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范文大全 > 趣味数学课件 >

趣味数学课件模板15篇

趣味数学课件模板15篇

趣味数学课件 篇1

活动目标:

1.能用数字符号记录操作结果。

2.通过让图形站起来的探究游戏,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和想象力,体验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豌豆、牙签、统计工具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老师想和你们作个游戏,我来当总设计师,你们当小设计师,好吗?

幼:好。

师:看看我给你们准备了什么呢?

幼:豆子、牙签、纸、笔。

师:对,给你们准备了豆子、牙签和统计工具。我们要用豆子和牙签来设计图形。

二、第一次尝试

1.出示图一:这是什么形状?

幼:三角形

师:请你用豆子和牙签做一个三角形。做完之后请你不要发出声音坐好,我就知道你已经完成了。好,开始。

大部分幼儿好了以后,请幼儿自己数数:你用了几颗豆子,几根牙签?

幼:3根牙签和3颗毛豆

师:你用了3颗豆子、3根牙签做成了三角形。有没有跟他不一样的?

没有的话,教师临时制作一个如:直角三角形。

师:没有,好,那我总设计师来做一个。大家一起数数用了几颗豆子,几根牙签。

师:注意数的方法。第一个作好标记。(我们可以从“上往下”数,引号中的让幼儿说)

师:好,刚才大家都数的不错。我们想把它记录下来。拿出我给你们准备的统计表。哪位设计师能看懂?

请一幼儿说说。或再请幼儿补充。

师:好,用圆点表示毛豆,用一竖表示牙签,我们把它记录下来。(请孩子们和老师共同记录,老师在黑板上的样纸上写,接着让幼儿完成)

2.出示图二

师:来看看第2个图形。

幼:正方形

师:请你用毛豆和牙签做出正方形。好了请坐好。

师:请数数:你用了几颗豆子,几根牙签?

幼:4根牙签和4颗毛豆

师:请做好记录(一幼儿上黑板做)

师:还有不同的吗?

有不同(方式拼图形)的请幼儿上前数并在黑板上做记录。

3.出示图三

师:再看看第3个图形。

幼:长方形

师:请开始。看谁的动作快。

师:请你数数,并作好记录。

师:你用了几根牙签、几颗毛豆?

幼:6根牙签和6颗豆子。

师:有不同的吗?请不同的幼儿上来数并作记录。

(少了个教师小结:原来拼图形可以有很多方式,我们的数数和统计内容也更丰富了。好我们再来挑战更有难度的图形好吗?)

刚才你们表现都非常不错。现在先请你们把这些图形拆开送回盘中。不要让它跑到外面哦!

三、第二次尝试

1.师:现在请你用豆子和牙签搭一个你最喜欢的图形。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并发现一些新的图形搭建。

个别交流:说说你用了几根牙签,几颗豆子。

2.如何让你搭建的图形站起来?

大家都想看到你的图形,你能让它站起来给大家看看吗?

师:请你试试。

师:你是怎样让它站起来的?

幼:加一些毛豆加一些牙签。

师:(现在)总共有多少毛豆、多少牙签?你觉得他像什么?

好了的小朋友可以和边上的小朋友交流一下。

四、展示

师:我们的小设计师都非常不错。先做好的可以向客人老师介绍一下。

师:设计师们,把你设计的图形拿上来。

请个别幼儿大声的介绍一下他的设计成品。

好的小设计师们,让我们来完成个大工程吧,将你们刚才立起来的作品都拿上来,我们组成个滨江新城区模型好吗?

五、结束

(好棒的模型,拿给其他小朋友去看看我们的成果好吗?老师带着孩子轻松愉快地出活动室。)

趣味数学课件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将图形片按颜色或形状分类排放。

2、按图形片的颜色和形状特征进行配对,并学习命名。

3、喜欢参与集体游戏活动。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5、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红黄绿3种颜色,圆形、正方形、三角形3种形状的图形片若干。

2、红、黄、绿3种颜色标记各一个,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无色)标记各一个。

3、放置图形片的扁平框(或盒)若干。

4、3个娃娃,身上分别有红色的圆形,黄色的正方形,绿色的三角形标记一个。

活动过程

1、商店进货

(1)一起商议玩开饼干商店游戏。

商店货架上只有一个一个空的筐,还没有进货,现在先要小朋友把饼干拿来布置货架。

(2)幼儿看自己的小箩筐里有些什么饼干?看看讲讲,如:三角形饼干……红色的饼干……

(3)按教师筐前出现的颜色标记,请一部分幼儿把饼干分送到三个筐里,边送边说。如:我把红饼干送到红色标记的筐里。我把绿饼干送到这绿色标记筐里……

(4)按教师筐前出现的形状标记,请另一部分幼儿把饼干分送在三个筐里,边送边说,如:我把饼干送到有圆形标记的筐里,我把方饼干送到有方形标记的筐里……

2、介绍饼干

(1)幼儿看一个有颜色标记里的饼干,介绍这儿的饼干都是__色的饼干(如都是红色的饼干)。说:“要买红色的饼干到我这里来!”教师帮助补充:“要买红色的饼干可以到这里来,也可以挑选你喜欢的形状。因为这里是红色的饼干但有不一样的形状。”

(2)幼儿看一个有形状标记筐里的饼干。介绍这儿都是____形状的饼干(如都是方方的饼干),说:“要买方饼干到我这里来!”教师帮助补充说:“要买方方的饼干可以到这里来。”

3、买饼干,幼儿当顾客去购买饼干。

(1)买2块不一样的饼干。(幼儿挑选,并让大家看看讲讲。这两块饼干什么地方不一样?)

(2)买2块相同的饼干。(让幼儿挑选并让大家看看讲讲,这两块饼干什么是相同的?)

(3)出示3个娃娃(身上有标记),要小朋友买他们最喜欢吃的饼干,先看看说说他们各自喜欢吃的饼干。

如:红色的圆饼干,黄色的正方形饼干,绿色的三角形饼干。然后分组为3个娃娃买饼干。

评价:每个小组是否为娃娃买到他喜欢的饼干?

活动反思

“分类”这一数学思想在生活中普遍应用,但低年级学生没有接触到。但把它归纳成数学知识,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不易掌握。整节课我以游戏情节贯穿始终,向学生提供了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在这个情境中自己开动脑筋,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在探索中去发现,明确探索的方向,从而调动思维的积极性,掌握分类的方法。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这个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培养学生探索精神的同时,让学生感悟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学生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对所开展的学习活动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并在学习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本节课我的问题是开放的,目标是明确的,思维是发散的,操作是自由的,结论是待定的,学生始终是积极主动的,其思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被深化。这一节课上下来,我觉得比较成功,学生真正“动”起来,思维“活”起来。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趣味数学课件 篇3

教学目标:1.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除法运算的方法,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正确计算的习惯,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3.在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与反思。

教学重难点: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学生读题,独立口算,说出得数)。

12÷ 4= 8÷ 2= 14÷ 7=

24÷ 6= 36÷ 6= 18÷ 9=

16÷ 4= 20÷ 5= 35÷ 5=

15÷ 3= 64÷ 8= 72÷ 9=

2、口答:

(1)80里面有几个十?400里面有几个百?

(2)34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3)39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二、亲身实践,学习新知

1.谈话:刚才我们复习的是已经学过的表内除法的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2.出示教科书第13页的主题图(把主题图的124箱改为120箱)

教师:观察主题图,根据主题图中的已知条件,想一想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把已知条件和所提问题用笔写在课堂本上。(让学生观察主题图,并根绝已知条件,自己编写应用题,懂得应用题的结构和运算方法。)

3.出示例1

(1)赵大伯3次能运完60箱,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教师:要求赵大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该怎么列式?

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让学生自己发表自己的看法。)

小结: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整十数看成几个十,计算出来的结果就是多少个十(注意思考的过程可多让学生说)。

(2)600箱货物王叔叔只运了3次,平均每次运多少箱?要求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该怎样列式?

你想怎样计算,请在小组里讨论。

小结: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整百数看成几个百,计算出来的结果就是多少个百。

(3)240箱货物,李阿姨运了3次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要求李阿姨平均每次运多少箱?该怎样列式?

学生独立列式:240÷3

为什么这样列式?(因为李阿姨3次运了240箱,要求平均每次运多少箱,就是把240箱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所以用240除以3。)

240÷ 3等于多少?你是怎样想的?小组讨论后汇报讨论的结果。

教师小结计算方法:想240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不够1个百怎么办?(用学具帮忙分一分进行思考。)我们可以把2个百看成20个十,与40合在一起,看成是24个十,再平均分成3份,每份8个十,就是80。

小结:一位数除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先用一位数除几百的数,如果不够除,再把几百转化为几十个十,再与十位数合并起来,看成几十几个十,再除一位数,得到的商是几个十,就是几十。

三、巩固运用

1、完成教科书第15页做一做的第1题

先让学生看图,口头编一道题。

学生列式计算,并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2、完成教科书第15页做一做的第2题。

学生独立计算后,个别题目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学生完成后全班讲评。

3、阅读第15页“你知道吗?”,了解除号“平均分”的意义。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练习三第1、2题。

【教学反思】:

趣味数学课件 篇4

教学内容:

数学趣味题二

教学目标:

1、通过解题,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是具有趣味性的。

2、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出示趣味题

1、小明在小红左边5米,小冬在小红左边8米,问小明和小冬之间有( )米。

2、河中有几只鸭子在游泳。游在最前面的一只鸭子后面有2只鸭子,游在最后面的一只鸭子的前面也有2只鸭子,游在中间的一只鸭子的前面和后面各有一只鸭子,河中共有( )只鸭子在游泳。

3、一支铅笔二个头,二支半铅笔( )个头。

4、走上一层楼梯要走10级,从一楼走到四楼要走( )级楼梯。

5、解放军叔叔做了一个靶子,靶子分6格,小王射了几枪,每次都打中了,总分为100分,问小王打了( )枪?打中了哪几格?( )

二、分析

教师带领全班,整体分析。

三、小组讨论

四、交流汇报

五、小结

通过这两次的课程,你有哪些收获?

趣味数学课件 篇5

教学内容:

购物中的数学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

2、培养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出示情景

一天有个年轻人来到王老板的店里买了一件礼物,这件礼物成本是18元,标价是21元.结果是这个年轻人掏出100元要买这件礼物,王老板当时没有零钱,用那100元向街坊换了100元的零钱,找给年轻人79元.但是街坊后来发现那100元是假钞,王老板无奈还了街坊100元.现在问题是:王老板在这次交易中到底损失了多少钱?

提示:其中损失成本18元,不要算成21元。

二、小组讨论

三、汇报结论

四、小结

王老板和街坊之间事实上互不亏欠。王老板在这次交易中到底损失了97元。

五、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6、小学趣味数学的校本课程开发教案

趣味数学课件 篇6

活动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学会用自己的方法分类统计生活中物品的数量,从中体验数学的有趣及重要。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师事先选择好实践的场地(幼儿园内),并亲自实践一遍做好记录,心中有数;纸、笔。

活动过程:

(一)复习巩固:

1、你能从1数到几?数数看。

2、更快的数数方法:5个5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

3、100以内的随便一个数你会写吗?试试看(请几个幼儿到黑板上听写)。

(注:此环节的目的在于教师了解幼儿在实践活动中必备的一些相关知识掌握如何,以便在活动中更好地把握。)

(二)联系生活:

1、在生活中,你碰到什么东西要用数来数?举例子。

2、在幼儿园里也藏了许多数,请小朋友们说说。

3、用什么方法统计方便?(每5个或10个记录一次,然后5个5个或10个10个地数;列表统计等)

(三)提出任务:

1、分组统计并分类统计幼儿园里的一些物品(教师根据幼儿组的能力差异进行分配)。

一组:车棚车有几辆?自行车几辆?摩托车几辆?每种颜色的车各几辆?

二组:前操场、后操场树有几棵?前、后操场各几棵?大树、小树各几棵?

三组:架空场地柱子有几根?白色的几根?绿色的几根?圆的、方的各几根?

(前三组让幼儿统计分类再统计,从中明白总数比分出

去的数多,几个分出去的数合起来等于总数)

四组:电脑室电脑有几台?在场办公的教师有几位?教.案来自:教案网其中长头发几个?短头发几个?(检验幼儿如何解决判断头发长与短的标准)

五组:教师办公室教师办公用的桌子有几张?椅子有几张?哪个多?多多少?哪个少?少多少?(数的比较和一对一对应)

六组:一楼架空吊灯有几盏?(70多盏,幼儿要数准确不太容易,检验幼儿100以内的数数)

七组:楼道从一楼到五楼要爬几层楼梯?共有几级台阶?每层楼分别有几级台阶?(每层楼的高度不一样,让幼儿发现楼层高台阶就多)

2、要求:

①合理分工与合作;

②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与记录;

③学会验证所统计的数。

3、幼儿执行任务,教师观察、了解个别组幼儿实践情况。

4、幼儿汇报任务完成情况,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新任务。

5、集中交流(每组选派一名幼儿汇报与交流):

①你们统计什么?统计结果如何?

②你们在实践过程中是怎样分工合作的?

③你们碰到过什么困难吗?有没有想到解决的办法?

(四)布置作业课后实践:

请幼儿回家后,找一找家中或周围环境中有哪些事物可数,数数看,并用图表的形式记录下来。

趣味数学课件 篇7

活动名称:趣味数字

活动目标:感知生活中的数字,体验数字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份(电脑、投影仪)。

数字“万能孔”一份。

活动过程:

(一)、通过数字“万能卡”的让幼儿感受数字的神奇,有趣

1.激发兴趣。

2.请幼儿来认读卡片上的数字。

3.简单介绍内容。

4.请幼儿来玩这个。

(二)10以内数的数物对应

请幼儿找一找图片中的数字宝宝,它们到底藏在什么地方?请幼儿寻找数字并进行交流。(教师到幼儿当中去,听取幼儿的信息)。

(三)、寻找生活中的数字

1.问问小朋友,你们在哪里见到过数字宝宝呢?”

2.请幼儿分组讨论找出答案。

3.经验交流。

请小朋友介绍一下他们在平时生活中所见到的数字宝宝,并说一说,这些数字宝宝都有什么作用。

请幼儿充分讨论,充分说。

4、师:“纪老师今天也找到了一些生活中的数字宝宝,我们来看看

你们都知道这些电话号码吗?它们有什么用?

5、小结:原来,我们的数字宝宝既神奇,又十分的有用,可以帮助我们人类做很多事情。你们愿不愿意和老师一起去找一找我们 里的数字宝宝?(延伸活动)

趣味数学课件 篇8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趣味拼搭》

一、活动目标:

1、巩固对常见平面图形的认识,初步体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2、发展幼儿创造力和思维灵活性。

活动分析:

重点:是感受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难点:幼儿在感受过程中关键点是对于不同图形中共用边的感知与理解。

二、活动准备:

火柴棒若干根、记号笔、纸。

三、活动过程:

(一)变魔术,引出课题。

1、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变魔术,大家想不想学呀?

2、出示两个三角形,提问:它是由几根火柴棒拼搭成的?

3、教师变魔术

(二)教师启发幼儿用火柴棍拼搭图形,感知图形边的共用特征。

1.请小朋友用5根火柴搭出两个三角形。

2.请小朋友用6根火柴拼搭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

3.请小朋友用7根火柴拼搭一个长方形两个正方形。

三、幼儿操作活动,发展幼儿创造力和思维灵活性。

1.出示记录表,提出拼搭的要求。

2.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进行指导。

3.活动评价。

(1)幼儿评价:拼得是什么图形?谁拼得好?为什么?

(2)教师评价:表扬会应用公用边的原理、注意用较少的火柴棍拼搭出较多图形的幼儿。

四、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回班级进入区域继续利用我们的棒来继续变魔术,好吗?

趣味数学课件 篇9

活动目标:

1、学会根据两个骰面上的点数写出相应的合成式。

2、发展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重点难点:

发展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大骰子两个;小骰子,笔,记录纸,五角星若干、

活动流程:

一、看骰子

1、小朋友看一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东西?(小骰子)在哪里看到

2、我们一起来看看骰子由几个面组成?每个面上的圆点都一样吗?(每人一个)

二、玩骰子

1、老师拿出一个大骰子轻轻的掷在地上,请小朋友看看是几点?是怎么看的?

2、老师把两个大骰子一起轻轻的掷在地上请小朋友看看是多少点?(是把两个骰面上的圆点合在一起数出来)

3、老师示范写出合成式。并告诉幼儿几和几合在一起是多少。

4、请一个小朋友上来象刚才老师一样掷骰子并写出合成式

5、老师交代操作要求后幼儿进行操作,老师巡回指导。(操作要求:两个人一组,其中一个小朋友把两个小骰子拿在手上,然后轻轻的掷在桌子上,请另一个小朋友写出合成式。掷骰子的小朋友检查他写得是否正确,正确的话就奖一颗五角星。然后换一个人掷骰子,继续操作。)

6、请小朋友把他们的记录纸拿上来,老师把它贴在黑板上看看谁奖到的五角星最多。

三、游戏:掷骰抱团老师掷大骰子,小朋友根据骰面上的点数几个人手拉手站在一起。

活动反思:

本课是我参与“城乡互动”做为学校名师工作室成员所做的一节公开课,受到了听课教师和教研室专家的一致好评,为今后数学教师如何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提供了一个探究的平台。教学中,与会老师感受到了师生关系的真正平等,体验了课堂教学中的和谐融洽;给每一位孩子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将学生已有知识统计、组合、数感培养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创造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谐平等、人人参与、人人有所收获的精彩课堂,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发展。

教学本身就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课无完课,本节课尽管有很多大家值得称赞的亮点,还是有一些不足:

1、课堂上要给足学生充分认骰子的时间。使学生明确骰子上只有1----6这6个数,其中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6,学生在数学思考分析中就不会出现当和是8的情况时,有1+7的情形。出现这样的情形一方面是学生因为数学思考中只去单一的的想和是8的加法算式了而忽略了我们是在研究两个骰子可能掷出的和,另一方面是学生对骰子了解不到位,这是我课前没有考虑到的。

2、在师生开展游戏时,比赛规则要选哪些数应该让学生来定,就不会出现老师选5个和,学生选6个和,在猜想环节有一个学生却认为老师会赢,因为孩子认为老师选的一定会赢,有一些孩子是很会“投机的”,我有些低估孩子们。如果能放手让学生去选自己认为能赢的数,更能体现民主,突出平等。

趣味数学课件 篇10

活动目标:

1.学会按照不同的方式、方法有序地数数。

2.通过操作活动,联系实际生活,初步理解数的概念,并积累相关数数的经验。

3.增强幼儿的观察能力,培养幼儿对数数活动的好奇心和兴趣。

活动准备:白板、课件、操作材料、记录卡。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幼儿随音乐《开火车》进活动室。引导幼儿进入活动主题。

2.师: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要搬家啦,这么多的老师也都快来帮忙了呢,我们一起来和要去帮忙的老师们问声好吧。

(二)基础部分

1.师:现在每位小朋友都变成了小火车的车厢,那你们清楚一共有多少节车厢呢?

幼儿报数,教师配合指导。

2.师:大一班的小朋友们都太棒了,而且我知道你们数数都很厉害,你们都能数到几?

我说一个数,你接着往下数3个数字好吗?

3.出示图片,幼儿观察。

师:森林国王说啦,要闯关成功后才可以去帮忙呦。那我要请你们帮我一个忙啦,看,图上有什么?(房子,树)房子有几间?有几棵树?几只小动物?你是怎么数的?

教师小结:要数清楚物体的数量,我们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比如从上往下,不同课件都有对应的点数需求,下载课件需要点数,如果点数不足充值后,就可以在电脑上下载了。或者从左往右,这样就不会数错了。

4.教师与幼儿互动,依次请10名幼儿上台,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5.出示图片,观察图片上的图形并正确的数出来。

师:看看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这是什么?有几个三角形?几个圆形?你是怎么数的?还有什么?这次你又是怎么数的呢?

6.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小结:数不同的东西方法也不同,要想正确的数出数量,不仅要观察仔细,还要按一定的顺序数。

(三)结束部分:

师小结:其实数字和我们的生活有很密切的关系,是很要紧的,爸爸妈妈经常买东西的时候都要去看这个数字。那么今天就请你有空的时候到家里去找一找、到附近的超市去看一看哪些东西上面有数字?为什么要看这些数字呢?这些数字有什么奇怪的地方?

音乐再响,幼儿随音乐《开火车》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

《纲要》在数学领域的目标和价值取向中明确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此次活动的内容选材来源于幼儿的实际生活,看似简单的数数活动却让幼儿学会一些技巧,懂得了一些规律。

本节课一共设计了两个活动。活动第二部分中,让孩子明白括弧中的小字代表不同的意思,小字不同,数量也不同是活动的难点部分。而我在引导孩子解决发现活动的难点时,由于种字有点方言色彩,孩子不能准备的理解这个小环节的意思,课后听其他老师说,如果换成类也许会让孩子更好理解些。还有就是问奶粉下面非要写上数字四,括号里的小字改成什么就可以了?能回答出来的幼儿不多,有个孩子回答除了桶,我立即给出了表扬,继续追问还有没有不同的答案?结果没有孩子回答,我就直接告诉了孩子,除了桶之外,还有罐、箱、碗等等,在这个环节中,幼儿的反应有点似懂非懂的。组织好问题的语言是引导幼儿理解活动内容的关键。

在最后结束的环节中,我的提问上有些不明确你们还在哪里见过这些数字。我是想让孩子回答出类似生产日期、标签、数量等方面的数字,可有的孩子说了些像电话号码、车牌号、楼梯号等。这个问题我应该如何问才能问到我想要的答案上来呢?如果说你们还在那些商品上见到过这些数字,你觉得这些数字代表的是什么意思?不知道语言上准确不准确?

在整个活动的准备、设计到开展,才发现原来在模仿名师的一节课也不是个简单是事,把名师上课中说的话完全照搬下来未必适合自己班里的孩子。我们在模仿中还要有所创新,要有自己的东西,要根据自己班里孩子的特点设计教学环节。然而,不管自己的成功与否,从模仿名师的课当中,还是学到了很多东西的,比如在设计问题上,要有预设,语言上要简单明了。每个环节之后的小结语要怎么说,过度语是如何设计的等等,都要细细揣摩。

趣味数学课件 篇11

活动目标

1.发展方位知觉,初步理解方位的相对性。

2.利用空间和序数的相关经验,解决小动物的序号问题。

活动准备

ppT、操作纸、数字卡

活动过程

一、对号入座的游戏(每个幼儿身上贴数字)

1.按照箭头的颜色坐下来。

2.按地上箭头的方向,从小到大的顺序,调整座位。

3.请其中一组起立,报数,请其他小朋友验证(用鼓掌通过)。

4.听到号后,请你快速起立。

二、找序号

你家住几零几?

森林里的小动物住在哪里呢?看ppT

小猫的房号是几零几,为什么?第几间第几层。

这个蓝色和红色的箭头表示什么意思?朝箭头的方向数

看看你的答案是否正确。ppT原来第二层第二间就用202来表示。你会了吗?小像的房间号又该是多少呢?为什么?请幼儿说明理由。熊猫的房号呢?为什么?请幼儿继续说明理由。

森林里的小房子还住着许多小动物,请你看清楚,它们住的是第几层第几间也给它们标上房间号好吗?

幼儿操作,完成后张贴黑板上。通过ppT揭示正确答案,如果发现和电脑里的不同也没关系。等区域游戏的时候我们再来做一次。

三、玩捉迷藏的游戏。

小动物想和你们玩捉迷藏的游戏。你想玩吗?规则:1.不许偷看。2.如果你猜到它藏哪儿,要举手!“几零几”的谁不见了?ppT把部分动物遮挡起来,让幼儿猜测,几零几的谁不见了。(加大难度,两次游戏)

四、帮小动物搬新家(再次辨识,巩固经验)

小动物们要搬新家了。你会帮助它们找到自己的房间号吗?

请孩子自己自选小动物,搬椅子找到地上的“房子”家里。

新增添的房间号和小动物请剩余的小朋友来一一对应。

趣味数学课件 篇12

设计意图:

数学活动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比较抽象、枯燥的活动。在长期的教学中发现:幼儿已渐渐不满足于以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不满足于教具与学具的操作、不满足于学习10以内的数、不满足于有章有节地学习数学、不满足于在活动室内学习数学等等,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老调动不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于是,我开始思考:如何让幼儿在生活中与游戏中轻轻松松地学习数学;如何变传授为主为以幼儿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幼儿真正地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于是,我尝试设计并实施了以下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活动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学会用自己的方法分类统计生活中物品的数量,从中体验数学的有趣及重要。

活动准备:

教师事先选择好实践的场地(幼儿园内),并亲自实践一遍做好记录,心中有数;纸、笔。

活动过程:

(一)复习巩固:

1、你能从1数到几?数数看。

2、更快的数数方法:5个5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

3、100以内的随便一个数你会写吗?试试看(请几个幼儿到黑板上听写)。

(注:此环节的目的在于教师了解幼儿在实践活动中必备的一些相关知识掌握如何,以便在活动中更好地把握。)

(二)联 系生活:

1、在生活中,你碰到什么东西要用数来数?举例子。

趣味数学课件 篇13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趣味接龙》

设计意图:

接龙是中国的传统经典优秀,我们的童年或许都有它的伴随,也在和它的互动中朦胧的了解了数字,接受了数的对应,更为重要的是当时幼小的我们或许都没感觉学数是痛苦的、枯燥的,反而是乐此不疲。我认为这样一种蕴含数的概念、给予孩子快乐学数的游戏假如引入今天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应该是适宜的,因为它符合了“生活中的数学”、“快乐学数学”……等等等等《纲要》新精神。因此我从接龙游戏入手,以接龙游戏特点为切入口,设计了这样一次数学活动,尝试通过了解接龙、走进接龙、设计接龙等环节帮助孩子初步感知中国传统游戏——接龙的排序规律,并在探索简单的推理方法中,学习制作接龙卡。

重点:

了解接龙游戏的规律,并能运用比较、对应的经验合作制作接龙卡。

难点:

1.孩子对前后卡片的界限区分。成因是接龙卡本身有两小部分所组成,容易会造成孩子辨别卡片上的混淆。

2.操作中的前后推理。成因是由于幼儿的逆向思维发展尚不成熟,容易被附近一个已知数所误导。

解决策略:

1.逐步化解法:借助双色的卡片做教具,以层层递进的方式从顺向推理向逆向推理逐步过渡。

2.资源共享法:以小组合作形式开展操作活动,能以兵兵互教的形式化解补缺的难点,达到资源共享。

活动目标:

1.了解接龙游戏的规律,并能运用比较、对应的经验合作制作接龙卡。

2.尝试用简洁语言介绍和交流自己的操作结果,能运用以往的数学经验表明意思。

活动过程:

第一环节:以“舞龙”引出课题。

幼儿自由讲述自己在哪里见过“龙”。

教师目标:为学习接龙游戏做自然的衔接与铺垫,潜意识中渗透对中国传统的颂扬。

第二环节:观察并寻找接龙卡规律。

这条“龙”是怎么接起来的?身上有哪些特点?

教师目标:2.通过形象的图示让幼儿初步感知到接龙游戏的基本方法,激发参与操作的愿望。

第三环节:分层操作:接龙和补缺

(四类不同难易的操作材料)

教师目标:让不同能力孩子以不同的材料学习接龙游戏方法,体验游戏的乐趣,并能将规律活学活用于推理之中。

第四环节:小组合作——数物接龙卡。

教师目标:提升接龙游戏的规律难度,促使幼儿的思维要多角度思考,多角度解决问题。

趣味数学课件 篇14

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数学活动,在操作中体验探索的乐趣。

2、巩固对常见平面图形的认识,初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3、学习寻找和发现图形拼搭的不同方法,感知与理解图形中的公用边。

活动准备:

火柴(棉签)若干、记录单和彩笔。

活动过程:

1、游戏变魔术导入,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

(1)教师:老师今天要来变魔术,你们想不想来学一学呀?

(2)出示两个三角形。

教师:仔细看一看老师的幻灯片中有几个三角形?两个三角形由几根火柴棒拼搭成的?

(3)教师小结:两个三角形共用6根火柴棒拼搭成,一共6条边。

(4)教师:接下来老师就要来变魔术了。拿掉一根火柴棒,还剩下几个火柴棒呀?你们能不能用5根火柴棒也能拼搭出两个三角形?

教师变魔术,用5根火柴棒演示拼搭出两个三角形的方法。

2、教师讲解公用边。

(1)教师:我们用了5根火柴棒拼搭出了两个三角形。这就奇怪了,同样是两个三角形。之前我们需要用了6根火柴棒,而现在只需要5根火柴棒呢?为什么呢?

(2)请个别幼儿找出公用边。

教师:原来这条边既是上面三角形的一条边也是下面三角形的一条边。(教案出自:教案网.)上面的三角形用到了这条边,下面的三角形也用到了这条边。这条边有个好听的名字,它叫公用边。

3、幼儿操作。

(1)教师:那现在老师请小朋友用公用边的这个魔法来变魔术了哦!

(2)第一次操作:用6根棉签棒拼搭出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

教师:老师已经给你们准备了棉签棒,请小朋友在取出6根棉签棒在桌子上拼搭出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教师巡视指导)教师:6个火柴棒能搭出4个方向不一样的图形。四条边都是这个两个图形的公共边。还想不想玩变魔术的游戏呀?

(3)第二次操作:用7根棉签帮拼搭出一个长方形和两个正方形。

教师:说一说两个正方形的公用边在哪里?找一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公用边在哪里?老师还发现有人是竖着搭。那我们一起来找找竖着搭的公共边在哪里?这些边是谁的公用边?你们想不想在在继续闯过呀?

(4)第三次操作:拼一拼、画一画、记一记。

教师:接下来请小朋友们再一次尝试,开动你们的脑筋拼出5个正方形。看看你用了多少根棉签棒,是如何拼出来的。用最少的火柴搭出5个正方形,将你搭出的图形画在记录单上,记一记一共用了多少根棉签棒?

教师小结操作情况。

4、结束活动。

教师:小朋友真厉害,都搭成功了,那今天老师布置一个任务,请你们用最少的火柴棒搭出五个三角形,下节课的时候我们来一起讨论你是如何办到的?

趣味数学课件 篇15

一、活动目标:

1、巩固对常见平面图形的认识,初步体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2、发展幼儿创造力和思维灵活性。

活动分析:

重点:是感受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难点:幼儿在感受过程中关键点是对于不同图形中共用边的感知与理解。

二、活动准备:火柴棒若干根、记号笔、纸。

三、活动过程:

(一)变魔术,引出课题。

1、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变魔术,大家想不想学呀?

2、出示两个三角形,提问:它是由几根火柴棒拼搭成的?

3、教师变魔术:我要拿走一根火柴棒,还剩几根?我用五根火柴棒也能搭两个三角形,你们信吗?

4、谁看出了其中的秘密?为什么五根火柴棒也能搭出两个三角形?(因为它们有一条公用边,它叫公用边)

(二)教师启发幼儿用火柴棍拼搭图形,感知图形边的共用特征。

1.请小朋友用5根火柴搭出两个三角形。(个别幼儿示范)

2.请小朋友用6根火柴拼搭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个别幼儿示范)

3.请小朋友用7根火柴拼搭一个长方形两个正方形。(个别幼儿示范)

三、幼儿操作活动,发展幼儿创造力和思维灵活性。

1.出示记录表,提出拼搭的要求。

(1)用最少的火柴棒搭出五个正方形。

(2)将你搭出的图形画出来。

(3)记录你所用的火柴棒的数量。

2.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进行指导。

3.活动评价。

四、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回班级进入区域继续利用我们的棒来继续变魔术,用最少的火柴棒搭出五个三角形。

扩展阅读

带分数课件(模板九篇)


带分数课件【篇1】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整数、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把整数、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能正确的把整数、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2、通过这两节课的计算,让学生体验形式与实质的关系进行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假分数化成整数、带分数的过程。

二、引入新课

例4把1化成分母是2、3、4、5的分数

分析:一个圆可以分成2个1/2,3个1/3,4个1/4,5个1/5。所以1=2/2=3/3=4/4=5/5

结论:把整数1平均分成2份,

1可以表示分子、分母是任意自然数,而且分子和分母相同的假分数。

例5把2和4分别化成分母是3的假分数

分析:因为1里面有3个1/3,所以2里面有(32)个1/3.,4里面有(34)个1/3。

讨论:

(1)整数化假分数,用指定的分母做分母,用整数与分母相乘的积做分子。

(2)整数可以化成分母是任意自然数的假分数。

(3)任何自然数,都可以写成分母是1的假分数,并用这个自然数做分子。

例6把二又四分之三化成假分数

分析:2里面有(24)个1/4,再加上3个1/4,一共是(42+3)个1/4,

讨论:带分数化假分数,用原来的分母做分母,用整数和原来的分母相乘的积,再加上原来的份数部分的分子,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

比较下面每组数的大小

四、

总结归纳

1、整数化成假分数,用指定的分母做分母,用整数和指定的分母相乘的积做分子,

2、带分数化假分数,用原来的分母做分母,用整数部分和原来的分母相乘的积,再加上原来的分数部分的分子做分子。

五、布置作业

反思:把整数、带分数化成带分数我觉得应遵从这样的教学过程:

1、首先应加强1的训练,强化1里面有2个1/2,3个1/3,4个1/4。

2、在教学2里面有几个1/2、1/3、1/4..。3里面有几个1/2、1/3、1/4..让学生知道整数就有整数分母个几分之几。

3、然后在教学带分数转化成假分数。

带分数课件【篇2】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带分数连加、连减(p.119,《作业本》p.71[6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带分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带分数连加式题。

2、理解带分数连减,当被减数的分数部分小于减数的分数部分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两个带分数的加减法。

让学生总结计算带分数加减法的时候该注意什么?

二、揭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带分数的连加、连减。

让学生预习例5例6说说带分数的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1、先通分

2、整数部分连加、连减

3、分数部分连加、连减

4、注意当份数部分连加得到假分数的时候应化成带分数。然后把两个整数部分相加。

5、当分数部分不够减的时候要向整数部分退1还是2,要看具体的题目而定。

三、学生独立完成。

练一练第1-3题。]

四、总结并布置作业

带分数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把整数、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能正确地把整数、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2、通过这两节课的计算,让学生体验形式与实质的关系,进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正确地把整数、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备注

一、复习铺垫

1、把下面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3/351/516/47/716/3

9/521/7121/1170/716/1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31=()/41=()/9

二、教学新知

1、教学例4。

把1化成分母分别是2、3、4、5的分数。

(1)读题、理解题意后失声共同分析

1个圆可以分成2个1/2、3个1/3、4个1/4、5个1/5。

也就是:1=2/21=3/31=4/41=5/5所以1=2/2=3/3=4/4=5/5

(2)口答1=()/()=()/()=()/()=......

小结:1可以化成分母是任意自然数的假分数。

同理:整数可以化成分母是任意自然数的假分数。

2、教学例5。

(1)出示例5,读题理解题意,弄清题目要求。(所化的假分数的分母为3,必须把单位1平均分成3份。)

(2)边观察分析填数

()/3()/3()/3()/3

1234

看直线图,填上适当的数(3/3、6/3、9/3、12/3)。说出这些分数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从以上可以看出,1里面有3个1/3,2里面有(32)个1/3,那么4里面有()1/3。

2=32/3=6/34=34/3=12/3

(3)把2和4化成分母是5的假分数。

教学过程

备注

(4)观察以上整数化成假分数的式子归纳。

整数化成假分数,用指定的分母作分母,用()和()相乘的积作分子。

2=32/3=6/3

指定分母

(5)练一练:

①口答:8=()/76=()/310=()/5

2=()/77=()/14=()/12=()/1

观察最后3题小结,任何自然数可以化成分母是1的假分数。

②课本P89第一题。

3、教学例6。

把2又3/4化为假分数。

(1)读题后,学生思考、试做。

(2)出示图例观察分析,验证。

2里面有(42)个1/4,在加上3个1/4,一共是(42+3)个1/4,就是11个1/4(11/4)

(3)2又3/4=42+3/4=11/4

看式子归纳: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原来的分母作分母,用()和()相乘的积,在加上原来的()作分子。

(4)练一练:

①课本P89页第二题。

②课本P89页第三题。

三、练习反馈。

1、把各组数化成分母相同的假分数。

3又1/7和42又5/8和1

2、比较6和15/2的大小。

A、四人小组讨论,你用什么方法进行比较。

B、讨论后再练习。

C、反馈不同的方法。

D、归纳:两个数相比较,可以把它们同时化为假份数后进行比较,也可以化成整数、带份数进行比较。

3、比较下面各组数的大小

51/3和15/313/2、6和61/3

练习后反馈比较。

四、课堂作业

课本P89第4题(3)(4)第5题第二行。

五、课后作业《作业本》

在教学过程中,我结合图形,较直观地让学生理解整数、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算理,并最终归纳出方法。所以学生掌握得比较扎实,课堂上气氛活跃,发言积极。

带分数课件【篇4】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十一册第9~10页的例4、例5,练习三的第1~6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带分数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带分数乘法的计算。

2.使学生掌握分数连乘的计算方法,能够用比较简便的方法进行分数连乘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把下面各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让学生先说一说带分数化假分数的方法,然后再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2.计算下面各题。

12

把全班学生分成三组,每组计算一道题,鼓励学生能口算的尽量口算。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计算的方法,复习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二、新课

1.教学例4(带分数乘法)。

出示例4。

学生读题,明确题意。

(1)教学带分数乘以整数的方法。

教师:第一问要求什么?(黑板的长是多少米。)

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应该怎样列式?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1

教师提问:1能不能直接计算?(不能。如果有学生说出用乘法分配律来计算,应该肯定是正确的,但要说明,在一般情况下,用乘法分配律计算比较麻烦。所以我们要学习普遍适用的简便算法。)

接着提问:我们已经学过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能不能把带分数的乘法转化成我们学过的方法进行计算呢?怎样才能把它转化成已学过的分数乘法?(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如果学生一时想不出来,教师可以进一步启发引导:

在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中,只提到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而带分数除了有分子和分母,还有整数部分。如果把带分数化成只有分子和分母的分数,我们就可以用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计算了。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把带分数转化成只有分子和分母的分数呢?(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也就是要把1变成假分数,然后再和2相乘。)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计算过程:2=2==(米)

(1)教学带分数乘以带分数的方法。

教师:第二问是求什么?(黑板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应该怎样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算式:

这道题应该怎样计算呢?不必让学生回答,只要求思考。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学生做完后,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教师:根据上面这道题第一问和第二问的计算,大家能不能说一说带分数乘法计算的一般方法?多让几名学生说一说。最后,进行简单归纳:分数乘法中有带分数的,通常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然后再乘。

2.做教科书第9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

3.教学例5(分数连乘)。

教师可以根据本班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法。

(1)如果学生对前面学习的知识掌握得比较好,可以适当放手。例如,让全班学生先在练习本上试算,然后让一些学生说一说他们是怎样计算的。教师把不同的计算方法都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进行讨论,哪些方法的对的,哪些方法比较简便。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出三个分数相乘的简便算法:三个分数相乘,可以把带分数先化成假分数,再把所有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约分,然后把约简的分子、分母分别相乘。

(2)如果学生对前面学习的知识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就要注意引导学生先按照一般的方法计算,然后再教学简便的算法。例如,在教学完一般的方法(例题中小新的算法)后,教师可以提问:还有没有更简便的计算方法?

如果学生回答有困难,教师可进一步引导:

我们能不能先把题目中的带分数都化成假分数?(可以。)

然后,把题目中的两个带分数都化成假分数。

接着看小强的约分方法。

教师说明:这样做就可以把两步约分合并成一步,使计算更简便。

最后,教师进一步说明,分数连乘在约分的过程,不必考虑计算的顺序,只要是分子和分母有哪两个数能约分就约分。使学生加深对简便算法的认识。

4.做教科书第10页的做一做。

(1)第1题。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注意了解学生中是否把所有能约分的分子、分母,都进行了约分。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及时给予指导和订正。

(2)第2题。如果学生独立列式有困难,或学生列出的算式中有除法而无法计算,教师可以适当加以引导。先让学生想一想正方体的体积应该怎样计算。当学生说出正方体体积计算的公式后,再让学生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三的第1题的第一行(3道题)。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个别辅导,集体订正。

2.做练习三的第2题的第一行(3道题)。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个别辅导,要提醒学生把所有能约分的分子、分母都进行约分。集体订正。

3.做练习三的第5题。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让他们思考练习三的第7*题。

四、小结(略)

五、作业

练习三的第1、2题中没有做的题目,第3、4、6题。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让他们思考教科书第11页下面的思考题。答案是:

带分数课件【篇5】

教学目标

掌握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0.45151.53-0.70.40.84.80.020.31.5

0.8-0.377.8+0.90.80.514-7.432+1.68

2.口答.

(1)各表示什么意义?

(2)2个是几分之几?5个是几分之几?12个是几分之几?

3.把下面的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教师提问:,表示什么?(表示1与的和)

二、探究新知.

你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那你能把3和化成假分数吗?今天咱们就来学习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板书课题)

(一)教学例5.

1.例5.把1化成分母分别是2、3、4、5的分数.

出示图片:

2.分别用分数表示出图中阴影部分.(板书)

教师提问:说说为什么这样表示?

3.分组讨论:这说明了什么?

1可以化成分母是任意分数的假分数.

4.学生举例.

(二)教学例6.

1.例6.把2和5分别化成分母是3的假分数.

2.学生分组讨论:把2化成分母是3的假分数应怎样想?

想:1里面有3个;2里面有(32)个,即,所以

3.学生试做:把5化成分母是3的假分数.

教师提问:怎样把2和5化成分母是其他数的假分数?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归纳:整数都可以化成分母是任意自然数的假分数.把整数化成假分数,用指定的分母作分母,用分母和整数的乘积作分子.

4.思考:怎样把1、2和5分别化成分母是1的假分数?

归纳总结:把一个整数化成分母是1的假分数,假分数的分子就是这个整数本身,所以整数都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

5.练习.

(三)教学例7.

1.例7.把化成假分数.

出示图片

2.分组讨论:是由哪两部分合成的?怎样把化成假分数?

明确:由整数部分2和分数部分合成.把化成假分数时,先把整数2化成分数,再把它和真分数部分合起来.是10个,是4个,合起来是14个,就是,所以.

3.总结: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原来的分母作分母,用分母和整数的乘积再加上原来的分子作分子.

4.练习:把下面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三、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四、随堂练习.

1.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2.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1○1○1○

○2○4○○

五、布置作业.

把下面的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带分数课件【篇6】

教学要求①使学生理解带分数的意义,会读、会写带分数;能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②培养学生总阅读数学材料的能力。③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判断下面各数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

2.观察以上假分数,根据分子能否被分母整除这一特征,假分数可以分成几类?

分子是分母倍数的分数--整数

板书:假分数

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分数

3.分子是分母倍数的分数化成整数。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二、揭示课题

像这样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又可以改写成怎样的数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板书课题)

三、探索研究

1、认识带分数的意义及读写方法。

(1)出示例2图③,向学生指出:这是我们昨天认识的假分数。从图上可以看到是由(就是2,教师把黑板上的圆片翻一面成2个整圆)和合成的数,可以写成2。2就是带分数。

(2)观察2,它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

2

板书:整数部分分数部分

(3)提问:什么是带分数?

板书:由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叫做带分数。

(4)认识带分数的读法。

①2读作:二又五分之一。

②练习。读出下列各带分数。

1536

2.学习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

(1)自学例4,把和这两个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2)组织学生讨论。

①把和这两个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是什么?根据分数单位的个数怎样想?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怎样化?

②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改写的方法是什么?

归纳: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用分母除分子,不能整除的,商就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是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3)练一练:把复习题第1题中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4)引导学生总结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者带分数的方法,并让学生阅读课本第99页最后一段话。

四、课堂实践

1、教材第100页做一做。

2、练习二十一第4、6题。

3、用分数表示下面各题的商,能化成带分数的就化成带分数。

16191801527231045

五、课堂小结

1、什么是带分数?带分数有什么特征?

2、带分数与假分数的关系是怎样的?

3、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者整数的方法是什么?

六、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一第5、7、8、9题。

带分数课件【篇7】

教学目标:

1、知道带分数是假分数,是整数与真分数合成的数

2、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3、使学生经历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数感。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假分数吗?举几个例子,教师随机补充

1、有意识地把假分数分成2类(一类是能化成整数,另一类是不能化成整数的)

二、教学例7

1、根据学生实际举例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就用书上的例子进行)

2、出示假分数

=()=()=()

①同学们想想,把这些假分数化成整数分别是多少?

②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交流

③交流方法:

④小结:在刚才的交流中,能够化成整数的假分数的分子分母有什么特点?

⑤归纳特点: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它的分子一定是分母的倍数,是几倍化成整数就是几?

⑥小练习:A

B你能举几个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

3、教学带分数

①同学们在刚才距离的过程当中,还有这一部分的假分数能化成整数吗?(指着黑板上剩下的另一部分假分数)例如

②交流:不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可以化成一个整数和一个分数合起来的分数,例如:可以分成和,写成1,想这样的分数叫带分数,读作:一又三分之一

③教学=1,让学生在数轴上看一看,进一步理解假分数,带分数的联系。

④老师随机板书,写几个带分数让学生读一读

4、教学例8

①怎样把化成带分数

②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

③交流方法:A可能是画图的

B可能是计算的,可分成8个和3个,8个等于2,在加上就是2。

④读一读这个带分数

⑤教师介绍用除法计算来转化:=114=2

⑥小结方法:请同学们想想怎样用除法直接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⑦完成书上47页练一练

三、练习

1、完成练习九第1、3题

学生尝试练习,教师讲评有错误的题目,找出原因进行修正。

2、完成练习九的第2题

①先审题

②尝试练习

③说说为什么想到用这个分数来分析

④改写成带分数

⑤交流

3、完成练习九的第4题

①先让学生看懂题意:0-1之间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3个就是1,往后一格就是4个==1

②学生尝试填写其他空格

③交流

4、布置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九的第5题

四、总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带分数课件【篇8】

教学目标:掌握假分数与带分数互化的基本方法,明确算理,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利用上一节课的分类情况,例:9/4;

(二)展开;

1、、用图示表示9/4;

2、、用算式表示:9/4=8/4+1/4=2+1/4=2又1/4。读法:二又四分之一;意义:表示由整数2和真分数1/4组成--叫做带分数。

3、请你用同样的方法来研究:

第一组学生:把11/4化成带分数

第二组学生:把2又3/4化成假分数

1)自主研究;

2)交流;

3)比较,观察;

4)说说想法,发现了什么?

(三)发现规律与方法;

1、课本P30-3;自主填空;

2、交流,说想法;

3、总结规律与方法。

(四)练习;

1、练习与应用1;

注意点:有不被分割的完整的独立图--写成带分数,说明有整数出现;无完整的不被分割的图出现--写成假分数,说明都是分数,没有整数出现。

2、练习与应用2;

注意点:在理解掌握算理算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小结出简便的方法,直接写出结果,提高速度和正确率;

3、练习与应用3;

注意点:在理解掌握算理算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速算方法,提高效率和正确率。

课结束。

练一练(4)

教学目标:

1、通过概念的运用练习,将其纳入到自己已有有数的知识结构中,构建与稳固数的结构网络;

2、能熟练地运用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知识进行解题,熟练假分数与带分数互化的方法。

3、从知识之间的联系中感受到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预设:

教学预设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复习知识:

1、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概念的复习。

2、完成课本P31练习(4)第一题

3、呈现知识结构。

真分数:分子小于分母

分子能被分母整除

分数(整数)

假分数

分子不能被分母整除

(带分数)

二、技能训练。

1、带分数和假分数的互化

(1)、借助图的直观性,用带分数与假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完成练习第2题。

讨论带分数与假分数的判断过程,和它们联系。

(2)带分数与假分数和互化练习,完成练习第5题

(3)带分数和整数化假分数的练习。完成练习第6题。

2、比较带分数、、假分数、整数的大小

(1)完成练习(4)第3题

(2)汇报讨论:

真分数小于1。

假分数与带分数比较,既可以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先比较整数部分的大小,再比较分数部分;也可以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分母相同时,比较分子的大小。

(3)、借助数轴,进一步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和整数的大小关系。完成练习第4题。

说说4比18/5多多少?

由3往前数1小格的数是多少?

由2往后数2小格的数是多少?

完成练习第7题。

3、应用与探索

按要求说说分子A分母B之间的关系

(1)是真分数

(2)A/B是假分数

(3)A/B是可以化成整数的假分数

(4)A/B是可以化成带分数的假分数

4、总结:

(1)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特征

(2)假分数与整数、带分数的关系及互相转化的方法。

学生回忆真分、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概念,并叙述各自的特征。

学生以直观图为依托,进一步理解带分数与假分数之间的联系。

学生根据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完成第5题。

学生完成第6题。讨论整数化成指定分母的假分数的方法。

学生在完顾第3题的基础上,汇报讨论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三者比较大小的方法,并归纳出一般的规律。

完成练习第4题、第7题

带分数课件【篇9】

教学要求 ①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能够正确地把整数化成指定分母的假分数及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②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③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把下面的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二、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学习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板书课题)

三、探索研究

1.把1化成指定分母的假分数。

(1)出示例5后,着重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使学生明白把1化成分母为2、3、4、5......的分数,也就是说把单位1平均分成2份、3份、4份......,分别取它们的全部。

(2)直观演示。把1个圆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圆里有2个,2个是,1=。

也可以把这个圆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个圆里有3个,3个是,1=。

同样可以得到1=、1=...

由此可知:1=====...

(3)小结:1可以化成分子、分母(0除外)相同的假分数。

练一练:1====。

想一想:其它整数能不能化成分母是任意自然数的假分数呢?

2、把整数化成指定分母的假分数。

(1)出示已画好的例6直线图,让学生观察后说说下列整数对应的假分数是几?

1=2=3=4=5=

(2)把2化成分母是3的假分数。

因为1里面有3个,所以2里面有(32)个,即(在直线上数出6个)。

板书:2==或2=

(3)把5化成分母是3的假分数。

想一想:1里面有()个,5里面有(□□)个。

板书:5==或5=

(4)怎样把2、5分别化成分母是4的假分数?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讨论:把整数(0除外)化成假分数的方法是什么?

(5)小结:①和其它整数(0除外)都可以化成分母是任意自然数的假分数。②把整数化成假分数,用指定的分母作分母,用分母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

练一练:8==12==()

3.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1)出示例7直线图,让学生围绕下面的问题进行自学。

①2这个分数是由哪两部分合成的?

②怎样把2化成分母是5的假分数?

③真分数部分是多少个?

④把整数部分和真分数部分合在一起一共是多少个?

(2)汇报自学情况,教师板书:

2==

(3)引导学生归纳出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

练一练:1==。4==。

四、课堂实践

教材第104页第1、2题。

五、课堂小结

1、把整数化成用指定分母作分母的假分数的方法是什么?

2、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是什么?

3、两者在方法上有什么不相同?有什么不同?

六、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二第1~3题。

七、思考练习

一个带分数,它的分数部分分子是5,把它化成假分数后分子是21,这个带分数是()或()。

亲情课件模板15篇


教案课件的制作不仅涉及到教学步骤,还与教学的课程标准密不可分,因此准备教案课件是非常必要的。对于新老师而言,准备教案课件可以有助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但如何撰写一份满意的教案课件呢?趣祝福为您提供了相关信息:“亲情课件”,请细心浏览本页内容。

亲情课件【篇1】

教学内容:本单元共有三篇主体课文《礼物》,《平分生命》,《妈妈的葡萄》和一个语文天地.

教学目标:

1会认本单元10个生字,会写字29个生字,

2学习课文,感悟有关词语,体会亲人对我的无限关爱与殷切期望.

3积累词句,古诗词,学习查记典,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体会亲情的伟大,懂得不辜负亲人的期望.会在具体的语言综合实践中,进一步体验亲情,了解亲人的工作,生活等情况.

教学课时:7-8课时

礼物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诗的内容,体会亲人对我的无限关爱与殷切期望.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诗句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设计:

礼物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诗中有关字,词.

2有层次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亲人对我的无限关爱与热切期望.

导学过程:

一导课激趣,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收到过亲人关给的礼物吗你了解这些礼物的含义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礼物

二初读诗,自学字,词

1学生自读诗歌,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

2检测学生的识字情况,可以读诗,也可以读字组词不达意,并引导学生随机介绍自己好的记字方法,积累的好词语.

三自读诗,理解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诗,想想自己最喜欢哪部分为什么

2全班交流,你最喜欢诗中哪个礼物为什么

教师随机抓住学生回答的原因,指导他们通过不同方式深入理解自然的力量,生命伟大,时间的珍贵和知识的重要.亲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3指导从整体上朗读诗,读出喜爱这情.

四创设情境,体会感情.

1音乐渲染,教师朗读诗,学生想像.

2学生谈从亲人送的礼物中体会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机点拨出无论什么礼物,都表达出了亲人们对我的关爱与期望,体现了长辈对晚辈的深深情谊与殷殷期望.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体会亲情的可贵和伟大.朗读的形式句多些可以个别读,分节读等.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进一步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感情.

2会写本文的生字.

3完成语文天地中的有关内容.

导学过程:

一再读课文,加深理解,学习写法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说说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怎么体会到亲情的

3观察文中前四自然D,看看这几小节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4引导学生依照诗中的写法,写一D话.

5全班交流所写的内容.

二指导学生写字

1学生观察生了表中和生字,提出较难写的.

2教师示范写有关字,重点指导写礼,懂,T,博

3完成语文天地中的D2中的第一行.

三布置作业.

亲情课件【篇2】

活动目的:

1、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体验爱的圣洁、无私和伟大。

2、让学生学会理解父母,孝敬父母,以实际行动报答父母。

活动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在生活中体验

活动内容:

一、开场白(4)

二、故事(7)

三、朗诵(3)

四、制作感恩卡(10)

活动过程:

(师):亲情,人类永恒的话题;亲情,人间最美的情感。人们常说“母爱如水,父爱似山”,同学们,你们是否领悟到了这份爱呢?常言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那你是否在开始回报这份恩情了?相信很多同学都没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吧?那么我希望通过今天的班会能让同学们领悟到父母之爱,并懂得如何回报他们,让我们真正成为一个高尚的人——懂得感恩的人。下面我宣布八三班的“感恩父母,拥抱亲情”班会活动正式开始,有请这期班会的两位主持人上台。

主持人(齐):白云奉献给蓝天,江河奉献给草地。

主持人(甲):沙漠因为爱而成粮仓。

主持人(乙):世界因为爱而更加美好。

主持人(齐):我们在爱的海洋里成长。

主持人(乙):父爱如山深沉凝重。

主持人(甲):母爱如水温情缠绵。

合:“感恩父母,拥抱亲情”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主持人(甲):我们的母亲是对我们最好的人,她比任何人都爱我们,细心教导我们,从不抱怨。当我们生病时,她比任何人都着急;当我们伤心时,她比任何人都心疼……母亲就是这样一个时时刻刻为我们着想的人,永远不求回报,她也许不是最温柔的,她很“暴力”,她很啰嗦,她总是笨笨的,只是为我们着想,她真的很爱我们,请不要让她们伤心。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有关母爱的故事:《母爱的力量》

一个年轻的母亲因患白血病久卧病榻,身心越来越疲惫。她知道留给自己的日子不多了,就趁医生、护士不注意的时候拼命为女儿编织了一件毛衣。毛衣织完藏在枕头下,人也从此进入半昏迷状态,后来她隐约听见护士的议论,知道自己不出3日将远离亲人,心里倒也十分镇定。第二天突然听到病房外有鼓乐声,问床前守护的丈夫,丈夫只得告诉她,再过两天就是“六一”儿童节了,学生们在操练。年轻的母亲咬咬牙说:“我一定要活过儿童节,我不能死在6月1号。不然,每到儿童节,女儿想起这天失去母亲,她能高兴吗?”果然,这个年轻的母亲再半昏迷状态下与死神周旋,时不时微睁开眼睛问,什么时候了?终于坚持到6月2日,她松了一口气:“好了,我要同你们说再见了。”说完指指枕头下,含笑而去……

主持乙:我去年在电视上也曾看过这么一个故事。有一家人,儿媳嫌婆婆老了,眼睛又不好,不中用了。就让丈夫把他母亲送出去。第二天一早,儿子对母亲说:“妈,我背您出去走走。”儿子背着母亲走进了一片大森林里,走啊走啊。眼看快晌午了。儿子把母亲放到一棵大树旁边,说:“妈,您先坐会儿,我一会儿就回来。”说完,就要走。这时,母亲说:“儿啊,我知道你想作什么。但这大森林里你很难走出去的,所以我在沿路上折了树枝作为记号,回去的时候看着别走丢了……”

主持人(甲):听了这两个故事,相信你也想起了自己母亲对自己的关爱的故事了吧?是的,在生活中,我们时时能感受到这如水般温情缠绵的母爱,那你是否也感受到了父亲如山深沉凝重的爱呢?下面又是一个感人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吧!

主持乙:请听故事《奇迹的名字叫父亲》

有一天,一个父亲带着自己的小女儿到纽约去和妻子汇合。

在一艘横渡大西洋的客轮上的一天早晨,父亲正在舱里用腰刀削苹果。忽然,船猛地晃动了一下,父亲应声倒地,那把刀狠狠地插在了父亲的胸口上,他的嘴唇转眼见在颤抖的厉害,脸色发白,女儿看到了,尖叫着跑过来扶着父亲,但是她不知道那把刀已经......

父亲微笑着推开女儿的手,告诉她:"没事儿的,只是摔了一跤。"随后,他轻轻地捡起了那把刀,用大拇指抹掉了血迹,慢慢地爬起来。就这样,父亲还是每天晚上给女儿唱摇篮曲,早晨再给她系上最美的蝴蝶结,去带她看大海的蔚蓝。到达的前一天晚上,父亲来到了女儿身边,告诉她说:"明天见到妈妈,告诉她,我爱她。"女儿不解地说:"可是明天你就见到她了呀,为什么不亲自告诉她呢?"父亲笑了,俯身,在女儿的额头上刻下了深深的一吻。

到达纽约港了,女儿一眼便认出了在人群中的妈妈,她大声喊到:"妈妈,妈妈!"这时,旁边的游人一声惊呼,女儿转头看去,父亲已经仰面朝上倒在了地上,胸口血如井喷———他死了。

尸解的结果很令人惊讶,是那把刀把他的心肌切成了两半,而他却多活了三天,医院唯一的解释是:由于切口太细了,使两块心肌紧紧贴在一起,输送了三天的血液。在一次医讨会上,人们纷纷要给这个奇迹起个名字,有的说叫大西洋奇迹,还有的说就以父亲的名字命名。这时,一位资深的老医学家说:够了!然后一字一顿地说:这个奇迹的名字叫父亲。

主持甲:听了这几个故事,你们又想说些什么呢?现在我们来找几位同学说说自己的感受吧。(叫五个左右的同学谈感受)

主持甲:我们的生命是父母赐予的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不论我们走到哪里,不论我们有多大年纪,在父母的心中,我们永远都是最可爱,最需要被保护的孩子。

主持乙:父母与长辈不知耗费了多少心血,倾注了多少关爱。让我们怀着感激的心,用响亮的声音来感激我们的爸爸妈妈吧。请欣赏诗朗诵《感恩父母的爱》

《感恩父母的爱》(两名同学朗诵)

1是您将我带到人间教会我在成长中如何走过沟沟坎坎

2是您领我认识世界天寒地冻时将我双手放入怀中温暖

1您用爱心穿引的线那一针一线都是您的爱在悄悄蔓延

2如果我是风筝您就是拉动风筝的线

1如果我是一条船您就是灯塔是港湾

合这就是父母的爱这就是父母的情

1它柔柔如水轻轻如烟

2它深沉如海恩重如山

合鲜花可以枯萎沧海可变桑田但父母的爱却永远留在我们的心间

主持人乙:感恩是真情的表现,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是真正有情有义之人

主持人甲:是啊,我们应该记住对我们有恩的人,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我们就应该全心全意的去帮助他。我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手术费=一杯牛奶”

一个生活贫困的男孩为了积攒学费,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傍晚时,他感到疲惫万分,饥饿难挨,而他推销的却很不顺利,以至他有些绝望。这时,他敲开一扇门,希望主人能给他一杯水。开门的是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子,她却给了他一杯浓浓的热牛奶,令男孩感激万分。

许多年后,男孩成了一位著名的外科大夫。一位患病的妇女,因为病情严重,当地的大夫都束手无策,便被转到了那位著名的外科大夫所在的医院。外科大夫为妇女做完手术后,惊喜地发现那位妇女正是多年前,在他饥寒交迫时,热情地给过他帮助的年轻女子,当年正是那杯热奶使他又鼓足了信心。结果,当那位妇女正在为昂贵的手术费发愁时,却在她的手术费单上看到一行字:手术费=一杯牛奶。

主持人乙:多门温暖人心的故事啊,我们也要做知恩图报的人。大家都知道这么句诗吧:“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岂止三年的春晖,他们已经足足给予了我们十几年的甘露与阳光。

主持人甲:是啊,父母亲们将我们精心培养长大,我们或许还不能作出等价的回报,但我们应该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主持人乙:我有一个小小的想法,不知合不合适

主持人甲:说出来听听嘛

主持人乙:父母为我们做了这么多,但是我们中的很多同学却连一句感谢的话都没有说过,那么今天我想请同学们把想对父母说的话写下来,哪怕一句简短的“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也可以,回家后把这张感恩卡交到父母手里,让爸妈知道我们长大了,懂事了。

主持人甲:好主意,你真有心,好,下面就请同学们把想对父母说的话都写下来吧。我们两个也来写。

(10分钟后)

主持人乙:好,我看到大部分同学都很用心的在写,有些女生还在偷偷得抹眼泪,我们都是爸妈的好孩子,通过这一个简短的回忆,你是不是还有与父母之间的小故事要讲给我们听呢?

主持人甲:把你与父母的故事说出来跟大家一起分享

(抽三到五名同学讲故事)

“家里有好吃的东西时,爸妈总是给我留着,还说他们不爱吃,现在我知道了,其实他们是舍不得自己吃,我们应该多好吃的给爸妈”

“妈妈每天在蔬菜大棚里工作很辛苦,而且还要做那么多的家务活,我却从没有体谅过父母,回家就知道看电视,有时妈妈做饭昨晚了还跟妈妈发脾气,我真是不应该,我要多帮妈妈做家务。

主持人甲:真是感动啊

主持人乙:我也是,都要哭了

好下面我们来听一首好听的歌曲吧,有请严坤和穆天豪为我们带来《父亲》,请大家欣赏。

主持人甲:我们刚才说了要感谢父母,给了我们生命;要感谢老师,是他们让我们明智;……下面我们请班主任为这次的班会做一个总结。

班主任: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不一定非得是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今天通过这样一个班会大家都深切地认识到了父母的爱有多伟大,那么今天有一个亲情作业:回家后为父母做一件事,必须是真心诚意的,用你的实际行动来感谢父母。

主持人甲乙:,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感动并能享受这一感动的思想境界。学会“感恩”,就会懂得尊重他人,发现自我价值;懂得感恩,就少了歧视,就会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重新看待我们身边的每个人,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

主持人甲:愿我们大家人人都学会感恩,下面让我们在“感恩的心”的旋律中结束今天的班会。(齐唱《感恩的心》)

亲情课件【篇3】

同学们,这个单元的课文让我们感受亲情的温馨。在《风筝》中,我们感受到兄弟之情;在《羚羊木雕》中,我们经历了一场家庭冲突;在《散步》中,我们体会到尊老爱幼这一传统美德的复苏;《诗两首》让我们重温母爱这一主题;不过要感受亲情,关键还是亲力亲为。今天这堂课,就是给我们一个机会,体会我们的家所带来的温馨。谈到“家”,我们就会想到一家之主——我们的父母,说到父母,大家总会用“罗嗦”、“唠叨”来形容他们,下面,我们先来听听同学们收集到的父母的唠叨,看看是不是这世界上的父母都那么唠叨。

收集材料,谈谈感受。

听起来他们的父母真的是唠叨,我们听听这两位同学对父母唠叨自己有什么感受好吗?

同学们,觉得父母唠叨自己的人其实还不止我们,还有下面小品中的主人公孙萌,我们看看他会怎么做。下面有请小品表演《妈妈的唠叨》 表演小品《妈妈的唠叨》

故事就说到这里了,这下可糟了!孙萌要离家出走了!同学们,赶紧想想办法,做做他的思想工作(四人小组探讨,应该如何劝说孙萌,列出发言要点),过一会再来劝说这位孙萌吧。

口语交际训练:

以说服小品中的孙萌为切入口,进行下列活动: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大家合作探讨,应该如何劝说孙萌,并把想对孙萌说的话写下来,注意要使用第二人称。

2、集体活动:讨论完后,请各小组派代表来说一说该如何劝说孙萌,然后请孙萌及同学们来评价一下哪些同学说得好,好在哪里?(同学们讨论并得出答案)

3、教师小结同学们的表现,提出问题:说话怎样才有条理,重点突出并有说服力?

通过说服孙萌,大家应该想想这个问题:为什么有的同学说服成功,有的却不被采纳?也就是说,怎样才能说服别人,让别人接受你的观点?

板书:语气温和恳切

从自己的切身感受出发

换位思考

用词委婉

快速作文,深情告白

引导并布置作文:孙萌最终决定不离家出走了,这真是大家的功劳啊,但是孙萌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念头,与他的妈妈平时对他的唠叨有一定的关系。他们以后要怎么相处呢?现在请你给孙萌的妈妈写一封信,把你的想法告诉她。

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扩展并完成课堂上的作文训练:给孙萌妈妈的一封信

人物:孙萌(儿子)、妈妈

道具:椅子、桌子、饮料一瓶、扫把、围裙、漫画书、碗一个

内容:

孙:(一边喝东西,一边看漫画,坐姿粗鲁,大笑)哈哈哈……

妈:(边扫地边看他一眼,不解地自语):这傻孩子在干什么啊?

孙:(拍桌子旁若无人地大笑)哈……

妈:(大步走过来,一手拿扫把,一手叉腰):孙萌!你在看什么!这么好笑?

孙:(企图收起漫画,放在身后):没,没什么。

妈:(喝令):拿出来,快点!

孙:(不情愿地递给妈妈)

妈:(和颜悦色地唠叨)什么!你又在看漫画书!(拍孙的胳膊)我说过多少次不准你看这些书,这些书对你有什么作用呢?看看你这几次考试的成绩,一次不如一次!你现在越来越不像话了!气死我了!(拿过他的书)这书不要了!

孙:不要!妈妈,这书不是我的。

妈:(怒)不行,你快去做作业,作业都没做完,快回房间去,怎么还不去,快点!

孙:(不耐烦地):行了,行了。(回房趴在桌子上写字)

妈:(端着汤走进房):孙萌,累了喝碗汤,……你看你这字写得啊!东歪西倒像睡着似的,别写得那么潦草,一字一画来。(拿起笔手把手教他)快点做啊,别老想着玩!你看楼上的小丽姐姐,她平时读书多用功,这次考试,听说考了年段第一名!你可要好好跟她学啊。不认真读书,长大就没出息了啊!……

孙:(双手握拳向天,脸上异常愤怒):天啊!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妈妈啊!我要离开这个烦人的地方!(退场)

:作文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之重要手段,也是语文教学难点。可长期以来,作文始终是学生最头疼的课程,每堂作文课上,学生们总觉得无话可说,无东西可写。鉴于这种情况,我创设情境(表演小品)设计了这节课。

传统的作文训练不注重情境的创设,因而写作训练过于呆板、无趣味性,不能吸引学生,学生也就不会乐意去写.。这是因为中学生受年龄特点及认识水平的制约,他们的写作往往需要教师提供一定的情境,需要老师的指导帮助等外部条件促使他们写出更好的作文,以增强学生写作的兴趣。

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可以利用图片创设情境;可以利用语言创设情境;可以利用作品欣赏来创设情境;可以利用游戏来创设情境;可以利用生动的表演创设情境,不管采用哪种方法,教师都有应以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为最终目的。

学生经历了活动的全过程,真实体验了其间的乐趣,有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当然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再也不会感到作文是一种痛苦的事。

另外还要鼓励学生放胆表达,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这节课的教学第四环节,学生们畅所欲言,激起了心中爱的火花,因此下笔就不会再出现空洞无物的文字。

亲情课件【篇4】

同学们,本单元的三篇课文以朴实、直白的语言,讲述了一个个感人肺腑的亲情故事。

学习时,要在反复诵读中去体会其中包含着怎样的浓浓爱意,由此引起你怎样的情感体验,才能受到感染,真正体会到爱的力量。

1《礼物》

一、看谁写得对。

Lǐinjǐn)润(ynrn)

三、区分它们并组词。

棉()博()幻()拖()

绵()搏()幼()托()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爷爷送我()

奶奶送我()

妈妈送我()

爸爸送我()

这些礼物寄托着亲人的()和()。

五、阅读。

我给奶奶送阳光

鹿儿巳经五岁了。清晨,她睁开眼一看,朝阳从东面的窗户射进来,照得满屋亮堂堂的。

鹿儿想到外面去玩,打开了房门,渡过了小溪,向对面的草地走去。

紫花开遍大地,芬芳扑鼻,小鸟空中飞,吱吱喳喳。整个大池沐浴着灿烂的阳光。鹿儿高兴地跳起来了。

鹿儿跳呀蹦呀,乌黑的头发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她伸出了双脚索性坐在了草地上。小小的围裙里充满了阳光。看到这可爱的阳光,鹿儿的心里油然生起了一个美好的想法:

啊!多好的阳光啊,我要把它带回去,作为礼物送给我的奶奶。

鹿儿把阳光紧紧包在自己的围裙里回家了。鹿儿的奶奶腿坏了,不能出屋,口里总念叨着:多想见到阳光啊!

鹿儿刚一走进家门,就直奔奶奶的房里去了。

奶奶,奶奶,我从田野里给您带来礼物了,你瞧,这是阳光。

鹿儿一边说着,一边打开了包得严严实实的围裙。

可是,不知为啥,围裙里的阳光都没了。包得严严实实的,怎么都没了呢?跑哪儿去了呢?

鹿儿简直要哭出声来了。

奶奶看着鹿儿的表情,高兴极了,安慰她说:

我的好宝宝,不要担心,阳光都跑到你的心里去了。

奶奶紧紧地把她放在自己的膝盖上抱着,抱着。

1鹿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读音是();睁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再查()画,它的意思是()。

2仿照例子写一写。

(1)例:亮堂堂(ABB式)

(2)例:吱吱喳喳(AABB式)

3你觉得鹿儿傻吗?你怎么理解奶奶说的阳光都跑到你的心里去了这句话?

六、你收到过亲人什么礼物?仿照课文前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七、小魔术

日字加一笔,分别能组成多少个新字?

2《平分生命》

一、你知道画线字的读音吗?写在括号里。

血液()尽管()

相符()胳膊()

惟一()渗出()

二、这一课你又学会了哪些生字?写在下面的田字格里。

(田字格)

三、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jing()

xing()

四、一字开花组词语。

五、阅读。

怕病人走快了一步

我的朋友丁是位医生,他从医十余年,一直在一个山乡小镇的医院工作,薪水不高,工作却很辛苦,他常常要在深夜被病人叫起来。

有一年冬夜,天下着大雪,丁睡得正香,忽然门被砸响,一个男人凄厉地喊:丁大夫,丁大夫,救救我妻子,她难产,快不行了。

丁惊醒,忽地掀掉被子,下床去开门,那个男人一把拖住他就跑。

丁回头看了看放在床头的衣服,犹豫了一下,毅然跟着那人跑出门去。

那夜,丁穿着单薄的睡衣,在仅烧了一个火炉的手术室里,做了近三个小时的手术。当他把那对母子从死神的手里夺回来时,他自己几乎被冻僵。

我说:其实,你可以拿上衣服,边走边穿。

丁摇摇头说:我怕我走慢了一步,病人走快了一步。

1写出划线字的正确读音。

量血压()重症病人()难产()

2文中能反映急诊科大夫责任心的一句话是:

3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六、猜字谜。

一撇是温暖的春风,三点是清甜的细雨,

宝盖像弯曲的手臂,把挚友抱在怀里,

它,使世界变得如此美丽。

谜底是()。

七、这个字使你想到了什么?

3《妈妈的葡萄》

一、拼音下面的汉字朋友是谁?

Hlileng

二、给划线的字注音。

尽管()血液()

相符()渗出()

三、我知道它们的部首。

衣(部)套(部)

博(部)辨(部)

四、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图画()的知识

()地呼喊()地哭泣

五、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1冬冬问奶奶哪只铃儿您最喜欢

2医生紧握住男孩的手说放心吧输血不会丢掉生命

六、按课文内容填空。

1男生又一次()胳膊,()袖子,()头,()地对医生说:请您把我的血()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俩各活50年!

2狐狸妈妈这么说着,()葡萄架上,()一大串葡萄,()往山里跑。

七、古诗填空。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

()

1这首诗的题目是()。

2在括号里填上诗句。

3读了这首诗,你想说什么?

八、阅读。

天下着蒙蒙细雨,我和妹妹在家里画画。别看妹妹比我小四岁,绘画的本领可比我高。瞧,她笔下的小伞点染得多美呀!精巧的造型,艳丽的色彩,给人一种舒心的感觉。要是雨天撑着它,肯定会招来许多羡慕的眼光。

我举着这幅画来到窗前,准备跟雨中的伞比一比。窗外雨越下越大,密密地斜织着。透过雨幕,一顶顶流动的五彩缤纷的小伞,多像一朵朵飘逸的彩云,雨点儿在伞上跳着、蹦着,真是街头的一大景观。

我叫妹妹观赏这绮丽的雨景,却见她用手在玻璃上比画,原来她又在创作她的杰作。不一会儿,一项擎天巨伞诞生了,伞下还汇集了许多酷似小蝌蚪的图案,这是什么呢?我犹如坠入云里雾里,怎么也捉摸不透。

我好奇地望着妹妹,她瞪着大眼睛看着窗外,随即,她的手又在窗上移动,那么投入,还自语道:叔叔、阿姨,请慢慢走!我给你们送伞来喽渐渐地,巨伞下的小蝌蚪越来越多。我心中一亮,哦,这一个个小蝌蚪正是在雨中匆匆行走的人!

望着妹妹娇小的身影,我仿佛看到了这阴雨日子里的一缕阳光,霎时,我觉得她那颗童心越发纯洁透亮。我也不由自主地伸出食指,在另一块玻璃窗上画起了雨伞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造型()的色彩

()的眼光()的童心

2选择恰当的词填空。

蒙蒙的淅淅沥沥的沙沙的哗哗的纷纷扬扬的

()大雨()雪花()细雨

()春雨()秋雨

3你喜欢文中的妹妹吗?为什么?

九、作文。

以我们一家人为题,写一篇作文。

十、知识窗。

一个字有几个部首,确定归属部首的规律是:

A形声字查形不查声:故(攵部)

B上下都有部首,取上:差(羊部)

C左右都有部首,取左:激(氵部)

D内外都有部首,取外:闲(门部)

E中左上角都有部首,取中:坐(土部)

F下左上角都有部首,取下:渠(木部)

G右左上角都有部首,取右:毁(殳部)

H取整体不取部分:麻(麻部)

亲情课件【篇5】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亲情,体验亲情的无私和伟大,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让学生回报亲情,把对父母的爱付诸实际行动。

3、丰富学生的生活和情感积累,激发学生从小有爱心,树立心中有他人,心中有祖国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准备节目,搜集故事,收集名言,主持人准备串联词。

2、邀请父母参加班会活动。

3、场景设计,渲染环境,奠定情感基调。

教学过程:

一、宣布活动开始:

主持人甲乙: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甲:每个人一生中都承蒙过他人的恩泽,是恩泽一点点编织起我们的生活。

乙:西方有个感恩节,那一天,人们要感谢上帝在过去一年里的恩惠。

甲:人们按传统要用时令的果实招待亲朋好友。

乙:人们还要送食物给那些饥饿的人。

甲:那一天,人们要吃火鸡、南瓜馅饼和红莓果酱。

乙:那一天,无论天南地北,再远的孩子,也要赶回家。

甲:在这里,我要感谢父母,是他们给予我生命。

合:感恩伴我们进步,感恩让我们成熟。让我们的心灵因感受恩泽而再次震撼吧!

801班“呼吸亲情学会感恩”的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回顾篇——走近亲情

(1)甲:我的降临,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家庭未来的曙光。

乙:有了泥土,嫩芽才会长大;有了阳光,春芽才会开花;我们的成长离不开亲爱的爸爸妈妈付出的血汗。

(2)学生讲述他们成长过程中,父母为之作出的牺牲和为之付出的血汗,或保括父母为我取名的含义。

(3)甲:母亲的皱纹,父亲的白发,是父母操劳的见证,是爱的涓涓印痕,是亲情无偿地演绎。你了解自己的父母吗?你关注过父母的变化吗?

(4)讲讲自己眼中的父母。

三、拥抱篇——体验亲情

1、亲情赞颂知多少

(1)甲:亲情是一种血脉相通的默契,是一种无法割裂的存在。

乙:因此,酬劳不是她的目的,收获不是她的动机,她是人性闪耀的光辉。

甲:多么质朴的情感啊!古今中外,有多少赞颂父母的歌、词;有多少演绎亲情的故事;有多少歌颂母爱的名言。

(2)乙:让我们尽情地用歌唱,用朗诵,用故事来呼吸亲情吧!

(3)诗朗诵《童年时看父亲》

(4)歌曲

2、母子了解知多少

(1)甲:我们的生活,父母总是牢牢牵挂,那我们又对这些关爱自己的长辈了

解多少呢?

(2)游戏:怀抱篮球弯腰捡书。头顶鸡蛋走障碍。

(3)谈游戏的感想。

四、行动篇——回报亲情

1.(1)甲:没有阳光,就没有日子的温暖;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的丰登;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亲情友情和爱情,世界就会是一片孤独和黑暗。这些都是浅显的道理,没有人会不懂,但是,我们常常缺少一种感恩的思想和心理。

乙:感恩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心态,健康的心理才会拥有,拥有感恩的心才会感到幸福(2)小品《种瓜得豆》

(3)这个小品能让大家思考,如果你是文章中的女儿,你会怎么做呢?再深入的想想长这么大是否为父母倒过50杯水?联系自己谈观后感。

乙:故事让我们感动,榜样为我们引路,名言伴我们同行。父母给了我们那么多的爱,我们已经渐渐长大,我们应该怎样回报父母的呢?也许我们时常感叹于自己的似水流年,却不曾发现当我们长大的同时,我们的家人却在一点点老去。而我们那繁重的学业在父母的付出面前却显得微不足道,他们也正是用自己的青春,书写着我们的未来。

(4)学生讨论交流,并确定回报父母关爱的最佳方案。

2、实施回报方案

(1)给父母一封信。

(2)感恩倡议(以班会的名义,集体在音乐声中签名。)

3、倾听父母的感受

(1)甲:听了大家的回报方案,我们的家长十分的感动。下面请妈妈、爸爸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2)爸爸、妈妈谈感受。

主持人合:同学们,朋友们!感恩伴我们进步,感恩让我们成熟。让我们的心灵因感受恩泽而震撼吧!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心存感激,知足惜福!

五、主题班会结束

亲情课件【篇6】

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主题队会活动,让学生学会感激父母,感激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感激父母养育了我们,感激父母为我们做的点点滴滴。

活动准备:

1、每人精心制作一份感恩卡。

2、排演节目。

参加人员:506中队全体少先队员、辅导员

活动过程:

一、集合、整队。

1、全体起立,各小队列队报告人数。(报告中队长,第一小队原有队员10人,实到10人,报告完毕。)(接受你的报告)

2、中队长报告人数。

(报告辅导员,506中队原有队员65人,实到65人。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感恩的心”主题队会,请求您的批准。报告完毕。)

(辅导员老师:接受你的报告,允许你开展本次主题队会,并预祝活动圆满成功)

3、中队长宣布活动开始。

中队长:506中队“拥抱亲情,感恩父母”主题中队会正式开始。

全体立正、出旗、敬礼、奏乐。礼毕,唱队歌。全体请坐。

请主持人上台,掌声有请。

二、进入队会主题

甲:尊敬辅导员乙:亲爱的队员合:大家下午好!

主持人乙:我们一睁开眼就迎来了爸爸、妈妈灿烂的笑脸!

主持人甲:爸爸的微笑,就像暖流涌进了我们的心田!

主持人乙:妈妈的微笑,就像人生的第一首歌谣!

主持人合:从此,你们日日夜夜陪伴着我们。

主持人甲:是谁教会你学会第一句话?

主持人乙:是我们亲爱的妈妈!

主持人甲:是谁教会你迈开了第一个步伐?

主持人乙:是我们敬爱的爸爸!

乙:面对爸爸深沉的感情甲:聆听妈妈殷切的心愿

合:我们应该学会感恩,应该学会感激

乙:请欣赏歌伴舞:《妈妈的吻》

甲:如果说母爱是船,载着我们从少年走向成熟

乙:那么父爱就是一片海,给了我们一个幸福的港湾

甲:如果母亲的真情,点燃了我们心中的希望

乙:那么父亲的厚爱,将是鼓起我们远航的风帆

甲:请欣赏诗朗诵:《父爱如山》

甲:妈妈,是您!日夜为我牵挂、为我担心。

乙:爸爸,是您!在寒冬冒着风雪为我送上御寒的棉衣

甲:妈妈,是您!在酷暑中蹒跚步来,为我撑起遮阳的伞

乙:爸爸,是您!在风中瑟瑟的发抖,只为看着我走向前方

甲:爸爸乙:妈妈合:我们爱您!

甲:愿天下父母健康长寿!乙:愿天下父母富寿延年!

甲:请大家拿起手中的笔写下你对自己父母的祝福,写下你最想对父母说的话。(学生动笔写祝福,写在预先准备的感恩卡上)

乙:谁能将你的真情表达,读给大家听。

甲:下面请将我们的真情表达,将我们对父母的感谢亲自送到他们的心上。(音乐起,世上只有妈妈好。每个同学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并读出来。)

乙:今天有的家长没有时间来参加我们的活动,还一直在忙碌着,让我们收好这张卡片,这一份沉甸甸的心,敬献给父母。好不好?

甲:父母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这么多,我们拿什么来感谢您?

乙:作为子女,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就是对父母最大的感恩。请听快板《新三字经》。

甲: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吧!下面请全体同学将手放在胸上,跟我一起宣言:

亲爱的爸爸妈妈:从现在开始,以后我努力做到,在品德上让你们安心;

在学习上让你们放心;在生活上让你们省心。

合:父母的爱说不完、道不尽

所有的恩情我们铭记于心。

多少次带着幸福的感觉进入梦乡

多少回含着感动的泪花畅想未来

我们滋润着人间的真情成长

常怀感恩之心的人是最幸福的

常怀感激之情的生活是最甜美的

感激的话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谢谢”

主持人(乙):让我们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恩父母。感恩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主持人(甲):接下来请欣赏手语舞蹈《感恩的心》。

主持人(乙)::这次活动课又到尾声了,接下来我们进入最后一个环节:感恩大调查(出示问题)

a.了解父母各个方面吗?(如:爸爸妈妈的工作是什么?辛苦吗?爸爸妈妈最喜欢吃的食物是什么、你了解爸爸妈妈的身体健康状况吗?你爸爸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

b.你能经常与父母交流、沟通,有心事主动和父母说吗?

c.你能尊敬父母,对父母有礼貌,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不当面顶撞父母,不和父母发脾气吗?

d.你会厌烦父母对你的教育,甚至恨父母吗?

e.你会因父母文化层次和社会地位而看不起他们吗?

f.学习遇到困难时,你会抱怨父母没给你聪明的脑袋吗?

g.你能为父母分担忧愁吗?你知道父母最大的烦恼是什么吗?

h.你会为父母做家务活,帮他们洗衣服等力所能及的事减轻父母负担吗?

i.你外出时,有没有在征得父母同意后,应把去向和时间告知父母?

j.你能做到努力学好各门功课,经常主动向父母汇报自己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不让父母操心吗?

三、结束。

主持人甲:同学们,一个只有懂得感恩父母的人,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人。让我们学会感恩父母吧!在此,我们祝愿天下所有的父母安康!快乐!

主持人甲:下面请辅导员讲话。

辅导员:同学们,首先祝贺你们的队会取得了圆满成功。通过这次队会活动,同学们都知道了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最基本道理。同学们,让我们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父母,用一颗真诚的心去与父母交流,感恩他们默默的为我们付出,感谢父母们给予我们的点点滴滴吧。

主持人乙:呼号(全体起立,举起右手)

辅导员: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全体队员:时刻准备着!

中队长:退旗,奏乐、敬队礼。礼闭。

主持人合:506中队“拥抱亲情,感恩父母”主题队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亲情课件【篇7】

目标:、1幼儿尝试用语言表达想念家人的内心感受。

2、产生既想念家人,有安心上幼儿园的情感。

3制作心形树叶,装扮亲情树。

重点:幼儿能用语言表达自己是怎样想念家人的

难点:产生既想念家人,有安心上幼儿园的情感。

准备:全家福照片,心形卡纸、没有树叶的大树,工具若干

过程:一、欣赏故事

1、听故事《妈妈的心》

2、在幼儿园里,妞妞很想妈妈,于是,妈妈和妞妞想了一个什么办法把妈妈的心带到了幼儿园?

3、妞做了一颗“心”,这样妈妈的心就一直和妞妞在一起了。

4、引导幼儿讨论

(1)你们想妈妈吗?

(2)除了妈妈,还想谁?

(3)想念他们时,怎么办?

二制作心形树叶

1、沿黑线剪下心形图案,或用手撕

2、用固体胶把全家福贴在心形卡纸上。把制作好的心形树叶贴到亲情树上

亲情课件【篇8】

一、背景分析

1、“感恩”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不管哪朝哪代,不管官居何职,我们都应该懂得感恩,“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在平时与家长的谈话过程中,我得知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因此,父母对他们大都是娇生惯养,使他们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和不关心他人的自私的品质。甚至有的同学还经常对父母大呼小叫,无故发脾气,丝毫不顾及家长的感受,使做父母的很伤心。因此,为了让孩子们能了解父母,感恩父母,并落实到实际生活之中,我设计了以“感恩父母,拥抱亲情”为主题的班会。

二.设计目的

通过学生参与讨论,看图片、视频,演唱歌曲等多种形式,来引导他们提高感恩父母的意识,体会父母的辛劳,明白感恩父母的道理,用实际行动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三.设计理念

首先,整个主题班会通过图片视频的观看,参与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活动,配合多媒体的运用,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其次,活动设计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开阔胸襟,指导行为,各环节循序渐进。同时,通过活动渗透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受到情感的强烈碰撞,指导学生今后的行为。

四、班会准备:

1、班会时间大约需要45分钟。

2、活动道具包括歌曲,短片,故事、诗歌。

五、说教学过程:

这是一堂主题班会,要避免说教性,直白的说教很生硬呆板,所以,情境引入,案例讨论成为这堂课主要活动形式。另一方面,情感教育上应该是渲染之下的正面教育为主,选用好听又寓意不错的歌曲、经典电视短片,极具感染力。

另外要突出是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要充分发挥班干部的组织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基于以上几点:本次《感恩父母,拥抱亲情》主题班会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品味父母的爱

1、根据学生的实际,组织学生欣赏《天亮了》及背后的故事 1999年的秋天,在贵州麻岭风景区一辆满载游客的高空缆车,突然从20层楼高的山顶坠落。

悲剧发生时,一对年轻的夫妇,用双手托起了他们两岁半的孩子,用高擎的手掌挡住了死神...... 在音乐、图片的渲染下,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在特定环境中,父母表现出的伟大的爱,深沉的爱。

2、让学生说说,听了以上歌曲又看到如此感人的亲情画面,你有何感受?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合作探究。让学生明白,当大的灾难来临时,父母用自己的生命来保护了自己的孩子,深刻体会父母对孩子那种无私而伟大的爱-----(父母之爱)情深似海,恩重如山。

第二步:表达父母的爱

1、组织学生欣赏配乐诗朗诵:《妈妈我想对您说》

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展示相关图片,学生仔细看,认真听,目的是激起学生心中的共鸣,进而反思自己的行为,为下一步做铺垫。

2、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说说悄悄话,言语间表达对父母的爱: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

这个环节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父母之爱其实是无处不在的,正是因为这种爱是那样的平凡和普通,所以,我们常常没有留意,觉得是理所当然。因此,通过这个环节就是让学生把父母的爱找出来,表达出来。从而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爱。

第三步:回报父母的爱

由主持人承接转入:

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父母对我们的恩情深如大海,我们又怎能不常怀感恩之情呢?那么,我们拿什么来报答我们的父母呢?

1、组织学生观看视频《妈妈请洗脚》

通过观看《妈妈请洗脚》这个短片,让学生感受充满着浓浓爱意的一家人,彼此是怎样相互体贴和关心的。

2、让学生说一说,你从片中受到了哪些教育?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又可为父母做什么呢?

学生交流、讨论并总结:有时候关心孝敬父母,就是陪父母聊聊天,就是一个祝福、一句问候、一朵鲜花、一个拥抱,甚至只是一个微笑。

此环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白,感恩父母,无需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只需我们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关注自己的日常生活,从细节上去多关心父母。真正做到感恩于心,回报于行。从而获得德育教育的实效。

第四步:教师寄语:

有了父母的爱,我们的生活才变得美好、和谐。让我们感谢父母,感谢生活的赠与,感谢拥有的一切!

第五步:写心愿卡,画“感恩树”

①想一想;②说一说;③写一写;④读一读;⑤贴一贴。 通过这五个环节,让学生把感恩父母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落实到自己的生活中去,这样才能实现本次教育的目的。

在这里我截取了部分同学的心愿内容:(视频展示)

第六步:作业:

班主任承接转入:希望同学们从今天开始,带着一颗感恩的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爱自己的父母,爱自己的家。

给大家留一份亲情作业,请同学们回家帮父母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帮妈妈打扫打扫卫生、洗洗碗、捶捶背背等。

通过这项活动,让学生对父母的爱产生共鸣,让学生明白感恩在心,责任在行,心动不如行动。激发学生,爱父母要付诸于行动,达到活动的教育目标。

第七步:全班共同表演《感恩的心》结束本次班会活动。(视频展示)

以上就是主题班会“感恩父母,拥抱亲情”的活动过程,我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以自悟、自行为活动的主要途径,利用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在不知不觉中实现道德教育目标,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最后,我想借用当代作家毕淑敏说过的一句话来提醒自己:“当我们年轻的时候不懂事,当我们懂事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但有些东西却永远无法补偿。”所以现在的我们,就要对父母多一份关心,尽一份孝心。也许它只是一杯粗茶,也许它只是一碗淡饭,但在爱的天平上,他们等值,因为——孝心无价!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亲情课件【篇9】

(班会正式开始前播放歌曲《小时候》、全班同学齐唱。主持人在歌曲即将结束时入场。

一、开场白:

主持人1:随着母亲的一声痛苦呻吟,我们来到了这个世界上。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我们快乐的成长着。

主持人2:渐渐地我们上学了,渐渐地我们十三、四岁了。

主持人3:14岁是一个绽放浪漫的年龄,14岁是一个萌发叛逆的年龄,

主持人4:14岁是一个寂寞于小屋的年龄,14岁是一个尽情挥洒喜怒的年龄,

主持人1:14岁的天空,让快乐与鸟一起飞翔,14岁的天空,让忧伤随白云一起飘荡。

主持人2:世界是我们的,我们已不是八九点钟的太阳。有的人陶醉了,不知不觉失落了友情。

主持人3:有的人迷惑了,莫名其妙地追求爱情。有的人烦恼了,只因父母越来越不近人情。主持人4:那么,究竟问题出在哪里呢?真的是父母不尽人情吗?今天,就让我们敞开心扉,让亲情这条清澄的心灵之河从这里汩汩而出。

(合):白庙河中学八(3)班“感恩亲情、立志勤奋”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活动过程:

第一篇章:回顾篇—————走近亲情

1、我名字的故事

主持人1:我们的降临,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家庭未来的曙光。就连我们的名字都寄托着父母对我们的希望。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名字的含义吗?

(2名学生谈名字)

主持人2:孩子的名字融入了父母的期望!孩子的成长凝聚了父母无穷的爱。

2、配乐散文《奇迹的名字叫父亲》(配乐:冬日恋歌)

主持人1:有一个朴素但伟大的名字叫父亲。

主持人2:有一种朴实但真诚的情感叫父爱。

主持人1:他用沾满泥巴的双脚位女开采一条平坦开阔的路。

主持人2:他用粗糙干裂的双手为儿女撑开一张遮风挡雨的伞。

主持人1:父爱无言,却博大深沉。

主持人2:父爱无语,却真挚长久。

主持人1:下面请欣赏配乐散文《奇迹的名字叫父亲》(学生表演)

3、对父亲的感受

主持人3:读一篇好文章如实甘甜的奶酪,越品越有滋味。

主持人4:读一篇好文章如茵醇香的美酒,历久弥香。

主持人3:好文章是圣洁的清泉,可以涤荡心灵。

主持人4:好文章是睿智的大师,可以导航思想。

主持人3:这篇《奇迹的名字叫父亲》让你的心动了吗?让你的情动了吗?

主持人4:下面我想请大家来谈一谈自己对父亲的感受(学生2人谈自己心中最感动的父亲的事或者对自己父亲的看法)

4、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主持人3:烈日下挥汗如雨的父亲累弯了脊背

主持人4:寒风里不辍劳作的母亲熬白了青丝

主持人3:那双踏实干裂的脚啊,踏过了多少田垄

主持人4:那双勤劳粗糙的双手,栽种过多少秧苗

主持人3:风雨中你宽阔结实的肩背是我温暖的床铺

主持人4:烛光下你温柔可依的臂膀是我安全的摇篮

主持人3:请欣赏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学生入场表演)

5、父母写真(配乐秋日私语)

主持人2:请看一组图片(幻灯片放映3张:父母的生活)

主持人3:为了孩子能上学,他们是这样生活的。

主持人2:他的孩子在上学,为了生活,为了孩子,他忍受着嘲讽。

主持人3:这是十字路口的一幕,你是否留意过这些打工的人呢?

主持人2:我们的父母又是怎样生活的呢?你想过了吗?

主持人3:我们的一个个足迹,哪一个不印记着父母的深深情谊;我们的一步步成长,哪一步不浸透着父母的殷殷心血。

主持人2:可我们在享受亲情的同时,了解过自己的父母吗?关注过父母的变化吗?

主持人3:现在就让我们来听听自己眼中的父母吧。(2名学生谈自己眼中的父母)

主持人3:是啊,父母无私的奉献让我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快乐的成长。

5、小品《如此学生》

主持人2:爱如灿烂的'阳光,炽热而光明;母爱似盎然的绿草地,芳菲而宜人。

主持人3:从哇哇堕地,父母就把我们当成了宝,不让我们吃一点苦,受一点累。

主持人2:可我们总认为父母养我们、关心照顾我们是天经地义的。

主持人3:我们总是把“叮咛”当作“唠叨”,把“期待”当作“压力”,经常和父母发生冲突。

主持人2:请看小品《如此学生》(学生表演)

主持人3:看了这个小品,同学们有什么话要说吗?(学生发言:感受自己在家庭中的重要地位和确立现在的学习目标,从中找到自己学习的动力。今后应该怎样去学,为谁去学?)主持人2:因为缺少理解,才会产生代沟,因为多了误解,才会发生矛盾,十四岁的我们,幼稚与成熟共存,在我们一边享受亲情的时候,一边又在忽略、误解乃至曲解亲情,就如小品中的人物一样。

第二篇章:拥抱篇——体验亲情

1、父母的爱

主持人4: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父母为我们的成长呕心沥血。我们的家长,为了我们能接受好的教育,省吃俭用,到教育条件好的地方买房;只要听到对孩子有益的书籍,营养品等,家长们毫不犹豫地掏钱,而面对自己特别喜欢的才几十元一件的服装却斟酌再三,这就是我们的家长。

主持人1:在这平凡的一天一天,我们读懂了一个字——那就是“爱”。同学们,请回忆一下你与父母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你从哪件小事上体会到父母对你的爱?(2名同学谈父母的爱)

2、一个贫困大学生的家书:(配乐:父亲)

主持人4:我只想让您知道:我是想您、是爱您的。让您知道:在您把我当成您生命的全部的时候,我也同样把您当成是我生命的全部。请听一封家书《真想不读这大学了》。(学生朗诵)

3、诗朗诵《献给母亲的歌》(配乐:献给的歌)

主持人2:父母对子女的感情是人世间最真诚,最无私,最深厚,最崇高的感情。

主持人1:亲情是一种血脉相通的默契,是一种无法割裂的存在。

主持人2:亲情是一片深情的海,描绘着春天最美的画卷,夏日瑰丽的诗篇。

主持人1:亲情是宽容,等待,亲情是憧憬,眷恋,历史分不开,岁月剪不断。

主持人2:全体起立,请听诗朗诵《献给母亲的歌》。

4、学生交流赞美的名言

主持人4:同学们的一首《献给母亲的歌》把我们带到母亲身边,带到母亲暖暖的情谊中。主持人3:是啊,人生在世,谁无父母,谁没有沐浴过父母的养育之恩。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哪也不能离开父母的呵护、教诲、影响和扶持。

主持人4:古今中外,有多少赞颂父母的歌、词;有多少演绎亲情的故事;有多少歌颂母爱的名言。

主持人3: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主持人4: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主持人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5名学生接名言)(学生交流赞美的名言)

5、歌曲连唱

主持人3:听着大家的赞美,我不禁想起这样一句话:“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主持人4:没有泥土,哪有嫩芽?

主持人3:没有阳光,花儿怎能开放?

主持人4: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啊——合:亲爱的爸爸、妈妈。

主持人3:请听歌曲连唱:《妈妈的吻》、《爸爸》等。(学生表演)

第三篇章:行动篇———回报亲情

1、学生谈回报

(1)确定回报方案

主持人1:请看一组图片(幻灯片:我想读书)

主持人2:贫穷辛酸的生活,艰苦的学习环境,却阻不断他们对上学的渴望。

主持人3:与他们相比,我们大家幸福多了,可我们却没有珍惜这一切。

主持人1:看了这些图片,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理解父母,孝敬父母,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回报父母的一片爱心呢?

主持人2:如果说这些图片是苦涩的茶叶,就让我们捧出心灵的泉水,看我们能泡出一杯什么样的茶来。

主持人3:感恩不待时,拿出我们的实际行动,向爱我们的人和我们所爱的人感恩吧!

主持人3:请同学们讨论交流。(学生讨论交流)

(2)实施回报方案

主持人1:下面请各小组代表发言。(学生发言)

主持人2:谢谢你们。

2、父母谈感受

主持人3:我想,此时此刻爸爸、妈妈也有许多话要对我们讲吧。下面请妈妈、爸爸来谈谈自己的感受。(家长谈感受)

主持人1:亲爱的爸爸、妈妈,谢谢你们对我们的肯定,感谢你们对我们的爱。你们放心吧,我们一定会加倍努力学习,不断前进,做一个优秀的学生。把爱回报给你们,回报给社会。三、结束:合唱《感恩的心》

全班:妈妈,感谢您给了我生命,给了我最伟大的母爱;爸爸,感谢您给了我安全的臂膀,让我像天使一样在蓝天上飞翔。你们对我们如大山般的爱,我们心存感恩。今后我们将用懂事宽慰您,用感激热爱您,用行动报答您,用成长孝敬您!在此,我们想对你们说:谢谢!我亲爱的爸爸妈妈!(音乐起)合唱《感恩的心》

主持人3:伴着这美妙的旋律,让我们将这颗感恩的心献给我们的爸爸妈妈。请有父母参加的同学请出你们的爸爸妈妈,将手中的鲜花以及这颗感恩的心一起送给他们。

2。班主任总结

3。主持4:请坐下。下面请班主任老师为我们讲话。

4。结束语:

主持人1:在父母的关怀、帮助下,我们如同一只雏鹰在蓝天中翱翔。

主持人2:14年来,您们给予了我多少爱。

主持人3:14年来,您们的滴滴教诲我铭记于心。

主持人4:有了泥土,嫩芽才会成长;有了阳光,花儿才会开放

主持人3: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就是泥土,就是阳光。

主持人2:今天,你们播撒希望。

主持人1:今天,你们孕育金色的理想。

主持人4:明天,你们会看到枝头的硕果!明天,我们将成为国家的栋梁!

合:感谢今天在座的各位家长、老师,谢谢您们的光临指导,八(3)班“感恩亲情、立志勤奋”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亲情课件【篇10】

小班美术活动:亲情树

活动目标:

1、制作心形树叶,装扮亲情树。

2、产生即想念家人,又安心上幼儿园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固体胶、抹布、油画棒、水彩笔、剪刀每组若干。

2、全家每个人的照片。

3、画有心形图案的卡纸。

4、在活动室墙面上布置一颗没有树叶的大树。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

1、听故事《妈妈的心》。

2、在幼儿园里,妞妞很想妈妈,于是,妈妈和妞妞想了一个什么办法,把妈妈的心带到了幼儿园?

3、妞妞做了一颗“心”(出示做好的心形树叶,挂在亲情树上),这样,妈妈的心就一直和妞妞在一起了。

4、你们想妈妈吗?除了想妈妈,还想谁?想念他们时,怎么办?

二、制作心形树叶。

1、沿黑线剪下心形图案,或用手撕。

2、用固体胶把全家人的照片贴在心形卡上。

3、把制作好的心形树叶粘贴到亲情树上。

亲情课件【篇11】

平分生命

教材分析:①

《平分生命》一文记叙了一个年仅10岁的男孩当得知与自己相依为命的妹妹急需输血而医院却缺少血液时勇敢的献出了自己得鲜血并要与妹妹平分生命的感人故事,赞扬了男孩的勇敢,表达了浓浓的兄妹亲情。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感受亲情的可贵与伟大。

教学目标:②

(1).读懂课文、体会男孩的勇敢,感受兄妹深情,唤起学生对亲情的向往,能在生活中用心体会亲情。

(2).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男孩形态、动作、语言的语句,结合日积月累中的读一读,初步体会这些语句在表达文章中心意思时的作用。

(3).本文要重视朗读指导,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疑问,读出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

教学建议:③

新课程改革下的三年级小学生问题意识很强,教师要充分为学生提问题的情境,使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对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解决问题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或许比解决问题还重要。此外,学生还喜欢表达自己的意见,彰显个性,教师要有意识地给予学生关注与关怀,给学生充分的鼓励和引导。

拓展习题:④

(一)、请照我的样子,填一填吧!

例:对(对错)夜()衣()由()

树(树木)----()------()----()

(二)开动脑筋,填一填吧!

(昂)起头()起袖子()起手()起舞蹈

精品教案:⑤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好!现在我们先聊一个数学话题,能告诉老师什么叫平分吗?(板书平分)。

2、世界上哪些事物可以平分?

(再板书生命)

3、看了平分生命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可能说:生命怎么可能平分呢?

平分生命一定含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意图:以聊天的形式将学生轻松的带入文本,以疑促读,激发了学生的读书欲望。)

二、初读课文

1、那我们赶快来读读课文吧!没读通顺、没读过瘾,别停下来。

(注意读准字音,读不明白的地方随手画下来。)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三、整体感知

1、读了这个故事,我给大家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猜猜老师想提的问题是什么?再读读书,猜猜,看看谁是今天的问题专家。

教师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2、你们的问题提得都很好,看来刚才大家读书的时候都思考了。我们就应该这样读课文,但是每个人在读书时候认识不同,所产生的疑问也是不同的,我想知道:读了文章,你们心里是什么滋味?看看和我一样吗?能说说吗?

(创设这样的情景,极大的激发了学生质疑的兴趣,学生都愿意做老师的知心人,又都想成为问题专家,调动了学生读书思考质疑的积极性。)

学生可能会说:读了文章,我很感动,喜欢这个小男孩。

我觉得这个小男孩很了不起。

3、大家和老师想法一样,你喜欢他什么呢?

(他很勇敢。)

四、精读悟情

1、默读课文,请同学们在文中找找表现男孩勇敢的语句,画一画,读一读,想一想。

2、把你画的语句读给小组同学听,读后还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四人小组合作时,要互相帮助,按14号顺序说。(小组内交流)

3、同学们推荐刚才发言最出色的同学,说给全班同学听。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此处安排学生的合作交流恰到好处,给予了每个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

4、现在,让我们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促使这个年仅10岁的男孩面对死亡而如此勇敢?

请大家默读课文,画句子。

5、画好之后,咱们互相交流交流,交流之后,我们会知道更多。

学生汇报(1、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邻床上的妹妹微笑。当抽血完毕后,男孩立刻停止了微笑,躺在床上一动不动。这句话可以看出小男孩甘愿为妹妹献出自己的生命的伟大情怀,他以为自己正在走向死亡,但他仍不忘向妹妹微笑。)

(2、医生叔叔,我还能活多久?这是小男孩的话,这句话是小男孩颤抖地问出来的,因为他以为自己活不长了,他年仅10岁毕竟害怕死亡,这句话也表现他对妹妹深深的爱。)

6、小组讨论一下。

(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见解,学生的感受是有差异的,允许差异的存在是新课程下的教师必须做的。)

7、犹豫的原因是小男孩以为抽血就是在抽掉自己的生命,但这仅仅是短短的一会儿,是亲情促使男孩下定死亡的决心,要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妹妹的生命。他最后点了点头看似简单,细品,就会感受到亲情的伟大力量。

8、大家被男孩的勇敢打动了,那么当医生面对这个男孩的时候会怎样呢?谈一谈震撼的意思。

这一部分应该怎样读呢?指导朗读

9、当小男孩知道自己不会死后,他是怎样对医生说的呢?

理解郑重其事指导学生看图理解词语。

五、总结升华

1、同学们读了这个感人的故事后,最想说一句什么话?

2、亲情是可贵的、伟大的,同学们无时无刻不被浓浓的亲情包围,讲一讲你或别人充满亲情的小故事吧。

3、同学们,今天的课堂上充满了情与爱。回家以后,请将你感受到的亲情传达给你的亲人吧!我相信你们一定会收获幸福的。

五、拓展习题

(一)、请照我的样子,填一填吧!

例:对(对错)夜()衣()由()

树(树木)----()------()----()

(二)开动脑筋,填一填吧!

(昂)起头()起袖子()起手

()起舞蹈

(三)读句子,用带点的词语写句子。

医生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这个男孩只有十岁呀!

小男孩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请您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俩各活50年。

(四)小书屋

滋润生命

早晨,一个乞丐在路走着,当他把米袋从右手换到左手,正要吹一下手上的灰尘时,一颗大而晶莹的露珠掉在了他的掌心。

乞丐看了一会儿,把手掌递到唇边,对露珠说:你知道我将做什么吗?

你将把我吞下去。

看来你比我更可怜,生命全操纵在别人的手中。

露珠说:你错了,我还不懂什么叫可怜。我曾滋润过一朵很大的丁香花蕾,并让它美丽地开放。现在我将滋润你这样一个生命,这是我最大的快乐和幸运,我此生不悔了。

乞丐的心震撼了

1、动动脑筋,填词语。

()的露珠()的花蕾()的亲人()地开放()的歌唱()地生活

2、你想对小露珠说些什么?

-------------------------------------------------------------------------------------------------------------------------

亲情课件【篇12】

活动主题:感恩母亲快乐亲情

活动目的

为进一步加强幼儿的思想道德教育,弘扬中华民族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在20XX年母亲节(5月13日)来临之际,我班将开展以感恩母亲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旨在通过此次活动,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的培养,让幼儿懂得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母亲的艰辛;让幼儿理解母亲、关心母亲、热爱母亲,学会感恩,珍惜亲情。

活动时间:5月9日5月10日下午

活动地点:大班教室

活动准备:提前告诉幼儿家长,要求妈妈参加活动。

活动流程:

5月9日

师幼互动:

(1)幼儿了解母亲节的由来。

(2)知道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

(3)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聊聊爱妈妈的话题。培养幼儿对母亲节的关注与感恩母亲的情感。

5月10日上午

为妈妈制作一份礼物《心愿画》贺卡,表达对妈妈的祝福。

5月10日下午

亲子活动:

1、全体幼儿一起对妈妈说一句祝福的话:妈妈您辛苦了,我永远爱您。

2、亲子游戏:妈妈,放心跟我走

游戏规则:起点妈妈蒙上自己的眼睛跟自己的宝宝一起准备游戏。听到开始指令后,宝宝搀扶着自己的妈妈走向终点,游戏过程中。宝宝要提醒妈妈抬高脚或低头跨过障碍物,继续向前。到终点后,请妈妈坐在椅子上,帮妈妈捶捶背,完成后结束游戏。

3、全体幼儿为妈妈献唱歌曲《我的好妈妈》

4、妈妈和幼儿拥抱三分钟(在歌曲中进行)。

5、感谢妈妈的养育之恩,孩子们和妈妈一起表演《感恩的心》

活动结束:

教师总结:漫漫人生路,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要和妈妈一起面对,无论有多漫长,我们都会和妈妈一起走过。

教学反思:

本活动利用一个非常适合的时机和机会,自然真实地完成整个活动过程,由于有幼儿对幼儿园环境变化的真切感受做铺垫,所以很好地实现了活动目标,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百科:20世纪末,随着中国与国际的日益接轨,母亲节这一节日在中国大陆各地日益推广开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母亲节概念,在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中国人和全世界其他国家的人们一道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感谢。当然,中国人的母亲节更有中国味道。中国人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浓浓的亲情,在母亲节这一天,人们会送给母亲鲜花、蛋糕,亲手烹制的饭菜等等礼物。从小就孝敬父母的中国儿童会尝试着为母亲做饭,洗脸,化妆,演奏音乐,绘制图画,让母亲们快乐地过节。人们在这一天除了孝敬自己的生身母亲之外,还会以慈善募捐,志愿服务的方式向更多的母亲回报亲情。

亲情课件【篇13】

《荔枝》(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一册)是一篇歌颂母爱的文章。在备课中,我发现那浓浓的亲情跃然于纸上,学生体会起来并不困难。而对于如何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细致描写的方法,学生会感到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尝试着采用了紧扣亲情走个来回的方法,不但有效地进行了读的训练,而且使读写有机结合起来。

一、读中具体感受亲情

在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我指导学生默读课文,读后组织交流各自知道了什么。在交流中,有的说:我知道了作者很爱他的母亲,因为在刚找到工作、工资又很少的情况下,他看到了荔枝,毅然决定买些荔枝给母亲尝尝鲜,并且往后的每年荔枝上市时他都会买些荔枝给母亲吃。有的说:我知道了作者的母亲很爱她的儿子和孙子。当作者买回荔枝后,她总是把大的荔枝给儿子吃,待她有了孙子后,她又把大的荔枝给孙子吃。学生精彩的回答告诉我,他们已经初步体会出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了。接着我问:你们是从文章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你能通过朗读将你的体会表达出来吗

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我随机指导,从而使学生在读中具体地感受到母亲对儿子的深厚的爱。

二、紧扣亲情由读到写

学生通过读已经充分体会出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母亲对下代的无私的浓浓的爱,感受到了亲情的珍贵。这时候,我设问:那么作者又是怎样把这种'亲情'写出来的呢随后引导学生从课文所记叙的几件事中找出描写特别细致的地方。通过讨论,学生了解到母亲对儿子的这种亲情,是作者经过仔细观察后细致描述出来的。例如,课文中有一段描写荔枝的话:这是一种比海棠大不了多少的果子,居然每个都长着疤,有的还烂了皮,只是让母亲一一剜去了疤,洗得干干净净。每个沙果都显得晶光透亮,沾着晶莹的水珠,果皮上红的纹络显得格外清晰。在教学这一段时,指名读、齐读后,我问:作者是怎么知道这些沙果是'长着疤''烂了皮'又是'洗得干干净净'的呢他又是怎样用词的呢通过讨论,学生得出结论:作者为了表达这种亲情,首先仔细观察,然后再围绕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细致的描写。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知道了,要想更突出地表达思想感情,除了要精选事例外,还要经过仔细观察和描写,从而使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同时掌握了写作方法。

亲情课件【篇14】

活动目的:提高学生对父母的感恩情感,使其体验到来自各方面的关心和爱护,以一种感激的心态更加刻苦的学习,报答父母。

活动过程:

《提纲》:

一、 开场白

二、 拷问心灵“妈妈洗脚”爱心公益广告赏析,反省“你为爸爸妈妈做过什么了吗?”

三、真情告白“给父母的一封信”配乐朗读。

四、感受你们的简简单单一两句话,就能使父母热泪盈眶(播放家长会父母流泪和欣慰的片段)

五、激情演绎舞蹈《妈妈》(双人舞)

六、我的话对你说父母的话(视频)+旧照片(音乐相册)

七、说出你的故事说出在你心灵深处让你感受到亲情可贵的真实故事

八、珍贵礼物写下心底深处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不求华丽,无需复杂,但定要真诚。写完后我们一起把它折成一颗心,回家时将这份朴实的礼物送给家里人。

九、感恩宣言全班起立朗读倡议书

十、老师的话进行,对同学做出期望。

具体流程:

播放《念亲恩》

少如:一曲感人肺腑的《念亲恩》,道出了多少为人子女者的心声。慈爱的父母赐与我们生命,给于我们关怀。

添铭:面对十几年的养育之恩,你可懂得感恩?

面对十几年的淳淳教导,你可有深切领悟?

少如:现在我宣布:初一11班“感恩父母,点亮亲情”主题班会

合:现在开始!

少如:有这么一则公益广告,一播出就受到热烈的社会反响,那么,到底是什么让它如此受到关注呢?

添铭:现在请欣赏爱心公益广告《洗脚的故事》

播放《妈妈洗脚》爱心公益广告

少如: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更何况是至情至性的人类呢?

父母对我们的恩情深入大海,我们又怎能不常怀感恩之情呢?

添铭:为父母洗一次脚,送父母一朵小花,为父母做一顿饭,也许只是鸡毛蒜皮的一件小事,也能表达我们的爱意,可是大家好好想想,你做了吗?

(可适当请1-2位同学回答)

少如:在上个月的家长会中,大家都给爸爸妈妈写了信,说出了你的心底话。让我们来看看,她写了什么?

配乐诵读《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

少如: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即使缺乏夸张修饰,但这平淡而质朴的话语,这饱含深情的只字片语,给于爸爸妈妈的,却是深深的,重重的感动。

添铭:当父母手捧着这珍贵的信时,当父母看着你们在学校的剪影,分享你们的悲伤快乐时,他们是如何的反应?让我们带大家去见证这动人的一幕。

播放家长会时片段

少如:是什么让父母热泪盈款,是什么让父母欣慰开颜?

正是你不经意间的那一丁点的关怀,那洋溢在字里行间的思念。

添铭:看到父母对自己的一切如此动容,是否能触及你身体深处的那颗心呢?你想说点什么吗?(请同学发言)

请欣赏双人舞《母亲》

添铭:你好,请问你们的这个舞蹈是为了要表达什么吗?(采访舞者)

少如:好听的音乐,透露着深情的肢体语言,千言万语汇集成一个字:爱

添铭:爱,就要用于说出来。面对父母,你敢勇敢的说出你的爱吗?

合:让空气为我们传递爱意,让我们大声的说出:爸爸妈妈,我爱你

全班:爸爸妈妈,我爱你!

少如:爸爸妈妈听到了吗?

添铭:相信他们一定听到了,不信你听?

播放视频《妈妈有话说》制作家长录像

少如:文字是为了传递爱而诞生

添铭:语言是为了表达爱而存在

少如:在你十几年的生命当中,必定留下了数不胜数的发生在你与家人之间的故事。

添铭:说说让你影响深刻,最深受的感动的一幕吧,让我们去感受那浓浓的亲情,那深深的感动。

说出你的故事,请2个同学说说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

(秘密请两位家长常年不在身边的同学的家长参加主题班会,站在父母的角度说说说离开孩子外地工作的感想与对孩子的期望)

少如:相信这个时候,充斥在大家脑海的都是满满的回忆,满满感动。

添铭:那些现在,请大家拿出之前发下去的那张红纸,写出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一句话,不求华丽,无需复杂,但定要真诚。好,请将它折成一颗心,请大家周末带回家交给你的父母亲吧,我想这一定会是一份非常珍贵的礼物。

少如:生活中多少点点滴滴都凝聚了情,只要我们有一颗细腻的心,细细去体会,慢慢去感受,我们会明白,我们都生活在爱的海洋里。

添铭:我们知道我们曾让您失望过,曾经伤过您的心。但我们也深信,我们会是您的骄傲,我们会让您笑颜灿烂如花。

少如:现在,请我们起立共同宣誓,

有请领读宣誓人,副班长林烁:

亲爱的爸爸妈妈:

从现在开始,

在品德上让你们安心,

在学习上让你们放心

在生活上让你们省心

在行为上让你们开心

我们决不辜负父母心

宣誓人:xxx

添铭:请坐下。常怀感恩之心的人是最幸福的,欢喜和快乐都会随之而来,生活永远都阳光灿烂。

少如:请带着父母的殷切期待,带着你的梦想,乘上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

添铭:路上春色正好

少如:天上太阳正晴

添铭:我们的主题班会逐渐接近尾声,有请班主任老师为我们发言。

老师的话

添铭:感谢老师对我们的期待与教诲

少如:人间最美是真情

人间最真是亲情

添铭:人间最珍贵的爱莫过于父母对子女的爱

人间最无私的情感莫过于父母对于子女的情感

合:时光有限,亲情无限。

少如:我宣布:初一11班“感恩父母,点亮亲情”主题班会

合:到此结束。

亲情课件【篇15】

一、背景分析

1、“感恩”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不管哪朝哪代,不管官居何职,我们都应该懂得感恩,“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在平时与家长的谈话过程中,我得知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因此,父母对他们大都是娇生惯养,使他们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和不关心他人的自私的品质。甚至有的同学还经常对父母大呼小叫,无故发脾气,丝毫不顾及家长的感受,使做父母的很伤心。

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郭建国教授说:“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他的人,更不会主动地帮助别人。” 为了让孩子们能了解父母,感恩父母,并落实到实际生活之中,我设计了以“感恩父母拥抱亲情”为主题的班会。

二、活动目的

通过主题班会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讨论,表演小品,演唱歌曲等多种形式来引导学生提高感恩父母的意识,体会父母的辛劳,明白感恩父母的道理,用实际行动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三、活动重点: 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树立美好的人身观,让他们有健康的情感观念。

四、活动准备

1、提前布置主题班会内容,叫同学们收集有关“感恩父母”的材料。

2、准备班会课件。

3、叫同学们如何感恩父母做好发言准备。

4、准备一份感恩卡。

五、活动形式

讲故事、讨论、诵读、写“心愿卡”和唱歌等形式。

六、活动过程

一、听阎维文的歌曲《母亲》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问:为什么不管你多富有,无论你官多大,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引出主题:自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父母为我们付出了无私的爱,我们要感恩父母

二、感受父母崇高、无私和伟大的爱:为什么要孝敬父母(感念亲恩)

A、初步感受

1、让学生看图片,认识两个人:父亲,母亲。教师明确:母亲永远给我们挡风雨,父亲一直牵着我们的手;父母的爱是寒冬里的一把火,是黑暗里的一束光明。父母的爱是崇高的、无私的和伟大的!

B、深入认识

1、老师讲有关父母关心爱护儿女的真实故事。

①六旬老父捐肾救子: 20xx年2月,湖北60岁的农民父亲胡介甫将自己的肾脏移植给了患“尿毒症”的儿子,固执的父亲不容拒绝地告诉儿子胡立新:“没什么比你的命更重要?我宁可自己没命,也不能看着你死!

②年轻母亲舍身救儿: 20xx年8月27日下午,沈阳市五里河公园5岁的男孩童童掉进鲨鱼池。35岁的母亲刘燕当时也顾不上将手上的相机和肩上的背包放下,直接跳入鲨鱼池中将儿子救出。刘燕在接受采访时只说了一句话:“儿子就是妈妈的全部。” 提问学生:从上面的故事里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讲自己和父母的故事:父母为我们做了很多很多,请讲:

①父母令你最感动或者最难忘的一件事

②父母令你最高兴的一件事

3、父母并不能每时每刻都在做令儿女特别感动的事情,有的学生甚至没有过这种体验,但他们平凡的工作足以令人感动。请学生讲一讲父母平凡而辛勤工作:父母做什么工作?什么时候上下班?工作时间长吗?你觉得你的父母辛苦吗?他们为什么要这样辛苦地工作呢?

4、听听父母的心声。请家长发言谈培养孩子的感受。

5、播放歌曲《天下父母心》送给家长及在场所有人的父母。

6、心灵表白 同学们现在你们有话对爸爸妈妈说吗?现在你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一句是什么?

二、感恩父母(学会做人)

就像前面歌曲里的歌词所说:

①父母为我们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他们含辛茹苦培养我们,那么我们该怎么回报父母?

②讲一个现代儿子孝敬母亲的感人故事:20xx年9月底,在深圳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的田世国得知母亲刘玉环患尿毒症后,偷偷跑到上海中山医院作了血样检查;配型成功后,瞒着母亲,毅然将自己的一个肾脏移植给她。问:从这个真实的故事里你看到了什么?

2、请每个学生写几句简短的话概括:谈一谈怎样孝敬父母? 让同学读一读自己写下的话,请家长点评,谈关于孝敬的看法

3、父母很希望听到儿女祝福的话语,如果要写一句祝福的话在父母生日时送给父母,应该怎么写?比一比谁写得好

4、下面的表现,哪些是同学们做得最好的?请讲一讲让同学们学一学

①了解父母各个方面(如:爸爸妈妈的工作是什么?辛苦吗?爸爸妈妈最喜欢吃的食物是什么、你了解爸爸妈妈的身体健康状况吗?你爸爸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

②尊敬父母,对父母有礼貌,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不当面顶撞父母,不和父母发脾气 ③生活节俭,无浪费现象,不乱花钱,不向父母提过高要求 ④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减轻父母负担。

⑤有心事主动和父母说,经常与父母聊天(多和父母沟通)

⑥碰到一些比较重大的事情,要和父母商量,征求和认真考虑父母的意见。。

⑦外出时,在征得父母同意后,应把去向和时间告知父母(未成年人保护法)

⑧努力学好各门功课,经常主动向父母汇报自己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不让父母操心

⑨父母亲有做得不对的地方要诚恳的指出(实话实说)

5、巧解误区:学生讨论下面同学的做法

①有一位成绩优秀的学生,父母对他的期望很高,他自己对自己的要求也很高,每天一回家就马上学习。最近学校开展孝敬父母的活动,要求学生在家能帮助父母承担一些家务劳动。但小林却说:“学习成绩优秀就是孝敬父母,其他都是多余的。(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学习成绩再优秀也不行)

②小刚是一名初一学生,在学校里活泼开朗,可回到家却不愿和父母讲在学校的事,有什么心事也不愿和父母讲,总是一个人独自呆在屋里。问他为什么,他说:“父母只会唠叨,和他们没什么好说的。”(缺少沟通)

③在课堂上,老师批评现在社会上一些不赡养父母的错误行为。小明说:“等我工作后,每月都给父母生活费就行了。”只是每月给父母生活费就是孝敬父母吗?(孝敬父母,不但要很好地承担对父母应尽的赡养义务,而且要尽心尽力满足父母在精神生活、情感方面的需求。特别对年迈的父母,更要精心照顾,耐心安慰,在精神上让父母感受到子女的爱更为重要)

④一位学生在接受了孝敬父母的教育后写下了一段话:为了我们的妈妈,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将来让妈妈过上幸福的生活,不再让妈妈做又苦又累的生活,让妈妈过世界上最好的生活!妈妈,等着我给你过最幸福的生活吧。

6、无论是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他人的服务,大自然的赐予……人自从有了自己的生命起,便沉浸在恩惠的海洋里。让我们懂得感恩。请听歌曲:《感恩的心》

7、全班齐诵《游子吟》结束本次班会活动。 以上就是我们班这次主题班会《感恩父母 拥抱亲情》的设计过程,该节班会课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请在座的各位领导和老师们批评指正。

最后,我想借用当代作家毕淑敏说过的一句话来提醒自己:“当我们年轻的时候不懂事,当我们懂事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但有些东西却永远无法补偿。”所以现在的我们,就要对父母多一份关心,尽一份孝心。也许它只是一杯粗茶,也许它只是一碗淡饭,但在爱的天平上,他们等值,因为——孝心无价! 谢谢大家!

趣味教学课件


教案课件是需要教师精心准备的材料,因此老师应该花心思去制作自己的教案课件。教学质量不仅与教师的专业水平相关,还与学生的反应有关。那么,要怎样制作课件教案呢?若您需要关于“趣味教学课件”的推荐,可以查看以下内容。请注意,本文仅供参考,具体操作建议还是咨询专业人士!

趣味教学课件 篇1

教学内容:《神奇的莫比乌丝带》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增加对数学的兴趣,认识数学的多种形式,主要教授莫比乌斯带。

2、另外教授一些数学计算的巧妙方法。

3、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操作发现并验证“莫比乌斯带”的特征,培养学生大胆猜测、勇于探究的求索精神。

4、利用简便方法,提高学生计算效率,更加高效的学习数学。

教学方法:提问题—做纸圈—剪纸圈—画纸圈—证明纸圈-提出相关数学巧算法 教学形式: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课前同学们准备了三张长方形的纸条,今天我们就用这些纸条来学习新知识。 提出问题:你能一次性,一笔把一张长方形的正反面都涂上颜色么?

二、认识莫比乌斯带

1、请同学们取出1号纸条,认真观察:这是一张普通的长方形纸条,它有几条边几个面?(引导学生观察)

2、你能把它变成两条边两个面吗? 学生动手操作:可以首尾相接围成一个圈。 请学生上前演示,用手摸摸看两个面、两条边。

3、请同学们取出2号纸条,你能把它变成一条边一个面吗?请同学们试一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如果有的学生做出来,让孩子演示,教师给予赞赏;如果学生做不出来,教师边演示边口述:先做成一个普通的纸圈,然后将一端剪开翻180°,再用胶带粘牢。这样就完成了只有一个面一条边的纸圈。

4、请同学们按照老师演示的方法做一个这样的纸圈。(小组合作,互相帮助)

5、那这样一个纸圈真的是一条边、一个面吗?你想怎样来检验?(启发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来证明,教师引导学生把证明的过程展示给大家。)

6、你们知道这样的一个纸圈叫什么名字吗?(出示课题:神奇的莫比乌斯带)它是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在1858年在偶然间发现的,所以就以他的名字命名叫“莫比乌斯带”,也有人叫它“莫比乌斯圈”,还有人管他叫“怪圈”。

三、研究莫比乌斯带

莫比乌斯带到底有多神奇呢?下面我们就用“剪”的办法来研究。 老师先拿出平常的纸圈,问:如果沿着纸带的中间剪下去,会变成什么样呢?(老师动手剪,学生观察验证。)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老师是怎么剪的?(变成2个分开的纸圈)

1、1/2剪莫比乌斯带

(1)现在,老师拿出莫比乌斯带,我们也用剪刀沿中线剪开这个莫比乌斯纸圈,同学们猜一猜会变成什么样子?(启发学生想象力)

(2)请同学们自己动手验证一下

(3)验证结果:变成了一个更大的圈。 你们说神奇吗?大家还想不想继续研究? 2、1/3剪莫比乌斯带

(1)请同学们拿出3号纸条,再做成一个莫比乌斯带。

(2)如果我们要沿着三等分线剪,猜一猜:要剪几次?剪的结果会是怎样呢?小组轻声交流一下。

(3)学生动手操作,同桌合作帮助。

(4)验证结果:一个大圈套着一个小圈。

(5)问题:这个小圈和大圈是莫比乌斯带吗?请用刚才的方法证明一下。

3、其它剪法 从中间或是从三等分线剪莫比乌斯带得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那你们还想怎样剪?结果会怎样呢?在小组内说说看。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同学们的想法真好,课后同学们去实践一下,看看是不是你们猜想的结果。

四、生活中应用

莫比乌斯带不仅好玩有趣,而且还被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老师在网络上搜集了好多有关于莫比乌斯带的应用,请同学们一起来看(课件展示):

1、过山车:有些过山车的跑道采用的就是莫比乌斯原理。

2、莫比乌斯爬梯:

3、三叶扭结:中国科技馆的标志性的物体,是由莫比乌斯带演变而成的。

4、克莱因瓶:克莱因瓶和莫比乌斯带非常相像。这是一个象球面那样封闭的曲面,但是它却只有一个面。一只爬在“瓶外”的蚂蚁,可以轻松地通过瓶颈而爬到“瓶内”去——事实上克莱因瓶并无内外之分!

五、课堂拓展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是不是觉得莫比乌斯带充满了奥秘呢?有的问题老师也不怎么清楚。我告诉大家,数学中有一门专门研究莫比乌斯带的书叫《拓扑学》(板书)。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网络上找很多有关莫比乌斯带的知识,然后和和老师、同学们一起去研究研究,好吗? 学习了莫比乌斯圈,同学们是不是觉得数学是一门很有奥秘的学科?下面就让老师再为你们介绍一些更有趣的数学现象,这些数学方法更贴近你们平时的数学学习,有助于你们更好地学习数学。

趣味教学课件 篇2

师:这节课,张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来画字!在画之前,咱么先来做个小游戏,怎么样?请看黑板(师出示甲骨文)请你们猜一猜,这些是什么字?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令老师佩服,黑板上这些图案就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我们的祖先就是利用大自然一些物体的特征创造了甲骨文,最后演变成现在的文字。大家看,这些字是不是就像一张张绘画一样,充满趣味性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趣味文字的世界。(出示课题)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下面我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字有哪些共同之处呢?

师:文字一经过加工就会变得更加美观、生动有趣。那么(出示“走”字)这个字我们可以怎样加工呢?学生回答(出示“飞”字,学生完成设计。)

师:设计得真好,特别是这双翅膀真漂亮,让我们联想到天空中飞翔的小鸟,但是如果我把翅膀换成两块石头,大家说好不好?看来给文字添加图案也是一门学问,只有当图案符合字义时文字才会变得更加形象。

出示“雪山”二字。

师:看到这两个字,你们的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师:我想把“雪山”两个字变得像一张画一样漂亮,我记得有一篇文章中是这样描写的:阳光照射下,珠穆朗玛峰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我想可以先把字形设计成山峰的形状。(动手示范)紧接着再根据外形、结构、笔画的特点用单线写出字形。然后根据文字的含义运用夸张、象形的手法设计趣味美术字体。最后干什么呢?美化,涂上合适的颜色,这样我的字就“画”完了。

其实啊,好看的字还有很多,有一些就是我们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就拿《喜洋洋和灰太狼》这件作品来说,同学们都非常熟悉,为了得到小朋友的喜爱和认可,设计师是怎么想的呢?他给字做了哪些改变?(学生深入观察)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看了这么多,同学们想不想亲手试一试呢?下面就把你们精彩的创意用画笔告诉大家吧。

可以选择木材、水果、花朵、树叶、牛奶、小草、足球、火焰等词语,也可以设计自己喜欢的字。

作业要求:设计要独特、象征要明确、有装饰效果、色彩要明朗。

播放音乐,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设计,学生制作,教师辅导。学生动手尝试设计、绘画趣味文字,突出趣味性。教师巡视,重点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文字的装饰方法,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就可以学到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还可以找到更多更好的方法装点我们的生活。

趣味教学课件 篇3

设计意图:

一.构建符合“积累和运用”要求的语文学科活动体系,将语文拓展到生活中,丰富学生的知识底蕴;

二.将游戏、音乐等其它学科因素溶入语文学习之中,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学目标:

一.丰富和积累成语;

二.增强积累和运用成语的能力;

三.进一步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增强积累和运用成语的能力。

教具准备:

手鼓、塑料花、《成语词典》、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设境激趣

积累和读背优秀的同学,请他们展示所积累的有特色的`成语。

2.教师和优生互动演示:围绕所展示的部分成语进行解释,或进行补充,或进行运用,或进行纠错,或进行表演等。

3.尝试“击鼓传花”的游戏,揭示活动主题。

二.指导积累运用

1.板书“炯炯有神”,进行游戏。

(讲故事、背佳段、唱支歌、画幅画等进行特色展示。

(2)击鼓传花。

(3)指导积累运用,发动其他同学参与互动。

2.板书“万紫千红”,进行游戏。

(1)回顾游戏要求。

(2)击鼓传花。

(“颜色类”和“数字类”等,指导分门别类。

三.自主积累运用

提示:自定分类,自主积累,合作运用。

四.总结游戏,教给方法

1.回顾游戏情况,指出努力方向。

2.推荐《成语词典》,启发:向生活学习成语和其它语言,学习语言的机会无处不在。

五.课外实践

收集学过的成语,建立自己的成语仓库,与同学们进行交流,提高运用成语的能力。

趣味教学课件 篇4

教学内容:

购物中的数学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

2、培养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出示情景

一天有个年轻人来到王老板的店里买了一件礼物,这件礼物成本是18元,标价是21元.结果是这个年轻人掏出100元要买这件礼物,王老板当时没有零钱,用那100元向街坊换了100元的零钱,找给年轻人79元.但是街坊后来发现那100元是假钞,王老板无奈还了街坊100元.现在问题是:王老板在这次交易中到底损失了多少钱?

提示:其中损失成本18元,不要算成21元。

二、小组讨论

三、汇报结论

四、小结

王老板和街坊之间事实上互不亏欠。王老板在这次交易中到底损失了97元。

五、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6、小学趣味数学的校本课程开发教案

趣味教学课件 篇5

教材分析:平移和旋转,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80-82页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识别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能够把经过平移和旋转得到的图形指认出来,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使学生初步理解物体或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2.通过观察、操作、演示等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感受到图形的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美。

教学重点:初步感受平移和旋转的特征,让学生感知并能正确识别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

分组:将班级分为4个小组,明确哪些同学在哪一组?并记住自己的小组名称

1.直观感知,尝试分类。

教师边讲旅行故事边出示动图出示:

师:这些物体都是怎么运动的?它们的运动方式相同吗?你能根据它们运动的方式把它们分分类吗?

2.分层体会,认识平移。

为什么要把这些物体的运动分为一类呢?你能用手势比划出这些运动方式吗?演示给大家看一看呢,

这些物体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的方呢?

师:知道了什么是平移,让我们来玩一玩平移运动。把数学书从课桌面的左上角平移到课桌面的右上角,来试一试,

提问:像这样斜着移动是不是数学上的平移呢?生讨论。

小结:原来平移数学书时,无论竖直移动,水平移动,还是斜着移动,只要数学书是在沿着直线运动,都叫做平移。

3、分层体会,认识旋转。

提问:为什么你们将这些物体的运动分为一类呢?你能用手势表示这些运动吗?演示给大家看一看。

师:风扇叶片固定在哪个地方呢?引导学生观察:这个指针绕着谁在运动?(指针绕着中心运动)指针运动的时候,中心有没有动?(中心不动)

师:螺旋桨和钟面的指针有固定的中心吗?谁来指一指固定的中心。总结:像这样围绕一个固定点在转动,这样的运动在数学上称为旋转。

谈话:认识了旋转,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旋转小游戏吧!

出示钟面转盘:

(1)把指针从指向A旋转一圈。

提问:谁来比划一下?指针旋转时,中心在哪里?还可以怎样旋转?

小结:像这样,跟钟面上时针旋转的方向相同,叫顺时针旋转;反过来则是逆时针旋转。

提问:没有转一圈,只旋转了半圈,叫不叫旋转呢?从B旋转到C,是旋转吗?(从指向B顺时针方向旋转指向C)

小结:不管转动整圈还是不够整圈,是逆时针还是顺时针在转动,只要是围绕一个固定中心转动,这种运动方式在数学上都叫旋转。

1.运用本质、正确辨析。

分别出示,学生快速辨析。

点拨:光驱托盘在弹出或退入时的运动是平移,光驱工作动是旋转;水龙头上的开关在打开或关闭时的运动可看作旋转,水流下的运动可看作平移。

2、教学想想做做3。

刚才我们用什么方法帮小兔找到食物?

小结:在移动小兔的时候,要根据指定的方向,一格一格地数,最后定在哪一格,小兔就落在那一格的上面。

3、观察点拨,体会本质。

(形状一样)平移后图形的什么没有变化?什么发生了变化呢?

提问:中间这片树叶的形状大小跟它都是一样,又是因为什么不行呢?(因为方向不一样)那你能让中间的这片树叶跟它重合在一起吗?为什么要旋转一下才能跟它重合呢?

旋转的过程中什么发生变化,什么没有变呢?

小结:原来平移能改变物体的位置,旋转能改变物体的方向。

我回家有两条路,走那条路更近呢?

你能通过旋转把每组图形拼成长方形吗?

总结:数学上的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只要我们恰当运用它们,就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扫描二维码,在平台上完成作业。

趣味教学课件 篇6

现在的我是一名人民教师,曾经作为师范生的我曾无数次想象过自己站在真正的讲台上为同学传道授业的样子,也曾在老师处理某些问题时谋划当自己站在老师的角度会以怎样的方式解决的样子,而如今已经开始脚踏实地规划着自己要怎样教学。

大家都知道,数学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且非常抽象的学科,通过对这本书的学习,我总结数学教学的趣味运用设计主要解决的是在这五个方面的内容的基础之上:教学内容——明确教的是什么。教学对象——明确交给谁。

教学方法以及流程——明确如何教。教学结果及评价——明确教得怎么样。教学的理论基础是明确为什么要这样教,使数学教学生动有趣。关键是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所以明确这五个方面,我想我们可以有一个清晰的有趣的教学设计概念。有人说数学既枯燥又枯燥。实际上,这是对数学的误解。只要你真正理解数学,你就会知道数学是最吸引人的学科。

它所包含的美和趣味是任何其他学科都无法比拟的。根据课程类型,选择教学模式,向学生展示数学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将生活与数学有机结合,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与学生认知过程的一致性原则。

学生的学习是前人所知道的知识,但这种知识对学生来说还是新鲜的、未知的。学生的学习是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方法和技能的过程。我们的教学过程就是提高学生认知结构的过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过程总是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具部到系统的。

因此,我们设计的课堂教学过程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顺利地学习,这也是保证我们教学成功的关键。

二、传授知识与思维训练相结合的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意揭示自己的思维过程,还要注意学生的具体思维过程。恰当合理地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思考和交流,是两个思维过程的有机结合,也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具体过程。

3、 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活动兴趣相结合的原则。

教学是一项双边活动。在这项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认务是了解客观世界。但教学目的决定了学生的认知活动更为重要。学生是这种认知活动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有效引导学生逐步加深理解。在这一理解过程中,必须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独立活动,使他们能够在独立活动中动脑、动手、动口,不断加深理解。不能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认知过程,被动地理解教师的思维结果。

例如在“狐狸卖蛋”这个趣味设计中,既能让孩子们感兴趣又能善于动脑筋解决问题。

有了这三个原则。在既定的课程类型中,要灵活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师的教学方法确定重点和难点。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有趣的设计,效果会大相径庭。但应该依然明确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过程与方法方面,在情感与态度方面,学生要达到的是什么目标,这几个方面条条有理,头头是道。

读完这本书,我知道我在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路上还有很多要学的东西。在数学教学中,应当采取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在每一节课中都能感受到学***趣、收获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数学知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年级数学组

趣味教学课件 篇7

有一位专家说过:如果将教育比作炒菜的话,教师就是厨师,要让自己的菜做到色、香、味俱全,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那么,可以开展什么样的活动来使小学英语教学摆脱对语言知识的枯燥解释和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呢?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以及我个人的教学经历,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教学经历:

1、 营造轻松愉快的英语学习氛围。

小学生年纪小,好**强,活泼好动,我根据学习内容设计了各种猜迷游戏。例如“听音猜动物”的游戏学习“is it ayes/no.it's a…”。

“听音猜人”的游戏学习“who's he /she ?”“蒙眼摸动物”的游戏学习“what is it ?”等句型。

游戏活动的运用,不仅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了趣,而且在游戏中学习知识。教师应努力营造英语学习的课堂环境,为学生提供听、说、读、写的机会。比如:

老师在课堂上必须说英语。一开始,学生们可能不理解。老师可以正确地解释,也可以用手势。天长日久学生自然就会有长足进步,当然,课堂上也要要求学生尽量用英语表达。

二、唱英语歌曲,陶冶情操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从培养学习兴趣入手,遵循教学规律,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最终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英语歌曲与英语教学的紧密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陶冶情操,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在英语教学中,鼓励学生唱英语歌曲,并且教学生唱一些书本之外的一些优美,健康、积极向上的英语歌曲,学会唱外语歌曲的同学有一种自豪感,增强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3、 在角色扮演活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缺乏讲英语的环境、对象和意识。然而根据我对学生的观察,我发现他们一般都比较喜欢在模拟的情景中扮演角色,通过角色扮演,他们可以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期望以模拟的方式表达出来,从中获得满足。因此,巧妙的创设情景,既可以克服非母语教学的缺陷,又可以利用好小学生这种乐于角色扮演的表现欲,从而使教学活动更为有效例如,在学习完了表示颜色的词之后,为了加深学生思维上的形象记忆,可以设计这样的游戏活动课,与自己喜爱的小伙伴开设颜料店,老师发给各组red、yellow、blue三种颜料,由学生亲自动手组合这三种颜色,重新创造新的颜色。

随后,学生可以到各个颜料店去买颜料,店主与顾客围绕“what colour do you like?”“i like red/orange/purple…”进行创造性的交流,顾客将要买的颜色说对了,店主就可以将颜料**给他,否则顾客只好再到别家店铺去买了。通过这样的模拟情景,不仅满足了学生角色扮演的心理需要,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很好地完成了教学效果,一举两得。

4、 在竞争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对自尊心,荣誉感都很强的儿童来说,竟赛的形式往往能大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俗话说:水激石鸣,人激则进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在复习短语和命令词时,我们把学生分成四组。每个小组每次都派一名代表,按照老师的指示进行活动。

比如:tuch your head ! point to the window !

show me your ruler ! open the door ! look at the blackboard !

raise your left hand ! 获胜者将为他们组赢得一面小红旗,最后选出优胜组,并给予相应的奖励。竟赛活动的开展,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且在激烈的竟争中,学生情绪高涨,学得主动,记得牢固。

我们要利用一切机会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用个性化的方式展示自己,用爱心去呵护、启迪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匀衡地享受到阳光,使他们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恢复他们积极向上的源动力。

趣味教学课件 篇8

汉字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载负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它是人们交流思想的重要载体。汉字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本课通过学生对趣味文字的学习,促进学生掌握汉字的结构和写法,增强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内容。教材旨在让学生学习和了解文字的基础知识,主要让学生了解趣味文字的用途。导入文字“我们书写的文字,经过装饰、美化,就会变得更加形象、美观、活泼,更有趣味”。已经概括了趣味文字的特点,再欣赏杨弦的招贴画和罗伯特·印第安纳的雕塑作品《LOVE》,可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趣味文字的概念,激发他们学习和了解趣味文字的兴趣。通过欣赏美术字了解美术字体的特点,在讨论交流中欣赏“鼠”“彩”“鹤”字的变化,比较变体美术字并感受变体文字的趣味性,引导学生掌握趣味文字的基本书写方法,提高对美术字装饰和美化效果的能力;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收集文字的演变过程讲给大家听,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关注身边用美术字美化、装饰生活的现象,在实践中了解美术字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探究的欲望。

学生作品的选择,主要对字词的理解进行设计变化,让学生直观感受怎样对所选文字进行创意变化。拓展部分的内容,是让学生了解趣味文字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本课的学习也为后面《画龙点睛》一课,包装设计文字作好了铺垫。

趣味文字广泛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比如电视上、街头广告上、商品包装上、书籍装帧上都有很多。学生对这一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在上课时正好可以利用这一优点,通过欣赏生活中的各种变体美术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归纳、总结各种趣味文字的特点,感受变体文字的趣味性。在创作设计文字时,教师示范一个字,从中引导学生掌握变体美术字的基本书写方法。在创作活动中提高学生对美术字装饰和美化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现事物的能力。

1.今天有个化装舞会,大家把自己都装扮得很漂亮,你能猜猜他是谁吗?

课件展示变体字。

2.请你用语言描述一下这些图片上书写的文字有什么特点?

3.这些字给你的感觉怎样?

1.欣赏了这些有趣的文字,这些文字到底有趣在哪里?

2.教师提供更多图片。(师生共同探讨出趣味文字的变化方法有哪些?)

3.课件展示书写方法。

1.教师示范趣味文字的书写。(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直观体验书写的方法和趣味文字的变化方法。)

1.播放音乐,活跃气氛。

2.及时展示学生优秀作品,教师表示肯定和鼓励。

1.说说你设计的文字趣味性表现在哪里。

2.你喜欢哪位同学的作品?为什么?

3.师生共同评出“最具创意奖”“最有趣奖”“最佳作品奖”,教师进行表扬。

1.这堂课上我们学习了趣味文字,大家在平时生活中是否见过这些趣味文字?

2.这些文字在生活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1.展示课件,课件展示神秘的礼物,抽学生打开礼物(趣味文字)。

2.观察礼物的特点。

1.根据组内所拿到的趣味文字,观察总结它们的特点。

2.班上交流。

1.欣赏艺术家的作品和学生作品,说说它们的趣味性表现在哪里。

2.你会怎样设计这些文字?

3.学生实践操作,设计一个字或一个词语进行创意设计,要体现趣味二字。

1.展示小组内的优秀作品,进行班级评价。

我们设计的趣味文字可以运用到哪些地方?

1.能否设计具有创意的趣味文字。

2.能否结合你创意的文字进行颜色的搭配。

3.能否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

4.能否制作立体的趣味文字。

数轴的课件(模板8篇)


我刚刚看了一篇关于“数轴的课件”的文章作者的思路很清晰,感谢你喜欢我的作品我会坚持创作更好的作品。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老师还没有写的话现在也来的及。教案的编写需要注重与学生沟通的艺术和掌握。

数轴的课件(篇1)

数轴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华师大版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教科书代数第一册第二章第二节“数轴”的第一课时内容。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概念的基础上,从标有刻度的温度计表示温度高低这一事例出发,引出数轴的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方法,初步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以使学生借助直观的图形来理解有理数的有关问题。数轴不仅是学生学习相反数、绝对值等有理数知识的重要工具,还是以后学好不等式的解法、函数图象及其性质等内容的必要基础知识。

二:说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特制定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使学生理解数轴的三要素,会画数轴。

2.能将已知的有理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的已知点所表示的有理数,理解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3.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实践,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确定:

正确理解数轴的概念和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建立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数与形的结合)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学情分析:

⑴知识掌握上,七年级学生刚刚学习有理数中的正负数,对正负数的概念理解不一定很深刻,许多学生容易造成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

⑵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学生对数轴概念和数轴的三要素,学生不易理解,容易造成画图中掉三落四的现象,所以教学中教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⑶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和生理特征,学生好动性,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⑷心理上,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老师应抓住这有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课的科学性,学好数学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学科知识的渗透性。

五:教学策略:

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他们往往需要依赖直观具体形象的图形的年龄特点,以及七年级学生刚刚学习有理数中的正负数,对正负数的概念理解不一定很深刻,许多学生容易造成知识遗忘,也为使课堂生动、有趣、高效,特将整节课以观察、思考、讨论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注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并教给学生“多观察、动脑想、大胆猜、勤钻研”的研讨式学习方法。教学中积极利用板书和练习中的图形,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和空间,使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获得充足的体验和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思想。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辅助作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

(一)、温故知新,激发情趣

(二)、得出定义,揭示内涵

(三)、手脑并用,深入理解

(四)、启发诱导,初步运用

(五)、反馈矫正,注重参与

(六)、归纳小结,强化思想

(七)、布置作业,引导预习

六:教学程序设计:

(一)、温故知新,激发情趣:

首先复习提问:有理数包括那些数?学生回答后让大家讨论:你能找出用刻度表示这些数的实例吗?学生会举出很多例子,但是由于温度计与数轴最为接近,它又是学生熟悉的带刻度的度量工具,所以在教学中我将用它来抽象概括为数轴这一数学模型,于是让学生观察一组温度计,并提问:(1)零上5°C用 5 表示。(2)零下15°C 用-15 表示。(3)0°C 用 0 表示。然后让大家想一想:能否与温度计类似,在一条直线上画上刻度,标出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0呢?答案是肯定的,从而引出课题:数轴。结合实例使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进入了本节课的学习,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同时对新知识的学习有了期待,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二)、得出定义,揭示内涵:

教师设问:到底什么是数轴?如何画数轴呢?(1)画直线,取原点(这里说明在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这点表示0,数轴画成水平位置是为了读、画方便,同时也为了有美的感觉。)(2)标正方向(这里说明我们在水平位置的数轴上规定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是习惯与方便所作,由于我们只能画出直线的一部分,因此标上箭头指明正方向,并表示无限延伸。)(3)选取单位长度,标数(这里说明任选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标数时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点,依次表示1、2、3…负数反之。单位长度的长短,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但同一单位长度所表示的量要相同。)

由于画数轴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板书这三个步骤,给学生以示范。

画完数轴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怎样用数学语言来描述数轴?”通过讨论由师生共同得到数轴的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至此,我们将一个具体的事物“温度计”经过抽象而概括为一个数学概念“数轴”,使学生初步体验到一个从实践到理论的认识过程。

(三)、手脑并用,深入理解:

1、让学生讨论:下列图形哪些是数轴,哪些不是,为什么?

给学生足够的观察、思考的时间然后展开充分的讨论,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之中去接触学生,认识学生,关注学生。

2、为进一步强化概念,在对数轴有了正确认识的基础上,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一个数轴,(请同学画在黑板上)

学生在画数轴时教师巡视并予以个别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画完后教师给出评价;并强调: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画数轴时这三要素缺一不可。

(四)、启发诱导,初步运用:

有了数轴以后,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表示在数轴上,那么反过来,数轴上的点是否只表示有理数呢?作为一个问题我让学生去思考,为后面实数的学习埋下伏笔,这里不再展开。

利用黑板上的例题图形让学生来操作,教师提出要求:

1、要把点标在线上

2、要把数标在点的上方

通过学生实际操作,可以加深对数轴的理解,进一步掌握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方法,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当然,此题还可以再说出几个有理数让学生去标点,好让更多的学生去展示自己,并进一步让学生从中感受已知有理数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从而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

(五)、反馈矫正,注重参与:

为巩固本节的教学重点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六)、布置作业,引导预习:

七:板书设计:

数轴(1)

知识点回顾

例题1

对小学学习知识

回顾梳理

例题2

出示挂图

练习1

数轴的课件(篇2)

我说课的内容是

泰山版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教科书数学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数轴”。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概念的基础上,从温度计表示“温度高低”这一事例出发,引出数轴的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方法,初步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以使学生借助直观的图形来理解有理数的有关问题。

数轴不仅是学生学习相反数、绝对值等有理数知识的重要工具,还是以后学习不等式的解法、函数图象及其性质等内容的重要的基础知识。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出如下的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数轴的三要素,会画数轴。

2. 能将“已知的有理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的已知点所表示的有理数”,理解“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3. 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实践,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正确理解数轴的概念”和“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建立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数与形的结合)”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学情分析:

⑴知识掌握上,七年级学生刚刚学习正负数,对正负数概念的理解不一定很深刻,许多学生容易造成知识遗忘,可以给与适当的巩固复习。

⑵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对数轴概念和数轴的三要素,学生不易理解,容易造成画图中掉三落四的现象,所以教学中教师应给以深入浅出的分析。

⑶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的局限性,以及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我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五、教学方法:

七年级学生往往对直观具体的图形很感兴趣,因此我使用了教具—温度计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同时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让整节课以观察、思考、讨论的形式贯穿始终。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并教给学生“多观察、多动脑、大胆猜、多交流”的合作式学习方法。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和空间,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同时获得体验和发展。

为此,我设计了以下七个教学环节:

(一)温故知新,激发情趣

(二)得出定义,揭示内涵

(三)手脑并用,深入理解

(四)启发诱导,初步运用

(五)反馈矫正,注重参与

(六)归纳小结,强化思想

(七)布置作业,引导预习

六、教学程序设计:

下面是教学过程的具体设计-------------

(一)温故知新,激发兴趣:

首先复习:有理数包括那些数?

学生回答后让大家思考:你能说出一些用刻度表示这些数的例子吗?

(学生会举出很多例子),但是由于温度计与数轴最为接近,它又是学生熟悉的带刻度的度量工具,所以在教学中我将用它来抽象概括为数轴这一数学模型,于是让学生观察一组温度计(展示准备好的教具),并提问:

(1)零上5°C用 5 表示。

(2)零下10°C 用 -10表示。

(3)0°C 用 0 表示。

然后让大家想一想:能否与温度计类似,在一条直线上画上刻度,标出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0呢?答案是肯定的,从而引出课题:“数轴”。结合实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从而对新知识的学习有了期待,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二)得出定义,揭示内涵:

教师设问:到底什么是数轴?如何画数轴呢?

(1)画直线,取原点(这里说明在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这点表示0,数轴画成水平位置是为了读、画方便,同时也为了有美的感觉。)

(2)标正方向(这里说明我们在水平位置的数轴上规定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是习惯与方便所作,由于我们只能画出直线的一部分,因此标上箭头指明正方向,并表示无限延伸。)

(3)选取单位长度,标数(这里说明任选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标数时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点,依次表示1、2、3…负数反之。单位长度的长短,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但同一单位长度所表示的量要相同。)

由于画数轴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师板书这三个步骤,给学生以示范。

画完数轴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怎样用数学语言来描述数轴?”

通过小组交流得到数轴的.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至此,我们将一个具体的事物“温度计”经过抽象而概括为一个数学概念“数轴”,使学生初步体验到一个从实践到理论的认识过程。

(三)手脑并用,深入理解:

1、让学生讨论:下列图形哪些是数轴,哪些不是,为什么?

(1)------(8)

(3)(6)(7)三个图形从数轴的三要素出发,学生可能出现错误判断,给学生足够的观察、思考的时间然后展开充分的讨论,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之中去接触学生,认识学生,关注学生。

2、为进一步强化概念,在对数轴有了正确认识的基础上,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一个数轴,(请同学画在黑板上)

学生在画数轴时教师巡视并予以个别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画完后教师给出评价,如“很好”“很规范”“老师相信你,你一定行”等语言来激励学生,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并强调: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画数轴时这三要素缺一不可。

我设计以上两个练习,一个是动脑想,通过分析、判断正误来加深对正确概念的理解;一个是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四)启发诱导,初步运用:

有了数轴以后,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表示在数轴上,那么反过来,数轴上的点是否只表示有理数呢?作为一个问题我让学生去思考,为后面实数的学习埋下伏笔,这里不再展开。

安排课本30页的例1,

利用黑板上的例题图形让学生来操作,教师提出要求:

1、要把点标在线上 2、要把数标在点的上方

通过学生实际操作,可以加深对数轴的理解,进一步掌握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方法,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

当然,此题还可以再说出几个有理数让学生去标出点,好让更多的学生去展示自己,并进一步让学生从中感受已知有理数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从而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

(五)反馈矫正,注重参与:

为巩固本节的教学重点让学生独立完成:

1、课本30页练习1、2

2、课本30页3题(给全体学生以示范性让一个同学板书)。

为向学生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讨论:

(六)归纳小结,强化思想:(我采用引导式小结)

1、为了巩固本节课的重点,提问:你知道什么是数轴吗?你会画数轴吗?这节课你学会了用什么来表示有理数?

2、数轴上,会不会有两个点表示同一个有理数?会不会有一个点表示两个不同的有理数?

让学生牢固掌握一个有理数只对应数轴上的一个点,并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有理数。

(七)布置作业,引导预习:

为面向全体学生,安排如下:

1、全体学生都做课本32页1、2。

2、最后布置一个思考题:与温度计类似,数轴上两个不同的点所表示的两个有理数大小关系如何?(来引导学生养成预习的学习习惯)

七、板书设计:(略)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来主动发现结论,实现师生互动。

我认识到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和学习习惯,只有让学生学会学习,老师的引导价值才会得到体现。

数轴的课件(篇3)

一.教材分析

(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分析

数与形是数学的两大组成部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方法,而数轴是数形结合的高度统一。数轴是新人教版数学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概念的基础上再介绍的。通过数轴的学习可加深学生对有理数概念的理解,并为后面引出相反数、绝对值的概念,学习有理数大小比较、有理数运算法则、平面直角坐标系等打下良好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刚刚步入中学校门的七年级学生,此阶段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心强,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求知欲望,而且富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在新知的学习过程中,还是较容易出现理解局限的问题。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A、知识技能:

1、理解数轴概念,会画数轴。

2、知道如何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能说出数轴上表示有理数的点所表示的数,知道任何一个有理数在数轴上都有唯一的点与之对应。

B、数学思考:

1、从直观认识到理性认识,从而建立数轴概念。

2、通过数轴概念的学习,初步体会对应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C、解决问题:会利用数轴解决有关问题。

D、情感态度:通过数轴的学习,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进而初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重点、难点(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教学重点我确定为:数轴的概念。

因为:只要数轴概念真正理解了,画数轴、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等也就容易了。

本节课教学难点我确定为:从直观认识到理性认识,从而建立数轴概念。

因为:七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抽象思维刚开始萌芽。

教有教法,学有学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下面谈谈本节课的教法与学法。

五.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

1、教法: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学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因为新课标和新理念认为,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比获得知识更为重。基于本节课的特点:课堂教学采用了“情境—问题—观察—思考—提高”的步骤,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思考、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

根据教材分析和目标分析,贯彻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方法,确定本节课主要采用启发引导探索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营造的“可探索”的环境里,积极参与,互相讨论,一步步地掌握数轴的概念,并通过练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轴概念,从而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所采用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辅助教学

通过课件演示,创设情境,让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总结,并派代表发言。教师耐心引导、分析、讲解和提问,并及时对学生的意见进行肯定与评议,从而突出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启发者、引导者、帮助者和参与者的形象。

2、学法: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思考—概括—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告诉学生,学习数学不是简单模仿、机械操练,而是探究学习、发现学习、研究学习、合作学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成功的一半。

六.教学准备

老师:要充分备课,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教具

学生:要认真预习,准备直尺或三角板

七、教学过程分析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和思维的主战场。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复习旧知

通过对已知知识的回顾复习,使学生更易于接受新知识。

(二)、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为了使学生明白数与形的对应关系,初步认识数形结合的美妙之处,我设计了:

观察温度计的活动,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切身体会数与形的对应关系,为学习数轴概念埋下伏笔。

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温度计分小组讨论观察,共同发现数与形的对应关系。

接下来,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

在一条东西方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m和7.5m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m和4.8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随后我提出问题:“怎样用数简明地表示这些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的相对位置?”(学生小组讨论后再派代表回答)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们认识到:考虑东西方向的马路上一些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的相对位置关系,既要考虑距离,又要考虑方向,从而需要用正负数描述。

前面几个活动之后,学生对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已有所体会,为此我让学生:

再次观察所画情境图、温度计

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将其抽象成一条直线。

这样,就把正数、0和负数用一条直线上点表示出来。

(三)、学习概念,解决问题

通过刚才的观察、比较,我引出了新课:

1)学习数轴的概念

我先进行讲解:

一般地,在数学中人们用画图的方式把数“直观化”。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当然这条直线必须满足以下三点要求:

(1)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

(2)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上)为正方向,通常以向右为正方向。

(3)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个点。

再画数轴

师生共同归纳画数轴的步骤,要求学生独立画出数轴,并互相交流,老师巡堂并参与交流使学生弄清如何画数轴。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画数轴,交流和反思,使学生真正掌握数轴的概念。

3)在数轴上表示右边各数:

4)指出数轴上A,B,C,D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下一个活动,填空:数轴上表示-2的点在原点的()边,距原点的距()表示3的点在原点的()边,距原点的距离是()。

通过填空,老师引导学生做出课本第12页的归纳

设计意图:通过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归纳出数轴上的点的特征,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从具体的数到字母表示的数)能力

课堂练习:

1)课本第12页的练习1、2题

2)强化练习:

(1)在数轴上标出到原点的距离小于3的整数。

(2)在数轴上标出-5和+5之间的所有的整数。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数轴的概念;强化练习是为了培养学生用数轴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结:什么是数轴?如何画数轴?如何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

1)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2)画数轴的步骤:

1.画直线;

2.在直线上取一点作为原点;

3.确定正方向,并用箭头表示;

4.根据需要选取适当单位长度。

作业:课本第17页习题1.2第2题;学生用书同步训练

设计意图:通过适量的练习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内容,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还应该给他们足够的发展空间,让他们多做同步训练。

八、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我通过五个活动的教学设计,既遵循了概念教学的规律,又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指导学生操作、观察、引导概括,获取新知;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口、动手、动眼、动脑为主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获。

数轴的课件(篇4)

教学目的:

理解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并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

重点、难点

1、重点:弄清应用题题意列出方程。

2、难点:弄清应用题题意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

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论根据是什么?

二、新授。

例1、如图(课本第10页)天平的两个盘内分别盛有51克,45克食盐,问应该从盘A内拿出多少盐放到月盘内,才能两盘所盛的盐的质量相等?

分析:等量关系;A盘现有盐=B盘现有盐

检验所求出的解是否合理。培养学生自觉反思求解过程和自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的良好习惯。

例2.学校团委组织65名团员为学校建花坛搬砖,初一同学每人搬6块,其他年级同学每人搬8块,总共搬了1400块,问初一同学有多少人参加了搬砖?

1.题目中有哪些已知量?

(1)参加搬砖的初一同学和其他年级同学共65名。

(2)初一同学每人搬6块,其他年级同学每人搬8块。

(3)初一和其他年级同学一共搬了1400块。

2.求什么?

初一同学有多少人参加搬砖?

3.等量关系是什么?

初一同学搬砖的块数十其他年级同学的搬砖数=1400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12页练习1、2、3

四、小结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在于抓住能表示问题含意的一个主要等量关系,对于这个等量关系中涉及的量,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用字母表示适当的未知数(设元),再将其余未知量用这个字母的代数式表示,最后根据等量关系,得到方程,解这个方程求得未知数的值,并检验是否合理。最后写出答案。

五、作业

数轴的课件(篇5)

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教科书第一册第二章第二节"数轴"的第一课时 内容。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概念的基础上, 从标有刻度的温度计 表示温度高低这一事例出发,引出数轴的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方法, 初步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以使学生借助直观的图形来理解有理数 的有关问题。数轴不仅是学生学习相反数、绝对值等有理数知识的重要工具, 还是以后学好不等式的解法、函数图象及其性质等内容的必要基础知识。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特制定的本节课的教学 目标如下:

1. 使学生理解数轴的三要素,会画数轴。

2. 能将已知的有理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能说出数轴上的已知点所表示 的有理数,理解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3. 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实践, 培养 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确定:

正确理解数轴的概念和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 点,建立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数与形的结合)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学情分析:

⑴知识掌握上,七年级学生刚刚学习有理数中的正负数,对正负数的概 念理解不一定很深刻, 许多学生容易造成知识遗忘, 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

⑵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学生对数轴概念和数轴的三要素,学生

不易理解, 容易造成画图中掉三落四的现象, 所以教学中教师应予以简单明白、 深入浅出的分析。 ⑶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和生理特征,学生好动性,注 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 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 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 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⑷心理上,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老师应抓住这有利因素,引导学生认 识到数学课的科学性, 学好数学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学科知识的渗透性。

五:教学策略: 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 他们往往需要依赖直观具体形 象的图形的年龄特点,以及七年级学生刚刚学习有理数中的正负数,对正负数 的概念理解不一定很深刻,许多学生容易造成知识遗忘,也为使课堂生动、有 趣、高效,特将整节课以观察、思考、讨论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之中,采用启 发式教学法和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 注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并教给学生"多 观察、动脑想、大胆猜、勤钻研"的研讨式学习方法。教学中积极利用板书和练 习中的图形,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和空间,使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 的过程中获得充足的体验和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思想。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辅助作用, 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七 个教学环节:

(一)、温故知新,激发情趣

(二)、得出定义,揭示内涵

(三)、手脑并用,深入理解

(四)、启发诱导,初步运用

(五)、反馈矫正,注重参与

(六)、归纳小结,强化思想

(七)、布置作业,引导预习

六:教学程序设计:

(一)、温故知新,激发情趣: 首先复习提问:有理数包括那些数?学生回答后让大家讨论:你能找出 用刻度表示这些数的实例吗?学生会举出很多例子,但是由于温度计与数轴最 为接近,它又是学生熟悉的带刻度的度量工具,所以在教学中我将用它来抽象 概括为数轴这一数学模型,于是让学生观察一组温度计,并提问:

(1)零上 5°C 用 5 表示。

(2)零下 15°C 用 -15 表示。

(3)0°C 用 0 表示。 然后让大家想一想:能否与温度计类似,在一条直线上画上刻度,标出 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 0 呢?答案是肯定的,从而引出课题: 数轴。结合实例使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进入了本节课的学习,也使学生体会 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同时对新知识的学习有了期待,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作了 思想上的准备。

(二)、得出定义,揭示内涵: 教师设问:到底什么是数轴?如何画数轴呢?

(1)画直线,取原点(这里说明在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这点表 示0,数轴画成水平位置是为了读、画方便,同时也为了有美的感觉。)

(2)标正方向(这里说明我们在水平位置的数轴上规定从原点向右为 正方向是习惯与方便所作,由于我们只能画出直线的一部分, 因此标上箭头指明 正方向,并表示无限延伸。)

(3)选取单位长度,标数(这里说明任选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 标数时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点,依次表示

2、3…负数反之。 单位长度的长短,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但同一单位长度所表示的量要相同。)

由于画数轴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教师板书这三个步骤, 给学生以示范。 画完数轴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怎样用数学语言来描述数轴?"(通过 教师的亲切的语言启发学生,以培养师生间的默契) 通过讨论由师生共同得到数轴的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 的直线叫做数轴。 至此,我们将一个具体的事物"温度计"经过抽象而概括为一个数学概念 "数轴",使学生初步体验到一个从实践到理论的认识过程。 (三)、手脑并用,深入理解:

1、让学生讨论:下列图形哪些是数轴,哪些不是,为什么? A、 B、 C、 D、 E、 F、 A、B、C 三个图形从数轴的三要素出发,D 和 F 是学生可能出现的错 误,给学生足够的观察、思考的时间然后展开充分的讨论,教师参与到学生的 讨论之中去接触学生,认识学生,关注学生。

2、为进一步强化概念,在对数轴有了正确认识的基础上,请大家在练 习本上画一个数轴,(请同学画在黑板上) 学生在画数轴时教师巡视并予以个别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画完 后教师给出评价,如"很好""很规范""老师相信你,你一定行"等语言来激励学 生,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并强调: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 画数轴时这三要素缺一不可。 我设计以上两个练习,一个是动脑想,通过分析、判断正误来加深对正 确概念的理解;一个是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四)、启发诱导,初步运用: 有了数轴以后,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表示在数轴上,那么反过来,数轴 上的点是否只表示有理数呢?作为一个问题我让学生去思考,为后面实数的学 习埋下伏笔,这里不再展开。 安排课本 23 页的例

1, 利用黑板上的例题图形让学生来操作,教师提出要求:

1、要把点标在线上

2、要把数标在点的上方 通过学生实际操作,可以加深对数轴的理解,进一步掌握用数轴上的点 表示数的方法,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真 正成为教学的主体。 当然,此题还可以再说出几个有理数让学生去标点,好让更多的学生去 展示自己,并进一步让学生从中感受已知有理数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从而加 深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 (五)、反馈矫正,注重参与: 为巩固本节的教学重点让学生独立完成:

1、课本 23 页练习

2、课本 23 页 3 题的(给全体学生以示范性让一个同学板书) 为向学生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讨论:

3、数轴上的点 P 与表示有理数 3 的点 A 距离是

(1)试确定点 P 表示的有理数;

(2)将 A 向右移动 2 个单位到 B 点,点 B 表示的有理数是多少?

(3) 再由 B 点向左移动 9 个单位到 C 点, C 点表示的有理数是多少? 则 先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结果, 通过以上练习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 础上达到灵活运用,形成一定的能力。 (六)、归纳小结,强化思想: 根据学生的特点,师生共同小结:

1、为了巩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提问:你知道什么是数轴吗?你会画数轴 吗?这节课你学会了用什么来表示有理数?

2、数轴上,会不会有两个点表示同一个有理数?会不会有一个点表示 两个不同的有理数? 让学生牢固掌握一个有理数只对应数轴上的一个点, 并能说出数轴上已 知点所表示的有理数。

七:板书设计:(略)

数轴的课件(篇6)

数 轴(1)

【教学目标】

使学生知道数轴上有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的已知点所表示的数,知道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向学生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及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内容简析】

本节课是数轴的第一课时,在学生学了有理数概念的基础上,从标有刻度的温度计来表示温度高低这个事实出发引出数轴画法和用数轴上点表示数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借助图形的直观来理解有理数的有关问题,突出知识的产生过程,也为以后学习实数奠定基础。本节的重点是掌握数轴的概念和画法,明确其三要素缺一不可。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对应关系的理解是难点。教学中要求学生多动手,增强对“形”的感性认识,培养动手、动脑和实际操作能力。【流程设计】

一、情景创设

温度计的用途是什么?类似于这种用带有刻度的物体表示数的东西还有哪些(直尺、弹簧秤等)?

数学中,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

二、新知探索

1.请学生阅读新课思考:

①零上25℃用正数_____表示。0℃用数____表示;零下10℃用负数_____表示。②数轴要具备哪三个要素?

③原点表示什么数?原点右方表示什么数?原点左方表示什么数? ④表示+2的点在什么位置?表示-3的点在什么位置?

⑤原点向右0.5个单位长度的A点表示什么数?原点向左11个单位长度的B点表示什

2么数?

2.数轴的画法

师生共同总结数轴的画法步骤:

第一步:画一条直线(通常是水平的直线),在这条直线上任取一点O,叫做原点,用这点表示数0;(相当于温度计上的0℃。)

第二步:规定这条直线的一个方向为正方向(一般取从左到右的方向,用箭头表示出来)。相反的方向就是负方向;(相当于温度计0℃以上为正,0℃以下为负。)

第三步:适当地选取一条线段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也就是在0的右面取一点表示1,0与1之间的长就是单位长度。(相当于温度计上1℃占1小格的长度。)

在数轴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点,这些点依次表示1,2,3,„,从原点向左,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点,它们依次表示–1,–2,–3,„。

3.数轴的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原点位置的选定、正方向的取向、单位长度大小的确定,都是根据需要认为规定的。直线也不一定是水平的。

三、范例共做

例1:判断下图中所画的数轴是否正确?如不正确,指出错在哪里? 分析: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这数轴的三要素缺一不可。解答:都不正确,(1)缺少单位长度;(2)缺少正方向;(3)缺少原点;(4)单位长度不一致。

例2:把下面各小题的数分别表示在三条数轴上:

(1)2,-1,0,32,+3.5(2)-5,0,+5,15,20;

(3)-1500,-500,0,500,1000。

分析:要在数轴上表示数,首先要正确画出数轴,标明原点、正方向(一般从左到右为正方向)和单位长度这三要素,然后再表示数,第(1)题,数不大,单位长度取1cm代表1,第(2)、(3)题数轴较大,可取1cm分别代表5和500。数轴上原点的位置要根据需要来定,不一定要居中,如第(1)题的原点可居中,(2)的原点可偏左,(3)的原点可偏右,单位长度也应根据需要来确定,但在同一条数轴上,单位长度不能变。表示某个数的点,在图形上一定要用较大的“.”突出来,并且在数轴上写出该点表示的数。这样画出的图形较合理、美观。

例3:借助数轴回答下列问题

(1)有没有最小的正整数?有没有最大的正整数?如果有,把它指出来;

(2)有没有最小的负整数?有没有最大的负整数?如果有,把它标出来。

解答:观察数轴易知:

(1)有最小的正整数,它是1,没有最大的正整数;

(2)没有最小的负整数,有最大的负整数,它是-1. 例4:比较–3,0,2的大小。

分析一:先在数轴上分别找到表示–3、0、2的点,由“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得到–3<0<2;

分析二:直接由“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的规律得出–3<0<2。

四、检测反馈

1.判断下图中所画的数轴是否正确?

(1)

2.下面数轴上的点A、B、C、D、E分别表示什么数?

(2)

3.将-

3、1.5、21、-

6、2.25、1、-

5、1各数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224.画一条数轴,并在上面标出下列的点。

±100

±200

±300 提示:1.图(1)是数据标注错误;图(2)的画法是正确的,在以后的学习中会遇到。

五、小结提高

1.数轴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使数和直线上的点建立了对应关系,它揭示了数与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反过来并不是数轴上的所有点都表示有理数;

2.画数轴时,原点的位置以及单位长度的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选取,注意不要漏画正方向、不要漏画原点,单位长度一定要统一,数轴上数的排列顺序(尤其是负数)要正确。

六、课后思考

1.一个点从原点开始,按下列条件移动两次后到达终点,说出它是表示什么数的点?(1)向右移动11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2个单位。2(2)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

2.数轴上表示3和-3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多少?这两个点的位置有什么不同? 3.数轴上到原点的距离是5的点有几个?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数?

4.某数轴的单位长度是1cm,若在这个数轴上随意画一条长100cm的线段AB,则线段AB盖住的整数点有()

A.99个或100个

B.100个或101个

C.99个或101个

D.99个、100个或101个

数轴的课件(篇7)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理解数轴的意义,掌握数轴的三要素;

2.使学生学会由数轴上的已知点说出它所表示的数,能将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

3.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正确掌握数轴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难点:正确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

三、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大家知识温度计的用途是什么?

生:温度计可以测量温度

(出示投影1)

三个温度计.其中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上20个刻度,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下5个刻度,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刻度.

师:三个温度计所表示的温度是多少?

生:2℃,-5℃,0℃.

我们能否用类似温度计的图形表示有理数呢?

这种表示数的图形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数轴(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1.数轴的画法

与温度计类似,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步:画直线定原点原点表示0(相当于温度计上的0℃).

第二步:规定从原点向右的为正方向那么相反的方向(从原点向左)则为负方向.(相当于温度计上℃以上为正,0℃以下为负).

第三步:选择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相当于温度计上每1℃占1小格的长度).

(出示投影1)

(1)原点表示什么数?

(2)原点右方表示什么数?原点左方表示什么数?

(3)表示+2的点在什么位置?表示-1的点在什么位置?

(4)原点向右0。5个单位长度的a点表示什么数?原点向左个单位长度的b点表示什么数?

根据老师画图的步骤,学生思考在一条水平的直线上都画出什么?然后归纳出数轴的定义.

学生活动:同学们思考,并要求同桌相互叙述,互相纠正补充,语句通顺后举手回答.大家思考准备更正或补充.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给予肯定或否定,纠正后板书.

2.数轴的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向学生提出问题:数轴上为什么要规定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呢?它们各起什么作用?引导学生结合温度订正确回答这个问题,从而知道数轴三要素的重要性,了解三者缺一不可,认识和掌握判断一条直线是不是数轴的依据.

学生活动:同桌之间、前后桌之间讨论.使学生从直观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请大家回答下列问题:

(出示投影2)

(1)有人说一条直线是一条数轴,对不对?为什么?

(2)下列所画数轴对不对?如果不对,指出错在哪里?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不准讨论,想好后举手回答.

让其他学生对其回答进行评判,对确有疑问的题目,教师给予讲解.

4.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关系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例1画一条数轴,并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1,5,0,-2。5,.

学生练习: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一条数轴,然后在数轴上标出各点,一名学生板演.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例2指出数轴上a、b、c、d、e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先让学生思考一会,然后学生举手回答解:a表示-3;b表示;c表示3;d表示;e表.

数轴的课件(篇8)

教学目的

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掌握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重点、难点

1.重点: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难点:括号前面是负号时,去括号时忘记变号。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解下列方程:

(1)5x-2=8(2)5+2x=4x

2.去括号法则是什么?“移项”要注意什么?

二、新授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如44x+64=3283+x=(45+x)y-5=2y+l问: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l,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例1.判断下列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x=3x-2x-=-l

5x2-3x+1=02x+y=l-3y=5

例2.解方程(1)-2(x-1)=4

(2)3(x-2)+1=x-(2x-1)

强调去括号时把括号外的因数分别乘以括号内的每一项,若括号前面是“-”号,注意去掉括号,要改变括号内的每一项的符号。

补充:解方程3x-[3(x+1)-(1+4)]=l

说明:方程中有多重括号时,一般应按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的方法去括号,每去一层括号合并同类项一次,以简便运算。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9页,练习,l、2、3。

四、小结

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用分配律去括号时,不要漏乘括号中的项,并且不要搞错符号。

五、作业

1.教科书第12页习题6.2,2第l题。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zf133.com/a/5616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