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作文 > 烈日灼心观后感 >

烈日灼心观后感集锦

烈日灼心观后感集锦

烈日灼心观后感。

编者为您整理了一篇关于“烈日灼心观后感”的文章,希望能够给您带来一些启发。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优秀的影视作品也越来越多,其中一些令人难以忘怀的故事情节使我们受益匪浅。观后感应该包含对电影所处社会和文化背景的理解,电影将悲痛与欢乐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令人深思。这篇文章非常详细,相信您一定可以找到您所需的信息!

烈日灼心观后感 篇1

《烈日灼心》观后感范文

《烈日灼心》是一部国产警匪题材的影片,讲述的是三个年轻人犯案后并没有被抓到,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了七年,直到新来的警长“破案”。这几个年轻人实际上是在“等待”这个结果,当它来临时,他们完全接受了。但剧情出现反转,真正的凶手落网了mdash;mdash;三个年轻人并不是凶手。

这部影片故事情节离奇但不荒诞,情节上的太多巧合,支撑到故事结束。说真的,我感到故事的可信度不高,剧情发展过于牵强,很不自然。据说影片获得了什么奖,可我并不认为这部影片会成为经典作品。

《烈日灼心》、烈日灼心、烈日、灼心、灼心mdash;mdash;这部片名让我沉思很久hellip;hellip;

是什么在灼心,什么烧灼了他们的内心呢?

是良心,是信仰,是内心的负罪感,天天烧灼着他们的心。他们早已明白自己犯下的罪恶,虽然他们不是杀人犯,但事情由他们而起,他们的行为最终导致一个婴儿失去了所有至亲!

那些无辜的生命被剥夺,留下这个婴儿将怎样度过一生呢?婴儿一天天长大,他们该怎样面对她心中的困惑呢?

为了这个小女孩有一个幸福快乐的人生,在小女孩长大成人之前,三个年轻人认为自己必须得死,他们绝不能出现在小女孩成长的记忆力!这当然是非常无奈的、悲剧性的选择,但这是三个年轻人必须承担的,因为他们的良心不容许他们再次有愧于这个小女孩hellip;hellip;

人,也许不需要明确地加入某种宗教,信仰某种主义;但人的内心都会有自己的信仰mdash;mdash;良知。做了错事,即使未受到法律的制裁,内心也会受到良心的谴责。尤其是面对无辜的新生命时,人本能的反应是要保护它。生命给予人只有一次,最好的保护就是让它自然成长,任何人都无权夺取这个新生命理应拥有的阳光、快乐、自由hellip;hellip;

也许我们接受的学历教育、专业教育太多,也许我们强调的无神论、唯物论太多,挖掘人性本质的作品相对较少。我想,这部影片颇受关注、获奖也许于此有关。从这部影片反映的主题来看,我认为当代作品较改革开放初期的作品,更加注重人性、良心、精神、思想、感情等多方面内容。这当然是时代的进步,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

以上是我对这部影片,尤其是对片名的理解。

烈日灼心观后感 篇2

对于电影来说,到底如何才算得上“好”。每个人心中有一杆秤,即必须能够让人思考,让人感受到情节的冲击力,不是平淡如水,更不是平铺直叙。从这个意义上看,导演曹保平的电影《烈日灼心》算得上是一个上乘之作,但也有狗尾续貂的嫌疑。所以,且让我们来看看这部电影的容貌吧!烈日灼心,其实从电影的名字也懂得其中的细节,“灼心”之难受,能够让人们感受到无限的伤痛吧!

电影从一桩灭门惨案开始,就在七年前,福建西陇发生一起惨绝人寰的灭门惨案,某别墅内一家五口同日惨死,在社会上引起极大的震动。如果按照破案的路数推进的话,这明显就是一个悬疑片。好的是,故事没有这样铺陈,而是从几个嫌疑人的现在生活开启,他们尽管是“杀人犯”,但是都希望“改邪归正”,都希望有正常人的生活,而现实中,他们也做到了,分别有了属于自己的“工作”。尤其是邓超饰演的辛小丰,竟然混进来警察的队伍中,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讽刺。

王小波在他的小说《我的阴阳两界》中写道,很多人生活在一个阴阳的世界中,一个是阴的,就是自己的阴暗面,这里只有自己知道内容,都是不得见人的内容,比如你的违法乱纪的事情;而你又生活在阳的一面,这里你可以公开身份。所以《烈日灼心》更是如此,当嫌疑人杨自道(郭涛饰演)、辛小丰(邓超饰演)、陈比觉(高虎饰演)逍遥法外。如今,这三个人都在厦门过活,杨当起了出租车司机,小丰加入了警察队伍,因意外变傻的陈则带着三人捡来的女孩尾巴栖息在亲戚的渔场中。可见,阴阳两界,对于他们来说多么合适!

但是,情节的变化就是惊心动魄的,当拥有丰富办案经验的伊谷春(段奕宏饰演)调到小丰所在的队伍担任警长。伊颇为器重能力卓越的小丰,但嗅觉灵敏的他也隐隐觉出这个男子和当年的灭门惨案有所关联。所以,警觉的起来,都让警队队长和警察辛小丰之间的关系变得微妙十足。你可以想象一下,当你是个杀人犯,但进入到警察队,队长还对自己十分警惕,这其中的关系如何处理?是不是可以“灼心”来形容呢?而就是在这里,我们看到了邓超演技的爆棚。

而郭涛饰演的道哥,却结识了警队队长的妹妹小夏(王珞丹饰演)。如果按照世俗的逻辑,爱情总是疯狂的,道哥和小夏之间可以有爱情,可以有婚姻,但是由于道哥的杀人犯嫌疑人身份,让这两个人的爱情从开始就充满了不确定性。尽管,王珞丹的裸背一度成为这部电影的“亮点”,但是却不能够改变这部电影悲剧的现实。最后,道哥的落网,小夏的悲伤,都是小说已经确定基调的内容,电影只是一种衬托吧!

在高楼上貌似追赶凶犯的那场戏,当警队队长命悬一线的时候,很多人想的是辛小丰放手,那么,警队队长死了,犯罪嫌疑人也就死无对证了。但是,没有放手,已经注定了“主旋律”的结局。本片根据须一瓜的长篇小说《太阳黑子》改编,而在几个嫌疑人都被注射死刑的时候,就应该结尾了,可惜往后的内容都成了狗尾续貂,这才是最大的“败笔”。

段奕宏的出演,邓超的演技,郭涛的放浪,其实《烈日灼心》希望传递的信息,总是那样“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这是主旋律需要的,更是法治社会需要的。好的是让观众看到了邓超等人的演技,看到了王珞丹的“献身”,这些都是这部电影堪称“良心电影”的标签,错误的就是无限度的延长其内容。要知道,在关键时刻结尾,永远都比冗长来的有效。

烈日灼心观后感 篇3

什么是好电影?我想应该是像一道好菜或者一口极品的甜点,打开你的味蕾,各种滋味交相汇融却不突兀。吃完意犹未尽,其中体验却无法被简单描绘。

《烈日灼心》就是这样,刚刚开始以为是推理片,虽然一开始你就知道了凶手是谁,但是你仍然好奇伊谷春与小丰(邓超饰)之间如何博弈,段奕宏扮演的警察伊谷春如何确定真凶并让他现行。

故事进展到中间,你被着三名男子的关系所迷惑,影片渲染着一种神秘、朦胧、不可言说的氛围。他们到底是不是GAY?答案揭晓得很快,他们三个都是。直到小夏(王珞丹饰)脱下衣服向阿道(郭涛饰)求证的那一段,阿道露出了自己的龙头纹身,说我把我的命都给你了。我开始疑惑。如果除夕夜桥底飙车的片段还不能称之为爱情的话,那阿道此时这句话里,我分明看到了爱情。很快,小丰三人就被抓住了,并执行了死刑。最后的最后,真正的凶手落网,交代了小丰只是侵犯该名女子,并在这个过程中女子心脏病突发致死。而其余人均被真正凶手所杀。伊谷春也明白,所谓的他将小丰三人伏法,实际是他们自己设下的圈套,为的是尾巴长大后能获得轻松。

我内心一阵唏嘘。原本以为这是一部推理片,但是感情线非常饱满,三个兄弟的手足情,段奕宏与邓超之间微妙的同生共死,小夏与阿道之间的爱情,三兄弟对尾巴不离不弃甚至牺牲生命的亲情。同时,这也是一部法律片。看到最后,你或许并不觉得这三兄弟有那么的罪不可赦,热心助人的的哥阿道,屡立功劳的小丰,有点傻的比觉,你甚至会有些同情。但毋庸置疑,他们仍然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这个时候,我猛然发觉,法律啊,真的是个好东西。它为你的道德设定了底线,它承认你的荣光,也让你直面你的错误。

小丰在片尾说,这世界上本来就没有什么好人和坏人。

那么好在还有法律。

我们很多人都生活在灰色地带,因为这个世界上绝对的事情太少了。大家眼里的老好人,可能曾经弄坏过邻居家的玻璃没有承认。杀人犯也可能抚养着被害人的遗孤。每个人心中自有一把良心的戒尺,日日审判着自我德行。许多十恶不赦的故事,背后都有许多不为人知的苦因。一旦个中缘由被合理化,是否就该原谅?

这个议题真的不好下结论,好在还有法律,至少有罪之人,必将惩之。

烈日灼心观后感 篇4

电影《烈日灼心》观后感想十谈《烈日灼心》(文/苏沫)1、片尾伊队长的**疑惑:他们为何要求死呢?这是一个误导。

首先,辛小丰和杨自道“求死”的动机解释是成立的:因为爱。问题在于故事并没有提供两人和“求死”相匹配的动作,两人最初是想跑的,最后因为尾巴要手术才没跑,最终二人不是“求死”而是“坦然赴死”,相比之下三兄弟里的高智商陈比觉才是“求死”,他有一个强烈的行动:

自杀。如果想要小丰两人“求死”,给他们设计的动作应该是自首。2、伊谷夏去找杨自道,结果把伊队长引到了租屋,从而让伊队长完全确认了自己的推断,这个设计的叙事意义上太过单一,完全是为了让伊队长发现小丰二人的租屋,技巧上比较刻意。

三。以牙还牙和杨自道解释了另一种可能性:犯罪的人不敢爱。这条支线丰富了主线,有着非常浪漫的感觉。缺点是太偶然,太薄。尤其是王珞丹的表演相当激烈。他们相处不了几天,但分开时却感到心碎。

4、房东大叔完全没有角色意义,他窃听了那么久,还记在纸上,这么努力,最后只为伊队长做了嫁衣。他本人没有任何动作和反应,不太真实。在他窃听过几次后该会有一个犹疑:

你想报警吗?答案是不,因为他们是好爸爸。如果这样设计,还能和伊队长这个角色相呼应。

5个。辛小丰是最有代表性的可能性:罪犯总是处于焦虑状态,被悔恨和良知折磨。所以太阳灼伤了心脏。太阳不仅是法律的制裁,也是道德的拷问。

邓超很好地把这种紧张感演示出来,到最后天台上辛小丰被逮捕时说:“其实我们一直在等这一天。”台词将这种焦虑完全总结出来。

另外,邓超的这种表演在跑男里当间谍时就见过了。6。陈比觉是最后的可能。这个角色一动不动,一般作为背景存在,但我们可以观察到他对尾巴的热爱。他装作智障,对警察撒了谎,没有被逮捕,但他的最后行动非常有力,比辛小丰和杨自道更有力量。他自杀了。

7、最后天台那场戏,最终来逮捕辛小丰的是那个游离于案情之外的**,这很奇怪。前面的情节已经建置好了:伊队长是个既信仰法律也有人情地人(类似于《白日焰火》中的廖凡)。

伊队长应当做出一番挣扎最后亲自完成“逮捕”这个动作,即使不这样,也应当呈现他把一切告诉**的场景,然而并没有。8、这个**的叙述动力有两个:三兄弟到底会不会被抓;七年前**的真相到底是怎样。

二者分别是警匪片和侦探片的叙述动力。两个问题片尾都解决了。尤其后者,一般会猜测这个**有隐情,实际上也的确有隐情,但辛小丰当年的一念之恶是真实的。

9、拿着斧头的协警,他的死有些多余,虽然制造了一定危机感,但也有些分散注意力。10、三人对尾巴的爱其实不很有说服力。当初他们逃走、隐姓埋名,应当担惊受怕了许久,在最初这段漫长的煎熬岁月,他们不能和外人有太多交流,也不能去爱别人,只能紧紧守护着秘密,在这种状况下,照顾年幼的尾巴可能是他们的唯一慰藉,这既是赎罪,也是独一可以去爱的途径。

如果这部电影中出现,他们的死将更令人信服。

烈日灼心观后感 篇5

这部电影的一大亮点是对人性善恶的探索。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坏人可以性善,好人可以作恶?电影的观点是人无至善,也无完恶。这三名逃犯有正常人的善恶观,但无论怎样,我们都不能轻易原谅他们的大罪。

十四年的逃亡生涯,留给我们无尽的回望,是人性的本能,迫使他们选择了逃离,我们没有办法再去假设当初他们若束手就擒,后来又会发生些什么。在生活、道德和法律之间,有三个人选择生活。我们可以理解,这是对生命的尊重,但对于一个家庭五口人的突然死亡却没有任何解释。三人作案后,亦会行善,那在常人眼里就是好人,谁又会把杀人于之相联系,不仅如此三兄弟还收养了“尾巴”,精心呵护全心照顾,甚至是为了她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有人说这是为他们“洗白”,来迎合主旋律,但我看来这并不是单纯的洗白,而是突出善恶的关系,关键也是为了突出主题,不是所有罪可以恕,杀人偿命,古来有之,不论罪过大小,犯罪了终究要受到惩罚,这也算是为和谐社会的法治化建设提供了正能量吧。

影片最后,他们因为选择给女儿筹钱治病,放弃逃亡而最终真相败露,他们承认一家六口都是他们杀害的。但事实是他们只杀了女孩的母亲。在电影里,他们没有说实话。因为他们逃脱不了内心的谴责、道德的审判,他们无时无刻不忍受着掩盖真相的煎熬。

在他们和养女一起走过的这7年里,他们和她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比起让女儿知道实情,他们更愿意选择死。正如邓超在影片结尾所说:“我们实际上在等待这样的结果。

这是一个救赎的过程,然而,他们的救赎太过不宽容、痛苦,他们陷入了情感的绝望。当沉重的呼吸声充斥着耳膜,漫长凝滞的镜头展现着一个人从生到死的过程,看着一个被法律认可的索命程序,将两个罪犯送上天堂,却在主角咽气的刹那,看见他眼角的泪水,这是一段赴死的情感。

在道德的拷问下,影片以孤独收场,让人感叹世界的无常:好人可能成为罪犯,罪犯也可能成为好人。在道德正义的尺度上,衡量的是人的内心和事实的真实。

说实话,看完《烈日灼心》后走出影院,还是有一种怅然的感觉。其实,在看电影的时候我想到了《白日焰火》。《白日焰火》和《烈日灼心》都是上乘之作,都有着犯罪与警察之间的千丝万缕的情愫,两部**都认真的看过,但是说实话,更喜欢《烈日灼心》,因为它并又有那么的文艺,更容易被接受被理解,更容易走进人们心里。

烈日灼心观后感 篇6

《烈日灼心》是一部国产警匪题材的影片,讲述的是三个年轻人犯案后并没有被抓到,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了七年,直到新来的警长“破案”。这几个年轻人实际上是在“等待”这个结果,当它来临时,他们完全接受了。但剧情出现反转,真正的**落网了——三个年轻人并不是**。

这部电影的情节离奇但并不荒谬,情节中有太多的巧合,无法支撑故事的结局。说真的,我感到故事的可信度不高,剧情发展过于牵强,很不自然。据说这部电影获得了一些奖项,但我不认为它会成为经典。

《烈日灼心》、烈日灼心、烈日、灼心、灼心——这部片名让我沉思很久……

是什么在灼心,什么烧灼了他们的内心呢?

是良心,是信仰,是内心的愧疚感,每天都在燃烧着他们的心。他们已经了解自己的罪行。虽然他们不是杀人犯,但他们才是开始行动的人。他们的行为最终导致了一个婴儿所有近亲的死亡!

那些无辜的生命将如何被剥夺,这个婴儿将如何生活?当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们将如何面对她心中的困惑?

为了这个小女孩有一个幸福快乐的人生,在小女孩长大**之前,三个年轻人认为自己必须得死,他们绝不能出现在小女孩成长的记忆力!这当然是非常无奈的、悲剧性的选择,但这是三个年轻人必须承担的,因为他们的良心不容许他们再次有愧于这个小女孩……

人们也许不需要明确地加入某一宗教或信仰某一教义,但他们都有自己的信仰良知。如果你做错了什么,即使你没有受到法律的惩罚,你的心也会受到良心的谴责。尤其是面对无辜的新生命,本能的反应是保护它。

生命给予人只有一次,最好的保护就是让它自然成长,任何人都无权夺取这个新生命理应拥有的阳光、快乐、自由……

也许我们接受过太多的学术和专业教育,也许我们过于强调无神论和唯物主义,而探索人性本质的著作相对较少。我想,这部影片颇受关注、获奖也许于此有关。从这部电影所反映的主题来看,我认为与改革开放初期的作品相比,当代作品更注重人性、良心、精神、思想、情感等方面。

这当然是时代的进步,也是改革发展的结果。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互相交流,我们每个人都是苹果;你有一个想法,我有一个想法,我们互相交流,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有两个想法。

以上是我对这部电影的理解,尤其是片名。

烈日灼心观后感 篇7

在这个炎热的暑期档就快结束的时候,院线里突如其来地来了这部非常不一样的华语类型片,黑暗和光明二元对立面的打破、复杂精准的调度和完成度、有质感的镜头、花样翻新的剪辑、离奇的剧情和史上最大的内地片尺度,让这部曾经被禁的《烈日灼心》,散发出独特的气场和气质,就像是去年灿烂了一整年的《白日焰火》一般,是一部文艺范的犯罪类型片。官方给出的介绍是“灼烈揪心的追凶之途上,父女之情、同性之谊,交揉罪与义,情与法,在故事结尾却发生了变化”而电影本身的故事,却比它更为复杂。

《烈日灼心》的悲剧性主题表现地非常有意思。由邓超和郭涛饰演的所谓躲藏的杀人强奸犯,实际上却以反向的形式,代表着人性中善的至高点、道德的最高标准,一直做着“善良的送死”的行为,甚至到最后,曹保平以一种非常极端的方式把他们推向死亡,以善良的悲天悯人为由。而在这个过程中,也让它丧失了之前一直存在的可信度和普世性,使得整部电影就像是偶然与偶然的碰撞,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虚假。从一开始,所有人就无路可逃,那么真实也是如此。

另一边,与这种道德所向抵触的,却是法律。段奕宏饰演的警察对陈案的穷追不舍,直到最终酿成悲剧,如同电影中一句点题的台词“法律,是介于神性和动物性的合体。它非常可爱,它知道你好,又限制你没法恶到没边儿,哪个人心里没有那么点脏事儿。”双方的这种“法外之徒”般的内核被曹保平所最大程度放大的,不是冲突和对立,而是其中的打破、融合、和解和温情。这样的立足点非常牢固,也足以令人感怀和深思。

非常可惜的是,正如前文所提及,《烈日灼心》有一个猪尾巴,这也是在上海电影节的首映礼上,大家猛烈鼓掌的时候我飞奔出场的原因。甚至说的苛刻一点,这部电影如果把最后10分钟掐掉,改成从注射死刑后进入到原著小说《太阳黑子》的结局,“死刑时就像往太阳漂浮”的拍法,很可能会真的成为一部少有的当代华语经典之作。

其实是这样的,在观影途中尤其是中间段落一直到后半的高楼匪徒戏分结束,《烈日灼心》很猛,很牛。人物的背景各色、性格鲜明,剧情走向甚至有可以混淆社会价值观念的潜质,以及会让人怀着不知道片头龙标到底怎么来的疑惑。单是把这完成地很好的40多分钟拿出来,就可以发现曹保平的厉害和老练之处:每个戏剧转折都能让你直接陷入要么紧张到身子瘫软、要么紧张到脑子短路的状态,观感极猛,张力极强,节奏掌控极好,而这也直接遮蔽了大量逻辑上的疏漏。虽然如此,但这个段落也并非完美,就算是那场令人啧啧称奇的高楼戏实际上也有遗憾,本来还以为那只可以选择的手会直接让主题往人性抉择和二元对立的彻底打破上带,没想到还是逃不出场面的刺激和动作戏份的注意力分流,算是各有利弊。

而这部电影在剧作上的缺点也在高楼戏之后被彻底暴露,产生的关于剧情走向的迷醉感一直延续到紧张过后。那些廉价说教、那些形式上刻意和突兀以及大量不知道在干什么的离奇转折和设定等问题的暴露,以及无语结尾的充满漏洞和过度的光辉人性升华的反转,突然一下,这片就这样不行了。

现在想想,这种非常可惜的、我完全无法料到的“突发事件”,自然是情有可原;这些圣洁到甘愿故意找死的罪犯,无疑更契合商业片的结局、主旋律的力量、光辉的照耀、总局的又一次胜利这些出现在市面上屡见不鲜的事件。然而,还是免不了为这结局痛惜。好好的逻辑怎么就成了更大的迷?本来非常棒的、通过各种方式达成的情感高度被莫名其妙地解释来解释去,解释到让人犯恶心的地步还不够,再来一个刻意的、突发式戏剧化神转折,再轮番地以价值观“升格”的方式不断正能量输出,电影被降格到了“终究是一处空中楼阁,假的景观罢了”的水准。原本在铺垫过程中的所有-,也在那结局下显得廉价。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开场之前,我还在和座位边上格瓦拉的工作人员一起吐槽邓超糟糕的演技,却没想到这部电影是他出道以来最适合他的一部片,包括整个电影的选角的恰到好处,每个演员的惊人的表现,放在华语片环境中比都非常出彩。尤其是段奕宏的表演,在如此阵容下依然绽放出了极为克制却又极富力量的表现,真的非常难得。只可惜角色间离奇巧合的关系网络设定,又再度破坏了大家的努力。导演在前半段拍得如此写实,最后却突然脑洞大开,是要叫人如何才能相信最终那个莫名其妙的结局呢?“一直坚挺,突然一下不行了”的问题,大家都懂。我相信导演一定有他的道理,只是那道理我也不见得能接受。又或者,不是真的突然一下,而是创作中存在的种种小问题和审查制度下的遗憾,才导致了最后的崩盘。

依然赞美大陆能诞生如此高强度且较为出色较为成熟的,差一点能成为不朽经典的类型电影。平心而论,把这部片子放在国产大陆电影的圈内比较,落位今年的五佳(甚至三佳甚至最佳)都不成问题,也的确是内地今年至今为止的最佳电影。几乎可以预见8月底上映之后,它会引发的轰动效应、极高的票房。毕竟前有《白日焰火》,后有《烈日灼心》,好歹两者都算是大陆影片里类型片掺杂文艺片的新鲜尝试,也都是真正意义上的上乘之作。

烈日灼心观后感 篇8

人的正常体温大约维持在37℃左右,但它也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比如天气炎热抑或寒风凌冽。那么,人内心的温度呢?一样!

人,从哲学的角度来谈论它真的是有够折磨人的。”见其生而不忍见其死,闻其声而不忍食其肉“,我们就是这么矫情和复杂的集合体。一边说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却一边又乱丢垃圾、闯红灯、占座位等等。无可厚非,这就是我么能做的好的自己,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处于夹缝中的,处于“情”与“法”的夹缝中。“情”就是道德标准,“法”就是法律界限,它们是底线和警戒线。不讲“情”你就会被冷落鄙视你会降温,超越“法”你就会引火自焚会发烧!《烈日灼心》我想就是这个意思!

片中辛、杨、陈三人就是背负着痛彻心扉的'灼热感在犯罪之后苟且着。辛当了警察敢打敢拼不顾性命惩治罪犯拯救警长;杨驱车奋勇追贼不顾安危;陈对小女孩关心备至常年如一。这都是他们的善,撇开七年前的事情他们都算作是一个好人,一个夹缝中的普通人。然而,这弥补不了他们犯下的恶。影片中警长的角色也是闪光的地方,他越调查越矛盾的心理。他放弃了又拿起然后又放弃,终于最后事实扑面而来将他击倒。“你们三个去自首吧”记得在天台的生死一刻吗?是真的希望他自首来受到法律制裁还是希望刺激他放手去做一个好警察、一个好人呢?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如果心中藏着一件事不能告诉别人,那么直到说出来之前,你就会一直受它煎熬着,更何况是一场犯罪呢?本片很多人看作是悬疑片我觉得不然,高智商伪装这些都是商业的色彩我们要看的是惨淡的心理,是人性的解剖。就像刀子在心上剜了一块,你总想去找一些东西填补它。最后才发现丢掉的东西永远替代不了。法律的公平其实就是一个交代、一个警示,对被害人的交代对旁观者一个警示。它就是这样无私冰冷,哪怕你煎熬的内心有多高的温度也融化不了。

还好本片最后还是给了人们一个美好的结局,一个人性的终点。三人终究都是过失杀人并未谋杀他人,辛、杨想接受死刑还有陈的跳海都是因为他们已经抵不住煎熬的内心,抵不住把自己最黑暗的部分每日的曝晒在烈日之下,听那嘶嘶地烧灼声却只能无声的呐喊着。

烈日灼心观后感 篇9

“赎罪的煎熬,揪心的爱情,原味的亲情”。

起初看到片名这几个字,看到“悬疑,惊悚”,挣扎着要不要、敢不敢去看这部略有害怕的电影,在各种影帝的诱惑下,终于还是在上映第一时间平息了燃烧了许久的好奇心……

一部跟随镜头切换一起推理一起猜想的电影;一部兼具影帝级别的演出诱惑和惊悚、骇人情节的电影;一部第一次在电影院强劲的空调冷风下不觉得冷反而越发冒汗的电影。

连环复杂的案件,是展现内心煎熬的必备。

对于一部悬疑片而言,扣人心弦的案情是必不可少的调料,跟随场景的步步变换,融入个个案件的击破过程,仿佛身临其境,仿佛近在眼前,甚至有那一幕幕惊险、刺激、恐慌、惊吓的“不忍直视”,却也是为铺设悬念准备的佳肴佐料,也的确为看片的感触加分不少。

理性与情感,是阐释法律正义与人性之美的。

法律,或者说是理智,常被用来判定是非对错,但有时候,法律之外也会有超乎于常理的东西,比如人之本性,比如天生就自带复杂多变特性的情感,个人印象最深刻的,当属片中伊警官与小丰单独相处时的对白,这也正是为主角内心煎熬情绪设下的伏笔,尤其是那一段关于法律与人性的阐释(具体可在片中关注,暂不剧透),自认为,那是影片最精彩深刻的触动。

在片尾那一曲“小尾巴之歌”响起时,似乎才真正感受到片子精髓的升华,超越法律制裁,游离于推理之外,人间大爱,一直存在,就像片尾那一幅海滩上自在漫步,陪伴同行的和谐画面,总不免激起人内心深处的最柔软部分。

再谈几位男神级别的主角,个个演技一流,无论眼神的专注凝神,或是台词与肢体的丰富表达,强烈的带入感,这样一部演员都深陷“不能自拔”的戏份,看过的人,又怎能轻易不动情动心呢?

烈日灼心观后感 篇10

最近看了一部将人性的纠结与抗争展现的淋漓尽致的影片——《烈日灼心》。看完电影,我不禁要问:这是电影还是悬念?

>故事由一段评书讲述开始,三个杀人在逃犯,过着普通人的生活,但是他们摆脱不了内心的折磨。郭涛饰演的出租车司机因在闹市帮助一名女子追逐抢包男子,胸部中刀生命垂危却不敢去医院医治;邓超饰演的协警除暴安良,深得赏识却不能升迁入职;高虎饰演的渔夫因祸致傻在一个孤岛上抚养着一个孤儿。

这种种的果皆是因为他们杀人越货的因。如梦幻般的普通人的生活都因段奕宏饰演的警察的到来而土崩瓦解。他们三人逐渐显现案件结束的迹象,三人杀害了一家六口,却带走了几个月大的婴儿。

因为邓超正要逃跑时,发现一个婴儿在哭,就回去抱孩子。

在被命运的手拨开迷雾之前,他们充当着一个个正面的角色,英雄气概和豪情更使王珞丹饰演的角色爱上了出租车司机郭涛。谁能想象一个伸张正义、见义勇为、抚养弃婴的人能是杀人**呢?但是命运注定了他们是杀人犯的本质,他们有病不能医治、不能考取入职资格,甚至不能恋爱,他们只能苟且的活着。

影片最后,他们因为选择给女儿筹钱治病,放弃逃亡而最终真相败露,他们承认一家六口都是他们杀害的。但事实是他们只杀了女孩的母亲。在电影里,他们没有说实话。因为他们逃脱不了内心的谴责、道德的审判,他们无时无刻不忍受着掩盖真相的煎熬。

在他们和养女一起走过的这7年里,他们和她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比起让女儿知道实情,他们更愿意选择死。正如邓超在影片结尾所说:“我们实际上在等待这样的结果。

“在受到道德的折磨后,影片以孤独告终,这让人感叹世界的无常:好人可能成为罪犯,罪犯可能成为好人。在道德正义的尺度上,衡量的是人心和事实的真理。

(2) 邓超、段奕宏、郭涛三人一剧,以鲜明的人物形格和细腻的心理活动,支撑了一部独特的犯罪片。

邓超的演技让人刮目相看。自《分手大师》之后,邓超就以各种张扬的耍宝搞怪造型示人,倍受关注也饱受非议。《烈日灼心》里,他变身为心思慎密的协警辛小丰,背负灭门**,隐于最危险也是最安全的地方;不过在遇到明察秋毫的警长之后,他变得越发压抑和煎熬,生活在'靴子要掉下来'的恐惧中。

邓超成功地诠释了何为'烈日灼心',虽然《烈日灼心》拍于《分手大师》之前,但还是颠覆了人们的既往印象。

段奕宏饰演的警长伊谷春是片中最可爱的人。他在得知辛小丰'弯了'之后的'灼心'反应,让人忍俊不住;俩人也被网友凑cp.办案时伊谷春有神探之风,日常表现却很朴实、接地气,不是'本事大、脾气更大'的怪蜀黍,也不像香港警匪片里的警长,时不时地要绕过法律做一回个人英雄才能解决问题,而是忠于法律、恪守法律。

这样的警长,业务棒棒哒、人萌萌哒,完全符合主流价值观,符合老百姓对执法者的理想化想象。

郭涛饰演的杨自道是三个犯罪兄弟中的老大,也是影片中的最后一个角色。他刀插腿上能忍,见义勇为受重伤后自缝伤口,对自己够狠的。在女儿的“小尾巴”面前,他不像辛小丰那样是婆婆,更像是父亲。面对真爱,他敢于献出自己的生命。

比起一些嫩嫩的小鲜肉和时尚的假娘,杨自道实在是太硬朗了。难怪王珞丹饰演的伊戈夏会爱上他,为老人撕心裂肺。

影片非常'应景'地在'搞基'上大做文章,郭涛的戏份虽然不算多,但如果没有杨自道这个硬汉子,影片的男人味会大打折扣。

影片通过这三个男人表达了什么?是很多人看完电影后思考的问题。作为具有独立品格的作者电影,影片的主题还是比较纯粹的,人物都是在个体范围内实现了是与非的生成与转换,不牵扯现实意义和社会性批判,更没有像某些电影那样,或主观或客观地迎合了某些西方人的'东方想象';是部为'人生而人生'、'为艺术而艺术'的电影,支点还是人性本身,有'罪恶无法救赎'的绝望感,更有人性中邪不压正、积极闪光的一面。

影片中最精彩的人性是在三个犯罪兄弟收养的女儿的尾巴上。为了让孩子们有一个“清白的未来”,杨自道、辛小丰和智商超过160的第三个“傻瓜”选择了无罪时死去。在感人的“我有三星爸爸”旋律中,伊谷春警长成为第四位爸爸。孩子代表着美好和未来。对于儿童,警察和罪犯已经走到了一起。**世界的善恶得到了升华。作者电影的个性与商业电影的普世价值也走到了同一个终点。


本文的网址是//www.zf133.com/a/5706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