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作文 > 家风家训观后感 >

家风家训观后感实用15篇

家风家训观后感实用15篇

家风家训观后感。

家风家训观后感 篇1

最近,央视的“新春走基层”栏目中对于家风、家规进行采访,镜头既对着街头草根,也对着文化名人。网友也纷纷通过网络、微信进行互动。很多人认为,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的态度、为人处事的伦理。甚至于家风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家风又称门风就是一个家庭的传统习惯、生活作风。可能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家风构成了其精神成长的重要源头。好的家风也可以传递正能量。不同的家风之间,传递着一代人和一代人之间的关怀与希望,智慧与坦诚。

首先,家风是民风社风的主要组成要素。家风虽说只是一个家庭的风气,却是社风民风的基础。如果一个个家庭家风不正、家规颓败,想要形成良好向上的社会风气,基本就是不可能的。想想那些颐指气使、目空一切根本不把别人甚至法律放在眼里最终锒铛入狱的犯罪分子,很多都有家风不正的背景。所以重视家风培育,就是重视社会风气建设,就是为社风向好向善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家风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它浓缩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管是形诸文字的,还是言传身教代代相传的家风,都是家庭里的主流价值观,一个人的是非标准、价值判断自在其中,这也是中华文化的朴素沉淀。绝大多数家庭,不会将蝇营狗苟、舍义取生作为家庭的教育。反而五常八德、俭朴持家、睦邻友善„„一直都是家风传承的核心。讲家风就是讲文化。讲文化强国战略,自然不能脱离家风的内含。舍弃家风的文化,只能是蹩脚的文化。例如,古人所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不仅是一种家风,更是一种文化。

第三,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提下,我国公民的思想道德得到长足的发展,整个社会的思想道德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是,社会道德领域仍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问题:少数人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价值观扭曲,是非善恶不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严重。这些问题的存在,与长期以来不重视家风建设有着直接的关系。

总而言之,树立端正的家风,传承优秀的家规和家训,是值得弘扬的民族文化。如今党风、政风、社风明显好转,如果加上优良家风的打造,就能成为风气更加好转的基础。让好的家风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一种不浪费、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家风家训观后感 篇2

暑假期间,反复读了《中国家风》一书,流连于字里行间,畅怀于一个个家风故事,感受于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俗话说得好,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所谓的家规归根到底就是每个家庭的家风家训,现如今,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人已经耳熟能详,根据这个,我们结合自己家的情况,梳理制定了自己的家训。我们的家风家训是:孝敬长辈、诚信做人、俭以养德、行善为美、宽容待人、自强自立。

为了和大家一起分享我们的家风家训,我在这里简单跟大家交流一下:我们的家风家训第一条就是孝敬长辈,常言道:百善孝为先,一个人无论他多么有成就,都要以孝字当头,只有孝敬父母,他的事业以及未来都会更加出色;诚信做人就是告诉我们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这样我们的周围才会有更多的朋友,也会让自己的工作与家庭受益无穷。行善为美是要以善来践行自己的行动,要日行一善,做到语善、视善、耳善、心善、行善,因为美是从善行开始的;俭以养德,要做勤俭的人,一个家庭如果不勤俭无论有再多的钱财,都会散失殆尽。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圣人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勤俭之道,诸葛亮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修身之道;朱子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作齐家的训言;毛泽东则以厉行节约,勤俭建国为治国的经验。小到一个家庭更应该以勤俭来治家;德是衡量一个人做人的标准,如果一个人只有出众的才华,而他的品格恶劣,那么他的才华会黯淡无光;一个人的才华是建立在品格高尚的基础上,只有品格高尚的人,他的才华才能熠熠生辉。自强自立就是要自己独立生活,有志气,不让父母操心。遇到困难挫折,想出一切有利的办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家训,家风家训是一种延续,更是一种传承。俗话说得好:以小家治大家。只有我们每个家庭自己做好了,国家才会更和谐,世界也会更美好。让我们每个家庭通过自己的家风家训来拥有更多的正能量,这也是实现中国梦的所在。

家风家训观后感 篇3

包公治家严格,他的后辈子孙无不谨遵家训。有史可考的是,包公祖孙三代都是深受百姓爱戴的清官。长子包繶,授官太常寺太祝,他廉洁自律,但却英年早逝,留下夫人崔氏和幼子包永年。次子包绶,包公过世时刚满5岁,由寡嫂崔氏抚养。包繶没有留下家业,崔氏依靠替人家洗衣缝补勉强度日。后来崔氏变卖了一点房产,供养包绶和包永年求学。包绶不辜负寡嫂崔氏的厚望,官至六品。在任期间,包绶无论身居何职,都能清苦守节。包绶死后,箱囊之内,除了书籍、著述外,再也没有其他值钱的物品,衣袋里也只找出46枚铜钱。甚至有人猜测,包绶的死,极有可能和清贫有关。

包公的孙子包永年官至正七品,曾任咸平县主簿,崇阳县令。他任职期间,凡厥莅官临事,廉清不扰。遗憾的是期未满而病卒,终年41岁。清理他的财物时,人们发现竟然了无遣蓄,甚至丧葬费用,还是两位堂弟资助的。

家风是社风的基础

家风是社会风气的基础,良好的社会风气,是以良好的家庭风气为前提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提高社会的精神文明程度,当从建设好家风始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和谐会带来社会的和谐。同理,家风是社会风气的基础,良好的社会风气,是以良好的家庭风气为前提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提高社会的精神文明程度,当从建设好家风始。

家风又称门风。是指家庭成员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传延下去的价值观念、生活作风、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生活习惯等总和。家风的好坏,关系到一个家庭在社会上的声誉和地位,直接影响家庭成员的成长和发展,因此,中国传统家庭,十分重视家风建设,重视家风对家庭成员的引导作用。

一个家庭的家风形成,不是偶然的,它是家庭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其中有几个因素是起决定作用的:一是有着符合家庭实际情况的家训、家规,要求家庭成员一体遵守。这种家训家规,有的是倡导性的,让家庭成员努力去践行;有的则是强制性的,家庭成员不得违背,否则会受到家法惩戒,《千年包公分集观后感:传承好家风好家训》,。家庭中这一软一硬的家训家规,保证了对家庭成员的引导和约束。二是家庭中家长、长辈的表率示范作用。在家中,凡订立家训或制定家规者,都处于家庭尊长和权威地位,他们不仅对家庭成员提出种种口头或书面的要求和戒条,而且自己往往能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为儿孙作出榜样。长辈对孩子无论是有形的耳提面命还是无形的潜移默化,都会对家庭成员起到巨大的影响。三是中国家庭中固有的尊祖敬宗观念,使家庭成员易于接受祖训,形成门风。尊祖敬宗是中国家庭道德和家庭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体现,祖宗的话不能不听成为家庭成员的共识,否则就是不孝。(《宋史包拯传》)包拯此说,一方面体现了包拯治家的严厉,另一方面也可看出,在包公那个时代,家族成员对家籍的重视,被清出家门所背负的社会道德谴责压力是极大的。这种对祖宗的敬畏,是家训家规得以制定和遵从的一个重要前提。

家风家训观后感 篇4

最近,央视的“新春走基层”栏目中对于家风、家规进行采访,镜头既对着街头草根,也对着文化名人。网友也纷纷通过网络、微信进行互动。很多人认为什么样的家风,有什么样的做事态度,做事的道德。

甚至于家风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家风,又称门风,是一个家庭的传统习惯和生活方式。也许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家庭作风是他们精神成长的重要源泉。好的家风也可以传递正能量。

不同的家风传递着世世代代之间的关爱与希望、智慧与诚实。

首先,家风是民风社风的主要组成要素。家风虽然只是一种家风,但却是社会风尚的基础。如果一个个家庭家风不正、家规颓败,想要形成良好向上的社会风气,基本就是不可能的。

想想那些颐指气使、目空一切根本不把别人甚至法律放在眼里最终锒铛入狱的犯罪分子,很多都有家风不正的背景。所以重视家风培育,就是重视社会风气建设,就是为社风向好向善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家风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管是形诸文字的,还是言传身教代代相传的家风,都是家庭里的主流价值观,一个人的是非标准、价值判断自在其中,这也是中华文化的朴素沉淀。绝大多数家庭,不会将蝇营狗苟、舍义取生作为家庭的教育。

反而五常八德、俭朴持家、睦邻友善……一直都是家风传承的核心。讲家风就是讲文化。讲文化强国战略,自然不能脱离家风的内含。

舍弃家风的文化,只能是蹩脚的文化。例如,古人所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不仅是一种家风,更是一种文化。

三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提下,我国公民的思想道德得到极大发展,全社会的思想道德主流是积极的。但是,在社会道德领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问题:少数人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价值观扭曲,是非不分,善恶不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著一严重。

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关系到长期以来对家庭作风建设的忽视。

总之,树立正确的家风,继承优良的家规和家训,是值得弘扬的民族文化。如今党风、政风、社风明显好转,如果加上优良家风的打造,就能成为风气更加好转的基础。让良好的家风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律义务、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创造不浪费、知荣辱、为人正直、有所贡献、促进和谐的良好风尚。

家风家训观后感 篇5

2016《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家风家规家训(范文三)

今天我们**了“开学第一课”,这一次和往常有些不一样,往常都是围绕小学生的言行举止......来邀请一些榜样让我们学习,而今年则是围绕:传承家风家训践行核心价值,来教导我们,要怎样做一位优秀的小学生。

世界核心价值观最后一条则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中国最勇敢爱国的女将就是赵一曼。他虽是女性,但她却有着男儿般的气概和勇气,他为了保护自己的国家,而放弃小家,忍心丢下儿子,但在抗日时,他日夜思念着自己的儿子,直到最后上刑场的那一刻,他还写下了一封家书给自己子。

从他的家书中我读到了母亲对儿子的思念与愧疚,我感到了赵一曼和任何一位母亲一样,都希望自己的儿子能茁壮成长,但因为日军的残忍,这位母亲永远离开了他的儿子,使我感到悲伤,但他这种爱国的精神是我们值得学习的

说到敬业精神,我们的父母每天工作都很累,但他们愿意为国家和人民付出代价。他们非常敬业,意为老人一直传承着中国文化。

他就是杨启发爷爷,他从小开始学画国画,直到现在他还带动着全家五代一起画国画,还在宜昌办了一个“杨山草堂家庭艺术展”得到了大众的喜爱与赞叹。

这位老爷爷今年八十岁了,但他还在画画。这种奉献精神值得我们赞扬和学习。

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古人常说诚信是必要的,没有了诚信都不知道他能干什么,现在也一样,诚信是做人的根本。

这次的诚信,是一位战友对另一位战友的诺言,因为队友不幸牺牲了,李元成这位战士,接下来瞻仰队友双亲的责任,他对待战友的亲人,就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贴心的照顾她无微不至。

诚信是每个人都要做到的,对别人有承诺就一定要履行诺言,如果这一次欺骗了别人,那别人下次还会相信你吗?

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对同学友善,而有一位叔叔他赡养**秉承行善家训。

他是罗必炎叔叔。他全心全意地照顾老人。他不怕困难。他照顾老人和他的家人。他从不觉得麻烦。

我们应该学***叔叔的友善。我们的父母会变老,但他们变老后,我们也应该尽力照顾他们。

这次开学第一课让我们更深层次的了解了自我层面的核心价值观,要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对国家要有敬爱之心,对事业要有敬畏之心,对人要讲诚信,对同学要友善。

家风家训观后感 篇6

在今天,有些家训对我们现代的教育教育也是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如仕宦家庭道德教育的成熟代表作《颜氏家训》;帝王家庭道德教育的系统著作唐太宗的《帝范》;诸葛亮临终前留下的《诫子书》,司马光的《训俭示康》,朱柏庐的《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八字家训早扫考宝书蔬鱼猪,早、扫即早起和扫除,考指祭祀,宝即睦邻友好,书即读书明理,蔬、鱼、猪即种菜、养鱼、养猪。曾国藩以此为教训教育内容之一,教育曾氏家族子弟,并希望后辈薪火沿承。

但是现在有些家庭教育由于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已经走上了另一条道路。学习成绩第一,给孩子不厌其烦的报各种补习班,假期的孩子不是在游乐场,而是在补习功课的培训机构;谨慎对待陌生人,陌生人成了一个孩子甚至成年人记忆深处的一个词汇,尤其是面对陌生人摔倒在地上时,扶还是不扶竟然由上升为一个社会问题和哲学问题;少走弯路,走捷径,我们看看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的育儿经,据他儿子记忆:小的时候每次我爸骑车带我去奶奶家的时候,都不走大路,都串胡同,跟我说这样近,做人要学会走捷径。每次在路上我爸都会教导我,一定要有出息,要做人上人,这样才能过得好,才能受人尊重。这样的教诲在儿子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让他找到了一条最便捷的成功之路,这就是利用父亲职务的影响力、手中的权力攫取金钱。而最终,父子二人皆锒铛入狱。没有良好的家训,就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也就没有个人的幸福。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离不开家风的传承。它对我们的社会而言,就是一种道德的力量和规则的信仰。一个家庭应该要有它的家风、家训,良好的家风、家训会内化为内化为一种实际行动,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越走越宽。

家风家训观后感 篇7

关于个人品德。古代文言家训对于个人品德的教育主要集中在如何读书和怎样交友两方面。纵览古今家教著作,几乎没有一部著作不教导儿孙要发奋读书和刻苦学习的。当前很多文章把读书归到“职业道德”范畴,我觉得不妥。(如光明日报国学版20xx年6月29日《古代家教的启示》)因为读书和学习很多时候既不是“在公供职”,也不是“履行公职”,应该算做“个人品德”。陆游遗训后人,“子孙才分有限,无如之何,然不可不使读书。”《颜氏家训》中有专门的《勉学》篇。很多家教除勉励学习儒经外,还要求学习书法、绘画、音乐、医药和骑射等“杂艺”。

古人教育子女要慎于择友,十分重视朋友的选择。明代杨继盛告诫儿子:“拣着老实忠厚,肯读书,肯学好的人,你就与他肝胆相交,语言必信,逐日与他相处,你自然成个好人,不入下流也。”建国初期,周信芳演出京剧《打严嵩》时就曾考虑用上这段话。姚舜牧也说:“交宜亲正人,若比之匪人,小则诱之佚游而荡其家业,大则唆之交构以戕其本枝,甚则淫欲以丧其身命,可畏哉!”

总之,我国古代的文言家训精华是我国古代人民(尤其是士大夫)教诲子孙立身处世的教育读本。包含了丰富深刻的人生哲理及我国人民固有的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团结友爱的可贵精神。我们回顾、认识、了解、汲取古代文言家训的价值内涵和文化精华,对于我们今天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弘扬良好道德风尚,对于我们完善社会教育体系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都将起到基础性和普及性的作用。

有了好的家规家训,并不意味着子女就准能成龙成凤。好的家规家训固然可以使人向好的方向发展,但应避免模式化、程式化。因为家规家训只是一个相对比较浓缩的理念,而家庭教育则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要防止家规家训教育走向形式主义。

家风家训观后感 篇8

家风也可以代表一个国家的风气,国家就是人民的家,这家风就更为重要了。它要靠人民的努力,遵纪守法,互帮互助,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丰富。更重要的是她的风气,一个国家,一个朝代的风气决定了它的衰与盛,只有社会风气好的国家,才能国盛民强,才真正算上一个强国。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为人父母有义务有责任把家庭料理好、把孩子教育好。尽管使孩子具有高尚品质的责任未必完全在父母身上,但为人父母在心甘情愿当牛做马的同时,树立良好的家风,用好家风培养好孩子,责无旁贷。如果因为家风不好而使自己的孩子不像爱得华而像珠克,不仅会让父母伤心失望,对社会也将贻害无穷。以德立家、以学养家、以俭持家、以国为家。教育孩子崇尚节俭,力戒奢侈。少与他人比钱财、比阔气、比享受。多与他人比修养、比学识、比勤俭。从我做起,从家做起,从现在做起,争当树立良好家风之典范。

《礼记.大学》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建设是国家建设的基础。全员素质提高了,无数最小国的家风也好了,国风、党风、社风、民风自然就好。这样,社会才能安定团结,国家才会繁荣昌盛。

希望家家户户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家风,让家风帮助我们学会做人,在社会中形成一个良好的风气!

家风家训观后感 篇9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传承家风家训,践行核心价值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传承家风家训,践行核心价值

今天,我和同学们观看了宜昌市《新春第一课》,这次的主题是“传承家风家训,践行核心价值”。主要讲四户人家的家风和四个学生的突出事迹。

四个家庭的故事让我懂得了爱国、敬业、诚信和友善,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赵一曼的故事,她因为革命而与自己的孩子永久地分开了,但是在牺牲的时候,她想起她还是一位母亲,于是在牺牲前给儿子写了一封信,信上告诉自己的儿子赶快长大,不要忘记自己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我看到赵一曼非常伟大。为了把日本人赶出中国,让其他孩子过上幸福的生活,她不仅放弃了自己的孩子,也放弃了自己的生活。

这四位同学的故事也让我更加清楚地认识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其中黄炼娟是我最敬佩的同学。虽然她又聋又哑,但她可以照顾生病的母亲,帮助绝望的父亲和智障同学。我也喜欢帮助别人,但我觉得自己不如黄炼娟,因为我没有经历那么多挫折。

看完春节的地一课,我想到了我们家的家风:勤劳创造幸福生活。我的家庭给了我良好的氛围,但我有许多不足之处。我的学习和生活不够勤奋。新学期我会更加努力的!

家风家训观后感 篇10

《动机与人格》读后感

为人所熟知的马斯洛的需求与层次理论,影响着人格的塑造。人格塑造最重要的部分是来自家庭的影响。我对历史一直有着特殊的兴趣,我在这本书中找到了久违的联系。

书中或熟悉或陌生的历史名人,他们的自身做为或者对后人的训导,也在有形无形的影响着我们。

从为人之道、做官之道、求学之道、处世之道四个方面来分析家庭家风。先谈一谈为人方面。“做一个好人”,这是明末江南才子高攀龙的家训。

对他而言,“好人”的定义应该是在朝堂上刚正不阿的气节,虽然这导致他后来坚拒不从黑暗势力,被迫沉塘而死,但这份气节让他的儿子高愈学到了与父亲相同的为人之道,以及潜心学术而***一身的学识,这些品质使他获得了康熙皇帝的重用。对于我们而言,做一个好人,不仅是指要道德品质高尚,更是在不断培养和学***升的情商,能够成为一个惠己又利人这样“双赢”的人才更重要。

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出教育对一个人的重要性。以前看到微博上的一个问题:女孩子上那么久的学,读那么多的书,最终还不是要回到一个平凡的城市,打一份平凡的工,嫁做人妇相夫教子,何必这么折腾呢?

其实,就算是最后难免归于平凡,但那时却是看尽繁花盛开又落尽、洗尽自己一身铅华后的淡然心态。就算是同样的工作,却有不同的心境;同样的家庭,却有不一样的情调;同样的后代,却有不同的素养。同为三国时期的君主,刘备和曹操在教育和培养后代方面的重视程度截然不同,导致了两个国家不同的命运。

刘备因前半生颠沛流离、命途跌宕,有了儿子之后更是忙碌于国家的内忧外患,无暇顾及刘禅的教育和成长问题。临终前托孤给了“亚父”诸葛亮,孔明一篇使闻之者潸然泪下的《出师表》,万分告诫刘禅“亲贤臣,远小人”。然而孔明去世后,不仅有了乐不思蜀,刘禅更是将他的话当成耳边风,“亲小人,远贤臣”,还在魏军攻入时草草投降,后世公论,便是庸主一个。

相反,曹操非常重视教育。他在忙于打仗的时候,也带着儿子进出军队。他也是一代文豪,不用说曹丕和曹植都有文武双全,甚至还有曹冲这样的神童。可见,家长是孩子最早、最具塑造力的老师。

在年龄进入20岁以后,我就经常思考教育后代方面的一些问题。因为我自己身上就有很多遗憾,比如时常后悔为何小时候没有去学***,为什么没能养成从小就写日记的习惯,甚至是为何没能将从小学***蹈坚持下来、保持身材?因而就总想着以后在对子女的教育上,一定要培养他/她全方面的爱好。

记住,心理学老师曾经说过,如果你想,你可以训练一个婴儿成为任何你想。之后,我也能理解为什么我的父母总是让我完成一些我可能不感兴趣的事情,也许是为了弥补他们的遗憾。

从古至今,一代一代的传承和教育中,家风家训占了很重要的一部分。当今社会很少有家庭还留有书面性的祖训了,但是这些内容却早已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一言一行,人们常说一个孩子的行为和言语往往能反映出他的家庭环境,这也许就是家风家训的真谛与力量吧!因此,家庭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而塑造一个成功的人格必然离不开朴素的家庭作风。

家风家训观后感 篇11

《家风》读后感

读完这本家风,感触颇深。我相信每个看过此书的人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对家风一词也会有不一样的理解,下面我来说一说我对这本家风的看法与感受。首先,顾名思义,“家风”一词是一个家庭的风格、风格和时尚。

家庭生活方式和文化氛围是影响家庭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在此书中,老师们多数都写到自己所感受到的家风是什么样子的,而这家风并不是用一句话或者几个简短的词汇所描绘出来的,而是只有说出自己身处于怎样的一个家庭环境,经历过怎样的家教过程,用自己的一些小故事,小经历才能让我们了解什么是她们所感受的家风,而这些贴近大众生活的小片段,更容易让人置身其中,作为读者的我仿佛能够身临其境的看到那些有爱的画面,从而真切的感受到何为家风以及的重要性。

家风为什么重要呢,我想读过这本书之后必然也是其意自见。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当今中国,人们越来越重视道德风气、行为准则的问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家风就变得更为重要,家是一个人成长的第一空间,在一个人身上处处会烙有家风的印记。家族作风也是一种潜在的无形力量。它是最基本、最直接、最频繁的无语教育。这种无声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灵魂,塑造着人的人格。

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从世界观、人生观到人格特征、道德品质、品行生活,每一个方面都会打上家风的烙印。因此,家风对一个人素质的形成尤为重要。

此外,家族风格还代表着家族的精神面貌、性格修养和处事原则。好的家风含有同心协力、相互体谅、相互扶持等因素,推而广之到人际关系上,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有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只有营造良好的氛围,树立良好的家风,家庭才能和谐,社会才能和谐。

一个国家也是如此,一个国家有良好的社会风气,社会才能稳定,国家才能富强,“家风”正,则能安居乐业,“国风”正,则能兴国安邦,因此,只有每个家庭都要树立良好的家风。才能有良好的国风。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繁荣富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快实现中国梦!

这种家风正是社会和国家现在所需要的。这是另一种传播正能量的方式,它深深**撼了我。我会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把好的家风传下去。

读完这本家风,感触颇深。我相信每个看过此书的人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对家风一词也会有不一样的理解,下面我来说一说我对这本家风的看法与感受。首先,顾名思义,“家风”一词是一个家庭的风格、风格和时尚。

家庭生活方式和文化氛围是影响家庭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在此书中,老师们多数都写到自己所感受到的家风是什么样子的,而这家风并不是用一句话或者几个简短的词汇所描绘出来的,而是只有说出自己身处于怎样的一个家庭环境,经历过怎样的家教过程,用自己的一些小故事,小经历才能让我们了解什么是她们所感受的家风,而这些贴近大众生活的小片段,更容易让人置身其中,作为读者的我仿佛能够身临其境的看到那些有爱的画面,从而真切的感受到何为家风以及的重要性。

家风为什么重要呢,我想读过这本书之后必然也是其意自见。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当今中国,人们越来越重视道德风气、行为准则的问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家风就变得更为重要,家是一个人成长的第一空间,在一个人身上处处会烙有家风的印记。家族作风也是一种潜在的无形力量。它是最基本、最直接、最频繁的无语教育。这种无声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灵魂,塑造着人的人格。

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从世界观、人生观到人格特征、道德品质、品行生活,每一个方面都会打上家风的烙印。因此,家风对一个人素质的形成尤为重要。

此外,家族风格还代表着家族的精神面貌、性格修养和处事原则。好的家风含有同心协力、相互体谅、相互扶持等因素,推而广之到人际关系上,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有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只有营造良好的氛围,树立良好的家风,家庭才能和谐,社会才能和谐。

一个国家也是如此,一个国家有良好的社会风气,社会才能稳定,国家才能富强,“家风”正,则能安居乐业,“国风”正,则能兴国安邦,因此,只有每个家庭都要树立良好的家风。才能有良好的国风。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繁荣富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快实现中国梦!

这种家风正是社会和国家现在所需要的。这是另一种传播正能量的方式,它深深**撼了我。我会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把好的家风传下去。

《家训》读后感

辛健家风是一种简单的家风,包括态度和行为准则。家庭风格是由家庭成员的态度、行为和氛围所创造的。它存在于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反映在人们处理日常生活中各种关系的态度和行为上。它们就像一种被人们深深感受到的磁场,让人们从内心服从。

良好的家庭作风对人们的成长起着关键作用,是人们一生的财富。青少年在良好家风的熏陶下,会经过耳濡目染接受影响,按照良好家风的内容来塑造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人生习惯,成就美好的人生。“家风”就是“门风”,它展示着一个家庭的精神风貌、思想旋律与道德规范。

优良的“家风”是最好的祖传珍宝,更是家族世代兴旺发达的根本。

《家风》中收录了北京市西城区教育工作者的关于“家风”的一些收获和体会,读后对我也有很大的启发。

其中北京市西城区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中心教师,王春艳老师的一篇《少成若天性 ***自然》给我的感触很深。首先,本**调了***的重要性,我非常赞同这一观点。尤其是在小学阶段,抚养孩子就显得尤为重要。其次,文章分为几个部分。

其中1.目标明确。非常重要,对于小学生来说,你对他说条款、概念,大道理没有多大的意义,没有执行力,一定要告诉他具体怎么做。

3.尊重孩子。尊重他,相信他才能心平气和的与之交流,才能得到孩子的认同,使之接受你的教

育,取得理想的效果。文中还提到了阅读***培养。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一直在强调。

文中提到的亲子共读给了我很多启发。这里的亲子联读并不是简单地指学龄前儿童讲一些小故事。孩子们上学后,他们可以自己读书,不再管心。和孩子们一起读书实际上是一种情感交流,可以和孩子们共度良宵。

这对我是一个很好的提醒,孩子上学后确实不再与他一起读书了,对他提出的:“妈妈,你给我读读这个故事吧”的要求也是很不耐烦。经常以“你都能自己读了,干嘛还让我念”为由拒绝他,忽略了与孩子情感的交流,其实,他在提出这样的要求时,很可能就是他在情感上有所需要,希望得到妈妈的关注与爱。

而且,这样的亲子共读可以对孩子所读书目也可以有所引导。我以前一直为此苦恼。如果他被迫读一些书,有时他可能对它们不感兴趣,甚至他可能不愿意读。如果亲子共读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现代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而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就是国家的细胞。“家风”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肌体”,决定着一个国家与民族的灵魂。

作为父母在心甘情愿为其当“牛”做“马”的同时,应树立良好的“家风”:“以德立家、以学养家、以俭持家、以国为家。”教育孩子崇尚节俭,力戒奢侈。

少与他人比钱财、比阔气、比享受。多与他人比修养、比学识、比勤俭。从我做起,从家做起,从现在做起,争当树立良好“家风”之典范。

《礼记.大学》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建设是国家建设的基础。全员人素提高了,无数“最小国”的“家风”也好了,“国风”、“党风”、“社风”、“民风”自然就好。这样,社会才能安定团结,国家才会繁荣昌盛。

家风家训观后感 篇12

前不久,学校免费发放了一本叫做《家风家训》的书,这本书,我现在已经读完了,其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弟子规》。

我现在读了《弟子规》这本书,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弟子规》里面蕴藏着许多道理1,只要反复领悟,你就会收获颇多!

入则孝里面说到:父母呼,应勿欢,父母命,行勿懒。这句话是说父母长辈叫我们,我们应该立即去,不容刻缓。父母长辈命令我们,我们必须做到,不能想着懒过去,就这样算了。

还记得那次,妈妈对我说:“吃完饭,收碗,洗碗,还要扫地,准备洗衣服。”听着妈妈的说词,我心里顿时一阵火大起来:“知道了,知道了,烦不烦啊。”

此后,我并没有觉得自己做得不对,反而更加得意。自从学了《弟子规》后我才深刻的反省到自己看似平常却很严重的小事。是自己不该反驳。妈妈叫我做的事都是很平常的,而且都是我力所能及的小事,况且,父母每天那么辛苦。如果说:让我做这点小事,我都不愿意,那么我的素质简直太差了。

我认为我不仅没有做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我还没有做到的还有很多很多。

如:父母教,须静听,父母责,须顺承。

我还有一次因为害怕公鸡,但还是要煮饭,于是我不敢出去舀米,所以就从楼上去,结果很悲剧,虽然我舀到了米,但是我过去时把油坛子打破了,妈妈回来后,我当时很不高兴,还发了脾气。

当我学习了《弟子规》中的入则孝,我认为我太不应该了,简直是不孝顺的孩子,通过这样的事,我知道,自己做事以后都得小心点,不能马虎,家里的东西都是用钱买来的,弄坏了很可惜,所以以后要注意这样的事再发生。

以后,我一定要尊重父母,为父母分忧,做力所能及的家务,虽然我的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但是,我要努力做一个优秀的学生,做一个人人夸奖懂事的好孩子。

但愿每个中小学生抓住根本,重在实践,当祖国和人民德才兼备的接班人!

家风家训观后感 篇13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也过了十四个春秋,可依然记得弟子规中那一句耳熟能详的格言——“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句子的意思是父母叫时,应当及时过去,不能缓慢;父母命令时,应当及时做到,不能想着偷懒,而这也成为了我们家的家训。

记得有一次,我正津津有味的拿着手机玩着游戏,这时,妈妈从小河边洗衣归来,捧着一大盆的衣服对我说:“我去烧饭了,你把这些衣服晒了。”我心中顿时产生了一股无名之火,对她大声吼叫道:“知道了,你每天都说同样的话,烦不烦啊!”

那时的我满心只有愤怒,觉的自己并没有错,反而觉得都是妈妈的错,在我的认知里,这些家务本应该是她来做,为什么每次都要让我来做呢?凭什么呢?,我的心在呐喊!每次我都是在愤愤不平中,完成这些“额外”的任务,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常常想起我和母亲之间的故事,沉静在母亲和我的事件当中不能自拔,就在这不断的徘徊中,脑海里忽然出现了小学时曾背过的弟子规,顿时醒悟过来,我知道了自己的幼稚和不懂事,明白自己不应该对妈妈大呼小叫,不应该为这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忤逆妈妈。现在的我们,已经有的高于自己的父母,有的甚至比父母还要强壮,我们已经长大了,可以做一些小事了,既然有能力,我们就应该为家庭尽一份力所能及的事,就算是一件小到不能再小的事,那也是一份心意。父母身负各种责任,我们能做的,应该做的,就是替他们分忧,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那一刻,我释然了,突然觉得,晴空一片明朗。

现在,我才看清自己;现在,我才懂得父母的苦,懂得父母对自己源源不断的爱。之前,我从头到脚都是我最讨厌的不良少年;之后,我将孝敬父母,敬爱父母,为他们分担家中的小事,把每一件小事都看作是一件重要的事来对待。

我的学习虽然不是很好,但我会努力做一个优秀的孩子,做一个孝顺又懂事的孩子;虽然我不是最聪明漂亮的孩子,但是我会是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孩子。

我会永远铭记这十二字“真言”,身体力行,努力实践!

家风家训观后感 篇14

《家风》读后感

读完这本家风,感触颇深。我相信每个看过此书的人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对家风一词也会有不一样的理解,下面我来说一说我对这本家风的看法与感受。首先说家风一词,顾名思义,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而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是构成家风的重要因素。在此书中,老师们多数都写到自己所感受到的家风是什么样子的,而这家风并不是用一句话或者几个简短的词汇所描绘出来的,而是只有说出自己身处于怎样的一个家庭环境,经历过怎样的家教过程,用自己的一些小故事,小经历才能让我们了解什么是她们所感受的家风,而这些贴近大众生活的小片段,更容易让人置身其中,作为读者的我仿佛能够身临其境的看到那些有爱的画面,从而真切的感受到何为家风以及的重要性。

家风为什么重要呢,我想读过这本书之后必然也是其意自见。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当今中国,人们越来越重视道德风气、行为准则的问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家风就变得更为重要,家是一个人成长的第一空间,在一个人身上处处会烙有家风的印记。家风也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它是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这一种无言的教育,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一个人的心灵,塑造着一个人的人格。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从世界观、人生观到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以及为人处事及生活习惯等,每个方面都会打上家风的烙印。所以家风对于一个人品质的形成是尤为重要的。

更重要的是,家风代表的是一家人的精神面貌、品格修养和处事原则。好的家风含有同心协力、相互体谅、相互扶持等因素,推而广之到人际关系上,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有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一个家庭只有培养良好的风气,树立良好的家风,家庭才能和睦,社会才能和谐。一个国家也是如此,一个国家有良好的社会风气,社会才能稳定,国家才能富强,“家风”正,则能安居乐业,“国风”正,则能兴国安邦,因此,只有每个家庭都要树立良好的家风。才能有良好的国风。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繁荣富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

这本家风,正是现在社会所需要的,国家所需要的,它是正能量的又一传播方式,是它带给我深深的震撼,我会发挥自己的力量,用正确的方式,将好的家风传承下去。

读完这本家风,感触颇深。我相信每个看过此书的人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对家风一词也会有不一样的理解,下面我来说一说我对这本家风的看法与感受。首先说家风一词,顾名思义,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而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是构成家风的重要因素。在此书中,老师们多数都写到自己所感受到的家风是什么样子的,而这家风并不是用一句话或者几个简短的词汇所描绘出来的,而是只有说出自己身处于怎样的一个家庭环境,经历过怎样的家教过程,用自己的一些小故事,小经历才能让我们了解什么是她们所感受的家风,而这些贴近大众生活的小片段,更容易让人置身其中,作为读者的我仿佛能够身临其境的看到那些有爱的画面,从而真切的感受到何为家风以及的重要性。

家风为什么重要呢,我想读过这本书之后必然也是其意自见。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当今中国,人们越来越重视道德风气、行为准则的问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家风就变得更为重要,家是一个人成长的第一空间,在一个人身上处处会烙有家风的印记。家风也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它是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这一种无言的教育,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一个人的心灵,塑造着一个人的人格。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从世界观、人生观到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以及为人处事及生活习惯等,每个方面都会打上家风的烙印。所以家风对于一个人品质的形成是尤为重要的。

更重要的是,家风代表的是一家人的精神面貌、品格修养和处事原则。好的家风含有同心协力、相互体谅、相互扶持等因素,推而广之到人际关系上,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有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一个家庭只有培养良好的风气,树立良好的家风,家庭才能和睦,社会才能和谐。一个国家也是如此,一个国家有良好的社会风气,社会才能稳定,国家才能富强,“家风”正,则能安居乐业,“国风”正,则能兴国安邦,因此,只有每个家庭都要树立良好的家风。才能有良好的国风。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繁荣富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

这本家风,正是现在社会所需要的,国家所需要的,它是正能量的又一传播方式,是它带给我深深的震撼,我会发挥自己的力量,用正确的方式,将好的家风传承下去。

《家训》读后感

辛健家风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包括为人处事的态度和行为准则。家风是由家庭成员的态度、行为和氛围营造的,存在于家庭的日常生活之中,表现在人们处理日常生活各种关系的态度和行为中。它们犹如一种磁场被人们深深地感受到,让人发自内心地服从和遵守。良好的家风在人们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是人们终身的财富。青少年在良好家风的熏陶下,会经过耳濡目染接受影响,按照良好家风的内容来塑造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人生习惯,成就美好的人生。“家风”就是“门风”,它展示着一个家庭的精神风貌、思想旋律与道德规范。优良的“家风”是最好的祖传珍宝,更是家族世代兴旺发达的根本。

《家风》中收录了北京市西城区教育工作者的关于“家风”的一些收获和体会,读后对我也有很大的启发。其中北京市西城区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中心教师,王春艳老师的一篇《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给我的感触很深。首先,文中强调了习惯的重要性,我非常赞同这一观点,尤其小学阶段,习惯培养尤其重要。其次,文中旧好习惯的养成分了几部分详细说明。其中1.目标明确。非常重要,对于小学生来说,你对他说条款、概念,大道理没有多大的意义,没有执行力,一定要告诉他具体怎么做。3.尊重孩子。尊重他,相信他才能心平气和的与之交流,才能得到孩子的认同,使之接受你的教

育,取得理想的效果。文中还提到了阅读习惯的培养。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一直在强调。文中提到的亲子共读给了我很多启发。这里的亲子共读不是单纯的指学龄前的给孩子讲些小故事,在孩子上学后自己能读书了,就不再管了。和孩子一起读书其实也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可以和孩子一起度过一个个美好的夜晚。这对我是一个很好的提醒,孩子上学后确实不再与他一起读书了,对他提出的:“妈妈,你给我读读这个故事吧”的要求也是很不耐烦。经常以“你都能自己读了,干嘛还让我念”为由拒绝他,忽略了与孩子情感的交流,其实,他在提出这样的要求时,很可能就是他在情感上有所需要,希望得到妈妈的关注与爱。而且,这样的亲子共读可以对孩子所读书目也可以有所引导。我之前曾经为此苦恼,如果强制要求他去读一些书有时他可能不感兴趣,甚至可能打击他读书的积极性。如果亲子共读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现代家庭都是独生子,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更是祖国的未来。而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就是国家的细胞。“家风”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肌体”,决定着一个国家与民族的灵魂。作为父母在心甘情愿为其当“牛”做“马”的同时,应树立良好的“家风”:“以德立家、以学养家、以俭持家、以国为家。”教育孩子崇尚节俭,力戒奢侈。少与他人比钱财、比阔气、比享受。多与他人比修养、比学识、比勤俭。从我做起,从家做起,从现在做起,争当树立良好“家风”之典范。

《礼记.大学》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建设是国家建设的基础。全员人素提高了,无数“最小国”的“家风”也好了,“国风”、“党风”、“社风”、“民风”自然就好。这样,社会才能安定团结,国家才会繁荣昌盛。

家风家训观后感 篇15

开学第一课之家训家风观后感(范文一)

今天我在学校和同学们一起**了《开学第一课》,里面讲述了许多有信念的人,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赵一曼了。

赵一曼是一位伟大的抗日女英雄。“九一八”事件不久,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赵一曼便加入了党的地下组织。在一个骄阳似火的日子里游击队正在过蚂蚁河的途中,大量的鬼子迎面而来因为有伤员的缘故队伍被迫撤退,而我们的赵一曼为了掩护队伍身受重伤并被鬼子抓去鬼子用尽了刑法想让赵一曼说出部队的机密,都没成功。

后来又用连壮汉都忍受不住的电椅让赵一曼说出机密,她也没有说,但一声撕心裂肺的惨叫----“宁儿!“表达了赵一曼对儿子的不舍,赵一曼终于给儿子写信了,却是一份遗书。随着几声枪响,一代巾帼英雄赵一曼从容就义,鲜血染红了洁白的雪地,也融化了我的心。

大义凛然的赵一曼最后光荣就义,革命者那殷红殷红的鲜血染红了东北那片白皑皑的雪地……

赵一曼这个名字已永远烙在我的心中。她愿意为民族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这充分体现了一个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她的一句话使我久久不能忘却,她说:

“你们可以让整个村庄变成瓦砾,可以把人剁成烂泥,可是你们消灭不料共产党员的信仰……”这种浩然之气永远震撼和激励着每一个中国人。

巍峨、险峻是山的个性;澎湃、娴静是水的个性;坚强、无畏是中国人的个性!“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必趋之”是中国人特有的情怀,也是所有中国人一生不变的情怀!

想想现在,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学楼里上课,听不到火药炮弹的声音;我们不会生活在恐惧之中,但会听到学生们读书、欢唱、欢笑的声音。当我们穿着崭新的校服,带着用先辈鲜血染成的红领巾,站在操场上,面对庄严而肃穆冉冉升起的国旗时,唱着朗朗上口的国歌时,我深深体会到现在的和平生活是多么地来之不易啊!所以,我们现在要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为把祖国和家乡建设地更加美好而奋斗。

看完《开学第一课》,我的嘴里默默念着她的遗诗《滨江抒怀》:“誓志为人不为家,跨江渡海走天涯。男儿岂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外差……”

开学第一课之家训家风观后感(范文二)

今天,我在学校的宜昌电视台上了春节的第一课。很多事情发生在我们身边,我感觉很好。里面讲的许多故事归纳起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忠、孝、信、善”,下面一一概括表达我的感受。

首先讲的是“忠”。故事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女英雄赵一曼留给她儿子的一份家书,她没有用言语来教育她的孩子,但是她用她的实际行动无声的语言来教育着她,因为她为国家解放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家是国家的家园,国家是千万人的家园。没有爱国主义,即使你有智慧,也没有用。

然后讲的是“孝”。通过几代人的画家、罗必炎赡养八位老人、李元成赡养六位老人等故事来讲述中国人心中的百善孝为先中的“孝”。通过这些故事,我知道我们必须继承孝敬老人的传统美德,在老人老了的时候支持他们,因为我也有一个老的一天,而孝敬就是明天对待自己。

然后讲述的是“信”。李元成为了实现当初和战友的一句承诺,默默的孝敬这战友的父母,让我知道做人要讲诚信,信是立身之本。

最后讲的是“善”,市五中的一个姐姐捡了一个苹果手机,硬是站在马路边几个小时等失主来认领,是现实版的拾金不昧。做人一定要厚道,才可以交很多的好朋友,才可以有良好的人缘。

开学第一课之家训家风观后感(范文三)

2016年的《新春第一课》在春意盎然的开学第一天开讲啦!这回的主题为“传承家风家训,践行核心价值”,有抗日女英雄赵一曼、有信守承诺二十六年的转业军人李元成、还有现代中学生自己的家风。

每一个故事的背后,都体现着中国人温柔谦卑、诚实守信、孝为先的美德。其中令人感触最深的是抗日女英雄赵一曼,她怀着一颗爱国的赤胆忠心英勇就义,不论是敌人的威逼利诱还是严刑拷打,她始终一声不吭、慷慨从容。在她给儿子留下的一封遗书里没有儿女情长,有的只是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教育儿子精忠报国的伟大胸怀“记住,妈妈是为祖国牺牲的。

”这句话感动了千千万万人。正应了那句古话“谁说女子不如男”。它充分体现了中国的民族大义和爱国家风!

而自强不息的黄炼娟和坚强的杨启发,正在用自己的家庭传统和家训教育现代年青人。

通过这次的学习,给我开启新的一面学***孝顺长辈、宽厚待人、积极向上的大门,以后我一定谨遵长辈和老师的教导,勤奋努力、积极上进,争取做个德才兼备的好少年!


本文的网址是//www.zf133.com/a/5717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