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作文 > 不抱怨读后感 >

不抱怨读后感(汇总十五篇)

不抱怨读后感(汇总十五篇)

阅读具有提升思想成熟度的功效,这与年龄无关。读完一本作品后,我深感此言不虚。那么,一个优秀的读后感又具备哪些特点呢?本文将向您展示标题为“不抱怨读后感”作品的魅力和内涵。此外,关于作文,您还可以浏览物流实习周记(精华6篇)

不抱怨读后感 篇1

放假大会上,学校给我们老师每人发了一本书——《做不抱怨的老师》,刚拿到书,心中不免抱怨连连,好不容易放个假,还布置这么多事。匆匆翻完第一遍,其实感触还蛮深,不少句子更有“一语惊醒梦中人”的感觉。又细致地读了一遍,联想起很多自己的生活工作状态,真是受益非浅,才理解了校领导的`良苦用心。

看着书时,头脑中老浮现某些人某些事,想着自己其实就是在抱怨,不知不觉地在抱怨。很多不好的事都是因为说出了抱怨,很多时间也都浪费在无谓的抱怨中。抱怨只会让自己更烦躁,更没安全感,没自信,而这些却一直都没发觉。

确实,抱怨就是为了获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们不敢做的事。我们抱怨或说闲话,可能只是要让自己显得更优秀。太多的时候,都是因为抱怨了才会更不开心。说出来,想要博取同情,但其实,内心的担忧更多。对人也好,对事也好,对社会也好,抱怨永远都不能改变现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难免要遭遇很多挫折和失败或不尽如人意的事情。每当这时,有些人便不能正确对待,产生不满,引发很多牢骚和抱怨,往往是怨天、怨地、怨命运、怨?其实抱怨的最大受害者是自己。然而,“伤害我们的人也是受伤的人”,所以,我们对他(她)所造成的痛苦而感到气愤时,我们就想这个人每天必然会领受的痛苦,没多久,我们会心态平和,忘记这一切。

是啊,每个人都面临着挫折和失败的可能,这是我们每个人人生经历的一部分。人生是不公平的,应该去接受,而且永远都不要去抱怨。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无益举动。有时候,我们不仅会针对人、也会针对不同的生活情境表示不满;如果找不到人倾听我们我们的抱怨,我们还会在脑海里抱怨给自己听。书的作者提出的“不抱怨”运动是我们现代人最需要的。抱怨自己的人,应该试着学习接纳自己;抱怨他人的人应该试着把抱怨转成请求;抱怨老天的人,应试着用祈祷的方式来诉求自己的愿望。如此一来,生活会有想象不到的大转变,人生也会更加的美好、圆满。

正如书中所说:“停止抱怨,你就已经在通往你想要的生活的路上了。”无论如何,始终记住既然做了选择就应该积极的走下去,勇敢的面对前进道路中的各种不确定。你想传染抱怨还是乐观,这只是一念之间,但我们都要记得一件事,开开心心一天过二十四小时,不开心也同样过二十四小时,我们何不开开心心地过好每一天的二十四小时。殊不知,能够呼吸、能够走路、能够跳舞,就是一种幸福,用积极的心态赢得好运气,用不抱怨,积累积极的、正面的能量,让我们相互传染快乐和运气,让我们一起来发现生活的奇迹,时时感恩,享受生活的每一天。

不抱怨读后感 篇2

第二,抱怨可以产生噪音。如果一个人继续抱怨,就会影响正常工作和其他人的工作。如果一个人低声抱怨,那就没什么了。如果一个人以50分贝的音量抱怨,就足以吵醒正在睡觉的人,从而导致噪音。

第三,抱怨可以消耗时间。一天没什么可做的。时间太多了。恐怕会让一些人坐立不安。那么,抱怨可以帮你消耗这些时间。

深呼吸,准备足够的水,开始抱怨,比如亲戚、朋友、收入、开支,你想怎么都行,你可以抱怨。这样,不知不觉一天也就过去了,这不就打发了时间吗?

第四,抱怨可以降低人的胆量。一个人如果什么都怕干,那他遇到什么事都会抱怨。常此以往,这个人就会越来越软弱,他的胆量也就在抱怨声中被一点一点的磨损掉了。

《不抱怨的世界》并非是一部阐释观念或解析心理的作品,而是一场“不抱怨运动”的发起、描述、记录与召唤。正是这些改变了全世界数百万人生活的例子,显示了抱怨和类似转变过程的普遍性。

所有的描述充其量只是路标,真正的开始总是掌握在你自己手中——如果你实践,如果你坚持,就足以打开变化的大门,穿透我们混乱、有问题、缺乏审视的生活。

光是抱怨有什么用,努力学习,练好本领,机会来了你就发了,一味的怨天尤人是没用的。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整天只会抱怨不知道努力的人一辈子都不会有什么成就。

不抱怨读后感 篇3

生命之花在这里悄然绽放

哈尔滨市地段小学刘亚鸿

如今已过而立之年的我,褪去了少女的羞涩,摒弃了曾经的幻想,终于学会了从容面对生活中接连不断的挫折与挑战。这是为了感谢一个一直陪伴着我,从不离开我的朋友-书!每每境遇惨淡时,我便会游弋于书海,徜徉于翰墨飘香的文字之中,与书为伴的日子,是恬淡而美好的,也是感动而丰盈的。

当我跟随美国心灵导师威尔.鲍温走进《不抱怨的世界》时,这种感受便更为深刻而强烈了。它带给我生命的感悟和启迪,融合了生命中最珍贵的感动和记忆,滋润着生命之花悄然绽放。

当我醉心徜徉于《不抱怨的世界》时,我发现,这是一盏生命之灯。

人生需要正确的方向,生命也需一盏明灯。“石头要从弹弓上飞过去,必须要先松开。你得放手。

”对于生命中的痛苦也是如此——放下这一切吧!正是心术大师伯恩的格言让我明白,面对生活不抱怨是一种状态。

去年四月,对我来说是灰色的。在那一个月里,我经历了人生的重大变化。辛苦的婚姻终于结束了。曾经温暖的家已经不复存在。我最喜欢的女儿只能在周末见面。夜深人静的时候,我经常辗转难眠,也曾无数次听着“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的歌词泪流不止。

“给自己时间,别害怕重新开始。”走进《不抱怨的世界》,仰望着生命之灯,我放弃对生活的无谓抱怨,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会了宽容,学会了释然,再次乐观地投入生活。作为一名教师,我每天带着微笑和活力来上班,给同事们带来快乐。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尽力做好班上的各项工作,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作为名师工作室的一员,我为现场会议的筹备工作提出了建议,并与同龄人分享了我的智慧。作为母亲,忙碌了一周,周末时间我全部用来陪伴女儿,因为这是我们仅有的共处时光,我倍加珍惜。

我竭尽所能给她关怀,给她快乐,用母爱浸润她幼小的心灵。诚如比尔.盖茨所说:

人生是不公平的,习惯去接受它吧。请记住,永远都不要抱怨!

当我潜心沉浸于《不抱怨的世界》时,我发现,这是一面心灵之镜。

我们每天照镜子,我们习惯于照镜子,总是认为我们的眼睛看到的是最真实的。其实,我们看到的往往只是外表,但内心深处却是我们从未知晓的世界。

“成功就是从失败到失败,也依然不改热情。”走进《不抱怨的世界》,对照着心灵之镜,我摒除悲观,用理智的内心世界践行着人生的信念:一个人,有了足以让她心动、热爱、全力以赴的事业,她必将变得所向披靡。

那年4月,学校接到通知,派班主任参加哈尔滨市道里区试行班主任竞赛。几经周折,比赛的责任落到了我身上。当了13年的班主任,我不记得参加过多少次比赛,但都是语文教学比赛。

对于这样的班主任比赛,我真的算是门外汉了。拿着比赛通知单,看着比赛的各个项目,一天天计算着比赛的日期,我不知所措,陷入了无尽的困惑之中。

“放下过度的忧虑,也让人能纯粹地放松自己。”依照心灵之约,保持一颗平常心,我没有抱怨时间紧,任务重;没有计较白天上课,下班后贪黑设计教案;没有惧怕制作课件常常彻夜不眠。其实,人生本来就不是坦途,生活如此,工作也是如此。

我们抱怨,常常是为了获得同情和关注,避免做我们不敢做的事。从《不抱怨的世界》这面心灵的镜子里,我读懂了自己的内心,清楚了自己的渴求,挥散了负面的阴霾,赢得了最终的胜利——我的比赛总成绩得了最高分,成为了道里区第一名,并被选送参加了市里和全国的比赛。

当我静心思索于《不抱怨的世界》时,我发现,这是一束希望之光。

当我们的旅程来到这里时,我们将逐渐学会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并怀着感激之情走向更好的愿景。“为小事感恩,为生命喝彩!” 走进《不抱怨的世界》,紧随这束希望之光,当我浮躁时,她让我沉淀纷繁的思绪;当我失落时,她帮我鼓起生活的勇气;当我空虚时,她替我抚慰受伤的心灵。

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活在感恩的世界里:感激斥责你的人,因为他助长了你的智慧;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导你应该自立;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见识;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志……”我们真的做得到吗?

我想:一定很难,但只要我们坚持这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保持这种睿智睿智的思维方式,始终怀着感恩的心,微笑着面对世界而不抱怨,那么生活就会充满自信和充实!

再一次走进书的世界,体味一份远离喧嚣的惬意;再一次走进不抱怨的世界,获取一份荡涤尘埃的力量;再一次走进墨香醉人的世界,感受一份沁人心脾的灵秀……“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让我懂得超脱豁达,让我拥有娴静儒雅,让我学会淡泊名利,让我变得宠辱不惊。今后,我仍将以书为伴,满怀希望地迎接每一个黎明,平静地送走每一个夕阳,在这日出日落中,生命之花正悄然绽放。

不抱怨读后感 篇4

如果你看不惯某样东西,那就改变它。如果你无法改变它,那就改变你自己的态度。——马娅·安杰卢博士

我的阅读习惯是先总结再分,所以目录成了我第一次接触这本书。少年时代的老师总会要求预习与复习,预习是带着疑问去听课,更能理解老师的教学流程。而我先看目录也是一种“预习”的另一种形式。

这本书分为四个部分:无意识无能,有意识无能,有意识有能力,无意识有能力。一开始我对“意识”和“能”感到疑惑,到底这两个词在这本书中象征着什么意义?

之后便是为什么把书分为四个部分?最后,作者在写这本书是想表达什么?换句话说,他写这本书的原因是什么?当然,我心中的问题肯定不止这些,在阅读过程中,问题不断涌来,答案也渐渐显现。

其实《不抱怨的世界》就是每个戴紫色手环的人都能做到不抱怨,并且能够理解只要你敢于去做,事情就会自然而然地变得顺畅了。之后,你会发现原来让你思考很多的困难其实都是小事。这一点可以从成功邀请安杰卢博士中总结出。

还有一点可以从中得出,就是优秀的人不是埋怨的人。杰弗里勋爵也说过“牢骚和抱怨是没有灵魂,才智低下者最明确的症状。”

有两件事,我们大多数人都会同意:1。这个世界有太多的抱怨。

2。我们过的不是我们想要的生活。看所谓的新闻时,我才发现我们是那么的沉迷于消极的事物,人们总是倾向于关注“危机”,似乎只有在危机中,人们就能理所当然的发出抱怨的声音。

而这种倾向就像一粒种子,它们会生根发芽,产生更多的抱怨倾向。

《不抱怨的世界》的序言中提到了一个美好的愿景,让全世界百分之一的人口,也就是六千万人分享不抱怨手环。虽然六千万人相比于世界人口差距很大,但是人们之间的连锁反应是我们无法想象到的,紫手环的也是无法估量的。一开始人们对不抱怨的理念的热情就已经让人目瞪口呆了,也许鲍勃自己也没想过,《不抱怨的世界》发行后,他加入《奥普拉托脱口秀》、abc的《晚间新闻》、《心灵鸡汤》、《华尔街**》、《人物》……从这里我们又能发现只要我们撒下有益的种子,它的成长速度并不亚于抱怨的扩散。

现在,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无意识的无能,有意识的无能,有意识的有能,无意识的有能,这四个阶段就是养成不抱怨能力必经的四步。无意识的无能代表着你没有意识到你发出了多少抱怨。

接下来,你会慢慢意识到你那止不住的抱怨。有了想要改变的想法,你会发现自己的抱怨越来越少。最后,当你没有注意到的时候,你就不会无谓地抱怨。你忍不住笑了。

大多数人都处在第一阶段,这是因为人们总是分不清抱怨与陈述事实的差别,而且从来都不知道我们手中就有解决抱怨的钥匙。抱怨就是:表达哀伤、痛苦或者不满。

知道抱怨的一思,我突然醒了。我也是大潮第一阶段的一员。在工作中,生活中,当遇到不如意的事,我总是不经意间露出抱怨来表达自己的哀伤、痛苦、不满,并且不把这些带消极色彩的感情归纳到“我的抱怨”中。当向别人陈述这些不如意的事时,我会加入自己的一些见解,很显然,其中一定有着抱怨,而我自己察觉不到。

抱怨就像口臭,当它从别人口中发出时,我们能注意得到;但从自己的口中发出时,我们却察觉不到。我原本认为这种抱怨的情感是人之常情,鲍勃也提到有时候抱怨也是合理的,但也仅限于“有时候”。我明白鲍勃想说的时,我们需要减少不必要的抱怨。我们大多数人都处在最舒适的时期(至少从现在起),没有理由继续抱怨。

“不停地抱怨是对我们享有的舒适生活的最差回报。”—本杰明·富兰克林。还有一些人并不是遇到不如意的事,而是被困在生活的枷锁中。

他们宁愿拥抱自己的怨气,使自己吸引更多的消极因素,甚至影响到自身的健康,也不愿停止抱怨,看看手中解决抱怨的钥匙。这个负面的情绪会感染到周围的人,影响到周围的人。也许是这样,因为一个人的抱怨,有好几个,几十个,几百个抱怨者。

长期以来,每个人都在高压下工作,所以很多人不知所措。以上两个因素就是我们抱怨的使得我们一直“无意识”且一直“无能”的原因。

《不抱怨的世界》就像一扇唤醒意识的大门,指引我们能踏出最为重要的一步。也许这就是威尔·鲍勃写此书的原因所在,他的书点醒了我们这些处于“无意识的无能”的人。让我们进一步,到达“有意识的无能”阶段。

在精神导师威尔·鲍恩的著作中,有一句话:人脑就像一个工厂,它制造思想。嘴巴就像顾客,买下并大声说出大脑生产的想法。

如果顾客不再购买,工厂就会更换产品。大多数人脑都流淌着一条盛满了负面想法的河流,抱怨的时候这些负面想法就喷涌而出。如果停止了抱怨,你会发现意念硬盘被格式化了,你变得更加快乐。

进入第二阶段后,如果我们想更快乐,首先要控制我们的购物欲望,控制我们的嘴。这也是更进一步的过渡阶段,在“有意识的无能”阶段,威尔·鲍勃在书中提到:首先,我们要清楚地了解抱怨与人际交往有着不可磨灭的关系。

其次,我们需要搞清一点,我们为何要抱怨。最后,当你察觉到自己抱怨的频率时,你是会觉醒并坚持着去改变现状,还是像许多“其他人”一样,将紫手环丢在你看不见的地方,然后假装从来没有参与到这个活动中。

阿布·贝克尔曾说“不抱怨者收获幸福”。在我看来,幸福意味着人们之间少猜疑、少抱怨、多理解。早在1938年,心理学家路易斯·特曼就采访了一些精神病医生和心理学家,试图找出导致婚姻不幸福的共同原因。

他的研究发现,幸福夫妻和不幸福夫妻最大的区别在于,更多的不幸福夫妻认为自己的伴侣爱争论、尖刻、唠叨;也就是说,不幸福的夫妻更容易抱怨。由此可见,抱怨在关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马提·波因特曾说:“我发现自己渐渐疏远了一些喜欢批评和挑错的朋友,并且会去接近一些会往好处想的乐观朋友。”不仅如此,如果你现在就在说别人闲话,把不幸福的关系归结于他人的“不思进取”,那么你就需要换手环了。

鲍勃认为:要改善你们的关系,不要等别人停止抱怨。你应该矢志成为关系中释放能量的那个人。

改变就在你的自身。这一点在集体间能很好的表现,每个集体在长时间的相处后,就像在一个办公室的老师一样,都会有每个集体独特的气质。那么,我们为何会抱怨呢?

想必是有许多的原因。威尔·鲍勃将这些原因归纳为以下五点:寻求关注、推卸责任、引以为荣、操纵、为表现不佳找借口。

在我看来,这些原因也可以归因于人们的自私。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没有无私的人,没有人可以真的不抱怨,抱怨是人性。但是我们不应该是只想到抱怨的不可避免性。

也就是说,当我们醒来的时候,我们仍然要坚持改变,让自己更接近无私。

其实,我认为后面的两个阶段可以合为一个阶段。我在阅读“有意识的有能”,“无意识的有能”时,看到的是人们在努力着,有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尽管过程并不容易。罗伯特·肯尼迪说过:

“有些人是看到当前的现状,然后问为什么会这样,我则是梦想着未曾出现过的景象,然后问为什么不是这样。”这就像是两个人,一个总是抱怨,一个努力着不抱怨。后两个阶段是“有能”的分部,只要是进入“有能”阶段,就表示着你差不多完成了“二十一天挑战”的大部分。

你一定会有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紫手环不再是你的束缚,而是变成了帮助你约束自己的工具。尽管我还没有使用紫手环,但是看了《不抱怨的世界》后,我感觉到我已经注意到了自己许多的抱怨,在面对学生不懂事,淘气的时候,我总想着别人的不足,推卸自己的责任。还有许多的这样的例子,在书的结尾部分,作者给了许多“二十一天的优胜者”的故事,看完了他们的叙述,我感受到了明亮的阳光。

就像梅勒妮·卡米拉·帕卡德说的:“我们的生活永远改变了,我的婚姻也得到了拯救。”

看到《不抱怨的世界》的结尾,我终于明白了一句话“有多少人因为看了一本书而开始人生的新阶段”这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结尾的一句话:你自己就是一种祝福!《不抱怨的世界》是一本能给人以力量的励志书籍。

与其他励志书强调“明确的目标”,“远大的理想”不同,《不抱怨的世界》希望我们能有一颗平和的心,做好自己,能少一点抱怨,多一点理解。通过我们的祝福,让自己快乐,让别人微笑,世界充满魅力。

不抱怨读后感 篇5

让我们一起加入不报怨的运动吧!

-------读《不抱怨的世界》有感

当年,看见一位朋友阅读《不抱怨的世界》这本书时带着随书赠送的紫色手环,觉得买书赠手环这件事很有趣却并没在意这本书。前年,我广东的二姨也向我推荐了这本书。由于当时手头还有几本正在看的书,后来也就把这本书的事遗忘了。

今年,我和二姨团聚了。我发现她像个新人。原来的她愤世嫉俗、自命不凡、牢骚满腹;现在的她超然脱俗、恭敬谦和、心怀感恩。她说就是《不抱怨的世界》改变了她。

这本书真的有这么神奇的力量么?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翻开了《不抱怨的世界》。

本书推荐序言由台湾胡志强先生撰写。他在序言中谈到了他的妻子。

他的太太在重大车祸之后,受尽千辛万苦,不停地开刀与复健,饱受身体和精神的挑战,她是很有资格抱怨的人:怨天、怨地、怨命运、怨撞击她的驾驶者……但是,她没有!她选择忘记那一刻,放下它,不抱怨。

她将所有的精神心力拿来感谢为她抢救、医疗、祈福祷告的“天使们”,她谢天谢地,谢诸佛诸神,感恩自己可以浴火重生。但就因为她如此善良和坚强,上帝给了她光明的道路。在新阶段,她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公益活动上。

现在,不管她去****,来自各方的祝福都跟着她,她的个性也比以前更加开放。在经历了这么大的挫折后不怨天尤人,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在“不抱怨”的过程中收获到不抱怨的“礼物”,又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胡太太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我,我慢慢沉浸在《不抱怨的世界》中。

这本书没有什么大道理。它用简单的语言和简单的例子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能改变抱怨、抱怨和闲聊的习惯,我们就能改变我们的语言和思维,从而改变我们的生活。

书中描述了“紫手环”的游戏。本书作者、美国著名的心灵导师威尔·鲍温发起的一场“不抱怨”运动,每一位参加运动者戴上一个特制的紫手环,只要一察觉自己抱怨,就将手环换到另一只手上,以此类推,直到这个手环能够持续地戴在同一只手上21天。

我把随书赠送的紫手环先戴在了右手上。接下来我发现,哪怕让这个手环在我的右手上持续一天都很难。早晨上班,我抱怨公交拥挤、路上堵车;午饭时和同事聊天,抱怨的话题就更多了,譬如“工作忙啊,压力大啊,孩子不听话啊,家庭负担重啊,生活环境差啊,工资没见涨啊,房价不停涨啊,社会不公平啊,命比纸薄啊……”,就在中午休息这一段时间内,我的手环就在左右手之间换了好几次。

我惊讶,自己原来已经深陷抱怨之中而不觉。

结合我们自己的生活实例,不难发现,抱怨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情,更糟糕的是,我们常常沉浸在抱怨中,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如果抱怨成为我们的习惯,成为我们对待一切的态度,那将是多么可怕!因为抱怨只能使自己陷入不开心的境遇,同时还可能将负面情绪带给我们身边的亲朋好友,久而久之,我们必定会在“抱怨的轮回”中,丧失积极、乐观、上进的心。

既然抱怨毫无价值,我们为什么不停止抱怨,让我们的思想控制我们的言行呢?

卡耐基在书中曾说道:“当我们抱怨工作累的时候,应该感激自己拥有学***的机会;当我们抱怨待遇低的时候,应该想想自己到底为这个集体创造了多少价值;当我们抱怨别人对自己不够友好的时候,应该想想自己是怎么对待别人的。我们与其总是在别人面前抱怨,做一个精神污染者,倒不如多跟大家分享一些积极的信息,让大家都度过开心的一天。

”“不抱怨”是一种积极、乐观、宽容的人生态度,它源于我们对生活的无比热爱,源于我们对生命意义的正确把握。“紫手环”只是一种象征、一种媒介、一种手段,最根本的还是改变自己的内心。当我们遇到困难、悲伤、挫折和失败时,停止抱怨,积极面对,我们的心会得到更多的幸福和安全,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更加生动和美好。

作者威尔·鲍温(will bowen) ,他热爱运动、圣经史、骑马、旅遊、阅读,发起的“不抱怨”运动,改变了无数人的生活状态。让我们随他一起加入不抱怨的运动吧!让我们在不抱怨的过程中等待更好的生活!

柳溪2016年8月

不抱怨读后感 篇6

当我拿到这本书时,我的心在想这可能是另一本很有道理的书。带着怀疑的心我开始了看书之旅,也在自己手上带起了紫手环,心里却怎么也不肯相信这样对自己有何有用之处……

但当我慢慢沉浸在书海中世,突然发现这其实是一面心灵的镜子。这里面没有什么大的理由,只是一个非常普通的方式;一个非常普通的案例,告诉我们一种对生活的态度。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在镜子里我们能看到自己的外表是否整洁,我们的脸上是什么表情,是愤怒还是难过……而这本书里的就是返照内心的镜子,让我们看到自己不能外露的内心世界:

是乐观向上的,还是消极低沉的?这些可能在表达上看不出来,但在言语上或多或少有抱怨。

当然,有些人认为抱怨是一种宣泄的方式;一种调节情绪的方式。没有看这本书前我也是如此认为:我们把抱怨俗称'发牢骚',认为偶尔发发牢骚有助于自己内心平衡的调节,有助于摆脱心灵的阴影。

但当我看完这本书后,我才知道原来抱怨是一种流行病,你的抱怨会唤起他人的共鸣,让抱怨成为一种传递的心灵疾病,不但不能找到解决的方法,还可能让你因为抱怨的快感而升级抱怨的程度,最终又可能导致不可收拾的结果。书中主人公的狗被车撞了后,就差点让他自己成为了愤怒及抱怨的奴隶,是理智让主人公在抱怨的行动中停了下来,没有让事情更糟。而理性是内心世界对自己行为的理性分析和理解,而这些都是‘不抱怨’所能给我们做的。

紫色的手镯在我手里来回交换,这让我很不安。我从来没想到心里有这么多的抱怨和不满。我对自己的情绪好像根本没有自制力,我非常恐惧的面对这个结果,我改怎么办?但在书中我看到了也有很多的人和我一样,突然发现自己是一个有如此多抱怨的人的那种不安的心情,可是书中的一句话却让我顿然醒悟'诚实面对情绪,安于自己的不安',对,发现自己的不足,不必惊慌,既然已经产生了,就应该诚实、勇敢的面对它;就应该去想办法结局它;也才能最终'安于自己的不安'.

在书中,我们被要求有勇气分析自己,找出缺点,改变自己。既然喜欢抱怨,那也就想办法让他闷在心里不能说出来'在还没有说出口之前,就逮住那些话语'这样'你的紫手环已经从让你发现自己正在抱怨的工具,变成你的话语在说出之前要穿越的过滤器'.有少说到学会沉默,再到安于不说的状态,最后就能真正拥有'不抱怨的世界'.

当我们不抱怨的时候,我们的灵魂只有快乐;当每个人都放弃抱怨的时候,世界一定会更加和谐。我不想吃太多。我要从我自己做起,从今天做起,这样我就能拥有一个“没有抱怨的世界”。最后,我引用比尔盖茨的话,生命是不平等的。接受他。请记住,永远都不要抱怨!

'(二)如饥似渴地读完《不抱怨的世界》后,有种熟悉的感觉,于是想起佛经《感恩歌》中所唱的'莫生气',一西方、一东方,但二者是殊途同回的,所提倡的都是一种阔达的心境、平和的心态。

'莫生气'道:'人生就像一场戏,由于有缘才相聚。相扶到老不轻易,是否更该往珍惜。

为了小事发脾气,回头想想又何必。别人生气我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我若气死谁如意?

况且伤神又费力。邻居亲朋不要比,儿孙琐事由他往。吃苦享乐在一起,神仙羡慕好伴侣。

可以看出我们生气是因为我们总是抱怨

父母会生气,只因觉得小孩没有按他们的想法发展;领导会生气,只因觉得下属没有执行自己的指示即使也能完成工作;情人会生气,只因觉得男(女)朋友总是任性而为从不体贴自己;自己会生气,只因觉得为何受伤的总是我……

实在,你我皆凡人,哪能不抱怨。有时候抱怨是发泄的一种方式。重要的是,在抱怨之后,我们的下一个行为是主动停止抱怨,改变主意,或者被动抱怨,直到内伤。

有时候我们总是愚蠢,总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让自己不快乐。与其抱怨别人哪里哪里不好,不如把抱怨的时间用来检视自己是不是哪里哪里可以做得更好,不断地改变自己、完善自己,这是个一举两得、利人利己的美事。

想起一个很简单很老套但却很富哲理的>故事,有一个老人家整天愁眉苦脸,一邻居问其原因,只听老人家抱怨道:'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卖雨伞,小女儿卖鞋,天晴的时候大女儿生意不好,下雨的时候小女儿的生意不好,无论天晴天雨,我总要想到有一个女儿生意不好就会伤心流泪。'那个邻居开解道:

'那您应该感到开心啊,天晴的时候小女儿生意好,下雨天的时候大女儿生意好,无论天晴天雨,总有一个女儿生意好。'于是,那个老人家天天都笑呵呵的,开心不已。

这便是心态!“不抱怨”是一种心态。只有调整自己的心态,以积极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和工作,与人相处,才会幸福。周围的人也会被感染,变得快乐。自然,工作会事半功倍,生活会幸福快乐。

'莫生气',摆正心态,化消极为积极,便是我对《不抱怨的世界》的解读。

不抱怨读后感 篇7

不抱怨运动,就是连续二十一天,不抱怨、不批评、不讲闲话。紫色代表变形。紫色手镯可以帮助我们设下陷阱,这样我们就可以掩饰自己的负面情绪并释放出来。紫手环的使用方法:

1,开始将手环戴在一只手腕上。2。当你发现自己在抱怨、闲聊或批评时,把手镯移到另一只手上,重新开始。

三。如果你听到别人拿着手镯抱怨,你可以指出他们应该把手镯移到另一只手上;但是如果你想这样做,你应该先把手镯移走!因为你在抱怨他们抱怨。4,坚持下去。

这就是书里提及的一种改变抱怨习惯的方法。

那些觉得抱怨是理所当然的事的人是不会有结果的,他们只是在同样不快乐的起点上转身。我们的重点必须放在我们想发生的事情上,而不是我们不想发生的事情上。书里诸如此类的句子有很多,都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是如果只是看着书却不做出任何行动的话,再怎么赞同书里的观点也是白费的毫无用处的。

怎么说呢,生活不是小说,没有剧本可以修改到完美,难免有很多磕磕碰碰,不如意之事时常发生,人非圣贤,并非人人都能做到遇任何事都心平气和、泰然处之并且一笑而过,当然会有各种抱怨,人人都是不同的个体,就容易产生分歧、争吵。一个人一生只有一次,我们都应该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为了学习、工作、家庭等方面的奋斗,也为了提高自己的修养和努力。

我觉得不抱怨运动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很多人,包括我,因为年轻,阅历尚浅,总觉得情绪就该毫无遮掩,大大咧咧地表达出来,因此如果发生什么不愉快的事,那么抱怨是张口就来。但其实这样是不好的。如果总是浪费时间抱怨,不仅不利于现状,而且会禁锢进步的步伐。

总是埋怨,不正视自己的错误,做出相应的改变,但一味埋怨,就没有进步。所以我还是很同意书中的一些观点。例如,当你抱怨的时候,你实际上是在拒绝你所说的和想要的;你的抱怨会推开并驱逐你所说的你想要的。 所以,要给自己积极的暗示;当你抱怨时,其实是在排斥自己指名想要的东西;你的抱怨会推开、驱逐你说你想要的东西。

但是不抱怨并不是说完全认同一切遇到的好的或不好的事,而是逐渐养成一种更加客观的态度去对待事情,并且尽可能快地想办法解决那些不好的难事,而不是一昧地抱怨,让自己陷入低落消极的状态,而是乐观向上地去面对。如果是必须指出的事情,那么抱怨是积极的,因为有些抱怨还是必要的,比如说,政府对一些事情做出了不适当的决定,这是人民的抱怨和意见是非常必要的。

凡事都有两面性。我们不能说我们一点也不像这本书的标题那样抱怨,但一些不必要的抱怨是可以避免的。总之,在某种程度上这本书畅销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作为普通地不能再普通的我们,也只能自觉地不去抱怨不该花时间抱怨的事,而该我们抱怨的事还是一件不能落地继续抱怨咯。

不抱怨读后感 篇8

近期公司组织学习《不抱怨的世界》读书活动。通过学习,使我对抱怨的认识以及抱怨情绪对工作态度的影响有了深层次的认识。

首先,抱怨是人的情绪反映。当一个人抱怨的时候,意味着他不想完成一天的工作,从主动变成被动。这种态度的转变使这个人放弃了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战斗的信念。

其次,抱怨是一种消极情绪,具有一定的影响和传染力。当一个人抱怨时,他的言语、表情、语气和态度都会影响到他周围的人。可能会因为这一个人抱怨的影响而产生了一部分的抱怨者。

这样,事情会变得更加糟糕、严重。这种消极情绪的延续和扩大将起到消极的作用。

最后,抱怨还会引起连带作用。抱怨不仅会传染,还会引起各种各样的联合效应。抱怨会导致心情不好,对未来失去信心,失去乐观。从长远来看,人们在这种情况下会不知所措。

所以,我一定要拒绝抱怨。我要学会用“21天”的方法消除抱怨,让我的世界是一个没有抱怨的世界。就像书中说的,“我们的想法创造我们的世界,我们话语表明了我们的想法。

”其实,我们可以轻松、积极、乐观、上进的生活,何必因为抱怨变得痛苦、悲观、沉重呢?

这个社会需要正能量,也许它需要传递正能量。所以我们应当乐观的看待每一天。遇到困难,要积极面对。发现问题要追根究底,引导人们积极解决问题,从源头上杜绝各种投诉。

另外,加强团队建设,增强团队团结,就是团队中每个人都有团队意识。只有当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团队的一部分时,在团队氛围中互相帮助才能减少抱怨的产生。最后,当有人抱怨时,要积极引导和引导他认识到,只有抱怨不能解决问题,只有积极的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这是我学习完《不抱怨的世界》并结合个人感受对日常工作的感受。我希望在学了这本书之后,我能更希望成为一个没有怨言的人,而我周围的人也没有怨言。这样,生活和工作不仅充满了压力,更是一种幸福的工作生活。

不抱怨读后感 篇9

今年暑假翻看了美国作家威尔鲍温的《不抱怨的世界》,在细读了以后,真正理会了其中的道理。也许有人会说,不抱怨怎么让人发泄,长期不抱怨就会得病。其实,不抱怨是一种生活境界,是一种放下挫折和不满,寻找和追求新目标的方式。

真正不要抱怨,加上努力和努力,你的事业会更成功,你的生活会更好。

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渴望在生活中找到幸福和快乐时,我们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挫折和失败或不满意的事情。这时,有些人会处理不好,产生不满,引起很多抱怨和抱怨,经常抱怨天、地、命,其实同事和领导,抱怨的最大受害者就是自己。尽管抱怨没有明显的后果,但一种感恩和宽容的态度却给我们带来了另一种生活。如果我们这样做,我们的生活会更幸福。

不抱怨需要一个过程,加入“不抱怨”活动,戴上紫手环,让快乐代替抱怨,关闭那扇抱怨之门。

细细想想,人生真正值得抱怨的理由真的很少,但人都不想抱怨,可都禁不住的报怨。也许经过许多挫折和磨难,人们需要更多的抱怨,但抱怨有什么用,又能解决什么问题呢?长期抱怨之后,也许有一天我们会真正成为现代的“祥林嫂”。

我们要学会更多的放弃,放弃过去的挫折带给我们的伤害和痛楚,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为自己寻找更多的前进的借口p>在工作中,我们更应该放弃抱怨。我们常常会抱怨工作环境不好,同事之间不够和谐,工资不高等等,但当我们放弃抱怨,心怀感恩,用一颗宽容的心投入工作时,你会发现你所期待的一切又已“水到渠成”。太多的抱怨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而且只会让你的心情更糟。

学会不抱怨,心情会更开朗,也会有精力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书中有许多名言,但我深深地记得一句话:如果任何人和团队想要成功,他们永远不应该抱怨,因为抱怨胜于改变,他们应该有接受批评的忍耐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朋友,试着加入“不抱怨”活动吧!

不要匆匆经历这个过程,这不是赛跑,而是一种过程。从你戴上紫色手镯的那一刻起,你就在改变。你用你的意志去完成一个挑战,创造一个没有抱怨的生活挑战。放弃抱怨,相信自己!

书中写道“你会为了最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感恩,就连以前觉得理所当然的事也不例外”“活出感恩的生命,而非抱怨的生命,就能发挥这种确保健康的力量”是的,对生活怀有一颗感恩之心的人,生命会时时得到滋润,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能熬过去,喜欢抱怨的人,

即使是福至将来也会变成祸。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活在感恩的世界里:

感激斥责你的人,因为他助长了你的智慧;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导你应该自立;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见识;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志……”这是一种积极的心态,一种智慧的生活态度,人人都怀有一颗如此感恩的心,那么人生一定会过得坚实而有信心!因为感恩,我们才拥有了一个多彩的社会不抱怨”行动只是一把钥匙而已,在我们忙碌的生活工作中,借助这钥匙,开启我们对生活的不抱怨,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成为一个快乐的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让我们都拥有一个“纯净无暇”的世界——不抱怨的世界不抱怨的世界》是最近走俏的一部励志书。不过与那些试图整体重构读者脾性的同行不同,本书只是希望让读者能做到“不抱怨”而已。

作者威尔·伯恩是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精神导师之一。他发起了一项“不抱怨”运动,邀请每位参加者戴上一个特制的紫手环,只要一察觉自己抱怨,就将手环换到另一只手上,以此类推,直到这个手环能持续戴在同一只手上21天为止。按照书中描述,这个过程一般需要4~8个月。

顺利实现21天“不抱怨”的读者,基本也就实现了“平和心态”在自己个性中的生根。这是一幅美好的“图景”吧。尽管作者兴致高昂的表示已有600万人参与了这项活动,我却更相信“免费邮寄紫手环”是导致参与人数如此众多的原因。

这是有现实依据的,比如北京清晨免费派送大白菜(限一人一棵)的活动总能吸引上千老年人踊跃排队(参见所以,假如这紫手环在工艺装饰上更为考究的话,吸引6亿人填写申请单也不是难事。但对于“不抱怨”本身,是有话可讲的。人因其出身、财富、机遇等各方面的不同造成后天差异,要想让自己在明明查看到此种差异的前提下又保持“不抱怨”是很难的。

本书为倡导此种理念,开出了一些“诱惑”读者选择“不抱怨”的药方。“你抱怨的事真有那么严重吗”一节的要义是“抱怨会让你失去更多。”这是通过一个男子在试图追捕肇事逃逸人员过程中的省悟展开的。

肇事者杀死了那人的猎犬。那人开车追他。突然,他想,如果他在这样的比赛过程中受伤,甚至没有治愈,对他的家庭的损害将远远大于狗的死亡。由此“那一刻,我稍微平静了下来,想起我如果在开车时丧命,对桂儿和莉亚而言,就要比金吉尔受伤更难以平抚了。在

我和那个驾驶人的距离慢慢拉近时,我也把车速降到了可以控制的程度。”“抱怨疾病,是在消灭健康的能量”一节则以“乐观意念能挽回健康”游说读者。虽然在今天的科学研究中很难确定这是否合理,但以下情况应该是正确的:

即便意念一点也不能挽回健康,但它可以使比如绝症患者更为快乐的走完余生(我们假定积极或消沉状态下余生一样长)。纯粹的“利诱”未必能让普通人保持恒心,这正是威尔·鲍温引入“紫手环”的原因。“紫手环”并不因为它的“紫色”或“是手环”而具备任何特殊因素,它只是鱼线上的游标而已,起一个提示作用——“只要一察觉自己抱怨,就将手环换到另一只手上”——你完全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只要它够醒目且便于脱卸即可。

我并不认为顺着听闻的热潮而加入“紫手环”活动就能把人带入“不抱怨”的境界,这正如让白领学几天乞丐不会自动养成朴素那样(参见不抱怨”是个人充分内省后达到的心灵状态,它首先要求具备独立思考能力,比如上面谈及的驾车男子就是例证。在此之上,它又要求一种继发的执行能力,否则“不抱怨”的理性光芒马上会被“忍无可忍”等热血豪迈给压下去。不妨从另一角度举例,很多人在公车上有过让座的欲望,但最后没能站起来,因为一种“此举不合群”的心理暗示阻碍了让座行为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学生不肯主动举手也是一样的原因。

克服这种心理恰恰需要“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特立独行胆识,而这与上述随大流申领“紫手环”或集体装乞丐活动完全是南辕北辙。人为什么会抱怨,归根到底是现实与欲望之间存在差距,因此更高层次的“不抱怨”往往都从淡化欲望着手。比如佛说“寂灭”,道家倡导“无为”就是这样的意思。

当人充分肯定现实,不存在强烈欲望时,抱怨又从何谈起呢?是故《庄子》说“一以己为马,一以己为牛。”意思是人家叫我是牛,很好,叫我是马,也好。

人把虚荣的欲望去掉了,就不会在乎别人怎么说自己。而到了这种境界,也就不会简单把“唾面自干”当成懦夫行为了。本书其实也看到了“紫手环”的单薄,为此向读者推荐了一组修习“不抱怨”的心灵阶梯:

一。无意识的无能;2。意识上的无能;3。有意识的有能力的;4。无意识的能力。结合上面的例子,想让座而不敢为即处于第二境界。

以紫手环或“利诱”导致的“不抱怨”属于第三境界。而最终的目标肯定是将“不抱怨”内化为一种无意识,或说下意识。要达成这样的境界,必须从了解、克制、淡化自己的欲望入手

——这是很难的,当然我猜如威尔·鲍温先生,一定早能做到对“600万”信徒的真实进展“不抱怨”了最近,

公司组织学习了

《不抱怨的世界》

这本书,

让我感受颇多。

刚开始拿到这本书,

看到这书名,

我就在想,

这本书到底是写的什么,

怎样才是不抱怨的世界,怎样才能做到不抱怨。我抱着好奇的心,仔细的读完了这本书,

让我真正的明白了其中道理。

抱怨就是我们宣泄痛苦、

不满和表达哀伤的一种方式。

我们的抱怨多半都只是一大堆

“听觉污染”

,而于事无补。

在现实的生活中,

我们往往会遭受一些挫折和失败,

或者一些不尽人意的事情。这时,

我们大多数人不会正确对待,引发不满,

产生很多牢骚和抱怨,怨天,怨这个社会,

怨某个人等等。事实上,抱怨只能伤害你自己。它只会给你带来消极的心理,让你更不快乐,

只有使自己做到不抱怨,

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处理一切,让我们更容易成功,更容易感到快乐。

在工作中,我们更应该放弃抱怨。我们常常会抱怨公司不好、领导不好、

工资待遇低等等,

当我们放弃抱怨,

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

你会发现你期望的事情是那么容易而且还很顺利。

在困难面前,

我们发出抱怨和不满的声音能够解决问题吗?不能

!那甚至会使问题越来越糟糕

!互相抱怨会对身边的人产生消极影响,

形成恶性循环。

试想,将抱怨的精力用来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不是更好吗

比如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和八年抗日战争,有多少革命先烈留了头,

洒热血,为争取自由和解放,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

在他们的生命历程中,没有抱怨,

只有胜利的渴望。又如电视剧《士兵突击》

的主人翁许三多,遇到困难时不放弃、不抛弃,坚定信心最终才能成功。人生的旅途不可能一帆风顺,没有坎坷。

当危机和困难来临时,我们要端正态度,不抱怨,不放弃,勇敢地迎接挑战。诚如《不抱怨的世界》书中所言,“凡是你所渴望的东西,你都有资格得到,快朝梦想前进吧。不要压抑自己,为自己找借口,或者假装批评和抱怨来转移你的注意力。

你应该接受这种不安的感觉,在这种时候支持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更会成功,更快乐!让我们一起接受“不抱怨”这个挑战吧p>

不抱怨读后感 篇10

过不抱怨的生活

近期花了点时间读完了美国作家的威尔·鲍温的《不抱怨的世界》,刚开始我看不下去,人生活在这个社会上,怎么可能不抱怨呢,不抱怨就能解决问题吗?但一想到这本书是世界500强企业最推崇的员工励志书,我就抱着好奇的心态仔细的读下去了。读完之后,感触颇深。

我们每天都很忙。除了工作,生活中还有一些琐碎的事情。在过这种生活的时候,我们难免会抱怨。怨天,怨这个社会,怨某个人等等。其实抱怨完了,生活该怎样还是怎样。

其实也知道这样无休止的抱怨也没什么用,但是就是控制不住想抱怨出来,像一个愤青。

我曾观察过,家楼底下住在车库的一家人,他们一家三口住在狭小的车库,大热天连个空调都没有,每天我六点钟下班了,他们一家三口便在车库外的空地上,摆上一个方桌吃起饭来,其乐融融,有说有笑。我就纳闷,这样的环境下还怎么开心的起来,生活的劲头是什么呢?后来我才知道,这对老夫妇靠车库打扫垃圾,供两个孩子读书。幸运的是,他们都是优秀的学生。

这对老夫妇从不互相抱怨,也没有时间抱怨。抱怨只会让他们觉得更累。

其实,抱怨只会带给你越来越消极的态度,会让你面对的事情越来越困惑,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处理一切,这样事情就更容易成功,也更容易感到轻松和快乐。

我们每天面对几个班的学生,每个学生每天的心情不一样,环境也不一样,所出现的问题也不一样,我们自己要是这样抱怨工作与生活,那怎么能教育好学生呢?坏心情会传染,抱怨也会传染。

前段时间遇到个五年级学生,因站队的时候,这孩子好动,并在那玩起了乒乓球,并且每节课都如此调皮,这时,我狠狠的批评了他,说:“既然你站不好队,那就先学会站,让他在我办公室门口多站10分钟,好好的反思一下,没想到他一站就是一节课,回家后告诉他父亲,说老师体罚他,第二天这位家长气势汹汹,怒火冲天的找校长反映此事,说当时有两个孩子都在打,为什么只让他孩子站,还说这孩子都站了三节课了,都怕上体育课了。当校领导找到我了解情况时,我都听懵了,这根本就是在添油加醋的歪曲事情,我想这位家长也太糊涂和莽撞了,在没了解事情来龙去脉的情况下,就跑到学校找领导告状,我一定得找这位家长评评理,心想当一名老师担到这么卑微,连这么小的处理方法都不可以,那以后在班上如何树立威信,如何教育好学生呢?

可又仔细一想,现在的家长都太溺爱孩子了,受不得一点委屈,肯定是这孩子断章取义的汇报情况,还是先找这孩子谈谈吧,他说之所以站一节课是因为他没有时间表,不知道10分钟什么时候结束,另外,我又笑着说,我跟你有仇吗?貌似在刚刚结束的区运动会中,我还一直努力推荐你参赛,让你有展现自己的机会呢,他笑着回答说没有仇,我接着说,那我为什么只让你一个人去站十分钟,当时你也听到,几乎全班学生都说你在动。听到这些,他露出羞涩的一笑,家长最终表示理解,态度也平和很多。

遇到问题,与其有那抱怨的精力,不如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不是更好吗?

另外《不抱怨的世界》书中还所言:“凡是你所渴望的东西,你都有资格得到,快朝梦想前进吧。不要压抑自己,为自己找借口,或者假装批评和抱怨,转移你的注意力。你应该接受不安的攻击,在这样的时刻支持自己。

”有一天你真的就能相信,你真的能改变自己的人生,并**灵魂中的失调状态,因为你自己就是一种祝福,祝自己好运吧!

不抱怨读后感 篇11

近期速读了一遍《不抱怨的世界》,有了些许的感受,整理下思路写成下文。

一, 不抱怨

不抱怨的世界首先谈论抱怨。人们为什么抱怨?抱怨是人表达心中不满的一种方式,也是最简单的方式,抱怨可以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人们的平实的表达,基本人人都抱怨过,抱怨不是错,也不是什么大恶之事,只是由于抱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不给人接受的。抱怨就像扔进平静湖水中的一颗石子,它的投入引起了,抱怨人周围人的感情涟漪或者氛围的涟漪,就像病毒一样扩散,开始是不会引起人注意的,渐渐的随着涟漪不断的重叠,就像蝴蝶效应一样的发生了无法挽回的事情。

这就是抱怨带来人不想看到的结果或影响。

作为平凡的我们,我们心中的愿望得不到满足就会抱怨这,抱怨那,总之各种理由借口抱怨就产生了。书中提出的方法是一种人刻意去认识抱怨,有意的回避抱怨的开始,人们简简单单的去找书中去做就能达到作者的目的,人们将不抱怨当成了一种习惯,一种深植内心的意识,让人时时刻刻都记得和劝诫自己不要去抱怨,去接受自己不能改变的事实,顺其自然,看淡事物,看淡自己,没什么解决不了的,没什么不可以解决的。

二, 虚其心

不去看近代美国的思想意识,深究中国古代的圣人贤者就已经看到人的内心,老子的道德经中就提出“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xiàn)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百姓无知无欲,使智者不敢这样做。

为无为,则无不治。”首要提出就是对人心的看法,人心非其物质的心,而是人当今的心中的念,想法,欲望,人都是有各种欲望,因为有了各种欲望人们才去追求各种满足自己欲望的事物,才会比较这些事物,人是群居的动物,社会性,阶级认识,阶层在今天日益加剧,古时比现在更甚,但古时英明的君主,会使他百姓的心虚,减少他们的欲望,愚弄他的百姓。老百姓认为自己的健康是最大的幸福,所以老百姓不会反对自己的君主,君主的帝国也会长久。这个盛世最成功的当属唐朝,所以空虚的心是第一位的。

一个人虚心无求无欲还会去抱怨吗?答案是肯定的。

三, 实其腹

谈完虚,再谈实。要实什么?为什么要实其腹,简单的就理解就是吃饱肚子,当一个人的心安了,会说“吃了定心丸,一块石头落地。

”为什么要这么说?人的心只有在其位才不会浮躁,人要是浮躁,创出什么祸事都是可能的,在位越高,祸事越严重。所以君主要让他的百姓的心在肚子里。

不要浮躁,那样才能长久他的统治,千秋万代。怎样才能实其腹呢?就是另一门学问了。

四, 弱其志

为什么要弱其志?而不是强或者消?人不能无志,无志则无神,无神则死。

但其志要得当,强则可能超其能力,会让人为不能为之事,消则让人如行尸走肉,不可取。故弱之,不消不强取其中而为之。就像种树一样,让它们生长,慢慢诱导,不要拔苗助长,也不要断根。

待以时日,树才能成其材。这样人都会顾自己的事,不会去比较别人,时刻认为自己的事还没做完,自然不会去羡慕或者鄙夷别人,就没有抱怨的心思了。

五, 强其骨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十分推崇。一个人只有身体好了,才能去干事情,要是身体不好,虽有治国之才,却只能日夜以药为食,这样活着有什么意思?

君主要他的子民干活,要是一群病病怏怏的人。能给他干出什么业绩?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就像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身体就是百姓的本钱,所有的一切都是建立在他的健康的身体上的。如果你不注意这个,就像没有水源的水。不会持续很久的。

老百姓的追求的就是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不抱怨读后感 篇12

《不抱怨的世界》是美国最伟大、最受尊崇的心灵导师之一威尔·鲍温写的一本心灵励志书。刚拿到这本书时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不抱怨?根本不可能。

”但仔细读了之后才觉得停止说抱怨、批评、讲闲话的习惯其实很可能,也很简单,只要你自己能改**度,你的人生就会快乐。

对此我深有体会,一直以来,由于工作的繁杂使得自己在各方面都不能很出色地完成任务,处于一种应付状态,我也越来越找不到自己的价值。所以我抱怨,最终,现实根本没有改善,甚至更糟。很多坏事都是抱怨造成的,很多时间都浪费在不必要的抱怨上。

抱怨只会让自己更烦躁,更没安全感,没自信,而这些自己却一直没有发觉。总之发现自己很多的不足与缺陷;

读了书中的一些经典语言后,我感到非常警觉:

1、我们的抱怨多半都只是一大堆“听觉污染”,有害于我们的幸福与美满。

2、抱怨就好比口臭,当它从别人的嘴里吐露时,我们就会注意到;但从自己的口中发出时,我们却能充耳不闻。

三。改变你的语言,改变你的思想,你就能改变你的生活。

四。我们抱怨是为了得到同情和关注,避免做我们不敢做的事。

5个。你会注意到另一个人有这些缺点,因为你自己也有。

6。沉默能让你反省自己,仔细选择你的话语,说出你想表达的创造能量,而不是让不安全感驱使你发长时间的牢骚。

7、做个积极快乐的工作者。一个在办公室里传播阳光和欢乐的人有一个黄金**。但在工作和生活中,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抱怨对心理健康很有好处,因为它是人们发泄情绪和压力的好方法。

因此,我认为抱怨并不可怕。我们可以偶尔抱怨,但我们不能习惯抱怨,更不用说把抱怨当作问题的答案。积极的态度和对自己情绪的控制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因此,一个人要想成功,必须有良好的心态,同时也需要很多因素,如个人努力、人际关系等。

读了这书刊及经公司培训让我感悟很多、人与人之间讨论问题时,应多换个角度思考对方接受程度于出发点,这样工作起来既轻松又快乐;和谐气氛天天荣饶你;以上这些精髓哲学理念对以我本身相差甚远,不过我有自信向哲学文人学习,诚心做人、律己做事、挑战自我,以感恩的心去应对所从事的工作与同事;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尽力调整自己的心态。我会平和,平静和。我不会抱怨的。我将永远感恩,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曾金华6.29

不抱怨读后感 篇13

寒假假期里,我利用琐碎无聊的时间捧起了《不抱怨的世界》这本书,或是早上赖在床上时捧起来看看,或是晚上吃完饭早早躲进被窝时闲暇翻翻几页。

美国史上最著名的心灵导师之一威尔-鲍温,发起了一项"不抱怨"运动,邀请每位参加者戴上一个特制的紫手环,只要一察觉自己抱怨,就将手环换到另一只手上,以此类推,直到这个手环能持续戴在同一只手上21天为止。不到一年,全世界就有80个国家、600万人热烈参与了这项运动,学习为自己创造美好的生活,让这个世界充满平静喜乐、活力四射的正面能量。

威尔·鲍温在《不抱怨的世界》一书中不留情面地指出,“我们抱怨,是为了获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们不敢做的事。”许多时候,我们并非意识不到这一点,但就是不愿意直面,并且积极做出改变,有时候,随着心理的惯性,也不知道如何改变。不过,改变不如意的现状,也是人类的本性,抱怨带来的消极作用,人们意识到了之后,还是会有改变的欲望自然升起。

当改变随着情绪上的抵触被带进了生活,就由“有意识的无能”踏入了“有意识的有能”。

突然感觉这个世界一直都在抱怨:假期太短了,学校起床太早了,训练太累了,学习压力太大了,环境太差了……似乎可以借此发泄自己的不满,并企图借此博得他人的同情,可是抱怨过后一切照旧,问题该怎么解决还是怎么解决,生活该怎么继续还是怎么继续,自己的心情却变得十分被动和压抑,人生不如意者十之**,老话听得很多,可是真的看开的又有多少呢。

书的开始,鲍温首先教给了我们如何停止抱怨,用“21天效应”的培养方法改变自己的抱怨习惯,这也是改变我们,成就无怨人生的第一步。“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际云卷云舒。

”其实在中国更早的《菜根谭》中的一副对联也很好阐述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生的态度应当是从容不迫,对个人荣辱和职位去留都应当视作花开花落般平常,达到一种心境平和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抱怨行为不仅不能改变实际的不良状况,而且会增加人们的消极心理,是一种消耗能量、完全无用的运动。正如仇恨和愤怒在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一样,抱怨并不意味着什么都不惩罚自己。

此外,我在书中学到的第二点是学会感恩。这里的感恩不是指对我们好的人或事,而是对困难和苦难的感恩。“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增益其所不能。” 于困境中的我们,或者会觉得困难的难以承受,然而跳脱出来,以一种长远和凌于其上的目光来看待这一切,一切的苦难和困境未尝不是一种好事,一种磨砺和挑战。

于困苦过后的自身提升是慢慢培养所不能达到的。“

人生十不如意**,然后只要我们处理好心理,没有怨恨,没有苦恼。“不如意”也终有可能成为一种财富,一种磨砺,并以此成就我们的人生。《没有抱怨的世界》给我们的是一场心灵的洗涤和震撼,对我在生活态度和方向上都起到了相当积极的作用,这即是我对它的解读。

不抱怨读后感 篇14

《不抱怨的世界》这本书,让我更加的坚定了我内心深处的想法:与其抱怨,不如改变﹔改变不了外界,但一定可以改变自己。

如果我们总是在把焦点放在不如意的事情上,我们的心情肯定也会受到影响,心情低落时往往会出现一些消极的行为,消极的行为则肯定结出消极的果实,如果没有采取积极主动的做法,那么我们不就掉进了消极怪圈了么?

面对这些,《不抱怨的世界》告戒我们:立即停止抱怨!这就像一个人得胃病了,得吃药!

但吃药并不是**胃病的最终方法,而是养胃。同样,我们“不抱怨”的好习惯,也需要通过某些程序促进养成。而这些程序就是“改变”。

如何改变呢?《不抱怨的世界》里,改变还有一个意思,那就是当你无法改变环境的时候,积极的改变自己的心态!

很多时候,不在自己的位置,不知道自己的事情,改变自己的心态要求我们首先学会换位思考。当感觉别人很风光,而自己事事不如意时,不要抱怨自己运气不佳,或许别人比自己付出了更多不为人知的代价。多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尽管自己真的受到委屈,你也许都会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

这就是《不抱怨的世界》送给我们的:很多事情,就怕人去“做”,只要你敢于去做,事情就会自然而然的顺畅了。之后,你会发现原来让你思考很多的困难都是小事。

真正优秀的人是那些不抱怨的人。她们总是把心中的消极思想抹去,让自己的心充满阳光和希望。

与其抱怨,不如改变,世无难事,重在行动

不抱怨读后感 篇15

教师的责任概括而言就是“教书育人”。我们经常把学生比作祖国的花朵,而老师则是辛勤的园丁。在知识的雨露和道德的阳光下培育鲜艳的花朵是教师的责任。教师明确自己的使命,化使命为动力,才能不断地消除奋斗道路上的苦与累等消极因素的影响,才能调整心态,不断进取,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老师们经常用这句话来激励学生:有比困难更多的方法。但真正用到自己身上,却又少了。

有句名言:“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话虽然有点偏激,但还是很有道理的,学生们不会学,也许并不是他们笨,而是老师使用的方法不适宜。

面对几十名学生,教师总是采用一种教学方法,却期望得到同样好的效果。这怎么可能?每个学生的学习是不同的,掌握知识的技能也是不同的。有的学生善于逻辑思维,有的善于形象思维,学习效果自然不同。所以,差生是慢慢形成的:

因为他们总是不适应老师的方法,慢慢的效果就差了。这也可以从有的学生换个老师学***就上来了找到依据。老师应该给每个学生配药,因材施教。

一本书,一个想法,一个行动,加入一个不抱怨的团队。改变爱抱怨的自己,成就不抱怨的世界。因为,当你开始让自己快乐而不是抱怨时,你会发现你周围的人也开始变得友好,你又开始建立信任了!

从自己身上找出原因,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停止抱怨、满足和感激,我们会越来越快乐。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zf133.com/a/5764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