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范文大全 > 林黛玉进贾府课件 >

林黛玉进贾府课件(锦集7篇)

林黛玉进贾府课件(锦集7篇)

林黛玉进贾府课件【篇1】

教学目标 知识 技能 掌握阅读古代小说的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过程 方法 1. 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环境描写的作用及特点。

2. 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入手,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价值观 认识《红楼梦》这部古典名著的反封建意义。

教学重点 了解贾府这一典型环境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 分析贾府这一典型环境及其作用。

知识结构与教学设计                    外观宏伟

本文通过记叙林黛玉初进贾府的见闻感受,展现了封建大家族贾府的生活,那么贾府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大家庭呢,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贾府。

1、 贾府是一所大宅子,黛玉都走了哪些地方呢?试画出其行动路线。

贾府外部     荣府贾母房中    贾赦房中    贾政房中    贾母房中

2、 从黛玉所过之处,筛选出描写贾府府第规模及仆役较集中的句段。

⑴第一自然段:从“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到本段结束。

⑵第七自然段:从“出了垂花门”到“早有许多盛装丽服之姬妾丫鬟迎着”

⑶第八自然段和第九自然段全部。

⑷第十二自然段:从“王夫人忙携黛玉从后房门由后廊往西”到“各有丫鬟用小茶盘捧上茶来”。

⑸第十六自然段:从“外亦如迎春等例”到“另有五六个洒扫房屋往来役使的小丫鬟”。

三、合作探究

研讨分析贾府的环境特点,探究环境描写的作用。

地处街市繁华、人烟阜盛之处。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

三间售头大门;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荣国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开篇介绍荣宁二府,作者不忌重复,连用多个大字,不仅使一个出身并不低微的巡盐御史的千金小姐大吃一惊更表现出贾府的宏伟气派。而“敕造”两字也显示了贾家蒙受皇帝恩宠的显赫高贵的社会地位。

贾府的布局,不仅外观轩峻壮丽,内部也气概不凡。府内院落重叠,屋宇深沉,如正门、仪门、垂花门、游廊、影壁、屏风、厅堂、穿堂、耳房、厢房、暖阁等。这些建筑的形制、规格,无不呈现出侯门威仪、王府气派。正所谓“侯门深似海”。

匾额,无论是匾额的质地花纹,匾上大字的'规格,还是匾上的题字与印玺 ,都显示着主人的社会地位;室内陈设的大紫檀雕螭案、青绿古铜鼎、待漏随朝墨龙大画、楠木交椅、玻璃醢    等,都说明了主人的富贵豪华。就是耳房内的陈设和器物也颇为华贵:靠背、引枕、条褥,都饰以龙蟒;小几、香盒、酒觚、茗碗乃至痰盒都各具特色。

贾府庭园的气势之宏、布局之妙、陈设之精,充分显示了高门大第的威严显赫,社会地位的尊崇高贵。但,这只是“硬件 ”。林黛玉进贾府,她所感受的,还有贾府里处处透露着的一种逼人的神魄,可谓“软件”。

如王熙凤的衣饰打扮“彩绣辉煌”,贾宝玉、王夫人等乃至仆妇下人,“包装”都很“精良”

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三春等人,身上都有一种骄矜之气。

讲位次;丫鬟旁边执着拂尘,李纨熙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

“寂然”吃饭,吃过了漱口洗手,之后吃茶。一套仪节,均不得乱来。

作用:写出了贾府的富贵尊荣,不仅是物质的,还有礼教的。环境描写不仅写出了富贵尊荣,也写出了封建社会的等级森严。可以说贾府这个典型环境就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

通过林黛玉的眼睛,我们看到了贾府那院落布局及内部装饰的特点,也感受到了这个大家族的等级分明的礼仪,这一切果然与别家不同,是一切暴发户、土财主做不来也学不得的,是当时社会上十分赞赏和羡慕的。正所谓“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之族”。可以说贾府这个典型环境就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

课文中的环境描写有哪些作用?

明确:①展示日常生活情景,显示贵族生活的豪华奢侈。

②地位身份的象征,人物关系的显现。

③为人物活动,情节展开提供场景。这是一个常规的认识,在小说中,情节、人物、环境本来就是三位一体,密不可分的。在本课中,贾府的环境是通过林黛玉的眼睛展示出来的,随着林黛玉的一路行来而一路写来。小说以后人物的活动和故事情节发展,也离不开这些环境。

④人物个性品格和生活情趣的写照。在贾母处,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说明这位老祖宗的地位尊贵,又不管事,于是一味找乐的情趣。贾政的小正房内,摆放着半旧家具陈设、书籍茶具等也显示他的刻板、保守却又迂腐、假正经的个性品格。贾赦小院中,树木山石随处可见,还有一群盛装丽服姬妾出入其间,说明此公是好色之徒。

林黛玉进贾府课件【篇2】

2008年1月13、14日,我在所任班级上完了《林黛玉进贾府》这篇经典小说。课文具有很特殊的叙事功能,体现在三个方面:1、通过林黛玉进贾府,写出整个贾府的环境;2、介绍贾府复杂的人际关系;3、描述了王熙凤的出场和宝黛初会。小说最为突出的叙事特点是“人物有限叙事视角” 的巧妙运用。

因此,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引导学生运用“人物有限视角叙述”的新知识鉴赏小说,来把握小说主要人物形象;采取多重视角与小说人物形成对话,读出“一千个贾宝玉”“一千个林黛玉”。

本课意在寻找古代小说教学的突破口和最佳切入点,领略小说在“人物有限叙事视角”作用下所展现的奇妙的叙事艺术,同时可以深刻和多元化地把握人物形象。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借人物的视角观察环境,聆听人物心声,进入小说的审美世界。

师:下面我介绍冯其庸的《读红三要》,并了解一下《红楼梦》的故事梗概(主要讲初稿后三十回的结局)。

一要了解《红楼梦》诞生的时代、社会;二要了解曹雪芹自身的家世绅士;三要重视《红楼梦》的版本,祖本为80回左右的脂评本(包括甲戌本、乙卯本、庚辰本等)。

师:请你为林黛玉画一幅进贾府的简明行程图,初步感受人物的悲欢。

(三)品读林黛玉的“看”和“听”

师:让我们再度跟随黛玉进入贾府,想一想,黛玉看到了什么,看出了什么?对此你(读者)又看出什么(包括对林黛玉的看法)?

生1:透过林黛玉的眼展示贾府环境。大门建筑宏伟,几个院落显示出富贵豪华的气派,用饭礼仪可以看出贾府的等级森严。(同学跳读相关语句。)

师:贾府环境还与主人的性格、脾性有关,如贾母喜兴,贾政庄严,贾赦奢靡。

生2:贾母“鬓发如银”,用“迎”“搂”“叫着大哭”来描写她的慈爱。

师:脂砚斋评道:“写尽天下疼女儿之心肠。”并且侍女、黛玉各有不同的哭法,烘托出了贾母的性格。

生4:林黛玉见到贾氏三姐妹。(同学读外貌描写)迎春温柔沉默,探春精明才高,惜春年幼。

师:加上进宫的贵妃元春,合成“原应叹息”的谐音,暗示贵族小姐的命运堪悲。(介绍她们的判词。)

师:林黛玉怎么看凤姐出场的?可按戏曲中主角登场的程式来解读:“上场--亮相--介绍--表演”。

生5:黛玉先听到有人笑声,结果人人敛声屏气,感到“纳罕”,觉得这人“放诞无礼”。可见黛玉的细心敏感。

生6:然后看到这人的打扮“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她长着“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是个姿容俏丽的贵妇。(同学齐读凤姐的肖像描写。)又听贾母戏称她为“凤辣子”,众姐妹叫她琏嫂子。

生7:凤姐对着黛玉一翻夸赞,迎合了贾母,又顾及三姐妹的心理感受,实在是一个乖 巧机变的当家少奶奶。(同学读凤姐赞黛玉的语言。)

师:凤姐回王夫人话时,“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等细节,说明了什么?

师:说说你是怎么看凤姐的?根据她的个性,试给她取个诨名。诨名或褒或贬都可以。

生10:阿凤天生丽质,也爱黛玉这样的美貌之人;她很有才干,是个精明强干的当家少妇。诨名是:神妃仙子。

师:凤姐的判词是:“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据调查,当代大学生喜爱凤姐的比例甚至超过宝玉和黛玉,这说明凤姐很有才,这符合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

生11:王熙凤在贾母面前很乖巧,处处迎合贾母;另外,她还有种种劣行,如“弄权铁槛寺”“毒设相思局”“迫害尤二姐”等,是个阴险毒辣的女人。绰号是:美女蛇、胭脂虎。

其他同学补充贬斥的诨名:凤辣子(戏谑口吻)、笑里藏刀、烈货、弄权雌凤等。

生12:王熙凤照例不该当家,当家的该是珠大嫂子李纨,因此两人之间有过很大矛盾。

师:是的,王熙凤是个复杂的人物,在贾府有着特殊地位,她是长房儿媳,又是二房的内侄女,最主要的是她管家能干好胜有魄力;当然,她受男人社会的污染有着种种劣行,很刻毒,阿谀贪婪,受到作者的批判。可以用四个字概括:“美”“才”“威”“谀”。

师:上堂课我们随黛玉看到了贾府的具体环境,也见到了贾府的重要人物出场,特别是贾母和王熙凤,一出场就充分展现出鲜明立体的个性。

一般小说,作者仿佛无所不知,通过作者的叙述,我们知道了发生的一切事情,我们把这种叙述叫做“全知视角叙述”。

而课文借林黛玉的一双慧眼来叙述,称为“人物有限视角叙述”。我们可以透过“林黛玉的视角”看到贾府的一亭一院,见到人物纷纷亮相,并能感受到黛玉的一颦一笑、一喜一怒的微妙感受。下面我们继续从人物视角来品读黛玉的“看”和“听”。

师:《红楼梦》描写宝玉和黛玉,用的是“双峰并峙”法。

第一回:“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今日神瑛侍者意欲下凡……绛珠仙子道:‘但把我一生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第三回听《红楼梦曲》第三支《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一个是镜中花,一个是水中月”。

师:在家族眼中、丫鬟眼中、世俗眼中的宝玉各是怎样的面貌?

生1:家族眼中的宝玉,王夫人说他是“混世魔王“孽根祸胎”,黛玉母亲说他“顽劣异常,极恶读书”。

生3:从丫鬟的“笑”可以看出宝玉的随和可亲,他踏着青春的脚步来了,给丫鬟们带来了太多的快乐。

生4:世俗眼中的宝玉,是个不通世务的花花公子,性情乖张的纨绔子弟。

师:先思考一下:你同意《西江月》对宝玉的评价吗?其实,作者对贾宝玉的态度是矛盾的。那么,在黛玉眼中,宝玉又具有怎样的性情?见了宝玉之后,黛玉的心理有了怎样的变化呢?

生6:(读宝玉肖像描写)透过黛玉的多情目,宝玉“转盼多情”“即_视而有情”,他明艳清新,英俊多情,风情万种。

生7:敏感多虑的黛玉“吃一大惊”,好生奇怪,感到“眼熟如此”。

师:可见,不同人眼中的宝玉面目各异:贾府主子对宝玉的看法就像是“空谷传音”,以或溺爱、或批评的口吻从侧面烘托出一个贵公子形象,使得黛玉未见宝玉之前对他有了恶感;世俗对他也持基本否定的态度;然而他又是如此受到丫鬟的喜爱,黛玉顿生一见如故之感。

王蒙认为,曹雪芹对宝玉的态度是矛盾的:一方面,小说中有许多批评的议论,如“下流”“痴呆”“富贵闲人”等,固然不能说作者认为宝玉一无是处,但也不能说反语和寓褒于贬的手法;另一方面,曹雪芹对宝玉的态度是变化的,在宝玉身上,有着更多的“自况”,因而时而责备、忏悔,时而留恋原谅,时而自怨自嗟。

师:再看黛玉,在宝玉眼中,和众人印象有哪些不同?

生8:(读出黛玉的肖像)在宝玉看来,林妹妹她柔弱娇美,体弱多病,多愁善感,聪慧过人,简直赛西施。

生9:众人眼中,黛玉虽然年幼,但“言谈不俗”,神态自然,有不足之症。

生10:宝玉眼中,丝毫没有留意妹妹的衣着,而且突出人的“有情”。

生11:跟人物的身份、性格有关,宝玉直爽,于是笑着脱口而出,只当久别重逢;而黛玉拘谨受礼,“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师:黛玉进贾府时的敏感多虑还体现在哪些细节中?

生12:从三次让座和辞饭的细节可见一斑,还有回答读什么书时的改口,也表现她的谨慎态度。

师:黛玉雅号为“情情”,既细心多虑,又纤弱多情。在大观园中,她不仅有多疑尖刻的一面,还有对宝玉温柔体贴的一面。因此,看人物不能简单化,尤其是黛玉。

师:见了黛玉,宝玉一问名字,二问读书,三问美玉,你从中看出了什么?

师:宝玉送给黛玉的字是“颦颦”,有哪“两妙”?

师:另外,古人取字要与名有联系,这“黛”可代画眉之用,所以与“眉尖若蹙”的“颦”字有关。所以有“两妙”。

生15:问读书,是宝玉对林妹妹权利的尊重,与封建传统认为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价值观不同。

师:宝玉问玉、摔玉仅仅是耍赖吗?为何只为“颦儿”而摔呢?

生16:反映宝玉对封建观念的反叛,他认为男女人格是平等的。

生17:太喜欢黛玉了,不想让一块玉成为他们之间的隔阂。

师:王蒙认为,这是瞬间的爱的冲击波所引起的激动、狂喜的表现,坠入情网的少男少女总会说些傻话做出傻事,来引起对方的注意。所以,他宁愿生活更凡俗一点,而有玉无玉的区别阻隔着他与姐妹们的交流和认同,摔玉正是一种叛逆的心理,流露出的是平等的意识。

(五)读者看“宝黛”

师:综合起来,你对宝玉、黛玉怎么评价?可以给人物取雅号,可以展开争论一下:

1、结合“宝玉挨打”的情节,宝玉是“真正淫人”,还是至情圣人?黛玉是刻薄小气的小女人,还是自尊高洁的大诗人?

2、宝玉的雅号有两类:神瑛侍者、多情公子、风华绝代、怡红快绿等;情不情、无事忙、风流情种、混世魔王等。你赞同哪一类,说明理由。

师:(初步交流之后)同学们结合《红楼梦》的阅读,写一篇人物短评,阐明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尽量从多个视角来品评人物。

作业:课后尝试利用“人物有限视角”来阅读《红楼梦》中的“刘姥姥进大观园”。

1、本课试图以审美的态度来鉴赏小说,开拓学生的文学视野。为达到小说多元解读的目标,必须借助于小说的叙述角度、叙述主体的新知识,所以我着力引进了小说“全知视角叙述”和“人物有限视角叙述”的知识,为学生提供了鉴赏小说的新的视野和新的方法,带来了新的感受和一定的突破。

如叶圣陶先生所言,“教是为了不教”,通过《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课例的学习,是要教会学生运用小说叙事视角的知识,掌握这一类古代小说的教学图式。小说叙事视角的知识是一种“程序性知识”,也是一种“策略性知识”,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由于考试的功利性,学生对古代小说缺乏足够的兴趣和热情,课上没有预期的兴奋和激赏的氛围,对小说人物也没有多少个性化的见解,因为他们对原著很隔膜,对“宝玉挨打”等情节不了解,对整个情节不熟悉,对人物的把握更缺少整体感。

学生对小说文本缺少审美感知,如黛玉敏感细心的几个细节,如宝玉说“岂不两妙”的含义和摔玉的深层含义基本没感觉,缺少从心理、体验层面形成共鸣共感,进而对人物形成自己的个性化评价。

3、对策:

(1)对引导对“宝黛故事”的关键情节精读和细读,并结合阅读原著写故事梗概;也可以组织观看《红楼梦》的电影电视,写作人物评论;进一步可以展开研究性阅读,搜集前贤今人对宝玉黛玉的研究成果作为研读的基础。

(2)通读中国古典名著,接受新的小说理论知识,逐渐养成小说阅读的审美趣味和品读习惯、方法。这需要教师在课堂活动中不间断地渗透古代小说阅读的意识、视野和策略,还要定期开展有关的知识讲座,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和兴趣习惯。

林黛玉进贾府课件【篇3】

《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一节描写了林黛玉初进贾府时的情景。作者通过不同人物的语言展现了贾府众人的不同态度,寥寥数语就刻画出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极为生动传神。一问一答之间,各人性情跃然纸上,对比读来,鲜明有趣。笔者试以王熙凤见黛玉和贾宝玉见黛玉时的语言为例,说说各人不同心理、性格与感情。

一、王熙凤见黛玉──表演

见黛玉前,王熙凤刻意来晚,高声笑语表现了她在贾府中的特殊身份和地位;精心装扮,簇拥而入,显示了自己的富贵豪华。见黛玉时的“携手”、“细细打谅”后“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的动作,和忽喜忽悲、处处围绕老祖宗的一番言语,无不显示她的机变逢迎,世故圆滑。这些内容,前人已有了细致的分析,本文不再赘述。而接下来的几句问话,却颇令人玩味:

王熙凤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这王熙凤一连问了黛玉三个问题:年龄、读书、身体,表面一看,快人快语,待人爽朗而热情,对黛玉各方面的情况都十分关心。但实际上,她真是在关心黛玉吗?细细读来,不是。三个问题连贯问下,黛玉来得及回答吗?王熙凤想要黛玉回答吗?没有。她没有工夫听,也不想听,这不是她的目的所在。她的目的是什么呢?接下来的两个“只管告诉我”,以及询问婆子们的两句话和接着下的一道命令,令我们有些感觉了:贾府中谁说了算?我便是贾府中说话算数的主!可见,她的“热情”的话语只能有一个目的,就是要把她在贾府中的特殊身份和地位明白地告诉黛玉:听我的,没错。这就和她的出场一样,一言一行都是表演,这表演极富心机,刻意求工,可谓“机关算尽”,世故圆滑之外又锋芒暗蕴,令人感喟不已。

二、贾宝玉见黛玉──真纯

宝玉换了衣出来拜见贾母,“看见多了一个姊妹,忙来作揖。”待细看过黛玉形容,便对贾母说见过黛玉。然后……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宝玉听了,顿时发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吓的众人一拥争去拾玉。

与王熙凤相比,宝玉是贾府中的另一个特殊人物,衔玉而诞,又是正室王夫人的唯一爱子,老祖母特别疼爱,成为贾府中支撑未来家业的希望,地位无人可及。但他见黛玉时的表现给人最大的感触却是真纯。没有丝毫的作态和夸耀,一切的一切全都出于天性的淳朴与友善。他的言谈举止,处处真纯:细看黛玉,一见如故,便天真地告诉祖母自己的感觉,是真纯;与黛玉交谈时也问了三个问题,却是一问一顿,必定要等到妹妹的回答,这真心的关怀,是真纯;得知妹妹无字而后送字,并杜撰理由,大发议论,还是真纯:亲切和睦,尽在其中。而摔玉事件更集中反映了宝玉天真率直性格,他认为玉的“通灵”要择“人之高下”,自己比不上这神仙似的妹妹,不配拥有这玉。这一举动机心全无,决非矫揉作态,而是率性而为,平等待人,真纯自然。

再看林黛玉,聪慧灵秀的她在王熙凤的面前一个字也未回答,除了王熙凤不给她机会外,自己因为寄人篱下而恪守的“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去”的心理防线也限制了她。她的不回答正是对王熙凤表演的反衬。而见了宝玉,虽然开始也是小心谨慎的,但随着宝玉亲切的问话,她心中的堤防渐渐消失,多心多疑的天性自然流露,全然忘了在宝玉面前设防,一时忍不住小性子多说了两句,导致了摔玉风波。黛玉的多嘴似乎与她小心谨慎的性格不符,但正是这不符,体现了黛玉对宝玉感情上一见如故的亲近,也表现了她自尊好强的个性,同时也反衬出宝玉发自内心的真纯的感人力量。

这两次描写中,作者未对塑造的人物夹杂丝毫主观的评判和喜恶褒贬,而是让人物自身去充分表现,让读者去切实感受,因此,即使是一问一答的极细微处也能看出人物各自的心理、性格和感情。正是这些看似不经意的细节描写,突出了人物鲜明的个性,展现了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于细微之处见精神,这正是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的具体体现。

林黛玉进贾府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鉴赏主要人物林黛玉的形象美

3、学习文中描写人物的手法

学习重、难点:

鉴赏主要人物的形象美及学习描写人物的手法

课前预习 秀出风采

一、作者及作品:

曹雪芹(1715-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曹雪芹的一生经历了曹家由兴盛到衰败的过程,早年过着豪华的公子生活,晚年却穷愁潦倒,卖画度日,生活于贫困之中。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曹雪芹深刻地思考自己的经历,对社会上种种黑暗产生了不满,这就为创作《红楼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红楼梦》是他一生“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全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和腐朽本质,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发展趋势。

二、补充《红楼梦》内容:

第一回是开篇。先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第二回是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为读者阅读全书开列了一个简明“人物表”。

第三回是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林黛玉进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

第四回是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把贾府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来描写,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由于薛蟠的案件自然带出薛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第五回是全书的总钢。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红楼梦》只流传下八十回,续写部分对于《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基本上是依据这些隐喻揣摩出来的。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

三、基础知识:

1、注音:

敕造(chì) 宫绦(tāo) 绉裙(zhòu) 翠幄(wò)

两靥(yè ) 厢庑(wǔ ) 錾银( zàn) 孱弱(chán)

懵懂(měng) 盥洗(guàn) 美人觚( gū )

2、下面几个句子是对人物肖像的描写,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B)。

①、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

②、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③、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④、两弯似蹙非蹙绢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

病如西子胜三分。

⑤、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

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

A、探春、惜春、李纨、王熙凤、贾宝玉

B、迎春、探春、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

C、迎春、林黛玉、王熙凤、李纨、贾宝玉

D、探春、李纨、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

课内探究 精讲点拨

一、分析林黛玉这一人物形象

1、跳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林黛玉外貌的句子并分析其形象特征

(1)众人眼中的黛玉:

明确:“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2)王熙凤眼中的黛玉:

明确:“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3)宝玉眼中的黛玉:

明确:“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小结:三处描写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林黛玉的音容笑貌、神态风度,写意和工笔两种手法交替使用,既有朦胧的美感,又有清晰的美感。

2、投奔外婆家后,虽然贾母十分疼爱,她却总有寄人篱下之感,所以,进贾府后始终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你是如何理解画线句子的?请从课文中找出林黛玉的言行等说明这一点。

(1)拜贾母 (4)三让座位

(2)见凤姐 (5)改习惯

(3)见大舅 (6)答《四书》

黛玉的性格

细心 谨慎 多虑 敏感 自尊

3、描绘出你心目中林黛玉的形象。

4、专家眼中的林黛玉

补不完离恨天,所余之石岂非离恨石乎。而绛珠之泪偏不因离恨而落,为惜其石而落。可见惜其石必惜其人,其人不自惜,而知己能不千方百计为之惜乎?所以绛珠之泪至死不干,万苦不怨。所谓“求仁得仁又何怨”,悲夫!

——脂砚斋评语

才华飘逸之人,多有多愁善感之习惯,不可过分说林黛玉不好,人生是两面性的,终有失败的地方,也有成功之处。功过不能相抵,才会成就一个林妹妹的活灵活现。永恒的潇湘妃子,永恒的诗句。

——胡适

宝钗在做人,黛玉在作诗;宝钗在解决婚姻,黛玉在进行恋爱;宝钗把握着现实,黛玉沉酣于意境;黛玉是恋爱,是情感沉醉于意境;宝钗是婚姻,是理智把握住现实;宝钗有计划地适应社会法则;黛玉任自然地表现自己的性灵。 ——王昆仑

二、总结(小说中描写人物的手法)

1、正面描写。借助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刻画人物。

2、恰当运用侧面描写。

3、抓住细节表现人物。

三、运用所学方法分析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

1、王夫人及黛玉母亲口中的宝玉—出场前的侧面描写

孽根祸胎 混世魔王 疯疯傻傻

与世俗格格不入

顽劣异常 极恶读书 内帷厮混

2、肖像、语言、动作—出场后的正面描写

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

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英俊多情率真性

偏只我是杜撰不成 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

3、《西江月》二词的评判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独立不羁封建叛逆

行为偏僻性乖张,于家于国无望。

四、课堂检测

1、对凤姐的肖像描写可分为服饰和容貌两个方面,都反映了凤姐的一些特征,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 由此可以看出凤姐的贪婪和俗气。

B 含威不露的“粉面”,未启先笑的“丹唇”,反映她的欺诈、狡黠的本性。

C 这种服饰和容貌正是她要维持在贾府中的地位和威望所必不可少的。

D 在美丽的外表下,掩盖着内心世界的空虚。

2、阅读下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凤姐片刻间一悲一喜,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本段人物描写所用的方法有哪些?

明确:

①表现了王熙凤的精明、圆滑、善变的性格特征。

②本处人物描写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的手法,同时还运用了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

林黛玉进贾府课件【篇5】

【教学指导思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体验,注重感受,品味语言,鉴赏细节。一起感受经典文学名著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研究《红楼梦》的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由此而形成一种感悟,这是教学追求的宗旨。通过教学活动,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价值观的人。

【教学设计思路】

许多学生对《红楼梦》已有一定的了解,有不少同学看过电影或电视剧,但作为语言文学读本,《红楼梦》的博大精深大多数同学感受肤浅;课文又是节选章节,要深入文本,有一定的困难;不少学生读小说偏好情节,忽视语言魅力;鉴赏文学作品还缺乏必要的经验。我在教学中大胆取舍教学内容,课文虽长,但写得生动流畅,内容容易明白,所以我改变“惯性”教法。教学活动重点放在了“活动体验”这一环结,突出对林黛玉这一中心人物的把握,从而再去让学生课后自己分析其他几个人物,领悟小说语言的言外之意,欣赏含蓄之美,初步感知作家的风格和艺术的魅力。

所以要做好以下几点:

1、做好预习工作,从整体上了解《红楼梦》,从而把握课文与全书之间的联系,为学习节选部分打好基础。

2、明确学习重点,提示解读办法。集中一个鉴赏点,提出过程要求,避免泛泛而谈。

3、学生鉴赏遇到困难时,老师作好一个示范,破除文学鉴赏的神秘感,激发学生的鉴赏兴趣。

4、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前提下注重体验式学习方式。

【研读目标】

1、分析林黛玉的人物形象;

2、了解小说刻画人物所运用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主要方法。

【研读重点】从分析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入手,了解人物的性格。

【研读难点】准确地把握黛玉的性格特点。

【教具与器材】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播放《红楼梦》序曲)

①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②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③花谢花飞霜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刀剑严相逼。

你知道这是谁的诗句吗?

学生回答后师板书课题:

世外仙姝阆苑奇葩

——林黛玉

二、检查预习(课前布置学生写写“你之黛玉”)

学生把他们阅读的体验课前用文字表达出来,选择一些投影并让其读出来,大家一起赏析,师作适当的点评。

三、问题切入,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红楼梦》之黛玉。

(一)、黛玉之外貌

找出文本中他人眼中的黛玉形象并作分析。

1、众人眼中的黛玉:

“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众人看黛玉)

只作初步勾画。众人关心的是黛玉的身体,注意点是体质的病弱和不足。

2、王熙凤眼中的黛玉:插入王熙凤出场影视片段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熙凤看黛玉)

描写进了一层,突出黛玉容貌的标致和气派的不凡。凤姐见多识广,见过世面,“真有这样标致人物,出自凤口,黛玉丰姿可知,宜作史笔看”(脂砚斋批语)王熙凤的话点明了黛玉的风流态度和言谈举止的不俗。(黛玉的气质不凡)

同时她的话说得那么中听,得体,投合了贾母的心意,说得老太太十分受用。(熙凤玲珑剔透、善于讨好)怎一个“辣”字了得——王熙凤

3、宝玉眼中的黛玉:

“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黛玉之身世----前世:(木石前缘)

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仙草一株。时有赤霞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受天地精华,遂脱去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离于离恨天外,只因尚未报灌溉之德,故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

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积,趁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

警幻问及灌溉之情,绛珠仙子便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下世为人,但我把一生的眼泪还给他,也偿还得过他。”……

(宝玉看黛玉)

经过两处铺垫,第三处借宝玉之眼浓墨重彩地描写黛玉。五个对偶句抓住林黛玉弱不禁风、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工笔细描,细致地表现了黛玉无与伦比的姿容、神韵和风采,绘出了一幅精美的风流俊逸的病美人图。这一形象只有宝玉的眼睛能看出来,其他任何人都是无法发现的。

三处描写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林黛玉的音容笑貌、神态风度,写意和工笔两种手法交替使用,既有朦胧的美感,又有清晰的美感。

(二)黛玉之美:

美在外表出水芙蓉、病若西施、姣花照水、弱柳扶风

美在气质通身的气派、超凡脱俗

美在多才

①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②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③花谢花飞霜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刀剑严相逼。

(三)、黛玉之性格

林黛玉是在母亲去世后来到外婆家的,虽然贾母十分疼爱,她却总有寄人篱下之感,所以,始终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你是如何理解画线句子的?请从课文中找出林黛玉的言行说明这一点。

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1、拜贾母

2、见凤姐

3、见大舅

4、三让座位

5、改习惯

6、答《四书》(细节描写)

性格:细心谨慎多虑敏感自尊(寄人篱下)

黛玉之身世----今世:

林黛玉母亲去世后“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在外祖母一再致意下,才去都中投奔外家,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姐妹”。

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表现了一个美貌多情、体弱多病、心态复杂、知书达理、有教养、为人处处小心谨慎的少女形象。

(四)、黛玉之命运(启示和感悟)

学生根据文本推测林黛玉的命运走向,然后展示以下内容:

四、拓展延伸

网友之黛玉

林黛玉的娇美姿容是迷人的。然而,使她动人心魄、更具艺术魅力的,则是她无与伦比的丰富而优美的精神世界。林黛玉首先是个内慧外秀的女性,她“心较比干多一窍”。她的蒙师贾雨村说,他这女学生“言语举止另是一样,不与凡女子相同。”因其母名贾敏,“他读书凡‘敏’字他皆念作‘密’字,写字遇着‘敏’字亦减一二笔。”她到贾府时,尚在孩提,却牢记母亲生前的嘱咐:“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要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行一步路,恐被人耻笑了去。”她总是眼看心想,暗暗审视;然其言行举止,却又那样彬彬有礼,适份合度。

——江枫渐老

黛玉吃亏就吃在做人太认真,什么都想开点,脸皮再厚点,那么可以活得好得多。

林黛玉之灭,灭于她的性格,其做人还是失败的,能留下的就是那些如同她性格一样飘忽不定,又堪称绝唱的诗歌文稿。

最终她有没有成仙倒不知道,只是林黛玉的性格还是不值得提倡。

一点点哭闹,可以让男人觉得有情调,过分哭闹,必然让人厌烦。

——西山之水

林黛玉给人的印象一般是病怏怏的,性格有点似云似烟,捉摸不定,本来三月艳阳天,不知道怎么地就会寒冬雪飘飘,属于易变且气量短小的人。如果说林黛玉之死是少了爱情而死,倒不如说是被自己气死的。但值得称道的是,也许是她这样的性格,才成就了她的诗才。林黛玉的诗可谓风格独特,清透飘逸,空灵入幻,让人始料不及。她的命运如她写的诗一样,起起浮浮,贯穿始终。

——槛内人

专家之黛玉

补不完离恨天,所余之石岂非离恨石乎。而绛珠之泪偏不因离恨而落,为惜其石而落。可见惜其石必惜其人,其人不自惜,而知己能不千方百计为之惜乎?所以绛珠之泪至死不干,万苦不怨。所谓“求仁得仁又何怨”,悲夫!

——脂砚斋评语

才华飘逸之人,多有多愁善感之习惯,不可过分说林黛玉不好,人生是两面性的,终有失败的地方,也有成功之处。功过不能相抵,才会成就一个林妹妹的活灵活现。永恒的潇湘妃子,永恒的诗句。

——胡适之

美而不美 善而不善

一边是天然的、性灵的、一己的、洁癖的,一边是文化的、修养的、人际的、随俗的;或此或彼,偏此偏彼,时此时彼,顾此顾彼或顾此失彼,谁能完全逃出这二者的笼罩与撕扯呢?它们是作者对于人、对于女性、对于可爱可敬高贵美丽的少女的统一而又矛盾分裂的感受与思考,是作者的人性观、女性观、爱情观的'精彩绝伦而且淋漓尽致的外化、体现。

——《王蒙活说红楼梦》

此时播放

枉凝眉(唱宝玉黛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磋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四、课堂小结

我之黛玉

你的出现,红楼中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你的归去,大观园荒寂如冢。你浅笑倩兮,夜莺掠过水面,荷叶上清圆的露珠碎玉般滑落湖面;你娥眉微锁,泪珠儿流进时间的河里,前世的柔情化作滔滔的江水。青春的容颜桃花般地零落成泥;泪眼看花花易落,泪干春尽花憔悴,憔悴花遮憔悴人,寂寞帘栊空月痕。悠悠红楼也只有你美得让人由衷地心疼和爱怜。

【反思录】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最成功的是获得了不少鉴赏文学作品的经验,感受到从语言入手,从细节入手,引入体验学习方式,找到了解读文学作品的途径,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但是,由于我在教学过程中未能注意到每一个学生,致使有一部分学生成了一个旁观者,显然在教学策划和教学过程的调控中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这节课还留下了很多遗憾。此外,对人物形象的鉴赏还存在概念化倾向,未能很好地保护学生的个性。这需要今后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改进!

附《林黛玉进贾府》(简案)

世外仙姝阆苑奇葩——林黛玉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中学钱正军

教学目的:

1、分析林黛玉的人物形象;

2、了解小说刻画人物所运用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主要方法。

教学重点:从分析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入手,了解人物的性格。

教学难点:准确地把握黛玉的性格特点。

教具与器材: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课前布置学生写写“你之黛玉”)

三、问题导入,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红楼梦之黛玉。

1、黛玉之外貌与黛玉之美

找出文本中他人眼中的黛玉形象并作分析。

2、黛玉之性格

文本中“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请从课文中找出林黛玉的言行并作分析说明。

3、黛玉之命运(启示和感悟)

四、拓展延伸

1、学生眼中的黛玉

2、网友眼中的黛玉

3、专家眼中的黛玉

五、课堂小结

老师眼中的黛玉

林黛玉进贾府课件【篇6】

【教学目标】:基础知识的普及,梳理并熟悉故事情节

【教学重点】:以林黛玉进贾府的路线为依据,对课文进行梳理

【教学难点】:理清人物关系

【教学过程】:

导语:在昨天预习课文的过程中,相信大家遇到了不少不理解的字词,下面为了给大家扫清阅读障碍,我们先学习基础知识。

一、课前基础知识介绍(5分钟)

1、给字正音:书上基础字音外加如下所注

2、词义辨析

过渡语:下面,老师开始检查大家的预习成果啦!

二、《红楼梦》基础知识介绍(9分钟)

1、作者介绍:此部分为学生回答(以下为教师备答)

《红楼梦》是我国18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古典小说。它高度的艺术性,在我国及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作者曹雪芹,名,字梦阮,号雪芹。大约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他祖先原是汉人,但很早成了正白旗内务府的“包衣”(满语奴隶之意),入了满籍。从他曾祖曹玺开始,三代世龚江宁织造的官职。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侍读”,两个女儿都被入选为王妃。在康熙时,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雍王即位后,曹雪芹的父亲曹

因与皇家派别斗争有牵连,以及在江宁织造任期内财款亏空等原因,被罢官,抄家,家道从此衰落。作者的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由“锦衣纨裤”的贵公子,降为落魄的“寒士”。当他著书时,已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和“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困生活。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他对过去的经历作一番深刻而痛苦的回忆。这就为他能对社会上种种黑暗抱有不满和批判的态度,写出反映封建统治阶级、封建制度没落衰败的《红楼梦》,准备了良好基础。

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具体年月已无从知晓,我们只能根据第一回中知道他“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据专家考证,《红楼梦》共110回,前80 回在曹雪芹去世前10年左右就已经传抄问世,后30回作者已基本上完成,只是由于某种原因未能传抄于世,后来终于失落,这是不可挽回的损失。到了18世纪末,高鹗续写了后40回,补成了现行的120回本。

2、历史地位:此部分为学生回答(以下为教师备答)

有关中国的四大著名古典长篇幅小说:即《红楼梦》曹雪芹,《西游记》吴承恩,《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我国18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最优秀的古典小说,它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和高度的艺术成就,在我国及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揭露地主阶级贵族集团的荒淫腐 败、互相倾轧,暴露出他们残酷剥削压迫劳动人民的罪恶,揭露了封建统治的罪恶和腐朽,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以展趋势,歌颂地主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仆的反抗行为,广泛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对封建礼教等地主阶级传统思想进行了批判。但也反映了作者为封建制度“补天”的幻想和某些虚无主义思想。作品在写作艺术上,语言洗练、自然、优美生动,描写人物血肉饱满,个个鲜明,塑造了许多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写作规模宏大,结构谨严。该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卓越的艺术成就,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中现实主义的高峰。

3、主题思想:此部分为学生回答(以下为教师备答)

(1)封建社会的不平等,贾府大富大路贵,穷奢极侈,令人惊讶眩目。他们自己不会创造财富,由大批奴仆和丫环为之服务;(2)在这个封建家庭中,实行的是封建专制,家长统治,由贾母一人说了算数,由贾母一人支配一切;(3)在这个封建家庭中,封建的秩序扼杀个性,繁缛的礼仪使用权人活泼不得,空气十分压抑;(4)但是我们也从中看到了这样一点:这个封建社会已经在开始动摇了,宝玉的对封建社会的全部意识不迷信,并对这些封建秩序有所违拗,是反叛倾向的表现。过渡语:看来大家已经对《红楼梦》有了大体的了解,下面,老师将就《红楼梦》的序幕部分,进行一个简单介绍。

三、《红楼梦》中前五回简介。(6分钟)

第一回是开篇。先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恋爱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第二回是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为读者阅读全书开列了一个简明“人物表”。

第三回是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

第四回是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把贾府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来描写,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由薛蟠的案件自然带出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第五回是全书的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红楼梦》只流传下80回,遗失了结尾,因此,对于《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基本上是依据这些隐喻揣摩出来的。

至此,全书的主要人物、背景、发展脉络、人物命运基本上交代出来,小说的情节发展便在此基础上展开了。

过渡语:下面请同学们再次速读课文,随后,我们一起随着林黛玉走近贾府,这个充满神奇魅力的.世界!

四、课文梳理(20分钟)

1、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找出林黛玉进贾府一天的行踪(PPT动画演示)

步步留心——进贾府大门——贾母的正房大院——见贾母——三个姐妹——不足之症——王熙凤来了——已经放了月钱、找缎子——去大舅父、大舅母处——去荣禧堂二舅父、二舅母处——王夫人说贾宝玉——路过王熙凤的住处——在贾母的后院正房用饭——林黛玉和贾宝玉相会——暂置碧纱橱。(如图一)

2、贾府的软硬件条件:

①贾府的“硬件”

首先,宏伟的外观。处于繁华街市、阜盛人烟之中的贾府建筑,在黛玉的眼中,仅就外观,就突出地感觉到它“大”:门前蹲着两个大狮子;门是三间兽头大门;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书写着五个大字。三个“大”字不但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宏伟外观,而且也暗示了贾府显豁高贵的社会地位。

其次,讲究的布局。比如贾母的正房大院,就设置了一个垂花门、两边抄手游廊和一个安放着大理石插屏的穿堂做掩映,既庄严肃穆,又表现出豪门贵族气派。就贾赦住处,虽不似贾母的正房那样,却也有仪门和厢庑游廊。至于“荣禧堂”的五间大正房,被仪门、耳房、穿堂、甬道簇拥着,更是轩昂壮丽。

再次,华贵的陈设。就“荣禧堂”而言,先以特写镜头详细介绍了堂屋中的匾额,无论是匾的质地花纹,匾上大字的规格,还是匾上的题字与印玺,都显示着主人的社会地位;室内陈设的大紫檀雕螭案、青绿古铜鼎、待漏随朝墨龙大画、楠木交椅、玻璃盒等,都说明了主人的富贵豪华。就是耳房内的陈设和器物也颇为华贵:靠背、引枕、条褥,都饰以龙蟒;小几、香盒、酒槲、茗碗乃至痰盒都各具特色。

②贾府的“软件”

贾府庭院的的气势之宏、布局之妙、陈设之精,充分显示了高门大第的威严、显豁,社会地位的尊崇、高贵。但,这只是“硬件”。林黛玉进贾府,她所感的,还有贾府里处处透露着的一种逼人的神魄,可谓“软件”。请说说贾府“软件”的特点。

首先, 非凡的服饰。如王熙凤的衣饰打扮“彩绣辉煌”,贾宝玉、王夫人等乃至仆妇下人,“包装”都是很“精良”。

其次, 骄矜的气质。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三春等人,身上都有一种骄矜之气。

再次,最重要的是贾府有着一套繁文缛节。如用饭时,“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十分讲位次;丫鬟旁边执着拂尘,李纨、熙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寂然”吃饭,吃过了漱口洗手,之后吃茶。一套仪节,均不得乱来。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贾府的富贵尊荣,不仅是物质的,还有礼教的;不仅写出了富贵尊荣,也写出了封建社会的等级森严。

③小结:《林黛玉进贾府》向我们第一次展现了贾府。贾府的环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透过院落建筑的“硬件”和服饰仪节的“软件”,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了贾府的特点。像贾母在贾府至高无上一样,贾府透示给黛玉的是骨子里的至尊至贵。它是封建大家庭的一个样板,是封建上层统治者的生活写照。最后,我们要感谢“导游小姐”林黛玉,她让我们得以领略这种无从亲临参观的“历史风景”。当然,最终功劳还是曹雪琴的,是他一手“策划”了我们这次穿越“时间隧道”的“故国神游”。

3、贾府人员梳理(如图二)

五、板书设计

《红楼梦》曹雪芹

一、雪芹生平:“锦衣纨裤” →“落魄寒士”

举家食粥酒常赊

二、历史地位:高峰

三、主题思想:反封建

四、林黛玉进贾府

六、作业设置

用200字来秒数我们学校所处在本市的地理位置、周边的环境、校园内的格局构造以及环境

林黛玉进贾府课件【篇7】

导入:林黛玉进贾府,贾府便是她以后长期生活的地方。听母亲说过外婆家与别家不同,怎么个不同,黛玉今来至外婆家当会细心观察、判断。作者就是以黛玉进府的行踪为线索,通过她的视线来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这也是作者第一次向读者展现小说的典型环境。

依次提出以下四个问题,待同学(可以是小组发言人)充分发表意见后,分别给予提示,最后由教师作结。

1、提问:贾府地处街市繁华人烟阜盛之处,黛玉来到门前看到了什么情况?

提示:黛玉看到宁、荣二府相隔不远,都是三间兽头大门的两边蹲着两个大石狮子,门上悬有敕造\的匾额,门前有\华冠丽服\的侍役。这不仅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宠伟气派,也显示出贵族之家的威严和显赫。

提示:从荣府西角门进去,走“一射之地”,转至垂花门,过穿堂,绕插屏,再经三间过厅,后面方是贾母居住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这样穿堂过厅一路行来,仆役、婆子、丫环轮番更换,的确给人以侯门深似海的.感觉。然而贾母居处还不是正内室。

提示:往东。“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堂屋中迎面“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屋内摆设有名贵的家具,珍贵的字画、古玩。“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讥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由堂屋进入东耳房,这里是起居室,另有一番布置,再到东廊三间小正房王夫人的住室,又别有摆设。真所谓“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见《红楼梦》第四回)这宏伟豪华的府第,那皇帝御书大匾,郡王手题对联,以及等级分明的礼仪,的确与别家不同。

4、提问:黛玉在府内所见到的人,可分为两大类,他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提示:在贾府里聚居着两类人:一类便是“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的少数主子,他们的荣华富贵依恃那握有“万几宸翰之宝”的皇帝;另一类则是人数众多的为主子服役的小厮、媳妇(此处指女仆)、婆子、嬷嬷以及等级不同的丫鬟,他们是受压迫、被奴役的奴隶。

结语:透过林黛玉的眼睛,我们看到了贾府那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那皇帝御书的金匾、乌木錾银的对联,那等级分明的礼仪,豪门贵族的气派,果然与别家不同。从中我们不是也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阶级对立、阶级压迫的社会现实吗?可以说贾府这个典型环境就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

林黛玉进贾府,又是内亲,自然见到贾府一批重要人物。尽管课文对他们的介绍有详有略,有虚有实,但毕竟有些主要人物在读者面前第一次亮了相。现在,请同学们完成课文后的练习

作业:

1、从课文中写与黛玉接触的人的详略,从贾府内政的权力分配,从对黛玉今后命运的影响,你认为应提出哪些人物来分析更有意义,更符合作者的表现意图?

2、预习[思考和练习]二、三。

扩展阅读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为了让教学更加顺利,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和课件。相信老师对于编写教案和课件这项工作并不陌生。教案的制定涉及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技巧等相关因素。接下来的介绍将帮助您全面了解“林黛玉进贾府教案”的内容。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希望能够喜欢!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篇1)

一、教材分析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古典小说《红楼梦》,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3第一单元中的一篇重要讲读课。这个单元着重培养学生欣赏人物形象,品味小说语言的阅读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的重点和本课时的主要内容并联系学生的实际,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设置为如下三个)

1、掌握王熙凤和贾宝玉的性格特征,学习课文人物出场描写的艺术。

2、训练学生通过揣摩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来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培养学生同中求异的比较阅读能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提高学生品读小说语言的能力。

3、理解贾宝玉追求个性自由反封建的精神,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

(那么根据我的教学目标,我就设置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重难点

这节课的重点是比较研究王熙凤和贾宝玉的出场,有两个关键的教学环节,即人物出场的方式以及人物出场的描写手法。这节课的难点是要学习在相同的叙事模式中发现不同,这需要对学生自然而又深入的引导。

(以上就是我对教材的分析,下面我们来看教法与学法)

四、教法与学法

1、比较法

通过比较王熙凤和贾宝玉的出场描写艺术,提高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

2、讨论分析法

主要是将学生分为四人一组的学习小组,各小组通过讨论和交流,互相探讨解答。

3、点拨教学法

在讨论中通过教师必要的点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性格和课文人物出场描写的艺术。、

4、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我会在课前先向学生提供课文学习提纲,使学生明确这节课学习探讨的方向和范围,然后安排学生观看有关电视片段,使学生对人物形象有一个整体感知,并通过预习,扫清字词障碍。

(二)导入(2分钟)

同学们,大家知道《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哪本古典名著吗?对拉,是《红楼梦》。而这本书是曹雪芹先生“批阅十载,增删五次”之后才写成的,如果我们要用一句话来形容《红楼梦》的语言,那就只能是”三寸柔毫,鬼斧神工。”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尝试用小组讨论的方式,通过比较贾宝玉和王熙凤的出场,来品读这样字字珠玑的语言吧。

(这段导入主要是为下面的讨论营造气氛,同时我想尝试用喜庆版的作这节讨论课的背景音乐,营造出更加热烈的课堂讨论氛围。)

(三)讨论鉴赏与思考置疑(28分钟)

(在这个环节中,我会先将学生分为四人一组的学习小组,主要讨论这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比较王熙凤和贾宝玉出场的方式,二是比较两个人出场的描写手法。那么在分组讨论结束后,我会要求每一组推选一个同学作主要发言,本组同学补充,其余小组如果有独到的见解也可以补充甚至展开辩论。同时,因为《红楼梦》的人物,性格都是复杂的,形象也是立体的,所以,我会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我的点拨重在引导学生更加全面与深刻地把握人物的性格与精神特征,理解小说的深刻内涵和精神价值。、并且我准备适时提供课外材料来辅助论证。)

(下面我们具体来看在这个环节中的学习安排)

1、人物出场的方式

(这个部分我要让学生去思考下面这个问题)

凤姐与宝玉的出场都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但是他们的出场方式有什么不同呢,从这种不同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那么这一道题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学会用比较的眼光,从比较两个人的出场方式当中,对两个人物形象有初步的认识,同时,也是为了提高学生同中求异的比较阅读能力,而且从他们出场方式的不同之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作者是怎样的匠心独具。)

2、人物出场的描写手法

(1)两个人的出场都运用到了正面描写的方法,包括两个人的肖像描写,还有见到黛玉时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请大家分别找出来,并说明从中可以看出他们怎样的外貌与性格特征?

(那么这道题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会从揣摩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中来具体把握人物的性格,在这之中,我会提醒学生注意抓住关键字眼,并提供课外材料来辅助论证,以提高学生品读语言的能力,这样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两个人的形象。)

(2)两个人的出场,都运用到了侧面描写的手法,比如说,林黛玉对两个人出场的心理感受,还有贾母对王熙凤所开的玩笑,以及《西江月》这两首词对贾宝玉所作的评价,都是通过别人的感受和评价来间接描写两个人的,那么,从这些侧面描写中,大家是不是可以看出什么?

(设置这道题,除了是要帮助学生学会从侧面描写的角度来把握人物的性格,主要还是要提高学生品读语言的能力。我会让学生重点来讨论《西江月》这两首词,理解它正文反作的手法和贾宝玉的叛逆性格,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人物的性格与环境的关系。)

(好的以上是讨论鉴赏与思考置疑这个环节的内容,这个部分我安排的时间是28分钟,下面我们来看扩展与迁移这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我设置了两个问题)

(四)扩展与迁移(10分钟)

1、叛逆是宝玉重要的性格特征,而在现代社会,很多青少年也以叛逆不羁﹑桀骜不逊为荣,你觉得这两种叛逆有什么不一样吗?你更赞同哪一种呢,为什么?

(那么设置这道题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2、曾经有网站做个一个关于“红楼人物你最喜欢谁”的调查,结果显示,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支持率都很低,但是王熙凤却以百分之九十几的得票率高居榜首,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大家觉得只有王熙凤最适合在这个社会生存,那么你是怎么看待这一问题的呢?

(这道问题的设置,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学会用辨证统一的观点去看待事情,事实上,《红楼梦》里的所有人物都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在王熙凤的身上确实有很多我们所不齿的地方,但是,无可否认,她的`确是“脂粉堆里的英雄”,她身上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比如说她的管理才能,我希望学生能够学会辨证地思考问题,同时在讨论中,我仍然会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价值观的教育。)

(那么这个环节我安排的时间是10分钟)

五、设计板书(5分钟)

让学生自己设计这节课的板书,使学生对于王熙凤和贾宝玉的形象有更清晰的认识,教师出示参考板书并总结王熙凤和贾宝玉的性格特征,以此来作为讨论的结束环节。

六、作业

运用这节课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以“我眼中的林黛玉”为题,尝试对林黛玉的外貌及性格特征进行分析。

(这道题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比较好地去掌握林黛玉的性格特征。)

(这样,通过课前的预习铺垫和课中的点拨组织讨论,以及学生在学习中的合作探究,竞答,比较分析,就将学生的研究阅读与老师的鉴赏指导结合起来,从而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和它的思想性、艺术性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学生分析通过人物的外表、语言、行动和心态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学习课文用肖像描写反映人物特征的写作技巧。

(3)区分、了解、并应用小说的相关写作手法。

2、能力目标

(1)分析形象,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习惯和知识迁移地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提高分析、归纳、评价、写作等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研读小说过程中,培养审美眼光,领会人物的美感。

(2)正确理解《红楼梦》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认识封建大家族的腐朽没落,理解贾宝玉追求个性自由反封建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典型的环境描写,个性化的语言,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刻画人物的写作手法,体会作品如何根据人物外貌描写来体现性格特点。

2.难点:提高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以及写作能力。

【教学策略】

1、教法:讨论法、提问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欣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还原法等综合运用

2、教学对象分析及策略:现在高一文科班学生课外阅读量小面窄,本着巩固基础、迁移知识、加强能力的原则,强调突出重点、分散突破难点,补充延伸教材内容,采用设疑激趣、启发调动的方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3、用具媒体组合运用:多媒体平台、学生搜集的资料等。

4、资源开发利用:语文教材、《红楼梦》以及学生搜集、整理的各种资料等。

【课时安排】:三课时

课前预习

【预习提示】

现存的《红楼梦》有甲戌本、乙卯本、庚辰本、舒序本,这四个版本。而评定《红楼梦》的除了大家所熟知的脂砚斋之外,还有一个名叫畸芴叟。现在,在“红学”这一学问当中,成就颇高的,除了“红学”创始人胡适之外,还有周汝昌、周思源、胡文彬、刘心武等人。希望大家下去可以找些这些代表人物的著作看一下,对《红楼梦》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而且,大家也可以上网去看《百家讲坛》的相关视频。

【预习作业】

1、阅读课文,查找曹雪芹生平事迹的相关资料。

2、《红楼梦》大致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3、《红楼梦》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历史地位如何?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篇3)

1、了解古典小说中常用的古今义不同的一些词语的含义。

2、了解作者及《红楼梦》。

3、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2、分析文中的环境描写。

曹雪芹(约1715D1763),名沾,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他出身于贵族世家,曾祖曹玺、祖父曹寅、父辈曹J等祖孙三代人,相继连任江宁织造达60年之久。康熙皇帝六次南巡,就有四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由此可见曹家的显赫以及与皇室的密切关系。雍正继位后,开展了一场凶残的斗争,排除异己,其父因牵连了进去,在雍正五年被革职抄家,曹家从此衰落。到了乾隆初年,曹家似乎又遭到一次更大的祸变,从此就一败涂地了。

曹雪芹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盛极而衰的过程。《红楼梦》写于曹雪芹凄凉困苦的晚年,创作过程十分艰苦。真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可惜没有完稿,就因幼子夭折感伤成疾,还不到五十岁,就在贫病交迫中搁笔长逝了。他的未完稿题名《石头记》,基本稿只有八十回,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鹗续写的。

《红楼梦》产生于清代所谓“河清海晏”的“康乾盛世”。反映的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代的社会生活画面。其实在王朝鼎盛的背后隐藏着重重的危机。当时政治腐朽,封建剥削加剧,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日益激烈。统治阶级内部也分朋树党,争权谋位。在这样的时代,《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与罪恶,揭示了我国封建制度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被誉为“中国社会的百科全书”。它反映的社会生活面异常广阔。书中涉及的人物从皇亲国戚、贵族官僚,到丫鬟小厮、僧道商农,几乎涵盖当时中国社会各个阶层。它对封建社会的官僚制度、土地制度、宗法制度、婚姻制度、科举制度以及封建伦理道德等都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此外,此书对琴棋书画、诗词曲赋、制艺尺犊、医药卫生、园林建筑、家具器皿、服饰摆设、烹调饮食等都有细致的描写。作品规模宏大,结构严谨,人物众多。作品的语言凝练自然、准确传神,达到了空前纯熟的境地。

《红楼梦》是一部“说不尽”的奇书,由它引发的“红学”已经是国际显学。

小说是作者对社会生活进行艺术概括,通过叙述人物的语言来描绘生活事件,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作者思想感情,从而艺术地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人物、情节和环境被称为“小说的三要素”。

小说按篇幅长短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小说按内容可分为:历史小说、现代小说、武侠小说、言情小说、科幻小说等。

敕造(     )   纨绔(       )   盥洗(     )   杜撰(     )    宸翰(        )

攒聚(     )   翠幄(     )     _目(     )    懵懂(     )   忖度(        )

嫡(        )    敕(         )    钗(         )    帷(         )

谪(        )    赦(         )    杈(         )    帏(         )

1、这篇课文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的?按情节发展,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写些什么内容?请归纳概括。

课文第1段交代,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这“不同”表现在哪些方面?要求:

1、请大家速读课文,同位或前后位同学互相交流补充,然后概括归纳。

2、读课文时要动笔,在课文中划出有关语句作为阐述观点的有力佐证。

3.、学生自由发言,互相补充,教师加以引导。

本文的中心事件是什么?透过黛玉的`眼睛,我们可以看出贾府是个怎样的大家庭?

1.试着分析理解课后习题二。

2.试着分析理解课后习题三。

1.分析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的性格特点。

2.了解小说刻画人物所运用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主要方法。

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介绍人物的写法。

1、分析人物形象。

对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三人进行比较阅读和鉴赏。

1、林黛玉母亲去世后,“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在外祖母一再致意下,才去投奔外祖母家,“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姐妹”。过去在家“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得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度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尽管外祖母“心肝儿肉地”疼她,宝贝儿似的待她,但林黛玉总有寄人篱下之感,待人处事始终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可以说“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心理贯穿了她进贾府的始终。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能表现这种心理的细节。

小结:

2.除了动作、语言、心理描写之外,课文中也有对黛玉外貌、神情和风韵的描写,我们来感觉一下黛玉的神韵。

本文通过从未到过贾府的林黛玉的所见、所闻、所感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描写贾府环境、介绍贾府人物的线索。本文刻画了一系列重要人物形象。其中对王熙凤、贾宝玉出场的描写,尤其精彩,历来受到称赞。请大家在课文中找出对他们描写的部分,对王熙凤和贾宝玉的哪一点描写给你的印象最深刻?原因是什么?

节选部分分五个层次展示王熙凤的性格特征:

“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结合全文谈谈你自己对本文写法的感受。

通过对本文节选内容的学习你还有什么不同的发现和感悟?请结合具体语句谈谈你的看法。

1.独立完成课后习题二、三。

2.语言学家王力说:“看一本好书,如果自己一点意见都没有,就可以说你没有好好看。你好好看的时候,总会有意见。”请同学们课后认真通读《红楼梦》,读出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篇4)

2008年1月13、14日,我在所任班级上完了《林黛玉进贾府》这篇经典小说。课文具有很特殊的叙事功能,体现在三个方面:1、通过林黛玉进贾府,写出整个贾府的环境;2、介绍贾府复杂的人际关系;3、描述了王熙凤的出场和宝黛初会。小说最为突出的叙事特点是“人物有限叙事视角” 的巧妙运用。

因此,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引导学生运用“人物有限视角叙述”的新知识鉴赏小说,来把握小说主要人物形象;采取多重视角与小说人物形成对话,读出“一千个贾宝玉”“一千个林黛玉”。

本课意在寻找古代小说教学的突破口和最佳切入点,领略小说在“人物有限叙事视角”作用下所展现的奇妙的叙事艺术,同时可以深刻和多元化地把握人物形象。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借人物的视角观察环境,聆听人物心声,进入小说的审美世界。

师:下面我介绍冯其庸的《读红三要》,并了解一下《红楼梦》的故事梗概(主要讲初稿后三十回的结局)。

一要了解《红楼梦》诞生的时代、社会;二要了解曹雪芹自身的家世绅士;三要重视《红楼梦》的版本,祖本为80回左右的脂评本(包括甲戌本、乙卯本、庚辰本等)。

师:请你为林黛玉画一幅进贾府的简明行程图,初步感受人物的悲欢。

(三)品读林黛玉的“看”和“听”

师:让我们再度跟随黛玉进入贾府,想一想,黛玉看到了什么,看出了什么?对此你(读者)又看出什么(包括对林黛玉的看法)?

生1:透过林黛玉的眼展示贾府环境。大门建筑宏伟,几个院落显示出富贵豪华的气派,用饭礼仪可以看出贾府的等级森严。(同学跳读相关语句。)

师:贾府环境还与主人的性格、脾性有关,如贾母喜兴,贾政庄严,贾赦奢靡。

生2:贾母“鬓发如银”,用“迎”“搂”“叫着大哭”来描写她的慈爱。

师:脂砚斋评道:“写尽天下疼女儿之心肠。”并且侍女、黛玉各有不同的哭法,烘托出了贾母的性格。

生4:林黛玉见到贾氏三姐妹。(同学读外貌描写)迎春温柔沉默,探春精明才高,惜春年幼。

师:加上进宫的贵妃元春,合成“原应叹息”的谐音,暗示贵族小姐的命运堪悲。(介绍她们的判词。)

师:林黛玉怎么看凤姐出场的?可按戏曲中主角登场的程式来解读:“上场--亮相--介绍--表演”。

生5:黛玉先听到有人笑声,结果人人敛声屏气,感到“纳罕”,觉得这人“放诞无礼”。可见黛玉的细心敏感。

生6:然后看到这人的打扮“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她长着“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是个姿容俏丽的贵妇。(同学齐读凤姐的肖像描写。)又听贾母戏称她为“凤辣子”,众姐妹叫她琏嫂子。

生7:凤姐对着黛玉一翻夸赞,迎合了贾母,又顾及三姐妹的心理感受,实在是一个乖 巧机变的当家少奶奶。(同学读凤姐赞黛玉的语言。)

师:凤姐回王夫人话时,“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等细节,说明了什么?

师:说说你是怎么看凤姐的?根据她的个性,试给她取个诨名。诨名或褒或贬都可以。

生10:阿凤天生丽质,也爱黛玉这样的美貌之人;她很有才干,是个精明强干的当家少妇。诨名是:神妃仙子。

师:凤姐的判词是:“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据调查,当代大学生喜爱凤姐的比例甚至超过宝玉和黛玉,这说明凤姐很有才,这符合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

生11:王熙凤在贾母面前很乖巧,处处迎合贾母;另外,她还有种种劣行,如“弄权铁槛寺”“毒设相思局”“迫害尤二姐”等,是个阴险毒辣的女人。绰号是:美女蛇、胭脂虎。

其他同学补充贬斥的诨名:凤辣子(戏谑口吻)、笑里藏刀、烈货、弄权雌凤等。

生12:王熙凤照例不该当家,当家的该是珠大嫂子李纨,因此两人之间有过很大矛盾。

师:是的,王熙凤是个复杂的人物,在贾府有着特殊地位,她是长房儿媳,又是二房的内侄女,最主要的是她管家能干好胜有魄力;当然,她受男人社会的污染有着种种劣行,很刻毒,阿谀贪婪,受到作者的批判。可以用四个字概括:“美”“才”“威”“谀”。

师:上堂课我们随黛玉看到了贾府的具体环境,也见到了贾府的重要人物出场,特别是贾母和王熙凤,一出场就充分展现出鲜明立体的个性。

一般小说,作者仿佛无所不知,通过作者的叙述,我们知道了发生的一切事情,我们把这种叙述叫做“全知视角叙述”。

而课文借林黛玉的一双慧眼来叙述,称为“人物有限视角叙述”。我们可以透过“林黛玉的视角”看到贾府的一亭一院,见到人物纷纷亮相,并能感受到黛玉的一颦一笑、一喜一怒的微妙感受。下面我们继续从人物视角来品读黛玉的“看”和“听”。

师:《红楼梦》描写宝玉和黛玉,用的是“双峰并峙”法。

第一回:“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今日神瑛侍者意欲下凡……绛珠仙子道:‘但把我一生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第三回听《红楼梦曲》第三支《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一个是镜中花,一个是水中月”。

师:在家族眼中、丫鬟眼中、世俗眼中的宝玉各是怎样的面貌?

生1:家族眼中的宝玉,王夫人说他是“混世魔王“孽根祸胎”,黛玉母亲说他“顽劣异常,极恶读书”。

生3:从丫鬟的“笑”可以看出宝玉的随和可亲,他踏着青春的脚步来了,给丫鬟们带来了太多的快乐。

生4:世俗眼中的宝玉,是个不通世务的花花公子,性情乖张的纨绔子弟。

师:先思考一下:你同意《西江月》对宝玉的评价吗?其实,作者对贾宝玉的态度是矛盾的。那么,在黛玉眼中,宝玉又具有怎样的性情?见了宝玉之后,黛玉的心理有了怎样的变化呢?

生6:(读宝玉肖像描写)透过黛玉的多情目,宝玉“转盼多情”“即_视而有情”,他明艳清新,英俊多情,风情万种。

生7:敏感多虑的黛玉“吃一大惊”,好生奇怪,感到“眼熟如此”。

师:可见,不同人眼中的宝玉面目各异:贾府主子对宝玉的看法就像是“空谷传音”,以或溺爱、或批评的口吻从侧面烘托出一个贵公子形象,使得黛玉未见宝玉之前对他有了恶感;世俗对他也持基本否定的态度;然而他又是如此受到丫鬟的喜爱,黛玉顿生一见如故之感。

王蒙认为,曹雪芹对宝玉的态度是矛盾的:一方面,小说中有许多批评的议论,如“下流”“痴呆”“富贵闲人”等,固然不能说作者认为宝玉一无是处,但也不能说反语和寓褒于贬的手法;另一方面,曹雪芹对宝玉的态度是变化的,在宝玉身上,有着更多的“自况”,因而时而责备、忏悔,时而留恋原谅,时而自怨自嗟。

师:再看黛玉,在宝玉眼中,和众人印象有哪些不同?

生8:(读出黛玉的肖像)在宝玉看来,林妹妹她柔弱娇美,体弱多病,多愁善感,聪慧过人,简直赛西施。

生9:众人眼中,黛玉虽然年幼,但“言谈不俗”,神态自然,有不足之症。

生10:宝玉眼中,丝毫没有留意妹妹的衣着,而且突出人的“有情”。

生11:跟人物的身份、性格有关,宝玉直爽,于是笑着脱口而出,只当久别重逢;而黛玉拘谨受礼,“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师:黛玉进贾府时的敏感多虑还体现在哪些细节中?

生12:从三次让座和辞饭的细节可见一斑,还有回答读什么书时的改口,也表现她的谨慎态度。

师:黛玉雅号为“情情”,既细心多虑,又纤弱多情。在大观园中,她不仅有多疑尖刻的一面,还有对宝玉温柔体贴的一面。因此,看人物不能简单化,尤其是黛玉。

师:见了黛玉,宝玉一问名字,二问读书,三问美玉,你从中看出了什么?

师:宝玉送给黛玉的字是“颦颦”,有哪“两妙”?

师:另外,古人取字要与名有联系,这“黛”可代画眉之用,所以与“眉尖若蹙”的“颦”字有关。所以有“两妙”。

生15:问读书,是宝玉对林妹妹权利的尊重,与封建传统认为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价值观不同。

师:宝玉问玉、摔玉仅仅是耍赖吗?为何只为“颦儿”而摔呢?

生16:反映宝玉对封建观念的反叛,他认为男女人格是平等的。

生17:太喜欢黛玉了,不想让一块玉成为他们之间的隔阂。

师:王蒙认为,这是瞬间的爱的冲击波所引起的激动、狂喜的表现,坠入情网的少男少女总会说些傻话做出傻事,来引起对方的注意。所以,他宁愿生活更凡俗一点,而有玉无玉的区别阻隔着他与姐妹们的交流和认同,摔玉正是一种叛逆的心理,流露出的是平等的意识。

(五)读者看“宝黛”

师:综合起来,你对宝玉、黛玉怎么评价?可以给人物取雅号,可以展开争论一下:

1、结合“宝玉挨打”的情节,宝玉是“真正淫人”,还是至情圣人?黛玉是刻薄小气的小女人,还是自尊高洁的大诗人?

2、宝玉的雅号有两类:神瑛侍者、多情公子、风华绝代、怡红快绿等;情不情、无事忙、风流情种、混世魔王等。你赞同哪一类,说明理由。

师:(初步交流之后)同学们结合《红楼梦》的阅读,写一篇人物短评,阐明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尽量从多个视角来品评人物。

作业:课后尝试利用“人物有限视角”来阅读《红楼梦》中的“刘姥姥进大观园”。

1、本课试图以审美的态度来鉴赏小说,开拓学生的文学视野。为达到小说多元解读的目标,必须借助于小说的叙述角度、叙述主体的新知识,所以我着力引进了小说“全知视角叙述”和“人物有限视角叙述”的知识,为学生提供了鉴赏小说的新的视野和新的方法,带来了新的感受和一定的突破。

如叶圣陶先生所言,“教是为了不教”,通过《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课例的学习,是要教会学生运用小说叙事视角的知识,掌握这一类古代小说的教学图式。小说叙事视角的知识是一种“程序性知识”,也是一种“策略性知识”,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由于考试的功利性,学生对古代小说缺乏足够的兴趣和热情,课上没有预期的兴奋和激赏的氛围,对小说人物也没有多少个性化的见解,因为他们对原著很隔膜,对“宝玉挨打”等情节不了解,对整个情节不熟悉,对人物的把握更缺少整体感。

学生对小说文本缺少审美感知,如黛玉敏感细心的几个细节,如宝玉说“岂不两妙”的含义和摔玉的深层含义基本没感觉,缺少从心理、体验层面形成共鸣共感,进而对人物形成自己的个性化评价。

3、对策:

(1)对引导对“宝黛故事”的关键情节精读和细读,并结合阅读原著写故事梗概;也可以组织观看《红楼梦》的电影电视,写作人物评论;进一步可以展开研究性阅读,搜集前贤今人对宝玉黛玉的研究成果作为研读的基础。

(2)通读中国古典名著,接受新的小说理论知识,逐渐养成小说阅读的审美趣味和品读习惯、方法。这需要教师在课堂活动中不间断地渗透古代小说阅读的意识、视野和策略,还要定期开展有关的知识讲座,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和兴趣习惯。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篇5)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能圈点出有关贾宝玉、林黛玉和王熙凤等人物描写的语句,并能理解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

2.能赏析本篇课文中多姿多彩的人物描写的艺术。

3.能在阅读过程中,抓住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线索,理清故事情节。

【学习重点、难点】

1.学会有意识地通过对故事情节和环境的把握,通过多种描写手段(外貌、语言、行动、心理)去分析人物形象。

2.把握人物的性格,了解刻画人物的方法。

3.掌握环境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依据预习案通读全文,读准句读,分类整理文言现象,从整体上理解作品的内容。

2.完成预习自测题目:所有题目都书面完成。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惑”处。

4.习题按难易分三个等级,*为简单题,所有同学必须完成;**为中档题,***为较难题,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去完成。

勿忘:自主完成,全力投入,不干扰别人和不被别人干扰,边读边完成预习导读题

【学习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及与课文相关的内容;

2、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预习案

知识准备

一、小说阅读

1、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梳理情节------分析人物性格命运------理清环境描写的含义------理解主题

2、梳理情节:(1)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概括时要注意几个要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2)认清是单线结构还是双线结构。(3)注意那些与情节发展有关联的人物、事物。

3、环境描写的分类: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环境描写的作用:(2)提供人物活动的生活场所

(3)反映时代社会特征(4)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境

(5)侧面反映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形象(6)暗示、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4、小说从大的范畴上讲属于记叙文,只是比一般的记叙文复杂一点,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组织阅读。

理清事件发展的线索和过程,把握小说的结构。要搞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结果,记叙中具体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再具体分析结构。通过这些具体的分析,就可以整体把握小说的大致内容了。

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小说的表现手法较多,应着重分析小说的情节、环境以及细节。小说一共有几个情节,用了几个细节,这几个细节侧重表现人物的哪些方面,处于怎样的环境等。

鉴赏人物形象。阅读小说一定要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小说通过情节刻画,表现了主人翁哪些具体的特点,这一形象又有怎样具体的作用。

归纳作品的主题。通过事物和人物叙写,就可以大致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态度,进而去推测小说的主题。

二、作家作品

1.作者简介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曹雪芹的一生经历了曹家由兴衰到衰败的过程,早年过着豪华的公子生活,晚年却穷愁潦倒,卖画度日,生活于贫困之中。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曹雪芹深刻地思考自己的经历,对社会上种种黑暗产生了不满,这就为创作《红楼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简介《红楼梦》

《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1784年(清乾隆帝四十九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它的原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作者曹雪芹,续作是由高鹗完成。本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婚姻、奴婢、等级制度及社会统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社会道德观念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

3、金陵十二钗正册:林黛玉(情情)薛宝钗(冷情)贾元春(宫情)贾探春(敏情)史湘云(憨情)妙玉(度情)贾迎春(懦情)贾惜春(绝情)王熙凤(英情)巧姐(恩情)李纨(槁情)秦可卿(情可轻)

4、金陵十二钗副册:甄英莲(情伤) 平儿(情和)薛宝琴(情壮)尤三姐(情豪)尤二姐(情悔) 尤氏(情外)邢岫烟(情妥)李纹(情美)李绮(情怡)喜鸾(情喜)四姐儿(情稚)傅秋芳(情稳)

5、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晴雯(情灵) 袭人(情切)鸳鸯(情拒)小红(情醒)金钏(情烈)紫鹃(情慧)莺儿(情络)麝月(情守) 司棋(情勇)玉钏(情怨)茜雪(情谅)柳五儿(情失)

6、人名隐意

书中很多人物的名字,其谐音都有特殊的含义,或讽刺,或感叹,是为红楼梦的艺术之一。脂砚斋的批文指明了部分的隐意。此作部分摘录如下:

贾宝玉——假宝玉林黛玉——怜待玉薛宝钗——削宝拆贾府——假府

甄士隐——真事隐 甄英莲——真应怜 甄宝玉——真宝玉 霍启——祸起

贾雨村——假语村(言)或假语存 贾化——假话 娇杏——侥幸

冯渊——逢冤 秦钟——情种 卜固修——不顾羞 卜世仁——不是人

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原应叹息或惜叹姻缘 抱琴,司棋,侍书,入画----琴棋书画 (抱琴--元春的大丫头,司棋--迎春的大丫头,侍书--探春的大丫头,入画--惜春的大丫头)

秦业——情孽仁清巷——人情巷 十里街——势利街 贾政、贾敬——假正经

潇湘馆——消香馆 梨香院——离乡怨 蘅芜院——恨无缘 怡红院——遗红怨

千红一窟——千红一哭 万艳同杯——万艳同悲 王熙凤:站在冰山上孤零零的雌凤。(一说“亡西风”或“枉为犀利的女子”)

7、选段在作品中的位置

《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

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是开篇。先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是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为读者阅读全书开列了一个简明“人物表”。

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是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

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是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把贾府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来描写,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

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是全书的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红楼梦》只流传下80回,遗失了结尾,因此,对于《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基本上是依据这些隐喻揣摸出来的。

课文标题"林黛玉进贾府"是编者根据节选内容拟的。林黛玉因何进贾府?原来贾府的老祖宗贾母有两个儿子名贾赦、贾政,一个女儿名贾敏。贾敏嫁林如海,只有一个独生女便是林黛玉。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念及黛玉年幼无人照顾便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作者把此事安排在第三回,也就是全书的序幕部分,显然是借黛玉进贾府来描写小说的典型环境,让贾府中一些重要人物登场亮相,并为主人公林黛玉和贾宝玉第一次见面作了安排。因此,认真阅读课文对我们了解《红楼梦》很有意义。

预习自测

1、积累字词的读音。

阜盛()绾着()内帏()盥沐()两靥()忖度()嗔视()茗碗()懵懂()憨顽()纨跨()敛声屏气()

2、积累理解词语的意思。

小厮:

纳罕:

敛声屏气:

憨顽:

懵懂:

潦倒:

纨跨:

膏粱:

探究题

1、读课文,首要探究课文文题,“眼睛是心灵的叛敌”,文题如眼睛,由文题可以知道文章大概内容。你从文题“林黛玉进贾府”可以提出那些有价值的问题?请你写出来。

当堂训练题

下面是贾府人物关系一览表和贾府布局图。

1、从图中找出选段中的对应的人物及他们的关系。

2、试在荣国府平面图上画出林黛玉进贾府走过的路线。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范文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篇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体验,注重感受,品味语言,鉴赏细节。一起感受经典文学名著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研究《红楼梦》的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由此而形成一种感悟,这是教学追求的宗旨。通过教学活动,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价值观的人。

许多学生对《红楼梦》已有一定的了解,有不少同学看过电影或电视剧,但作为语言文学读本,《红楼梦》的博大精深大多数同学感受肤浅;课文又是节选章节,要深入文本,有一定的困难;不少学生读小说偏好情节,忽视语言魅力;鉴赏文学作品还缺乏必要的经验。我在教学中大胆取舍教学内容,课文虽长,但写得生动流畅,内容容易明白,所以我改变“惯性”教法。教学活动重点放在了“活动体验”这一环结,突出对林黛玉这一中心人物的把握,从而再去让学生课后自己分析其他几个人物,领悟小说语言的言外之意,欣赏含蓄之美,初步感知作家的风格和艺术的魅力。

所以要做好以下几点:

1、做好预习工作,从整体上了解《红楼梦》,从而把握课文与全书之间的联系,为学习节选部分打好基础。

2、明确学习重点,提示解读办法。集中一个鉴赏点,提出过程要求,避免泛泛而谈。

3、学生鉴赏遇到困难时,老师作好一个示范,破除文学鉴赏的神秘感,激发学生的鉴赏兴趣。

4、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前提下注重体验式学习方式。

1、分析林黛玉的人物形象;

2、了解小说刻画人物所运用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主要方法。

【研读重点】从分析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入手,了解人物的性格。

【研读难点】准确地把握黛玉的性格特点。

①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②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③花谢花飞霜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刀剑严相逼。

你知道这是谁的诗句吗?

学生把他们阅读的体验课前用文字表达出来,选择一些投影并让其读出来,大家一起赏析,师作适当的点评。

三、问题切入,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红楼梦》之黛玉。

找出文本中他人眼中的黛玉形象并作分析。

1、众人眼中的黛玉:

“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只作初步勾画。众人关心的是黛玉的身体,注意点是体质的病弱和不足。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描写进了一层,突出黛玉容貌的标致和气派的不凡。凤姐见多识广,见过世面,“真有这样标致人物,出自凤口,黛玉丰姿可知,宜作史笔看”(脂砚斋批语)王熙凤的话点明了黛玉的风流态度和言谈举止的不俗。(黛玉的气质不凡)

同时她的话说得那么中听,得体,投合了贾母的心意,说得老太太十分受用。(熙凤玲珑剔透、善于讨好)怎一个“辣”字了得王熙凤

3、宝玉眼中的黛玉:

“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I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仙草一株。时有赤霞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受天地精华,遂脱去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离于离恨天外,只因尚未报灌溉之德,故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

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积,趁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

警幻问及灌溉之情,绛珠仙子便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下世为人,但我把一生的眼泪还给他,也偿还得过他。”……

经过两处铺垫,第三处借宝玉之眼浓墨重彩地描写黛玉。五个对偶句抓住林黛玉弱不禁风、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工笔细描,细致地表现了黛玉无与伦比的姿容、神韵和风采,绘出了一幅精美的风流俊逸的病美人图。这一形象只有宝玉的眼睛能看出来,其他任何人都是无法发现的。

三处描写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林黛玉的音容笑貌、神态风度,写意和工笔两种手法交替使用,既有朦胧的美感,又有清晰的美感。

(二)黛玉之美:

①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②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③花谢花飞霜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刀剑严相逼。

林黛玉是在母亲去世后来到外婆家的,虽然贾母十分疼爱,她却总有寄人篱下之感,所以,始终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你是如何理解画线句子的?请从课文中找出林黛玉的言行说明这一点。

黛玉之身世----今世:

林黛玉母亲去世后“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在外祖母一再致意下,才去都中投奔外家,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姐妹”。

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表现了一个美貌多情、体弱多病、心态复杂、知书达理、有教养、为人处处小心谨慎的少女形象。

学生根据文本推测林黛玉的命运走向,然后展示以下内容:

林黛玉的娇美姿容是迷人的。然而,使她动人心魄、更具艺术魅力的,则是她无与伦比的`丰富而优美的精神世界。林黛玉首先是个内慧外秀的女性,她“心较比干多一窍”。她的蒙师贾雨村说,他这女学生“言语举止另是一样,不与凡女子相同。”因其母名贾敏,“他读书凡‘敏’字他皆念作‘密’字,写字遇着‘敏’字亦减一二笔。”她到贾府时,尚在孩提,却牢记母亲生前的嘱咐:“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要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行一步路,恐被人耻笑了去。”她总是眼看心想,暗暗审视;然其言行举止,却又那样彬彬有礼,适份合度。

黛玉吃亏就吃在做人太认真,什么都想开点,脸皮再厚点,那么可以活得好得多。

林黛玉之灭,灭于她的性格,其做人还是失败的,能留下的就是那些如同她性格一样飘忽不定,又堪称绝唱的诗歌文稿。

最终她有没有成仙倒不知道,只是林黛玉的性格还是不值得提倡。

一点点哭闹,可以让男人觉得有情调,过分哭闹,必然让人厌烦。

林黛玉给人的印象一般是病怏怏的,性格有点似云似烟,捉摸不定,本来三月艳阳天,不知道怎么地就会寒冬雪飘飘,属于易变且气量短小的人。如果说林黛玉之死是少了爱情而死,倒不如说是被自己气死的。但值得称道的是,也许是她这样的性格,才成就了她的诗才。林黛玉的诗可谓风格独特,清透飘逸,空灵入幻,让人始料不及。她的命运如她写的诗一样,起起浮浮,贯穿始终。

补不完离恨天,所余之石岂非离恨石乎。而绛珠之泪偏不因离恨而落,为惜其石而落。可见惜其石必惜其人,其人不自惜,而知己能不千方百计为之惜乎?所以绛珠之泪至死不干,万苦不怨。所谓“求仁得仁又何怨”,悲夫!

才华飘逸之人,多有多愁善感之习惯,不可过分说林黛玉不好,人生是两面性的,终有失败的地方,也有成功之处。功过不能相抵,才会成就一个林妹妹的活灵活现。永恒的潇湘妃子,永恒的诗句。

一边是天然的、性灵的、一己的、洁癖的,一边是文化的、修养的、人际的、随俗的;或此或彼,偏此偏彼,时此时彼,顾此顾彼或顾此失彼,谁能完全逃出这二者的笼罩与撕扯呢?它们是作者对于人、对于女性、对于可爱可敬高贵美丽的少女的统一而又矛盾分裂的感受与思考,是作者的人性观、女性观、爱情观的精彩绝伦而且淋漓尽致的外化、体现。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磋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你的出现,红楼中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你的归去,大观园荒寂如冢。你浅笑倩兮,夜莺掠过水面,荷叶上清圆的露珠碎玉般滑落湖面;你娥眉微锁,泪珠儿流进时间的河里,前世的柔情化作滔滔的江水。青春的容颜桃花般地零落成泥;泪眼看花花易落,泪干春尽花憔悴,憔悴花遮憔悴人,寂寞帘栊空月痕。悠悠红楼也只有你美得让人由衷地心疼和爱怜。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最成功的是获得了不少鉴赏文学作品的经验,感受到从语言入手,从细节入手,引入体验学习方式,找到了解读文学作品的途径,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但是,由于我在教学过程中未能注意到每一个学生,致使有一部分学生成了一个旁观者,显然在教学策划和教学过程的调控中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这节课还留下了很多遗憾。此外,对人物形象的鉴赏还存在概念化倾向,未能很好地保护学生的个性。这需要今后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改进!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

⑴ 体会文中重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⑵ 研究作品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能力:

⑴ 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⑵ 训练学生通过揣摩人物语言、肖像、动作等,归纳人物性格特征的能力。

3、情感:

⑴ 认识封建大家族的腐朽没落,进而认识封建制度的腐朽与没落。

⑵ 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分享与合作的意识以及对集体的责任心与使命感。

教学重点

文章中重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

赏析人物的人物的性格特征。

媒体

计算机、投影仪。

教学步骤

一、进入问题情境阶段

师生共同创设一定的情境,读课文、欣赏电视剧《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片段,初步体会人物性格,诱发探索动机。

二、实践体验阶段

1、按照师生共同学确定的四个研究角度自由的结成四个小组。即:肖像组、言行研究组、作者及贾宝玉研究组、主题探究组。

2、以小组为单位,收集分析信息资料:

学生访谈、上网、查阅书刊、问卷,并在此过程中学会判断资料的真伪、优劣,收集有价值的、淘汰边缘资料,学会整理资料、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3、组内初步交流:学生力求做到客观对待别人,正确认识自己,整合本组资源。

三、表达交流阶段

实践成果汇报会:

1、教师导入:

同学们,红楼一梦为后人留下了多少话题,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文人墨客发出一次次感慨,一声声叹息,真是:

休笑前人痴,古今同一梦。

锦缎玉帛,难试木石今生泪。

菱花镜里,谁拥旷世有情人。

罗带同心结未成,鹊桥常恨无归路。

红楼今犹在,惟有风月镜空。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再入红楼,重温旧梦,将我们的学习收获与大家共享。

2、实践成果汇报:

⑴ 肖像研究组:富丽淡雅各不同,自有性情蕴其中。

① 王熙凤、林黛玉肖像描写分析。

② 人物肖像描写练习。

⑵ 言行研究组:五言七律道不尽,善恶终待后人评。

① 课本剧《林黛玉进贾府》。

② 欣赏电视剧电视剧《红楼梦》中《分骨肉》片段。

③ 结合表演和录像进行分析(以王熙凤的性格特征为主)。

⑶ 作者及贾宝玉研究小组:半世富贵不解事,一世英名传后人。

① 曹雪芹的详细身世。

② 学生诗作朗诵。

③ 结合《西江月》二词分析贾宝玉的性格特征。

⑷ 主题研究组:红楼一世风波起,千言万语哀叹长。

① 分析"护官符"。

② 分析、朗诵《飞鸟各投林》。

通过以上综合分析,探究作品主题。

3、教师小结:

同学们以《林黛玉进贾府》为切入点,对《红楼梦》中感兴趣的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浅层次的探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大家团结协作,搜集信息,分析整理,锻炼了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同时还能学以致用,把作品中的一些写作方法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这些都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但是,《红楼梦》博大精深,“红学”研究也由来已久,我们对作品的认知还需不断深入,得出的一些观点还需不断完善。希望同学们以这次学习活动为契机,将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扩大视野,提高语文素养,成为真正的“读书人”。

4、作业(根据个人能力任选其一):

⑴写一篇对这次学习活动的感想或体会。

⑵写一篇评论性文章(可以评人物形象,也可以评主题或其它)。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篇3

“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这是对偶句中又有暗喻。腮凝新荔,写脸蛋腓红如新熟的荔枝;鸭蛋脸面,写脸形状。运用暗喻手法。

“头上戴着金綠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王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綠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这一段先是挑比句,写衣饰;后又改对偶句,写眉眼、神情。

“凤辣子”这是借代,借辣子的特点形容黛玉的为人处事,杀伐决断之干练,快人快语之性格。同时也暗示了凤姐明里一把火,暗里一把刀的善于玩弄权术的特点。

“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黻黻焕烟霞”这是对偶句。

“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綠攒花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

前边是排比句,从头上到脚下描写穿戴,后边是对偶句,用了一连串比喻,形容眉眼、神情。

“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这是对偶句加比喻,重点通过眉眼的描写,表现人物的神态。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是对偶句,兼用比喻,形容黛玉的.多愁善感的性格和飘逸潇洒的风度。最后使用了两个典故,赞美了黛玉的聪明颖悟和外貌的超凡脱俗。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篇4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的第三回,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中心事件,以她当天的行踪为线索,第一次介绍了贾府的一批主要人物,第一次展现了全书的典型环境――贾府的概貌。理所当然,要围绕林黛玉这个人物来设计课文的教学内容。

作为小说,要着重欣赏人物形象,品味小说语言。欣赏人物形象,要注意情节、环境与人物的关系。品味语言,要把握叙述语言和人物语言的不同特点。

课文虽然很长,但情节并不复杂。题目是《林黛玉进贾府》,既然是“进”贾府,说明课文是以林黛玉的行踪为线索。又由于林黛玉是初进贾府,当然先要去拜见长辈,而拜见长辈,又按人物的身份地位先后拜访,因而行进的路线也就清楚了,即贾母院―贾赦院―贾政院―贾母院(吃晚饭,安排住宿)。所以课文的情节结构为:

作品中的人物是围绕林黛玉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通过林黛玉的见闻来描写的。人物的出场,先后适宜,详略得体,虚实兼用。

单独介绍 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 群体介绍 邢夫人、王夫人、李纨

提问:林黛玉初进荣国府时的心理怎样?为何有这样的心理?

【明确】心理: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他人耻笑了去。

原因:母亲病故,孤单的身世,寄人篱下的处境,以及自尊、敏感、多疑的性格。

说明:人物的处境决定人物的心态,决定人物的行动、言行,更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刚念了《四书》。

……不曾读……些须认得几个字,

坐座: ……度其位次,便不上炕,向东边椅子上坐了……

众人观察: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熙凤赞扬: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这通身的气派……

宝玉所见:两弯似蹙非蹙I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提问:三个人对黛玉的共同感受是什么,有哪些不同?为什么不同?

众人地位低下,所以特别注意言谈举止是否有教养。熙凤讨贾母欢喜,只说优点,并带有夸张。宝玉对黛玉有爱慕之情,所以感受最具体、最全面。

节选部分以四个层次活灵活现地展示了她的性格。

写服饰,从头饰、裙饰、服装三个方面,极力铺陈集珠宝于一身的妆扮,显示她的华贵得势,也暗示她的贪婪、俗气。

写容貌:细致入微,出神入化。三角眼,吊梢眉,美丽的容貌隐藏着刁钻和狡黠。

见黛玉时:“天下真有这样标志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气派……”(一箭四雕)。“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了,……竟忘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只管告诉我,……也只管告诉我。”

回王夫人时:“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

(个性化的语言,显示她在贾府特殊地位和察言观色、机变逢迎,果断能干的性格特征)

总结: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她为人刁钻狡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由于对上善于阿谀奉承,因此博得贾母的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的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统治者。

对宝玉的描写,主要有三个重点:出场前的侧面勾勒、出场后的肖像描写、《西江月》二词的总结。

侧面勾勒:

1、王夫人向黛玉介绍: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

补充注释:

①世务:时务,就是结交仕人,应酬官府,遵守礼法那一套。

这首词表明宝玉为人处世既不合乎封建正统标准,又不怕世人的“诽谤”。

第二首词写贾母等人曾将“于国于家”光宗耀祖的希望寄托于宝玉,最终却完全落空,宝玉是“无能”、“无望”、“不肖”。

由此正表明贾宝玉作为封建统治阶级逆子贰臣的勇敢反抗精神。反面文章,明贬暗褒。

总结:贾宝玉是一个善良多情,蔑视功名利禄,争取个性解放,具有封建叛逆精神的贵族公子。

课文对贾府的环境都是通过林黛玉的一双眼睛而描写的。

作者通过环境描写揭示了贾府荣华富贵的来源和社会地位,它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有前80回,高鹗续后40回。《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我也曾金马玉堂,我也曾瓦灶绳床,

你笑我名门落拓,一腔惆怅,

怎知我看透了天上人间世态炎凉!

褴裳藏傲骨,愤世写群芳,

字字皆血泪,十年不寻常!

身前身后漫评量,今世看,

真真切切,虚虚幻幻,悲悲啼啼的千故章。

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王熙凤、史湘云、秦可聊、巧姐、妙玉、李纨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篇5

教学要点:

1.评讲书后练习。

2.分析其他人物形象。

3.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评讲书后练习。

(一)明确:人物出场,先后适宜,详略得当,虚实兼用。对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等主要人物详写,对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和贾氏三姊妹则略写;对贾母、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等出场人物是实写,而对贾政、贾赦等未出场的人物则属于虚写;对贾宝玉、王熙凤等是单独写,而对邢夫人、王夫人、李纨、迎春、惜春等只作集体介绍。这样描写不但笔法变化多姿,而且在众多人物中可使描写重点突出。(作品中的人物是围绕黛玉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通过黛玉的见闻来描写的。黛玉进府按照封建贵族家庭的礼规,必定要去拜望自己的长辈,同辈姊妹也都要见面,作者选择这个机会使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出场亮相,是行文的必需,也是事理的必然。)

(二)

王熙凤

1.明确:王熙凤说话张张扬扬,虚情假意,难怪林黛玉纳罕,觉得此人“放诞无理”。然而这“放诞无理”正说明王熙凤在贾府中的特殊身份和地位。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是《红楼梦》写人物出场极其精彩的一笔。

2.明确:王熙凤逢场作戏,做表面,明为称赞林黛玉,暗里投合贾母的心意。这是极富个性化的语言。

3.明确王熙凤接过王夫人的话,表白自己能干周到,机变欺人有术。

贾宝玉

1.明确:信口开河,痴狂之至。

2.明确:性子乖张,怪人怪语。

林黛玉:

1.明确:规规矩矩,照实回答祖母。有教养。

2.明确:这里降调,改口回答宝玉。可见林黛玉进贾府“步步留心,处处在意”的谨慎态度,这是她寄人篱下的心态的反映。前边已经听贾母说众姐妹“不过是认得两个字”,她不能超越她们。

(三)态度——神态;便宜——方便;偏僻——偏激,不端正。

二、分析次要的人物形象

(一)贾母:贾母在贾府占有什么样的地位?课文表现了她对黛玉、宝玉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贾母史太君是荣国府活着的老祖宗,处于最高地位。她的话在荣国府内便是“圣旨”,她的喜怒哀乐影响着周围上上下下的人。她见了黛玉虽是“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但所痛者主要是自己的独女贾敏过早地亡故。刚刚“大哭”以后,就先是“笑”着戏谑地介绍王熙凤,后又“笑”着责怪、阻止王熙凤说黛玉命苦,正透露了这个老祖宗因为痛失女儿怜及外孙女。她溺爱宝玉,当宝玉听说黛玉没玉,发作起痴狂病,摘下“通灵宝玉”狠命摔去,她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在贾母心中宝玉便是她的命根子,也是贾家的命根子,指望他能高中金榜,振兴祖业,光耀门庭。贾母对黛玉是怜多于爱;对宝玉是爱多于恼。由于她年事已高,早将家政交由儿媳王夫人掌管,但她的存在本身仍对荣国府内部事务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二)王夫人:王夫人在贾府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能谈谈她的思想吗?

明确:王夫人虽然不露锋芒,却是荣国府在位的当家主妇。从她的居处,从她查问王熙凤“月钱放过了不曾”?从她交代黛玉“这是你凤姐姐的屋子,回来你好往这里找他来,少什么东西,你只管和他说就是了”,都可以看出她在贾府的地位和在家务上具有决定权。她是贾政的正室,宝玉的生母,但她对宝玉的行止很不以为然,说儿子是“孽根祸胎”,“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她选择了王熙凤这个年轻机巧泼辣的娘家侄女、婆家侄儿媳妇来帮她操持家务,以便支撑门户,维系这个潜伏着危机的封建大家族。她在贾府的女眷中可算正统的代表人物。

三、人物描写与环境描写交叉进行,配合自然,相得益彰。

贾府:小说所描写的典型环境,封建社会的缩影。

1.提问:贾府地处街市繁华人烟阜盛之处,黛玉来到门前看到了什么情况?

明确:(外观)黛玉看到宁、荣二府相隔不远,都是三间兽头大门,两边蹲着两个大石狮子,门上悬有“敕造”的匾额,门前有“华冠丽服”的侍役。这不仅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宠伟气派,也显示出贵族之家的威严和显赫。

2.提问:黛玉进入贾府到贾母处,她看到了什么?

明确:(布局)从荣府西角门进去,走“一射之地”,转至垂花门,过穿堂,绕插屏,再经三间过厅,后面方是贾母居住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这样穿堂过厅一路行来,仆役、婆子、丫环轮番更换,的确给人以侯门深似海的感觉。然而贾母居处还不是正内室。

3.提问:黛玉去拜见二舅舅时又看到什么?

明确:(陈设)往东。“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堂屋中迎面“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屋内摆设有名贵的家具,珍贵的字画、古玩。“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讥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由堂屋进入东耳房,这里是起居室,另有一番布置,再到东廊三间小正房王夫人的住室,又别有摆设。真所谓“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见《红楼梦》第四回)这宏伟豪华的府第,那皇帝御书大匾,郡王手题对联,以及等级分明的礼仪,的确与别家不同。

结语:透过林黛玉的眼睛,我们看到了贾府那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那皇帝御书的金匾、乌木錾银的对联,那等级分明的礼仪,豪门贵族的气派,果然与别家不同。从中我们不是也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阶级对立、阶级压迫的社会现实吗?可以说贾府这个典型环境就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两点:(1)通过环境描写表现贾府的显赫高贵的社会地位和豪门贵族的气派。例如开头写贾府的“兽头大门”,门前的“两个大石狮子”,正门匾上的“敕造荣国府”五个大字,无一不在显示着贾府的与众不同的社会地位和豪华气派。(2)通过环境描写揭示贾府荣华富贵的。如“敕造荣国府”的门匾,皇帝御笔书赐的“荣福堂”的匾额,室内陈设的物品显示着君王的宠幸和主人对君王的忠诚等。)

四、课后作业

1.从下列命题中任选一个,写一段文字。要求:写一个人;安排适当的场合让人物登场亮相,通过外貌描写初步显示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点。

①我的老师;②我的同学;③我的亲属;④我的邻居。

2.完成《教与学》。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篇6

目的:

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及其反封建意义

了解旧社会豪门贵族生活的骄奢淫逸。

了解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的不同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要点:

《红楼梦》的反封建意义和作者曹雪芹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态度。

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的性格特点以及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主要方法。

难点:

本文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介绍人物的写法。

古典小说中常用的古今义不同的一些词语的含义。

方法:

解析、点拨、探讨

过程:

一、写作背景

《红楼梦》一书所反映的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代的社会生活画面,正是历史上的所谓乾隆盛世,其实在王朝鼎盛的背后存在着种种的矛盾,也隐藏着重重的危机。当时政治腐朽,封建剥削加强。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日益激烈,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也日见明显。

康熙末年,皇子们分朋树党,争权谋位。最后是四皇子胤祯夺得了帝位,这就是雍正皇帝。雍正即位后,立即开展了一场穷治政敌的凶残斗争,残酷地迫害与己争夺皇位的诸兄弟和异己的政治势力。曹雪芹的嗣父曹頫\就是因跟皇室派别斗争有牵连被罢官,抄家。

二、作者简介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大约生于17xx年,卒于1763年。他祖先原是汉人,但很早成了正白旗内务府的“包衣”(满语奴隶之意),入了满籍。从他曾祖曹玺开始,三代世龚江宁织造的官职。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侍读”,两个女儿都被入选为王妃。在康熙时,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雍正即位后,曹雪芹的父亲因与皇家派别斗争有牵连,以及在江宁织造任期内财款亏空等原因,被罢官,抄家,家道从此衰落。作者的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由“锦衣纨裤”的贵公子,降为落魄的“寒士”。当他著书时,已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和“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困生活。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他对过去的经历作一番深刻而痛苦的回忆。这就为他能对社会上种种黑暗抱有不满和批判的态度,写出反映封建统治阶级、封建制度没落衰败的《红楼梦》,准备了良好基础。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具体年月已无从知晓,我们只能根据第一回中知道他“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据专家考证,《红楼梦》共110回,前80回在曹雪芹去世前xx年左右就已经传抄问世,后30回作者已基本上完成,只是由于某种原因未能传抄于世,后来终于失落,这是不可挽回的损失。到了18世纪末,高鹗续写了后40回,补成了现行的120回本。

三、情节结构

明确:

以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为线索展开情节,大体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故事的开端,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这部分着重描写环境。

第二部分(2─14自然段):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林黛玉初进贾府的所见所闻,介绍贾府的环境和府中的众多人物。其中包括:拜见贾母与王夫人、邢夫人等,见王熙凤,见贾赦、贾政,初次见到贾宝玉。

第三部分(15─16自然段),故事的结尾,为林黛玉安排住处。

林黛玉进贾府【二】

目的:

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及其反封建意义

了解旧社会豪门贵族生活的骄奢淫逸。

了解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的不同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要点:

《红楼梦》的反封建意义和作者曹雪芹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态度。

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的性格特点以及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主要方法。

难点:

本文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介绍人物的写法。

古典小说中常用的古今义不同的一些词语的含义。

方法:

解析、点拨、探讨

过程:

一、总结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记叙林黛玉初进贾府的见闻感受,展现了封建大家族贾府的富贵豪华,生动地描写了贾府这一“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之族”,的奢侈生活,初步揭示了《红楼梦》中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贾母等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

二、探究写作特点

(一)、围绕中心事件描写人物

作品中的人物是围绕黛玉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通过黛玉的见闻来描写的。黛玉进府按照封建贵族家庭的礼规,必定要去拜望自己的长辈。同辈姊妹也都要见见面。作者选择这个机会使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出场亮相,是行文的必需,也是事理的必然。黛玉进入贾府,通过她一路目中所见,耳中所闻,不仅详尽描写了荣宁二府的格局布置,亦即人物的活动环境,而且第一次生动刻画了贾母、贾氏三姐妹、凤姐、邢王二夫人、宝玉和黛玉等好几个主要人物,因此可以说“这方是正文起头处,此后笔墨与前两回不同”(甲戌本脂批)。

从艺术结构来看,此回情节的设计同样体现了作者的匠心。如果说第二回“演说荣府”仅仅只是通过冷子兴的口头叙述,使读者对荣宁二府的主要成员及其相互关系有一个大概的了解;那么此回则是通过具体生动的艺术描写,使几个主要人物以各自不同的声音笑貌,栩栩如生地走到了读者的面前。这也就是上引脂批所云“画家三染法”中的第二次皱染,经过这次皱染,几个主要人物便耀然于读者心中眼中了。

在艺术描写上,此回情节也有着许多成功之笔。如写黛玉初见贾母一段:……“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她外祖母。方欲拜见时,早被她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这可谓是如见如闻,活现于纸上之笔,也是所谓“颊上三毫”,传神得力之处。其他如写凤姐出场、宝玉出场,也都是向为人所称道的文字

三、理清人物关系

图示如下:

┌贾敷

宁国公:贾波─贾代化┤┌贾珍─贾蓉(秦可卿)

└贾敬┤

└贾惜春

┌贾琏┐

┌贾赦┤├巧姐

│(邢夫人)│王熙凤┘

│└贾迎春

│贾珠┐

荣国公:贾源─贾代善┤│├贾兰

史太君│贾政┤李纨┘

(贾母)│(王夫人)│贾元春

││贾宝玉

│└贾探春

└贾敏┐├林黛玉(林如海)┘

林黛玉进贾府【三】

目的:

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及其反封建意义

了解旧社会豪门贵族生活的骄奢淫逸。

了解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的不同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要点:

《红楼梦》的反封建意义和作者曹雪芹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态度。

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的性格特点以及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主要方法。

难点:

本文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介绍人物的写法。

古典小说中常用的古今义不同的一些词语的含义。

方法:

解析、点拨、探讨

过程:

一、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林黛玉:

林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尽管外祖母“心肝儿肉”地疼她,宝贝儿似的待她,但总有寄人篱下之感,黛玉的留心与在意,还表现在随时改正一些不适宜的对答上。比如当贾母问黛玉念何书时,“只刚念了《四书》。”和“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的不同和谨慎态度,是她寄人篱下感情的反映,也是节选中性格主要的一面。

王熙凤:

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为人刁钻狡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由于对上善于阿谀奉承,因此博得贾母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的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统治者。

节选部分以四个层次展示王熙凤的性格特征:

1.写出场:

2.绘肖像:

3.见黛玉:

4.回王夫人:

贾宝玉:

贾宝玉是封建贵族的叛逆者,具有反抗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他蔑视世俗,卓然独立的种种表现,反映了他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反抗。

以下分两个描写重点来分析:

1.出场前:

侧面介绍一般人对宝玉看法和他在贾府中的地位(贬斥态度)。

王夫人:“孽根祸胎”“混世魔王”“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

黛玉:(听母亲说)“衔玉所生”的表哥“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

小结:这些贬斥说明贾宝玉所作所为与封建正统观念相抵触,与世俗常情格格不入,他是封建社会的“叛逆”,但由于他是贾府核心人物王夫人唯一的儿子,自幼受“老太太疼爱”,所以在贾府居于“无人敢管”的特殊地位。

2.肖像描写:

反映黛玉的客观观察:一个眉清目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非常眼熟,产生亲热感。使用了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句式整齐,音韵和谐。

林黛玉进贾府【四】

目的:

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及其反封建意义

了解旧社会豪门贵族生活的骄奢淫逸。

了解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的不同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要点:

《红楼梦》的反封建意义和作者曹雪芹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态度。

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的性格特点以及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主要方法。

难点:

本文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介绍人物的写法。

古典小说中常用的古今义不同的一些词语的含义。

方法:

解析、点拨、探讨

过程:

一、理解、探究两首《西江月》:

⑴词中所展示的人物思想性格和形象。

思想性格:生活“潦倒不通世务”,却钟情于女孩子,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行为偏僻”,常常“有天无日”地批驳不合理的现象,讽刺那些热衷功名的人是“沽名钓誉之徒”“国贼禄鬼之流”,反对“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观念,嘲笑道学所鼓吹的“文死谏,武死战”的所谓“大丈夫名节”是“胡闹”,是“沽名钓誉”,“怕读”被封建统治者奉为经典的、具有莫大权威的《四书》之类的“文章”,却对《西厢记》《牡丹亭》之类理学先生所最反对的书视如珍宝,这些都与传统道德背道而驰。可见“顽劣”“乖张”──叛逆是其主要性格特征。

宝玉形象:他“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不是封建时代的忠臣孝子,而是“于国于家无望”的逆子贰臣。

作者对宝玉的态度似贬实褒,寓褒于贬,正文反作,赞颂宝玉。

⑵该词作用。

其一,作者假托封建卫道者的口吻,对宝玉的似嘲实赞,巧妙地歌颂了宝玉反封建的叛逆性格,暗示了小说为宝玉安排的悲剧结局。

其二,作者用“说反话”的手法,赞赏宝玉对封建主义采取的玩世不恭的态度,歌颂他不向世俗屈服,勇于反抗的精神。他的“愁”和“恨”,正是要求摆脱“世务”“文章”而不可得的苦闷心情的表现;他的“傻”“狂”,是专制压迫和禁锢的结果,是他在痛苦中寻求新的生活和理想,而又找不到出路,陷于失望和迷惘的一种精神状态。

二、小结全文:

围绕中心描写——

作品中的人物是围绕黛玉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通过黛玉的见闻来描写的。黛玉进府按照封建贵族家庭的礼规,必定要去拜望自己的长辈,同辈姊妹也都要见面,作者选择这个机会使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出场亮相,是行文的必需,也是事理的必然

人物出场,先后适宜,详略得当,虚实兼用——

对王熙凤、贾宝玉等主要人物详写,对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和贾氏三姊妹则略写;对贾母、王熙凤等出场人物是实写,而对贾政、贾赦等未出场的人物则属于虚写;对贾宝玉、王熙凤等是单独写,而对邢夫人、王夫人、李纨、迎春、惜春等只作集体介绍。这样描写不但笔法变化多姿,而且在众多人物中可使描写重点突出。

人物描写与环境描写交叉进行,配合自然,相得益彰——

宝黛初会——便都感到似曾相识、息息相通。作者这样写,一方面是来自第一回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的故事,给两人的关系蒙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而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这初会时的心灵感应,表现两人感情上为默契,为后来两人爱情的发展张本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篇7

【知识与能力】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及心理,概括林黛玉的人物形象,掌握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等主要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准确解读古典小说的人物个性,培养文学审美能力及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掌握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和细节描写等主要手法。

多媒体教学法(看视频、听音频);朗诵法(集体朗诵、指定学生朗诵);讨论法;教师导读法;品读法。

同学们看大屏幕,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大家仔细观看视频中的故事情节发展,视频放完了,大家知道这是哪部电视剧吗?没错就是《红楼梦》。那林黛玉进贾府看到的是怎样的豪门家族呢?今天我们就随着这个美丽的女子走进贾府,走进《红楼梦》,进而走进林妹妹的内心。

①同学分享课前收集资料,介绍曹雪芹及其作品《红楼梦》。

明确:

作者:曹雪芹(约17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出生于江宁(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之子(也有说曹\之子)。

关于《红楼梦》:《红楼梦》是我国18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古典小说。它高度的.艺术性,在我国及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重要地位。《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以贾史王薛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版本可分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大系统。前80回是曹雪芹所著,后40回为高鹗续写。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具体年月已无从知晓,我们只能根据第一回中知道他“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

家世:父亲林如海,为扬州巡盐御史;母亲贾敏,是贾母的女儿,贾政的妹妹,于黛玉十岁左右去世。

生平:从小聪明清秀,与诗书为伴。后因父母双亡,便常住贾府,虽为寄人篱下的孤儿,但生性孤傲,天真率直,是封建思想的叛逆。她蔑视功名利禄,与宝玉相知相爱。但这一爱情最终被扼杀,黛玉泪尽而死,苦绛珠魂归离恨天。

身世(木石前缘):前世的黛玉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仙草,宝玉是赤霞宫的神瑛侍者,每天给绛珠草灌溉,绛珠草修成人形以后,为了偿报灌溉之情,所以随之到凡尘,上演这悲金悼玉的故事。

③初读课文,结合文章标题,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明确:林黛玉因何进贾府?原来贾母有两个儿子贾赦、贾政,一个女儿贾敏。贾敏嫁林如海,只有一个独生女便是林黛玉。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念及黛玉年幼无人照顾便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

(三)品析语句,合作交流。

1、上节课我让同学们课后预习了这篇小说,现在大家在课上默读一遍课文并以语文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讨论得出本文的情节由七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内容概括如下:

通过梳理文章结构,我们知道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线索,以及所见到的人物:她先到贾母院,见到了三春、大舅母、二舅母,然后去贾赦院,但没见着,又去贾政院,也没得见,最后回到贾母院,见到了一生中的知己――宝玉。

2、大家默读课文,分析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林黛玉?

(1)从课文中找出描写黛玉外貌的句子,分析黛玉人物形象。

①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小结:众人眼里的林黛玉:众人是从亲友和长辈的角度关心黛玉的身体,注意到她身体孤弱、多病。

②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小结:王熙凤眼中的林黛玉:王熙凤从讨好贾母的角度出发,看到了她容貌标致,气派不凡。凤姐是见过世面的,见多识广。这段话出自凤口,点明了黛玉的风流态度和言谈举止的不俗。

③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I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小结:贾宝玉心中的林黛玉:借宝玉之眼浓墨重彩描写黛玉,五个对偶句抓住了黛玉弱不禁风,多愁善感、楚楚可人的性格特点,工笔细描,表现无与伦比的姿容、神韵和风采,绘出风流俊逸病美人图。

(脂砚斋评点:黛玉之举止容貌,亦是宝玉眼中看,心中评。若不是宝玉,断不能终知黛玉是何等品貌。)

(2)从课文中找出黛玉的行为、细节描写的句子,分析黛玉的性格特点。

①贾母一见黛玉,疼爱得不得了,“一把搂入怀中大哭”,并不计较礼节,课时待众人慢慢解劝住了,黛玉还是补行了拜见的礼节。见了迎春姐妹三个,也“忙起身迎上来见礼”。

②听到后院有笑声,听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心里觉得那人“放诞无礼”只是不说,见了面还是“连忙起身接见”,称呼上也非常小心。外祖母说:“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她知道外祖母可以开玩笑,自己随便不得,待明白过来,“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

③连一个位子,黛玉也处处小心,无论在王夫人处,还是在贾母后院吃饭,黛玉都十分退让。

④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饭后漱口,跟着漱口,吃茶,跟着吃茶。

小结:因母亲早亡,又无兄弟姐妹扶持,尽管外祖母口口声声“心肝儿肉”地疼她,林黛玉却总有寄人篱下的感觉,所以待人处世总谨慎多虑,礼节周到。从人物的行动和细节,也表明其教养非一般,聪明识礼。

(3)从课文中找出黛玉的语言描写的句子,分析黛玉的性格特点。

①黛玉回答贾母:“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当宝玉问她可曾读书时,黛玉只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②贾赦没出来见面,只是让人回话,因为回的是大舅舅的话,黛玉忙站起来,一一听了,恭肃如此。大舅母苦留她吃饭,黛玉笑着推辞“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

小结:从黛玉刚开始回贾母“只念了《四书》”,后觉得不妥,会宝玉“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第②句笑着推辞大舅母的赐饭,可以看出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3、“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是林黛玉进贾府的生活信条,小说中是怎样表现的?她为什么这样要求自己呢?

【要求】分组活动。找出黛玉进贾府后语言动作的描写,并讨论分析。

①大舅母留她吃饭时;

②在王夫人那里择座;

③在贾母房里吃饭的时候;

④对读书的回答;

⑤初见贾母的时候;

⑥当贾母介绍王熙凤的时候。

体弱多病,美丽多情的林黛玉是在母亲去世后投奔外婆家的,虽然贾母十分疼爱,她却总有寄人篱下之感,所以,进贾府后始终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去”,细心机敏、自尊自卑是她的性格特点。

小说中对王熙凤、贾宝玉的服饰极尽笔墨甚至丫鬟们也有简单的服饰介绍,同学们找找文中是怎样描写黛玉的服饰的?那是不是曹先生忘记写黛玉的服饰了?

明确:作者用这种方式更显她的素雅,纯美,无需用外在的服饰来修饰,已经很完美了。

小结: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结束课堂。

作业:林妹妹不仅仅美在外表,美在气质,其实她还是一个才女。大家课后搜集林黛玉的诗词,这些诗句都很契合她的实际,细细品读,进一步了解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及其悲剧命运,下节课我们就“我看林黛玉”这个话题再来讨论。

本文是一篇古典小说,因而重心在情节发展,人物分析上。本堂课的教学,抓住林黛玉的人物形象,从作者的动作、语言、细节描写等描写手法,让学生了解林黛玉的形象。课堂充分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尽可能地营造课堂气氛。本节课实现了三维目标,达到了师生共建课堂的效果。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鉴赏主要人物林黛玉的形象美

3、学习文中描写人物的手法

学习重、难点:

鉴赏主要人物的形象美及学习描写人物的手法

课前预习

一、作者及作品:

曹雪芹(1715-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曹雪芹的一生经历了曹家由兴盛到衰败的过程,早年过着豪华的公子生活,晚年却穷愁潦倒,卖画度日,生活于贫困之中。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曹雪芹深刻地思考自己的经历,对社会上种种黑暗产生了不满,这就为创作《红楼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红楼梦》是他一生“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全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和腐朽本质,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发展趋势。

二、补充《红楼梦》内容:

第一回是开篇。先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第二回是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为读者阅读全书开列了一个简明“人物表”。

第三回是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林黛玉进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

第四回是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把贾府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来描写,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由于薛蟠的案件自然带出薛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第五回是全书的总钢。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红楼梦》只流传下八十回,续写部分对于《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基本上是依据这些隐喻揣摩出来的。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

三、基础知识:

1、注音:

敕造(chì) 宫绦(tāo) 绉裙(zhòu) 翠幄(wò)

两靥(yè ) 厢庑(wǔ ) 錾银( zàn) 孱弱(chán)

懵懂(měng) 盥洗(guàn) 美人觚( gū )

2、下面几个句子是对人物肖像的描写,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B)。

①、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

②、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③、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④、两弯似蹙非蹙绢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⑤、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

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

A、探春、惜春、李纨、王熙凤、贾宝玉

B、迎春、探春、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

C、迎春、林黛玉、王熙凤、李纨、贾宝玉

D、探春、李纨、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

课内探究

一、分析林黛玉这一人物形象

1、跳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林黛玉外貌的句子并分析其形象特征

(1)众人眼中的黛玉:

明确:“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2)王熙凤眼中的黛玉:

明确:“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3)宝玉眼中的黛玉:

明确:“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小结:三处描写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林黛玉的音容笑貌、神态风度,写意和工笔两种手法交替使用,既有朦胧的美感,又有清晰的美感。

2、投奔外婆家后,虽然贾母十分疼爱,她却总有寄人篱下之感,所以,进贾府后始终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你是如何理解画线句子的?请从课文中找出林黛玉的言行等说明这一点。

(1)拜贾母 (4)三让座位

(2)见凤姐 (5)改习惯

(3)见大舅 (6)答《四书》

黛玉的性格

细心 谨慎 多虑 敏感 自尊

3、描绘出你心目中林黛玉的形象。

4、专家眼中的林黛玉

补不完离恨天,所余之石岂非离恨石乎。而绛珠之泪偏不因离恨而落,为惜其石而落。可见惜其石必惜其人,其人不自惜,而知己能不千方百计为之惜乎?所以绛珠之泪至死不干,万苦不怨。所谓“求仁得仁又何怨”,悲夫!

——脂砚斋评语

才华飘逸之人,多有多愁善感之习惯,不可过分说林黛玉不好,人生是两面性的,终有失败的地方,也有成功之处。功过不能相抵,才会成就一个林妹妹的活灵活现。永恒的潇湘妃子,永恒的诗句。

——胡适

宝钗在做人,黛玉在作诗;宝钗在解决婚姻,黛玉在进行恋爱;宝钗把握着现实,黛玉沉酣于意境;黛玉是恋爱,是情感沉醉于意境;宝钗是婚姻,是理智把握住现实;宝钗有计划地适应社会法则;黛玉任自然地表现自己的性灵。 ——王昆仑

二、总结(小说中描写人物的手法)

1、正面描写。借助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刻画人物。

2、恰当运用侧面描写。

3、抓住细节表现人物。

三、运用所学方法分析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

1、王夫人及黛玉母亲口中的宝玉—出场前的侧面描写

孽根祸胎 混世魔王 疯疯傻傻

与世俗格格不入

顽劣异常 极恶读书 内帷厮混

2、肖像、语言、动作—出场后的正面描写

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

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英俊多情率真性

偏只我是杜撰不成 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

3、《西江月》二词的评判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独立不羁封建叛逆

行为偏僻性乖张,于家于国无望。

四、课堂检测

1、对凤姐的肖像描写可分为服饰和容貌两个方面,都反映了凤姐的一些特征,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 由此可以看出凤姐的贪婪和俗气。

B 含威不露的“粉面”,未启先笑的“丹唇”,反映她的欺诈、狡黠的本性。

C 这种服饰和容貌正是她要维持在贾府中的地位和威望所必不可少的。

D 在美丽的外表下,掩盖着内心世界的空虚。

2、阅读下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凤姐片刻间一悲一喜,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本段人物描写所用的方法有哪些?

明确:

①表现了王熙凤的精明、圆滑、善变的性格特征。

②本处人物描写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的手法,同时还运用了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

课后延伸

一、现代文阅读

审丑 严歌苓

拾垃圾的曾老头拿烂得水汲汲的眼看着赵无定,说:“你出息了,跟你爸一样教大学了。我小臭儿也出息了,要娶媳妇了。现在的媳妇都得要钢琴。就跟我们年轻那时候,媳妇们都得要彩礼一样。没彩礼,娶不上什么体面媳妇。……一个钢琴得五千哪。”

老头两片嘴唇启开着,看得出结了满嘴的话:“我在想,你能不能给大爷找那份差事,就是你爸早先给我找的那份儿人体模特儿的差事。小臭儿的一房间家什都是靠那份差事挣来的。”

“大爷,可现在……”

“你不用说,我知道我现在老得就剩下渣儿了,走了样了,没法看了。你跟学校说说,要是给别人十块,给我八块就成……”

无定为他争取到的价码是十五元一小时。因为无定父亲的“审丑说”莫名其妙地热起来。一个顶信仰 “审丑”原则的学生在全国美展中得了一等奖。许多杂志都刊出了这个“审丑”创举——巨大的画幅上,那丑浓烈,逼真得让人恶心。

晚秋,那老头又出现在灰色的风里,颠颠簸簸追逐一块在风中打旋的透明塑料膜。他告诉无定,小臭儿有了钢琴,也有了媳妇。他们交谈时,不少人默默地注视着老头,每张脸都板硬,盛着或显著或含蓄的恶心。

又一年,赵无定被介绍到一个画商家。敲开门,里面男主人对他叫:“哎呀,是你呀!不认识我啦?”男主人身后是一屋锃亮的家具,锃亮的各“大件儿”, 锃亮的钢琴,锃亮的一个女人。

“你妈给过我一块冰糖呢,那时糖多金贵!忘啦?”

无定明白了,面前这个双下巴、头开始拔顶的男人是小臭儿。

“快请进,快请进!唉,咱家来稀客啦!”他对女人说。

无定在宽大的沙发上落下屁股,挺寒酸地把几张画靠在茶几腿上。

“这几张画……”

“先不谈生意,先吃饭!哥儿们多少年了!”小臭儿扬声笑起来,“包了饺子,三鲜馅儿,正下着。冰箱里我存了青岛的啤酒。瞅你赶得这个巧!”

这时有人轻轻地敲门。媳妇从猫眼儿看出去,踮着脚尖儿退回来:“你爷爷!”

“我哪儿来的爷爷?他老脸不要,我可要脸!”小臭儿说。他起身,嘱咐媳妇:“先不开饭,不然他下回专赶吃饭时间来!你就告诉他我不在家。”然后转脸向无定,笑又回来了:“拿上你的画,咱们上卧室谈。”

无定跟着进了卧室,小臭儿将门挂个死,客厅里传来一清亮一混浊两副嗓音。

“臭儿又不在吗?老也没见他,想得慌。”

“他一时半会儿还不会回来!”

“那我多等会儿。”

“哎哎!……别往那儿坐,那沙发是新的!您坐这儿吧!……”

无定早没了谈生意的心思,心坠得他累。一小时后,老头走了。一锅饺子捂在锅里的时间太长了,全沤烂了,成浆了。

无定客气而坚决地在他们摆开饭桌时离开了。

不久,学校会计科的人告诉无定,老头的计时工资算错了,少付了他百把块钱。无定揣了钱,但从夏天到冬天,一直没遇到老头。他只好从学校找了老头的合同,那上面有他的地址:某街三百四十一号。街是条偏街,在城郊。无定没费多少时间便找着了三百四十号——这条街的最后一个号码,再往前就是菜田了。

无定走出了街的末端,身后跟了一群热心好事的闲人。在阔大无边的菜田里,有一个柴棚样的小房,门上方有一个手写的号码:三百四十一。门边一辆垃圾车……

“哦,您是找他呀!”闲人中有人终于醒悟似的,“曾大爷!他死啦。去年冬天死啦!”

那人说:老头有个很好的孙子,孝敬,挣钱给爷爷花,混得特体面,要接爷爷去他的新公寓,要天天给爷爷包饺子;但老头不愿去,天天喂他饺子的好日子他过不惯,他怕那种被人伺候、供着的日子……这是老头亲口告诉街坊的。

“你是曾大爷的什么人?”那人问。

“朋友。”无定答。

“也认识他孙子小臭子?”

“对。”

“他真对他爷爷那样好?”

无定停了好大一会儿,说:“真的。” (节选自《审丑》有删改)

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曾大爷的形象特点。(4分)

二、写作训练

设置特定的情境,结合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性格,用本课学习的方法,塑造一个身边的人物形象。如《我班来了新同学》、《我家的新邻居》等等。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篇9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的第三回,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中心事件,以她当天的行踪为线索,第一次介绍了贾府的一批主要人物,第一次展现了全书的典型环境——贾府的概貌。理所当然,要围绕林黛玉这个人物来设计课文的教学内容。

作为小说,要着重欣赏人物形象,品味小说语言。欣赏人物形象,要注意情节、环境与人物的关系。品味语言,要把握叙述语言和人物语言的不同特点。

一、 理清课文情节

课文虽然很长,但情节并不复杂。题目是《林黛玉进贾府》,既然是“进”贾府,说明课文是以林黛玉的行踪为线索。又由于林黛玉是初进贾府,当然先要去拜见长辈,而拜见长辈,又按人物的身份地位先后拜访,因而行进的路线也就清楚了,即贾母院—贾赦院—贾政院—贾母院(吃晚饭,安排住宿)。所以课文的情节结构为:

二、 人物形象

作品中的人物是围绕林黛玉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通过林黛玉的见闻来描写的。人物的出场,先后适宜,详略得体,虚实兼用。

主要人物表

详写 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 略写 迎春、探春、惜春

实写 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贾母 虚写 贾赦、贾政

单独介绍 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 群体介绍 邢夫人、王夫人、李纨

重点是三个人物: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

(一)林黛玉形象

提问:林黛玉初进荣国府时的心理怎样?为何有这样的心理?

【明确】心理: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他人耻笑了去。

原因:母亲病故,孤单的身世,寄人篱下的处境,以及自尊、敏感、多疑的性格。

说明:人物的处境决定人物的心态,决定人物的行动、言行,更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1、从言谈举止看林黛玉

对答: 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

……刚念了《四书》。

……不曾读……些须认得几个字,

坐座: ……度其位次,便不上炕,向东边椅子上坐了……

……十分推让……

拜访: 曲曲折折地走了很多路

(聪明懂礼,小心谨慎)

2、从外貌、气质看林黛玉

众人观察: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熙凤赞扬: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这通身的气派……

宝玉所见: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貌美多情,体弱多病)

提问:三个人对黛玉的共同感受是什么,有哪些不同?为什么不同?

明确:三人共同感受:美丽

不同:

众人和宝玉共同感受:多病

不同:

不同感受:

众人地位低下,所以特别注意言谈举止是否有教养。熙凤讨贾母欢喜,只说优点,并带有夸张。宝玉对黛玉有爱慕之情,所以感受最具体、最全面。

(二)王熙凤形象

节选部分以四个层次活灵活现地展示了她的性格。

特征:写出场、绘肖像、见黛玉、回王夫人

提问:从何可见王熙凤与众不同?

1、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身

2、外貌、装束

写服饰,从头饰、裙饰、服装三个方面,极力铺陈集珠宝于一身的妆扮,显示她的华贵得势,也暗示她的贪婪、俗气。

写容貌:细致入微,出神入化。三角眼,吊梢眉,美丽的容貌隐藏着刁钻和狡黠。

3、语言

出场时:“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见黛玉时:“天下真有这样标志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气派……”(一箭四雕)。“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了,……竟忘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只管告诉我,……也只管告诉我。”

回王夫人时:“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

(个性化的语言,显示她在贾府特殊地位和察言观色、机变逢迎,果断能干的性格特征)

4、绰号:凤辣子

5、名字:男子之名(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

总结: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她为人刁钻狡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由于对上善于阿谀奉承,因此博得贾母的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的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统治者。

(三)贾宝玉形象

对宝玉的描写,主要有三个重点:出场前的侧面勾勒、出场后的肖像描写、《西江月》二词的总结。

侧面勾勒:

1、王夫人向黛玉介绍: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

2、林黛玉回忆母言:顽劣异常,极恶读书

为正面描写铺垫、蓄势

正面描写:

外貌: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

言行:

西江月二首:

第一首:

补充注释:

①世务:时务,就是结交仕人,应酬官府,遵守礼法那一套。

②文章:指封建经书,时文八股。

③偏僻:指思想行为偏激,不端正。

这首词表明宝玉为人处世既不合乎封建正统标准,又不怕世人的“诽谤”。

第二首词写贾母等人曾将“于国于家”光宗耀祖的希望寄托于宝玉,最终却完全落空,宝玉是“无能”、“无望”、“不肖”。

由此正表明贾宝玉作为封建统治阶级逆子贰臣的勇敢反抗精神。反面文章,明贬暗褒。

总结:贾宝玉是一个善良多情,蔑视功名利禄,争取个性解放,具有封建叛逆精神的贵族公子。

三、 环境描写

课文对贾府的环境都是通过林黛玉的一双眼睛而描写的。

作者通过环境描写揭示了贾府荣华富贵的来源和社会地位,它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

四、 补充内容

1、【枉凝眉】(唱宝玉和黛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2、《红楼梦》与作者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有前80回,高鹗续后40回。《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3、护官符(四大家族)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做马 贾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史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王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薛

4、曹雪芹曲

我也曾金马玉堂,我也曾瓦灶绳床,

你笑我名门落拓,一腔惆怅,

怎知我看透了天上人间世态炎凉!

褴裳藏傲骨,愤世写群芳,

字字皆血泪,十年不寻常!

身前身后漫评量,今世看,

真真切切,虚虚幻幻,悲悲啼啼的千故章。

5、金陵十二钗

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王熙凤、史湘云、秦可聊、巧姐、妙玉、李纨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篇10

课文《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小说第一次正面描写贾府的豪华和富丽,集中介绍了贾府的生活环境,为小说的展开提供了一个具体的场景,成为整部小说的背景,小说的人物故事就是在这样一个大宅院里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地展开,因此,课文的环境描写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一、环境描写的内容

小说的环境描写主要突现了贾府的“与别家不同”,展现贾府豪华的生活场景。

1、建筑

黛玉初来乍到,首先看见的是贾府外观,“蹲着两个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正门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这是宁国府的外观,再“往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了”,宁荣二府在黛玉眼里仅外观就气势宏伟,气魄非凡。

“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厅堂”,“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厅,厅后是后面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这是贾母所住的正房大院,既庄严肃穆,又有豪门气派。“出了西角门,往东过荣府正门,便入一黑油大门中,至仪门前方下来”,“进入三层仪门,果见正房厢庑游廊,悉皆小巧别致,不似方才那边轩峻壮丽,且院中之树木山石皆在”,这是贾赦的住处,虽然不及贾母正房的气派,但却别有洞天。“黛玉进了贾府,……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这是轩昂壮丽的“荣禧堂”。

从文中描写看来,贾府建筑的外观宏伟壮丽,气势非凡,内部布局讲究,各种建筑相映相衬,铺展出贵族气派。

2、陈设

对贾府豪华陈设的描写集中在“荣禧堂”。“黛玉进入堂屋,抬头迎面首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日月,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金帷彝,一边是玻璃盒,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这写陈设均显示了贾府的豪华和非同一般。

“临窗火炕上铺着猩红洋罽,正面设着大红金钱蟒靠背,石青金钱蟒引枕,秋香色金钱蟒大条褥。西边设一对梅花式洋漆小几,左边几上文王鼎匙箸香盒,右边几上汝窑美人觚——插着时鲜花卉,并茗碗痰盒等物,地下面一溜四张椅子上,都搭着银红撒花椅搭,底下四副脚踏,椅之两边,也有一对高几,几上茗碗瓶花俱备。”这虽然描写的只是王夫人耳房内的摆设,但我们可以借此看出贾府陈设的精致和华贵,感受到贾府生活的豪华奢侈。

3、奴仆

贾府的奴仆首先是多。黛玉进贾府时,“宁国府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黛玉进了荣国府角门,“便另换了三四个衣帽周全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不一时,只见三个奶嫫嫫并五六个丫鬟,簇拥着三个姊妹来了”;“每人除自幼乳母外,另有四个教引嫫嫫,除贴身掌管钗钏盥沐两个丫鬟外,另有五六个洒扫房屋来往使役的小丫鬟。”可见各房内奴仆众多。

其次是服饰鲜丽。黛玉见“台矶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进入宁国府正室,“早有许多盛妆丽服之姬妾丫鬟迎着”,拜见王夫人时,“黛玉一面吃茶,一面打谅这些丫鬟们,妆饰衣裙,举止行动,果亦与别家不同”,又见着一个穿红绫袄青缎掐牙背心的丫鬟。”可见贾府奴婢的衣着也是颇为华丽的。

再次是次序井然。贾府虽然奴仆众多,但是并不显得混乱嘈杂,反而严整有序,各有分工,各司其职,有专管梳妆洗漱的,有专司洒扫房屋的,在贾母传晚饭时,“外间伺候之媳妇丫鬟虽多,却连一声咳嗽不闻”,奴仆多而不乱,艳而不浮,显示了贾家的大家风范和“与别家不同”的气派。

通过对贾府建筑、陈设、奴仆的描写,文章从硬件、软件各个角度描述了贾家豪华富贵奢靡的生活。

二、环境描写的作用

1、体现出贾家的社会地位

文章在描写“荣禧堂”时,以特写的镜头刻画了“荣禧堂”这一块大匾,无论质地、花纹、文字的规格都非同一般,尤其是这块匾上的一行小字,“某年日月,书赐荣国公贾源”,御笔亲书的牌匾以及“万几宸翰之宝”这枚皇帝的印章,都显示出了皇帝对贾家的宠幸,体现了贾家的地位。荣禧堂还有一副乌木联牌对联;“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形容贾府座中人、堂上客的服饰华贵,可见贾府的交游都是地位尊贵家势显赫之人,这副对联下面有一行小字:“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从这一落款更可想见贾府的声望,勋袭东安郡王都对贾府称兄道弟,更证明了贾府中来往的客人均非泛泛之辈,都是豪门望族。

贾府的陈设多为贵重物品,如上面提及的大紫檀紫檀雕螭案、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待漏随朝墨龙大画、金帷彝、玻璃盒、汝窑觚等,都是当时的珍贵物品,这些都增添了贾府的富贵气,同样体现出了贾府的社会地位。

2、暗示了贾府必将走向衰亡

贾府的社会地位来自于宁、荣二公,从文章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贾府今日的豪华来自于祖上的功绩。宁、荣二府本是敕造,荣禧堂的牌匾也是皇帝御赐给荣国公贾源的,而此时宁、荣二公均已去世,因此贾府的地位其实已经失去了根本,仅靠贾政的女儿贾元春入宫为妃,侥幸得到皇帝宠幸来维持贾府的表面风光,毕竟有些力不从心。

其次,贾家只有贾政一人在朝做点正经事,其余人基本上都游手好闲,而且贾政为官平庸,看样子前途也不是太大,在《红楼梦》第五回中宁、荣二公的魂魄请求警幻仙子点醒宝玉,他们认为在贾家的后代之中只有宝玉能够支撑起贾府的荣耀,贾政自己也深感后继无人,寄望于天资聪颖的贾宝玉,对他严加管教,但偏偏宝玉不喜俗务,不肯读些经世文章,又得贾母宠爱无人能管,贾政也只得徒呼奈何,因此在宁、荣二公去世后,贾府实际上人才凋敝,贾家必然会走下坡路。再者,贾府自恃祖上的恩荫,排场大,奴仆多,生活穷奢极侈,铺张浪费,吃穿用度过分讲究,陈设过分豪华,收支不能平衡,入不敷出也在意料之中。

由此可见,在这表面的繁华中,包藏着败亡的祸根,这幅豪华富贵的图景暗示出贾府必将走向败落。

3、揭示了黛玉自卑性格形成的根源

林黛玉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之家,虽然她的父亲爱她如珍宝,当做儿子来教养,但毕竟家境败落,母亲又一病而亡,父亲因无力照顾黛玉,不得不把她送往外婆家。如果她的外婆家也跟自己家一样,门庭冷落,家境一般,黛玉也许可以凭着自己的聪明俊秀和良好的教养获得外祖母和舅舅的宠爱,过着虽不豪华但轻松自在的生活,也许一生就没有这么多的眼泪,可不幸的是她的外婆家偏与别家不同。

黛玉首先见到的是外祖母派来接她的几个三等仆妇,这几个人的吃穿用度,就已是不凡,因此敏感的她在未进外祖母家门时,就“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他人耻笑了去。”在外祖母家,尽管生活优裕,她与宝玉也情投意合,外祖母也极疼爱她,但始终无法消除内心的自卑感。

这种自卑不是来自于才华的不足,因为她的才华是贾府里数一数二;也不是来自于身份的低微,事实上她与贾府的血缘关系要比薛宝钗近得多,她是史老太君嫡亲的外孙女,是贾府正儿八经的近亲;因此她的自卑只能是来自于家庭的比较。薛宝钗尽管是贾府的较远的亲戚,但因为她来自于四大家族之一,所以她不自卑;史湘云自幼孤苦,父母双亡,但她来自于史家,所以她也不自卑,只有黛玉来自于一个破落的贵族家庭,所以她自卑,这种自卑使她时时有寄人篱下之感,无法与贾府的豪华环境融为一体,她始终感到自己是被贾府排斥的。况且由于她的家境不佳,在贾府她也的确受到了一些不公正的待遇。比如去接她的只是贾家的三等仆妇,她进贾府的时候只是悄悄地进了角门;贾赦明明在家,却托词不肯见这个外甥女;贾家知道她要来,却也未曾安排她的住处,只能临时住在碧纱橱里,凡此种种,她善感的心灵不可能不感受到这些,因此在各种有意无意的比较中,养成了她自卑的性格。在加上她的教养让她学会了自尊,她在家里养成的生活习惯与外婆家不同,但也不得不一一改过来。所以,黛玉常常被自尊和自卑这两种感情折磨得伤痕累累,而这些伤痕的根源就是贾府的“与别家不同”。

三、环境描写的特点

1、新颖独特的叙述角度

贾府的院落庞大,人物众多,没有一个好的视角是无法清晰地描绘出来的。文章选择了黛玉的眼睛这一新颖独特的叙述角度,立足于黛玉的观察,移步换景,逐步展开了对贾府清晰有序的描写。

黛玉在贾府的行踪是:经过宁、荣二府的大门,进了角门,拜见外祖母,拜见两个母舅,然后又回到外祖母那儿用晚饭。事情虽不多,但是黛玉见过了荣国府的主要场所,首先是宁、荣二府的外观;其次是贾家的垂花门、抄手游廊、穿堂、大插屏;接着见到了贾母豪华的正房大院;又来到了大舅舅贾赦的住处;随后,又回到荣国府中的“荣禧堂”、贾政王夫人的居坐宴息处;最后在贾母赐晚饭的时候路过了王熙凤的屋子。

借助于黛玉的目光,我们穿过了贾府的一重重院落,一扇扇门窗,逐渐看到了贾府内部的格局、陈设和一幕幕动态的生活场景。

2、错落有致的叙述方式

贾府的环境是阔大的,幼小的黛玉进了贾府自然是看得眼花缭乱,这样一个复杂的建筑群体,要用一个女孩的眼光呈现出来,难免庞杂不清。然而文章的叙述清楚有条理,读者既可以根据书中的陈述复原贾府的建筑图景,又没有沉闷冗杂之感,这不得不归功于作者错落有致的叙述方式。

文章描写的重点主要集中在“荣禧堂”和贾政王夫人的宴息处,对这两处的描写作者不厌其烦。“荣禧堂”凸现了贾府的贵族地位,体现了贾府看得见也感受得到的贵族气。贾政王夫人的住处描写了贾府的内部陈设,体现贾府的豪华奢侈。因此对这两处的描写文章极尽铺张之能事,各有侧重,从不同角度展示了贾府的“与别家不同”的气派。

文章的次重点是贾母的正房大院和贾赦的住处,一处是“雕梁画栋”,一处是“小巧别致”,展现了贾府建筑的不同格局。

王熙凤的居处,黛玉只是远远一瞥,只见抱厦厅、粉油大影壁、一半大门和小小一所房屋,寥寥几笔就点出了凤姐居处的雅致。至于贾府的外观及各建筑物中的贯联之处均随之带出,体现了贾府建筑格局的宏伟和繁复

文章的描写既有全景式的描绘,又有一个个特写镜头,主次分明,错落有致,把一个大家族的生活脉络和生活背景生动有序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使文章的描写多而不乱,细而不烦。

总而言之,对贾府的环境描写体现出了作者超凡入圣的写作功底和语言叙述能力,让我们从中感受到《红楼梦》永恒不变的艺术魅力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和它的思想性、艺术性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学生分析通过人物的外表、语言、行动和心态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学习课文用肖像描写反映人物特征的写作技巧。

(3)区分、了解、并应用小说的相关写作手法。

2、能力目标

(1)分析形象,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习惯和知识迁移地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提高分析、归纳、评价、写作等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研读小说过程中,培养审美眼光,领会人物的美感。

(2)正确理解《红楼梦》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认识封建大家族的腐朽没落,理解贾宝玉追求个性自由反封建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典型的环境描写,个性化的语言,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刻画人物的写作手法,体会作品如何根据人物外貌描写来体现性格特点。

2.难点:提高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以及写作能力。

【教学策略】

1、教法:讨论法、提问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欣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还原法等综合运用

2、教学对象分析及策略:现在高一文科班学生课外阅读量小面窄,本着巩固基础、迁移知识、加强能力的原则,强调突出重点、分散突破难点,补充延伸教材内容,采用设疑激趣、启发调动的方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3、用具媒体组合运用:多媒体平台、学生搜集的资料等。

4、资源开发利用:语文教材、《红楼梦》以及学生搜集、整理的各种资料等。

【课时安排】:三课时

课前预习

【预习提示】

现存的《红楼梦》有甲戌本、乙卯本、庚辰本、舒序本,这四个版本。而评定《红楼梦》的除了大家所熟知的脂砚斋之外,还有一个名叫畸芴叟。现在,在“红学”这一学问当中,成就颇高的,除了“红学”创始人胡适之外,还有周汝昌、周思源、胡文彬、刘心武等人。希望大家下去可以找些这些代表人物的著作看一下,对《红楼梦》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而且,大家也可以上网去看《百家讲坛》的相关视频。

【预习作业】

1、阅读课文,查找曹雪芹生平事迹的相关资料。

2、《红楼梦》大致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3、《红楼梦》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历史地位如何?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篇12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

《林黛玉进贾府》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第三册的一篇重要讲读课。本单元是小说单元,是文学作品阅读欣赏能力训练序列中的训练阅读欣赏小说的能力重点篇目。构成本单元的三篇讲读课文和一篇选读课文,兼及古今中外。本课属于中国古典小说,拟重点说明两点:

①阅读我国古代小说的意义和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②《林黛玉进贾府》重在研讨环境、人物表现艺术。

〔二〕教学目标

我设置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

A、知识教育点

1、结合课文阅读使学生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和它的思想性、艺术性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3.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B、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通过揣摩人物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

2、分析形象,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习惯和知识迁移地能力。

C、德育渗透点

正确理解《红楼梦》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认识封建大家族的腐朽没落,理解贾宝玉追求个性自由反封建的精神。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刻画人物的写法。

[教学难点]林黛玉的性格分析。

二、说教法及依据

1、拓展知识,构建愉快教学法

国外有一种较先进的教学方法——愉快教学法,主要特点是从学科特点出发,通过新颖的教学形式,以创设充满活力的教学过程为目标,让学生在愉悦的心境状态中,实现认知与情感、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小说单元教学时,遵循教学方法亦要改革的指导思想,摒弃传统的“念经式”的教学模式,吸收国外“愉快教学法”的长处,教法求活,视野当阔为重点。

2、直观展示法:

第一红楼梦人物众多,错综复杂,搞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对于把握人物性格征有着重要意义。第二,贾府建筑的规模即黛玉进贾府的路线是引导学生读小说的主要线索,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将人物关系和贾府建筑制作成图片,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把握小说内容。

3、研究性学习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态度、习惯,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等,在授课中我尝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而具体到本文的三个课时中,体现在自寻资料上和人物性格分析上,分两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学生通过看电视片段、预习、自主探究。结合老师简介的《红楼梦》的基本情节,领会其内涵。

第二步:合作探究。方法是分小组讨论,课堂交流,通过讨论交流,互相探讨解答,在老师的点拨下,概括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4、仿写法

“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且反馈越及时越好,因此要设计“仿写法”:即将小说里学到的人物描写方法用在小作文练习中,即对熟悉的人物进行描写,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说学法:

在当今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正如埃德加。富尔所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叶圣陶先生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这也符合新标准指出的,必须转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重视自学指导。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教师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是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师生共创,设立情境。为了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联想,还可以借助音乐、图片等形式,提供与新课题有关条件,创造适当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并创造共同研讨的氛围,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养成他们对于优秀文学作品细细品读的习惯。

四、概说教学程序

本课题共设三课时,本说课内容彻重第三课时。简介第三课时前的内容。

课前预习:课前组织学生利用课件的“影视欣赏”观看《红楼梦》的录像片断《林黛玉进贾府》。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

1.单元阅读导言。

2.介绍《红楼梦》和曹雪芹。

3、前五回内容介绍: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

1.组织课堂研讨:贾府与别家有何不同?

2.明确作者怎样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及其作用。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1.师生共同讨论课文出现人物形象重点是王熙凤、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性格。

2.学习古代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言:作品中的人物是围绕黛玉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通过黛玉的见闻来描写的。黛玉进府按照封建贵族家庭的礼规,必定要去拜望自己的长辈,同辈姊妹也都要见见面。作者选择这个机会使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出场亮相,是行文的必需,也是事理的必然。作者安排人物出场与环境描写交错进行,详略得体,虚实兼用。详写的人物有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我们与学生一起来欣赏。

二、人物形象赏析

可用师生共同讨论及教师点评的方法指导学生赏析人物。

(一)林黛玉

1.找出描写林黛玉外貌的句子。

提示:作者用不同人物的眼光,很有层次地刻画林黛玉的音容笑貌、神态风度,使林黛玉的形象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方法:把众人眼里的黛玉、王熙凤眼里的黛玉、宝玉眼里的黛玉,三处描写放在一起,加以比较。

①众人眼里的黛玉:“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教师点评:只作初步勾画。众人关心的是黛玉的身体,注意点是体质的病弱和不足。

②王熙凤眼里的黛玉:“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教师点评:描写进了一层,突出黛玉容貌的标致和气派的不凡。凤姐见多识广,见过世面,“真有这样标致人物,出自凤口,黛玉丰姿可知,宜作史笔看”(脂砚斋批语)。王熙凤的话说得那么中听,得体,不仅投合贾母的心意,说得老太太十分受用,而且点明了黛玉的风流态度和言谈举止的不俗。

③宝玉眼里的黛玉:“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病如西子胜三分。”

教师点评:经过两处铺垫,第三处借宝玉之眼浓墨重彩地描写黛玉。五个对偶句抓住林黛玉弱不禁风、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工笔细描,细致地表现了黛玉无与伦比的姿容、神韵和风采,绘出了一幅精美的风流俊逸的病美人图。这一形象只有宝玉的眼睛能看出来,其他任何人都是无法发现的。

小结:三处描写多角度、有层次地展现林黛玉的音容笑貌、神态风度,写意和工笔两种手法交替使用,既有朦胧的美感,又有清晰的美感。

2.思考:黛玉进贾府,为什么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

引导学生找出黛玉进贾府后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并练习点评。

归纳:①贾母一见黛玉,疼爱得了不得,“一把搂入怀中大哭”,并不计较礼节,可是待众人慢慢解劝住了,黛玉还是补行了拜见的礼节。见了迎春姐妹三个,也“忙起身迎上来见礼”。

②听到后院有笑声,听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心里觉得那人“放诞无礼”,只是不说,见了面还是“连忙起身接见”,称呼上也非常小心。外祖母说:“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她知道外祖母可以开玩笑,自己可随便不得,待明白过来,“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

③回刑夫人话时的语言、动作。贾赦没出来见面,只是让人回话,因为回的是大舅舅的话,黛玉忙站起来,一一听了,恭肃如此。大舅母苦留她吃饭,黛玉笑着推辞:“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表明了对邢夫人的尊敬与感激,又表明了自己顾全大局的礼节,说明他待人处事是处处留心的。

④还有两次让座的描写。连一个位子,黛玉也处处小心,无论在王夫人处,还是在贾母后院吃饭,黛玉都十分推让。表现她非常细心,绝不轻易从事。

⑤“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饭后漱口,跟着漱口,吃茶,跟着吃茶。表现她细心,在意。

⑥黛玉回答贾母(语言描写):“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

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当宝玉问她可曾读书时,黛玉只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可见黛玉已经意识到先前实话实说有不谦之嫌,马上留意改口。黛玉的言谈举止,表明其教养非同一般。

小结:对黛玉语言和动作的描写,处处表现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谨小慎微的态度,表现她“寄人篱下”的心境。黛玉“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只好依傍外祖母。她有很强的自尊心,也有很强的自卑感。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总结: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表现了一个美貌多情、体弱多病、心态复杂、知书达理、有教养、为人处处小心谨慎的少女形象。

提示:宝玉的出场,作者在渲染氛围、布局上,下了相当的功夫。在第二回就曾介绍了这位生得“更奇”的公子。

方法:学生找出写宝玉的内容并练习点评。

1.出场前,用世俗观点从侧面加以勾勒。王夫人语云“孽根祸胎”“混世魔王”“甜言蜜语”“有天无日”“疯疯傻傻”(第10、11两段);林黛玉诉母亲曾言“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第11段)。这些侧面描写说明宝玉的所作所为是与封建的正统观念相抵触的,是与世俗的常情格格不入的,他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一个“叛逆”。

2.出场时的肖像描写(第13段)。

角度:林黛玉观察;描写:“心中想着……看其外貌最是极好,却难知其底细。”

分析:在林黛玉看来,宝玉分明是一个眉清目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不但看不出有什么惫懒与懵懂,而且眼熟亲切。

4、出场以后的语言行动描写:(14段)

作者一是采用浪漫主义手法写她与黛玉的心灵相通;二是极力表现宝玉的骄横不羁。

贾宝玉是封建贵族家庭的叛逆者,他具有反对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他蔑视世俗、卓然独立的种种表现,是他反抗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精神的体现。

(三)王熙凤(从人物出场描写入手,研究描写人物的方法)(重点分析)

提示:王熙凤的出场安排在黛玉已和贾府诸女眷都见过面、都在场的情境里,便于多方面地表现她的性格。

方法:学生归纳王熙凤出场描写并练习点评。

1.出场描写,“未写其形,先使闻声”。她一出场,立即引起黛玉的特殊感觉,再用他人的恭肃严整加以反衬,张张狂狂的形象显得格外鲜明突出,表现她的泼辣,又说明贾母对她的宠爱。

2.肖像描写,写出了一个贵族少妇的形象。写服饰,先概括通体的形象,再作铺张的描写,从头饰、裙饰和服装三方面,极力铺陈集珠宝于一身的妆扮,显示她的华贵、得势,也暗示她的贪婪、俗气。写容貌,细致入微,出神入化。三角眼,吊梢眉,美丽的容貌隐藏着刁钻和狡黠,敏感的黛玉已觉察到她虽春风满面,讨人喜欢,可隐含着可怕的威势,极有心机,极善做作。

3.在贾母面前夸黛玉,乃传神之笔。她说话新鲜、得体、动人,字字句句都讨贾母欢心。问这问那,关怀备至,善于奉承,随机应变。

4.回王夫人话:充分表现了她果断能干的才能与善于机变逢迎的本领(这正是她赢得欢心,成为掌权人的原因)

王熙凤的人物形象: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其为人刁钻狡黠、善于阿谀奉承、见风驶舵、笑里藏刀。她夸黛玉标致,叹黛玉命苦,对黛玉关怀备至,一切都忖度着贾母的心思行事,一切为了讨得贾母的欢心。她善解人意、巧于逢迎、乖巧机灵的性格和在贾府的实权地位都表现出来了。

总结:中国古代小说和戏剧都十分重视人物第一次登场亮相,通过外貌描写初步显示人物性格特点,给人初次但却不易忘怀的印象。课文写王熙凤登场亮相效果极佳,这是因为作者选择了适当场合、适当的时机,把握住人物的地位、身份、性格特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桂林山水课件合集7篇


为了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别为您准备了一篇“桂林山水课件”,仅供您在工作学习时作为参考。教案课件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每位教师都应该认真准备教案课件。出色的教案是提高教学品质的关键。

桂林山水课件(篇1)

教材分析

xx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是一x不可多得的写景佳作。开头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点明桂林是闻名遐迩、令人神往的游览胜地,于是很自然地产生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欲望。一个“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丽之景堪称天下第一,此句为全文的总领。下文就围绕这一名句,分别从山和水两个方面作具体描绘。运用排比句式,比喻等修辞方法,准确而鲜明地渲染了漓江的水,静,清,绿;山峰奇、秀、险的特点。文章的末段描绘了山和水交相辉映,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收尾,既画龙点睛地概括全文,又与首句“甲天下”遥相呼应。全文脉络清晰,起承转合,自然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玩赏、无瑕、扩散、攀登、泰山、骆驼、屏障、波澜壮阔、峰峦雄伟、红叶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色彩明丽、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过程与方法: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学情分析:

本x文章语言优美,层次清晰,是一x指导xx的优秀范例。学生一定会比较喜欢。学习的难度在于词语的理解,写法的借鉴,教学中要紧扣这一难点组织教学,让学生在语言积累的基础上,学会仿写。

教法与学法:媒体演示,读写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学法:让学生边读边想像画面,走进文字的语言情境来读悟结合,从读学写。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桂林山水课件(篇2)

《桂林山水》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但现实中有很多学生没见过桂林山水,于是,我除了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时查找有关桂林山水的图片和资料来了解桂林的山水以外,在课堂教学中我还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的功能优势,利用它图文并茂、声像并举、形象直观、跨越时空的特点,创设学习情境、问题情境、想象情境,展示桂林山水的图片、录像、文字等进行导入、导学、导文、导读、导练是本课例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特色与切入点。这样,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展学生思维空间,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得轻松、有趣、高效,从而达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最佳整合。

教学理念:

贯彻“以生为主体,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合作、探究,通过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发现和建构文本的意义,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通过欣赏画面和配乐品读、评读、诵读、引读、挑战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验情感,加深理解文本,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并从中受到文学的熏陶。

教学分析:

《桂林山水》是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的一篇不可多得的写景佳作。作者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对桂林山水的喜爱和对祖国锦绣河山的赞美。文章语句精炼,层次分明,结构完整。开头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统领全文,然后,用比喻、排比、对比等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特点。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受。这篇讲读课文是看图学文,课文中配有插图,但结合现实中有很多学生没见过桂林山水这一情况,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创设多种情境,通过展示图片和文字、播放录像等让学生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给其以直观感受,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领悟作者抓住特点、运用比喻、排比、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本文通俗易懂,我采用先扶后放,扶放结合的方法。通过“感受——领悟——积累——运用”的途径,让学生不断吸收和积累语言,习得和积淀语感,从而形成理解和运用祖过语言文字的能力。本课例,我用两个教时完成,第一教时:以学习、理解课文,进行感悟、积累为主。第二教时:进行练笔、学习生字词和背诵课文为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玩赏、无瑕、扩散、攀登、泰山、骆驼、屏障、波澜壮阔、峰峦雄伟、红叶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色彩明丽、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过程与方法:

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有感情地品读,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难点:

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比喻、排比、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桂林山水课件(篇3)

教导目标:

1、理解词语含义,了解景物特点,并展开合理的想像,掌握运用对比手法显示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学习“总—分—总”的表达方式。

2、通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激发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情感。

3、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

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小学六年度课文,这是一篇写景佳作,是学生学习写景文章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范文。文章运用了“总—分—总”的写法,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学校和学生分析

我校是一间农村小学,学生全部都来自农村。小学六年级学生对语文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并具备了初步的学习能力,如朗读能力,表达能力,一定的观察能力。班中同学们初步养成合作、交流互动学习等。

教学资源

桂林山水风光片、投影片、挂图

教学流程

一、课前启发谈话。

师:同学们,你们都去过哪儿?看到哪些美丽的景色?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观察得可仔细。我们的祖国是美丽的,她有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有壮阔秀丽的江河湖泊,还有一望无际的良田沃野。它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山水秀丽,风景如画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板书:桂林山水甲天下)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去观赏桂林的山水?(“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点明作者荡舟漓江的目的.)

2、作者是按怎样的层次向我们介绍漓江的水?

3、作者对漓江的水的静、清、绿是怎样具体写的?

四、品读词句,领悟言美。

师:能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呢?请给大家读一读吧!

师:课本里有这样一句话。(出示例句: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读一读,谁能想像出漓江的水的样子呢?

师:“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作者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总体感受和乐趣。这是身临其境的独特感受,是与本文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的点晴之笔。)

师:采用引导方式朗读这一自然段。(括号外为教师引读,括号内学生齐读。)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五、引导自学,发挥想像。

1、师:大家还有什么发现?(教师板书“奇、秀、险”。)

2、师:作者是怎样描绘这座山的特点的?引导学生带着这个问题,依照学习第二自然的方法,读懂课文,感受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

3、师:怎样理解句子中的“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

六、总结全文,抒发感情。

1、师:看到这样的山和水,你心中有什么感受呢?

2、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七、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两遍。

2、练习背诵全篇课文。

八、板书设计

总起:桂林山水甲天下

水清

绿

分述

山秀

人在画中游

自我评价

在本课的教学中,为使学生能有效地参与到教学中来,积极主动地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我采取了以下教学策略。1、激发自主学习动机,教学未开始时,我便以自由谈话的方式了解学生去过哪些地,看到过哪些美丽的景,使本来紧张的课堂气氛变得活泼、融洽。2、开展小组合作。一方面,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共同研究,相互启发,加速知识的意义构建;另一方面,小组合作学习又为学生提供表现自己才能和获得学习成功的机会。从而满足学生成就的动机。但我觉得整节课不足之处在于不能够很地引导学生进行生生互动。

教案点评

过去很多老师都把教科书当作“圣旨”,即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或已经滚瓜烂熟,还是要硬着头皮去去。在这节课中,这位老师能够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尊重学生的个性行为,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如何引导把学生带到《桂林山水》情境中去,“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总体感受和乐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情感。

桂林山水课件(篇4)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桂林山水》是省编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四单元中的第2课。课文描绘了桂林山水的旖旎风光,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课文按先总说、后分述、再综合的顺序分为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第2、3自然段分别写了桂林的山、水的特点,先写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接着写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第4自然段写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所获得的总的印象。全文重点突出,条理清楚,是本单元重点训练用段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好例子。语言优美流畅,描述生动逼真,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是学生学习习作的典范。

2.教学目标

(l)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情感。

(2)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学会按提纲背诵课文。

(3)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15个词语的意思。

(4)能仿照句式写景物。

3.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2、3自然段,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具体报写的写作方法写一处景物,是教学的难点。

4.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会生字,理解部分词语和课文的意思。学习课文第一段。完成课堂作业本第1、2题。

第二课时:李习课文第二段,理解课文作者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读熟课文。完成课堂作业本第3、4、5题。

第三课时:学习课文第三段,总结全文。按课后练习题3的提纲背诵课文。完成第7、6题,听写词语。

5.教具准备

小黑板一块,写有重点句段投影片若干张、投影仪、《桂林山水》录像带、录像机。

二、说教法

1.直观教学法:教学2、3自然段时,运用多媒体、板画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理解重点词句。

2.举一反三法:第2、3自然段结构相似、教学要求相同,运用举一反三法,通过反复训练,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3.朗读体会法: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感受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感训练。

三、说学法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运用“读、找、品、诵”的方法学习课文。

四、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要带大家到一个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桂林去玩。我想,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迷蒙云雾,那里的绿树红花,一定会使你以为走进了迷人的画卷。同学们,想不想去领略那神奇秀丽的桂林风光呢?上课一开始,教师用充满激情的导语创设优美的情境,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I.请同学们看《桂林山水》的录像,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桂林山水的奇丽风光,课文语言的优美。

2.提出预习要求:

(1)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

(2)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

(3)课文可分几段?依据是什么?

3.检查预习情况,轮读课文。

4.学生质疑问难(教师根据疑难归纳有价值的问题)。

(三)举一反三学课文,品词赏句悟感情。

1.学习第一自然段。

齐读第一自然段,提问:“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它和全文有什么关系?在一定的语境中辨析近义词“观赏”与“欣赏”。

2.精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①用“。。。”圈

出写漓江水的特点的词语。②用“~~~”划出具体描写特点的句子。

(2)检查思考题①,板书:水:静清绿

(3)检查思考题②,投影出示句子: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①小黑板出示句子,读读比比它们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漓江的水真静,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②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试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这组句子,体会漓江水奇异的美。理解“瑕”、“翡翠”的意思。

②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漓江的水写得这般奇丽?

④教师设计—组举—反三的句子训练,投影出示句子:

a.公园里的花真香啊,香得()。

b.教室里真安静啊,安静得()。

(4)课文第一句还写了大海、西湖,它们美在哪儿?

这一段写漓江的水,为什么还要写大海、西湖?

教师小结:作者运用了对比、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把漓江水的静、清、绿的特点描绘得非常生动、形象。

(5)小结学法。刚才我们感受了漓江的秀丽风光,是通过什么方法学习的?讨论后板书:读——找——品——诵“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自悟学法,使学法得到真正迁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运用学法学习第三自然段。

用“读、找、品、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重点放在理解词语的意思上。借助板画老人山、骆驼山、巨象山,让学生形象地感受桂林山的奇的特点。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加深学生对桂林山的美的感受和热爱。

4.学习第四自然段。

以读代讲,让学生划出描绘整幅画卷的词语,想象整幅画卷的形象。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

5.指导朗读,激发情感。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描述生动、形象,有利于朗读训练。再次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朗读全文,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四)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1.复习阅读提示,明确单元训练重点。

2.出示段意。(课后题2)

3.学生归纳、讲评。

(五)总结全文,指导背诵。

1.按照板书,小结全文。

2.运用课后思考题3提供的提纲,指导背诵课文。

学生练习背诵。通过自由背、同桌互背、指名背、分组背等多种形式,达到背诵的目的。

桂林山水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理解漓江水的特点和桂林山的特点,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3、能背诵描写桂林山水的句子,并仿写一句或一段话。

【学习新课】

1、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有着举世无双的喀斯特地貌。桂林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态;漓江的水,蜿蜒曲折,明洁如镜;山多有洞,洞幽景奇;洞中怪石,鬼斧神工,琳琅满目,于是形成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四绝”,因而自古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赞誉。今天我们就走进桂林山水,来欣赏一下桂林的美景。

2、学习第二段:

⑴ 自由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用什么和漓江的水作比较?

出示句子和画面:大海的水波澜壮阔,是动的。西湖的水水平如镜,是静的,而漓江的水动而不觉动。通过比较更突出漓江水有奇特的美。

朗读句子: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⑵ 漓江的水美,它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找出相关的句子好好读一读: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欣赏漓江图片,理解漓江的水的特点是“静”、“清”、“绿”。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⑶ 说话练习:

教室里真静啊,静得__________。

公园里的花真香啊,香得_____________ 。

师小结:作者描写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时,用了三个结构特点相似的分句,我们把这样的句子叫做──排比句。它和比喻、拟人、夸张等一样,也是一种修辞手法。这个句子写得多美啊,让我们再边读边美美地体会一下吧。

⑷ 引读排比句,老师读每一分句的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

⑸ 学习这一段最后一句话。

⑹ 齐读第二自然段。

4、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 游过了漓江的水,再让我们来欣赏一下桂林的山吧!(欣赏图片)

⑵ 桂林的山如此之美,让大家都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那作者又是如何描写它的呢?赶快找到描写桂林的山的第三自然段。

⑶ 自学第三自然段,分小组讨论,完成以下要求:

① 作者把桂林的山与什么作了比较?

(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② 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如何把桂林的山写好的?

(用了排比、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还用了很多好词,好句)

③ 思考:

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a “奇”:

课文从两个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罗列,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桂林的山还可能像什么呢?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目不暇接。

b “秀”:

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表现出郁郁葱葱,色彩明丽的特点。“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

c “险”:

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夸张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危峰兀立”,即高峰耸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

④ 再次欣赏图片,练习朗读:

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

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读。

⑤ 齐读整个自然段。

5、学习第四自然段:

⑴ 如此美的水,如此美的山,难怪作者发出了如此感叹: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请大家读读第4自然段,也找找这种感觉。

⑵ 读读第四自然段,欣赏桂林山水视频:

“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 “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⑶ 齐读第4自然段。

【布置作业】

1、背诵描写漓江的水或桂林的山的句子,体会祖国山河的美。

2、仿照“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的句式写一句话。

3、仿照作者写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桂林山水课件(篇6)

设计理念:

首先从观察入手,整体观察感知“看图学文”中生动画面。并用一个短语描述多媒体提供优美的画面。做到“文情——图景”相结合。抓住重点文句品味语言美,体会语言的节奏美,读出桂林山水的景色美。通过读,品味精美佳句,想象文句以外的优美情景,体会桂林的美景。

教学目的: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从而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方法:

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情境的熏陶和感化,通过引导学生与文本多次对话,用立体化的文本去撞击学生的心扉,使学生在优美的语言环境中感悟、积累、应用。

教学重点:

理解、体会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通过读和观景移情法,感受多媒体信息以及语言提供的想象情景,让学生尽情地品味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软件一个。

过程设计:

一、 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国山河壮丽、风景秀美,有秀丽神奇的黄山、水平如镜的西湖、巧夺天工的苏州园林、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更有那甲天下的桂林山水。

2、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去观赏桂林山水,去领略它独特的美。坐稳你们的小船,我们出发了。你们看——————

屏显画面,现在老师给你们作导游,来介绍桂林山水。

二、 整体感知,带入情境

1、范读课文。(屏显动画,音乐伴奏)

2、此时,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3、小结,并引读第一节。怪不得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板书:甲天下)

第二节,体会感情

1、自由朗读

要求:把最吸引你、最美的地方用笔划出来,好好地练一练,把感受到的美用朗读表达出来,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读。

2、交流朗读,在读中体会水的:“静”、“清”、“绿”。屏显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1)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突出漓江水的静、清、绿。(“静”这句读得轻而缓慢,让人感到水在轻轻地慢慢地流;“清”这句读出惊喜,读得让大家都看见江底沙石;“绿”这句读出赞叹之情。)

(2)感悟作者表达“绿”的精妙。

(引导学生把“无瑕的翡翠”与“碧绿的草坪”、“绿色的玻璃”加以比较,体会作者描写的形象性和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3)读了这句话,你对漓江的水有怎样的印象?请概括地说。(板书:静、清、绿)

(评价激励:概括得真好,我们读文章的时候要把长句读成短句。)

3、体会作者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1)屏显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2)和原句对比读,说说哪句话给你的印象更为深刻。

小结:是的,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不仅要说出景物的特点,还要作具体、生动、细致的描写,这样写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屏显文字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很清,还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呢!

漓江的水可真绿,多像一块无暇的翡翠。

和原句对比读,你有什么感觉?

(原句整齐,读上去有节奏,琅琅上口)

(4)指导朗读,把你感受到的美读出来。

屏显动画,音乐伴奏,学生有感情朗读。

4、激情点播

既然这一节写的是漓江水的静、清、绿,为什么这节开头,还写大海和西湖呢?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让学生理解对比写法可以衬托漓江独特的美)

5、理清叙述顺序,指导学生背诵。

(1)这段话共三句。先用大海,西湖引出漓江的水,再具体写漓江水的特点,最后一句是感受,也写出了水的静。

(2)屏显画面,音乐伴奏,学生试背。

四、学法迁移,自学课文第三节

1、小结学法。

刚才,我们感受了漓江的秀丽风光,是通过读读、划划、练练、说说的方法来学的,下面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自学第三节。

2、出示要求,屏显文字。

读读:读第三节。

划划:划出最美的句子。

练练:读出美的感受。

说说:值得学习的写法。

3、朗读比赛。

谁觉得自己能够把桂林山的特点读出来,就自告奋勇来当擂主,接受同学们的挑战,挑战同学要先对擂主做出点评再朗读。

4、朗读欣赏。

比赛优胜者配乐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看能否看到奇、秀、险的桂林山。

5、谈谈值得学习的写法。

(对比:抓住特点具体地写;用整齐的句式)(板书:奇、秀、险)

导语:静、清、绿的漓江水犹如一面大镜子,倒映着奇、秀、险的桂林山;奇、秀、险的桂林山环绕着静、清、绿的漓江水,请同学们看风光片,听老师朗读最后一段。

五、以读代讲学习第四节

1、范读。屏显动画,音乐伴奏。

2、激情点拨

是的,桂林的水美得就像幅画,这幅画有83公里,所以说是连绵不断的画卷。这幅话是谁画的?(生答:大自然)大自然可真是神奇,它用手中的笔把桂林山水描绘得这般如诗如画、如梦如幻,让我们感到如痴如醉。 (板书:美如画)

3、屏显动画,文字,生齐读最后一节,音乐伴奏。

让我们把美景深深地印在心里吧!

六、读写结合,延伸课外

1、其实,我们的家乡来凤也有很多名胜。屏显:仙佛寺,酉水河的景色

2、说一说。要求:仿照第2、3节的写法,抓住仙佛寺山的特点,酉水河水的特点,学习用整理的句式具体地描写

3、写一写(略)

七、选择性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词语在书上画下来,抄在本子上;

(2)阅读有关描写“大海”“西湖”“泰山”“香山”的文章,并把你最喜欢的一段摘抄下来;

(3)阅读其他有关“桂林山水”的文章。

桂林山水课件(篇7)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其爱美的情趣。

2.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的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了解分号的用法;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3.指导学生学习本课 11 个生字,会认 8 个生字,联系课文理解“荡漾、玩赏、屏障、竹筏、波澜壮阔、水平如镜、峰峦雄伟、拔地而起、连绵不断”等词语。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理解第二、三自然段,了解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

2.指导学生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广西最美的风景是什么吗???对!桂林山水(板书)。那么,谁去过桂林欣赏过这一美景,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下么?

学生自由描述。

教师附和:是啊,大自然的美比人工雕琢的美更让人感到神奇。(听你这么一说我真想快点去看看呢。)咱们没去过也不遗憾,来,现在我们就随着作者到桂林去游山玩水,好吗?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教师:我们快来读书吧,看看作者陈淼是运用怎样的语言让桂林山水跃然纸上的。这一遍读书,请同学们注意把课文读正确,读熟练,尤其要注意生字的读音,没读好的地方可以反复练一练。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一些较难读好的四字词要特别注意:波澜壮阔、水平如镜、峰峦雄伟、拔地而起、连绵不断。

3.指名读通课文。

三、整体感知,领略美感

1.教师:同学们读得多认真呀!大家预习时读课文了吧,现在又读了课文,你最想说的感受是什么呢?(学生纷纷发表见解。)

2.教师小结:看来,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美。(板书:美)同学们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但要充分领略桂林山水的美,这还远远不够。下面我们该怎样读书呢?(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小结提炼:我们可以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我们可以抓住重点的词句体会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我们可以欣赏作者的表达手法……

这就叫做“品味语言”。

四、精读第二段,品味语言

1.大家自由地读一读第二段课文,这一遍读书,我们可以静下心来,咬文嚼字地一边读,一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看能不能在脑海里再现桂林山水的美丽画面。

你仿佛看到什么了呢?

学生若答:当我读到……,我仿佛看到了波澜壮阔的大海,又看到了非常平静的西湖的水。

教师则教学:这里用了一个什么词?(水平如镜)不知道你是否发现,这个词含有什么表达手法呢?(比喻)

指导读词。

教师:“波澜壮阔”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海水一浪赶着一浪,奔涌向前。)声势浩大呀!大家再听我说一句话:“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群众运动波澜壮阔。”和刚才的意思一样吗?看来,理解词语要联系句子才行,有时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思完全不同了。

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呢?

学生若答:当我读到漓江的水真静啊……时,我仿佛看见漓江的水非常的安静,一点声音也听不到,也看不到它在流动;仿佛看见漓江的水清澈见底,江底的沙石都清晰可见;仿佛看见漓江的水非常的绿……

教师则教学:同学们都根据文中的词句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这也是一种品味语言的好方法。

2.比较句子。

看看,跟你们想象的一样吗???看配乐课件,教师旁白:这就是漓江的水,静静的,清清的,绿绿的,美吗?那么,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我们听听吧(估计多数学生会读第二句)。老师也是一读这一段就喜欢上了这一句,它好在哪里呢?

请看大屏幕,我们来比较一下??(出示一句就请同学读一句。)

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很清,可以看得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多绿啊,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哪一句用在这里比较好?好在哪里?(第三句好,它是用排比的句式表达的。使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它不仅用上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同时还用上了打比方的修辞手法,比喻非常具体,生动,形象,使我们一读就仿佛身临其境了……)

3.指导朗读。

漓江的水美,作者写得也美,还得靠我们读得美呀。谁再来读?(教师指名读,教师先指导读好第一句。)

这里的“真”是“真假”的“真”么???“多么”在这里是感叹、赞美的语气,该怎么读?大家都练练。

“我听出了一种音乐的旋律美,节奏美。”教师读。“我听出你控制不住对漓江的喜爱之情。”“你的声音很柔美,我感觉到你是生怕破坏了这江水的静谧。”“同学们的朗读虽然不一样,但都是在根据自己的理解表达感情啊!”一起读。

这一句我们一起读得多好呀!下面两个分句,老师不指导了,相信大家能读好,练一练吧。

教师再一次指名朗读。

教师范读:大家都读得这么美,我也忍不住想读了??(画面出示,教师范读。)大家觉得美吧!那么就练一练。(学生再自由读,又指名读。)

4.背诵课文。

现在,我们这些游客已经来到了漓江边,坐在了竹筏小舟上,就等着导游来跟我们讲解了,谁来当导游?要当好导游,当然不能拿着稿子,请你准备准备,记一记导游词。(点名声情并茂地讲解。)

小结:读到这里,你明白了这样的水是什么样的水了吗???静、清、绿。(板书)

五、课堂小结,练写生字

1.这节课,我们一起领略了漓江的水美,下节课,我们还要去看看桂林的山。

2.练习书写本课的生字词。对笔画较多、字形结构复杂的生字,如,“澜、瑕”等要让学生在看清字形的基础上认真书写。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朗读全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玉米课件


玉米课件(篇1)

活动目标:

1、能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妈妈的爱。

2、能大声诵读诗歌,并根据经验仿编诗歌。

3、识读汉字“妈妈”“太阳”“月亮”“星星”“春天”。

活动准备:

1、相关课件、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2、自制“宝盒”一个。

1、师生问好。

2、师:今天能认识你们心情特别好,想送你们一份礼物,想不想要?嗯,送什么呢,送一首好听的歌吧。歌名老师暂时保密,有会唱的小朋友可以和老师一起唱,师幼一起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3、师提问:

(1)这首歌里唱的是谁?有谁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呢?

(2)你们觉得妈妈好不好?从哪些事情可以看出妈妈好呢?(引导说出妈妈平时在家都做些什么事情。)幼儿讨论后回答。

二、学习诗歌。

听你们自己的妈妈都很勤劳能干,又那么爱你们。有个小朋友也很爱自己的妈妈,还给妈妈编了首好听的诗歌呢!名字叫《妈妈》,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诗歌里说妈妈是家里的什么呀?

为什么说妈妈是家里太阳?月亮?星星?春天?

3、师:你们听的可真仔细,说的这么好。老师想请你们和老师一起说下这首诗歌,可以吗?(师、幼齐读诗歌)

2、教师抽字卡,幼儿念诗歌。

四、纺编诗歌。

教师:宝盒想考考我们,可没有难道我们,它还有最后一个问题:教.案.出.自:,你们知道小朋友为什么要给妈妈编诗歌吗?(爱妈妈)你们爱妈妈吗?(爱),那请你们也来给妈妈编一首好听的诗歌好不好?

1、小朋友说妈妈是家里的太阳,月亮,……,你们觉得妈妈还是家里的什么?(幼儿讨论回答)

2、幼儿纺编诗歌。

教师根据幼儿纺编内容整理总结诗歌。

五、歌表演《我的好妈妈》。

1、教师:你们太聪明了,能编出这么好听的诗歌,妈妈为了我们做那么多事情,多辛苦啊!以后小朋友要听妈妈的话哦!为了感谢妈妈,我们一起唱首歌《我的好妈妈》送给妈妈吧,还可以加上好看的动作表演。

2、师幼一起表演《我的好妈妈》。

妈妈是家里的太阳,

每天都是她最先起床!

妈妈是家里的月亮。

每天晚上她都很忙!

妈妈是家里的星星,

她的眼睛总是那么明亮!

妈妈是家里的春天,

有了她,家中总是暖洋洋!

首先,通过谈话,给孩子创建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享受我送给他们的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的同时,愿意大胆的尝试表演唱。并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说出歌曲名字和歌曲中唱的是谁,了解妈妈的辛苦,初步体会妈妈的好,从而为下一个环节理解诗歌内容做好铺垫。

为了更好的学习理解儿歌内容,出示一个小朋友的角色,他觉得妈妈勤劳又辛苦,为了表示对妈妈的爱,为自己的妈妈编了一首好听的儿歌,以此激起幼儿爱妈妈的共鸣,激发幼儿渴望了解、学习诗歌内容的愿望,并能认真的倾听我朗诵诗歌《妈妈》。

听完朗诵,我通过启发提问,加深幼儿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鼓励幼儿大声地跟读诗歌,以此表达对妈妈的爱并加强了对诗歌内容的记忆。

这个过程中课件的运用,有效地促进了幼儿对诗歌的理解,“妈妈”“太阳”“月亮”“星星”“春天”这几组词通过配图后,幼儿对它们更是有了很深的印象。为游戏环节打下了基础。

宝盒的出现,充满了神秘感。激起了幼儿的好奇心,对游戏活动充满兴趣。

在这里,幼儿的兴趣可以驱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抽字卡”。当幼儿抽出宝盒里的字卡,并能正确认读时,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这时,我让幼儿又一次在轻松地氛围中复述诗歌中的句子。以游戏的形式复习了诗歌内容,轻松认读了汉字。

每个幼儿心中的妈妈都是不一样的,以问题“小朋友说妈妈是家里的太阳,月亮,……,你们觉得妈妈还是家里的什么?”引起思考讨论,让幼儿更多的了解了妈妈的伟大、辛苦,进一步升华爱妈妈的情感。对幼儿的情感教育达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但是,由于幼儿生活经验的缺乏,仿编诗句的内容单一,不够丰富,很多孩子没有参与到仿编的过程中。

最后,幼儿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充分体会到了妈妈的辛苦、伟大;深深感受到了妈妈的爱。通过歌表演《我的好妈妈》,用语言和动作来表达自己对妈妈的感激和关爱。

在整个活动过程,我始终本着“以幼儿为主体”的精神实质,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通过游戏、讨论、表演等各种手段,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幼儿能够通过诗歌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将幼儿爱妈妈的情感进一步升华,从而学会在生活中感激、关爱妈妈,用语言和实际行动来表达对妈妈的爱。幼儿的整体认知能力得到了提高,情感得到了升华。

玉米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2掌握计算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

考考你。师说数,生说数的组成。

二、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出示情境图,松鼠妈妈和小松鼠采松果,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三、解决问题,探究算法。

1.小松鼠和妈妈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

25+4=29(个)

通过多媒体演示,学生摆小棒、拨计数器等过程,让学生体会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算理。

练习:32+5= 5+74= 74+3=

2.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小松鼠比妈妈少采了多少个松果?)

25-4=21(个)

生经历动动手、动动脑,试着总结出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的算理。

练习:38-6= 77-3=

四、完成练习,巩固新知。

1.生独立完成课本52页第4题,集体纠错、订正。

机动作业:课本第1题、第3题。

五、课堂小结

畅谈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采松果

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

25+4=29(个) 25-4=21(个)

玉米课件(篇3)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收玉米

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学会用竖式进行减法运算。

4、初步学会应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用竖式进行减法运算。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主题图:淘气和笑笑来到玉米地里准备收玉米。

2、分小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3、你能从这幅图中找到什么样的数学信息呢?汇报: 淘气收了57个玉米;笑笑收了42个玉米。

4、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会解答吗?

淘气收了57个玉米,笑笑收了42个玉米。笑笑比淘气少收了多少个玉米?

二、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

1、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算式是什么呢?57-42=? 你知道57-42的结果是多少吗?(多请几个学生来说,只说答案)

2、这么多孩子都知道答案了,那老师有一个要求了,你能用几种方法得出57-42=15的?与你的同桌互相当当小老师,看看你说的方法他能不能听明白?

A、拨一拨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拨的'?(请学生到展示台演示)(先拨57,57中的5表示有5个十,所以十位拨5,7表示7个一,所以在个位拨7;再拨42,十位拨4,个位拨2.)为什么在十位拨4个位拨2呢?(再请一个孩子边拨边说)(全班跟着老师一起拨珠)

B、算一算

1、怎样算出57+42=?

(教师巡视,看学生都用了哪些算法,重点看有没有用竖式计算的,如果没有,后面的竖式法就由教师讲解。如果学生说出,就让学生来讲。)

C、竖式计算方法

让学生来说。我们以前写的算式是怎样写的?(手势)(横着写的)XX同学是怎样写的?(竖着写的)这种竖着写的算式我们就叫竖式。所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竖式计算方法。哪些

孩子会这种竖式计算方法?你能说说怎样列竖式,怎样算吗?

57

15

(2)小结:自己归纳,再得出: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第58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选择一道题与同桌交流算法。汇报结果及算法。

2.完成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3.完成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订正观察两道题的区别与联系,在小组内交流发现。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收玉米

笑笑比淘气少收了多少个玉米?

□○□=□(个)

57

15

玉米课件(篇4)

【活动目标】

1、能根据自己的经验,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排图,大胆运用连贯、较完整的语言讲述故事。

2、观察画面,感知黑熊的动作、表情、心理以及对话,理解画面内容。

3、喜欢参加排图讲述活动,增强想象力、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

大幅图片四幅,幼儿人手一份小图片,一张小熊手拿锄头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黑熊图片导入。

1、提问:这只黑熊手里拿的是什么?猜猜它要去干什么?(幼儿大胆猜想)

2、黑熊去种玉米,为什么想到要去种玉米?(让幼儿自由讲述)

二、幼儿自主排图,大胆讲述自己编的故事。

1、出示四张小图片,告诉幼儿:黑熊种下玉米后又做了哪些事,它种的玉米是不是丰收了呢?这些答案都藏在这四张图片里。

2、讲述排图时的要求:看一看,想一想、排一排、讲一讲。

3、幼儿自主排图,自由讲述。

4、请部分幼儿上来排大图并在同伴面前大胆讲述。

三、集体讨论图片内容。

(出示图一)这是什么季节?春天到了,黑熊在做什么?重点引导幼儿想象黑熊种玉米的动作。

(出示图二)每天早上,黑熊到玉米地里做什么?累得怎样了?重点引导幼儿想象黑熊在干活时累得满头大汗时的心情。

(出示图三)这是什么季节?黑熊在干什么?它的心里觉得怎么样?( )重点引导幼儿想象黑熊收获玉米时的心理活动。

(出示图四)收获了这么多的玉米,黑熊示怎么做的?小动物们会说什么?重点引导幼儿想象黑熊和朋友之间的对话。

四、教师讲述自己的排图讲述。请幼儿回忆老师说了哪些与幼儿不一样的话。

请幼儿再次自己讲述,可以按照老师的排法或其他小朋友的不同排法。

玉米课件(篇5)

设计背景:

孩子们对动物很感兴趣,特别是经过这个主题活动。课后经常有孩子问我,为什么鸡妈妈生出来的鸡宝宝一开始和妈妈长的不一样?还有鸡蛋里面为什么会钻出小鸡?为什么小狗和他妈妈就一个样?--为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让孩子对动物的生殖方式有一定的了解,我特别设计了此次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课件,初步了解动物胎生、卵生的两种生殖方式。

2、乐意探索关于动物生命的奥秘,萌发喜爱小动物的情感。

3、对xx有浓厚的兴趣,热爱生活乐于探索。

4、能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课件、各种动物图片若干,、两块黑板并分别贴上胎生、卵生图。

活动重点:

初步了解动物胎生、卵生的两种生殖方式活动难点:

能够正确区分胎生、卵生两种生殖方式并分类。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今天我们教室来了一位小客人,看,是谁来了呀?(小鸟)小鸟长大了,它要飞到外面去看看周围的世界,我们跟着小鸟一起去看看吧。

二、基本部分:观看课件、了解动物的两种基本的生殖方式:卵生、胎生。

(一)看课件了解卵生动物的知识1.观看蜻蜓的课件(1)提问:故事里小鸟碰到了谁?蜻蜓妈妈在干什么?

(2)蜻蜓妈妈是怎样生小宝宝的呢?它把卵生在哪?它的宝宝是怎样长大的?(卵→幼虫→蜻蜓)(3)师:还有哪些动物和蜻蜓一样也是产卵的?(青蛙、苍蝇、蚊子、鱼……)(4)师:小朋友知道得真多,小鸟谢谢你们告诉了它这么多知识,它继续往前飞,又会看见什么呢?

2.观看母鸡的课件(1)小鸟看到谁在干什么?母鸡是怎样生宝宝的?(母鸡→鸡蛋→小鸡)(2)师:还有哪些动物会生蛋呢?(鸽子、恐龙、乌龟……)(3)教师小结:像这些动物妈妈先产卵(卵有软有硬),小宝宝呆在卵里,吸收卵里的养分慢慢长大,最后破壳而出,动物妈妈这种生宝宝的方式叫卵生。

(4)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卵生的?指名说。

(5)教师小结:动物界的很多鸟类、昆虫类、鱼类、爬行类都是卵生动物。

(二)了解胎生的有关知识(1)师:小朋友,你是谁生的?你生下来长什么样?吃什么?你的出生方式和小鸡一样吗?

(2)妈妈是怎样生出宝宝来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课件)(3)指名说宝宝的生长过程(妈妈→小宝宝)。

(4)师: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靠妈妈给他的养份慢慢地长大,最后直接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他一出生就和妈妈长得很像,还要喝妈妈的奶长大,这种生宝宝的方式叫胎生。

(5)师:你知道哪些动物是胎生的?(牛、马、羊、虎、猪)(三)了动物界的标新立异者们:鸭嘴兽、海马鸭嘴兽既是卵生动物,也是哺乳动物。海马--雄海马有"育儿袋",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由雄性抚养长大的动物。(卵生)三、游戏:观看幻灯片上的动物,自己和同伴说一说你知道的哪些是胎生的,哪些是卵生的。

师幼一起检查,一一验证。

四、活动延伸:

教师:自然界还有许多动物,哪些是卵生动物,哪些是胎生动物呢,请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查阅资料,收集一些图片带到幼儿来,介绍给其他小朋友听,好吗?

活动反思

[纲要]指出: 幼儿园科学活动的目标是“对周围事物和现象感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组织本次活动时,我首先从幼儿常吃的鸡蛋入手,引出了卵生的概念,接着自然过渡到人的出生,引出胎生的概念。同时,借助多媒体演示,幼儿对胎生和卵生的含义有了比较清晰的理解。区分环节照顾到个别差异;最后延伸环节是对能力的提升,留给幼儿思考探索的空间,也体现了终身发展的科学教育理念。

玉米课件(篇6)

目标

尝试用线条画玉米,初步体验线描画的表现特点。

发展细致的观察能力及初步构图造型能力。

重点

尝试用线条画玉米,初步体验线描画的表现特点。

难点

发展细致的观察能力及初步构图造型能力。

准备

教师范画、玉米棒、白纸、若干、记号笔。

过程

一、欣赏

《小朋友的书·美工》第14页“玉米”线描画的范画,了解线描画的特点,激发幼儿画线描画的兴趣。

1、师:看看这几幅画,跟我们以前的画有什么不一样?(启发幼儿看作品的表现方式及细节刻画,发现线描画的特点)

2、小结:线描画是黑白的,用线条来表现看到的物体,这个线好像在散步一样,跟着要画的物体形状轮廓走。

二、通过画石头,把握线描画的基本方法

1、教师出示一块边缘不规则的石头,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作画,然后与教师用线描画的方法作画,引导幼儿观察比较两幅画的异同。

2、小结:线描画必须先找准起点,跟着物体外形的变化画线,先画外轮廓线,再画细部。

3、用手指书空的方法练习线描画线条的走势,体验画线像散步一样有趣。

三、运用经验,学习画玉米宝宝

1、每桌提供玉米棒(带包衣与须)一支,启发造型。

师:“今天我们要给玉米宝宝画个像,从哪儿开始画呢?”

启发幼儿观察玉米外形,引导幼儿画时从蒂部开始,先画轮廓,再看看里面有什么?有几列?每列有多少玉米宝宝,它们是怎么样排队的?请你仔细看了再画。

2、幼儿尝试用记号笔画玉米,教师指导要点,即时评价,启发其他幼儿。

画画时要防止幼儿看一眼,画一笔,一顿一顿地画,要求看好整体外形,画时线条流畅。幼儿第一次画,教师尽量多鼓励。

四、展示作品,相互交流

反思

本次的美术学习不同于我们以前学得其它的美术课。

本次教学让幼儿有知道了画的其中一种种类——线描画。从而让幼儿知道线描画的特点。

在学习的过程中幼儿较为认真。带从中我也了一些问题。

问题一:幼儿在画先描画:玉米,的过程中,对玉米的勾线轮廓上比较小。导致整个画面,不够充实。

问题二:在绘画的过程中,幼儿对设计的摆放上,只是集中在一个地方。所以画面看上去比较拥挤。

玉米课件(篇7)

秋后,小兔子藏起了三个玉米棒。那黄澄澄的玉米粒,真逗人喜爱。

冬天,冷飕飕的北风吹在脸上,像针扎一样。松鼠想,家里的粮食不多了,去找小兔借个玉米棒吧,免得挨饿。

咚咚咚!松鼠上门来了。

小兔告诉松鼠,玉米棒是不能借的。他送给松鼠一把干蘑菇。

雪花飘落了,大雪盖住了森林里的小路和山坡。一只松鸡掂掂口袋,剩下的粮食不多了。她想,去找小兔借个玉米棒吧,他肯定会答应的。

咚咚咚!松鸡上门来了。

小兔告诉松鸡,借玉米棒是不行的。他送给松鸡一碗豆子。

春天到了,泥洞里的刺猬一觉醒来,找不到吃的。他想,找小兔借个玉米棒吧,他必定会帮忙的。

咚咚咚!刺猬上门来了。

小兔告诉刺猬,玉米棒不能借。他送给刺猬几颗红枣。

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后,小兔在地里挖了一个个小坑。他剥下玉米粒,一颗颗种下了。

秋后,小兔收了好多好多玉米棒。他送一筐给松鼠,送一筐给松鸡,送一筐给刺猬。

松鼠、松鸡、刺猬可高兴了,他们也挑了三个的玉米棒,藏了起来。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19课《金色的玉米棒》。《金色的玉米棒》是一篇挺有意思的童话故事。课文讲的是在秋天小兔藏起了三个玉米棒。到了冬天,松鼠、松鸡、刺猬分别找小兔借玉米棒,小兔没有借给他们,而是送给他们干蘑菇、豆子、红枣。到了春天,小兔种下了玉米,秋后收了好多玉米棒。送给他们各一筐,松鼠、松鸡、刺猬他们也挑了三个的玉米棒藏了起来。教材借这个童话故事,让学生知道:只有留下种子,才有足够的粮食!告诉学生一个道理: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粮食,要从小爱劳动!

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对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天动、富于想象的特点的认识,特制定了如下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认识16个生字;其中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方法目标:利作多媒体辅助教学、朗读感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激活教与学的气氛,力求教学过程的生动活泼。

3)情感态度目标:从内心喜欢阅读、朗读童话故事;充分让学生体会到丰收果实带来的乐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阅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尤其是对二年级学生更不能做过多的讲解,而应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生字。

因为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他们的阅读能力,要在语言文字中准确把握所蕴涵的情感世界,真正品出语言的味道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小兔不借玉米棒的原因。

在这堂课中,为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朗读主线”的原则,根据教材特点和配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学法则以诵读、发现、感悟、体验为主,旨在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全程参与,主动获取知识。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让他们在感兴趣的、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特将本堂课的教学思路拟订为:激趣导入、感受乐趣——研读课文、体验乐趣——拓展思维、升华乐趣——布置作业、延伸乐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的老师”,这一点对于低年级学生尤其重要。创设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自然地进入学习情境,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常言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于是,上课伊始,我就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让学生感受乐趣。

首先让学生猜谜语,猜出后我出示一个玉米棒实物,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是什么颜色。从而引出课题:金色的玉米棒。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自然地引出了本课内容。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尤其是第一学段的阅读要求中提出: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要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基于以上对《新课标》要求的理解,及本课重难点的`把握,我在第二版块“研读课文、体验乐趣”的教学中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1、初读感悟。

为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初读感悟之中去,我说:围绕这金色的玉米棒,森林里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然后学生自由读课文,自主识字。最后再听课件中的范读,加深印象。

2、深入研读。

新课程关注的不只是学习结果,更关注的是学习过程。我采用分段研读的方法帮学生理解课文。首先,跟随课件学习第一自然段。让学生思考回答: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接着跟随课件学习松鼠向小兔借玉米棒的事。针对学习过程,我设计了几个问题:

(1)为什么借?

(2)小松鼠借到玉米棒了吗?为什么?

(3)小松鼠带什么东西回家了呢?

(4)小兔不借玉米棒,可为什么又给了松鼠一把干蘑菇?

学生边读边想,然后回答这四个问题,理解词语:肯定。从而明白:小兔是心地善良的,是乐于助人的。同时在读的时候,随文识字。

后面我就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说一说,松鸡、刺猬向小兔借玉米棒的经过。同时理解比喻句:北风刮在脸上像针扎一样。

然后理解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让学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理解词句:“淅淅沥沥”的春雨说明是春天播种的季节到了。“一个个小坑”说明挖的坑多,多播种,就有多的收获。

最后讨论:小兔原来不借一个玉米棒,现在却送一筐玉米棒,这是为什么?刺猬、松鼠、松鸡收到玉米棒后是怎样做的?为什么?

3、猜心理,感情朗读,现场表演。

首先让学生猜猜小动物心里想什么,还会有什么样的动作,会说些什么话。然后指名猜,想猜哪句就猜哪句。充分肯定学生多元化的理解。接下来鼓励学生大胆地演动作、扮角色表演,进一步理解课文,达到品读感悟的台阶。并且对表演得好的学生未完行表扬。

每一篇课文都要给学生一种思想的启迪,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生命。这篇课文的教育价值就在于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劳动,做一个勤劳的人。所以在第三版块“拓展思维、升华乐趣”中我让学生谈谈:你通过劳动,得到了哪些收获?就是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这也是让学生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了运用语言的舞台。

一节好的语文课一般都有扣人心弦的“起调”,引人入胜的“主旋律”和余音饶梁的“终曲”,这种精彩的“终曲”不但可使课堂气氛迭起,而且能让学生把这种情感延伸到课外,达到“课虽终,思未了,趣不尽,情更浓”的境界。为了达到这种效果,我设计了一个延伸性和开放性很强的练习:

1、续编课文。

2、做课件中的练习,这是一个可以动手的题。可以让学生在电脑上自由输入词语,句子。

这堂课的板书做到了形象直观,条理清晰,便于学生理解,起到了深化主题、回顾中心的作用。

总之,本堂课的设计重自主、重探究、重合作、重感悟、重体验,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尊重学生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并在学生自主的基础上建构课堂教学,力求体现新的课程观念。

《金色的玉米棒》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课文讲述了秋后,小兔藏起了三个玉米棒,松鼠、松鸡和刺猬分别在冬天和春天找小兔借玉米棒,小兔却不借。春雨过后,小兔种下了一颗颗玉米粒,秋后收获了好多玉米棒,并且各送给它们一筐。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只有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才能收获更多的粮食。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设计了入文—学文—拓文三个环节。入文环节,通过猜有关玉米的谜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课文的学习。然后通过听课文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出文中向小兔借玉米棒的重点人物—三个小动物:松鼠、松鸡和刺猬。在学文环节,主要抓住三个小动物分别向小兔借玉米棒的重点段落,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和理解课文内容,然后通过填表格和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牢牢掌握住课文的重点内容。最后在突破本课的难点上,也是通过抓住重点语句和重点词语,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感受和体会小兔种玉米粒的辛苦,它是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才收获了更多的玉米棒,从而使学生懂得只有劳动才能获得吃不完的粮食,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达到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美好品质的目的。而《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最注重的是“读”,“读”是教学的主要活动,也是学生品味语言的主要方法。最后在拓文环节,通过想象画第二年春天小兔它们种玉米的情景和想象秋收后小兔它们会怎样处理收获后的玉米棒来升华对课文内容的感悟。

玉米课件(篇8)

【活动目标】

1、体验用玉米皮制作各种物品的乐趣。

2、提高想象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玉米皮、胶水、水彩笔、透明胶、剪刀等。

2、在网上收集的各种玉米皮制作的饰品。

【活动过程】

1、欣赏各种玉米皮制品。

看一看这些帽子、提包等,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漂亮吗?你们想试一试吗?

2、大胆想象:你想用玉米皮做什么。

(1)上次我们用旧报纸、皱纹纸等做了玉米棒,今天我们再来用玉米皮来作小物品好吗?

(2)你想用玉米皮做什么?

3、尝试用玉米皮制作小物品。

(1)尝试按自己想象的方法制作或合作制作。

(2)互相交流分享。

你用玉米皮做了什么?在制作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你觉得谁制作的最有创意?为什么?

4、展示幼儿作品。

将幼儿的作品布置在板面上,供幼儿和家长欣赏。

【活动延伸】

在美工区投放玉米皮,供幼儿辫小辫。

【活动建议】

1、用同样的方法,让孩子们利用玉米须进行想象创作。

2、邀请家长和孩子们一起用玉米芯进行想象创作。

趣味活动二:玉米须变变变

【活动目标】

1、体验用玉米须制作各种物品的乐趣。

2、提高想象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材料准备】

1、玉米须、胶水、水彩笔、透明胶、剪刀等。

2、在网上收集的各种玉米须制作的饰品。

【操作方法】

先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制作,然后集体交流分享。最后展示幼儿的作品。

【活动延伸】

在美工区投放玉米须,供幼儿想象制作。

趣味活动三:玉米芯变变变

【活动目标】

1、体验用玉米芯制作各种物品的乐趣。

2、提高想象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材料准备】

1、玉米芯、胶水、水彩笔、透明胶、剪刀等。

2、在网上收集的各种玉米芯制作的饰品。

【操作方法】

先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制作,然后集体交流分享。最后展示幼儿的作品。

【活动延伸】

在建构区投放大小不同的玉米芯,供幼儿搭建城堡。

玉米课件(篇9)

教学内容 收玉米 课时 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学会用竖式进行减法运算。

4.初步学会应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用竖式进行减法运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2、复习加法竖式

二、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谜语导入:奇怪奇怪真奇怪,头顶长出胡子来,解开衣服看一看,颗颗珍珠露出来 。猜一猜(植物)

2.出示主题图:淘气和笑笑来到玉米地里准备收玉米。

3.分小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4.你能从这幅图中找到什么样的数学信息呢?汇报:

淘气收了57个玉米;笑笑收了42个玉米。

4.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会解答吗?

淘气收了57个玉米,笑笑收了42个玉米。笑笑比淘气少收了多少个玉米?

三、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

1.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算式是什么呢?57-42=?

你知道57-42的结果是多少吗?(多请几个学生来说,只说答案)

2.这么多孩子都知道答案了,那老师有一个要求了,你能用几种方法得出57-42=15的?与你的同桌互相当当小老师,看看你说的方法他能不能听明白?

A、拨一拨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拨的?(请学生到展示台演示)(先拨57,57中的5表示有5个十,所以十位拨5,7表示7个一,所以在个位拨7;再拨42,十位拨4,个位拨2.)为什么在十位拨4个位拨2呢?(再请一个孩子边

拨边说)

B、算一算

1.怎样算出57+42=?

A: 57-40=17 17-2=15

B:50-40=107-2=510+5=15

…(教师巡视,看学生都用了哪些算法,重点看有没有用竖式计算的,如果没有,后面的竖式法就由教师讲解。如果学生说出,就让学生来讲。)

C、竖式计算方法

(2)让学生来说。我们以前写的算式是怎样写的?(手势)(横着写的)(竖着写的)这种竖着写的算式我们就叫竖式。所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竖式计算方法。哪些孩子会这种竖式计算方法?你能说说怎样列竖式,怎样算吗?

5 7 (2)小结:(1)相同数位对齐,

-4 2 (2)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1 5

四、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森林医生。学生说说错在哪里,并改正。

2.完成用竖式计算,学生独立完成。选择一道题与同桌交流算法。汇报结果及算法。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收玉米 ---------(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竖式计算)

(1)相同数位要对齐

(2)从个位减起

笑笑比淘气少收了多少个玉米?

57-42=15(个)

5 7

-4 2

1 5

答:笑笑比淘气少收了15个玉米?

作业设计:

用竖式计算。

64-31=54-22= 76-25=

38-25= 45-13=47-32=

玉米课件(篇10)

活动目标

1.知道玉米苗太密集不利于成长,学会理性舍弃。

2.发现问题能积极探究解决方法,体会劳动的不易。

活动准备

1.幼儿用的遮阳帽

2.小铲子、小篓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又到“西嬉菜地”来啦,今天没来好好观察了,你发现了什么变化?老师给你们一分钟时间到菜地里转一圈,然后听到老师的铃鼓声就快快的回到老师身边来。

幼儿自由观察

师:你发现了什么?

幼儿自由回答。

师:时间一天天过去,植物宝宝在发芽、长大、开花、结果,大自然可真神奇,今天老师也想去观察一样植物。

带领幼儿来到玉米地前。

师:嗨,孩子们,还记得这是你们种的什么植物吗?

师:经过小朋友精心的选种、播种,我们的玉米宝宝发芽了、张叶了,现在来和你们的玉米宝宝打个招呼吧。

1.师:你和你的玉米宝宝说了什么?

2.师:我和玉米宝宝打招呼的时候,玉米宝宝偷偷告诉我她不开心,因为她越长越大,感觉有点挤。

二、观察讨论

1.师:请你看一看你种下的玉米长了几株玉米苗?请幼儿数一数,说一说。

2.师:看xxx小朋友和xxx小朋友的玉米苗分别有几棵?它们长的一样吗?

找二处数量不一样的玉米苗,请幼儿观察苗少的和苗多的有什么区别

3.师:我们发现苗少的玉米长的高,长的大,有很多苗挤在一起的就长的比较矮小。

4.师:怎样才能让玉米长得又高又不拥挤呢。

幼儿讨论

5.教师小结:一块土地的营养就这么多,如果苗苗太多了,它们就相互争抢营养,而且挤在一起阳光不充足、空气不流通,玉米就会长的瘦瘦小小的。所以我们要做一件事,就是间苗。

请园艺奶奶示范间苗的方法

三、实践操作

1.师:小朋友看到园艺奶奶是怎么间苗的?

请幼儿仔细观察,园艺奶奶边操作边讲解要领。(把多余的苗拔掉,留下1~2棵比较强壮的,每株苗之间的距离为20公分距离。)

2.师:谁来说说园艺奶奶是怎么间苗的?

幼儿回答,老师补充完整幼儿的回答。

3.师:20公分有多长呢,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一根20公分的小树枝。

幼儿开始间苗。老师观察幼儿,适时给予帮助。

4.师:有的小朋友不太舍得把玉米苗拔掉呢,可是为了让玉米长的更大更快,我们必须要把小的、太挤的苗苗拔掉哦,加油!

活动延伸

师:今天小朋友学会了一样新本领,给玉米间苗,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把今天的活动记到玉米宝宝成长日记里。跟玉米宝宝说再见,过几天我们再来看你!

担当课件(锦集7篇)


老师们需要为每堂课准备教案和课件,每位教师都应该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和课件。学生们的表现差异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个性化教学,所以好的教学课件应该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我们为大家提供了一篇关于“担当课件”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建议您将此页收藏起来,以便随时查看!

担当课件(篇1)

担当课件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承担使用的教学材料,它不仅包括教师所讲述的内容,还包括图表、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辅助材料。担当课件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该重视担当课件的制作和使用。以下是本文的主要内容:

一、担当课件的意义

担当课件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教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具体来说,担当课件的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教学质量:通过使用担当课件,教师能够更好地呈现知识点和概念,使学生更加易于理解。

2. 提高学生兴趣:担当课件可以采用图像、音频、视频等形式,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3.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担当课件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呈现知识点和概念,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4. 使教学过程更加高效:使用担当课件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有利于教学进度的合理安排和掌控。

二、担当课件的制作步骤

教师在制作担当课件时,应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确定教学目标:在制作担当课件之前,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即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能力,以此为基础设计教学内容和形式。

2. 收集资料:在确定了教学目标之后,教师需要进行资料收集,包括文献、图表、图片、视频等资料。

3. 设计框架: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资料,设计担当课件的框架。框架应该具备逻辑性和层次性,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兴趣。

4. 制作内容:根据设计好的框架,教师需要开始制作担当课件的具体内容。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设计一致性,合理使用字体和颜色,使担当课件的风格统一、美观。

5. 检查和修改:制作好担当课件之后,教师需要进行检查和修改。检查内容包括语言表达、信息准确性、排版格式、图表等有无错误等方面。

6. 试用和修改:在使用担当课件之前,教师需要先进行试用和修改。在试用过程中,教师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修改,从而提高担当课件的质量。

三、担当课件的使用技巧

在使用担当课件时,教师需要掌握一些技巧,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 章节分明:在担当课件中,教师需要将知识点和概念逐一呈现出来,让学生可以清晰地理解每个知识点和概念。

2. 场景化:在呈现知识点和概念时,教师需要将其与具体场景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点和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3. 多元化:在担当课件中,教师需要尽可能多地采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呈现知识点和概念,让学生在多种感官上接受信息,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

4. 激发兴趣:在担当课件中,教师需要将知识点和概念呈现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并通过互动环节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5. 突出重点:在呈现知识点和概念时,教师需要突出重点,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记忆。

四、结语

担当课件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教学材料,它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呈现知识点和概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通过掌握制作步骤和使用技巧,教师能够制作和使用高质量的担当课件,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

担当课件(篇2)

担当课件主题范文:

作为一名教师,担当课件是我们每天必须要面对的任务之一。学生们的学业成绩和课程表现往往都与我们所传递的教学内容和呈现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如何担当好自己的课件并将知识点有效的传授给学生,成为了每个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高效合理地制作课件

1.确定教学目标和重点

在制作课件之前,我们首先要确定教学目标和重点,把握好核心内容,明确教学步骤和思路,确保教学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在此基础上,制作出能够引导思考和激发学生兴趣的课件,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2.注重课件的适用性

不同年级、不同特点的学生,需要不同类型和风格的课件。因此,教师要注重课件的适用性,根据学生的教学特点和接受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和制作,让课件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3.精益求精的制作质量

课件制作不仅仅是内容的呈现,还需要注重制作质量。课件制作质量是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程度的重要标志。我们需要注重设备和软件的选用,采用清晰简洁、良好效果的效果和视觉设计,注重排版、字号、颜色等细节,展现出我们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修养。

二、讲解技巧的提升

1.反复修改和演练

担当好课件,不仅要有好的内容,还需要以行动证明,一个演示文稿只是其表象,真正的关键在于讲解技巧。如何将最复杂的问题变得浅显易懂,提高学生接受和理解的效率,需要我们反复修改和演练。对于演示文稿,我们要从学生的角度看待它,时刻检测自己的讲解语言、速度、音调、口音是否符合学生的承受能力,是否能够让每个学生都理解和接受自己所说的内容。

2.运用多媒体和互动技术

多媒体和互动技术对课件的讲解效果也有重要影响。在演示文稿的制作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基本的图片处理和剪辑技巧,运用动画、视频和音效等多媒体元素,增加课件的情感色彩和感染力。并且,合理运用互动技术,采用课堂实例、新闻剪报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讨论,加强课堂的互动性和参与性。

三、教师形象的提升

1.常修教育和自我提升

教师是学生思想道德的榜样,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和方式也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担当课件的教师,一定要常修教育,不断深化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同时,还需自我提高,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教师是一个付出和奉献的形象,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教育的温暖和思想的启迪。

2.创新思想和目标导向

教师不仅要有应用性和实践性思维,更需要创新性思维和目标导向。只有能够察觉到教学的缺点和不足,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充分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和专业素养,才能赢得学生信任和尊重。

当我们真正担当好课件时,我们不仅仅是在教学,而是在传播知识、培养人才、塑造未来!

担当课件(篇3)

担当课件,是老师们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一份好的课件,可以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本文将围绕担当课件的相关主题展开讨论,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课件的重要性

二、课件制作的技巧

三、课件设计的原则

四、教学反思与课件改进

一、课件的重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数字化时代。而课件作为一种数字化教学工具,已经逐渐普及到各个教育阶段。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几乎都会使用课件作为辅助教学工具。

首先,课件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元素的引入,实现对学习内容的生动展示,从而深化学生的理解。

其次,课件可以提高教学效率。通过精心设计的课件,老师能够准确传达知识,使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得到提高。

最后,课件还可以促进互动教学。通过课件提出问题和引导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表达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加积极参与。

二、课件制作的技巧

1.选择合适的制作软件

制作课件的软件有很多种,如PPT、Prezi、Keynote、Emaze等等。但是,每种软件都有其特点和适用场合。因此,老师们应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软件的使用难度选择合适的软件进行制作。

2.掌握动态效果的使用

通常,教学课件需要加入一些动态效果,如过渡、动画等。这些效果可以增加课件的生动性和吸引力。但是,过多的使用动态效果会导致课件过于繁琐和花哨,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老师们在使用动态效果时,要注意适度,不要过分渲染。

3.合理安排布局和字体

课件的布局和字体设置也是制作课件的重要环节。老师们需要考虑到学生的视觉习惯和接受能力,合理安排每个部分的位置、大小和字体,确保课件的可读性和美观性。

4.掌握多媒体元素的使用

除了文字和图片之外,音频和视频也是课件中常用的多媒体元素。而掌握这些元素的使用对于课件制作来说极为重要,可以极大地提升课件的吸引力和生动性。

三、课件设计的原则

要制作出一份好的教学课件,需要遵循一些设计原则。以下是课件设计的几条基本原则:

1.突出重点

在制作课件时,要突出学习内容的重点。通过字体加粗、颜色变化等方式,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

2.贴近学生生活

在选材上,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以便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和理解学习内容。

3.简洁明了

在设计课件的视觉效果时,要简洁明了。不要过多使用花哨的图案和字体,以免影响学生的理解和接受。

4.分层次

在排版上,要分层次。将重点突出,核心内容独立于课件的其他部分,方便学生轻松找到所需内容。

5.积极互动

在设计课件时,要尽量加入互动元素。通过课件提出问题和引导讨论,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效果。

四、教学反思与课件改进

担当课件的教师,在教学完成后应该结合课件的实际效果进行反思。通过评估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反馈,及时对课件进行改进和完善。反思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课件设计的适用性

首先,教师需要评估课件的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接受水平。如果课件的设计难度过高,或者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那么教师需要尝试重新设计。

2.教学效果的评估

教师还需要评估课件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是否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如果课件的效果不理想,教师需要分析原因并改进。

3.对课件的完善和改进

教师需要对课件进行完善和改进。通过对学生的反馈和自身的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课件的质量和效果,从而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总之,担当教学课件是老师们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要制作出好的课件,需要掌握一定的制作技巧和设计原则,同时在教学完成后进行反思和改进,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担当课件(篇4)

主题:如何做好担当课件

作为一名教师,担当课件是每个教师必须面对的一项重要任务。担当课件不仅需要有教师的专业知识,还要注重教师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在这篇文章中,我将给大家介绍如何做好担当课件。

一,提高教师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保证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是不断提高的。教师应该多读书,多了解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并寻找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因为只有充实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在担当课件时更有发言权。

二,制定教学计划

担当课件时,教师必须严格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授课。教学计划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同时,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对教学计划进行及时调整,使课程更加适应学生的实际需求。

三,制作精美的课件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教师担任课件已成为一项必备技能。好的课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表达课程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互动性。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制作精美、新颖、有趣的课件,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四,注重课前预习

作为一名教师,课前预习是非常必要的。预习可以帮助教师深入了解所要授课内容,提前制定好教学计划和授课策略,更好的控制整个教学过程。另外,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据此检查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教学。

五,鼓励学生互动

课堂互动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教师应该注意到学生的不同反应和需求,根据学生的情况适当调整授课策略。同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这对于学生的学习也是非常有益的。

总之,担当课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教师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注重教师的责任心和教育精神并不断的完善自己的教学能力。只有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才能真正做好担当课件的工作。

担当课件(篇5)

担当课件:探求最佳实践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课件已成为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份好的课件,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促进知识的传递,有助于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但是,如何担当一份好的课件呢?

首先,要有清晰的教学目标和策略。课件的编写应贴合课程目标和教学策略,并且要能够鼓励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在编写过程中,应遵循科学合理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其次,应注重内容的整合和呈现。课件的内容应该结构清晰,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易于理解和消化。对于某些抽象或复杂的概念,应该使用适当的生动形象的案例,或结合多种英文材料,注重表达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第三,要注重学生的反馈和互动。课件不应该是单向的,学生有发言权。应通过互动问答和小组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第四,应注意课堂用具的设计和运用。课堂用具,如图形、图片、表格等,是课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选用透彻严谨的课堂用具,可以让学习者更加清晰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最后,要注重设计和排版。设计简洁、美观、易读的课件排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传递信息。

总之,我们需要担当优质的课件,这要求我们反复审视教学目标和策略,整合课程要点,引导学生理解知识,通过学生互动和课堂用具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设计排版,用心编写每一个一页,让课件在教学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担当课件(篇6)

担当课件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课件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媒介,已经成为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而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担当好自己所制作的课件,不仅涉及到教学质量的问题,更体现了教师的素养和责任感。

一、课件制作应具备的素养

制作课件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方法和操作技巧,更需要具备一定的素养,这样才能让课件更具有教育价值。具体来说,以下几点是制作课件必须具备的素养:

1、审美素养。为了制作出美观、有吸引力的课件,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美术视觉的素养,还需要关注当前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心理需求,这样才能设计出更符合学生需求的课件。

2、教育素养。课件是教学的一种形式,因此,制作课件的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经验,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确保课件能够对学生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3、创新素养。课件的主要作用是辅助教师进行教学,在传递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制作课件的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素养,开发出新颖、独特和具有吸引力的课件。

4、责任素养。课件是教学过程中极具影响力的一个环节,因此,制作课件的教师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能够细致入微地打磨每个细节,确保课件的质量和教育效果。同时,制作课件的教师也需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反馈和意见,以持续改进和提高课件的质量和效果。

二、如何担当好课件的角色

除了具备上述的素养,教师还需要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和学科需求,创造出适合自己的、能够发挥最大教育效果的课件。具体来说,以下几点可以帮助教师担当好课件的角色:

1、根据教学目标选择适合的课件类型。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适合的课件类型,比如语音课件、图像课件、视频课件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课程内容。

2、注意选用合适的课件风格和配色方案。在选用课件模板和配色方案时,教师要考虑学生审美观念和接受能力,同时也要注意以符合课程内容的风格和色彩搭配,以避免对学生产生误导。

3、注重课件内容的准确性和可读性。课件所包含的文本、图像、声音等元素,必须准确无误,同时也要注意排版的合理性和可读性,确保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4、围绕课堂讲解辅助教学。教师需要把制作课件作为重要的辅助教学手段,将其作为本次课堂讲解的重点,与讲义、黑板笔记相结合,帮助学生将才智转化为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的能力。

三、结语

作为一名担纲课件制作者的老师,掌握必要的技术手段和操作技巧,同时也具备具有审美、教育、创新、责任等素养,能够制作出适合学生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并通过不断改进和提高,不断提高课件的质量和教育效果。

担当课件(篇7)

担当课件——教育工作者的职业责任与使命

教学课件作为一种专门为教学设计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育工作者是祖国未来的发展之路的开拓者,他们的工作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和全面发展。而担当课件的工作,则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职责之一。本文将围绕着教育工作者的职业责任和使命,重点探讨担当课件的意义以及相关的主题。

一、教育工作者的职业责任

教育工作者是承担为学生提供知识和人才培养的职业人员,他们不仅要热爱教育事业,更需要拥有职业责任感,为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这种责任感体现在教育工作者所担任的具体工作上,如课程设计、教学组织、教学实施等。此外,教育工作者还要积极参与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和教育研究,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支持和指导。

二、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教育工作者肩负着为国家培养未来的建设者和领军人才的使命。因此,为了实现这个使命,教育工作者需要把目光放远、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和创新教育方法、教学理念和教育模式,不断进步、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不断学习,为学生的成长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三、担当课件的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工作者开发、利用课件已成为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之一。而教育工作者担当课件的工作,不仅可以创造更加丰富、开放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还可以使教育工作者更加深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更好地维护学生的权益和教育利益。

四、担当课件的主题

担当课件的工作,需要教育工作者具备丰富的教学知识和技能,同时还需要积极投身到教育改革和创新中,开发设计符合学生学习需要的课件资源。本文从如下主题分别展开,探讨教育工作者在担当课件的过程中所需要了解的知识和技能:

1. 课件设计方法和策略

教育工作者在担当课件的过程中,需要掌握课件设计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如课件的内容、结构、技术和呈现等方面。在此基础上,可以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课程目标,设计出符合学生学习和教学要求的课件。

2. 课件制作技术和工具

要设计好课件,需要教育工作者掌握一定的技术和工具,这些符合教学要求的技术和工具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加快速、高效地制作优质的课件。基于此,教育工作者需要了解制作课件所必需的各种技术和工具,例如 Adobe Photoshop、Microsoft PowerPoint、Flash等。

3. 借助互联网的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教育工作者担当课件的过程中,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和手段,如网络直播、多媒体教学等,它们可以让教育工作者在课件制作和教学过程中借助互联网的便利性,以便更好促进教育工作的发展。

四、结语

教育工作者是祖国未来的发展之路的开拓者,他们的工作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和全面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不仅需要拥有职业责任感,更需要重视教育事业的宏大使命,在教学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和创新教育方法、教学理念和教育模式,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为学生的成长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zf133.com/a/5711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