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范文大全 > 面具课件 >

面具课件热门7篇

面具课件热门7篇

每位老师在上课前都应有准备工作,而准备教案课件是一种很重要的表现。每天都要认真对待准备教案课件的工作,做到责任尽责。只要教案课件准备充分,老师的教学质量一定也会有所提高。如果您对上述话题有疑问,或许可以阅读“面具课件”来获取更多信息,相信对您会有所帮助。喜欢的话也可以分享给朋友哦!此外,您还可以浏览范文大全栏目的述职报告社区基层9篇

面具课件(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面具,学习面具的制作方法。

2.能综合运用剪、粘贴、挖洞等技能制作面具。

3.体验制作面具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面具,学习制作面具的方法.

难点:能运用剪、粘贴、挖洞等技能制作面具.

活动准备

1.面具范例(黑人、小丑、小猪)

2.彩色卡纸.固体胶.皱纹纸、棉花、吸管等材料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1.“猜猜他是谁”

指导要点:请三名幼儿上台,老师要给他们施魔法,请小朋友猜猜它们变成了谁?

2.认识面具

提问:1.某某幼儿是怎么么变成黑人/小猪/小丑的

2.小朋友们在哪里见过面具,我们什么时候会戴面具

小结:我们表演节目时,游戏时会面具,戴面具可以使我们的表演更精彩。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面具,看看它们都有什么特点

二.探索发现

1.欣赏观察几种面具,发现其特点

指导语:它们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么都是什么形状的,这些部位都用了什么方法什么材料制作?

2.探讨材料的用途

指导语:今天老师准备了彩色卡纸、皱纹纸、吸管、羽毛、棉花等材料,小朋友们想想你准备怎么运用这些材料呢?

小结:皱纹纸可以搓成小球或绳子,还可以折剪出花形来制作我们的面具

3.制作方法介绍(边示范边讲解)

首先选自己喜欢的颜色的卡纸剪出脸型,然后用挖洞的方法剪出眼睛、嘴巴,再制作装饰其他部分.

三.创作表现

1.分发材料.提出常规要求

2.幼儿创作,教师辅导

四.欣赏评议

1.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创意

2.所有幼儿带上自己的面具大家一起欣赏,说说谁的面具最漂亮,为什么?

五.活动结束

师幼共同整理物品,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1. 幼儿对面具有了一定的认识,并能制作出漂亮的面具,少部分幼儿不能理解到挖洞的方法,需要经常练习。

2. 孩子对面具非常感兴趣,能体验到制作面具的快乐。

小百科:面具,指遮盖全部或部分脸并有眼睛开孔的覆盖物,通常作为舞会、狂欢节或类似的节日、戏剧等的伪装 起遮挡保护作用的外罩。面具文化也通常被称为傩文化。

面具课件(篇2)

今天我参加了职初青年教师的说课比赛,在这半天时间里,观摩了18节小学阶段说课。每一位说课的老师都以自己的特色诠释着各自学科的课堂教学,很多老师的精彩说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深感自己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下面我简单说说这次说课比赛的心得体会:

这次说课比赛,评委给了中肯、准确的评价,使我找到了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方向。这次比赛,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等16课《动物面具》一课。首先,由于自身时间原因准备得不是很充分,说课有些简单,也没有适当的演示,不利于展示说明自己的整个教学设计。其次,在说课过程中,由于说课稿没有记牢,说的不够流畅,感染力不强。这些说明了自己的教学基本功还不到位,我必须要从多方面去努力提高,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

这次比赛,让我对说课有了更深的理解。要说好一节课,应该有一个简明扼要的提纲,有一定的理论体系,忌烦琐。说课的关键就是要“说”,说教学目标,说教学内容,说教学思路,说教学方法,这是一个人教学理论的基础,教学思路的阐述,要有理有据。在说课中教学过程是很关键的,不仅要说全面,还要说明为什么要这样做。说教学过程要简明扼要,讲清楚教学思路:即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课型及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以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的,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突破难点,理论依据是什么,以及主要教学环节。

总之,这次学的说课我感受良多,受益匪浅。不放弃自信、不放弃学习、不放弃进步、不放弃追求将会不断鼓励我不断向前冲的。

面具课件(篇3)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美术教材第15册第11课的《发现与创造》。(板书课题)现在我从5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本课设计为2课时。是初二年级的课程,它起到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主要是对上一节课的延伸,也是对初一课程的一个提高!

说明:承上——这节课是个对材料认识与发现创造的课程,是对第13册《收集与创造》、《资料册的设计与制作》的一个延续,因为这都是对材料的认识与理解、并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的课程,意在为学生打开一片她探索和创作的天地。启下——因为本节课又是一节综合课,对初二及初三的以及设计方面均有体现,例如第15册《公共设施设计》、第17册《传统与现代艺术》。

教材体现了:①认识材料的种类、发现材料的美感、合理的利用材料;②了解相关的造型及色彩知识;③发挥材料的特点,制作美术作品,了解创作的方法。

我选择面具作为切入点,原因1是教材中有各种材料制作的人脸造型,可理解为面具。原因2是意在“弘扬祖国优秀艺术、尊重世界多元文化”,对此有所认识与提高,这也是我上本节课的理论依据及指导思想。

这节课是利用简便易找、便于制作的材料,设计制作面具,将造型技法与色彩技法运用到面具的制作当中。学生可结合表演活动设计面具,并在活动中展示、体验、交流面具。感受创作带来的乐趣。这也是体现了新课标总目标中的观点。

初中阶段教学目标:有意图地运用形、色、肌理、空间和明暗等语言,选择恰当的工具、材料,以绘画和雕塑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材料和创作的关系,通过制作面具发现面具的造型、色彩、材质特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捕捉和发现材料美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灵感、艺术感受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能从多元(历史的、文化的)角度认识面具,尊重和保护人类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品德修养。

3.教学重点

(1)发现材料、认识材料、运用材料;

(2)了解面具的造型特点、表现形式和制作方法。

4.教学难点

设计出具有新意、艺术效果独特并符合表演角色性格特征的面具。

5.教具准备:多媒体PPT演示;板书辅助教学;大量图片及文字资料;学生收集的照片(自拍)及实物展示品;音乐素材若干等。

二、学情分析

我们学校是朝阳区一所市级示范校,学生有较好素养,善于发现,充满了探索性、有创新意识;但又具有不确定性、自律能力表现的较弱。

所以我们进行了系统的创新力的培养:动手能力的培养;造型能力的培养;构成能力的创新;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写实、意像、抽象);创新力培养的成果展示。

这是我们的教学资源在学生方面的体现,在教师方面,我也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教学成果奖的参评曾进入终评阶段,我也能够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三、教法、学法的运用

运用以下教学法:讲授法、演示法、合作法、探究法、现代媒体、提问法、实践法、复现法等。

体现了“三导教学”的模式:一导主体视觉形象,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二导形式美特点感受,促进学生对形式美感、趣味中心的感受与理解。三导小组判断与评价,促进学生判断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包括以下6个环节:导入;材料的发现和利用;面具的设计与制作;作业展示;艺术体验、展示、交流;课堂小结。

课前准备及环境的布置:(1)多媒体课件、图表、面具光盘;(2)面具相关文字资料及图片资料;(3)学生制作面具的海绵纸,胶水等;(4)学生表演节目用的道具和音乐。

1.导入

我现在给大家看一样东西,你知道是什么吗?——面具!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做的么?(学生猜?)

原来就是一个包装盒的衬!

原来这样不起眼的废器物还能做出这么好看的面具!

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我们了解了面具的起源以及艺术特征,还知道了面具的很多故事,

设计意图:我这样设计的目的以兴趣做先导,运用提问法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材料的发现与利用

再来看一些面具,能看出这些面具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么?

欣赏中外面具作品,在欣赏中,同学们发现面具的制作材料是多种多样的!

设计意图:开阔视野、了解有关面具的更多信息、拓宽创作思路。

3.面具的设计与制作(板书)

戴着面具表演是不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呢?你愿不愿跟我们一起来做一个面具呢?

这时候我就告诉他们要作面具首先要了解人物特征:设计典型的面具形象。

实际上是我们要突破教学难点的地方,解决的方法就是先来欣赏影片《马兰花》(插入视频片断)。

看完后,同学们分组讨论剧中人物,了解人物性格、特征,考虑采用什么样的造型更适合这个人物,比如说小兰,美丽善良,造型上是圆形的?尖形的?还是方形的?

设计意图:了解剧情,让同学们脑海有很多的人物造型,才能有更多的想象力!

这里是解决教学难点的阶段。

(1)设计造型

引发学生思考:设计什么风格的面具?(粗犷、奔放或细腻;写实或抽象)

以上是设计造型阶段。

(2)选择材料

面具所用的材料,在古时候以青铜、玉、陶为主,现代面具多用木头,还有布、瓷、皮、铜、纸、棕、竹、瓢、泥、石膏,甚至塑料和玻璃钢等。材料不同, 装饰方法也不同。根据材质可雕刻,可绘画,也可用纸浮雕的方法制作。

(3)设计色彩

用什么样的色彩表现人物的个性?(色调统一、色彩对比强烈)

面具色彩丰富,不同的色彩象征不同的角色特征,下面我们欣赏一些典型的藏面具吧,让我们测试,看看你对色彩与人物的特点把握如何!

(4)动手制作

采用什么样的制作方法?(平面或立体)

选、剪、折、弯、叠、挖、扣、贴、粘等等很多的手段

过程为:①确定主题;②画出草图;③选材制作;④加工装饰。

大胆夸张、合作创新

设计意图:让同学们了解制作过程,设计出富有个性的面具,体现出同学们的创新精神,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解决教学难点的方法:需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包括找资料、展示、交流等),平时多进行一些分组训练,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做的工作,指导他们明确分工,坚决杜绝“拿来主义”。

4.体验、展示、交流

每组同学依次上台表演本组节目

教师提出问题:你最喜欢哪组同学设计的面具?为什么?

你最喜欢哪组同学表演的节目?为什么?

学生交流体会,赞美他人的优点,欣赏他人的成功。

通过节目的表演活动,体验所扮演角色的性格,展示所制作的面具。表演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情感,感受面具表演带来的乐趣。从活动中了解了他人,了解自己。

5.课堂小结

(1)我们所做的面具是对环境的保护—废物利用。

(2)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美的感受,并且可以装点我们的生活

(3)欢歌劲舞、交流情感

五、教学评价

教师评价:教师要引导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表述出自己的观点,造成活泼的讨论气氛!对学生的各种观点采取宽容的态度。加以正确的引导,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和成功。

学生评价:表演完节目、展示各组面具。同学们对面具与节目进行自评和互评

面具课件(篇4)

设计意图:

动画片一直是孩子们最钟爱的电视内容,其中的孙悟空、哪吒、黑猫警长这些具有正义感的角色也是孩子们纷纷模仿的对象。每当看过这些动画片后,孩子们都会在游戏的时候三三两两地聚集在一起,你做孙悟空,我做黑猫警长,沉浸在自己创编的游戏情节中,而白雪公主,拇指姑娘和美人鱼也被女孩子们所喜爱着。游戏时,孩子们常常为了角色的分配而争执。“要是有面具就好了,我就可以象在家里一样演孙悟空了。”“对呀对呀,有面具就方便了!”孩子们的讨论,引起了我的思考: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必须借助一定的道具来明确自己的角色身份。同时,面具因其独特的'代表意义在人类发展史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文化底蕴。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过“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的教育观。《新纲要》中也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即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我设计了一个以“面具”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活动目标:

1、了解面具的来历及各种颜色在面具脸谱中所代表的意义。

2、能尝试选择用具有代表意义的颜色来为自己制作的面具上色。

3、引发幼儿了解中国与世界文化的兴趣。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5、乐意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活动准备:

1、环境准备:收集各种与面具有关的图片资料,丰富进区角。

2、视听准备:事先讲述一些人物故事,播放一些与面具有关的舞蹈、戏曲片段。

3、材料准备:各种废旧纸板、颜料、羽毛

主题活动内容安排:

(一)时间:一周(二)活动形式:日常、区角、分组、集体(三)活动内容安排

1、相关活动内容1)计算活动:面具迷宫(分组)

2)DIY活动:面具show show show(区角)

3)综合活动:我猜、我猜、我猜猜猜

4)探索活动:面具里的秘密

5)艺术活动:我是京剧小票友(集体)

2、我的个人档案内容:

1)照片:我戴面具跳个舞

2)图画:面具狂想曲

(四)活动具体内容

1、计算活动:面具迷宫

活动目标:

能独立唱数1—20。根据数序为相应数字逐一涂色,并不受形状大小的影响找出各种图形。培养幼儿观察、比较的能力,引发幼儿探索面具的兴趣。

活动准备:操作纸、油画棒人手一份

2、DIY活动:面具show show show

活动目标:

能根据所做面具的性质选择所提供的相应材料。能比较熟练地使用双面胶,并在制作过程中注意对称。鼓励幼儿大胆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根据面具形象设计姿态造型。

活动准备:

卡纸、羽毛、颜料、双面胶、动感音乐

3、综合活动:我猜、我猜、我猜猜猜

活动目标:

知道面具所具有的象征人物与代表性格的特殊含义。了解颜色在面具中所具有的独特意义,并尝试将颜色与相应的人物连线。大胆陈述自己的猜测结果,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活动准备:

VCD影象资料:面具舞(有藏族、非洲等面具舞蹈);各种面具照片或实物

4、探索活动:面具里的秘密

活动目标:

通过观察、对比,找出不同面具的相同点,并归类。知道这是人民智慧的结晶,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了解祖国和世界文化、探究面具奥秘的兴趣。

活动准备:

各种面具实物、照片、操作记录卡

5、艺术活动:我是京剧小票友

活动目标:

知道京剧是我们的国粹,能用身段、表情来表现剧情的内容。引导幼儿区别舞台面具与生活中面具的不同,从而进一步发现舞台上的面具更具有美感。能积极参与活动,并大胆表现自己。

活动准备:

简短且情节简单、唱句易模仿的京剧片段;VCD;电视机;教师自制与京剧片段中人物脸谱相同的面具少许。

活动反思:

从幼儿的表现来看,他们还是能够想出各种办法的,从后来幼儿完成的作品来看,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基本上能够运用对称的方法以及使用多种材料进行装饰,完成了教学活动的目标。

面具课件(篇5)

活动目标:

1.欣赏不同造型的面具,并尝试在不同形状的纸上进行水粉装饰活动。

2.通过欣赏、同伴交流等感受面具夸张的装饰效果,并大胆运用颜色、线条和图案等装饰面具。

3.体验制作面具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PPT、背景音乐;三角形、正方形、半圆形等不同形状的画纸;羽毛、树叶等辅助装饰材料;纸棒;水粉颜料,水粉笔、洗笔桶、双面胶,松紧带、钉书机。

2.经验准备:幼儿初步了解面具的意义;有使用水粉创作的经验

活动过程:

1.出现假面舞会的'图片,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当你看到这样的面具,你有什么样的感觉?你觉得面具中最吸引你的是什么?(教师和幼儿就面具的色彩、线条及图案进行欣赏和交流)

2.探索装饰面具的方法

(1)教师:当你带上不同的面具时,会让你感到与平时完全不一样的感觉,每一种面具都是不一样的,很特别。你想设计什么样的面具呢?

(2)呈现不同形状的画纸,引导幼儿观察后想象

教师:看到这种形状的画纸,你会在上面画什么样的线条和颜色?为什么?

教师:当你带上这样的面具,你会怎样?

(3)幼儿自由讨论,相互交流设计创作思路

3.幼儿操作活动

教师指导:

(1)鼓励幼儿自由选择不同形状的画纸进行创作活动

(2)提供羽毛,树叶等进行装饰

4.表演和欣赏

幼儿带上面具,相互欣赏,一起舞蹈。

教师:你喜欢自己做的面具吗?让我们一起带上面具开始舞会吧。

面具课件(篇6)

教材分析

本课题《多姿多彩的面具——画说脸谱》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七年级下册。这一课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本课题是“校园艺术节”单元的一个活动内容,名为“面具设计与制作”。教材中选取的大量图片是贵州、西藏地区的面具,我们的学生对此比较陌生,这一内容并不贴近江苏地区学生的生活。因而我设计了适用性更加广泛的脸谱设计与制作为本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脸谱,并能尝试设计绘制一个个性鲜明的脸谱。本课的教学设计从学生熟悉喜爱的人物形象入手,以提高学生对脸谱的审美能力为主,不但使学生学会脸谱的造型特点,更能使学生参与到对传统艺术的传承中来。

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基础的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对于色彩的象征意义也有所了解和把握,对《西游记》人物熟悉喜爱。但是在形状与色彩这两大元素的综合运用时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引导。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脸谱文化,了解和掌握一定的绘制脸谱的方法

——技能目标:

1.通过分析、评述,体会从不同角度欣赏脸谱

2.运用设计脸谱的基本知识,尝试设计绘制一个个性鲜明的脸谱

——情感目标:

通过活动,提高对脸谱的审美能力,参与对传统艺术的传承

知识要点:脸谱的造型特点,色彩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点:脸谱的造型特点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自主设计绘制脸谱

教具选择:多媒体课件,西游记人物面具,脸谱工艺品

学具准备:白纸,上色工具(或彩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活动(一)认识脸谱

1.用《西游记》人物的面具导入

教师拿出《西游记》人物的面具,提问学生:你们认识这上面的人物是谁吗?我想大家不会陌生吧?学生齐答。

教师指出这些面具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了欢乐,也许现在有的同学的家里还有一些其他面具。并且,在多姿多彩的面具世界里,还有一种是可以直接画在脸上的。提问学生:那叫什么呢?学生齐答:——脸谱。

教师归纳:脸谱是一种面部化妆谱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从唐代乐舞“代面”所带面具逐渐演变出来的。脸谱与戏剧表演相得益彰,深深吸引着人们。

2.生活中的脸谱

教师请学生例举在什么地方见到过脸谱?

学生举例后,教师进行补充:20xx年2月在我市的荆川公园举办的戏曲脸谱展览,吸引了很多市民的观看;在1915年就获得巴拿马和平展览会银奖的常州的梳篦现在和脸谱一起走向了世界……然后引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种特殊的面具——脸谱。

【这个活动的设计目的是联系学生生活,用学生经常看到的面具引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主动了解生活中脸谱的运用,自然地导入课题。】

活动(二)走近脸谱

1.看看猴脸谱

教师介绍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戏剧种类多种多样,因而脸谱也就非常的丰富。然后请学生观察这几张不同的猴脸谱,找一找它们的共同点分别在哪里?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形象?(出示三张猴脸谱的图片)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嘴巴都尖尖的,脸型都好象一个“Y”……这些都是猴子的面部特征,难怪为了表现孙悟空是石头里蹦出来的猴子,他的脸谱也用到了刚才同学说的那些要素(出示孙悟空脸谱的图片)。

2.看脸谱、猜人物

教师出示三张脸谱,请学生猜猜其中哪一个是包拯?并说出你猜测的依据是什么呢?

学生可能回答脸黑,头上有月牙等等,教师提示学生观察其他特征。

教师小结:同学们猜的很准确。所以在舞台上,脸谱除了在演出时起到增加形式美的作用以外,还能表明人物的性格特征或其他特点。即使人们听不懂唱词,不知道人物姓名,也可以根据脸谱来猜出他们的性格。

【这个活动的设计目的是用看两个游戏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用学生熟悉的人物来拉近学生与脸谱的距离,并引出脸谱的作用,为后面教学重点的引出做铺垫。】

活动(三)解读脸谱

教师结合刚才的两个游戏,指出脸谱的造型特点就是用夸张的.形象和色彩,突出、强化人物的性格特征。让我们一起来从“形”和“色”两个方面来解读脸谱。

1.“形”——连连看

教师出示后羿、包拯、窦尔墩、鲁智深、猪八戒五张脸谱(图3),人物下面标注姓名(不常见人物由教师简单介绍)。请学生完成连线题,思考脸谱图案的造型依据。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找到脸谱图案设计的根据——传说、身份、兵器、性格、相貌。

2.“色”

A.连一连

教师指出:同学们可能刚才也注意到了不同人物脸谱上色彩的变化。这些颜色是单纯为了美观而运用的吗?你知道这些颜色的象征意义吗?让我们再来完成一个连线游戏。教师出示七张人物脸谱,请学生同桌讨论然后连线不同色彩的脸谱以及相对应的性格。

学生讨论后回答,有不同意见的提出来大家交流,最后达成共识:黑(包拯)——刚直、白(曹操)——奸诈、红(关羽)——忠勇、绿(程咬金)——鲁莽、黄(典韦)——智勇、蓝(窦尔墩)——凶猛、金(牛魔王)——神怪。

B.读一读

教师补充陕西流传的关于脸谱的民谣,师生齐读:红色忠勇白为奸,黑为刚直青勇敢,黄色猛烈草莽蓝,绿是侠野粉老年,金银二色色泽亮,专画妖魔鬼神判。

C.听一听

教师播放《唱脸谱》片段“蓝脸的窦尔墩盗御马……”,请学生注意听其中关于人物的脸谱颜色的唱词。

教师小结:原来不同的色彩、线条都会代作者说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所以同学们在设计时就可以从“形”和“色”这两个方面来入手,从人物的传说、身份、兵器、性格、相貌等特征中,选择最有代表性的特征,配合适当的色彩加以渲染、夸大和形象化。

【这个活动的设计目的是通过连线游戏、念民谣、听歌曲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牢固地掌握新知。】

活动(四)我的脸谱——“大画西游”

1.教师请学生根据对《西游记》人物的理解,任意选取其中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为他设计绘制脸谱。同时提示学生从人物的长相、性格、兵器、身份、传说等特征中选择最有代表性的加以表现,并运用夸张的形象和色彩进行造型。

2.教师播放动画片《西游记》的主题曲,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3.请学生头戴自己制作的脸谱,上台表演展示,其他同学猜测他所做的是《西游记》中的哪个人物,相互评价。教师在这里可以对学生的作品从造型、色彩等方面进行简评。

【这个活动的设计目的是通过《西游记》的人物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用主题音乐的播放营造氛围,并通过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的方式,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新知。】

结语:同学们的创意都非常精彩,连老师也忍不住想要参与进来。我也希望我们的同学在我国的传统艺术中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使富有民族性的艺术更加辉煌灿烂!

面具课件(篇7)

我今天的说课将从三个方面展开,一说教材;二说教法、学法;三说教学程序.

一、说教材:

我对教材的理解:

《面具》一课无论是人教版还是湘教版美术教材都是必有的内容,我们现在使用的湘教版七年级下期第5课《远古的呼唤》即是面具内容。我在实际教学中将这一课安排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面具的设计与制作,体现综合与探索,第二课时是面具与表演,体现设计、应用、体验的结合,是第一课的延伸,下面我说的是第一课时的课程设计。

面具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在艺术发展进程中有它独特的艺术内涵和价值,具有设计独特新颖、造型夸张、色彩鲜艳等特点;这一门艺术更体现出综合与探索,可以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眼、动口等综合能力,为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标新立异、展现自我创造了条件,同时可以加强热爱民间传统艺术的思想感情并传承这一艺术形式。我认为面具在课型上属于综合、探索,综合性很强,所以一改以往单纯以绘画为教学内容的做法,面具的设计多元化,突出综合与探索的特点,符合创新教育与要求,在掌握一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领域、认知过程)同时,亲身参与艺术欣赏、设计(拓展领域、联想过程)来表现、评价、创造艺术作品,从而获得审美体验(研究领域、创造过程)。

教学目标的确立:

《面具》一课教学目标的确定是依据现代教育观念、以创新理论为指导思想,根据中学美术教学大纲要求及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全方面能力,帮助他们学习和成长,教材选择上是注重趣味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并表现出勇于创新的能力,本课的教学目标由四方面来确定的。一是认知目标:掌握面具的一般知识及其制作方法,这是设计和创造面具的前提;二是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眼、手、脑协调及评议表述能力,锻炼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的创造能力,在审美体验过程中,用眼能培养观察艺术的眼睛,去感受有形有色物象,用脑是艺术创造思维的基础,用手培养动手能力、创造思维的表现,用口描述评价艺术作品,从而提高欣赏能力表述能力;三是情感目标:热爱民间艺术,对民族传统艺术的传承。通过欣赏体验直接感受到民间艺术的魅力,从而热爱这一艺术;四是美育目标:提高审美情趣和素养,通过欣赏和评价来提高审美能力。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积累,个性特征逐渐显现,具有一定的独立观察、认识、分析事物的能力,同时他们天真、活泼、好奇、爱动、新异感强。本课的重点是面具的制作方法,创意与设计是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与学法:

课堂教学是由老师、学生、教材、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要素的有机结合。在本节课中,学生是主体,老师在其中主要起点拨、启发和解惑的作用。学生如何学,老师如何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怎样导引教学目标与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这是本节课设计时首要考虑的问题。首先是紧盯目标,创设情境,引发兴趣,兴趣是本节课的关健,有了兴趣,才有尝试去做的动机;然后是突出重点,分散难点,针对创新,循序渐进,真正体验。主要采用研究式创新教学法,欣赏与提高兴趣并重、启发讲解与直观演示相结合、讨论与尝试操作相交融,突出美术学科的特点,增强内容的直观性、形象性、系统性。启发学生思考和问答,师生在互相交流中启动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动手实践环节,对学生的困惑给予启发、阻塞时给予点拨,上台阶时给予铺垫,攀登时给予鼓励。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发现新知,探索新知,参与知识形成,能力形成的全过程。这节课以学生实践为主,所以时间分配上,课堂练习约占三分之二的时间,导言、复习、讨论约三分钟,讲授新课、演示约五分钟。讲评作品、小结、结束语共约八分钟。

三、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展示面具、导入新课。

教师把事前准备好的面具范样展示出来(挂在黑板一侧并用纸罩上),达到设境引趣激情的目的。使学生直接感受和体验面具。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为学生积极参与提供表现和相互交流的机会。

调动积极性,提问激发创作热情,你能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面具吗?

邀请几位同学头戴面具根据不同的角色随着乐曲即兴给大家表演,并对他们的表演给予鼓励。让学生对面具产生浓厚的兴趣,想探究下去。

2、复习提问:学生讨论、归纳,教师重点点拔,达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复习有关图案色彩配合的几种方法(同种色、类似色、对比色)以及人物头部的五官比例(“三亭五眼”)。

3、欣赏面具:教师设置启发性问题,怎样制作出有特色的面具?

放多媒体课件,欣赏了解面具的形成和发展的一般知识,教师结合画面讲解面具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与原始的乐舞、仪式、巫术、图腾及民间的歌舞、社戏、戏曲、脸谱、面具舞会相互交融、依存,渗透,形成了它独特的艺术内涵和造型特点,面具作为民间艺术广泛流传。

4、讨论问题:学生主体参与、分组讨论、师生互动、交流问题、发表见解、活跃思维。

面具的造型特点?(夸张、变形、色彩鲜艳)表现内容?(人物、动物、植物、卡通等)表现方法?(绘画、手工制作、平面、立体、半立体)使用材料?(纸板、彩纸、颜色等废旧材料)?

5、直观演示并讲解制作方法:吸引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质疑问题、重点启发。

设计(奇、特、有创意、寓意);绘制(涂色、粘贴);剪刻(沿外轮廓剪好、剪出眼睛的位置);组合(粘、订)。

6、学生动手制作:体现学生主体参与、闪现个性、综合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设计,有创意、新颖、独特、造型简单、概括、色彩鲜明,在变化中求统一,富有寓意。找准眼睛所在的位置。

教师注意倾听学生的谈话,鼓励大胆想象,引导创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使他们真正掌握面具的制作方法创造出优秀的作品。

7、展示作品和评价作品:使学生表现自我,体验合作成功。

鼓励同学们戴上自己制作的面具,到讲台前展示,让大家欣赏、评价。推荐有创意的作品让学生评价,同时让学生自我介绍创意。

8、归纳总结:培养独立思考、综合归纳的能力。

让学生对本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

老师用激励性的语言作本课的结束语:同学们,你就是未来的艺术家,几张纸、几团线、一包碎布、两本旧挂历,甚至一切废旧物品都是你手中的艺术材料,只要开动你的大脑,使用你的双手,人人都可以成为美的设计者。让我们用智慧的双手创造美好的未来。

精选阅读

圆的面积课件热门


我们非常喜欢为您提供这份精美的“圆的面积课件”。对于新入职的老师而言,教案课件还是很重要的,因此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可以的。教案是深化课程内涵的重要手段。阅读本文是您学习和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

圆的面积课件【篇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P67-68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猜想、操作、验证、讨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相关问题。

2、经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进一步体会“转化”和“极限”的数学思想,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感悟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体验发现新知识的快乐,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圆的面积。

教学难点:理解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揭示课题

1、谈话引入

前些日子我们已经研究了圆,今天咱们继续研究圆。

2、画圆

首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圆规在练习本上画一个圆。

3、比较圆的大小

请小组内同学互相看一看,你们画的圆一样吗?为什么有的同学画的圆大一些,有的同学画的圆小一些?看来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4、揭示课题

我们把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出示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确定策略,体会转化

(1)明确研究问题

师:同学们都认为圆的面积与它的半径有关,那么圆的面积和半径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2)体会转化

怎么去研究呢?这让我想起了《曹冲称象》的故事。同学们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吗?谁能用几句话简单地概括一下这个故事?曹冲之所以能称出大象的重量,你觉得关键在于什么?(把大象的重量转化成石头的重量)

其实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我们就常常用到转化的方法。请同学们在大脑中快速搜索一下,以前我们在研究一个新图形的面积时,用到过哪些好的方法?

预设:

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推导方法。

当学生说不上来时,老师提醒:比如,当我们还不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时候,是利用什么方法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呢?(割补法)

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又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呢?(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或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课件演示推导过程)

小结:

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点?

(3)确定策略

那咱们今天研究的圆是否也能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呢?(……)

如果我们也像推导三角形、梯形面积那样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圆形拼一拼,你认为可能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吗?那怎么办呢?(割补法)怎么剪呢?

①引导学生说出沿着直径或半径,把圆进行平均分;

②师示范4等份、8等份的剪法和拼法;

2、明确方法,体验极限

(1)学生动手操作16等份的拼法;

(2)比较每一次所拼图形的变化;

(3)电脑演示32等份、64等份、128等份所拼的图形,让学生体验分成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

3、深化思维,推导公式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转化后的长方形,它与原来的圆有什么联系?(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2)交流发现,电脑演示圆周长和长,半径和宽的关系。

(3)多让几个学生交流转化后的长方形和原来圆之间的联系。

(4)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三、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1、现在要求圆的面积是不是很简单了?知道什么条件就可以求出圆的面积了?

出示主题图求面积:这个圆形草坪的半径是10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判断对错:

(1)直径是2厘米的圆,它的面积是12.56平方厘米。()

(2)两个圆的周长相等,面积也一定相等。()

(3)圆的半径越大,圆所占的面积也越大。()

(4)圆的半径扩大3倍,它的面积扩大6倍。()

3.知道了半径就可以求出圆的面积,那知道圆的周长能求出圆的面积吗?

四、总结新知,深化拓展

1.小结:

通过刚才的研究同学们推导出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更重要的是大家运用转化的方法把圆这个新图形转化成了我们已经学过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以后大家遇到新问题都可以用转化的方法尝试一下。

2、拓展

在剪拼长方形的过程中,有同学产生了疑问,能不能把剪下来的小扇形拼成三角形或者是梯形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出示拼的过程)

那利用拼成的三角形和梯形又能推导出圆的公式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去剪一剪、拼一拼、想一想、算一算,相信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圆的面积课件【篇2】

一、教材分析:

圆的面积是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直线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并且对圆已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从认识圆入手,到圆的周长和面积,与直线图形的学习顺序是一致的。但是,学习圆是从学习直线图形到学习曲线图形,无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学生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化曲为直”、“化圆为方”,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内在联系,感受极限思想。

在本单元中,本节内容安排在“认识圆,圆的周长”之后,这样可以让学生借鉴在学习圆周长时的经验来研究圆的面积;有利于让学生感悟学习平面图形的规律和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对圆的特征,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已基本掌握,但对于像圆这样的曲线图形的面积,学生 是第一次接触,如何把圆转化成直线图形具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对探究学习并不陌生,但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往往是盲目探究,因此,组织学习素材,让学生形成合理猜想,进行有方向的探究也是教学中关注的问题。

基于以上的思考,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圆面积的含义;理解和掌握圆面积计算的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能力目标:让学生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探索的过程中,体会“化圆为方”的转化方法,初步感受极限思想。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做数学的乐趣。

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认识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因此,让学生经历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和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本节课的重点;由于圆与以前学习的直线图形性质有很大不同,对“曲线图形”转化为直线图形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对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都是一种挑战,因此,“化圆为方”的转化方法和极限思想的感受是本节课的难点。

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我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引领学生课堂生成:

二、复习引入:

1、口算 3.14×4 3.14×6 3.14×8 3.14×9 3.14×10

3.14×20 10×10 20×20 30×30 40×40 50×50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5 16

2.提问:什么是面积呢?(图形所占平面的大小)圆有面积吗?

3.创设问题情景,引入课题

复习题:六(3)班的李斌同学沿着直径是20m的圆形花坛走了一圈,他走了多少米?

师:要求他走了多少米?实际上是求什么?李斌看到绿化工人正在修整一块圆形草坪,就跟叔叔交谈起来,一个叔叔问他:“这个圆形草坪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此时,李斌遇到了困难了,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帮帮他,好吗?要求这个圆形草坪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实际上是求什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怎样计算圆的面积 ”(板书课题:圆的面积)

通过身边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对本节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合作学习,共同推导

(1)引导:我们以前是通过拼 (三角形、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割(平行四边形割开、再拼成长方形)的方式把新知识转化成已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那么能不能将拼割的方法用于这节课呢?如果能拼割,怎样拼割才合适?

(2)小组合作:通过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让学生将手上的圆形变成我们已学过的图形。将圆平均分成若干份,拼成近似的长方形。让小组的代表汇报结果,通过探究,排除不合理的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展示课件。拼成的图形用学过的知识不能求出它的面积,因为它的边缘是弧线。当我们把圆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每一份看起来就越像一个三角形,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于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也就越接近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如果能把圆分得足够的细,拼成的图形就是一个长方形了。(渗透极限的思想)。在这个环节教师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中,让每个学生都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造一个和谐、高效的学习氛围。

(3)探究拼成的长方形和圆的关系。注意: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圆的形状虽然发生了改变,但是它面积的大小却始终没有改变,这是我们公式能够成立的关键。(课件演示)。从上图可以看出圆的半径r,长方形的长=(2πr)÷2=πr;宽=r,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圆的面积=πr×r=πr2.。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探索,在参与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四、课件运用的目标

图形面积的概念相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虽然他们已经学习并掌握了一些线段围成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但关于面积的概念还是有不少学生感到难以理解,恰当地利用课件,可以灵活地展示图形面积与平面的大小关系。

五、板书设计

圆的面积

复习:长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推导。

圆的面积概念: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圆的面积计算公式:S=πr2

六、作业设计

1、完成教材规定的练习;

2、求生活中圆形物体面积;

(1)羊吃草问题。

(2)灌溉问题

开课时不能解决的数学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后迎刃而解,让学生体验学有所用的喜悦。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标,这节课就准备体现这一目标,也是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的主动体现。

圆的面积课件【篇3】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组合图形的含义,理解并掌握组合图形的多种计算方法,并正确地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归纳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

3.情感目标:在探索,实践活动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重点:能根据条件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理解分解图形时简单图形的差。

教具准备: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联系学生生活,引入新课。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新课开始之前,我由猜图形引出:

1.实物投影:同学们,你们说说这些图形像什么?

师:今天老师先和大家玩一个猜图形的小游戏。出示图形:猜猜它们像什么?

师:很简单,很容易吧!但是在这个简单的游戏中却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去研究。

2.出示基本图形,从而复习已学过的基本知识。

师:在这两个拼成的图形中,有哪些是你认识的图形?梯形是哪里来的?还有一个学过的图形这里没有出现,它是什么呢?(贴出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

二、教学新课。

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易于获得感性经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而观察、操作、讨论等都是数学活动中最常用的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给学生创设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提供丰富的材料,使他们可以亲自进行最广泛意义的实验、操作及通过观察结果、提出问题、讨论并自己寻找答案。

教学新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说一说、拼一拼、分一分。根据学生前面猜的结果,提出:自己用这些基本图形拼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1.在拼图活动中认识组合图形。

师:同学们,不要小看了这五个基本平面图形,它能把我们带到神奇的图形世界,请你们也拼出一个你喜欢的图形。(独立完成)

师:同学们刚才拼出了各式各样的图形,那么,谁能来介绍一下,你拼出的图形像什么?用到了哪些学过的基本图形?

生:利用实物投影展示自己的作品。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那么请你们看一看老师和你们所拼的各种不同图形,它们有没有共同的特点呢?(生自由发言)

师:虽然拼出的图形它们的形状不同,但都是由几个简单的图形拼出来的,所以我们把这些图形叫作组合图形。(板书:组合图形)

师:大家做得真不错,都可以成为小设计师了。那你们能不能从组合图形中发现基本图形呢?出示两个图形。

师:说说这里面有你认识的图形吗?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师:大家说得都不错,那你能不能做一做 ?(在题纸上做一做)

师:学生展示交流结果。

(选择虚线最合适,和图形中的实线加以区分。帮助我们解决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的这条虚线我们就叫它辅助线。)

师:刚才大家的学习都很积极努力,接下来要继续加油呀!

2.生:找到了组合图形和基本图形之间的关系,同时也理解了什么是组合图形。这时候,学生的积极性比较高,充分看出了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小组活动时,有的学生可能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我看到学生比较积极,立刻抓住这个机会,对他们说:“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些组合图形的面积呢?”孩子们齐声说道:“想!”于是我就利用课件出示了书中的例题,于是就分小组寻找解决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

3.在探索活动中寻找计算方法。出示例题:

师:小华家买了新房子,计划在客厅铺地板,请大家看一看,出示图形。

师:现在请你估计一下,客厅的面积有多大?

师:这个图形实际上就是一个什么图形?

师:要想做到不浪费,不少买,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板书:面积)

师:那么你想怎样求这个图形的面积呢?

学生立即四人一组开始活动,情绪高涨,主动学了起来。有的组找到了不同的方法。但有的组人数较多,没有参与到其中,浪费了时间,这是我在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小组活动:请同学们利用自己手上的题纸,分一分,算一算。

师:谁能来代表你们组说说是怎样计算这个图形的面积呢?那么为什么要把它分成两个长方形或其他图形呢?(学生逐步介绍了自己探索中采用的分割方法)

学生很喜欢在课堂上留给他们自己学习的空间这样的学习方式。接着就是让孩子们展示自己的研究结果,并且说出自己的想法。根据学生所说发给他们小贴画,学生非常高兴。根据他们自主学习的过程,问道:“你发现了什么?”从而,总结出不同的最基本的求组合图形的方法。

师:根据不同的方法,请学生给这些方法分一分类。

师:板书:分割法和添补法。

师:在这些方法中,第几种解题方法计算起来比较快?为什么?(实物投影展示几种方法)

师:说说你喜欢那种方法?为什么?

师:虽然我们采用了不同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结果都是一样的,因此,在解题过程中要多角度思考问题,寻求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利用比较,深化认识。让学生对照板书或者手中的不同方法,让学生想:你会选择哪种方法,为什么?从中选择最优的方法。

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一找组合图形,因为组合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我觉得学生有一种对知识的渴求,也喜欢在生活找到所学的知识。

三、习题设计:

1.出示图形进行练习

试一试:一张硬纸板剪下4个边长是4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可以做成一个没有盖子的盒子。

(1)这张硬纸板还剩下多大的面积?

(2)有一面墙,粉刷这面墙每平方米需用0.15千克涂料,一共要用多少千克涂料?

(3)选择你喜欢的组合图形,计算出它的面积(生活中你所见到的组合图形)。

四、小结。

师:说说你今天最大的收获。关于组合图形的面积的计算,你还有什么不懂或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才是根本目的。于是我出示了学校粉刷墙这道题以及自己选择身边的组合图形来算一算的这个问题,让今天的知识紧密地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时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圆的面积课件【篇4】

一、把握教材,定为目标

(一)教材

《圆的面积》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圆的周长及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像圆这样的曲线图形的面积计算,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到。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求圆的面积。由于让学生完全自主探索如何把圆转化成长方形是有很大难度的,教材上给了明确的提示,让学生利用学具进行操作,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发现圆的面积与拼成的长方形面积的关系,圆的周长、半径和长方形长、宽的关系,并推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之后练习中安排了已知半径、直径或圆的周长求面积的题目,还安排了一些求组合图形面积的题目,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我认为本课的教学目标应确定为: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求圆面积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并能运用公式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通过操作,小组合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分析、观察和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3、德育目标:渗透极限思想,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念的启蒙教育。

(三)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本节课的难点是:圆面积公式的推导。

二、选择教法,突出主体

充分利用学生已学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教学。首先教学圆面积定义时,先让学生回忆已学过的圆形面积的含义,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之前,让学生体会到将一个圆形转换成已学过的图形,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但每个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利用它的优势,不断把圆细分,这样拼出的图形越来越接近于长方形,效果更直观。

三、教学过程与总体评价

(一)导入新课

我们之前学过哪些图形的面积,那么圆的面积怎样计算呢?只要知道了圆的面积公式,就可以解决计算出圆的面积,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圆的面积。

(二)新授

1、什么是圆的面积?PPT动画展示圆的面积定义

2、回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猜想我们可不可以把求圆的面积转化成其他平面图形来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3、PPT展示将圆分成不同的(4、8、16、64...)偶数等份,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成新的图形?

4、得出结论:分的等份数越多,拼出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无限地分下去,最终拼出的图形就是长方形。

5、转化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的圆有什么关系?

1)转化后长方形的长相当于什么?宽相当于什么?

2)你能从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推导出计算圆面积的公式吗?

6、汇报讨论结果。

7、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r=2cm,求圆的面积

8、拓展思考

(三)总结

小结:本课知识,提出要求,希望大家能运用我们今天的所学所得解决我们生活中遇到的更多问题。总之,这节课,我力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采取观察操作、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再实践活动中理解概念,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圆的面积课件【篇5】

一、教材内容分析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这部分内容是平面几何的最后阶,(教材67——68页)它既是前面所学直观地认识平面图形及有关计算的延续和发展,又为今后逐步由实践几何转入论证几何作了渗透和准备。因此,在教学时,主要是让学生用转化的思想进行操作、观察和比较,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让他们初步学会用确切、简明的数学语言表述概念的本质特征,引导学生初步接触归纳推导出公式并理解并掌握公式的应用,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具有一定的转化和类比推理能力,并具对圆和圆的周长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易于在转化和类比推理方面进行启发和引导,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实现《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但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图形,学生很难跟以往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图形之间建立必然的联系。因此,在利用转化和类比推理基础上,要结合操作演示,让学生在学习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增加感性的认识,从而真正掌握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且能应用公式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讨论,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经过“感知——动脑——观察——合作探究”等系列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向学生展示生动、活泼的数学天地,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学的魅力,让学生领会图形转化的神奇和魅力。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注重情境创设,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实际情境,既创设了生动的生活情境,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又为后继学习和深入探究埋下了伏笔。而且在直观的动画情境中很好地展示了圆的面积概念。使学生体会到实际生活中计算圆的面积的必要性,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兴趣。

2、注重实践操作,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学习是学生的内部活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既要重视其学习结果,更要重视其学习过程,学生的创造潜能,存在于学习过程、探究过程之中,而不存在于数学结论中,只有实实在在的学习过程、思维过程、探究过程,才能有所创造,培养学生自己探索获取知识的能力。这节课的教学,紧紧抓住“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这一教学重点,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归纳整理。通过学生的剪拼,转化,利用等积变形把圆面积转化成了其他的平面图形,进而归纳、概括出圆面积的计算方法。这种多角度的思考,既打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3、注重学法指导,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应用转化的方法 :本节课中,在求圆面积公式时,不是教师灌输式地教会学生S=πr2,而是由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猜测——操作——分析——探究”, 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利用“转化”的思想,将圆变成已学的图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通过学生自主动手剪拼,然后研究两者之间的联系,实现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从而推导出圆面积公式。整节课,始终围绕这个主题,从创设生活情境,到提出研究的方向与方法,最后引导学生推导出公式,教师只作为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适当进行点拨,使学生不但“学会”,而且“会学”。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又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

4、注重教具和学具的应用,有意识地突破学生学习知识的难点 利用圆的面积这一节的教学用具辅助课堂教学,有其直观、形象而又生动的特点,它能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同时还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节课恰当地运用教学用具和

教材学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五、教学准备

教学用具,圆形卡片学具

六、教学过程

关键词:情境教具 学具准备 操作 转化 推导 猜测观察讨论 运用交流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创设情境

学校的花坛的半径为10米,我们能求出它的面积吗?

2,揭示课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圆的面积”好不好?

板书:圆的面积

3,说一说

师: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把你知道的说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

生答: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今天我们就用以前我们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来算一算圆的面积。

二、动手操作,实践探究

1,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

2、动手操作,尝试转化

1),看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圆)什么叫圆的面积?能不能把圆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呢?

2),如果把圆平分成8等份、16等份,那请你们拿出自己动手剪开后的学具,用这些近似的等腰三角形小纸片拼一拼,看能拼成什么图形。教师巡视指导

3),用教具演示,把圆平分成16份,让学生观察圆面积的“转化”。(圆近似成了长方形)

4)、通过上面的操作,你们知道圆的面积公式推导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吗?从上面的操作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3、探究联系,推导公式

现在来看拼成的长方形面积与圆的面积有什么联系?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的周长和半径有什么关系呢?

1),猜测,再一次观察老师的示范

2),学生小组合作操作,每一组学生回答,并展示自己拼成的作品

3),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圆的面积采用的是“化曲为直”的“转化”法。如果把圆平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分得就会越小,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

4),小组讨论总结出:拼成的`长方形面积和圆的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半径。

5),观察,小组讨论得出公式:(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 = 长 × 宽

圆的面积 = 周长的一半 × 半 径

S =πr ×r = πr2

三、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1、下面我们就应用圆的面积公式来解决一些生活的实际问题。出练习让学生做,巩固所学知识

2、再次出示上课前提出的情境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帮助学生订正 学生独立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全班汇报交流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既能达到巩固的作用,又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正确认识,掌握了圆的面积计算方法。

四、课堂小结

(一)组织交流

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

(1)本节所学的主要公式是什么?

(2)如果求圆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量?

(二)总结

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推导,一般都用到“转化法”这种数学思想。圆的面积公式,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如计算:环形面积、圆形花坛的面积、麦田自动喷灌的面积、树干的横截面积、圆形蒙古包的面积、圆形凉亭的面积、

圆形饭桌的面积、水桶底面积、圆锥沙堆的底面积等都用到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希望大家多留意观察身边周围的事情,去发现和提出问题,再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它,这样你的学习成绩会大有进步的!

七,板书设计圆的面积(1) 长方形的积 = 长 × 宽

圆的面积 = 周长的一半×半 径

S = πr×r = πr2 八、教学评价设计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在教学评价这一环节力争做到:(一)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二)在复习旧知识时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三)在运用旧知识时重视评价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蕲春县第四实验小学 何国栋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在教学和设计中充分利用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在教学和设计中大胆运用以下环节:1,既然数学源于生活,那么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使学生感受到所研究的数学知识就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直观地唤起其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又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2,启发学生归纳出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推导方法,是采用 “割补法”、“旋转平移法”等数学“转化”的思想方法,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 3,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尤其是让学生自己“剪”、“拼”,进一步使学生感知圆的边缘是曲线,拼成的图形边缘接近直线。体现了让学生在自我探索、自我发现中获取知识的新理念,这样跟进一步运用学生原有的学习经验,让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把问题化归到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利用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找到推导圆面积公式的方法,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合作意识及创新意识,引导和帮助学生成为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让每个学生各方面

圆的面积课件【篇6】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说课内容是西师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二单元中>第一课时。

2、教材、学生情况分析:

这是一节概念与计算相结合研究几何形体的教学内容,我认为该内容与教材前后的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平面直线图形的面积计算和圆的初步认识以及圆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几何知识的一项重要内容, 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和绘制统计图作了铺垫。

从学生的知识水平来看,从学习直线图形的知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知识,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从空间观念方面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

3、教学目标

遵循教材的编写意图并从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生活经验出发,我拟订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推导出圆面积计算的公式,并会用公式计算圆的面积;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树立和运用转化的思想,初步渗透极限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注重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互相合作、互相帮助的优秀品质及集体观念。

基于以上的教学目标:把教学重点定为是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则是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极限思想的渗透;

教学关键是弄清拼成的图形的各部分与原来圆的关系。

二、说教学策略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本课教学我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活动探究为主线,以创新为主旨”:主要采用了以下4个教学策略:(具体教学策略请看教学过程部分)

1.知识呈现生活化。以云南景洪的曼飞白塔的塔基为圆柱形石座,底面周长是42.6米,这座塔至少占地多少平方米。让生活数学这一条红线贯穿于课的始终.

2.学习过程活动化。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探究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3.学生学习自主化。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去探究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4.学习方法合作化。在探究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中采用4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从而真正实践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三、教学过程

秉着“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的指导思想,我将教学过程拟订为“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引导探究, 构建模型——分层训练,拓展思维——总结全课,布置作业”四个环节进行,努力构建自主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心理基础,为了使学生乐学,在第一环节中,我首先通过教材插图,从而引出课题:圆的面积计算。

在这一环节中,我通过情景设置,拉近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

(二)引导探究,构建模型

第二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为了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安排了启发猜想, 明确方向----化曲为直,扫清障碍----实验探究,推导公式----展示成果,体验成功----首尾呼应,巩固新知五大步进行:

第一步:启发猜想,明确方向。

鼓励学生进行合理的猜想,可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为广阔的空间。因此,在第一步:启发猜想,明确方向中。我启发学生猜想:“比较两个圆谁的面积大,你觉得圆的面积和哪些条件有关?怎样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呢?”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很自然的会作出合理猜想。但对于怎样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这个问题,学生根据已有知识,想到可以将圆转化为以前学过的图形,再求面积。至于如何转化,怎样化曲为直,因受知识的限制,学生不能准确说出。我抓住这一有力契机,进入下一步教学。

第二步:化曲为直,扫清障碍。

在第二步:化曲为直,扫清障碍教学中。我首先借助多媒体课件将大小相等的圆分别沿半径剪开,先分成8等份、然后拉直,再分成16等份拉直、最后分成32等份,再拉直,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分成的近似等腰三角形的底就越接近于线段。这一规律的发现,不仅向学生渗透了极限的思想,更

要的是为学生彻底扫清了“转化”的障碍。这时我适时放手,进入下一步教学。

第三步:实验探究,推导公式。

在第三步:实验探究,推导公式教学中。我首先提出开放性问题:你能不能将圆拼成以前学过的图形,试着剪一剪,拼一拼,想一想,议一议拼成的图形的各部分与原来的圆有什么关系?能不能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这里,我没有硬性规定让学生拼出什么图形,而是放开手脚让学生拿出已分成16等份的圆形卡纸小组合作去剪,去拼摆,并鼓励学生拼摆出多种结果,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第四步:展示成果,体验成功。

在学生小组讨论后,我将引导学生进入第四步教学,为学生创设一个展示成果,体验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向全班同学介绍一下自己是如何拼成近似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如何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然后由学生自己,同学和教师给予评价。同时对拼成近似长方形的情况,教师再结合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并结合板书。

首先让学生明确圆周长的一半相当于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长,半径等于宽,圆的面积等于长方形的面积,这是教学的关键,再此基础上进行推导,得出圆面积等于周长的一半乘以半径,再让学生弄清圆周长的一半等于πr,从而得到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化简后用字母表示为S=πr2。

第五步:首尾呼应,巩固新知

在学生获得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后, 我进入第五步: 首尾呼应,巩固新知的教学。这座塔至少占地多少平方米;求出它的面积。从而达到了对新知的巩固。

四、分层训练,拓展思维

为了深化探究成果,在第三环节: 分层训练,第一层:基本性练习,第二层:综合性练习,第三层:发展性练习。实现层层深入,由浅入深。逐步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并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的道理。

(附练习设计)

第一层:基本性练习

1. 画一个半径为2.5cm的圆,再求出这个圆的面积。

第二层:综合性练习

2. 求下面各圆的面积。

r=15厘米 r=24厘米 d=9分米

第三层:发展性练习

3.一个运动场(如下图),中间是长方形,两头是半圆形。这个运动场的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圆的面积课件【篇7】

一、分析教材

面积单位间进率是《人教社》九义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位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

这部分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建立了面积的概念并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探究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同时它也是学生在以后四年级学习的小数与复名数和与面积有关的应用题及在生活中解决与面积有关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设计本课时我们力图展现概念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多种活动中获得多种感观认识,抽象出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我们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使学生明了活动目的,亲身经历比较完整的探究过程,获得探究的体验。

二、说教材的三维目标和重难点

1、知识目标: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掌握相邻面积间的进率是100,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能力及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生生合作的学习精神,乐于助人的集体精神。

重点:掌握相邻面积间的进率是100。

难点:掌握相邻面积间的进率是100。

三、说设计意图

对于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我们组的教师们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教材,先后尝试了多种不同的教学设计,下面仅结合课堂教学中的三大环节(开课、活动操作、练习设计)来简述一下我们的研究过程及我们对每种设计的感受。

1、第一环节开课的研究

关于开课的研究,第一次试教,学生回忆长度单位复习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引导到面积单位的研究。这里教师让学生通过画1cm、1dm的线段,1cm2、1dm2的面积来引入。第二次教师拿出一个长方形(面积是1dm210cm2)让学生猜它的面积是多少,学生会选择以平方分米为单位来描述大小,当老师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进行覆盖发现多了一点,给学生制造研究的动力,学生用低级面积单位去描述,并引导学生对结论进行思考展开对面积单位的进率的研究,第三次试教叶靓老师出示三个不同大小图形,分别是正方形、长方形让学生选择手中的学具研究得出三种图形的面积。由于3号图形是1dm2也就是100cm2,从而揭示cm2与dm2之间的进率。第四次试教我们回归课本,从回顾长度单位的进率迁移到对面积单位的进率的学习。

这四次开课研究每次的侧重点不同。第二、三次的导入设计突出了面积单位的应用价值试教发现分散了教学重点,给学生的学习增加了认知障碍,重点不够突出。

而第一、四次开课研究目的性更强,直接引导学生对重点问题进行探索。尤其是第四次的教学设计借用多媒体使学生对相邻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有效的排除了相邻长度单位间的进率这一知识点产生的负迁移效应。

2、第二大块:探研活动的教学设计

这一个教学环节我们设计了很多种不同的活动形式

第1次是学生分小组活动探究,叶老师把学具全部提供给学生,学生活动内容丰富有摆一摆,有用面积计覆盖、有用尺量一量等,但我们发现容易造成小组活动混乱,我们应引导他们有条不紊地操作,而今天叶老师让学生自主选择其中的一种或二种学具进行探究,让学生带着问题,满怀疑惑和好奇去探索。首先让学生思考和选择工具(这实际上是引导学生先思考、再动手)同时教师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展开研究。不同的方法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使

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探索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这样,通过猜想、研究、验证等一系列的过程,充分放手让学生研究、发现、归纳、总结,学生不仅学会研究问题的方式方法,而且还培养了学习的意识。

对于书本的使用,叶老师也没有忽略,教学完这一环节后叶老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帮助学生学会用教材来学习,必竟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文本。

3、第三大块,练习

数学本身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课堂上,把数学经验生活化,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叶老师结合日常生活情形丰富特点,设计开放的实践活动,放手让学生应用,促进自身主动发展。学生探索出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后,有一种应用的期待,“我努力的结果究竟能解决什么问题呢?”马上引入实践应用。

本节课,我们对练习的设计有这样一个思考

“本课我们到底练什么?”

虽然这节课我们认为:是教学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如果练习仅仅停留在面积单位间的换算是不够的。

我们的看法:

1、继续夯实对面积单位进率的认识,所以在叶老师的练习中出现了针对实际物体填写合适的面积单位,再对面积单位进行换算的练习形式。

2、本节课的练习形式多样有填空、连一连、实际应用。

能有效帮助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3、如何使练习具有延伸课堂的效果

对于一节课的学习是不是就是40分钟?答案是否。

教师在课常上教给学生的知识与方法如何换变成学生的能力,怎样让学生的学习延续到40分钟以外?在本节课中,叶老师引导学生用各种不同方法,引导学生得到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进率,叶老师在课的最终提出的思考题给予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继续研究的目标,鼓励学生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方法、数学思想去继续研究。

圆的面积课件【篇8】

各位领导:

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六年级《圆的面积》。

[教学分析]在学习本课内容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圆,会求圆的周长,在学习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时,已经学会了用割、补、移等方式,把未知的问题转化成已知的问题。因此教材首先提出了圆的面积概念,接着让学生尝试运用以前曾多次采用过的“转化”的数学思想,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面积,引导他们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让学生再一次运用“转化”这种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较复杂的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因此,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正确掌握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应用。[教学难点]:

1、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操作,找出拼前圆的各部分与拼后图形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并且用不同的方法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本节课选择网络教室环境下教学,为此我设计了网站形式的学习资源。(请看课件出示)

根据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以及教学重点、难点,我精心设计了本课的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问题。

二、独立探究、合作学习

三、解决问题、深化理解。

四、总结检测,形成能力(2分钟)

教学中的第一个整合点,动手实践。教学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时。[视频]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拿出预先准备的圆形学具,要求学生沿着半径平均分成若干等份,再拼一拼,看看能不能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呢?由于学生的个体不同,收获也有不同。通过动手实验操作的方式来探究圆,学生会在操作中出现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如有的完成不了实验,有的误差很大,有的拼成了长方形,但是形状不够近似,没有充分的说服力,不能帮助学生对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进行充分理解,如果将圆平均分得份数再多,继续拼摆,会占用较多的课堂时间,而且实验也很难成功。这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但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则可以弥补教学的不足,能更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空间观念。学生感知的知识往往是片面的、零散的、不完整的,所以在他们充分动手操作后,我又提供了教学课件来帮助他们理解和观察这一个实验的过程,将圆分别分割成16份、32份等,剪一剪、拼一拼。最后,把拼成的图形加以比较,使学生看到,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会越细,拼成的图形就会越近似于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从而得出等分的份数愈多,拼成的图形就愈像,就愈接近,完成另一个重要数学思想—极限思想的渗透。再组织学生边观察课件或拼摆的学具边思考下面的问题;

①拼前是什么图形,拼后近似什么图形?

②拼前图形的面积与拼后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③拼后图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哪部分,宽相当于圆的哪部分?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重点。

整合点2,信息技术,拓展思维。学生在自由地剪、拼成一个长方形,已经很有难度了而且占用了很长时间,如果再组织学生把圆拼摆成其他图形,再观察,比较,这一堂课学习任务将很难完成。虽有个别学生已经拼、摆出来,对全班学生很难有指导性。但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弥补不足,让学生观察课件中将圆转化成三角形、梯形的过程的提示,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的指导,学生立刻自行探究,动手制作,将圆平均剪的若干份拼摆起来,观察、比较,得出用不同的方法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运用信息技术指导学生解决教学难点,并且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空间想像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

整合点3;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练习。为了巩固已学知识,利用教学版块中的过关测试,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圆的面积计算方法。根据教材特点,我针对不同层次学生不仅设计练习题,而且又提出难易不同的问题,我主要分为三个梯度。

一、基础知识为学生提供的是计算圆的面积问题。(图片)

二、综合知识包括圆的面积填空、判断、选择计算题。(图片)

三、拓展练习。(图片)设计生活中计算学校操场面积的具体情景,学生也可以点击媒体资源提供的生活实际的视频资料。

(视频)【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情况,点击教学相关的过关测试,自主选择试题,由软件来判断学生解答的正确与否,根据学生的正确情况给予继续或重新练习】。练习中,教师利用屏幕监控和巡视,(视频)【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时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这样避免了常规课堂只重视结果现象,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从而避免了重知识轻运用的现象,更多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关注了学生情感体验,确实让新课改走进了课堂,落实到常规教学中,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信息技术有其直观、形象而又生动的特点,它能使静态的画面动态化,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富于启发地清晰揭示了知识的内在规律,本课采用由网络进行教学,给学生以生动、形象、直观的认识,富于启发地清晰揭示了知识的内在规律,再加上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和老师的点拨解说、提问,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合作交流,使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同时还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恰当地运用了微机演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是其它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圆的面积课件【篇9】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P47—49三角形的面积,“练一练”及练习十第1—3题

教学目标:

1、 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 通过操作、观察、比较,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和掌握怎样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具学具准备:

1、 若干个完全一样的按比例放大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一套多媒体课件。

2、 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方形、两个平行四边形,一把剪刀。

一、导入课题: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三角形的面积,板书:三角形的面积),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可能出现:a、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b、三角形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c、学三角形的面积有什么作用?]

2、解决方案:

师:要想知道三角形的面积怎样求,你想用什么方法来研究?你是怎么想到的?

(前面我们刚学过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是把平行四边形通过分割、平移、拼补转化成长方形研究的,所以我想到了转化的方法。板书:转化)

师:今天这节课让老师陪着大家运用转化的方法研究三角形的面积。

[评析:谈话式导入,学生看课题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参与了课堂学习目标的制定。课堂导入找准教学起点,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明白本课的学习也是运用转化的方法进行研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为新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新授

(一) 实验一:剪

1、师:下面让我们做几个实验,好不好?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一个长方形,两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上画好底和高。)

2、(1)师: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三个图形,平放在桌上,用剪刀沿虚线把它们剪开,剪开后一对一对的放在一起。(标上1、2、3号)

(2)反馈。师:你沿虚线把平行四边形剪开,得到了什么图形?(让学生把得到的两个三角形举给大家看。)师:其他的两个平行四边形剪开后能得到两个三角形吗?

(3)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分成两个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大小、形状怎样?你怎么知道的?(学生演示重合的过程)

师:重合了,在数学上叫“完全一样”(板书:两个完全一样)

师:现在你能用“完全一样”说一说我们剪到的三角形吗?(学生说1号是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2号、3号是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学生演示重合过程,课件演示剪、重合的过程。

师:谁能说一说根据刚才的实验,你想到了什么?

小结并出现字幕: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4)师:这两个三角形与原来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课件演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的过程)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和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课件闪动演示,学生回答,出现字幕: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通过刚才的实验,你得出什么结论?看字幕说: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说一说1号、2号、3号各是什么三角形?(板书: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评析: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通过剪一剪、比一比、议一议,使学生多种感官积极参加学习活动,理解“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为学习三角形的面积指明了思维的方向。]

识字7课件热门


趣祝福小编搜集了多篇文章其中“识字7课件”最为精彩。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就需要老师用心去设计好教案课件了。 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有助于提高老师的教学效果。这些建议仅供参考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最终决策!

识字7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新的偏旁部首。

2、学习本课10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12个生词。

3、通读、辩写、释义,掌握生字。

4、通过学习汉字,了解中国文字的精髓。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16个生字生。

难点:了解生字形声字的特点。

教学准备:

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我们从入学到现在已经学会了不少汉字,它们的构造很有意思,大家认真学习,就会慢慢掌握它们的规律。

一、学习课文中左部分的生字和生词。

1、自主学词学字。

借助拼音自由小声读课文,生字多读几遍。

2、找出易读错的字并正音。

3、指导学习生字词。(投影展示)

jí xiánɡ zhù fú

吉 祥 祝 福

4、领读,巩固字音

5、学生交流。

6、领读,正音,看清声母、韵母和声调。

(1)教师领读。

(2)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二、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三、学生自由读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新的偏旁部首。

2、学习本课10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12个生词。

3、通读、辩写、释义,掌握生字。

4、通过学习汉字,了解中国文字的精髓。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16个生字生。

难点:了解生字形声字的特点。

教学准备: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含“衤”的生字。

1、借助拼音,自读生字,生词。

(1)拼一拼,读一读,注意读音不准的地方要纠正。

(2)讲一讲,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2、识记字词,指导书写。

(1)看一看右边的生字,找出相同点。

(2)分析字形。

衬:衤+寸 衫:衤+彡 裤:衤+库

袖:衤+由 裢:衤+连 裕:衤+谷

3、拓展训练。

说一说带“衤”旁的字与什么有关,你还知道哪些带“衤”的字。

4、指导书写。

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

二、实践活动。

1、继续寻找由常用偏旁部首组成的字,想一想,每组字的意思与部首有什么关系。

2、比一比,看谁找得多。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新的偏旁部首。

2、会写本课10个生字,会认16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本课生字生词。

难点:了解生字形声字的特点。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我会拼。

zǔ xiān shè huì jí xiánɡ zhù fú

( ) ( ) ( ) ( )

二、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衤: 木:

三、扩词练习

衬( )( )( ) 衫( )( )( )

裢( )( )( ) 裤( )( )( )

袖( )( )( ) 裕( )( )( )

识字7课件 篇2

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学习生字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2、认识“月”旁,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教学进程:

复习导入

1、认读“鸟”和“隹”部。

2、认识生字卡。

1、上节课,我们知道了“鸟”与“”这两个部首表示同一个意思,带有这两个部首的字大部分都和鸟类有关。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两个部首却恰恰相反,一个字里却包含着两个不同的意思。你们知道是什么部首吗?

二、看图学“月”旁,学习有关词语

1、看图,图上画了什么?

2、认识象形字。

古时候月亮和肉两个不同的事物演变到今天都用一个偏旁“月”来表示,教学“月”旁。

3、学习相关词语。

月亮晴朗朦胧

弯腰踢腿挺胸

4、自由组词

这组词中我们要注意:“朗”是边音。

5、指名读,齐读。

6、理解词意。

明亮:光线充足。

朦胧;不清楚,模糊。

晴朗:没有云雾,日光充足。

7、齐读词语。

三、指导诵读,读中感悟

1、看课文插图,你觉得夜空美吗?美在哪儿呢?把你看到的,想到的说出来?

带着你的感受读词语

2、我们早晨锻炼身体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呢?

老师觉得你们个个充满朝气,大家读——

四指导写字

1、教师出示生字卡,集体认读,教师强调“朗”。

2、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这些字的构字特点以及它们所表示的意思,现在,请你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该怎样写好这四个字。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反馈,教师强调。

4、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辅导。

四、看图说话

森林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鸟,有()()()()我最喜欢(),因为()。

小朋友,起得早,大家都来做早操。踢踢(),弯弯(),天天锻炼身体好。

布置作业:

1、比较字形,然后组词。

鸟()鸦()

乌()鸭()

朗()鹰()

郎()雁()

2、写几个部首为“月”的汉字,并组词。

板书设计:

月亮晴朗朦胧

弯腰踢腿挺胸

识字7课件 篇3

教学内容

识字3

教学课时

第 一 课时

教学课型

综合课

是否集体备课

教材分析

识字3是本册教材的第三单元的开篇课文。它是以对子的形式呈现,内容都与大自然息息相关。对子情境优美,语言精炼,读起来琅琅上口,利于培养学生语感,积累语言。同时,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能使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美妙,享受大自然的神奇,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对对子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在极富感染力的语境中教师应该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大自然的实际,采用多种方法识字。

教学目标

1、认识“雾、霜”等13个生字。会写“和、语”等6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产生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读准字音,识记字形,学会对对子。

教学难点

自己创编对对子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关于大自然景物的课件。

预设过程

设计意图

识字7课件 篇4

教材分析:

本课将与大海有关的词语串起来组成韵语,让学生朗读。第一行三个词表现海滩上的情景,第二行表现海上的景色,第三行是海产,第四行是海港景色。共12个词,恰如一篇描绘大海景色的诗歌。课文配有图画,可以促进学生想象,感受大海的美丽富饶以及孩子们在海边玩耍的乐趣。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5个生字和1种笔画,认识8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韵文。体验在海边沙滩玩耍的乐趣,感受大海的美丽富饶。

教学重点、难点:

启发想像,体验在海边沙滩玩耍的乐趣,感受大海的美丽与富饶。

教学构想:

观察画面,展开想像,体验玩耍的乐趣。让学生在了解画面的景色后,闭上眼睛想像走在沙滩上的感觉和在沙滩上玩耍的感觉。根据海鸥飞翔的姿势,联想海鸥可能在干些什么。从想像中体味到在海边沙滩玩耍的乐趣,体味到海鸥飞翔的快乐,从而读出情趣。联系生活,交流信息,了解大海的富饶。在理解“贝壳”这个词时,运用实物或图片,让学生有最直接的感受。理解课文第三行的海产品时,应让学生联系生活中品尝过的滋味和欣赏过的感觉来理解,并说说还有哪些物产。最后再交流一些浅显易懂的资料(如风景、物产),让学生了解大海的富饶,从而读出喜悦。音乐衬托,语言渲染,感受大海的美丽。运用轻柔的古典音乐或轻音乐,再加上优美的语言文字的渲染,为学生制造出柔和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大海的美丽,从而读出韵味。

教学准备:

录音带、有关大海的图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识字五》书写部分生字。

学生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歌曲《赶海的小姑娘》。)听,歌中的小姑娘在金黄的沙滩上捡贝壳、抓对虾,多快乐呀!今天,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去看海。

二、指导看图,出示词语。

1.(出示图片。)请小朋友们按由远到近的顺序观察挂图。按天空一海面一沙滩的顺序说说图上的景色。

(1)远处的天空有什么?(晚霞。)

(2)海面上呢?(蔚蓝的海水,海风掀起层层海浪,海浪拍打着岩石,激起无数晶莹的浪花。海鸥在海面上自由地飞翔,远处的灯塔立在海面上。渔船上满载着鱼虾、海带,停泊在港湾里。)

(3)沙滩上呢?(金色的沙滩上,小朋友们光着脚丫,正兴高采烈地捡贝壳呢!)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在图片旁贴出对应的词卡。

2.将词卡按顺序重新排列,让学生读一读。

三、初步感知。

1.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识字5,请你大声地朗读,读通读准。

2.指名朗读。相机正音,注意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

四、教学韵文。

1.闭上眼睛想像一下,走在金色的沙滩上,你会有什么感觉?(软软的。)你还可以在沙滩上干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观察图画。)他们都在干什么?小姑娘正弯腰去捡一个蓝色的贝壳。穿红背心的.男孩儿吮着大拇指,他可能有了新的发现。右边的小男孩飞快地跑过来,举着一个大海螺大声地喊着:“噍,多漂亮的贝壳!'’沙滩上留下了他的一串小脚印。)

2.你见过贝壳吗?(出示实物或图片。)说说贝壳的样子,读好“贝壳”。

3.孩子们光着小脚丫在沙滩上尽情玩耍,是多么开心呀!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行。

4.用第一行的三个词语说一两句话。

5.(播放轻柔的带有海浪声、海鸥声的音乐。)站在沙滩上,遥望海面,海风轻拂,浪花欢唱,海鸥飞翔,多么迷人的景色呀!谁能读好第二行的三个词语?(指读。)

6.海鸥在海面上干什么?(飞翔、呜叫、捕捉小鱼、追逐。)海水在海风的吹拂下拍打着海岸,撞击出朵朵浪花,哗哗,正唱着动听的歌呢!再读这一行。

7.齐读第一、二行。

五、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风:注意笔顺,第二笔为“_L”,中间部分要写得适中。

2.贝:上部写得略长些,左竖比横折的折笔要略短,第三笔为竖撇,末笔为长点。

板书设计:

识字五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识字五》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活动。有感情地朗诵前两行。

二、继续教学韵文。

1.美丽的大海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还向人类奉献丰富的海产品。看,满载而归的海船上装满了什么?(珍珠、珊瑚、藻类……)

2.你品尝过这些鱼虾、海带吗?味道怎样?见到过漂亮的珍珠吗?把你此时的心情融人朗读中。

3.辛劳的渔民劳累了一天,获得了这么多东西,心情怎样?读好这一行。

4.(播放轻柔的古典乐曲。)夕阳西下,晚霞映红了海面,渔船载着渔民们满船的喜悦驶入港湾,一切又将趋于平静。谁能读好这一行?(指名读。)

5.金色的沙滩,蔚蓝的海水,红彤彤的晚霞,傍晚的大海多了一份宁静的美丽。再读这一行。

6.诵读韵文。

(1)借助画面,自由练读。

(2)配乐,指名朗读。

(3)配乐,齐读。

三、教学部分生字,指导书写。

1.“渔”与“鱼”的区别。

“渔”的意思是打鱼、捉鱼。

2.选词填空:鱼渔。

(1)海边的( )民驾驶着( )船出海捕( )了。

(2)一条大鲤( )在( )网中挣扎。

3.出示“渔…‘沙…浪”,说说共同点。(均有“j”,均为左窄右宽。)

4.沙:右部“少”的竖应写在竖中线右边,左点写在中心点偏左,右点比左点高,最后一撇要舒展。

5.浪:第八笔为“竖提”,应在竖中线的左边,捺要舒展。

6.渔:右部“∥”窄,“田”部要注意上宽下窄,末横稍长。

四、拓展交流。

小朋友们,学了这篇韵文,我们了解到大海不仅美丽,而且富饶。小朋友们应该收集了不少图片、资料,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进一步感受大海的美丽和富饶。

五、课堂小结。

辽阔无边的大海是一座蓝色的宝库,蕴藏着许多宝贵资源。小朋友们长大后去探索大海的奥秘、开发大海的宝藏吧!

板书设计:

识字五

教后反思:

只有少数的学生还没学会本课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不能按笔顺描红。

识字7课件 篇5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小学

2,学科:语文科

3,课时:1

4,学生课前准备:观察夏天里周围的变化以及小昆虫的活动情况

教学目标:

1、认识“蜻、蜓”等11个带虫字旁的生字,会写“蚂、蚁”等6个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儿歌。

3、认识并了解夏天一些小动物的生活,体会小动物给夏天带来的情趣,有观察小动物、了解大自然的兴趣。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这是一首写小动物在夏天的情形的儿歌。这里写的小动物大都是昆虫,因此,本课要求认识的字大都有虫字旁。教学本课可在学生熟读儿歌的基础上,联系大自然和教材中的彩图,采用多种方法读准字音,认记字形。

教学重点:

读准字音,识记字形,熟读儿歌,会写6个生字。

课前准备:

1、课件、生字卡片。

2、学生搜集一些小动物的有关资料。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夏天的图片,然后教师导入:夏天就要到了,夏天里,小动物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看图说话。(出示文中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想像:图上有些什么小动物?它们在干什么?

3、师小结:这些小精灵给夏天增添了很多乐趣,书里有一首儿歌是写它们的,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好吗?

二、读儿歌,识字。

1、我们遇到不认识的字,有什么方法解决?

2、自由读儿歌,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师巡视)

3、检查自学情况:

A、出示生字词,指名说说怎样认识,再拼读,齐正音。

B、齐读字词。

C、去掉拼音,开火车读,正音,再齐读。

三、写字。

1、课件出示要写的字,指名读,齐读,并口头组词。

2、指名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个生字,并互相提醒怎样把字写得更漂亮。

3、重点指导书写“蚁、空、前”,教师作范写。

4、学生练习写字(每个字写一次),再展示书写作业:互评与师议结合。

5、过渡:我们认识了那么多的生字宝宝,也学会写了,老师把它们放回课文,你还能把它们认出来吗?那我们来读读课文,好吗?

四、学习课文,发现规律。

1、指名读课文,正音。(指2人读)

2、自由读文,找找儿歌里写了有哪些动物,把小动物的名字画出来,想象它们在哪里干什么,自己加上动作表演给小组的同学看。

3、学生读文理解,师巡视。

4、指名汇报所得,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小动物的名称,并指导学生表演来理解句意。

5、引导学生找出规律:

(1)齐读板书。

(2)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发现这些字都有“虫字旁”)

(3)“虫字旁”的字和什么有关?(小动物)

6、你能再说说还有哪些带“虫字旁”的字吗?(师适当板书)

7、拓展:学着儿歌的格式仿写:哪些动物在哪里干什么。(以小组为单位)

8、齐读儿歌。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生字,也看到了很多小动物在活动,你们喜欢它们吗?这么可爱的小动物,我们应该要爱护它们,不要伤害它们,知道吗?那么就请同学们课后也去观察一下其他小动物是怎样活动的,把你看到的告诉老师和同学。

识字7课件 篇6

设计理念

谚语是在群众中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

本课是由五句谚语组成,不仅形象的介绍了一些简单的天文和气候等方面的知识。还让学生初步认识了谚语这一中华民族古老质朴的艺术形式,引导学生注意发现和积累谚语,丰富自己的知识。让学生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身边的科学。

学习目标:

1、认识“初、眉”等10个生字。会写“北、南”等5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谚语的美。

教学重难点:

学习谚语,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

教学准备:

识字卡片搜集谚语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直接导入

小朋友们,这节课老师想考考你们。如果你迷路了,你知道可用什么办法辨别方向吗?你们知道蜻蜓低飞预兆什么?如果想知道赶快读识字8的谚语吧!

二、初读课文

1、要求读准字音,流利地读谚语。

2、在文中画出本课所需要认记的生字,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记。

三、检查汇报:

1、教师出示识字卡,学生认读。

2、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的(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方式认记)

3、扩词练习:给生字找朋友,组成一个新词。

4、开火车认识生字

四、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请学生再读课文,(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读得正确流利,还要当引导学生读出韵味,体会韵律美。)

2、小组交流、讨论:说说自己读懂了哪句谚语的意思。

3、全班交流读后的收获。

4、请学生提出不懂之处,教师根据反馈情况相机指导。

五、课内升华:

小组擂台赛,交流课前搜集的谚语,看哪一个小组搜集的谚语多!

六、指导书写:

1、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汉字结构及占用字格的位置。

2、学生认真描红和临写。

3、教师个别巡视指导。

七、教师小结:

同学们,在咱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意味深刻的谚语等着同学们去收集,希望同学们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

八、趣味作业:

把今天学的谚语背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识字7课件 篇7

教材分析:

本课将介绍公园景物与设施的词语串起来组成韵语,共四行12个词语,第一、二、四行最后一个字押a韵,便于学生诵读。课文配有图画,可帮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公园,展开想象,同时有利于学生将词语和它表达的事物联系起来。

教学目标:

了解公园的景物与设施,懂得要从小爱护公物。按顺序观察图画,能把图画上描绘的事物与词语相联系。学会掌握本课的1种基本笔画、5个生字,认识8个二类字,理解词意。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构想:

本课描绘了公园里美丽的景物和小朋友兴高采烈地进行娱乐活动的情景。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调动学生原有的实践感知经验,获得对公园的整体印象。要紧扣为识字服务的旨意,从整体上感知图画所描绘的事物同词语之间的联系,结伊词串”的形式特点,引导学生整体诵读,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押韵,将识字、理解词语、认识事物融为一体。严格指导学生正确描红,按笔顺练习写字。同时,要注意以形式多样的识字游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识字兴趣,巩固识字效果。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识本课的12个词语,会对生字进行扩词;指导书写“水、火、山”三个生字。

学生学习过程:

一、观察图画,引出词语。

1、(出示挂图。)小朋友们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公园。)那么,公园里有些什么好看的景色,好玩的东西呢?请小朋友们指着图,和同桌说说。

2、(出示词语卡片:公园绿树红花小桥流水宝塔转椅山洞火车荡船木马滑梯。)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指导读准生字:(后鼻音)荡洞公红(三拼音节)桥花火转滑船(翘舌音)山车水转船。

3、抽卡片认读。开火车认读。

二、指导朗读词语。

1、抽卡片齐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3、同桌互读,比一比谁读得好。

4、指名分行读,要求能读准读通。

5、词语这样编排,读来觉得怎样?(很好听,还好记。)

三、教学“火、山、水”三个生字。

1、指读生字。

2、识记生字字形。’

火:注意笔顺。一点,二短撇,三长撇,四捺。

山:注意笔顺。一竖,二竖折,三竖。

水:注意笔顺规则,先中问后两边,(认识新笔画:横撇。)

3、你自己还会记哪些生字?

学生交流。指答,如:公:八+厶园:口+元红:窒+工花:“+化

4、口头扩词读词,巩固识字。

火车火气生火山东火山火花火苗火红红火山头下山河水泪水水珠水杯流水

5、指导书写。

教师板书,学生临摹书写。(注意个别指导。)

水:注意右边的撇和捺分成两笔写。笔顺规则是先中间,后两边。一竖钩,二横撇,三短撇,四捺。

学习写新笔画:横撇。横短,撇长。(学生书空并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

作业设计:

把今天学的12个词语读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板书设计:

识字3

水 火 山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12个词语。练习造句,指导书写“木马”两个生字。

学生学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

继续学习“识字3”,读好课文,学习书写。

二、复习活动。

1、(出示带音节的13个生字卡片。)抽认读。去掉音节再认读。开火车读。

2、朗读词语卡片,读准每个字音。

三、朗读课文并背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找找课文每一行的最后一个字,看看押什么韵?(指花、塔、马字的韵母。)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尝试朗读韵文。

4、对照图画,说说这公园美吗?美在哪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加上想像说话。)可以用以下旬式:

(1)公园里真美,有树,花。有桥,水,还有宝塔。

(2)公园里真美,有——的树,——花,还有——的桥,——的流水,——的宝塔。

5、公园真是孩子们的乐园,看看图,读读下面两行课文,想想你玩过吗?好玩吗?挑一种你觉得最好玩的说说。

可以用以下句式:

(1)公园里可好玩了,有、、,还有、、。

(2)公园里可好玩了,有——、——、——、——、——、——,还有——。我最喜欢玩

6、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读出这小小公园的美,这小小乐园的好玩吧!

教师指导朗读好韵文。

7、分组朗读竞赛。评读。

8、尝试背诵课文。

(1)教师指导背诵。

先想一想,公园里有什么景物?(绿树红花小桥流水宝塔。)

公园里还有什么好玩的?(转椅火车山洞滑梯荡船木马。)

对,脑子里就像过电影一样,把公园里好看的、好玩的都说一说就行了。(学生尝试背诵。可以同桌互相抽背,一人指图,一人试背。)

(2)交流。抽背。

四、教学“木、马”两个生字。

1、抽读生字卡片。

2、说说识记方法。

马:由三笔写成。

3、学生书空练习。唱读。

4、学生练习描红。

5、生字开火车,口头答题。

木——( )——( )——( )

马——( )——( )——( )

6、读扩词巩固识记。

木头 树木 木马 木船 马车 白马 马头

7、猜字游戏。

8、指导书写。

观察汉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教师讲解并板书。学生临摹书写。

作业设计:

书写本课的5个生字。

板书设计:

识字3

水 火 山 木 马

课后反思:

识字7课件 篇8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新词卡片。

2.听写生字。

3.检查听写情况。

二、继续看图学习生字词

1.观察书上的图,看看图上画了哪些事物。

2.自由读韵文,要求:读准字音。

三、出示表(二),复习“竹字头”、“草字头”

1.观察实物图画与古文字,了解偏旁本义。

(1)“”的古文字像什么?(像竹叶)

(2)复习“竹字头”。

师范读带竹字头的生字。

指名读、齐读。

(3)“”的古文字像什么?(像两棵小草)

(4)复习“草字头”。

师范读带草字头的生字。

指名读、齐读。

四、指导看图,出示部分生字词

出示挂图,学习生字词。

1.这些都是竹制品,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相机出示词卡:竹篮、箩筐、筷子]

2.中国的老年人最喜欢喝什么?仆目机出示词卡:茶叶]

3.有一种水果外面有许多硬刺,但口味非常好,酸甜好吃,你知道这种水果的名称是什么吗?[相机出示词卡:菠萝]

4.有一种春天开的花,叶子是淡绿色的,闻起来有一股淡淡的香味,你知道这是什么花吗?[相机出示词卡:兰花]

五、教师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第一组偏旁的名称是什么?(竹字头)为什么都是竹字头?(因为这些制品都是竹子做成的,大都与竹子有关)第二组偏旁的名称是什么?(草字头)为什么都是草字头?(大都与一些植物有关)

六、学生自学出示的生字词

七、指导书写

1.指名说“篮、筐”的笔顺。

2.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教师范写生字。

4.学生描红书中田字格里的生字。

5.让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长生果课件(热门7篇)


长生果课件 篇1

 

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3.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顾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第一单元我们学习的主题是“我爱读书”,在前几篇课文中,我们一直在和书进行着有趣地对话。《窃读记》中的小女孩,在书店里得到了“窃读”的乐趣;《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中的小女孩,在对长辈的访谈中获得了读书的启示;《走遍天下书为侣》则提出要善于读书,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所获;今天,我们还要再学习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看看它又告诉了我们什么。

 

(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问:你有什么问题?(如:课文中我的“长生果”是指什么?为什么要把书比喻为我的“长生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看看能不能在文中找到答案。

 

2.同桌互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相互评价。

 

3.根据自读提示中的问题和方法,再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勾出来多读几遍,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4.四人小组交流检查读书情况。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作者写了少年时代读书和写作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看香烟人小画片;看连环画;看文艺书籍;看中外名著;重点回忆了两次作文的构思与写作的经历。

 

作者悟出的道理: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2.仔细阅读作者例举的两篇作文,你是怎样理解作者从中所悟出的道理?在你自己的写作中有过类似的体会吗?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写作体验来理解,谈自己的感受,更重要的是学习并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和读书方法──博览群书,入情入境,作读书笔记,会借鉴运用等。

 

四、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通过刚才的交流,大家理解了为什么把书比作“长生果”了吗?

 

长生果,即吃了可以使人长生不老的果子,在这里指营养极其丰富。把书比喻为“长生果”,意思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延续的营养。充分表达了书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而作者就是在书的引领下写作越来越成熟的。

 

将书喻为长生果,可见作者对书的钟爱。

 

2.文中真实地回顾了作者少年时代与书的故事,使作者酷爱读书的情景再现在我们眼前。读读课文,你是从哪里感受到作者对书的喜爱之情的?

 

(通过重点段落和句子的分析,明白作者酷爱读书这种情感贯穿始终:看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时的津津有味,看连环画时的废寝忘食,读文艺书籍时的不求甚解,读中外名著时的如醉如痴。作者正是不断地在书里如饥似渴地汲取营养,才不断地成长起来。所以作者在回首少年时光时才感到那样的愉悦。)

 

3.通读全文,体会读书的乐趣。

 

五、品读语言,学习作者在运用语言上的特点

 

1.生动的比喻。让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恰当的词语。(积累运用:流光溢彩、眼羡、津津有味、天长日久、如醉如痴、浮想联翩、悲欢离合、牵肠挂肚、如饥似渴、不言而喻、黯然神伤、千篇一律、大显身手、心安理得)

 

六、联系实际,交流体会

 

说一说你读书中的故事,你在书中的收获。

 

课后练习:

 

1.抄写文中优美的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把自己在读书中所得的收获写成一个小片段。

 

点评:

 

重庆九龙坡区是我社第一批参加实验的实验区,它们从2001年参加课改以来,通过抓集体备课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以上就是该区在暑假期间组织教师备课的全部成果。看了之后,我有一些话要说:

 

一、感动。这些教案是九龙坡区教师在区教研室的带领的帮助下,经过一个暑假的辛勤工作研究出来的,是冒着重庆的酷暑做出来的,这种团结、协作、奋斗的精神实在令人感动。更令人感动的人,他们愿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无私地奉献出来,给全国的实验老师提供备课的思路。所以,我想老师们在看到这些教案时,不应该窃喜又有了应付检查的材料,不应该产生偷懒的想法,因为这是彼时彼地的教案,不一定都适合你。老师们要感谢他们的最好方式是,对他们的教案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者提出自己的教案,这样才能形成共同研究的良好氛围。

 

二、感想。九龙坡区探索出来的集体备课、网络备课曾经在天津的经验交流会上介绍过,当时我就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教研形式。它发动集体智慧、群策群力,准备出一份水准较高的教案,同时还省去了老师大量的无谓劳动,老师完全可以把这个时间用在学习提高上。面对这样一份相对“标准化”的教案,老师需要做什么呢?第一需要做的是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调整、完善教案;第二更需要做的是记好“教学反思”,看看自己在实施教案的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大到整个的设计思路,小到某一个问题的提问方式,都可以重新思考,虽然本课时不能重复,但长期经过这样反思,将对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

 

三、感慨。小学语文课改已经进入了第五年,第一批参加课改的老师和学生也用到了五年级上册教材。课程改革对老师观念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师生在此过程中的收获也是有目共睹的。但综观近一年多的课程改革的进展,使人不禁有“慢”下来,甚至是“走老路”的感觉。个中原因自然是很复杂的,但我以为大致有三:第一是经过课改初期的“激情燃烧”,这时已经有些疲塌了;第二越来越到小学毕业之时了,对如何考评尚不清楚;第三受某些专家的影响,加之一些瓶颈问题无法突破。而重庆九龙坡区的这些教案给我强烈感受是,老师的探索热情并没有衰减,改革的动力并没有消失,他们为自己前几年取得的成果而自豪,也为自己以后将取得的成果而充满信心。所以,参考、学习这些教案的老师,不光得到了某些备课上的便利,更应该为他们的精神而感动。

 

 

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2

 

写教案一定要有正确的思路,下面小编为你介绍《我的“长生果”》教案范文,欢迎参考!

 

教材简析:

 

这篇略读课文是著名作家叶文玲的一篇散文,主要是回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阐明读书的特有感受以及读书对自我生活的影响,全篇情感真挚,层次分明。作者满含深情地回忆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他的读物由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到连环画,到文艺书籍和中外名著,阅读的范围与深度在不断增加。在醉心的阅读中,由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到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不仅仅扩展想像力,锻炼记忆力,增强了理解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写作潜力。作者在读写的实践中,逐渐悟出了读写间的关系和写作方法: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些“鲜味”才好;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就应是自我呕心沥血的创造。情真意切,真实可感。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资料,领悟作者对书的情感,体会作者所悟出的道理;二是结合实际明白读写间的关系,学习一些读写方法,并继续开展综合性学习。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个性是阅读课文的教学应着重指导学生把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勇于阅读时光,因此教师就应让学生自主学习,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凭借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交流、讨论,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我的学习方法,逐步提高阅读潜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自我的学习主人。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更多发挥自我语言和才能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发现、质疑、创新。在这种师生互动的的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价值,把课堂学习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使学生向学、乐学、爱学,让课堂大放异彩。

 

教学目标:

 

1、认识“扉、瘾”等生字,并透过互相提醒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资料,重点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作文中受益的语句。

 

3、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资料,理解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习作中受益的语句,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教学难点:结合自我的课外阅读和习作体会“长生果”的寓意。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让学生搜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趣读文

 

1、我们都明白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都是离不开书的。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皮罗果夫也说过:“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书又好比是源泉,好比是船只,好比是顾问……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一向在和书进行着搞笑地对话。这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板书课题)

 

2、读了课题以后,你想明白什么?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要求同学们运用平时的学习方法自我读懂课文,在课文中找到答案。

 

二、初读课文,感知资料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每一个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记一记不认识的生字。

 

2、和同桌交流自我记生字的办法,并互相读一读课文。

 

3、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看自我能不能找到问题的答案。

 

问题(1)我的“长生果”指的是什么?

 

(2)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

 

4、汇报交流读书的收获。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体会情感

 

1、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在童年是怎样读书的?作者在作文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把自我感受深地方多读几遍,画出相关的句子并做批注。

 

2、小组交流读书的体会。

 

3、全班汇报交流读书体会。

 

(1)作者在童年是怎样读书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自我的体会和感受。)

 

看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时津津有味;看连环画时废寝忘食;读文艺书籍时不求甚解;读中外名著时如醉如痴。引导学生结合自我读书的体会和方法学习作者写读书笔记:记书中优美的词句,记描述的精彩段落,并在自我的作文中借鉴运用。

 

(2)作者在作文中悟到了怎样的道理?

 

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一样的“鲜味”才好;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就应是自我呕心沥血的创造。

 

(3)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作者说书是“我的“长生果”。

 

(4)引导学生读出自我感受深的句子并说一说自我的感受。

 

四、品读课文,积累词句

 

引导学生找到自我喜欢的好词佳句读一读,背一背,写一写。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和比喻的生动。

 

五、练写片断,读写结合

 

写一写自我在读这篇过程中的收获。

 

六、布置作业

 

找自我喜欢的书读一读,写一篇读书笔记。

 

板书设计:

 

4、我的“长生果”

 

津津有味→废寝忘食→不求甚解→如醉如痴

 

4、《我的长生果》

 

 

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3、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4、让每一个学生在能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和学习能力。

 

5、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文化的美。

 

学习重、难点: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学习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谈话导入。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我爱读书”,在前几篇课文中,我们一直在和书进行着有趣地对话。今天,我们再来学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看看它又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提出学习目标

 

(1)把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难懂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

 

(2)抓住重点事例及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读书、写作之理,体会作者对阅读的情趣。

 

(3)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4)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

 

(一)基础知识展示

 

1、这节课,我学会了“比喻、心扉、呐喊、囫囵吞枣、磁石、锻炼”等词语。

 

2、我会用“牵肠挂肚、如饥似渴”等词语说一句话。

 

3、我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我会解答阅读提示的问题:作者写了少年时代读书和写作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看香烟人小画片;看连环画;

 

重点回忆了两次作文的构思与写作的经历。得出了一些道理:

 

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作文,要有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二)学文悟情展示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我知道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叶文玲的一篇散文,主要是回忆少年时代的生活,阐明读书的特有感受以及读书对自己生活的影响,全篇情感真挚,层次分明。

 

2、从重点词句中体会情感,感觉写法。

 

生1:.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这句话将书比喻为“长生果”,意思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延续的营养。充分表达了书与人类文明的关系。

 

生2:.我读得很快,囫囵吞枣,大有“不求甚解”的味道。

 

这里是指作者水平有限,因读不懂而放过去,不得已而为之。

 

生3:.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别出心裁”,意思是与众不同;“鲜味”,即新鲜的味道。这句话是作者在一次成功的习作后悟出的道理,完全得益于课外阅读。意思是要想将作文写好,就先要打破千篇一律的模式,不落窠臼。

 

生4:小时候受过的一次委屈,平常积累的那些描写苦恼心境的词语,像酵母似的发挥了作用。

 

真实的情感体验和课外阅读的积累,为这次作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厚积是薄发的基础。非常形象说明了课外阅读的积重要性。

 

生5:作文,要有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借鉴”,拿别人的事作为镜子,以便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鉴镜子。“模仿”仿效,照着样子做。“呕心沥血”,比喻费尽心血。这是作者在又一次成功习作后悟出的道理。作文应该表达真情实感受,有感而发,以情感人;开始时必须要进行模仿和借鉴,习得一些方法。但只有浸着自己心血和汗水的创造性,才能打动人心,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

 

生6:读了多遍课文,我发现作者在运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1)生动的比喻。

 

(2)恰当的运用词语。流光溢彩、眼羡、津津有味、天长日久、如醉如痴、浮想联翩、悲欢离合、牵肠挂肚、如饥似渴、不言而喻、黯然神伤、千篇一律、大显身手、心安理得等。

 

(三)创作性展示

 

1、小组展示个性谈感受。

 

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写作体验来理解,来谈自己的感受,学习并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和读书方法──博览群书,入情入境,做读书笔记,会借鉴运用等。

 

2、小组展示自己仿写的段话。

 

3、小组展示自己创作的诗歌待。

 

三、激发知识冲突

 

课文为什么把书比作“长生果”了吗?

 

长生果,指营养极其丰富。将书比喻为“长生果”,意思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延续的营养。作者就是在书的引领下写作越来越成熟的。

 

将书誉为长生果,作者对书的钟爱可见一般。文中真实地回顾了作者少时与书的故事,使作者酷爱读书的情景再现在我们眼前。读读课文,你是从哪里感受到作者对书的特殊情感的?

 

四、知识拓展延伸

 

1、将本节课的收获补充到自己的读书卡中。

 

2、把自己在读书中的收获写成一个小片段。

长生果课件 篇2

《我的“长生果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扉、隐”等12个生字。学生互相提醒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重点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作文中受到的语句。

2、读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同学们要运用平时学到的方法自己读懂课文。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号自然段序号。

2、提醒需注意的字音:心扉的“扉”读第一声,水浒的“浒”不读x,过瘾的隐是前鼻音,馈赠的馈声母是K,酵母的酵不读xiao。

3、默读思考:“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那几件事?从中领悟到了那些道理?找到有关的部分画下来。

三、细读感悟。

1、“我”的长生果是什么?

2、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那几件事?

(1)作者是怎样读这些书的?

(2)从作者这样的读书中,你体会到什么呢?

(3)指导朗读相关的句段。

(4)作者从作文中悟到了什么道理?读第11、14自然段。理解“别出心裁、呕心沥血”等词语。

3、读书和作文有什么联系吗?为什么又把书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呢?

1、认真读自己感受较深的句子或段落,与同学交流体会。

2、课外积累有关读书的格言警句。

长生果课件 篇3

教学目的:

1、会写本课的生字,辨别形近字并进行组词,读准易误读字的字音,掌握课文中较有特点的多音字的字音、字义与组词。

2、能结合课文理解文中出现的生词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部分;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4、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学习一些读书和写作的方法,继续开展阅读的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阅读的习惯。激发学生对读书学习的热爱之情。

5、背诵课文中优美的片段。

1、题目中的“长生果”为什么要加引号?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体会:

“我”是怎样“吃”长生果的?引导学生用文中的语句作答。

3、快速默读课文,思考:

a、“我”吃长生果的好处有哪些?

b、你从中受到了什么教益?

4、交流文中含意深刻的句子。

①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②我读得很快,囫囵吞枣,大有“不求甚解”的味道。

③ 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④ 小时候受过的一次委屈,平常积累的那些描写苦恼心境的词语,像酵母似的发挥了作用。

⑤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三、你现在能够理解题目的含意了吗?

四、作业:

利用课文中的读书方法,进行读书学习;搜集整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

长生果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促进学生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2.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课前准备:自由组成小组开展“我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在这次“我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大家一定有不少收获吧?今天,请同学们来交流一下吧!

二。组内讨论:

1.你们小组开展了哪些活动,有什么收获呢?请同学们在组内交流。

2.学生在组内交流,要求人人发言,可采用个别辅导或同学互助的方法让表达差的学生也能参与,鼓励他们积极发言。

3.小组讨论,互听互评,互相启发,共同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4.小组推荐代表参加班交流汇报,为了使代表的发言能取得好的效果,小组成员可集体出主意、想办法,师生共同评议。使发言的内容更全面、更精彩。如:写自己读书经历中的故事。

三。全班互动,交流评价

1.先四人小组分享各自的读书故事,再引导学生交流别人的读书经历,并说说听后感受。

2.你对谁说的话有同感?学生自由交流评价,感受阅读的快乐。

四。开展辩论。启迪思维。

1.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但也有人说:“开卷未必有益,看了那些不健康的书反而有害。”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请同学们摆事实、说道理,展开一次辩论。

2.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展开辩论,教师及时指导。

第二、三课时习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通过讲述自己读书的故事并交流读书中的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体会到读书带给我们的'乐趣,大家的发言都各抒自见。把你们交流的内容进行写作,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好的佳作。下面就请大家选择一个方面,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吧!

二、阅读提示,教师明确要求。

投影出示习作内容:读书故事;采访记录;记一次辩论活动。

三、学生试写初稿,要反复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

3.小组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4.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朗读佳作,全班评析。

每小组推荐两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全文或片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析。

五、布置作业:反复修改自己的习作,满意后抄写在作文本上。

长生果课件 篇5

喻yù 扉fēi 呐nà 瘾yǐn 囫hú 囵lún 莎shā 磁chí 锻duàn 鉴 jiàn 呕 oǔ 沥lì

禁止jìn 差劲 chà 奔跑bēn 播撒 sǎ 情不自禁jīn 差错 chā 奔头ban 撒娇sā 参差chī 出差chāi

流光溢彩 呐喊助威 津津有味 天长日久 如醉如痴 浮想联翩 泪落如珠 囫囵吞枣 不求甚解 悲欢离合 牵肠挂肚 如饥似渴 不言而喻 花纹驳杂 黯然神伤 千篇 一律 沉甸甸 天高气爽 云淡日丽 香飘四野 别出心裁 与众不同 大显身手 眼泪花花 真情实感 心安理得 念念不忘 呕心沥血

本文通过满含深情地回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阐明读书的特有感受以及读书对自己生活的影响。

修辞手法:

1、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愉快之情。(比喻)

3、在记忆的心扉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比喻)

4、后来,我又不满足于看一般的故事书了,学校图书馆那丰富的图书又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比喻)

5、小时候受过的一次委屈,平常积累的那些描写苦恼心境的词语,像酵母似的发挥了作用。(比喻)

长生果课件 篇6

教学目的:

1、会写本课的生字,辨别形近字并进行组词,读准易误读字的字音,掌握课文中较有特点的多音字的字音、字义与组词。

2、能结合课文理解文中出现的生词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部分;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4、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学习一些读书和写作的方法,继续开展阅读的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阅读的习惯。激发学生对读书学习的热爱之情。

5、背诵课文中优美的片段。

教学重、难点:

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

学法指导:

利用课文中的读书方法,进行读书学习;

课前准备:

搜集整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的长生果》

2、

五年级上《我的长生果》教学实录

一、课题引入

师板书长生果。看到这三个字,你想说什么?

生1:长生果就是能让人长生不老的水果。

生2:让我想到了唐僧肉,长生果也能让人长生不老。

师:是呀,从字面上看,长生果的确是这个意思。当然,这样的水果谁也没见过,那么在我们现在,说的其实就是这样东西营养特别丰富。可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题目却叫做我的长生果,预习之后,你知道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了么?

生(齐):书!

师:是呀,课文说的我的长生果就不是水果了,所以,课题里有一个

生:双引号!

师:表示

生:特殊含义!

二、积累成语

师:真了不起!这篇课文中有非常多的成语,接下来请你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铅笔画出成语或四字词语。

五分钟后,教师带领孩子把成语理一理圈出来(个别孩子会把无关的词语分在一起作为成语),之后让孩子齐读一次,齐读后自由记两分钟。记熟后请孩子说说不明白的成语,简单些的请孩子联系上下文理解或请帮手解答,难一点的教师解答。孩子没问到又难以理解的教师就说意思让孩子说成语。接着请孩子再记两分钟,师说开头的字孩子说出整个成语。

三、品读比喻,引导运用。

师:这么多优美成语构成的文章不用说一定也非常美,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近课文。在作者眼里,书就仿佛是长生果,那么,她的读书生活又会留给她怎样的感受,课文中有一个总说的段落,你找到了么?

生:第二段在记忆的心扉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对于作者来说,读书生活像画、像音乐一样美好。

师:是呀,多形象的比喻,让我们一下感受到了读书生活在作者记忆里的样子。作者的少年时光都在在读书里度过的,那么,再回忆起少年时光,那又会是怎样的一种感受?

生:我会禁不住涌起愉悦之情。

师:是呀,愉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开心、快乐。作者有没有更形象一点的表达这种愉悦之情?

生:作者同样用了比喻,说这种愉悦之情就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

师:闭上眼睛,感受五彩缤纷的花丛中胖嘟嘟的蜜蜂在采蜜,美丽的蝴蝶在翩翩起舞。想象郁郁葱葱的静谧山谷,清澈的泉水在石缝中嬉戏,叮咚,叮咚你想说点什么?

生1:好美啊。

生2:好舒服,就像世外桃源一样。

师:是呀,每每捧起书,每每忆起少年时候的读书生活,作者就会有这样仿佛蜂蝶采蜜,泉水叮咚的愉快感受。来,让我们通过朗读读出作者的这种愉悦心情,这种美好回忆。女生读第一句,男生读第二句。

师:感受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如果你善用恰当的比喻就能让读者真正感受到这种感觉。记不记得开学初老师曾经问大家,假如一本书你正看得津津有味却被别人拿走了,你会是什么感受?大家说的都是难过、生气。可是叫你说具体这种难受的感觉你却说不出来。现在,是不是也能学着作者这样,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把这种难受让大家感受到?

生:可以说,这种感觉就像是有一百只虫子在我的心里挠,让我坐立不安。

师:给他掌声!你已经学到了作者的这种本领,祝贺你!

四、藏在阅读里的快乐。

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阅读提示里告诉我们,这篇课文讲到了两大块内容,一块和读书有关,另一块和作文有关。除了开头总起的两个段落,请你快速看看,哪几段是写读书的,哪几段又是写作文的?

生1:36。

生2:37。

师:看来有分歧,找到证据证明你的观点。

生1:第七自然段中有这样一句话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的作文便常常居全班之冠。这说明已经开始写作文了。

师:同意他的观点么?

生:同意。

师:快速用双竖线分好课文层次。分好的同学想一想,读书和作文这两件事有什么联系么,为什么作者要放在一起写,你能用上关联词语来告诉我么?

生:因为我读了很多书,所以我的作文水平很高。

师:的确,读书和作文是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多读书是写好作文的一个重要原因。下面我们先看第一大块有关阅读的内容,看一看都有些怎样有意思的事情?

生:我觉得第六自然段最有意思。我读得很快,囫囵吞枣,大有不求甚解的味道。作者因为有书读了就很着急地读,让我想到《窃读记》里林海音也是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师:我真佩服你,你能把学过的知识都联系起来,这是一种非常难得的读书方法。终于能有许多书读了,作者当时的心情怎么样?你能同样在这一段找到依据么?

生:作者很兴奋。我从小镇的文化站有几百册图书!最后的这个感叹号可以感受到。

师:你读书真专心,总能发现书本中的小秘密。是呀,一个小感叹号就透露出了作者当时的欣喜欲狂。所以她又说,对于她来说,这个有着几百册图书的文化站就相当于是

生:绿洲!

师:是呀,对于作者来说,发现这个文化站就像是在沙漠中走到饥肠辘辘、口渴难耐时突然发现有茂密森林、有源源不断的水源一样惊喜,看来,她真是爱书到了痴迷的程度。

生:我最感兴趣的是这一句只要手中一有书,我就忘了吃忘了睡。我觉得作者真是看书看得如醉如痴了。

师:你有没有想到某一个成语?

生:废寝忘食!

师:是呀,这样废寝忘食地看书,怪不得后面写到,作者因此作文长居班级之冠。还有什么有意思的事?

生:第三自然段,我最早读书的事很有趣。一开始,我读的是香烟盒里的附赠物,叫香烟人。

师:所以那时候给大人买烟对于我来说是个

生:美差。

师:平时你要是看电视看得正有味道,妈妈叫你去买酱油你会觉得怎么样?

生:烦!

师:可是现在,这样的事却成了

生:美差!

师:你想说什么?

生:作者实在是太爱看书了,为了得到香烟人,原来并不喜欢的事都成了美差。

师:这样的事还有,你找到了么可是这样的美差

生:常常被男生抢了去。

师:我拿不到香烟人又有了什么好办法?

生:我在男生玩刮香烟人的时候就在一旁呐喊助威,这样赢的人就会把香烟人给我看了。

师:我想问问女孩子,平时男生在玩这些无聊游戏的时候,你们有没有兴趣去给他们呐喊助威?

生:我从来不去,我觉得很没意思。

师:那么是不是课文的作者是个假小子,她特别喜欢男孩子的这些游戏?

生:不是,是对香烟人感兴趣。

师:你看,我的少年读书生活就是这么有意思,看的书一直在变,从最早的香烟人到真正的连环画,到最后的文艺书籍,(板书:香烟人连环画文艺书籍),书是随着年龄在变化,但是读书的快乐却从来不变。

五、蕴含在作文里的道理。

师:那么,这样废寝忘食地看书,到底给作者带来了什么,请你看第二大块。预习之后我们应该知道,这一块写了几件事?

生:两件事。

师:下面时间请你默读这一块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件事,再把你感兴趣的地方画出来边上写写你的感受。

生默读写批注,师巡视指导。

师:来,谁来用自己的话说说其中一件事。

生1:第一件事是老师让我们写《秋天来了》这篇作文,班里人都千篇一律地写,只有我别出心裁,所以得到了老师的好评。

生2:第二次是写《一件不愉快的往事》,我用上了课外书里积累的好句子,同样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师:两件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请你用波浪线画出来,一二大组读第一个道理,三四大组读第二个道理。(师板书:1、构思别出心裁,落笔与众不同。2、真情实感;借鉴模仿呕心沥血。)

六、总结全文。

师:课文学完了,请你再回头看看课题,这时候你知道为什么我把书称为自己的长生果了么?

生1:长生果很营养,书对我来说也有很多帮助,也很营养。

生2:读书让我有了很多进步。

师:是呀,书是我的精神食粮,给我带来了很多帮助,所以作者才把它比喻为长生果。希望你也能爱上这种长生果的滋味。下课。

长生果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3.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教学准备:在读书中使自己收获的经历。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回顾导入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我爱读书,在前几篇课文中,我们一直在和书进行着有趣地对话。《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画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学者对阅读的交流,使我们得到读书的有益见解;《走遍天下书为侣》则在假定和选择中,告诉我们要与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提出善于读书,要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所获;今天,我们再来学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看看它又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问题?(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为什么把书叫做我的长生果?)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看一看刚才提出的问题找到答案了吗?

2.同桌互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相互评价。

3.参考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和方法,再读课文,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再旁边做批注。

4.小组交流读书情况。

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作者写了少年时代读书和写作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看香烟人小画片;看连环画;

重点回忆了两次作文的构思与写作的经历。得出了一些道理:

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反复读一读作者例举的两篇作文,你是怎样理解作者悟出的道理的?你在自己的写作中有过类似的体会吗?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写作体验来理解,来谈自己的感受,更重要的是学习并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和读书方法──博览群书,入情入境,做读书笔记,会借鉴运用等。

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由揭示课题内容引入。通过刚才的交流,你理解为什么把书比作长生果了吗?

将书誉为长生果,作者对书的钟爱可见一斑。文中真实地回顾了作者少时与书的故事,使作者酷爱读书的情景再现在我们眼前。读读课文,你是从哪里感受到作者对书的特殊情感的?

长生果,指营养极其丰富。将书比喻为长生果,意思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延续的营养。作者就是在书的引领下写作越来越成熟的。

将书誉为长生果,作者对书的钟爱可见一斑。文中真实地回顾了作者少时与书的故事,使作者酷爱读书的情景再现在我们眼前。读读课文,你是从哪里感受到作者对书的特殊情感的?

(通过重点段落和句子的分析,明白作者酷爱读书这种情感贯穿始终:看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时的津津有味,看连环画时的废寝忘食,读文艺书籍时的不求甚解,读中外名著时的如醉如痴。正是不断地在书里如饥似渴地汲取营养,才不断地成长起来。所以在作者回首少年时光时才感到那样的愉悦。)

品读语言学习积累

读了多遍课文,你发现作者在运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1.生动的比喻。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恰当的词语。流光溢彩、眼羡、津津有味、天长日久、如醉如痴、浮想联翩、悲欢离合、牵肠挂肚、如饥似渴、不言而喻、黯然神伤、千篇一律、大显身手、心安理得等。

联系实际,升华感情

说一说你读书中的故事,你在书中的收获。

积累释放

1.抄写文中优美的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将本节课的收获补充到自己的读书卡中。

3.把自己在读书中的收获写成一个小片段。

识字7课件(热门十二篇)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识字7课件”特意为大家整理了一篇文章,希望我的故事能够启发您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没有写的老师就需要抓紧完成了。制定好教案有助于教师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度。

识字7课件(篇1)

导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学会10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秋天景色的特点,喜欢秋天。

3、有收集词语的兴趣。

炎热的夏天刚刚过去,凉爽的秋天来到了,秋天的景象真美呀,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秋天,去欣赏秋天这美丽的景象好吗?

二、欣赏学生作品:

1、全班共同欣赏学生画的秋天,

2、小组内互相欣赏。把自已的画介绍给其它小朋友,把喜欢的词句儿歌读给其它小朋友听。

3、学生看图说说这是哪个季节的景色,有什么特点?

2、学生试读,把认识的字读给同学听。

4、合作学习,自学生字。

5、反馈自学情况:

A、先请四个小朋友合作读,再请一个小朋友领着大家读。

B、把生字去掉拼音再连词读,先自已小声练习读一读,再开火车读。

C、指名连词读、单个读。

D、去掉词语中不是生字的字,引导读。、男女生比赛读;教师检查。

E、出示全文引导认读,看这些字藏到了文里边,你还认识不?

1、范读课文,读出秋天的美,学生模拟练读。

A、语言指导,示例;你听,他这个“大雁南飞”读得不错。使我们仿佛看到了“高高的天空飘浮着几朵白纱似的白云,一群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来学着他的口气读一读,做一做动作。

B、语言描述,引入情境;我们来到了一望无际的田边,田野里一片金黄……再到果园里瞧一瞧,呵,果树上……吸一口空气,连空气中也甜丝丝的。

3、引导读全文:小朋友,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咱们班的小朋友也收获不少,就让我们带着对秋天的热爱,美美地读一读吧。

[识字一(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识字7课件(篇2)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师:大家听过这样的句子吗?“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预设学生:听过或没有听过。

师:听过,知道是出自哪里的句子吗?是出自《三字经》的句子(若学生答“没有听过”,教师就直接点名出自《三字经》)。

师:《三字经》里还有这样的句子,你请听:(老师要注意读出韵律感)

(1)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zhù);

(2)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3)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师:怎么样,好听吗?这些句子都是古人教导孩子要尊老敬老的三字经。但是我们现在可能听不懂。不要紧,今天我们来学习听得懂的尊老敬老的新“三字经”──请看《识字2》。

二、学生自己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三字经”,读通顺后再同桌互相读,要读熟。教师深入学生中间倾听学生朗读,注意纠正读音的错误

注意:“父母教”的“教”是多音字,念“jiào”;“做错事”念“zuó cuò shì”三个都是去声,“做”“错”是平舌,“事”是翘舌。“认”念“rèn”,注意是前鼻韵母。“扫”念“sǎo”,声母是平舌。

三、从读“会认”的生字

(1)去拼音自读生字。课件呈现下列带生字的.“三字经”,学生自读“三字经”,再读带点字,看去掉拼音能不能认。如果学生遇到不会认的生字,课件再点出拼音教读。(带点字是要求“会认”的生字)

懂礼貌 父母教 认真听 做错事 即改正

愿承担 洗碗筷 扫庭院 人人夸

(2)个别抽读。全班齐读词语,再“开火车”读词语,待词语读得比较熟练后,教师注意抽读重点人头,关注全体学生的认读状况。特别注意“教”“做”“错”“事”“认”“扫”的读音准确性。

(3)学生尝试认读单个的生字。

师:(课件去掉词语环境,单独呈现生字在屏幕上)现在这些生字娃娃已经单独站在你的面前,你还能认吗?先自己尝试一下,哪些字是已经熟悉的了,你可以暂时

少花时间,对哪些不太熟悉的字,你得多读几次哟!

(4)抽读轮读,检验生字掌握情况。

师:大家都会认了吗?齐读生字,抽读,再轮读。

(5)结合家庭生活经验,在语言环境中记忆巩固生字。

师:上面的生字,你在其他地方还看见过吗?你听到哪些话里用了这个字呢?

师:老师在下列词语中还见过我们学习的生字,你会读吗?你能说说在哪种情况下用过这些词语?(课件呈现:父母 父亲 认错 错过 故事 心事 改正 改动 扫地 打扫 懂事 听不懂)

四、以背促读,知晓文意

(1)大家又会读生字,又会读课文了,真了不起。不过,下面老师出的题目有点难,有信心参加比赛吗?(待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再布置后面的任务)那我们在五分钟内,看谁背的“三字经”句子多?现在开始了──(学生自由读背)

2)师:五分钟时间到了。同桌考一考,同方同学背了多少句。(统计,表扬优胜者。)

师:这才是第一轮比赛,没有获胜的同学还有机会哟!第二轮比赛是看哪些同学用最短的时间能背得出全课文的20个“三字经”句子。最先背出前一半的同学的都是优胜者。

(3)师:真不错,统计一下,哪些同学是全部能背的,请站起来再表演一次,其他同学可以跟着背,也许这次就能全部背得出了。(学生再背一次)

(4)师:第三轮比赛可能更有趣味哟!(待学生从背诵比赛的激动中安静下来后再布置后面的任务)。请大家轻声读课文,读懂课文,然后老师要出题再考大家。

情境考题一:同学们看,这些画面可以用书上哪些“三字经”句子来说呢?(课件呈现表现“三字经”句子意思的情境:尊长辈,懂礼貌;父母教,认真听;做错事,即改正;长辈错,要提醒;态度好,心意诚。)

情境考题二:同学们,你们真不错,下面的考题要难一些了。请各小组同学合作读书,看哪组把“家务事,愿承担,洗碗筷,扫庭院”表演得最好。(学生分组读书,合作准备表演,再分组全班汇报表演。教师给予积极评价。)

五、配节奏,朗读三字经,注意有韵律感

师:同学们真不简单。现在能不能再来像老师这样背诵三字经呢?(师有节奏地诵读“三字经”),学生再模仿着

背诵。根据学生背诵(不会背的同学可以看书朗读)的难点,老师适当示范,纠正学生的错误节奏,使学生能诵出初步的韵律感(“三字经”朗读节奏一般只有“1/2”式和“2/1”式,如“小/朋友、父母/教”。教学时,教师不要求学生划分节奏,只在错读时纠正)。注意将“三字经”句子押韵的末字读成重音。

六、指导书写“洗、认、扫”三个左右结构的字

(1)(课件呈现“洗、认、扫”)。

师:大家观察三个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都是左右结构)

师:请再细致观察,这三个字的左右两个部分一样大吗?(都是左小右大)。老师提示要写得左窄右宽。

(2)分别指导书写“洗、认、扫”。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笔画组成、笔顺,然后老师范写,学生跟着书写。

(3)学生描红,再独立自写汉字,教师巡视。

(4)学生对照自己写的第一汉字再与红色范字比较,看看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写得不好,怎样调整,再写第三个汉字。

(5)学生写完了三个汉字,集体反馈评价。

七、延伸拓展:学了三字经,你懂得了些什么道理呢?你做得怎样?今后又打算怎样做呢?

八、课外作业

1.背“三字经”给家长听。

2.收集传统或身边的尊老爱幼的故事,准备讲给大家听。

识字7课件(篇3)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采用的是看图读词串的方法识字,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把孩子们引进了一个神奇的动物世界,有凶猛的狮子、老虎,有顽皮的猴子、长鼻子的大象,还有美丽仙鹤、孔雀和聪明的鹦鹉等珍稀动物。

从整个小学阶段的识字教学来看,本册识字教学处于承前启后的重要位置,教学中可按照自主学习的策略,充分调动孩子们已有的经验去识字,使认识事物与识字同步发展,另外,十二种动物中大部分动物学生们都较熟悉,教师不必多讲,而仙鹤、麋鹿、棕熊等见得不多,可引导学生查找资料,让他们在课本以外去学语文。在教学中,教师还要领会编者意图,充分利用文中插图,渗透环抱教育。

2、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编排和课文特点,制订如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由生字组成的动物名称。会写田字格里的生字

(2)、观察图画,了解十二种动物的样子,建立起名称与实物的联系,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进行保护珍稀动物的教育。

(3)、正确朗读韵文。

3、教学重难点:

识字教学,顾名思义,教学重难点应以识字、写字为主,能按笔顺正确书写田字格中的生字,按字的结构把字写得美观、正确。

4、识字教学,顾名思义,教学重难点应以识字、写字为主,能按笔顺正确书写田字格中的生字,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的端正、美观。能有感情的诵读。

5、课时安排:二课时

6、教具准备:词卡、动物图、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学法

利用课本中精美的插图与词串中表示动物名称的词语相对照,通过看图识字,识字中认识动物,把看图和激活学生思维,训练学生说话、帮助学生识字结合起来,利用汉字造子的规律帮助学生识记生字,利用学生已有的识字能力激发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学生字的能力和习惯。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叫小老师领度词串,小组合作学习,小组竞赛等多种手段方法,促使学生爱读乐读,熟读成吟,读成轻重缓急,突出不同动物的特点和喜爱动物的感情。

三、说教学程序(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动物儿歌导入

1、动物儿歌吟诵。

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动物的识字韵文。借助拼音,自渎韵文。

3、多种形式的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等。

4、小组读,比一比谁读得准。

三、指导感悟

1、课文一共向我们介绍了十二种动物,你最喜欢哪种动物呢?把它的有关知识介绍给大家。小组成员拿出收集的动物图片交流,介绍自己喜欢的动物,动物的生活习性等。

2、汇报:用句式:我喜欢(),因为()

3、是啊,这些动物都很可爱,是人类的朋友,保护动物,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也就是保护我们地球,保护我们人类自己,你们能读出对这些动物的感情吗?

再读,注意词串间的连贯:词间停顿短,声断气不断,行间停顿长,气断情不断。

4、比一比,看谁读得有感情。

5、用词串说话,这些动物有什么生活习惯,平时都喜欢干什么,请你用一两句话说一说。

6、是呀,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许多动物都得到了人们的保护。我国还设立了许许多多自然动物保护区,就连动物园的动物也不关在铁笼子里了,而把它们放养在野外,让他们自由自在地生活,你瞧,动物园里的饿动物真多啊!有什么动物呢?谁来说。我们能不能用这样的句式说:示:野生动物园里的动物真多呀!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他们正在()。

四、写字指导

1、示生字:狮虎2、指导读。3、写字指导。4、教师范写。5、学生练写。

识字7课件(篇4)

本节课的设计力求贴近生活,贴近儿童的实际,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让学生懂得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从而让他们感到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主动识字的愿望。

本班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对事物具有积极乐观的态度,有意注意时间较短,好动、好玩是他们的天性,所以让学生在动中学,学中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叫小老师领生字,以指名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手段方法,促使学生爱读乐读,从中认识巩固生字的学习。

三、说教学过程1激趣导入,引入新课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把整节课都以去郊游这么一个情境串联起来,首先以谈话引入,“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游玩,那咱们个地方可美了!你们想去吗?好!那现在就出发!”这样学生的好奇心就来了,为下文的学习作好了铺垫。然后创设情境,以图片引出第四小节的内容“一面队旗,一把铜号,一群红领巾,一片欢笑。”并把它作为一个拿票上车的一个关卡,只有认识了这些字才能拿票上车去游玩。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生字的热情就更高了,为了过这一关他们会更加认真地听讲与思考。一个关卡通过了,这样在新课导入过程中第四小节也就学完了。可以上车出发了,并接着引出今天所要去的地方,出示:海边、乡村、公园。这些地方美吗?有些什么景物?让学生从书本中去寻找答案,自己去学习《识字6》的一、二、三这几个小节。为了巩固学生自己学习的方法,我又提出“如果你遇到不会读的字,怎么办?”这个问题,让学生回忆认字的方法,更好地去自学文中的生字。2 学习课文一、二、三小节首先来到的是海边,出示海边的风景图,以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进行示范句式“你在哪里看到什么?”,引导学生观察、说话、在语言环境中强化识字。由学生看图说话,教师出示:海鸥、沙滩、军舰、帆船。学生进行认读,再齐读第一小节,强化认知。接着出示乡村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课文哪小节是写乡村的,并指名读一读。“在乡村你又看到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出示:秧苗、稻田、鱼塘、果园。再对这几个词语进行认读,并齐读第二小节。学习第三小节的方法与前面两小节相同。最后课件出示这三小节的课文,让学生看屏幕齐读,更好地巩固这三小节的学习。此环节设计目的在于充分利用教材,在完成识字、读书基本任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运用课文的句式说句子,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适当的此环节设计目的在于充分利用教材,在完成识字、读书基本任务的基础上,引导游戏,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达到优化课堂的目的。3 自主认字和识字此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发现,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在学生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再来进行生字的教学,这样学生对于这些生字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印象,学习起来也就容易多了。首先指名学生来读一读,让全体学生都了解这些字,再请位读得好的学生当小老师,带领读生字,这样与老师自己领读相比,学生会感到新奇,积极性也就显得更高了。会读生字了,还要有所注意,我让学生自己说说,你要提醒同学们注意哪些字的读音。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也是他们探究、思考的一个过程,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探究能力。以上的生字教学都是在带拼音的情况下进行的,在学生基本掌握生字的读音后,我又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指名认读,并让学生说说以什么办法来记住这几个字,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给学生一个探索的空间。这样学生不仅能加深对这几个字的印象,而且对于学习生字的兴趣也会变浓厚。最后再对生字组词,以更好地记忆。4 指导书写此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会写“海”字,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首先课件出示田字格中的“海”字,让学生进行观察,并说说要注意的地方,大致了解“海”的结构位置,接着教师进行范写并讲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这个字。最后学生实践,进行练写,培养书写能力。5 学习数量词学生再读黑板上的词语,然后让他们帮忙从课文中去找找这些词语的好朋友,由此引出数量词。学生在以前的练习当中就做到过许多有关数量词的题目,所以数量词对于他们来说已不再陌生,也知道许多的数量词,所以我又问到“小朋友想想,还有哪些数量词?细心观察一下我们的课室,你能找到哪些数量词?” 设计此环节在于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引导学生去观察发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活跃课堂气氛。6 板书设计一只海鸥一畦秧苗一道小溪一片沙滩一块稻田一孔石桥一艘军舰一方鱼塘一竿翠竹一条帆船一座果园一群飞鸟此板书设计的目的:抓住文中的重点来板书,直观、清晰、在于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因此我根据本课的特点,让学生在认识事物的同时认字,让学生在感受美好的景色,感受美好的生活的同时,初步感知不同事物的数量词表达方式。通过多种方法、方式和手段的灵活运用,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识字欲望,使学生主动识字,乐于识字,从而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实现本课识字教学的目标。

识字7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6种昆虫名称,认识蜻、蜓等13个生字,会写蚂、蚁2个字。

2、能力目标:①发现形声字的特点,初步感知形声字的构字方法。

②正确流利朗读儿歌。

3、情感目标:①激发学生观察小动物的兴趣、了解夏天各种动物的习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②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乐趣,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4、行为目标:培养认真书写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认字和朗读儿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热情。

教学难点:

生字的书写。学着儿歌编自己的儿歌。

教学准备:

课件、头饰、动物卡、词卡,田字格中的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识字、导入新课。

(教师带上小蚂蚁头饰,高兴地对孩子们说:

1、小朋友,你们好!我今天是一只小蚂蚁。)

小朋友怎么和我打招呼呀?

真聪明!

2、谁来叫叫我的名字?(学生叫,老师出示词卡)

大家一起来叫

3、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蚂蚁这两个字?(虫字旁,对!我是昆虫家族的一员,所以我的名字有虫字旁。)

记住了我的名字,再喊一声,真好听,我还想听。

二、看图学习生字(昆虫名字)

1、嗯,小朋友们真热情!我的小伙伴们听了,都急着想和你们见面了,来,打声招呼吧!

课件演示:逐个打招呼,

小动物排着队伍了,一起来叫叫。

2、小动物们在你们的呼唤下,都出来了,还认识他们的名字吗?

①自由读(自由借助拼音,把名字读准)

②指名领读,正音。重点指导:蜻蜓、蚓、蜘蛛

(随机评价:如:你觉得自己哪个字音读得特别好?你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字词的读音?)

3、小动物摘下拼音帽子了,还能读吗?开火车读。

4、小动物重新排队了,还能读吗?(把词语的顺序打乱),抢读

5、我这只淘气的小蚂蚁把它们的名字分开了,这回还能读的话可真了不起!

同桌比赛读一读,他读的好,你向他学习,他有困难,你来帮帮他。

都有哪些同桌得到了表扬。

这样吧,现在男女生比赛读。(随机跟读读不好的字)

6、小朋友们真能干,小动物们都急着想和你们做找朋友的游戏了。

(做完游戏,将图片和词卡贴在黑板上,)

过渡:小动物都跑到黑板上了,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7、读着读着。

(1)看,它们的字形,你发现了什么?(都是虫字旁)标红

为什么都有虫字旁呢?(因为它们都是昆虫家族的成员)

虫字旁表示意思。

(2)它们的左边都虫字旁,再读读,你又有什么新发现?(右边读青加虫字旁也读qing)

以下随机:

对了,右边的字是帮我们记读音的,有的读音相同,有的声调有一点不一样。

师小结:(课件演示)你看,像这样虫旁告诉我们,它们跟昆虫有关系,表示这个字的意思,去掉虫旁剩下的'字跟整个字的读音相同或者相近,表示字的读音,这样的字,叫做形声字。一起说:形声字

看黑板上哪些字也是形声字?指名说。

对这些全都是形声字。

是啊,我们中国的汉字里面有许许多多的字是形声字,

掌握了这个规律可以帮我们牢牢记住这些字。

三、读儿歌,随、展。

1、小朋友,刚才大家认识了我的小伙伴,你们知道吗?它们最喜欢夏天了,现在夏天快要来临了,这些小昆虫们都出来活动了,它们都在忙碌些什么呢?

打开书57页,自由地读一读儿歌。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学生自由读)

2、出示儿歌(无拼音),指名读(你喜欢哪只昆虫就读它的句子?),正音。(点击图文并茂的动画)

(1)、当学生说到蜻蜓半空展翅飞,点击展,

这个展字你读得真准,(读准)一起读,做做展翅飞的动作,给展找找朋友。引:还有谁也喜欢蜻蜓,指名读。一起读。

(2)、当学生说到蜘蛛房前织网忙,蜘蛛织网,要干什么?点击网,一起来读,

小朋友看这个网字在古代是这样的,你看它的形状多像一张网啊,到今天,人们为了方便,就把网写成了今天这样。你看,我们中国的汉字,多神奇、多有趣啊。

让我们一起来读蜘蛛的句子。

(3)、当学生说到蝌蚪池中游得欢时,

嗯,多快乐的一只小蝌蚪啊,谁也来读一读,多高兴的小蝌蚪啊,小蝌蚪你这么快乐地游,要游到哪儿去啊?(想象说话)小蝌蚪你这么快乐地游,要去做什么啦!

让我们一起欢乐地读吧。

3、还有哪些小朋友也喜欢读。还有那么多同学喜欢,让我们一起来读吧!把你对小动物的喜欢读出来。

听了你们的朗读,我小蚂蚁也忍不住想读了,这样吧,我们一起来合作读。师读:蜻蜓半空干什么?生接:蜻蜓半空展翅飞。

4、这些小昆虫都是可爱的小精灵,和你们一样活泼有趣,你能一边读一边演吗?

(1)我们先站起来,一边读一边做动作。

(2)教师请6个孩子上台,贴上头饰。你瞧!你瞧!6只小昆虫来到我们教室里来啦!现在让我们来读,让这几只小昆虫做着动作上讲台,好吗?

(3)我看到下面的同学也都急着想做动作了,别急,还有机会呢!听!小蚂蚁给大家带来了快乐的音乐!让我们一起动起来吧!

(集体表演读。)过渡:小动物们快坐下来吧,

5、除了这6种小动物,还有哪些动物在干什么呢?

指名说。

四、写字指导。

小蚂蚁今天真开心,再想请大家帮我一个忙,写一写我的名字,好吗?

1、出示田字格中的蚂、蚁,

小朋友看,

我们在写字之前要先学会观察,大家看这个蚂和蚁字,写之前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对,我也要提醒大家,这两个字的左边和右边差不多宽,左右两边要靠拢一些。蚂蚁的蚂字,右边这个马要写得瘦一些。举起手指我们一起来写。

指导时教师的语言:点不要忘记了,横折的起笔在竖中线上,位置比这边的虫的起笔矮一点点,大家看,我把横折折钩的第一折写得短一些,这样,这个马字就看起来瘦了。横从竖中线的左边一点点开始。

再看这个蚁字,特别要注意右边这个义字的笔顺,我们一起跟着电脑来写一写。都会了吗?再来写一写。

2、好,现在请打开书58页,在书上我会写里,田字格描一描,写一写。

教师巡指,指点写字姿势。

3、评价。刚才很多小朋友的字都得了奖。现在我们一起抬头看看这几个小朋友的字。贴奖

五、巩固字词。

小朋友写完我的名字,我们要说再见了,来,(教师出示词卡),小朋友说XX再见。

六、作业布置:

小蚂蚁在走之前,给大家布置一个作业,

小朋友,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不光要喜欢它们,还要保护一些有益的动物。

小朋友还想不想了解更多的小动物?

到公园里、小河边、田野上去观察小动物的生活。找找自己喜欢的动物图片或资料,明天带来一起交流。

小朋友再见!

板书设计:

识字4

(范写的字)

识字7课件(篇6)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识字4》,下面我从教材解读、教法、学法、设计理念、教学流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解读

(一)课程标准相关陈述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2.诵读儿歌,展开想象,感受语言的优美。

【课标解读:“识字写字”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各个学段的重要教学内容。一年级学生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有良好的识字习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朗读时应注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二)教材内容

《识字4》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识字课。本课是由六句儿歌组成,形象地介绍了六种小动物在夏天时的活动情形。这篇识字课依附儿歌,目的是通过儿歌认识“虫”子旁的字,教材的安排形象、生动,利于儿童接受,便于识记生字,这种识字的方法适合孩子集中识字。

(三)学情分析

对于学生来讲接受难度不是很大。大多数学生对儿歌中的小动物都比较熟悉,所以儿歌内容理解起来并不难。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有了一些识字习惯。

二、说学习目标

基于以上我的理解和认识,我将本课的学习目标预设为:

1.通过自由练读、同桌互读、观察比较、全班交流等方式,读准“蜻、蜓”等14个生字的字音,正确书写“蚂、蚁”等6个生字,做到间架结构合理。

2.通过范读、对读、表演读等形式,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儿歌的韵律美。

三、说教法,学法

识字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还要教给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汉之星”汉字输入系统从形出发,以形为主,形音结合,采用以音托形的方法,帮助学生准确掌握读音和字形,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因此,本节课我将借助“汉之星”汉字输入系统,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讨论发现形声字的规律,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生字的能力。

四、说教学准备

本课用1课时完成,主要采用“汉之星”多媒体教学课件。

五、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板书课题

1.出示课件

观察图片,寻找小动物。

2.引出课题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利用图画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走进儿歌】

(二)初读儿歌认读生字

1.范读儿歌。

学生边听边用短横线画出小动物的名字。

2.指名点读“汉之星”,识记生字。

3.指名读儿歌。

【设计意图:教师给学生作好示范朗读,为学生读儿歌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学生通过听读、画词、认读、点读多种形式,加深对生字词的认识。】

(三)图中识字积累语言

1.出示“汉之星”课件:点读识记带有拼音的汉字。

带拼音认读: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

2.多种方法读生词: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齐读。

3.做游戏“找朋友”。

4.齐读儿歌。

【设计意图:学生识记、巩固生字最好的方法就是复现。对生字的学习,有词到字,再回到文本中,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逐渐建成字形与字音的联系。】

(四)发现规律学写生字

1.借助“汉之星”课件观察生字,找生字之间的相同部首。

2.读每个生字,找部首和汉字的相同读音。

3.初步认识形声字。

4.课件出示:什么叫形声字。

5.借助“汉之星”输入系统指导书写“蚂蚁”两个生字。

(1)出示课件:田字格中书写的“蚂蚁”两个字,学生读词语。

(2)借助“汉之星”输入系统,范写汉字。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指导。

(4)展示学生写的字,师生点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特点、了解形声字,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从而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提高识字能力。写字是低年级的重头戏,指导书写时,通过“汉之星”输入系统演示笔顺,教师的范写,学生的描红、临写,师生的共同评议,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把握汉字的笔画笔顺,做到间架结构合理,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从而提高写字能力。】

(五)朗读儿歌感受快乐

1.自由读儿歌,注意读通句子。

2.诵读儿歌。并随文认识生字,动作演示“展、运、网”。

3.对读、比赛读、推选读、表演读儿歌。

【设计意图:针对低年级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读,使朗读在快乐中进行,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达到熟读成诵。学生丰富了语言,感受了儿歌的音韵美,增强初步的语言感知能力。】

(六)拓展延伸诵读儿歌。

1.教师出示带有“木”字旁的儿歌,师范读儿歌。

木字旁,好风光,

青青杨柳一行行。

果树林,花果香,

采下鲜果众人尝。

桃子、桔子、大鸭梨,

樱桃、柿子、紫李子。

还有杨梅、甜荔枝,

水果分给大家吃。

2.生找字游戏————找“木”字旁的字。

【设计意图:教材只是语言的工具,只有将其与生活相联系,才能真正学以致用,做到“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三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七)放飞想象创编儿歌

请同学们回家以后和自己的爸爸妈妈共同创编一首带有“提手旁”汉字的儿歌,下节课我们一起分享。

【设计意图:儿歌是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家长陪孩子一起创编儿歌,激发了孩子的兴趣,提升能力,增强识字,强化形声字。】

(八)说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采用图文式的板书,尽可能体现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在无意注意中巩固识记生字。】

备注:以上是我对本课预设的思考和认识,实际的效果有待于实际课堂的检验,还应关注与课堂的生成。

识字7课件(篇7)

课前游戏: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做出相反的动作。如:师:举起右手。生就举起左手。

教学过程:

一、 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胖—瘦 忙—闲 高大—矮小 明亮—黑暗 高兴—伤心

错误—正确 美丽—丑陋 喜欢—讨厌 认真—马虎 聪明—愚蠢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兴趣,达到集中注意力的作用。)

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师:还记得我们前面学过的对子歌吗?现在大家一起复习一遍。(生背诵)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识字7也是一首对子歌。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

二、 师生合作,学习生字

(一) 初步感知课文,自主学习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

(如果你在读的.时候,要是遇到困难怎么办呢?快想想办法。

(设计意图:换一个角度来提初读课文的要求。比老师直接提出要求显得更加亲切、自然、有亲和力。)

(3)学生自由读课文。提示把字音读准。

2、检查自读情况。

(:a、个别提问认读生字的情况,老师随机正音;b、小组或同位互读;c、质疑:你们觉得哪些字音难读?可由会读的学生带读;d、小老师指名读生字。

(生字宝宝好顽皮,他们跑到词语里了。先在小组里把词语读熟,等会老师看看谁读得最好?

(3)检查词语的认读。

(二) 再读课文,汇报交流

1、学生再自由读课文,要求边读边画出反义词,再互相读一读。

师:生字宝宝跑回课文里了。大家赶快把课文读一读。老师有个要求,大家一边读一边把课文里的反义词用横线画出来。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把反义词板书在黑板。

3、游戏“找朋友”加深反义词的学习。

4、理解词语。

(1)齐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老师引导学生理解“是”“非”“诚实”。

(2)你还有哪些不懂的词呢?勇敢地说出来,大家一起来帮助你。

a、“热情”、“冷淡”:创设情景引导学生理解。师:家里来了客人,你会怎样做呢?(生:倒茶……)对,这就是“热情”。相反,如果你不理不睬,就是“冷淡”。课件呈现简笔画加深学生的认识,再让学生表情模仿一下。

b、“虚伪”:老师先引导学生说说考试怎样做才是诚实,相反,偷看别人取得好成绩,这样得到的成绩不是真实的,就是虚伪。

c、“虚心”和“骄傲”:引用“龟兔赛跑”的故事让学生体会“虚心”和“骄傲”的意思的同时得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板书,生齐读。)

5、师小结:

老师希望上课的时候,你们都能虚心学习。特别是学习好的同学更要虚心、认真听同学说,也许他说的是你没想到的,也许他说的一句话中某一个词用得好,这都是值得你学习的。如果你们能这样虚心学习,老师相信你会变得更聪明。这就是大人们常说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板书,生齐读。)

(设计意图:实现《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要求:结合生活实际,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和句子。)

结合理解词语,对学生进行“虚心、热情、诚实”的良好思想品质教育。

6、巩固课文朗读:老师带读;接力读等。

三、学习生字的书写:

然后口头组词。

2、老师指导范写生字。

重点指导范写学生认为难写的生字。

3、学生书空,描红,临写。

四、小结

小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

五、拓展练习(时间允许的情况下)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激发学习兴趣,并检测学生在没有拼音的情况下掌握生字的情况。)

(可作为课后作业)

(1)读拼音,连词语。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识字3

是——非 长——短

虚心——骄傲 热情——冷淡

诚实——虚伪

识字7课件(篇8)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识字二《自选商场》。

教学目标

1、认识商场、包、奶、牙等14个生字,读懂课文内容。

2、创设情境理解自选商场,感受逛商场的场面。

3、培养学生待人接物有礼貌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在环境中识字。

教具学具

1、课前安排学生准备日常用品,包括毛巾、尺子作业本等。

2、生字卡片

3、三个书架

教学过程

一、展示学生自带的物品

学生把带来的东西放到桌面上,先和同桌交流。

二、将物品放到书架上

1、教师让学生思考:把带来的东西放到书架上,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2、学生交流:

⑴要轻轻放

⑵应该排好队去放

⑶要放整齐

⑷要把一样的放在一起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

3、学生把物品放到书架上

三、教师让学生欣赏自己放好的东西

问:看到这些,你想说什么话?

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吧,就叫商场。(板书:商场)学生齐读。

四、给商场的东西标价

学生说价钱,教师写在书架上。

五、学生到商场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买

1、推荐一名售货员。

2、选择商品要注意的问题。

3、学生自由选择商品。

六、和售货员介绍自己买的商品

教师随即将词语写在黑板上。并让学生读一读。

七、教师小结

刚才同学们自己进商场选择了喜欢的商品,这个商场就叫《自选商场》,教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1、出示投影片,向学生展示自选商场的图片。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3、展示读书的情况。

4、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5、你今天的收获是什么?

6、将今天的学习收获告诉你的家长。

识字7课件(篇9)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识字5》(板书:识字5)

我将从七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

《识字5》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单元是围绕着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这一专题编排的,从《识字5》到课文再到语文园地处处体现着团结合作、和谐相处的道理。本课的五句谚语反映的就是团结合作的道理。谚语是在群众中流传的固定语句,用通俗的语言放映深刻的道理这几条谚语通俗易懂,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如“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都可以作为我们的座右铭,用来时刻提醒自己,教育自己。

二、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的学习,已经能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在识字方面学生也能比较熟练地根据拼音读准字音,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进行认字。

结合学生的学情和对教材的把握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点:(课件)

三、说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谚语,初步体会谚语的意思。

2、培养学生识字中的意象思维。

3、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和理积累谚语的愿望。

新课标中对第一学段的识字有这样的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学习汉字的愿望。因此结合课标的要求和学习目标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设定如下:(出示课件)

重点:引导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进行识字。

难点:对5条谚语的理解和积累。

四、说教法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出示课件)

下面我重点说一下先学后教:本节课我采用的是我们学校近两年一直在推行的“主体多元、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这个模式中的第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前置性学习。前置性学习是学生在家完成的一个环节要求学生读通课文,借助识字工具认识生字。通过前置性学习,学生有了自学的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效率,先学后教也充分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

1、先学后教

2、朗读品悟

3、创设情境

4、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根据教学模式和教材特点确定教法,符合新课标在识字和阅读教学方面的要求,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有的放矢的点拨和讲解,重视了学生的学,使学生在自学实践中逐步提高理解能力。)

五、说学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运用以下学习方法展开学习(出示课件):

1、自主学习

2、合作探究

(设计意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是教学模式的主体,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有效方式,它能真正实现新课标中“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要求。)

六、说教学程序

在教学中,我主要按照主体多元、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来组织课堂,现在着重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程序。按照模式中激趣导入——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巩固练习四个步骤,我预设了下面四个环节:

一、激趣导入

二、合作探究

三、交流展示

四、拓展延伸

下边我就来详细说说这四个教学环节。

一、激趣导入

1、首先板书甲骨文“多”字,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字?

(出示课件)。

(学生各抒己见,老师总结:是“多”字)

2、在本节课中的五句谚语处处有“多”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识字5。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出示的甲骨文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后面的教学中使学生意识到这个“多”所指的就是团结,“多”这条主线用来贯穿对五句谚语的解读。)

二、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的基础是学生个人根据教学目标进行的自主学习,下面我会出示本课的学习目标(出示课件)

学习目标:

1、我能通过读谚语试着理解它的意思,并能找

出带有“多”的谚语。

2、我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认识生字宝宝。

根据低年级学生课堂上注意力持久性差的特点,我会创设情境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闯关的形式:第一关、我能读课文并试着理解谚语的含义,还能找出带有“多”的谚语。第二关、我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的认识生字宝宝。

学生在明确目标后先自学,然后再在小组内展开交流,教师随机参与小组合作,了解学习情况。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目标去自学,这是高效教学的基础,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先学;然后小组合作交流,强弱搭配,体现了“兵教兵”的理念,为后面的展示打下牢固的基础。)

三、交流展示

学生展示是整堂课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将根据闯关目标来逐一展示。

(一):创设情境闯第一关:我能通过读谚语试着理解它的意思,并能找出带有“多”的谚语。

1、首先根据学生展示出示: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树多成林不怕风,线多搓绳挑千斤。

第一步,朗读谚语并展示对谚语的理解。

第二部,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谚语的涵义。

2、展示对“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理解

第一步,朗读谚语并展示对谚语的理解。师小结:这两句谚语中虽然没有多但是也体现出了多的涵义。

第二步,让学生通过折单根筷子和一把筷子体会: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对于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理解教师出示图片加深理解。

第三步,出示学过的四句谚语齐读。教师进行小结:人多——团结力量大(板书)

(设计意图:在理解含义的基础上再进行朗读,更好的

加深了学生对谚语的理解和积累。)

3、对最后一句谚语“人心齐、泰山移”的理解展示

第一步,朗读谚语并展示对谚语的理解。

第二步,师再次质疑:人多就会力量大吗?

第三步,师对“人心齐、泰山移”的总结,并总结板书,只有团结才能够力量大。(板书:团结)

(二):创设情境闯第二关:我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的认识生字宝宝。

第一步:小组展示识字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把字卡一一出示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体现了新课标中提出的:“要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要求。)

第一步:齐读黑板上出示的生字。

第二步:做“打气球”的认字游戏。

第三步:读生词。

第四步:教师总结:孩子们真棒,你们通过了两关的考验拿到了打开智慧之门的智慧钥匙,把掌声送给自己吧!(课件)

四、拓展延伸

识字5的特点就是由五句短小精悍的谚语组成,五句谚语透着深刻的道理编者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谚语激发学生积累谚语的兴趣。所以在拓展延伸中我设计了谚语拓展的练习,让学生通过朗读七条新谚语的朗读进一步的激发了学生积累谚语的愿望。

(设计意图:教材对于识字5中谚语的编排意图是让学生通过五句谚语的学习激发学生主动搜集谚语的兴趣,并能再谚语搜集的过程中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七、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是分步进行出示的,第一步是板书上方是对谚语涵义的总结,第二步是下方出示的十张生字卡片。这样的设计很好的突出了本课的两个知识点。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一目了然,不但体现出了本课“团结”的主体也展示出了十个要掌握的生字,让学生能够直观的体会谚语涵义,积累十个汉字。这堂课融合了很多老师的建议,是大家集体智慧的结晶,我只是把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展示出来,不足之处希望专家、评委多多指教。

识字7课件(篇10)

第一课时教师引导活动学生学习活动教学思考一、谈话揭题

1、启发谈话。

2、放录像。

3、揭题。1、说说有没有去过超市?在超市购物时的过程怎样?

2、看顾客自由购物的录像。二、指导自学

1、提出自学要求。

2、指导学生自学生字新词。1、认真读课文,不懂的地方标上记号。

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3、自学生字、新词。三、教学第1自然段

1、要求学生默读第1自然段。

2、出示思考题:“我”为什么去自选商场?

3、指导朗读。1、默读第1自然段。

2、说说“我”为什么去自选商场?

3、朗读第1自然段。四、教学第2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2、思考这段话的写法。

3、复习“先总起,后分述”的方法。

4、读第2自然段1、思考这段话的写法(先总起后分述)

2、划出这一段的总起句。

3、说说哪几方面把这句话写具体。

4、朗读第2自然段。五、巩固练习,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说说自选商场有什么特点?

第二课时教师引导活动学生学习活动教学思考一、复习检查

1、出示词语。

2、指导学生说说自选商场跟别的商场有什么不同。1、看拼音读词语。

2、说说自选商场跟别的商场有什么不同。

二、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指导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思考这段话主要讲什么?

2、出示思考题:从哪些地方看出自选商场的商品应有尽有。

3、要求默读第3自然段,思考:这段话在写法上与第2自然段有什么共同点与不同点。

4、小结写法。1、说说第3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说说从哪些地方看出商品应有尽有。

3、小组讨论第3自然段与第2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异同?

4、懂得总分总的写作方法。三、学习课文第4-6自然段

1、要求仿照例句造句。

2、提出思考题:我和爸爸怎样付钱?

3、引导学生说说电脑操作的好处。1、自由读4-6自然段

2、说说“我“选取了哪些商品。

3、用“……又……”造句,并懂得用法。

4、思考“我”和爸爸买了满满的一筐商品,怎样付钱?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四、学习最后自然段

1、思考:自选商场购物后,“我有什么心愿?

2、指导用“假如“造句。1、说说“我”在自选商场购物后,有什么心愿?

2、用“假如”造句。五、巩固练习

1、出示造句题目。

2、出示挂图。1、用“……又……”“假如”造句。

2、看挂图用总分方法写一段话。

识字7课件(篇11)

智育目标:学会本课9个生字,其小田字格上的1个生字只识不认识“手字旁”;理解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9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中国有一些传统节日,小朋友们想知道吗?今天我们来学习识字1。板书课题:识字1(齐读)

1.观察书上的图,看看图上画的是哪些传统节日的活动,人们在这些节日里做些什么。

1.出示第一幅图,观察说话。

(1)小朋友,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的活动?全家人围在一起在干什么?[相机出示词卡:饺子]

(2)过春节了,亲朋好友互相拜访表示节日的祝贺,这叫什么呢?[相机出示词卡:拜年]

2.出示第二幅图,观察说话。

(2)老师介绍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在4月4、5或6日。民间习惯在这天扫墓。

(3)清明节这天,少先队员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纪念碑前祭扫革命烈士,这就是:扫墓。[相机出示词卡]

1.认读生字,正音。

如:“扫”的声母是平舌音,不要与翘舌音混淆;“饺子”中的后一个字读轻声。

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你们知道了有哪两个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春节,民间风俗是什么?(包饺子、拜年)清明节呢?(扫墓、踏青)

1.学生看笔顺图,记忆“扫、拜、墓、踏”的笔顺。认识手字旁。

2.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教师范写生字。

4.学生描红书中田字格里的生字。

5.让学生在《习字册》-.亡描红、仿影、临写生字。

1.抽读生字、新词卡片。

2.按“扫、拜、墓”的笔顺书空。

1.出示第三幅图,观察说话。

(1)人们正在干什么?这是什么传统节日?[相机出示词卡:龙舟、端午]教师介绍“端午节”。

(2)端午节这天,人们除了喜欢赛龙舟,还喜欢吃什么?[相机出示词卡:粽子]

2.出示第四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你知道吗?[相机出示词卡:中秋]教师介绍“中秋节”。

(3)同学们看图上的人都相聚在一起了,这就叫“团圆”。[相机出示词卡:团圆]

(4)学生借助拼音读以上生字词。

3.小结:刚才我们学了两组词语,你们知道有哪两个传统节日?(端午、中秋)端午节,民间风俗是什么?(包粽子、赛龙舟)中秋节呢?(全家人要团圆,吃月饼)

多种形式练读,读出节日的欢乐。

1.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团、饺、饼、端”这4个生字的。

2.教师范写生字。

3.学生描红书中田字格里的生字。

4.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

5.认读课后词语。

6.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词语。

7.听写词语,检测效果,及时反馈。

识字7课件(篇12)

【教学理念】

这是一首对对子,在《识字3》中学生已经对对对子这种形式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对子对仗工整,朗朗上口,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形式,其中还蕴含着优秀品质与不良行为的区别与引导。基于这篇课文的特点,应该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多次反复的朗读中认字、识字,并初步了解各种不同的品质。

【教学目标】

1、认识“虚、骄”等9个生字,会写“冷、淡”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能试着背诵课文。

3、了解意思相反的词,并能从中明智。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小朋友们,我们在识字3学过对子歌,我们先来说说对子吧!

琅琅上口的对子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学情,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对子的积极兴趣,使本课教学的展开自然而无痕。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对子歌,出示课题:

《识字7》。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

认真读,反复读。

2、指名分句读课文:

正音,重点指导读好第三句。

3、指导学会断句读。

4、师拍手范读。

5、学生拍手读。

多种形式、层层深入的读积极调动了学生读的兴趣,同时也给学生创造了亲近文本的机会。

三、自主识字,其乐无穷

1、读着读着,你肯定跟里面的生字宝宝交上朋友了,你觉得哪个字最难记需要提醒小朋友的,或者是你最有办法记住的字,告诉大家。好吗?

根据学生的学情,及时作出反馈与点评:

虚──虎,换偏旁的方法,课文中有两个带有“虚”字的词,能找出来吗?

(虚心、虚伪)跟不同的字组成不同的词,意思也完全不一样了。

诚──它的偏旁跟它的意思有什么关系呢?

实──这个实就是我们实验小学的实。

赞──我看到赞字,想起了一位叫贝贝的少先队员,他学每一样本领都领先,老师、小伙伴们都称赞他,这就是称赞的赞。引导读好前鼻音。给“赞”找个朋友,深化对这个字的理解。

招──跟招打个招呼好吗?

赢──这个字有点难,仔细观察,他有几个字组成?赢字为了在比赛中取得胜利,不小心把五个字跑散了,谁能上来把它摆摆好?赢的反义词就是输。

淡──淡的反义词就是浓

淡淡的绿就叫──

淡淡的蓝就叫──

骄傲──儿歌《骄傲的大公鸡》

练习生活、儿歌识字、组合字形等多种形式的生字教学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而且针对本课生字的特点在教学中进行了详略的处理。

2、去掉拼音齐读全文。

四、理解词义,明辨是非

1、我们的学习小伙伴来了,她说读着读着,我发现对子歌里有一对对──意思相反的词。都有哪些反义词呢,去找一找。

2、出示所有的反义词。指名读。

(再次复现生字)

3、师生对读。

4、理解“是非”“长短”,并积累词句:

是非分明,是非不分,取长补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5、词语大迷宫:

再读词语。

(又一次复现生字)

6、这么多的品质,有好有坏。想不想跟好品质交朋友?你想跟哪种好品质交朋友呢?为什么?

7、学生交流:

老师根据课堂学生,及时反馈与点拨。

8、提升:

还有哪些好品质也会赢得千家赞,哪些坏品质会招来万户嫌?

9、回到文本,齐读文本。

10、试背课文。

五、巩固识字

老师根据这篇课文的生字、内容编了一首新《xxxx歌》,自由练读、齐读。

六、写字

冷 淡

1、观察:

他们有什么共同之处?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冷:

撇和捺要舒展。天气太冷了,脚上别忘了穿一双棉鞋。

3、淡:

观察,两个火有什么不同?两个火,多么谦让啊!上面这个火的捺变成了点,上面的火稍小,下面的火稍大。

4、描一个,写一个。

5、讲评。

6、对照前面,再写一个。

七、课外练习

与小伙伴一起对读识字7有能力的小朋友可以编一句对子或一首对子歌。

2023解方程课件(热门7篇)


“解方程课件”的与众不同之处将在这篇文章中得以呈现。老师在开学前需要把教案课件准备好,现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也不迟。优秀的教案需要教师不断地精心打磨。我们致力于为您提供更多的创业和创新指导!

解方程课件 篇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67页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演示操作理解天平平衡的原理。

2、初步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

3、会检验一个具体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掌握检验的格式。

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识。

情感目标:

1、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愿意与别人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

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会检验方程的解。

教学难点:

利用天平平衡的原理来检验方程的解。

关键:

天平与方程的联系。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铺垫,引出课题(出示课件)

师:明明周末在超市玩起了称糖果的称,我们一起合作使称保持平衡!

师:同学们反映真敏捷,能通过观察马上想出使天平保持平衡的策略。

生:从中你有什么想说的?或者你联想到了什么?

生:只要两边都拿掉或增加相同数量的糖果,就能保持平衡;让我想到了等式的性质(全班一起口答: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任然相等;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部位0的数,左右两边任然相等)(板书“等式性质”)

师过渡:是的,知识就是这样被有心人所发现的。

二、探究新知

师:这里有个纸箱里面装着一些足球,你猜会有几个呢?(课件逐步出示)

再给你点信息,这幅图谁能用一个方程来表示。

生列方程,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1、解方程

师:在这个方程中,x的值是多少呢?(学生思考,小范围交流)

汇报预设:①因为9-3=6②因为6+3=9所以x的值为6所以x的值为6(多少)

师引导:当然,我知道这么简单的问题是难不住大家的,但是我们的思考不能停止,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学习怎样利用天平保持平衡的原理来寻求x的值,这种思考的方法到初中遇上更加复杂的方程时仍然会用到。

师:现在我们就将X+3=9这个方程转换到天平上来?(黑板贴图)

师:球在天平不好摆,我们可以用方块来代替它。

自主尝试:看着天平,如何去寻求x的值?

请用笔记录下你的想法。

组织好语言上台汇报你的想法。

教师统一书写:

师介绍:求解x的过程我们在最前面写“解”字。(板书写“解”字)

追问:两边都拿掉3个,天平还能平衡吗,两边还相等吗?(贴图展示)

为什么要减3个?(可以方程的一边只剩x,就可以知道x=?)(再叫2-3个)

生活动:我们看着板书来说说是怎么成功得到x的值,每一步的依据是什么。(2-3个)

你学会了吗?赶紧和你的同桌说一说方法。

2、强调格式:

师:这个求解的过程和以前递等式有什么区别或相同的地方?

生:等号对齐;等号两边都要写;最前面要写解字

3、练习一:

师:按照大家借助天平运用等式性质的想法,就是说当我们遇到方程33+x=65你也能求解?解:33+x○()=65○()

x=()那么x-4.5=10呢?(学生独立尝试,一个学生板演)

生完成填空和独立节解方程。(课件中校对)

4、介绍概念:像这些(课件中圈出来),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叫“方程的解”;举例:x=3是方程x+3=9的解??

而求方程的解的过程,我们叫“解方程”(板书)

这些知识在数中有介绍,我们找到划一划读一

读。(看书)

两个词都有解字,有什么区别呢?(“方程的解”中的“解”是名词,它指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是一个数值;“解方程”中的“解”是动词,它指求方程解的过程,是一个演算的过程.)

5、验算:

师:刚才我们解出来x的`值是不是正确的答案呢?你打算怎么检验?

生:放进去计算一下。

师:大家心里都有了想法,但方程的检验也是有一定格式的,下面我们到书本中来学习一下。生自学书本后回答:根据等式性质,把x=6代入方程,看方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生活动:尝试验算一个方程的解,另一个放心里代入验算。

6、小结

师:你学会了吗?你会解怎样的方程了?(含加法或减法)

解方程的步骤?(结合板书和课件)

生:解方程的步骤:

a)先写“解:”。

b)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加或减一个相同的数,使方程左边只剩X,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c)求出X的值。

d)验算。

四、巩固练习

练习二:解方程比赛(书P67)

(1)100+x=250(2)x+12=31※(3) x -63=36

练习三:我是小法官:1.X=10是方程5+x=15的解()。

2.X=10是方程x-5=15的解()。

3. X=3是方程5x=15的解()。

4.下面两位同学谁对谁错?

X-1.2=4 X+2.4=4.6

解:X-1.2+1.2=4-1.2=4.6-2.4

X=2.8 =2.2

师:谈谈你觉得解方程过程中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生:注意等式性质的正确运用!注意解方程时的格式!

练习四:看图列方程并求解

五、课堂总结

师: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和大家来分享下!

板书设计:

解方程(含有加法或减法)等式性质解:X+3-3 =9-解方程(过程)学生板演天平贴图

X=6 ?解(值)检验:方程左边=x+3

=6+3

=9

=方程右边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解方程课件 篇2

解方程(1)

课题

解方程(1)

课型

新授课

设计

说明

1.创设情境,自主体验

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以兴趣为基点,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平衡,自主体验,积累数学材料,为更好地引入新课,理解概念作铺垫。无论是生活中有趣的平衡现象,还是天平称东西的实际状态,都无不放射出科学的光芒,它们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兴趣的激发,知识的体验,更有潜在的科学态度和求真求实的精神。

2.自学思考,获取新知

在教学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时,改变了以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自学,将枯燥乏味的理论概念转化为具体的例子加以阐明,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依赖于直观这一矛盾。正是基于以上考虑,在教学解方程的一般步骤和检验方法时,采用了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来掌握检验的方法及规范书写格式。

学习

目标

1.初步理解“方程的解”、“解方程”的含义以及“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并掌握检验的方法。

3.掌握解方程的书写格式及检验的方法。

学习

重点

理解并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学习

理解利用天平原理解方程的算理。

难点

学习

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课时

安排

1课时

教学

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5分钟)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方程的意义,谁来说一说什么是方程?

2.你们能判断下面哪些式子是方程吗?说说理由。

(1)x+23

(2)4x>42+32

(3)27=x-19

(4)

x-42=23

3.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解方程。(板书课题)

1.叙述方程的意义。

2.找出是方程的式子,并说明理由。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说一说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及等式的性质。(学生自由交流)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25分钟)

1.感知新知。

(1)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

通过看图,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2)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列出方程,重点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2.探究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1)引导学生说一说:x的值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方法一:利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由9-3=6,想6+3=9,所以x

=6。

方法二:方程两边同时减去3,就得到x

=6。

(2)提问:他们的说法对吗?为什么?(引导学生根据第67页例1情境图说理)

3.指导解方程的书写格式。

(1)以后我们就可以用等式的性质来求方程中未知数的值。这个演算过程应如何书写呢?

(2)师:从方程的第1.(1)观察图:交流自己了解到的信息。

(2)学生容易发现,左边盒子里有x个球,右边有三个球,一共有9个球。根据图意列出方程:x+3=9。

2.(1)学生思考后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全班交流、汇报。

(2)利用加减法的关系和等式的性质进行说理。

3.(1)让学生与同桌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

(2)学生认真倾听、理解。

2.想一想,天平的一端放有2袋1kg的白糖,另一端放有4袋500g的盐,问1袋白糖与几袋盐同样重。

答:1袋白糖与2袋盐同样重。

3.根据解方程的过程填一填。

x+90=160

解:x+90-(90)=160-(90)

x=(70)

x-18=7

解:x-18+(18)=7+(18)

x=(25)

4.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2)x

=4是方程x

-6=10的解。(×)

(3)解方程9+x

=16时,方程左右两边要加上9。(×)

(4)x+y

=0不是方程。

(×)

二行起写一个“解:”,利用等式的性质两边同时减去一个数,为了美观,要注意每步符号要对齐。(师边强调边示范)

(3)组织学生自学方程的检验方法,然后汇报。

4.揭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

A:利用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B:“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这两个概念相同吗?

C:教师小结:“解方程”是指求未知数的过程,它是一个计算过程。

“方程的解”是指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必须使这个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3)自学教材第67页的检验过程,然后全班汇报。

4.(1)认真倾听、思考理解。

(2)学生交流后明确:方程的解是一个具体的数值,而解方程是一个过程,解方程的目的就是求方程的解。

(3)学生认真倾听、再次明确什么是“解方程”和什么是“方程的解”。

5.看图列方程并解答。

(1)

238+x=287

解:x=49

(2)

60+x

=90

解:x

=30

三、巩固练习。

(6分钟)

完成教材第67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解题过程。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4分钟)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

1.交流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2.独立完成作业。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理解等式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操作演示,进一步让学生理解等式的性质,并利用性质解方程,初步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在强调解方程的书写步骤的同时,渗透代数化的思想,并通过检验,促进学生良好的验算能力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1.感受天平的平衡现象,悟出等式的性质变化。

在学习中,我以天平的平衡来呈现等式的性质,学生能直观形象地理解性质,平衡的条件是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质量,才能保持平衡,但具体到方程中应用起来,学生感觉比较抽象,我引导学生在反复操作中理解加、减一个数的目的和依据。

2.等式性质解方程——

初步感悟它的妙用。在课堂上学生对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感到很陌生,在他们原有的经验中更喜欢用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来解,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到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的优越性,从而养成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的习惯。

教师点评和总结:

解方程课件 篇3

㈠.教学内容: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解简易方程第五课时:“解方程”(课本第58-61页,例1—例4)

㈡.教材所处地位:本节是学习解方程的方法与应用,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㈢.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检验方程的方法以及相关的表达术语。

1、掌握应用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关系解方程的方法,并会检验。

2、了解教材中应用等式性质解方程的方法,作为必要补充。

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准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导---探---练三步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敢于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重点分析研究方程式的数量关系,让学生根据应用题的题意列出正确的数量关系式。并以多种形式巩固练习,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数学课上得有趣、有益、有效。

通过运用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方程。

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方程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请同学们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1、什么是方程?

2、什么是方程的解?

3、什么是解方程?

4、判断下面两个式子是不是方程。

想一想x+12=16的解是多少?

但不是所有的方程的解都是能靠思考得出来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系统的方程解法。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随着气温的骤然下降,冬天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了,生活在北方,冬季的取暖可是个大问题,这不,经营煤炭的张叔叔又在开始忙着计算了。

预计今年的煤炭销售量大约是300吨,可是库存仅有180吨,想要满足供应,还要运进多少吨煤炭?

思考:题中有几个数量,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如果假设还要运进的吨数看成x,怎么用方程还表示这其中的关系?

教师演示这个方程的解法,并检验。

①如果每辆货车能运煤10吨,要想把这120吨煤一次运完,要多少辆车?

②一个运煤的车队,去掉派出的10辆车,还剩16辆待用,这个车队一共有多少辆车?

每个题都有两种表示数量关系的方法,试着列方程解答。

随着煤炭、汽油等能源的价格在逐渐攀升,人们把目光都集中在新型能源——太阳能的身上,据统计,一个普通的太阳能用户,相当于每个月节约用电费用20元,那么一年将会节约多少元钱呢?

我们所用的教材所呈现给我们的解法是依据等式的性质,让我们一起快速地浏览教材,了解另外一种解方程的方法。

完成58面“做一做”的两个练习题。

方程,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种全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和我们以前学习的算术解法是截然不同的,所以同学们要勤加练习。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解方程课件 篇4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解简易方程》。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过程分析等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本节课是解简易方程的第三课时“解方程(一)”,是在学生学习方程的意义和等式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而今天学习的内容又为后面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做准备。今后学习多边形的面积、植树问题等内容时都要直接运用。所以本节课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教材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所以它又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参照课标确定本节课的目标: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体验迁移、分析、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方程与生活中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仔细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节课的重难点是理解解方程的方法及检验,解决重难点的关键是引导学生确立解方程的一般思路。

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同桌合作、交流,自主探寻发现通过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初步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

这些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得他们能够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地学习数学。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经历一个观察、比较、交流、分析等过程,鼓励学生把发现的规律都说出来,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这样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又能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注重探索过程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听为自主学,学生积极动脑去思考、动口去表达。通过交流、猜测、验证、总结归纳,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突破难点,提高效率。

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探究了哪些规律?

巩固方程及等式的性质,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认准目标,指导自学。

1、那我们学习解方程就要充分利用等式的两个基本性质。

2、学生自学教材67~68页例1、例2、例3内容,让学生初步掌握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原理,学完后记录疑问。

(三)合作学习,引导发现。

1、出示课件例1,你了解了哪些信息?怎样列方程?

2、如何解这个方程呢?课件出示利用等式的性质分析的图示。

学生观察图画,同桌交流自己的观察结论,并通过讨论明确解方程的方法。

3、点名学生汇报,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老师归纳:解方程实质就是把方程转化成x=a的形式,要注意解方程步骤的规范书写。

4、认识、区分方程的解和解方程并学会验算方程的解。

5、学生独立完成例2、例3的内容,并相互检验对方的结果。

老师再次强调要注意解方程和验证步骤的规范书写。

(四)变式训练,反馈调节。

课本67~68“做一做”。

强化重点,巩固新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分层测试,效果回授。

1、课本练习十五第1题。

2、课本练习十五第4题。

解方程课件 篇5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解简易方程》。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过程分析等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解简易方程的第三课时鈥溄夥匠?一)鈥潱窃谘胺匠痰囊庖搴偷仁降男灾实幕∩辖薪萄А6裉煅暗哪谌萦治竺嫜傲蟹匠探庥τ锰庾鲎急浮=窈笱岸啾咝蔚拿婊⒅彩魑侍獾饶谌菔倍家苯釉擞谩K员窘诳纹鹱乓桓龀猩掀粝碌淖饔茫墙滩闹斜夭豢缮俚淖槌刹糠郑且桓龇浅V匾幕≈叮运质潜菊碌闹氐隳谌葜弧?/p>

2、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参照课标确定本节课的目标:

(1)知道解方程的意义和基本思路。

(2)会运用数量关系式或等式的基本性质对解方程的过程进行语言表述。

(3)会对具体方程的解法提出自己解答的方案,并能与同学交流。

(4)会独立地解答一、二步方程。

(5)能够验算方程的解的正确性。

3、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节课的重难点是理解解方程的方法及检验,解决重难点的关键是引导学生确立解方程的一般思路。

二、说教法

1.演示操作法

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

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同桌合作、交流,自主探寻发现通过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初步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

这些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得他们能够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地学习数学,

三、说学法

1、合作学习法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经历一个观察、比较、交流、分析等过程,鼓励学生把发现的规律都说出来,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这样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又能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

2、自主学习法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注重探索过程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听为自主学,学生积极动脑去思考、动口去表达。通过交流、猜测、验证、总结归纳,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突破难点,提高效率。

四、过程分析

本节课我准备按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基础训练,激趣导入。

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探究了哪些规律?

巩固方程及等式的性质,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认准目标,指导自学。

1、那我们学习解方程就要充分利用等式的两个基本性质。

板书课题:解方程(一)

2、学生自学教材67~68页例1、例2、例3内容,让学生初步掌握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原理,学完后记录疑问。

(三)合作学习,引导发现。

1、出示课件例1,你了解了哪些信息?怎样列方程?

x+3=9

2、如何解这个方程呢?课件出示利用等式的性质分析的图示。

学生观察图画,同桌交流自己的观察结论,并通过讨论明确解方程的方法。

x+3=9

解:x+3-3=9-3

x=6

3、点名学生汇报,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老师归纳:解方程实质就是把方程转化成x=a的形式,要注意解方程步骤的规范书写。

4、认识、区分方程的解和解方程并学会验算方程的解。

5、学生独立完成例2、例3的内容,并相互检验对方的结果。

老师再次强调要注意解方程和验证步骤的规范书写。

(四)变式训练,反馈调节。

课本67~68做一做。

强化重点,巩固新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分层测试,效果回授。

随堂练习册36页《解方程(一)》第一、二、四、五大题

(六)课堂小结

梳理知识形成完整知识体系

(七)布置作业

1、课本练习十五第1题。

2、课本练习十五第4题。

解方程课件 篇6

解方程

襄州四中 肖玉六

教学内容: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7-59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解方程”的含义以及“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3.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代数思想。

重点、难点:

理解并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准备:

投影仪

一、导入:揭示课题,复习铺垫

1、谈话提问:

(1)、举例说明什么是方程。(2)、想一想等式有哪些性质。(3)、判断哪些式子是方程

2、师用天平演示再现前面出现过的用天平秤一杯水的情境,引导学生写出方程(100+X=250)

师:这个方程怎么解呢?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解方程。(板书课题:解方程)

二、互动:探究新知,理解归纳

1.师生互动:概念教学:认识“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两个概念 师:那你猜一猜这个方程x的值是多少?并说出理由。学生可能会说出以下几种理由。(1)因为250-100=150,所以X=150。(2)因为100+150=250,所以X=150。

(3)假如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100,就能得出X=150。

引导学生将x的值代入方程看看左边是否等于250来验证x=150是正确的。

根据学生的猜测和验证认识新概念“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师: “X=150是这个方程的解。

师: “而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解方程。

师:在解方程的开头写上“解:”,表示解方程的全过程。师:同时还要注意“=”对齐。师:你们怎么理解这两个概念的?(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方程的解”,它是一个数值,“解方程”,它是一个演变过程。)2.教学例1。

(1).生生互动:解方程过程

a.小组讨论方程左右两边为什么同时减3? b.可以利用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帮助解方程 c.验算过程

师:以后解方程时,要求检验的,要写出检验过程;没有要求检验的,要进行口头检验,要养成口头检验的习惯。力求计算准确。(2).互动展示:教学例2 3X=18 学生尝试后出示:3X÷3=18÷3 交流想法: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左右两边仍然相等。小结:方程的左右两边可以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三、达标检测

1.解方程 x一2=15 x÷7=14 师:这是两个分别含有减法除法的方程,你能尝试完成吗?(指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

2.集体交流、评价、明确方法。

总结:如果方程两边同时加上、减去、乘或除以同一个数,方程左右两边仍旧相等

3.达标延伸(见课件)

四、全课小结,评价深化

1、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2、以小组为单位自评或互评课堂表现,发扬优点、改正缺点。

五、板书设计

解 方 程

X + 3= 9 验算:方程的左边=X+3 解:X+3-3=9-3 =6+3 X=6 =9

=方程的右边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解方程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解含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能根据方程的特点灵活地选择解法。

2、过程与方法:经历一元一次方程一般解法的探究过程,理解等式基本性质在解方程中的作用,学会通过观察,结合方程的特点选择合理的思考方向进行新知识探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解一元一次放的过程中,体验“化归”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难点:含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解方程:

并回答: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和最终的目的是什么?

二、讲授新课

请给同学们介绍纸草书(P95)。

问题:一个数,它的三分之二,它的一半,它的七分之一,它的全部,加起来总共是33.试问这个

数是多少?

并引入让同学运用设未知数的方法,列出相应的方程。

并回答:这个方程和我们以前学习的方程有什么不同?

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完成解上述方程,并引入去分母。

例1、

例2、

活动:同学们,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有哪些?要注意哪些?

看一看你会不会错:

(1)解方程:

(2)解方程:

典型例题:解方程:

想一想:去分母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1)方程两边每一项都要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去分母后如分子中含有两项,应将该分子添上括号

选一选:

练一练:当m为何值时,整式和的值相等?

议一议:如何解方程:

注意区别:

1、把分母中的小数化为整数是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对单一的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而不是对于整个方程的左右两边同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

2、而去分母则是根据等式性质2,对方程的左右两边同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而不是对于一个单一的分数。

课堂小结:

(1)怎样去分母?应在方程的左右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有没有疑问:不是最小公倍数行不行?

(2)去分母的依据是什么?

等式性质2

(3)去分母的注意点是什么?

1、去分母时等式两边各项都要乘以最小公倍数,不可以漏乘。

2、如果分子是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其分子为一个整体应加括号。

(4)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布置作业:P98,习题3.3第3题

补充作业:解方程:

(1)

(2)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zf133.com/a/5590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