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作文 > 外婆作文 >

外婆的面作文9篇

外婆的面作文9篇

写作可以让我们学习各种文体,丰富文化生活。作文中带给我们温馨的回忆和振奋的力量。写作可以突破传统模式,勇敢挑战创意写作。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与“外婆的面作文”相关的文章推荐,建议您收藏该网页链接以免错过重要信息!此外,您还可以浏览作文栏目的最新豆子的观察日记(集锦8篇)

外婆的面作文 篇1

我有一位慈祥的姥姥,她一头乌黑的头发里冒出几根白发,额头上有几道浅浅的皱纹,一张时常保持微笑的嘴,不算太胖的身材,非常开朗的性格。姥姥的耳朵不太好,常会闹出一些笑话来。

姥姥有时是我的朋友,我总是把心事说给她听;有时是个严肃的大人,爱吵我,但我不会反抗;有时是个慈祥的老人,说话总爱唠唠叨叨的重复上几遍,我都听得不耐烦了;有时是个什么都问的“小问号”,问点这,问点那;有时是个记性不好的“小孩”,今天说的事,明天就忘;有时又是个“预言家”,总能猜到是谁打来的电话,所以姥姥的身份“不明不白”,不管怎么样,她都是我的好姥姥,我对她的想法很多很多……姥姥什么事都时时刻刻惦记着我,好东西自己不舍得吃,都留给我吃,姥姥爱我,我更爱姥姥!

外婆的面作文 篇2

早晨,睡眼朦胧的我深深地吸了一口吻,高兴极了!知道今天是春节,内心总有按捺不住的激动。

按照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我们应该向长辈拜年。父母提起生果、饼干、糖果,就问我:“预备好了吗?”

“好啦。”我兴致勃勃地回答。

一家人穿戴新衣服,去外婆家拜年咯!因为外婆家很远,所以爸爸决定开汽车去。车上,我们嘻嘻哈哈地欢闹不休,活像一只只快乐的小小鸟。大过年的,有谁不兴奋呢?

一路上,我看到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处处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过了半个小时,车停在外婆家门口,我迫不及待地下了车,亲切地叫喊:“外婆——我来拜年啦!”

“哎!”外婆身挂围裙,听到我的声音,回应道,“呦,我的外孙女来啦,真乖!进来坐吧。”

一进客厅,妹妹就好奇地问:“外婆,为什么过年您还这么忙碌,怎么不休息一会儿呢?”“我忙碌,是由于迎接你们的到来呀。”外婆笑脸满面地说。外公、舅舅、舅妈、两个可爱的表哥都出来和我们问好。热情大方的舅妈见我们来了,就拿出糖果、花生、瓜子来招待我们。我、妹妹、表哥坐在沙发上,津津有味地吃着、笑着,有说不完的话。“开饭啦!”和蔼可亲的外公把一盘盘厚味的菜端在餐桌上。哇噻!各种各样的菜好像吃也吃不完,香味扑鼻而来。我最爱吃外公亲手包的饺子,那味作别提有多香了!大虾是妹妹的最爱,鸡翅是表哥的“法宝”。看着这些美食,让我们不禁想起这一年中我们曾经付出的艰辛和汗水,大家一起聊着以前的一些趣事,其乐无限……每年春节,我家都要玩一个“游戏”——互赠祝福。我站起来,端起盛满幸福的杯子,对外公外婆说:“外公外婆,我祝您们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万事如意!”

“我的乖外孙女,你要好好学习!考上重点中学!”外公外婆说完,拿出一个红包给我。我连忙说:“谢谢!谢谢!”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我们坐上汽车,望着窗外各式各样、五彩缤纷的烟花,恋恋不舍地回家了。

拜年是最最幸福的事情了,内心老是甜甜美蜜的,口袋老是鼓鼓囊囊的,连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洋溢着幸福和快乐……

啊——快乐的滋味涌上心头,永永远远回荡在脑海里……

外婆的面作文 篇3

我姥姥家有一棵柿子树。

春天,柿子树开花了,花朵是嫩黄色的,花瓣微微向下卷,在花萼的衬托下,像是一位十分娇媚的小姑娘。

过了一段时间,花开始枯萎,颜色呈紫色,像穿了一层紫色的衣服。风一吹,花儿像紫色的蝴蝶一样迈着优美的舞姿轻轻“飞”下来。

花朵落下来后,花萼下冒出了一个个黄豆粒大小的柿子,惹人喜爱。又过了几天,小柿子就长成樱桃一样大了。在树下观看,似乎若有若无,像一个个会隐身术的小仙子。

慢慢儿,柿子开始变大,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儿地聚在一起,好像柿子们天天都聚在一起喝酒聊天。一个个柿子像青色的乒乓球一样,被太阳一照,到处都是青亮的一片。

又过了一段时间,柿子越来越大。

到了秋天,大部分的柿子已经呈橙色的了,只有极少数的柿子还微微泛青。

橙色的柿子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和金子一般夺目的光芒。我想:如果柿子不会变软,没有里面的瓤,用它们做皇冠并拿到博物馆展览,一定能得奖。

初冬时节,柿子熟透了,叶子掉光了,柿子树就成了“灯笼树”。从树上摘下来一个柿子,撕开皮猛吸一口,哇!又甜又软,令人回味无穷。

我喜欢这棵柿子树。

外婆的面作文 篇4

可有好多年了,我都没再见过和吃过高粱面做的“窝窝头”啦!

那天去逛街,见路边竟有卖高粱面“窝窝”的,很是稀罕。眼见心馋,遂就买了两个黑“窝窝”,吃得满嘴香甜。只不过,这高粱面“窝窝头”绝非是我小时记忆里的那种味道了。

小时候,我跟着妈妈来太姥家串亲戚。太姥当年已是逾八十高龄的人了,可她的精神头儿却很好。只不过,她那饱经沧桑的脸上布满着道道很深的皱纹,嘴里的牙全掉光了,平日只能吃些软食,常爱抿着嘴慢慢的咀嚼。我见她吃饭时嘴角晃动的样子颇感好笑。太姥见到我就像见了什么“宝贝”似的,把我揽在怀里爱抚的问长问短,嘘寒问暖,生怕我受什么委屈。

那天,太姥家里来了不少的亲戚,有舅老爷,舅舅,大姨、小姨的,他们边陪妈妈说话,边逗我开心。门口站满了很多左邻右舍来看热闹的小孩子,有的瞪大了眼睛,稀奇地看着我这个从“远方”来的客人,有的主动过来和我说话,有的从家里捧些枣、花生让给我吃。

到了晚上,家家户户照明点的是煤油灯,晚饭直到天黑了才开始做,当人们端起饭碗吃晚饭时,外面的夜色已变得更加的黑了。

庄户人家做饭都是用地锅,要一边往炉膛内添秸杆、树枝等柴禾,还一边“呼哧、呼哧”手拉风箱儿帮助烧火的那一种。每做一顿饭,都是现生火,遇到雨天柴火湿,屋子里会烟雾腾腾的,滚滚的浓烟把做饭的人呛的直流眼泪,不住的咳嗽,很是辛苦。

太姥家不富裕,平日吃不起白面馍,天天净吃些高粱面的黑“窝窝”了。“窝窝头”是将高梁面掺杂些麸皮、豆类等杂粮用石磨加工成杂和面,拌水后把面在盆里揉揉,做成“窝窝”的形状,放在蒸笼里蒸,数十分钟后就该出锅了。新鲜出锅的“窝窝头”带着淡淡的清香,不沾油也不沾糖的,吃起来倒也香甜。起初,我就很喜欢吃,还直夸“好吃、好吃”的。可没新鲜两天,我对“窝窝头” 就没了兴趣。这黑“窝窝”吃多了,肚子不舒服。看来,这农村的高粱面“窝窝头”还是没咱城里的白蒸馍好吃啊!

过去,一般的农家日子过的都很紧巴,村民大多也没什么钱儿。谁家想买一些如针线儿,糖果、小镜子之类的东西,由于缺钱,就拿家里的鸡蛋、高梁面去兑换。村里常有一些担着挑子的送货郎来卖货。

送货郎手里摇着拨浪鼓,嘴里不时的吆喝着。一个鸡蛋大概能换数个糖果或一小纸包针什么的。也有的拿糙麦、高粱、玉米等,来换些大坷垃盐,酱油、醋之类的生活用品以贴补家用。

有许多小孩爱围着货郎的小摊瞧热闹,拿拿这个摸摸那个的,久久不肯离开。也有哭呀闹啊的,非让大人给自己买喜欢的小玩艺儿……

太姥家离县城较远,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交通工具,上趟县城主要靠步行,或说说好话,趁着别人的马车捎个脚儿。村民进趟县城一般还要再备些干粮,以便路上肚子饿了好垫吧垫吧,充充饥,吃的也就是些窝窝头、煮红薯,或者烤熟的玉黍黍等。家境好点的人家把高梁面和小麦面变着法儿做成花卷馍带着路上吃。

等我长大些,再次来太姥家时发现,这里的人们做饭烧火用的是烟煤,煤火代替了柴禾。吃饭有玉米面馍,或用小麦和一些粗粮做成的花卷馍,再者就是白蒸馍了,可唯独不见高粱面做的“窝窝头”,我心里不免顿生疑惑。

一次吃饭,我故意打趣的提出:还想吃高粱面的“窝窝头”!家里的人们闻讯赶忙找左邻右舍去打听,好半天才讨来了两个高粱面的“窝窝头”。再吃,没有了过去那种香甜的感觉,倒有一种苦苦的,涩涩的味道,难以下咽。

时光荏苒,岁月无情催人老。当年的我还是懵懵懂懂的娃儿,如今都到了“知天命”的年龄,胡子花白的成了“老”人了。

太姥姥离开我们已有多年了,可太姥那和蔼可亲,眉目慈祥,充满善意的笑容却深深的留在我的心里,而且越来越深了。

外婆的面作文 篇5

姥姥可是院子里出了名的腌咸菜的高手,大家对姥姥的腌咸菜都赞不绝口呢。姥姥的腌咸菜当然也是最合我胃口的。每到夏天的时候,姥姥总是让老爷出门把腌咸菜用的原料买回来,当然,买的最多的还是白萝卜。姥姥把上百斤的白萝卜都洗净,把水控干,将白萝卜切成拇指粗、拳头长的条状,拿报纸垫上,把切好的萝卜条均匀地摆放上去,拿到院子里阳光最充足的地方,让它一直晒。

每每到这时候,我总是仔细地看着姥姥,看着她那认真的眼神,心里不禁充满了许多敬佩。等晒到萝卜条晒成萝卜干的时候,就成功了。把它们都拿回家去,就可以进行调味了。调,是最重要的一步,调味的好与坏,是直接决定咸菜的口感的。要按顺序放入调味品,接着进行不停的搅拌。而且,放入的调味品也一定要适量,如果稍有一点点的误差,都是会影响口感的。所以姥姥每次在调味时,总是小心谨慎的,生怕出一点儿差错。等调好后,就是必不可少的一步了——腌。腌的时间、温度,那可都是有讲究的。时间不能太短,也不能过长;温度不能太低,也不能过高,这样腌制出来的咸菜才好吃!从夏天开始的准备,到冬天才能开吃,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既需要好的手艺,还得要有耐心。等到冬天,是我最开心的时刻。姥姥第一次揭开那个坛子的时候,我总是把头凑到跟前,使劲地用鼻子吸,生怕别人把它的味道抢走。每次当姥姥拿小勺子把咸菜挖到碗里的.时候,我总是迫不及待的,用手抓起来,一下子放进嘴巴里,那咸菜的香味便迅速在我的嘴巴里弥漫开来,那滋味,别提有多香了。姥姥每次看我着急的样子,真的是又好笑,又无可奈何。于是总是用手去勾我的鼻子,那时候,果真是我最幸福的时刻。现在,姥姥去世了,我再也没有吃过一种咸菜能比得上姥姥腌的。我有去超市买过,每一种我都买过,可是终究没有一种能比得上。

后来,妈妈也曾按照姥姥教给他的方法来腌,味道虽然很相似,可我总觉得缺少着什么。直到现在,我再也没有吃过一种比这更好的腌咸菜了,我想,那独特的味道也许是姥姥对我世界无双的爱吧!

外婆的面作文 篇6

春运艰难,只能自己开车去姥姥家拜年。到家后,我累得没话说,扒开卧室的门,正打算歇歇,却一眼看见电话旁边的姥姥,端端正正的坐着。

我知道,她在等电话,因为那天是大年初二。

她是数学老师,即便在我小时候,她也不爱给我讲故事,唯一能让我提两句的,就是她常常在等电话——她亲姐姐在祖国最南那段的福建,离她太远了。

姥姥开心的时候,就给我讲小时候她俩在本地好玩的事,叹气的时候,就嫌她嫁的远,隔上很多年才能见一回。

到了每年春节,在大年初二这一年,她们会互通电话,也会聊得很久。

在我印象里,都是座机屏幕一亮,她的眼也一亮,然后准确无误的拿起手柄,亲热地喊一声姐。 她们总有很多话说。

我见姥姥专注,就悄悄地走进屋,她的耳朵越来越不好,眼睛还算明亮,看的清很多东西,大概从余光里瞟到房门开合。

姥姥转过头来,依旧和气的问我:“回来啦?”

我答应了一声,她就又转过头去看着电话机,嘴上问我几句学习和工作的情况,眼睛却离不开电话,只是告诉我,她在等电话。

我就坐在她身边,继续陪她一起等电话。

这个场景熟悉万分,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每一年的大年初二,我都是这样看她等。

她爱等电话,她姐姐也爱打电话过来,像是一种含蓄,一种奔放。

毕竟两地隔的太远,山南水北,割不断的,总是那一缕亲情。

她问我近况,我尽所能回忆所有认真的答她,说到她听不清楚的地方,便不厌其烦的说一遍,再说两遍,正有一句断了一半,没有说完,电话屏幕亮了,她又是迅速的拿起,用熟悉的口音问候。

我刚好在身边,她也让我说上几句话,姨姥姥说惯了普通话,却爱听我们一口的家乡方言,说在南端听多了普通话,偶尔听听方言也亲切,我见她们聊的上心,就悄没声的走了出去。

我知道,每年这个时候,她们都要说很多,从小时候说到如今,一说说几十年,几十年太长了,说不完,说累了就笑,笑累了再说。

从自个儿说到儿女,说到孙女,从老园子提到住宅,提到新屋。

姥姥总说,两个人离的远了,也还是家人。

这就是家吧,不热切,不活泼,但是一种皈依。

姥姥和她亲姐说我很快又要回沈阳工作,她们盼望我充实锻炼,也指望我时常在家,离开是不舍,回家是急切与匆忙。

等到吃饭时,姥姥才心满意足的离开座机。她年纪大了,说不上容光焕发,但姨姥姥来电总给她带来了朝气,操心了几十年的儿孙都在桌旁等她,只等她盛好饭入座,像很多平常的午饭,却又因为这不平常的一天带上了几分郑重。

这顿饭,有的是话说。

外婆的面作文 篇7

姥姥家有一条狗,它全身的毛只有黑白两种颜色,黑得发亮,白得像雪。胖乎乎的身体时常半蹲在大门口,活像一个看家的门卫。于是我就习惯把他叫做“门卫”,我想:它一定很喜欢这个名字。

它这个名字可真是威武,然而它也确实名副其实。有一次,有两个陌生人经过姥姥家门口,“门卫”不管三七二十一,直冲门口“汪汪”狂吠个不停,吓得来人拔腿就跑。姥姥急忙出来呵斥它,它不但不低头认错,而且脸上带着胜利者的喜悦,大摇大摆地踱到了院子里。

“门卫”的嗅觉极为灵敏,说实话,它和警犬没什么两样。春节时,我故意拿一块肉骨头,想逗逗它。它见了,眼巴巴地看着我,直流口水。我只当没有看见,把骨头举得高高的,偏偏不给它。它急得围着我,不停地转圈儿。乘它不注意,我偷偷地把肉骨头藏在了柴草中。谁知,不大工夫,“门卫”居然叼着肉骨头从柴草边走了过来。我很惊异,它却对我笑了笑,好像在嘲笑我:“还逗我呢!”我真是哭笑不得。

“门卫”分辨人的本领也很“传神”!早晨,我换上新衣服,带上面具,对着它吼叫。它见了,不但不扑过来,还用舌头轻轻地舔我的手。我跑到门外,让邻居家的小孩穿上我的衣服,带上面具,去姥姥家门口,模仿我唤“门卫”的叫声。孰料,它只是朝着那个小孩看了一眼,马上把他“赶”走了。看着这一幕,我打心眼里佩服“门卫”,真是神犬呀!

其实,“门卫”并不是不讲情谊。对于熟悉的人,他热情极了。每次到姥姥家,“门卫”总是第一个跑出来迎接我。它不停地摇着尾巴,摩挲着我的鞋子、裤脚,好像在说:“欢迎光临!欢迎小客人!”我轻轻地拍拍它的脑袋,从包里给它拿火腿。可以说,我们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呢!

这就是我的动物朋友——“门卫”。大家说,它像不像一个门卫呢?我想大家一定不约而同地说:“像门卫,简直是个门卫,比门卫还门卫呢!”

外婆的面作文 篇8

又是一年桃花开,托物思亲追往事。

清明节到了,我身在异地也不能回去尽孝,然父母健康是我最大的幸福。在此就追思一下我的姥姥,以此代步权当上坟烧纸了。

姥姥离我家不算太远,是我到学校的必经之路,一到周末,我总会到她那里去先吃喝一翻才回家,初高中6年几乎周周如此。我上学的时期正好在xx年代(前),物质还不算太丰富,农村远没有现在的繁华,记得那是高一的冬天,一周的将就吃喝急着周末回家填补一下了。我回到姥姥家,正好姥姥家的小猪死了收拾了些肉,还有1大碗,炒好的,让我配膜吃。好啊,连白面饭都吃不好的时期,好好吃肉那太幸福了!就那样我吃着,姥姥、姥爷看着,笑着,一脸的幸福和慈祥,姥爷还说还真是小伙子,厉害!我要现在再有这么大个孩子真好。就那样我吃完了那一大碗肉,足有2斤,满意的在姥姥家休息了。

后来,参加工作的我,每年回家总要先到姥姥那里,买一些常用的东西,送一点点现金,让他们快乐的生活,姥姥、姥爷看到我比他儿子还亲,我也很满足,我终于可以尽自己的能力为他们做点什么了。只是好景不长,姥姥、姥爷在1年之内相继离开了我们。临走,我没有见上,但是,她一再告诉妈妈他们,我给她的钱给我存着呢,说我妈妈真幸福有2个好儿子。

外婆的面作文 篇9

商店货架上包装的花花绿绿的绿豆糕我总不怎么喜欢:要么太腻要么太甜。

对我来说最好吃的,必定是乡下姥姥亲手做的绿豆糕。

夏天是绿豆成熟的时节,八月的烈阳透过小山包照进村庄。姥姥早早就出门了,穿过田间的微风,在菜市场买来新收的绿豆。仔仔细细地洗净,再用筷子一点点划入水中,在水中泡上半天。每隔一个多小时,姥姥还会拿着筷子小心翼翼地搅拌,绿豆旋转木马似的在水中起起伏伏,渐渐脱下了浅绿的外衣,剩下的也一碰就能脱掉。这时姥姥又换一回水,让脱了皮的绿豆跳进去,放进家中那口老锅中蒸。蒸熟后,姥姥顶着热气揭开盖子,趁豆子没凉熟练地将熟透的绿豆碾成糊状,拌上几勺细细的白糖,浇上几勺外地亲戚家寄来的`土蜂蜜,再慢慢地用筷子一下一下地擀到准备好的长方形模子里。姥姥坐在小板凳上,倚着门,眯着眼,安心等它冷却下来变成了绿中透黄,黄中带绿的绿豆糕。

有时候我正和小伙伴在外边追跑或者放鞭炮,闻到空气里全是熟悉的香味时,便知道绿豆糕做好了。姥姥看着馋猫儿一样的我,总忍不住笑,“慢点儿,慢点儿,别烫着了。”慈祥的笑容里装满的是自豪,她的两眼眯成一条缝,眼角的瘤子格外显眼:“嘿嘿,好吃就多吃点!你妈妈和你舅舅小时候也最喜欢吃我做的绿豆糕,我做的时候他们就在旁边看着,等着出炉和你一样抢着吃!”说着姥姥就呵呵地笑出了声来。

后来,姥姥被从老家接过来和我们一起在长沙生活,但她却总是什么都不适应。我挂念着姥姥的绿豆糕,问姥姥能不能做。姥姥有些迟疑,“能是能,但不一定能做好……”陪着姥姥去了超市,琳琅满目的商品让她眼花缭乱。在超市里转了许久,姥姥才买到做绿豆糕的材料。等她做好后,我兴奋地拿起一块来尝,却失望地发现,不是熟悉的味道了。

姥姥也叹了口气,说:“绿豆糕也有魂儿呢。”她若有所失地望向西南方——那,是老家的方向。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zf133.com/a/5770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