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范文大全 > 写作课件 >

最新基层课件经典

最新基层课件经典

趣祝福范文大全今天栏目小编特意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基层课件”的文章。对于新入职的老师而言,教案课件还是很重要的,因此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可以的。教案是教师教育教学的关键资源。有需要的同行请品味这篇优秀的文章!

基层课件 篇1

学习目标:

本文涉及到一些美术方面的知识,但的主旨并不局限于美术,而是富有童趣,并由竹影引发到其他如对孩子的引导、教育等。因此,学习时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领会作者对绘画和生活有着怎样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给加框字注音

参差___、___ 收藏_ 惬意___ 口头禅___

徘徊___、___ 弥漫___ 姿态___ 水门汀__

二、导入:同学们喜欢猜谜吗?

我们来猜个谜语: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头,灯前月下跟你走,就是从来不开口。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影子的——《竹影》,希望今天的学习对同学们有所启发。

让我们一起走进丰子恺先生的,感受竹影的趣味吧。

三、作者简介:

四、整体感知:

1、根据课题设问:影从何来?——”光”也。那么作者又是怎样写光的呢?以此引导学生阅读课文1、2小节。 重点领会:

①这两段写出了光的——? ②这两段写出了孩子对光的什么感情?

2、除了1、2两节,还有哪里同样表明孩子们喜欢月光的呢?引

3、下面我们就来阅读这篇,读的时候注意整体感知的大意,想想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五、再读课文,交流感受:

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一篇古文《童趣》,描写了小孩子眼中的奇特的世界。本文也是写孩子眼中的世界。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速度可以稍快些,看看文中的小伙伴在夏夜乘凉时都看了些什么?做了哪些富有童趣的事情?

在这其中,你觉得最富有童趣的是哪些描写?为什么?其实每个人都有过童年,也有过充满童趣的心灵和思维,只是许多人在长大后就渐渐把童心丢失了。我们在童年时常常做游戏,用泥巴捏小动物,偷砖头垒房子,在墙壁、在地上到处画画……还可能因此被家长、老师责怪。其实这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如果有人在这个时候关心你、引导你,也许你就会有艺术上的发现,也许日后,你就会在这些方面有所成就。文中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位很好的引导者。读一读中对父亲的描写,想一想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父亲的善于引导,简要地作些评价。(主要有三处:)

由此可见,大人对孩子的指导,特别是引导孩子步入艺术的殿堂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丰子恺有这样一个好父亲,也许,这就是他后来之所以能成为艺术大家的原因之

六、研读探究:

在阅读时要注意思考、质疑,想一想“作者到底想要说什么?”“为什么这样说?”“这样说对吗?”等等,这样进行阅读,才能真正获益。

1, 思考题一:

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为什么用“竹影”作为本文的标题,而不是“谈

画”或者“童年趣事”?

2, 思考题二:

读完全文,请用自己的语言简单说说,中国画有什么特点?西洋画有什么

特点?

3、思考题三:

你觉得竹子在中国画中,体现出一种什么样的“神”?也就是体现出一种什么样的内在精神?

4、题目“竹影”在全文有何作用?作者在本文中要表现的中心是什么?

基层课件 篇2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上午好!

我叫lsxad,参赛的课题是——《杜甫诗三首》之《春望》。

《杜甫诗三首》,学生最不喜欢《春望》,不好懂,不好听,不好背。其实也不好讲。但是,困难越大才越要挑战。

本课选自人教版 语文教材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单元要求学生 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培养语感,特别提出“课文在课堂上就要达到 基本成诵”,新课程标准更是“强调朗读,倡导多种阅读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所以,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

知识和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思想和情感。

3、品味诗歌语言,初步了解鉴赏诗歌的方法。

过程和方法:

在反复朗读中 理解诗歌内容和作者忧国思家的感情,在想像与联想中 把握诗歌的景物和感情,在教师指导和自主合作学习中,了解鉴赏诗歌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汲取精神养料,接受文化熏陶。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思想和情感。

教学难点:品味诗歌语言,了解鉴赏诗歌的方法

诗歌鉴赏本课可以不讲,一含蓄蕴藉为美的中国古典诗歌,对于初二的学生是一种熟悉的陌生。语感好的学生,觉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无言”;一般学生,只能“读诗四顾心茫然”。但是,古诗词赏析是中考的必考内容,高中老师更是埋怨初中学生的古诗词赏析“一穷二白”, 所以,我把慢慢渗透诗歌赏析作为诗歌教学的一个长期目标。

教学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诗要反复地读,词要低回地诵”,我把朗读法作为本课的重要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分析,在分析中理解,在理解中感悟,在感悟中总结。教师尽量少讲,用朗读代替讲解,用朗读促进理解。多读,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的读,采用各种形式读。

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是新课标的精髓。所以,我把教师主导下的 多层对话 作为本节课的另一主要教学方法。

本课的设计理念是 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教师只做“引导者”“帮助者”。所以,讲课顺序,内容详略,资料呈现,都以学生需要为准。本课以“整合”为特色,激活学生积累的古诗词,补充同类诗词名句,总结鉴赏方法,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下面,我跟据教学流程 展示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我对教学的理解。本课分为三大板块:导入新课、朗读诗歌和归纳反思。

首先是导入新课。

他,是苦难人间的歌者,“万方多难”“风雨飘摇”中,他依然心怀天下,忧国忧民;梁启超先生称他是“写情圣手”;郭沫若先生赞他为“诗中圣哲”,他就是——杜甫。

接下来用大约五分钟的时间和学生一起背一背杜甫其诗,聊一聊杜甫其人。

本环节意在创设诗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也为后面“知人论世,细读诗歌”做铺垫。0458。9

接着是第二板块:朗读诗歌。这是本课的主体,大约用30到35分钟,可以分为初读、精读、细读和诵读四个递进的环节。

一、初读,读准诗歌。教师先配乐范读:通过表情、动作、声音,把学生带入诗歌情境,让学生对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性的认识;学生自由读,注意字音、节奏和韵脚,初步感受本诗音韵低沉的特点。

第二、精读,疏通文意。要求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歌基本内容。这是新课标对学生的要求。这个环节分小组进行,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巡视中提供帮助。

本环节要求学生整体感知诗意。

引导学生思考:1、春望,杜甫望见了什么,景物有什么特点?2、展开联想和想像,描绘诗人形象和画面。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丰富地再现诗人形象和诗歌情境。0122

第三细读,理解诗情。本环节主要采用朗读和多层对话的教学方法。

1、知人论世。先由学生展示预习中搜集的资料,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导学案,这样做,意在培养学生收集资料、交流合作的能力;然后教师提供助读资料,可能呈现:历史资料——安史之乱;杜甫生平;杜甫中晚年创作的诗歌《月夜》《登高》等;

2、以诗解诗。理解“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言外之意,用杜甫作于同一时期的《哀江头》作注释。用杜甫同时期的多首诗作名称《哀王孙》《悲陈陶》《悲青坂》《哀江头》解释“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心情。

3、以诗解情,以诗句为线索,解读杜甫和中国文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杜甫的诗如: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其他文人,如: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通过本环节的整合,学生对杜甫的爱国情怀有了更全面深刻的理解,对其他文人的爱国情怀也有了新的认识。

本环节不仅有范读、自读、领读,齐读、指名读、问答读、竞赛读等形式多样的朗读,还有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真正引导学生体验古人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心灵共振和情感共鸣。

第四,品读,赏析诗歌。改换词语,理解诗歌。

例如:“城春草木深”,将“草木深”改为“改为“草木生”,行吗?用改换词语,引导学生体会原诗的精妙之处,理解诗人的悲怆心境。师生通过比较朗读、激情朗读,品味诗歌语言特色。

本环节引导学生从重点字词、修辞方法,和写作方法等方面去鉴赏诗歌。如: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理解。

第五,诵读,背诵诗歌。

第三板块,归纳反思。

让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基层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仔细听读把握故事梗概,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圈画少年几次失败后的表现,感受顶碗少年不怕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白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重点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感受顶碗少年不怕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

难点

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及其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交流在课前查找到的作者资料,及需要理解掌握的词语。

二、初读课文,理清情节。

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2-6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顶碗少年经历了两次失败,面对这两次失败,他的表现如何,观众的表现又是怎样的?试分析他们当时的心理活动。

一名同学朗读课文,其余同学则边听边圈画出描写顶碗少年和观众表现的语句,并且交流分析人物当时的内心活动。

通过交流分析,让学生感受到面对两次失败,顶碗少年承受的压力越来越重,把握人物当时内心的思想情感。

三、指导朗读,把握人物性格。

请同学在分析人物思想情感的基础上,饱含感情的朗读课文。请几位同学分别朗读第一次失败,和第二次失败的段落。

先在小组中朗读给组员听,再推选几位同学在班级中朗读,其他同学对他的朗读进行评价,关键是读出当时的气氛,能够表现出人物当时的心情。

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促使学生沉入文本的情境,感受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到顶碗少年那不怕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

四、探究质疑,把握文章主旨。

思考:1、作者花很多笔墨,描写在场观众的表现有何作用?

2、作者在文中三次写到“金边红花白瓷碗”,三次写有何不同,为何这样写?

3、“那位白发老者嘴里低声说了句什么”,根据上下文,你想想他可能说了什么?

学生先小组交流,然后在班级中交流。要引导学生紧密联系课文,从文章要表现的主旨着眼,考虑问题。

通过对这几个问题的讨论,让学生掌握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并且明白文章要表达的中心: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

五、布置作业(2、3选做)

1、抄写词语:优雅惊羡颓废迷惘座无虚席不知所措

2、选择以上三个词语写一段话。

3、第五段中有一处省略号,请试着补出其省略的内容

基层课件 篇4

一、教学内容:

要下雨了(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二册)

二、设计理念:

以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为追求,融朗读、体验、感悟、积累、表达为一体。

三、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下雨前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这三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读好对话、特别是带有疑问、感叹的句子。

五、教学难点:

了解下雨前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这三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六、教学准备:

1、CAI课件

2、小动物图片及头饰

教学过程:

一、释题激趣

1、质疑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师板书:16、下雨了

生发现问题,师适时引导学生比较“下雨了”和“要下雨了”的区别

2、谈话导入

夏天的时候,在下雨之前,天气有什么变化?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提醒学生在初读课文时需注意的几点。

2、把文中出现的小动物做上自己喜欢的记号。

3、学习生字

三、图文结合,感悟课文

1、师:课文中出现了哪些小动物呀?今天老师也把这些小动物请到了我们的课堂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大家欢迎吗?出示动物图片

2、出示课件1-3自然段

3、点名读第1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4、指导读小白兔和小燕子的对话,体会小白兔急切疑问的语气。

5、了解小燕子为什么低飞的原因。

6、会用“正……呢”句式说话。

7、分角色朗读1-3自然段,加上动作。

8、出示课件4-6段,师随画面讲述故事情节。

9、讨论:燕子告诉小白兔要下雨了,小白兔相信了吗?

10、生读4-6段,了解要下雨了,小鱼游出水面的原因。

11、学生自读自悟小白兔和小鱼的对话,师适时引导,你想对小鱼说些什么呢?(鼓励学生个性化语言表达)

12、体会闷的感觉。

13、点名读小白兔和小鱼的对话。

14、出示课件7-8段

小组讨论质疑,汇报交流。

课件出示问题:小白兔会对小蚂蚁说些什么呢?

蚂蚁搬东西,是因为_____,所以_____。

四、配乐朗读,深化体验

五、扩展延伸

1、除了这三种现象,你还知道哪些?

2、假如小白兔头上飞过的不是小燕子,而是蜻蜓,小白兔会怎样问?蜻蜓又会怎样回答呢?

基层课件 篇5

教学要求:

1. 让学生了解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利用校园网、互联网络自主查寻收集资料拓宽学生的视野,进一步增强对颐和园的了解。逐步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习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4. 按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分段。理解课文重点词句,会用“耸

立”“隐隐约约”造句。

5.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陶冶爱美情趣,受到民族自豪感的教育;利用网络自主查寻,拓宽学生视野。

教学难点 :

利用网络制作一份“电子小报”并能用流畅的语言表述出来。

教学准备:

网络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

一、 介绍颐和园的有关资料。

二、 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⑴自渎课文。思考:作者抓住颐和园那些景物来描写的?

⑵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思考:每一自然段描写的是什么?(段意)

三、 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耸立 、掩映、 神清气爽、 隐隐约约、葱郁等词的

含义。

四、 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可分三段也可分六段)

五、 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详)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网络查寻资料制作一份“电子小报”

教学过程 :

一、 导入 :颐和园是我国首都一处著名的景点那里历史悠久、景色怡人,是旅

游观光的好去处。昨天,同学们随老师走马观花初游了颐和园,已经领略到了颐和园的美。谁来回忆,昨天的游览路线?

二、出示游览图,复习课文描写顺序。

(学生复述,教师电脑演示)

提问:初游颐和园,你感觉怎样?(美)课文一开始是怎样写的?(读课文第一段)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美丽的景色?

三、学生自读课文,摘抄优美词句,体会课文的美。

1. 学生自读课文勾划出优美词句,说出美在什么地方。

2. 电脑输入,感情朗读。

过渡:经过这样一番描写,再加上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让我们感到颐和园更美了!

四、指导学法,明确学习目的,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1、出示学习方法:

⑴读:找出描写颐和园的优美语句有感情地朗读。

⑵看:利用校园网、互联网查看相关图片、录象、文字资料。

⑶讲:自己来作导游把美丽的景色描述出来。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解决些什么问题呢?

五、 聘请小导游。

1、分组:长廊 万寿山 昆明湖

2、推选“颐和园小园长”。

3、师:下面请小导游们到颐和园的网站上去收集资料,制作一份电子简报,

向游客解说!(电脑出示制作步骤)(请学生读)

制作步骤:

㈠网络浏览查寻相关资料。

㈡复制图片摘抄文本。

㈢利用收集到的资料制作演示文稿。

(要求:每一小组的同学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制作好以后推荐一名同学进行解说)

六、 网络浏览查寻,收集资料制作电子作品,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在颐和园网站上查阅收集相关资料,通过自主查阅协作交流共同制作一份“电子简报”理解课文内容。)(重点 难点)

七、 展示汇报,协作交流,演、讲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二、四自然段)

过渡:我们现在就跟随小导游,去“颐和园”领略无限的风光。

(一)团长介绍(历史等背景资料)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长廊)

1. 组长汇报。(边讲边演示)

2. 对导游的解说进行评价。

3. 组员补充。

4. 游客质疑,导游解答。

5. 理解课文内容:

① 通过导游的讲解,长廊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长)

② 课文中是怎样来描写的?请用笔勾出来。怎样朗读才能体会到长廊的

长?(学生读)教师指正:哪些音要重读?(电脑出示语句品读)

③ 长廊还有哪些美丽的景色?(电脑演示帮助理解)“几千幅画没有哪两

幅是相同的”我们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千姿百态、各不相同……)

④ 如果此时此刻你就站在长廊的一头,会看到什么?(向前看……向上

看……向两旁看……)

⑤ 通过第二自然段的学习,让我们感受到了长廊很美,为什么作者这样

描写就让我们感到长廊更美了呢?(写作方法:用词准确;抓住特点来描写;按一定的顺序来写:从下→上→两旁。还写出了感受。)

⑥ 过渡:在长廊参观真是美不胜收。我们不仅能看到五彩缤粉的彩画,

闻到淡淡的花香,还能享受微风的轻拂。

(三)第三自然段。(万寿山)

⒈导游解说。(山上景物)

2对导游的解说进行评价。

3通过导游的解说你知道万寿山上有哪些著名的景点?你觉得这些怎样?

怎样的美?请你用书上的语言回答。

4学生质疑。理解“耸立”的含义。(出示佛香阁图片帮助理解)

5过渡:那琉璃瓦光滑 透亮而且是黄的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那

排云殿,一排排宫殿富丽典雅,光彩夺目。真是雄伟壮丽!(结合图片演示)

(四)第四自然段。(在万寿山上鸟瞰)(学生分小组自主学习)

过渡:要是登上万寿山,在山上俯看整个颐和园的景色那将是怎样一番情

景呢?

1学生按照:读—看—讲的方法自主学习

(电脑出示学习方法)

⒉质疑品读。(电脑出示优美语句进行品读)

①品读:葱郁的树丛……………朱红的宫墙。

“葱郁”是什么意思!葱郁的树丛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反复朗读)

②品读:昆明湖…………一块碧玉。

作者抓住了昆明湖的什么特点来写?用什么方法来描写的?(静、绿、比

喻)这样描写你觉得怎样?(美)现在我们就通过朗读来体会昆明湖 的美吧!(重点轻读:静、一镜子、绿、一碧玉)(电脑出示相关资料)

③品读:此时此刻……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

体会“滑”的含义。(结合视频理解)

3师:在万寿上上能观赏到这么美的景色,真让我们大饱眼福。我们看看

小导游会怎样给我们解说呢!

4导游解说。

5 过渡:水平如镜的昆明湖倒映着翠绿的柳条,湖水显得更绿了。置身这样的环境中让我们感到如入仙镜,下面就请昆明湖的小导游们带我们去游览。

(四)学习第五段

⒈小导游解说。每位导游只抓一处景物来讲解:历史—17孔桥—和小岛……

⒉重点讲解17孔桥:

昆明湖上有著名的景点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读后回答,(洞多.柱子多.狮子多。)(结合视频理解)

(五)齐读第六自然段。(总结归纳:物多景美)

八、刚才我们随着导游在颐和园里细细地游览了一番。

那你最喜欢哪处景物呢?请你用几句话写出你的感受(学生在电脑中完成)

九、 总结:

今天我们在颐和园里作了一次免费旅游。颐和园那绚丽多姿的美景让人留连忘返,小导游们精彩美妙的解说更让我们领略到了颐和园的无穷魅力。我们祖国有这样秀丽的景色瑰丽无比的历史文化,真让我们感到骄傲自豪。

第三课时(略)

教学过程 :

一、 完成课后练习。二、朗读训练。三、指导背诵。四、听写。

附录:教学构想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0课,这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课文重点段落是二、四自然段,学生不易把握的是介绍的景物较多,比较分散。为了让学生对课文有较深刻全面的理解教学中我注意从以下方面进行教学。

一、 朗读入手,整体感知,体会文美。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学生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有感情地自读课文,摘抄课文中描写颐和园的优美词句,来体会颐和园的美丽。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从而激发学生的爱美情趣。为课文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二、 创设情境,通过网络浏览查阅,制作电子作品,调动学生全

员参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一节课中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工具性,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创设一种接近真实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接近实际的仿真情境中学习,完成对问题的理解对知识的运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国际互联网,搜索查寻颐和园的相关资料,利用Internet中的丰富的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教学信息,扩大学生知识面。学生通过在颐和园的网站上查阅、收集颐和园各景点的相关资料,制作电子简报来理解课文内容。制作前,教师根据课文内容,把学生分成长廊、万寿山、昆明湖三大小组。教师教给学生制作简报的方法。各小组根据不同的分工查阅相关景点的资料。活动中,各小组的同学根据自己的任务自主查阅,在网站上复制有典型意义的图片,摘抄描写优美的文字,通过小组内的协作交流,把收集到的资料整合在一起,共同制作一份电子简报。这不仅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电子简报制作好后,通过小组内的解说,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这样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景中理解了课文内容。

三、 加强自主、协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课文第四自然段是重点段落。学习这一段时我让学生按照读、看、讲的学习方法分组进行自主、协作学习。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文章的美。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学生利用互联网、校园网查看相关资料,增加表象积累,这样学生对颐和园就有了真切的感性认识,更利于对课文的理解;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说话训练,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通过分小组自主、协作学习,学生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讨论交流,自由发挥,自由想象,多种不同观点的碰撞与交流,更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总之这一节课学生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中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学得轻松而愉快,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基层课件 篇6

教学要求:

1、理解我对雪儿的感情,体会我的美好心灵和可爱形象。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和对课文空白处的想象,理解我和雪儿之间的深厚感情,体会我的美好心灵。

教学用具: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5课《雪儿》。齐读课题。

2、这是一只鸟儿的名字,这是一个美丽动听的名字,是我为信鸽取的名字。哪位同学告诉大家这雪儿是在我怎么样的情况下来到了我身边、进入了我的生活?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指名交流)

3、只剩下,多么向往,告诉我们此时的我多么孤单、无聊、忧伤!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把这种心情表达出来。

二、概括全文,整体把握

过渡:在与我相依相伴的日子里,我是怎样对待雪儿的?请你继续往下读课文。读一读、想一想、划一划。

1、学生认真读课文。

2、交流。

(要求用上在的时候,相机板书:疗伤取名盼望欢呼祝福)

3、现在谁能把这些内容完整地连起来概括一下?(指名说)

三、深入探究,朗读感悟

过渡:有人说:一句话一颗心,一件事一片情。我们读书,还要从作者那些含情脉脉的句子里读到作者那颗跳动的心,感受到作者对雪儿的片片真情。

1、出示:雪儿,这儿就是你的家,你安心养伤吧!你联系上下文读一读,你体会到作者的那颗心吗?

2、指名交流。

3、齐读这句话,让我们共同体会一下这跳动的心。

4、一句话一颗心,一件事一片情,你还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我对雪儿的一片真情。

出示:从此,我天天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你会一个人去看蓝天白云吗?会天天去看吗?是啊,多无聊、多没劲呀!而作者却和雪儿天天去看蓝天白云,他怎么会有这样美好的心情?(指名交流)

提示:你们觉得现在的我孤独吗?心情忧伤吗?

师:是啊,看飘飘悠悠的白云心情是很轻松的、愉快的,看飘飘悠悠的白云心情是那样美丽,是心情改变了蓝天白云,是谁改变了我的心情?[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感受一下此时我的心情。(齐读这一段。)

5、一句话一颗心,一件事一片情。我们就这样去读课文,就能读出文中的丰富情感,发现别人所读不到的东西。自己用心读读下面的几段话,看看你是否又体会到我对雪儿的一片深情。

提示:(蓝天信使)雪儿是一只怎样的信鸽?对这样的信鸽,我内心的感情呢?

(齐读这段话)

6、体会、朗读其它自然段。

7、师:老师想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很有感情地朗读第六自然段。)你听得出我的心情吗?(指名说)

师:和雪儿在一起得时候,我的心情是快乐的;雪儿飞走了,我不是又孤单、寂寞了吗?我高兴的是什么?

(学生交流)

师:是啊,虽然雪儿走了,但雪儿在我的生活中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回忆,我相信我的伤也会和雪儿一样很快好起来的,所以心里感到很高兴、很欣慰。雪儿的到来,使我原本寂寞、孤独、忧伤、无聊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得(学生交流)

四、拓展延伸

过渡:那么,是不是每个人遇到这只受伤的鸽子都会有这么一段难忘的、美好的日子?

1、学生交流。

2、师:善待生命、珍爱生命的人,才会拥有这样的快乐和幸福,才会有这样一段美好的回忆!祝愿每位同学都拥有这样美好的日子,拥有美好的回忆!

3、师:当我伤好之后,漫步在明媚的春光里,望着蓝天上飘飘悠悠的白云,我是否会想起与雪儿相依相伴的日子?是否又会勾起我对雪儿、对那段美好日子的回忆呢?假如是你,你会对雪儿说些什么?请用你的笔,把想对雪儿说的话写下来,让春风带给雪儿,好吗?

4、自由写话。

5、交流。

6、总结:其实,雪儿会从心底里感谢你,感谢你对它的悉心照料,感谢你对它的关心爱护,感谢你给它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回忆。

板书:

5、雪儿

疗伤

取名

在的时候,我盼望

欢呼

祝福

基层课件 篇7

尊敬的评委老师您好:

我是,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猫》,我将从教材的分析与处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讲述第一课时的内容。

《猫》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组“作家笔下的动物”专题下的第三篇文章,文章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字里行间流露出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作者是老舍先生,人们称老舍先生为语言大师、幽默大师,本文充分体现出老舍先生的语言特色——优美朴实、幽默亲切、“京味十足”。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和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3.了解作者怎样写出猫的性格特点。初步尝试比较阅读的方法,体会不同作家表达方式的异同。

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猫的性格特点,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爱之情。教学难点为:体会作者的语言特色,领悟不同作家表达方式的异同。

下面我分四个板块谈一谈具体的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以趣导学,揭示课题

多媒体课件出示猫的各种图片,以此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于课堂。再通过课件出示描写猫的诗句,最后一张落脚在王冕的《画猫图》:“吾家老乌圆,斑斑异今古。抱负颇自奇,不尚威与武。”由王冕对猫的喜爱引入本课,“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老舍先生笔下的猫是什么样子的。”

第二板块: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学生自读课文,圈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通过小组讨论、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方式解决字词疑难。设置识词游戏,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老舍笔下的猫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呢?”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认真思考,教师适当加以引导,总结出“老实、贪玩、尽职、勇猛……”等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看这些表现性格的词,你有什么疑问。这样做是为了尊重学生的意愿,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让他们说自己想说的,提自己想提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根据学生提问,引导交流看法,解决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第三板块:细读品味,感受特点

抓住“大猫古怪,小猫淘气”这条主线,引导学生探究。

首先读1-3自然段,找出能表现“古怪”特点的语句,反复朗读,体会用词的准确及字里行间的情感,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体会“蹭”、“小梅花”、“丰富多腔”等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接下来屏幕出示“说它老实吧……”“说它贪玩吧……”“它若是不高兴啊……”等带有语气词的句子,体会作者的语言特点;第三步完成关联词填空,体会“任凭……也……”“一连……就……”“非……不可”等词语的作用,进一步感受猫的古怪。

请允许我以“丰富多腔”一处为例进行具体阐述:

学生找到这一关键词后,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这“丰富多腔”该是怎样的呢?这“丰富多腔”的唤声里又表达着猫怎样的心声呢?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及课前老师安排的不同作家笔下猫的形态,展开想象,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样就使文本内容更加丰富起来。继续引导学生想一想:老舍先生是怎样将猫的“丰富多腔”写具体的呢?在他的眼中,这猫的叫声都是如此的丰富多腔,如此的惹人怜爱,老舍先生又该是怀着怎样的情感来书写的呢?学生很自然地就能体会出作家的心境,然后再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自然是水到渠成。

经过这个“读—品—议—读”的学习过程,老舍先生笔下的猫的形象会更加鲜活,更具灵性,学生不但读懂了语言,也读懂了藏在语言文字中的丝丝爱意。

那么,我会引导学生在第二课时读第4自然段,用上述方法感受小猫的聪明淘气、活泼可爱。

第四板块:深化课文,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回忆“上课伊始,老师给你们展示了王冕的《画猫图》,那么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在头脑中能否勾画出一幅《画猫图》呢?”学生相互交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进一步体会作者字里行间的喜爱之情。

引导学生结合《白鹅》《白公鹅》《猫》中的文段,试着说说不同作者分别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来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接下来,设置问题:老师不喜欢小动物,觉得它们太麻烦,你能说服老师吗?为了使你的说法更有说服力,建议你用上刚才几位作者的语言和方法,将此作为本课的作业。这样读写说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基层课件 篇8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郑振铎的《猫》。我把我的说课分为这样几个板块: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流程。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特点。

《猫》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现代散文。本单元选编了描写人类的生存伙伴——动物的文章。这些文章不仅反映了人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而且还试图从动物世界里折射人类的生活轨迹,本文用朴实无华的言辞将三次养猫的故事娓娓道来,意境深远、含蓄,留给人深深的思考。学习这篇散文 ,不仅可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深入体验人与动物间的挚爱真情,而且能让学生领略到散文的语言美,作者细腻的描绘和朴素的文采。

(二).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重视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之间的联系”,结合本单元特点,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1. 知识技能目标

(1)了解郑振铎的生平。

(2)识记并理解本课“读一读,写一写”中的生字、生词,体会对比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

(3)整体感知课文,划分文章结构。

(4)从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等方面分析三只猫的区别,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过程方法目标

(1)学生预习,课前搜集有关猫的生活习性方面的资料。

教师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帮助他们体会文中蕴含的丰富情感。

3.情感价值观目标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爱护生命,善待动物的观念。 教学重点:

从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等方面分析三只猫的区别。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学情分析

本文故事性强,情节较简单,跌宕起伏,三起三落,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七年级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与生活非常接近,这都为本文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教学本文时,要尽量让学生独立思考,放手让他们讨论交流,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积极性,组织好学生的学习活动。

二、说教法

1.抓好预习:《语文课程标准》中有一个鲜明的教学理念——“以学定教”。这一基本理念将教学活动定位于学生的学先于教师的教,即以学生的预习活动启动教师的教学活动。预习是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能力,利用教材工具书及其他辅导资料,自己去感知新知识,获取新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叶圣陶先生说过“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可见,预习是语文教学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预习有利于学生提前消灭听课中可能会遇到的“拦路虎”,加强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课质量和学习效率;更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改变被动学习的局面。因此,在本课教学中,事先我先给出了预习案,让学生根据预习案预习,为上新课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2.展示交流: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把自己的预习成果先在小组内进行展示交流,互相学习,扩大了学生的信息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

3.朗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只有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反复读,才能体会课文中包含的复杂感情。

4.小组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说学法

对于学生,最重要的不是交给他们现成的知识,而是教他们去探索发现真理。我认为过程远比结果更有价值,这恰恰体现叶老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学法具体如下:

1.课前预习:学生根据预习案预习课文,初步自学课文,为上新课做好充分的准备。

2.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勾勾画画圈圈点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把精彩的地方、疑惑的地方、关键的地方等勾画圈点出来,做进一步的探究。

4.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培养:在教学中,这种新的学习理念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使之得到不断地强化和训练。我指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通过学生的相互交流,扩大了学生的信息量,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促进了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四、说教学流程

1.激情导入:

由关于猫的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2.交流有关作者资料:

对作者的了解是学生学习这篇课文背景深入的地方,了解了作者的背景更好的了解他写作的目的,所以在预习时就让学生进行了更好的资料查询,在课堂上节省了时间。

3.学习字词,检查预习

作为一篇新课文,生字的处理是必要的,所以学生通过预习,查字典、多次的书写并做到了心中有数,所以学生在黑板板演是做得甚是好,有错的学生也让他们随时改正,并让学生积累。

4.整体感知

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要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让学生进行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其实也是对课文整体的把握,学生以这篇文章中作者养了几只猫为切入点进行分析概括,学生就很容易的完成了。

5.合作探究,感悟内容

这一环节,我让学生默读课文,完成三只猫的区别表格,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从而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情感。

五、板书设计:

26.猫

郑振铎

第一部分(1-2段):写第一只猫的故事。

第二部分(3-14段):写活泼可爱的第二只猫不幸亡失的故事。 第三部分(15-34段):写第三只猫的亡失让我难过自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节课,我遵循这些原则,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参与,师生互动,学生合作来完成学习任务,基本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但本节课也有许多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导。

说课人:刘志海 20xx年6月3日

基层课件 篇9

教材分析

《蒹葭》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人教版)第四册第七单元的一首诗歌。它是《诗经?国风》中的名篇。《蒹葭》是一首爱情诗,采用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章法抒写了主人公对意中人的倾慕之恋,以及欲见而不得的惆怅、执着之情。

学生分析

八年级(初二年级)的同学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欣赏能力。教师要善于引导。启发学生,给学生营造音乐的氛围,激发他们学习诗歌的兴趣。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所以,教师注重营造特定的氛围,通过富有感情的诵读来体会课文的意境,培养学生感受、创造美的情趣。

2.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尝试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方法,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把握全诗感情基调的基础上,准确、流利、富有感情地朗诵全诗。

2.品味与赏析诗歌美的语言、美的意境。

3.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创造美的动力。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投影仪、录音带和VCD碟片。

2.诗词曲赋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瑰宝,多读多背必有好处。课前让学生搜集一些与之相关的诗词,以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增加积累。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一)导语设计:

师:同学们,当你听到“流浪的人在外想念你,亲爱的妈妈,流浪的脚步走遍天涯,没有一个家,……”这脍炙人口的歌词时,是否记起了那首游子思乡的千古绝唱《天净沙?秋思》?当你坐在餐桌前享用精美丰盛的晚餐时,是否记起了父母“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嘱咐?当你惊叹于戈壁滩的狂风吹沙时,是否忆起“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志豪情?古典诗词以其不可抗拒的魅力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更多的美丽与奇妙。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蒹葭》这首诗歌,再一次滋润我们渴求的心灵。

(二)初读诗歌

1.多媒体投影薄雾中的水边芦苇,芦叶萧萧,茫茫苍苍。在这个画面的衬托下,投影出诗歌原文。(蓝色字幕)

2.播放背景音乐(低声地):播放小提琴曲《水边的阿蒂丽娜》。

3.学生初读课文:借助“预习提示”以及注释,读准字音,了解大意。

【文采飞扬的导语,清新自然的背景画面,悠扬恬静的音乐,使课堂中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美,使学生体验了情境美、奠定了本堂课的基调。】

二、品味赏析

(一)整体感知

1.配乐朗读:在《水边的阿蒂丽娜》的音乐声中,教师范读,学生仿读。

【乐曲播放与诗歌朗诵同时进行,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联想,从而产生共鸣。】

2.请同学说说选择《水边的阿蒂丽娜》的作为背景音乐的原因。

【体会诗歌迷茫而略带忧郁的情感基调】

3.诗歌中主人公为何忧伤?

4.求而不得后主人公的态度如何?

【整体感知诗歌的思想内容:向往和追求纯洁的爱情和求而不得后,主人公依然执着追求的感情。】

(二)品味语言

1.上述体会你是从诗歌的哪部分感受到的?

【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本课文重章叠句的结构特色,品味诗歌朴素清新风格洒落的语言】

2.创新设计:请同学把大屏幕上的诗歌中加点的词改换一下,要求改后的诗歌整体风格不变。

【这个设计迁移性、挖掘性很强,它点燃了学生创造性自主学习的火花。诗歌中的加点词语为三段对应部分稍加变化的词语,学生改换后的词大多是贴切的、和谐的,多元的。在这创新的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受到美的陶冶是潜移默化的。】

3.熟读成诵。(采用男女声交替读、齐读等各种形式)

三、激发激情

(一)深层理解:

1.课后思考练习一: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目的让学生掌握意象的概念,因为理解诗歌中的深层叙往往是从理解分析意象的作用为切入口的。】

2.自由讨论“蒹葭”“芦苇”“道路”等意象的象征意义。

【让学生极大地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通过相象和联想,准确体会意象的象征意义。】

(二)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激情

1.多媒体投影出《在水一方》的歌词,同时播放这首歌。

2.思考:你认为这首改编自《蒹葭》的歌词好吗?为什么?

【在讨论中,学生发现歌词将原诗中的渺远迷茫、缠绵感伤的意境,反复咏唱的形式等精华部分保留了下来。这一发现,加深了学生对原诗的理解。学生在这首优美的歌曲声中,再一次地感受到了美的情感体验。】

3.您也许不是诗人,也许不是艺术家,但老师相信你有丰富的想象力。你能想象一下《蒹葭》这首诗歌的意境,借助除文字和音乐以外的其他艺术形式来表现的情景吗?(各学习小组之间合作、探究、讨论)

【这一设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这种开放型的题目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上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使学生畅所欲言,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层出不穷,水到渠成地把学生创造的激情激发出来。】

基层课件 篇10

【教材分析】

《可爱的草塘》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篇课文综合体现本学期学习的两个重点:体会句子里含着的意思;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课文按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形成思路:课文先交代了要去草塘的原因(呆腻),接着写了草塘的美丽景色(惊喜),然后写了草塘春、冬两季丰富的物产(赞叹),最后通过写“我”在水泡子里逮鱼和看到河水倒映出草塘的美景,而深深地爱上了草塘(爱恋)。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体会草塘的美。

3、了解北大荒草塘的优美景色及丰富物产,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以及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有感情的朗读,体会草塘的可爱;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课文插图,引入课题。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检查预习

1、引导交流收集的有关北大荒的资料。(教师补充介绍,使学生了解北大荒原来交通不便,人烟稀少,丰富的土地资源长期处于沉睡之中,解放以后,广大解放军官兵开发北大荒,建起了一个个机械化的国营农场,把北大荒变成了美丽富饶的“北大仓”。)

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并组词,集体纠正误读。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引导交流读文收获,并质疑、解疑。

四、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五、熟读课文,了解草塘的可爱主要体现在哪些地方。

1、学生读文思考后,集体讨论。

2、教师引导归纳:草塘的可爱主要表现在景色优美、物产丰富两方面。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次走进了可爱的草塘,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理清了文章的思路,现在,请大家回想一下,草塘的可爱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吗?(景美、物丰)

2、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这可爱的草塘。(板题,齐读)

[设计意图:既检查了学生上节课的学习及知识掌握情况,又为下面的环节作了铺垫。]

二、精读课文,感受草塘的可爱 ,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

(一)欣赏草塘美丽的景色

1、课件出示阅读思考一: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草塘美丽景色的句段,认真读一读。

2、学生默读思考,勾画相关语句。

3、引导交流,相机出示有关段落,指导体会朗读。

(1)指导理解第五自然段:

①学生自由读,体会草塘大、绿的特点。

②学生再读,划出文中表示绿的词语(鲜绿、翠绿、墨绿),师课件演示几种不同的绿。

③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积累的表示绿的词语。

④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指导理解十八、十九两个自然段:

①学生齐读后,引导体会小河的水清、草塘的景美。

②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以读为本,以读生情,以情促读,让学生充分感悟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体会作者情感,培养学生语感。]

(二)感受草塘丰富的物产

1、课件出示阅读思考二:自由轻声读全文,找出文中描写草塘物产丰富的段落。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从哪几方面描写草塘物产丰富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学生读文思考,讨论交流,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师相机点拨,指导朗读:(引导体会草塘的物产丰富主要表现在狍子多、野鸡多、鱼多;指导读出小丽的自豪之情和作者的惊喜与赞叹之情。)

[设计意图:用讲故事的形式理解俗语,激发学习兴趣,进一步感受草塘的物产丰富,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培养学生的理解想象能力。]

(三)体会“我”思想感情的变化

1、播放草塘风光片,引导学生交流感受。

2、引入阅读思考三(课件出示):快速浏览全文,想一想,随着对北大荒草塘的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对草塘的态度有哪些变化?

3、学生读文思考后,全班交流,师引导、板书。(呆腻、惊喜、赞叹、爱恋)

4、再次齐读课题,深化情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以及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感受草塘的可爱,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体现了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以读促悟、以情促读的教学理念。既让学生体会到草塘的景美、文章的语言美,又能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得到一定的提升。在这期间,我还将随机使用电教媒体来辅助教学,其目的就是使教学的重点更直观、形象的呈现出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学的更轻松自如一些。]

三、总结拓展

1、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指导练笔:为北大荒写一段广告词。

(1)学生练写,师巡视指导。

(2)学生在班内交流广告词,集体评议。(如:茫茫草塘绿浪涌,春冬两季趣无穷。

景美物丰惹人恋,小河奇景留心中。)

[设计意图:用写广告词的形式,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同时通过畅谈“旅行”感受,学生可以尽情表达对草塘的赞美之情,进一步理解草塘的可爱。]

四、布置作业:

课件出示: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把自己喜欢的优美句子和词语抄写一遍,积累下来。

3、你的家乡有哪些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请选择其中一件,用一段话描写下来。

【板书设计】

呆腻

大、绿

景色美丽 惊喜

水 清

26可爱的草塘 赞叹

狍 子

物产丰富 野 鸡

鱼 …… 爱恋

扩展阅读

最新新目标课件(经典7篇)


教案课件是我们老师工作的一部分,因此老师会仔细规划每份教案课件重点难点。教案是学科教育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我们认为“新目标课件”是一篇精品佳作值得一读,希望以下网页内容能给你帮助!

新目标课件 篇1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5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语言知识目标:

1)能掌握以下单词:sitcom, news, soap, educational, plan, hope, find out, discussion, stand, happen, may, expect 能掌握以下句型:

① What do you want to watch? ② What do you think of talk shows? ③ I can’t stand them.④ I don’t mind them.⑤ I like/love them./ I don’t like them.2)能了解以下语法:

动词不定式结构做动词的宾语;后面接动词不定式做宾语的动词。3)学会陈述自己的看法;学会谈论自己的喜好。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会谈论流行文化,了解各类电视和电视节目的名称和自己的喜欢。注意引导学生们形成正确的文化观念,大力培养学生们的跨文化意义,形成自己独立的个性。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学习掌握各类电视和电视节目的名称。

2)掌握动词不定式结构做动词的宾语;了解后面接动词不定式做宾语的动词。

2.教学难点:

掌握动词不定式结构做动词的宾语;了解后面接动词不定式做宾语的动词。

三、教学过程 Step 1 Lead-in 学生们根据图片提示学习各类电视节目并且练习运用What do you think of…? Step 2 New words Learn the names of the TV shows.Step 3 Game 1.引导学生们看1a中的图片,根据提示依次说出每一部TV Show的名称。2.让学生们看图片及1a中的词汇,将图片与正确的词汇相连。3.Check the answers with the Ss.Step 4 Listening 1.T: Tell Ss to read the shows in the box.Make sure they know the meaning of the shows.2.Play the recording for the Ss to listen and number the shows1-4.3.Play the recording again.Check the answers with the Ss.Step 5 Pair work 1.Let Ss look at the pictures in the box.Then explain the meaning of each expression to the Ss.2.Let Ss read the conversation after the teacher.Then let Ss make their own conversation using the shows and expressions in the box.3.Let some pairs ask and answer about the shows.Step 6 Listening Work on 2a: 1.Read the shows in the box of 2a.Tell Ss to remember the information.2.Play the recording for the Ss to listen and number the TV shows [1-5].3.Play the recording again to check the on 2b: 1.Let Ss read the sentences below.Explain some main sentences for the Ss.Make sure they know what to do.2.Play the recording for the Ss to write the correct words in the blanks.3.Play the recording again to check the answers.Step 7 Pair work 1.Tell Ss ask and answer questions about the TV shows in 2a.They can use the information that is true for them.2.Let Ss read conversation after the teacher.3.Explain some main points for the Ss.4.Ss act the conversation in pairs.Ask some pairs to act out their conversations.

新目标课件 篇2

新目标英语九年级第八单元短语动词小结

常见短语动词结构有下面几种:

1.动词+副词 如:give up 放弃 turn off 关掉 stay up 熬夜

这种结构有时相当于及物动词,如果其宾语是代词,就必须放在动词和副词之间,如果是名词,则既可插在动

词和副词之间,也可放在短语动词后。2.动词+介词 如:listen of 听 look at 看 belong to 属于这种结构相当于及物动词,后面跟宾语。

3.动词+副词+介词 如:come up with 提出,想出 run out of 用完,耗尽

4.动词+名词(介词)如:take part in参加 catch hold of 抓住 1.cheer(sb.)up使(某人)高兴、振作 如:cheer me up 使我高兴 clean up 打扫 clean-up n.打扫

2.homeless adj.无家可归的 a homeless boy 一个无家可归的男孩

home n.家

3.hand out 分发 hand out bananas give out 分发 give out sth to sb.分….给某人

give up doing 放弃… give up smoking 放弃吸烟

give away 赠送 捐赠 give away sth.to ….give away money to kids

give sb.sth.给某人某东西 give me money 给我钱

give sth.to sb.给某人某东西 give money to me 给我线 4.sick adj.生病的 作表语、定语 ill adj.生病的 作表语,不能作定语

5.volunteer to do v.志愿效劳、主动贡献 volunteer n.志愿者

e up with 提出 想出 === think up 想出

catch up with 赶上 追上

7.put off doing 推迟做某事

put on 穿上(指过程)put up 张贴

8.write down 写下 记下

9.call up 打电话

make a telephone call 打电话

10.set up 成立 建立

The new hospital was set up in 2000.这座医院是在2000年成立的。11.each 每个 各自的 强调第一个人或事物的个别情况 常与of 连用

every 每个 每一个的 一切的 则有“全体”的意思不能与of 连用

12.put …to use 把… 投入使用,利用

They put the new machine to use.他们把新机器投入使用

13.help sb.(to)do 帮助某人做某事 help him(to)study help sb.with sth.帮助某人做某事 help him with English help do 帮助做某事 help study 14.plan to do 计划做某事

plan + 从句

I plan to go to Beijing.=== I plan(that)I will go to Beijing.我计划去北京。15.spend … doing 花费…做… I spent a day visiting Beijing.我花了一天的时间去参观北京。

spend… on sth.花费…在… I spent 3 years on English.16.not only … but(also)… 不但… 而且… 用来连接两个并列的成分

(1)引导以 not only …but(also)… 开头的句子往往引起部分倒装。

因此 ⑴Not only do I feel good but(also)….是倒装句。

也是说得要把前面的句子中的助动词或者是情态动词放在主语的前面。如:

①Not only can I do it but(also)I can do best.我不仅能做到而且做得最好。

⑵Not only…but(also)… 接两主语时,谓语动词随后面的主语人称和

数的变化 也就是就近原则 如:

①Not only Lily but(also)you like cat.不仅莉莉而且你也喜欢猫。

②Not only you but(also)Lily likes cat.不仅你而且莉莉喜欢猫。常见的就近原则的结构有:

Neither… nor…即不…也不…(两者都不)Neither you nor I like him.我和你都不喜欢他。

Either… or… 不是…就是…(两者中的一个)Either Lily or you are a student.Not only …but(also)…

There be 17.join 参加(指参加团体、组织)如:join the Party 入党

take part in 参加(指参加活动)如: take part in sports meeting 参加运动会 18.①run out of == use up 用完 用尽

I have run out of money.== I have used up money.我已经用完了钱。

②run away 逃跑 The monkey has run away from the zoo.这只猴子已经从动物园里逃跑了。

③run to + 地方 跑到某地

19.take after(在外貌、性格等方面)与(父母等)相像

be similar to 与..相像

take after 相像

look after 照顾

take care of 照顾 out 算出 结局

The situation worked out quite well.情况的结局非常好 Have you worked out this math problem? 你已经算出这道数学问题了吗? 21.hang out 闲荡 闲逛

I like to hang out at mall with my friends.我喜欢和我的朋友一起去购物中心闲荡。22.be able to do 能 会

be unable to do 不能 不会

23.thank you for doing 谢谢做某事 如: thank you for helping me 谢谢做帮助我

新目标课件 篇3

一、主题词:

“新学期,新气象,新目标,新打算”

二、班会活动宗旨:

在新学期来临之际,根据我班学生的特点,借助各种带有情感特色的活动,使学生能够很好的计划打算自己的新学期,明确自己新学期的任务,确定自己新学期所要达到的目标,把握自己努力的方向。寄希望通过本次主题班会活动,使学生对新学期有一个很好的规划。

三、策划:

14班班长

四、具体安排思路:

(1)主持人宣布主题班会开始;

(2)请同学们对自己的新学期做出规划;

(3)请同学们讨论并互相交流;

(4)新学期寄语;

(5)主持人至结尾词宣布班会结束。

主题班会课堂实录:

主持人: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主持人:又是一个新的学期,又迎来了新的起点。20xx年的8月,是我们14班。

新的开始,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新起跑线,在新学期里,我们应该以一个全新的面貌来面对,新学期,新气象,新目标,新打算。在新的学期里,我呼唤所有的班委及团员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维持班级的气氛,我坚信同学们会把最新的气象展现出来,在新的学期里,我坚信我们班会做的更好,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改变,共同完善我们的这个集体吧,力争让我班的明天,有一个更大的飞跃!

主持人:对于上一个学期,我们充满无限的怀念与感激。怀念我们的学习与生活,感激我们的父母,老师和同学。对于新的学期,一个全新的起点,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种期盼——那就是!新学期我们要更加精彩!

主持人:新学期!要有新气象!

主持人:金秋八月,带着几多新奇,带着几多梦想,迎来了这个新的学期。

主持人:新学期我们要以全新的面貌来迎接;

新学期我们要以饱满的激情来迎接;

新学期我们要以满腔的自信来迎接;

新学期我们要以充沛的活力来迎接;

在新学期里,我们要——加倍努力!

主持人:新学期!必须要有新目标!

主持人:我们要定好目标,执着信念,永不言败,一起因目标而努力,一起因梦想而精彩,踏踏实实的一步一步走下去。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一步一脚印踏实的朝着宏伟的目标迈进。

主持人:著名的查士德斐尔爵士曾说过“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没有它,天才也会在矛盾无定的迷径中,徒劳无功。”

主持人:在这个新学期里,每个同学都应该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和奋斗目标,这个计划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的计划要尽可能长远,尽可能切合实际,在自己的能力限度内,能够在一学期内达到的。

主持人:有了目标,我们就能跟着它指引的方向,不断努力;有了目标,我们就能有无穷的动力,奋勇直前;有了目标,我们就能在新学期里,做的精彩!

主持人:相信同学们已经已经有了自己的小打算,下面就请大家用几分钟对自己新学期做出规划。

(同学们自由思考10分钟)

主持人:新学期!还得有新打算!

主持人:有了目标之后,我们还要有打算,“说到一定要做到”在制定好自己新学期的目标后,我们要坚定不移的实施,为信念努力,决不放弃。下面就请同学们在纸上写好自己新学期的新打算。

(同学们在纸上交流)

主持人:在新学期里,我希望我们大家能够做到;

第一、树立信心:我能行。每个人都有存在的价值;

第二、创立一种学风:认真,勤奋,刻苦,求实;

第三、建立一个目标,志存高远,终能成功;

第四、培养一种习惯:自觉。

主持人:新学期,新气象,新目标,新打算。

主持人:莫泊桑说过“人生活在希望之中,一个希望破灭或实现了,就会有新的希望产生。”新学期就是新的期盼,新的希望,新的征程,新的收获,新的起点,新的面貌,大家一起努力前行!我们会做的更好!让我们憧憬更美好的明天,让我们再一次踏上征途!

主持人:这是一节有意义的班会,许多同学都说了自己新学期的打算并订了适合自己的计划,在这同时,我也感到了时间的紧迫,若不能珍惜时间,将会被社会抛弃,丧失自己的未来,在老师的总结中,能听出她对我们满怀信心并相信我们能战胜自己,战胜懒惰,同学的话,让我充满自信,如果我能够从现在开始,为理想冲刺,我想我也可以朝自己的目标航行,老师这样的信任我们,鼓励我们,我们又有什么理由退缩,认输呢?我知道,人生有许多的“战场”需要我们去竞争,我会坚持到底,虽然我知道在航行的路途中会有风浪,雷雨需要面对,但是只要想到“风雨过后,便是彩虹”,就有前进的动力。同学们,现在就开始为理想奋斗吧!

主持人:感谢各位老师,本次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新目标课件 篇4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增强学生自信,使学生懂得做事要有计划,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

3、提出新学期新的要求,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强化常规管理教育。强调校园内的安全。

二、活动地点:

护理七班教室

三、活动过程:

1、内容:说一说在以前的学习生活中有什么缺点?与同学们的关系怎样?展示自己粘贴题目。(新学期、新起点、新希望)

2、班主任提新学期要求:

新学期,同学们面貌焕然一新,同学们也都像小天使一样,比以前更漂亮了。在暑假的时候,同学们都进行了许多有意义的活动,增长了见识和本领,尤其是有的同学看了很多书籍,知识也越来越丰富了。同学们,一个新的学期已经开始,在新学期里你有什么新的打算吗?

3、全班交流:

展示自己的优点和良好的习惯!设想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应该怎样做?整理适合自己的好计划,写下来。

3、进行常规教育,重点进行校内安全的教育。

班主任结合学校要求和校内实际情况进行安全教育:如不得去湖边玩耍,在寝室内注意安全用电,注意防盗,保护好自己的财产安全等。

4、学习《学生守则》,以及“三禁两不”和“十不准“以及学校的相关规定。

对学生进行道德规范教育、遵纪守法教育,要求去每一名同学在新学期争当“五星学生”,班级争取被评上“优秀班级”。

5、制订本学期“新学期、新目标”学习计划。

6、班主任总结:新学期,新起点,新希望,让我们拿出自己的实际行动,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好好把握自己的未来吧!

新目标课件 篇5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Unit10 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这单元通过复习和学习一些关于职业的词汇,用be going to谈论长大以后打算做什么以及打算怎样实现目标,与七年级(下)Unit 4 I want to be an actor.学习关于职业的词汇以及用want to bedo谈论将来,和八年级(上)Unit 3 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用be doing谈论将来的打算有着密切的联系。本课是这单元的第一课和重点课,学好本课将为进一步学习一般将来时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本课重点词汇computer programmer, computer science, engineer, pilot, professional ….本课主要句型: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 I’m going to be an engineer. 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 I’m going to study math hard.

语法:用be going to表示一般将来时。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应用英语谈论将来计划,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谈论将来打算做什么以及准备怎样实现目标,让学生考虑自己的将来,及早为将来做好准备。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强烈兴趣,乐于参加各种活动的积极情感,善于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4).教学重、难点:重点是掌握本课computer programmer, computer science, engineer, pilot, professional等重点词汇,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 I’m going to be an engineer. 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 I’m going to study math hard.等重点句型和语法:用be going to表示一般将来时。

难点是一般将来时be going to中be的具体形式和后面接动词原形的用法,而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职业,运用所学知识谈论自己打算怎样做来实现目标则既是难点,又是能力训练点。

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根据英语课程标准规定,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

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

打好初步的基础。此外,根据我国国情和外语教学大纲的要求,现阶段外语教学的素质

教育主要包括思想素质教育、目的语素质教育、潜在外语能力的培养、非智力因素的培

养等四方面。

二.说教法

1.“Teach English in English”:即新课标倡导的“用英语教英语”,尽量用英语教学,创造英语课堂良好的听的环境,让学生充分感知,积极体验,大胆实践,把握用英语交际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

2.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通过听力训练、做调查、小组竞赛等多种形式反复操练重点句型,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灵活运用能力,通过操练中人称的变化和幻灯片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语法。

3.任务型教学法:倡导体验参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课前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复习七年级(下)Unit 4中关于职业的词汇,预先读本课新词,让学生带着任务有目的地上课,并在课堂学习中不断获得完成此任务所必须的知识、能力、技能等,为最终完成任务作全面的准备。

4.游戏教学法:新课标倡导的“玩中学,学中玩”的理念很受学生欢迎。设计猜谜游戏复习七年级(下)Unit 4中学到的关于职业的词汇,既达到以旧带新的目的,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5.竞赛教学法:根据初中生争强好胜的性格特征,在课堂内引进小组竞争机制,提高团体活动效率,加强团体凝聚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意识。

6.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形象、生动,使课堂容量相对增加,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有利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7.教具:电脑多媒体、谜语卡片、录音机等。

三.说学法

1.学会预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听课,可以更好地把握课堂的`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2.在游戏中学习:在“玩中学,学中玩”,好玩是学生的天性,让学生轻松学习,体会学英语原来可以这么有趣,提高学习兴趣与热情。

3.合作学习:积极参与2人或4人小组对话或活动,相互交流,互帮互助,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团队精神,更好地掌握本课所学知识。

4.“为用而学,用中学,学了就用”:善于抓住用英语交际的机会,充分感知,联系实际,积极体验,大胆实践。

四.说学生:

1.大班教学,学生语言实践机会少,程度不一,整体教学中较难兼顾到具体对象,容易两极分化,通过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可以照顾学习英语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2.农村学生学英语起步晚,底子薄,脸皮薄,怕犯错,不敢开口,“哑巴英语”的现象比较严重,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大胆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3.中学生活泼、好动、好胜心强、可塑性大,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设置情境,倡导其活动参与,并引进小组竞争机制,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五.说教学过程:根据英语五步教学法“组织课堂、复习、导入新课、讲授新知识、操练巩固”来开展教学,通过小组竞猜复习学过的关于职业的词汇,多媒体展示图片学习关于职业的新单词,通过联系实际介绍自己的个人成长计划,导入新用法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进一步谈论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引导学生用be going to谈论将来的计划,并通过听力训练、做调查、小组竞赛等形式进行操练,使学生更快更好地识记,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灵活运用能力。

学生活动调查表:

Unit 10 I a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

Name What is he/she going to do when he/she grows up? How is he/she going to do that?

Unit10 Section A Period1(Go for it 2A)教案

1.课题: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

2.主题:人生目标。

3.功能:谈论将来计划。

4.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本课重点词汇computer programmer, computer science, engineer, pilot, professional ….本课主要句型: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 I’m going to be an engineer. 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 I’m going to study math hard.

语法:用be going to表示一般将来时。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应用英语谈论将来计划,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谈论将来打算做什么以及准备怎样实现目标,让学生考虑自己的将来,及早为将来做好准备。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强烈兴趣,乐于参加各种活动的积极情感,善于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4).教学重、难点:重点是掌握本课computer programmer, computer science, engineer, pilot, professional等重点词汇以及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 I’m going to be an engineer. 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 I’m going to study math hard.等重点句型和语法:用be going to表示一般将来时。

难点是一般将来时be going to中be的具体形式和后面接动词原形的用法,而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职业,运用所学知识谈论自己打算怎样做实现目标则既是难点,又是能力训练点。

5.教具:电脑多媒体、谜语卡片、录音机等。

6.教学过程:

Step1 Organization and duty report

Step2 Revision

1. Revise the words about jobs by playing a guessing game.

2. Ask students to say jobs we’ve learned.

通过猜谜的形式复习旧单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Step3 Presentation

1. Teach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by showing the pictures.

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引入新词汇,直观、形象,印象深刻。

2. Present 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 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

3. Ask What’s heshe going to be when heshe grows up? How’s heshe going to do that?

结合实际谈论自己的个人成长计划,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将来计划。

Step4 Listening

Listen and match the items in 1b,then listen and repeat.

通过听、说、读,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Step5 Practice

Ask the students to make an investigation about their future plans in groups of four.

通过小组调查活动操练本课重点句型。

Step6 Sum up

In this class we learn to use “be going to” to describe future plans.

通过小结,回顾本课主要内容

Step7 Homework

Read the four conversations in 1b, recite one of them.

Make their own conversation in pairs, write it on the exercise books.

布置两人合作做对话,促使学生加强合作,互相帮助。

新目标课件 篇6

【教材分析】

本模块以出行旅游为话题。对话是通过读地图来呈现指路及表明具体位置的语言表达方式。通过本单元的听说活动,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体验和运用语言的机会。

【学情分析】

学生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学习热情高,表现欲强,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而且相互之间能够很好地利用小组进行合作交流。

【教学目标】

Knowledge objective:

To master some words and expressions about places, positions and giving directions.Ability objective:

1.To ask the way and give directions.2.To understand a conversation of giving directions.Moral objective:

1.To be polite to others.2.To be ready to help others.3.To know more about Beijing and love Beijing.【教学重点】

1.To learn some words and expressions about places:

Bank, museum, along, across, cross, opposite, tourist, excuse, excuse me, street ,turn, third, guidebook, bookshop, right, why not ?? could, underground

2.To learn and review some words about positions: near,opposite, along, on the left/right, across.3.To learn some expressions about asking ways and giving directions:

【教学难点】

1.To get information from the conversation.2.To ask the way and give directions.【教学方法】

PWP method, task-based method and interactive approach.【教学手段】

A tape recorder, multimedia ,PPT courseware, the teaching CD and some pictures.【教学过程】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Revision【复习】

1、listen to an English song.Aim : to activate the classroom atmosphere.2、Do a duty :

Aim :To give one student a chance to train his spoken Englishin every class.3、Talking and acting:

Aim :to check if the students can practice the topic of the last

module and to develop the students’speaking and language expressing abilities.Step 2 Leading in

【导入】

1、Play a guessing game: The teachers shows the pictures ofnew words and let the students say as quickly as possible.Ai : to check if the students preview the new lesson before the class and to be familiar with them.2、Look, think and say: the teacher shows some pictures aboutgiving directions and some road signs and asks the students to think and say the phrases.Aim :to consolidate the phrases about giving directions.3、Find and say.The teacher shows pictures of direction prepositions, and the students find the right words and make some sentences with the direction prepositons.Aim : to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 usage of the directionprepositions.【总结】

1.Do some exercises about the direction prepositions。2.Do some exercises about the patterns of asking for and giving directions.

新目标课件 篇7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11说课稿

一.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 本课是Unit11的第一课时。其主目标是能用 “Could you please do things?” “Could I please do things?”谈论如何委婉地提出请求或征求别人的许可, 及回答语“Sure / Certainly / I’m glad to.”能礼貌地拒绝,“Sorry, I / you can’t,.I / you have to do„”并表达自己的理由, 陈述自己的好恶。以do housework 和调查做力能所及的事为话题,学会运用“Could you please do things?”“Could I please do things?”是本课的语言目标。本课的学习内容(target language)有:学习名词trash, clothes, floor, cleaning, , living room, washing.情态动词can could..动词fold, cook, need to, sweep, take out, use, wash, give并且复习运用情态动词have to.区别make与do在短语中的用法.通过本课的学习,教师适时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使他们能理解父母,帮助分担家务,学会与他人沟通,这亦是素质教育的“以人为本”的目标体现。

【重要词组】

do the dishes, sweep the floor, take out the trash.fold your clothes, clean the living room, do chores, have to do sth, like to do(doing)sth, make dinner, make your bed 重要句型及语法如下: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

Yes, uld you please do the dishes?

Sorry, I can’t.I have to do my uld I please go to the movies?

Yes, you uld I please use the computer?

No, you can’t.You must do the dishes at first.二.学生学情分析

本课话题来自学生的生活经历,学生在初一已经学习了许多动词短语,为表达提供了语言基础,此外,学生已初步掌握了用祈使句和Can you„?/Can I„? 提出请求和建议, 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铺垫。

活动设计的话题从谈论家务---对家务的看法(好恶)---父母和孩子之间承担的家务----社交、休闲活动等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任务层层递进,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又是学生饶有兴趣的内容,为表达提供了真实的材料,使得学生在各个活动中想说、有话说,使活动参与的范围广,达到任务的真实性,有效性。

在学习中学生受到爱的教育,学会爱父母,爱家庭,爱劳动,学会如何与人交往,学会表达自己对事情的看法,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

三.单元重点和难点 1.重点。

1)学习和复习一些常用的动词短语。2)委婉地提出请求、征求许可做某事。

Could you/I please do things? Yes, Sure./。I/You can.Sorry, I / you can’t,.., I / you have to do…” 3)学习如何请求他人的帮助。

2.难点。

在实际的生活中委婉地表达自己的请求和征求许可,获取帮助

四. 教学过程 1.Warming up Enjoy ourselves.Watch cartoon Small Potato’s Sunday.看动画片段《小土豆的星期天》导入本课话题和新词汇“chores”。小土豆周末一人在家。他过了一个非常快乐而充实的星期天。帮助父母做了许多家务活。片段的主题使学生联想到 1 本课的话题。

2.Learn new words and phrases What kind of chores can you find in the cartoon? 学生通过在动画片段里找家务活,利用已学的简单词汇如make breakfast等导入新单词的学习。

Look!What is it used for? 看图。通过问学生这些清洁用品的用处学习动词词组do chores, do the dishes, make the bed, take out the trash, fold the clothes, clean the living room.3.Memory game.What is she doing? Do you still remember? 通过记忆力游戏,让学生适时对所学词汇进行回忆以及进一步的巩固。并适当活跃课堂气氛。从这里开始对学生的活动进行分组竞赛。

4.Discuss.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Sunday? 先通过已学的简单句型,让学生再一次对所学的词汇进行练习。并在讨论后让学生做Pair work来热身。

5.Listening.1b Peter’s chores or Mom’s chores? 通过听力来巩固目标词汇。

6.Make a survey.Discuss in groups of four.Draw a smiling face on the chore you like and draw a crying face on the chore you dislike Then give a report.通过做调查,复习句型I like „ because„以及I don’t like „ because„

学生在做调查的过程中了解自己同学的喜欢,为下一步如何委婉地提出请求做好铺垫。调查表格附下:

Chores Like Don’t like do the dishes

sweep the floor take out the trash make your bed

fold your clothes clean the living room 7.Pair work

Ask your partner for help 告诉学生可以向同桌寻求帮助,请求别人帮助你做自己不喜欢干的家务活。导入目标语言Could you please do things? Yes, Sure.Sorry, I have to do… 并进行对话练习。

8.Game 哑剧表演。一位学生利用Could you please do things?委婉地提出请求。另一位学生表演动作。活跃课堂气氛。9.Pair work

Act out strict father or mother.角色扮演。一位学生扮演严格的父母。一位学生扮演孩子。学习目标语言如何征求许可做某事。Could I please do things? Yes, Sure.No,you must „

并做Pair work 10.Interview How to be a better boy and girl? 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采访自己的同学。讨论一次自己的周末计划。要帮助爸爸妈妈做什么家务活。在学习中学生受到爱的教育,学会爱父母,爱家庭,爱劳动。并且复习已学句型 I’m going to do„

11.颁奖。给每个小组里的最能干者发奖。适时给学生爱劳动,爱父母的教育

12.总结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13.Homework Read the words and phrases you learn today.Make a dialogue between you and your parent about doing the chores

新目标九年级unit11说课稿

一 说教材

本课是新目标英语九年级第11单元,教材以 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the restroom is ? 为中心话题,围绕着描述“一系列地点”展开,学习和运用有礼貌的询问方向展开。本课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易于引发学生运用简单的英语进行交际和交流。本节课为Section A的第一课时,主要学习内容是:复习以前学习的询问方向方式,学习一种更加有礼貌的问路方式“Do you know where I can„.?”和“Could you tell me where I can„?” 二 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及11单元的内容,我将本节课(即section A 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细化为以下五方面:语言目标,能力目标,情感和态度目标,策略目标及文化意识目标。1.语言目标:1)生词和短语 restroom,.shampoo, drugstore,cafe, department, 2)重点句子 Do you know where I can „ ?

Can you tell me where I can … ?

能力目标:能够听懂重要句型及语言结构,并能够仿照例子学会有礼貌的问路。情感和态度目标: 当向他人询问时,应注意礼貌用语。“生活是一面镜子,你给他微笑,他也会他微笑还给你。”

4策略目标:看图搭配 注意语言交际中意思的完整;在学习中与他人合作。

5文化意识目标:在英语语言中,注意礼节,语言的得体。

三 说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1:复习词汇:library, bank, stamps, post office, department, 2: 复习句型:Where is the post office ? Is there a post office near here? Yes, It’s on center street.3: 学习词汇:shampoo, drugstore, restroom,cafe, department, escalator;4: 学习句型:“Do you know where I can „ ? ” “Can you tell me where I can … ? ”

教学难点:疑问句在从句中的正确语序。

四.说教法

新课程倡导教师的地位发生了极大变化,是课程的引导者,同时又是参与者。因此本节课我采取逐步引导,层层深入的教学法,同时尽可能多的挖掘学生的潜能,使老师和学生作到极好的配合。

1)点拨法 充分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与疏通整理。

2)合作探究法以小品,竞赛的方式适时去鼓励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3)采用多媒体课件,增大教学容量和增强直观性

五.说教学过程 热身过程:让学生去回忆并尽可能多的说出地点名词,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引出新单词,并为下边的导入新课做铺垫。

T: Hello, everyone.We have learned many words that describe the places, Can you think of them? Ss: Yes, library, school, restaurant,bank, post office, supermarket,police station and so on.T: Oh, good.You have a good we will another two new words that describe the places “restroom and drugstore.”(单词的引入)新课的导入 以三组同学表演小品的方式导入新课,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小组合作及探究能力。第一组:A: Hi , where is the bank?

B:(no answer)

第二组:A: Excuse me , where is the bank ?

B: It’s on center street.第三组:A:Could you tell me where the bank is ?

B: Sure, There is a bank on center street.显而易见,第三组同学的答案最好,因为他们明白了礼貌在日常交际中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引出另一句型“Do you know where I can „ ?” 3. 看图,引导学生把每件事及相应图片搭配。听力练习。在上边学习了重点句型及短语之后,学生有目的的去听,第一遍主要去听重点句型,判断使用的是哪种句型;第二遍主要去听短语及相应地点,就显得不是那么难了。在听力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听并模仿,惟妙惟肖地模仿情景中的音语调和语速,学一口纯正的英语。对话练习.设置不同情境,引导学生发挥小组合作,小组竞赛的方式,利用所学语法要点在短时间内编写对话,并表演。教师适时的去鼓励,评价,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学生们展示对话,教师要对错误进行纠正。

6.露一小手:展示一幅城市平面图,设置一个情景:假设一位老奶奶到这个陌生的城市来,不知道路,让我们来帮帮她。把本节课学的目标语言运用到实际当中,巩固问路指路的礼貌用语。

7.检测大舞台: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设计了两大题型,对学生进行当堂检测评价,效果还行。

8.作业设置:To be a guide Some teachers /students are visiting our school.Please guide for them.Try to make some conversations

Sample: A: Excuse me, could you tell me where.… B: Sure.…

A: And do you know how…?

B: …

六:说板书设计

Unit 11 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ere the restroom are? Words

Sentences

Grammar

restroom

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how/where „? 宾语从句的语序: drugstore

Do you know where I can …

Department store

引导词+ 陈述句 „

总之,本节课,我始终坚持“任务型”教学的策略,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以任务为中心,在运用语言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体会和掌握语言。自始自终贯穿了以交际为目的的原则(在做中学,学中用).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体验,提倡学生参与、体验、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让学生在任务中了解知识、学习知识、掌握和应用知识,从而实现教学目标.5

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经典


我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为您编辑出这篇“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的文章。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没有写的老师就需要抓紧完成了。教案是落实学校教育方针的有效工具。欢迎你来品鉴本文!

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篇1)

教学内容:

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称。

2.经历探索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重点:

比例的基本质性。

教学难点:

发现并概括出比例的基本质性。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什么叫做比例?

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2.4:1.6和60:40

二、探索新知

1.比例各部分名称。

(1)教师说明组成比例的四个数的名称。

板书: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例如:2.4:1.6=60:40

内项

外项

(2)学生认一认,说一说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

如::=:

外内内外

项项项项

2.比例的基本性质。

你能发现比例的外项和内项有什么关系吗?

(1)学生独立探索其中的规律。

(2)与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3)汇报你的发现,全班交流。

板书: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96

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96

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

(4)举例说明,检验发现。

如::0.5=1.2:

两个外项的积是×=0.6

两个内项的积是0.5×1.2=0.6

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

如果把比例改成分数形式呢?

如:=

2.4×40=1.6×60

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所得的积相等。

(5)归纳。

在比例里,两外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3.填一填。

(1)=

()×()=()×()

(2)0.8:1.2=4:6

()×()=()×()

(3)4×5=2×10

4:()=():()

=

4.做一做。

完成课文中的“做一做”。

5.课堂小结

(1)说一说比例的基本性质。

(2)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三、作业

完成课文练习六第4~6题。

课后记:

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 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初步了解比和比例的区别;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2、 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 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4、 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难点:自主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准备: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比的有关知识,说说你对比已经有了哪些了解?(生答: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等。)

还记得怎样求比值吗?

2、 课件显示:算出下面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

⑴ 3:5 18:30 ⑵ 0.4:0.2 1.8:0.9

⑶ 5/8:1/4 7.5:3 ⑷ 2:8 9:27

[评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方便快捷,为新课做好准备。]

二、认识比例的意义

(一)认识意义

1、 指名口答上题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课件依次显示答案。

师问:口算完了,你们有什么发现吗?(3组比值相等,1组不等)

2、是啊,生活中确实有很多像这样的比值相等的例子,这种现象早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研究。人们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如:3:5=18:30 。

(课件显示:“3:5”与“18:30”先同时闪烁,接着两个比下面的比值隐去,再用等号连接)

最后一组能用等号连接吗?为什么?(课件显示:最后一组数据隐去)

数学中规定,像这样的一些式子就叫做比例。(板书:比例)

[评析:通过口算求比值,发现有3组比值相等,1组不等,自然流畅地引出比例。有效的课堂教学,就需要像这样做好已有经验与新知识的衔接。]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比例,你想研究哪些内容呢?

(生答:想研究比例的意义,学比例有什么用?比例有什么特点……)

5、 那好,我们就先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到底什么是比例呢?观察这些式子,你能说出什么叫比例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抓住关键点板书:两个比 比值相等)

同学们说的比例的意义都正确,不过数学中还可以说得更简洁些。

课件显示: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学生读一读,明确: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反之,如果是比例,就一定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

[评析:比例的意义其实是一种规定,学生只要搞清它“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本环节让学生先观察,再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比例,学生都能说出比例意义的关键所在——两个比且比值相等,教师再精简语句,得出概念,注重了对学生语言概括能力的培养。在总结得出概念之后,教师没有嘎然而止,而是继续引导学生读一读,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认识比例,加深了学生对比例的内涵的理解。]

(二)练习

1、 出示例1 根据下表,先分别写出两次买练习本的钱数和本数的比,再判断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第一次

第二次

买练习本的钱数(元)

1.2

2

买的本数

3

5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明确:根据比例的意义可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完成练习纸第一题。

一辆汽车上午4小时行驶了200千米,下午3小时行驶了150千米。

⑴分别写出上、下午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⑵分别写出上、下午行驶的路程的比和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评析:这两道练习题既帮助学生巩固了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又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练习1其实是对例题的巧妙补充。]

3、刚才我们先写出了比,然后再写出了比例,你觉得比和比例一样吗?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归纳出:比例由两个比组成,有四个数;比是一个比,有两个数)

4、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1) 课件出示: 3 : 5

前项 后项

(2) 课件出示:3 : 5 = 18 : 30

内项

外项

(3) 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你能指出它的内、外项吗?

课件出示:3/5=18/30

[评析:由练习题中先写比、再写比例,自然引出比和比例的的区别,再由比的各部分名称到比例的各部分名称,环环相扣、自然流畅、一气呵成。]

5、小结、过渡:

刚才我们已经研究了比例的意义、各部分名称,也知道了比例在生活中有很多的应用,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比例是否也有什么规律或者性质,有兴趣吗?

三、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课件先出示一组数:3、5、10、6

再出示:运用这四个数,你能组成几个等式?(等号两边各两个数)

2、 独立思考,并在作业本上写一写。

学生组成的等式可能有:10÷5=6÷3 或10:5=6:3;3÷5=6÷10或3:5=6:10;3:6=5:10;5×6=3×10……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10=5×6 3:5=6:10

3:6=5:10

5:3=10:6

6:3=10:5

3、 引导发现规律

(1)还有不同的乘法算式吗?(没有,交换因数的位置还是一样)

乘法算式只能写一个,比例却写了这么多,这些比例一样吗?(不同,因为比值各不相同)

(2)那么,这些比例式中,有没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或规律呢?仔细观察,你能发现比例的性质或规律吗?

(3)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探究规律。

(板书: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评析:“运用这四个数,你能组成几个等式”,不同的学生写出的算式各不相同,也会有多少之别,这里充分发挥交流的作用,让每一个学生的思考都变成有用的教学资源。考虑到直接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学生会有困难,教师作了适当的引导,通过乘法算式和比例式的横向联系,让学生在变中寻不变,从而探究出性质。]

4、验证:是不是任意一个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

⑴课件显示复习题(4组),学生验证。

⑵学生任意写一个比例并验证。

⑶完整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评析: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事例,要求他们多方面验证,从个别推广到一般,让学生学会科学地、实事求是地研究问题。]

5、思考3/5=18/30是那些数的乘积相等。课件显示:交叉相乘。

6、小结:刚才我们是怎样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写了一些比例式,观察比较,发现规律,再验证)

四、 综合练习

完成练习纸2、3、4

附练习纸:2、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下来,并说说判断的理由。

14 :21 和 6 :9

1.4 :2 和 5 :10

3、判断下面哪一个比能与 1/5:4组成比例。

①5:4 ② 20:1

③1:20 ④5:1/4

4、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1.5:3=( ):4

=

12:( )=( ):5

[评析:习题的安排旨在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和应用,最后一道开放题答案不唯一,意在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和感悟数学的“变”与“不变”的美妙与统一。]

五、全课总结(略)

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学生能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2、学生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2、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知识链接:

比例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1、什么叫比例?

2、下面的比能组成比例吗?你是怎样判断的?

2.4:1.6和60:40

二、导学探究,建立模型

(一)导学探究,解决问题

1、导学提示,明确方向

请自学教材41页例1之前的内容,然后小组合作,完成下面的问题。

1)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2)找出比例2.4:1.6=60:40的外项和内项,计算比例中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的积,你有什么发现?

3)请自己任意举例,验证你的发现。

4)试着总结比例的基本性质。

2、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二)展示交流,建立模型

1、学生汇报,重点释疑

1)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2)2.4∶1.6=60∶40

两外项积是:2.4×40=96

两内项积是:1.6×60=96

2.4×40=1.6×60

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各小组代表汇报

全班交流

3)学生举例子,验证发现的规律。

2、归纳小结,建立模型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练习检测,巩固应用

1、填空

1、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

2.在比例里,()等于()。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3、在a:7=9:b中,()是内项,()是外项,a×b=()。

4、一个比例的两个内项分别是3和8,则两个外项的积(),两个外项可能是()和()。

2、判断

(1)因为6×9=18×3,所以6∶3=18∶9()

(2)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内项互为倒数,两个外项也应互为倒数。()

3、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3和8∶50.2∶2.5和4∶50

四、回顾总结,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先独立完成,再指名汇报,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先判断,并说明理由。

巩固学生对比例各部分名称的理解。

巩固学生对比例的意义的理解。

巩固学生能正确的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板书设计

比例的基本性质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反思

1、在教学比例(特别是分数形式的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时,要特别强调哪是外项,哪是内项。

2、本节课充分的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篇4)

教学内容:

课本第1~2页例1、例2,练习一第1、2、3题,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目的:

1.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2.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主动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3.使学生进一步受到“实践出真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关键:

观察众多的实例,概括出比例意义的过程;找出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与两个外项的积相等的规律。

教具: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一)教师出示投影,结合画面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看了我们祖国各地的风景图片,美吗?我们的祖国方圆960万平方公里,幅员之辽阔,却能在一张小小的地图上清晰可见各地位置;科学家在研究很小很小的生物细胞时,想清楚地看见细胞各部分,就要借助显微镜将细胞按比例放大。这些,都要用到比例的知识,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有关比例的一些知识。

教师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二)让学生完成教材第1页复习题,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0:6=4.5:2.7。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教学比例的意义

1.合作互动,探求共性。

先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完成“活动内容1”。

活动内容1:

(1)根据表中给出的数量写有意义的比。

(2)观察写出的比,哪些比能用等号连接,为什么?

(3)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这样的式子还可以怎样写?

然后让学生汇报活动情况,小学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结合学生回答,教师任意板书几个比例式。(如80:2=200:5, = ,2:5=80:200,5:200=2:80……)并指出这些式子就是比例。

2.抽象概括,及时巩固。

(l)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以上比例式,概括出共性。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比例的意义。并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3)完成第2页“做一做”,并说明理由。

(4)让学生自己举出两个比例,并说明理由。

(二)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1.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

(l)让学生查阅教材,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内项”、“外项”。

(2)让学生观察自己刚才举的比例,找出它的内项、外项。

(3)引导学生观察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外项和内项的位置又是怎样的?教师板书:

2.引导学生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1)让学生小组活动完成以下活动内容2:

活动内容2:

①观察比例的两个内项与两个外项,用算一算的方法,找同学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②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是否也有如上面发现的规律?

③是不是每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都具有这种规律,请你再举出这样的例子来。

④通过以上研究,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汇报活动情况,认识到任何比例的两个内项的积与两个外项的积都存在相等的关系。

(3)指导学生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并完成板书。

三、分层练习,辨析理解

1.完成练习一第1题区别比与比例。

2.先让学生解答第2页“做一做”第l题,然后引导学生小结: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不仅可以应用比例的意义,而且可以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3.完成练习一第2题。

4.下面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能组几个就组几个)。

2、3、4和6

四、全课总结

先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谈感想说收获,教师再进行全课总结。

五、课堂作业

练习一第3题。

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篇5)

教学内容: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称。

2.经历探索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重点:比例的基本质性。

教学难点:发现并概括出比例的基本质性。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什么叫做比例?

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2.4:1.6和60:40

二、探索新知

1.比例各部分名称。

(1)教师说明组成比例的四个数的名称。

板书: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例如:2.4:1.6=60:40

内项

外项

(2)学生认一认,说一说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

如::=:

外内内外

项项项项

2.比例的基本性质。

你能发现比例的外项和内项有什么关系吗?

(1)学生独立探索其中的规律。

(2)与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3)汇报你的发现,全班交流。

板书: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96

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96

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

(4)举例说明,检验发现。

如::0.5=1.2:

两个外项的积是×=0.6

两个内项的积是0.5×1.2=0.6

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

如果把比例改成分数形式呢?

如:=

2.4×40=1.6×60

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所得的积相等。

(5)归纳。

在比例里,两外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3.填一填。

(1)=

()×()=()×()

(2)0.8:1.2=4:6

()×()=()×()

(3)4×5=2×10

4:()=():()

=

4.做一做。

完成课文中的“做一做”。

5.课堂小结

(1)说一说比例的基本性质。

(2)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三、作业

完成课文练习六第4~6题。

课后记:

最新教材课件(经典11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写教案时一定不能敷衍了事。教案的应用范围广泛,不同学科、不同层次均可落实素质教育。在网络上,是否有优质的教案课件可供参考呢?不用担心,小编为了制作出这份“教材课件”付出了很多艰辛的努力,创意与知识相融汇,欢迎各位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教材课件 篇1

《听《统编教材古诗文解读与教学设计》感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古诗文作为我们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我们中国人都应该深入学习和掌握的。一个人的文化底蕴,绝对需要古典诗文的铺垫和滋养。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更应该具备古诗文的底蕴。今天听了武凤霞老师的讲座,更是照见了自己的浅薄。我的感受主要有以下两点:

首先,教师自己能够真正的走进古诗文,大量阅读和积累古诗文,包括诗人的生平和诗的背景等等。正如武老师说的:只有我们有了一桶水,才能自如地、更灵活的给孩子一碗水。回想这么多年的教学,古诗词教学真的是一直都流于表面诗意的学习,从来没有像武老师那样深入的,系统的去学习和教学。而孩子们之所以怎么学都是难,是因为他们一直在接受零散的,没有内在联系的内容,所以学起来始终觉得无趣,而且学得慢但忘得快。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最应该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丰富自己的积累。一位语文真的是宽而深的一门学问。似乎谁都可以教,但其实教好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

其次,应在古诗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孩子的形象思维,在古诗文教学中整体把握,在品味意境中引发想象。

武老师特“关注关注诗文呈现的空间和情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好的诗词语言中都是有足够大的空间,发现并利用好这空间,使我们的教与学有了想象的空间,发挥师生的创造性,使课堂有了无限的精彩与可能。

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诗人所描写的景物,结合诗人的情感,联系自己的阅读经验,将一个个原本孤立的表象加以组合,放飞学生的想象,形成生动的画面,从而深入诗人所描写的意境之中。

如教学杜甫的《绝句》时,教者先引导学生找出诗中的表象: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西岭雪、东吴船。接着让学生自由地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勾画这些表象组成的画面,从颜色的明丽、声音的轻盈中进而体会出诗人的欢快的心情。学生通过想象充分感受到意境之美,又在回味和欣赏意境美的过程想象美,达到了想象再造的全过程,综合学生眼、耳、口、鼻等诸感官,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作为语文教师要像武老师一样走进古诗文,爱上古诗文,才能把孩子引进古诗文的无限空间和意境。

教材课件 篇2

1. 指导学生顺畅地诵读全诗并背诵第二节;

2. 感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剧美;

3. 感知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体会叙事诗的抒情艺术。

1. 重点与难点:

感受悲剧美,鉴赏音乐描写是重点;

通过描写音乐艺术沟通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是理解诗意的难点。

诵读入境,感知诗意;潜心涵泳,体味情感。

谁能说出一些古代与音乐有关的故事?《诗经》:“琴瑟友之,钟鼓乐之。”高渐离易水送别荆轲。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的故事。司马相如向卓文君求爱弹奏《凤求凰》:“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皇,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稽康悲奏《广陵散》。《西厢记》莺莺听张生弹琴:“其声壮,似铁骑刀枪冗冗;其声幽,似落花流水溶溶;其声高,似风清月朗鹤唳空;其声低,似听儿女语,小窗中,喁喁。他那里思不穷,我这里意已通,娇鸾雏凤失雌雄。他曲未终,我意转浓,争奈伯劳飞燕各西东,尽在不言。”《红楼梦》第八十六回“寄闲情淑女解琴书”黛玉论琴:“琴者,禁也。古人制下,原以治身,涵养性情,抑其淫荡,去其奢侈。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气血和平,才能与神合灵,与道合妙。所以古人说‘知音难遇’。若无知音,宁可独对着那清风明月,苍松怪石,野猿老鹤,抚弄一番,以寄兴趣,方为不负了这琴。……”《三国演义》诸葛亮演空城计时焚香弹琴以示其闲静而惑乱司马懿。金庸武侠小说《笑傲江湖》中也有刘正风与魔教长老琴箫合奏而为知己的故事。马志远曾据《琵琶行》作《江州司马青衫泪》杂居。叙述白居易和裴兴奴恋爱故事。

1.《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

诗人谪居江州,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之事。

2.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共同点?

琵琶女和诗人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

3.“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引导学生用原诗文回答,齐读相关诗句,感受“沦落”之情)

1)读序与第三节相关部分,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与心境。

2)读P53注释②、序、第一节与第四节相关部分,了解诗人的遭遇与心境。

4.“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

音乐(琵琶声)。

一个独守空船,借乐诉怨;一个送客江头,有酒无乐。一个善弹,一个善听,演绎出一出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这正如浔阳楼楹联所言:

枫叶四弦秋,枨(chéng,触动)触天涯迁谪恨;

浔阳千尺水,句(gōu ,勾)留江上别离情。

5.音乐是沟通诗人与琵琶女情感的桥梁,全诗写音乐写了几个回合?

三个回合:一闻琵琶(第一节)邀相见,再闻琵琶(第二节)诉沦落,三闻琵琶(第五段)青衫湿。

6.是什么样的琵琶声竟然有如此吸引力和感染力呢?

1)一闻琵琶是什么样的声音,不知道,但可以从两人当前的心境中猜想到它的基调:悲凉哀怨。理由有二:琵琶女在“绕船月明江水寒”之际,显然是借弹琵琶来排遣独守空船的寂寞感;

“醉不成欢惨将别”的主、客的情绪受到触动,加重了离愁,以至“主人忘归客不发”。

2)一闻琵琶闻声不见人,二闻琵琶见人再闻声。第二节是重点精彩诗节,浓墨重彩地描写了琵琶女的出场、弹奏情形和乐声变化。(分层导读,达到背诵)

① 找出描写琵琶女出场的名句,体会琵琶女的形象特征。

琵琶女出场,举止端庄,神态含羞,似有满腹辛酸心事。

② 诵读描写弹奏情形的诗句,分析描写内容和表现力。

调弦定音,非同凡响,声中含情;信手续弹,声声含悲,心事无限;弹奏名曲,技艺高超。虽没有具体描写乐声,却为下面具体描写乐声做好了铺垫。

③ 鉴赏具体描写乐声的诗句:

诗人是用什么手法来描写乐声的?

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声,兼用比喻、通感加强其形象性。

对照注释,结合作比事物特点,体会比喻所表现的乐声特点;

依据乐声特点体会乐曲的发展变化和琵琶女的感情。(试画曲线图示乐曲发展变化)

旋律变化,心潮起伏。

3)三闻琵琶,为何 “凄凄不似向前声”,诗人“泪湿青衫”?

琵琶女听到诗人倾诉后,既悲自己的漂流沦落,又悲诗人的被贬遭际,所以乐声更凄悲;诗人由琵琶女的倾诉,想到自己的被贬,既悲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又悲自己的谪居荒僻之地,所以泪湿青衫。两人感情更加相通,达到了相融。

全篇写音乐三个回合:一闻乐,闻声不见人,情相触;再闻乐,见人再闻声,情相通;三闻乐,知人重闻声,情相融。琵琶声中塑造出诗人自身横遭贬谪、抑郁寡欢的形象,琵琶女漂流沦落、凄苦哀怨的形象;青衫泪中表现出诗人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平等心情。(“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在天涯。作者与琵琶演奏者有平等心情。白诗高处在此,不在他处。”--毛泽东《读注释唐诗三百首》批语)

读《琵琶行》有感: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伯牙操琴遇子期,高山流水韵依依。乐天浔阳闻琵琶,相逢何必曾相识。寄语天涯沦落人,莫愁前路无知己。

二者的创作方法不同。《箜篌引》的音乐描写极富于浪漫主义色彩,诗人着重写乐曲的艺术效应,多用夸张手法,也显示了诗人的奇特想像。《琵琶行》的音乐描写则属于现实主义范畴,诗人着重写的是乐曲的艺术境界,多用比喻手法。

声音没有实体形象,又一发即逝,难以捕捉,怎样描绘才能使之形象、可感呢? 唐代白居易的《琵琶行》与清代刘鹗的《老 残游记》中的《明湖居听书》, 虽前者是诗歌,后者是小说,前者描绘的是琵琶声,后者描绘的 是说书声,但两者在对声音的描写上却有相通相似之处、异曲同工之妙。试比较分析如下:

二者对声音的描写都可分为正面描绘与侧面烘托两部分,从两方面写出了琵琶女及王小玉说书技艺的高超、绝伦。先来看正面描绘:

试音定调时,琵琶女“低眉 信手”似漫不经心地“转轴拨弦三两声”,便“未成曲调先有 情”;王小玉“把两块顽铁丁当了两下,便有了五音十二律似的”。两人技艺绝妙,都似随手拈来,轻轻两下,便吸引了听 众。

《琵琶行》中琵琶女的'弹奏从“转轴拨弦”开始,而后“嘈嘈切切错杂弹”,继而“间关莺语” “幽咽泉流”之后,便“声 渐歇”,于无声处凝绝后是“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出刀枪 鸣”般的声音突起,最后以“裂帛”般的高音结束。

《明湖居听书》中说唱过程 则是:声音不甚大。越唱越高, 拔个尖儿、回环转折,节节高起 →于极高处陡然一落→渐低渐细 →无声→忽又扬起→霍然收音。

二者描绘的声音都是从一般 音阶开始,而后渐低,后至于无声,再又突然进发,在激烈高昂处 结束,声音也由简而繁,抑扬结合,决慢相间,高低交错,刚柔并济,跌宕起伏。既显示了演奏说唱 者的高超技艺,又表明吸引入之处 即在声音的迂回曲折,千变万化。 不同的是《明湖居听书》描绘的过 程更具体,更复杂。

三、两者都采用以形喻声的方法,化无形的声音为有形的形象,化不可捉摸的听觉为可见可感的事物

《琵琶行》在摹写音乐的时候,兼用各种生动的比喻加强其 形象性,如“大弦嘈嘈如急 雨”,既用“嘈嘈”这个叠音词摹声,又用“如急雨”使其形象 化,既有听觉,又有视觉形象。 再用“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比,就令人眼花缭乱,耳不暇接。在显示音乐旋律中的“滑” “涩” 时,作者又用两个比喻“间关莺 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间关”之声,轻快流利, “幽 咽”之声,悲抑哽塞。在短暂的停歇后,声音忽又扬起, “银瓶 乍破” “铁骑突出”,形象地写 出声音的高亢、清脆。

《明湖居听书》中不仅用看得见的景象、想像出的形象来比喻,还用经历过的事情、体验过的感觉来喻声音。

如“唱几句书,声音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慰斗贸过, 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用的是感觉,重在强调 听觉上的舒适;言其声音到高处时,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 这里又用想像出的形象来比喻, 突出了声音的清脆、韧性、高亢;写声音的回环转折,而又节节高起,作者又用看得见的景 象、经历过的事情作喻: “恍如 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 初看傲来峰绝壁干仍,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突出了声音愈唱愈高,而又雄浑高亢、婉转悠扬的特色, 使声音的变幻、回环似有形的 景致一般展现于眼前。再如声暂歇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遂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同 时显现,使人们通过联想,可 以想像出声音如“花鸣春晓” “百鸟乱鸣”,也让人感到眼 花缭乱,耳不暇接。

如此绘声绘色地再现干变万 化的音乐形象,已使我们不能不 惊佩作者的艺术才华,而作者在 正面绘声之余,还用了侧面烘托 的手法。

首先,两个主人公都是技艺 高超之人,因此在写声音前,作者首先要写入(当然是略写)。两人的出场都是千呼万唤才出现的,而亮相亦有相似之处:“琵 琶女”是“犹抱琵琶半遮面”, 王小玉是“半低着头”,两人欲露还藏的姿态更引人注目,让人更急于知道其技艺如何。

教材课件 篇3

教学内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十一册第一组课文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

1会写本组19个生字.读读记记词语

2回顾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3 在课文中积累语言.

4 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5 学习用联想和想象来表达感受的方法.

6 背诵记忆要求的段落,并会填空.

7 积累关于描写大自然的诗句

教学重点:背诵默写积累的内容比较多.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表达特点, 学习用联想和想象来表达感受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生字词掌握

yín sòng chàng hè pùbù tǐng bá shēn qūqīng shuǎngdǒu qiào qiào lì

( ) ( ) ( ) ( ) ( ) ( ) ( ) ( )

jīng zhì yùn hán xiá kè jìng mì ào mì zhuī suí xiǎo xiànghōng kǎo

( ) ( ) ( ) ( ) ( ) ( ) ( ) ( )

yīn yùn tàn suǒ yǎn zòu qín miǎn áo yóu qīn wěn shén qí yōu yǎ

( ) ( ) ( ) ( ) ( ) ( ) ( ) ( )

huān yuè qīng cuì níng jù biàn rèn qīng xīn dé gāo wàng zhòng

( ) ( ) ( ) ( ) ( ) ( )

bù jū yì géyì wèi shēn chángbié yǒu shēn yìjīn jīn lè dào páng rán dà wù

( ) ( ) ( ) ( ) ( )

xíng sè cōng cōngzuǒ chōng yòu zhuàngnián guò huā jiǎ qí miào wú bǐ

( ) ( ) ( ) ( )

二 四字词语掌握

岁月( )( ) 波光( )( ) ( )( )乐道 别有( )( )

( )( )攘攘 ( )( )深长 花色( )( ) 驻足( )( )

( )( )大物 ( )( )匆匆 望而( )( ) 千峰( )( )

绵亘( )( ) 随心( )( ) ( )( )一格 旁逸( )( )

窈窕( )( ) ( )( )直跳 ( )( )归真 左( )右( )

年过( )( ) 奇妙( )( ) 德高( )( )

教材课件 篇4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整式乘除》这一章与七年级《有理数的运算》中幂的乘方,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和《代数式》的内容联系紧密,是这两章内容的拓展和延续。而幂的乘方是该章第二节的内容,它是继同底数幂乘法的又一种幂的运算。从数的相应运算入手,类比过渡到式的运算,从中探索、归纳式的运算法则,使新的运算规律自然而然地同化到原有的知识之中,使原有的知识得到扩充、发展。在这里,用同底数幂乘法的知识探索发现幂乘方运算的规律,幂乘方运算的规律又是下一个新规律探索的基础,学习层次得到不断提高。

▲学情分析

①说已有知识经验

学生是在同数幂乘法的基础上学习幂的乘方,为此进行本节课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些知识经验创设教学情境。

②说学习方法和技巧

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好本节课的重要方法。教学中充分利用具体数字的相应运算,再到一般字母,通过观察、类比、自主探索规律,通过合作交流、小组讨论探索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③说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

新课标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就是要求教师通过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长足的发展。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尤其关注那些胆子小、能力弱的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动手,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整个探索活动中;而对那些平时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要求他们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在合作探索中养成争鸣、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使各类学生都有所收获、提高和发展。

▲教材重难点

重点:幂的乘方的推导及应用。

难点:区别幂的乘方运算中指数运算与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中的不同。

二、教学目标

新课标要求以培养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兴趣为根本目标,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对教材的分析,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㈠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通过观察、类比、归纳、猜想、证明,经历探索幂的乘方法则的发生过程。

⑵掌握幂乘方法则。

⑶会运用法则进行有关计算。

㈡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培养学生观察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学习的反思能力。

⑵体会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转化的数学思想。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通过老师的及时表扬、鼓励,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鉴于初二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数学活动能力和经验型的抽象逻辑能力,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为指导,主要采用引导探究法。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与同伴交流各自的发现,然后归纳其中的规律,获得新的认识,同时体验规律的探索过程。

学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研讨式学习,目的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过程,主动建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

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材处理

⑴通过正方形桌面边长为81cm,即34cm,求其面积从而引出问题,让学生感受幂的乘方运算也是来源于生活的需要,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⑵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领会两种运算的区别和应用,特补充例2和改错题。

⑶获取新知后,设计一个以学生熟悉和喜爱的智力玩具魔方为背景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再次体会幂乘方的自然应用。

⑷课外作业中补充一道极限挑战,是用幂乘方运算的逆运算来解决的,有一定的难度。既让学生有足够的思考空间,又能让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更高的发展,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教学过程

学生的学习是以其原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教学过程分以下几个环节:

①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②自主探索,展示新知。

③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④反馈练习,拓展思维。

⑤学有所思,感悟收获。

⑥布置作业,学以致用。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特点,经反复推敲,我准备以复习和实际事例导入。设计两个问题:

问题1: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是怎么样的?

问题2:如果一个正方形桌面的边长81cm即34cm,则其面积可表示为(34)2cm2,如何计算其结果呢?

设计意图:以实例引入课题,强化了数学应用意识,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幂的乘方运算因实际需要而生,最后以解决问题而终的学以致用的思想,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2、自主探索,展示新知

(1)自主探索

出示幻灯片试一试

请计算下列各题:①(23)2 ②(104)2 ③(104)100 ④(a3)n

(多媒体演示时,先出现①②,再出现③,最后出现④)

设计意图:①②两小题既是旧知识的巩固复习,也让学生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第③小题的指数很大,让学生感受寻找幂乘方运算规律的必要性,激发了学习动机。第④小题将底数改成字母a,这里从具体数字到一般字母,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为导出(am)n做好铺垫。

(2)合作交流,展示成果

计算:(am)n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对有关的学习内容进行探索与思考的过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我首先鼓励学生观察第①、②、③、④题,等式两边的底数和指数发生了什么变化?从而归纳猜想(am)n的结果。通过小组讨论,展示成果,体验规律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语言概括能力。

3、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出示例1:计算下列各式,结果用幂的形式表示(多媒体演示)

①(107)2 ②(b4)3 ③(am)4 ④[(x-y)3]5

⑤[(-2)2]10 ⑥-(y3)4 ⑦ (-y3)4

设计意图:(1)华罗庚说过:学数学而不练,犹如入宝山而空返。设计例1让学生新鲜体验,巩固新知,使充分展示自我,体验成功。 (2)第①、②、③、④题让学生体验(am)n中a可以是一个数、一个字母,也可以是一个多项式。

(3)第⑤、⑥、⑦题当底数带有负号时,该如何处理,为后面例2中第③小题作了铺垫。

(2)出示例2:计算下列各式

①(y2)3(y3)4 ②xx2x3-(x2)3+x2-x4

③(-2)2(-23)4 ④100010n(103)2

设计意图:①幂的乘方与同底数幂乘法及合并同类项的混合运算,不仅要弄清计算顺序,而且更要清楚什么样的运算用什么样的法则,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拓展思维。

②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得到不同的发展,促进学生从模仿走向成熟。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必须是开放多样的,适当增加练习的难度,可以使学生的思路更广阔、更灵活。

(3)比较同底数幂的乘法和幂的乘方法则的区别和联系(多媒体演示)

设计意图:有了例2的铺垫,学生有了形象的感知后,重新疏理知识,内化为理性认识,从而突破难点。

4、反馈练习,拓展思维

(1)出示改错题(多媒体演示)

下列各题计算正确吗?

①(x2)3+x5=x5+x5=2x5

②x3x6+(x3)3=x9+x9=x18

③x2(x4)2+x5x2=x10+x10=x20

设计意图:加深同底数幂乘法、幂的乘方及合并同类项的区别。

(2)设计一个探究活动(多媒体演示)

魔方是匈牙利建设师鲁比克发明的一种智力玩具,设组成魔方(如图1)的每一个小立方块(我们称它为基本单元)的棱长为1,那么一个魔方的体积是33,现在设想以这种魔方为基本单元做一个大魔方(如图2),那么这个大魔方的体积能否用3的正整数次幂表示?怎样表示?如果再以这个大魔方为基本单元做一个更大的魔方呢?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和喜爱的智力玩具魔方为背景,探索大魔方的体积为表示方法,体会幂的乘方的自然应用,寻找运算法则的实际意义。让学生体会数学美和数学的价值,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学有所思,感悟收获

设计三个问题:

①通过本节课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②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最深刻的体验是什么?

③通过本节课学习,你心里还存在什么疑惑?

设计意图:学生畅所欲言,在以生为本的民主氛围中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反思探究过程,帮助学生肯定自我,欣赏他人。

6、布置作业,学以致用

必做题:作业本

选做题:①已知1624326=22x-1,(102)y=1020求x+y.

②已知:比较2100与375的大小。

设计意图:分层次作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又为后续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六、板书设计幂的乘方幂的乘方法则的

推导过程同底幂的乘法法则

幂的乘方法则范例板书

学生练习设计意图:展示知识结构,突出重难点,加强理解记忆。

七、设计说明

1、以学生为本。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注重以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允许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想法,使不同学生在思维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注重反思。数学家波利亚强调问题解决有四个步骤,其中第四步就是回顾反思。只有把培养反思能力与培养观察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学会学习,才能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

教材课件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的第十二单元第一课。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学过了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本课是对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归纳总结,并进行实际应用。

二、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学习单词和短语。

(2)能力目标:在探索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应用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互相关心,互相理解,团结友爱的情感。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单词和短语;熟练运用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

教学难点: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的运用。

四、说学情:

初二(4)班的学生是初二年级里的平行班。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学习方法欠缺。由于这是一堂新课,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面向全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指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获取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逐步学会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要尽可能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

五、说教法:

1、讨论法

2、合作探究

采用这些方法的目的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电脑形象的演示,加强印象,提高兴趣,突破难点,提高教学效率,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六、说教学内容:

1、由一首说唱歌曲和三位名人的图片引出课题,调动学生情感,营造学习氛围。通过问答的形式复习前面学过的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通过对明星的外形的比较,使学生有效地复习了前面学过的描述人、物的形容词,及其比较级、最高级的形式。

2、展示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规则,学习并应用形容词的最高级句型。

3、设计情景对话,让学生合作学习,训练他们的口语,进一步巩固已学知识。

4、听录音,深入学习形容词的最高级句型。因为学生听力较差,所以降低听力难度,让他们树立信心,感受成功。

5、通过抢答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他们的应变能力。

6、以讨论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拓展知识,达到教学目标。

教材课件 篇6

The African ancestors of today’s black Americans were brought to the US as slaves in the seventeenth,eighteenth,and nineteenth centuries.They worked on farms,especially the large farms in the southern states.Slowly they became a necessary part of the economic system of the South.

Slaves did not have the rights of people;according to the law,they were a “thing” which belonged to the person who bought them.They had to obey the orders of their owners without questions.They were not allowed to learn to read;their owners feared the educated slaves would begin to think about the injustice of the system and would learn to struggle for their freedom.Slaves had to work long hours in every unhealthy conditions.Their owners had complete power over them.They could be bought and sold like animals.At the slave markets,black children were separated from their parents and never allowed to see them again.Slave owners had the right to punish the slaves who broke the law or was against the system.Slaves were often beaten or even killed by their owners.After the Civil War,one free slave reported that his owner killed an older slave who was teaching him to read.In theory an owner who treated a slave badly could be punished.In practice,however,the law meant nothing.

Opposition to slavery began very early in the history of the US-in 1671-but little progress was made until the beginning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By 1804 slavery was illegal in the northern states.But it continued,and even grew,in the southern states,which depended on cotton for their economic wealth.Slavery ended in the South only after the Civil War.For blacks,however,the end of slavery was only a beginning,the late beginning of a long and difficult struggle for true justice.

1.在英语中,do,have,make,take这四个动词,加上名词作宾语(名词前可有形容词)构成词组,可以表达许多不同含义,其意义相当于在名词前加上一个相关动词,现分述如下:

e.g.Mary has done (=has written) an article.

玛丽写了一篇文章。

He will do(=draw) a large portrain of Ren Changxia.

他要为任长霞画一幅大画像。

do computer study=study computer

do one’s teeth=brush one’s teeth

do the puzzle=work out the puzzle

do one’s guests well=serve one’s guests well

有时宾语也可用doing,并在doing前加some。

do some reading=read some books,read some pages

do some studying=study something

do some walking=walk for some time

还有do most of the talking,do some morning shopping等。

e.g.We had a long talk(=talked for a long time) last Sunday.

上星期天我们进行了一次长谈。

They’re having a rest(=resting).

他们在休息。

此类结构常见的还有:

have a chat,have a look at…,have a drink,have an interview,have a smoke,have a fight,have a bath,have a dream

名词前可有修饰成分,如have no respect,have no wish,have some good laughs,have one more try等。

有时意义上等于在名词前加上一个相关的动词,如:

have a headache(a flu,cold)得头疼病(流感,感冒)

e.g.The police made an examination in her room.

警察检查了她的房间。

The teacher made a clear explanation.

老师清楚地作了解释。

We made a comparison of the two articles.

我们把这两篇文章作了比较。

还有make a visit参观,make a long stay住了很长时间,make another start又重新开始了,make preparations作准备,make arrangements作安排,make decisions作决定,make a choice作选择,make a map画一张地图,make tea沏茶,make an expression留下印象

e.g.He took a look at(=look at) this book.

他看了一下这本书。

I want to take a nap(=nap).

我想午休一会儿。

相当于“吃,喝,吸(入)”,如:

take the food,take pills,take medicine,take tea (coffee),take a glass of beer,take sugar,take a breath of fresh air,还有:take a taxi(bus,train…)坐出租车(公共汽车,火车……)

with之后可以加一个抽象名词,构成名词短语,作用相当于这一名词相对应的副词。

e.g.He looked at her with respect(=respectfully).

他恭敬地看着她。

She told Tom the story with a smile(=smilingly).

她微笑着给汤姆讲了个故事。

He accepted the invitation with pleasure(=pleasurably).

他愉快地接受了邀请。

这类词组常见的还有:

in+名词也可以这样用。例如:

“How did you come here?”He asked in surprise(=surprisingly).

“你是怎么到这儿的?”他惊奇地问。

Jack shut his eyes in fear(fearfully).

杰克害怕得闭上了眼睛。

His sister stared at him in amazement(=amazingly).

他的妹妹惊奇地看着他。

He came home in high cheerfulness(=cheerfully).

他兴高采烈地回了家。

(1)murder是“谋杀,杀害”的意思。英语意思是to kill unlawfully,especially on purpose。

e.g.The bandits murdered the man for his money.

歹徒为了谋取他的钱而杀害了他。

Every two hours someone was murdered.

每两个小时就有一人被谋杀。

(2)kill用于因凶器或在非常事故中死亡的场合。英语的意思是cause to die。

e.g.His father was killed in a railway accident.

他父亲在一次火车事故中身亡。

Only a few people were killed in the earthquake.

地震中只有少数人死亡。

He killed him with a spear.

他用矛刺死了他。

kill还可作“使……难受之极,使……极其尴尬,使失去,消磨(时间)”解。

e.g.My back killed me.

我的背非常难受。

It killed him to admit he is wrong.

承认他错了使他感到极为尴尬。

The joy killed the audience.

这个玩笑让观众笑得要死。

The train was late,so we killed time by playing cards.

火车晚点了,我们就打牌消磨时间。

(3)massacre“大屠杀”,英语意思是to kill a number of people without mercy。

e.g.When the soldiers captured the town,they massacred all the inhabitants.

当敌兵占领这座城市后,他们屠杀了城里的所有居民。

另外,表示“为……而献出生命”的同义词组有:

devote one’s life to…

dedicate one’s life to…

give one’s life for…

lay down one’s life for…

lose one’s life for…

另外还有一些词组可以用来表示“死”,但此用法较委婉:

(sb.)pass away;one’s heart stop beating forever;

(sb.)sleep peacefully;those who have fallen;

(sth.)cost sb. his life;sb.is dead and gone;

(1)ask for指要求得到具体的物质的东西,普通用词。也可用ask sb.to do sth.表示“要求某人做某事”,语气较客气。

e.g.He asked for some money.

他让了一些钱。

He asked his mother to wake him at six in the morning.

他让他母亲早上六点叫醒他。

I asked that I (should be) was allowed to see her.

我请求允许我看望她。

(2)require“要求,有必要”,语气不如demand强,一般强调从需要、规章、惯例出发,要求别人做某事,含有客观上必要的,缺此不可的性质。

e.g.He has done all that was required of him.

凡需要他做的他都做了。

How many days will be required to finish this work?

完成这项工作需要多少天?

(3)demand“要求,需要”,指坚持要得到某物或坚持要做某事,用于人时,通常表示提出要求的一方认为他们有权这样做,语气较强烈,有时带有强制的意味;用于物时,指一般的“需要”,这时可和require,want,need等词互换。

e.g.The Iraqi people demanded that the USA soldiers should get out of Iraq.

伊拉克人要求美国兵从伊拉克撤退。

All his life he believed that it was right and necessary to demand changes in society if people did not have their civil rights.

整个一生他都认为如果人民没有权利的话,要求社会变革是正确的,而且是必要的。

The work demands(=requires,wants,needs,etc,) great skill.

他们把黑人作为奴隶对待。

(1)They ______ blacks as slaves.

(2)They ______ blacks as slaves.

(3)They ______ blacks as slaves.

(4)They ______ blacks as slaves.

(5)They ______ ______blacks as slaves.

(6)They ______ blacks as slaves.

(7)They ______ blacks ______ ______ slaves.

答案:(1)treated (2)took (3)regarded (4)had (5)looked on (6)considered

二十加十等于三十。

(1)Twenty and (plus) ten ______thirty.

(2)Twenty and (plus) ten ______ ______ ______ thirty.

(3)Twenty and (plus) ten ______thirty.

(4)Twenty and (plus) ten ______thirty.

答案:(1)equal/equals (2)are/is equal to (3)are/is (4)make/makes

经理进来时他恭恭敬敬地站在那里。

(1)He stood there ______ when the manager came in.

(2)He stood there ______ ______ when the manager came in.

答案:(1)respectfully (2)with respect

这个学生在认真地做作业。

(1)The student was doing his homework ______.

(2)The student was doing his homework ______ ______.

(1)相对论使得爱因斯坦在全世界出名了。

Theory of relativity ______ Einstein ______ all over the world.

(2)金为美国黑人的政治权利而奋斗。

King fought for ______ ______ for blacks in the USA.

(3)金相信他能通过和平行动而不是暴力来达到他们的目标。

King believed that he could ______ his ______ by ______ ______,not by ______.

答案:achieve;goal;peaceful action;violence

(4)她后来被警察逮捕了。

Later she was ______ by the police.

(5)在这个国家经常举行反对种族歧视的非暴力的示威游行。

In this country,there are many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答案:nonviolent demonstrations against racial discrimination

(6)他的讲话鼓舞不同种族的人民为平等权利而斗争。

His speech ______ people of all races to fight for ______.

1.(北京卷)The mayor of Beijing says that all construction work for the Beijing Olympics______by .

简析:选C。本句意思是:“北京市市长说所有北京奥运会的建设工作将在前完工。”“work”和“complete”是被动关系,句子应用将来完成时态,所以选C。

2.(2004上海卷)The flu is believed ______ by viruses that like to reproduce in the cells inside the human nose and throat.

简析:选C。全句的意思是:“人们认为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这种病毒喜欢在人的鼻子和喉咙中繁殖。”“感冒”和“引起”之间为被动关系。这里叙述一般情况,应选C。B为“正在引起”,D为“已经引起”。

3.(2004上海卷)The disc,digitally ______ in the studio,sounded fantastic at the party that night.

简析:选A。disc和record之间是被动关系,作定语时,不定式表示未来动作,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表示完成了的被动动作,故这里应选A。

The number of deaths from heart disease will be reduced greatly if people ______ to eat more fruit and vegetables.

简析:选D。本句意为:“如果人们能被说明多吃些水果和蔬菜的话,死于心脏病的人数就会大大减少了。”“people”和“persuade”是被动关系,在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中,用一般现在时表将来,故选D。

教材课件 篇7

《槐乡的孩子》一文介绍了炎热的八月,槐乡的孩子为了换学费进山采槐米,男孩子爬上树割槐米,女孩子在树下捡,互相配合,欢快劳动的情景。文章语言流畅,人物形象刻画细致生动,通篇洋溢着劳动的欢乐。它虽然是一篇阅读课文,但对于拓宽“课余生活”这一单元主题的内涵,实现“热爱劳动,自力更生”的价值引导来说,是一份文质兼美、不可多得的好教材。为充分发挥优质教材的教育价值,主要教学步骤设计如下:

一、回忆旧课,凸现差异,激发动机

“我们连续学习了几篇有关课余生活的课文,体会到了课余生活有许多乐趣,请你说说从《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两课分别体会到了什么乐趣?”

在学生回忆交流后,教师提出问题,揭示一种与玩乐、探疑、健身砺志等不同的快乐:“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交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新课──《槐乡的孩子》。”

当今的独生子女很少参加劳动,劳动的快乐对于他们来说更是不可理解。教师提出的问题突出了与其他课余生活乐趣的差异,引发了学生内在的认知冲突,顺势导入新课,他们便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二、初读课文,解决知识难点,为理解全文作铺垫

学生自读、分小组读、派代表全班交流教师指点等多轮读书活动,保证学生对课文语占有充分的感知,此时转入了解槐树、槐米的环节。

1、槐树是一种怎样的树?请大家根据课外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结合课文介绍一下。

2、槐米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它有什么用途?请结合课文中的语言说一说。

许多地方的孩子可能没有见过槐树,图文资料的交流,解开了认知上的疑难点。特别是第二题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弄清“槐米”称谓的所指、由来、功用、槐乡孩子采集的原因,在疏解课文的同时也就理解了全文的背景,在此基础上朗读,以声释情,不难传达出对槐米的喜爱、自己采槐米换学费的自豪。

三、扩充想象,唤起自身生活经验,为体会文章主题蓄势

槐树开花的时节正是八月份,天气很热的时候。课文中以几种在酷热中的动物的反应来加以具体表现。酷热的天气情形学生也经历过,为拉近学生与课文内容的距离,让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文本内容形成回流,有利于学生对下面课文的重点部分获的更深的体验。所以教学中安排了一个扩充想象的环节:

“八月份,天气很热,这炎热的天气大家也经历过,下面我们回忆一下这炎热的情景,然后来描述一下。”

学生勾起自己的经历,可能会说出种种情景,如:早晨一起来,太阳就射得人睁不开眼;泥地被烤得白白的,都开裂了,太阳下冒着白烟;水泥地更是像火烤过的铁板一样,光脚踩上去会起泡;柏油路面都融了,踩上去倒是软软的,可一不小心鞋会被粘住;河里的水发烫,本想泡在水里凉爽凉爽,可根本呆不住;鸡鸭都钻到树荫下,张着嘴不停喘着气,喉囊不住地张缩,脚爪使劲刨土,张开翅膀把胸脯贴着土想散散热。……

此时教师导入下文:“槐乡的孩子就是在这样的天气去割槐米的。”对炎热天气的强烈感受自然为学生下面体会槐乡孩于劳动的艰辛、他们的勤劳蓄了势。

四、分角色朗读,组际比赛,促进感悟积累

课文第三段对槐乡男孩、女孩采槐米劳作的情形写得很细致,是课文精彩之笔,重点之处,是需着力感悟积累的部分。为了调动学生读悟的积极性,故安排学生组内分角色朗读,组际比赛。

根据教室内座位安排,以一个小组为一个合作单位,组内练习分角色朗读,然后组际比赛。教师安排分工合作方法:第三段的1~3句各小组齐读,第4~5句写槐乡男孩的,由小组内男生读,第6句写槐乡女孩的,山小组内女生读,最后一句小组齐读。练好后小组际比赛。

教师交代方法后,学生组内合作,组际竞争,读悟替代了教师的分析讲解。角色替换的意识认同,竞争带来的推助力,自然会更有利于实现优美语言向心灵的浸润内化。

五、赏读评析,深化感悟,总结提升

“你喜欢课文里哪些句子,请用笔画出来,练习一下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并且说说为什么喜欢。”

在学生对课文有较深入的理解后,让学生赏读课文,可促使他们从语言与内容的结合上进一步加深感悟。

“通过对课文多次诵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快乐不只来自于休闲、享乐,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没有劳动就不能享受。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热爱劳动,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

学生畅谈感受,教师点题总结,在学生心有悟而不能言或言不尽时,教师以简练的语言恰当地点示,学生也许瞬间会觉得心灵敞亮,精神得到一次升华。

益知启智、浸润内化语言、提升精神,经过精心选择、打磨的优秀语文教材应该具备这样的整体价值,教者应该通过精心设计及组织教学过程去实现之。

教材课件 篇8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字。掌握本课出现的多音字“角、供、吭、调。”

2、理解、积累并学会运用部分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知识链接:

堂馆:在旧时用于称呼饭馆、茶馆或酒店里的招待人员。堂馆在过去地位低下。

净角:是一种戏曲角色,通称花脸,扮演性格刚烈或粗暴的人物。

预习任务:

1、认识8个生字,自学12个字,做到会读、会写、会组词。

2、找出本课出现的多音字“角、供、吭、调。”并进行组词。

自主、合作、探究:

1、小组内互相抽读8个生字的读音。听写12个生字,组内的同学之间互改。

2、互查多音字的完成情况。

3、自己读第一、二自然段,你认为哪些句子很重要,和全篇课文有联系的用横线画下来。然后进行交流:说说你画了哪些句子,为什么?

4、自读第三自然段 ,理解后,齐读本段的词语:严肃郑重、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

想一想,课文是怎样把白鹅叫声的特点写具体的呢?找出一个能表现白鹅叫声特点的词,从这个词,你能想象白鹅在干什么,好像在说什么?把你想象到的写一写,或者用图画来表示。

5、通过多种形式读一至三自然段 ,带着想象读出内心感受。

6、背诵一至三自然段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

B、“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在 全文中属于( )句。

C、课文用准确的词语和生动的事例写出了鹅的高傲。你愿意把自己当作一只高傲的白鹅,用上文中的一些词语向别人介绍自己吗?

教材课件 篇9

《<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新人教版高二教材)(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1. 欣赏作者用语言文字来表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技巧。

2. 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

3. 初步学习这种以文字表现音乐的写作手法。

感受作者通过文字表现音乐形象的技巧手法。

理解作者对音乐的描写以及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的。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二)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本课所在单元教学要求是“”

这篇课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已有初步的文言知识积累,所以字句的疏通上应该没有问题,可以在课前完成。而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感受一篇融音乐、文学于一炉的抒情叙事诗是我重点思考的问题。我想只有让学生反复诵读和相互交流才能弥补学生在鉴赏方面的缺乏和不足。

放一段《高山流水》的古曲,让学生在明快的节奏中感知音乐中的“高山”“流水”,先进入音乐欣赏的氛围。然后在音乐的背景中教师开始讲述“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叫伯牙的人擅长弹琴、作曲,他在汉阳江口弹琴时碰到子期在岸边细细倾听,并赞叹不绝。伯牙十分惊叹,这样一位樵夫打扮的人,怎么会欣赏我的琴声呢?他请子期上船,并问他:你喜欢听我弹琴,我现在弹一曲,请你说出曲子内容。说罢,伯牙弹了起来。子期听后说:妙极了!你弹出来的琴声像巍峨的高山一样,像流动的江水一样。伯牙惊叹不已。从此,他们成了知心朋友,后人因此用“高山流水”来称呼知音。被贬浔阳的白居易在落魄失意之时也偶遇了一位知己,他被一位流落此地的琵琶女精湛技艺所折服,共同的遭遇使得两人在琴声中相互理解,产生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著名的《琵琶行》由此写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有关美感与文学的文章在高一时我们学到过几篇,但用文字来细致具体的描写音乐的文章学生很少接触,学习这种技巧是重点。据此,我们本课的鉴赏目标有以下三个:(投影显示)

1. 欣赏作者用语言文字来表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技巧。

2. 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

3. 初步学习这种以文字表现音乐的写作手法。

(明确课堂目标,学习主体有充分准备,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供了可能。)

在《春江花月夜》的琵琶声中反复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文章主要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学生通过整理可以概括出:文章主要写了琵琶女的琴声和诗人的感受两部分内容。文章通过琴声和感受两个方面来描述诗人和琵琶女的这场偶遇,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

(在诵读过程中,学生眼、口、耳、心同时开动,在诵读中去感悟,并初步把握文章的字词句、结构内容以及语气语感,为进一步品味作品的语言,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为理解作品的主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我们从两条思路去分析这篇文章。

学生通过讨论可以找到:第一次演奏在文章第一节,第二次演奏在文章第二、三节,第三次演奏在文章最后一节。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学生要掌握的是作者对声音的描写技巧。

a.这一段音乐描写属于什么描写?

b.从这里的景物描写中可以看出琵琶女演奏的是怎样的音乐?

学生通过讨论找到答案:

这是种音乐的侧面烘托描写,也是用文字去表现音乐的一种手法,通过环境描写烘托了悲凉萧瑟的琵琶声。

第二次演奏,这是文章的重点部分。这一部分出现了很多名句,可以让学生先挑出来读读。然后设置以下几个问题:(投影显示)

a.作者在描写声音时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运用的词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

b.这一段根据演奏的起承转合可以分为几层,哪一层是高潮部分?

c.这一部分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结尾,有什么作用?

d.这一部分琵琶女音乐的基调是怎样的?

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回答这几个问题,教师要注意相机点拨。

这一部分主要在于品味作者描写音乐的妙处,通过回答上面的问题,学生可以概括出作者描写音乐的方法:

A、诗人善用比喻,写虚渺飘忽、过耳即逝的无形之乐。

B、善用拟声词和双声叠韵词。

C、侧面烘托的手法。

D、在对乐曲的描写中融入了深厚的情感。

第三次演奏,在文章最后一节,让学生反复诵读,自己品味。

对应琵琶女的三次演奏,作者相应有三次感受。学生在文中不难找到。

a.你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初听声音时的心情吗?

b.你从哪里捕捉到了作者的心情?

c.这样的环境描写烘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三个问题由浅入深推进,表明了作者孤寂伤感的心情,渲染了琵琶女的悲凉音乐。)

第二次感悟在文章的第四节,是文章的难点部分。为了更好理解文章主题,要联系琵琶女的身世来感知文章。可以给学生设置以下的问题:(投影显示)

a,哪些句子能够体现出作者的心情?

b,诗人听了琵琶声,知道了琵琶女的遭遇,心底发出的最大的感慨是什么?

c,为什么诗人说他和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

这一部分阐明了文章的主题。诗人和琵琶女在身世、才华和遭遇上都有相似之处。两个形象心灵沟通,怨恨交织,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主题。

第三次感悟在文章的最后一节,要学生回答:

如何理解“江州司马青衫湿”?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明确:

这句话更衬托出乐曲的悲凄,用它作结,补足“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内涵,这是诗人同情琵琶女沦落之泪,也是伤感自己遭贬之泪。从而鲜明突出了全诗的主题。

(此环节,通过问题的设置,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引导,并通过简洁的板书,拓宽学生思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真正实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的“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目标。)

设计提问:诗人为什么不知道琵琶女遭遇之时便已经听出了音乐中的`情感?

学生分组讨论,交换意见。最后教师总结:

A、白居易的身份:被贬的官员,有政治抱负不得施展。这一点与琵琶女的“不得志”有相似之处。

B、秋天,“醉不成欢惨将别”,心情落寞。

小结:正是在这样相同的境遇中,诗人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可以说,白居易是琵琶女的“知音”,所以他才写下了这篇优美感人的《琵琶行》以赠之。

继续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这类文章的能力,在课堂上分发《老残游记明湖居听书》中关于王小玉说书的片段材料,学生还可去找描写音乐的文章和诗歌,如《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等,让学生课外进行比较阅读。

让学生初步学习运用语言艺术来描述听觉的手法,课后就自己喜欢的一段音乐用形象的语言写出自己的感受,文体、字数不限。

(在作业的安排上,学生动手、动脑,实现将课内所学的知识向课外迁移,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实践《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教育思想。)

《琵琶行》是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它最大的艺术特点是用极富音乐性的语言摹写音乐形象。现在的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其实在一千多年前诗人白居易已经具有了这种用文字去解读其他艺术的意识和高超技巧。《琵琶行》就是一篇音乐与文字、与作者的感情水乳交融的好文章。

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的要求,结合本文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 欣赏作者以语言文字来表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技巧。

2. 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

3. 初步学习这种以文字表现音乐的写作手法。

有关美感与文学的文章在高一时学到过几篇。但用文字来细致具体的描写音乐的文章学生很少接触。学习这种技巧是重点。

音乐是付诸于感官的,学生还能感知。但听者、演奏者的心理是很难摹写的。如何通过音乐来感知听者、演奏者内心感情,并将两者融为一体是文章的难点。

这篇课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已有初步的文言知识积累,所以字句的疏通上应该没有问题,而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感受一篇融音乐、文学于一炉的抒情叙事诗是我重点思考的问题。我想只有让学生反复诵读和相互交流才能弥补学生在鉴赏方面的缺乏和不足。

针对学生的这些情况,再加上这是一篇课内自读文,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讲的过多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所以我觉得采用诵读法和学生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比较适合。

学生毕竟没有很高的文学和音乐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枯燥的传授知识效果未必好,应辅以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尤其是让学生听《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等古乐,有利于学生对文章中的音乐有个感性的认识。

正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教学建议”中指出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作者)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优化的环境,提供良好的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而不要以自己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应鼓励学生敢于批判质疑,在讨论中发表不同意见;要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 真正把学的权利交给学生,讲台不再是讲坛,而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听说读写各项能力得到比较全面的训练和提高,是我在本课教学设计中的追求。

教材课件 篇10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诗歌并背诵诗歌第二段。

2.欣赏诗中运用描写音乐的语言。

3.品味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诗歌并背诵诗歌第二段。

二、教学过程:

音乐是人类最富于灵性的创造,它通过七个音符对称与非对称的排列,奏出或悲愤激越或轻柔缠绵的乐曲,以表现丰富多彩的人生体验,抒发人们内心的情感,因此音乐与同为抒写人生体验的诗歌并被称为艺术的最高境界。

刚刚老师给大家听的这首曲子大家觉得怎么样?

那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曲中的音乐技法或者自己的感受吗?可能这对大家来说并非易事,因为音乐不像高耸入云的山峰,也不像奔腾不息的河流,苍翠蓊郁的森林那样形象可感,它有声无形,飘渺难以捕捉。中国自古就有诗乐结合的传统,但是用诗歌来表现音乐的作品却是不多,堪称精品的更是少之又少,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可谓是描写音乐的极品,他究竟是怎样写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

导入新课。

播放琵琶曲《汉宫秋月》,要求学生用心倾听,感受曲中的感情。然后,利用知音传说,引入新课——

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雅士,一个山野樵夫,是音乐将他们联系了起来,于是世上便流传着知音的佳话;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又是音乐让他们共同演绎了一首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在那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白居易遭贬谪之后,巧遇琵琶女,因同病相怜而信笔写来的经典乐府《琵琶行》。

2.猜读标题,明确重点:

学生通过标题来猜想本诗重点是写什么?表达什么?进而明确诗歌写了哪几个方面。

3.自读课文,养成读书方法:

学生自读课文,强调圈点勾画批注的读书方法,梳理疑难字词,理解诗歌大意,最后交流重点字词。

(1)诗前小序有些什么内容?对全诗有何作用?

(2)概括每段内容,并且找出序文和全诗的对应部分。

5.抽读课文,赏析音乐描写:

(1)抽学生朗读第二段,插入朗读指导和评价(学生互评与师评相结合)。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描写音乐的句子进行赏析。

这一环节让学生畅所欲言的同时要注意及时引导学生探讨下面几个问题:

①琵琶女演奏之前,作者先描写她的调弦动作和神情,有什么作用?

明确:白居易是一位精通音乐的诗人,他非常熟悉真正的演奏家在即将演出时的心态,因而从写琵琶女的调弦入手,用“未成曲调先有情”以来可以说明琵琶女的技艺高超,二来来说明她此时已进入乐曲中的境界。

②理清琵琶女演奏乐曲的发展变化过程和高潮所在。

第一乐段兼用比喻(“如急雨”“如私语”)和摹声分写大弦和小弦,二者交错进行,而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声,表现了急切而愉悦的情调。

第二乐段以花底“莺语”的“间关”之声作比,再著一个“滑”字,使读者觉察到旋律变的轻快流畅;接着如同“冰泉冷涩弦凝绝”,乐曲逐渐缓慢下来,仿佛进入了半终止状态,这“无声”的音乐又使读者去寻味“幽愁暗恨”,并期待着变化的到来。

第三乐段一开始是“银瓶乍破水浆迸”,这是高潮到来的信号,它发展的很快,接着就出现了高潮时“铁骑突出刀枪鸣”的热烈而又紧张的场面;

第四乐段是乐曲的终止或尾声。“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写出了琵琶声终止时的特点。急速的收尾,让人一时还不能走出乐曲,仍然沉浸在乐曲的境界里。

③本段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作结有什么作用?

(3)归纳总结作者描写音乐的方法。

6.齐读第二段,力争背诵。

再次突出方法指导:大弦以下四句要快读,情调轻快;间关两句速度放慢,但要读得流畅;冰泉以下四句是为高潮蓄势,要稍微小声读;银瓶以下四句写乐曲高潮和终止,要读的紧张热烈,至“裂帛”戛然而止。

教材课件 篇11

一、【教材使用】

浙江教育出版社《科学》九年级(上)第二章第一节《金属材料》(第2课时)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浙江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二章第1节《金属材料》第二课时。本课时主要内容是常见的金属材料和金属的污染和回收利用,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的教学内容。在上个课时,教材安排学生学习了金属与非金属的性质和区别,也让学生了解金属的性质与金属用途的关系,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这样的教材安排使整个知识体系内容就比较完整了,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全面性。

三、【学情分析】

就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言,在这之前,他们在生活中对一些材料已经有了一些了解,这就具有进一步研究的良好基础;就初中生的思维而言,他们不像成人思维具有较强的严谨性,所以他们的认识材料时必然会出现“与从不同”的创新的东西,这就为我们的课堂增添了异彩纷呈的精彩元素,这都会成为这一节课里有用的教学资源。

四、【教学任务分析】

对于“金属材料”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到金属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日益密切,要求学生树立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意识,提高用正确的科学观点分析有关社会问题的能力和增强社会责任感。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们要牢牢把握这几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金属材料。本课时的教学,教师充分利用,让学生在实验中比较、分析合金材料的优良性能,及广泛应用的原因,让学生不仅认识到它们的特点、用途而且了解到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新型的材料纷纷问世,极大地开拓了各种材料的应用领域,同时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影响这一点,在今天特别重要。

五、【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合金材料,知道合金材料的优良性能,广泛应用的原因。

2.初步认识金属材料的特点、用途及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环境保护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来探究合金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性质的差异,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表达能力,评价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逐步体验到物质、条件、环境之间相互制约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努力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通过学习金属材料使学生了解不同材料的`性能、用途以及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环境保护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如何突出科学探究、树立节约资源和环保的意识,

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

引入:出示勺子。

师问:老师若想自制一把勺子,请同学们帮老师出出主意,选择钢和铁中的哪种材质更好!生答:....

师问:钢和铁有什么异同点吗?生答:......

相同点:都有铁。钢是铁制成的,钢中有铁的成分。有方法能证明这个观点吗?

(钢和铁都能被磁铁吸引)

学生上台演示:用磁铁能吸进铁,更能吸引钢。说明,钢中含有铁。

钢和铁又不一样,钢不容易生锈,钢比铁硬。说明,钢中除了铁还有其他物质。

出示PPT:钢,是含碳量介于0.02%至2.11%之间的铁和碳的熔合物。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勺子,还有哪些金属物品?(身边的金属物品)

学生回答......

一、合金

师:同学们知道这些金属物品的材质吗?

教师举例:1元硬币:钢芯镀镍。水龙头:黄铜(铜和锌的熔合物)。18K首饰(项链):金银铜的熔合物

师:原来,我们生活中的金属物品不是纯金属制成的,我们把这样的金属材料叫合金。根据以上的信息,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合金吗?

学生回答、补充、完善。形成完整的合金的概念:把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就称为合金。(板书)

二、探究合金与组成它的纯金属性质的差异

师:我们生活中的大多数金属物品都是合金,同学们知道为什么吗?下面,我们通过实验进行探究:合金与组成它的纯金属性质的差异。

首先,请同学们先看一下活动任务单,我们的实验器材与物品有:

铁钉(圆头型)、钢钉、酸溶液,铝合金(铝和锰的合金)、铝片、钥匙,焊锡丝(锡和铅的合金)、锡粒、铁片、三脚架、酒精灯、火柴。

按要求完成以下实验;并根据实验现象,将结论填写在任务单中。

1.拿出铁钉和钢钉,先观察它们的颜色,然后把铁钉和钢钉分别放在酸溶液中,观察它们的颜色变化,看哪个更不容易被腐蚀。

根据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

2.拿出铝合金和铝片

用钥匙在铝合金和铝片表面刻画,观察比较它们谁更不容易留下痕迹。

根据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

3.取焊锡丝和锡粒放在铁片上进行加热,观察比较它们谁更容易熔化。

根据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

请下组汇报实验结果。

投影学生的结果:钢比铁不容易被腐蚀;铝合金比铝更不容易留下痕迹;焊锡比锡更容易融化。

根据以上的实验现象,说明:钢耐腐蚀性强;铝合金硬度大;焊锡的熔点低。(板书)(这个结论,有些学生也能总结出了)

我们做了三个合金的实验,得到了合金的三种性能。合金的性能还有很多,课堂内不一一举例。

思考与讨论

接下来,请同学们思考与讨论这两个问题:

1.现代建筑物的门窗广泛使用铝合金,你能说说为什么不用纯铁或纯铝吗?

金属名称熔点

锡232℃

铅327℃

焊锡(锡铅合金)183℃

纯铁制品容易生锈,质量大,使用不便;

纯铝制品硬质小,抗压性弱.......

2.我们平时常见的保险丝并不是纯锡或纯铅制造,是锡和铅的合金,请结合右表,说明原因。

这是为了达到更低熔点的目的而加进去的。保险丝必需是易熔化的金属丝,才能在电流大时及时熔断,起到保护作用。

未加入锡保险丝就是假冒伪劣产品。

我们是根据自己所需要的性能来选择材料的。

三、其它一些合金的特性及应用

除了以上这些,我们生活中的合金物体还有:

用黄铜制造的水龙头,因为黄铜是铜锌合金,具有强度高、硬度大、耐化学腐蚀性强的性能。用不锈钢制造脸盆,护栏,是因为不锈钢具有稳定性强,耐化学腐蚀性强的性能。有些眼镜框架选用钛镍合金来制造,是因为它具有硬度较低,便于成型,具有高弹性恢复力的性能。

看来,合金往往比纯金属具有更好的性能。

四、演示合金物体

老师也带来了一个合金物体。接下来,请同学们观看一个神奇的变化。

演示实验:一个记忆合金物体。

这个合金它有记忆功能,我们把它叫做记忆合金。请阅读书本38页记忆合金的相关资料。

问:记忆合金在哪些领域有着重要的用途?

答:记忆合金在航空、军事、工业、农业、医疗等领域有着重要的用途。

在医疗上的运用,如:牙齿矫形。在航空领域的运用,如:卫星天线。

思考:人造卫星的天线为什么要用记忆合金制造?

在太空中,由于摩擦、高温、外力撞击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会使其变形。

记忆合金在温度回复正常值时会恢复原来的形状。这样就能更好的继续运转下去。

五、可见的金属污染

由此可见,生活中似乎处处都有金属材料,小到很小的细节,如一把勺子,大到高科技领域。事情具有两面性,有利有弊,金属材料的应用这么广泛,必然会产生金属的废旧物品。如……废旧铝合金门窗

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废旧金属物品?

学生答......

据有关报道,我国仅废钢去年就达1.6亿吨。若一辆货车载重3.2吨,这些废钢相当于多少辆货车。

学生计算,得到5千万辆。

问:有何感想?

学生:每年的废旧金属产量太多。

问:你认为对用过的废旧金属应该怎样处理?

学生:回收。

问:你有见过身边金属回收的现象吗?回收有什么好处?

学生答,教师总结。

同学们刚才说地很好。

垃圾分类回收,生活中要养成将垃圾分类的习惯。

铝罐,空调,电子产品中的金属等等,都可以分类回收。例如:铝罐加热熔化后,便可以制成新的用品我们应该让金属循环利用。

我们身边有废旧金属回收厂。垃圾发电厂在处理固体垃圾的同时发电。

我们平阳有了第一个垃圾处理厂,它的功能就是在处理固体垃圾的同时发电。

由此可见,平时的金属废旧物品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我们可以变废为宝。

六、无形的金属危害

类似这些,金属造成的污染是可见的,除此之外,金属造成的危害还可能是无形的。

请看这个事件:日本的疯子事件。

20世纪30年代,日本一个小镇里,突然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村上先后有10多人发了疯病。

经过调查,发现他们体内的金属锰离子的含量比一般人要高很多。过多的锰离子是哪里来的呢?原来这个小镇人们常常把过用的废旧电池随手扔在水井边的垃圾坑里,久而久之电池中的锰在二氧化碳和水的作用下转化为可溶性的碳酸氢锰,污染的井水,引起了锰中毒。

问:发生疯病的罪魁祸首是谁?

(若学生回答废旧电池)

最问:废旧电池扔在井边,就会马上形成这种无形的污染吗?

答:电池中的金属转变成金属离子。

你知道吗?

电池中一般含有锌皮(铁皮)、碳棒、汞、硫酸化物、铜帽,铅、锰,等其他物质。

一节电池就能污染60万立方米的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用水量了。一节5号电池会使1立方米的土地失去种植价值。

所以,我们不能乱扔电池。

像这样的类似事件也发生在我们身边,请看视频。

看了视频,你有什么感触?(无形的重金属污染导致的后果这么可怕)

视频中,村民的病痛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矿产污染了农田,镉中毒)

我国是如何处理的?

出示十二五规划。并且我国的处理已有成效。

我们已经意识到可见金属污染和无形金属污染的危害,也正在危机中寻找生机。第十届中国金属循环应用国际研讨会于4月14至16日在天津召开。国际的会议也将于4月份,5月份,6月份分别在美国,香港,日本召开。世界各国对金属循环应用的重视,让我们对绿色金属充满信心。期待有那么一天,我们拥有充足金属资源的同时,拥有花园般美丽且健康的环境。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zf133.com/a/5649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