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作文 > 第三作文 >

第三把火作文收藏

第三把火作文收藏

第三作文。

第三把火作文 篇1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评改》教学设计 学校:蒋集镇吕庄小学 教师姓名:许婷婷

第一课时 教师引导评改

评改目标:

1、通过批改找出习作的问题,完善习作。

2、学习互改、自改习作的技巧,逐渐提高修改习作的能力。

3、学习通过抓住童话中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行细致刻画,突出童话中主人公拟人化的写作技巧。

4、通过本次习作,体验童话的魅力,感受童话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评改重点:学习通过抓住童话中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行细致刻画,突出童话中主人公拟人化的写作技巧。

评改难点:通过准确生动流利的故事情节,揭示童话的道理。教学准备:

1、学生完成作文。

2、教师通过批阅草稿,收集评改课所需材料。

3、制作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评改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编写的童话非常生动,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大家写的如何。这堂习作课,我们要进行习作评改(大屏幕显示“习作评改”),希望大家在评改习作中能对自己的作文有更深的认识。

板书:习作评改

二、总结评价:

本次习作大部分学生能认真按照习作要求,独立完成本次习作,构思合理,思路清晰,详略得当,故事生动,想象合理,给人启示,而且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出示表现优异学生名单。

三、出示问题,展示精品,对比中找差距

(一)出示一篇学生病例习作(实物投影或者提前打出电子稿)大家共同找一找习作存在的问题,并作好记录,为下一环节进行修改做准备。学生边看边评:

1、题目:用词是否准确、是否吸引眼球。

2、格式是否标准:标点符号使用、段落的整合和分离。

3、句子:顺序调整、词语的使用、是否通顺、能否准确生动。

4、是否突出了主人公拟人化的特点:写的故事是否恰当、想象是否丰富、故事写的是否具体,读后是否能给人以启发。

(二)眼前一亮:师出示几个语句:

1.那里,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阴,秋天瓜果飘香,冬天白雪皑皑。

师:这些四字词语从哪里来?

出示本单元词语盘点的词语:

例如:描写景色的词语:鲜花盛开

绿树成阴

狂风大作

雪花飞舞

草翠花开

描写表情、动作的词语:笑嘻嘻

兴冲冲

蹦蹦跳跳

学以致用,词语的运用不仅使我们的文章具体、生动,也能使我们感受到一种对称之美,节奏之美。

2.小树回头一看,大惊失色,他发现自己的兄弟姐妹纷纷倒下,他顿时明白了,他们是来偷盗树木的,刚才的高兴劲荡然无存。

师:修辞方法的运用使习作锦上添花,拟人化的写法,贴切的神态描写让小树的形象生动起来!小树有了生命,有了情感!

(三)出示学生优秀习作及精彩片段,师生合作完成赏析(表扬鼓励为主)

(四)学生交流,结合学生的发言,总结佳作标准:故事生动 想象合理 给人启示等等。

四、明确学生自改、互改、互评的要求和标准 自改、互改:

1、自改和互改要使用修改符号。

2、把错别字和使用不恰当的词语修改过来。

3、改正用错的标点符号。

4、改正病句、不合理的修辞、不通顺的地方。

5、文中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

6、根据不同类型作文再增加要求。互评:

1、同桌互评,小组间交流,评语使用第二人称,评语要具有激励性和启发性。

2、可以从内容是否具体,语句是否通顺,情感是否真实,中心是否突出,有没有离题,语言是否生动形像等方面,含蓄地指出不足,提出建议,督促其改正。

五、总结收获

畅谈学习收获:这节课我们又一起学习了怎样修改自己的习作,知道了“文章不厌反复改”的道理,分享了自己的习作成果。大家有什么收获吗?

板书设计:

习作评改

习作要求: 想象合理 内容具体 语句通顺 给人启示

第二课时 学生自主评改

评改目标:

学以致用:让学生在第一节课的基础上参照习作评改标准动手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生活多姿多彩,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勤于动手,就能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通过上节课的评改,大家对自己的作文有了更深的认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动手,打扮一下我们自己的作文。大 家要加油哦!

二、学生根据自改、互改、互评的要求和标准,先自改,再小组间互评互改。

1.大屏幕出示“习作修改方法”。

2.生按照要求进行互评习作,师巡视进行指导。

三、推荐佳作,集体展示

1.指小组内学生推荐优秀习作和有进步习作。

引导学生说评价等级及理由,引导学生声情并茂地读同桌习作中比较欣赏的语、段,最后读评语。

备择方案:组长或组员汇报习作中存在的个性问题,看解决方法是否恰当。如没有解决的,师生帮助其解决。

2.师:你从别人的习作中学到了什么?

四、总结:

这节习作评改课,同学们在交流、评改中发现了自己和他人的优点,学习别人的优点,也就要改正自己的不足。我想只要你用心去写,用心去改,你们的习作一定会次次进步,老师期待着同学们能写出更好的习作。

第三把火作文 篇2

一、教学目标

1、本次习作要求,通过体现人们相互关爱的事,反映人物美好的品质,感受真情的美好,懂得关爱他人。

2、在写之前,引导学生想想事情发生在怎样的环境里、是怎么发生的、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怎样,注意把事情写完整。

3、学习运用环境、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抒发真情实感。

4、完成习作后,相互交流,修改。

二、教学重点、难点

在写之前,引导学生想想事情发生在怎样的环境里、是怎么发生的、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怎样,注意把事情写完整。学习运用环境、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抒发真情实感。

三、教学准备

课前可引导学生留意身边或媒体的报道,收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例。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确立主题

1、导入:出示图片(天堂的勺子)。指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介绍图片。

2、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请同学们谈谈。

3在生活中,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声亲切的问候,一双温暖的手,都让人倍感温馨。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关心,帮助,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体现人们互相关爱的事情。(板书课题)

二、阅读提示,明确写作要求

1、默读课本上的写作提示。出示思考:请同学们打开课本55页,把习作部分读一读,看看习作为我们提出来什么要求。

(1)这次作文内容写什么?

(2)写作中心是什么?

(3)写作思路是什么?

(4)写作时要求是什么?

2、讨论、提问,归纳、明确要求。

(1)写作内容:写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板书:相互关爱的事)

(2)写作中心:围绕相互关爱的事情,反映人物美好的品质

(3)写作思路:写之前想一想,事情发生在怎样的环境里,是怎么发生的,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怎样。

(4)写作要求: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要表达真情实感。写完后可以和同学交换意见。

3、在这些要求中,关键字眼是什么?(生回答)出示板书。关爱、人与人、写事

4、写事的习作要把握好两把刀,一是真实,二是在此基础上要把事写具体。你们真会抓住题目的关键字眼,请同学们再读习作要求。

5、学生再读习作要求。

三、联系生活,拓宽思路,指导选材。

1、师感情导入:世界到处充满爱,在生活中,每天都有许多感人的事发生,请同学们打开记忆的闸门,把课前搜集到的令你感动的故事或亲身经历过的事,用几句话概括咱们交流一下。

2、学生先在小组内互相交流,看谁的故事最令人感动,谁说的最好,也可以互相纠正补充。老师巡回指导,并参与交流。

3、请各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老师给以充分的肯定,给以鼓励的掌声,学生也参与评价,自由发言,激发学生兴趣。

4、同学们,刚才你们说了这么多有关关爱的故事,说的都非常感人。你们都是有爱心的孩子,咱们班也是一个有爱心的班级。

四、指导写作

师:是呀,真情无处不在,最感人的事就是本次习作的好材料,单元的几篇课文写的都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情,请同学们静静地回忆,细细地品味,然后交流习作方法。

1、交流习作方法。

大屏出示三个课文中的句子,学生读一多说一说,总结写法,师相机板书。

《穷人》中的“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里采用心理活动描写,我从中桑娜矛盾的心理中体会到她同情穷人,关心穷人的品质。

《别饿环了那匹马》中的“他先是一愣,继而眼睛一亮,笑着对我:‘过来,让我看你的马草。’他认真地看过马草后,冲里屋叫道:‘碧云,你出来一下!’”这段话采用了言行与神态描写,从而烘托出青

年关心“我”的良苦用心。

《唯一的听众》中“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这句话采用了环境描写,写出了早晨树林的安静,以及“我”为能找到这样安静的练琴环境的兴奋心情。

师:除了这几个句子,这个单元还有哪些课文的环境描写和人物心理描写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指2名学生说一说

师总结:看来,巧妙地进行环境和人物心理活动这些细节描写,能渲染故事氛围,推动故事情节,更好地反映人物的美好情感:

2、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头脑中回忆一下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情,让我们用笔记录下那一次次感人的经历,把心中的故事写下来,写之前先读一读老师的“温馨小提示。”出示温馨小提示:

(1)运用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方法表现人物的特点。(2)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感受真情的美好,懂得关爱他人。

(3)题目自己定,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注意不写错别字。师读“温馨小提示”。

3、学生习作,老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自主修改。

五、习作评改

1、请同学们写完后,自己先读一读习作,同桌交流,阅读小伙伴的习作,互相之间纠正,修改一下,推选出比较好的习作来。老师参与其中。

2、现在我们来欣赏同学们写的几个片段,请同学们想一想该怎样来评。

3、指名读片段:片段一,开头部分,生评议(运用了环境描写,设问、比喻等手法)老师给此段以恰当的评语。

片段二:结尾部分,学生先说(引用合理,比喻恰当)师给此段的评语:语尽意无穷。

片段三,(师: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生回答,此段运用了环境描写,师指出有关的句子,生读相关的句子。师给此段评语:以小见大,体现真情。

4、刚才我们展示的分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及事情的经过。如果我们写好了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及事情的经过,还缺什么?对呀,还缺题目,这才能成一篇完整的文章。今天所写的主题是“关爱”,“关爱”可以作为题目,你们也可自拟题目。

5、老师总评学生本次习作的情况,给予肯定性评价。

6、师:关爱是一轮暖阳,温暖着你那颗潮湿的心;关爱是一股清泉,洗去你心头的不悦;关爱是黑暗中的一把火,照亮你人生的道路。让我们将爱进行到底吧,课下互相阅读其他同学的习作,互相借鉴,完成习作,下节课我们再互相交流,评选出优秀习作。板书设计

习作三关爱人与人写事

互相关爱

第三把火作文 篇3

9寓言两则

亡羊补牢,南园北撤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第6册语文课本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四、教学准四备;教具、学具。

五、教学时间:2课时

六、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拨,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七、教学过程

第一步;创设情境,展示目标; 亡羊补牢()

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展示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意图;用3分钟的时间,谈话导入,检查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巩固情况,课前预习情况,学习态度等,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内容,教师展示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第二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设计意图: 用10分钟,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第三步;检查自学情况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设计意图;用4分鈡了解学生自学情况,让学生清楚自己的能力,同时也让老师了解学生存在哪些问题,老师重点讲解学生想知道的问提。第四步;教师精讲点拨; 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6)指名背。(指导方法)

(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引导评议,齐读。

(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6)指名读,评议。

(7)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8、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7)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8)“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9)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设计意图;用10分鈡,根据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问题,对重难点、易错点进行分析讲解,帮助学生解疑答难,总结规律,点拨方法与思路。

第五步;课堂巩固练习。

体会寓意。

1、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设计意图;用10分鈡,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相关练习、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应用情况,检测学生的学习达标情况,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训练学生应用新知识的能力。

第六步;课堂小结、提升。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词

悔()叼()屈()隆()梅()叨()窟()窿()2背诵这则寓言。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设计意图;用3分鈡,让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知识,并强化记忆。

八、板书设计:

想法

已经丢

后悔

亡羊补牢

做法

不补

赶快堵

(未为迟也)

结果

又少

再没丢

第二课时

第一步;创设情境,展示目标。今天,我和同学们合作,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板书课题:南辕北辙

展示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意图;用3分钟的时间,谈话导入,检查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巩固情况,课前预习情况,学习态度等,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内容,教师展示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第二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拿出字典,自己读书,试着读懂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找找生字的特点,比如: “辕”和“辙”都有车字旁,表示和车有关系。“固”很有趣,古表示它的读音,大口框表示它的意思是非常结实,可以组成“坚固”、“牢固”。

“驾驶”都是形声字,“马”表示意思,“加”、“史”表示字的读音。“奔驰”这两个字在电视广告上见过。

2.在小组内互相听读课文,读通课文之后,看看有没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3.学生质疑。

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设计意图: 用10分钟,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第三步;检查自学情况。再次朗读,解决问题。

1.请大学带着刚才的问题再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发现。(边读书边思考)2.我们要想解决刚才的问题弄清到底是谁不明白,就应该弄清车下的人跟朋友说了什么,我们该怎样来读他们的对话呢?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后学生评价(可以反复读或老师范读)4.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分角色读书,并讨论刚才的问题。

设计意图;用4分鈡了解学生自学情况,让学生清楚自己的能力,同时也让老师了解学生存在哪些问题,老师重点讲解学生想知道的问提。第四步;教师精讲点拨。

讨论。同学们,到底是谁不明白,谁来谈一谈?

不是车下的人不明白,是而车上的人不明白。因为通过读书我们知道,是车下的人告诉车上的人去楚国应该往南走,往北走错了。所以,是车上的人不明白。(老师对同学们的发言给予充分的肯定性评价)通过学习本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体会寓意:

通过学习知道一个人如果走的方向不对,是实现不了目标的。

设计意图;用10分鈡,根据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问题,对重难点、易错点进行分析讲解,帮助学生解疑答难,总结规律,点拨方法与思路。

第五步;课堂巩固。表演课文。下面我们跨越时空,飞到古时候去感受一下南辕北辙的故事,我们把这个故事演一演吧!(学生分角色表演)

设计意图;用10分鈡,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相关练习、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应用情况,检测学生的学习达标情况,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训练学生应用新知识的能力

第六步;课堂小结、提升。课堂延伸

1.假如车上的人来到我们中间,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2.如果自己做错了事情,朋友给你指出来,你该怎么办呢?

1、检查读文和认读生字

2、交流课文及不理解的问题。讨论“南辕北辙”、“盘缠”

3、练习朗读课文,讲故事

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5、根据评议,再练习朗读

6、练习讲述故事。注意把任务语言讲明白。

设计意图;用3分鈡,让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知识,并强化记忆。

八、板书设计:

想法

已经丢

后悔

南辕北辙

做法

不补

赶快堵

(未为迟也)

结果

又少

再没丢

九、课后反思。

10惊弓之鸟

一、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

二、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悲惨、愈合、裂开”等词语,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上。这也是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准备:

查找资料,了解大雁的相关知识;小黑板(生字词)

五、教学安排:2课时

六、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拨,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过程:

第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步;创设情境,展示目标。从更羸入手,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1、出示小黑板: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什么信息?(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2、导入:一句话,我们就了解了更羸这么多的情况,时至今日,我们还谈到他,是因为他与一个成语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板书“惊弓之鸟”)读了这个故事,我们会揭开他成为有名射手的奥秘。

展示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故事。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设计意图;用3分钟的时间,谈话导入,检查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巩固情况,课前预习情况,学习态度等,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内容,教师展示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第二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朗读正确、流利。

2、指名分段读课文,对读不好的段落重点指导读好。

3、认读生字词:

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悲惨、愈合、裂开、大吃一惊、孤单失群

提醒:“更”是多音字,在课文里读gēng,不要读成gèng。弦,读xián,不要读成xuán。“愈”读“yù”,不要读成“yuè”;“惨”是平舌音,不是翘舌音。设计意图: 用10分钟,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第三步;检查自学情况。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质疑并归纳问题。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全班交流。

3、再默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解决简单的问题,归纳出有价值的问题,如:

(1)更羸为什么不用箭也能射雁?

(2)更羸依据什么判断出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

设计意图;用4分鈡了解学生自学情况,让学生清楚自己的能力,同时也让老师了解学生存在哪些问题,老师重点讲解学生想知道的问提。第四步;教师精讲点拨。

朗读感悟,解决难点

说“更羸不用箭能射下大雁”是哪几自然段?(1——4)

1、指名读1—4自然段。

2、更羸打猎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课文是怎样描写他们看到的那只大雁的?(用“”画出来:一只、慢慢的,边飞边鸣)

3、更羸指着大雁说了什么?谁来读一读他的话?(更羸的话中用了“只要……就”,表达出更羸的胸有成竹,所以读时语气要肯定。)

4、魏王为什么信不过自己的耳朵?如果是你,你相信更羸的话吗?

5、指导朗读:更羸虽有把握,但态度谦和。魏王的话要用不解和疑问的语气来读。

6、齐读1—4自然段。

设计意图;用10分鈡,根据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问题,对重难点、易错点进行分析讲解,帮助学生解疑答难,总结规律,点拨方法与思路。

第五步;课堂巩固。

1、再默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解决简单的问题,归纳出有价值的问题。

指名分段读课文,对读不好的段落重点指导读好。

设计意图;用10分鈡,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相关练习、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应用情况,检测学生的学习达标情况,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训练学生应用新知识的能力。

第六步;课堂小结,提升。

1、更羸的本事到底大在哪里?你觉得更羸是个怎样的人?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2、说说“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

设计意图;用3分鈡,让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知识,并强化记忆。

第二课时

第一步;创设情境,展示目标。

一、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记忆字形: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识记,和同桌交流难字的识记方法。

3、难字书写指导:

“弓”是独体字,笔画是3画; “魏”是17画,第14画是从“田”字里面通下来一撇,第16画是“撇折”; “雁”字,“厂”字里边是两个单人旁,右边是四横,不要写成三横。

4、书写练习。

展示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故事。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设计意图;用3分钟的时间,学习生字,检查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巩固情况,课前预习情况,学习态度等,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内容,教师展示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第二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师:更羸到底有没有将大雁射下来呢?哪几自然段告诉我们?

1、齐读5、6段。

2、更羸怎样射大雁的?大雁听到弦声怎样?哪些词写出拉魏王吃惊的程度? 句子对比:

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那只大雁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掉下来。(同样是一个“直”字却准确地描绘出前后两种不同的情形,前者是写大雁一个劲儿往高处飞,飞得急;后者是写大雁一点儿也不能飞了,掉得快。)

设计意图: 用10分钟,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第三步;检查自学情况。

1、自由读课文,你喜欢哪些句子,画下来,说说你的理由,并把它们有感情的读出来。

2、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设计意图;用4分鈡了解学生自学情况,让学生清楚自己的能力,同时也让老师了解学生存在哪些问题,老师重点讲解学生想知道的问提。第四步;教师精讲点拨。

师:更羸依据什么判断出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

1、默读7—9自然段。思考:最后一段话,更羸一共说了几句话?每一句话讲什么?(哪些讲的是他看到的、听到的,哪些讲的是他的分析?)

2、同桌交流。

3、集体交流:更羸的这段话总共有四句。第一句说的是他看到和听到的情况。看到的是——“它飞得慢”;听到的是——“叫的声音很悲惨”。第二句说他根据看到的和听到的进行分析:从“飞得慢”知道“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从“叫得悲惨”知道“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这两个倒装的因果关系句有力地强调了“飞得慢”和“叫得悲惨”的原因。而这些原因正是更羸看见大雁飞的情形分析所得。第三、四句是他进一步的分析、推理和最终得出的结论。

4、语言训练:

根据课文内容说话:因为,所以。

5、指导朗读,练习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设计意图;用10分鈡,根据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问题,对重难点、易错点进行分析讲解,帮助学生解疑答难,总结规律,点拨方法与思路。

第五步;课堂巩固。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抄下来,并用自己喜欢的词语说话。

设计意图;用10分鈡,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相关练习、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应用情况,检测学生的学习达标情况,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训练学生应用新知识的能力。

第六步;课堂小结,提升。总结课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同步练习。

设计意图;用3分鈡,让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知识,并强化记忆。

八、板书设计:

10、惊弓之鸟

观察:飞得慢

叫得惨

伤口裂开

思考:箭伤作痛 孤单失群

往高处飞 ↗

心里害怕 ↗

结果:不用箭

只拉弓 听到弦响 ↗

掉了下来

九、教学反思:

11画杨桃

一、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

二、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2、通过理解教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培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4、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5、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四、教学准备;教具、学具。

五、教学时间;2课时

六、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拨,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过程:

第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步、创设情境,展示目标。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板书:画杨桃)

展示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生字、词。

设计意图;用3分钟的时间,谈话导入,检查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巩固情况,课前预习情况,学习态度等,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内容,教师展示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第二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谁画杨桃?

(2)怎样画杨桃?

(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设计意图: 用10分钟,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第三步;检查自学情况。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出示思考题: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

设计意图;用4分鈡了解学生自学情况,让学生清楚自己的能力,同时也让老师了解学生存在哪些问题,老师重点讲解学生想知道的问提。第四步;教师精讲点拨。

1、指读生字词。

2、指读课文。

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交流)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想当然:凭主观想象,认为事物应该是这样。联系课文内容,父亲经常叮嘱“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凭主观想象,画走了样。

设计意图;用10分鈡,根据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问题,对重难点、易错点进行分析讲解,帮助学生解疑答难,总结规律,点拨方法与思路。

第五步;课堂巩固。质疑

提出不懂的问题。(常识性问题师生当堂解决。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

设计意图;用10分鈡,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相关练习、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应用情况,检测学生的学习达标情况,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训练学生应用新知识的能力。

第六步;课堂小结,提升。l、熟记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设计意图;用3分鈡,让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知识,并强化记忆。

第二课时

第一步;创设情境,展示目标。

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展示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由于老师的仔细观察,善于分析而找到了“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从而懂得看问题或做事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进行认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2、练习“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设计意图;用3分钟的时间,谈话导入,检查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巩固情况,课前预习情况,学习态度等,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内容,教师展示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第二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大声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边读边想,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交流自学情况。

设计意图: 用10分钟,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第三步;检查自学情况。

1、自由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

2、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设计意图;用4分鈡了解学生自学情况,让学生清楚自己的能力,同时也让老师了解学生存在哪些问题,老师重点讲解学生想知道的问提。第四步;教师精讲点拨。逐段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提问:

(1)这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是……就……不要)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叫“想当然”?

(3)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读。提问:

这两个自然段讲了什么?讨论:

(1)第二自然段分为几层?

(2)找一找哪几层是回答“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①老师根据桌上的杨桃讲解现在看到的杨桃就象五角星

②出示投影片,一椭圆形带棱的杨桃。

③实物演示,让从不同角度看的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样子。(让学生亲自实践看一看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子,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④说出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⑤“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讲一讲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这是通过提示,帮助学生理解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

让学生把两个原因结合起来讲。(再一次加深理解。)

3、学习第四至六自然段 默读第四至六自然段。

(1)出示讨论题:

①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幅画画得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指导朗读,注意语气的变化。

(3)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进一步明确学生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4、学习第七自然段,自由读这一自然段。提问:

(l)老师的话里共有几句话?

(2)前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3)举例子说说怎么就叫角度不同,样子不一。(板书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4)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

(5)什么叫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受别人影响。)在逐句分析这一自然段的基础上,再读并试背诵。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提问:

(1)老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

(2)为什么说老师和父亲的话对我来说一生受用?(板书:一生受用)

(3)父亲和老师所讲的画画上的事。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板书要……不要,是……就)谁能用“要……不要”说一句话? 设计意图;用10分鈡,根据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问题,对重难点、易错点进行分析讲解,帮助学生解疑答难,总结规律,点拨方法与思路。

第五步;课堂巩固。

1、齐读课文,交流读后的体会。

2、用新词说话。

设计意图;用10分鈡,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相关练习、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应用情况,检测学生的学习达标情况,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训练学生应用新知识的能力。

第六步;课堂小结,提升。

总结全文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例数第一、二自然段并试背诵

设计意图;用3分鈡,让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知识,并强化记忆。

七、板书设计:

11画杨桃

实事求是

父亲

老师

教诲

八、课后反思:

12想别人没想到的

一、教学内容;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

二、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教育学生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他人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

四、教学准备:教具、学具。

五、教学时间;1课时

六、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拨,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过程:

七、教学过程; 第一步;创设情境,展示目标。根据自学提示,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边读边想,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用笔画出三个徒弟各是怎样画的句子。

3、说说小徒弟的一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展示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生字、词。

设计意图;用3分钟的时间,谈话导入,检查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巩固情况,课前预习情况,学习态度等,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内容,教师展示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第二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汇报交流

1、同桌互相检查

2、指读,想机指导读流利。

交流思考问题: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说说为什么师父夸小徒弟画得好?好在哪里?

(根据交流,重点读师父说的话,体会好在哪里?)

设计意图: 用10分钟,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第三步;检查自学情况。

1、自由读课文,画出难理解的句子。并多读几遍。

2、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设计意图;用4分鈡了解学生自学情况,让学生清楚自己的能力,同时也让老师了解学生存在哪些问题,老师重点讲解学生想知道的问提。第四步;教师精讲点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读好三徒弟各是怎么画的,以及师父的话。

设计意图;用10分鈡,根据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问题,对重难点、易错点进行分析讲解,帮助学生解疑答难,总结规律,点拨方法与思路。

第五步;课堂巩固 总结,随文阅读

总结:一张纸,即使画满了骆驼,也是有数的,两小徒弟不公画法简洁,而且利用山路转弯,只画了两头行走的骆驼,意味深长,给人无限想象。这就是想别人没想到的,只有这样,才会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创新。你通过读书或在生活中发现还有没有这样的事?(自主谈,教师也交流自己知道的事)

随文阅读《踏花归去马蹄香》,画一画,看看谁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设计意图;用10分鈡,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相关练习、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应用情况,检测学生的学习达标情况,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训练学生应用新知识的能力。

第六步;课堂小结,提升。

1、齐读课文,谈读书体会。

2、课外拓展。课外收集一个这样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把课文中的事像画师那样考考家人,看他们谁想得更妙。

设计意图;用3分鈡,让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知识,并强化记忆。

七、板书设计;

大徒弟 二徒弟 小徒弟

想别人没想到的 得意 满意 受到称赞

八、课后反: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以介绍自己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

2、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

3、能发现并体会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句式,即反问句是表示肯定的意思。

4、积累打比方的句子和谚语,阅读成语故事。教学重难点:

口语交际;习作(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教学准备:

采访老师同学和家长,他们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样的。教学安排:四课时 教学过程(口语交际)

一、谈话引人,激发说话兴趣。师:同学们,我想你们都做了采访,知道了在别人眼里你是什么样的孩子。其实,最了解你的莫过于你自己了。有人说你粗心大意,你也许不服气地想:我心细着呢?面前这些熟悉你的老师和同学,一定不会象你自己那样全面了解你。有兴趣向大家介绍一下真实的你吗?

二、读提示,明白交际要求

1、可以说自己性格、爱好、也可以说优点和缺点,还可以说自己奇特的想法等。

2、说真话,说实事。

3、注意听别人说,对别人说的能做出评价。

三、认真思考,组织语言,小组交流

1、先要想一想自己介绍什么,怎样介绍。

2、小组交流

3、评一评:谁说出了自己特点?

四、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1、小组选代表在全班讲。

2、师生评议:不仅要评讲得怎么要,还要说说自己听了之后的想法。

3、老师根据不同学生特点给予不同的提示性评价。

五、总结

师:通过今天推心置腹的交谈,我相信小朋友们彼此更加深了了解,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更能互相理解,愉快相处。

设计意图: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第二课时

(习作)

一、结合口语交际,引入习作

师:在进行口语交际时,我们都做了自我介绍。现在我们就来写写自己,好吗?

二、确定交流对象,自主习作

1、引导学生阅读下面的一段话,开拓思路。

我叫丁丁,是个男孩,已经11岁了。你要问我长得怎么样,一个词——奇貌不扬。奶奶却说我喜相,俊得呢!眼睛小却黑珍珠似的,嘴角向上翘,一看就会侃,再加上一对大耳朵往前扇着,准是个有福人。

(1)读读这一段,你觉得丁丁这段自我介绍写得怎样?(2)你准备怎样介绍自己?(3)选定对象(老师、同学或未见过面的人)自主写作

第三课时(讲评)

一、多元评价,认真修改

1、自己读一读,改一改。

2、读给同伴听,听听他们的评价,再适当修改。

3、在班级交流,师生评议

是否写出了自己的特点,语言是否通顺

4、交换修改,(错字和标点)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我的发现

1、比较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非常精神。再注意听,老师说的这一句话和刚才说的意思一样吗?同学们今天难道不精神吗?

(2)自由说这两句话是否一样。

2、师:有的同学说一样,有的同学说不一样。请大家认真读一读课本上的句子,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同伴。(一个是表示肯定的句子,一个是用疑问的语气表达的问句,但表达的意思不一样)

3、以同桌为单位一人读一句话体会。

4、游戏:老师说一个表示肯定的句子,让学生说一句意思一样的反问句。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知反问句这种修辞手法。

第四课时

一、日积月累:读读记记

1、自由读句子。

2、说一说5个句子有什么共同点?

3、找找以此类似的句子。读读背背

1、自由读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

3、开火车背诵。

4、齐背。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熟读背诵。

二、成语故事

1、自读故事,读熟短文(1)自己练习读短文,读准生字(2)跟同桌合作,比比谁先读正确。(3)检查读。

2、结合短文,理解“买椟还珠”。(1)郑国人买了什么?“椟”指什么?(2)“珠”指什么?还给谁了?

3、全班朗读

设计意图: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第三把火作文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事例反映人物美好品质,表达真情实感。

2、把事情经过写清楚、具体,注意环境描写与心理活动的刻画,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

3、感受真情的美好,懂得关爱他人。

教学重点:

能从众多的生活小事中挑选最令自己感动的事,明辨写事与写人作文的区别。

教学难点:

深入刻画令自己感动的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确立主题

(一边播放歌曲《爱的奉献》,一边播放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的图片。)

师:同学们上课,现在跟老师一起听音乐,欣赏图片并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每幅图讲述的故事。

生:

师:这些图片讲述的是现实生活中同一个故事。(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你是怎样理解“关爱”这个词的生:相互关心、爱护。生:给别人温暖。生:给妈妈泡一杯茶。

师小结(是啊!父母的牵肠挂肚;老师的谆谆教诲;同学的携手共进;乃至,陌生人的慷慨解囊,这都是爱,这些爱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关爱)并相机板书“关爱”,引导学生读这个词。今天我们要写的作文就和“关爱”有关,请学生们快速阅读语文书第55页的习作要求的前两句。

二、设置情境,开拓思路,精选题材。

1、认真读,思考:人与人指哪些人?相互关爱是什么意思?

师:同学说的真好!为了奖励大家老师准备了一个游戏,你们想玩吗?

2、情景设置:拿出作文本找最干净的一页,按老师的要求写下你心中最想的那个人。

(1)生活中你最爱的一个人是谁?

(2)生活中最爱你的一个人是谁?

(3)你最好的朋友是谁?

3、你写下这些人的时候心里是什么感受?(学生畅所欲言)你能选择一个典型的事例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感受吗?

4、引导学生谈发生在自己身上有关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情。

三、再读要求,审请题意

(关爱无处不在,真情充满人间。原来同学们心中珍藏了这么多令人感动的事情,那这样把这些感人的事情写下来呢)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再次自读语文书第55页的习作要求剩下的部分。(出示幻灯片)

2、读后汇报

3、让我们一起读一读本次的习作要求。

四、回顾课文,体会关爱

1、师: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写的都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情,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回忆,细细地品味,然后交流习作方法。(出示三个课文中的句子,学生读一读,说一说,总结写法。)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穷人》

(这里采用心理活动描写,我从中桑娜矛盾的心理中体会到她同情穷人,关心穷人的品质。)

“他先是一愣,继而眼睛一亮,笑着对我:‘过来,让我看你的马草。’他认真地看过马草后,冲里屋叫道:‘碧云,你出来一下!’” 《别饿环了那匹马》

(这段话采用了言行与神态描写,从而烘托出青年关心“我”的良苦用心。)

“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唯一的听众》

(这句话采用了环境描写,写出了早晨树林的安静,以及“我”为能找到这样安静的练琴环境的兴奋心情。)师:你们的积累真丰富。这么多的方法我们该怎么用呢?是不是不管什么文章,这些方法一股脑儿都用上,还是根据文章的内容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细致的描写?

(板书:选准方法细致描写)

2、小结:看来,巧妙地进行环境和人物心理活动这些细节描写,能渲染故事氛围,推动故事情节,更好地反映人物的美好情感.五、学生习作,师巡指导

师:现在该同学们大显身手了。请同学拿出作文本把你心中珍藏的故事写下来。在写之前看看老师的温馨小提示。

出示温馨小提示:

(1)运用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方法表现人物的特点。

(2)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感受真情的美好,懂得关爱他人。

(3)题目自己定,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注意不写错别字。

师读“温馨小提示”。

(学生写片断,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好的题目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五、作文展示,捕捉亮点

1、谁愿意把自己的习作片段读给大家听?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感动?(四名同学展示作文。)

2、小作家自己读,其他同学评改。(哪里写的好,哪里让你感动;有没有需要修改的地方。)

师:今天我们学习如何写人们互相关爱的事情,从同学们所写的片段来看,大部分写得还是不错的,能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来刻画人物,有的同学还恰当地使用了修辞,使描写准确生动。希望同学们回家根据习作要求认真完成习作,师:同学们,这节课即将结束,让我们一起大声地读出这句经典的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老师希望同学们能用实际行动将爱传递到世界的每个角落。下课!

六、布置作业,尽情发挥根据习作要求完成习作。

第三把火作文 篇5

教基〔2012〕15号

论第三届省级中小学生阅读活动的实施

通知各县市区教体局: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开展全省第三届中小学学生读书活动的通知》(皖教秘[2012]83号)要求,现就贯彻落实全省第三届中小学生读书活动有关事项提出如下意见,请贯彻执行。

一、活动范围与对象

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

二、活动内容与形式

(一)读书范围

1省教育厅推荐中小学生优秀图书50本(参考书目见附件1);

2市教育体育局推荐的20本优秀图书(参考书目见附件2)。

以上书籍为本次阅读活动的指定阅读清单。

(二)活动形式

1、广泛开展征文活动

各县市区教体局和各中小学要根据通知精神,组织广大中小学生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写出读后感式文章,参加全市读书活动征文评选。征文字数不限,题目自拟。稿件应以a4纸打印,注明作者姓名、学校、班级和导师姓名。

所有**必须是原创的,不允许抄袭。征文以学校为单位收集,经语文教师初评,遴选优秀篇目(在稿件右上角注明“推荐”二字),于10月25日前送至各县市区教体局。10月底前,各县市教育体育局将推荐**送市教育体育局基础教育处。

联系人:陈传福,联系人**:3033016,邮箱:

省教育厅设立了“书香安徽”读书平台,学生征文可以通过读书平台上传读书心得,**:

2、层层开展演讲比赛

在读书活动中,县市区教育体育局和中小学要开展各级演讲比赛,积极推荐优秀选手参加9月底的市演讲比赛。在市级比赛的基础上,代表队将参加省级比赛。市演讲比赛的具体时间和地点另行公布。

3、读书征文奖项设置

本文分为小学组和中学组

1,二,三等奖和优秀指导老师奖。同时,还将根据稿件数量和获奖情况评选优秀组织奖。全市共设一等奖30名,二等奖60名,三等奖100名,小学组和中学组各占一半奖项,优秀指导教师奖30名,优秀组织奖10名(学校),均由市教体局统一颁发获奖证书和奖品。

三、活动组织要求

1、各县市区教体局和各中小学要认真组织,广泛宣传,精心策划,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本次读书活动中来,将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第三把火作文 篇6

父母的爱是无私的,父母的爱是伟大的,父母的爱是温暖的,父母的爱是美好的,父母的爱是无限关怀,父母的爱是……

在生活中父母的爱是不可缺少的,可是现在的一些同学却不知道珍惜父母的爱,把父母对自己的爱当作是多余的,在他认为父母的爱根本不重要。

要知道父母是生我们、养我们的人啊,即使他们有些地方做的过火,但那都原于一个原因—那就是对我们的爱,所以我们要感恩父母。

从小到大父母为我们做多少,而我们又为父母做了什么呢?在下雨时为我们撑伞,在饥饿时为我们做饭,在我们有疑惑时解开我们的疑惑,在……所以我们要

感恩父母,平时为妈妈洗洗衣服、为爸爸剪剪指甲、为妈妈打扫打扫卫生、、为爸爸捏捏肩、为妈妈洗洗脚……

现在我们还小,所以为父母做一些不起眼的、不值得一提的、力所能及的小事、琐事,是令人感动的。

那次,我为妈妈剪指甲,可剪着剪着却一不小心剪到了妈妈指甲里的肉,妈妈并没有怪我,而是告诉我没关系。从这件事让我懂得了:为父母做事,即使做得

不好,只要做了,父母也会开心、幸福、自豪的。

所以感恩父母不是口头说说,更不是随便应付应付,而是要用实际行动真真正正地感谢父母、报答父母。

第三把火作文 篇7

老师的关爱

老师的爱就像一阵轻柔的微风吹拂我的心田;老师的爱犹如春雨绵绵,滋润着我幼小心灵;老师的爱好似星星,照耀着我的成长之路。老师和我的故事,就像树叶一样数也数不清,但有些仍令我记忆犹新。

那是我刚转到这个学校上二年级的时候,我的胆子很小,每次老师让回答问题的时候我都不敢举手,就害怕回答错了。过了一段时间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对我说:“你不要害怕会回答错问题,有时候自己的意见是对的,即使自己回答错了也不要气馁,记住这次错的地方,下次就不会犯同样的地方了。”这使我明白了:要大胆,要积极发言,也许自己的是最好的答案,即使是错的我们也知道错在哪儿了,下次就不会再犯。老师这几句话对我来说是刻苦铭心。

还有一次,我有一道题不会做,下课后我去办公室去找老师。老师给我又讲了一遍,我还是听不懂。老师又耐心的给我讲了几遍。皇天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听懂了,老师欣慰的笑了,突然我发现老师的笑容是那么的漂亮和美丽。

老师,小河将它的一生奉献给了大海,白云将它的一生奉献给了蓝天,阳光将它的一生奉献给了大地,而您,却把您的一生毫无怨言地奉献给了您的学生。老师,您的爱,深沉而无言.成长中的感动

在我的成长与脑海中有许多事情令我们感动。虽然它们 只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它使我们的学习与生活多了一份爱,一份温暖„„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件事,虽然是件小事可是它却让我感动万分。在班里我是一个图书管理员,中午到了借书的时间,我拿着钥匙赶紧去开柜子的门。我把钥匙插了进去“咦!怎么打不开呀?”我左右拧动,钥匙就像被胶水黏住似的连拔都拔不出来了。当时我就想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就在这时李宏和赵歆走过来问我:“怎么了。”我说:“钥匙拔不出来了!”

她们两个人也来帮我一起拔,可是钥匙就是纹丝不动。兔子说:“不要着急,总会有办法的。能插进去就能拔出来。”听到她们的安慰,我开始冷静地想办法。她们想出来一个好办法——往锁眼里灌铅。我们把铅笔的铅削下一点后,就往锁芯里灌。但是根本就灌不进去,我很着急。她们说:“我们来帮你想办法。”

到了第二天,她们说:“用注射器往里注点油就能拔出来了。”我拿着注射器往锁眼注了点油,来回拧动几下钥匙拔了出来。我们很高兴,同时我也要谢谢她们,是她们的关心与帮助才能使钥匙拔了出来。

她们的友谊使我感动,她们的帮助使我感动。感动人心的事包含着那种无私的奉献,默默的帮助,以及那些关心和关爱。这件事是我永远无法忘怀!

第三把火作文 篇8

我是一个爱骑自行车的人。这不,在一个周末早上,我们一家早早起床,准备骑自行车去爬南少林。

可没想到此时是高峰期,车辆来来往往。妈妈见见此景,为了我们的安全,毫不犹豫地带我们走一条土路。土路最然能到,可是比原来的路长了两倍。地面也是坑坑洼洼,有的小坑还有积水,车一陷入,就有“大奖”送给你。

路这样子,还是人走的吗?我正想着,自行车开始摇来晃去,正要摔倒时,一位阿姨正骑自行车从我身边经过,一把扶住了我的车尾,车一下子平稳住了。我一看那阿姨,一身红色的运动衣,头戴自行车头盔,正一脸关切地看着我:“小朋友,小心啊!”“谢谢阿姨!”可她是谁呀?我也不认识。

不知怎么,我和那位阿姨落在了大部队后头。到了一处斜坡,多高?骑得上去吗?我艰难地踏上去,斜坡好像故意和我作对似的.,真长,风中还夹着沙子,我感到寸步难行。

“好累啊!”

“小朋友,加油!”“再加把劲,一定能爬上去的!”

一路上,阿姨都在一旁鼓励我。

听了那些话,我身上仿佛立刻有了使不完的力气,一口气骑上了长长地斜坡。

啊,终于爬上斜坡了!

可是,没多久,就倒霉了!谁知路上的坑里有一些不明液体,车骑过,轮子打滑一下,车在路上,人呢?人却摔在路边!眼看就要掉下旁边的小沟,看到下面汹涌的“河流”,我顿时“啊!”地叫了起来。

“快!拉住我的手!”阿姨伸出了手。

我拉着她的手,一下脚蹬上去……

此时,我无不对她怀着感激之情。

她明明只是个陌生人,却愿意冒着将自己陷入困境的危险也要伸出手。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了人那颗热心还未冷却啊!

第三把火作文 篇9

《送雨伞》

放学了,小军和小刚走在路上。忽然,天空乌云密布,雷声滚滚,眼看一场大雨就要到来了。

中队长小刚想起了班主任于老师还在学校批改作业,她没有带伞,因为早晨上学时,天气还是晴朗的。于是小刚忙对小军说,“咱们赶快国家,拿把雨伞给于老师!”小军点点头。话刚说完,一阵雷声滚过,接着豆粒大的雨点啪啪打了下来。

小军到了家,找出雨衣穿上。这时,小刚也从家里出来了,他打着一把伞,手里还拿着一把伞,找了小军,两个人向学校走去。

乌云翻滚,天空昏暗,电闪雷鸣,大雨哗哗。小刚、小军冒雨前进。风,把小刚手中的雨伞刮得东倒西歪,大雨打湿了他的衣服。风,时而掀起了小军的雨衣,时而又把雨水送进他的脖领,雨水顺着脊背流了下来。路上,雨水横流。小刚和小军,头顶暴风骤雨,脚踩泥泞小路,在艰难地行进着,行进着。他俩只有一个念头:赶快把雨伞送到于老师手里……

他俩终于跑进了学校,又轻轻地推开办公室的门。啊,于老师还在批改作业,她是那么专心,窗外隆隆的雷声,闪闪的电光,哗哗的大雨,她似乎都没觉察到。他俩走进办公室的脚步声,尽管很轻很轻,她却觉察到了。于老师转过身来,当她看到小刚和小军时,马上站起来,说:“雨这么大,你们……”话没有说完,她全明白了,因为她看到了自己的两个学生浑身湿透了,看到了小刚左手那高扬的雨伞,看到了自己两个学生焦急而关切的目光。“快,快过来!”于老师来不及接过雨伞,赶忙拿起干毛巾,给小刚、小军擦头上的雨水。于老师眼圈红了,泪水模糊了她的眼睛。

“老师,给您!”小刚把雨伞递给了老师。于老师接过雨伞。啊,这小小的雨伞,可真重啊,可真重!“谢谢!”于老师哽咽着,声音很低,可小刚和小军听起来,竟是那么清晰,那么响亮。小刚和小军,默默地站在老师面前。

“于老师,再见!”小刚拉着小军,转身出门。两个小小的身影,消失在大雨之中。

老师追到了门口,望着那哗哗的大雨……

隆隆隆……远处传来了雷声。这雷声从小军和小刚的心头滚过,从于老师的心头滚过……

点评:本文的小作者采用了雨景开头的方法,然后具体叙述了雨中的一件具体事例,细致地描述了两位同学给老师送雨伞的经过,最后以雨景结尾,使文章首尾呼应,妙不可言。

《我给妈妈剪指甲》

再过几天就是“三八”妇女节了。班主任张老师号召大家回家,帮妈妈干一件有意义的事。放学后,我兴冲冲地跑回家里,心想:帮妈妈做点什么呢?扫地?家里已经被妈妈擦洗得一尘不染。煮饭吧?妈妈早就等我吃饭了。

我一边吃饭一边琢磨着,忽然,我看见妈妈的手。哦,有了!我神秘地对妈妈说:“今天我要帮你做件事!”“你要帮妈妈做什么?”妈妈问。“等会儿你就知道了。”我说。

我赶快吃完饭,打了一盆温水,拿来香皂,神气地说:“妈妈,我要帮你剪指甲。先来洗手。”妈妈惊讶地说:“今天怎么了?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咱们小宝贝要帮妈妈做事了!”说完,妈妈乖乖地把手放在盆里。我开始洗起来。一摸妈妈的手,我觉得好像老松树皮似的,串串疙疙瘩瘩的。我举起妈妈的手,奇怪地问:“你的手,怎么这样呢?不像我的手白白的、滑滑的。”妈妈微笑着说:“我的傻女儿,妈妈小时候的手和你一样。现在做事多了,手自然就会变„老‟了。”听了妈妈的话,我懂了:“现在家里的每一件事,不都是妈妈做的吗?为了能让我读上这所市里一流的学校,吃了多少苦啊!妈妈是纺织工人,工资不高,除了每天工作八小时以外,还经常到外边做清洁钟点工。妈妈,您真辛苦啊!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辜负您对我的期望……等水把妈妈的指甲泡软了,我便小心翼翼地剪了起来。突然,妈妈的手颤抖了一下。我连忙一看,原来是剪到肉了。我不好意思地说:“妈妈疼吗?”妈妈鼓励我:“我不疼。不用怕,慢慢来。”于是,我又鼓起勇气继续剪。这回我更仔细,看清楚了才用力。

就这样,我终于帮妈妈剪完了指甲。忽然,妈妈笑了。我忽然觉得自己长大了。

点评: 本文写的是给妈妈剪指甲,看似一件小事,却使“我”深受教育。为什么呢?因为妈妈的手是辛苦的见证——“家里的每一件事”都是妈妈做的;为了能让“我”读上好学校,“还经常到外边做清洁钟点工”。怀着不辜负妈妈希望的决心、带着对妈妈的爱意,小作者小心翼翼地给妈妈剪起了指甲……文章选材新颖、构思巧妙,语言和细节描写真实。生动、具体、感人。可见,小作者不仅是个有心人,而且是个懂事、上进的好孩子。

《一件毛线衣》

“铃……”一阵清脆的铃声响彻了沸腾的校园。同学们马上回到教室,等待老师来上课。

今天正好考语文。屋外刮着风,坐在教室里不免有点寒意。同学们都穿得厚厚的,唯独我只穿一件单衣。黄老师看见了,走过来问我:“你怎么只穿一件单衣呢?”我笑了笑,没有说话。

开始考试了,同学们都埋头仔细答卷。这时,我抬起头,猛然发现黄老师站在讲台前,把里面仅能保暖的一件毛线衣脱下来,又穿好外衣。她拿着毛线衣走到我跟前,亲切地对我说:“你这样不行,穿一件衣服太冷了,怎么能坚持考试呢?来,把我这件毛线衣穿上,多少能暖和些,免得感冒了。”说完,她把毛线衣就往我身上披。我说:“不,我不冷。您给我穿了,您可受不了。”老师不管我怎样推辞,硬是把毛线衣往我身上披,还说:“我是老师,你是学生,在学校,我就是你们的母亲。”啊,多么亲切的话语。我穿着黄老师的毛线衣,感到格外温暖,但也不时地埋怨自己。早上,我为什么起晚了呢?我真恨自己,匆匆忙忙地忘了穿毛衣……

下课了,在楼道里一阵寒风吹打在我的脸上,凉飕飕的。黄老师只穿两件单衣,怎么受得了呢?我急忙来到办公室,脱下毛线衣让她穿上,可黄老师一把拉住我,严肃地说:“快穿上,回家路上冻病了怎么办?”说完,又给我穿上,我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看着黄老师慈母般的笑容,我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阵阵寒风袭来,我却感到温暖如春。一件普通的毛线衣,饱含着多少爱抚啊!

点评:读着这篇文章,觉得十分感人。文中没有用华丽的词藻,却表现了老师对学生的一片真情。文章对人物的语言、行动写得自然、流畅、朴实。如“把我这件毛线衣穿上,多少能暖和些。免得感冒了。”“在学校,我就是你们的母亲。”具体表现了老师对学生的爱。文中用词准确,较好地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如“猛然发现黄老师站在讲台前,把里面仅能保暖的一件毛线衣脱下来……”这里的“仅能”、“黄老师不管我怎样推辞,硬是把毛线衣往我身上披。”这里的“硬是”,都生动地表达了老师对学生的关怀和热爱。文章的结尾点明了主题,说明了毛线衣暖,老师的爱更暖。

《给妈妈洗脚》

在电视里看到有位老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回家给妈妈洗脚。听着老师布置的奇怪任务,同学们一脸的惊诧:平时都是妈妈给我们洗脚,现在,要我们给妈妈洗,多难为情,要是被同学们知道了,脸往哪搁呀!看后,我感慨万分。难道为含辛茹苦养育自己的妈妈洗洗脚,真的“搁不下脸”吗?那时那刻,我就萌生了给妈妈洗脚的念头。

晚上,当妈妈得知我要为她洗脚时,她也是满脸的不解,不知我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在我的再三请求下,她才半推半就。我高兴地打来一大盆热水,对妈妈说:“妈,毛衣等下再织吧,泡泡脚再说。”我把妈妈硬拽在椅子上,帮她挽起裤脚,脱下袜子。她的腿有些哆嗦。“妈,冷吗?”“嗯,有点。”“等下泡泡就好了。”我把妈妈的双脚泡入水中,用力地替妈妈搓脚,突然妈妈像触电一般,将脚从水盆中抽出来,溅得我满脸是水。“妈,你怎么了?”“妈妈脚痛。”我低头仔细一看,吓了一跳,发现妈妈脚上有许多冻疮。“妈妈,这是怎么啦?”妈妈淡淡一笑,说:“小时候,妈给你洗脚,你总是不老实,有一次,妈妈倒了一盆开水,还未来得及掺水,盆就被你打翻,开水正烫在妈脚上,那时,正是数九寒天,妈妈又每天忙着上班,没把它当回事,就生了冻疮,以后每年都发……”

我的心突然像被什么东西撞击了一下,眼角湿湿的,妈妈后面的话我没听清,想不到妈妈的双脚竟也藏着这么多的故事,这是我往常所不知道的。我默默地捧着妈妈的脚,很小心地搓着。妈妈的双脚结着一层厚厚的老茧,有些地方已经开裂,经水浸泡,虽不是那么刺手,却也能明显感觉到。我的心不禁一酸,不争气的眼泪又来了,滴落在水盆里。我为以前对妈妈的误解而自责。小时候的我是幸福的,妈妈和我形影不离,我在妈妈的呵护下健康成长。上学后,由于家庭负担过重,妈妈不得不背井离乡,出外打工。年幼的我,看到自己的同学被父母们送进接出,嘘寒问暖,心里总不是滋味。尤其是下雨天,总渴望在送伞的队伍中能发现妈妈的身影,可每次给我的总是失望,在我的心中,竟对妈妈滋生出几分恨来。一种失落感顿时涌上心头,觉得幸福真的离我好远好远。

现在,看着妈妈的双脚,我什么都明白了。在这寒冬腊月,妈妈何曾想到自己的痛脚呢?她所担心的只是女儿,在为女儿赶织毛衣。而自己何尝体会到妈妈那不被女儿理解的痛苦呢?不知不觉中,水都有些凉了,我赶忙又往盆里加些开水,抱着妈妈的脚,轻轻地洗着,用心地洗着,以期洗去我心中的愧疚,水花夹杂着我的泪花,在我眼前飞溅。

我突然间觉得,在这静静的夜里,世界好像只有我和妈妈两人,一种久违的爱在我心头荡漾,我在心里不由得唱起一首歌来: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

第三把火作文 篇10

1人同问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指导

一、老师告诉你今天习作的主题是:关爱

二、老师给你提几点习作要求。

1.写一件体现人们相互关爱的事情。

2.写之前想一想,事情发生在怎样的环境里,是怎么发生的,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怎样。

3.写时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要表达真情实感。

4.写完后可以和同学交换意见。

三、请打开你记忆的闸门,搜索那些令你感动的故事。

首先要理解什么是相互关爱。就是别人爱你,你也爱别人。这一件事是两个人之间的事情。写这样的事情,可以有一个侧重点,要么是别人关爱你,要么是你关爱别人。

在你的生活中,一定有自己熟悉的一些伙伴、朋友、亲人、师长……你能选择其中一个,把你们之间的事写出来吗?想一想,在你生活中,你与这个人有过怎样的交往?你们相处中什么样事情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些交往的事情你们之间的情感有怎样的联系?是互相理解,还是互相支持;是互相热爱,还是互相怀念……

我们可以从时间角度去搜索题材:懂事的时候、上学前、去年、今年、上个月、上星期、最近……

我们可以从地点角度去搜索题材:家里、学校、邻居家、外婆家、公车上、郊外……

我们可以从人物角度去搜索题材:父母、外公外婆、爷爷奶奶、老师同学……

在习作之前,我们应该留意身边或媒体的报道,收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例。如,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帮骑车受伤的你看病;未曾谋面的朋友以书信、电子邮件、贺卡等方式成为你学习、生活上的良师益友;王大爷几十年如一日打扫院子的公共卫生……

四、老师告诉你,本次习作要抓住的几个要点。1.写两人交往中印象最深刻的事。2.人物之间的关爱的生活细节。

3.人物之间的关爱的生活细节、相互的对话描写。4.自己的心理活动的描写。

5.要注意把一件事情叙述完整,把事情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及结果写清楚,写具体。6.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五、老师教给你选择材料的方法。:

(l)首先,选择材料一定要围绕中心。我们要写“一件体现人们相互关爱的事情”,就要选择能有力地说明、突出、烘托文章的“相互关爱”的中心的材料。

(2)其次,选择的材料要典型。也就是说,选择的材料,要最有特征,最有代表性,最能有力地表现人物的特点,最能集中地表现文章的相互关爱的中心。有位大作家曾经说过,用最有代表性的典型例子,来说明小伙伴基本的特点,给人的印象是会清楚明白的,也是会突出的。

(3)选择材料还要真实。这一条应作为写人作文选择材料的重要标准。学习写人的记叙文就要写“真人”,这才是有利于作文水平提高的正路。相反的,“避”开真人不写,去“编”去“造”,对于作文水平提高是很有害的。

六、老师告诉你“写好本次习作的一些方法”。

1.通过事件刻画人物,从而表达真情。如《穷人》一文,这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短篇小说。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课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环境描写有力地烘托出主人公勤劳、善良的品质。2.注意刻画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活动。

如《穷人》一文,关于桑娜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地展现了桑娜的内心世界,刻画了一个充满爱心、乐于助人的穷苦劳动妇女的形象。渔夫与桑娜的对话,个性鲜明,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人物的真情实感。渔夫的话显示出他爽直、乐于助人的品质。而桑娜则小心应对,说话断断续续,表明了她紧张、不安的内心,反映出她热爱丈夫、同情西蒙的善良品质。例如课文中几处描写:

①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这样做”是指收养西蒙的两个孤儿,把他们扶养成人。桑娜探望西蒙,意外地发现西蒙已经病故,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面对西蒙的悲惨遭遇,桑娜本能地把两个孤儿抱回了自己的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与“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看似矛盾,实际上反映了桑娜同情穷人、关心穷人的善良品质。

3.恰如其分的环境描写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如《穷人》一文环境描写有力地烘托出主人公勤劳、善良的品质。文章的开头,就具体描述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而她的邻居西蒙一家,丈夫已死了,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她也悲惨地病死在稻草铺的床上。屋里又潮湿又阴冷,两个无依无靠的孩子熟睡在死去的母亲旁边。这些描述饱含作者的感情,使读者深切地感受到穷人的悲惨命运。文的环境描写既有天气描写,也有桑娜与西蒙两家情景描写。这些环境描写从侧面烘托出桑娜与渔夫的美好品质。

4.语言平实,感情真实。如《唯一的听众》一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本文语言质朴、清新、很有美感。如,对林中景色的描写,“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优美动人;对老人语言的描写,如诗一般,打动了文中的“我”,也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读者。

5.从儿童的视角看世界。如《用心灵去倾听》一文,课文采用儿童的视角观察事物,选取一些平凡的琐事来表现人物品质,语言朴素自然,平凡中包含深情,读来真实可信,生动感人。课文多处运用了前后照应的手法。如,第十四自然段“苏珊?你能告诉我„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吗”与第七自然段“„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照应;第十五自然段“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希望你的手指已经好了‟”与第五自然段“我对小精灵说:„我一个人在家,我的手指被锤子砸伤了……‟”照应;最后一段“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与第十自然段“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照应。这样写,使得全文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七、老师为你列写作提纲。

人物关系→具体事例→结尾

这一种方法要求我们在文章的开头先交待人物关系,然后再叙述具体事例,最后点明人物特点,揭示主题。

人物关系:这里是文章的开头,指的是要交代清楚自己和要写的人物的关系。点明“我”和谁。这里的谁,可以是任何人物。

具体事例:这里是文章的重点段落了,要具体地叙述了。指的是具体地叙述一件或两件事情。在叙述的过程中,要注意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方面的特点,来细致描写,要会选择生活中的富有情趣的细节来描述事例。如果叙述一件事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要交待清楚,开始怎样,后来怎样,最后又怎样,要一步一步地写具体。要注意突出所写的人物的特点,以“我”衬托所写的人物。文中的事例应该是“我”和另一个人物同时做的,是两个人物的活动的发展变化。在事情的发展变化的展示人物的思想品质方面的特点。

特点:这里是文章的结尾,可简单地点明人物的某一特点,也可用抒情的方法,通过赞美的口气来点明人物的特点。

八、优秀习作请您欣赏。

我给妈妈剪指甲

再过几天就是“三八”妇女节了。班主任张老师号召大家回家,帮妈妈干一件有意义的事。放学后,我兴冲冲地跑回家里,心想:帮妈妈做点什么呢?扫地?家里已经被妈妈擦洗得一尘不染。煮饭吧?妈妈早就等我吃饭了。

我一边吃饭一边琢磨着,忽然,我看见妈妈的手。哦,有了!我神秘地对妈妈说:“今天我要帮你做件事!”“你要帮妈妈做什么?”妈妈问。“等会儿你就知道了。”我说。

我赶快吃完饭,打了一盆温水,拿来香皂,神气地说:“妈妈,我要帮你剪指甲。先来洗手。”妈妈惊讶地说:“今天怎么了?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咱们小宝贝要帮妈妈做事了!”说完,妈妈乖乖地把手放在盆里。我开始洗起来。一摸妈妈的手,我觉得好像老松树皮似的,串串疙疙瘩瘩的。我举起妈妈的手,奇怪地问:“你的手,怎么这样呢?不像我的手白白的、滑滑的。”妈妈微笑着说:“我的傻女儿,妈妈小时候的手和你一样。现在做事多了,手自然就会变„老‟了。”听了妈妈的话,我懂了:“现在家里的每一件事,不都是妈妈做的吗?为了能让我读上这所市里一流的学校,吃了多少苦啊!妈妈是纺织工人,工资不高,除了每天工作八小时以外,还经常到外边做清洁钟点工。妈妈,您真辛苦啊!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辜负您对我的期望……等水把妈妈的指甲泡软了,我便小心翼翼地剪了起来。突然,妈妈的手颤抖了一下。我连忙一看,原来是剪到肉了。我不好意思地说:“妈妈疼吗?”妈妈鼓励我:“我不疼。不用怕,慢慢来。”于是,我又鼓起勇气继续剪。这回我更仔细,看清楚了才用力。

就这样,我终于帮妈妈剪完了指甲。忽然,妈妈笑了。我忽然觉得自己长大了。

找优点谈体会:本文写的是给妈妈剪指甲,看似一件小事,却使“我”深受教育。为什么呢?因为妈妈的手是辛苦的见证——“家里的每一件事”都是妈妈做的;为了能让“我”读上好学校,“还经常到外边做清洁钟点工”。怀着不辜负妈妈希望的决心、带着对妈妈的爱意,小作者小心翼翼地给妈妈剪起了指甲……文章选材新颖、构思巧妙,语言和细节描写真实。生动、具体、感人。可见,小作者不仅是个有心人,而且是个懂事、上进的好孩子。

一件毛线衣

“铃……”一阵清脆的铃声响彻了沸腾的校园。同学们马上回到教室,等待老师来上课。

今天正好考语文。屋外刮着风,坐在教室里不免有点寒意。同学们都穿得厚厚的,唯独我只穿一件单衣。黄老师看见了,走过来问我:“你怎么只穿一件单衣呢?”我笑了笑,没有说话。

开始考试了,同学们都埋头仔细答卷。这时,我抬起头,猛然发现黄老师站在讲台前,把里面仅能保暖的一件毛线衣脱下来,又穿好外衣。她拿着毛线衣走到我跟前,亲切地对我说:“你这样不行,穿一件衣服太冷了,怎么能坚持考试呢?来,把我这件毛线衣穿上,多少能暖和些,免得感冒了。”说完,她把毛线衣就往我身上披。我说:“不,我不冷。您给我穿了,您可受不了。”老师不管我怎样推辞,硬是把毛线衣往我身上披,还说:“我是老师,你是学生,在学校,我就是你们的母亲。”啊,多么亲切的话语。我穿着黄老师的毛线衣,感到格外温暖,但也不时地埋怨自己。早上,我为什么起晚了呢?我真恨自己,匆匆忙忙地忘了穿毛衣……

下课了,在楼道里一阵寒风吹打在我的脸上,凉飕飕的。黄老师只穿两件单衣,怎么受得了呢?我急忙来到办公室,脱下毛线衣让她穿上,可黄老师一把拉住我,严肃地说:“快穿上,回家路上冻病了怎么办?”说完,又给我穿上,我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看着黄老师慈母般的笑容,我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阵阵寒风袭来,我却感到温暖如春。一件普通的毛线衣,饱含着多少爱抚啊!

找优点谈体会:读着这篇文章,觉得十分感人。文中没有用华丽的词藻,却表现了老师对学生的一片真情。文章对人物的语言、行动写得自然、流畅、朴实。如“把我这件毛线衣穿上,多少能暖和些。免得感冒了。”“在学校,我就是你们的母亲。”具体表现了老师对学生的爱。文中用词准确,较好地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如“猛然发现黄老师站在讲台前,把里面仅能保暖的一件毛线衣脱下来…… ”这里的“仅能”、“黄老师不管我怎样推辞,硬是把毛线衣往我身上披。”这里的“硬是”,都生动地表达了老师对学生的关怀和热爱。文章的结尾点明了主题,说明了毛线衣暖,老师的爱更暖。


本文的网址是//www.zf133.com/a/5729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