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范文大全 > 离子课件 >

离子课件(经典6篇)

离子课件(经典6篇)

这篇文章是趣祝福编辑花费时间筛选出的精粹“离子课件”。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但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可以的。教案是为教师规范教学行为和提升教学水平提供的有力支持。希望这些参考内容能够给你提供更多的创意和思路!此外,您还可以浏览范文大全栏目的对教授的邀请函汇总六篇

离子课件【篇1】

一、设计思路: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对溶液的导电性,电解质、复分解反应的知识已有一定的认识,知道了电解质在溶液中能电离出离子,知道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对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本质——离子反应及其条件的探讨,在进行--时,充分利用探究实验的功效,采用实验、观察、思考与交流等方式,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掌握好本课时的内容。这样做,一方面通过实验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实验使学生的认识经历感性认识再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的认识有了一个飞跃,同时,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意识。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组织学生实验探究的方法,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让学生体验科学知识获得和形成的过程与方法,体会成功的获得知识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

离子反应概念及其发生的条件

四、教学难点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五、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六、教学准备

1、实验仪器:试管、试管架、量筒、胶头滴管。

2、实验药品:0.5mol/lcuso4溶液、0.5mol/lnacl溶液、0.5mol/lna2so4溶液、0.5mol/lbacl2溶液、1mol/lnaoh溶液、1mol/lhcl溶液、0.5mol/lna2co3溶液

3、学生准备:2人为一组,用最优化组合配置。

4、本节课设置在化学实验室中上,分组提供实验仪器和药品。

5、学生每人一分学案

七、教学过程

【引入】三国时期,诸葛亮在七擒孟获的过程中,蜀军由于误饮哑泉水、个个不能言语,生命危在旦夕,巧遇老叟,指点迷津——饮用万安溪安乐泉水、终于转危为安,渡过难关,哑泉水为何能致哑,万安溪安乐泉水又是什么灵丹妙药呢?

原来哑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硫酸铜,人喝了含铜盐较多的水就会中毒。而万安溪安乐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碱,铜离子遇氢氧根离子发生离子反应生成沉淀而失去了毒性。

那么什么叫离子反应?离子反应要发生具备什么条件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进行探究:

[分组探究实验]

实验

现象

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判断的依据

1、向盛有3ml的cuso4溶液的试管中加入3ml的nacl溶液

2、向盛有3ml的cuso4溶液的试管中加入3ml的bacl2溶液

[思考与交流]

1、bacl2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而nacl溶液却不能,试从下表分析原因。

2、在实验“2”的滤液中存在大量的cl-和cu2+,能否用实验证明?

3.bacl2溶液与cuso4溶液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表一:几种溶液混合前后溶液中离子的存在情况分析

混合前溶液

混合前溶液中的

离子

由现象推断

生成的物质

混合后溶液中的

离子

实际发生反应的

离子

cuso4+nacl

cuso4+bacl2

[教师]从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cuso4和bacl2混合后发生了化学变化,溶液中有的离子消失了,有的离子还存在。我们可以用离子符号来表示这种变化:

[板书]反应前反应后

cu2+cl-so42-ba2+baso4↓cu2+cl-

[教师]这种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叫离子反应。

[板书]一、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教师]上述反应中cu2+和cl-反应前后没有变化,也就是说没有参加反应,那么该反应的本质就是:

[板书]ba2++so42-==baso4↓

[教师]这种式子叫离子方程式。

[板书]二、什么叫离子方程式?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

[教师]一个离子反应既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也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而离子方程式更能表示化学反应的实质。那么离子反应的发生要具备哪些条件呢?

[三、探究复分解反应中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探究实验1]

实验

反应前溶液中的

离子

由现象推断生成的物质

反应后溶液中的离子

离子方程式

向3ml的cuso4溶液中加入

3ml的naoh溶液

[学生归纳]

[板书]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条件之一——生成沉淀

[教师]是不是所有的离子反应都有沉淀生成呢?

[探究实验2]

实验

反应前溶液中的

离子

由现象推断

生成的物质

反应后溶液中的离子

离子方程式

向3ml的na2co3溶液中加入

3ml的hcl溶液

[学生归纳]

[板书]条件之一——放出气体

[教师]刚才有些同学说除了放出气体外还有水生成,那反应中生成的水怎样用实验验证呢?

[探究实验3]

实验

反应前溶液中的离子

由现象推断生成的物质

反应后溶液中的离子

离子方程式

向3ml的naoh溶液中加入

几滴(2-3滴)酚酞溶液,

再逐滴入稀盐酸至溶液恰好变色

[学生归纳]

[板书]条件之一——生成水

[教师]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实质上就是是两种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这类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放出气体、生成水、只要具备上述条件之一,离子反应就能发生。

[课堂练习1]判断下列电解质溶液间能否发生离子反应

①na2co3+cacl2②ba(no3)2+cucl2③k2co3+hcl

[教师]上面能发生的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怎样书写呢?

[板书]四、离子方程式书写的一步骤

步骤

举例(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铜溶液)

“写”--写出化学方程式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电解质

写成离子形式,难溶或难电离的电解质

以及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删”--删去方程式两边形式相同的离子

“查”--整理方程式并检查两边各元素

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左电荷总数=右电荷总数(电荷守恒)

[书写离子方程式应注意的问题]

⑴凡非溶液中进行的反应一般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如:nh4cl固体与ca(oh)2固体混合加热,只能写化学方程式。即:

2nh4cl(固)+ca(oh)2(固)=cacl2+2nh3↑+2h2o

(2)强酸、强碱、可溶性盐一律拆写成离子

(3)单质、氧化物在离子方程式中一律写化学式;

(4)弱酸(h2s、hclo、h2so3、ch3cooh等)、弱碱(nh3·h2o)等难电离物质写成化学式;

难溶于水的物质(如caco3、agcl、baso4、fe(oh)3、cu(oh)2等)一律写化学式

练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下列反应:

1、k2co3+hcl 2、ba(oh)2+h2so4

[教师归纳]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应注意:

1、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或化学规律

2、反应是否有该拆的没拆,不该拆的拆了。

3、栓查条件符号是否标好,等号两边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

[学生练习]课本34页第6题

[课堂练习]不同酸、碱中和反应中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学生分组进行练习)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koh+hcl==kcl+h2o

2naoh+h2so4==na2so4+h2o

2koh+h2so4==k2so4+h2o

ba(oh)2+2hcl==bacl2+2h2o

[教师]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的实质就是酸电离出的h+与碱电离出的oh-结合生成h2o

[板书]六、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1)离子方程式揭示了化学反应的本质

(2)一个离子方程式不仅可表示某个化学反应,还可以表示_____________的离子反应。

[学生练习]课本34页第5题

练习

下列离子方程式能表示哪些物质之间的反应?能写出化学方程式吗?

⑴ca2++co32—=caco3↓

⑵co32-+2h+==co2↑+h2o

[3]h++oh-==h2o

[教师归纳]根据离子方程式列举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1、分析出离子方程式中每种离子所代表的各类物质,如、ca2+可代表碱或可溶性钙盐,co32-只代表可溶性碳酸盐。

2、分析出由离子符号所代表的物质中其他成分之间是否发发生反应,若发生反应,其生成物是否与离子方程式右边的化学式或离子符号相吻合。

如、h++oh-==h2o其中h+表示强酸或强酸的酸式盐电离出的h+,oh-表示强碱,但若用强酸h2so4与强碱ba(oh)2反应则不符合。

3、检查,可将写出的化学方程式再改写成离子方程式,对比一下是否与离子符号相吻合。

[拓展练习]

1、写出nahco3、nahso4的电离方程式。

2、写出大理石与盐酸反应、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硫酸铜与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板书]七、电离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的区别

左边

右边

电离方程式

左边只是化学式没有离子符号

右边只是离子符号没有化学式

离子方程式

既可能有化学式又可能有离子符号

既可能有化学式又可能有离子符号

附《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学案

[分组探究实验]

实验

现象

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判断的依据

3、向盛有3ml的cuso4溶液的试管

4、

中加入3ml的nacl溶液

2、向盛有3ml的cuso4溶液的试管

中加入3ml的bacl2溶液

[思考与交流]

1、bacl2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而nacl溶液却不能,试从下表分析原因。

2、在实验“2”的滤液中存在大量的cl-和cu2+,能否用实验证明?

3.bacl2溶液与cuso4溶液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表一:几种溶液混合前后溶液中离子的存在情况分析

混合前溶液

混合前溶

液中的离子

由现象推断

生成的物质

混合后溶液

中的离子

实际发生

反应的离子

cuso4+nacl

cuso4+bacl

[结论]一、什么叫离子反应?

[结论]二、什么叫离子方程式?

[三、探究复分解反应中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探究实验1]

实验

反应前溶液中的离子

由现象推断生成的物质

反应后溶液中的离子

离子方程式

向3ml的cuso4溶液中加入

3ml的naoh溶液

[结论1]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之一________________

[探究实验2]

实验

反应前溶液中的离子

由现象推断生成的物质

反应后溶液中的离子

离子方程式

向3ml的na2co3溶液中加入

3ml的hcl溶液

[结论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之一________________

[探究实验3]

实验

反应前溶液

中的离子

由现象推断生成的物质

反应后溶液中的离子

离子方程式

向3ml的naoh溶液中加入几滴(2-3滴)酚酞溶液,再逐滴入稀盐酸至溶液恰好变色

[结论3]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之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中的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要具备上述条件之一,离子反应就能发生。

[课堂练习1]判断下列电解质溶液间能否发生离子反应

①na2co3+cacl2 ②ba(no3)2+cucl2③k2co3+hcl

[结论]四、离子方程式书写的步骤

步骤

举例(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铜溶液)

“写”--写出化学方程式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电解质

写成离子形式,难溶或难电离的电解质

以及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删”--删去方程式两边形式相同的离子

“查”--整理方程式并检查两边各元素

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左电荷总数=右电荷总数(电荷守恒)

练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下列反应:

1、co2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

2、k2co3+hcl

[书写离子方程式应注意的问题]

⑴凡非溶液中进行的反应一般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如:nh4cl固体与ca(oh)2固体混合加热,只能写化学方程式。即:

2nh4cl(固)+ca(oh)2(固)=cacl2+2nh3↑+2h2o

(2)强酸、强碱、可溶性盐一律拆写成离子;

(3)单质、氧化物在离子方程式中一律写化学式;

(4)弱酸(h2s、hclo、h2so3、ch3cooh等)、弱碱(nh3·h2o)等难电离物质写成化学式;难溶于水的物质(如caco3、agcl、baso4、fe(oh)3、cu(oh)2等)一律写化学式。

[课堂练习2]不同酸、碱中和反应中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koh+hcl==kcl+h2o

2naoh+h2so4==na2so4+h2o

2koh+h2so4==k2so4+h2o

ba(oh)2+2hcl==bacl2+2h2o

[教师]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的实质就是酸电离出的h+与碱电离出的oh-结合生成h2o

[结论]六、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1)离子方程式揭示了化学反应的本质

(2)一个离子方程式不仅可表示某个化学反应,还可以表示_____________的离子反应。

练习

下列离子方程式能表示哪些物质之间的反应?能写出化学方程式吗?

⑴ca2++co32—=caco3↓

⑵co32-+2h+==co2↑+h2o

[3]h++oh-==h2o

[教师归纳]根据离子方程式列举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1、分析出离子方程式中每种离子所代表的各类物质,如、ca2+可代表碱或可溶性钙盐,co32-只代表可溶性碳酸盐。

2、分析出由离子符号所代表的物质中其他成分之间是否发发生反应,若发生反应,其生成物是否与离子方程式右边的化学式或离子符号相吻合。如、h++oh-==h2o其中h+表示强酸或强酸的酸式盐电离出的h+,oh-表示强碱,但若用强酸h2so4与强碱ba(oh)2反应则不符合。

3、检查,可将写出的化学方程式再改写成离子方程式,对比一下是否与离子符号相吻合。

[拓展练习]

1、写出nahco3、nahso4的电离方程式。

2、写出大理石与盐酸反应、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硫酸铜与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结论]七、电离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的区别

左边

右边

电离方程式

左边只是化学式没有离子符号

右边只是离子符号没有化学式

离子方程式

既可能有化学式又可能有离子符号

既可能有化学式又可能有离子符号

离子课件【篇2】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离子反应》是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内容,本节课着重介绍“酸、碱、盐在水中的电离”。这在中学阶段基础理论知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的分类,这为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后面《氧化还原反应》内容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本节内容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了解电离,电解质的概念;能用电离方程式表达常见、典型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并从电离理论的角度认识酸、碱、盐;通过酸、碱、盐的本质探究,感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更深的层面研究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意义,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电解质的判断、电离及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二、说学情

对于高一年级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虽然对化学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积累,但程度参差不齐,差别较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强烈的好奇心,虽然处于抽象思维阶段,但本节概念比较抽象,应适当增加实验和电脑动画以使微观离子的活动变得直观。

三、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实际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法为指导发现法、微观演示法。

四、说学法

根据本节课实际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学法为分组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将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探究,资料共享平台

探究活动为:

让每组学生根据所提供的物质(铜片、石墨、氯化钠固体、氯化钠溶液、无水酒精、蔗糖、蔗糖溶液、蒸馏水、自来水、硫酸溶液)进行思考并动手操作,怎样才能使灯泡亮起来?通过小组内统一分工、互相协作,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探究、学会组内交流评价,参与评价。

探究结束之后,各组推荐一位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把本组的做法边用实物投影展示,边进行介绍。动员全班同学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对每小组展示的成果进行综合评价,找出本组的优缺点,确定最佳小组,并说出最佳的理由。通过此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成果。

(二)新授

引导学生利用上节课所学的分类方法,对导电材料进行分类。然后引导学生从纯净物和混和物、单质与化合物等分类标准对能导电的物质进行分类,从而引出电解质概念。在此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分类的标准,学会分类。

之后,让每组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来理解电解质的定义,把自己的理解与其它组员交流,组内形成统一意见,举手发言。我引导学生总结,并对学生的说法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与学生交流。同时为了加深对电解质定义的理解,让学生说出开始呈现的物质哪些是电解质。结合学生回答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学生开展评价,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电解质概念。(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提出梯度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课本相关内容。问题1:氯化钠是电解质,为什么氯化钠固体不导电,而它在水溶液中或者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呢?利用flash课件展示氯化钠固体不导电,在水溶液中或者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本质。从而引出电离的概念,像NaCl这样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时,离解成能够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同时强调电离的条件有2个:溶于水或受热熔化,酸、碱、盐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时都能发生电离。)

离子课件【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含义;

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含义;

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对中和反应、碳酸根离子检验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

教学建议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建议

离子反应是电解质在溶液里发生的反应,或在溶液里生成电解质的反应。

要正确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必须掌握电解质、电离、电离方程式和酸、碱、盐的溶解性等知识。

教学过程可采用: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进行教学。具体建议如下:

一、精心设计,并做好强弱电解质水溶液导电性强弱的实验,再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推理,是建立强弱电解质概念的关键。教师要强调比较导电性强弱时,必须条件相同。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灯光的亮度,讨论推断:灯光亮度不同→溶液的导电性不同→溶液里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不同→电解质电离程度不同→电解质有强弱之分。从而为理解离子反应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由于学生学过的化学反应不太多,本节只要求学生掌握离子互换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置换反应两类离子反应,不要再扩大。

做好教材中的演示实验,让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运用电解质在水中发生电离,电离方程式等知识进行分析,并联系复分解反应趋于完成的条件,得出“电解质在溶液里发生反应的实质是离子间的反应”这一新课题。理解离子反应总是向离子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的道理。最后过渡到为表示反应的本质,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来表示化学反应,即离子方程式的教学。

三、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是本节的难点。

建议1.初学时按书写步骤进行训练。2.步骤中的第二步是正确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关键。学生的主要错误是不熟悉酸、碱、盐的溶解性表。教师可帮助学生抓住若干条规律,记住常见物质的溶解性,这样有利于教学。3.强调离子反应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加强读出离子方程式正确含义的训练。学生练习化学方程式改写成离子方程式和由离子方程式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方法:创调情境→提出问题→诱导思维→激发兴趣→分析归纳→解决问题

教学手段:实验录像、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投影

教学过程:

[引言]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将化学反应分为不同的反应类型。如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将化学反应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若根据化学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又可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

[板书]第二节离子反应

[复习提问]回顾初中物质导电性实验——第一组物质是干燥的氯化钠固体、硝酸钾固体、氢氧化钠固体、磷酸固体、蔗糖固体、无水酒精,第二组是 溶液、 溶液、 溶液、 溶液、酒精溶液、蔗糖溶液

[学生回答]还记得吗?哪些物质能导电?哪些物质不能导电?干燥的 固体、 固体、 固体、 固体不导电,而 溶液、 溶液、 溶液、 溶液都能导电。蔗糖和蔗糖溶液,无水酒精及其水溶液均不导电。

[复习提问]为什么有些物质如 ...... 在干燥的固体时不导电,而溶于水后却能导电了呢?

[学生回答]是因为这些物质的固体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当它们溶于水后,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使这些物质电离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从而能够导电。

[教师总结]可见酸、碱、盐的水溶液都具有导电性。

[引出新课]

[板书]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1.概念:

[投影](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如: ......等。

(2)非电解质:无论是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例:蔗糖、酒精等。

[讲述]我们已经知道酸、碱、盐是电解质,它们的水溶液都能导电。那么,我们进一步来研究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它们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

[演示实验]实验1-1

[引导思考]学生认真观察实验,并对实验现象加以分析、讨论。

[学生回答]根据灯泡发光明暗程度不同,我们可以知道相同条件下,它们的导电能力不同。

[结论]电解质有强、弱之分。

[板书]二、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投影]图1-10, 在水中溶解和电离示意图。

[讲述]离子化合物与某些共价化合物能够在水分子作用下完全电离成离子,而某些共价化合物只能部分电离成离子。

[投影]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强酸、强碱和大多数盐类。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 。

[学生练习]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板书]三、离子反应:

[引导分析]由于电解质溶于水后就电离成为离子,所以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所起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

[板书]1.概念:离子之间的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学生总结]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板书]

①生成弱电解质,如 、弱酸、弱碱

②生成挥发性物质,如

③生成难溶性物质,如

[引导分析]由上述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我们来分析离子反应的特征是什么?

[总结]3.离子反应的特征:

[投影]向着减少某些离子的方向进行,反应速率快,部分离子反应有明显的现象。

4.离子反应类型:

①离子之间交换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如:

②离子和分子之间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如:

③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如:

[板书]四、离子反应方程式:

[学生实验][实验1-2]中的实验Ⅰ、Ⅱ、Ⅲ,并要求学生们仔细观察,记录现象,思考原因。

[投影]

[提问]实验现象?

[学生回答]实验Ⅰ无明显现象。

实验Ⅱ中出现白色沉淀,滤液为蓝色。

实验Ⅲ中生成不溶于稀 的白色沉淀。

[引导思考]实验Ⅰ中无明显现象,原因?

[学生回答]只是 溶液电离上的 和 与 溶液电离出的 的简单混和。

[引导思考]实验Ⅱ和Ⅲ中反应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实验Ⅱ和Ⅲ说明了 溶液电离出的 和 溶液电离出的 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 白色沉淀。而 溶液电离出的 与 溶液电离出的 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在溶液中仍以 和 的离子形式存在。

[学生总结]实验Ⅱ中反应实质为

实验Ⅲ中反应实质为

[讲述]由以上实验Ⅱ和Ⅲ我们看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所电离出的离子并没有全部发生化学反应,而只有部分离子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其它物质。

[引出]1.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板书]

[讲述]2.书写:(以 溶液和 溶液为例)

①写(化学方程式):

②离(电离):

③删(两边相同离子):

④查(质量守恒,电荷守恒)

[投影]

写出上述中和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学生回答]

离子课件【篇4】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2)理解电解质导电与金属导电的区别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探究讨论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

(2)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奠定高中阶段化学学习的重要基础。

二、教学重点、难点

电解质的概念、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三、教学方法

讨论+探究

四、教学过程

〔引入〕物理学上,根据能否导电,物体分为导体和绝缘体,化学上,根据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学习电解质及其相互间反应的知识,对于认识物质及其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电解质的问题。 〔讨论〕什么是电解质?什么是非电解质?

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概念:电解质:凡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凡是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分析:

1、强调关键字。

2、强调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溶液)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讨论1: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那些是非电解质?

稀硫酸、氯化氢气体、氯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固体、碳酸钙、

铜、石墨、氧化镁固体、甲烷、蔗糖、酒精、葡萄糖。

小结:化合物:

1、电解质:(常见的电解质)酸、碱、盐和许多金属氧化物。

2、非电解质:(常见的非电解质)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有机物,如蔗糖、酒精等。

讨论1:二氧化碳、氨气是否电解质?强调电解质必须自身电离而导电。

讨论2:BaSO4、CaCO3、AgCl等难溶于水的盐是否属电解质?

注:判断物质是否属于电解质:

一看:是不是化合物;

二看:是不是导电;(熔化或水溶液中)

三看:是不是自身电离。

〔问题〕相同条件下,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导电能力都相同吗?(引出强弱电解质)

(二)强、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小结] 电解质的分类:

1、强电质(全部电离)

强酸:如HCl、H2SO4、HNO3

强碱:如NaOH、KOH、Ba(OH)2

大多数盐:如NaCl、AgNO3

2、弱电解质(部分电离)

弱酸:如H2S、H2CO3、CH3COOH

弱碱:NH3·H2O、Cu(OH)2

其它:H2O:讨论3:BaSO4、CaCO3、AgCl等难溶于水的盐是否属电解质?CH3COOH易溶,是否属强电解质?

解答:BaSO4、CaCO3、AgCl虽然难溶,但溶解的极少部分却是完全电离,所以它们为强电解质。CH3COOH不能完全电离,是弱电解质。

思考:电解质在一定条件下导电能力是否相同呢?

影响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主要因素:

单位体积溶液中离子数目的多少(离子浓度的大小)和离子所带电荷数的多少。

练习: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

(1)浓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稀溶液的强。

(2)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强。

(3)导电性强的溶液里自由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性弱的溶液的多。

讨论4:酸、碱、盐的水溶液导电的原因。(学生阅读教材P30页)

酸、碱、盐溶液能够导电,是因为物质溶于水时,离解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电离: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产生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讨论:金属导电与电解质导电有何不同?

课堂小结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2、判断电解质要”三看”

3、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4、电离

第二节《离子反应》课堂测评训练题

练习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列关于电解质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物质

B.在熔融或溶解状态下能导电的物质

C.在熔融或溶解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D.在熔融和溶液的状态下都能导电的化合物

2.下列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但溶于水后生成物属于电解质的物质是

A.金属钠

B.液氯

C.三氧化硫

D.乙醇

3.下列物质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A、磷酸

B、蔗糖

C、醋酸

D、硫酸钡

4.下列物质中含有自由移动的Cl离子的是

A、KClO3溶液

B、MgCl2溶液

C、液态HCl D、NaCl晶体

5.下列物质中全部都是弱电解质的是

A.CH3COOH、C2H5OH、NH3·H2O

B.HCl、KOH、NaHCO3

C.CH3COOH、H2O、NH3·H2O

D.BaSO4、CaCO3、HNO3

6.下列各项中的物质能导电且属于电解质的是

A.固态氢氧化钠

B、液态氯化镁

C、氯化钠溶液

D、镁

7.把各组中的气体通入溶液中,溶液导电能力显著增强的是

A.CO2气体通入NaOH溶液中

B.CO2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NH3通入CH3COOH溶液中

D.NH3通入盐酸中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固体氯化钠不导电,所以氯化钠是非电解质

B.铜丝能导电,所以铜是电解质

C.氯化氢水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氢是电解质

D.三氧化硫溶液能导电,所以三氧化硫是电解质

9.下列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① NaOH ② NH3·H2O ③ AgCl ④醋酸⑤NaHCO3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⑤

10.下列叙述中能说明某物质是弱电解质的是

A.熔化时不导电

B.水溶液的导电能力很弱

C.溶液中已电离的离子与未电离的分子共存

D.不是离子化合物是极性共价化合物

离子课件【篇5】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给大家说课的内容是离子键,位于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的第一课时。接下来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并结合《新课标》的内容标准进行说课。

一、具体教学设计:

1、新课引入:

引入问题,请同学思考:

①为什么物质的种类远远多于元素的种类?

②分子、原子、离子是怎么构成物质的?这些微粒之间到底存在怎样的相互作用?

通过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

2、新课教学:演示金属钠与氯气的反应的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所以我会给学生演示金属钠与氯气的反应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①这个反应的微观过程是怎么样的?②产物NaCl是怎么形成的?通过实验演示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接着由我来引导学生运用核外电子排布知识解释NaCl的形成,并引出离子键的概念,分析其成键本质,相互作用等。

由于离子键的概念比较抽象,用电脑演示离子键形成的过程并设计成动画,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离子键的形成及概念。

3、组织讨论

从产物NaCl和其他常见的离子化合物中元素所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构成离子键的物质。之后,由小组派代表发表小组讨论的结果,最后由我来评价总结。通过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学生不仅能互相沟通、增进友谊、交流观点、合作性学习,而且其归纳总结能力也将得以锻炼。同时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4、过渡并设问引出电子式:

在了解完离子键的概念之后,我将提出以下两个问题:

①如何形象地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

②如何用较为形象直观的方法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

来引出电子式并激发学生继续深入探究问题的好奇心。

讲解电子式的`概念并带领学生了解原子,阴、阳离子的表示方法。尽量用较为形象的记忆方法进行讲解。化学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提问是师生交流过程中的重要形式,是突破重难点的重要手段,是老师点拔的重要途径,所以我会设置思考题判断电子式的正确性,采取提问的方法让学生订正,巩固新学的知识点。从错误中归纳总结出书写原子和阴阳离子的要点,同时,因为电子式的书写,尤其是阴离子的书写学生较容易犯错,故以习题巩固归纳其要点加深学生印象。

5、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书写及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这是本节的课重难点,在学习中,学生最易犯的是眼高手低的毛病。为了加深学生对错误的认识,课堂上我会先用电子式表示出三种类型的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说出书写重点,然后让学生根据出写出一些常见的三种类型的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并让学生在黑板上

板书。之后再指出错误所在,得出书写时的注意事项。这样,学生听起课来十分专心,印象也深。

二、课堂小结:

我会带着学生一起回顾这节课所讲的内容,列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并留给学生的思考问题:这节课我们了解了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相互作用,那么非金属单质及化合物之间存在什么作用?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板书设计

化学键

一、离子键

Na+Cl2=2NaCl

1、定义: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相互作用称为离子键。

成键本质:静电作用

成键微粒:阴、阳离子

相互作用:静电作用

形成条件: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化合。

存在物质:离子化合物

二、电子式

1、定义: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式子叫电子式。

2、用电子式表示物质形成过程:

离子化合物(AB,A2B,AB2型)

AB型离子化合物:

AB2型离子化合物:

A2B型离子化合物:

注意:

1.离子须标明电荷。

2.相同的原子可以合并写,相同的离子要单个写。

3.阴离子要用方括号括起来。

??”写成“====”。4.不能把“?

5.用箭头标明电子转移方向(也可不标)。

离子课件【篇6】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一课时。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离子反应》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都可能涉及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能通过实验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而本节内容属于高中的起步教学,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难度。这一节我把它分成二课时。第一课时讲电解质。第二课时讲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及其书写方法。把难点分散,重点突出。学好这一节内容,能揭示溶液导电的本质。既巩固了前面已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后面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它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内容。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编写教材的意图,结合本课的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将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1.认知目标:

(1)是学生了解电解质概念,知道酸碱盐是电解质。

(2)使学生了解物质的分类情况,了解溶液导电的本质。

(3)通过实验分析,了解物质导电性和自由移动离子的关系。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利用实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使用对比,归纳,总结的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能通过现象看本质,找出事物变化规律。

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反对虚假的精神;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和爱国主义思想。

(三)、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依据:依据大纲和新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

二、说教法

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基本原理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1、实验促学法:通过教师模拟实验的演示,,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物质导电原理。

2、情景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3、探究、归纳法: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讨论、实验、归纳,最终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将微观现象宏观化,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电解质的概念。

三、说学法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的真谛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学习。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我注意以下方面:

1.用实验来导出问题,解决问题。新课引入用实验,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确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使他们注重自己对实验的观察,分析,设计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发挥化学实验最大作用,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上。

2.着重突出了教法对学法的引导。在教学双边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未知到已知、由个别到一般。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归纳,总结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的目的。

四、说教学程序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优化教学过程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为了使教学过程有条不紊,便于学生学习,我把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一)、用实验导入新课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望,所以精心设计模拟实验的flash动画。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并讨论,得出“电解质”的定义。

2、通过教学设问的方式进行随堂小练习。教师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本节课内容特点设计练习内容,该练习对本节所学内容起到巩固作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本节重点知识的掌握

(三)小结

采取学生先小结,老师后总结的方式,这样可以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我说课的内容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小编推荐

晨读课件经典6篇


老师在新授课程时,一般会准备教案课件,不过教案课件里知识点要设计好。老师上课时应以教案课件为依据来实施,怎么样教案课件才算不错呢?经过反复试读和修改趣祝福编辑终于打造出了今天的“晨读课件”,请注意以下建议仅供参考请自行斟酌!

晨读课件 篇1

晨读课件的相关主题是关于一天的开始,即起床后的早晨时间段。这一时段是人们开始一天的生活,也是人们精神状态最为清醒、体力最为充沛的时刻。因此,晨读课件包括了生活、工作、学习方面的内容,旨在帮助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学习成绩。以下是三篇相关主题的晨读课件范文。

主题一:身体健康

晨读课件——关于早晨运动的益处

早上起床后,许多人常常觉得疲惫、无精打采。如果你也曾有过这种感觉,那么不妨试着做些运动。早晨运动不仅能让身体充满活力,还对身体健康有着诸多益处。

首先,早晨运动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由于早晨气温较低,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较慢,新陈代谢废物在体内积累较多,这会影响身体的健康。而适当的早晨运动,能够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加速废物的排出,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

其次,早晨运动还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经过一个晚上的休息,身体往往处于一种较为疲劳的状态。此时进行适当的早晨运动,能够增强身体的活力,提高精神状态,从而改善睡眠质量。

最后,早晨运动对塑造身材也有很大的帮助。由于新陈代谢速度较慢,如果晨起就开始运动,人体能够更好地利用能量,从而加速身体的新陈代谢,燃烧脂肪,有效减肥,达到塑造身材的目的。

因此,建议大家在早晨进行适当的运动,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改善睡眠质量、减肥塑形,让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美好的身体。

主题二:工作效率

晨读课件——如何提高工作效率

工作效率是现代人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成为了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 以下介绍几个常见的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

一、规划好工作时间

规划好工作时间可以让我们按照计划有序地完成任务,避免时间浪费。我们应该先将一天要完成的任务列出来,然后对这些任务按照优先级进行排序。这样我们就可以有的放矢,高效地完成工作。

二、合理分配任务

合理分配任务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发挥个人能力。每个人的能力和特长都不同,我们应该结合自己的特点,尽可能地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让任务得到更好的完成。

三、避免多任务处理

多任务处理会让我们分散精力,从而影响工作效率。因此,我们应该避免同时处理多个任务,而是要专注于一个任务,集中精力完成它,然后再开始下一个任务。

四、注意工作环境

一个好的工作环境可以让我们有更好的精神状态,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在工作时,我们应该注意调整工作环境,保持舒适的氛围。在适宜的氛围下,我们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高效地完成工作。

提高工作效率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只有通过规划好工作时间,合理分配任务,避免多任务处理,以及注意工作环境等方面的努力,我们才能在工作中达到更好的效果。

主题三:学习成绩

晨读课件——如何提高学习效率

如何提高学习效率,让自己的成绩更好是几乎所有学生都需要面对的问题。以下介绍几个常见的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

一、制定计划

制定学习计划可以让我们按照计划有序地完成学习任务。我们应该先将一个学期要学习的内容列出来,然后对这些内容按照难易程度进行排序,制定出可行的学习计划。这样我们就可以有的放矢,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二、积极参与课堂

积极参与课堂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在课堂上,我们应该认真听讲,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疑问,与老师和同学交流讨论,以加深自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三、查漏补缺

查漏补缺可以让我们填补知识空白,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我们应该在学习完成后对自己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查,发现差错及时进行改正,并学习补充相关知识,以完善自己的学习体系。

四、注意休息

一个好的状态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学习,因此我们在学习之余也要注意恰当的休息。在学习之余,我们可以进行一些轻松的运动、看看书、听听音乐等,以恢复身体和头脑的状态,为后续学习提供充沛的能量。

提高学习效率,要求我们有掌握好的学习计划、积极参与课堂,以及查漏补缺等方面的努力,而这些都需要一个好的学习态度支持。只有通过我们自己的坚持和努力,我们才能在学习中提高效率,提高自己的分数。

晨读课件 篇2

一、晨读的意义与好处

晨读是指在每天早晨起床后进行一定时间的阅读和学习活动,这一小节时间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晨读不仅可以帮助人们获得更高效的学习效果,还可以提升人们的修养和素质。

首先,晨读可以帮助人们提高学习效果。在晨读的过程中,人们可以聚焦于阅读材料,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知识。由于早上大脑尚未完全启动,此时进行阅读可以激励大脑,使之更快地唤醒和活跃,加快信息的消化和吸收。

其次,晨读可以提高人的修养和素质。晨读不仅是学习的过程,更是锤炼自我的过程。在晨读的过程中,人们可以接触到优秀的思想和作品,从而提高自身的各种素质和修养,比如观察力、思考力和文化素养等。

最后,晨读可以帮助人们实现更高的人生价值。晨读不仅是每天的必修课,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态度。通过晨读,人们可以结识更多有趣的事物和人,开拓自己的视野和思维,提高自身的文化与精神层面,从而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二、如何养成晨读的习惯

养成晨读的习惯并不难,只需要一点点耐心和坚持。以下是一些养成晨读习惯的方法:

首先,定下晨读时间。可以在每天早上起床后的半小时至1个小时内安排晨读时间,时间尽量固定,这样可以养成良好的晨读习惯。

其次,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杂志、报纸、论文等进行阅读,晨读材料不宜过于沉重,应选择轻松有趣的内容,这样既可以强化自己的晨读兴趣,又可激发阅读的动力。

然后,记录晨读的过程和成果。可以记录自己的晨读过程和成果,分析和反思自己的阅读过程,这样可以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与不足,并记录自己的进步和提高。

最后,结交晨读的伙伴。可以和自己生活、工作的同伴结成晨读小组,相互监督和鼓励,坚持不懈地进行晨读,共同提高自身的素质和知识。

三、晨读对生活工作的意义

晨读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在生活中,晨读可以帮助人们保持正能量和积极向上的心态,提高自身的情感修养和文化素质。在家庭生活中,晨读可以提高亲子关系,促进家庭和谐与幸福。在社交方面,晨读可以增进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扩大社交圈子,拓宽人生视野。

其次,在工作中,晨读可以提高人的工作效率和竞争力,增强创新和创造能力,使人更加自信和勇敢地面对工作和挑战。在职业生涯中,晨读可以提高个人的职业素养和发展空间,打通升职通道,增强就业竞争力。

总之,晨读不仅是学习的过程,更是生活的态度。通过晨读,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同时也可以让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晨读课件 篇3

晨读课件:做好自我管理

晨读,是一段短暂而重要的时间,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恢复精力,更可以在晨光中唤起我们的思考和启示。而晨读课件中所传达的内容,则更是让我们倍感受益。

其中,最为重要的主题莫过于“做好自我管理”。仔细思考,我们会发现,自我管理贯穿于我们日常的方方面面,它不同于对外界事物的管理,而是指对自己的思想、行动和情绪的管理。在这方面,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不足,因此自我管理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那么,如何在晨读课件中汲取到关于自我管理的知识和方法,是每个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自我管理的重要性。自我管理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只有通过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和专注力,才能保持全身心的投入和高效的工作状态。而缺乏自我管理的人,容易被外界干扰、分散注意力,导致思维和行动的混乱。因此,自我管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必备条件。

其次,晨读课件中提出的自我管理方法,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首先,我们要好好规划每一天的时间,根据重要性和紧急性设置优先级。其次,要坚持制定目标,并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方法。最后,要在日常生活中注重锻炼意志力,并在关键时刻保持冷静和应变能力。

除了以上内容,晨读课件中还提出了其他几点自我管理技巧。例如,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睡眠质量的重要性,以及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学习习惯等。这些方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更可以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从容自信地应对种种问题。

总体来说,晨读课件所强调的自我管理,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生活态度。通过规范自己的思维和行动,我们可以变得更加自律和高效。因此,我们要认真对待每一次晨读课件,从中汲取宝贵的知识,在实践中打造出自己的“自我管理系统”,让自己在事业和生活中更加成功和幸福。

晨读课件 篇4

晨读课件:培养良好的晨间习惯

晨间习惯是一个人健康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良好的晨间习惯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身体素质、增强精神力量和智力,从而更好、更有效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良好的晨间习惯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培养良好的晨间习惯。

晨间习惯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良好的晨间习惯可以帮助我们保持身体健康。例如,早晨起床进行一定的运动,可以促进体内的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同时,晨间也是身体最饥饿的时刻,吃早餐可以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为一天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

晨间习惯对情绪和精神状态的影响

良好的晨间习惯还可以帮助我们增强精神力量和情绪稳定。例如,早晨进行呼吸运动或轻松的瑜伽动作,可以帮助我们平稳情绪,减轻焦虑和压力。同时,晨间也是一天最有活力的时段,我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来阅读、思考、反思,提高智力和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良好的晨间习惯

1. 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充足的睡眠是良好的晨间习惯的基础。保持规律的作息习惯,保证每晚7-8小时的睡眠时间是非常重要的。

2. 制定早晨行动计划。为了养成良好的晨间习惯,可以在前一晚制定好早晨的行动计划,例如:早晨进行运动、冥想、阅读、写作等。

3. 认真准备早餐。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需要认真准备。可以提前计划好早餐的品种和配料,以及所需的时间和步骤,使得早餐变得更加方便和健康。

4. 培养健康的早晨习惯。例如,练习晨间瑜伽、呼吸训练等,或者听听自己喜欢的音乐、阅读一些经典的书籍等。

总之,良好的晨间习惯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健康、增强精神和思维能力,因此,我们一定需要认真培养自己的晨间习惯,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和充满活力。

晨读课件 篇5

主题:成功的10个要素

成功是每个人所渴望的,但是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和时间。成功并非一蹴而就,成功的关键是做出正确的选择和采取正确的行动。成功并不是运气,而是需要通过刻苦努力和明智的决策来获得。以下是成功的十个要素:

1. 目标:一个清晰的目标是成功的基础,它能够激发人的热情和动力。人们需要明确地知道他们要做什么,这样才能从事有意义的工作。只有设定目标,才能朝正确的方向前进。

2. 愿景:愿景描述了一个更美好的未来,它鼓励人们追求更高的目标。成功的人们深刻理解自己的愿景,并将其贯穿于生命中。

3. 热情:热情是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成功者都热爱自己的工作和使命,这是他们成功的动力之一。

4. 坚持:坚持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当遇到挫折和难题时,成功的人们从不放弃。相反,他们会坚持不懈地寻找解决方法。

5. 决心:决心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成功者深知自己的愿景,坚定地追求自己的目标,他们的内心充满了决心,前进。

6. 勇气:勇气是成功的关键之一。勇者不怕失败,他们意志坚定,勇往直前,克服困难的同时,也增加了内心的勇气。

7. 好奇心:好奇心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富有好奇心的人会不断地探索和学习,他们愿意尝试创新和破坏旧规则。

8. 合作:合作是成功的重要要素之一。一个成功的团队必须是相互协作、尊重彼此的团体。一个合作良好的团队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9. 自信:自信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才智,以及坚信自己的决策是正确的,可以给成功者不断的勇气和动力。

10. 感恩:感恩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成功者需要珍惜和回报周围的人和社会的支持,因为他们是成功的基石之一。

总之,成功不是一夜之间的事,而是需要努力和汗水的积累。成功者都具有以上十个方面的素质,他们坚忍不拔地为自己的目标和享有成功付出努力。

晨读课件 篇6

主题: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

作为一名学生,要想在学业上取得优异的成绩并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就必须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下面是几个方面的建议,帮助你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

第一,要勤奋学习。学习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作为一名学生,你必须努力学习,掌握丰富的知识。你可以通过课堂上仔细听讲、课后反复练习、阅读书籍等方式来提高学习效率。此外,要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合理的计划,并按照计划进行学习,不能把任务拖到最后一分钟。

第二,要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参与课堂活动可以帮助你发现自己的问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参与讨论、提问问题、完成作业、参加小组讨论等是课堂活动的主要方式。在课堂活动中,要注重发扬自己的优点,培养自己的优秀习惯,发挥自己的潜力,使自己与他人有所不同。

第三,要认真完成作业。作业是巩固课堂学习成果、提高学习效率、检查自己掌握程度的重要途径。你应该根据老师布置的作业要求认真完成作业,并经过反复检查,确保质量过关。此外,你还应该认真听取评语和建议,及时改进自己的不足。

第四,要有良好的习惯和健康的生活习惯。良好的习惯可以让你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你应该保持早睡早起、勤洗手、适当运动、吃营养均衡的饮食等良好习惯,这些生活习惯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质,使你更容易集中精力学习。

最后,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一个学生,要追求知识、追求真理,确认自己的目标和信仰,明智地看待自己所学的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的价值观可以让你更加有自信和勇气,更加坚定自己的信仰和目标,从而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

总之,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需要勤奋学习、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认真完成作业、拥有良好的习惯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这些方面的工作,你可以成为一个更加出色的学生,并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

天鹅课件(经典6篇)


教案课件也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因此老师最好能认真写好每个教案课件。 教学精髓应该写在教案课件里,能引导学生知识沉淀。下面是趣祝福小编为您精心挑选的和“天鹅课件”相关的内容,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

天鹅课件 篇1

一、说教材

《天鹅的故事》主要讲了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的行动的感召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神奇而又壮观的场面,反映了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文章情节感人,令人深思,同时又能给人以启迪。文章语言优美,款款读来,使人对这群可爱的鸟儿顿生喜爱之情,是一篇朗读训练的好教材。课文清晰地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情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文章。课文中描写天鹅破冰的场面,既有典型场面描写,又有整体场面描写,是指导学生学习写作的好文章。

二、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培养学生爱护珍惜动物的思想感情,懂得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三、说教法、学法

1、先从整体把握课文的情节,再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感受老天鹅及天鹅群的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

2、通过朗读指导帮助学生理解感悟,并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敬佩之情。

3、朗读感悟、自读自悟。

4、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齐读课题。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板书:破冰

二、新授

1、本文三次写到天鹅的叫声,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天鹅叫声的语句,朗读揣摩:这三次叫声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叫声表达了天鹅怎样的内心世界?2、交流。

第一次:

(1)交流出示:这时,从一大群天鹅。

(2)理解清脆)

(3)指导朗读。

(4)这清脆的啼叫声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表达了天鹅怎样的内心世界?自由朗读三、四小节,把你认为重要的词、句画出来。

(5)交流:

(6)小结。

(7)指导朗读。

第二次:

1、指名读第二次叫声,注意破折号要延长。

2、交流讨论:这叫声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读五、六小节,画出最让你感动的语句。读一读,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3、组织交流。指导理解破冰勇士。指导体会天鹅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和团结拼搏的可贵品质。

4、指导朗读。

第三次:

1、引读。

2、指导学生抓住昂着、挺着胸、来体会天鹅们为自己的成功而感到自豪的心情。

3、指导朗读。

4、引读最后两小节,说说我为什么放下了枪?5、总结齐读课文。

三、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鸟也很可爱,说说理由。

四、作业

学了课文,你一定很感动,你想对老天鹅说些什么?请你把他们写下来。

天鹅课件 篇2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天鹅的故事》是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的行动感召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神奇壮观场面,赞扬了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本课文字优美,情节感人,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教材,也是培养学生爱护珍稀动物,懂得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的好体例。

我们苏州地处水乡,对于生活在水乡的孩子们来说,对天鹅缺乏一种感性的认识,尤其对天鹅破冰的场面,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很难有真切的体会。 (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

基于以上对教材简析和学情分析,并根据《语文课程新标准》对本年级段的具体要求,我拟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

2、 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借助课文的语言文字,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培养学生爱护珍稀动物的思想感情,懂得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其中目标2、3是教学重点,目标3是教学难点。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关于天鹅的资料,为学习课文作好准备

我预设用两课时完成目标。

第一课时我准备采用三个层面的读,首先展示天鹅的图片,学生简要介绍天鹅,再引出课题。(板书:天鹅的故事)板书课题后指导读题并质疑,接着,我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扫清字词障碍。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检查初读情况,

相机对颤动的颤,结束的束正音,并指导读好轻声冰窟窿,对文中比较长的语句重点加以指导,并通过查字典理解“塌陷”等词语的意思。在读通顺文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课文讲了天鹅的什么故事?”再次走进文本,进而帮助学生梳理课文层次,并指导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最后布置摘抄好词佳句的作业。

下面我重点讲讲第二课时的教学设想。

第二课时,我准备安排复习导入、研读交流、拓展延伸这几个环节引导学生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培养学生爱护珍稀动物的思想感情。

一、复习导入

上课伊始,组织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从而自然呈现出“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的描写最能打动你,为什么?”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的学习,也就进入本课的第二环节。

二、精读课文。课文第二部分描写了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破冰行动的感召下,全部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神奇、壮观而又感人的场面。围绕课始的这一问题,我准备进行这样的预设:

(1)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并在有感受的地方写上批注,给学生创设自主阅读的空间。

(2)在充分研读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先在小组内朗读交流,再进行全班交流。

当学生交流到第五自然段老天鹅破冰面时,我将进行这样的指导:

第一步: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第五自然段,想想老天鹅第一次是怎样破冰的?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而是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让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使学生体会到老天鹅用自己的身体作为破冰的武器。再适当补充此时贝加尔湖的冰层厚度至少有半米厚,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腾空而起像石头似的、重重地扑打”体会老天鹅的用力之重、奋不顾身。

第二步引导学生抓住“第二次、第三次以及省略号”体会到老天鹅重复的是同一个动作,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此时你眼前的老天鹅是怎样的?根据学生的想象媒体展现老天鹅血迹斑斑、伤痕累累的画面。那老天鹅这样做究竟是为了什么呢?使学生感悟到了老天鹅顽强、奉献的精神。

第三步:配乐朗读第五自然段,读出对老天鹅顽强、奉献精神的赞美。

当学生交流到第六自然段天鹅群齐心破冰面时,我将作这样的预设:

第一步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第六自然段,透过文字,你听到了哪些声音?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只听得嚓——嚓——,冰层裂开了一条小缝,接着又裂开了一条……冰面终于塌陷了,出现了一个小的冰窟窿。”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终于”引导学生体会出老天鹅的胜利来之不易以及老天鹅高兴、激动的心情。

第二步:抓住“……”引发思考,使学生感悟到老天鹅在用自己的鲜血、伤痛给天鹅群换来生存的希望。从而真切的体会到老天鹅是一位板书破冰勇士

第三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这位顽强的破冰勇士沿着冰窟窿的边缘继续扑打着,水面在慢慢地扩大。”引导学生体会到水面的扩大是老天鹅在用顽强、奉献的精神给天鹅群换来了生存的希望。引导学生带着对老天鹅的崇敬之情朗读感悟。

第四步:引导学生抓住表示天鹅数量逐渐增多的词语“有几只“”大约百十来只引发思考:这么多天鹅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破冰,难道他们不知道疼痛吗?引导学生感悟到天鹅群也是破冰勇士完成板书——

第五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齐心”“欢快”“劳动号子”“兄弟们哪,加油!齐心干哪,加油!”再次体会

“团结拼搏”的气势,指导学生用有力、热烈、欢快的语气反复朗读。在这基础上指导学生带着有力而坚定读好“克噜——克哩——克哩”的动员声。

课文第7自然段的学习我将引导学生抓住“终于”一词来理解破冰工作的艰险以及所有天鹅战胜困难后的愉快心情。在指导学生读好“克噜——克哩——克哩”的欢呼声中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到“团结就是力量”的气势。

对于第八自然段的学习我将引导学生联系全文展开讨论:老人为什么没向天鹅开枪?如果你是这位老人,此刻你会想些什么呢?使学生感悟到老人从心底里喜爱这些生灵,人类应该爱护它们,保护他们。

第三个环节: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课后查阅资料,写一封爱护动物的倡仪书。

2、你在生活中,或在电影、电视中,看见过齐心合力完成一项任务的场面吗?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天鹅课件 篇3

教学理念:

1.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以情施教,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世界进行感受和体验性阅读,进而开展探究性阅读,达到深切感受文本的“情”,领悟其中的“理”,“三情”(教师、学生、文本)共振,实现阅读教学三个维度的交融。

2.确立“大语文观”,引导学生走出书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积极地观察自然,了解社会,思考人生,从生活中积累素材,运用知识,体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第五、六、七自然段。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的词语。

3.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读懂课后练习中的有关问题,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领悟人与动物(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谈话激趣。出示天鹅图片,谁来把课前你收集的关于天鹅的资料向同学们作介绍。

2.揭示课题。有一年春天来得特别早,一群天鹅从南方飞回来了。突然,寒潮降临,北风呼啸,湖面又上冻了。怎么办?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发生了。板书:天鹅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提出不懂的问题。

2.检查初读。

⑴认读生字词;

⑵提出疑难,相机点拨。如:莫斯科、俄罗斯、贝加尔湖。

3.再读课文,讨论交流:《天鹅的故事》这篇课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谁能用一两句话概括一下课文主要讲了天鹅的什么故事?(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的带领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故事)。

三、直奔重点,以情施教

1.自学思考: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请你找出这个故事中最能打动你的地方,细细地读一读、品一品。

2.学生自读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3.讨论交流,相机点拨。

讨论:哪些小节最让你感动?

小结:课文描写天鹅破冰的5、6、7几个自然段最能打动我们在座的每位同学,这节课我们就重点学习这部分内容。

第5自然段(投影映示这一自然段内容)

⑴讨论:这一自然段为什么让你感动?哪些词语最能打动你?

引导学生扣住“胸脯和翅膀”、“腾空而起”、“石头似的”发表见解,相机作如下点拨:

“胸脯和翅膀”,是说老天鹅以血肉之躯作为破冰的武器。

“腾空而起”,谁来做做这个动作,老天鹅这样做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增加下落的冲力,使胸脯和翅膀扑打冰面的力量更大。)

“石头似的”,真的是石头吗?

⑵老天鹅这样做是以什么作为代价?你觉得老天鹅怎样?(板书:勇敢奉献)

⑶师范读,生想象:让我们闭上眼睛,在我们的脑海里慢慢地放映这只老天鹅接二连三撞击冰面的镜头。

⑷师:多么巨大的力量,多么可贵的顽强精神!我们目睹了这一幕,没有理由不读好它,大家读。

第6自然段

⑴面对这样一个舍身为群,以血肉之躯为武器的老天鹅,你想对它说什么?点拨:破冰勇士

⑵导读第(1——4)句。讨论:为什么说老天鹅是顽强的“破冰勇士”?

⑶讨论:读了这部分课文,我们仿佛看见冰面上沾着老天鹅的片片羽毛,映着老天鹅的斑斑血迹。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只天鹅,你亲眼目睹老天鹅壮举,你会怎么想?你又会怎么做?

⑷出示插图。这就是天鹅们集体破冰的场面,请你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⑸带着自己的理解读给同学听,看能不能打动他。

⑹齐读,读出天鹅集体破冰激动人心的场面。

⑺讨论:每只天鹅都以血肉之躯为武器,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拼搏团结)

第7自然段

⑴导读第七自然段。

⑵讨论:文中三次出现了天鹅的叫声“克噜——克哩——克哩”,前两处在哪儿?各表示什么意思?这里“胜利的欢呼”又是在说什么呢?

4.诵读复述第(5—7)自然段。

四、回环整合,深化感知

1.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就被天鹅们舍身破冰的故事感动了,我想亲眼目睹这一切的斯杰潘老人,他的触动一定更大,找出来读读。

2.讨论:正为打猎一无所获感到扫兴的斯杰潘见了这感人的场面,有什么变化?他为什么没向天鹅开枪,却把枪挂在了肩头,悄悄地离开了湖岸?

3.扣住“深情”,读好第8自然段。

五、配乐赏读,总结全文

六、发出倡议,延伸学习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与动物应该和谐相处。课后我们可以开展这样的活动:查阅资料,写一封爱护动物的倡议书。

天鹅课件 篇4

我准备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再读课文、理清脉络,布置作业、巩固新知”四个环节达到初步感知课文、理清层次、读通课文的要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开始,我先播放天鹅的音像资料,让学生欣赏天鹅迷人的身姿,然后谈话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引导学生多形式地朗读来感知课文内容。对文中多音字“好”、易读错字“畔”、“沼”等正音。第5自然段中的长句子“突然,一只……冰面上。”,要引导学生正确地朗读。第6自然段中描写众天鹅破冰的句子较难读,也要引导学生读正确。在朗读的同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部分词语。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我提问学生: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天鹅破冰的经过,让学生默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四、布置作业,巩固新知。

1、抄写新词。

2、摘抄最感人的句子。

天鹅课件 篇5

《天鹅的故事》主要讲了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的行动的感召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神奇而又壮观的场面,反映了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文章情节感人,令人深思,同时又能给人以启迪。文章语言优美,款款读来,使人对这群可爱的鸟儿顿生喜爱之情,是一篇朗读训练的好教材。课文清晰地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情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文章。课文中描写天鹅破冰的场面,既有典型场面描写,又有整体场面描写,是指导学生学习写作的好文章。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培养学生爱护珍惜动物的思想感情,懂得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1、先从整体把握课文的情节,再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感受老天鹅及天鹅群的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

2、通过朗读指导帮助学生理解感悟,并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敬佩之情。

3、朗读感悟、自读自悟。

4、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1、齐读课题。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板书:破冰

1、本文三次写到天鹅的叫声,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天鹅叫声的语句,朗读揣摩:这三次叫声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叫声表达了天鹅怎样的内心世界?2、交流。

第一次:

(1)交流出示:这时,从一大群天鹅。

(2)理解清脆)

(3)指导朗读。

(4)这清脆的啼叫声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表达了天鹅怎样的内心世界?自由朗读三、四小节,把你认为重要的词、句画出来。

(5)交流:

(6)小结。

(7)指导朗读。

第二次:

1、指名读第二次叫声,注意破折号要延长。

2、交流讨论:这叫声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读五、六小节,画出最让你感动的语句。读一读,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3、组织交流。指导理解破冰勇士。指导体会天鹅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和团结拼搏的可贵品质。

4、指导朗读。

第三次:

1、引读。

2、指导学生抓住昂着、挺着胸、来体会天鹅们为自己的成功而感到自豪的心情。

3、指导朗读。

4、引读最后两小节,说说我为什么放下了枪?5、总结齐读课文。

你还知道哪些鸟也很可爱,说说理由。

学了课文,你一定很感动,你想对老天鹅说些什么?请你把他们写下来。

天鹅课件 篇6

一、教材简解

《天鹅的故事》是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篇课文,也是我特别喜欢的一个故事。课文描述了斯杰潘老人亲身经历的并且被深深打动的故事。主要表现了动物在面临生存危机时爆发出的令人类也为之赞叹的惊人之举。故事感人至深、耐人寻味。周益民老师曾在《小学青年老师》上发表过一篇文章《诗化,语文回归应有的情怀》,就是以此课为例进行阐述的。

二、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课标”提出在第二学段的四大重点训练项目的要求,拟制定目标如下: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会复述天鹅破冰的过程。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5个二类字,能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

3、体会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感悟老天鹅的高贵品质。

4、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进行感受和体验性阅读,体会天鹅不惧困难、团结拼搏的精神。

重点: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感悟老天鹅的高贵品质。

难点:读悟老天鹅的动作、心声,感悟天鹅不惧困难、团结拼搏的精神。

三、教法学法

1、说教法:

▲激情导入法

作为生命主体的人,情感是其生命的本质。我们的语文课堂也离不开情感。因此,教师灵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能有效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本课,我精心设计导入语以及过渡语,努力用教师的情感去唤醒学生的情感,用教师的情感去激发学生的情感。

▲情境演示法

李吉林老师曾说过:“当我把儿童带入有意创设的富有美感的情景中时,我发现学生个个情绪热烈,带着情感的色彩去观察、体验客观情境,在情感的驱动下,想象、思维积极展开,进而激起表达动机。”因此,本节课准备运用配乐朗读、黑板贴画等直观形象的方法帮助学生想象老天鹅破冰的情景。

▲对话体验法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利用教材的留白,巧妙引导学生与老天鹅对话:老天鹅呀老天鹅,你难道不怕疼吗?老天鹅啊老天鹅,难道你就没有看到冰面上那片片白羽、斑斑血迹?引导学生用自已的语言表达老天鹅的心声,在对语中感悟老天鹅勇敢奉献的精神。

2、说学法:

▲质疑探究法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尝试用自读自悟或查阅资料或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语文课堂也应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朗读感悟法

母语学习的主要方式是感悟,主要方法是朗读。朗读和感悟是相辅相成的,感悟会之于心,朗读出之于口。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诵读,是语文课的主要环节。本节课强化“寻言以明象”的朗读方法,即我们常说的“过电影”。在读中悟,悟老天鹅的动作,悟老天鹅的心声,悟老天鹅的高贵品质。

▲默读涵咏法

“课标”指导我们:中年级阶段不仅要重视朗读方法的指导,而且要重视默读。默读是学生走进文本,钻研文本,与文本进行深层对话的主要方式。结合课文内容,可以让学生在默读中想象天鹅们看到老天鹅破冰后的反应;让学生在默读中回顾故事,探究老人封枪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

一、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首先揭示课题后,接着,检查预习,学习生字词。在这一过程中,重点在于读词语,有学生提出易写错的字,指导书写。

初读课文,加深字词的理解,通过初读了解学情,继而提出自己的疑问,继续培养学生读书做记号的习惯。

理清文章的脉络。

这一环节安排在第一课时,旨在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读通课文,体现很多专家提出的“强化初读,延迟开讲”的精神。教师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平心静气地读,整体联系地读,让学生在文本中走一个来回。只有文本语言在学生的口中活起来,才能在学生的脑中活起来。这一环节的扎实与否,决定了下面的感悟是否顺畅。

二、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直奔重点,体会“破冰勇士”的精神

导入:斯杰潘老人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他亲身经历的并且被深深打动的故事,这个故事中,最能打动你的是什么?

在学生的交流中,我相机出示第五段文字(“突然,一只个儿特别大的老天鹅腾空而起,可是他并没有飞走,而是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经过这沉重的一击,镜子般的冰面被震得颤动起来。接着是第二次,第三次……”)

1、读懂老天鹅的动作,感受力度

让学生边读边想象自己眼前出现的画面,并通过语言表述出来,继而引导学生抓住“胸脯和翅膀”、“腾空而起”、“石头似的”相机点拨,例如在学生理解“腾空而起”时,让学生或是联系生活实际,或是做动作,体会老天鹅以血肉之躯作为破冰的武器。以“腾空而起”加大下落的冲力。再如体会比喻句“像石头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时,启发学生通过“天鹅美丽优雅的与坚硬的石头的对比”,感受力量很大,全然不顾自已。

2、读懂老天鹅的心声,感悟“勇敢、奉献”

同学们读懂了老天鹅的行动,然而你们可明白它的心、它的情?你们就来做一回它的代言人吧。老天鹅啊老天鹅,难道你就没有看到冰面上那片片白羽、斑斑血迹?让学生在对话中感受到:老天鹅对天鹅群体的责任感,使他忘记了疼痛,全力一击!

3、配乐朗读,齐读。

这时让学生闭上眼睛,伴着我提供的音乐中,在脑海里慢慢地放映这只老天鹅接二连三撞击冰面的镜头,一只勇敢奉献的老天鹅形象出现在眼前,此时再来朗读这段文字,那种对老天鹅的敬佩尽在其中。

(二)发挥想象,感悟“齐心协力”的画面

面对这样一个舍身为群,以血肉之躯为武器的老天鹅,学生一定深有感触,这时将学生引入第6自然段,引导学生继续运用上段中边读边想的方法抓住“裂开、一条……又一条、扑打”等词去领略“破冰勇士”的风采,去想象冰面上沾着老天鹅的片片羽毛,映着老天鹅的斑斑血迹的画面,并创设一个小情境“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只天鹅,你亲眼目睹老天鹅壮举,你会怎么想?你又会怎么做?继而出示天鹅们集体破冰的场面,让学生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读给同学听,通过指名读、评读、齐读,读出天鹅集体破冰激动人心的场面。充分感受到天鹅那拼搏团结的精神。

(三)回顾故事,探究老人封枪原因

1、出示斯杰潘老人的话。标出两个“挂”字。

2、从这两个“挂”字你明白了什么?

3、默读回顾课文,想一想是什么让斯杰潘老人从此封枪?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对语言材料的感悟是多元的。”此处,让学生自已去发现、去表达,比教师的说教更有效。

(四)拓展延伸,读写结合

课后练习中安排的小练笔,体现了教材编写的读写特点。这样的小练笔是对文本语言的初步模仿,也是学生的再次创作。这样的小练笔费时少,收效大。因此,在课末,我安排学生进行练写。可以提供校园生活中齐心协力的照片,如拔河等,把教材编写的理念落到实处。

结束语: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的认识。当然,课堂教学是一门永远有遗憾的艺术。预设如此,在真正实施时还要“因学定教”,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请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瑶族课件(经典6篇)


教师的职责包括制定教案和课件设计,但是需要明确的是,教案和课件设计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完成的。教学效果和教案、课件的质量密不可分,因此在撰写教案和课件时需要仔细思考。对于“瑶族课件”这个话题,笔者认为需要多方面思考。希望通过阅读本文,您能够有所收获。

瑶族课件【篇1】

中班教案《瑶族舞曲》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音乐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迁移手铃舞中的有关线索,在教师的指挥下演奏打击乐,在熟悉乐曲的基础上,尝试用手铃,响板碰铃为《瑶族舞曲》伴奏,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安静有序的收放乐器,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瑶族舞曲》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在熟悉乐曲的基础上,尝试用手铃,响板碰铃为《瑶族舞曲》伴奏。

2、迁移手铃舞中的有关线索,在教师的指挥下演奏打击乐。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安静有序的收放乐器。

4、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围坐成马蹄形。

2、各种乐器放在椅子下边。

3、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教师领着幼儿一起随《瑶族舞曲》的音乐空手打节奏的动作。

师:孩子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的《瑶族舞曲》(一)还记得吗?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吧!

2、认识乐器及方法,引导幼儿迁移韵侓活动的有关线索,讨论乐器的配器方案。

师:今天赵老师还请来了三位乐器朋友,一起来看看他们是谁?

(教师出示三种乐器请小朋友依次来认识并向乐器打招呼)

师:刚刚我们在边听音乐边做动作,想想看这3种乐器中那个乐器是摇着演奏的呢?

小手点击的动作呢?手指眼睛鼻子嘴巴的动作呢?

3、教师用演奏乐器的动作指挥幼儿空手练习。

师:现在你们的小椅子下边都有一个正在睡觉的小乐器,现在请你轻轻地看看,不要吵醒她,看完以后以最快的速度坐好。

师:我现在来问一问这边的孩子你们是什么乐器,哦,那你们就是碰铃队(依次总结乐器队)

师:现在让我们念着儿歌空手练习一遍。

师:这次让我们跟着音乐空手练习一遍好吗?

4、教师指挥幼儿用乐器演奏,并根据幼儿演奏的具体情况做出总结。

师:刚刚你们表演的非常好,现在请你拿乐器来演奏,但是在拿乐器之前我来考考你,请看我这个手势是什么意思?(准备动作)那我在做这个手势的时候请你们轻轻拿起乐器做准备动作好吗?(练习几次拿乐器)

师:听音乐练习一遍。(结束乐器放在小腿上),那如果加上表情就更好了。(听音乐做第二次演奏)

5、亲子音乐游戏

师:今天赵老师还带来了另一种乐器,如果你想见识一下的话,现在请把乐器轻轻地刚到前边的筐子里回到自己的位置做好,我请他出来。

师:(出示乐器)你们认识他吗?对,他就是口琴,今天他也和我们一起玩游戏。

师:刚刚我们在点点摇的时候除了用手摇,你觉得还可以用哪里摇呢?谁来试一试?

现在请你起立把椅子放两边我们一起跟着小提琴来玩一玩点点摇。

师:除了点点摇可以怎么玩?哦,也可以转。

师:现在请你找到自己的小伙伴面对面站好听音乐准备。

师:想不想和爸爸妈妈一起玩呢?请你去邀请你的爸爸妈妈让我们一起跳舞吧!

活动反思:

《瑶族舞曲》是一首非常著名的乐曲。乐曲生动地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体验歌曲优雅高贵的旋律和轻盈明快的节奏,感受歌曲表达的欢乐情绪,幼儿对音乐活动很感兴趣,虽然在演奏中不是很熟悉。但是对幼儿来说已经是很棒了。通过此次活动,我深切地感受到。要让幼儿真正喜欢音乐,就必须做到贴近他们的生活兴趣和欣赏角度,相互交流、相互沟通,让他们真正走进音乐的实践中去,发挥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亲身体验音乐给他们带来的欢乐。这样,音乐活动才会受到幼儿的欢迎和喜爱。

小百科:瑶族,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民族语言分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

瑶族课件【篇2】

设计意图:

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古老民族,再过几天就是农历十月十六日瑶族的盘王节,这天瑶族人民盛装打扮,载歌载舞,除了娱神娱祖之外,还要走亲访友,开展娱乐社交活动,因此设计此活动,让幼儿了解瑶族的民俗风情,感受乐曲的美,并尝试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活动目标:

1、带领幼儿继续欣赏乐曲,并尝试随音乐进行打击乐器演奏;

2、引导幼儿用分组合作的方式表现的节奏型,并在演奏过程中注意整体协调。

3、要求幼儿克制过度兴奋,不因急于表达热烈的情绪而造成过分强烈的演奏,能与同伴的演奏保持协调,进一步体验活动的愉快。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欣赏过A段音乐,听过该曲,并对该曲的结构有初步的了解。

2、录音机、音乐磁带。

3、鼓、手铃、木鱼、沙锤等。

活动过程:

一、老师带领幼儿听A段音乐复习身体动作。

师:请小朋友找找哪张图给我们的感觉和第一段音乐给我们的感觉差不多?为什么?

二、欣赏第二、第三段音乐。

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第二第三段音乐吧。

找找哪张图给我们的感觉和第一段音乐给我们的感觉差不多?

第三段音乐给我们的感觉是怎样的?

三、幼儿跟随老师的示范模仿练习以下朗诵和动作。

1、教师示范

2、儿在教师的指挥下从慢速开始练习:教师说鹅,并跺脚,幼儿说其余字词并拍手。

3、幼儿分组练习。

4、幼儿在心里说有关字词,倾听教师用鼓声替代“鹅”字及跺脚动作,从慢速度开始,教师逐步加入哼唱伴奏。

5、跟随音乐做身体节奏动作组合练习。

瑶族课件【篇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瑶族”风土人情,初步感受瑶族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风格特点。

2、通过欣赏《瑶族舞曲》各主题音乐,从情感体验入手,分析音乐要素、分析音乐进行的特点,提高学生理解音乐的能力。

3、在欣赏中引导学生感受民族器乐曲丰富的表现力,使学生对我国的民族音乐产生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瑶族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音乐风格的主要特征。

2、音乐旋律中变化的力度、速度、情绪与塑造音乐形象的关系。

三、教学用具

钢琴电脑多媒体课件音响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问:我们曾学过哪几个民族的歌曲?请同学们举例。

2、展示瑶族的相关图片,让学生猜是哪个民族的。师作总结介绍。

3、通过瑶族的相关视频片断,让学生产生对瑶族的直观印象,认识瑶族。

4、播放瑶族长鼓舞蹈,让学生感受瑶族舞蹈的风情和特点。

二)、欣赏《瑶族舞曲》(民族管弦乐)

1、初听全曲,了解全貌。

2、分主题让学生欣赏。

3、完整全欣赏全曲,鼓励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音乐。

4、引导学生讨论:瑶族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音乐特点。

三)、总结:

我国幅员辽阔,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和乐器,他们通过这些音乐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文化及丰富多彩的民俗。希望同学们能喜欢我国的少数民族音乐!并乐于去了解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

教学建议

(一)欣赏《瑶族舞曲》

1.可能的话,在课前引导学生收集一些有关瑶族的资料(如:地理的、历史的、民俗的文字、图片、音像……),查阅一些有关《瑶族舞曲》的介绍材料,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2.初听乐曲时,可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乐曲分为几大部分?每部分有几个音乐主题?各主题的主奏乐器都是什么?学生有可能听出部分内容,而对听不出的内容产生期盼解决的悬念。老师可借此引导深入进行研究和探索。

3.要唱一唱乐曲的音乐主题。至少要唱唱前两个主题。在唱了主题的基础上,解决初听时遗留的问题,并进一步听出前两个主题各出现了几遍?基本情绪是怎样的?又是怎样发展变化的?总之,唱主题要为深入聆听乐曲服务。

4.复听时除解决上述问题外,要引导学生对乐曲内容进行联想想像。对学生的想像要予以鼓励,特别是学生表现出来的求异思维更要悉心爱护。因此,富有民主气氛的讨论研究是很必要的。

5.对《瑶族舞曲》的主题,可鼓励学生自选主题填词演唱。

(二)演奏《瑶族舞曲》

1.可与聆听《瑶族舞曲》结合起来,用以熟悉主题;也可以在聆听乐曲之后作参与性的实践活动。

2.如能引导学生提前在课下练习,对节约课上教学时间有利,特别是在教学时间紧的条件下更需如此。

瑶族课件【篇4】

一、教材分析

瑶族舞曲原是一首以我国西南部的少数民族——瑶族的民间歌舞为素材而写的管弦乐曲。原作感情丰富、形象鲜明,生动地描绘了瑶族青年男女在节日的夜晚,身穿盛装,欢歌曼舞的场面,表达了生活在社会主义民族大家庭中的瑶族人民无比幸福和欢乐的心情。指挥家彭修文将这首乐曲改编为民族管弦乐曲,由于突出了多种民族乐器的音色、性能,使音乐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更见浓郁。

二、教学目标

1.能够喜欢我国西南地区瑶族的乐曲,乐于主动了解瑶族的民族风情,体会瑶族人民在欢庆节日的热烈歌舞场面中欢乐幸福的心情。

2.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体会速度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3.感受民族器乐曲丰富的表现力,培养学生爱我中华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1.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体会速度的表现作用。

2.感受作品表达的情感,提高理解音乐的能力。

3.感受民族器乐曲丰富的表现力,使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产生学习兴趣。

四、教学对象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进入中高阶段,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此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的形式,增加音乐创造得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魅力吸引学生。促使学生乐于参与、增强表现能力、有乐观的态度,听辨音乐情绪的变化用语言简单描述。

五、教学策略

1.要求学生充分感受乐曲在速度、力度、旋律上的风格特征,多听音乐。教学设计以不同的方式和欣赏要求多次让学生听作品,使他们能尽早熟悉作品的旋律。

2.作曲家在表现“欢舞”的场面时,采用固定主题多次重复的结构,用不同的编配、力度、速度的变化对比,因此要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音乐要素的变化极其表现作用。

3.要多给学生提供参与音乐活动的机会,如设计中的听、律动、创作设计、表演等,使学生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

4.本课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也可根据各自条件将教学中所需要展示的图片制作成卡片,或让学生收集一些图片供大家欣赏,丰富教学内容。

5.创造平等气氛,与学生一起参与音乐活动。

六、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法、叙述法、创造法、演示法、讨论法、体验法、欣赏法、模仿法

七、教具学具

录音机、多媒体、绘图纸;学生课前查找的有关瑶族资料、彩笔等

八、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组织教学

快乐有序

1、放音乐《瑶族舞曲》第一主题第二部分。

2、师生问好。

1、听音乐进教室,做自己喜欢的动作。

2、师生问好。

创设优美活泼的`音乐氛围,在有序的活动中拉开课堂序幕。

创设情境

兴趣引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了解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放音乐《爱我中华》的片段。

我们这个大家庭你知道有哪些成员吗?谁去过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过,给大家讲一讲共同分享你的快乐!

生自由回答。

听音乐,回答问题。讲述自己的经历给大家听。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贴近儿童年龄特点,又能紧紧围绕乐曲展开教学。

初听乐曲

获得感知

1、同学们了解的真不少啊!下面我们来听一曲由少数民族歌曲为素材改编的民族管弦乐曲。请你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听到了什么乐器?仿佛又看到了什么?

2、这首好听的乐曲名叫《瑶族舞曲》,大家想不想一起去了解它呢?(板书课题,简介乐曲)

仔细聆听,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联系教师提出的问题,简要叙述乐曲描述的场景。

利用多媒体放映民族管弦乐曲的图片,让学生对其有个简单的了解。

活跃思维,锻炼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

初步感知乐曲,为细听做准备。

直接点题,告诉学生是瑶族舞曲。

创设情境

导入正题

1、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旅游。多媒体展示瑶族概况配以简要说明。请同学相互交流所了解的知识。

2、小导游领着我们游玩了一天了,天也晚了,同学们也累了。看,热情的瑶族朋友在为我们准备篝火晚会呢!在欣赏节目前,瑶族朋友要考考大家。

观看图片,聆听讲解。

以小组形式讨论、交流课前查找到的有关瑶族的资料。

引导学生关注音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相关内容,为教学创设意境。使学生能“走进”瑶族,了解民俗风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讨论、交流的环节,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引起兴趣,吸引学生进一步学习。

分段理解

想象创作

1、放第一部分第一主题音乐。多媒体播放课件。

这一主题一共出现了几次?乐器在哪些方面有变化?

如果说主题的第一次出现表现的是一位美丽的姑娘在翩翩起舞,那么,再次出现多种乐器的齐奏和力度的渐强又表现了什么情景?

2、放第一部分第二主题音乐。

这一主题共出现了三次,在速度上与第一主题音乐有什么不同?乐曲的情绪又有什么不同?

第一次表现姑娘们在尽情欢舞,这次又表现了什么场景?

3、放第二部分乐曲。

在拍子、速度、力度等方面有什么变化?

第二部分相对与第一部分的热烈、欢快旋律变的怎样?想象一下会是什么样的场景?

4、复听全曲,用手势表示出渐快、减慢。

带问题观看、聆听。

以小组为单位,采用你喜欢的形式回答提问。

哼唱主题部分三次,每次都有新的乐器加入,力度在逐渐增强。

加入了更多的姑娘。

速度更快、力度更强,热烈奔放的感情。

小伙子的加入。

三拍子,速度渐次放慢,力度不断减弱。

旋律柔而不媚,优美抒情。

引导学生关注音乐的结构及旋律的变化。

培养学生横向、纵向的听辨能力。

关注力度、速度的变化。

启发学生根据音乐开展想象。

拓宽视野,感受舞蹈与音乐结合所产生的艺术魅力。

以不同的音乐活动实践形式等方式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整体欣赏

参与实践

1、瑶族朋友非常满意你们的答案。请同学们自己说说,你学会了些什么?

2、教师小结。

晚会正式开始,第一个节目《瑶族舞曲》,让我们在篝火旁和瑶族朋友一起尽情唱起来、跳起来吧!

谈谈对本课学习的认识及对乐曲的感受。

听《瑶族舞曲》,跟着教师一起跳起来。

自己总结、自己评价所学过的内容。给学生平等的学习环境。

为每个学生提供餐饮音乐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合作意识。

瑶族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能对民族音乐感兴趣,愿意了解民族音乐的相关风土人情与文化背景。

2、能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创编与表现活动,从中体验瑶族边寨的欢乐场境。

教具准备:电脑机房,课件、学生自备自己能演奏的乐器、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在欣赏中引导学生感受民族器乐曲丰富的表现力,使学生对我国的民族音乐产生学习兴趣。

一、引入教学:

1、瑶族风情

课件展示:瑶寨风景、瑶族服饰、瑶族婚俗、瑶族长鼓舞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瑶族的风土人情,瑶族是一个古老的`山地民族,他们以大山为依靠,赶山、吃饭、逐山而行,世代流动繁衍,是我国少数民族中迁徙最频繁的一个民族。瑶族主要居住在广西、湖南、广东、云南等130个县。瑶族有30多种称谓,主要以头饰区别划分支系。订婚仪式上,瑶族妇女往男方来宾脸上抹泥巴,以图吉利,他们常常跳长鼓舞进行自娱自乐。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瑶族舞曲》,共同感受和体验瑶族边寨的欢乐生活吧!

2、演唱主题音乐。

学生跟音乐演唱

3、欣赏民族管弦乐曲《瑶族舞曲》。

思考题:1)全曲分为几部分?

2)注意听刚才演唱的主题旋律依次在哪一部分出现?

3)听完全曲有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提出的问题。

教师小结:《瑶族舞曲》是彭修文根据刘铁山、茅沅同名管弦乐改编的民族管弦乐曲,它展现了瑶族人民欢度节日的动人场面。全曲分为三部分,属于带引子的复三部曲式。课件展示:

复三部曲式结构图:

A B A

引子||:a :|| ||:b :|| c d c a b尾声

第一部分:引子、主题音乐一、主题音乐二

第二部分:主题音乐三、主题音乐四

第三部分:主题音乐一、主题音乐二

四、实践与创作

1、给学生提供大鼓、碰铃、木鱼、响板、镲等打击乐器,学生为《瑶族舞曲》的主题旋律即兴配打击乐器伴奏,分成四大组,每一组配一段。在配打击乐器伴奏的时候一定要注

意这一部分所要表达的音乐情绪。

2、会演奏乐器的同学根据自己所演奏的乐器音色,商量

好选一段主题音乐进行练习,教师也参与到学生当中进行演奏。教师可以选引子部分和第一部分的第二主题用琵琶演奏。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各班的不同情况进行指导

第一组:引子第二组:第一部分第一主题第三组:第一部分第二主题

第四组:第二部分主题

再现部分在老师的指导下配打击乐器伴奏。

3、合奏《瑶族舞曲》的主题旋律

师:同学们,长鼓舞是瑶族常跳的一种自娱性的舞蹈,今天我们也随着《瑶族舞曲》一起走进欢乐的瑶家山寨,去共同分享他们的快乐吧!

(按复三部曲式结构演奏《瑶族舞曲》,在演奏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旋律的速度和力度,不会演奏乐器或没有拿到打击乐器的同学,可以用手拉成一个圈或者是即兴创编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进行表演。)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乐器(像瑶族的长鼓、蒙古族的马头琴等),人们借助这些民族乐器和民族器乐曲(像我们今天欣赏的《瑶族舞曲》)来表现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的幸福生活。这些

民族乐器和它们的各种表演形式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在表现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生活、劳动和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中能起到其他乐器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在五年级里我们将开始介绍这些民族乐器和器乐曲,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

瑶族课件【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了解我国“瑶族”风土人情,初步感受瑶族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风格特点。

技能:引导学生结合音乐要素(力度、速度、情绪等)听赏音乐,进一步培养其音乐感受、欣赏能力。

通过课前、课堂实践活动,培养主动学习音乐的兴趣。

思想: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情趣,增强和培养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操。

课型:本课是一节以“欣赏为主的综合课”。

课时:一课时。

难点:音乐旋律中变化的力度、速度、情绪与塑造音乐形象的关系。

重点:了解瑶族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音乐风格的主要特征。

教法:音乐视听欣赏与对比分析、讨论探究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欣赏《爱我中华》

问:我们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有多少个成员,你都知道哪些?

听乐曲片段(瑶族舞曲)问:这么美妙的音乐来自哪个民族?导入新课。

二、进入新课

(一)人文介绍。瑶族风情、文化艺术铺垫(学生结合屏幕简介“盘王节”由来,介绍“长鼓舞”等极具“瑶族”特点的“瑶族文化”),教师补充。

1、瑶寨简介(屏幕出现瑶寨风情并配以文字介绍)。

(盘王节和长鼓舞)

2、《瑶族舞曲》(作品背景介绍略)

(二)初听全曲,了解全貌

1、乐曲描绘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表达瑶族人民怎样的心情?你是从乐曲的哪些特点中得到这样的感知的?

全曲可分为几个部分?

2、学生讨论

3、教师总结:全曲描绘了瑶寨人在节日的夜晚,围坐在篝火旁,载歌载舞的热烈场景。结构为:A+B+A‘三大部分

(三)分段欣赏

1、第一部分之第一主题

1)听一听第一部分的第一主题,思考:音乐给你怎样的感受,构成音乐的主要音符为?第一主题出现了几次,每次出现有什么不同?

2)播放第一部分第一主题,让学生跟着哼唱旋律。教师结合欣赏简单介绍羽调式

2.第一部分之第二主题

1)听一听第一部分的第二主题,思考:主题二与主题一比较有何异同点

2)学生讨论,教师小结(主题二由主题衍化而来,在速度、力度方面同第一主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播放第一部分第二主题,让学生跟着哼唱旋律。

3.第二部分主题

1)欣赏第二部分主题,提问:与第一部分比较,音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它令你想到了怎样的情景?

2)播放第二部分主题,让学生跟着哼唱旋律。

(四)完整地再次复听全曲,鼓励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音乐。

三总结:

引导学生讨论:瑶族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音乐特点。

古诗两首课件经典6篇


古诗两首课件 篇1

学习目标

1、认识“所、牧”等12个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有朗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课前准备

投影片、生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1、交流自己会背的古诗以及知道的诗人。

2、引入今天学习的古诗。

二、学生字

1、检查预习情况:

试读课文。

2、自主识字:

自己拼读生字,边读边想怎样记住字音、字形。

3、认读9个生字,介绍识记生字音、形的方法。

4、学生用卡片猜读生字。

5、认字游戏:

听老师读字音,在自己的生字卡片中找出来,比一比谁找得又对又快。

三、学习

1、出示投影片,看图激趣:

图上画了谁?他在干什么?他想干什么?

2、初读感知,了解诗歌大意:

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小组轮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3、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

组织讨论自学中的疑难处,结合图画理解诗意,教师相机点拨;教师范读,学生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4、简述诗意,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教师简述诗意,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引导学生根据诗意练习背诵。

5、读一读,想一想:

诗中写的牧童捉到蝉了吗?

第二课时

一、复习背诵

二、学习

1、读题:

了解题目意思。

2、自读课文:

练习读通顺。

3、合作学习:

读诗句,看图说话,感知诗意。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会意诗的意境。

⑴教师范读。

⑵学生练读。

⑶教师语言描述,激发学生想象:

初夏的早晨,阳光灿烂。我们来到一个幽静的小池边,只见水池中已经长出了一些嫩绿的荷叶,有的荷叶还没有完全展开,只是露出尖尖的小角;池里的泉眼正在悄悄地流出泉水,池水非常清澈,倒映着浓密的树阴,这时候,飞来几只蜻蜓,有一只飞累了,落在尖尖的荷叶上休息。这样的景象,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呢?

⑷引导学生带着这种感觉朗读。

⑸朗读反馈。

5、自主选择方式背诵古诗

三、写字

共同研究并写好“黄、闭、立”3个字。教师重点示范书写“黄”字。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收获并朗读或背诵自己搜集到的写夏天的古诗。

古诗两首课件 篇2

(一)《村夜》

教学内容: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村夜》。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2、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村夜》。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诗人白居易。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4)同桌互读课文。

三、理解诗意。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绘的景象。

2、师生一起学习注释:⑴霜草:被秋霜打过的草。

⑵苍苍:灰白色。⑶切切:虫叫声。⑷绝:绝迹。⑸独:单独,一个人。⑹野田:田野。

3、教师讲诗意:

在一片被寒霜打过的灰白色的秋草中,小虫在窃窃私语,山村的周围行人绝迹。我独自来到前门眺望田野,只见皎洁的月光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满地的荞麦花简直就像一片耀眼的白雪。

4、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四、背诵全诗。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二)田上

教学内容:唐代诗人崔道融的《田上》。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2、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崔道融的《田上》,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诗人崔道融。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4)同桌互读课文。

三、理解诗意。

1、师生一起学习注释:雨足:雨十分大,充足。白:白茫茫。俱:都。殊:尤,还,简直。未明:天不亮。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绘的景象。

3、教师讲诗意:

春雨已下得很充足了,以致连高处的田里也存满了一片白茫茫的水,为了抢种,农民披着蓑衣冒着雨,半夜就来田里耕作。等到人和牛的力都使尽的时候,天还远远未亮呢。

4、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四、背诵全诗。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五、作业设计:背诵全诗。

(三)咸阳值雨

教学内容:唐代诗人温庭筠的《咸阳值雨》。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2、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温庭筠的《咸阳值雨》,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诗人温庭筠。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4)同桌互读课文。

三、理解诗意。

1、师生一起学习注释: 还:一作“绝”。将:携带。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绘的景象。

3、教师讲诗意:

在咸阳桥上遇雨了,那牛毛细雨随风飘摇不定,宛如悬在空中的水晶帷帘;那泊着的钓鱼船被这连绵的水晶帷帘阻隔,如烟如画。眼前这烟水空濛的景色多么像初春时节洞庭湖上那烟波浩渺的景致;还有那沉沉的暮霭,好像正驮载着水气缓缓地向岳阳城的上空飘去,真是美极了。

4、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四、课堂巩固。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五、作业设计:背诵全诗。

(四)江村即事

教学内容:唐代诗人司空曙的《江村即事》。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2、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司空曙的《江村即事》,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诗人司空曙。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4)同桌互读课文。

三、理解诗意。

1、师生一起学习注释:⑴即事:以当前的事物为题材所做的诗。⑵罢:完了;系:系好。⑶纵然:即使。⑷正堪眠:正是睡觉的好时候;堪:可以,能够。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绘的景象。

3、教师讲诗意:

垂钓归来,却懒得把缆绳系上,任渔船随风飘荡;而此时残月已经西沉,正好安然入睡。即使夜里起风,小船被风吹走,大不了也只是停搁在芦花滩畔,浅水岸边罢了。

4、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四、课堂巩固。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五、作业设计:背诵全诗。

(五)中秋夜

教学内容:唐朝李峤的《中秋夜》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2、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李峤的《中秋夜》,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诗人李峤。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4)同桌互读课文。

三、理解诗意。

1、师生一起学习注释:

圆魄:指中秋圆月。安知:哪里知道。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绘的景象。

3、教师讲诗意:

天上升起一轮明月,都说每个地方都是一样的月色。哪里知道远在千里之外,就没有急风暴雨呢?

4、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四、课堂巩固。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五、作业设计:背诵全诗。

(六)中秋月

教学内容:宋代诗人苏轼的《中秋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2、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宋代诗人苏轼的《中秋月》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诗人苏轼。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4)同桌互读课文。

三、理解诗意。

1、师生一起学习注释:

银汉:即银河。玉盘:指月亮。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绘的景象。

3、教师讲诗意:

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

4、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四、课堂巩固。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五、作业设计:背诵全诗。

(七)莲花坞

教学内容:唐代诗人王维的《莲花坞》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2、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王维的《莲花坞》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诗人王维。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4)同桌互读课文。

三、理解诗意。

1、师生一起学习注释:

(1)坞(wù):地势周围高而中间低洼的地方,这里指停船的船坞。⑵多:经常。⑶弄:戏弄,这里指撑。⑷畏湿:害怕打湿。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绘的景象。

3、教师讲诗意:

江南女子每天去采莲,莲塘广阔,总是傍晚才回来。撑篙的时候不要溅起水花,担心弄湿了红莲般的衣裙。

4、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四、课堂巩固。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五、作业设计:背诵全诗。

(八)题竹林寺

教学内容:唐代诗人朱放的《题竹林寺》。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2、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朱放的《题竹林寺》,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诗人朱放。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4)同桌互读课文。

三、理解诗意。

1、师生一起学习注释:①竹林寺:在庐山仙人洞旁。②殷勤:亲切的情意。③过(音guō):访问。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绘的景象。

3、教师讲诗意:

岁月蹉跎于人间,但烟霞美景却多多地停留在竹林寺附近,没有因为时过境迁而消散。因为爱这番烟霞和竹林寺有了感情,但是就算心中有深情厚意也不知道今后能否再来欣赏这美景了。

4、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四、课堂巩固。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五、作业设计:背诵全诗。

(九)雨 晴

教学内容:唐代诗人王驾的《雨晴》。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2、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王驾的《雨晴》,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诗人王驾。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4)同桌互读课文。

三、理解诗意。

1、师生一起学习注释:(1)疑:怀疑。春色:春天的景色。邻家:邻居的家。⑵叶底:绿叶中间。底,底部。⑶蜂蝶:蜜蜂和蝴蝶。纷纷:接连不断。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绘的景象。

3、教师讲诗意:

雨前初次见到新开花朵的花蕊,雨后连叶子底下也不见一朵花。蜜蜂和蝴蝶纷纷地飞过了墙去,让人怀疑迷人的春色尽在邻家。

4、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四、课堂巩固。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五、作业设计:背诵全诗。

(十)春夜

教学内容: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春夜》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2、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春夜》,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诗人王安石。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4)同桌互读课文。

三、理解诗意。

1、师生一起学习注释: 漏:古代计时用的漏壶。

翦翦:形容初春的寒风削面,尖刻刺骨。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绘的景象。

3、教师讲诗意:

夜已经深了,香炉里的香早已经燃尽,漏壶里的水也快漏完了。后半夜的春风给人带来阵阵的寒意。然而春天的景色却使人心烦意乱,只看见随着月亮的移动,花木的影子悄悄地爬上了栏杆。

4、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四、课堂巩固。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五、作业设计:背诵全诗。

(十一)饮酒(其五)

教学内容:晋代诗人陶潜的《饮酒(其五)》。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2、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晋代诗人陶潜的《饮酒》,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诗人陶潜。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4)同桌互读课文。

三、理解诗意。

1、师生一起学习注释: 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尔]如此、这样。日夕,傍晚。相与,相交、结伴。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 绘的景象。

3、教师讲诗意: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路,然而没有烦神去应酬车马的喧闹。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东篱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无意中见到南山胜景绝妙。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归远山的怀抱。南山仰止啊,这里有人生的真义,已经无需多言。

4、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四、课堂巩固。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五、作业设计:背诵全诗。

(十二)渔翁

教学内容: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渔翁》。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2、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渔翁》,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诗人柳宗元。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4)同桌互读课文。

三、理解诗意。

1、师生一起学习注释: 傍:靠近。汲(jí):取水。

销:消散。欸(ǎi)乃:象声词,一说指桨声,一说是人长呼之声。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绘的景象。

3、教师讲诗意:

渔翁晚上靠着西山歇宿,早上汲取清澈的湘水,以楚竹为柴做饭。太阳出来云雾散尽不见人影,摇橹的声音从碧绿的山水中传出。回头望去渔舟已在天边向下漂流,山上的白云正在随意飘浮,相互追逐。

4、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四、课堂巩固。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五、作业设计:背诵全诗。

(十三)折杨柳歌辞

教学内容:北朝无名氏的《折杨柳歌辞》。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2、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北朝无名氏的《折杨柳歌辞》,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朝代——北朝。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4)同桌互读课文。

三、理解诗意。

1、师生一起学习注释: 跸跋:快马飞奔时马蹄击地声。

黄尘:指快马奔跑时扬起的尘土。别雄雌:分高低、决胜负。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绘的景象。

3、教师讲诗意:

健儿要获胜,必须依靠骏马;但快马要显示出其善奔,亦须依靠骑术高明的健儿。

4、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四、课堂巩固。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五、作业设计:背诵全诗。

(十四)夜雨寄北

教学内容: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2、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诗人李商隐。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4)同桌互读课文。

三、理解诗意。

1、师生一起学习注释:

共翦西窗烛:翦同剪;在西窗下共剪烛蕊。却话:重头谈起。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绘的景象。

3、教师讲诗意:

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4、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四、课堂巩固。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五、作业设计:背诵全诗。

(十五)旅夜书怀

教学内容:唐代诗人杜甫写的《旅夜书怀》。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2、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杜甫的《旅夜书怀》,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诗人杜甫。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4)同桌互读课文。

三、理解诗意。

1、师生一起学习注释:

危樯(qiáng):高竖的桅杆。危,高。樯,船上挂风帆的桅杆。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大江:指长江。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绘的景象。

3、教师讲诗意:

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零地停泊着。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吗?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4、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四、课堂巩固。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五、作业设计:背诵全诗。

(十六)社 日

教学内容:唐代诗人王驾的《社日》。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2、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王驾的《社日》,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田园诗特点。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4)同桌互读课文。

三、理解诗意。

1、师生一起学习注释: 社日: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分为春社和秋社。豚栅(tún zhà),小猪猪圈。鸡栖(qī),鸡舍。对,相对。扉,门。桑柘(zhè):桑树和柘树,这两种树的叶子均可用来养蚕。影斜:树影倾斜,太阳偏西。春社散:春设的聚宴已经散了。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绘的景象。

3、教师讲诗意:

鹅湖山下稻梁肥硕,丰收在望。牲畜圈里猪肥鸡壮,门扇半开。夕阳西沉,桑柘树林映照出长长的阴影。春社结束,家家搀扶着醉倒之人归来。

4、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四、课堂巩固。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五、作业设计:背诵全诗。

(十七)照镜见白发

教学内容:唐代诗人张九龄写的《照镜见白发》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2、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张九龄写的《照镜见白发》,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诗人张九龄。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4)同桌互读课文。

三、理解诗意。

1、师生一起学习注释: 青云志:凌云壮志,志向远大。蹉跎:蹉跎岁月,因无事可做,时光流逝而无所作为,虚度年华。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绘的景象。

3、教师讲诗意:

以前做宰相时,报效国家,日理万机,志向远大。现在做了长史,无事可做,蹉跎岁月,虚度华年。谁知道照镜子时,才看到自己头发白了,老了。我深深感到孤独,只是自己的形体与影子相怜。

4、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四、课堂巩固。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五、作业设计:背诵全诗。

(十八)劳劳亭

教学内容:唐代诗人李白的《劳劳亭》。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2、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李白的《劳劳亭》,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诗人李白及其诗作特点。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4)同桌互读课文。

三、理解诗意。

1、师生一起学习注释:

⑴劳劳亭:在今南京市西南,古新亭南,为古时送别之所。⑵知:理解。⑶遣:让。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绘的景象。

3、教师讲诗意:

天下最伤心的地方,就是这送别的劳劳亭。春风也会意离别的痛苦,不催这柳条儿发青。

4、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四、课堂巩固。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五、作业设计:背诵全诗。

(十九)蝉

教学内容:唐代诗人虞世南的《蝉》。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2、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虞世南的《蝉》,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诗人虞世南。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4)同桌互读课文。

三、理解诗意。

1、师生一起学习注释:

垂緌(ruí):古人结在颔下的帽缨下垂部分。流响:指连续不断的蝉鸣声。疏:开阔、稀疏。藉:凭借。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绘的景象。

3、教师讲诗意: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4、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四、课堂巩固。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找组长背。

五、作业设计:背诵全诗。

(二十)嘲 桃

教学内容: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嘲桃》。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2、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嘲桃》,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诗人李商隐的作品特点。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4)同桌互读课文。

三、理解诗意。

1、师生一起学习注释: 无赖:戏弄、嘲笑。

夭桃面:艳丽桃花。

平时:天亮时。露井: 无盖的井。拟,打算。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绘的景象。

3、教师讲诗意:

天才刚刚亮,春风也未吹起,露井东边一株艳丽的桃花,已经打算笑傲春风了。

4、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四、课堂巩固。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找组长背。

五、作业设计:背诵全诗。

古诗两首课件 篇3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两首古诗。

《所见》的大意是: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歌唱,一声不响地站在了树下。这首诗写的是“意欲捕鸣蝉”的情趣。

《小池》的大意是:泉眼珍惜地让泉水悄然流出,倒映在水面的浓密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风光的柔和。嫩绿的荷叶那尖尖的小角刚露出水面,就有蜻蜓飞来落在上头。这首诗写的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情景。两首古诗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夏天的情趣。

学习目标

1、认识“所”、“牧”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有朗读古诗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

1、重点:

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能正确流利地读古诗背诵古诗。

2、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教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

1、出示课件:

图中画了谁?他在干什么?他想干什么?(指名说)袁枚作了一首诗,大家想读读吗?

2、板书课题:

指导读准平舌音“所”。

二、初读感知,了解诗意

1、自由读古诗: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对读:

检查字音。

3、再自由读:

说说古诗写了画中的哪些景物。

4、指名说。

三、图文结合,再读感悟

1、出示课文插图:

师指“牛与牧童”图,问:

这是什么?

(牧童骑黄牛)

放录音(牧童唱歌)问:

听,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样?

(歌声振林樾)

师诵: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多美的一首诗,我们再来读一读!

⑴齐读。

⑵指名读。

⑶男女读。

四、读诗想画面

1、教师配乐朗诵,学生想像古诗描绘的画面。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画面练习背诵:

⑴引背。

⑵同桌对背。

⑶齐背。

五、读一读,想一想

从“林樾”、“鸣蝉”中看出这首诗是写什么季节的?

六、指导书写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认读。

2、指导观察生字的占格位置。

(学生观察每一笔的占格位置)

3、教师范写:

同时讲解。

4、学生练写:

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评价。

第二课时

一、看图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

说说自己所看到的内容。

2、小池美吗?美在哪里?

(出示课件)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古诗:

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生字。

3、指名读。

三、图文对照,再读感悟

1、看图:

池塘是怎样的?诗中是怎样写的?

(引出: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睛柔)

看图理解“泉眼”“晴柔”。

2、图上有什么?诗人是怎样写的?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全班齐读。

四、指导朗读

1、个别读。

2、评读。

五、读诗想画面,指导背诵

1、分小组练习,(一人读诗,其他同学想画面)你看到了什么?

2、全班交流。

3、指导背诵。

六、巩固生字

1、出示带音节的生字认读。

2、去掉音节认读。

3、小组合作,认记字形。

七、拓展练习

学生交流会背的其他古诗。

古诗两首课件 篇4

学习目标

1、认识“乞、霄”等4个生字,会写“乞、巧”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的含义,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

2、板书课题,理解“乞巧”。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读正确、流利。

2、认读生字“宵”。

3、读出古诗的韵味。

三、再读感悟,品味诗意

小组合作,自读自悟,然后交流。

四、识字写字

1、仔细观察字形。

2、范写“乞、宵”,学生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背诵《乞巧》。

2、听写生字。

3、讲述《嫦娥》的故事。

二、自主学习,感悟诗意

1、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

2、质疑问难。

3、小组合作理解古诗。

4、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三、背诵古诗,学生展看比赛

四、识写生字

1、认读生字。

2、指导书写“屏”字。

五、拓展练习

请用“广寒宫、嫦娥、神舟五号”编写一个想象故事。

古诗两首课件 篇5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3.通过朗读古诗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和作者对农民的同情。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展开想象,体会诗歌的思想内容。

课时划分: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培养爱惜粮食的习惯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我们吃的白花花的大米是从哪儿来的?

2.今天,我们来学习的两首诗,就是反映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米来之不易的古诗。

二、学习古诗《锄禾》

1.出示古诗图文。

看图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解题:唐代诗人李绅写的。

锄:锄头,这里表示动作。

禾:禾苗。

“锄禾”是什么意思呢?

3.讲读诗句第1句。

(1)自读。

看图:图上画了什么?

(2)看图理解:“日当午”:太阳当头照的'意思。

“汗”:汗水。

“汗滴禾下土”: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去了。

(3)这幅图以及第一句诗说明了什么?应该怎样朗读呢?

(4)小结:古诗1、2两行写了农民顶着烈日在田间辛勤劳动的情景,这是诗人所看到的。

4.讲读第2句。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自己边读边想:这句诗告诉我们什么?

(2)指名说一说。

(3)指导朗读。

(4)小结:这两行告诉我们粮食来得不容易,这是诗人所想到的。

三、巩固诗意,练习背诵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2.轻声地和老师一起说。

3.指名说。

4.背诵表演古诗。

5.这首《锄禾》告诉我们什么呢?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感想?

四、指导写字

1.“禾”:独体字,与“木”比较,书写时笔画舒展,字居田字格正中。

“午”:独体字,与“干”、“牛”相比较。

“粒”:左窄右宽。

“辛”、“苦”:这两个字都有一长横,要写得稳而长。

2.师范写“禾、粒、辛、苦”。

3.生描红、临写。

古诗两首课件 篇6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在理解每个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能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训练点:

背诵并默写古诗《示儿》,进一步感悟理解古诗的方法。

(三)德育渗透点:

体会两位伟大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美育渗透点:

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味美、意境美。

二、学法引导。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是什么。

2.体会这首诗明白如话而感染力极强的特点。

(二)难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并通过重点词语的品析及反复吟诵来体会。

2.在指导学生理顺句子时要增补诗句中省略的内容,适当调换词语的顺序。

3.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三)解决办法:

加强朗读,以读促理解,以读促感悟。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1.从题目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交代时代背景,便于学生的理解。

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3.有重点地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理解诗的意境。

(二)学生活动设计:

1.按预习提示初读《示儿》这首诗。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自学古诗,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3.通过小组讨论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

五、教学步骤。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1、老师渲染氛围:同学们,我国是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人们都说:胸有诗书气志华。读诗可以使人灵秀,读诗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以前同学们学过不少好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烩炙人口的好诗。(揭示诗:示儿)

2、师配乐诵读《示儿》;学生在老师渲染的氛围中进入新课的学习。

说说你对陆游的了解吧。请你把收集到的有关陆游的资料拿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

这首诗是宋代大诗人陆游写的。陆游一生创作了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示儿》这首诗是他在86岁高龄,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时刻写给他儿子的临终嘱咐。现在你知道题目“示儿”是什么意思吗?《示儿》这首诗堪称陆游诗中掷地有声的压卷之作。你知道什么叫“压卷之作”吗?

这么好的诗,同学们想自己读一读这首诗吗?

1、自由地读诗句,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

我们知道,学习古诗只把诗句的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是不够的,还应该怎样学?

1、回忆学法。

2、自读古诗。

请你借助书后的注释或你自己的工具书,自读诗句,了解诗意,体会诗中

作者的思想感情。

3、合作学习。

(生合作学习,师巡视指导)有好些同学有很好的学习习惯,能在书上批注,在圈划,在思考。咱们古人就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很好的学习习惯。现在经过你刚才的自学,你一定有很多收获,或许也有一些疑问吧。没关系,我们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来解决。

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与同学共享你的学习收获;也可以恳请同学帮助你解决刚才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4、汇报交流。

告诉大家你读懂了那些内容。(结合课后的注释,说说自己读懂什么,读懂哪句就说哪句。说的不确切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纠正)。

①学生交流读懂的内容,教师鼓励、点拔读诗方法。

②结合学生的体会指导朗读。

4、刚才好多同学都能抓住关键的字词,来理解诗句的意思。这种学习方法很值得大家学习。现在谁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5、现在你了解陆游逝世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了吗?(祖国何时能够统一这一件大事,其实这也是陆游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

4、小结:是呵!诗人临终作诗,不说别的家常话,而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只叮咛他们在家祭时别忘了把胜利的喜讯告诉他。这是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感啊!此时此刻,有谁不被感动呢?同学们,谁愿意用你自己体会到的感情来诵读这首诗?

①学生结合自己体会到的情感练习有感情朗读。师给学生配乐朗读。

②生练习背诵诗句,师配乐。

(四)、课外延伸。

(1)一位怀着满腔爱国之情的老人,带着他的毕生的遗憾和无限的希望离开了,陆游南宋统一的愿望实现了吗?(生讨论)

老师这里查到了相关资料,看到了《示儿》“续篇”:宋末林景熙《题陆放翁诗卷后》一诗的后几句:床头孤剑空有声,坐看中原落人手!青山一发愁蒙蒙,干戈况满天南东。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课件展示)从诗中你能看出南宋统一了吗?

( 诗意:……你的子孙虽然见到了统一的国家,但是这国家是由元兵统一的,怎么能在家祭的时候告诉你呢?)

(2)为什么朝廷会灭亡,国家会衰败呢?请看南宋诗人林升的《题临安邸》 。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只把杭州作卞州。

知道这首诗的含义吗?请你找出国家衰败的根源是什么!

(3) 那么,如何才能国富民强呢?中国近代改良主义者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有这样一个片断:

课件出示: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过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光大道……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中国少年,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4)是的,只有像梁启超先生所说的那样,我们的国家才有前途,陆游的悲剧才不会发生,同学们,让我们怀着陆游那满腔的爱国之心,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把我们少年的心声说出来吧!

(五)拓展总结:

1、同学们,国富民强,匹夫有责。我们应该像诗人陆游那样胸有祖国,抱效祖国。让我们再次诵读他的压卷之作--《示儿》吧。(师再次给学生配乐朗读。)

2、陆游还写了许多的爱国诗词,今天老师给你们推荐两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一)》(课件展示),请同学们自由读读。

3、今天老师还向你们推荐一些有关古诗文的网站,那里有丰富的资源,同学们可以尽情地去共享吧!(课件揭示网站)(下课)

[古诗两首《示儿》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离子课件12篇


笔者今日发布一篇“离子课件”主题的文章,希望诸位能够喜爱。欢迎各位分享,让更多人从我们的知识分享中受益。在教师日常工作中,教案和课件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教师在编写教案和课件时不能草率对待。教案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离子课件【篇1】

知识技能:掌握化学反应的实质,理解离子反应及离子方程式的意义;根据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对比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能力培养: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分析、探究化学反应的实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观察的化学现象及反应事实,使学生了解研究事物从个别到一般的思想方法,体验研究问题,寻找规律的方法。

科学品质: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参与能力,对反应现象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科学方法:观察、记录实验;对反应事实的处理及科学抽象。

重点、难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提问】复分解反应能够发生的条件是什么?并对应举例说明。

【评价】给予肯定。

【指导实验】全班分为三大组,分别做下面的三组实验,并观察记录:

一、硝酸银溶液分别跟盐酸、氯化钠、氯化钾的反应;

回答:复分解反应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进行的,这类反应必须在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难电离的物质三者之一才能发生。

例:(1)在反应里生成难溶物质。如CaCO3、BaSO4、AgCl、Cu(OH)2等。

(2)在反应里生成气态物质,如CO2、H2S、Cl2等。

CaCO3+2HCl=CaCl2+H2O+CO2↑

分组实验,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一、均有白色沉淀生成;

复习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训练学生实验观察能力,根据提出的问题和实验结果引起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盐酸跟碳酸钠、碳酸钾、碳酸钙的反应;

三、硝酸跟碳酸钠、碳酸钾、碳酸钙的反应。

【追问】分别讨论三组实验,参加反应的物质不同,为什么每一组会产生同样的现象?在笔记本上完成其化学方程式。

【讲解】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的作用下能电离(强调离子表示方法)。这些电解质在溶液里发生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间反应。

【练习】书写如下电离方程式:HCl、AgNO3、NaCl、KCl、HNO3、Na2CO3、K2CO3。

【过渡】用什么式子来表示离子反应呢?前面已经通过实验证明AgNO3与NaCl、HCl、KCl均能发生反应,并有白色沉淀生成,请同学分别写出上述实验的化学方程式。

二、均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

三、均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

思考并讨论、猜想。

回答:复分解反应均是在溶液中进行的,溶质在溶液中大多数是以离子形式存在的。虽然反应物不同,但都含有某些相同的离子。比如盐酸、氯化钠、氯化钾在溶液中均电离出氯离子,跟AgNO3电离出的Ag+结合,所以均产生白色沉淀氯化银。

HNO3=H++NO3-

AgNO3=Ag++NO3-

NaCl=Na++Cl-

【讲解】先把溶液中易电离的物质改写成离子的形式,把难溶的物质仍写成化学式。反应前溶液中大量存在着四种离子(Ag+、NO3-、H+、Cl-)。由于Ag+和Cl-结合成难溶于水的AgCl沉淀,溶液里的Ag+和Cl-迅速减少,反应向右进行。把反应前后没有变化的H+和NO3-即实际没有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删去就写成了“离子方程式”。

Ag++Cl-=AgCl↓

子方程式。

【练习】把上述AgNO3跟NaCl、KCl反应的实验现象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设问】通过完成AgNO3分别与HCl、NaCl、KC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①能揭示反应的实质;

②不仅表示某一个反应,而且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提问】Ag++Cl-=AgCl↓代表的意义是什么?

【讲解】怎样书写离子方程式呢?可分成“写、改、删、查”四步。以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为例分析。

领悟。

Ag++Cl-=AgCl↓

发现反应物虽不同,却都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可见离子方程式的意义与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均不同。

回答:不仅表示AgNO3和HCl溶液间进行的反应,而且表示可溶性的氯化物和可溶性银盐进行的一类反应。

反应的实质是离子间相互交换的过程,探究反应的实质,引出本节的知识点。

(2)改:把易溶且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凡是难溶、难电离、气体等均写成化学式形式(易溶指易溶于水,凡不溶于水而溶于酸的物质仍写其化学式)。

(3)删: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将系数化成最简整数比。

(4)查:检查书写的离子方程式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①方程式两边各元素原子个数是否相等。②方程式两边电荷数是否相等。

【练习】盐酸跟Na2CO3、K2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O2↑代表的意义是什么?

HNO3跟K2CO3、Na2CO3、Ca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验证两同学回答是否准确。

CaCO3+2HCl=CaCl2+

H2O+CO2↑

CaCO3+2H++2Cl-=

Ca2++2Cl-+H2O+CO2↑

CaCO3+2H+=

Ca2++H2O+CO2↑

2NaCl+H2O+CO2↑

=2Na++2Cl-+H2O+CO2↑

2KCl+H2O+CO2↑

2K++2Cl-+H2O+CO2↑

丙:可溶性碳酸盐跟强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一类反应。

分析离子反应如何运用了质量守恒定律;通过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则的练习,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这一重要的化学用语的基本功。

请写出固体氯化铵与固体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2O请讨论此写法是否正确?

【评价】对后一组的发言,给予高度的评价。指出,固体物质间的反应,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

离子课件【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含义;

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含义;

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对中和反应、碳酸根离子检验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

教学建议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建议

离子反应是电解质在溶液里发生的反应,或在溶液里生成电解质的反应。

要正确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必须掌握电解质、电离、电离方程式和酸、碱、盐的溶解性等知识。

教学过程可采用: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进行教学。具体建议如下:

一、精心设计,并做好强弱电解质水溶液导电性强弱的实验,再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推理,是建立强弱电解质概念的关键。教师要强调比较导电性强弱时,必须条件相同。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灯光的亮度,讨论推断:灯光亮度不同→溶液的导电性不同→溶液里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不同→电解质电离程度不同→电解质有强弱之分。从而为理解离子反应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由于学生学过的化学反应不太多,本节只要求学生掌握离子互换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置换反应两类离子反应,不要再扩大。

做好教材中的演示实验,让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运用电解质在水中发生电离,电离方程式等知识进行分析,并联系复分解反应趋于完成的条件,得出“电解质在溶液里发生反应的实质是离子间的反应”这一新课题。理解离子反应总是向离子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的道理。最后过渡到为表示反应的本质,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来表示化学反应,即离子方程式的教学。

三、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是本节的难点。

建议1.初学时按书写步骤进行训练。2.步骤中的第二步是正确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关键。学生的主要错误是不熟悉酸、碱、盐的溶解性表。教师可帮助学生抓住若干条规律,记住常见物质的溶解性,这样有利于教学。3.强调离子反应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加强读出离子方程式正确含义的训练。学生练习化学方程式改写成离子方程式和由离子方程式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方法:创调情境→提出问题→诱导思维→激发兴趣→分析归纳→解决问题

教学手段:实验录像、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投影

教学过程:

[引言]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将化学反应分为不同的反应类型。如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将化学反应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若根据化学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又可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

[板书]第二节离子反应

[复习提问]回顾初中物质导电性实验——第一组物质是干燥的氯化钠固体、硝酸钾固体、氢氧化钠固体、磷酸固体、蔗糖固体、无水酒精,第二组是 溶液、 溶液、 溶液、 溶液、酒精溶液、蔗糖溶液

[学生回答]还记得吗?哪些物质能导电?哪些物质不能导电?干燥的 固体、 固体、 固体、 固体不导电,而 溶液、 溶液、 溶液、 溶液都能导电。蔗糖和蔗糖溶液,无水酒精及其水溶液均不导电。

[复习提问]为什么有些物质如 ...... 在干燥的固体时不导电,而溶于水后却能导电了呢?

[学生回答]是因为这些物质的固体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当它们溶于水后,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使这些物质电离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从而能够导电。

[教师总结]可见酸、碱、盐的水溶液都具有导电性。

[引出新课]

[板书]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1.概念:

[投影](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如: ......等。

(2)非电解质:无论是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例:蔗糖、酒精等。

[讲述]我们已经知道酸、碱、盐是电解质,它们的水溶液都能导电。那么,我们进一步来研究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它们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

[演示实验]实验1-1

[引导思考]学生认真观察实验,并对实验现象加以分析、讨论。

[学生回答]根据灯泡发光明暗程度不同,我们可以知道相同条件下,它们的导电能力不同。

[结论]电解质有强、弱之分。

[板书]二、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投影]图1-10, 在水中溶解和电离示意图。

[讲述]离子化合物与某些共价化合物能够在水分子作用下完全电离成离子,而某些共价化合物只能部分电离成离子。

[投影]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强酸、强碱和大多数盐类。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 。

[学生练习]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板书]三、离子反应:

[引导分析]由于电解质溶于水后就电离成为离子,所以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所起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

[板书]1.概念:离子之间的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学生总结]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板书]

①生成弱电解质,如 、弱酸、弱碱

②生成挥发性物质,如

③生成难溶性物质,如

[引导分析]由上述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我们来分析离子反应的特征是什么?

[总结]3.离子反应的特征:

[投影]向着减少某些离子的方向进行,反应速率快,部分离子反应有明显的现象。

4.离子反应类型:

①离子之间交换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如:

②离子和分子之间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如:

③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如:

[板书]四、离子反应方程式:

[学生实验][实验1-2]中的实验Ⅰ、Ⅱ、Ⅲ,并要求学生们仔细观察,记录现象,思考原因。

[投影]

[提问]实验现象?

[学生回答]实验Ⅰ无明显现象。

实验Ⅱ中出现白色沉淀,滤液为蓝色。

实验Ⅲ中生成不溶于稀 的白色沉淀。

[引导思考]实验Ⅰ中无明显现象,原因?

[学生回答]只是 溶液电离上的 和 与 溶液电离出的 的简单混和。

[引导思考]实验Ⅱ和Ⅲ中反应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实验Ⅱ和Ⅲ说明了 溶液电离出的 和 溶液电离出的 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 白色沉淀。而 溶液电离出的 与 溶液电离出的 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在溶液中仍以 和 的离子形式存在。

[学生总结]实验Ⅱ中反应实质为

实验Ⅲ中反应实质为

[讲述]由以上实验Ⅱ和Ⅲ我们看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所电离出的离子并没有全部发生化学反应,而只有部分离子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其它物质。

[引出]1.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板书]

[讲述]2.书写:(以 溶液和 溶液为例)

①写(化学方程式):

②离(电离):

③删(两边相同离子):

④查(质量守恒,电荷守恒)

[投影]

写出上述中和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学生回答]

离子课件【篇3】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给大家说课的内容是离子键,位于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的第一课时。接下来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并结合《新课标》的内容标准进行说课。

一、具体教学设计:

1、新课引入:

引入问题,请同学思考:

①为什么物质的种类远远多于元素的种类?

②分子、原子、离子是怎么构成物质的?这些微粒之间到底存在怎样的相互作用?

通过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

2、新课教学:演示金属钠与氯气的反应的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所以我会给学生演示金属钠与氯气的反应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①这个反应的微观过程是怎么样的?②产物NaCl是怎么形成的?通过实验演示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接着由我来引导学生运用核外电子排布知识解释NaCl的形成,并引出离子键的概念,分析其成键本质,相互作用等。

由于离子键的概念比较抽象,用电脑演示离子键形成的过程并设计成动画,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离子键的形成及概念。

3、组织讨论

从产物NaCl和其他常见的离子化合物中元素所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构成离子键的物质。之后,由小组派代表发表小组讨论的结果,最后由我来评价总结。通过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学生不仅能互相沟通、增进友谊、交流观点、合作性学习,而且其归纳总结能力也将得以锻炼。同时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4、过渡并设问引出电子式:

在了解完离子键的概念之后,我将提出以下两个问题:

①如何形象地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

②如何用较为形象直观的方法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

来引出电子式并激发学生继续深入探究问题的好奇心。

讲解电子式的`概念并带领学生了解原子,阴、阳离子的表示方法。尽量用较为形象的记忆方法进行讲解。化学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提问是师生交流过程中的重要形式,是突破重难点的重要手段,是老师点拔的重要途径,所以我会设置思考题判断电子式的正确性,采取提问的方法让学生订正,巩固新学的知识点。从错误中归纳总结出书写原子和阴阳离子的要点,同时,因为电子式的书写,尤其是阴离子的书写学生较容易犯错,故以习题巩固归纳其要点加深学生印象。

5、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书写及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这是本节的课重难点,在学习中,学生最易犯的是眼高手低的毛病。为了加深学生对错误的认识,课堂上我会先用电子式表示出三种类型的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说出书写重点,然后让学生根据出写出一些常见的三种类型的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并让学生在黑板上

板书。之后再指出错误所在,得出书写时的注意事项。这样,学生听起课来十分专心,印象也深。

二、课堂小结:

我会带着学生一起回顾这节课所讲的内容,列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并留给学生的思考问题:这节课我们了解了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相互作用,那么非金属单质及化合物之间存在什么作用?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板书设计

化学键

一、离子键

Na+Cl2=2NaCl

1、定义: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相互作用称为离子键。

成键本质:静电作用

成键微粒:阴、阳离子

相互作用:静电作用

形成条件: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化合。

存在物质:离子化合物

二、电子式

1、定义: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式子叫电子式。

2、用电子式表示物质形成过程:

离子化合物(AB,A2B,AB2型)

AB型离子化合物:

AB2型离子化合物:

A2B型离子化合物:

注意:

1.离子须标明电荷。

2.相同的原子可以合并写,相同的离子要单个写。

3.阴离子要用方括号括起来。

??”写成“====”。4.不能把“?

5.用箭头标明电子转移方向(也可不标)。

离子课件【篇4】

离子反应考点要求:

1.离子共存问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是每年必考的题型。今后命题的发展趋势是:

(1)增加限制条件,如强酸性、无色透明、碱性、pH、甲基橙呈红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

(2)定性中有定量,如“由水电离出的c(H+)=1×10-4mo·L-1 的溶液中……”。

2.离子方程式的正误书写也是历年高考必出的试题。从命题的内容看,存在着三种特点:

(1)所考查的化学反应均为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基本反应;错因大都属于化学式能否拆分、处理不当、电荷未配平、产物不合理和漏掉部分反应等;有量的限止的离子方程的书写或正误判断也是近几年考查的重点内容,也是这部分的难点。

(2)所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以复分解反应为主,而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约占15%;

(3)一些重要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在历年考卷中多次重复。如Na与H20的反应、Fe与盐酸或稀H2S04的反应自1992年以来分别考过多次。

(4)考查离子方程式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学生使用化学用语的准确程度和熟练程度,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预计今后的考题还会保留。

复习过程

高考题示例:(学生先练,然后再归纳出本节复习的要求)

1.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1×10-14mo·L-1,满足此条件的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20xx全国11题) ( )

A.A3+ Na+ NO-3 C- B.K+ Na+ C- NO3-

C.K+ Na+ C- AO2- D.K+ NH+4 SO42- NO3-

(有附加条件的离子共存题)

2.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0xx全国13题) ( )

A.用碳酸钠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2CO32-+SO2+H2O 2HCO-3+SO32-

&

bsp; B.金属铝溶于盐酸中:A+2H+ A3++H2↑(电荷不守恒)

C.硫化钠溶于水中:S2-+2H2O H2S↑+2OH-(应分步水解)

D.碳酸镁溶于硝酸中:CO32-+2H+ H2O+CO2↑(MgCO3不可拆)

3.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20xx上海18题)

A 过量的NaHSO4与Ba(OH)2溶液反应:Ba2++2OH-+2H++SO42-→BaSO4↓+2H2O

B NH4HCO3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NH4++OH-=NH3↑+H2O

C 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O-+CO2+H2O→ -OH+HCO3-

D FeBr2溶液中通入过量C2:2Fe2++2Br-+2C2=2Fe3++Br2+4C-

重点、难点:

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是本节的重点内容;有量限止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或判断正误是本节的难点

基本概念:

1、离子反应、电解质、非电解质、离子方程式

(1)离子反应

定义: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类型:

离子互换的非氧化还原反应:当有难溶物(如CaCO3 难电离物(如H20、弱酸、弱碱)以及挥发性物质(如 HC)生成时离子反应可以发生。

离子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取决于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氧化剂和还原剂越强,离子反应越完全

注意点:离子反应不一定都能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如实验室制氨气 (NH4)2SO4 +Ca(OH)2 稢aSO4+2NH3↑+2H2O

H2S气体的检验 Pb(AC)2+H2S=PbS↓+2HAc (注:Pb(AC)2可溶于水的盐的弱电解质)

(2)电解质、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化状态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注意点

①电解质的强弱与其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有关,与其溶解度的大小无关。例如:难溶的BaS04、CaS03等和微溶的Ca(OH)2等在水中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故是强电解质。而易溶于水的CH3COOH、H3P04等在水中只有部分电离,故归为弱电解质。

②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的强弱只与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有关,而与电解质的强弱没有必然的联系。例如:一定浓度的弱酸溶液的导电能力也可能比较稀的强酸溶液强。

③强电解质包括:强酸(如HC、HN03、H2S04)、强碱(如NaOH、KOH、Ba(OH)2)和大多数盐(如NaC、 MgC2、K2S04、NH4C1)及所有的离子化合物;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如CH3COOH)、弱碱(如NH3·H20)、中强酸 (如H3PO4 ),注意:水也是弱电解质。

④共价化合物在水中才能电离,熔融状态下不电离

举例:KHSO4在水中的电离式和熔融状态下电离式是不同的。

(3)离子方程式:

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使用环境:离子程式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才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离子反应是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时进行时反应,凡非溶液中进行的反应一般不能写离子方程式,即没有自由移动离子参加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如 NH4C固体和Ca(OH):固体混合加热,虽然也有离子和离子反应,但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只能写化学方程式。即:

2NH4C(固)+Ca(OH)2(固)稢aC2+2H2O +2NH3 ↑

(2)单质、氧化物在离子方程式中一律写化学式;弱酸(HF、H2S、HC0、H2S03等)、弱碱(如NH3·H20)等难电离的物质必须写化学式;难溶于水的物质(如CaC03、BaS03、FeS、PbS、BaS04,Fe(OH)3等)必须写化学式。如:

CO2+2OH-=CO32-+H2O CaC03+2H+=CO2↑+H20+Ca2+

(3)多元弱酸的酸式盐的酸根离子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开写。如NaHS03溶液和稀硫酸反应:HSO3- +H+=SO2↑+H2O

(4)对于微溶物的处理有三种情况;

①在生成物中有微溶物析出时,微溶物用化学式表示。如Na2S04溶液中加入AgNO3 ,溶液:2Ag++SO42-=Ag2S04 ↓

②当反应物里有微溶物处于溶液状态(稀溶液),应写成离子的形式。如C02气体通人澄清石灰水中:CO2+Ca2++2OH-=CaCO3 ↓+H2O

③当反应物里有微溶物处于悬浊液或固态时,应写成化学式。如在石灰乳中加入Na2C03溶液:Ca(OH)2+CO32-=CaCO3↓+H2O 。

(5)操作顺序或反应物相对量不同时离子方程式不同,例如少量烧碱滴人Ca(HC03)2溶液,有

Ca2++HCO3-+OH-=CaCO3 ↓+H2O

少量Ca(HC03)2溶液滴人烧碱溶液(此时NaOH过量),有

Ca2++2OH-+2HCO3- =CaCO3↓+CO32- +2H2O

1.离子共存问题

(1)“不共存”情况归纳

①离子之间相互结合呈沉淀析出时不能大量共存。如形成BaS04、CaS04、H2Si03、Ca(OH)2、MgS03、MgC03、 PbC2、H2S04、Ag2S04等。

②离子之间相互结合呈气体逸出时不能大量共存,如:H+与S2-、HCO3-、SO32-、HSO3-和OH-与NH4+等,由于逸出H2S、C02、S02、NH3等气体或S2-变成HS-,CO32-变成HCO3-而不能大量共存。

③离子之间相互结合成弱电解质时不能大量共存。如:H+与CH3COO-、OH-、PO43-等离子,由于生成 CH3COOH、H20、HPO42-、H2PO4-、H3P04而不能大量共存。

④离子之间发生双水解析出沉淀或逸出气体时不能大量共存,如A3+与AO2-、Fe3+与HCO3- 、A3+与HS- 、S2-、HCO3-、CO32-等离子。

⑤离子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S2-、Fe3+与I-等。

⑥离子之间相互结合成络离子时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SCN-生成2+,Ag+、NH4+、OH-生成+,Fe3+与C6H5OH也络合等

(2)离子在酸性或城性溶液中存在情况的归纳。

①某些弱碱金屑阳离子,如:Z2+、Fe3+、Fe2+、 Cu2+、A3+、NH4+、Pb2+、Ag+等。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有OH-则促进水解生成弱碱或难溶的氢氧化物。故上述离子可和H+(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不能与OH-(在碱性溶液中)共存。但有NO3-存在时的酸性溶液, Fe2+等还原性离子不与之共存。

②某些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如HCO3-、HS-等可和酸发生反应,由于本身是酸式酸根,故又可与碱反应,故此类离子与H+和OH-都不能共存。

③某些弱酸的阴离子,如:CH3COO- 、S2-、CO32-、 PO43-、AO2-、SO32-、CO- 、SiO32-—等离子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有H‘则促进其水解,生成难电离的弱酸或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所以这些离子可和OH-(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不能与H+(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

④强酸的酸根离子和强碱的金属阳离子,如:C-、 Br- 、I-、SO42-、NO3-、K+、Na+等离子,因为在水溶液中不发生水解,所以不论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都可以大量共存。但SO42-与Ba2+不共存。

⑤某些络离子,如+,它们的配位体能与H+结合成NH3 + +2H+=Ag++ 2NH4+,所以,它们只能存在于碱性溶液中,即可与OH-共存,而不能与H+共存。

分析:“共存”问题,还应考虑到题目附加条件的影响,如溶液的酸碱性、PH值、溶液颜色、水的电离情况等。

离子课件【篇5】

教材分析

《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属于高一课本第三章第五节,这一节我把它分成二课时。第一课时讲离子反应,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第二课时讲离子方程式及其书写方法。把难点分散,重点突出。学好这一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既巩固了初中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第三册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且正确而又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它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在高考中重现率达标100%。

一、本课时的教学目的:

知识方面:

1、掌握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2、学会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

能力方面:

1、培养学生利用实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使用对比,归纳,总结的研究方法。

思想教育方面:培养学生能通过现象看本质,找出事物变化规律。认识到事物变化过程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之所以这样确定教学目的,一方面是根据教材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另一方面是想在学法上给学生以指导,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二、教法方面

本课依教材特点,采用螺旋式发展,循序渐进,探究式、问题讨论式教学。具体解决重、难点的方法如下:

1、由旧引新,以旧带新的方法:学生新知识的获得,必须由浅入深,由远及近,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如果学生对新知识课缺乏必要的知识基础,就难以理解新知识。由于上节课已学习了离子反应以及发生条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培养目标。我将这部分知识的学习采用探究式教学,由实验复习旧知识,引出新概念,由表及里地揭示反应的实质,使学生深刻地掌握离子方程式的定义。并通过关键词的点拔,巩固了定义的外延和内涵。

2、正确理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初学者按课本上四个步骤书写,第二步改是教学中的难点。可采用问题讨论式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书中给离子方程式下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离子的符合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从而得出书写离子方程式实际上是依据该物质在反应体系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来决定写成离子形式,还是写成化学式,而不是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

3.课堂上要有计划地留出充分的时间给学生进行练习:在此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运用概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练习中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强酸、强碱、可溶性的盐要写离子形式,再由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来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把一堂理论转化为生动,形象的一堂以实验为主的新课。既强化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实现教学目标。

离子课件【篇6】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离子反应》的第一课时。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建立电解质的基本概念,建立电解质电离的基本模型,在初中导电性实验的基础上理解电解质溶液和熔融电解质导电的基本原因,为下一课时——离子反应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强弱电解质的定义并会判断;

(2)了解离子反应的定义和实质;

(3)能正解书写离子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和问题讨论的过程,初步形成分析推理、综合归纳的能力;

(2)通过实例分析,讨论、交流、总结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

(2)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提高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教法分析

本节内容采用实验法、探究法、启发法、讲授法的方式来进行,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适时地进行实验来探究以及观看实验视频来获得有效的知识信息。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注重学生自我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科学的实验态度和科学精神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电解质的基本概念,建立电解质电离的模型。

难点:电离,用物质结构解释电离。

五、教学设计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问题:教材结合生活常识,给电器设备通电时,湿手操作容易发生触电事故。

积极思考,探究,发言为什么会有触电现象。

创设情境,以真实、有意义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

回顾初中知识:水导电吗?什么是导电物质?什么不是?

根据所学内容,学生

通过初中知识的回顾,引发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型(基于已有知识对问题进行思考)

解释:实际上纯水是不导电的。同学们初中做过电解水实验,当时老师应该告诉了同学们,电解的不是纯水,水中应该加入了硫酸。

学生听讲

引出下面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实验探究:1.向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硝酸钾固体、氯化钠固体和蒸馏水。按照课本中的图示连接装置,将石墨电极伸入到烧杯中,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讲解:严格的说蒸馏水也能导电,但是其导电能力很微弱,用上述的实验装置无法测出。

观察实验中的现象小灯泡都不发光,总结硝酸钾固体、氯化钠固体、蒸馏水都不导电)

①认识物质的导电性,②引出电解质的概念,③为学习电离的概念提供实验证据。

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的能力。

总结导电原因:电流是由带电荷的粒子按一定方向移动而形成的。因此,能导电的物质必须具有能自由移动的、带电荷的粒子。

引出:电解质非电解质概念

学生通过理解导电原因,更好记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假设、验证等探究过程,建立微观模型,从而对实验事实作出合理解释。通过电离概念建立过程中培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核心素养。

利用分类方法将电解质非电解质归纳物质中用图示表示,并举例说明哪些是电解质哪些是非电解质

学生进一步理解记忆

加深对电解质非电解质的理解

解决问题:回顾PPT第一页的问题,解释为什么会触电?(提示学生人的汗液组成分是氯化钠)

回答:人的手上常会沾有NaCl(汗液的成分之一),有时也会沾有其他电解质,当遇到水时,形成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溶液能够导电,因此,湿手直接接触电源时容易发生触电事故

引出为什么氯化钠溶液可以导电而固体不能

提问:为什么氯化钠固体不导电而溶液和熔融氯化钠能导电

学生思考

讲解:氯化钠固体就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在空间上堆积形成的,是不能随意移动,一定受到某种作用相互束缚;而氯化钠的固体在溶于水的过程中,受到水分子的作用,逐渐解离为各自独立的水合离子,使体系中存在可以移动的带电粒子,从而导电

学生理解记忆

通过微观机理图的观察,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辨析思维。

引出电离概念和电离方程式电解质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学生根据老师讲解写出电离方程式,讨论氯化钠溶液和熔融氯化钠电离方程式是否一样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

离子反应——电解质的电离

概念:电解质

非电解质

电离

电离方程式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来进行教学。通过引导法和实验探究以及运用多媒体,使得学生自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的科学精神。也进一步提高和巩固了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明白探索物质可以通过化学实验来进行,以提高学生对于实验的热情。

离子课件【篇7】

一、教材分析

“离子反应”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内容,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的核心概念,是学生微粒观、变化观形成的重要载体。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中,“主题2:常见的无机物及应用”对电离与离子反应的要求为:“认识酸、碱、盐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具体内容包括电离、电解质、离子反应等关键概念和电离方程式书写、离子方程式书写、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离子反应的本质等核心知识,也包括离子反应相关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在本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更加深入,更接近事物的本质。而本节的内容更加深入系统地将宏观与微观结合起来,真正使学生从微粒的视角认识溶液和溶液中的反应,可让学生初步建立基于微粒及微粒间相互作用认识物质结构与变化的观念和能力,提升“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学科素养。同时,本节内容也将为后续化学反应原理部分研究微粒在水溶液中的行为打下坚实的基础。

《标准(20xx版)》还指出,学生应通过实验探究和联系实际的方式学习上述知识。因此,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背景,设计联系实际、以综合问题解决为核心任务的教学活动,有助于将上述不同素养进行整合培养,有助于教学目标的高效落实。

二、学情分析

离子反应的概念能够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实质,发展微粒观,使其从微粒的视角认识溶液和溶液中的反应;作为一种重要的反应类型,离子反应又能够发展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分类视角和认识水平。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习过酸、碱、盐,并且能从宏观物质角度认识复分解反应。但其认识水平较低,缺乏微观意识,难从微观的角度去理解酸、碱、盐在溶液中的行为,因此学生需要建立一个新的认识视角,认识物质,认识反应,将原有的宏观、孤立、定性的认识角度提升至微观、联系、定量的层面。

因此分析学生的障碍点:

1.认识停留在宏观层面:未建立电离、电解质等概念,难以准确理解电解质在溶液中形成离子的过程,也难以用符号表达。只能从宏观物质的角度认识酸、碱、盐之间的反应。

2.认识停留在孤立层面:不能从微观角度分析溶液中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即离子反应。

3.认识停留在定性层面:只关注离子的种类,不关注离子的数量,不能理解离子数量与物质宏观组成之间的关系。

结合上述学生的障碍点和发展点,需要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背景,设计符合其认知发展的教学过程,初步完成微粒观的建立。

三、教学目标

1.从微观角度认识电解质。通过实验分析氯化钠溶液及熔融氯化钠的存在形式,建立电离、电解质、非电解质等关键概念,能用微观示意图将思维外显,能用电离方程式进行表征。

2.从微观角度认识反应。基于证据从微观的角度对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以氢氧化钡和硫酸为例)提出可能的假设,能认识离子数量与物质宏观组成之间的关系,能依据宏观现象分析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初步建立研究水溶液中物质反应的思路方法。

3.通过归纳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认识离子反应的本质,理解离子间的反应存在定量关系,能依据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预测宏观现象。

4.能应用离子反应分析解决真实复杂问题,形成分析思路。

四、教学重点

1.准确理解电离、电解质、非电解质等关键概念,利用离子方程式和电离方程式等准确表征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和反应的微观过程。

2.能在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种类、数量和相互作用之间进行自主关联和转换,理解离子数量与物质宏观组成之间的关系,能从定量层面分析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来源和相互作用。

3.形成分析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行为的思路和方法,并能应用于分析和解决物质制备、分离提纯等相关实际问题。

五、教学难点

1.宏微结合,从定量层面分析离子的来源及相互作用。

2.形成分析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行为的思路和方法,建立微粒观。

六、教学过程

(一)环节一

1.创设情境,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发学生思考。

教师引导:[问题情境]夏天天热,出了很多汗(主要成分NaCl)的手不能去接触电器或擦拭电器,否则容易发生触电事故。结合初中已学,解释原因。

学生活动: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请小组代表总结回答。

设计意图:由生活情境引入,容易引起学生兴趣,应用所学解答生活中的问题,体现化学学科的价值。

(二)环节二

1.设计导电性实验,从微观角度探究物质导电原因。

教师引导:[任务1] 观察氯化钠固体、蒸馏水、氯化钠溶液、熔融氯化钠的导电实验,描述现象,得出结论;用化学用语表示电离的微观过程。

学生活动:

(1)讨论导电的条件。

(2)观察导电性实验,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3)用微观示意图画出氯化钠固体、氯化钠溶液、熔融氯化钠的存在形式。

(4)得出电离、电解质等概念。

(5)书写电离方程式。

(6)以Na2CO3、MgCl2等类型物质进行拓展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证据推理”的学科素养。将学生思维借用微观示意图外显,提升学生宏微结合的学科素养。训练学生用化学用语准确表达,设计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注重定量角度的认识,同时对之前的学习进行反馈评价。

2.引入化学史,明确电离的条件。

教师引导:[问题1] 离子是通电后才产生的还是电解质溶于水自动解离形成的?

学生活动:

(1)提出假设并寻找证据。

(2)结合化学史理解阿伦尼乌斯电离模型,明确电解质溶于水会自动解离成离子。

设计意图:电离是否需要通电条件是学生容易混淆的问题,这里问题的突破有利于学生对电离概念本质的理解,借用化学史料解答,让学生感受科学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经历不断演变及完善的过程。

3.基于电离产生的离子种类,从微观本质定义酸碱盐。

教师引导:[任务2]结合电离方程式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酸、碱的本质。

学生活动:(1)书写HCl、H2SO4、HNO3以及NaOH、Ca(OH)2、Ba(OH)2的电离方程式。

(2)从电离的角度归纳概括出酸、碱的本质。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物质分类”的微观角度,使学生认识到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更加深入,更接近本质。

(三)环节三

1.从微观角度探究电解质溶液发生反应的本质。

教师引导:[任务3] 通过实验观察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中小灯泡亮度的变化,分析水溶液中电解质的行为,建立离子反应的核心概念。

学生活动:(1)分析向Ba(OH)2溶液中滴加硫酸过程中混合溶液的电导率的变化情况,并绘制滴定过程电导率变化图像。

(2)解释实验图像变化趋势和拐点意义。

(3)用化学用语表示滴定过程,即按照“写”、“拆”、“删”、“查”

的步骤书写离子方程式。

拓展思考:若将硫酸换成硫酸氢钠,电导率又会如何变化?该过程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如何书写?

设计意图:通过此任务,展开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概念教学。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提升宏微结合及科学探究素养。通过比较硫酸与硫酸氢钠的不同,从定性及定量角度深入认识溶液中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

2.认识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并能用其判断离子反应发生与否。

教师引导:以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水、气、沉淀为例,布置并评价各类型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从微粒观角度探讨离子反应发生的本质,并归纳复分解类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学生活动:(1)认识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理解离子反应的本质。

(2)认识同一离子方程式可代表一类反应。

设计意图:建立离子反应的核心概念,为后续利用离子反应解决实际问题做铺垫。

(四)环节四

1.利用离子反应概念解决粗盐精制的实际问题。

教师引导:[任务4]设计实验方案,完成粗盐精制过程。

学生活动:(1)从离子角度认识粗盐的成分。

(2)依据微粒间相互作用及离子反应发生条件选择合适的试剂完成实验设计。

(3)从定量层面分析试剂的用量,并调整设计方案。

(4)书写该过程中的离子方程式。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地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角度分析和解决与电解质溶液相关的实际问题,从定量层面分析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来源和相互反应。检测学生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对上一环节进行反馈评价。

2.形成解决真实复杂问题的思路。

教师引导:[小结]回顾粗盐精制的过程,提炼从微观离子角度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

学生活动:建立分析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行为的基本思路:确定认识对象(溶质或溶剂)——分析微粒种类和数量——分析微粒间相互作用——分析作用结果(宏观现象等)。

设计意图:通过任务的完成,让学生经历宏观-微观-宏观的思维过程,从而提升“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学科素养。通过归纳总结分析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行为的基本思路,形成解决相关问题的思维模型。

离子课件【篇8】

教学目标

1、 了解离子反应的含义。

2、 了解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3、 学会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重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教学内容: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第一课时)

[前置练习]

书写电离方程式

H2SO4 NaOH NaCl Ba(NO3)2

[引入]既然某些化合物溶于水时能发生电离成为自由移动的离子,那么它们在溶液中参与化学反应时,与所形成的离子有没有关系呢?

[板书]第五节、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

[展示目标]

[演示实验]硝酸银溶液分别与盐酸、氯化钠、氯化钾溶液混合。

学生观察并回答现象。

[问题讨论]实验中尽管反应物不同,为什么会产生同一种沉淀?

[学生回答]

[总结]化合物在溶液中所起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

[板书]一、离子反应

[问题讨论]下列反应那些属于离子反应:

⑴氧化铜和西硫酸溶液

⑵锌投入到盐酸中

⑶氯化钡溶液和硫酸钠溶液混合

⑷氢气还原氧化铜

[学生回答]

[板书]关键:①在溶液中进行(或熔融)

②有离子参与

[引入]溶液中离子之间是如何进行反应的呢?我们能否用一种式子表示离子间的反应呢?请大家阅读课文,讨论回答有关问题。

[阅读讨论]

[问题探索]

1、 硫酸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的反应为什么可以表示成Ba2++SO42-=BaSO4?

2、 Na2SO4+BaCl2=BaSO4+2NaCl

Ba2++SO42-=BaSO4

两个反应式表示的含义是否一样?

3、 表示哪一类物质间的反应?

[学生回答]

[板书]二、离子方程式

1、 定义

2、 含义:表示一类反应

[引入]如果给我们一个化学反应,怎样书写它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呢?[阅读]P58,内容

[板书]三、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学生回答]

[板书]步骤:1、写方程 2、改离子 3、去相同 4、查守恒

[练习]书写下列离子方程式:

1、 氢氧化钡和硫酸铜溶液混合

2、 实验室中用硫化亚铁与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

3、 氯气通入水中

4、 硫化氢通入硝酸铅溶液中

[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含义,同学们应特别注意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一类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大家应根据四步书写法多练习,做到熟练掌握。

[作业]《基础训练》P40、9题。

化学知识的趣味记忆法

趣味的东西能引起兴趣,导致神经兴奋,激起学习动机,创造最佳的记忆心理状态,易于记忆,并能牢固保持。因此,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应该把一些枯燥无味难于记忆的化学知识尽可能趣味化。如编选歌诀、利用谐音、形象比喻等方法,可以帮助记忆。

一、歌诀记忆法

歌诀记忆法就是针对需要记忆的化学知识利用音韵编成,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读起来朗朗上口,利记易诵。如从细口瓶中向试管中倾倒液体的操作歌诀:掌向标签三指握,两口相对视线落。三指握是指持试管时用拇指、食指、中指握紧试管;视线落是指倾倒液体时要观察试管内的液体量,以防倾倒过多。再如氨氧化法制硝酸可编如下歌诀:加热催化氨氧化、一氨化氮水加热;一氧化氮再氧化,二氧化氮呈棕色;二氧化氮溶于水,要制硝酸就出来。

象元素符号、化合价、溶解性表等都可以编成歌诀来进行记忆。歌诀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确实可以用来帮助记忆,使你轻松愉快地巩固学习成果。

二、谐音记忆法

谐音记忆法就是要把需要记忆的化学内容跟日常生活中的谐音结合起来进行记忆。如地壳中各元素的百分含量前三位是氧、硅、铝,可谐北方音为养闺女。再如,金属活动顺序为:钾、钙、钠、镁、铝、锰、锌、铁;锡、铅、铜、汞、银、铂、金可谐音为:加个那美丽的新的锡铅统共一百斤。

三、会意记忆法

会意记忆法就是把一些抽象的概念进行自我理解和再加工处理,然后去巧记。如氢气或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是:实验开始时,先通气后加热,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后停止通气,因此可会意记作,气体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再如把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分别会意成一分为二(分解反应)合二为一(化合反应)、取而代之(置换反应)、相互交换(复分解反应)。

形象比喻记忆法就是借助于形象生动的比喻,把那些难记的概念形象化,用直观形象去记忆。如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是: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地方出现的机会多,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地方出现的机会多。这个问题是比较抽象的,不是一下子就可以理解的。

四、联想记忆法

联想记忆法就是把一些化学实验或概念用联想的方法进行记忆。联想法是带有验证性的记忆方法,是新旧知识建立联系的产物。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应抓住问题特征,由此及彼发展联想。如记忆氢气、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过程可用实验联想,对比联想,再如将单质与化合物两个概念放在一起来记忆:由同(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化合物)。

对于文字较少而又零乱的难以记忆的小问题要抓住关键字词进行奇特联想,如氢氧化钠的用途是: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印染等工业上,可记为:纸(织)上染了肥油。

五、浓缩记忆法

浓缩记忆法就是针对一类化学知识或规律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可选取有代表性的字或词缩略成提纲挈须的骨架进行记忆。如实验室制氧气的七个实验步骤记为;检、装、夹、点、收、移、熄。检指检查装置是否漏气;装指往试管里装药品;夹指把试管夹在铁架台上;点指点燃酒精灯;收指收集气体;移指把导管先移出水面;熄指熄灭酒精灯。再如过滤操作中的注意点浓缩为:一贴、二低、三靠。

六、猜谜记忆法

猜谜记忆法就是把一些化学知识编成富有知识性、趣味性、生动形象幽默的谜语进行记忆。如记忆一氧化碳性质的谜语是:左侧月儿弯,右侧月儿圆,弯月能取暖,圆月能助燃,有毒无色味,还原又可燃。

七、形象比喻记忆法

如果我们打这样个比方就可以理解了,也易于记忆了。把地球比作原子核,把能力高的大雁、老鹰等鸟比作能量高的电子,把能力低的麻雀、小燕子等鸟比作能量低的电子。能力高的鸟常在离地面较高的天空飞翔,能力低的鸟常在离地面很低的地方活动。再如有机化学烯烃中有双键,易发生加成反应和聚合反应,乙烯发生聚合反应时生成聚乙烯,可形象地运用手插尹C=C和手拉手-C-C-作比喻,这样较易记祝总之,趣味记忆的方法很多,诸如图示记忆、归纳记忆、借曲填词记忆等。

离子课件【篇9】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的第二课时的内容。第一课时主要对电解质,酸,碱,盐的电离本质做了详细的讲解。本课时是在上一节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整个第二节的重点和难点部分。学好这一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为以后化学学习奠定基础。并且,要求学生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1.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2、学会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的关键。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训练学生科学方法,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能通过现象看本质,找出事物变化规律。认识到事物变化过程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1.3、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

难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2、说教法:

古希腊生物家普罗塔弋说过这样一句话:“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我觉得,我们在教学时必须特别注意这一点,即不能将学生当作容器来对待,在确定教学方法时,必须遵守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训令,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我将这部分知识的学习采用探究式教学,由实验复习旧知识,引出新概念,由表及里地揭示反应的实质,使学生深刻地掌握离子方程式的定义。并通过关键词的点拔,巩固了定义的外延和内涵。

2、采用问题讨论式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书中给离子方程式下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离子的符合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从而得出书写离子方程式实际上是依据该物质在反应体系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来决定写成离子形式,还是写成化学式,而不是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

3、通过实验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顺利导出离子反应的本质和离子互换反应的发生条件,并对离子方程式有更深刻的理解。

3、说学法

3.1学情分析

由于此节课时面对的16,17岁的高中生,他们的形象思维在这一阶段还是暂主导地位,所以在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这点,以直观形象实验教学为主,引导,启发学生思考,探索认清事物的本质。

3.2学法指导

在教学双边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用旧知识为指路灯来探寻新知识,层层深入掌握新知识。使学生基础知识应该扎扎实实巩固。在学习过程培养了分析,对比,归纳,总结的能力。

这节课我尽可能用实验来引出问题,解决问题。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确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使他们注重自己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4、说教学程序

1.离子方程式的概念及书写步骤的教学:本节课,我采用探索式的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进行分组,做Na2SO4与KCl,BaCl2的实验,要求同学们在做这个实验的同时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给出合理的解释,让同学们进行充分的讨论,并写出化学方程式。根据同学们的讨论结果,引导学生得出Na2SO4与BaCl2反应的实质是SO42-和Ba2+的反应,从而引出离子方程式的概念和书写步骤。

2.中和反应的实质:通过实验:NaOH,HCl的中和反应,和几组中和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引导学生得出中和反应的实质,从而加深对离子反应本质的认识。

3.最后有选择性的通过实验CuSO4和NaOH,Na2CO3和HCl的复分解反应,得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放出气体或生成水,这也是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离子课件【篇10】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1、《离子反应》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内容。《离子反应》是重要的化学用语,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2、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都可能涉及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能通过实验认识离子反应极其发生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而学生刚进高一,元素化合物知识不丰富,电解理论又没有学习,因此本节知识对学生来说具有相当的难度。这一节我把它分成二个课时。第一课时讲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第二课时讲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

3、学好这一节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既巩固了前面已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后面元素化合物知识、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且正确而又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它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在高考中几乎年年考。

二、学情分析:

1、已学习电解质与非电解质,能区分哪些物质是电解质、哪些物质是非电解质;

2、已了解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以离子形式存在于溶液中,会书写电离方程式;

3、已了解离子守恒,并能运用离子守恒进行简单的计算。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了解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初步学会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以及所发生的反应。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会探究、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反应和反应事实,使学生了解研究事物从个别带一般的思想方法,体验研究问题寻找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参与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和唯物主义教育。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2、教学难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五、教法分析:

1、实验促学法: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并掌握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

2、情景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3、探究、归纳法: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讨论、实验、归纳,最终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六、学法指导: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的真谛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学习。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我积极响应新课改倡导的课堂上“师——生、生——生”的互动的教学方法,在学法设计上采用实验探究与交流活动相结合,使他们注重自己对实验的观察,分析,设计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交流的习惯。

七、教学过程:

上节课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是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进行分类的,化学反应还有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即将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反应。

第二节 离子反应

设问:

①根据初三所学知识,哪些物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呢?

②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检验这些物质是否电离?

③它们电离过程可用什么式子表示?

板书: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归纳:分析得出电解质的概念。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练习:下列物质能导电的是 属于电解质的是:

HCl气体、 Ca(OH)2 固体 、KNO3固体 、CO2 、Hg 、 NH3 、KOH溶液 、金刚石 、石墨 、蔗糖、酒精、硫、铝

[归纳]由上答案分析出非电解质的概念。

板书: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讨论:学生讨论出答案后,师生共同小结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概念应注意的问题。

板书:

(1)电解质、非电解质应是化合物。

(2)电解质的导电条件: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如:碳酸钙虽然其水溶液几乎不导电,但在熔融状态下导电,因此它是电解质。

(3)电解质导电必须是用化合物本身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不能是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物质导电。如:CO2、SO2溶于水能导电,是由于它们与水反应生成的H2CO3、H2SO3能导电,所以CO2、SO2不是电解质。

(4)某些难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4、AgCl等,由于它们溶解度太小,测不出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但它们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是电解质。

(5)酸、碱、盐、水是电解质,蔗糖、酒精等是非电解质。

设问:电解质为什么能导电?

板书:

二、电解质溶液导电原因及导电能力。

1、电解质溶液导电原因。(引到学生回忆初中所讲的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等能导电的原因)

学生分析: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发生了电离,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当与直流电源接通后,离子发生了定向移动并在两极发生反应,从而形成电流。

设问: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它们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

演示实验:P14实验1-1

让学生观察,讨论五种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实验结论: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它们的导电能力不相同。

板书:

2、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弱。

学生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

分析总结: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离子的多少(离子的浓度大小)和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当溶液的体积、浓度以及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都相同的情况下,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导电能力强的溶液里单位体积内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能力弱的溶液里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多。从这些物质的结构和它们在水中溶解时所发生的变化进行分析,得出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板书:

三、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比如:强酸、强碱、大多数盐。

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学生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之后对强、弱电解质进行进一步比较,并完成下表。

本节课还存在很多不足,希望各位给予批评指正。

离子课件【篇11】

教学分析

本课题是在学习原子结构和元素概念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的过程。本课题难点比较集中,有微观表征:电子的分层排布、离子的形成;有化学用语: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符号;也有把宏观与微观架起桥梁的知识: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这些内容是引领学生把学习注意力由宏观世界转到微观研究的重要过渡,为学生探求宏观物质变化的奥秘打开了一个微观领域的窗口,是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和向往,是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兴趣的一个很好的素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难点)

2.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重点)

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涵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想象、猜想→探索证明→归纳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

2.观察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归纳小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3.探究分析nacl的形成过程,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的兴趣。

2.唤起学生对科学的好奇与向往。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富有感情地朗读学生作品──科普小论文《漫游原子世界》,巩固原子结构的知识。

附文:我是一个小小的电子,我在原子里围绕着原子核不停地转动,虽然空间很大,但我和我的同伴总想挣脱原子核的吸引。可是原子核这个小老头很有能耐,虽然只占原子的一丁点空间,里面却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正好把我身上的负电深深吸引。

2.设问:原子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呢?它们能否挣脱原子核的吸引呢?

二、引导探究核外电子的排布

1学生猜想: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

2.学生交流:向你的同学说一说你想象中核外电子如何运动?

3.探究证明假设:阅读课本图文。(把图4-9“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示意图” 制作成挂图,借此引导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理解电子分层排布)

4.归纳结论: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5.教师启发:科学家在探索原子核外电子运动时,也经历了假设、猜想的阶段,然后通过科学的手段、借助先进的仪器进行实验测定、检验而得到真理的。那么电子为什么有的排在第一层?有的排在第二层?各电子层上电子数目有什么规律?(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后,进一步启发学生对电子排布的通想,提醒学生到高中后还会有更深入的研究,有兴趣的同学可自己查阅有关资料)

6.学习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的意义:

7.练习巩固:向你的同桌说一说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

8.展示挂图: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学生观察、互相讨论、归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

元素化学性质

稀有气体元素

8个(he为 2)

比较稳定

金属元素

少于4个

不稳定

非金属元素

多于4个

不稳定

9.教师设问: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he为2),达到稳定结构,故化学性质比较稳定。金属元素原子和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未排满,要趋向稳定,怎么样才能达到目的呢?(制造探究情境,诱导学生下一步的探究)

离子课件【篇12】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

1、认识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2、学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一)知识框架

高中化学说课稿:《离子反应》说课稿模板

(二)新教材特点:新教材较旧教材相比,一其知识的衍变关系更具逻辑性,简洁明了;二是新引入了离子反应实质的实验探究分析过程,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三是在离子方程式书写的教学过程安排上,较传统教学有新的、本质上的突破。

(二)学情分析

1、知识储备

2、学习特征

3、预测困难

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的确定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2、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并能准确书写常见的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及相互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稀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实质的探究,使学生学会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研究方法。

2、在离子反应知识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通过“质疑”、“猜测”、“归纳”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以“联想·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以“迁移·应用”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感、能通过“交流·研讨”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能借助“知识点击”让学习有余力的同学感受化学学习的无穷魅力。

2、通过对电解质知识框架中各知识点有序的衍变分析、推导,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中的逻辑美。

3、通过“身边的化学”,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其实离我们不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关注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二)、重点、难点

重点:离子反应、常见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及简单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对策:学生的分组实验、分层次练习与小游戏相结合。

难点: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选择解决问题的思维路径

对策:应用实验探究和实际问题的解决类突破。

三、教学思路与教学过程

环节一:呈现科学史话,创设情境,提出问题。(3分钟)

科学史话“哑泉致哑”、“安乐泉解毒”话说三国时期,诸葛亮带领蜀军平定南方之时,蜀军由于误饮哑泉水、个个不能言语,生命危在旦夕,巧遇老叟,指点迷津——饮用万安溪安乐泉之水、终于转危为安,渡过难关,哑泉水为何能致哑,万安溪安乐泉水又是什么灵丹妙药?

[实验探究]

步骤

现象

原因

加入H2SO4溶液

加入Ba(OH)2溶液

将Ba(OH)2溶液和H2SO4溶液混合

环节二: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和交流总结(15分钟)

【活动●探究】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1、2mLNa2SO4与2mLBaCl2混合

2、2mLNa2CO3,滴加2mL盐酸

3、2mLNaOH,滴入几滴酚酞,再滴入稀盐酸

4、2mLCuSO4,滴加溶液NaOH

有沉淀生成有气体生成有水生成

2。离子方程式

环节三: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小游戏(5分钟)

小游戏——比比谁的“反应”快

派到卡片的同学扮演卡片上的离子,没有卡片的同学扮演水分子,全班同学组成一种“溶液”。

手中离子能与“云朵”中的离子或物质发生反应的,请迅速举起卡片,比比谁的反应速度快!

卡片上的离子:

K+、H+、Ba2+、Na+、Ca2+、Cu2+、Mg2+、CO32—、NO3—、Cl—、SO42—、OH—、

环节四:螺旋上升的练习与应用,提升学习的空间。(10分钟)

练习1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向醋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2)向氯化铵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总结:生成弱电解质的离子反应

(3)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4)铁与氯化铁溶液反应

总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反应

练习3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NaHCO3分别与少量、等量、过量的Ba(OH)2反应

关键:将少量的反应物系数定为1

(2)Ca(HCO3)2分别与少量、等量、过量的NaOH反应

实践◆应用

西江沿岸某工厂排放的污水中含有Ag+、Ba2+、Fe3+、NO3—,与它相邻一家工厂的污水中含有Na+、Cl—、SO42—、OH—,若单独排放都会对西江造成严重的污染。如果你是工厂的领导,为了保护西江清澈的河水不受污染,你有好的解决方案吗?说说看!

参考方案:

将两个工厂做横向联合,把两个工厂的污水按适当的比例混合,使会造成河水污染的Ag+、Ba2+、Fe3+、OH—分别生成AgCl、BaSO4、Fe(OH)3沉淀,待检测达标后再排放,以防污染。

“哑泉致哑”、“安乐泉解毒”

话说三国时期,诸葛亮带领蜀军平定南方之时,蜀军由于误饮哑泉水、个个不能言语,生命危在旦夕,巧遇智者,指点迷津——饮用万安溪安乐泉之水、终于转危为安,渡过难关,哑泉水为何能致哑,万安溪安乐泉水又是什么灵丹妙药?

原来哑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硫酸铜,人喝了含铜盐较多的'水就会中毒,致哑、呕吐、腹泻、最后虚脱、痉挛致死。而万安溪安乐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碱(一般味苦),在人体误食硫酸铜后大量饮用此泉水,其中的碱不仅中和胃酸,然后又会在肠胃中与硫酸铜发生

离子反应:Cu2++2OH—=Cu(OH)2↓

致使原来会被人体吸收的可溶性铜盐变成不溶性的Cu(OH)2沉淀

而被排出,因此有解毒作用。

四、教学反思

1、教学预案与对策:

(1)多媒体教学无法实施;

对策:利用课本图片和实验实施正常教学。

(2)学生层次有差别;

对策:低层次的学生多引导,高层次的学生加强提升空间。

(3)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

对策:自然的依据事件的大小逐级上报分级处理;人为的合理的肯定,不合理的重于引导。

2、学生主体的发挥和能力的培养;

3、教学效果的体现;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zf133.com/a/5683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