、基本上不存在疑难问题的学生来说,这个环节显得有点浪费时间了。怎样让这部分人能不虚度这段时间?现在还想不出什么办法。不过,这部分人在听别人回答问题的时候,也在跟自己的答案进行对照,这对于加深理解和记忆,还是有作用的,等于是复习了一遍吧。

9、文言文就要多读,短文要熟读成诵

今天上《大道之行也》。这篇文章比较短小,意思也不难理解,还是以学生自学为主,重点是把文章熟读成诵。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特别是文言文,朗读就显得更重要了。

我安排的学习步骤是这样的:

首先是轻读课文,解决生字、多音字读音。对照课文注释和词语手册,给生字标注读音。板书“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幼有所长、矜寡孤独、男有分、货恶其弃于地”,指名个别学生朗读,对错读的字正音后,全班齐读,然后指定个别学生上黑板给加点字注音,重点是“与”、“睦”、“长”、“矜”、“分”、“恶”。再齐读巩固。

解决了字词读音后,接着是齐读全文。(如果学生基础差,齐读前应安排教师领读)。

第三步是学生自学,疏通文意。对照注释和工具书,口译全文;对疑难之处做标记;在全班举手质疑,讨论解决;然后分成四人小组,组内每个学生翻译一句(至句号处为一句),对有争议的字句再在班内讨论明确;最后教师把全文口译一遍,学生对照自己的翻译,检查疏漏或不准确之处进行纠正。

第四步是熟读全文,以至背诵。分四人小组,轮流领读一遍;小组内进行齐读,直至齐背;各小组之间进行进度比赛,看哪小组最先能够齐背下来。然后挑选背得最好的小组,让其领背一句,全班跟着背诵一句;最后全班试着齐背全文。

第五步是理解全文:交代一下孔子说这段话的背景,说说这种理想社会的特点是什么,并结合《桃花源记》谈一谈,桃花源中的人们生活跟这种理想社会有什么相似之处。学生熟悉全文以后,这些问题是很好理解的,不必过于纠缠。

最后齐背全文,并争取默写下来。

这样,一堂课之内,全文不少于朗读十遍,学生课内达到背诵应该不成问题了。

10、怎样才是高品质阅读--“对话”

上午学习杜甫《石壕吏》这首诗的时候,出现了令我意外而不快的一幕:在理解全诗所表现的情节时,有好些学生对“老翁逾墙走”、“妇啼一何苦”、“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等情境,表现出嘻嘻哈哈的态度,也许在他们心里,只是觉得好笑,而根本没有恻隐之心。这其实就是一种看客心态、麻木不仁的心态。他人的苦难与自己无关,反而是可以供自己娱乐的工具。

于是,我又重提“对话”理论:阅读文本,就是心与心的对话,就是要让自己的思想感情进入文本,进入文中的情境,与作者笔下的人物对话,与作者本人的心灵对话,入情入境,把自己当成作者,把自己当成作者笔下的人物,这样才算是真正会阅读。如果文本是文本,自己是自己,把文本置于自身之外,看作是与自己毫无关系的东西,那么,就连阅读的门都没有摸到。要像水滴渗入海绵一样去深入文本,不要像水滴在玻璃上滑动一样,浮在表面。

学生听了这些话以后,神态开始严肃起来。

我说:把你当成当时的杜甫,或者把你当成向酷吏哭诉的老妇,一家之中遭遇如此巨大的牺牲,还要继续为这个乱世付出牺牲,你还会如此嘻嘻哈哈吗?你对老妇所作出的决定,难道没有任何感觉吗?

接下去,学生理解文本时,态度比较认真,对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也比较容易理解了。杜甫当时的思想感情是很复杂很矛盾的:一方面对付出巨大牺牲、生活几乎面临绝境的老百姓,是寄予深深的同情,“哀民生之多艰”;另一方面对于统治阶级的冷酷残忍也予以含蓄的批判,但对于为国家作牺牲,又视为理所当然,国难当头,匹夫有责;所以对于老妇坚强地接受苦难,继续为这个时代作出牺牲是深怀敬意的,是赞美歌颂的。

这堂课,再提“对话理论”,我认为非常必要。因为多数学生确实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品质是非常低下的,这就需要时常提醒他们,一定要注意提高自己的阅读品质。

11、养成认真的习惯很难吗

今天学习郦道元的文言文《三峡》。因为已经有过自学文言文的经验,所以这堂课我还是要求要求学生自学。应该说,大部分同学已经逐渐适应了这种学习方式。

刚上课我就宣布这堂课是一堂自学课,并启发他们自己定学习目标和任务。我说:这堂课要解决什么问题呢?在他们发表了意见之后,我小结了一下:一、读通课文(前提是解决生字读音,还要把课文读通顺,不读破句);二、字字落实,笔译全文;三、背诵并默写全文(看时间情况)。大致的时间分配是:第一项任务5-10分钟;第二项任务25分钟;第三项任务10分钟。

在完成第一项任务的时候,分别进行了齐读检查和个别朗读检查,均发现一点问题,就是个别字的读音学生没有解决好。比如说“属引凄异”,文中的读音是“嘱”,而不是“属于”的“属”,但抽查了两个学生,却都读错了。这是非常令人惊讶不解的事情。因为课文注释里就有这个字的注音,而且平时我一直在强调:在学习一篇新课文前,必须对照注释、词语手册解决生字读音,把读音标注到生字上面。然而,这个习惯有些学生就是没有养成。

我对他们说:“养成这个习惯就那么难吗?有些同学习惯了依赖老师,到了初中,仍然没有自学的能力。其实自学有多难呢?就是自己去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把注释里的生字注音标到课文里面去,读一读,记住这个读音。这件事情有多难?不就是举手之劳的事情吗?如果小学教师给你们教‘属引凄异’的‘属’字读音,可能会这样教:先在黑板上写上这个词,然后给这个‘属’字标上注音,然后说:同学们,跟着我把这个字念一下。难道要这样教,你们才能学会这个字的读音吗?”

抽查到的这些同学,相对来说自学能力不够强,以前这个别学生也有过反对自学的言论。从这堂课来看,可能还是观念没有转变之故,总是等着老师给她安排做什么,自己学得不主动。这说到底,还是观念的问题和习惯的问题。

但从整体来看,课堂效果还是不错的。第二项任务有些学生20分钟就完成了,大部分学生25分钟内完成,第三项任务,10分钟之内大部分学生把课文读背了。至于默写,留到课外去完成也未尝不可。总之,学习有了目标,有了计划性,效率还是挺不错的。

字字落实遇到的问题,我没有当堂给他们解决。

我问:是现在就给你们解决呢,还是你们自己先试试呢?他们表示愿意自己先去尝试一下。

12、自学--自教:前提是自觉

前天两位同学当小老师,课上得比较成功。昨天学习《观潮》时,学生们还是坚决要求自学,并要求再当小老师自教。这样看来,一个课时自学,一个课时自教,就形成了“自学-自教”模式。

学生已经有了自学的热情,这时候就不能够泼冷水,对于探索中的不足,也应该谅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

自学的课堂上,同学们表现已经非常不错,反正没有哪个闲着无事,都很认真地在学习钻研。今天的课堂上,则由他们自教,其实就相当于选出主持人,组织课堂讨论。

这堂课踊跃报名当小老师的有朱梦婷、周珠娅、朱丹丹。

朱梦婷因为有过主持的经验,上台后显得落落大方,很老练。与同学的沟通也很自然。比如上课前,她先来了一段开场白,调动了一下学习气氛。在讨论过程中,也能不时的插入自己的见解,对某些重点的词语进行了追问。更难得的是,她还组织了段落大意的概括和写作特色的讨论,对于所教段落的修辞方法进行了详细讨论,这样一来,同学们对第一段就学得非常透彻了。

周珠娅和朱丹丹则略显拘谨,但环节仍然很清晰,该做的事情都没有遗漏。周珠娅在处理译文环节时显得不够老练,在指名同学全译了第二段以后,本来只需对某些重点词语或不懂文句再作引导讨论,可是她自己把此段落重新翻译了一遍,不仅重复,而且费时较多,而对其中的关键词句则忽略了。她也组织了大意概括和问题讨论,但问题比较偏:“从哪里可以看出把船比作潮水?”结果造成了大家莫名其妙。看得出她对自己的表现不够满意,但我觉得也不错了,毕竟是第一次上台。

朱丹丹能够举手,是我想不到的。这位同学给我的感觉向来是比较内向拘谨的,以前课堂上举手次数也不多。这次她表现出了这么大的勇气,我毫不犹豫地给了她表现的机会。她有两点做得很好,可圈可点:一是注重一般人容易忽略的字词,在指名翻译后,杀个回马枪--追问一下对个别字词的理解,比如“而僦赁看幕”、“而旗尾略不沾湿”两句中的“而”字;二是敢于让那些平时学习不够认真的同学来表现,只要给了他们机会,他们也显得比较认真。或许是有意来激励他们?这些同学平时往往会被老师忽略,是自己的同学给了他们公平的机会。还有一点:对于自己不懂的地方,表现得很谦虚,比如说两个多音字的读音,“车马塞途”的“塞”,“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的“干”,同学们提出质疑,她就让大家查词典。略嫌不足的是有些环节时间拖延太长,显得节奏松散,影响了其他内容的学习。但总的来说也很不错了。

最后,我得到一分钟的机会,给他们指点了一下作者所处的时代及文章写作的背景,使他们对文章所包含的故国之思有所了解。

这么看来,我差不多要失业了。

如果时间上能够安排得紧凑些,那么还可以节省五到十分钟时间,把课文读熟,个别精彩段落也许能够读背。但这个代价,我觉得花了也值得。还有什么比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重要呢?只要给他们表现的机会,他们的能力一定会提高得更快。课堂上五到十分钟的时间损失,在他们有了自觉性的前提下,是很容易给补回来的。还有一点感觉,安排朗读的时候,他们多是采用齐读,方式还不够多样,没有小组读,也没有抽读。这在以后尝试中是值得注意的。

我觉得这种形式的学习还值得继续尝试。

13、自学-自教:从内容到形式都应深化

昨天学习《湖心亭看雪》。绝大部分学生照例要求自学,但也有个别学生表示异议:“又是自学!”语气中透露出厌烦情绪。

应该说,大多数学生已经适应了自学方式,找到了自学一篇文章的方法。但自学课的程式和内容可能会显得单调。比如说这些天的内容就都是文言文,一般都是按着“解决生字-读通课文-理解文句-背诵默写”的顺序进行的。

这堂课能取消自学吗?当然不能。自学能力只能在不断的自学中培养和形成。自学的取向不能削弱,只能加强。但是在内容和形式上应该有所改变。

于是我说:“这堂课自学,我要提一些新的要求。一是半节课之后,我要抽查你们学到了什么,学得怎么样,比如说抽背、到黑板上默写、抽查对文句的理解等;二是要在内容理解上加强一些,针对课文内容多提问题,提一些有价值有深度的问题,并尝试解答,主要从作者的表达意图、写作特色方面去理解。下堂课让你们自教会有些困难,打算这样安排:先给你们半节课的时间交流自己对文章的探索,有理有据地说自己的观点;再由老师花半节课的时间作一些分析总结。”

于是学生积极投入自学活动,各有各的安排,各有各的做法,从总体看显得有点乱,有读的,有写的,有背的……但从个人来看,却是有条有理的。半节课之后,我让他们静下来,作了一点调查:“你们做到了哪些事情?”他们纷纷表态,解决了生字,背诵了课文,笔译了全文,还有说已经默写了一遍的。

我说:那么先齐背一下看看。背过之后呢,感觉在语气语调方面有点问题,于是我说:“这篇文章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来读?应该注意一下。下面要不要听我给读一遍?”他们表示欢迎。于是我示范朗读了一遍。他们听得很认真,似有所悟。我说:“要注意通过朗读表现出意境及人物的心情,要注意体会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下面你们再齐读一遍试试看?”他们齐读了起来。这一次听起来感觉好多了。

然后我又检查了两个同学的默写,让其到黑板上默写全文,其他同学仍旧完成自学任务。如果基本任务都已经完成,就钻研课文,主要任务就是自己针对课文内容去提出一些问题,主要是围绕作者的表达意图来提,并尝试解答。

下课前再一次齐背了课文,并嘱其准备好下堂课的讨论交流。但我隐约有点担心: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未必能提得出多少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讨论交流未必能有多少深入充分。这当然没办法,理解能力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只好先试试吧。

14、提不出问题是最大的问题,懒于参与是课堂低效的根源

星期五课堂上布置自学,原定计划是今天课堂上给他们半节课讨论问题。但是我那时就有个担心,课堂上他们提不出多少有价值有深度的问题,导致交流的效率不高。昨晚(星期天晚上),我又专门为这事到教室里作了布置,让他们事先准备充分点,以免课堂上出现无事可做的现象。

今天的课堂上,我首先布置他们朗读,接着抽读了几位同学,并进行评价。做这步工作的目的是,看他们能不能读出文言文的韵味,如果能够读得好,说明他们对文章的意思基本上理解了。但是读得并不是很理想,文中的那种意境并没能很好地表现出来,我又作了范读指导。

然后是组织讨论。先挑选一位主持人,主要是组织同学们提问及讨论。但主动报名的人很少,等了大半天没人举手,最后还是朱梦圆承担了这个任务。

朱梦圆的主持做得挺好,先让同学们就课文内容提问,然后组织讨论,一个问题讨论完毕,让同学们接着提问;如果问题最后没有得到解决,就先存疑。

有几个问题还是不错的:有人认为“是日更定矣”,课文注释弄错了,不是指晚上,而是指早上八点,引起大家到文中找依据,有理有据地开展辩论;有说“独往湖心亭看雪”与“舟中人两三粒”是否矛盾,有问“湖中人鸟声俱绝”是从什么角度写景的,写了一副什么样的景象?有问“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与“更有痴似相公者”所指何人,是不是同一人?有问“为什么要写出“是金陵人”,也有问量词的表达作用。

但讨论时,大多是不甚了了,缺少透彻的理解。

课堂上存在一个重大问题,那就是讨论交流的效率不高。一是提问的同学少,二是参与讨论的同学少。本来打算给他们半节课的时间,基本上解决问题,但从实际效果看,拖拖拉拉一节课,也没有几个问题得到了真正的解决。课堂上的热闹是少数人的,许多人干脆就是无事可做,既没有问题要提,别人提出的问题又不参与讨论,就那么干坐着,有些甚至无聊到玩指甲,翻看别的东西等等。这就可见,他们多数人事先根本没有深入思考过,即使别人思考过的问题,他们也仍然不愿意去思考一下。

这反映出他们钻研课文的自觉性和能力均十分有限,还没有真正进入学习的主动状态,课堂仍然是老师的课堂,他们仍然习惯于老师讲解,自己做笔记。

如何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是一个极为重要和迫切的问题。

15、错别字是怎么来的

今天学习《诗四首》。这堂课的任务就是先读背并默写,再理解其中一首诗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抽查默写,是让个别学生到黑板上分别默写一首诗。其中一个学生默写《使至塞上》时,出现了许多错别字,“单车欲问边”,“单”字少了最后一横;“属国过居延”,“延”写成了“廷”;“征蓬出汉塞”,“征”字给加了“艹”;“归雁入胡天”,“胡”写成了“吴”,后来才改写过来;“萧关逢候骑”,“候”写成了“侯”。另外,全诗没有写标题和作者,也没有一个标点。总共40个字,错别字就有5个。

为什么会写这么多错别字呢?当然是以前的习惯造成的,粗心大意成了习惯,要改掉也很难。也有学习方法的原因。这类学生读书的习惯一般是靠死记硬背。比如说要背诵和默写一首诗,就是拼命地读呀念呀,这时候只有嘴巴起作用,眼睛和大脑均不起作用,眼睛看到的字也只是模模糊糊的印象,因为没有仔细看。等到功夫用够了,“自然而然”能背出来了,那么就开始默写。这时候呢,写出来的字就完全根据残留在脑子里的语音,结果就写了错别字。

读书要眼、口、耳、心、手并用,即眼观之,口诵之,耳听之,手划之,心记之。背诵默写之前,必须对内容有初步的理解,而不是完全着机械记忆。如果真能这样去做了,怎么可能出现那么多错别字呢?

所以,错别字的来源就是“有口无心”,“有眼无珠”。那是一种极其恶劣的学习习惯。

16、教师无法替代学生思考

听说《桥之美》这篇文章比较难上,因为山区学生对于审美艺术方面积累很少。

学习中的问题,要在进一步学习中解决。既然面临困难,解决困难的办法还是要充分相信学生,充分发动学生。教师准备得再怎么充分,都无法代替学生的思考和理解,对于学生理解这篇文章未必真有什么用处。所以我还是打算让学生自学。

我所能做的,不过是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我在导入的时候提了一个问题:能想到跟桥有关的优美诗句或词语吗?

在学生七嘴八舌表现了一番后,我再问一个问题:诗人眼里的桥,和科学家眼里的桥、画家眼里的桥会有什么不同?

学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当然见解不在深浅对错,关键是他们能参与探讨,这就够了。

我作了必要的概括:科学家眼里的桥,是科学的,里面充满着结构设计、力学计算、数据测量等等;诗人眼里的桥,是情感的寄托,里面有喜怒哀乐,如“小桥流水人家”“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鹊桥”;画家眼里的桥,是充满美感的,因为他是用审美的眼光来看待的。

我们今天要学的一篇课文,正是一个画家写的。看看大家从这篇文章中能得到什么样的启发。

在学生充分朗读、熟悉了全文以后,我提了一个问题:

题目是《桥之美》,那么在作者的眼中,桥究竟美在何处呢?到文章里去找。

学生找出:桥之美,有诗境美,有形式美,有结构美,有对比美。

我又追问:作者所认为的桥之美,主要是着眼于哪个方面的?

学生找到有关语句,我让他们齐读。重点划出“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我又问: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举了哪些例子?找出来,分别说一说体现了哪一种美。

把注意力引到重点研读第四自然段。然后讨论。

17、教师讲的80%-90%是没用的

长期的语文教学,使我逐渐形成了这样一个观念:课堂上教师讲的东西,百分之八九十都是没有用的,只有学生自己琢磨出来、领悟到的东西,才是真正管用的。所以,用这个理由,我就尽可以偷懒,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让给学生自学。

今天要上《苏州园林》一文。这篇文章挺简单的,学生凭自己的能力完全能够学懂。我想,应该提醒学生注意的无非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说明顺序。其实用“说明顺序”这个提法我是不乐意的,干脆说“写作顺序”就行了,因为天下文章,无论什么样的文体,都是要讲究写作顺序的。本文条理非常清楚,对于学生来讲是值得学习模仿的,所以不能不强调一下。

二是注意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既要注意到总体上的特征,又要注意到一些细节上的特征。

三是要注意,为了说明对象的特征,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

从总体看,作者是以什么样的视角来写这篇文章的?选定了这样一个视角有什么好处?

18、敢想敢说,不迷信标准答案,才有创造性思维

今天上《说“屏”》。

昨天晚上跟学生有过交流,就正反两方面看法交换了意见。所以上课前我跟他们商量:“有些同学认为,在课堂上朗读课文属于浪费时间,真是这样吗?”

好些同学感到奇怪:“谁说的,谁说的?”

我说:“朗读课文还是必要的,可以熟悉课文,可以解决生字新词。一定要养成这样的习惯:一篇文章拿到手里,必须轻轻朗读一遍,把陌生的字词标上音,了解一下它的意思,可以参照课文注释,词语手册或字典词典等工具书。你们读通一篇文章的能力是有的吧?自己解决生字新词的能力是有的吧?这不需要老师在课堂上多花时间了。如果不放心,为了检查你们是否能把课文读通顺,又进行朗读检查,那倒真的有点浪费时间了。希望课前最好能把文章读熟、读通顺。下面就读一遍课文,自己解决生字新词。”

关于生字新词的学习,在我所任教的班级,基本上不专门占用课堂时间,要求预习时解决。如果真有什么不放心的,专项复习的时候,专抽几节课,集中解决字词。

学生在朗读了课文以后,我说:“读通了课文,还要读懂课文。你们读懂一篇文章的能力应该是有的吧?自己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些同学也是有的吧?这节课老师给你们提几个问题,由你们来解决。别人提问,你们解决问题,这个能力应该是有的。”

然后,我给他们依次提了七个问题:

1、这篇文章说明的对象是什么?说明对象具有哪些特点?到原文中找出有关语句。

这个问题很快就解决了,学生在第一段里找到重点句,我指导他们再找出关键词--这是提取关键信息的方法。特点:似隔非隔,在空间上起着神秘作用;功能与美感想结合。

2、“屏”的功能与美感分别是指什么?到文中找出有关语句。

还是同样的方法,原文中先找到相关语句,然后选择关键词,他们也顺利找出来了。功能:分隔室内室外,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可以挡风;空间仍然是流动的;室内屏风“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女子房中“可以缓冲一下视线”。美感:有书有画,是一种艺术点缀。

“对于空间仍然是流动的”这一功能,学生开始不甚注意,于是我问了一句:如果仅为了分隔空间,遮挡视线,那么砌墙不是挺好的吗,更牢固啊。他们马上注意到,屏风“巧”就“巧”在可移动,很灵活,“空间可以流动”这一点,正照应了第一段中的“巧”字。

3、屏的类别有哪些?是按什么标准分类的?

这个问题很简单,原文就有。学生很快找出来了。我强调:分类别是一种说明方法,凡是凡分类别,一定要有分类标准。那么,不用课文里的分类标准,自己试着再立一个分类标准,把屏风再作分类,试试看。于是,学生有的按用途分类,有的按位置分类,有的按大小分类,有的按雅俗分类……虽然有的分类有点勉强,但至少他们明白了一点:分类别必须要有分类标准。

4、怎样才能发挥屏风在建筑美上应起的作用?

这个问题看似容易,其实极可能回答不完整。因为有些句子的表述比较隐蔽。果然,一个学生很快找出该段落的最后一句。我肯定他找的对,但表示还要仔细找一找。结果,陆续地找到了其他句子。特别是关于“造型”“色彩”“绘画”,原文的表述是这样的:“造型不够轻巧,色彩又觉伧俗,绘画尚少诗意”,一个学生对此句作了变通:“应该注意造型轻巧,色彩精致,绘画要有诗意”。我立即表扬了她,对句子的理解,要从正面、反面、侧面多方位变通,才能理解得全面准确。然后我说,其实这句话还可以表述得精练一点:造型、色彩、绘画都要有艺术美感。

5、作者对屏风怀有怎样的感情?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学生注意到“心生向往之情”“实在微妙”“外国人齐声称道”等词句,表现了喜爱、赞赏、自豪感等,还有一个学生从最后一段理解,认为正因为作者太喜爱屏风了,所以希望建筑师、家具师们能创造出超越前人的屏风来,角度独特,也应该是对的,值得肯定。但还有些语句学生没有注意到。我就特意作了提醒:作者怎么看待“屏风”这个词语的?听到跟屏风有关的古诗句时,是什么感觉?这说明了什么?于是找到“富有诗意”“令人销魂”等词,从中体会到喜爱、陶醉的思想感情。

6、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能不能猜一猜,可能是什么原因促使作者动笔写下这篇文章的?

学生到文章中找相关依据。有一个学生很聪明,发现原文中有这么一句“这是因为制作者和使用者没有认识到屏在建筑美中应起的作用,仅仅把它当作活动门板来用的缘故”,猜测说本文是为他们而写的,目的是引起他们的注意。我表示肯定,然后进一步讲述:这可能是作者看到现在许多屏风的制造和使用,把诗意弄丢了,把艺术美感弄丢了,心里感很遗憾,所以专门写了这么一篇文章,发出呼吁,以引起人们的注意,要把这种珍贵的传统文化延续下去。

7、引用古诗词有什么作用?

学生的回答已经远超出参考书的理解。有一个学生说:古诗是古人写的,说明古人很关注屏风,用诗词表达了对屏风的喜爱;而作者引用古诗,也是表达了对屏风的喜爱;另一个学生说,古诗描述了屏风,说明屏风历史悠久--这时有其他学生发出笑声,我说,他说得很好,他的思维角度很独特,很有创造性,也说得很对。还有个学生说,引用古诗词,使文章的风格也很典雅,富有诗意。我立即肯定了她的思考角度--从文章的语言风格角度来理解,也是很可取的。最后,我补充了一点自己的看法:屏风和古诗词都属于传统文化,屏风上的书画,本身就通常题写有古诗词或来自诗词的意境,把古诗词引用到说屏的文章中,是很相称的,很协调的,可以说是相得益彰。

最后,关于思维的创造性,我说,中国的学生因为要应付考试,从小就被标准答案给套住了,脑里不敢有自己的思想,即使有,也会怀疑自己,经常会这样想:我的答案跟标准答案是不是能符合?所以中国的学生很乖,很少胡思乱想,很少标新立异,正因为如此,同时也就丧失了创造性。其实迷信标准答案就是迷信某一个人,因为标准答案也无非是某一个人的脑袋里想出来的。你的看法也许比他还要高明呢。这堂课,我们班一些同学的想法,就比教参上的答案要高明得多。千万不要迷信他人,千万不要自套枷锁,一定相信自己,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我曾经写过一篇随感,标题就是《标准答案的罪孽》。

我觉得,对学生的思想观念确实要经常关注,帮助他们破除不良的观念,树立正确的观念。比如说对于标准答案的依赖,那绝对不是好事,它束缚了多少学生的思维。我对此是深恶痛绝。所有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对那些戕害思维能力的东西,我是不能容忍的。而学生的每一点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我都觉得弥足珍贵,因为见到的确实太少了。

尝试作文(篇4)

“嗒,嗒,嗒”,这是从电脑房里传来的声音,我正在电脑上写日记呢!

今天爸爸妈妈都不在家,我闲着没事干,就想试着在电脑上写日记。你看着好像很容易,做起来就难了!我三步并作两面三刀步走进电脑室,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脑。由于是第一次用电脑写日记,我有点紧张,有一点兴奋,又有一点不知所措,打字的手一个劲儿地发抖。平时那双乖巧的手现在好像不是自己的,总是不听我的指挥。感叹号却敲出一个“1”,要句号就敲出一个逗号,打不到两行字我的手就已经酸了。实在没办法,只能休息一下子了。

休息了几分钟后,我又重新坐在了电脑桌前。我没那么紧张了。但我还是有些不熟练。常驻写了上句,接下来又不知道如何写了,只能写写停停,停停想想了,真是蜗牛的速度。历经一个半小时的艰苦努力,我的第一篇电脑日记终于诞生了。再看看我,已经累得是一个恹茄子了。

哎!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可这个头开头也太难了吧,累得我满头大汗,腰酸背痛,脖子僵硬,这个尝试真辛苦!

尝试作文(篇5)

钟青云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我们未曾做过的事,需要我们去勇敢尝试。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都会让我们有所收获。

在我的表妹家的附近有条阴森森的小路。可能是因为阳光照不到,那条小路显得非常潮湿阴暗。路的两旁,杂草丛生,是小虫子安居乐业的好地方。

我常问表妹:那条小路好阴森,你进过里面吗?表妹每次都说:没有。那儿看起来太恐怖了,每次我与表妹经过这里时都想走进去一探究竟,可最后还是被吓退了。

终于有一次,我和表妹按耐不住强烈的好奇心,迈开脚步沿着小路往下走。我既兴奋又紧张,不知小路的尽头会有什么有趣的东西。也不知道我们会不会走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会不会碰到电视上播放的妖魔鬼怪;会不会碰到拐卖儿童的大坏蛋

啊!突然之间,我的幻想被表妹的尖叫声打破了。有蜘蛛!我扭头一看是一只火柴盒般大的蜘蛛,不,有好几只。它们好像发现了猎物,缓缓地向我们爬来。快跑!我拉起表妹一路飞奔,生怕这些蜘蛛精给我们下毒。

不知跑了多远,我们已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了。咦,我们在哪?我朝周围看了看,原来这就是小路的尽头一片世外桃源。一碧如洗的天空,像颗蓝宝石;高大的树木,仿佛与它相接;五彩缤纷的小花点缀着碧绿的草地,小鱼在潺潺的流水中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一切都是那么美不胜收!

原来不去尝试,你就永远不知道等待你的究竟是什么,我也永远不知道小路的尽头是一幅优美的风景画。

尝试作文(篇6)

1、每个人都拥有尝试的机会,但关键是看你有没有尝试的勇气。

2、尝试,是勇气,是人们去挑战,去超越自我的勇气;尝试,是一种意志,要尝试,除了勇气还要意志,正因为有了他,我们才能尝试,才能做得更好。

3、人生的尝试何止千万,但每一次都珍贵无比,因为他给了我们教训,给了我们希望。

4、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在我10岁的时候,是怎样学会包饺子的。

5、我先打了一个饱满的鸡蛋,鸡蛋皮儿破裂的那一刻,我怕他扎到了我的手。砸到碗上,怕碗碎了,砸到我的脚。但是我最后还是成功了。

6、爸爸妈妈都去单位上班了,只剩下我一个人待在家里,我高兴极了。这下子终于可以不受爸妈的管束了,我可以自由自在地玩了。我像一只刚被人从笼子里放出的小鸟。

7、好词:小试锋芒、新硎初试、以身试法、长材小试、持戈试马、驰马试剑、初试锋芒、选歌试舞跃跃欲试、屡试屡验、尝鼎一脔、卧薪尝胆、佐雍得尝、尝胆眠薪、得未尝有、隳肝尝胆饮胆尝血、枕戈尝胆、坐薪尝胆、发硎新试、日省月试、及锋而试、屡试不爽、牛刀小试好句:

8、有一次啊,我做了一个鸡蛋羹我们一家子都非常的爱吃。

9、那两个小太阳也已经被我炒得粉身碎骨了。我放了盐、醋等佐料以后,让它温火慢煮。不一会,一盘色香味俱全的西红柿炒鸡蛋就新鲜出炉了。我用筷子夹一口尝尝,味道还可以!欣赏着我的杰作,我高兴地笑了。我把昨天的剩饭用微波炉一热,就开始吃午饭了。

10、最后我们来到了“动物杂技表演馆”。一进去我急忙奔到第一排坐下。音乐响起,只见五只凶猛的大狮子从后台冲了上来,一只只生龙活虎、高大威猛,它们有节奏地在舞台上跳跃、奔跑,做出各种高难度动作,还时时发出“嗷.....….....…”的叫声,让人看得胆战心惊。表演结束时,杂技院的叔叔摸着大狮子的脑袋冲它笑了笑,像是在表扬它,又像在跟它说悄悄话。然后那位大叔叔一转身,说:“谁敢上来摸摸这头狮子,照个合影!”顿时观众席沸腾了,有些小男孩儿跃跃欲试,站起来又坐下,坐下后又站起来。

11、这时,刺骨的疼痛如同几万根针在扎我的手指,我疼痛难忍。我犹豫了,甚至不想再去做饭了,干脆就等妈妈回来算了。但我想了想,还是决定一定要去尝试,妈妈说过,做任何事都不能半途而废。想到这里,我就信心满满,走到厨房继续开始做了起来。

12、鸡蛋羹的味道到底怎么样呢?这个鸡蛋羹简直是美味佳肴,非常的好吃啊!做熟的鸡蛋刚就像一小点儿黄的和一条点儿白的搭配的零食。

13、有的尝试需要勇气;有的尝试需要毅力;有的尝试明知道失败但还想去做。生活中处处有尝试,只有尝试了,我们才会对自己更有信心,对困难更有勇气去面对。

14、我先看了一会儿书,听见楼下有人叫我。我伸长脖子,向下一看,原来是我的好朋友熊紫钰和罗格琳,她们喊我去广场上骑自行车,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她们。我像箭一样飞快地跑下楼,推着自行车,锁好门后,我们就骑车去广场。

15、开头:大胆的尝试,让人磨练胆量,有趣的尝试,让人欣喜若狂,失败的尝试,令人刻骨铭心,而成功的尝试,则让人受益匪浅,那次尝试,我至今还记忆犹新。

16、在我读三年级时,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拿着一本书,坐在阳台上的靠椅上,津津有味地读着。一阵暖风吹来,像一只大手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脸庞。

17、记得那是在一个星期天,妈妈带着我到奶奶家玩,一进门,穿着宽大围裙的奶奶笑呵呵地迎了上来。抬眼望去,桌子放着几张面皮,旁边椅子上放着一个大盆子,上面列满了一个白生生的饺子,盘里堆满了面粉。

18、那是一次有趣的尝试

19、童年的岁月中,我经历过多少风风雨雨,每一次成功,都有尝试,不尝试怎么能有收获呢?记得,那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20、在我人生中,有许多成功的尝试,但这一次尝试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那就是——爸爸教我骑自行车。那天晚上,我和爸爸去公园散步,走着走着,我突然看见几个小朋友们骑着自行车,开心地玩,我非常羡慕,我眼睛一只看着他们,爸爸知道我在想什么,问我:“是不是想学骑自行车啊,我可以教你。”

21、在人生中,有许多次尝试,它们就像千千万万个贝壳,有的里面有着宝贵的珍珠,有的里面却是空空如也。而我的回忆里却有一颗珍珠,那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22、那天晚上我正在玩电脑,突然听见了电话声,我便立刻跑过去,拿起电话一听是妈妈的声音,便想:妈妈今晚要做什么给我吃呢?是红烧排骨,还是糖醋里脊呢?“晚上妈妈有事不回来了。”打破了我美好的想象,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妈妈便把电话挂了,我看了看时间已经是六点多了,是时候吃饭了。可我发现家里没有什么东西,零食也没有。我急的'直跺脚,本想今晚不吃东西,可肚子的催促不得不使我打消了这个念头。到了厨房,打开冰箱,发现只有几枚蛋和一碗中午吃剩的米饭,于是我就想自己尝试做晚饭。

23、人是在挑战中生活,在竞争中生存,只有尝试才会有机遇,只有敢于挑战,才会走向成功。

24、西红柿已经切好了。我打开了电磁炉,把锅放了上去,放了一点油,油遇上高温就像放鞭炮一样,“噼里啪啦”地响。过了一会,我打了两个鸡蛋下锅,白里透红的鸡蛋像两个初生的小太阳一样,舒适地躺在锅里。过了一会儿,我把西红柿放到锅里,加了点水就炒了起来。

25、每个人的一生,都需要做许许多多的尝试;在成长的道路上,尝试是人生中的必修课。

26、接着,老师叫我们分析,为什么一个鸡蛋会沉下去,一个鸡蛋会浮起来。有同学回答一个是生鸡蛋,一个是熟鸡蛋,然而老师打开后却都是生鸡蛋。接着,老师把一个鸡蛋分别放入两杯水中,我们发现了是“水”的不同导致鸡蛋的沉与浮。通过观察与品尝,发现一杯是盐水,一杯是普通的水。

27、开头:“有尝试必有成功。”这是我自己悟出来得。你们想如果当年爱迪生不是经过上千次尝试,又怎麽会发明出电灯泡呢?所以,什麽事都要尝试着去做。正如美国的贝弗利.西尔斯所说:

28、我拿出了西红柿和鸡蛋,先把西红柿拿到水池里清洗,然后把西红柿用菜刀切成小块。啊!我大叫一声,菜刀不小心把我的手指划伤了,血不住地往外流。我被血吓住了,愣了三秒钟之后,这才反应过来。我飞快地跑到卫生间里,用水冲着伤口。止住血以后,我从房里找出创可贴,裹在伤口上面。

29、一次成功的尝试

30、吃着自己第一次尝试做的饭菜,我心里美滋滋的。

31、那是一次勇敢的尝试

32、一开始,爸爸先扶着车让我上车,试了几次,终于上了车,然后爸爸叫我原地骑一骑,还要边骑边练习一下如何掌握方向盘,练习完了,爸爸说:“骑自行车有三大秘诀,第一:眼睛看前面,第二:脚下要用力,第三:身子要正。”

33、一次次的尝试,收获的并不都是希冀,没准还有失败,但每一次的尝试都是为下一次的成功做铺垫的,如若没有尝试,有谁会想到带有坚硬的壳的螃蟹可以供人们享用,当做美味。

34、那是一次危险的尝试

35、我尝试过很多事情,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3。有一次勇敢的尝试,让我记忆犹新,它敷发起我的勇气,让我不断地战胜自己。

36、去尝试的每一次都是那么有价值,充满希望和活力。

37、我有一次用微波炉做鸡蛋羹,但是微波炉是热的,怕烫着手,我妈妈给我弄的,我第二回弄路,差点儿烫着手。但是我做的鸡蛋羹,确实很好吃。

38、我们应该勇于尝试,这样我们才会在尝试中成长,去迎接我们的下一个胜利。

39、那是今年暑假,妈妈带我去太原物园游远,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我的胆子一直很小,虽然喜欢小动物,却从不敢接触它们,总是远远地看着,属于那种“叶公好龙”型。这回我可大饱了眼福:凶猛的老虎,笨拙的黑熊,还有美丽的斑马、迷人的天鹅、可爱的大熊猫.……

40、“失败了,你可能会失望。但如果不去尝试,那麽注定失败。

41、记得在去年的某一天,班上几个同学约在一起,准备去公园玩,包括我在内。大家在公园门口汇合,点了点人数,一个不差,全到了。大家来到公园游乐设施场,看着眼前一个个惊险刺激的娱乐项目,真让人心头一颤!同学们商量了一下,准备玩“空中海盗船”。我一听,脸一下子就白了---这游戏的名字太恐怖了,游戏一定更恐怖、惊险,我可不敢玩!我蹑手蹑脚地走向僻静处,不料被同学们抓了个“现行”,心想:这下可惨了,不玩也不行了。我战战兢兢地来到售票处,突然听到一个母亲对一个孩子说:“宝贝儿,你可真勇敢,这么刺激的‘空中海盗船’都敢玩,你太了不起了!”我听了这话后,心里想:如果我也想那个小孩子,成功的尝试了这次游戏后,那我不就会很勇敢、很了不起吗?我怀着等待成功的心情,上了“船”。“船”开动了,我的心也随着跳动起来。依它的节奏,起起落落。我闭着眼睛,幻想着成功后的喜悦,但毕竟在空中,又有些害怕。我的思想小人在这时打起了架。我等啊等,盼啊盼,终于,“船”停下来了。我的心像悬起的千斤石,在这时落下了。我欣喜若狂,为这次成功的尝试而欢悦。游玩后回到家中,我细细品味刚才的尝试,顿时明白:成功的尝试,会让大家学会打败畏缩,挑战成功。在今后的生活中,大家遇事想退缩的时候,不妨想一下如果成功后的喜悦,这样,你就有勇往直前的动力了!

42、我把这句话记在心里,接着,爸爸在后面跟着我,我在前面慢慢骑,骑了几米我就跌到了,几次如此,我有点沮丧,于是,我坐在椅子上,一声不吭,爸爸知道我不开心了,马上坐过来安慰我,鼓励我,于是我继续练,虽然还是一点进展也没有,但我不会灰心,不放弃,我终于学会了骑自行车。那一次这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但我要感谢一个人,你就是——我的爸爸!

43、尝试大胆的尝试,让人磨练胆量;有趣的尝试,让人欣喜若狂;失败的尝试,令人刻骨铭心,而成功的尝试,则让人受益匪浅,那次尝试,我至今还记忆犹新。

44、俗话说得好:没有大胆的尝试就做不出伟大的贡献。古往今来,许多着名人物的成功都是经过尝试得来的。

45、那是一次科学课上。老师桌子上放着两杯“一样”的水和两个差不多大小的鸡蛋。课上老师让我们观察有什么。同学们都回答了“水和鸡蛋”。接着就出现了神奇的一幕。只见老师把两个鸡蛋分别放入杯子中,其中一个水杯里的鸡蛋掉下去了,而另一杯水里的鸡蛋却没有沉下去。老师告诉我们这叫“沉”与“浮”。

46、一到家,天气已经非常热了,太阳炙烤着大地。我的肚子像在演奏一首交响乐,不停地打鼓,我只好打开冰箱,里面只有几个西红柿和鸡蛋。我想了想,只能自己亲自上阵了。虽然不会做,但为什么我不能尝试一下呢?

47、尝试,它伴随着我成长,它给了我希望,他让我赢得了喝彩,赢得了掌声。

48、在广场上,我们尽情地玩耍,一个小时之后,我们玩累了,就一起回到家。

49、结尾:这就是我的尝试,我成功了!正应了那句话:除非你停止尝试,否则就永远不会是失败者。我认为,只要你尝试过,你就是勇者,不管你尝试得成功不成功,至少你尝试过,不会像某些人,永远都不会去尝试。其实我的这次尝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不管成功不成功,我尝试过。记住:失败固然痛苦,但更糟糕的是从不去尝试。

50、“包饺子啰!”我欣喜地叫道,兴奋地抓起一张饺子皮,急匆匆地从菜盆里夹了一点菜,放到饺子皮中间,学着奶奶的样子,一手托着饺子馅,一手捏着饺子皮边,用力一捏,奶奶的饺子成了形。瞧,那圆滚滚的肚子,看了就让人眼馋;而我包的饺子,像个阿斗似的,怎么扶弄也站不起来,看着奶奶包出一个个漂亮的饺子,我心里痒痒的,忙嚷着要向奶奶请教一番。

51、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有尝试,但我的尝试却不同。我尝试的是自己做饭,虽然不是很成功,但是我觉得也特别有滋味儿。

52、朋友,什么事并不是你不会做,只要你去尝试一下,一切皆有可能!

53、一次尝试,让我收获了许多,让我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让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这份尝试而产生的快乐,就是我童年回忆里一枚最美丽的贝壳。

54、尝试着举手发言,尝试着参加竞赛,尝试着克服困难,尝试着宽容待人……每一次的尝试不一定都成功,但一定有收获。

55、我连忙说:“好啊”于是,第二天爸爸就教我学。

56、尝试,就如一瓶五味醋,酸,甜,苦,辣,咸,就如一首美妙的歌谱,发出优美的声音。

57、结尾:只有敢尝试,才会有胜利的果实开花的一天,只要敢尝试,才会使人生更加灿烂,只有敢尝试,才能更上一层楼!

尝试作文(篇7)

尝试,他不仅仅是两个汉字,在你从另一个角度去考虑他的时候,你就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在三年级的时候,我就看见许多初中生都骑着自行车去上学,于是我也想学,妈妈边抽出来一天下午的时间来陪我学自行车。

一开始,我妈妈扶着我,骑了很多次,都只是走了几米就摔跟头,我疼得哇哇哭,这时候妈妈就对我说:儿子,不要急,你慢慢来,每个人都有第一次的尝试,没有人是天生就会的,你也一样,所以不要伤心。我听了这番话,似乎明白了,于是我爬了起来,拍拍身上的土,又开始学习了。

果然,不一会儿,妈妈扶着我我就走的非常顺畅了,便骄傲起来,这时候,妈妈一松手,我就掌握不了平衡,摔了下来,就责怪妈妈:你为什么松手?妈妈有些严厉的说:儿子,你这还不算什么,连平衡都不行,就开始得意,那可是不行的。我生气了,说:哼,我现在就骑给你看!于是我气呼呼的上车,一骑,后果可想而知,这下子可让我学会了前滚翻。

妈妈说:你看看,太不像话了,平衡都不行,就逞强,就别提什么加速、拐弯了!我更加生气了,二话不说,骑上车,起了起来,这样的结果就让我也非常吃惊,我居然可以自己骑了!于是我就开始尝试加速、拐弯,慢慢的,我连这些也学会了,不过还不熟练,经常摔跟头,妈妈跟我说要经常锻炼,才会熟练,那时的我哪里懂这些,于是似懂非懂的点点头,继续我的练习了。

过了不久,太阳就快要下山了,妈妈说:儿子,时间不早了,我们回家吧!我非常不愿意,因为我还没学会加速和拐弯,可是必须要回去了,我只好不情愿的回家了。

从那以后,我便再也没有去练习,所以说从那时候到现在,我也还没学会,不过那个下午,让我学会了一个道理:尝试=勇气。

尝试作文(篇8)

今天,我又想起了五年级的时候自己做过的科学尝试,从中我得到了求知的快乐,也激发了我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

记得那时,我用绿豆来做豆芽的实验。其实,让绿豆变成豆芽的过程现在想起来很简单,关键要掌握几个要领:洁净和温度。先将绿豆洗干净,去除杂质及漂浮在水面的次豆,放在一个无污染无油渍的器皿中,加入适量的温水并使水没过绿豆,然后把它放在一个通风干净的环境中。头天晚上泡绿豆,到了第二天早上就会发现盆里的水都被吸收了,饱满翠绿的'豆子全都绽开了小嘴,露出了白嫩的小芽,这时千万别碰伤了它,将已洗干净的白纱布叠成三四层,轻轻地盖在上面,就像对待刚出生的婴儿一样,温度最好保持在20摄氏度左右,手和器皿以及环境要保持绝对干净,稍有不慎就会全部烂掉。此后,找一个高压锅的屉,洗干净后轻轻地压住豆芽,防止每日三次换水的时候豆芽互相碰撞或被水冲走。锅屉的平面漏洞又便于空气疏通。待豆芽长到3厘米左右时就需要用重物压住它,目的就是不让它长疯,通常我用相似的原理,用脸盆注水,压在豆芽上,随着豆芽的长势往脸盆多加水,以增加重量,让豆芽长得又粗又壮。不出五六天,盆里的豆芽就像威武的士兵齐齐地排列着,把它握在手里,凉丝丝的,好像是一个玉如意,自己研制的豆芽竟然长得和街上卖的差不多,真有趣呀!

经过实验后,我懂得了只有亲自尝试才知道自己能不能,只有不断探索,多做实验,才会知道许多自己以前不知道的知识。

尝试作文(篇9)

记得在上一个学期,我们班举行去攀岩,而这一次尝试让我觉得很快乐。

开始了,我先爬。系上了安全带后我抬头向上望去,望着那高高的攀岩板就不禁觉得胆颤,心想:如果摔下来怎么办?如果我不爬,同学们笑话我怎么办?不管了,已经没有回头路了。

我先用脚踩上第一个板块,用手去抓另一个板块,我不断告诫自己,攀岩并不可怕,不要害怕,一定要坚持下去,会成功的。于是我弓起右脚一抬,就爬上了第二个板块。就这样一直爬到了第六个板块后,我已大汗淋漓,累得气喘吁吁,手脚酸麻,不禁松开了手。多亏有绳子,不然我肯定会掉下去的,真是后怕。不行,继续爬,一定要爬到顶。我自言自语道。于是便开始继续爬,我咬紧牙关,使出全身的力气抓住了下一个攀岩板,疲惫感开始一点一点的侵蚀我的身体,歇息像一片磁石吸引着我,我的手不知不觉的松开了,此时我仿佛看到了一张张嘲笑的面孔,不行就下来吧,别耽误时间,我们还要攀呢!我摇摇头,继续前进,一定要成功,我一定要爬上去,又一次开始尝试。我鼓足了勇气,心中默默地念着:一二、一二双手和双脚不停地动着,在我的一番努力下我终于爬上了攀岩板的顶层。

站在最高处,俯首向下望去,突然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原来尝试也可以如此快乐。

尝试作文(篇10)

又来了!一双脚!

我把头勾得低低的,柑信自己的脸一定成了红红的“大苹果”。我捡 起布、油刷,开始擦鞋。

你问我为什么?“尝试。”我正在尝试呀!你没看到,我正在试试闻脚 的臭气,尝尝做人的艰辛。

如今呀,某厅级干部晚上摆馄饨摊,某大学教师不上课就去经营他 的大饭店”,…这样的事可多哩!表姐上星期向我授了一段“下海经”,说 她晚上到“卡拉OK”去唱歌,一支3元,一晚上可唱10支欹,賺得3张 “大团结”,我昕了心里痒痒的:可转念一想,不行,中学生不能进舞厅,

于是,我就想到了给人擦鞋,过过“下海”的瘾,即便吃不上海鲜,也尝尝 小鱼小虾!

擦鞋摊摆好了,两把刷子,一块布,一瓶“多黑亮”油膏,一张凳,一个人,只等“送脚上门“来你看,一个留着山羊胡的小青年,叼着雪茄 烟,大播大摆地在我面前坐下,斜睨着眼,薄薄的嘴唇一张,伴着一团烟 霁吐出两个宇“擦鞋!”我心里估摸着这个人的身份,看他的装束,很有 派头,皮鞋也是上好货,我想他一定是个“先富起来"的“朋克”,铯对不 是“稚皮士”,因为他一点也不雅。我边擦鞋边思索,他高高坐上,而我弯腰躬背,他一脸安逸和鄙夷,而我满头大汗加困惑,这是为什么?是因为 他有钱,所以有杈享受别人的劳动成果;而我没有钱,所以必须为赚饯 而付出劳动的艰辛?我的心头逐渐感到不舒眼,也许是皮鞋味与脚臭我闻不惯,但我还是坚持把他的皮鞋擦得亮亮的。小胡子甩手掏出一张 “大团结”,嬉皮笑险地说:“看你模样不错,多给点。”我“瞍”地一下跳起 来,涨红了脸,强压着怒火说:“先生,按劳计酬,多余的钱我不会收!”小胡子变了脸色:”妈的,不识抬举,臭娘们!”我生平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辱 骂,眼泪不争气地流出来,我第一次尝试到了做一个正直女孩的滋味! 世态百相,社会上什么人没有呢?想到这一点,我的心又平静下来,要得 到,首先必须付出,我算是明白了这一点。“先生,我是一位中学生,今天 是义务擦鞋,你把钱收回去吧。”我找个借口,连忙收拾行李准备回家。 小胡子两眼露出疑惑的神色,也许他不懂得“义务”的意思吧!

管他呢,这次擦鞋,虽然我没赚到一分钱,但我获得了一次很有价 值的尝试。不记得谁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生即是尝试。是啊,不尝试, 怎能知道人生的滋味呢?

尝试作文(篇11)

我可以做的事那么多,可偏偏选择了绘画。

当人们开始学画画时,就会注意到生活的颜色。山丘在阳光的衬托下,显出别样的每;花瓣的颜色层层渐变,深浅不同;不同植物的颜色和色泽,人们的五官特征和样貌等等,一切都是大自然的恩泽。

我从八岁就进入画画机构学习。当时老师一步步指导我们,我紧张地拿出调色板,挤出颜料,再用画笔沾沾颜料。好不容易用颤抖的手完成了人生的第一部“杰作”。老师看到我的“杰作”也欣慰地笑了。

空闲之余,我就会拉着爸爸去看画展获取灵感。那些生机勃勃的花草树木,那些明亮的色彩,全都呈现在大师们的杰作里。当我们看画时,我们能体会到人生百态,能感受到欣欣向荣,热爱生活的精神。这就是艺术。

通过多次学习和实践,画画就逐渐成为我的爱好。一拿起画笔沾上颜料,我的疲惫与烦恼就会随之消失。整个人进入了画布,用画笔描绘出不一样的世外桃源。

特别是在去年。我通过不断努力,不断进步,不断吸取经验。我尝试去考漫画7级。考场上,我备好颜料,准备好画笔,自信地开始画起来,我一笔一画认真作画,时不时留下晶莹的汗珠。最后终于画成了一幅森林画:花儿散发出阵阵清香,太阳温暖地照着。小松鼠在松树上蹿来蹿去……最后,我考取了7级证书。

我热爱画画,它让我生活充满乐趣,也让我懂得了热爱生活!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zf133.com/a/5775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