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范文大全 > 德育课程家长寄语 >

德育课件8篇

德育课件8篇

德育课程家长寄语。

教案课件在老师少不了一项工作事项,写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在从事的事情。教师要注重教案的科学制定和执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趣祝福小编已经为您找到了以下的相关信息:“德育课件”,感谢您光临我们的网站我们希望您能喜欢这里的内容并收藏!

德育课件(篇1)

认真学习了学校领导的讲座之后,我对什么是德育实践活动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德育实践活动课的开设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德育实践活动并不神秘,德育实践活动课也没那么难上。关键是认识问题,定位问题,认识对了,定位准了,很多问题也就都迎刃而解了。

德育实践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德育实践活动不是教学层面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而是课程层面的一种具有独立形态的课程。德育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延伸。

如果只是组织大量的活动而没有有效的管理与引导,将是杂乱无章的、无序的、低效的,所以要进行统筹规划。家长和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也是德育实践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注重对社会、家长的宣传工作。利用有关媒体、家长学校、家长会,广泛宣传德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特殊性,引导社会和家长了解德育实践活动不但不会影响学生对学科课程的学习,反而会因为活动增强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学会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有益于学科课程的学习,从而重视这门课程,配合学校开好这门课程。

德育课件(篇2)

我校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更高度重视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

一、建立健全组织网络,狠抓德育队伍建设。

为了有效地挖掘和整合学校德育工作力量,形成全员育人的“大德育”体系,在学校内部,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把政教处、团委、年级组、班主任、生活辅导员等力量整合于领导小组中,并明确内部成员分工,使他们人人有事、有权、有责。同时借助社会力量,充分利用“警校共建”和“村校共建”的有效载体,把“校长室——政教处——班主任——学生——家长”这一德育管理链和“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力量有机结合,形成了德育教育的发散网络。

二、变少数教师参与为全员参与,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努力细化德育教育的过程。

以往我校一直把教学放在各项工作首位,教学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部分教师狠抓教学质量,而放松了对学生思想转化教育,有时甚至认为德育教育是“空对空”,没什么作用。德育教育的重担只落在政教处和班主任身上。扭转教师思想认识,树立全员意识是摆在我校德育教育门前的一道坎。

通过召开全校教师大会,学习新课程标准,学习上级教育部门有关文件,结合最近几年学校实际,全体教师统一了思想,深刻认识到单靠少数教师是完不成德育教育这一重任的,必须大家同心同德。如今我校教师人人行动起来,以昂扬的斗志积极投身于德育教育。

在统一全校教师的思想后,由政教处牵头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如:《学生一日常规》、《学生请假制度》、《住校生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建立健全,有助于学生有章可循,有助于教师有针对性开展工作。

德育教育最难坚持就是如何在日常中开展看似琐碎的一些工作。落实到具体就是如何细化德育教育。在这点上,我们采取了下列措施:

1.德育教育活动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

无论是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在活动前都要制定计划。在活动过程中要有详细的记录,以备查询。活动结束后有总结,以便指导下一次活动。《班主任找学生谈话记录》、《学困生辅导记录》、《心理健康咨询记录》等记录册记录详细、具体,能从中发现一些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2.在细微处体现德育教育的人文关怀。

德育教育不能“假、大、空”,而要“真、细、实”。无论是在寒冬还是酷暑,我校值班室始终由党员、中层干部轮流值班,遇到学生突发疾病,教师总是随叫随到,有时还在深更半夜护送学生上医院。这点点滴滴,无不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关怀。

三、尊重学生人格尊严,创新德育教育方式

传统德育教育教育手段单一,缺乏生动性和新颖性,学生普遍不感兴趣,加之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面对那些“屡教不改”、“冥顽不化”的学生难免会气上心头,来几句冷嘲热讽,这样只能伤害学生人格尊严,激化师生矛盾。所以我们在日常的德育教育过程中,不断吸取其他学校的经验,形成自己的一些特色,具体表现在:

1.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观,努力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情感。

通过组织全校教师学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并结合新课程开展实际,以教研组为单位展开大讨论,广大教师深刻认识到自己思想认识的片面性和局限性,认识到自己的教育理念远远没有达到新课程的要求。于是一个旨在改进师生紧张对立关系,建立和谐融洽的新型师生情感的想法诞生了并很快付诸实践。在这个活动中,我校教师切切实实的放下架子,走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努力收起自己以往那种“恨铁不成钢”的心理。有一位教育家曾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的确爱别人的孩子不容易,但我校教师努力迈出了第一步,大家以实际行动来响应学校的号召,每一位任课教师联系班级中的一位“问题”学生,常年累月、深入细致地开展学生的思想教育。

目前我校师生关系较过去有极大的改观,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情感正在努力形成并不断深化。

2.革新德育教育模式,变僵化、枯燥的理性说教为生动、可观的感性教育。

传统的德育教育手段单一,形式大多为集体教育或单人教育两种,以教师口头宣讲、学生侧耳聆听为主,偶尔配以图片辅助教育。这些口头教育缺乏生动感人的形象,不适合青少年学生的心理接受特点。学生普遍不感兴趣,认为德育教育是套在自己头上的“紧箍咒”,只会束缚自己的自由,哪会感什么兴趣呢?特别是在处理学生的事情上,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里都是小皇帝,学生的心态都是以我为中心的,很难处理,你说他他说某某不是也一样,只会强调客观因素,不找自己的主观因素

认识到这些后,我校在德育教育的方式上也采取了一些改进,主要表现为:以社团建设为契机,通过组建一系列的学生社团,把志趣相同的学生团结在一起,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有意识的安排各种德育教育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德育教育,从而达到预期目的。

当然,我校德育教育过程中也存在诸多不足,如外出务工家长太多,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缺乏有效的监督,学生在校外表现还不尽人意,家校联系工作仍有待加强。如何让家校形成合力共同开展德育教育,是我们下一个阶段的目标。极个别学生的自律性不强,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较深,认识错误、转化思想都很困难,需要学校、教师不懈努力。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

德育课件(篇3)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职业生涯规划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其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

三、教学内容及其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理想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增强职业意识,形成正确的职业观,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及其与职业理想的关系,明确职业理想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职业生涯规划以及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了解职业、职业生涯、职业理想的内涵。理解职业理想对人生发展的作用,理解职业生涯规划对实现职业理想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观念:初步形成正确的职业理想,基本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形成关注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及未来职业发展的态度。

运用:区分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其他人群职业生涯规划的不同,培养自信、自强的心态。

教学内容

1.面向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

(1)职业与职业生涯。

(2)职业生涯的特点与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

(3)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

2.职业理想的作用

(1)职业理想对人生发展的作用。

(2)职业理想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3)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理想的实现。

(二)职业生涯发展条件与机遇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从职业的角度了解所学专业、了解个人特点、了解社会需要,树立正确的成才观,立足本人实际,把个人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热爱专业,增强职业生涯成功的自信心。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所学专业及其对应职业群和相关行业,了解职业资格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了解不同职业对从业者的个性要求和自己的个性特点。理解职业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理解“兴趣能培养、性格能调适、能力能提高”对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观念:树立行行出状元、中职生能成才的信念,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

运用:分析所学专业应达到的职业资格标准,分析本人发展条件,了解本专业的社会需要;体验个性调适和自我控制的过程;挖掘自己与职业要求相符的长处,找到存在的差距。

教学内容

1.发展要从所学专业起步

(1)专业和专业对应的职业群。

(2)职业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

(3)职业资格与职业生涯发展。

(4)树立正确的成才观。

2.发展要立足本人实际

(1)兴趣分析与培养。

(2)性格分析与调适。

(3)能力分析与提高。

(4)就业价值取向分析与调整。

(5)个人学习状况和行为习惯分析与改善。

3.发展要善于把握机遇

(1)家庭状况变化分析。

(2)行业发展动向分析。

(3)区域经济发展动向分析。

(三)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与措施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掌握确定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构建发展台阶和制定发展措施的要领,发挥职业生涯规划激励学生勤奋学习、敬业乐群、积极进取的作用。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构成。理解发展目标与发展条件的关系,理解近期目标和发展措施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观念:形成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必须实事求是的观念,确立“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是最好的目标”的发展理念,形成脚踏实地实现发展目标的态度。

运用:根据本人实际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确立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构建发展台阶、制定发展措施。

教学内容

1.确定发展目标

(1)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构成。

(2)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必须符合发展条件。

(3)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选择。

2.构建发展阶梯

(1)阶段目标的特点和设计思路。

(2)近期目标的重要性和制定要领。

(3)围绕近期目标补充发展条件。

3.制定发展措施

(1)制定发展措施的重要性。

(2)措施制定三要素(任务、标准、时间)。

(3)实现近期目标的具体计划。

(四)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创业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和创业的意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创业观,初步掌握求职基本方法,了解创业的基本方法和主要途径,做好就业、创业的准备。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就业形势和有关创业的政策,理解角色转换的重要性;理解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及其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理解就业、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

情感态度观念:初步形成创业意识,形成关注适应社会、融入社会能力的态度,确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创业观。

运用:修改、完善发展目标和发展台阶,针对自己与“职业人”和创业者素质的差距,制订提高措施,践行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行为,尝试求职的基本方法,编制模拟创业计划书。

教学内容

1.正确认识就业

(1)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观。

(2)就业形势与择业观。

2.做好就业准备

(1)做好由“学校人”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

(2)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准备。

(3)掌握求职的基本方法。

3.创业是就业的重要形式

(1)创业的重要意义。

(2)创业者应有的素质和能力。

(3)中职生创业的优势。

(4)在校期间的创业准备。

(五)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与调整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和调整对实现职业理想的重要性,明确在校学习与终身学习、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引导学生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自身条件变化,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科学管理与适时调整。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对职业演变的影响。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管理、调整、评价的必要性,理解终身学习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

情感态度观念:形成科学管理、适时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的观念,培养成功者的心态,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努力追求职业理想的实现。

运用:掌握管理、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的方式方法,认真践行发展措施,学会科学评价职业生涯发展。

教学内容

1.管理规划,夯实终身发展的基础

(1)认真执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各项措施。

(2)定期检查职业规划执行实效。

(3)珍惜在校生活,奠定终身学习基础。

2.调整规划,适应发展条件变化

(1)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2)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的时机。

(3)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

3.科学评价职业生涯发展

(1)评价职业生涯成功的不同价值取向。

(2)评价职业生涯发展的要素。

(3)评价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四、教学原则和方式方法

1.教学原则

在落实方向性、科学性原则的前提下,应遵照以下原则开展教学活动。

(1)知识传授、能力训练与行为养成相结合。教学要把知识传授、能力训练同陶冶情操、提高觉悟、行为养成结合起来,做到知行统一。

(2)面向全体与个别指导相结合。教学要面对全体学生,加强个别指导。要用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看待学生,真诚地期望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并及时给予激励,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3)课堂教学与日常德育工作、各科教学相结合。教学要与多种德育渠道结合起来,发挥德育课教师在教师集体中提高德育针对性、实效性的引领作用。

(4)自律和他律相结合。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把落实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发展措施,转化为发自内心的需要,要把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和管理置于集体之中,发挥他律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德育实效。

2.教学方法

(1)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年龄、学科特点、社会经济发展及专业实际,从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的方法、参与的方法、讨论的方法,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2)着力于自我控制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规划设计过程中,为学生加强交流、互相启发创造条件;在规划落实过程中,为学生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创造条件。

(3)教学方法评价要以实现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为依据,应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的兴趣,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制订既实事求是、又富有激励功能的发展规划,有助于学生形成自信心和成功者心态,有助于学生主动按照职业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

4.活动建议

职业生涯演讲和艺术形式的表演、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调查、行业发展趋势和就业市场调查,以及社会实践、社会服务、参观访问、模拟演练、小组讨论、主题辩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是“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重要形式。多数实践内容应安排在班会、实训、实习或课余、假期进行。分析发展条件、确立发展目标、构建发展台阶、制定发展措施、调整发展规划等设计过程,应该以预留作业的形式完成,并结合作业开展相应主题活动。

教师要当好班主任、团委、学生科(德育处)开展学生活动的参谋,调动学生、家长、用人单位以及毕业生和社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德育课教师在学校和班级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活动中应有的引领作用。

5.教学资源

教师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开发事业有成的毕业生、用人单位、企业家、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等德育资源,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重视现代教学手段的使用和开发。

德育课件(篇4)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德育理念,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目标,以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为载体,以全员育人、学科渗透为途径,让生活德育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扎实开展思想品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文明守纪教育、法制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体性,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开创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1、结合上级主管部门有关文件要求,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着力提高班主任综合素养,努力建设一支无私奉献、善育善导、合作互助的良好德育工作团队;加强德育工作理论学习和研讨,全面提升德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水平与育人能力;提升班主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提升学校德育工作管理水平。

2、强化以“美”为核心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切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感恩教育和诚信教育等主题教育,推动学生良好素养的养成,进一步塑造文明守纪、礼貌待人,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的学生形象,确保在校学生安全无重大事故和违法犯罪。

3、强化常规管理、常规检查。加强学生在仪容仪表、语言、行为、学习等方面的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推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与仪容仪表规范化,实现德育工作规范化、常态化。

4、着力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做好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工作。

5、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深入推进班集体建设工作,班主任结合自身专业背景用心抓好班级文化建设,各班集体要力争优质、有特色,促使班风、学风进一步好转。

6、强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增强育人氛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办学品味。

7、提升家长学校工作效果。注重提升学校和家庭教育合力,分年级组成立“家长委员会”,完善“家长学校”工作。

8、深入开展读书教育活动。通过“朝阳”读书和主题读书教育活动,努力打造书香校园,形成良好校园氛围。

9、关爱特殊群体学生,努力探索、建立特殊群体学生有效帮教转化机制。

三、工作措施

(一)继续抓好队伍建设,强化德育意识。提高师德水准,加强全员育人。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要逐步完善德育工作制度,制定《__中学德育工作人员工作量化考核细则》。加强师德建设,不断充实师德教育内容,通过教育引导、学习培训和考核奖惩等形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各类德育骨干力量工作的积极性,树立德育工作典型。在全校强化德育“全员管理、全面管理、全程管理”的局面,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让每一位教师做到关爱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时时为师,处处为表。

2、加强年级组管理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年级组组长协助政教处负责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做好师生的政治思想工作,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常规管理。

(1)健全班主任的培训学习制度,积极推进班主任工作例会制度。采用校内培训和走出去的方法,加强对班主任的培训,明确学习目标,不断充实学习内容;每月一次班主任工作例会制度,交流工作经验,提高教育实效。

(2)进一步完善班主任工作评价机制,修订《创“双优”班活动方案》和《班主任绩效工资考核方案》,激励班主任工作积极性。

(3)力抓班会质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主题班会课必须有教案,政教处定期检查主题班会教案;政教处隔周一次组织检查班会课的教学情况;执行主题班会公开课制度,本学期每年级安排一节。

3、培养一支学生干部队伍。班主任应认真探索班、团干部的选用和培养方法,让的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班级与学校的管理;以班级活动为契机,努力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为的学生搭建成长的舞台。

(二)强化目标管理,加快内涵发展。

1、年级管理目标。七年级以“规范行为”为目标,以“强化管理,潜心研究,夯实基础”为重点,致力培养合格的初中生;八年级以“陶冶情操”为目标,以“扎实管理、突出重点、全面合格”为重点,致力培养成熟的初中生;九年级以“埋头苦干、稳步提升、争先创优”为目标,以“理想教育、健全人格”为重点,致力培养优秀的初中生。

2、学生管理目标。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各类层次、各具特长的学生健康发展;注重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和礼仪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广泛开展新颖活泼的德育教育系列主题活动;定期表彰各级各类先进学生和先进集体,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班级管理目标。各班利用开学教育之机,学习各项规章制度,形成内容实在、便于操作的班规;班主任要重小事、重细节、重管理、重过程,细化班级管理,严格执行班级规范,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加强“双优班”争创建设.

(三)做好基础工作,增强综合绩效。

1、积极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全面提升学生整体素质。

利用开学初的一段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规范养成教育,认真贯彻《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扎实开展整顿和规范学生行为习惯活动;强化对学生手机使用、仪容仪表和节俭生活的教育和管理,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训练,教育引导学生养成文明、刻苦、朴素、助人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促进其终身发展。

2、拓宽心理健康教育渠道,保证学生身心健康。

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精神。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计划,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开设心理建康课程,推进学校心理咨询室工作,设置心理咨询信箱,经常性通过板报、讲座、咨询等形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多渠道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问题信息。支持班主任和年级组长开展心理咨询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搞好学生群体与个体心理辅导,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心理辅导,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态,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3、构建学校和家庭良性互动的学校教育和管理机制,发挥家校联系作用,拓宽德育途径。

(1)继续加强家校联系活动。要求各班主任及科任教师按要求做好家访工作。家访要本着关心学生,沟通理念的目的,提高家访质量。让家访成为建立起教师、学生、家长互动的三者关系,成为德育工作的有效抓手。

(2)通过家长会等形式,密切与家庭、社会的联系与配合,营造学生成长的良好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特别重视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贫困家庭等特殊家庭孩子的教育和管理。

(3)努力办好家长学校,发挥指导功能,构建良好的家校网络。形成了学校与家庭齐抓共管的局面,建好学校、社会、家庭这一强有力的德育网络。

4、推进扶贫帮困工作,建设和谐校园环境。

关注特殊群体学生,认真进行特殊群体学生情况调查,继续开展好扶贫帮困活动,让特殊群体学生享受到学校的温暖,激发起他们的努力学习的热情。组织开展募捐活动,向贫困学子奉献爱心,真心实意地全面关心、爱护、指导和帮助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5、加强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

深化“安全文明校园”和“平安校园”建设,加强对校园及周边环境治安秩序、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进一步抓好学生安全知识学习工作,用好《中学生安全教育读本》,确保学生健康安全。一是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对安全工作常抓不懈,做到警钟常鸣,利用班会、学校广播和法制报告会等校园文化阵地,深入宣传安全知识,教给学生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推进学生自护安全教育的有序开展,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关爱生命意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的能力。二是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对出入校园的人员和车辆实行准入登记制度,严防闲杂人员进入校园。三是建立学校安全预警机制,为师生身心健康点亮心灯,为师生人身财产安全保驾护航,确保安全责任事故零发生。四是进一步完善安全制度和安全目标责任制,确保学生人身安全落到实处。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落实好安全责任,确保学生安全。

6、扎实抓好“朝阳读书”和主题读书教育活动。

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继续办好班级图书角,结合经典诵读活动,开展读好书活动,认真做好各项主题读书教育活动,同时,结合学科教学工作,共同激发学生课外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内涵发展。

(四)认真完成学校或上级有关部门布置的其他工作任务,不断完善德育资料及归档;配合各级关工委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协助学校各部门做好各项工作。

德育课件(篇5)

时光如白驹过隙从指缝中流走,转眼间在电子学院的三年大学生活就即将画上终止符。大学时光是人生中最美丽的一段时光,这个时期的我们刚刚脱去稚嫩,却还带着些许青涩,也是这段时光,让我们从无忧无虑的少年时期,成为即将步入社会的大人。在这三年里,美丽的电子学院陪伴着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日出日落,我与每一个普通的大学生一样,不断地学习、成长,直至成熟。在即将毕业,离开学校的日子里,我将三年的美好时光记录下来,作为永久的见证。

在20__年7月,我收到了电子学院的录取通知,激动的心情一直持续到9月份的入学。记得父亲送我来到校园,新校区的简洁大气让我欣喜,浓郁的学术氛围也深深感染了我。从那时起,我便决心要在这样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努力学习,回报父母,回报社会。

一、学习

我的学习成绩虽然不是顶尖,也还一直处于中上游。但更重要的是我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首先是我端正了学习态度。看到周围的同学们拼命的学习,我打消了到大学来彻底放松自己的初衷,开始大学的学习旅程。其次是极大程度的提高了自己的自学能力。大学一节课讲述很多知识,只靠课堂上听讲是完全不够的。须自己钻研并时常去图书馆查一些相关资料。日积月累,自学能力得到了提高。再有就是懂得了运用学习方法同时注重独立思考。要想学好只埋头苦学是不行的,要学会“方法”,做事情的方法。古话说的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来这里的目的就是要学会“渔”,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换了好多种方法,做什么都勤于思考,遇有不懂的地方能勤于请教。在学习时,以“独立思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不忘警戒。随着学习的进步,我的心智也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能较快速的掌握一种新的技术知识,我认为这对于将来很重要。在学习知识这段时间里,我与身边许多同学,建立了良好的学习关系,互帮互助,克服难关,同时,也懂得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习能力的提高是我大学三年最重要的收获之一。

二、思想

在进入大学后,我参加了系党校的党课学习。这些课程使我更加深刻地了解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长、壮大的过程,在学习中我也会自己去阅读这方面的资料,在资料中一个又一个光辉的历史形象,一个又一个震撼的历史事件,都让我明白了中国共产党走到今天是多么地不易,我们今天的生活时多少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他们的身躯倒在了战火中,但他们的精神却时刻激励着我。作为一名班干部,我时刻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在学习、生活中都要求积极、上进,给周围的同学做好模范带头作用,在学习、生活上帮助同学,为同学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我不断加强党的学习,及时学习中共中央会议的精神和指示,保持清醒地头脑和全新的思想觉悟。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一直重视思想觉悟的提高,大学以来,我多次参加学校、学院的讲座,学到了很多。我认识,我们作为社会的一分子,都要有乐于奉献的精神,无论处在哪一个行业,都要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尤其是在国家特别需要的时期。

三、总结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张开双臂,迈开双腿迎接他的到来,并做好万全的准备,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总是在不经意间养成;习惯,不会在不经意间消逝。当耐得住寂寞成为一种习惯,才会在黑暗中面对那一点光而一路向前;当善良成为一种习惯,才会感觉到这个世界真真正正的充满爱;当幸福成为一种习惯,才会在生活的各个细节之处发现点滴的幸福。 所以,我们深信并坚信着,明天会更好。似水的年华匆匆而过,我们还要走过崭新的一天又一天。

德育课件(篇6)

德育活动课工作总结 德育课是我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结合我校本学期开展精品德育课教学观摩和评比的机会,本学期的德育课开展的有比较有针对性,现总结如下

本学期按照每两周一次的计划,共完成了6次德育活动课。回顾这一学期的

的德育活动课工作,感慨和收获颇多,现将本学期的德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借着建设和谐校园和迎接奥运圣火到来的契机,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文明礼貌,修身养性》专题,让学生切实地领会讲文明在自己生活和学习的

重要性。如今的学生有多一部分是独生子女,个性较强。如何在班级的这个大家庭里与大家和谐共同地发展,是摆在很多同学面前的现实问题。所以,通过本次教育,学生明白了,讲文明不是个人的事,而是集体的事,是关系到每个人的事。学生也学到了很多文明的技巧和方法。

二、中学生年龄教学,辨别能力差,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思潮的影响,特别是迷信思想的腐蚀。为此,开设了《崇尚科学,反对迷信》专题,旨在让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积极的人生观。针对社会上的落后的、愚昧的、反动的言论和观点,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明白真相,从而进行自我教育。

三、结合4月份法制宣传月,增加了《法律就在我身边》主题,这是全

部学生都应该接受的一次法制教育。中学生法律意识还不强,对法律的条款不是特别清楚,遇到问题也不知和法律有没有关系,更不知道如何处理。为此,我专门收集和整理了相关的未成年人的法律,找了一些校园事故的案例,把这些知识奉献给学生,目的是建立学生的法制观念,增强学生的知法、学法和用法意识,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四、紧接着,根据实际,安排了《责任连着你我他》主题德育课。虽然学生已经进入我校快一个学年了,但是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活动,好多时候都是靠学院的通知和组织来进行的,学生并没有意识到那是他们的责任,是自发进行的。同时,在本学期学生的积极性相比上学期有所下降,出现了不交作业、上课懒散等不良现象。我认为这是现在独生子女缺少责任感造成的。我从《给加西亚的信》到《木匠的故事》,从职场求职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一步一步把内涵渗

入课堂,让学生明白了责任就是自己该主动去做事,而不是被动和被迫去做。

我的经验和体会

一、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开展德育活动。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应该充分结合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发挥德育课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同时要注重德育教育的过程和效果。

二、德育教育的受教育主体是学生,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参与,教师只是起着引导和管理的作用。我的经验是:每次准备课,事先让学生谈论主题和活动形式,学生交流完后,老师再拿出来让大家评判,分析活动的可行性。若有不同意见,再进行商量。

三、不足之处:有时时间较紧,德育活动课的准备不够充分,这与教师的策划组织安排和学生是否积极配合都有关系。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总之,经验还有欠缺,在教学管理和形式上等方面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德育课件(篇7)

浅析中职教学方法改革收获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毕业生主要是从事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的第一线劳动者,职校生只有掌握熟练的技能和一定的专业技术,有敬业爱岗的职业道德,才能胜任就业岗位需要,这也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如何使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适应校企合作模式的需求,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中职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这几年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沟通,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一)学生方面。没有正确的入学动机,有的学生是因为同学来上中职,他也跟着来“凑凑热闹”,有的是家长管不住孩子,也不希望孩子过早就业,所以把他们的子女送学校来管教,就当学校是幼儿园,再“关”几年。就学习积极性来看,由于他们在初中学业上遭受到的挫败,心理上普遍感到自卑,对老师的教育易产生逆反心理,入学以后往往持混日子的态度而缺乏自觉进取精神;再从学习能力来说,由于他们在初中阶段对应该掌握的知识没有能够基本掌握,再加上这些学生往往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导致他们的学习能力普遍比较低下。因此,对于大部分中职学生来说,学好专业课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是个很明显的事实。

(二)教师方面。部分教师仍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没有考虑到学生能力上存在的差距,不能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不同需求,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导致各个水平的学生都觉得学习无趣,不但使学生知识层面得不到扩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够充分的开发。

二、教学改革应遵循的原则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面临着双重任务,即要实现从单一的学科中心课程教学向能力本位课程教学的转变,回归课程教学的职业教育本质属性,同时又要将教学过程柔性化,以满足目前中职学生教学目的的需要。由此,我认为中职课程教学改革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全面发展原则、就业导向原则、能力本位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灵活性和开放性原则。

三、教学模式改革

通过不断的学习我觉得以下教学方法值得借鉴推广:

(一)案例教学法。从日常生活中选取蕴含科学本质的案例进行教学。一个案例是一个世纪问题的描述,包括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通俗地讲,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个具体问题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个特殊情况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特点为:第一,以案例为教学工具,通过对具体事实的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在分析、辩论和反思中获取知识。第二,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参与是关键,教师的职责是提供意见、咨询与归纳问题讨论的结果。第三,注重学习过程,而非追求标准答案,学习过程中充满了不确定性。

(二)行为导向教学法。行为导向教学法几个主要特征:采用非学科式、以能力为基础的职业活动模式;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包括获取信息、制定工作计划、做出决定、实施工作计划、控制工作质量、评定工作成绩等环节的“完整的行为模式”;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的作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即从传统的主角、教学的组织领导者变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学习辅导者和主持人;采用目标学习法,重视学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评估;以职业活动(行为领域)为导向的培训模式。

(三)工作过程导向法。所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主要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层面:第一层,教学内容以工作过程知识为核心;第二层,教学方式以情景教学为典型;第三,教学环境以真实职业环境为代表具体地说,它有以下一些特征和优势:教学内容直接指向职业工作任务 工作结构和工作过程的知识;将工作过程知识作为教学的主体,把典型工作任务作为工作过程知识的载体;教学活动及其发生的情景依据企业生产的真实情景来设计,能够全面地、真实地、整体地反映真实生产的任务结构与过程;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景中学习,能使教育更加接近企业、学生和市场的实际,实现“做中学”和“做中教”的教学方式;课程标准明确,课程设计科学,课程内容通俗,课程质量较高。

(四)分层合作教学法。“分层”这个概念来自于“分层教学”模式。在早期,分层教学被理解为是分层递进教学的简称,即简单按照教学大纲要求,从好、中、差各类学生实际出发,按不同层次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随着教学模式的发展,学者提出新的分层合作教学模式,即根据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层次,针对每个层次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合作协调,促进每个学生在最合适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下,求得最佳的发展,借以实现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分层合作教学强调了以下几点:(1)学生个体的现有知识、能力水平;(2)分层次合作学习;(3)所有学生都得到应有的提高,注重群体的进步和发展;(4)集体性评价。

(五)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在真实的情景中, 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 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 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 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学习, 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 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实践活动的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实质是通过“ 任务”作为“诱因”来激发、强化和维持学习者的成就动机, 对于学习者明确学习目的, 促进学习活动起着定向、维持和调节作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知识和技能,适用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项目引领七步教学法。项目引领七步教学法是指课堂教学以实际的工作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实践过程中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它由“项目提出、获取信息、流程设计、流程检查、工艺实施、质量检查、学习评定”七个环节构成。

四、结语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大,企业对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需求递增,中职学校为了适应市场和企业的需求,需加快教学改革,强化技能训练,立足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尝试,促进中职教学教改,从而探索出适应企业和社会需求的中职人才培养模式。

德育课件(篇8)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德育成为当今教育的重中之重。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个人素养深刻影响着自身未来的发展。所谓德育是指:在教育阶段进行一定的素质与品德教育,进而影响个人行为的过程。

一、中专语文中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中专生的年龄大多在16-18岁之间,处于此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叛逆期,对于社会的认知尚不成熟,排斥教师与家长给予的引导。辨别是非的能力很弱,跟风、模仿能力很强,所以,对中专生进行德育教育迫在眉睫。

语文,指的是语言和文学及文化的简称。这就指出,教师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语言与文字的教学,同时还要注意文化的传播与指导。而在语文的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成为中专语文教育的重要部分。根据中专生自身的特点,以及语文教学的特色,让德育教育成为中专语文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二、中专语文中进行德育教育的现状

由于语文课程的特色,使得语文教学变得随意自然,正是由于语文教学的此特点,中专生在语文课堂上缺乏学习的兴趣。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教师缺乏教学的激情,致使教师在语文课堂中进行德育教育的工作无法开展。随着新课改教育的深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成为衡量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标准。而目前,对于中专生的德育教育收效甚微,学生缺乏积极参加学校德育教育的意识,所以,将德育教育渗透到中专语文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即使教师对于德育教育有一定程度上的重视,但仍旧存在很多问题。

三、中专语文教学中缺乏德育教育的原因

1.学生对于德育教育理解不深刻

学生处于叛逆期,对于教师与家长的引导具有排斥心理。在中专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中专生采取不关心、不在乎的态度。其次,中专生对于德育教育没有正确的认识,没有将德育与教育结合起来。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忽略了德育的重要性,对德育的教育理解不深刻,致使中专生本身产生了对知识的辨别吸收,在课堂上,自主删除了德育的教育部分。

2.教师教学缺乏德育教育

中专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过于急功近利,缺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耐心。另外,教师在进行语文知识的讲解过程中,只注重语言文字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学生品格素质方面的教育。中专语文教师对德育教育认为是一种教学额外的教育。所以,教师本身不重视德育教育,没有将德育与教育联系起来,采取了避之不提的态度。此外,语文的教学是对中专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关键科目,而中专语文老师忽略了语文教育对中专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造成教师在授课的同时,常常忽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3.学校无法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

现代中专学校的竞争力,取决于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及专业素养,所以,中专学校注重学生自身专业科目的学习及成绩,对于学生本身的德育教育莫不关心。学校为了完成教育部给予的教学任务,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对于中专生的德育教育,致使学校无法营造和谐的德育教育环境。

四、提高德育教育质量的措施

1.加深中专生对德育教育的理解

中专生因为处于叛逆期,对教师及家长的引导具有排斥心理,所以作为家长及教师,要时刻注意中专生的心理变化,通过语文课程中语言文字的教育,进一步改善中专生对于德育教育的态度,使中专生逐步接受教师及家长的引导。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了解我国的文化,认识我国五千年文化的内在魅力,进一步正确的认识自我,提高自身修养,加深对德育教育的理解。在专业课学习的基础上提升自身素质,使中专生自身的综合实力产生质的飞跃。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更快更好的实现自身的价值。

2.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增强德育与教育结合

语文的教学是在传授语言文字基础上对我国的文化进行传播,所以,语文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师对中专生的德育教育。中专生通过学习语文等有关的科目,可以进一步了解社会,认识世界。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中专生不仅可以学习我国的语言文化知识,还可以增加自身的阅历,了解我国不一样的文化,提升自身的内在涵养。所以,中专语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注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发展,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参加德育教育。此外,中专语文教师在讲课时,要注意营造课堂氛围,使中专生对于语文的学习有一定的兴趣,例如,教师在讲解课文之前,可以对作者进行简要的介绍,进一步对中专生进行爱国教育,使中专生本身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另外,教师需要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变换授课风格,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讲《己亥杂诗》一文时,可以与《病梅馆记》相结合,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文章写作的特点,讲明文章的中心思想。

3.重视中专生的德育教育

学校本身就是学生学习知识,塑造健康人格的地方,所以,作为中专类院校,在注重学生专业成绩的同时,还要对中专生进行德育教育。而中专生属于特殊的一类学生,他们对于社会的认知很肤浅,但自身又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所以中专类院校在完成教育部门给予的任务外,还要注重对中专生的德育教育。这就要求中专类院校增大教学安排中德育教育的时间比例,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使学生在学校期间,时时刻刻都可以学习我国的文化,同时进行自身的品德学习,增强自身的品质素养,建立健全的人格,使中专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全能型人才,满足国家需要。

五、总结

为了响应新课改的号召,我国对于中专生的德育教育有了更深层面的认识。对于中专生的语文教学,不仅要求语文文字的教学,还要注重对中专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德育与教育相结合,在教育的过程中渗透德育,使中专生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不仅提升了自身的语言文字修养,还可以进一步完善中专生对于世界的认知,建立健全的人格。通过对中专生的德育教育,使中专生成为全能型优秀人才,实现自身价值。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zf133.com/a/5624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