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作文 > 教育的温度读后感 >

教育的温度读后感

教育的温度读后感

教育的温度读后感。

导语: 老师经常提到,读一本好书可以给人带来终生受益。而在阅读完教育的温度读后感之后,我终于找到了许多一直以来未得知的答案。我将在接下来的作品读后感中分享我的体验,同时也希望您会喜欢这篇我最认真撰写的作品。

正文:

教育的温度读后感是一本我非常期待读的作品。在读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的思想深度和文笔的优美。这本书中的故事情节扣人心弦,引人入胜,每一个角色的命运和成长都给了我很大的触动。

通过教育的温度读后感,我从中获得了许多至今未曾知晓的答案。这本书深入地探讨了人性的复杂与真实,探索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欲望。作者巧妙地展示了人物之间的冲突和抉择,引导读者反思自身的处境和选择。

在阅读完教育的温度读后感后,我不禁思考了许多关于生活和人生的问题。这本书教会了我如何坚持自己的信念和追求,如何面对困境和挑战。它提醒我要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并且不应该轻易放弃。

在我读完这本书后,我对自己的成长和故事充满了更多的期待。它甚至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使我更加勇于挑战自我,追求自己的目标。

总结:

教育的温度读后感是一本让我深感受益终生的好书。通过阅读这本作品,我得以领悟到许多我曾经未知的答案,深思自己的成长和人生之旅。这本书让我坚信,只要保持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我们就能够不断成长和进步。

我非常感谢作者创作了这样一本引人入胜的好书,它将成为我成长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希望未来还能有更多的好书能够带给我无限的启发和受益。感谢您的阅读,希望您也会喜欢教育的温度读后感这本作品。

教育的温度读后感 篇1

《做有温度的教育》读书体会

深夜11点16分,我的思维仍然很活跃,这份“跳蚤”似的活跃源自于我刚刚阅读完方华老师的《做有温度的教育》一书,

正式走上教育岗位以来我就想通过哪个人的介绍、哪段**或者说哪本书的阅读来了解弋阳教育这几年的发展以此来帮助自己确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规划,可是因为某些原因一再耽搁。半个月前在教育交流传播群里得知方华老师出版了《做有温度的教育》一书,我当即在群里回复了一句“一定要拜读!”很庆幸,同在群里的我校校长看到了我发这条信息,在他的帮助下周五我拿到了这本书。

正逢周末,我用了两天的时间一气呵成将这本书看了两遍,阅读第一遍的时候,我觉得通过这本书我收获到了很多,可是,你具体问我收获了些什么,我也说不清,于是,我开始了第二遍阅读。

这本书收录了方华在各大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和一些随笔。这些文章有的是从教育管理者的角度,有的是从教师的角度,有的介于两者之间。《做有温度的教育》,听名字就让人感觉到了温暖,教育确实需要点“温度”。

细细地品读这本书,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我工作时间不长,但我经常考虑教育问题。韩愈说的“传道、授业、解惑也”,常常在耳旁响起,可时代发展到今日,教师不能只是“教书匠”,更应是心灵的“引路人”。

“授人以鱼,更应授人以渔”,诸如此类至理名言,更是随处可见,可是,现在的学生到底要的是怎样的教育呢?我也一直在思索着。

《做有温度的教育》一书,用非常平实的语言向我们阐述了他对教育的独特感悟和思考。书中,方华老师一再强调,“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教育最需要耐心”,“教育是给孩子更多可能”,“教育,应该给学生一个美丽的期待”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老师、学生在爱中接受教育,我不由的为方华老师的观点鼓掌。是的,教育真的很简单,一腔真爱,一种宽容。

该书还提出了大量的教育现象和问题,以及基于多年工作经验的解决方案和策略。我从未见过方先生本人,但通过这本书,我发现他在实践、阅读、思考和写作方面有很多经验。

一个人的体型决定了他的身高。通过这本书,我可以看到方老师的教育高度和他独特的教育观。下面我来具体谈谈做为一个新教师阅读本书后的感触上岗后,我遇到了许多问题,可以说大部分问题在校长和其他老师的帮助下我都陆续解决了,但是还有些问题没有得到恰好的答案,而这本书给了我很好的解答。同时,本书也把我教育工作中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想法更直接的呈现在了我的眼前,让我豁然开朗。

做为一名新老师,我对书中的意些单词和句子没有很深的理解,但我想我可以通过以后的工作来理解它们的意思。因为我知道没有什么知识是学不到的,只有那些不需要学习的人。我需要不断的学习、思考和探索,用一生的心去做一件事一定会成功!

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爱情教育不仅是一般职业素质和职业要求,也是教育人道主义的体现。教育是培养生命的事业。世界上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吗?

作为一名教师,最可贵的是能够保持高尚的人道主义情怀。让我们在教育中把爱心从心底渗透到孩子们身上,让孩子们在有温度的教育中茁壮成长!

教育的温度读后感 篇2

假期中,再次阅读美央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室推荐的《做有温度的教育》这本书,方华老师的一些平凡无华的话语让我明白了好老师的真谛就是一个“爱”字。“爱”字也可以理解为老师的“温度”,这份温度是师者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也是对学生强烈的责任感。

教育是爱的事业。

当老师面对班上几十个学生时,不是说爱自己喜欢的、优秀的学生,而是要爱全部学生。也不是时时把爱挂在嘴边,而是要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你的关心和爱。搭班的向老师给我说了一位覃同学写的一篇作文,文中写的是他在听刘老师的上数学课开小差时,刘老师对他的微笑是他心中的一抹阳光,自此上课不再开小差。后来我也观察了一下,转变确实挺大,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如果微笑能换来学生的自律,我想我应该多对学生展露笑容!

去年我接了一个从各个村小集中起来的住读班,孩子们都是第一次离家,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当晚就有不少孩子躲在被窝里哭了,这个时候我知道我肩上的担子有多重……从那天起,我时常和孩子们谈心,帮助他们缓解想家的情绪;病了就陪着去医院拿药;摔了就拿来在办公室准备的碘酒或是跌打损伤的喷雾剂为他们减轻疼痛;天冷了提醒加衣保暖……在毕业前夕,我收到其中几个学生的卡片,上面写着:“刘老师,我很想叫你一声刘妈妈。”“谢谢您在生活上的悉心照顾,学习上的耐心指导……”我觉得自己的努力、付出换来学生的这一句句真诚的话语值得了。

教育是给孩子更多可能性。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教育,我们要以学生的成长需求为导向,顺势而为,给学生以启迪,让学生明白世界上有不同的景色,明白完成今天的选择后还要接受未来的结果,明白要为孩子今后的发展创造更多可能。每个学生都存在个体差异,我们不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变成一样的优秀,但可以让他们不触碰底线。这就需要老师给予同等的关注、肯定和温暖。我们做为老师,可能给不了学生明确而成功的未来,但可以给他们更多可能的机会去探寻未来。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对于方华老师在书中所说的那些经验,我可能还有很多没有做到,但我希望自己在未来的工作中边学习边进步,真正的做一个温暖的老师!(刘兰芳)

教育的温度读后感 篇3

教室应该是允许孩子犯错的地方。学校应该是一个没有恐惧、没有紧张感和孩子心理安全感的地方。

我记得有一次在课堂上,我漫不经心地称赞了一位同学端正的坐姿。原来这孩子以前是个没有纪律的宝贝。经过我的表扬,他似乎在每一节课上都更认真。还有一个胆小的孩子,每次不敢举手发言,但通过课后作业发觉孩子还是肚子里有墨水的,只是不敢课堂上回答问题,也许缺乏安全感,也许不自信,对于这个孩子,每次吃饭站队的时候,我都愿意站在他的旁边,陪他说说话,或者搂一下他的肩膀,让他感觉原来老师一直都在关心着他。

在我们看来,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其实在孩子心里都有他存在的理由,都会引起他内心的轩然大波在教育这个大花园里,因为教育是有温度的,所以这里万紫千红,美丽芬芳,处处都存在成长的力量……

孩子是花瓣上的露珠,需要细心呵护;教育是红烛上闪烁的火焰,虽然微弱,却给人光明、指引和温暖。教育应该有温度。教育的温度必须来自教育者的内在温度。教育者的内心温暖,必须来自于对教育和学生的热爱,这是一种教育情感。

读完这本书,让日渐浮躁的心沉静了下来。

教育的温度读后感 篇4

6本学期,我读的一本书名叫《做有温度的教育》一书。该书的作者是方华。这个作者对于我来说,很奇特,因为他是一个教育局长,教育局长出书,挺少见的。因此我就很好奇,想看一看这位局长对现在的教育现状有什么高见。

我已经读完了第一辑:教育是什么。里面给我印象最深的一部分内容是:教育应该淡化功劳,多些功德。里面的两段话写得非常好,我就摘抄出来与大家共勉。

教育的功劳如同推平村头、河边的小高地,让它们变得平整、好看;教育的功劳如同砍掉桥头、垄边的小灌木,让那里变得通透、亮堂;教育的功劳是到处都浇上混凝土、贴上花岗岩,让小草长不出、雨水流不进的干净、便捷;教育的功劳是为了让自己的感官舒服、生活舒适,而不让小狗小猫、小草小树、小坑小洼、小虫小鸟进入我们的生活,打扰我们。可是,这种功劳是真正的功劳吗?教育的功劳是带领孩子们朝着既定目标出发无论他们是否愿意,跟上就是优秀的,落下就是失败的;教育的功劳只在乎你能否到达目的地,而不在乎你在途中的感受与体验;教育的功劳是希望每个人都朝着同一个方向、用同样得方式同时到达目的地,而不问你为什么去、去干什么以及路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教育的功德是小路上的杂草,就该让它肆意生长,只要它不影响行人走路;教育的功德是小桥头的灌木丛,就该它自由生长,只要它不影响走和桥梁的安全;教育的功德是门前小院留一块能长出小草的泥地,门前屋后留一些能蓄雨水的小坑;教育的功德是村头还有百年香樟,村边还有高低不平的坡地;教育的功德是考虑自己舒服的同时,也想想身边的“朋友”和未来的需求与可能;教育的功德是让孩子经历成长中的酸甜苦辣,成长中的失败、悲伤、无奈与担忧,成长中的骄傲、自豪、痛快、与希望,因为这是真实的成长、自然的成长、以我的成长。

只有实现“让孩子成长”这样的功德,教育的功劳才是真正的功劳。因为教育是为了孩子的一生,所以我们既要关注孩子阶段性成长的需要(包括考试、升学的实际需要),也要关注孩子成年后组建家庭、进入社会的需要。当前路面需要浇灌混凝土的,还是要浇,但不必全部浇灌上,可以留些小草、小花、小树。总之,不要为了眼前的便捷而毁掉所有看似没用的东西。

功劳和功德两个词可以说是近意词,但是劳和德的意思差别可就大了。我们现在的教育太重视劳了,却忽视了教育“德”才是最重要的。百善孝为先,做人德为首。教育首先是教会学生做人,然后才是教会学生做事。

现实生活中,太多太多的可悲可惨的故事告诉我们,教育的功德是多么的重要。我们不仅要把孩子们教育成优秀的国家的栋梁之才,更应该把他们教育成有精神的风骨的中国人。这样,我们一个民族在世界上才会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家长还有我们的社会总是抓住教育的功劳不放,用分数来衡量一个孩子是否优秀,用升学率来衡量一个学校是否合格,用成绩来评价一个教师是否称职。所以我们教育出来了好多所谓的人才,品质却跟差劲,不但没有给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还给国家和社会带了负面影响。

还有一些学生本应该可以快乐幸福的生活着,由于我们太过于追求教育的功劳了,我们扼杀了他们的幸福,更有甚者,把孩子逼疯了,逼傻了,逼死了。在网上总会看到某某学校的某某学生跳楼自杀了。

如果我们的教育可以做到像这位方华局长说的那样:教育应该淡化功劳多些功德该多好啊!老师们就不会为了学生的成绩“而不择手段”给学生增加课业的负担,就能真正的做到让孩子们快乐学习快乐成长。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健康的。

教育应该是灵活的,我们不应该把所有的孩子都教育成一种人,他们将来会成为哪种人,适合他们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小草,小花,小树,都是人,我们不能放弃他们任何一个!我们要做的是教育他们变得会生活,会学习,更重要的一点是教他们学会做人!

教育的温度读后感 篇5

人们常说,不读书的人只有一种人生,爱读书的人可以有成千上百种人生。读书人跟着书中人物走进一种种独特的人生,品味各色各样的生活。今年的春节比较特殊,由于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的缘故,我一直宅家门看书。每一本书都有它的温度,每一本书都可以温暖我心。在此期间我认真阅读了方华老师写的《做有温度的教育》,并做了详细的笔记,给我的教育道路指明了方向,解决了成长的疑惑。

今天再次翻阅笔记,写下感悟。

非常欣赏书中方老师的三个观点:

1.教己育人

身在教育圈看教育,也深知我们教育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只有真正把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教育才能温暖,才有温度。故而在教书路上不仅仅“教书”更要“育人”。育人先育心,从心灵入手,从方法引导入口,从合作分享开始。育人需要结合德育教育、每周一课少先队活动课团课、每月主题教育活动.......

育人关键在教己。英国学着贝奈特说,唯一真正的教育者就是教育了自己的人。苏霍姆林斯基也说:唤起人实行自我教育的教育,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疫情当前,“教师摇身一变成为主播,家长摇身一变成班主任,学生成为手机之王”,没有一定的自主能力,自律能力,不知不觉间就会与能自主教育的人拉开距离了。这不仅仅说教师要有“教己”的能力,学生也要养成“教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啊。

作为一名教师,非常认同方老师说的一番话:“教己”是要有积极、健康的学习心态,要有不断修正、纠错的能力,要有正确、健康的价值观。其次才是要有知识、技能、交流的素养。当然教育工作者还要有主动担当的职业意识。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在育人路上,要清楚认识学生和我们成人一样有喜好、有情绪、有选择、有惰性,且自控力还不如成人。所以,我们除了要对学生讲对错、是非外,还应该从学生的认知规律、情感、兴趣、喜好等角度来思考教育,教导孩子学会学习,学会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方老师说,真正“教己”不是非得学校组织外出培训学习,而是在“八小时之外”自我学习。我们时间花在哪里,我们的着力点在哪,成果就在哪。我们的行动在哪,成长就在哪。优秀教师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不断自我诊断,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而成的。只愿我们都能一路成长。

2.读书联盟

关于读书联盟,真是越看越欣喜,多希望我校的领导也看到这本书,好抱团一起阅读。如果一名老师都不爱阅读,他又如何教会学生阅读?方老师说推进区域阅读是推动全民阅读的基础,只有教育者和青少年真正爱上阅读,对全民阅读的期待才有可能实现。

阅读是一个人内心的独白,是一个人静心的沉思,但阅读也需要同行的鼓励、同伴的分享。我们可以采用静读、闲读、细读、精读和群读、伴读、互读等各种方式,只为坚持阅读。

打造“书香校园”可以参考方老师的“三四式平台”。“三”是指形成三级平台,即县级、片区级和校级阅读平台。“四”是指明确读书联盟的四项目标:一是唤醒与激发联盟成员的读书意识;二是培养教师的读书习惯,培育读书氛围;三是通过阅读提升教师和家长的教育专业素质;四是打造书香校园,营造全民阅读的氛围和生态。

在校级阅读平台操作中,鼓励教师和家长一起阅读,学校可以组织“教师进行每月一推荐(好书),每双月一互动,每季一诗会(为您读诗),每学期一展示,每半年一论坛,每年一评选(读书人家,最美育人家庭,最美阅读人等),每书一体会(一文一体会,一书一体会,一学习一体会),每活动一交流”等活动,抱团阅读,我相信这样的阅读活动能让学校走得更远更好。抱团阅读,能让教师精神世界更丰富,学校生活更精彩。

推及学生活动,我相信学生看到我们老师如此积极努力读书,他们也会加入我们的“抱团读书”,“书香校园”便指日可待。

3.尊重与接纳

尊重教育。教师之间需要相互尊重,师生之间需要相互尊重,家校之间需要尊重,校社之间需要尊重。有怎样的心态就有怎样的教育观,有怎样的教育观就会教出怎样的人。我们工作者应以真心换家长真情,以热爱工作换工作热情。家校合作才能赢未来,尊重教育、尊重学校、尊重老师,尊重孩子=尊重我们的未来。

接纳教育。教育的真正价值好似给种子浇适量的水、施所需之肥,与阳光、雨露等自然力量一起帮助种子生长。乡村孩子,就像一颗颗种子一样,这些种子良莠不齐,有些发芽较快,成长较快,而有个别种子迟迟不愿意“发芽”,这时候我们要有耐心,给予他适合的水分、空气、阳光,温度,等待他慢慢“出芽”。

就如接纳我们乡村的孩子不是“优等生”,明白我所教育的孩子至少三分之二并不是别人眼中的“好孩子”“优秀的孩子”,他们只是一个普通人,他们的学习跟不上进度,作业没法按时上交,上交的作业错误百出,甚至有时会调皮捣蛋惹我生气,可他们一个个都是那么淳朴,那么善良,总是在不知不觉间让人心怀温暖。

也许我接纳一个个独特的他们。同时更要引导、激励他们学会做人。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将来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乡村教育需要“关爱”,需要“关注”,需要更多的“光”,愿真心扎根乡村教育的教育工作者,真诚努力改善乡村教育,为乡村教育带来更多美好。

教育的温度读后感 篇6

用爱心育良心

葛溪乡小学吕媛媛

深夜11点16分,我的思维仍然很活跃,这份“跳蚤”似的活跃源自于我刚刚阅读完方华老师的《做有温度的教育》一书。6月26日也就是期末测试日,作为留校看家教师明天有一大堆的事情等着我去做,按理我现在应该休息了,可是我却按捺不住心中的这份激动来写下这篇读后感。

正式走上教育岗位以来我就想通过哪个人的介绍、哪段**或者说哪本书的阅读来了解弋阳教育这几年的发展以此来帮助自己确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规划,可是因为某些原因一再耽搁。半个月前在教育交流传播群里得知方华老师出版了《做有温度的教育》一书,我当即在群里回复了一句“一定要拜读!”很庆幸,同在群里的我校校长看到了我发这条信息,在他的帮助下周五我拿到了这本书。

正逢周末,我用了两天的时间一气呵成将这本书看了两遍,阅读第一遍的时候,我觉得通过这本书我收获到了很多,可是,你具体问我收获了些什么,我也说不清,于是,我开始了第二遍阅读。

这本书有方华老师这些年来在各大报刊发表的文章和一些随笔感悟等。这些文章有的是从教育管理者的角度,有的是从教师的角度,有的介于两者之间。《做有温度的教育》,听名字就让人感觉到了温暖,教育确实需要点“温度”。

细细地品读这本书,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我工作时间不长,但我经常考虑教育问题。韩愈说的“传道、授业、解惑也”,常常在耳旁响起,可时代发展到今日,教师不能只是“教书匠”,更应是心灵的“引路人”。

“授人以鱼,更应授人以渔”,诸如此类至理名言,更是随处可见,可是,现在的学生到底要的是怎样的教育呢?我也一直在思索着。

《做有温度的教育》一书,用非常平实的语言向我们阐述了他对教育的独特感悟和思考。书中,方华老师一再强调,“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教育最需要耐心”,“教育是给孩子更多可能”,“教育,应该给学生一个美丽的期待”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老师、学生在爱中接受教育,我不由的为方华老师的观点鼓掌。是的,教育真的很简单,一腔真爱,一种宽容。

该书还提出了大量的教育现象和问题,以及基于多年工作经验的解决方案和策略。我从未见过方先生本人,但通过这本书,我发现他在实践、阅读、思考和写作方面有很多经验。

一个人的体型决定了他的身高。通过这本书,我可以看到方老师的教育高度和他独特的教育观。让我谈谈我做为一名新老师读完这本书后的感受:

一、帮助我解决了许多问题和困惑。

上岗后,无论是做为一个班主任还是做为一个语文老师,我都遇到了许多问题,可以说大部分问题在校长和其他老师的帮助下我都陆续解决了,但是还有些问题没有得到恰好的答案,而这本书给了我很好的解答。同时,本书也把我教育工作中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想法更直接的呈现在了我的眼前,让我豁然开朗。

二、它是我现阶段教育事业的指路明灯。

做为一个新教师,我在摸索中慢慢前行,《我的教育观:三“风”一体》一文让我对弋阳教育的反展形态有了更深的了解,让我确立了做为一个新老师该努力的方向,而《办好教育需要静下来》让我重新审视自己这一年的的教学工作,虽已而立之年由于业务不熟却多有浮躁,阅读本文让我明白我需要静下心来给学生和自己重新定位。

《让底线成为教育的起点》让我深入明白了教育的价值同时也让我懂得了教师该具有何种职业操守。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孩子会打洞”教师的职业操守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能培养出什么类型的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都起着主导作用;《教育,应给学生一个美丽的期待》方老师用自己真实的教学经历让我认识到了自己教育中的错误,对于“成功”一词的定位错误,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犯过的错一而再的重复。

我们应该在不断的改正错的教育观念和行为中实现一个教师的成长,教育者做为一定程度的“公众人物”更应该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我们应该用最正确客观的言行来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三观”。

三、纠正了我一些错误观念。

原来我认为家校合作是做给社会看的成分更多,葛溪乡小学多次成功组织了家校合作活动,如“冬日‘三送'进百村”“百名教师齐携手,共创家校一家亲”、“集体家访”等活动,由于自己的认识不到位,这些活动大都积极却被动的参与其中,从未对其主动参与和思考活动的意义,现在通过《“独行侠”做不好教育》这篇文章我了解了它存在的意义,更明白了在家校合作中教师所应该扮演的角色,家校合作工作是用不同的方式减轻老师平时在工作中学生带来的烦恼和心累,辛苦一阵子,轻松每一天。

四、看到了一个乡村教师的事业希望。

做为乡村教师中的一员《做有温度的乡村教育》这章节让我看到了一个教育局局长对乡村教师的关注,看到了一个教育局局长想尽各种办法来对乡村教育的政策扶持。《乡村教育薄弱是因为没有获得应有的待遇》一文将乡村教育存在的问题透彻的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应的解决策略,这些都让我这个乡村教师看到了事业希望。

做为一名新老师,我对书中的意些单词和句子没有很深的理解,但我想我可以通过以后的工作来理解它们的意思。因为我知道没有什么知识是学不到的,只有那些不需要学习的人。我需要不断的学习、思考和探索,用一生的心去做一件事一定会成功!

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爱情教育不仅是一般职业素质和职业要求,也是教育人道主义的体现。教育是培养生命的事业。世界上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吗?

作为一名教师,最可贵的是能够保持高尚的人道主义情怀。让我们在教育中把爱心从心底渗透到孩子们身上,让孩子们在有温度的教育中茁壮成长!

入职近三年,这学期我与这本《做有温度的教育》结缘,刚拿到这本书我被“温度”两字吸引,心里想什么样的教育才能称之为“有温度的教育”?于是携着疑惑翻开了这本书……

实话说我对“教育”二字的理解不那么深刻,但是读完此书让我领悟到教育是人与人之间传递温度的事业,教师有温度,学生才会有温度。在王兮老师的《做有温度的教育》中,王老师注重了成长环境的温度、管理的温度、课堂温度、德育温度、活动温度等等,在所有的教育互动中均注重了一种人文的关怀。在书中我学***:

(1) 建设好班级,首要任务是赢得家长的信任。

班主任的重要职责是成为学校与家庭的纽带,引导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学生教育工作,形成教育合力,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好的家长委员会团队,只有是用它。它还可以把老师的教育理念传达给家长,好好培养他们,告诉他们你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

更要搭建沟通平台,用温馨的语言让沟通常态化。这让我觉得,所谓的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为人服务。

(二)让晨读课程熠熠生辉

王老师开发了一门低水平的晨诵课程:看天空的眼睛;低水平的读、写、画课程:与故事同行;中水平的晨诵课程:

我听见思想振翅的声音。王老师正是用这样的课程,让一双双眼睛飞出了窗外,让每天清晨的一首小诗与孩子们纯真的心融合在一起,孩子们读小诗,画小诗,写小诗,在诗意中栖居,在诗意的生活中感悟语文的魅力。在我的语文课上,我还进行了图画书阅读、写作和绘画课程的实践。在一段时间内,我发现孩子们的识字能力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了一小部分,语言表达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本学期的晨读课,我再次进行课程的小开发,让宋词走近孩子们的生活,希望能学着用王老师那样创新的眼睛,去发现宋词与孩子们学习、生活中的契合点,让宋词在孩子们的平日生活中熠熠生辉。

读完此书我觉得做教师就做有温度的教师,做教育就做有温度的教育。正如李镇西所说,大多数教师把教师当作谋生的工作。更高尚更深刻的是,他们把这个职业看作是一种宗教信仰。在教育的道路上,我希望我能成为最虔诚的信徒。

(版面审核:研培中心-郝伟岐)

教育的温度读后感 篇7

因此,每堂课我都用心备课,课上安排了很多小游戏,可以看得出孩子们学得很快乐。还不时地收到了学生们给我写的小纸条,说喜欢我。这让我工作起来更带劲。除了上课,课下有关班级、学生的事我也很用心。为了让学生们愉快地度过小学阶段第一个儿童节,我亲手用卡纸为我们班参加节目的二十几位同学每人做了一套服装,每一套都倾注了我的用心,孩子们穿着独一无二的六一礼服在台上尽情展示着自己的风采,最后,我们班的《时装秀》获得了表演一等奖。

平时上课时,他总是动个不停,不是左顾右盼,就是玩自己的东西,连一块橡皮擦他都能玩一节课。但是,他在看课外书时却是格外安静。有一次上美术课时,我让学生画一画自己的愿望,他画了一个蛋糕,旁边写上了一行潦草的字迹“我想要一本课外书。”他的家庭并不富裕,爸妈离婚后,爸爸就在外务工,由体弱多病的爷爷奶奶在家照看,也没怎么给他买过课外书,虽然他的画不漂亮,字也不好看,但是我却被他感动了。于是当天我就发了一个朋友圈,希望有谁能够满足这个农村留守儿童的小小愿望。当天下午,我的朋友就把几本课外书送到了我的手上,并写上了她的温暖话语,希望能够激励这个孩子。第二天,当我把课外书送到他手上时,他脸上的笑容比花儿还灿烂。虽然后来他不在我们班上了,但希望他能够一直热爱读书!

他们不再向我吐露心声,上课不再那么活跃,课下也不再与我亲近。我暗自思考:我还是他们曾经喜欢的老师吗?曾经对教育的那份激情,对学生的那份热爱都去哪儿了?于是,某一天中午,我向学生说出了我的心声,希望还能做回曾经的曾老师,希望孩子们还是一如既往地喜欢我。孩子们也被我感动了,都纷纷上来同我拥抱。他们那一颗颗跳动的心是那么清晰,那么温暖。我想以后我也不该吝啬我的拥抱了,我要多多温暖我的学生。

读完此书,我想要做就要做一位有温度的教师,要做就要做孩子喜欢的教师。路曼曼其修远兮,在未来的教育之路上,我定会不忘初心,温暖前行!

教育的温度读后感 篇8

快递来许多书,差不多包含一年书单,还有拼凑的,因为某些原因,我都带到学校,放到了办公桌下面的橱子里,整整两摞。

要开会了,我每次都带本书,打开橱门,琳琅满目,我一本一本搂了一眼,都毫无兴趣,拿到一本,觉得很吸引,就走了,果然,边开会边看了一下这本书,题目很动人,内容也精彩,就是方华的《做有温度的教育》。

寒假过后,新冠肺炎疫情把假期延长,在新年伊始的二月,有大把的闲暇时间来拜读这本书,觉得百读不厌,真是一本好书,有关“教育”的好专著、

最吸引我的,是书中提出了很多崭新的观点,如:

1、课堂不仅是空间和时间意义上的,更是师生精神意义上的。有时虽然师生在上课,但课堂或许还没有开始。

——关于课堂

上了一辈子的课了,现在才知道什么样的课堂是真正的课堂,真是震耳发聩的观点。课堂从良好的师生关系开始,课堂从师生共同的兴趣开始,课堂从师生平等的交流开始,课堂从师生共同的愿景开始。

2、把路径当目标也是当下教育的一大弊病。课程、学科、教材其实都是教育的手段和路径。通过这些手段和路径达到激发内在潜能、养成学习兴趣与习惯、掌握基础知识、开发思维能力、培养人文情怀和公民素养、锻炼身体与技能的目的,才是教育的根本。

——关于教育的根

而现实呢,是我们都死抱着知识点当成全部,结果,连知识点都搞不定。

3、我们的学校在教育中不断地教育孩子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给他们制定了无数条条框框,却很少让他们看到希望。这些条条框框只是我们成人的要求,孩子们自己并不认可,因为他们是被动的、无奈的`。只有孩子们自己认可、快乐参与的教育,才是他们喜爱的教育,也才是真正的教育。

——关于教育

现实中的教育直接没有温度,是那么地冰冷,那么无情,那么无趣,那么赤裸裸。

4、什么样的老师才能是好老师,爱岗敬业的是好老师,德高识广的是好老师,爱生如子的是好老师,勇于创新的是好老师······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能和学生一起学习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关于好老师。

为了爱岗敬业,为了德高识广,为了爱生如子,为了勇于创新,为了终生学习,加油!

5、培训是提高教师专业化程度的必经之路,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提,更是办优质教育的关键手段。优秀教师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不断自我诊断、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而成的。我们渴望优秀教师,所以,为培训出优秀教师,我们应该努力改变自己。 —— 关于优秀教师

的确,我们需要一套成熟的培训模式,其中必定包含着硬性规定,每年读多少本教育专著。

5、以良好的校风影响家风,改变民风。 ——关于作者的教育愿景

良好的民风,是多么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那里的风景一定很美。

没事的时候,趴在床上,背诵这些喜欢的观点成了我这个假期的一大乐趣,高兴了我还会录个背诵的视频,自己欣赏欣赏,感受一下作者思维的条条缕缕,看看作者缜密的准确而强大表达能力,寻思一下作者抛出的教育之灵魂的模样,顺便找寻找寻自己的温度,自己的职业温度,自己的教育温度。

总之,感恩,能够遇到这本书,感恩所有的因素和贵人。


本文的网址是//www.zf133.com/a/5737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