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范文大全 > 小学歌曲教案 >

小学歌曲教案优选十三篇

小学歌曲教案优选十三篇

小学歌曲教案。

小学歌曲教案(篇1)

小学歌曲教案主题范文:音乐的魅力

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2. 让学生理解和感受音乐的魅力;

3. 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

4. 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讲解音乐的定义和作用;

2. 介绍不同类型的音乐;

3. 学唱经典儿歌和流行歌曲;

4. 分享音乐家的故事和作品。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音乐的定义和作用(30分钟)

1. 引导学生思考音乐对他们的影响,让学生谈谈自己喜欢的歌曲和原因;

2. 由教师引出音乐的定义和作用,通过多媒体展示音乐的表演和欣赏场景;

3.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音乐对个人和社会的作用,并进行展示。

第二课:不同类型的音乐(30分钟)

1. 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的音乐,如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流行音乐等;

2. 分类讨论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3. 欣赏不同类型音乐的经典片段,并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

第三课:学唱经典儿歌(40分钟)

1. 教师引入经典儿歌的重要性和特点;

2. 学唱一首经典儿歌,如《小星星》;

3. 分组合唱经典儿歌,培养学生音乐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 学生表演经典儿歌,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第四课:分享音乐家的故事和作品(30分钟)

1. 介绍有代表性的音乐家,如贝多芬、莫扎特等;

2. 分享音乐家的故事和音乐作品,让学生了解音乐家的创作过程和背后的故事;

3. 总结学习成果,回顾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

四、教学评价:

1. 学生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合唱中的积极程度和表现;

2. 学生表演评价:评估学生在合唱和个人表演中的音准、节奏和表情;

3. 学生听力评价:通过欣赏过程中的问题回答和讨论,考察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五、教学延伸活动:

1. 编写自己的歌曲或改编儿歌,加强学生音乐创作能力;

2. 参观音乐会、音乐剧等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3. 组织学生合唱团,定期举办音乐会,提高学生表演和团队合作能力。

六、教学反思:

本教案通过引导学生了解音乐的定义和作用,学唱经典儿歌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的魅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在教学评价方面,注重综合评价学生参与度、表演能力和音乐理解能力。同时,及时反馈并进行延伸活动,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热爱。

小学歌曲教案(篇2)

小学歌曲教案

一、简介

歌曲是儿童学习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小学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歌曲教育也因此成为了教师必须重视的教学内容之一。小学歌曲教育包括歌曲欣赏、歌曲表演、歌曲创作等多方面,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更加丰富、全面的教育环境。

二、教学目标

本教案的教学目标分为两部分,即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1.学生能够听懂、唱好小学歌曲;

2.学生能够了解小学歌曲的演唱技巧、情感传达等方面的要求;

3.学生能够领会小学歌曲中所蕴含的美好情感和阳光正能量。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和音乐表现能力;

2.培养学生发掘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感性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

1.歌曲欣赏

让学生听一些富有童趣、寓意深刻的小学歌曲,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展示一些有关歌曲的图片、MV等,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更好地接受歌曲教育。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深入品味每首歌曲所蕴含的美好情感和价值观。

2.歌曲表演

歌曲表演是小学歌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教授歌曲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起合唱或分组合唱,让学生在不断地练习中提高演唱技巧,增强表现力和舞台感。

3.歌曲创作

歌曲创作是小学歌曲教育中非常有趣、富有挑战性的部分。教师可以发动学生通过课余时间的练习,一起合作创作自己的歌曲。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也可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从而创作出风格各异、充满生动、真实的小学生活歌曲。

四、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注重学生主体地参与学习过程的教学方法。在小学歌曲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自己发现学习的答案,并且积极参与和互动,从而更好地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和蕴含的情感。

2.游戏教学

游戏教学法可以增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让学生在一种玩耍的状态中学习歌曲,提高教学的效果。例如,在歌曲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多种小游戏,通过小游戏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歌曲相应的技巧和情感,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并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

3.情景教学

情景教学法是在某一情境中为学生提供特定的学习任务,在学习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具体情境的能力。在小学歌曲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特定情境,让学生进一步领会歌曲中所蕴含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环节

以歌曲《茉莉花》为例,播放歌曲MV,学生跟着歌曲的旋律跳起欢快的舞蹈,为课堂气氛预热。

2.讲解歌曲

对于歌曲《茉莉花》的创作背景、历史渊源、歌曲的演唱技巧,进行详细的讲解。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一起观看歌曲的MV,引导学生从中领会到歌曲所表达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与美好情感。

3.歌曲合唱

引导学生唱出整首歌曲,并让学生分成小组合唱,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提升歌曲演唱和表现的艺术水平。

4.歌曲创作

在合唱结束后,教师组织同学们在课下创作一首小学歌曲,学生可以就校园环境、校园生活、朋友情感等方面进行歌曲创作。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可以相互商量、协作,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

5.歌曲表演

教师在指导小组完成歌曲创作后,安排每个小组进行歌曲表演。学生通过表演,展示了自己的歌唱和表现技巧,同时在舞台上传递着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6.教学总结

教师对学生进行小结,鼓励学生扩展、推广所学的歌曲表演技巧和情感。学生自主总结自己在学习歌曲表演中的感受和体验,教师会带领学生对全课进行回顾,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最后,歌声悠扬,寄托着同学们对爱和美好的憧憬。

六、教学评价

1.学生课堂表现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课后问答或 oral表演,检测学生对歌曲表演技巧的掌握和理解,了解学生学习的成果。

2.学生成果评价

教师可以评估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了一首小学歌曲的创作和演唱情况。对于学生在歌曲演唱技巧、情感表达能力上的提高,教师也要进行相应的评价和鼓励。

3.学生反馈评价

教师可通过课堂反馈或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该教案的评价和反馈,从而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小学歌曲教案(篇3)

小学歌曲教案

主题:欢乐童年,快乐音符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歌唱歌曲《欢乐童年》。

2.学生能够通过歌曲了解童年的快乐。

3.学生能够通过合作演唱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4.学生能够通过表演提升自信心和舞台表现能力。

二、教学内容

1.歌曲欣赏:让学生欣赏歌曲《欢乐童年》,了解歌曲的内容和意境。

2.歌曲学唱:引导学生正确发音,感受节奏韵律,熟练歌唱歌曲。

3.合作演唱:分成小组,进行合唱演唱,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4.舞台表演:通过分角色表演,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舞台表现能力。

三、教学步骤

1.导入(5分钟)

通过回忆童年的回忆片段,让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快乐童年回忆。如:小时候玩游戏、唱歌跳舞等。

2.歌曲欣赏(15分钟)

播放歌曲《欢乐童年》让学生仔细聆听和感受歌曲的意境和情感。然后发问:歌曲中表达了哪些快乐的事情?

3.歌曲学唱(20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歌曲学唱。

a.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大声说节奏韵律“欢乐童年”。

b. 教师分句逐句教学唱歌词。

c.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练习歌曲,逐渐提高难度,体验歌曲的整体感。

d. 学生进行个人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合作演唱(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别演唱《欢乐童年》,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老师可以指导每个小组选择一位队长,并进行排练讨论。

5.舞台表演(30分钟)

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表演,可以让学生从小组中选出演唱最好的同学,也可以通过抽签的形式确定表演的小组。学生可以穿上自己喜欢的服装,表现自己的个性。

在表演前,老师要做好组织和安排,同时鼓励学生们大胆表演,建立自信心。

6.课堂总结(5分钟)

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和总结,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勇敢表达自己。

四、教学评价

1.观察学生参与歌唱和合作演唱的积极性和表现出来的情感。

2.观察学生表演时的舞台表现能力和自信心。

3.收集学生的自己演唱的录音,进行评价和评分。

五、板书设计

主题:欢乐童年,快乐音符

六、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了解快乐的童年,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和舞台表现能力。同时在欢乐的氛围中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小学歌曲教案(篇4)

小学歌曲教案

主题: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音乐素养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能够熟练演唱2-3首小学歌曲,正确发音、把握节奏。

(2)了解歌曲的表达意境,通过演唱表达歌曲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歌唱技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2)通过合唱、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

3.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提高欣赏音乐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的歌唱技能和音乐感受能力。

(2)通过演唱表达歌曲的情感。

2.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正确发音,把握节奏。

(2)使学生能够准确表达歌曲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5分钟)

老师向学生介绍歌曲的重要性和作用,引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欣赏音乐、表达情感的能力。

2. 学唱歌曲(40分钟)

(1)教师向学生演示歌曲的演唱方式,带领学生模仿发声。

(2)分段学唱歌曲,先教调式,再教词曲,逐步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掌握。

(3)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全曲演唱,逐步达到熟练演唱的程度。

3. 情感表达(15分钟)

(1)教师向学生讲解歌曲的背景意境,引导学生通过音乐表达出歌曲的情感。

(2)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情感练习,如情感投射、情感演唱等。

4. 合作交流(20分钟)

(1)分组合唱: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歌曲进行合唱。

(2)小组比赛:每个小组进行合唱比赛,评选出最佳合唱小组。

(3)学生进行小结和交流,分享自己的合唱经验和感受。

四、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学生的歌唱技巧、表情和演唱情感等。

2. 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评和互评。

3. 教师进行小结,总结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指导方向。

五、教学资源

1. 歌曲音频、歌曲歌词、音乐播放设备。

2. 录音设备,用于进行教学评价。

六、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对于歌曲的学习热情很高,积极参与了歌曲的学唱和情感表达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全方位地参与,通过合唱、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并通过情感表达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表达歌曲的情感。

然而,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时间安排方面,有时因为学生的学习速度不同,导致上课时间不够充分,对于一些学习较慢的学生来说可能会有些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耐心,适应学生的学习进度,确保教学进度的平稳进行。

综上所述,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实践,不仅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歌唱技能、音乐感受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歌曲教案(篇5)

小学歌曲教案

主题:传统文化歌曲的教学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并学唱中国传统文化歌曲。

2.了解歌曲中所传达的传统文化价值观。

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1.学唱中国传统文化歌曲。

2.理解歌曲中所传达的传统文化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

四、教学准备:

1.录制好相关的传统文化歌曲音频或视频。

2.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如歌曲歌词、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10分钟)

播放一首中国传统文化歌曲,让学生来猜歌曲名称,并谈谈自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2.学唱歌曲(20分钟)

让学生听歌曲,重复几遍。然后播放歌曲音频或视频,带领学生跟着唱。在学唱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对歌曲进行逐句解释、教唱和分解。

3.理解歌曲内涵(15分钟)

教师对歌曲中所传达的传统文化价值观进行解释,引导学生理解歌曲背后蕴含的传统文化思想。可以通过简单的问题和讨论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4.小结(5分钟)

简要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对本节课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第二课时: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歌曲(5分钟)

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歌曲,复习歌曲歌词和歌曲所传达的传统文化价值观。

2.学唱新歌曲(20分钟)

选择另一首中国传统文化歌曲,按照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教学生学唱新的歌曲。

3.理解新歌曲内涵(15分钟)

教师对新歌曲中所传达的传统文化价值观进行解释,引导学生理解歌曲背后蕴含的传统文化思想。

4.学唱两首歌曲的对比(15分钟)

让学生分别唱之前学过的歌曲和新学的歌曲,比较两首歌曲的内涵和传统文化意义。

5.小结(5分钟)

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

第三课时:

1.复习前两节课所学的歌曲(10分钟)

进行歌曲复习,确保学生对前两节课所学的歌曲还有印象。

2.学唱新歌曲(20分钟)

选择另一首中国传统文化歌曲,按照前两节课的教学过程,教学生学唱新的歌曲。

3.理解新歌曲内涵(15分钟)

教师对新歌曲中所传达的传统文化价值观进行解释,引导学生理解歌曲背后蕴含的传统文化思想。

4.创作自己的歌曲(15分钟)

让学生结合所学的传统文化歌曲,尝试创作自己的歌曲歌词,表达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和认识。

5.小结(5分钟)

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展示学生创作的歌曲。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学会了唱中国传统文化歌曲,并理解了其中所传达的传统文化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通过创作歌曲,激发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和创造力。整体上,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良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积极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小学歌曲教案(篇6)

小学歌曲教案:欢乐颂

主题:音乐的力量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如旋律、节奏等。

2. 通过欢乐颂这首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感受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对美的追求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学习歌曲欢乐颂的歌词和旋律。

2. 学习欢乐颂的合唱和表演。

三、教学准备

1. 录音机或音乐播放器

2. 显示器或投影仪

3. 歌曲欢乐颂的歌词和谱子

4. 小组合作表演的道具和服装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

通过播放录音机播放一段悠扬的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和力量,引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 学习歌曲歌词和旋律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唱歌曲欢乐颂的歌词,并指导学生正确发声。随着学生的学唱,逐渐加入欢乐颂的旋律。可以通过多次反复唱,加深学生对歌词和旋律的记忆。

3. 分组合作表演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段歌曲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道具和服装,进行小组合作表演。在表演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给予指导和点评,帮助学生提高表演水平。

4. 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

通过该歌曲的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例如,让学生听录音并填空歌词,让学生合作进行齐唱或分唱,让学生朗读歌词并加上动作表演等。通过综合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五、教学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合作表演、听、说、读、写等综合训练,对学生的音乐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同时,鼓励学生相互欣赏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

六、教学延伸

在欢乐颂的基础上,可以扩展其他与主题相符的歌曲的学习和表演,如《歌声与微笑》、《音乐大师》等,进一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感受力。

这是一个小学歌曲教案的范文,主题为音乐的力量,通过学习欢乐颂这首歌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感受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他们对美的追求和表达能力。

小学歌曲教案(篇7)

小学歌曲教案

主题: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

范文: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并熟悉经典的小学歌曲,例如《好日子》、《小毛驴》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优美的歌曲,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并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

二、教学内容

1. 教材:经典小学歌曲,如《好日子》、《小毛驴》等。

2. 媒体:音乐CD或网络资源。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学到的歌曲知识,例如,歌曲节奏、歌词的整齐排列等。

2. 学习和演唱一首新的小学歌曲:先播放歌曲的原唱版本,让学生通过聆听来感受歌曲的美妙。然后,带领学生一起学唱这首新的小学歌曲,注意帮助学生理解歌词的意义。

3. 图文展示:通过现实图片或幻灯片展示与歌曲内容相关的图像,让学生通过视觉来感受与理解歌曲中的意象,进一步加深对歌曲的印象和理解。

4. 集体欣赏:再次播放歌曲,让学生闭上眼睛,全神贯注地聆听歌曲。之后,通过师生互动的形式,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在聆听过程中的感受和想象。

5. 小组对唱:将学生分组,让他们在组内进行小组对唱。每个小组分别选择一段歌词进行演唱。鼓励学生通过合作来培养团队精神,提高歌曲演唱的质量。

6. 个人表演:鼓励有兴趣的学生自愿进行个人表演,可以通过独唱、舞蹈或配乐的形式,展示对这首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7. 听众评价:让其他同学对表演的同学进行评价和给予肯定,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尊重他人的态度。

8. 总结归纳:带领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的歌曲知识和艺术感受,引导学生表达对音乐的喜爱和热爱。

四、教学扩展

1. 邀请音乐家或歌手到班级进行音乐讲座和互动表演,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2. 带领学生参观音乐学院或音乐厅,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艺术氛围。

3. 组织学生参加合唱团或舞台表演,将学习到的歌曲进行展示,让学生体验到舞台表演的快乐和成就感。

五、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表现和小组对唱、个人表演的展示,评价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同时,通过学生的反馈问卷和课堂讨论,了解学生对本堂课程的满意度和学习效果。

小学歌曲教案(篇8)

小学歌曲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歌曲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音乐兴趣,提高音乐素养,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本文将介绍小学歌曲教学的相关主题,帮助老师更好地进行歌曲教学。

一、唱响祖国歌声——爱国主题

歌曲是表达爱国情感的重要手段,通过唱响爱国歌声,可以激励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他们的爱国热情。例如可以选用《我和我的祖国》、《歌唱祖国》、《五星红旗》和《中国人民万岁》等爱国歌曲进行教学,鼓励学生感受祖国的壮丽山河、峥嵘岁月和民族自豪感,唤起他们内心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二、音律知识学习——音乐主题

歌曲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内容之一,歌曲不仅能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敏感性和音律意识。例如可以选用《小燕子》、《小蜜蜂》和《茉莉花》等经典儿童歌曲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认识简单的音符和音节,培养他们的音乐感觉。同时,通过唱歌、跟唱、打节奏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乐感,提高他们的唱歌技巧和表现力。

三、美育教育——情感主题

歌曲并不只是一种声音的表达方式,更是一种情感的体现。通过歌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情感体验能力,引导他们欣赏美好的音乐和文化。例如可以选用《小白船》、《让我们荡起双桨》和《春天在哪里》等温馨、感人、快乐的歌曲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的情感,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能力。

四、社交教育——团队合作主题

歌曲教学也是一种团队合作和社交能力的培养。通过合唱歌曲,可以让学生学会合作和沟通,提高自身的社交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例如可以选用《朋友》、《贝壳》和《大合唱》等合唱歌曲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感受合唱的快乐和美妙,帮助他们体验到合作的乐趣,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五、文化传承——中华文化主题

歌曲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情感体验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例如可以选用《茉莉花》、《月亮代表我的心》和《梁祝》等经典的民族歌曲进行教学,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

综上所述,小学歌曲教学拥有广泛的主题和形式,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音乐素养、情感体验能力、社交能力和文化自信心。教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歌曲,结合多种教学形式来进行歌曲教学,让学生在唱歌中享受音乐和文化的魅力。

小学歌曲教案(篇9)

主题:小学歌曲教学教案

一、 教学背景和目标

教学背景:小学生是一个充满朝气和好奇心的阶段,他们需要多样化的教育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促进其综合素质的综合提升。而音乐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教育方式,通过音乐可以让孩子们展示他们的才能和特点,同时也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小学歌曲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部分,通过歌曲教学,可以让孩子们学会表达自己、团队合作、增强记忆和语言技能能力等。

教学目标:

1、了解歌曲教学的意义和目标;

2、学会如何利用歌曲教学来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

3、学会如何选取适合小学生的歌曲和教学方法;

4、学会如何利用歌曲教学来促进孩子们的全面发展。

二、 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学内容:

1、歌曲教学的意义和目标;

2、歌曲选取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3、歌曲教学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4、歌曲教学的实践和应用。

教学方法:

1、板书法;

2、朗读法;

3、大声朗读法;

4、问答法;

5、PPT图片展示法;

6、实例演示法;

7、音乐鉴赏法;

8、故事串讲法;

9、游戏比赛法。

三、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

1、典型的歌曲和歌曲教学的意义和目标。

2、教学目标和任务的介绍。

Step 2、理论讲解

1、歌曲的选取方法和注意事项。

2、歌曲教学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Step 3、基本技巧练习

1、朗读法、大声朗读法、问答法、PPT图片展示法的练习和评估。

2、实例演示法、音乐鉴赏法、故事串讲法、游戏比赛法的练习和评估。

Step 4、实践应用

1、教师演示和学生实践。

2、学习小组编制歌曲教学方案。

3、学习小组展示方案和反馈意见。

Step 5、总结归纳

1、总结教学内容和方法。

2、评估并提供反馈意见。

3、实践和应用。

四、 教学评价

1、学生的应用和表现。

2、学生的作品评估。

3、教师的评估和观察。

五、教学反思和改进

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小学生的听力和语音能力非常强,因此教学方法需要注重语音表达和良好的声音表现。另外,教学内容应该尽量趣味化,并扣除小学生的心理因素和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积极探索和改进,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内容。

小学歌曲教案(篇10)

标题:小学歌曲教案-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情感表达能力

一、教案背景:

学校:XXX小学

年级:三年级

课时:两节课(40分钟/课)

教材:小学音乐教材第二册

二、教案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唱出所学歌曲的歌词和曲调。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情感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准备:

1.教学用具:录音机、音乐教材、音乐播放器。

2.课前准备:确保录音机和音乐播放器正常,选择与课题相关的歌曲进行听觉预习。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利用录音机播放一段动听的音乐,引起学生注意并渐渐陷入音乐的氛围中,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2. 歌曲学习(15分钟)

(1)教学目标导入:通过课堂问答的方式引出本课学习的歌曲,并与学生共同讨论歌曲的主题或意境,激发学生对歌曲的兴趣。

(2)学习歌曲的歌词:教师大声朗读歌词,学生跟读,确保学生掌握歌曲的基本内容。注意教授一些生字生词的解释,并辅助手势配合,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3)唱歌练习:教师分段带领学生唱歌,先进行简单的节奏练习,再逐渐融入曲调,鼓励学生大胆发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歌曲欣赏(15分钟)

(1)教师播放歌曲录音,让学生静心聆听,并观察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也可将歌曲的MV进行投影,加深学生的感受。

(2)课堂讨论:了解学生对歌曲的感受和理解,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歌曲的感悟。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思想和情感。

4. 合作创作(10分钟)

(1)小组合作: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要求每个小组选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根据歌曲的主题在五分钟内创作出舞蹈动作或编写相关的情境剧本。

(2)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其他同学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其他同学对其表演给予积极的评价,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5. 课堂总结与拓展(5分钟)

教师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醒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同时师生共同思考:音乐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案设计,学生能够在轻松活泼的音乐氛围中学习歌曲,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通过创作活动,学生也得到了合作和创新的锻炼,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帮助与指导,提高了教学效果。

总之,小学歌曲教案的设计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并通过合作创作等活动,促进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全面发展。希望本教案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歌曲教案(篇11)

教学内容:

1、演唱《土拨鼠》

2、欣赏贝多芬的部分音乐作品片断

教学目标:

根椐新课标对六年级的具体要求,结和认知、感受、技能三方面,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用悠长平稳的气息,柔和连贯的歌声,唱出主人公对土拨鼠的怜爱和亲切的情感,体会流浪者的积极向上的精神。

2、通过音乐素材类比,分析歌曲的音乐元素,更好的表现歌曲。3、通过听、唱、感受、欣赏贝多芬的部分作品,初步了解贝多芬的生平人格魅力和作品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分析歌曲的音乐元素,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音乐的表现形式。

2、了解音乐家的生平,通过对其音乐作品的欣赏、感受,学习音乐家不屈不挠的坚强性格。初步培养学生理解思想内涵深刻的音乐作品能力。

教法:

根据新教材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提高学生兴趣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等基本理念,我设计了以下教法:

1、设置画面情境,激发审美动机,形成初步印象。

2、音乐素材类比,获得音乐技能,展示表现形式。

3、了解人物生平,感受音乐形象,审美情感升华。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钢琴、打击乐器

教材分析:

这首歌曲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于1789-1792年在他的家乡德国波恩创作的许多歌曲之一。当时人们为了生活有随身带着土拨鼠(旱獭)到处流浪的习惯,就好比现代人养猫、狗,并带他们外出游玩一样,这是一首表现流浪汉与土拨鼠相依为伴的歌曲。歌曲是两段体结构,有四个乐句组成,每句四小节,双句是单句的重复,a+a1+b+b1,6/8拍子,弱起节奏。歌曲感情真挚纯朴,乐句中可按歌词的分句进行呼吸。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创设情景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两首音乐的片断请大家欣赏,听完之后谈一谈这两首作品在内容和情绪上有什么相同之处?(播放小提琴曲《思乡曲》、交响曲《念故乡》片断)

2、提问小结:游子飘零他乡的孤独与凄凉,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表现游子思念亲人、家乡的歌曲《土拨鼠》(出示课题),播放录音或范唱。

4、通过欣赏,你想知道什么?

二、以问激情,再次感受

1、大家都知道这首歌的曲作者是——贝多芬(出示贝多芬的肖像图),请你说说你看到他的第一感受。

2、学生各抒己见,谈感受。

3、这样一个看似冷漠的人怎么会写出如此深情地歌曲呢?请大家再把这首歌曲欣赏一遍。在欣赏的过程中要求:

A、请你把你认为应该吸气换气的地方用笔标注一下。

B、找出这首歌曲中最常用的几个音是什么?结束音是什么?

(361)

三、分析歌曲的音乐元素:调式、速度、力度。

(1)范唱《土拨鼠》的歌谱,找出歌曲构成的主干音和结束音,并出示另外两段类似《土拨鼠》的旋律(谱略),请同学们哼唱,也找出它们的主干音、结束音。得出结论:旋律主干音是613,并且以6结尾,这样一类的歌曲通常被称为小调歌曲,演唱情绪抒情、优美。

(2)复听歌曲《土拨鼠》,找出比较相同的乐句,对比一、二部分不同的力度、速度和情绪的对比。前一段旋律比较平稳、感情比较平静,后一段旋律上行,情绪显得较激动。

(3)找出歌曲的高潮部分,讨论如何运用力度来演唱歌曲的高潮部分,恰当的表现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前一句用稍强的的力度来表现对家乡的思念,后一句用稍弱的力度来表现那种无可奈何的心情)

(4)完整的演唱全曲。

四、歌曲的表演

1、学生分组表演歌曲

要求:每组设计一个表演形式(领、齐,打击乐,拍手击凳等形式)

2、表演赏析

五、贝多芬作品赏析

1、介绍贝多芬的生平。关于贝多芬的生平你都了解什么?

2、贝多芬的作品赏析(多媒体展示)

请学生回忆自己听过或唱过地贝多芬的其它作品,我在其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几部作品重点欣赏。

要求:说出作品的名称、主要内容、表演形式及作品的时代背景,你最喜欢哪一句。

a.听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的部分,说说听后的感受,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此作品的战斗性和号召性,了解作曲家不屈不挠的坚强性格和“只有通过斗争才能获得胜利”

b.听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欢乐颂”第四乐章片断。说说听后的感受、乐曲的创作背景、演出盛况。主题部分大家来演唱,体验这部作品的恢弘气势、不同的演唱形式及乐曲所表达的作曲家的理想:亿万人民成兄弟和自由、平等、博爱。

c.弹贝多芬的钢琴曲《致爱丽丝》主题部分学生们进行哼唱,并请学生说说关于乐曲的传说。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作曲家的丰富情感。

d.弹贝多芬的钢琴曲《月光奏鸣曲》,并伴以故事传说的形式。目的是让学生体验月光曲的优美宁静,感受贝多芬的人格魅力及《月光曲》的创作过程。

(3)通过让听、说、唱、感受的形式来了解贝多芬的作品,现在你来评价一下贝多芬。(他是一个一生坎坷,凭着非凡的天才、坚强意志和革命的热情,为世界人民留下了宝贵的音乐财富的超凡的音乐巨人)。

3、再欣赏贝多芬的肖像图

说说现在你对他有什么感受?

4、小结,布置作业,课后搜集其他贝多芬的文字和音响资料,下一节课---走进“贝多芬”。

小学歌曲教案(篇12)

小学歌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歌曲的歌词、旋律和节奏。

2.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3.通过歌曲的学唱,培养学生的听觉、发声和表情能力。

4.通过合唱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歌曲的歌词,掌握正确的发音和语调。

2.熟悉歌曲的旋律,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速度。

三、教学步骤和内容

步骤一:引入歌曲(5分钟)

1.教师放一首轻松欢快的歌曲,让学生放松身心,进入音乐学习的状态。

2.介绍今天要学唱的歌曲《小星星》。

步骤二:学唱歌曲(20分钟)

1.教师先唱一遍歌曲,引导学生注意歌曲的歌词、旋律和节奏。

2.教师分段教唱歌词,学生跟着教师一起唱。

3.教师带领学生一起练习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4.教师分组指导学生进行合唱练习,注意声音的整齐、协调和合作。

步骤三:音乐表现(1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听歌曲的歌词和旋律,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让学生分组进行歌曲的表演,可以自由发挥,展示自己的音乐才艺和创造力。

3.每个小组演出结束后,全班同学鼓掌鼓励,教师给予肯定和指导。

步骤四:歌曲欣赏(10分钟)Www.zF133.com

1.教师放一段歌曲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闭目静听,感受歌曲的美妙。

2.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这首歌曲的感受和理解,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

步骤五:评价和总结(5分钟)

1.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整堂课的学习内容和活动,总结学习的心得和收获。

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歌曲教学活动,学生能够逐步掌握歌曲的歌词、旋律和节奏。通过合唱和表演活动,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同时,学生在合唱和表演中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歌曲欣赏环节,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意境和情感,培养了音乐鉴赏能力。整堂课深受学生喜爱,活动内容紧凑、有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zf133.com/a/5651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