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范文大全 > 木雕少年教案 >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通用12篇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通用12篇

老师在正式上课之前需要写好本学期教学教案课件,现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也不迟。教案的具体实施是体现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标志。这份特别的“《卖木雕的少年》教案”一定能够激起您的兴趣,建议您将此网页收藏方便随时阅读!此外,关于范文大全,您还可以浏览解除劳动合同的证明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篇1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联系上下文理解“名不虚传”、“游人如织”等词语;积累词语。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初步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点:联系上下文理解“名不虚传”、“游人如织”等词语;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 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初步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1同学们,说起非洲,你会想到什么?相机出示图片。在非洲南部,有一道举世闻名的景观------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想看吗?不过老师有个小要求,看完以后,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说说你的感受。播放课件,学生欣赏。

2就在这样壮美的大瀑布不远处,有一位卖木雕的少年。看老师书写课题(强调“卖”和“雕”的写法)谁想读一读?齐读。

1课文是怎样写卖木雕的少年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看小朋友读得真认真呀,老师来考考你们,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三、研读课文,感受大瀑布的壮观、木雕的精美和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情。

1在去非洲南部之前,朋友叮嘱我一定要做两件事,谁能从课文中找到?朋友这样叮嘱我,肯定是瀑布和木雕有着特别之处。请同学们找到描写瀑布和木雕的句子,分别用“——”和“﹏﹏”划出来,并读一读,想一想。

2我们先来看瀑布,谁先说?交流,出示: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真是名不虚传。这里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壮观。瀑布的响声清晰可辨。

a你从哪里看出瀑布有特别之处,它特别在哪里?

理解“游人如织”( 读着“游人如织”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景象?)

b莫西奥图尼亚在当地语中意为雷霆翻滚的云雾,我们从哪些文字中可以读出来?(十分壮观、清晰可辨)朗读,感受。

c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如此壮美的瀑布,齐读。

3壮观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让我们大饱眼福,留连忘返。而木雕又有怎样的特别呢,咱们一起来说一说。交流,出示课文第3、4两小节和“我捧着象墩,仔细观赏,爱不释手。”

a你们看到过木雕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非洲木雕,一起来欣赏(课件出示)

b看到这些木雕,你想用文中的哪些词语来形容呢?说说理由。

交流,理解“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构思新奇、栩栩如生、爱不释手”,把你的感觉读出来

c男女读,齐读。

4围绕这些精美的木雕,发生了哪些故事呢?默读课文,同桌商量一下。

5原来,关于木雕,还有这么多故事啊。不知不觉间,我们已学完了“听朋友介绍木雕”和“挑选木雕”。既然已经选好了,干嘛还要放弃呢?谁能用课文中的话告诉我。

6交流,出示:正要掏钱购买的时候,我却犹豫了: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

“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这是个反问,能用其他方式来表达吗?

一起来读出这种感觉。

7这么精美的象墩,可是我带不走,所以我心里很——(遗憾)。遗憾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卖木雕的少年也有这样的感觉吗?(有)

出示: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为什么呀?

交流原因:(1)因为自己的木雕不能出售。(2)因为我是一位中国人。

从哪里可以看出他很想卖出,出示我和少年的第一次对话,朗读学习。

读到这儿,不要说是作者,非洲少年,就连我们这些旁观者,也觉得遗憾。让我们把深深的遗憾送到朗读里去。分角色朗读第5—9小节。

8如果你是少年,此时此刻,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我”遗憾“我”心里又会怎么想?请写一写。交流。

9少年到底有没有抹平我心头和自己的遗憾呢?我们接下去学习。出示我和少年的第二次对话。指导朗读:“我”的话里都有提示语,“高兴地喊”、“感动极了”语气比较好把握 。那少年的话要用怎样的语气读呢?自由读一读,琢磨正确的朗读语气。分角色朗读。

10那么多游客中,少年为什么说“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出示课件,介绍中非关系背景。

11黑人少年为什么笑了?他送出的仅仅是木雕吗?“我”收下的仅仅是木雕吗?

那天晚上,“我”和宾馆里的各国游客,以及许多当地人都对这个黑人少年赞不绝口,大家纷纷夸起了这个黑人少年。请你先想一想,人们会怎么夸,然后把你自己当作其中的一员,写几句话夸夸这个少年。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篇2

《卖木雕的少年》讲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作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一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

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

三是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

今天说完课,回过头反思自己这节课,我觉得我很认真地设计了各个环节,我在教学时努力体现了以下教学理念:

一、重视朗读,读中培养学生语感。

本文的人物语言描写很多,这些语言不仅丰富,更重要的是在这些语言描写中蕴含了少年的美好品质。因此在教学中,我不仅充分让学生朗读,还让学生转换角色去读,切身体会课文人物的思想感情。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独特的体验、读出语感,也是我在这节课上所要追求的。

在自主学习交流,体会少年和“我”遗憾的心情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卖木雕的少年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并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5—9自然段,画出描写少年语言和神态的语句读一读,然后想一想卖木雕的少年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在这个环节的处理上,根据学生的汇报适时出示课件。指导学生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理解。本课的对话较多,所以要指导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指导时先让学生自己说说课文中的对话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提示学生寻找课文中语气词的提示,读出诚恳地语时先要理解“诚恳”的含义,通过对少年先后说的两句话的对比来体会,然后反复读。对于“我”的语无伦次,指导学生想象“语无伦次”的话应该怎样说?让学生真正的在悟中读、读中悟。最后引导学生想像“我”和少年第一次会面的情景分角色有语气地朗读对话。

在学习送木雕部分,以读代讲的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读中感悟非洲少年的情感。带着体会分角色读课文11—15自然段。这环节的安排进一步深化文章主题,体现“朋友”间的友好,(不是一般的朋友)本文中卖木雕少年的一言一行,跟“我”可能是中国人、是他们的朋友,密切相关,以“朋友”为这部分学习的切入点,引领学生感悟卖木雕的少年对我产生的友好之情,从而再次体会升华到中非人民的友好之情。在这部分的朗读训练上要注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引导学生抓住文本读进去,以朗读表达出来。可采取引读的方式表达语感,必要时教师范读。

二、积累语言,拓展写话训练。

学习语言是语文课的主要任务,也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本质区别。因此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感悟、积累、运用语言,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课四字词语较多,上课伊始,我采用情境听写的方式听写“名不虚传、栩栩如生、琳琅满目、爱不释手”这几个四字词语,以此来到达到积累语言、准确运用语言的目标。同时衔接起一、二课时的学习内容。课后检测环节的设计,是检验学生对知识要点的掌握和运用,同时检验教师自身的教学效果,然后教学反馈进行有针对性的再次指导。

通过深入研读文本,我发现课文中当我带着遗憾离开摊点和晚饭后少年到宾馆给我送木雕,在时间上是个空白点。如果联系上下文想象少年在这段时间都做了什么?写下一段话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写作练习点。于是我设计了“看着我遗憾的离去,少年想。这个设计环节不仅没有脱离文本,还使每个学生对少年的品质有更深入认识、在写话能力的训练上会有所帮助,有所提高,从而也能很好地达到写话技能训练的目的。

三、补充资料,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课文讲的是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旨在让学生感受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但由于文中内容距学生生活实际较远,为学生的阅读带来一定困难。在本课设计中,我课前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需求查找相关的资料进行阅读,如中非友好往来、中国援助非洲等相关历史资料,在上课时向大家介绍了中国援助非洲修建坦赞铁路的资料:20世纪70年代,中国无利息贷款9。88亿元人民币给非洲国家。中国帮助非洲的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两个国家建造长达1860公里的铁路。其施工间,中国派遣了5万人左右的工程技术人员去。其中有65个中国人为之献出宝贵生命,这是中国帮助非洲国家的一件真实且重大的事。这项工程在非洲深得人心。这样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思想感情奠定基础。

反思本课的教学设计,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比如专家提到的个性化阅读,自己对其理解的还不是很透,所以课堂上这方面做得不够。通过专家的点评,课后我对个性化阅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得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这就清晰地指出个性化阅读的特征和内涵。“个性化阅读”这一阅读方式,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应重实践、重人文精神培养的特点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个体差异等新课程改革理念,倡导结合学生个体情感体验,多元化、多角度地理解文本。但我们要求对文本的感悟必然要在尊重文本的基础上,而不是放任学生自流,让学生自主地阅读与表达,但不是自由地阅读、背离文本意旨地对话。在教学中不能为了个性化阅读能生成多么闪光的智慧而忽视了文本的内涵与意旨。通过对“个性化阅读”深入地理解,我想我会在今后语文教学中很好地落实。

再有课堂上的评价语言应该是丰富而生动的,同时也必须具有引导作用。而我在这堂课中评价的语言则不够丰富。本身语文课的教学就是在教学生学习语言,作为教师,课堂上的语言应成为一种典范,学生学习的榜样。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篇3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阅读课文《卖木雕的少年》。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以及课后小结四个板块来对本课第二课时进行说明。

第一板块:紧扣特点,说教材

本组课文围绕“国际理解和友好”这一专题展开,旨在引导学生感受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感情。本课讲述“我”到非洲旅行时与一位卖木雕少年之间令人感动的接触,从中感受到少年的美好心灵,并热情地赞扬中非人民之间纯真的友谊。景色壮观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晚风吹拂的夜晚,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也衬托了卖木雕的少年美丽的心灵。本课叙述详略得当,作者对美丽的大瀑布风光一带而过,而是围绕课文重点,将笔墨放在选木雕、放弃买木雕、送木雕等内容上。课文还准确而得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组。

抓住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巩固文中的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

2、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并以感情朗读来体现。

3、了解课文背景,让学生感悟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之情及中非人民的友谊。

由于本课对人物语言动作描写细致,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为: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因为本课篇幅较长,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较为疏远,我确定教学难点为:感悟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之情及中非人教学难点民的友谊。

第二板块:灵活多样,说教法学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选择适当的教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依据新课标理念,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本堂课将采用的教学方法为:

1、朗读体会法。简化阅读教学中的讲读环节,要扣住关键句,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中积极思考,以读促思,以读促情,从而体会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2、阅读拓展法。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在阅读文本的同时,补充课外资料,以帮助学生挖掘教材丰富的人文内涵,对理解文章的主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

3、多媒体课件展示法。课件演示起着直观的作用,通过对重点句段和相关背景资料的展示,让学生有重点地进行朗读训练,同时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中非人民的友好之情。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为了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本节课我将以“遗憾”为中心点,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在自读、自悟、交流反馈中,逐步实现对文本的深层理解,深入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具体的教法学法我会在下面的教学流程中结合着展开来说。

第三板块:多元阅读,说流程

一、复习导入,积累词语。

上课伊始,我利用多媒体,出示文中的四字词,并以指读,齐读等多种方法进行朗读,回顾。(课件出示词组)

齐读之后,向学生提出问题:上面三组词语的排列,你有什么发现?由于第一课时中对课文的熟悉,学生立刻发现了特点,接着我请学生选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夸一夸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或那里的木雕。生酝酿后交流。通过复习,将文中词语内化成自己的语言练习表达,加深对词语的理解,训练组织语言的能力,让学生积累好的语言,促其语言的内化,并很好地过渡到对文章内容的学习上。

二、自主质疑,提炼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中,首先,我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请学生找出自己最感兴趣、最想知道的问题。然后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筛选,简单的问题当堂解决,重点问题则罗列出来,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思路。提炼出如下问题:

课文中为什么说作者感到遗憾,她遗憾什么?少年的眼睛里也流露出遗憾的神情,少年遗憾什么?(板书:中国夫人、非洲少年)

三、紧扣问题,读书释疑。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黑板上的问题。之后全班交流:

1、你怎么理解遗憾?在平时生活和学习中,什么时候你会觉得遗憾?学生纷纷结合实际,说出自己对遗憾的理解。此环节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理解“遗憾”一词,体现了语文的生活化。

2、提出问题,读书交流。

那么课文中作者又为什么感到遗憾呢?我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找到原因并以横线进行勾画。通过两三名学生的回答,作者感到遗憾的原因也清晰地呈现在了学生面前。此时,我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展现出作者的遗憾。

了解了作者的遗憾,那少年又在遗憾什么呢?

1、指导研读第一次对话

此环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朗读课文中“我”与少年的第一次对话部分5~9自然段,边读边用波浪线划出描写卖木雕少年言行、神情的句子,反复读读,你读懂了什么?你有什么疑问?(课件出示对话)

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来朗读课文,比如:自由读,合作读,分角色读等,让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感悟,读中自得。

读完之后,同学们大都从少年诚恳的语气中感受到少年的真挚,而疑惑也集中在一个问题上“为什么少年在得知我是中国人之后,流露出了一丝遗憾的神情?”

我随即进行引导:“是啊,同学们,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景区游人如织,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国的成千上万的游客,为什么少年在得知我是中国人之后,流露出了一丝遗憾的神情呢?想知道么?”此时,我课件出示补充阅读资料及相关图片,并配以介绍。帮助学生了解课文背景。看完资料之后,学生沉浸在对因帮助非洲人民而牺牲的中国人民的悲伤与感慨之中。抓住这一时机,我轻声问道:“面对这样无私的帮助,少年会怎样想,会怎样做?”学生在有了深刻的体会后,将自己带入情境,纷纷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敬佩、对中非友谊的称赞。接着,我又问学生,现在你理解了少年的遗憾么?学生畅所欲言。师总结:一句话,因为我们是朋友。(板书:朋友)

这一环节中相关资料的补充大大拓展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体现了对语文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至关重要。图片资料感性、直观,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文字资料引导学生大量阅读,积累课外知识。本设计力图通过这些资料的运用,促进学生理解课文,提升情感。

2、指导研读第二次对话(课件出示对话)

我提出问题:在了解了两人的遗憾之后,你觉得少年会让中国夫人带着遗憾离开么?由此展开对第二次对话研读。首先仍是由学生进行分组朗读,并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少年与夫人的心情。接着,请学生来谈一谈自己的理解与认识,然后进行分角色朗读:谁想站起来读读黑人少年的话,表达表达感情;谁想读读“我”的话,带着高兴感动,在进行了充分的练读之后,学生有声有色地朗读,将夫人与少年当时的心情展现地淋漓尽致。在感情朗读之后,我提升难度,在两人对话之后加入了省略号“他们还会说些什么?”由此引导学生展开充分想象,补充对话,先由同桌练习之后,请男女生分角色进行补充,学生在补充的过程中,更加深了对中非人民友情的感受与理解。、

环节的安排进一步深化文章主题,体现朋友间的友好,并力求注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让学生抓住文本读进去,又以朗读表达出来。学生朗读课文“读进去,读出来”的阅读能力在此得到了提高。

四、创设情境

1、友好的感情是相互的,爱的传递也是相互的。正是中国人民的付出,才赢得了非洲少年的感情!我们已被黑人少年那诚恳的态度、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以及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深深打动了。那么你想对少年说些什么?把你想对这位黑人少年最想说的话写下来。学生在理解感悟、体验情感的基础上,与文本产生共鸣,对卖木雕的少年有了深刻的认识,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的`真情实感在笔尖流淌,读写结合,在写中积淀语言,在写中升华情感。

2、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中国与非洲相距遥远,尽管相隔千山万水,但友谊把中非人民的心连在一起。世界各地的人虽然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但是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让世界充满爱,让各族人民都成为朋友。在本课结尾部分,我利用多媒体出示了近些年来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互相帮助的图片资料,升华本课主题的同时,将课文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再次感受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

第四板块:总体回顾,说总结

各位评委老师,本节课我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朗读教学和重点词句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以上就是我这节课的说课设计,由于经验尚少,本说课稿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评委老师们指正。谢谢!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篇4

一、说教材

《卖木雕的少年》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的第27课。这篇课文讲述“我”到非洲旅行与一位卖木雕少年之间令人感动的接触,热情地赞扬非洲人民与中国人民之间纯真的友谊。本课叙述详略得当,作者对美丽的大瀑布风光一带而过,而是围绕课文重点,将笔墨放在选木雕、放弃买木雕、送木雕等内容上。课文还准确而得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语。选编这篇课文让学生学习有三个目的:一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三是积累一些四字词语,并学会恰当地运用。

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我把本课定为两个课时完成,其课时目标分别为:第一课时

1、会认11个字,写14个生字。并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第1-4自然段,体会瀑布的美和木雕的精致,并能感情地朗读。

第二课时

1、巩固文中的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

2、学习5-15自然段,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并以感情朗读来体现。

3、了解课文背景,让学生感悟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之情及中非人民的友谊。

我把第二课时定为说课对象。本文篇幅较长,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较为疏远,运用简化阅读教学手段,抓课文重要句段,“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并以感情朗读来体现。”这一目标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二、说学情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对学情的了解决定着教学方法的运用。三年级的学生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但他们的求知欲和接受能力较强,可塑性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对学生不求一样的发展,但要有发展;不是同步的提高,但要有提高;不追求相同的规格,但必须合格。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使“预设和生成”为课堂注入生命活力。

三、说教法

语文教学要符合教学规律,追求教学效率,教师教学方法的运用以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为基本原则。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本堂课将采用的教学方法为:

1、朗读体会法。简化阅读教学中的讲读环节,要扣住关键句,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中积极思考,以读促思,以读促情,从而体会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2、阅读拓展法。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在阅读文本的同时,补充课外资料,以帮助学生挖掘教材丰富的人文内涵,对理解文章的主旨起到推波助澜作用,使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

3、读写结合法。在阅读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创设情境进行写话,强化表达能力,升华对买木雕少年的喜爱之情。

4、多媒体课件展示法。课件演示起着直观的作用,通过对重点句段和相关背景资料的展示,让学生有重点地进行朗读训练,同时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中非人民的友好之情。

四、说学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学法地指导和习惯的养成。

1、在朗读中学习本文语言的用法,体会文章的主旨。如四字词组和两个“遗憾”的不同意义。

2、学会自主探究,他们带着要求自读自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生成新的知识,形成新的技能。

3、通过写话,拓展思维,加强语言训练,进一步深化对文章中心的感悟。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积累“名不虚传、游人如织、五官端正、清晰可辨、掏钱、一模一样”等四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点:

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教学难点:

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教学过程:

一、 直入课题。

二、 整体感知。

1、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非洲,走近卖木雕的少年。下面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2、 指名回答

品读第一部分

1、 轻声的读一读1-9自然节,用横线画出描写作者“我”的语言和句子,想一想“我”当时内心的感受是什么样的?

2、 指名回答

3、 画出描写少年语言和动作的语句,用心去体会,看看又能体会出什么?

4、 指名回答:

5、 师生配合读文。

品读第二部分

1、 自由的读一读课文剩下的部分,找到让你感动的部分体会“我”和少年当时的心情,在小组内说一说。

2、 汇报。

3、 在小组内分角色读一读这部分课文

4、 汇报读

三、 总结

课文在表达人物的内心活动时,很多是直接表现,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这样写,课文中还有很多词语,课后可以积累下来,相信对你的阅读和写作也会有所帮助。那么,短短的四十分钟时间里,我们走进了景色壮观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凉风轻拂的夜晚,黑人少年美丽的心灵,愿这份美好,这份友谊永在我们心间。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篇6

一、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2、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

3、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

1、播放有关非洲的幻灯片,学生一边欣赏,教师一边配合解说,让学生对非洲有个美好的印象,并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2、教师导入:上节课,我们通过查资料、学课文了解了非洲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与我们肤色与生活习惯截然不同的淳朴、热情的人民,有着美丽、壮观、雄伟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有着中国人民帮助非洲人民修建的坦赞公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还见识了那些琳琅满目、各式各样的木雕。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深入了解那位卖木雕的少年。

二、复习词语: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积累了哪些四字词语呢?

2、学生自由汇报。

3、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每个词读两遍。(教师出示带词语的幻灯片)

4、学生齐读词语。

三、感受卖木雕少年的美好品质:

1、他雕的木雕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

学生自由朗读后提问。

(1)课文里是怎么描写这栩栩如生的象墩木雕呢?你能找出来读一读么?

(2)齐读句子。

说是坐凳,其实是一个卷鼻大耳象,象背上驮着一块寸把厚的树桩。这些坐凳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

生有感情朗读。

(3)读这这个句子,你仿佛看到什么?

(4)你会用哪些语句来形容这个非洲少年的雕刻的木雕呢?

(5)是啊!这位非洲少年雕的工艺品可真是构思新颖、栩栩如生。他是一个雕刻技术高操的少年。

(6)这样构思新奇、栩栩如生的精美的工艺品,少年是怎样向我推销的呢?

(7)这样精美的工艺品,他卖出去了没有?

(8)理解“遗憾”。

(10)他又是怎样弥补自己的遗憾呢?读10到11自然段。

a、生自由朗读这个部分。

b、少年是怎么弥补自己的遗憾的呢?

(11)少年手上送给我的木雕是什么样的?

(12)少年说我们是朋友!你知道他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13)在我们对这个卖木雕的少年有了深刻的了解,现在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四、挖掘我的心情。

1、课文中的我在这个事件的发展过程中,心情不断地发生变化,找出描写我心情变化的句子。

(1)我捧着象墩,仔细观赏,爱不释手。

(2)正要掏钱买的时候,我却犹豫了: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

(3)“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

(4)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5)“太好了!”我高兴地喊起来,掏出钱包就要付钱。

2、你能从这些句子中找出代表我心情变化的词语么?

爱不释手——犹豫——语无伦次——遗憾——高兴地喊起来——感动极了

3、选读其中的语句,读出我的心情变化。

4、探究我心情变化的语句,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我爱不释手、我犹豫、我语无伦次都是因为少年的雕刻技术的精湛,而我高兴、感动是因为非洲少年有一颗真诚淳朴的心灵。

1、我已经带着心爱的木雕回国了,我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我对非洲少年的感激呢?

2、我写了一封信给这位非洲少年。

亲爱的朋友,我离开非洲,来到自己的故乡——中国。在归途中,我的眼前会经常闪现你那真诚的模样。你送给我的礼物,我一直放在我的身边。我每次摸到它,看到它,仿佛耳边就响起了你用不太熟练的中国话说的:“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礼物虽然很小很小,但是他见证了中非人民的友好情谊。你的礼物是这人民友谊的象征,你的心灵犹如夜空中的繁星一样闪亮、美丽!祝你愉快!

作业:

八、续写,我第二次来到非洲会不会去找这个少年,又会发生什么样故事?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篇7

课文讲的是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旨在让学生感受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但由于文中内容距学生生活实际较远,为学生的阅读带来一定困难。在本课设计中,我课前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需求查找相关的资料进行阅读,如中非友好往来、中国援助非洲等相关历史资料,在上课时向大家介绍了中国援助非洲修建坦赞铁路的资料:20世纪70年代,中国无利息贷款9。88亿元人民币给非洲国家。中国帮助非洲的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两个国家建造长达1860公里的铁路。其施工间,中国派遣了5万人左右的工程技术人员去。其中有65个中国人为之献出宝贵生命,这是中国帮助非洲国家的一件真实且重大的事。这项工程在非洲深得人心。这样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思想感情奠定基础。

反思本课的教学设计,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比如专家提到的个性化阅读,自己对其理解的还不是很透,所以课堂上这方面做得不够。通过专家的点评,课后我对个性化阅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得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这就清晰地指出个性化阅读的特征和内涵。“个性化阅读”这一阅读方式,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应重实践、重人文精神培养的特点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个体差异等新课程改革理念,倡导结合学生个体情感体验,多元化、多角度地理解文本。但我们要求对文本的感悟必然要在尊重文本的基础上,而不是放任学生自流,让学生自主地阅读与表达,但不是自由地阅读、背离文本意旨地对话。在教学中不能为了个性化阅读能生成多么闪光的智慧而忽视了文本的内涵与意旨。通过对“个性化阅读”深入地理解,我想我会在今后语文教学中很好地落实。

再有课堂上的评价语言应该是丰富而生动的,同时也必须具有引导作用。而我在这堂课中评价的语言则不够丰富。本身语文课的教学就是在教学生学习语言,作为教师,课堂上的语言应成为一种典范,学生学习的榜样。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2、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

3、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难点:

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准备:

课件、课前让学生搜集中非友谊的资料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引入新课。

1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木雕吗?在哪儿见过?(出示木雕图片,介绍木雕)

2、看了这些木雕作品,你喜欢吗,你觉得它们怎么样?

3、齐读课题。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卖木雕的少年》,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谁来说说课文围绕卖木雕的少年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二、围绕“遗憾”精读课文。

(一)了解木雕,感受“我”的遗憾

1、找出描写遗憾的句子并出示。

2、引导学生明白我为什么遗憾。让学生明白因为木雕工艺精美和不能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1)感受木雕工艺精美

①师:课文哪些句子描写了木雕工艺精美?请同学们自由朗读3—6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写木雕的句子。

②交流,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时指导朗读。

(2)感受不能带回国而遗憾。

(3)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我也为不能把……感到遗憾)

(二)、品读课文,感受少年的遗憾

为什么少年的眼睛里也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呢?卖木雕的少年,他遗憾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9自然段,画出描写少年言行的语句。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关句子并指导朗读

(三)、再读课文,感受我和少年共同的遗憾。

师:我和少年都为不能把非洲名不虚传的木雕带回而感到遗憾,让我们再来读读我和少年的对话,看看你们最后能不能流露出遗憾的神情?生朗读5——9自然段中第二次对话。

(四)那么,少年又是怎样来尽自己的力量弥补遗憾的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10——12自然段。

1、生找少年怎样弥补遗憾的句子,指导读。

少年的遗憾弥补了吗?你怎么知道的?指名读11段。师:想想少年在说这句话时心情怎么样呢?

我的遗憾弥补了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读12段。师:少年弥补了我的遗憾,我高兴吗?

(五)、少年为什么要赠送我木雕,来弥补我们的遗憾呢?你从哪儿知道的?出示13—15自然段中我们的对话。

1、抓住两个“我们”来理解中非友谊。

、少年说: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这里的我们指的是什么?

、我感动极了,连声说:我们是朋友!这里的我们又指什么呢?谁能读出我当时的感情?指名读,齐读。

2、交流中非友谊资料。

3、少年赠送的难道仅仅是一块木雕吗?

三、创设情境,深化主题

四、师总结:同学们,友好的感情是相互的,爱的传递也是相互的,让我们都来做中非友谊的使者,共同祝愿中非人民的友谊地久天长!

附板书: 27卖木雕的少年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篇9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

27.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

导学目标:

1.认识“尼、驮”等11个字。会写“卖、售”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3.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

导学重点:

1.识字写字,正确读写词语。

2.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导学难点:

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导学准备:

阅读世界各国人民之间友好情谊的故事。

课时安排:

2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检查预习学案:

一、我能正确读出下列字词。

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赏掏钱即将晚饭清晰可辨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牙齿

二、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我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导学案:

一、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1.展示导学案

(1)课文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2)找出描写卖木雕的少年言行的句子,并想象他当时是怎么想的。

(3)画出课文的四字词语,并填空。

大瀑布真是()。这里(),景色十分()。摊点里陈列的木雕(),()。其中象墩(),大象雕得(),我一看就()。

2.个人自主学习按上面的学案自学,并做好不明白的问题的记录。

3.合作探究

(1)小组交流,生生合作

交流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探究,并做好记录。

(2)班内交流,组组合作

教师汇总学生交流展示中出现的问题,准确把握各小组合作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

二、学习生字

出示生字。(小黑板)

(1)认读生字(2)说一说难写字的笔顺

(3)扩展词语(4)读词语

(5)生练习书写,师巡视指导。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篇10

一、复习引入

1、读读词语

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十分壮观清晰可辨(大瀑布)

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构思新奇栩栩如生(木雕)

仔细观赏爱不释手五官端正语无伦次(人物)

2、运用词语

请你选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夸一夸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或那里的木雕。

(将文中词语内化成自己的语言练习表达,加深对词语的理解,训练组织语言的能力,让学生积累好的语言,促其语言的内化。)

二、品读课文

抓重点词句,深入感受黑人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1、学生自读。

师(引导):小朋友,课文里介绍的木雕象墩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的确让人爱不释手;但卖木雕的少年更可爱,更让人感动。怎样走进少年的心灵,去品味这份感动呢?我们还得细读课文,在文字深处去感受。请静思默想,或轻声读读,画出写少年言行和神情的那些句子,体会体会。(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2、学生读后反馈。

谁想站起来读读你画出来的描写少年的句子。

3、寻找深入感知课文的切入点。

课文里写少年言行和神情的句子确实很多,我们是否有必要一句一句地研读呢?大家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写少年神情有个句子是写眼神的,你们发现了吗?

第9自然段有这么一句话:“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指名读这个句子)读这个句子引起你怎样的思考呢?

生质疑:①少年为什么感到遗憾?②他怎样对待遗憾呢?

(设计“质疑问难”的环节,意在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在内容理解上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主动探究的学习精神。)

4、研读第一次对话

课件出示对话: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1)自由读读他们之间的对话,注意读出语气。

(2)谁想站起来读读少年的话?(诚恳地说该怎么说。猜测的话谁来试一试。)

(3)分角色朗读。(谁想当一下黑人少年,“我”的话谁想读。看看你们最后能不能流露出遗憾的神情。)

(4)少年为什么感到遗憾,明白了吗?

5、研读第二次对话

“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太好了!”我高兴地喊起来,掏出钱包就要付钱。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他笑了,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

⑴指导朗读:我”说的话都有提示语,你看,“高兴地喊”、“感动极了”,这些话容易读出语气;而少年的话该读出什么语气呢?(自由读对话,琢磨少年说话的语气)

⑵分角色朗读:谁想站起来读读黑人少年的话,表达表达感情;谁想读读“我”的话,高兴高兴,感动感动!

⑶读着读着,你明白了吗,最后,黑人少年为什么笑了?

三、补充阅读

小朋友们,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景区游人如织,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国的成千上万的游客,卖木雕的少年为什么却特别喜欢中国人呢?想知道吗?

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中国人曾大力援助非洲。(教师出示课件,打出相关图片或网页:①周总理访问非洲。②中国医生给非洲儿童治病。③坦赞铁路。)

周总理曾三次赴非,访问非洲十国;中国派出了100多个医疗队支援非洲;特别是帮助他们修建了著名的坦赞铁路。

坦赞铁路东起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西至赞比亚的新卡比里姆博希,是把坦、赞两国连结在一起的一条主要交通干线,全长1860公里,全部由中国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完成。为了修这条铁路,政府提供无息贷款9。88亿元人民币,发运各种设备材料100万吨,工程浩大,技术复杂,条件恶劣,有60几个中国人为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黑人少年对中国人的友好是有着历史渊源的,不了解那些历史背景,就很难理解这位少年的表现。这一环节中相关资料的补充大大拓展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体现了对语文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至关重要。图片资料感性、直观,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文字资料引导学生大量阅读,积累课外知识。本设计力图通过这些资料的运用,促进学生理解课文,提升情感。)

四、情境写话

1、屏幕出示提示:那天晚上,“我”和宾馆里的各国游客,以及许多当地人都对这个黑人少年赞不绝口,大家纷纷夸起了这个黑人少年。请你先想一想,人们会怎么夸;然后你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员,写几句话夸夸这个少年。

2、学生自由写话。

3、交流评点。

(学生在理解感悟、体验情感的基础上,与文本产生共鸣,对卖木雕的少年有了深刻的认识,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的真情实感在笔尖流淌,读写结合,在写中积淀语言,在写中升华情感。)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篇11

一、说教材

《卖木雕的少年》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的第27课。课文讲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从中可以看到少年的美好心灵。景色壮观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晚风吹拂的夜晚,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也衬托了卖木雕的少年美丽的心灵。本课叙述详略得当,作者对美丽的大瀑布风光一带而过,而是围绕课文重点,将笔墨放在选木雕、放弃买木雕、送木雕等内容上。课文还准确而得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组。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一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三是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这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会认11个生字,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赏、清晰可辨、掏钱、即将、流露、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二、说教法

语文教学要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本课将采用的教学方法为:

1、朗读体会法。简化阅读教学中的讲读环节,扣住关键句,指导学生反复诵,在诵读中积极思考,以读促思,以读促情,从而体会中非人民的友情。

2、阅读拓展法。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在阅读文本的同时,补充课外资料,以帮助学生挖掘教材丰富的人文内涵,对理解文章的主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

3、读写结合法。在阅读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创设情境进行写话,使“其言皆若出吾口,其意皆若出吾心”,强化表达能力。

三、说学法

学生以“遗憾”为中心点,以卖木雕少年的言行、神情为线索,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在自读、自悟、交流反馈中,逐步实现对文本的深层理解,深入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通过写话,拓展思维,加强语言训练,进一步深化对文章中心的感悟。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三、熟读课文,了解大意

四、精读描写瀑布、木雕的句子

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去欣赏了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美景和精美的木雕,卖木雕的少年又给大家留下了什么印象?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读读词语

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十分壮观清晰可辨(大瀑布)

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构思新奇栩栩如生(木雕)

仔细观赏爱不释手五官端正语无伦次(人物)

2、运用词语

请你选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夸一夸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或那里的木雕。

(将文中词语内化成自己的语言练习表达,加深对词语的理解,训练组织语言的能力,让学生积累好的语言,促其语言的内化。)

二、品读课文

抓重点词句,深入感受黑人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1、学生自读。

师(引导):小朋友,课文里介绍的木雕象墩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的确让人爱不释手;但卖木雕的少年更可爱,更让人感动。怎样走进少年的心灵,去品味这份感动呢?我们还得细读课文,在文字深处去感受。请静思默想,或轻声读读,画出写少年言行和神情的那些句子,体会体会。(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2、学生读后反馈。

谁想站起来读读你画出来的描写少年的句子。

3、寻找深入感知课文的切入点。

课文里写少年言行和神情的句子确实很多,我们是否有必要一句一句地研读呢?大家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写少年神情有个句子是写眼神的,你们发现了吗?

第9自然段有这么一句话:“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指名读这个句子)读这个句子引起你怎样的思考呢?

生质疑:①少年为什么感到遗憾?②他怎样对待遗憾呢?

(设计“质疑问难”的环节,意在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在内容理解上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主动探究的学习精神。)

4、研读第一次对话

课件出示对话: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1)自由读读他们之间的对话,注意读出语气。

(2)谁想站起来读读少年的话?(诚恳地说该怎么说。猜测的话谁来试一试。)

(3)分角色朗读。(谁想当一下黑人少年,“我”的话谁想读。看看你们最后能不能流露出遗憾的神情。)

(4)少年为什么感到遗憾,明白了吗?

5、研读第二次对话

“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太好了!”我高兴地喊起来,掏出钱包就要付钱。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他笑了,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

⑴指导朗读:我”说的话都有提示语,你看,“高兴地喊”、“感动极了”,这些话容易读出语气;而少年的话该读出什么语气呢?(自由读对话,琢磨少年说话的语气)

⑵分角色朗读:谁想站起来读读黑人少年的话,表达表达感情;谁想读读“我”的话,高兴高兴,感动感动!

⑶读着读着,你明白了吗,最后,黑人少年为什么笑了?

三、补充阅读

小朋友们,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景区游人如织,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国的成千上万的游客,卖木雕的少年为什么却特别喜欢中国人呢?想知道吗?

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中国人曾大力援助非洲。(教师出示课件,打出相关图片或网页:①周总理访问非洲。②中国医生给非洲儿童治病。③坦赞铁路。)

周总理曾三次赴非,访问非洲十国;中国派出了100多个医疗队支援非洲;特别是帮助他们修建了著名的坦赞铁路。

坦赞铁路东起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西至赞比亚的新卡比里姆博希,是把坦、赞两国连结在一起的一条主要交通干线,全长1860公里,全部由中国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完成。为了修这条铁路,政府提供无息贷款9。88亿元人民币,发运各种设备材料100万吨,工程浩大,技术复杂,条件恶劣,有60几个中国人为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黑人少年对中国人的友好是有着历史渊源的,不了解那些历史背景,就很难理解这位少年的表现。这一环节中相关资料的补充大大拓展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体现了对语文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至关重要。图片资料感性、直观,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文字资料引导学生大量阅读,积累课外知识。本设计力图通过这些资料的运用,促进学生理解课文,提升情感。)

四、情境写话

1、屏幕出示提示:那天晚上,“我”和宾馆里的各国游客,以及许多当地人都对这个黑人少年赞不绝口,大家纷纷夸起了这个黑人少年。请你先想一想,人们会怎么夸;然后你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员,写几句话夸夸这个少年。

2、学生自由写话。

3、交流评点。

(学生在理解感悟、体验情感的基础上,与文本产生共鸣,对卖木雕的少年有了深刻的认识,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的真情实感在笔尖流淌,读写结合,在写中积淀语言,在写中升华情感。)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篇12

【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能够正确读“游览、名不虚传、标准”等词语。

2、积累并运用词语,欣赏文章语言。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中非友谊学习资料文本打印数份。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今天高老师要带大家一起走进神秘的非洲,首先让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

(课件播放图片,师简介非洲。)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根据屏幕上的提示,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件出示:

课文主要讲了我在旅行时,想买一个为纪念,但却因为所以放弃购买,感到很,后来,卖木雕的少年送了我,我很。

2、交流。

三、欣赏木雕,积累语言

1、故事围绕着木雕发生,那么什么是木雕?木雕是什么样子的呢?

(课件播放木雕图片,师简介木雕。)

2、看了这些木雕作品你觉得它们怎么样?

3、自己读一读课文的3——6自然段,用波浪线勾画出描写木雕的句子,并读一读。

4、交流。

用文中的词语再来形容形容图片上的这些木雕。(指导理解四字词语。)

5、小结填空。

课件出示:

摊点里陈列的木雕(),()。其中象墩(),大象雕得(),我一看就()。

四、品读言行,感悟形象

一读勾画:

1、当作者正在挑选木雕时,一位卖木雕的少年出现在作者的面前,这是一位怎样的少年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用括号勾画出描写少年言行的句子。

2、课件出示句子:

①“买一个吧!”坐凳的主人是个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

②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

③“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

④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⑤暮色中,我忽然发现在一堆隆起的岩石上,坐着一位少年,晚风吹拂着他的衣襟。

⑥看样子,他是专门在这里等候我的。

⑦“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

⑧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⑨他笑了,露出了两排洁白的牙齿。

二读抓行为:

1、同桌之间再互相读读这些描写少年的句子,想一想这些句子分别写出了少年的哪些行为?

2、交流。(指导理解词语:遗憾)

随学生交流板书:

卖——猜测——遗憾——专门等——送——不要钱

三读激疑:

1、少年先是热情的卖我木雕,然后猜测我是中国人,为我不能带回木雕感到遗憾,于是他傍晚在宾馆外专门等候,送我一个与白天心爱的木雕一模一样的小木雕,而且不要钱。请同学们自己再读一读这些句子,从少年的这些行为中你能提出自己的疑问吗?

2、交流。

四读释疑:

1、根据提示阅读。

课件出示阅读提示:

请同学们先读一读学习资料,再读一读描写少年言行的句子,想一想少年当时可能会想些什么?假如你就是那位卖木雕的少年,将你内心的想法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2、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3、课件播放图片,师补充介绍中非友谊资料。

4、师引读:

朗读:“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太好了!”我高兴地喊起来,掏出钱包就要付钱。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指导理解词语:沉甸甸)

五读小结:

1、自己再读一读这些描写少年言行的句子,加上你自己的语言把这位非洲少年的故事讲给你的同桌听。

2、交流。

五、总结全文,情感延伸

故事学完了,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活在世界各地的人虽然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但是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让世界充满爱,让各族人民都成为朋友。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zf133.com/a/5822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