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范文大全 > 粗细课件 >

粗细课件集锦

粗细课件集锦

粗细课件【篇1】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粗细不同物体的关注。

2.进一步发展幼儿的比较观察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区分并说出物体的粗细,初步理解粗细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1.高矮相同但颜色、粗细不同的瓶子

2.颜色不同、粗细不同的3个杯子

3.每人一组高矮相同但粗细不同的纸筒5个。

活动过程

一、引导观察

教师:看一看,两个瓶子有什么不同?

(让幼儿观察后,互相议一议)

小结:这两个瓶子的颜色不同、粗细不同。

二、观察比较粗细

1.学习比较粗细的方法。

(1)提问:两个瓶子中谁比谁粗?谁比谁细?

(2)小结:红瓶子比黄瓶子粗,黄瓶子比红瓶子细。

2.讨论对比,感知粗细的相对性。

(1)出示篮、绿、紫3个粗细不同的杯子,引导幼儿观察比较。

提问:蓝杯子和绿杯子相比,哪个粗?哪个细?

(幼儿观察比较,说出结论)

小结:蓝杯子和绿杯子相比,蓝杯子粗,绿杯子细。

(幼儿完整的说出结论)

提问:绿杯子和紫杯子相比,哪个粗?哪个细?

(幼儿观察比较,说出结论)

小结:绿杯子和紫杯子相比,绿杯子粗,紫杯子细。

(2)讨论:为什么第一次绿杯子细、第二次绿杯子变成粗的了?

小结:看一个物体的粗细,要看和谁比,和粗的比就细,和细的比就粗。

(渗透粗细的相对性)

3.自主探索,给纸筒进行由粗到细、由细到粗排序。

(1)提问:5个纸筒中哪个最粗?哪个最细?

(2)引导幼儿按照从粗到细和从细到粗的顺序进行排列。

⑶教师个别验证和幼儿相互验证相结合,检验幼儿排序结果。

4.请幼儿寻找、比较生活中物体的粗细。

指导语:请你说说生活中哪两样东西比,一个粗一个细。

三、活动评价

从幼儿掌握观察比较的方法和积极思考问题等方面进行讲评。

粗细课件【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粗细的相对关系,能用目测的方法比较物体的粗细。

2.能在周围环境中找出不同粗细的物体,发展观察比较能力。

3.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粗细不同颜色不同的无根塑料管,带有空心的珠子一颗。

2.幼儿学习资源②第34-35页。

活动过程

1.游戏“穿珠子”引导幼儿感知物体的粗细不同。

(1)幼儿用两根粗细不同的小棒穿珠子,有一根穿不进去,引导幼儿讲述为什么。

(2)幼儿讲述自己的感受:两根小棒粗细不同,所以粗的穿不进去。

2.观察三根小棒,进行两两比较,感知粗细的相对性。

(1)教师根据需要提出问题:

这三根小棒一样吗?哪里不一样?你是怎么知道的?最粗的是哪一个?最细的呢?

A小棒和B小棒哪个粗?哪个细?B和C哪个粗哪个细?为什么B小棒我们一会说它粗一会说它细呢?

(2)小结:原来物体的粗细是比较出来的,要看他们和谁比,才能知道是粗还是细。

3.游戏:排排队。

(1)请幼儿按照物体的粗细顺序排排队,说说是怎么排的。

(2)小结:从粗到细排一个比一个细;从细到粗排一个比一个粗。

4.寻找粗细,发展幼儿的比较观察能力。

(1)引导幼儿从自身找出可以比较粗细的物体。

(2)从周围环境中寻找可比较粗细的物体。如树干和树枝比,

5.阅读幼儿学习资源②第34~35页,进一步学习比较物体的粗细。

活动延伸:

教师带幼儿到户外观察幼儿园内物体,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粗细的树,并用量一量、抱一抱的方法进行比较。

教学反思

1.比较的物体比较少;2.还没能更好激发孩子对物体比较的粗细的兴趣,老师说的多,孩子说的少,3.做游戏的时间比较短.

粗细课件【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两个物体的比较,要求幼儿学会区别粗细,懂得比较物体粗细的正确方法。

2、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分辨物体的粗细

活动准备

游戏棒,圆柱积木,铅笔毛线,油画棒,彩色蜡笔,毛线棒针等,数量是全班幼儿数量的2倍,图片4张,一根粗麻绳,和一根细尼龙绳,粗细不同的纸卷棒子6根。

活动过程

(一)认识粗细:

1.教师分别出示图片(粗细不同的树干,竹子,茄子等),请幼儿比较粗细;

2 .教师出示一根麻绳和一根尼龙绳,请幼儿比较粗细;

3.分别请两对幼儿上来,手拿一件不同的实物比较粗细,全班幼儿验证;4.请幼儿从自己的身上找出两样东西比较粗细,如:腿粗,手臂细,手指头粗,头发细等。

(二)比较粗细:

1.教师出示一根纸棒,请幼儿回答它是粗的还是细的,若幼儿说是粗的,教师出示比它更粗的纸棒,若幼儿回答是细的,教师则出示的纸棒,由此得到结论,只有两样东西,以上进行比较,才能认识哪样粗哪样细。

2.请小朋友任取3样东西比较粗细,然后说出它们的结果。

3.教师手举一件实物,请每个幼儿拿一件实物 与教师手中的实物比较教师粗的,请站起来,比较教师细的坐在位置上,用同样的方法,教师与小朋友都换一件实物进行比较,也可请比教师细的幼儿站起来,比教师粗的坐在位置上。

(三)游戏:找朋友 每个幼儿手拿一件比较粗细的东西,边唱:“找朋友 ”歌曲边自由结伴。唱完后,两人比较粗细,游戏可反复进行。

教学反思

1.比较的物体太少;

2.还没能更好激发孩子对物体比较的粗细的兴趣,老师说的多,孩子说的少。

3.做游戏的时间比较短。

粗细课件【篇4】

一、活动目标:

1.学会比较物体的粗细,并能正确表述比较结果。

2.能从细到粗给物体排序,知道粗细是相对的。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物质准备:粗细不同的旺仔牛仔罐、吸管、积木、香肠、记号笔、蜡烛等数量若干;课件ppt;幼儿操作材料。

(1)玩一玩,发现粗细。

师:今天,林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东西,看看都有些什么?等会儿请你们去看一看、摸一摸,并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自由选择材料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2)讨论,引导幼儿交流分享。

师:现在,谁愿意来告诉我,你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了它们有什么不一样?你是怎么发现的?

(3)小结。

师小结:哦,你们都发现了,这些东西有的粗,有的细。要知道是粗还是细除了可以用眼睛看,还可以动手插一插、叠一叠、比一比。你们都很棒!那到底什么东西粗什么东西细呢?我们一起来比比看。

2.比较判断粗细。

(1)比较物体粗细,知道粗细是相对的。

①教师先出示不同粗细的红色和绿色积木进行比较。

师:我们先来看看这块红色的积木,你认为它是粗的还是细的呢?我们请绿色的积木来帮帮忙,和它比一比。

②继续出示蓝色的积木和绿色的积木进行比较,知道粗细的相对性。

师:咦,为什么刚才和绿色的积木比,是红色的积木粗,现在和蓝色的积木比,红色的积木就变细了呢?谁知道为什么?可以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讨论讨论。

(2)比较三个物体的粗细,找出最粗和最细。

师:现在,我们把这三块积木放在一起比一比,你认为哪块最粗,哪块最细呢?

(3)小结。

小结:通过比较我们知道了比较粗细的三个秘密。第一,最少要有两样东西才能比较粗和细,单独一样东西是无法比较的;第二,和不同粗细的物体比,结果是不一样,粗和细是相对的;第三,三种以上的物体比较粗细,能比出最粗的和最细的。

3.粗细差异排序。

教师出示ppt课件。

(1)引导幼儿认识从细到粗排序标记图。

师:小朋友们,小眼睛看到这里来,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张图片,请你想一想它代表什么意思?

(2)幼儿自由选择物体按从细到粗的顺序排队。

幼儿自由操作,教师指导。

师:请你们每个人拿四种材料按照从细到粗的顺序给他们排排队,也可以两个人一起合作哦。现在请你们轻轻地走到材料边上去排一排。

(3)师幼共同小结从细到粗排队的方法。

教师边说边操作ppt课件。

小结:第一种方法是先找出4个圆柱体当中最细的放在最左边,然后找出最粗的放在最右边,再把剩下的两个进行比较,按顺序排好队。第二种方法是先找出最细的排第一;再找出最细的排第二;依次只用这种方法。

(1)教师介绍操作材料。

材料1:找出每组图中细的物品,并在底下的方格里打“√”

材料2:找出每组图中最粗和最细的物体,分别在它们下面的圆圈里涂上红色和绿色。

材料4:提供橡皮泥让幼儿搓出三条不同粗细的“面条”并能从细到粗排序。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现在请你们搬起小椅子,轻轻地坐到你喜欢的材料边上,去比一比,排一排。

教师巡视指导,重点指导幼儿进行粗细排序。

重点指导幼儿进行粗细排序。

5.幼儿自由结束活动。

师:比较完粗细的小朋友可以去喝喝水,上上厕所。小朋友们再见!

活动反思:

本次三课活动,我上的是中班数学活动《比一比》(比较粗细),活动一开始我通过游戏“粗宝宝、细宝宝”引出主题 ,初步让幼儿感知物体的粗细。因为,粗细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但在出示两根粗细不同的纸棒时,有的幼儿说这个大、那个小,这个胖、那个细,但幼儿还不会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物体的粗细。在这一环节上应该多出示些粗细不同的物品为幼儿作比较,通过比较得出其结论。

在操作过程中,我投放的材料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几种粗细、颜色不同的吸管、水彩笔、旺仔牛奶盒、彩笔盒等粗细不同的物品,来引导幼儿通过比较并正确表述物体的粗细,幼儿们在表述的时候大多数能明确说出物体的不同,还有部分幼儿不能准确的表述。在展示图片上时间有点长,到了后面的环节就有些显得时间有些仓促。总的来说,在本次活动中,部分幼儿对粗细没有生活经验,在学习时,这部分幼儿掌握的`不是太好,还需要加深幼儿对粗细这些概念的理解。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将取长补短,引导幼儿们在活动中学习更多的知识。

粗细课件【篇5】

设计意图:

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幼儿感知物体的粗细,并用语言准确表达。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游戏等让幼儿初步感知物体的粗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幼儿的探索欲望和主动学习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感知物体的粗细。

活动难点:

用语言准确的表达物体的粗细。

活动准备:

1.图片:粗细不同的茄子、大树、萝卜。

2.粗细不同的纸棒、水彩笔、吸管、旺仔瓶等实物。

活动过程:

一、通过玩游戏粗宝宝、细宝宝引出主题,初步感知物体的粗细。

1.教师出示两根纸棒,引导幼儿观察,并回答问题。

师:它们有什么不同呢?(一个粗一个细。)

2.请幼儿将纸棒按粗细进行分类。

(1)出示纸盒,请幼儿观察。

师:小朋友看看这两个小盒子上有什么?(有两个洞洞。)这两个洞洞有什么不同呢?(一个大一个小。)你能看出哪个是粗宝宝家的房门,那个是细宝宝家的房门?

(2)介绍活动规则。

(3)幼儿动手操作,感知纸棒的粗细。

请个别幼儿在藏宝袋中拿出一个粗的和一个细的物体,并说一说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细的?启发幼儿了解粗细必须通过比较才能知道的。(指认)

二、启发幼儿感知物品的粗细,并按粗细进行分类。

1.出示所比较的物体的图片。

2.引导幼儿观察物体,初步感知物品的粗细。

师:出示两根茄子,请幼儿仔细看看,这两根茄子有

什么不同?(一根粗,一根细。)

师:出示两棵大树图片,小朋友再仔细看看,这两棵树有什么不同呢?(一棵粗,一棵细。)

3.启发幼儿将物品按粗细进行分类。

师:小朋友,请你们动脑筋想一想,这些物品可以怎样分类呢?

请个别幼儿上前来操作,其余的幼儿观察。

三、幼儿集体操作。

师:请小朋友完成数学课本中第29页的内容,看一看图中的物品,哪个粗,哪个细,请你把细的物品圈出来吧。

四、游戏:说相反。

幼儿跟老师玩说相反的游戏,加深幼儿对粗细的认识和理解。

五、活动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知道了通过比较能够知道哪个物体粗,哪个物体细,物品的粗细是相对的,同类物品,不同类物品,除了粗细不同,在大小,颜色,长短等方面也有区别,小朋友一定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找出它们不一样的地方。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在活动室里找出粗的物品和细的物品,看谁找得又多又快。

活动反思:

本次三课活动,我上的是中班数学活动《比一比》(比较粗细),活动一开始我通过游戏粗宝宝、细宝宝引出主题,初步让幼儿感知物体的粗细。因为,粗细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但在出示两根粗细不同的纸棒时,有的幼儿说这个大、那个小,这个胖、那个细,但幼儿还不会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物体的粗细。在这一环节上应该多出示些粗细不同的物品为幼儿作比较,通过比较得出其结论。在操作过程中,我投放的材料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几种粗细、颜色不同的吸管、水彩笔、旺仔牛奶盒、彩笔盒等粗细不同的物品,来引导幼儿通过比较并正确表述物体的粗细,幼儿们在表述的时候大多数能明确说出物体的不同,还有部分幼儿不能准确的表述。在展示图片上时间有点长,到了后面的环节就有些显得时间有些仓促。总的来说,在本次活动中,部分幼儿对粗细没有生活经验,在学习时,这部分幼儿掌握的不是太好,还需要加深幼儿对粗细这些概念的理解。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将取长补短,引导幼儿们在活动中学习更多的知识。

粗细课件【篇6】

一、活动目标:

1.学会比较物体的粗细,并能正确表述比较结果。

2.能从细到粗给物体排序,知道粗细是相对的。

二、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粗细不同的旺仔牛仔罐、吸管、积木、香肠、记号笔、蜡烛等数量若干;课件ppt;幼儿操作材料。

三、活动过程:

1.探索发现粗细。

(1)玩一玩,发现粗细。

师:今天,林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东西,看看都有些什么?等会儿请你们去看一看、摸一摸,并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自由选择材料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2)讨论,引导幼儿交流分享。

师:现在,谁愿意来告诉我,你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了它们有什么不一样?你是怎么发现的?

(3)小结。

师小结:哦,你们都发现了,这些东西有的粗,有的细。要知道是粗还是细除了可以用眼睛看,还可以动手插一插、叠一叠、比一比。你们都很棒!那到底什么东西粗什么东西细呢?我们一起来比比看。

2.比较判断粗细。

(1)比较物体粗细,知道粗细是相对的。

①教师先出示不同粗细的红色和绿色积木进行比较。

师:我们先来看看这块红色的积木,你认为它是粗的还是细的呢?我们请绿色的积木来帮帮忙,和它比一比。

②继续出示蓝色的积木和绿色的积木进行比较,知道粗细的相对性。

师:咦,为什么刚才和绿色的积木比,是红色的积木粗,现在和蓝色的积木比,红色的积木就变细了呢?谁知道为什么?可以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讨论讨论。

(2)比较三个物体的粗细,找出最粗和最细。

师:现在,我们把这三块积木放在一起比一比,你认为哪块最粗,哪块最细呢?

(3)小结。

小结:通过比较我们知道了比较粗细的三个秘密。第一,最少要有两样东西才能比较粗和细,单独一样东西是无法比较的;第二,和不同粗细的物体比,结果是不一样,粗和细是相对的;第三,三种以上的物体比较粗细,能比出最粗的和最细的。

粗细课件【篇7】

师:星期六到了,小动物们都在公园里玩耍,它们玩得可高兴了,我们一起去看一看,都有些什么动物?(出示主题图)它们在干什么?

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观察:小熊和小猴在玩跷跷板,(小熊、小猴 贴画 画跷跷板)从它们玩的跷跷板中,你知道了什么?

你是怎么知道小熊重,小猴轻的?

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轻和重。(读题)小朋友小眼睛真亮,通过观察就看出谁轻谁重。

如果老师和这位小朋友玩跷跷板,猜猜看会怎样?如果这位小朋友和那位小朋友比呢,(身高、体重相差比较明显的两位小朋友)谁轻谁重?一眼就看出谁轻谁重了,真能干!(板书:看)在咱们教室里哪两样东西相比你一眼就看出谁重谁轻的?在我们平常生活中,哪两样东西相比,我们一眼就看出谁轻谁重的?

教师出示两个盒子(蓝色盒子大而轻,盒子小而重)猜一猜哪个轻哪个重?(请多名学生猜)请你验证一下你的猜想。(学生发现蓝盒子轻,黄盒子重)请多名学生验证。

总结:看来仅凭我们的眼睛来判断物体的轻重还不够,有时还需用手掂一掂。(板书:掂)

(1)让学生观察教师手上的一本数学书和一个文具盒,猜猜数学书和文具盒谁轻谁重?

(2)为什么同样的书和文具盒,大家判断的不一样呢?我们就用掂的办法可以证实一下谁说的对?请多名学生来用手掂一掂,把你发现的结果告诉大家。

(3)猜一猜数学书和口算训练哪个轻哪个重?为什么同一本数学书刚才轻,现在又变重了呢?(比较的东西不一样,结果就有可能不一样)

(4)你们想不想掂一掂,看看自己的文具盒和数学书谁轻谁重?与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什么轻,什么重?(两名上前讲,多名学生座位上讲)(请小朋友把轻的举高一点,把重的放低一些。选两个结果不同的,打开文具盒看一看,揭示结果不同的原因)。

小熊和小猴子一边玩跷跷板一边唱歌,(小猴子和小熊玩跷跷板,1呀1呀121 ……)边上地小狗羡慕极了,小狗说:“小熊,你让我玩玩吧,你这么重,都把小猴子翘到天上了,快让我玩吧!”小熊说:“好啊”小狗坐上跷跷板,一下就被翘得老高,小狗说:“原来小猴子比我还重呀!”小朋友,你知道谁最轻,谁最重?

看来难不倒小朋友,可方老师碰到一个难题,小朋友愿意帮忙吗?

(1)出示重量接近的一个苹果和一个梨。

师:不管是猜一猜,还是掂一掂,小朋友的答案都不同,怎么办呢?谁能帮上忙?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呢?

(4)出示天平秤。介绍在天平上比较轻重的方法,(两边托盘里没有放东西或放一样重的东西时,天平的两边是一样高的平平的。哪边重指针就偏向哪一边)教师把苹果和梨分别放在天平的两边,让学生观察,现在你知道苹果和梨谁轻谁重吗?谁能看出来?为什么?

(5)分小组活动。

拿出你们身边的学习用品,选择其中的两样,先猜一猜,再掂一掂,最后称一称

说说谁轻谁重。

小组汇报。适时鼓励,其他同学可以说出自己的想法,或者对汇报者给予评价。

师总结:对于重量很相近的物品,我们可以采用称一称的办法。

1.小猴子和小熊可佩服小朋友了,说你们是最棒的。但是方老师想再考考小朋友,让其他老师看看咱们班的小朋友的出色表现。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引导学生说出一个西瓜和两个菠萝一样重,说明一个西瓜就比一个菠萝重,如果学生不能理解,可用实物演示一下。

粗细课件【篇8】

活动目标:

1.学会比较物体的粗细,并能正确比较结果。

2.能从细到粗给物体排序,知道粗细是相对的。

3.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1.筷子若干、积木若干、小细棒若干。

2.彩笔若干、火腿肠三根粗细不同。

活动过程:

一、探索发现粗细。

(1)玩一玩,发现粗细。

师:今天,王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些东西,看看都有些什么?等会儿请你们去看一看、摸一摸,并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自由选择材料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2)讨论,引导幼儿交流分享。

师:现在,谁愿意来告诉我,你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了它们有什么不一样?你是怎么发现的?

(3)小结。

师:哦,小朋友都发现了,这些东西有的粗,有的细。要知道是粗还是细除了可以用眼睛看,还可以动手比一比。你们都很棒!那到底什么东西粗什么东西细呢?我们一起来比比看。

二、比较粗细。

(1)比较物体粗细,知道粗细是相对的。

①教师先出示不同粗细的红色和黄色火腿肠进行比较。

师:我们先来看看这根黄色的火腿肠,你认为它是粗的还是细的呢?我们请红色的火腿肠来帮帮忙,和它比一比。

②继续出示黑色的火腿肠和黄色的火腿肠进行比较,知道粗细的相对性。

师:咦,为什么刚才和黑色的火腿肠比,是黄色的火腿肠粗,现在和红色的火腿肠比,黄色的火腿肠就变细了呢?谁知道为什么?可以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讨论讨论。

(2)比较三个物体的粗细,找出最粗和最细。

师:现在,我们把这三根火腿肠放在一起比一比,你认为哪根最粗,哪根最细呢?

(3)小结:

通过比较我们知道了比较粗细的三个秘密。第一,最少要有两样东西才能比较粗和细,单独一样东西是无法比较的;第二,和不同粗细的物体比,结果是不一样,粗和细是相对的;第三,三种以上的物体比较粗细,能比出最粗的和最细的。

三、桌面操作:

现在请小朋友用盘子里的物品给它们排排队,从细到粗。

教学反思:

比较的物体比较少,还没能更好激发孩子对物体比较的粗细的兴趣,老师说的多,孩子说的少,做游戏的时间比较短,整体还不错。

粗细课件【篇9】

活动目标

1.能对5个以内实物按粗细排序,初步感知物体间的序列关系。

2.区别物体的粗细,学习比较粗细的方法。

3.能克服困难,想办法解决问题。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具备认识粗细的相关知识。

2.材料准备:彩色圆柱体若干。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1.走蒙氏线。

2.线上游戏:抱大树。

请7名幼儿到台前,教师说:三颗小树抱在一起,这时三个幼儿一组迅速抱在一起组成两株大树,剩下的一名幼儿用手去抱抱这两株大树,告诉大家哪株树粗,哪株树细。

二、集体活动

(一)教师示范演示:

1.比较实物,初步感知粗细。

教师出示两个粗细不一样的圆柱体,问:哪个圆柱体粗,哪个圆柱体细

引导幼儿亲身感知两个圆柱体的粗细并进行比较。

2.教师出示五个红色圆柱体,进行粗细排序。

把五个圆柱体凌乱地摆放在黑板上,请幼儿通过目测找出最大的,依次从剩下的四个中找出最大的,直到最后一个,老师按照粗细顺序摆放。

总结:从这边往那边看是从粗到细排序,从那边看过来是从细到粗排序。.本文来源:幼儿园教案网(教师用手势来指出方向)

(二)幼儿操作:

给每个幼儿出示5个红色圆柱体,让幼儿自由选择按从粗到细排序摆放或者从细到粗顺序摆放,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是按什么顺序摆放的。

三、结束活动

1.收拾学具。

2.师:今天我们认识了粗细,同时通过排除法依次找出最粗或最细的圆柱体,并按从粗到细的顺序摆放或从细到粗的顺序摆放。也请小朋友今天回家后,让我们的爸爸妈妈来操作,看看他们会不会按从粗到细或从细到粗来进行摆放。

3.师幼道别。

粗细课件【篇10】

活动目标:

1、能探究出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粗细,并按粗细规律进行排序。

2、初步感知长度与粗细的关系,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喜欢参与小组合作活动,在动手中体验数学带给我们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能探究出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粗细,并按粗细规律进行排序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初步感知长度与粗细的关系,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为本节课的难点内容。

活动准备:

一、经验准备:

1、了解粗细概念。

2、感知生活中事物的粗细。

3、对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有初步了解。

二、物质准备:

1、精美课件。

2、制作腰带用的材料:彩纸、剪刀、展示板等。

三、活动过程:

(一)创设“小巧虎开商店”情境,鼓励幼儿动手操作探究多种方法比较粗细并按粗细规律进行排序。

1、参观商店,发现货物的不同粗细,激发幼儿探究活动的欲望。

关键提问:今天小巧虎的心心商店开业了,听听他说了什么?

教师小结:商品的粗细不同,观察的真仔细。

2、幼儿选两样商品,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比较粗细。

关键提问:我们去小商店选两样东西,比一比哪一个粗一个细?你是怎样发现的?还有什么不一样的方法?

老师小结:我们可以用眼睛看一看、手握一握、瓶底对瓶底、套一套的方法进行比较粗细。

3、两人合作将手中的物品,探索按照从粗到细或从细到粗进行排序。关键提问:现在两个人是一组把四样商品,排排队吧?你是怎样排队的?

按照从粗到细或从细到粗进行排列。

教师小结:小巧虎是用了你们的方法把商品从粗到细和从细到粗排列整齐的。

(二)给客人爸爸妈妈宝宝制作腰带,初步感知长度与粗细的关系。

1、爸爸妈妈宝宝出场,激发幼儿兴趣。

关键提问:瞧,谁来了?可是腰带卖完了,怎么办?我们怎么才能为他们做出一条合适的腰带?怎样来量一量?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用首尾相接量一量的方式制作一条腰带。

2、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关键指导:幼儿在操作中,运用工具按照头尾相接的方法进行测量。

3、制作腰带后,在探究中感知长度与粗细的关系。

关键提问:谁的腰带最长?为什么爸爸的腰带最长?谁的腰带最短,为什么宝宝的腰带最短?不长不短的腰带是谁的?

教师小结:腰带最长的是爸爸,因为爸爸腰最粗。腰带最短的是宝宝,因为宝宝腰最细,不长不短的是妈妈,妈妈的腰不粗也不细。腰带越长腰越粗,腰带越短,腰越细,原来长度与粗细也是有关系的。

4、了解不同的测量工具。

(三)寻找并比较生活中粗粗细细的东西,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乐趣。

1、你寻找生活中粗粗细细的东西。

关键提问:小朋友们,在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粗粗细细的东西?

2、欣赏生活中不同粗细事物。

教师导语:生活中有不同粗细的东西,让我们来看一看吧。

3、活动延伸

师:在幼儿园、家中、商场中还有很多粗细不同的东西,我们就用今天探索到的测量方法,比较更多东西的粗细吧。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数学是一个抽象的学科,并不是所有孩子都特别感兴趣,为了激发幼儿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本节课的活动设计了一个有趣的情境“小巧虎开商店”,孩子们在与小巧虎的互动中以及选商品的情节里,激发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幼儿的参与性极高很有热情,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

中班幼儿对周围的科学事物都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在此以前幼儿已进行过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的活动,积累了一些运用感官比较物体量差异的经验,但是对于幼儿来说粗细的感念并没有大小、长短那么清晰,因此在本活动中可以启发幼儿自己想出比较物体粗细的各种方法,提高幼儿认识周围环境的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幼儿主动探究在前,我总结提升在后。幼儿在情境中自己动手玩一玩、比一比、看一看,探究出来比较粗细的方法以及从粗到细和从细到粗的规律排序,我及时的小结和提升,给孩子充足的探究空间,探究出数学的奥秘。在有趣的情境中,我们真正找来了爸爸、妈妈和宝宝,三位都是真实的人物,激发出幼儿探究的欲望,在真实的测量和小组的共同操作中,探究出长度和粗细的关系。

在前几次的活动中,我提供了很多的测量材料,幼儿在操作时,无从下手,场面混乱而没有秩序,因为幼儿没有用过卷尺测量的经验,只是会简单的测量,所以在专家教师的指导下,我只提供了一种材料,就用一种材料来进行测量腰围,在整个活动中幼儿能够分工合作,较好的完成测量与比较的任务,对于测量工具的种类,在最后与孩子进行了互动和分享。

数学都是来源于生活,最后也要回归于生活,所以最后幼儿寻找并比较生活中粗粗细细的东西,加深对粗细的感念和比较粗细的方法。

不足之处:

幼儿在畅所欲言时,我应该多给孩子时间来发表想法,不要一听到幼儿说出答案时,就急于小结,多给幼儿说得空间。

老师的手势语可以适当的提示孩子,但如果太多就会感到有些繁琐,所以手势语应该适当。

粗细课件【篇11】

【活动目标】

1、学习给4个不同高矮的物体进行排序。

2、懂得要从小红旗后面开始排队。

3、能按要求进行排序活动,并能简单地说出自己排序的方法。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大小、长短排序的经验。

2、物质准备:教具:四张长颈鹿的图片,大排序板。学具:宝塔玩具、套娃玩具若干套,排序板,《幼儿用书》人手一册,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长颈鹿宝宝。

(1)教师出示一张长颈鹿的图片,请幼儿说说:这是什么?在哪儿见过它?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长颈鹿有一个长长的脖子,个子很高。

(2)出示三张长颈鹿的图片:长颈鹿宝宝都来玩游戏啦!可是他们的个子有高有矮,没有排好队。出示排序板,启发幼儿思考》可以怎样来给长颈鹿排队?

(3)请个别幼儿示范,根据幼儿的方法把长颈鹿在排序板上从小红旗开始由高(矮)到矮(高),引导幼儿边排边说:最矮的、矮的、高的、最高的,或者从高排到矮。

(4)继续启发幼儿思考:除了让最矮的长颈鹿排在第一个,还能让谁排在第一个,也可以有顺序地排队呢?

2、幼儿操作。

(1)排宝塔:请幼儿取出宝塔玩具,把它在排序板上从左往右按顺序排一排。

(2)排套娃:请幼儿取出套娃玩具,在排序板上按顺序排队。

(3)哪个排错了:请幼儿打开幼儿用书(第8页),观察画面上小动物是怎样排队的,看看是谁排错了,把排错的小动物圈出来。

3、活动评价。

(1)教师将最高的长颈鹿排在排序板的第一个,请幼儿思考:最高的长颈鹿也想当小排头,后面的长颈鹿应该怎样才能有顺序呢?引导幼儿排出与示范时不一样的排法。

(2)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过程,了解幼儿排序的方法。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粗细课件【篇12】

活动目标:

1、学习按物体的厚薄、高矮、粗细进行7以内的正、逆排序

2、发展幼儿思维的可逆性、传递性和双重性。

3、培养幼儿爱动脑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7张厚薄不同的图书图片;7张高矮相同、粗细不同的树干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老师这里有一些你们的好朋友,想不想知道是谁呀!

二、基本部分

1、厚薄的排序(出示厚薄不同的`图片,7张)。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吗?可是他们没有名字,很伤心,我们来帮他们把名字起了好吗?

2、粗细的排序这些书门出来玩,感到很累,这个时候他们发现了一些树桩。他们就商量在树桩上坐一会儿,休息一下,可是他们应该怎样安排呢?(出示7张高矮相同、粗细不同的树干图片)他们想把这些树桩按从细到粗的顺序排,怎样排?引导幼儿用前边的方法,依次找到最细的方法进行排序.这时,他们想换换位置,把这些树桩从粗到细排,哪有怎样排?请几个幼儿用相同的方法上来亲自操纵,进行排序。

高矮排序 他们玩得很开心,你们想不想也出去玩?但我们要排队才行。

将全班幼儿按人数分成六组,进行从高到矮,从矮到高排序

结束部分:排好队,和幼儿一齐开火车出去。

精选阅读

课件锦集


编辑为了您的满意不遗余力地打造了“课件”,如果我的解决方案对你有所帮助请把它收藏起来以备查看。老师在上课前需要有教案课件,通常老师都会认真负责去设计好。没有完整的教案教师难以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课件(篇1)

今天我与大家交流的内容是说课。那什么是说课呢?其实说法也很多,但我认为其中的一种说法是比较恰当的:说课就是教师针对某一观点、问题或具体课题,口头表述其教学设想与理论依据。通俗的说法就是让听者知道你“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就行。说课通常分为二大类型.课前说课和课后说课。

下面我主要和大家交流一下“课前怎样说课”。通过查找一些权威资料和专家撰写的材料,综合来说, 课前说课包括: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流程四部分。每一部分都有它不同的要求和说法。说课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说课中通常以教材分析和教学过程为重点。教材分析中以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为主。教学过程中以新课和练习设计为主。希望大家在说课时掌握一下侧重点。接下来我将一一和大家共同整理各部分的要点。

一、说教材,这里包括这样几点:

1、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包括题目、在第几册、第几单元、第几节、教材的前后联系以及它的地位、有时还要简单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说教材内容时可以多说也可以少说,可以按上面介绍的顺序说、也可以打乱顺序说,要因教材而定。学情分析可以与教材分析合着说,也可以单独来说。说的时候主要围绕本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所处环境对知识的影响,简单的分析就可以。 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大领域目标予以整合,做到具

2、说教学目标,在新课标中倡导我们将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

体全面。设计目标时就要围绕这三方面来来说。

(1) 知识与技能目标中要让学生:了解什么、记忆什么、理解什么、应用什么。

(2) 过程与方法目标中要培养学生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 (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

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社会责任感以及勤奋、坚毅、合作等优良品德。

3 重点、难点,在说重难点的时候可以把自己突破重、难点的

策略和方法简单的谈一谈。关于三维目标和重难点的制定,我们只要

以课程标准为参考就可以。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进行本节课的讲解。这样我们就自然的过渡到教法和学法上。

二 、 说教法、学法

关于教法和学法可以有不同的方式:第一种教法和学法可以分别叙述,第二种是可以合在一起说,第三种教法和学法可以穿插在教学过程中。不管采用哪种方式,这部分说明不宜太繁琐,只要说出你采用的主要教学手段就可以,最好是有特点的。在说课中,教师有必要把采用方法及相关的理论依据说出来。在这里也要把教具准备说一下。这里我也将二者合起来说了,所以直接进入第四个问题。

三、 说教学流程

说教学流程是说课的重点部分、顾名思义就是教学的过程,但不要流水账似地每一个细节都说,挑有特色的与众不同的说,这样在说

课的时候才不会引起听者的.倦怠情绪,有重点,听着也轻松。为了使听者更清晰的了解本节课我们所设计的内容,建议大家可以采用先说整体设计,后具体细说。

1.整体设计

应该说一说课堂设计的整体思路是在什么样的思想指导下设计教学的?基本都是指我们所参考的课程标准,而不要说成以大纲为准,那是老的说法了。我们要掌握数学建模的思想,应该以“创设情景——建立模型——实践运用”这样的一个结构来设计本节课的内容,创设情境其实就是我们导入部分,建立模型就是讲授新知部分,实践运用就是巩固练习部分等,体现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又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做数学的教学理念。也就是我们在设计每个环节的时候,都要考虑知识与生活要紧密连接,不要过于抽象,尤其低段教学。

2 环节设计

围绕你的整体思路,一一来说明主要教学环节,或者说是教学框架,着重阐述重难点的处理,说说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具体有效的教学措施,所以要多谈谈学生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教师的教学策略。比如在重难点的处理上,你设计了哪些问题,预测第一方案效果不好的话,第二方案又怎样设计呢?在练习中你安排了哪些练习,有没有体现出层次性等,另外一定要介绍自己有最特色的地方。在说教与学的内容时,不能照搬教案给学生上课那样详细讲解,而要力争做到详略得当,重点内容重点说,难点突破详细说,理论依据也就是设

计意图(包括教学方法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依据等要简单说。只要让听者知道“教什么了”、“怎样教了”、“为什么这样教”就行。整个导入、新授、练习说完之后别忘了说板书设计。

3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视具体说课的要求而定。一般地,若是教学研究活动中的说课,这一环节可以省略,但若作为业务评比,则可在说课的过程中直接在黑板上或课件中演示就行。最后还要说一说教学效果预测。

4 教学效果预测:将自己教学预案的设计,产生的效果简单的谈一谈。

最后 要有结尾提示语言 例如 以上就是我本次说课的内容 请各位评委批评指正 。到此一节完整的说课才算结束。下面给大家播放一个完整的说课稿模式。

以上内容就是我对课前说课的浅显理解,不是很完善,希望可以打开您的思路,创意出自己独特的说课风采。

课件(篇2)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一)、说教材内容:

《鼎湖山听泉》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以“写景为主题”的开篇课文。鼎湖山位于广东肇庆市东北,是著名的游泳胜地。那里群峰罗列,古木参天,泉溪淙淙,飞瀑直泻,自然风光十分迷人。课文以游览线路的先后顺序,记叙了在景区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写在鼎湖山听泉的感受为中心,语言优美,词汇丰富,表达了作者对鼎湖山泉水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共五个自然段,按地点转移和时间的先后顺序可分为三段。

(二)、说学生

五年级的学生对语言文字有一定的感悟、理解能力,富于想象,喜欢朗读语言优美的写景文章。对家乡的缙云山、北温泉有一定的感受,但对鼎湖山十分陌生,而本课旨在让学生在读中领略鼎湖山泉声的美妙。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作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各个学段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意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注重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结合课标对第三学段的要求,“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特拟定以下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作者按地点转移和时间的先后顺序记叙的方法。

4、学会用“像……一样的,是……”句式仿写第四自然段。

5、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词句的含义,体会其表达

效果,感受鼎湖册泉水、声的美妙,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

课标提倡在读中感悟、读中体会,但感悟与体会是不能泛泛而谈的,要结合具体的词句来谈。而理解词句,体会其表达效果又是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困难的。因此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定为:

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句含义,体会其表达效果,感受鼎湖山泉声的美妙。

教学时间:两课时。

二、说教法、学法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因此教学时

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从关键词句入手,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

2、运用情景教学法,以读为本,以学为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质疑,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3、运用启发式教学,精心设计富有启发生,针对性,层次性的问题;

4、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精心选择运用读书,质疑、勾画、想象等方法,以读促写,以读学写。(运用以上方法,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三、说教学过程:

(一)课题入手,质疑导入

1、学生的已知经验是其思维的源泉。开课直接由“听”引出“听泉”,引导学生看词质疑:去哪里听泉?泉声是怎样的?由此引入课题:“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广东省肇庆市的鼎湖山听泉。”(相机认识:鼎)

抓住题目中的“听”字引入,通过质疑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从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直扣文章中心。

(二)自学思考,整体感知

阅读是学生

(三)精读感悟理解积累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精读课文的好处是:学生读得越充分,理解就越容易;学生理解得越好,朗读就越有感情。“读中想象”是学习写景文章的重要方法之一,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发挥想象,将优美的文字在脑子中形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这有助于学生语言的积累与运用能力的提高。

1、指导看图,走进鼎湖山。学生自读第一段:引导学生抓“轻纱似的薄雾”感受雨后鼎湖山的美,出示第一幅图,让学生进入情景,形象地感受到课文语言所描绘的意境。

2、自读途中观景听泉

构建话题:“作者在上山途中听到了怎样的泉声?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学生自读勾画,通过反复朗读,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从“淙淙的泉声、不绝于耳、清纯悦耳、欢快活泼”体会到泉声的美、大,从“涌流、流泻”等词想象到泉水的多,让学生通过朗读品味泉声的美妙,与此同时想象鼎湖山草丰林茂、古木参天、鸟语花香、满目青翠的景色。从而为后文,作者能在夜晚听辨泉声作好铺垫。

(第一课时结束)

3、以讲促读,走进古刹

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是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之一。这里的讲不是教师的讲解,而是通过让学生介绍庆云寺的方式,联系“二百多年、明代”等词理解“古刹”、“参天”。

4、精读品味,感受泉声的漫妙

不动笔墨不读书,勾勾画画好方法。“作者夜宿古寺,听到的泉声又是怎样的?”抛出话题,让学生动手勾画。

根据学生的汇报学习重点部分:“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那像琵琶一样清脆的,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那像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的,是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那像铜管齐鸣一样雄浑磅礴的,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

为了能让学生通过此段的学习落实目标4、5,突破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聆听、辨识、品味出的泉声的美妙,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联系生活展开想象

联系学生活实际回想“小提琴、琵琶、大提琴、铜管齐鸣”的声音,体会轻柔、清脆、厚重回响、雄浑磅礴。

展开想象:草丛石缝涌流、空谷细流、飞瀑急泉的景象。

(2)质疑理解前瞻后联

在重点句段教学时,我们要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前瞻后联,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整体理解文章的好习惯。

提出疑问:“为什么作者会联想到这些声音?作者的耳朵真的有那么灵吗?”引导学生联系上文,明白作者之所以想到了这些,是因为联想到了白到所见到的景色。

“作者还听到了什么?”从忽高忽低、忽急忽缓作者又产生了联想,让学生在通过朗读想象,从“绕过、拍打、穿越、流连”感悟到泉水的“趣与活泼”。

(3)读写结合运用积累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阅读能力但不能忽视写的能力,语文要崇读学写,结合阅读教学顺着思路引导学生写作,由读到写。

因此我让学生观察句子,用“像……一样的,是……”仿写一段话。

(四)以读促讲,升华情感

“泉水绕过树根、拍打卵石、穿越草丛、流连花间……最后泉水流进了我的心田。”引读最后一自然段。“鼎湖山的清泉是如何滋润万木,蕴育生机?”让学生再回读全文,用心再次聆听、辨识、品味。新课标提出在教学中我们要关照全文,由部分再回到整体,让学生形成对文章整体把握的能力。

四、说板书设计

课件(篇3)

一、说教材

《皮影》是湖南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11课的内容,在教材上归属造型.表现领域,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对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民族民间文化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也由于皮影戏集绘、雕刻、文学、音乐、舞蹈、表演于一身,其内容可谓博大精深。

二、说教法

第一课时《看皮影》以欣赏评述为主,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中国皮影的历史、发展与传播,感受皮影艺术的绘画、演唱、动作之美。

第二课时《画皮影》以造型.表现为主,学习皮影的绘画表现方法,用观察、讨论法,探究皮影的造型特点和绘画表现方法,探究式和自主教学法结合,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皮影戏在表现内容、色彩、形式上的特色。

第三课时《做皮影》以造型.表现为主,让学生学会利用先分解在组合的方法来制作影偶,教师示范制作步骤要点,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中国皮影的制作工艺流程,尝试用透明胶片或是纸板设计新颖的皮影作品。

第四课时《玩皮影》以综合.探究为主,让学生分组合作,用自制的影偶,自编自演。主要由学生游戏、表演,体验探究的成功感和表演的愉悦感。

三、说学法

儿童具有好玩、好表现的天性,将皮影戏看作是儿童游戏的一种方式,就如小孩喜欢木偶、玩娃娃、看木偶戏一样,皮影戏这种民间艺术无疑是满足儿童自我表现的有效方式之一。

a、自主体验

b、激发情感

c、和谐合作

四、说过程

上课一开始,我请同学帮忙把我们经常在动画片中看到的人物用皮影的方式表演给同学们看,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出课题。接着我播放了多媒体关于皮影的介绍,让学生了解皮影是我国独特的民间传统艺术,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为了能让学生制作出简单的皮影,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我是怎么做的,看完以后学生都迫不及待的想自己制作,激起学生的创作欲望。

最后的环节是让学生以演员的身份上台表演皮影戏,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真实的皮影戏舞台,有布、有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皮影戏表演的快乐。

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情意目标: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懂得劝说别人应讲究方式方法。

2、认知目标:理解“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明白吴王打消攻打楚国念头的原因。

3、能力目标:有感情朗读课文,会创造性地复述课文,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表现课文内容、表达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1、 理解螳螂捕蝉这个故事内容,并领会故事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2、 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体会,了解吴王为什么会听了少年的话,同时体会少年的计谋巧妙在哪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学习课文

1、初步感知,复述故事。

①少年讲了件有意思的什么事呢?请大家先读一读课文9—11小节,再想一想能不能也讲一讲这个故事。

②指名讲这一故事。

2、理清关系,领悟道理。

①少年通过这一挺有意思的事,要告诉吴王什么道理呢?请在文中找出直接说明的一句话。

②(出示“蝉、螳螂、黄雀……祸患呢!” )指名读。围绕这句话,有什么问题要提?

③它们“眼前的利益”分别是什么?“隐伏着的祸患”又分别是什么呢?先结合课文,根据表格提示自学,再分小小组交流讨论。

眼前的利益

隐伏的祸患

螳螂

黄雀

④指名交流(边说边操作演示多媒体)。

⑤“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完全没有顾到自己身后隐伏的祸患,他们可真大意啊!人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那么作为旁观者的你们,你想对它们说些什么?

〔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入手,对课文进行重组,直接切入第一个教学重点。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理清了蝉、螳螂、黄雀和少年之间的关系,为下面的学习做了铺垫。利用表格辅助课堂教学,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理清关系,掌握重点。而以旁观者的角度来对它们进行忠告,则从另一个角度加深了学生对“不能为了眼前利益,而忽视了身后隐伏的祸患”这个道理的认识。〕

⑥练读“蝉、螳螂……祸患呢!”

⑦吴王明白了少年要告诉他的道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理解:“恍然大悟”;练读吴王说的话)

⑧你能说说吴王明白了什么吗?

(重点抓住“乘虚而入”“不堪设想”两个词)

⑨这样看来大臣们一开始对吴王的劝告并没有错啊,那吴王为什么不听大臣们的劝告,却听了少年的话了呢?请大家默读课文想一想,你可以在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地方做上记号,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简单地写在旁边。

a 小组讨论交流

b 品读课文体会从课文的哪些细节描写让你感受到少年的计谋巧妙。

〔在这部分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即在默读课文时可以在书上勾勾画画,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简单写在旁边。作为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不仅要抓住文本,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更要把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有意识地潜移默化地灌输在每一堂语文课上。通过品读课文,感受少年的计谋巧妙,则进一步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体会,逐步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同时使学生的理解不仅仅再停留在刚才对故事的理解上,而是能联系具体的事件来体会道理的深刻。〕

2、小结

原来少年表面是在讲故事,实际上是——(生接:暗劝吴王不要攻打楚国),所以少年的劝和大臣们的劝有所不同,如果说大臣们的劝是“直劝”“力劝”的话,那少年的劝就是——(生接:“巧劝”“智劝”)

(板书:巧劝 智劝)

3、练习分角色朗读对话

三、总结课文,巩固练习

1、今天通过我们共同的学习,我们不仅知道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还认识了一位有勇有谋,智劝吴王的少年,我想此时此刻同学们心里一定都有很多想说的话,老师就给你一个一吐为快的机会吧!

(多媒体出示练习)

我从吴王身上体会到了

我从少年身上体会到了

螳螂捕蝉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

少年智劝吴王这件事让我想到了

3、 那么如果请你给课文换一个题目,你会换什么题目?

〔设计这样两道练习,不仅仅是为了巩固教学的训练,更是为了引导学生能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谈感悟,唤起学生原有生活积累与现时感悟的冲突,激活思维。并且鼓励学生有独特的见解,从多角度去评价课文,感受课文,理解课文。因为阅读教学中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教材中的名家名篇,从某种角度上来讲,感悟、欣赏比理解内容更重要。〕

(少年智劝吴王)

四、布置拓展小练笔

(多媒体出示练习)

你来编故事:

第二天,上早朝时吴王当即宣布:“攻打楚国一事暂缓不议。”众大臣听了大惊不已,议论纷纷。吴王扫视了一眼群臣,微笑着说:“事情是这样的……”

你知道吴王会怎么和大家说吗?动动你的小脑袋,回家把故事写完吧!

课件(篇5)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应聘幼儿园教师的01号考生,我今天抽到的说课题目是幼儿园大班健康领域《好玩儿的圈》,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幼儿情况、说活动方法、说活动准备、说活动过程以及说活动延伸,这6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好玩儿的圈》选自幼儿园大班健康领域的内容。圈圈是幼儿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熟悉的物品,而且具备了轻便和安全的特性。以此为活动切入点,可让幼儿在玩儿中积极动脑,主动探索、体验圈的多种玩法,学习蹲走的动作技能。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的要求。

根据以上对于教材地位与作用的分析,在新纲要的指导下,我制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圈圈可以有不同的玩法,了解蹲走的基本动作技能。

2、能力目标:能借助圈圈进行正确的蹲走,并能积极与同伴一起共同参与游戏。

3、情感目标:对一物多玩活动感兴趣,愿意参加体育活动。

结合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以及我制定的三维教学目标,我设立了如下教学重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探索圈的各种玩法,了解并掌握蹲走的动作技能。活动难点是:愿意与小伙伴一起进行体育活动的探索,喜欢参加体育活动。

二、说幼儿情况

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而幼儿则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因此了解儿童的具体情况是因材施教的前提条件。大班幼儿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好学好问倾向明显,因此,我安排他们对圈圈进行一物多玩的探索,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另外,大班幼儿的肌肉控制能力明显增强、合作的意识逐渐增强,针对这一特点,我采用游戏和竞赛的形式组织活动,既能增加体育游戏的趣味性,又能达到掌握练习动作进而掌握动作技能的目的。

三、说活动准备

古语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我们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活动准备就扮演者“粮草”的角色,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展本次活动,我作了如下准备:

1、物质准备:律动操磁带、扩音带,幼儿人手一个圈圈,场地布置。

2、知识经验准备:幼儿的生活中见过圈圈,或者玩过圈圈。

四、活动过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因此,本次活动过程我设计如下:

(一)律动操热身,激发活动兴趣。

准备运动是为基本部分的学习做好生理、心理上的准备,使幼儿身体各部分迅速进入运动状态。活动一开始,幼儿手持圈在节奏感较强的音乐声中做圈圈操,情绪高涨,精神饱满,很快达到有效的热身效果。

(二)自由探索,动作练习。

“幼儿只有借着自由才能产生一种敏感而独特的能力。”在本环节中,我充分给与幼儿学习的主动权,鼓励他们通过自由探索、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感受。

首先,在幼儿热身运动完,情绪还很积极时,我便顺势设疑:“圈还可以有哪些有趣的玩法?”请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玩法,围绕各自玩法进行集体的反馈交流。这样的安排不仅能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合作性,而且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幼儿在头脑中建立清晰地表象,为后面的活动做好铺垫。

其次,先开展小鸡走的游戏,我会讲解示范模仿小鸡蹲走时的动作要领,在枯燥的讲解中加入了游戏情景,如:“小鸡蹲走的姿势真有趣,我们把圈套在腰上,也来学一学吧。”趣味性的游戏可激发幼儿更好地掌握各种基本动作。再来进行三人协调配合的“小鸡对对碰”游戏。本环节安排了4次练习。第一次,尝试三只小鸡把圈套在一起。第二次,三只小鸡把圈套在一起,练习走稳。第三次,让幼儿商量:三只小鸡怎么样才能走的又快又稳?第四次,教师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动作巩固。通过小鸡走和“小鸡对对碰”这两个难度层次递进的活动,使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不断尝试、不断练习,掌握蹲走的动作技能。

(三)游戏巩固,体验乐趣。

我设计竞赛游戏《小鸡捉虫子》,目的在于改变练习形式,增大活动的密度和强度,让幼儿有充分练习的机会,并有利于教师观察、了解幼儿的练习水平。大班幼儿已经开始注重结果,组织竞赛符合他们的心里特点,还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合作性和集体荣誉感,掀起活动的高潮。活动中,我让幼儿分成4队,每队3人一组圈套圈,协调地一个跟着一个向前蹲走,通过钻山洞----过小桥----捉虫子障碍练习,为幼儿提供一个练习巩固的机会,有效完成目标要求。

(四)放松身体,结束活动

人体在运动的过程中,生理机能能力的变化经历了上升、平稳、下降三个阶段。在本次活动中,幼儿刚刚经历了比较激烈的身体锻炼活动,需要开展相应的放松活动,帮助幼儿较好地回复身体机能能力和消除身体疲劳。因此,我会安排幼儿在音乐声中做舒缓的动作放松身体,使幼儿身心从紧张的游戏环境中逐渐放松,并慢慢恢复平静。

五、说活动延伸

好的教育活动决不能仅仅停留在活动时间内,而是需要整合幼儿整个生活进行巩固和拓展。所以围绕本次活动的主题和内容,在活动延伸部分,我会请幼儿回到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探索,在家里可以怎么借助圈圈进行有趣的游戏?以期幼儿园的活动内容能与家庭的教育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幼儿的成长。

课件(篇6)

坐井观天说课稿课件

一、 说教材

《坐井观天》这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课文短小精悍,图文对应,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浅显易懂,学生能够从中明白蕴涵的道理。

二、说教学目标

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课的实际,我确定这一课时的目标有三点;

1、运用多种方法认识3个生字。

2、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充分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3、引导学生看事物全面化,要实事求是,不要像青蛙那样自以为是。

三、说教学重难点

认识3个生字,课文4——7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是教学的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

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在教学中我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依据新课标精神,我运用谈话法、对比法、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促学的教学方法,注重看、听、读、说、练的教学思想,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步骤。

1、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考虑到低年级孩子认知比较直观的特点,上课开始,我用讲故事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有走入课堂的欲望。

2、多种形式,认识生字、新词

本文有3个要求认识的生字,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三关,由简到难,第一关,学习生字,第二关,在新词中认识生字,第三关,在句子中巩固生字,这样学生从字、词、句中认识和巩固了生字。

3、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必然充满朗朗的读书声,对本课的学习,我注重在指导朗读上下工夫,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首先,我安排了自由读,边读边找出青蛙和小鸟的对话。

其次在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中,我采用了分角色读、讲读,让小朋友们体会到他们的感情。

深入到故事中,把自己当成青蛙或小鸟,练习分角色朗读、表演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青蛙对天大小的理解是片面的,而小鸟的理解才是正确的。

4、拓展练习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青蛙听了小鸟的话他会跳出进口来看吗?看到了什么,开会说什么?这样留给学生思维的创造空间,培养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加强正确地引导。学会续编故事。

课件(篇7)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小小营养师》是明天版山东省幼儿园课程“奥运宝贝”之“为身体加油”中的一节健康教育活动。

【说教材】

本主题以奥运为契机,通过策划—准备—实施等一系列活动,使幼儿在模拟奥运角色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学会协商、学会合作培养幼儿自信乐观的性格,建立初步的责任感,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合理搭配膳食,营养均衡,拥有健康强壮的身体是这一切的基础,如何才能拥有健康强壮的身体,如何吃才能营养均衡,如何搭配各种营养食物呢?这些我们的孩子都了解的很少,而且现在孩子普遍存在偏食、挑食现象,为此我选择了《小小营养师》这一健康活动。

【说活动目标】

本活动旨在让幼儿:

(1)能较清楚连贯的转述成人的意见和理由。

(2)学习并理解食物金字塔,能根据营养知识对原来的设计纠错。

(3)懂得营养搭配合理身体才会棒的道理。

【说活动准备】

1、食物宝塔图片2、各种食物照片3、《小博士教配菜》课件4、幼儿自画的各式菜图画5、黑板、即时贴、蛋糕盘等。

知识准备:从大人那里了解几种食物,以及包含什么营养。

【说活动的重点】

引导幼儿理解食物金字塔的含义,知道在底层的食物要吃得多越往上一级食物量就减少,在最上一层要吃的最少,难点是:自己制作营养餐。

【说教法说学法】

本节教育活动我采用直观法、口授法和操作练习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幼儿在教师的演示、示范、讲解和自己的操作练习中理解和接受所学知识。我将食物宝塔制成色彩鲜艳的课件,请“小博士”用生动的形象和巧妙地语言来教授给孩子合理配餐的方法和营养的知识。生动的画面和巧妙地语言及易激起幼儿的兴趣,被幼儿所接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幼儿主动参与进来,讲解所了解到的食物营养,自己拼搭食物宝塔,讨论配餐想法,参与配餐活动。这些让孩子们真正当了一次小主人。他们的自尊感和荣誉感得到了很大的肯定,他们很快乐很自信的学习。

【说活动过程】

在整个过程中(一)我首先以橱房“招聘营养配餐师”为由,激发幼儿参与挑战的兴趣,接下来一先考考孩子为由开始本次活动。请幼儿说出有营养的食物,说说含有什么营养,(二)说说有营养的食物:(1)将板凳下的食物照片请出,有规律地粘贴在黑板上。(2)提问第几排第几个是什么?他有什么营养?巩固孩子对排序的.认识。(3)看黑板食物图,说说一天中哪些食物吃的最多,哪些吃的最少,(4)展示食物宝塔,让营养小博士来验证我们的答案。引出米饭、面条、馒头等面食主食吃的最多,蔬菜水果稍少一些,鱼类、蛋类再少一点,油盐等最少。(5)对原来的想法进行纠错。(三)拼搭食物宝塔,根据所学知识,将黑板上的食物照片拼摆成两个食物宝塔,教师引导并及时纠错(四)进一步了解食物搭配的有关知识,懂得营养搭配合理身体才会棒,把刚才好吃的食物搭配成有营养的好吃的饭菜,(1)幼儿交流食物搭配想法。(2)播放课件“小博士教配菜”介绍简单的食物搭配常识,教师小结。(五)“营养配餐师”搭配营养餐。幼儿自拿盘子搭配营养餐,(将各样饭菜图画粘贴在盘子内)给大家展示自己的配餐,及时点评搭配的是否合理,及时纠错。带领孩子去厨房应聘。活动结束。

课件(篇8)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组的课文——《颐和园》第一课时。下面我就从以下七方面进行说课。

一、 说教材分析

这组课文是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组编的,颐和园作为一座皇家园林,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典范,展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二、 说学情分析

1.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动,对新鲜事物好奇,但生活经验有限,他们当中很少去过北京,对那些景物缺少感性认识,很难深刻理解文中描述的美,所以我准备了课件,创设情景,把学生带进颐和园,使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感受颐和园的美。

2.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搜集资料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课前我让学生去搜集有关颐和园的资料和图片,以备上课时小组学习时使用。

我计划安排两课时进行本文的教学。第一课时:教学生字,学习课文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第二课时:教学二至五自然段,总结全文。下面就第二课时的教学来谈谈自己的设想。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大纲要求,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我拟定两课时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因此,根据新课程的三维理念,本课时,我设计以下的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3、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四、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 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2、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五、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实际,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的教学方法,采用以读促悟、小组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细读,精读,品读,再现这一幅美丽的画卷,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增强语言感受力。

六、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与实践”。因此,本课时,我紧紧围绕“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悟理”的新课程理念来进行教学设计。

七、 教学流程

本节课我讲的为《颐和园》第二课时内容,以下是我的教学流程。

1.复习导入,由词入文。

2.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3.品读感悟,归纳学法。

4.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5.拓展延伸,激发情感。

1、复习导入,由词入文。

出示上节课词语:长廊 横槛 神清气爽 耸立 建筑 金碧辉煌 葱郁 掩映 气魄雄伟 堤岸 雕刻 姿态不一

通过读词引入课文《颐和园》中,把词放入课文中理解,以词代文,以文学词。

2、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读感知,明白文章的结构,事篇课文其实分为三个大景点,即长廊,万寿山、昆明湖。万寿山又包括佛香阁和排云殿等小景点,昆明湖又包括小岛和十七孔桥,要避免学生把所有景点都并列处理。并且教师在这里适时板书,加深印象。

(设计理念:通过自读感知,明白文章的结构,事篇课文其实分为三个大景点,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安排。并且教师在这里适时板书,加深印象。)

3、品读感悟,归纳学法。

浏览长廊

通过图片感悟长廊的长,廊内画美,廊外风景美等特点,并且适时播放图片,让学生可以形象感知。(一写长廊的景色: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然后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

浏览万寿山

在这一环节,我适时引导找出万寿山的景点,排云殿和佛香阁,感受佛香阁高,金光闪闪的特点以及排云殿金碧辉煌的样子,这些都是学生自行感受,学生是主体,教师引导。通过朗读,感受到皇家园林的雄伟。(二写万寿山的景色: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壮观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景色;)

游赏昆明湖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完全跳出来,让学生自己喜欢去哪儿就游赏去哪儿。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美景,找出堤岸、湖中心小岛以及十七孔桥的美和它们的特

点,还特别讲解“滑”字,从中品味出昆明湖的静。(三写昆明湖的景色: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

(设计理念:通过“游览”,边品读课文,边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归纳学习方法)

4.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浏览顺序

通过小组合作,自主寻找: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这些景点的,从课文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找到相应的句子画出来,并连起来读,于是一篇长长的文章就剩下短短的几十个字,使学生明确游览览顺序。

(设计理念:通过课后题的问题,在读中领悟每一段的开头句所起的承上启下的连辍作用。让学生整体把握作者的写作顺序,学习移步换景的表达方式,同时也培养学生对文本整体把握的能力和概括能力。)

6.拓展延伸,激发情感。

通过品读,使学生能够从文字中读出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增强民族自豪感。

带领学生到颐和园中的其它景点去欣赏,使学生的视野变宽了,情感也得到了升华。

课下运用作者的写作手法,试着写一写某个景点的导游解说词。

(设计理念:拓展学生知识,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更多的是让学生学会作者的写作方法,学以致用。)

板书设计18颐和园

长廊 长、美

颐和园 万寿山 佛香阁 高、雄伟壮丽

(大、美) 排云殿 大、金碧辉煌

昆明湖 静、绿

十七孔桥 桥洞多、石柱多、小狮子多且姿态不一

整堂课我采用了图片、背景音乐为工具,引导学生细读、精读、品读,再现一幅美丽的画卷,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增强语言感受力,攻破教学重难点。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用法。以上教学设计只是我教学的预设方案。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会根据学情的变化调整教案,因为课堂生成性的东西更精彩,更能反映师生情感的交流,体现出师生的共同成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快乐,学有收获,能和学生精神同构共生,共同成长,是我人生最大的快乐。

以上是我的说课,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课件(篇9)

一、说新课程标准。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初步了解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说明方法。

4、 培养学生喜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我从目标入手设计教学思路。

二、说教学重点。

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共同的研究中领悟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

三、说教学难点。

我把教学的难点与精彩的故事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乐学之中突破了难点,渗透难点的技巧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最后学生明白了鲸鱼为何没参加那次鱼类运动会,是因为鲸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

四、说教学过程。

1、 通过讲故事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欲望加强了。

2、 交流有关于鲸的资料,为学习课文奠定了基础。课前让学生收集资料,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3、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这个环节我设计了读书小建议,旨在指导学生学会读书,是对学生读书方法的指导,也是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的建议性意见,有助于学生对内容的整体感悟。

4、 合作研读课文,汇报交流这个环节,旨在鼓励小组合作的意识,我以尊重的态度、饱满的热情,鼓励学生谈出合作收获。对于提出的问题,不论是浅显的还是深刻的,只要是读书所得都要加以肯定。我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汇报,可以写,可以画,可以绘制表格等等,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5、 回归整体突破难点这一步我与开课前精彩的故事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探求答案过程之中,自然而然的理解了课文的难点,使得难点不攻自破,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6、 创设情景渗透教育者是学习文章的最终目的即利用文章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这一个环节设计也非常好通过观看鲸“自杀之谜”“人为的杀害”的图片资料,激发了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欲望,使学生认识到保护动物、保护环境是我们人类义不容辞的责任,否则就是自取毁灭。

五、说板书设计。

我设计的板书既简洁明了,又一目了然,还把握住了文章的重点与难点,让学生一看就知道这节课所学的内容,更可贵的是让学生参与了板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六、说教具的使用。

为了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更为了适合学生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直观效果,我使用了多媒体课件。

课件(篇10)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烛之武退秦师》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一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该单元的阅读鉴赏侧重于“思考与领悟”,“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侧重于“领悟”的过程与方法(如“提要钩玄”、“质疑解难”、“融会贯通”等)。这篇课文是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是一篇记述行人辞令的散文,赞扬了主人公烛之武是怎样在国家危难之际,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去说服秦君,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这篇文章除了描写外交辞令,还有叙事的描写,是一篇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优秀散文作品。

2、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高一的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已掌握一定的步骤,而且经过朗读训练,他们很容易感受到本文的独特之处,容易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地加入到背诵,了解大意,归纳相关知识点到学习中

3、教学目标: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高中阶段在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是:“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读懂课文,并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结合新课标要求,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左传》的基本概况及其在先秦文学史上的地位;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找出活用词和特殊文言句式,并背诵全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提高文言阅读能力;体会主人公高超的语言艺术。

3、情感与态度目标:学习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将生死置之度外,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4、教学重点:

根据教学目标的设定,我将本文的教学重点确立为以下三个:

1、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和掌握常见文中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的文言句式;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思想内容。

3、分析烛之武的游说艺术和烛之武的人物形象。

5、教学难点:

烛之武的劝说是一篇非常漂亮的外交辞令,因此我将教学难点确立为分析烛之武的游说艺术。

二.说教法和说学法:

1、结合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准备用三课时,利用多媒体视频,春秋形势图和录音朗诵的教学教具。采用:激趣——感知——品读、赏析——讨论——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课前让学生查找收集资料。在教学中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2、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养成培养自主学习的技巧。通过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归纳法归纳文中的特殊文言现象,根据高中语文新课标“要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自主探究、合作讨论,整理“分类式笔记”,对常见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进行系统归纳,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既便于记忆,又便于运用。学习时要注意反复朗读,悉心体会,领悟语言内涵,采用提要钩玄的阅读方法,学会抓住关键词语,概述文章的叙事脉络并背诵课文;在探究烛之武说辩技巧上采用诵读品味法、圈点批注法、比较感悟法、讨论交流法、文本对话法。

三、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教学设想:通过诵读品味法、圈点批注法、比较感悟法、讨论交流法、文本对话法来感悟烛之武高潮的游说艺术。)

(一)激趣揭题,质疑定标

(1)在我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军事外交家,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用自己的善辩口才既保国家人民安全,又为中国历史写下一篇篇瑰丽诗章。口才真的这么重要么?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同学们可以举出这样的实例么?(邹忌与齐威王、周恩来访华时,美国记者问了一些侮辱中国的问题,看看周恩来怎么巧妙回答的1、“在你们中国,明明是人走的路为什么却要叫‘马路’呢?”周总理不假思索地答道:“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

2、一个美国记者问周恩来总理:“我们美国人都仰着头走路,为什么中国人总是低着头走路呢?”这一提问不怀好意,周恩来借题发挥,要让他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便哈哈大笑地说:“这有什么奇怪,美国人走下坡路,当然是仰着头走。我们中国人走的是上坡路,当然要低着头走。”在场的人听罢,无不佩服周恩来高超的语言表达艺术。)

我们今天记叙来领略一下烛之武是怎样凭他的三寸不烂之舌说退敌军的。下面我们就继续来学习《烛之武退秦师》。

(2)学生自主复述故事情节,检查复习第一课时的基本文言文知识。

(二)整体感知,读中学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这一环节中,应该首先让学生根据标题提出自己的疑问读书(烛之武为什么退?怎么退?退的结果?),读后讨论。结合学法指导,指导学生读中悟情。

(三)研析结构,精读感悟

1、细读悟理,精读悟情。

(1)整体层次:思之有序。(这部分可分四个环节)

1)烛之武在什么情况下“退秦师”的?(学生自主学习)

由此问题引出文章的第一段,分析战争的原因。(秦晋围郑)

2)烛之武是怎样出场的?第二段对表现人物以及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学生分角色朗读并讨论)

此段为侧面烘托人物形象。佚之狐的推荐,道出了烛之武卓越超群的外交才能,使主人公未出场时,就引起了读者极大的关注。(临危受命)

3)烛之武是怎样说服秦伯退师的?(研读悟学法)(智退秦师)

重点阅读第三段,对人物语言进行圈点批注。引导学生从自己最有感觉的地方入手,记下自己的感悟。抓住关键词语,作好圈点钩划。(自由地读,深入地读,感悟作品语言的魅力,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交流批注,感悟语言的魅力:请某位学生来谈谈自己喜欢的语言部分:好在哪里?怎么点评的?其他学生认真地听,并选取觉得合理的作好旁批。

烛之武的说辞共125个字,语言非常精炼,含义丰富,可分为五层:(学生朗读,理解内容,分出层次)

①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坦言知亡,避其锐气,站在秦国立场上,为进一步说服秦伯提供可能。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至“君之薄也”

说明亡郑利晋,存郑利秦,动摇秦亡郑信心。

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至“君亦无所害”

进一步利益诱惑,使秦舍弊求利,放弃原有做法。

④“且君尝为晋军赐矣”至“将焉取之”

从历史说到现实,挑拨两国的关系,分析晋国的贪得无厌,灭郑后必进犯秦国。

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推测未来,劝秦谨慎。

3)烛之武说退秦师,但又使秦伯留下杞子、逢孙、杨孙戍郑,这是否是“引狼入室”?

4)秦伯退师后,晋文公表现如何?(朗读--提问--讨论)(晋师撤离)

(2)研读感悟,拓展解析。

根据学生自己的解读,初步感悟了说辞的魅力。引导学生看看古人的评点,增加对说辞艺术的掌握。(清金圣叹说:“妙在其辞愈委婉,其说愈晓畅。”

清林云铭评论说:“烛之武为国起见,说秦之词,句句悚动,有回天之力,其中无限层折,犹短兵接战,不虑秦伯不落其彀中也。”)

(3)学习小结,认识升华

总之,在短短的百余字的说辞里,烛之武从地理位置、历史事实和逻辑推理等角度来游说秦伯,充分表现出烛之武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虽然“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满腹的委屈和牢骚,但在国难当头,深明大义,以捍卫国家主权的使命感只身赴敌营,化险为夷,赞扬了烛之武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

四、总结迁移,练习演练。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给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

1、假设你看见一位老人往赣江倾倒污水,请结合主题,用恰当的话对老人进行一番劝说

师:如果是你,要达到劝说的目的又要不失礼貌,不伤害老人的自尊,应该怎么说?请同学们想一想,讨论一下表达的时候应该注意那些方面,然后每组派一个代表来劝说一下这个老大爷。

2、语言运用

阅读下面这段评价霍英东先生一生的话。请补写语段开头的中心句。(要求不超过30字)

他爱国至诚、爱港至深,坚持真理、爱憎分明,不畏邪恶、光明磊落,是爱国爱港的杰出代表;他面对逆境勇于拼搏,锲而不舍终至成功的传奇奋斗人生,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典型写照;他乐善好施,热心公益慈善事业,无私奉献,是服务社会的楷模;他为人谦厚,处事低调,生活俭朴,胸襟品格令人敬佩。他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兴衰融为一体,他的爱国精神和高尚品格永远值得人们尊敬和怀念。(参考答案:霍英东先生的一生,是爱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

3、郑伯克段于鄢《左传》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6.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a.亟请于武公亟:多次

b.大都不过参国之一都:大概

c.蔓难图也图:对付

d.国不堪贰贰:从属二主

7.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8.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武姜生庄公时,因为难产,所以不喜欢庄公。

b.祭仲跟庄公说国家不能忍受两面听命的情况,并劝说庄公早点除掉太叔。

c.当子封劝说庄公时,庄公说没有正义就不能号人,势力虽大,反会崩溃。

d.太叔做好准备要袭击郑国都城,姜氏打算作为内应为太叔打开城门。

10.填空:

多行不义,

11.翻译下面三句话。

①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②厚将得众

③公伐诸鄢

五、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力图体现“重在自主,重在发现,重在探究”的教学理念。这种教学模式由原来的“受人以鱼”转向自主的“授人以渔”,学生的学习由他主学习转向了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发现、探究和研究的认知过程。是新理念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在课堂上,利用了研究性学习的方式,重视对学生信息搜集和筛选能力的培养。强调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依靠学生小组的合作、探究和竞争,变知识的接受为生成。利用现代媒体,打开了克服重难点的大门,这对于古文学习方式的改变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值得探讨改进的地方:学生的课外预习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掌握,毕竟学生的学习大多还是停留在传统的接受型上,习惯很顽固。阅读大量的资料,对于教学进度的完成是一个挑战。

六、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犹如一份微型教学设计,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人物情节性格、形象

(郑)危在旦夕

烛之武→临危受命忠义

→夜缒而出勇敢

→智说秦伯机智

(郑)转危为安

课件(篇11)

1、出示小兔子在雨中走

提问:下雨了,小兔会想什么办法避雨?

2、出示小兔用树叶当伞遮雨

提问:小兔用什么当伞?说明小兔子怎样?小兔子把树叶伞放在那里避雨?用一个好听的词是“顶”,学一学怎样是“顶”(学习词:顶)

3、图片定位在小兔子在雨中看见小鸡

提问:小鸡被雨淋湿了?它的心情会怎样?会怎样叫?学一学。如果你是小鸡你会怎样想?小兔看见了会怎样做?如果你是小兔你会怎样做?(学习词:避雨——可以让幼儿反复说一说小兔说的话)小鸡在得到别人的`帮助后,不淋雨了心情会怎样?它会怎样对小兔说什么?

4、图片定位在小兔子、小鸡在雨中看见小猫

提问:小猫被雨淋湿了?它的心情会怎样?它会怎样叫?学一学。小兔、小鸡看见了会怎样做?小猫在得到别人的帮助后,不淋雨了心情会怎样?小兔在帮助别人后的心情会怎样?

(三)、完整讲述故事,深刻体验小兔的爱动脑筋及帮助别人和被别人帮助的乐趣。

提问:小兔是用什么避雨的?它是怎样帮助小伙伴的?小动物得到别人的帮助后,心情会怎样?小兔在帮助别人后的心情怎样?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兔?你喜欢它吗?为什么?

(四)、引导幼儿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建立联系,将外在的道理内化为自己的行为。

提问:你遇到困难时会怎么办?当别人遇到困难是你会怎样做?你帮助别人后心情怎样?你们被别人帮助心情会怎样?

四、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在学习复述故事的基础上,利用头饰表演故事。

细胞分化课件六篇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会带上自己教案课件,因此每天老师都会按质按时去写好教案课件。 写好教案课件需要细心,包括课程重点难点梳理等。小编特别编辑了“细胞分化课件”,请邀请您的朋友一起参与这个慈善项目分享善良!

细胞分化课件(篇1)

教学目标科学探究

1.能够制作并使用显微镜观察部分生物细胞装片,并能作简单记录。

2.能根据所观察到的细胞结构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

2.认真学习洋葱表皮细胞玻片标本,细致地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

科学知识

1.掌握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2.通过洋葱细胞结构,知道细胞是构成大多数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帮助人类揭示自然界的许多秘密。

教学重、难点

学习显微镜的使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装片。

材料准备

1.教师:课件,显微镜、镊子、小刀、滴管、碘酒、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解剖盘。

2.学生:洋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在上节课中,同学们已经了解到生物体是由很小的细胞构成的,并且学习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同学们愿意同老师一起走进显微镜的世界,去亲眼看看生物细胞的形态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观察细胞(出示课题)。

二、教学新知

㈠回顾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还记得吗?(课件出示)㈡制作洋葱表皮细胞显微镜玻片标本。

1.师:直接把洋葱放到显微镜下,能看到表皮细胞吗,怎么办?(引出制作玻片标本的必要性)。

2.介绍显微镜对观察材料的特殊要求:

显微镜下的观察和一般观察不同,观察物必须薄而透明,对较厚不便于观察的物体,需要制作切片或装片。(引出子课题: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学习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玻片标本)

3.具体讲解洋葱表皮细胞显微镜装片的制作方法、步骤(课件出示):

(1)在一个干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水;

(2)用小刀剖开洋葱,掰下其中一块,注意不要弄掉内表皮;

(3)在内表皮上用小刀轻轻划“井”字(同时强调用刀安全),用镊子撕取“井”字中间的内表皮;

(4)再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表皮必须平展开,不能折叠;

(5)用镊子将盖玻片倾斜着盖在标本上面,放盖玻片时先放一端,再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气泡;

(6)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稀释的碘酒,把盖玻片微微倾斜,然后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取多余的水(完成制作)。

4.课件演示制作过程。

5.小组合作尝试制作载玻片,教师巡回指导。

(三)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1.指导学生将做好的洋葱表皮装片正确安放到显微镜载物台上。

2.教师演示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的方法。

3.首先指导各小组长操作学习。

4.教师检查组长完成情况后,各组分别在组长指导下按照操作步骤练习,教师巡视指导(避免围观时发生挡光现象等)。

5.让学生们在白纸上画出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实物展示台展出,并与课本P39的图片进行对比,交流得出洋葱组成实验结论。

(四)延伸总结

1.师:同学们,你们还想了解其他生物的细胞结构吗?(分发成品玻片标本,学生进行显微镜下的观察)

2.课件出示其它生物细胞图片,同时讲解它们形态不同,功能也不同。

3.师:通过对洋葱表皮细胞和其它细胞结构图片的观察,你对生物的结构有什么认识?

4.学生们说后,课件出示: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它们不仅形态各异,功能也多种多样……从而共同构成了复杂的生命体和生命世界。

5.介绍(课件出示)被誉为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的细胞学说。

三、全课小结

让学生们说说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四、课后探究

显微镜的出现大大拓展了人类的视野,不仅解开了生物体结构的秘密,也揭开了一个奇妙的微生物世界。

请同学们课后查找、收集有关微生物的资料,在下节科学课上进行交流,好吗?(培养学生们的探索能力,同时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教师:实验课题实验目的实验仪器班级:第小组小组长:实验时间:制作洋葱表皮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表皮细胞学习制作洋葱表皮装片,运用显微镜观察,知道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解剖盘洋葱小刀镊子清水滴管碘酒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一:制作洋葱表皮装片:1.滴:2.取:3.展:4.盖:5.染:6.吸:

二: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装片,交流得出洋葱组成实验结。

实验过程实验结论小组成员:

教师:实验课题实验目的实验仪器班级:第小组小组长:实验时间:制作洋葱表皮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表皮细胞学习制作洋葱表皮装片,运用显微镜观察,知道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解剖盘载玻片洋葱小刀镊子盖玻片显微镜清水滴管碘酒吸水纸实验过程。

一:制作洋葱表皮装片:1.滴:2.取:3.展:4.盖:5.染:6.吸:

二: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装片,交流得出洋葱组成实验结。

实验结论小组成员:

细胞分化课件(篇2)

细胞分化这节内容看似很简单,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很茫然,学起来还相当困难。学生难以接受的原因是,学生缺乏理解相关概念的背景知识。主要包括:

1.头脑中没有动物个体发育的概念,无法理解细胞分化的特征;

2.没有基因和基因表达的概念,所以难以理解细胞分化的原因;

3.因为缺乏植物组织培养有关的理论知识,导致学生对这个过程模糊不清。

尤其是对细胞分化的概念、细胞的全能性的概念感觉非常抽象,难以理解,因此在学习细胞分化时,教师首先应该联系初中学习过得有关组织、器官、系统的知识;联系不同组织中的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特点,从个体发育过程中各自制、器官、系统建成的角度来理解细胞分化的重要意义。所以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本节内容,应在学习新内容前给学生适当做一些铺垫。

在新课导入时,先演示各种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再引导学生思考:构成人体的.的血细胞细胞是一样的吗?由这个问题引出:组成人体的血细胞是不相同的。再结合不同的血细胞都来源于一种细胞----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进行什么细胞分裂方式?自然而然有的学生就有个疑问:为什么来源相同的细胞,它们为何不同?各组织、器官的功能不同是什么导致的?

这就需要引导学生理解细胞分化的重要意义,在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探讨以下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

1.细胞分化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吗?

2.细胞分化的过程是怎么决定的?

3.细胞分化对生物有什么意义?

通过以上问题来组织学生总结细胞分化的概念。学生理解细胞分化的概念后,再结合实例简单说明细胞分化的特点。最后通过课件举例说明细胞分化与个体发育的关系,通过比喻引导学生理解细胞分化与生理活动的效率之间的关系:一般多细胞生物体的发育起点是一个细胞(受精卵),细胞的分裂只能繁殖出许多相同的细胞,只有经过细胞分化才能形成胚胎、幼体,并发育成成体,细胞分化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

细胞的全能性是教学的难点,借助课件和问题串,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引导学生理解细胞全能性及其原因,举例说明细胞全能性特点。再从细胞有丝分裂结果,染色体和DNA数目不变来分析:由于体细胞一般是受精卵通过有丝分裂繁殖而来的,已经分化的细胞都有一套和受精卵相同的染色体,携带具有本物种特征的DNA分子。因此,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整新个体的潜能。在合适的条件下,有些分化的细胞具有恢复分裂、重新分化发育成完整新个体的能力。

在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中,要以问题为核心,围绕问题展开讨论、探究、阅读、讲解、点拨,然后再激发出新的问题,要给学生留有空间,使教师、学生在课堂上有自主探究、自由发挥的机会。要对不同层次的问题、知识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

1.对学生已了解的基础知识,教师在课堂上不需讲解,可通过采取抢答的形式,让学生解答,并相互矫正。

2.对学生未学过但较简单的知识,教师可采取自主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学、归纳总结出问题的知识结论,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提升自学能力,提高观察能力、学会探究、学会思考、学会归纳知识。

3.对学生未知且比较抽象难理解的内容,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备课中预设的探索情景,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提出问题,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带着问题学习。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经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中掌握知识。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认真探索问题、主动回答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随时提出质疑性的问题或不明白的问题,可先由同学帮助解决,体现“生生互动”教学策略,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再由教师点拨精讲,使抽象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整为零,最终使难点问题得到化解。

总之:探究不一定都是以实验的形式来进行,事实上,在平时教学中,问题引导式的探究可能是最常用的,而且也是可行性较高,效率较高的一种形式,那么,提什么问题,以什么方式提出问题,在什么时侯提高,都是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提的问题,要有效,不能为问而问,而是通过问题,真正起来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参与思考和探究才是有意义的。在问题提出后,对于学生回答的分析总结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细胞分化课件(篇3)

本节内容安排在第六章细胞生命历程的细胞增殖之后,体现了生命活动的规律。

个体发育中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量,而后细胞分化使细胞功能专门化,增加了细胞的种类,再则才有细胞的衰老凋亡和异常的癌变内容。因此该节内容在教材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的重点是细胞生命历程中的一个环节——细胞分化,以及与细胞分化相对的细胞的全能性。而且这些内容都是和现代的生物发展前沿密切联系的,也是和生活社会相关联的。

如何让学生理解“细胞分化、干细胞和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组织培养等” 新名称,同时用这些知识理解生活中的实例、探究生活及科学中的问题,这些都是是教学中需要重点突破的。

学生在初中对“细胞分化”、克隆羊的形成都有初步的认识,在本册书的第一二章对生命系统的层次和细胞的多样性有一定了解,同时在第三章对细胞核的功能的探究实验中明确了细胞核的功能,也了解了核移植的操作。在第五章的一些实验探究中应该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

在此基础上,该节课中学生应该通过合作学习一起完成对“白血病”的病因和治疗的探究,从而获得对细胞分化、细胞全能性的深刻理解和对探究方法的应用能力。

1、STS的教育理念渗透在教材中,正是需要我们以此教学方法来让学生学以致用。本节课教学中用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来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从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中来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持久力。

2、科学探究的一般模式方法:通过“白血病”的成因和治疗的探究,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方法的.一般过程,从而有能力来探究其他问题。

3、问题教学法:在探究的过程中,如何保持探究过程的同时,又能完成书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如何让探究中的难题得以突破,都可在适当环节通过老师的分层问题来达成。

4、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在课堂有限的时间中通过合作学习来提高效率,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

1、理解细胞分化、细胞全能性、干细胞、植物组织培养等知识(相关概念和特点等)

2、学会搜集资料、分享自己的观点 3、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4、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乐于探究的精神

(二)、课堂:

1、科学探究“白血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案”。

让学生对这些资料中的新名词提出疑问,若学生没有提出,可以老师作为好问者提出

提出问题:1、正常人的血液是怎样的?2、造血干细胞是什么?和白细胞红细胞的关系怎样?3、白血病的血液有什么变化?

让有准备的其他学生帮助回答这些问题,如果无法达成则提示学生学习书本知识P119.完成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学习。

问题4、白血病的治疗是该输入红细胞还是输入造血干细胞,为什么?

通过问题探讨的结论来完成板书。

分析细胞分化的稳定性、不可逆性。

5、输入细胞的来源有要求吗?

6、输入他人的细胞会有什么要求?

7、你愿意捐献骨髓吗?

8、最好是要输入的自身原来好的细胞,可是哪里来?

9、如果没有脐带血,又怎样获得有自己正常遗传信息的造血干细胞?(着重讨论678,提示脐带血、克隆)

1、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的细胞核基因是相同的,而结构功能不同是因为基因有的休眠有的表达——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

2、不同个体的同类细胞(造血干细胞)都会不同是因为本身的基因不同。

3、白血病患者现在的造血干细胞已经发生了癌变,基因不同了。所以要自体细胞移植必须选用以前的没病变的细胞——如脐带血。

形成白血病可行的治疗方案,学生讨论后汇报,记录在记录表上。

如何在人体展开实验?如果不能,该怎样操作?

实践中的问题进一步再按照这个思路来完善。

2、学以致用:

案例1、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血红细胞呈镰刀型,从而运输氧气能力低。该病患者在我国广东的发病率较高,危害严重(略),你分析下可以有哪些方法来治疗该疾病?

案例2、濒危植物红杉,(具体作用略)如何来保护呢?

提示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来实际应用。

通过案例2 完成植物细胞分化、植物细胞全能性、植物细胞的组织培养的教学。

更多由学生自主学习,同时提醒学生充分应用书本提供的资料。教师通过观察引导来协助探究,同时板书汇总相关知识。

5、课后拓展:你能用你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帮助科学家探究治疗帕金森综合症的方法吗?

细胞分化课件(篇4)

复习导入: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细胞的增殖,是不是所有的细胞都有细胞周期? (不是。)

师:对。有些细胞不进行有丝分裂就没有细胞周期,比如休眠的细胞、高度分化的细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细胞的分化。 二.学习新知

让学生阅读书上内容,勾画细胞分化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一) 师:(一边讲解一边画图,红字不用板书)多细胞生物,一般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受精卵进行细胞增殖,数目越来越多,同时结构也相似。

分裂到一定程度,细胞开始逐渐向不同方向发展,结构上出现了不同的变化,这时候,细胞一边增殖,一边分化,分化程度较低。

最后,细胞分化程度高,不进行增殖了,只进行分化,最终形成了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细胞。这些细胞构成成了不同的组织和器官,具有不同的功能,维持着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这就好比同学们虽然现在在一个教室里学习成长,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可是以后你们会走上不同的道路,拥有不同的工作,为社会做出不同的贡献。)

师:举个例子,大家看到书上图6-8,红细胞和心肌细胞的图,它们的形态不同,功能上,红细胞可以合成血红蛋白运输氧气,心肌细胞可以合成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维持心脏的正常代谢。可是,它们在动物胚胎发育中,是从同一胚层发育而来的,这就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师:那红细胞和心肌细胞为什么合成不一样的蛋白质,是不是它们的遗传物质不同?(不是,体细胞的具有一套相同的遗传物质。)对,细胞之所以会形成不同的分化,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比如在红细胞中,合成血红蛋白的基因是活跃的,而合成肌

师:那么形成的红细胞和心肌细胞,可逆吗?(不可逆。)对。大家把概念中“稳定性差异”勾画下来,它的意思就是说细胞的分化一般条件下是持久的、不可逆的。

(四)但是,奇迹也能发生。只要有适宜的条件,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也能重新发育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个体。

让学生阅读书上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部分,勾画细胞全能性的概念。(“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大家想想,为什么它会有这种潜能?(因为细胞内有全套遗传物质。)对。大家注意,这里与细胞的分化的不可逆并不矛盾,细胞的全能性强调了细胞具有一套完整的遗传物质,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它必须是离体的组织或器官。

(五)动物细胞的全能性受到了抑制,科学家还没能利用已分化的动物细胞来合成一个完整的生物个体。但是他们用已分化的细胞的细胞核和卵细胞的细胞质结合形成的细胞培育出了新个体,克隆羊多利就是这样诞生的,这个实验也说明了已分化的动物细胞从整体细胞水平看,全能性受到抑制,但细胞核仍是具有全能性的。(再补充干细胞知识。)

(六)那么生物体内的细胞的全能性一样吗?体细胞、生殖细胞、受精卵,它们的全能性高低如何?

对体细胞而言,分化程度越低、全能性越高。

对受精卵而言,它是个体发育的起点,未分化,全能性最高。

对生殖细胞如卵细胞、花粉而言,它们并非个体发育起点,分化程度高,但全能性也高。

1, 植物细胞全能性 2, 动物细胞核全能性 3, 分化与全能性的关系

细胞分化课件(篇5)

数量增多 细胞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发生稳定性差异,且这种变异是不可逆转的

发生时间 从受精卵开始,有些部位的细胞终生保持分裂能力,有的细胞发育到一定的时期就停止分裂。 胚胎早期开始出现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在胚胎期达到最大限度。 在个体发育中的意义 保持了亲代和子代之间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没有细胞分化,生物体就不能进行正常的发育。

通过细胞分化的概念分析,我们知道细胞分化的结果是产生了稳定的变异,这种变异是不是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呢?这个问题自然而然的由学生提出来了。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来解决这个问题,鼓励学生大胆的设想,以培养其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科学创新的精神。答案如下:

5.不是;虽然各种细胞具有完全相同的遗传信息,但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不同的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是不同的,在某些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是打开的,而控制另外一些性状的基因是关闭的,所以出现了功能不同的细胞,也就是细胞的分化。

微课程课件集锦


微课程课件【篇1】

看了沙德胜老师的书稿,欣喜之情油然而生,因为在作文教学的百花园中又开出二朵艳丽的新花。作文教学的改革,关键是教学观念的更新。在此基础上,遵循作文教学的规律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谐施教,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地说,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第一,解放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扭转学习的被动局面;

第二,要营养学生——扩大学生的“内存”,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第三,要武装学生——使学生学会思辨,强化他们的认知能力;

第四,要训练学生——使他们把握作文规律,有效地进行表达;

第五,要激励学生——使他们学有兴趣,乐此不疲。作文教学如能实现以上五点,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综观沙德胜老师的作文教学以及体现他作文教学观点的一系列著作,上述的几个要点体现得非常充分。

你看,他把教书同育人结合起来,指导学生作文先学做人;他教作文以学生为主体,不仅尊重学生,而且从命题到具体施教过程,都从学生实际出发;他搞“百字新事”,让学生把自己亲知亲历的事如实地写出来,从中悟出作文之道;他重视观察、感悟,让学生在学有所获中去习作,一改以往无米而炊的`做法;他注意学生的写作兴趣,对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行启迪,保护,发扬一·…凡此种种,都保证了他的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学是施教的蓝图,它不仅体现施教者的教育思想,也更体现施教者的教学水平以及教学手段运用是否合理。好的教案,设计者将其心血及教学艺术熔于一炉,展现在你面前,让你觉得新意、奇招频频闪现,不乏发人深省之处。我认为,沙老师的作文教案是比较好的。当前,全国作文教学改革之火已燃起,沙老师为其加薪输氧,还有诸多的老师施柴献油,众人施柴,火焰焉能不高?我企盼作文教学的鼎盛局面早日到来!

微课程课件【篇2】

教案(首页)

注: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集中实践环节、实验课、公共选修课

填表说明:1. 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一节或一次课写一份上述格式教案。

2. 课次为授课次序,填1、2、3……等。

3. 授课方式填理论课、实验课、讨论课、习题课等。

4. 方法及手段如:举例讲解、多媒体讲解、模型讲解、实物讲解、挂图讲解、音像讲解等。

教学内容:

绪 论

0.1 机械原理的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机械,机械是机器和机构的总称。

一、机器

机器的概念多少年来已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并不断发展。机器的种类繁多,构造、性能、用途各不同,但有三个共同的特征:

① 人为的实物组合(不是天然形成的);

② 各运动单元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③ 能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转换机械能。

机器是执行机械运动的装置,用来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转换机械能。凡用来完成有用功的称工作机,凡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成机械能的称原动机。

二、机构

能实现预期的机械运动的各构件(包括机架)的基本组合体。

具有①②两特征。

很显然,机器和机构最明显的区别是:机器能作有用功或转换机械能,而机构不能,机构仅能实现预期的机械运动。两者之间也有联系,机器是由若干个机构组成的系统,最简单的机器只有一个机构。

三、基本概念

构件:运动单元体

零件:制造单元体

构件可由一个或若干个零件刚性连接而成。

机架:机构中相对不动的构件

原动件:驱动力(或力矩)所作用的构件。→输入构件

从动件:随着原动构件的运动而运动的构件。→其中输出预期运动的称输出构件0.2 机械原理课程的内容及在培养人才中地位、任务和作用

一、研究内容

1、机构的结构学:

① 机构

运动的可能性和确定性;

② 机构的组成原理;

1、机构的运动学:

从几何观点分析机构的运动规律,按已知规律设计新机构。

2、机构和机器的动力学:

① 机构各构件的力分析、惯性力的平衡;

② 确定机械效率、已知力作用下机械的真实运动规律;

③ 作用力、构件质量和构件运动之间的关系,即机械的运转和调速问题。

以上内容也可以归纳为两大类:

1、机构和机器的分析:结构分析,运动分析,动力分析、力作用下真实运动

2、机构和机器的综合(设计):运动设计、机构的平衡、机器速度波动的调节。

二、在培养人才中地位、任务和作用

地位:是研究机械共性问题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

任务:使学生掌握机构学和机械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初步具有拟定机械运动方案、分析和设计机构的能力。

作用:在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全局中,具有增强学生对机械技术工作的适应能力和开发创造能力的作用。

0.3 机械原理学科发展的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机械新概念、新理论、新方法、新工艺不断涌现,机械正朝着高速、重载、高精度、高效率、低噪声的方向发展;机械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机械学科与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控制工程、材料科学、生物医学相互渗透,诞生了若干新学科,如机械电子学、仿生机械学、机器人机械学、机械CAD等。

机械原理的研究课题与日俱增:

1、新机构不断涌现—如自控机构、机器人机构、仿生机构、柔性及弹性机构、机电气液综合机构等。

2、注重机械的动力性能—在机械分析与综合时,由只考虑运动性能过渡到同时考虑其动力性能。

3、考虑机械的动态特性—机械在运动过程中,构件的振动和弹性变形、运动副的间隙和构件尺寸误差,对运动及动力性能的影响。

4、连杆机构—重视空间连杆机构、多杆多自由度机构、连杆机构弹性动力学和动力平衡研究。

5、齿轮机构—发展齿轮啮合原理,提出了许多性能优异的新型齿廓曲线和新型传动,加速了对高速齿轮、精密齿轮、微型齿轮的研究。

6、凸轮机构—重视对高速凸轮机构的研究。

7、新的设计手段日新月异—在对机械的分析与综合中,计算机的作用日益重要,发展并推广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优化设计、考虑误差的概率设计。

教学设计:

绪论课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明确本课程的目的及重要性。在介绍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时,可先就本课程的名称“机械原理” 指出:顾名思义本课程研究的对象自然是“机械” ,然而什么是“机械”呢?本课程研究的有关机械的基本理论问题又包括哪些具体内容呢?在提出这些问题之后,可先概括地介绍一下关于“机械”、“机器”、“机构”等概念,然后再利用学生比较熟悉的机械(如内燃机、牛头刨床、电动机)的动画,经过演示和分析,说明各种机器的主要组成部分都是各种机构。然后进而介绍本课程研究的内容,并最后概括为机构的分析和综合两个方面的问题。

至于“为什么学”的问题,可就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机械原理在国民经济的重要性两个方面加以说明。强调本课程是一门主干的技术基础课程,在培养计划中起“桥梁、过渡”作用。同时,结合介绍机械原理学科在发展国民经济方面的作用,介绍机械原理学科的发展概况。

最后介绍本课程的性质及特点,以及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和在学习本课程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从而说明“如何学好本课程”。

在讲授本节课时,要始终想着讲授的重点是介绍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并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坚定学习的信心。在准备时,应寻找几个应用实例,活跃课堂气氛。

微课程课件【篇3】

摘要:课程教学设计作为一种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工具,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在它的发展中,系统理论、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对它产生了重要影响,并构成了课程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从课程教学设计的角度,介绍了相关教育教学理论,梳理了设计教学的实践路径,旨在促进课程建设水平的提升和教员的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课程教学设计;理论;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3-0240-02

课程教学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下位概念。教学设计作为一门学科,20世纪60年代初诞生于美国,80年代中期开始引入我国。在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过程中,理论研究成果的不断丰富和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课程教学设计在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课程教学设计作为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一种工具与方法,非常巧妙地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在了一起,它是联结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教案的纽带,对上承载着人才培养需求,对下衔接着学员认知基础、指导着课程教学。

一、课程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课程教学设计作为一种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工具,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在它的发展中,系统理论、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对它产生了重要影响,并构成了课程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一)学习理论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包括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他提出了著名的三大学习律。准备律:对学习的解释必须包括某种动机;效果律:满意的程度越高,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就越强;练习律:重复刺激越多,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就越牢固。俄国生理心理学家巴甫洛夫极大地发展了这一理论,提出了著名的条件反射规律。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发展与改善了这一理论,创造了“刺激――强化――反应”公式。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奠定了认知发展理论基础,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纳赛尔的《认知心理学》标志着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正式形成。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心理学家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据此编制课程教学设计,要抓住两点:知识点的呈现方式不仅要有助于学员理解,而且也要有利于知识的贮存与提取;为了尽可能让学员在短时间内学习较多的知识,就必须把知识组织成有意义的模块。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并非是一家之言。教育专家从建构主义出发,总结出了一系列课程教学设计原则:强调以学员为中心;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性,因为学习必然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相联系;强调合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因为学员的思维和智慧最易被整个群体共享;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即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

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促进学员的全面发展,关注学员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当今教育改革的最强音。其实,早在20世纪中叶就已经萌发了这一理论,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罗杰斯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并为我们确立了课程教学设计的根本目标:以学员为中心,设计符合学员特点、经验、需要和个性发展的教学。

(二)教学理论

1.发展性教学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是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这种理论的基本思想包括:发展对象要体现全体性,为此,课程教学设计要面向全体学员;发展策略要体现多元性,要根据不同课程、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发展动力要体现主体性,必须尊重学员的主体地位。

2.结构主义课程教学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他的一个重要观点是,任何学科的内容,都可以用更为经济的、富有活力的简便方式表达出来。这一理论为课程教学设计提出了基本要求:要结合学员特点科学选择教学模式;要按照经济性原则合理规划教学内容;要科学设计信息反馈环节与方式。

3.有意义教学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他创造了先行组织者概念,这些在新知识之前提供的相关的、引导性背景材料,能有效地组织学员理解和记忆新知识。运用这一理论开展课程教学设计基本步骤是:明确课程目标、提出先行组织者,唤起学员对相关知识和经验的意识;设法让学员理解学习内容与先行组织者的关系,帮助学员寻找新知识与现存认知结构的相关性,从而固化学员的认知结构。

(三)系统理论

课程教学设计是针对教学系统进行的规划活动,因此系统理论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最具指导意义的是整体性原理,这是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遵循;反馈原理,要求强化教学员间、学员间信息交流,对整个教学过程实施有效控制;有序原理,要为学员讨论交流创设情境和条件,促进教学系统由较低级向较高级的结构转变。

(四)传播理论

教学过程是一种信息传播活动,所以教育传播理论必然是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反过来,要想使教学传播过程有效进行,就需要对教学系统进行设计。

二、课程教学设计的实践路径

课程教学设计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许多多的过程模式。但是,不论哪种过程模式,其实践路径都由分析、设计和开发三个环节构成,每个环节都必须建构在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基础之上。

(一)分析环节

1.课程教学需求分析

课程教学是一个系统,每个系统都有个目标。教学系统就要有个学习目标,明确这个目标,可以引起学员注意并把他们导向正确轨道,这对学员的学习是重要的,对教员的课程教学设计也是很有帮助的。根据程序教学理论,学习目标越精细越好,所以课程教学需求分析,就要从基本要求层面,对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进行细化;按照系统论的原则,教学系统的目标,应该根据更大的教育系统的环境要求来确定。所以,我们的分析首先从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入手,然后提出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2.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重点是按照信息加工分析、层级分析等方法,揭示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衔接、搭配、内在联系及其特点。在文字分析的基础上,最好搭配使用知识结构图或者概念地图等。如果能够将分析的思维过程编制成思维导图,效果可能更好。

3.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对象分析通常包括学员当前的状态和特征两个方面。当前的状态,就是目前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与应该知道什么、期望知道什么、需要做什么之间的差距,或者说就是要弄清,学员现有发展水平与在同伴和教员指导下能够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这就是最近发展区理论,是我们教学的起点和依据。学员的特征,主要是学习风格和学习态度。重点是从生理要素及心理要素的角度分析学员的学习风格。

4.实施条件分析

实施条件分析是一种学习环境分析。在现代教学论中,学习环境既要包括教学设施设备、教学材料等物理因素,还要包括教学环境中存在的人员、文化等社会心理因素,比如,教员的个性特征、特长爱好会影响到学员学习风格和兴趣爱好的形成,各教学班的文化特点也将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产生重要影响。

(二)设计环节

1.教学总体思路――宏观教学策略设计

依据不同的学习理论有不同的设计。比如,根据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教学总体思路的设计,主要包括学习环境的设置、课程材料的设计、学员行为的管理三个方面,并据此为学员提供特定的刺激,从而引起特定的反应,教学策略设计和课程教学的艺术就在于如何安排强化;如果以学习活动为设计中心,那么按照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设计内容应包括学习活动、学习环境和知识传递三个方面。

2.具体落实措施――中观教学策略设计

中观层次的教学策略设计,必须要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满足课程教学的需求。为此,一定要把知识与技能具体体现在教学目的里,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体体现在教与学的设计中。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根据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内容及教学媒体等,按照模块分别设计不同的教学策略。

比如,根据斯金纳程序教学理论设计的程序教学策略:小步骤呈现学习材料――体现程序教学理论指导下的课程教学设计的循序渐进原则,对学习者的任何反应立即予以反馈――体现即时反馈原则,学习者自定步调学习――体现促进学员积极参与原则;对于适合自主学习的模块,可以设计启发式、支架式或抛锚式等教学策略;对于现代化教学媒体运用较多的模块,可以设计视听强化教学策略,重点是设计强化程序、确定强化时机、选择强化物等。

当然,在设计实践中多数情况下是综合考虑的,而且同一模块可以设计不同策略。同时,由于教学工作的不确定性和生成性特点,在课程教学设计中,即使是中观层次的教学策略设计也不是适用于具体课堂的,更不适用于所有课堂。

(三)开发环节

开发是根据前期的分析结果和设计方案,搜集、筛选、重组或重新编制承载教学信息、满足教学需要、能够让学员习得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材料。搜集、筛选、重组是我们经常做的工作。重新编制教学材料方面的工作,比如辅助教学的文本资料、多媒体课件或教学专题网站建设等,虽然也在做,但总体上不太重视,一般仅限于现有资源,以后应该加强。

参考文献:

[1]钱玲,喻潜安.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2]徐英俊,曲艺.教学设计:原理与技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3]莫雷.教育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4]陈孝均.教学设计技能的构成与形成[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

微课程课件【篇4】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要求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根本,让学生真正意义上参与到课程教学中。随着新教材和课程标准的不断推进,我们也能够看到教学改革对实践教学的影响,更多新兴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逐渐的被应用到教学中,越来越有趣、现实、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材料正改变着的学生对于课程的认知。新课程理念下也应该对初中历史教学模式进行不断创新,以不断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的深入,其对于教学质量、学生素质以及未来发展等的思考也带来了教学的另一次全新的改革,对于全面的推动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新课程理念下也应该对初中历史教学模式进行不断创新,以不断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

对于初中历史教学中,创新历史教学,基于新课程理念,进行创新教学,教师对学生的管制越松,学习自由度越多,自主学习途径越足,就越方便学生进行学习,甚至提升初中历史教学质量。新课程理念下,进行初中历史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进行初中历史教学,提升教学中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学生能够拥有良好的人文素质以及文化底蕴。

在初中历史教学观念上,教师能够转化教学位置,开放学生的思维与潜能,能够让初中历史课堂中充满活力,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出相关历史教学情境。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能够对学生给予引导、点评,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思维空间,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进行历史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通过提出相关历史教学问题的方式,设置课堂教学悬念,以此来吸引学生对历史学习的注意力,不及能够抓住课堂中学生内心对知识的渴望,也可以激发初中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不应该仅仅将历史课作为对史料的简单罗列,不仅要把学生作为接受知识的“容器”,也应该将学生作为历史的见证主体,使学生对历史有深刻的`认识。初中历史教师要与学生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树立平等和民主意识,不断改善师生关系。

基于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之中,可以落实、讲解基本历史知识,创新教学理念,有重点、有选择地进行行为渗透和教学影响,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加深学生思考历史问题印象,拓宽学生思维的空间,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水平。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帮助学生提高记忆效率,如讲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统治的时期,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去记住派别知识,分别有大资产阶级以及雅各宾派,还有热月党人等知识,要求学生记成“大鸡鸭,热都拿。”,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趣味。基于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在理解、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利用已学历史知识自我教育的能力,“鉴古知今”,让学生自己学会读书。教师应创造融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走入宽松、平等、自由的历史课堂,让学生充分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本,从学生身心发展、思维方式等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学生可以展示自身的平台,给出正确方向引导,使课堂充满活力。

对于新课程理念下,创新初中历史教学,可以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结合图、文、声并茂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在短时间内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历史知识与材料,调动初中学生的感官与学习积极性。在进行初中历史创新教学中,可以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应用现代化技术进行教学,优化历史教学手段,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故此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创新中,老师可以向学生定期的开放现代化教学资料网站,基于新课程理念,老师能够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为其实施创新教学。多方位地创造有利的初中历史教学条件,积极运用现代化技术中的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等,进行形象直观的历史教学;利用组织网络组织教学,开发以及制作初中历史课件,使学生对历史有直观的认识。

教师要敢打破常规的初中历史教学,组织开放式的历史教学,可以积极活跃初中历史教学课堂气氛,加强师德建设,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水平。要求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可投入更多的精力,依据不同的教学对像,不同的教学内容,优化选择合适的导入法进行历史教学。确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听得懂,且对历史教学感兴趣,能够使初中历史教学化抽象为具体,将趣味内容融于严肃的教学氛围中,提升历史教学质量。在教学中,由于学生往往会对家乡历史产生关注,因此可以有效导入家乡历史知识,以便使学生对历史教学产生兴趣,更容易进入历史课堂教学氛围之中。也可以在教学中用时事联系史实导入,可以根据新闻时事,联系具体的史实来导入新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进行初中历史名人教学时,针对李时珍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导入李时珍在当地的轶事,可以通过当地流传的李时珍轶事来进行学习考证。这样的导入教学,不仅可以充分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也可以吸收学生的注意力,上课就会认真听讲,提升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综上所述,基于新课程理念,创新初中历史教学,适应新课程理念发展形势,转变历史教学观念,老师要多探索、敢于创新,不仅可以更好的发展学生,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也可以提升初中历史教学质量,发挥积极影响。

微课程课件【篇5】

论文摘要:新课程的实施为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继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总结出一些与新课程改革理念相适应的音乐新课程教学方法,以丰富新课程的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营造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被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所陶冶、感染和激励,使创新意识得到很好的激发。

音乐新课程的核心目标是通过音乐教学丰富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而当情感体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便会上升为审美情趣,最终通过审美达到育人的目的。因此,教师应善于从情感的视角,创设音乐审美情境,融情感化与审美化为一体,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音乐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

我国站在音乐学科本体这个角度,按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教育研究中心的精神将音乐教育课程定义为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活动及评价方式等等在内的各种范畴的总和。我国21世纪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主要是以这个定义为逻辑起点进行各方面的展开研究的,是一次从理念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从管理到实施的彻头彻尾的深入式改革。它反映了新世纪我国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求,融会了多年来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和课程理论方面研究和总结的新理论、新成果。一方面,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实行的礼仪及符合审美规范的仪表、姿态、举止等应恰到好处,充分展示音乐教师的审美修养,给予学生优雅感,另一方面,教师亲切真诚的问候,简洁而具有启发性的谈话,激励性的话语,富有感染力的语调,精巧规范的乐谱,自信、幽默、真诚的气质,热爱生活、充满爱心、童心未泯、兴趣广泛的心理品质,以及学识基础,都会使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产生音乐审美的渴望。因此,音乐新课程不仅指时间上的“新”,更是指一种“新”的课程理念和“新”的课程实施方式。

合唱以它特有的美的方式,表达出丰富、生动的思想内涵。在普通高职的合唱教学训练中,教师首先抓好课堂上视唱练耳、节奏等各种基本功的训练,为合唱教学提供先决条件。在合唱教学的训练中,应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发展能力为目标的指导思想。合唱艺术有着极为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它能表现如诗如画的意境或史诗般的气魄,以及深刻的思想内涵,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感、协调感、均衡感等综合音乐感觉,以及集体观念与协作精神,能让学生亲身感受多声部丰富美妙的音乐,体验音乐的无穷魅力,提高审美能力。合唱还能使学生最直接、最简便地走进音乐世界。参与合唱活动,既是合唱者欣赏感受音乐,又是合唱者(二度)创作音乐的过程,从而能够得到多层次音乐思维能力的培养。

2、利用电脑音乐培养学生的兴趣与创造力电脑音乐系统进入音乐教学领域必将对现行音乐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诸多方面产生全方位的冲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音乐。

传统的歌曲教学往往是教师弹琴、伴奏、范唱,学生跟唱、模唱的方式。尽管目前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行让死板的教学方式有所改观,现在的歌唱教学可以有统一的教学参考磁带和教学用光盘课件,但并不足以吸引学生的眼球和冲击学生的听觉神经。利用Soundforge母带处理软件的音频采集、变调、速度变化等功能就可以轻松地解决这个问题。例如音乐教师可以利用课件进行二次创作。经过电脑音乐制作加工的音乐课件,丰富多彩,学生很快就能学会、学好,而且每次播放都有变化,给学生新鲜感,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保持在高涨的状态,对每一次的练习都很期待。

声乐教学是一门复杂的艺术,也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声乐教学中,“创新”因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把创新因素融人“教”与“学”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每一位声乐教师肩负的重任。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为歌曲重新填词;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用不同的方法处理歌曲;可以由学生自己决定采用不同的演唱形式;甚至可以指导学生把某些歌曲加上少量对白。改编成有情节的音乐小品,等等。

在某种意义上,歌与舞是相互融合的,学生通过对舞蹈的视觉接触能认识和理解乐曲所表达的深远意义,学生还可以把自己置于舞蹈的氛围中,亲身体验音乐的美丽、歌舞的结合。欣赏歌舞也是理解音乐意义的重要部分,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可根据乐曲内容需要,伴随音乐教学生一些动作,让他们在欣赏和被欣赏中融人音乐意境之中。

为歌曲配上打击乐器,不仅可以烘托课堂气氛,更能表达歌曲气氛及内心情感,再通过几个简单的动作。更会把歌曲的`情绪表现得惟妙惟肖。这样做也符合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对于一些情绪优美、抒情的歌曲,可先要求学生选适合歌曲伴奏的打击乐器,如三角铁、碰钟、铃鼓等,然后请学生为歌曲设计伴奏,并请他们考虑为什么这样设计。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等。《过新年》一歌,表现了过年时热闹、喜庆、祥和的场面和氛围。笔者先是询问学生每年的春节是怎么过的,学生马上想到了放鞭炮、踩高跷、扭秧歌、逛庙会等活动。加上歌词中出现了“咚咚咚”词语,学生听出这是锣鼓声,马上就想到《过新年》这首歌用打击乐中的锣、鼓伴奏再合适不过了。于是,他们便随着歌词中“咚咚咚”的出现,敲响了手中的锣鼓。笔者进一步启发学生,能否再创设一些过年的气氛。许多学生便主动要求到教室前面进行秧歌舞表演。他们手中拿着笔者事先准备好的彩带,边唱歌边随着节奏做着动作,仿佛是身着节日盛装的秧歌队正在翩翩起舞,生动地表现了歌曲的内容。

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还要注意创作过程的教育功能。在教学中教师要多鼓励、多诱导、多启发,少批评、少强制、不替代。不要过分追求学生创作的结果,虽然学生的创作“成品”是粗糙的、幼稚的,但它强化了学生创造的精神和能力,这就是音乐创新教学的主要“成果”,也是音乐创作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中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努力揭示音乐要素在生活中的作用。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需要教师在长久的工作中不断完善和研究的永恒课题。教师应该用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工作,争当创新型教师,在音乐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微课程课件【篇6】

摘要:

随着中学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不断被挑战,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打开教学思路,研究新的教学设训一策略,以顺应时代的需求并提高教学质量。主要以中学历史教学为例,初步勾勒了中学历史教学设计策略,以供各学校和历史教师参考。

关键词:

中学历史教学;教学设计;历史课程

1研究背景

教学改革已有数十年,在这些年里,每个学科的教学都有不同程度上的发展和进步,无论是教材的编写、课程的安排,还是教师的配备、教学方法的设计等。这些创造性的改变,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降低了其在成长阶段的读书压力。在中学要学习的学科中,历史学科是一门文科性比较强的学科,传统教学方法下,学好历史唯一的方法就是多背多看,教师的讲课内容和方法更像是在帮学生划出考试的重点。这种教学模式只会增加学生课后背诵的负担和压力,而且学习效率极低。在新的课程背景下,这些传统的、落后的教学方法要逐一被改进,设训一出科学系统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

2中学历史教学课程设计现状

2.1教师教学理念有待更新

中学历史教学内容涉及很多深层次的历史知识,通过简单的记忆并不能更深地理解历史知识,也无法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成绩。造成此类问题的原因与教学方法落后有很大的关系。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采用说教的形式,学生只能机械地记忆,缺乏个人见解,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比较浅。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所讲的知识与实际情况联系不紧密,学生所能了解到的历史知识大部分是枯燥的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这样的教学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综合能力也得不到提升。

2.2讲课内容不够系统

历史这门学科很特殊,没有规律或者定律可循,只是记载了社会从古至今的发展以及各个阶段的重大事件,学习起来会有些抽象。中学历史在初中历史的基础上大大增加了难度,对各朝代和历史事件的描述会更详尽,对知识重点的掌握程度也会要求更高。如果历史教师自身没有较强的归纳总结能力,在教学设计上没有一定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不能清晰地讲出历史的发展脉络,学生学起来会更加吃力。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上课的模式普遍是照本宣科、满堂灌,没有系统的教学思路,学生很难理清各事件对应的朝代和各朝代的先后顺序。但是为了考试取得好成绩,只能课后花大量的时间死记硬背,考试结束后又普遍会立即忘光,不能从真正意义上学好历史。

2.3学生们很少自主学习中学历史

中学历史主要是对我国古代史、近现代史的学习,可以说历史对于学生们的学习十分重要,作为21世纪的人才,对于历史知识的掌握是必须的一门知识技能,很多同学对于中学历史不够重视,只是花费更多的精力去学习英语和数学。其实中学历史是一很生活化的学科,学好这门科目对于自己以后的生活和工作都会起到良好的推进作用,但是目前学生们对待中学历史的普遍态度没有改观,不能够去花费一些课余时间,自主的学习中学历史。这是一个不正常的现象,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3中学历史教学课程设计策略探究

3.1教师应重视基本历史知识巩固复习策略的设计

掌握并理解历史基础知识信息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在历史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设计顺口溜来帮助学生达到记忆历史知识的目的,同时教师还要善于使用图标、数字、视频等一些比较容易被学生掌握和理解的形式进行复习和巩固。关于这一点,相信广大历史教师在以往的历史教学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在实际运用时必定会更加得心应手。

3.2合理进行教学设训

良好的方法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历史教师在上课时要尤其注意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中学历史教师不仅要具有专业的历史知识,还要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合理进行教学设计计。在新课程背景下,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理清历史的发展脉络,还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3.3教师应重视对互助学习、自主学习的设计

历史课程的创新应该注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历史教学过程中,并且敢于提出疑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变为主动地学习。因此,中学历史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多安排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互助学习、合作学习。同时,由于现阶段历史课本中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减少,也更加有利于教师进行这样的教学设计。

4结束語

中学历史教学改革虽是一个老话题,但时至今日很多问题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无论是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是学生的学习态度,都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教育工作者还要继续努力,在进行个性化的课堂教学设计时,努力尝试将教学内容和形式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从而提升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微课程课件【篇7】

科目: 美术课题: 小动物

教学内容

授课时间:2013年12月4日

教学目标:

1通过简单易学的笔触激发孩子们的绘画兴趣;

2教孩子们用简单流畅的线条和基本的几何图形来总结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培养绘画的几本技能;

三。通过贴近生活的简单笔触培养孩子对生活的观察,引导他们在平凡的风景中发现生命的美;

4让孩子用毛笔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激发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

一、比比谁的红旗多?(3分钟)

分发画笔,并宣布上课纪律,表现好的小组奖励红旗(画的),看哪个组红旗多,如果全班表现好,完成教学任务,就奖励一个小故事。

二、猜猜我是谁?(5分钟)

在正式上课前,列出一些有趣的小动物猜谜语供大家猜猜:(根据班级情况,猜5个左右)

1.一位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小时有尾没有脚,大时有脚没尾巴。(青蛙)

2.头小颈长四脚短,硬壳壳里把身安,别看胆小又怕事,要论寿命大边。(乌龟)

三。耳朵像扇子,身体像山,鼻子又长又长,帮人做事。(大象)

4嘴像铁锹,脚像小扇子,左右行走,在水面上划船。(小鸭子)

5.年纪并不大,胡子一大把,不论遇见谁,总爱喊妈妈。(山羊)

三、跟我学画画(20分钟)

1开始教学生如何画动物,从简单的动物开始(例如蜻蜓和鱼)

2教学生画三种不同的动物。在画第三种动物,如蜜蜂时,时用不同的绘画方法。

四、我手画我心。

1引导孩子们画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鼓励它们用自己的方式画画,用自己平时的形象创作小动物形象。

2画完后,展示作品。如果台上的学生能说出来

是什么动物,就给予表扬,画的不好的给予鼓励。

3.挑选优秀作品贴墙上。

学生活动

1根据老师提出的谜语猜小动物。

2**教师自学绘画(蜻蜓、鱼和蜜蜂)。

三。用你自己的方式画出你最喜欢的动物。

4在小组中,猜猜其他学生画什么动物。并比一比谁画得最像。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zf133.com/a/5525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