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祝福语大全 > 认识厘米课件 >

认识厘米课件

认识厘米课件

认识厘米课件。

我们为您搜集了一些有关《认识厘米课件》的资料。教学过程中教案课件是基本部分,撰写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都要做的事。制定好教案需要教师有良好的教学素养。也许本文能为您提供一定帮助!

认识厘米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用“厘米”作单位量较短的物体。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师生交流引入。

教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单位长度。下面,请同学们用同样的小木块作单位来量一量学具中纸条的长度。

教师:再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量贴在黑板上的这张纸条,让学生来量。

让学生谈自己在量的感受。(小木块在黑板上放不住,测量起来很不方便。)

教师说明:在测量这两张纸条的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同样小木块,虽然得出了结果,但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还有什么好的方便的工具?

生:……

师: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量长度最常用的工具是米尺,这是米尺的一部分。(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在不同位置的两张纸条,引起学生认知冲突:虽然统一了单位长度,但用同一物体作标准摆放时受到限制。激发学生想用比较方便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

1、介绍认识尺子。

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尺子?你仔细观察过尺子吗?

(1)出示刻度尺,请小组内先说说自己知道刻度尺的那些知识。

(2)全班进行交流。教师小结结题:刚才,你们对刻度尺的认识还真不少,今天就让这把尺子帮助我们认识一个测量较短的物体时用到的较小的一个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你能在米尺上找到刻度线吗?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尺子上的这些线叫刻度线。(课件演示,认识刻度线)

指出0刻度线在哪儿?标有5的刻度线在哪儿?

师:0刻度线也表示尺子的起点。量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1厘米可以写成1cm 。(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 学生现有的数学经验是学生学习认知的起点,也是探索、建构新知识的“支架”,介绍认识尺子提高学生的知识面,教师了解学生对刻度尺的认识程度,为下面的学习作准备。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1)1厘米有多长?:那么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在直尺上表示出来。

交流得出:首先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课件演示)

师:请同学们在你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看看还有哪段是1厘米。

学生活动: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

交流得出:每标有相邻数字的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cm。(课件演示)

(2)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想一想,那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学生交流后,课件演示)

(3)认识几厘米。

师:你还有什么发现?

生:有几大格,就是几厘米。

在尺子上分别指出2cm,5cm和8cm的长度。(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 采用多种方法到直尺上找出1厘米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直尺,知道1厘米不仅仅是从刻度0到刻度1的距离。通过多种形式,巩固1厘米的表象,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的鲜明表象。使学生在头脑里建构了丰富、科学的厘米表象,深刻理解了直尺上的1厘米就是1大格,2厘米就是2大格……为后面自主探索测量物体的长度打下了坚实的认知基础。

3、用厘米量

(1)比一比:在刻度尺上比一比,一根油画棒有多长?

(2)量一量:一支铅笔有多长?

(汇报量的方法,全班评价)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纸条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再看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课件演示)

(2)请学生再测量一次。

(3)估一估,这幅画的长是多少?(课件演示)

(4)量一量。用正确的方法量出这幅画的长是多少。(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探索、交流、分析、反思,体会到从“刻度0”开始测量的优势,并且能根据实际的情况选择合理的测量方法,测量的方法在学生不知不觉的体验中生成。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

三、方法应用

1、用直尺量一量,看看自己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2、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3、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先估一估,再量一量有多长。

4、判断题。(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巩固1厘米的长度观念,加深用厘米量的正确测量方法。培养了学生的估测意识。使学生明确: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必须建立在对“厘米”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我们一同解决。(请生回答)

师:这节课,我们知道了量比较短的物体,要用“厘米”作单位。认识了1厘米的实际长度。进一步认识了刻度尺,学会了用正确的测量方法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并能估计一个物体大约的长度。同学们采用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成功的掌握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但是,还有几个同学,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向这些同学学习,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积极回答问题,好吗?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谈收获,在一次体验学习的快乐。教师最后的小结,不仅重申了本节课学习重点内容,同时激励那些不爱发言的同学,积极参与,享受成功的快乐。

认识厘米课件 篇2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情景展示,让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及对生活的重要意义。

2、经历认识长度单位的过程,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并能够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4、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并能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统一单位的意识以及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难点:掌握用尺子量长度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师:老师有个问题需要问大家,大家猜一猜,在古代,人们没有工具的情况下。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呢?学生回答。

教师出示视频,观看视频。

师:两个人同测量一匹布,为什么结果不一样呢?学生回答。

师:统一用拃作单位长度,是否就正确了呢?下面先观看小裁缝的烦恼小视频,再回答提出的问题。

学生观看视频并回答提出问题。

师:现在,开启咱们智慧的小脑筋,如果让你解决裁缝手小量出物体长度小,这位顾客手大量出的物体长度大的问题,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学生回答。

师:所以我们要统一长度单位。同学们回答的真准确。现在谁能告诉老师,我们现在用什么测量物体的长度。

2、介绍尺子

师:同学们看这个物体你们认识吗?

师:尺子是我们测量长度的工具。尺子上的“厘米”就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师:咱们手里的尺子和黑板的尺子有什么共同点呢,仔细观察,请同学回答。学生回答。

注意强调0一般作为起点进行测量物体的长度。也要让孩子在尺子上找到1cm。师: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1cm?

师:用手比划一下1cm有多长,5cm有多长,8厘米有多长。师:生活中,那些物体用厘米作单位呢?

注意强调:这些物体都比较短,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

3、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师:上课之前老师让你们放在铅笔盒下的小纸条拿出来,先估计下是几厘米?到底是几厘米呢?用尺子测量,同桌相互讨论下,如何用尺子测量,并说出方法。学生回答并展示测量方法。

师:老师给大家总结了一个测量小儿歌。大家齐读。师:用这个小儿歌判断下,下面哪种测量方法对。

4、小练习(1)量一量

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请你用这些长度单位量一量生活中物体的长度。

(1)数学书长约()拃(zhǎ)。

(2)黑板长约()庹(tuǒ)。

(2)找一找

尺子上从刻度0到1的长度就是1厘米,从()到()还是1厘米。

纸条长()厘米。

5、本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6、作业

量一量你手掌的宽度,你父母手掌的宽度。

四、板书设计

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

一、统一单位

二、厘米(cm)

三、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五、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非常多,包括认识厘米、测量物体的长度,在认识概念的时候,先围绕一厘米这个最基本的单位展开。先让学生观察1厘米,再在自己的直尺上感受1厘米,然后在生活中寻找1厘米,在认识1厘米的基础上认识3厘米、5厘米等,我觉得学生在学习厘米这个概念的时候并不困难,但是要加强他们的感性认识,要让他们自己比划1厘米是多长,找出生活中1厘米的物体。

在判断一个物体是几厘米的时候,如果图示是从“0”刻度线开始,学生能够准确判断。总之,数学教学中始终贯穿学生主体性和活动性的教学思想。让学生从生活实践中主动去探索,主动去发现,让学生逐步建立起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一种思想。利用多种形式、手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探索精神,以及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活动中获得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方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认识厘米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刻度尺,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结合实际,实践采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并能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3、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

4、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

【教学重点】

厘米的认识,

【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具准备】

课件、尺子,测量用的信封。

【教学关键】

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非常有趣的动画片,讲的是一个叫阿福的人在做衣服的时候闹笑话了,大家想知道是什么笑话吗?让我们来看一下吧。

二、动脑思考、质疑讨论

(学生看完动画)

师:大家看到了阿福很不高兴,小徒弟也很纳闷,想想这是为什么呢?小组先讨论一下,一会儿发言。(小组讨论)

生:师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师傅和徒弟两人的拃不一样长

师:我们想个什么方法才能不再闹这样的笑话了呢?

生:应该用同一个人的手去量,应该用尺子去量。

师:对,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只有用同样的标准去量才能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

三、动手操作,提出问题

师:请同学们拿出尺子认识一下;请大家摸一摸,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后汇报,教师课件演示,让学生了解尺子的结构)

生:在尺子上有很多数。(课件在尺子上出示0、1、2、3等数)

师:对,有数。你们按顺序自由地读一读(生自由读)

师:你们看,尺子上最左端的数是几?尺子上最小的数是几?

生:是0

师:0我们以前已经认识了,那你们猜猜看,尺子上的0表示什么?

(课件闪烁“0”)

生: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

师:对,0对着的这根长刻度线就表示起点,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0刻度(板书)

师: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生:尺子上还有很多线,有的长有的短

生:尺子上还有字母CM

师:线叫刻度线,cm就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它一般用来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吧。(板书:厘米),也可以用字母cm来表示(板书:cm)。

四、认识厘米,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

师:把小手放到0刻度线上,从0刻度慢慢滑到1刻度,它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同学们用手从0摸到1,感觉一下,每相邻两条刻度线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指给同桌看自己尺子上的一厘米。(同桌之间相互验证)你还能找出尺子上哪一段也是一厘米?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1厘米,那从2到3,从3到4,从6到7,从9到10是几厘米?

师:从这里,你发现了什么?

生:它们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长。

师:对,尺子上每一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其实,每一小格的长度也可以用一种更小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咱们以后认识。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1厘米是多长,下面我们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以及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厘米呢?(学生们找,测量)师:伸出你的左手,用右手拿尺子,将手指一个个的放在尺子了,看一下哪个手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用你的手势来比一下1厘米有多长。(学生比划大姆指的宽度为1厘米)

师:同学们知道1厘米的长度了,那你知道尺子上0刻度到4刻度之间有多长吗?(生试着回答)

师:谁的方法跟他不一样了,如果从0刻度开始的右边对着几就读出几厘米。

从0——7;从0——10;那么从2——8是几厘米?为什么是6厘米?

生:有6个大格

师:你能从你的尺子上找出哪一段是5厘米吗?(学生找,师巡视)师:(强调从数字几——数字几)数一下有几个大格就是几厘米。

师:(课件出示)我们来看看徒弟的一拃有多长呢?一拃的长度是指从大姆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这段距离。生:(生先估再答)12厘米。

师:徒弟一拃长12厘米,大家来估计一下师傅的一拃可能有多长?

(生估计并回答:20厘米)

师:这样我们也就知道了阿福的上衣之所以做小的原因了是不是?现在我们知道了师傅和徒弟一拃的长度,你想不想知道你的一拃有多长?自己量一下,同位之间交流。(生测量并汇报)

师:(总结一边示范一边介绍)测量物体长度时,先把物体放平,一般将物体的左边和0刻度线对齐,物体右边对着几厘米,就读出几厘米。师:请同学们拿出纸条先估计一下黄纸条有多长,生答再测量(白纸条、红纸条)

五、拓展

师:如果要量桌子的宽,又没带尺子,怎么办呢?(生想办法并发言,用拃、指)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厘米,学会了用厘米量,同学们表现都非常出色,老师想请你们帮个忙。前几天,我做衣服的时候,需知道手腕一圈的长度,可用直尺怎么量都不方便,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吗?

生:可以用纸条绕手腕一圈,然后量出纸条的长度就可以了。生:也可用绳子先量手腕一圈,再来量绳子的长度。

生:可用软尺。

师:对呀!大家真聪明,其实测量物体的长度还有很多工具,以后我们慢慢学习。

六、练习测量

刚才同学们已经学会看尺子了,现在我们分组利用尺子来量一量

(1)每组桌面上有一个信封,听要求:请组长把里面的东西倒在桌面上,小组成员合作找出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放在一起。比比哪组合作的好、找的准。(教师巡视)

(2)谁想代表你组来说一说?那组有补充?(订书钉的宽度、橡皮的厚度、纽扣的宽度、水彩笔的宽度、正方体的长度、柳叶的宽度??)

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

这节课同学们听讲认真,回答问题积极,表现非常出色。

认识厘米课件 篇4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上册教科书第1——3页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使学生掌握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3、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尺、米尺、纸条、小方块、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认识刻度尺

1、米尺和厘米尺做比较

师:小朋友的铅笔盒里一般都有什么呢?

生:铅笔、橡皮、尺子??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把尺子(手拿米尺)问:尺子上用来做什么?

生:量东西的。

师:观察你们手上的尺子和老师手里的尺子,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通过比较引出长度单位米和厘米)

师:米和厘米都是长度单位,在量像数学书这样比较短的物体时,我们一般用厘米做单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厘米好吗?

2、(出示尺子)请你观察一下学生尺上都有什么? 通过观察认识刻度、0起点、cm(课件作相应演示)

二、认识1厘米和几厘米

1、认识1厘米(1)看一看

师:在我们的尺子上,你认为从几到几是1厘米?

生:0-1是1厘米

追问:只有从0到1是1厘米吗?

生:1-2 问:为什么终点是2,你怎么可以说是1厘米呢?

(2)想一想 说一说

师:那从4到几是1厘米?

生:4→5 师:不说4,还可以说4到几。

生:4→3 师:看8到几是1厘米。

生:8→9 8→7 小结:在尺子上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3)比一比

师:你能用自己的小手比一比1厘米的长度吗?(生拿尺子比一比,学具小方块的长度刚好是1厘米,用手拿着小方块比划。)

(4)体验

A、师:你觉得1厘米怎么样?生:短(板书:1厘米 短)

B、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师:我们要牢牢记住身上这把厘米尺,在没有尺子的时候它可管用了。小结:厘米是比较小的长度单位,今后我们在量比较短的物体时,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2、认识几厘米

(1)1厘米是个单位,0到4之间有4个1厘米,所以是4厘米。0到3之间有3个1厘米,所以是3厘米。

(2)出示练习:

4厘米里面有()个1厘米 7cm 里面有()个1cm 6个1厘米是()厘米 8cm里面有8个()

三、量一量

1、师:刚刚我们已经在尺子上认识了1厘米,还找到了2厘米,3厘米和4厘米。那你能用尺量一量桌面上红纸条的长度吗?(出示纸条)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尺量。

课件演示测量方法:

(1)尺子放正。

(2)把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

(3)右端对准数字几,长度就是几厘米。

师:小朋友们自己已经找到了测量长度的方法。下面有三位小朋友在测量铅笔,谁的方法是正确的呢?(课件出示三种不同的测量方法,学生判断。)

小结:在量物体长度时,一般要把物体的左端与尺子的0刻度对齐,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2、练一练

(1)铅笔刀长()厘米,线段长()厘米。

(2)下面哪条线段长,长多少?

(3)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

3、在有障碍的情境中讨论测量方法

师:同学们学会了用厘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高兴吗?

生:高兴!

师:可是老师有点高兴不起来了,看,我刚新买的一把尺子不小心折断了,没有了0刻度,还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吗?

(1)用折断的`尺子量铅笔,怎么量?(学生讨论)

(2)出示用没有0刻度的尺子测量橡皮,学生读出铅笔的长度。4.大约几厘米

(出示测量纸条的图,请学生说出长度)

小结:在我们量一条线段或物体的长度时,不一定是整厘米数,只要接近几厘米,我们就说它大约几厘米。

四、回顾总结、延伸讨论

1、小朋友们真能干,老师最后还有两个问题需要你们的帮忙

问题一:我想知道我手腕的长度,该怎么量呢?(纸条绕一圈,量纸条的长度,用软尺)

问题二:我们用厘米做单位量出了很多物体的长度,那你用1厘米做单位量一量从我们学校到你家有多远?(太难了,不好量,看来厘米只适合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对于比较长或非常长的长度用什么做单位呢?引出米等更多长度单位)

2、小结:我们班同学知识可真丰富,懂得真多啊。咱们以后还会学到这些知识,这节课上到这里,下课!

五、练习设计

1.量一量你手指的宽度,看看哪一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2.自选几种学习用品,先估计再测量。

认识厘米课件 篇5

教学内容: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 通过量一量,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 观念,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

(2) 学会用直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测量与交流,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突破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突破重点。

教学难点:

体验1厘米的长度,并形成直观印象。 突破方法:通过合作学习突破难点。

教法:谈话、演示。 学法: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图钉、刻度尺、小木棒、纸条、铅笔、练习本、墨水瓶盒、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老师节就要到了,我们班布臵教室挂拉花时发现差了截,同学们准备用彩纸补做一条拉花,还要做多长呢?我们先找根小棒量一量。咦,怎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结论:测量的工具不同,长度标准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不一样。 为了准确的测量,人匀发明了带刻度的尺子,我们今天就来认识厘米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板书: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二、 探究新知

(1) 认识厘米。

①认识刻度尺。 大格、小格、数字和厘米。 0刻度线

②认识1厘米。 1厘米有多长(从刻度0到刻度1是1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2是1厘米,从刻度2到刻度3也是1厘米)

③认识刻度尺上的几厘米。 从刻度0到刻度2是几厘米?4厘米有几大格?请同学们说一说。 学生汇报。

(2) 用厘米量。

① 每人发一张纸条,先估计大约有多长,再用刻度尺量一量。

② 说一说是怎样量的? (把尺子上的0刻度线对准纸条左端,纸条右端对着数字几,就是几厘米)

③ 课件演示测量纸条过程。

④ 测量下面物体的长度。 数学书的长、宽,铅笔的长。

三、 拓展延伸,学会应用

(1) 完成做一做、练习一第1题。集体订正。

(2) 小组使用完成练习一的第2题,量完后互相看一看比一比。 四、 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目标提出后没及时将学生的问题归类。

认识厘米课件 篇6

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点。

2.能力目标:会画一条指定长度的线段。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作图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点,会用刻度尺量线段的长。

教学难点:

会画一条指定长度的线段。

教具准备:

每人一把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学习。

(一)出示主题图: 这是一条线段,谁能说说你看到的线段是什么样的?学生观察说一说。

(二)你能量出这条线段的长度吗?这条线段长多少厘米?测量线段长度时,要注意什么?

(三)你会画一条线段吗?

1.让学生动手在练习本上画线段。

2.画一条7厘米长的线段。

3.评判学生所画的线段,让学生说说谁画的好,好在哪?是怎样画的?

4.能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吗?学生试画,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画的?

5.小结:画线段时,要注意从0刻度开始画起,是几厘米就画到几厘米的地方就可以了。

二、巩固练习

量一量

( )厘米 ( )厘米 ( )厘米

课后反思:

学生对于线段的理解个别学生还不是很到位,有的学生对于当线段斜着放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去判断,也就是学生对于线段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楚,还需要进一步的理解,在练习课上教师要加强训练与指导。

认识厘米课件 篇7

教学内容:

课本1页到3页内容。

学习目标:

1、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

2、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难点:能在直尺准确找出指定的厘米数。

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准备学生尺。

学习过程:

一、掲题示标:

1、故事引入:在古时候,想知道物体的长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人们常常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帮古人解决这个难题。下面请认真看老师板书课题,并把课题齐读两遍。

2、口述并出示目标:

(1)、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我能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2)、通过学习我能学会测量方法的多样性。

过渡语:你们有信心学会吗?同学们非常自信,老师也相信你们。怎样才能学会这个新本领呢?下面请出我们的学习指导。

二、口述并出示学习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1-3页内容,重点看书中的情境图。思考并讨论:

1、测量课桌面的长度时你采用的方法是哪一种?你们的测量结果一样吗?为什么?

2、尺子上统一的长度单位是什么?可以用哪个字母来表示?可以记作什么? (自学5分钟后,小对子进行交流并口头展示。)

三、自研共探:

1、看一看(自学探究)。

生认真地看书自学,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地看书。

2、议一议(小对子交流)。

1、测量课桌面的长度时你采用的方法是哪一种?你们的测量结果一样吗?为什么?

2、尺子上统一的长度单位是什么?可以用哪个字母来表示?可以记作什么? 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对子间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时巡视,观察小对子交流情况,对合作不太好的小对子给以帮助和提醒 , 促使每个小对子及每个成员都能积极参与到讨论交流活动中。

3.说一说(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进行汇报展示)。

学生汇报时有不足或不准确的地方老师或其他成员可以及时给予补充,在展示完之后,给与评价或奖励。

4.知识归纳:

(1)利用“铅笔”“文具盒”“拃”等作为长度单位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会因选取的标准不同导致测量结果不同。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使用统一的标准,这样才能准确的得到物体的长度。

(2)厘米是比较小的长度单位,可以用“cm”来表示。1厘米记作1cm。 通过刚才的汇报,老师发现各个小对子的自学效果的确很好。到底同学们运

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怎么样呢?下面请看我们今天的闯关题,比一比谁发言最积极,谁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强!

四、学情展示:

第二关:我能快速填出答案。(展示要求:指名回答。)

1、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 )做单位。

2、厘米可以用字母()来表示。1厘米记作 ()。

3、我的橡皮厚大约是()厘米。

4、图钉的长大约是()厘米。

第三关:你能在米尺上找到刻度线吗?(内容见同步课件)要求:独立完成后再整合答案。

五、归纳小结:

(1)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使用统一的标准,这样才能准确的得到物体的长度。

(2)厘米是比较小的长度单位,可以用“cm”来表示。1厘米记作1cm。

六、巩固提升:

这节课大家表现的都很棒,下面我们就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比赛做作业。

1、完成课本第2页的1、2小题。

七、板书

统一长度单位 认识厘米

测量时,标准不同,结果就不同—,统一长度单位 厘米cm

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测量长度

教学内容:

课本4页到5页内容。

学习目标:

1、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2、会分辨什么是线段。

教学重难点: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准备学生尺。

学习过程:

一、掲题示标:

1、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妈妈和老师比,谁高?谁矮?

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

“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来进行测量。那如何进行测量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道。

2、口述并出示目标:

(1)、通过学习我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2)通过学习我能分辨出什么是线段。

过渡语:你们有信心学会吗?同学们非常自信,老师也相信你们。怎样才能学会这个新本领呢?下面请出我们的学习指导。

二、口述并出示学习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4-5页内容,重点看书中的情境图。思考并讨论:

1、你是如何估计并测量橡皮长度的?测量时要注意哪些事项?

2、测量彩色纸条和毛线在方法上有什么区别?毛线被拉直后,可以看作什么?

(自学4分钟后,小对子进行交流并口头展示。)

三、自研共探:

1、看一看(自学探究)。

生认真地看书自学,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地看书。

2、议一议(小对子交流)。

(1)你是如何估计并测量橡皮长度的?测量时要注意哪些事项?

(2)测量彩色纸条和毛线在方法上有什么区别?毛线被拉直后,可以看作什么?

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对子间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时巡视,观察小对子交流情况,对合作不太好的小对子给以帮助和提醒 , 促使每个小对子及每个成员都能积极参与到讨论交流活动中。

3.说一说(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进行汇报展示)。

认识厘米课件 篇8

1、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能用尺子进行正确的测量物体长度(限整厘米)

2、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3、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1、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一、复习导入。

老:请同学们用我们上节课用的方法来量一下桌子的长?(请用拃来量)

学生量出来是拃,老师量出来是拃,一样吗?哪里不一样?(老师的手大)

总结:因为长度单位不一样,所以量出来的结果不一样。为了更好的学习具体长度,让我们学习今天的内容。(引入今天学习内容)

“0”表示起点,就像我们赛跑时从起点开始跑,用尺子量物体长度时,也要从“0”开始。

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

(1)注意提醒学生从刻度0开始。

(2)让学生量自己指甲盖、田字格,了解1厘米的距离。

(3)第5点积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小组合作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认真思考每个问题,正确填空。

认识厘米课件 篇9

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较好,学习能力较强,在掌握已有知识“米和和厘米的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探究新知,很容易达到教学目标。 设计意图:

导入部分,让学生经历测量常见物体长度的过程,引出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让学生感到分米和毫米的建立是日常测量的需要。

本节课注意从感性入手,借助直观演示,充分调动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通过看、数、比、量使学生对长度单位1毫米、1分米形成深刻的印象,建立表象。然后通过对直尺的观察,放手发动学生独立探索厘米与毫米之间的关系,知道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巩固练习部分,设计习题使学生灵活掌握所学知识。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分米、毫米,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在动手实践中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有用之处。

3、在实际操作中养成细心、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的形成过程。

教学用具:

米尺、学生直尺、准备测量的物体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师:测量物体长度时,要用到长度单位,我们学过的长度

单位有哪几个?

生:米和厘米。

师:请大家用手势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1厘米呢? 生:用手势表示1米、1厘米的长度。

师:量哪些物体的长度用米作单位合适?哪些用厘米合适?

生:回答哪些物体的长度用米作单位合适,哪些用厘米合适。

师: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测量一下桌面的长度、课本的长度、硬币的厚度,汇报时要汇报你测量了物体哪一部

分的长度,长度是多少?

生:进行分组测量,并按要求进行汇报。

师:在测量中同学们是不是遇到什么问题了?

生:谈测量中遇到的问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再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师:板书课题——毫米、分米的认识

教师点评:

通过实际测量,学生发现了已有知识解决不了的问题,从而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

二、 新课。

1、认识毫米。

师:拿出直尺找0刻度,再找1厘米、2厘米。

生:找0刻度、再找1厘米、2厘米。

师:观察直尺1厘米之间每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用mm

表示,1毫米比1厘米短。

生:观察。

师:用铅笔尖数一数1厘米里有几个小格。

生:10个。

师:10个小格,就是10毫米。

师: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厘米和毫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学生讨论。

师:通过数我们知道1厘米=10毫米。

师:板书——1厘米=10毫米(mm)

师:用手在直尺上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哪些

物品的厚度约是1毫米。

生:用手在直尺上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估计身边哪些物品的厚度是1毫米。

师:我们用直尺来验证一下,看1分硬币的厚度是不是1毫米。

生:用直尺测量1分硬币的厚度。

师:我们闭起眼睛想一想1毫米究竟有多长,用手势比一比。

师:前几天在我们沪嘉乡下的那场雨平均降雨量是4毫米,我们用不用穿雨鞋呢?

生:思考问题,并回答。

师:通过上面的练习我们发现毫米比厘米还要小,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都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教师点评:

在学生原有对厘米的认识,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讨论,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建立表象,并结合生活中的应用思考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2、认识分米。

师:接下来我们再来认识一个长度单位——分米。 师:请同学们观察米尺,10厘米有多长?10厘米也叫做1分米,用dm表示。

生:观察米尺,感知1分米的长度。

师:谁能说说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

生:10厘米。

师:板书——1分米=10厘米。(cm)

师:只要够10厘米,就是1分米,用手势来表示一下1分米的长度,同桌互相用尺子验证一下。

生:用手势表示1分米的长度,同桌互相验证。

师:你来大胆的猜想一下,1米中有多少个1分米? 生;进行猜想。

师:我们来验证一下,观察米尺,从0刻度起每数出10厘米做一个记号,一直数完,看一看一共有几个记号?1米中有多少个1分米?

生:学生进行验证,汇报验证结果。

师:板书——1米=10分米(dm)

师:量一量我们数学课本的长度约是几分米?

生:学生用分米作单位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度。

师:估算一下你身边的物体的长度,同桌用尺子量进行验证。

以上祝福语大全的精彩内容由祝福语网zf133.com提供,感谢您阅读《认识厘米课件》相关内容,如需访问更多关于认识厘米课件内容,请访问认识厘米课件专题!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zf133.com/a/5501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