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作文 > 人世间观后感 >

人世间观后感通用

人世间观后感通用

人世间观后感。

精心挑选而来的“人世间观后感”一定能够给读者提供帮助,感谢您的阅读希望我们能够在这里开启自己的阅读人生和故事。看电影的视角不同,我们对电影的理解也会不同,优秀的电影会让我们每个人产生不一样的想法。每当我们观赏完一部作品之后都会有不少心得,经常写观后感容易形成爱思考的好习惯。

人世间观后感【篇1】

善良是人生最好的护身符。主人公周秉昆郑娟夫妇,虽身处城市最底层,但在他们的身上集中了中华民族的许多优秀品德,其中善良厚道是他们最显著的特征。他们没有多少文化,也讲不出多少高深的道理,但他们深知善良的心地,就是黄金的道理。因为善良,他们遇事总先替别人着想,助人为乐成了他们的人生信条,遇到天大的困难独自扛着,帮助别人从不想获名获利。周秉昆和郑娟的生活轨迹告诫人们,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善行无痕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马克吐温也曾说过,善良,是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因为善良厚道,周秉昆夫妇的工作生活中困难很多,但很少遇到跨不过的沟坎。因为他们的善举已经播撒下了许多回报的种子,每每遇到难事都会有意无意的得到贵人相助。当年周秉昆奋力搭救一位素不相识形神落魄的老头的生命,后来这个名叫马守常的老头官复原职竟是省委副书记,对他喜爱有加帮助不少。他们身边的一帮穷朋友,谁家有困难他们都能两肋插刀出手相助。有求人帮其安排工作的,有无偿借给和赠予住房的,有生意被骗帮其追款的,也有直接经济援助的,等等。特别感人的一幕是,围绕郑娟母亲留下的一间小房子,是留给儿子周聪做婚房还是赠给好友于红,两口子纠结争执的痛哭流涕,最后还是决定赠给失去丈夫的特困户于红。正是这种先人后己的善行,才使周秉昆夫妇无时无刻不感受到人间的温暖。我们是唯物主义者,虽不相信因果报应的佛家学说,但从周秉昆夫妇身上我们能够深切的感受到,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善良是人生最好的护身符。

人世间观后感【篇2】

《人世间》这部电视剧讲述了在中国50年的大变迁中,三代人生在光字片,长在光字片最后改造光字片的温情故事。当得知这部电视剧是根据梁晓声的同名小说改编的,我们寝室便马上翻开读了起来。

周秉坤父亲是新中国第一代建筑工人,这让他骄傲,在三线建设工作的几十年里与家庭聚少离多也无怨言。他有中国式家长的独断和望子成龙的期待,但绝非封建家长。在他的价值体系中判断人的最高标准就是好人。因此,当他确认了冯化成和郑娟是好人时,便与女儿、儿子冰释前嫌。

在做一个好人的前提下,周家三兄妹的性格人生各有色彩。哥哥秉义具有传统知识分子齐家治国和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理想情怀。在面临改变命运的历史机会时他选择了对爱情的忠诚;在面对自己家和岳父家之间的冲突时他选择了理解;在面对军工厂改革时他选择了迎难而上;在面对汹汹舆情时他选择了隐忍;最后他主动请命回到吉春完成了光字片的改造,实现了岳父和自己的理想。他是一个讲党性原则的干部,但并非六亲不认的螺丝钉。从政治人格上看,他从岳父那里受教固然颇多,但不如说他更像曲书记。姐姐周蓉则明显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无论是年少时与北京诗人通信恋爱,还是不告而别在贵州与冯化成结婚,又抑或是毅然与冯化成离婚与蔡晓光再婚等,都清晰地展现了她个性中的决然不羁与爱自由。弟弟秉昆具有他这个阶层常见的同情、宽容和智慧,更鲜明地体现了平民阶层的精神价值。面对陷入绝境的郑娟一家,他从同情帮助中萌发了爱情的火苗越烧越旺,即使面对全家的反对也义无反顾地要与郑娟结婚。他没有哥哥姐姐那样有本事,但他守住光字片的两间老屋照顾了妈妈也成了兄弟伙的主心骨,之后又通过开饭馆开书店买房子获得了成功,也获得了父亲的肯定。这个老疙瘩看似愚笨,把别人的孩子当自己的娃养,还为此失手伤人入狱十几年,但这就是一个普通人对做一个好人守护自己家庭的朴素信仰。

郑娟也是创作者用力刻画的人物。这个身世凄惨没有工作一辈子照顾家庭的柔弱女子,却有对爱的不顾死活。当她认定了秉昆之后,便不管不顾地付出。但郑娟显然不是刘慧芳,面对孙小宁对自己唯一拥有的家庭的挑战,她毫无犹豫地对其进行警告。郑娟用一双手和一颗心守住了家庭,守住了幸福。所以周母对她说,自己得的秉昆的济其实是她郑娟的济啊。

小说还刻画了秉昆的一众小伙伴,以及老马、曲书记等高级干部。这些人物各具性格的弧光,也都有自己的价值和道德底线。即使骆士宾和水自流这样的人物也体现出了时代某个层面的辩证逻辑,同样具有审美价值,没有绝对的坏人。他们都在历史洪流中努力向前,为自己为家庭,也为城市为国家。他们身上的良善坚韧正是千百年来中国人身上最可宝贵的真义,也是我们这个民族和国家能稳步向前最坚实的根基。

趟过岁月冷暖,感知生命厚重。苦过、甜过、哭过、笑过、爱过、恨过才是人世间。

人世间观后感【篇3】

电视剧《人世间》播出,受到了老中青的青睐,深入观众心中,被人戏称看《人世间》哭“麻”了,似乎每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曾经的一幕。剧中从父母,自己,再到孩子,这就是一轮回,这就是人世间,我们都要经历不同的阶段,收获成长。接受父母、自己、孩子的平凡,去感悟爱的一生。

接受父母的平凡,自己也会成为父母,在平凡中“发现爱”。剧中,周父不远千里看望女儿,说道“你可以没有爸,但是爸不能没有你这个女儿”。人世间的一切都在变,唯有父母的爱不变;人世间可能我们有很多身份,只有子女最好当。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回家后的一口热饭,远行时的声声叮嘱,而对于绝大多数的父母而言,他们能做的就是给予子女成长的环境,基本生活保障,在很多人看来这或许什么都没有,但这已经是竭尽全力能给我们的全部。我们应该要心怀感恩,父母见证了我们的出生与长大,我们却要面对父母的衰老与死亡,前者是喜,后者是悲,汇聚成平凡的人生,为人子女,不要相信所谓的来日方长,不要给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要在来得及的时光里,尽情陪伴,我们能做的,只有在“悲”中倾注一些喜,给予他们更多的耐心,对他们和颜悦色,用包容与爱陪伴他们人生最后一程。

接受自己的平凡,平凡书写精彩人生,在平凡中“学会爱”。剧中,“雷佳音”饰演的周秉昆为人忠厚老实,一句“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让我爹我妈满意我”,让无数人动容,不难发现,其实秉昆才是家里的顶梁柱,一直陪在老人身边,最为孝顺和气,平凡的过着生活。人活一世,极不容易,最大就是懂得与自己“和解”,学会爱自己,接受自己的平凡,平凡不等同于平庸,不是“佛系”,更不是“躺平”,是在平凡中铸就伟大,平凡书写精彩人生。在这人世间,大多数人都在平凡的岗位工作,大多数部门都是平凡的部门,不平凡之事做好做细,也就会“不凡”。燃灯老师张桂梅几十年如一日的教书育人,让每一个女生都能上学;最美书记黄文秀,放弃高薪,回报家乡,走遍每家每户,初心不灭,芳华无悔......他们都是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凡的杰出代表,作为平凡的我们,要把他们当作榜样,学习他们,追赶他们,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接受孩子的平凡,自己也曾是个孩子,在平凡中“懂得爱”。剧中,周家三兄妹,父母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偏爱,大哥二姐北大毕业,飞得高、走得远,更多的都是些“面子工程”,只有周秉昆初中毕业就进入工厂,守家待地侍候父母。“也许愚笨的孩子,真的是来报恩的”。一个孩子的好与坏,不能只看学习成绩,只要他热爱工作,只要他勤劳上进,只要他善良孝顺,他就是一个好孩子,他甚至可以是一个更好的孩子。身边有位特殊学校的老师曾经说过:“不要求自己的孩子有多聪明、多优秀,只要健康,不违法乱纪,其他都是锦上添花了,接受孩子的平凡,我们要尊重每个孩子的差异,很多事情冥冥之中早已注定,我们不必太过强求!”颇有感触,对孩子,要懂得如何去爱,要多一点耐心,我们也曾是孩子,也曾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接受孩子的平凡,因为他们出生那一刻都已是冠军。

人世间观后感【篇4】

近期央视热播的电视剧《人世间》,以平民子弟周秉昆的生活轨迹为线索,透过周家三代人在上山下乡、三线建设、恢复高考、知青返城、对外开放、国企改革、个体经营、棚户改造、反腐倡廉等一系列重大社会变革期间的不同人生境遇,讲述从_到20xx年近五十年来东北乃至整个国家的社会变迁。我每天晚上守在电视机前准时观剧,通过银屏重温了那个难忘的年代。

《人世间》既有中国社会发展的光荣与梦想,也直面了改革开放进程中普通工人阶级面临的艰难和困顿。面对下岗的艰困窘迫,他们没有退缩,而是自立自强、互助互帮,展示了困厄中人们对亲情的呵护和友情的珍惜。剧中周家三兄妹无一例外地经历着磨难与困苦,但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不管是为人师表的老师、做工人还是做官,他们仨都能坚守道德底线,对国家、对人民还是对朋友能够有一种让人感动的信仰和坚守。

剧中人物周秉昆最令我感动,作为最平凡的工人,在木材厂、酱油厂干着最苦最累的工作。纵使在时代的变迁中,自身一次次经受着社会变革带来的碰撞,但是他始终为寻找出路执着地努力着。最困难的日子里,自己的生存问题尚未解决、朋友们需要救助时,也能急人之困伸出援手,在不经意间显现出人性光辉。他身上有对朋友的肝胆相照,有对爱情的坚贞和义无反顾,有守在父母身边默默付出的子女责任和担当,尽管不曾是父母眼中最优秀的孩子,但他以阳光的形象展现着人世间的爱与善良。

观看电视剧《人世间》让我产生强烈共鸣,心绪随着故事的展开有起有伏,有笑有泪,在剧中角色里似曾找到自己当年的影子。周家人和身边人遍历人间苦楚,相互扶持走过风风雨雨,于人间烟火处彰显真情与道义,感恩和担当,在悲欢离合中抒写人世间大爱情怀和对美好生活的热望。原著《人世间》不愧是家乡作家梁晓声的优秀作品,再以雷佳音、殷桃、宋佳、辛柏青、丁勇岱和张凯丽等一批优秀演员的真情出演,强强联手给世人奉献出了讴歌时代、滋养心灵、激励生活、温暖人心的《人世间》!我想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中国人,不自觉地怀有一种悲天悯人的家国情怀,骨子里盼着国家发展好、百姓过得好,心怀着一种朴素的使命感,它就像一道光,必将激励着我们在这人世间向阳而生!

人世间观后感【篇5】

电视剧《人世间》已美满收官,故事以中国北方城市里“光字片”社区周家三兄妹的生活轨迹为线索,展现了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和百姓生活的跌宕起伏。剧中鲜活的人物群像、生动的家庭日常、鲜明的时代印记,被赞“中国百姓的真实写照”受到观众一致好评。广大年轻干部在收看之余,也应当从《人世间》中汲取精神滋养,提升“三力”涵养“三心”,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新辉煌!

提升思想“领悟力”,涵养“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之心。坚定的理想信念是立党兴党之基,也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之本。在《人世间》中,周家大哥周秉义是理想的守望者,他有理想、有抱负,并且积极地践行着,不论身处低谷还是高位,他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始终将“把这个穷人的窝子连根拔掉”作为自己的理想信念。立足新时代新起点,年轻干部要经常掸去“思想灰尘”,牢记坚定理想信念是“终身课题”,注重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苦功夫,做到入脑入心、走深走实;要把坚定的信念和信仰转化为工作的“精神原动力”,坚持“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不断提高处理和解决困难问题的实际能力,用学习成果推动工作落实,用工作实绩检验学习成效,把青春华章镌刻在祖国大地上。

提升为民“服务力”,涵养“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奉献之心。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既然为官解决不了老百姓的问题,就不是好官。”这是《人世间》中周家父亲周志刚评价干部好坏的“试金石”,也是周秉义坚守一生的为民情怀。在退休前,周秉义毅然决然地从中央机关调回家乡,始终不忘改善“光字片”和“为人民服务”的至上情怀。周秉义身上这种心系群众、甘于奉献的精神值得广大党员干部学习,作为年轻干部,要争做“周秉义”式的好干部,深刻理解“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精神内涵,不好高骛远、脱离实际,要多走出办公室、走到群众身边,把和群众拉家常、问冷暖作为“必修课”,并善于从群众中获取智慧和力量,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以实际行动把履职过程转化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全过程。

提升使命“担当力”,涵养“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搏之心。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人世间》中周家父亲周志刚常年跟着工程队走南闯北,总是风餐露宿、日复一日地劳作,与家人更是聚少离多。在即将退休时,他依然选择为家庭和社会发挥余热。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周志刚不畏艰难、敢于拼搏,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责任与担当。身处大有可为的新时代,广大年轻干部要坚决杜绝“口号式、表态式、包装式”的做法,时刻保持着昂扬的斗志和奋进的姿态,积极投身于伟大斗争实践,在艰难困苦中敢于担当、勇于拼搏,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确保干一件成一件、干一事成一事,努力在经风雨、见世面中壮筋骨、长才干,展现年轻干部担责于身、履责于行的时代风采。

人世间观后感【篇6】

央视开年大剧《人世间》已美满收官,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于人间烟火处彰显道义和担当,在悲欢离合中抒写情怀和热望”。她以温暖为主题,虽折射出生活的艰难甚至苦难,却总能让人看到希望、得到力量。作为基层干部,生逢伟大时代,更应拥有乐观向上的心态,保持初心,在稳扎稳打的每一个脚印中笃定前行、向阳而生,为百姓创造更强的时代幸福感。

“茫茫沃野开金堰”,要有“一马当先”的勇气。周父是新中国的第一代建筑工人,在西南支援“大三线”几十年。身为党员的他以身作则,勤于奉献,甘于吃苦,在组织最需要的时候牺牲小家为大家,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为后辈青年做出了榜样。基层干部也应争当农村发展“急先锋”,撸起袖子、迈开步子,去最艰苦的地方,解决群众最困难的事。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要放下自己这个“小我”,扛起人民这个“大我”,用真情和实绩来赢得群众的认可,换取乡村振兴事业的“腾飞”。

“梅花香自苦寒来”,要有“傲雪凌霜”的气节。周家长子周秉义一直怀揣着入世情怀,组织需要绝不推诿不退缩,时刻不忘改善“光字片”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哪怕被人诬告误解仍然坚守初心一身正气,描绘出了党的干部应有的模样。基层干部来自人民,更应以最强的力量、最大的决心投身于基层建设中。在工作中应笃学不倦,学好党的创新理论,从百年党史中汲取继续前行的力量,扎根基层,要奔着问题去,找出方法来,“给老百姓的承诺,一定要兑现”。

“业无高卑志当坚”,要有“咽苦吞甘”的恒心。周秉昆的生活经历更能清晰看见时代的故事,他从木材厂、酱油厂一路奋斗到出版社后勤部,再到出意外后自己成功创业,人生的起伏跌宕并没有让他放弃生活,他和妻子郑娟不论多难都坚守道义和良心,携手为生活努力奋斗,在时代浪潮中脚踏实地、坚韧勇敢,努力创造属于他们的美好生活。基层干部作为农村工作的“排头兵”,更要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唯干唯实为先、苦干实干巧干,在新时代农村广阔的舞台上不断谱写乡村振兴的华丽篇章。

人世间观后感【篇7】

曾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被誉为平民史诗,《人世间》这本书的确配得上如此殊荣。人间的真善美在这本书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正如每一卷的封面上所写的于人间烟火处,彰显道义和担当。在悲欢离合中,抒写情怀和热望。

梁晓声笔下人物大多是平凡普通的人们,周家的小儿子周秉昆是家中最没出息的人,他没有哥哥和姐姐的聪明才智,最终只是一名普通的工人。他选择接受自己的平凡,坦诚待人,勇于担当,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有了六小君子这个让他们引以为豪的小团体,他们一起在一个工厂努力工作、奋斗着。但可别忘了,秉昆和他们都是普通的工人,是最底层的劳动人民,但是他们都在为自己,为家庭而奋斗着。其实我们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他们有的身怀绝技,天赋异禀;有的含着金钥匙长大,不愁吃穿但大多数是平凡普通的人,所有的人都是奋斗着的追梦人,通过自我实现带来平凡而真实的幸福感。现代社会中激烈的竞争让人们都不得不将自己伪装起来,而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却不为人知,而正是秉昆他们性格中的真让我看到了底层劳动人民的纯真和善良,这是我们所需要的。

书中的周秉昆和他的好友们真实且坦诚,正直并善良。他们即便在最艰苦的生活环境下,也对生活充满热忱,心怀感恩;深陷困境时,也不忘帮助他人,用热心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这是善,它体现在亲人之间,朋友之间,让人为之动容。无论是周秉昆当掉传家玉镯帮助郑娟一家的生活,或是周家儿女之间的牵挂,还是周秉昆和家人朋友们凑钱帮助肖国庆的家人,我们都能看见人与人之间的善良,看见人性之中美好的一面,而正是这种最普通不过的善良帮助着他们走过一个个坎,度过一个个寒冬,这符合梁晓声先生所说的为他人着想的善良。在这里我们更加能体会到父辈们身上那种特殊的或者说是与生俱来的善良和朴实,这是父爱的一部分,也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人性之美也是书中的又一突出的主题。以周蓉和蔡晓光代表的知识分子在生活之中不乏诗意,以知识分子自己的生活方式去生活;而周秉昆和他的朋友们在生活最困苦之时也不忘坚持原则,在十年的浩劫之中不落井下石;周秉义也始终惦记着光字片这个故乡,在临近退休时放弃北京的职务归乡,只为了帮助父老乡亲改善住房。这一个个的情节无不让我感受到了人性之美,理解了父辈的理想,虽然这理想不过是让家人过上好日子,或者是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再或是帮助故乡的百姓有好的生活。但那是一个时代,梁晓声曾说,希望这本书年轻人多读,了解那个特殊的年代,了解父辈理想至上的原因。我想这也是我读这本书的所收获的东西之一。

真善美是《人世间》给予我最大的收获,同时我也理解了父辈们的奋斗。我想,了解了这些,也不枉在人世间走了一回。

真善美,活在人世间!

人世间观后感【篇8】

《人世间》放弃了传奇性,以身边人的视角来描写人物传情达义,塑造了可信、可爱、可亲的平凡人形象。

周父是新中国第一代建筑工人,这让他骄傲,在三线建设工作的几十年里与家庭聚少离多也无怨言。他有中国式家长的独断和望子成龙的期待,但绝非封建家长。在他的价值体系中判断人的标准就是“好人”。因此,当他确认了冯化成和郑娟是“好人”时,便与女儿、儿子冰释前嫌。

在做一个“好人”的前提下,周家三兄妹的性格人生各有色彩。哥哥秉义具有传统知识分子齐家治国和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理想情怀。在面临改变命运的历史机会时他选择了对爱情的忠诚;在面对自己家和岳父家之间的冲突时他选择了理解;在面对军工厂改革时他选择了迎难而上;在面对汹汹舆情时他选择了隐忍;最后他主动请命回到吉春完成了光字片的改造,实现了岳父和自己的理想。他是一个讲党性原则的干部,但并非六亲不认的螺丝钉。从政治人格上看,他从岳父那里受教固然颇多,但不如说他更像曲书记。姐姐周蓉则明显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无论是年少时与北京诗人通信恋爱,还是不告而别在贵州与冯化成结婚,又抑或是毅然与冯化成离婚与蔡晓光再婚等,都清晰地展现了她个性中的决然不羁与爱自由。弟弟秉昆具有他这个阶层常见的同情、宽容和智慧,更鲜明地体现了平民阶层的精神价值。面对陷入绝境的郑娟一家,他从同情帮助中萌发了爱情的火苗越烧越旺,即使面对全家的反对也义无反顾地要与郑娟结婚。他没有哥哥姐姐那样有本事,但他守住光字片的两间老屋照顾了妈妈也成了兄弟伙的主心骨,之后又通过开饭馆开书店买房子获得了成功,也获得了父亲的肯定。这个“老疙瘩”看似愚笨,把别人的孩子当自己的娃养,还为此失手伤人入狱十几年,但这就是一个普通人对做一个“好人”守护自己家庭的朴素信仰。

郑娟也是创作者用力刻画的人物。这个身世凄惨没有工作一辈子照顾家庭的柔弱女子,却有对爱的不顾死活。当她认定了秉昆之后,便不管不顾地付出。但郑娟显然不是刘慧芳,面对孙小宁对自己拥有的家庭的挑战,她毫无犹豫地对其进行警告。郑娟用一双手和一颗心守住了家庭,守住了幸福。所以周母对她说,自己得的秉昆的“济”其实是她郑娟的“济”啊。

电视剧还刻画了秉昆的一众小伙伴,以及老马、曲书记等高级干部。这些人物各具性格的弧光,也都有自己的价值和道德底线。即使骆士宾和水自流这样的人物也体现出了时代某个层面的辩证逻辑,同样具有审美价值,没有绝对的“坏人”。他们都在历史洪流中努力向前,为自己为家庭,也为城市为国家。他们身上的良善坚韧正是千百年来中国人身上最可宝贵的真义,也是我们这个民族和国家能稳步向前最坚实的根基。

《人世间》的故事围绕着“光字片”里周家三兄妹展开,近50年的时间跨度里,主角周秉昆的一生历经了各种波折与坎坷。和大多数影视作品的主角自带英雄光环不同,周秉昆既不像自己的兄姐那样能考上北大、脱离自己的阶层,又没有达成什么了不起的成就。将周秉昆这样的普通人作为主角,是王海鸰认为《人世间》最核心的价值所在。

“《人世间》的本质是写普通百姓,周秉昆的终极目标就是把自己的小家过好。”王海鸰认为,过去的影视作品喜欢塑造英雄,也喜欢强调家国大义,但《人世间》要呈现的是既有宏观又有微观的世界,“大家和小家组成了社会,兄弟三人中哥哥一心为大家,弟弟一心为小家,这样和睦的家庭和一家兄妹的命运,才构成了我们过去的历史。”王海鸰认为,经过历史的长河,如今的观众已经能够理解周秉昆的价值观,“我们希望所有的普通人都活得滋润,得到抚慰。毕竟不是所有人天生就开挂,自带光环,这也是我们每个独立的个体,生命的意义到底在哪里。大家不见得是为人类做出了多少贡献,而是为自己的小家做了贡献,没有小家就没有大家。”

听说演员雷佳音在剧中和周秉昆“很贴”,为这个角色增色不少,王海鸰也表示很欣慰。她认为是周秉昆的质朴可爱,让观众们感到欣慰,“谁都愿意看英雄,但我认为人人是相通的,不管平民还是英雄,能写出人性深刻的东西来,都会得到认同。除非你为了写平凡而平凡,和观众的关注点没有对接上。”

彼时,这部作品还未被茅盾文学奖加冕。

该剧主要改编自梁晓声的同名小说改编,以居住在北方某省会城市的一户周姓人家三代人的视角,描绘了十几位平民子弟在近50年时间内所经历的跌宕起伏的人生。导演李路的实力相信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此前火爆全网,掀起观剧热潮的反腐剧《人民的名义》便是出自他手。而这次李导的表现同样也是毋庸置疑的,至少从目前观众的反应程度和剧集取得了成绩来说,还是值得肯定的。

电视剧善于展现日常生活,已有《平凡的世界》《金婚》《父母爱情》等珠玉在前,但《人世间》的独特之处在于能将前述经典恢宏的史诗性与细腻的情感性融为一体,在经纬交织中熔铸出以光字片的历史命运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城市发展与百姓生活的缩影。

《人世间》想要表达的是个人、家庭与群体、城市之间的同构命运。“光字片”是北方吉春市的边缘棚户区,这里有木材厂、酱油厂、拖拉机厂、军工厂等,居住的大多是新中国的第一代工人家庭。这些家庭里,有如周志刚这样的支援三线建设的建筑工人,也有“六小君子”这样的“工二代”,以及周楠、冯玥和周聪这样的第三代。它是光荣与梦想的同义词,也是困惑与艰难的近义词。电视剧从1969年周家子女上山下乡为故事起点,逐步展开了共和国50年发展演进的宏伟画卷,其中涉及了上山下乡、三线建设、恢复高考、知青返城、改革开放、反腐倡廉等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节点和事件,而剧中这些工人群体家庭的历史命运也就随之跌宕起伏。这样,光字片就有了极典型的意义,成为了中国城市50年发展的一只“麻雀”,而电视剧也就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家庭故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故事”了。

在注重长时间跨度带来的历史深度的同时,《人世间》还从空间的角度拓展了故事的宽度。光字片犹如蒲公英的花托,随着光字片的人从这里出发,像种子向外飘散。随着周志刚,我们来到了四川三线建设前线的起伏大山中;随着周秉义,我们看到了生产建设兵团的雪山农场;随着周蓉,我们见到了贵州的青绿山水;随着骆士宾和水自流,我们见证了深圳的迅速崛起。多样化的空间通过人物关系的牵连为电视剧构造了一个蒲公英般的辐射与漂移状的故事世界,强化了电视剧容纳社会历史的能量级。从北方到南方的对角线既画出了剧中人物的种种命运,也画出了国家发展的变奏曲线和强弱声调。但最后,这些从光字片飘散在外的人们又都回到了这片生养自己的土地去见证光字片的消失——这既是光字片老百姓几代人的期盼,也是以郝省长与周秉义两代共产党干部为代表的党和政府对百姓美好生活庄严的兑现。

《人世间》中的世界当然并不全然和谐美丽,也充斥着各种矛盾冲突、思想困惑和人性复杂,但难得的是这个世界中的人们始终没有丧失对美好生活的执着向往、竭力追求和相互扶持,从而让这一方人世间成为值得留恋的有情天地。

人世间观后感【篇9】

“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梁晓声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电视连续剧《人世间》,昨日在中央CCTV-1台播放结束。

它是年近七十的女编剧王海鸰认真阅读了一百多万字、历时两年半完成的剧本。她的代表作有《中国式离婚》、《牵手》和《新结婚时代》。

由李路执导的《人世间》,写的是北方某省会城市“光字片”区居住的周姓一家人的生活。剧本从知青下放开始到恢复高考、改革开放、企业改制到招商引资、房地产开发和反腐倡廉。它虽然描写的是周家人的生活,却浓缩了一个大时代背景,并让观众清楚地看到了个人、家庭的命运是和时代变迁交织在一起的,国好才能家好!

编剧王海鸰跟小说中的主人公“周秉昆”是同龄人,经历过相同的时代。丰富的人生经历与阅历,使她对婚姻以及人性情感有着非常细腻独特的把握,对人间百态看得很透,剧中各色人物都有着鲜明的特征和时代烙印。

这部电视连续剧,编剧、导演和演员们共同努力打造出来的基调是明亮、温暖的,也是成千上万家庭现实生活的再现。看完后,感悟到:

一、世间没有完美的人生,光鲜亮丽的倒影,是你看不到的暗苦。

周家三兄妹中,周秉义堪称“理想人生”。自己北大毕业,岳父是省长,妻子是医生。在岳母的指导点拨下,仕途顺利,这是许多人羡慕的人生。可他的苦,也许只有他自己知道。

为了照顾妻子的情绪,他“入赘”岳父岳母家,生活得小心翼翼。

妻子不孕,可面对自己的父母,只能说自己不育。而且,两家父母从来也没有见过面,更谈不上走往。

在军工厂担任党委书记时,救厂成功欣喜之前,差点被炸死。

后来身为市长,在招商引资中,为了一百万一杯的酒,当了拼命三郎!酒宴之后,被送到了医院抢救,伤身伤胃。

为了光字片的百姓和将来更多的人住上新房,他顶着胃痛,千方百计赶时间,把事办成后却遭实名举报,组织调查后虽没事,但因长期的工作压力身体状况日渐趋下,最后事业曲终谢幕,回归家庭。

象作家张爱玲说的,生命是一袭华丽的袍,里面爬满了虱子。世间哪有十全十美的人生!

二、父母子女,感情也是需要培养的。

周蓉是一个一心追爱的文艺青年。为了爱情,下放到遥远的深山。后来因事她将女儿冯玥送到弟弟周秉昆家暂住,然而却变成了长住。她们的感情变得越来越生疏。

后来为了弥补多年来对女儿的亏欠,周蓉意将女儿冯玥接到身边,可冯玥却不愿意跟亲生父母生活。后来在冯玥与楠楠的情感纠结中,周蓉倾其所能,帮助女儿过情感这道坎,又使她们渐行渐近。所以,父母与子女,唯有互相付出,方才有爱。

冯玥说:如果自己有了孩子,一定带在身边,不管多难。

三、成绩不好的孩子,也有最好的一面。

周家的三个孩子,老大周秉义、老二周蓉,都是学霸,都考取了北京大学。结业后,一个从政,一个成为副教授,父亲周志刚以此为骄傲。

而老三周秉昆,从小读书不灵光,学习成绩都是倒数,是最没“出息”的一个。长大后的周秉昆,做了小工人。

当哥哥姐姐飞得越来越远,只有他,一直陪在父母身边,守着家,照顾年迈生病的母亲。

诚然,周秉昆没有给父母挣到面子,而他却是实实在在给了父母温暖的那个孩子。

成绩好坏,不是衡量一个人好坏的标准。做父母的更不能厚此薄彼,也许,他才是你老来的依靠。

四、冲动是魔鬼。一时的冲动,会伤害到自己的至尊至亲。

儿子周楠在美国去世,周秉昆冲动之下,怒打骆士宾,不料过失致人死亡,周秉昆面临着法律的制裁。

为了救周秉昆,妻子郑娟跪下求骆士宾的妻子。

周秉昆入狱后,郑娟夏天摆摊卖冰棍,冬天摆摊卖地瓜,手上长满了冻疮,艰难地撑起整个家。

冲动是魔鬼,如果周秉昆没有动气和骆士宾打起来,就不会有牢狱之灾,也不会给自己最亲的人带来痛苦。

学会冷静,也是一种智慧。

五、这世上,只有父母,关心你过得好不好。

为了爱情,周蓉追随着冯化成下放到贵州,离家里千万里。快过年时,周志刚放心不下女儿,带着女儿喜欢的东西,一路翻山越岭去看她。周志刚看到冯化成对女儿很好,才放心将周蓉交给他。

这世上,只有父母,关心你过得好不好。

后来,冯化成出轨,要和周蓉离婚。又是周志刚,带着一身的怒气去找女婿算帐。

六、伤自己最深的,多是自己在乎的人。

《人世间》里有一幕非常扎心。那就是周秉昆和父亲争吵。

周秉昆说:就我没出息,我多难受你知道吗?……你不安慰我不说,还什么话难听你说什么话,哪儿疼你抠哪儿。

周父说:我说什么了?

周秉昆:从小到大,就听你说,你哥你姐学习好,你呢?都是班里的倒数!

周父:是不是事实?

周秉昆:事实就该说吗?事实就该说吗?

周父:好,我错了,我说了我最不该说的大实话。我这上辈子,我造了什么孽,生了你这么个混蛋玩意。早知道你这样,我当初就该把你掐死。

明明是最亲的人,却说着最扎心的话。

这一幕,也许很多家庭都经历过。

很多家长几乎不会给予孩子赞扬和肯定,取而代之的却是打击、挖苦和讽刺。正是这些,深深刺痛着孩子的心,有时,会留下不可愈合的伤痕。

好好说话,是每个父母的必修课。

看完一部剧,就等于和剧中人物走过一段路。无论是

是悲是喜,都会回望。

人要学会在回望中总结,那才能进步。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我们要多想那十之二一。就像郑娟说的:要是心里难受吧,就想想高兴的事。

人生,不就是应该如此吗?

人世间观后感【篇10】

《人世间》里写情也非常到位。周秉昆与郑娟之间的爱情,是在一个禁忌的环境下产生的,但他们用漫长的几年时间,慢慢地与所谓的禁忌对抗,展示了情的那种力量。剧中有郑娟主动逼迫周秉昆承认喜欢她的一幕写得非常动人,人想人,想死人,简单的六个字,概括了爱情浓度到达一个沸点时的激烈状态,这样的情,是水滴石穿式的,它让人无比相信,在巨石缝隙里长出的大树,一定能抗住所有的风雨,并且一直枝繁叶茂下去。

周蓉因为喜欢冯化成的诗歌,而与家人不辞而别,追随诗人到了贵州深山;乔春燕因为喜欢曹德宝(张瑞涵饰)吹口琴,出了个鬼点子把自己嫁给了他;周秉义(辛柏青饰)与郝冬梅(隋俊波饰)在复杂环境里共同进退这些人物与情节,有着父母爱情的简单与浪漫,也有着精神至上的纯洁与强大。这样的情感描写,是清新的,为《人世间》这一厚重的题材,注入了诸多轻盈,所以这部剧在大多数篇幅里并无沉重之感,明亮与温暖,感激与相信,成为它的主旋律。

《人世间》是需要感受与沉浸的,这一点,倍速观看无疑会丢掉许多值得品味与体会的东西。相反,如果能够慢一些,以每天一集的速度观看,或更能体会岁月与时光的滋味,觉察到伴随着等待一起到来的期冀与愉悦。

现在可以基本认定,《人世间》是严肃纯文学作品进行影视转化的又一成功代表作。它在原创性、创新改编、价值观输出等方面所取得的经验,可以被应用于其它大部头纯文学作品的改编身上。

人世间观后感【篇11】

《人世间》以中国北方城市“光字片”社区周家三兄妹的生活轨迹为脉络,多角度、多层次地描写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和百姓生活的跌宕起伏。

在儒家文化的浸染下,中国社会高度重视亲情伦理和家庭责任。伦理叙事传统十分符合中国老百姓观赏影视剧的习惯,能够很快唤起情感共鸣,具体框架包含家国同构的结构模式、宏大的时空设计和跌宕起伏的戏剧冲突等。中国最初创作电视剧的艺术工作者大都来自电影界,或者曾受到电影创作的影响。1990年电视剧《渴望》热播的带动效应,让伦理叙事传统在电视剧领域找到了更为开阔的表现空间。

在伦理叙事传统影响下,一批制作精良的电视剧以“家庭伦理+年代剧”的模式进入千家万户,获得众多好评。比如,《金婚》《闯关东》《父母爱情》《正阳门下》《平凡的世界》《山海情》等。《人世间》也是这样一部优秀的电视剧作品。该剧编剧之一的王海鸰最擅长写“生活剧”,导演李路执导过热播反腐剧《人民的名义》等。这样的实力主创团队勾勒出《人世间》极具中国味的生活日常图景。剧中的现实关怀和中国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密不可分。

《人世间》通过一个家庭的半世纪,将国家、时代风云变幻的主题和家庭伦理道德主题合为一体,透过家庭伦理冲突和情感矛盾折射社会问题。这种“家国一体化”的叙事模式成为该剧的重要特色。《一江春水向东流》《天云山传奇》和《芙蓉镇》等都是此种类型的影视作品。

人世间观后感【篇12】

今天看了《人世间》第五集买肉那一段,好真实啊!四毛八分一斤的猪肉那应该是哪一年呢?你们知道吗?哦,恐怕要我妈那代人才能知道了。唉!

结婚以前,猪肉卖多少钱一斤我还真不知道,因为还太小。主要是我从小不会当家不会管钱,对钱没概念。保姆走了以后父母把买菜的大权直接交给大妹也不交给我,我一点都不冤。

不过半夜排队买猪肉,买猪板油我参与过。印象中夏天有过多次,冬天可能也就一两次吧?保姆带着我或者妹妹去9贸易公司”卖肉的地方排队。

夏天有人支个门板或者竹凉板,再搬两条长凳,就睡在卖肉的地方,哪管蚊虫叮咬。冬天那可就遭罪了,冷得要命。好的还能弄个小木炭钵子,里面放几块燃着的木炭暖手,更多的是硬冻着跺脚取暖。

冬天是天不亮,夏天就是凌晨开始早早排队,买猪板油如果排不到前5名就悬了。那真是“僧多粥少”,排到后面的就只能碰运气了,所以不少人只放个破篮子在那排着。不等卖肉的来开铺门,排队的人们早已你挤我我挤你的干上了,等到屠夫师傅一到那就看谁家好本事。我也不记得个子矮小的张姨,怎么就有那能耐凑上去买到猪板油?

那时候我们家比起普通工人家,最缺的还不是钱,毕竟父母工资还算可以。但我们家吃的嘴多啊!最缺的是物资,尤其是60年代初,你有钱也买不着啊!

不知道现在的年轻人看了这样的情节能想象得到吗?当年缺吃到何种程度。电视里周妈妈跟秉昆吃的那馍馍,比我们当年的好多了,我好像吃馒头从来就没吃饱过。所以看了《人世间》以后,你们要理解,父母为什么会那么舍不得。


本文的网址是//www.zf133.com/a/5644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