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作文 > 下乡日记 >

下乡日记八篇

下乡日记八篇

趣祝福作文趣祝福小编为您精心挑选的“下乡日记”或许能够满足您的需求。文档的撰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范文在写作实践中逐渐展现其重要地位,学会模仿优秀的写作框架是提升写作技能的捷径。我们为您提供了最新最热门的内容敬请品味!

下乡日记 篇1

怀着对教育的一种神圣的情节,报名参加了平安专注为明天支教活动,并有幸成为此次活动第一批出发的志愿者。特别晨会结束后整装出发,在车上远离了城市的我们开始兴奋于即将到来的新生活,经过五个小时的车程终于来到滨海县蔡桥镇大洼村的平安希望小学。

在学校对面的寄宿处简单安顿后,我们便收拾行装去学校参观和安排课程,校长向我们简单介绍了学校的情况,带领着我们和各个老师见过面,跟大家安排了一周每人要带的班级和课程,看过课表可以教到全校的班级,我觉得很自豪。这里的孩子们纯真的让人感动,在校园里,虽然还不曾相识,但都会冲你腼腆地笑,大胆些的会冲你喊“老师好!”我们都以同样的微笑对他们,亲切地回答着“你好”,那一刻,一种“你是重要的,他们需要你的”这种感觉强烈地萦绕在我的心头。

晚饭后大家到学校散步,站在操场上可以看到一望无际的田野,天空干净地没有一丝杂质,迎面吹着夹杂着田野清香的空气,我快乐地伸出手去拥抱这清新的感觉。是的,我们为期一周的支教生活就要在这所小学渡过了,这些孩子,就是我的第一批学生,我一定会尽我最大的努力去教他们,不仅是知识,还有思想,理念,和爱。明天我们就正式上岗了,即将成为这个充满活力的舞台上的主角。

下乡日记 篇2

这个姑姥姥照样在我很小的时刻见过一次,只记得她们家很远,在农村,我立时又好奇又高兴,又可以去玩了。我跟妈妈坐上了去姑姥姥家的车。公路上的汽笛声“嘀嘀嘀”的,在不雅赏着村落的美丽风景,呼吸着清爽的空气,真令人神清气爽。不知不觉的就到了。姑姥姥家的房子很大年夜大年夜,院子里养了很多若干的家禽,只见姑姥姥正在喂小鸡们吃食,那些小鸡在鸡棚里“叽叽叽”活蹦乱跳,抢先恐后地抢着吃,旁边的鸭棚里有八九只鸭子,它们就比较的安闲,“嘎嘎嘎”边走边叫,朝东边的一个角落里望去,本来,这里面还养了一只小花猫,“喵喵喵”的似乎见到了我在跟我打呼唤呢,我们紧跟着就走到了家里面,我被一个木质的大年夜大年夜箱子吸引了,房子的西南角搭建了一个大年夜大年夜大年夜大年夜的木箱子。我好奇地问姑姥姥:“这个是做什么的?”姑姥姥跟我解释说:“这个箱子是给母鸡生蛋用的,要生蛋的母鸡都邑进来,下好了蛋,来年就能孵出小鸡了。”本来还有这么神奇啊,真是太有趣了。

礼拜六的凌晨,阳光亮媚,妈妈说要带我去远房的姑姥姥家玩。

傍晚的时刻,姑姥姥说要带我们去田里摘些蔬菜,来到了菜地里,旁边的`小溪流“哗啦啦”地流淌着,路边有长得矮矮的青椒、包菜,还有一些我不熟悉的蔬菜,我还看到了一个好大年夜大年夜好长的南瓜,但这个南瓜是绿色的,我好奇的问:“为什么这个是绿色的,是还没有长熟吗?”妈妈说:“这也是南瓜的一个品种,这种是炒着吃的,特其余厚味。”哦,我终于明白了。我们摘了很多若干的蔬菜,满载而归的回家了。

晚饭开端了,我们围坐在桌前,吃着本身采摘回来的新鲜蔬菜,心里美滋滋的。

下乡日记 篇3

第一天做老师的感觉是怎样的?一声:“上课!”拉开了我人生第一堂课的序幕,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老师好!”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能够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是一件多么自豪又幸福的事情!面对孩子们,我居然也不由自主地紧张,自我介绍都差点要忘记自己的名字了,可是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大眼睛,我便放松了心情。这一节是二年级的体育课,介绍过这堂课的安排便迎来一阵欢呼声。因为希望小学的教师资源有限,同学们每天基本上只能上语文和数学课,一个学期德智体美劳副科很难上一节。面对激动的同学,这时我才发现室外授课要HOLD住全场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好不容易安静下来排好队,带到操场又乱成了一锅粥,原定计划是教授少儿健美操一级规范动作全套的,可数次维持秩序后到下课才学了一半,几个调皮的男生还跳的东倒西歪的,昨天晚上睡觉前还自以为准备充分,信心满满,现如今声嘶力竭,才发现上课跟打仗一样。

上午放学后,我们四个支教老师交流才发现,几乎都没能如愿以偿,紧急召开小会,同行指导老师和我们总结了这里以及这个年龄段孩子们的习惯,特征以及喜欢地授课方式。这一番理论结合上午的实践,受益匪浅。中午吃过饭紧急调整策略,下午六年级的体育课还算顺利,不但学完了预定动作还组织大家玩了一个渔网捕鱼的游戏。

虽然一天只参与了四节课,可傍晚放学地时候,我们早已人困马乏,完全没有早上的兴奋和欣喜,不过,我觉得我找到了我想要的那一种感觉,忙碌,充实。

下乡日记 篇4

11月4日星期一 天气阴

早晨刚送女儿到学校门口,仲副乡长来电话说他到平安了。他因家在互助,所以买了一辆私家车,每周一早晨去民和的单位上班,到周五下班后回互助。所以我俩商定每周一早晨一块出发。回家赶紧收拾些东西,我们就上路了,一起前往的还有xx乡的石副乡长,她家也在平安,也是周一去上班,周五下班后回平安。

九点多时,我们到了乡上。不一会儿村支部马祥义书记也开车到了乡上。马书记搬到老县城居住已有三年了。他的儿子在内地当阿文翻译,收入不错,所以去年给他买了一辆私家车,日子过得很不错。听乡上的干部说这两年马书记工作不太积极,也很少去村里。但是自从我们驻村后,他配合得很好,基本上每天都陪我们去村上开展工作,或许是我们的工作给他鼓了点勇气和信心。他人也挺好,性格随和,办事沉稳。他早年当过多年的民办教师,但由于中途间断未能转正,因此也有良好的`素质和文化程度。

每周一早晨乡上都开例会,听取包片领导和包村干部上周的工作汇报。等xx包村干部老谢开完会,我们坐上村支部马书记的小车到了村上。这几天村民们忙着开展秋季覆膜,所以到村委马主任家领取地膜的村民很多。这两年马主任发放地膜很有经验,他说因为有些村民领上地膜后在家里偷偷积压,所以他让村民们第二次领取地膜时必须把上次领取的地膜卷轴交回来,否则不让领,这样就避免了村民们多领地膜。我暗暗为马主任的土办法叫绝,如果是我们机关干部恐怕一时还想不出这样的办法。

按照计划我们今天去二社弯子走访。走到村务公开栏处时,我看见我们前些日子办的黑板报下边打了个不大不小的错号,错号刚好打在了我们驻村帮扶组名单上,一看就是个小的小学生所为。我觉得好笑,和我们帮扶组同志们开玩笑说:“看样子孩子们对我们的工作不认可啊!要不怎么在我们头上打错号”,大家哈哈大笑。随后我们就到了二社弯子。从弯子社的山梁上向下望去,大部分农家尽收眼底,东一户、西一家,破旧的庄廓杂乱无章,废弃的房舍随处可见,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破败、萧条的景象。我们去的第一户人家门口一帮人正在宰牛,忙的不亦乐乎!见到我们,他们拎着双手热情地问好。一问才得知,他家的老爷子去沙特朝觐,明天就要归来。按照回族的规矩,其“者麻其”及亲友都要去隆重的庆贺。是庆贺所以去的人要随礼,东家要大摆宴席,其规模不亚于操办一桩婚宴。这种大操大办的习俗明显加重群众负担,因此前些年政府明确反对。为了不打扰他们,我们干脆把前来帮忙的几位村民都召集到一起进行询问,了解各家的家庭情况,并向他们传达了开展秋季覆膜、上缴农村养老保险金等一些当前工作,对身上带有现金的,村支部马书记还就地收缴了养老金。

随后,我们又走访了冶万林等4户农户。期间我们听群众反映村医冶兆虎在给村内小孩接种疫苗时收取费用,后经群众举报、乡卫生院督促,退还了一部分,但对村内老实巴交的几户农户至今没有退,而且他的医疗技术很差,药品价格很高。于是,我们商议到村医冶兆虎家走访。来到他家时,他正在院内脱粒机上脱玉米,人很热情。粗略的看其家境,在村内也算是中上人家。屋里的墙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证件,都是冶兆虎的村医培训证什么的,可是有些证件上是他老婆的照片和名字,我在心里觉得很好笑,不过也没问。在攀谈中我们得知,他的工作只是开展个接种疫苗,其他的如诊断常规病、打个点滴这些他都不会,村民们也基本没人来,但是他否认药价高。关于收取疫苗接种费用的事,我们婉转的进行了询问,但是他说没收。我们离开他家临出门时,他急急忙忙的给我说:“我家上午领的地膜已铺完了,下午要去,但是没有地膜”。我心想这还了得,最近动员村民开展秋季覆膜是头等大事,地膜没了不行啊!我赶紧给村委马主任打电话说给冶兆虎领两卷地膜,马主任说让他来领。冶兆虎让儿子赶紧去领,说是领来后就下地。

可是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村医冶兆虎是个“老狐狸”!我们走访完后见到村委马主任时,他笑着说:“今天你们上当了,人家冶兆虎早上领了两捆地膜,今天根本没有下地。他每年都是想方设法领地膜在家里积压,真正铺在地里的很少”。我们都大喊上当!没办法,当已经上了,呵呵,下不为例吧!

下乡日记 篇5

20xx年x月x日星期x天气x

星期六的早晨,阳光明媚,妈妈说要带我去远房的姑姥姥家玩。

这个姑姥姥还是在我很小的时候见过一次,只记得她们家很远,在农村,我顿时又好奇又兴奋,又可以去玩了。我跟妈妈坐上了去姑姥姥家的车。公路上的汽笛声嘀嘀嘀的,在欣赏着乡村的美丽风景,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真令人神清气爽。不知不觉的就到了。姑姥姥家的房子很大,院子里养了好多的家禽,只见姑姥姥正在喂小鸡们吃食,那些小鸡在鸡棚里叽叽叽活蹦乱跳,争先恐后地抢着吃,旁边的鸭棚里有八九只鸭子,它们就比较的悠闲,嘎嘎嘎边走边叫,朝东边的一个角落里望去,原来,这里面还养了一只小花猫,喵喵喵的似乎见到了我在跟我打招呼呢,我们紧跟着就走到了家里面,我被一个木质的大箱子吸引了,房子的西南角搭建了一个大大的木箱子。我好奇地问姑姥姥:这个是做什么的?姑姥姥跟我解释说:这个箱子是给母鸡生蛋用的,要生蛋的母鸡都会进来,下好了蛋,来年就能孵出小鸡了。原来还有这么神奇啊,真是太有趣了。

傍晚的时候,姑姥姥说要带我们去田里摘些蔬菜,来到了菜地里,旁边的小溪流哗啦啦地流淌着,路边有长得矮矮的青椒、包菜,还有一些我不认识的蔬菜,我还看到了一个好大好长的南瓜,但这个南瓜是绿色的,我好奇的问:为什么这个是绿色的,是还没有长熟吗?妈妈说:这也是南瓜的一个品种,这种是炒着吃的,特别的美味。哦,我终于明白了。我们摘了好多的蔬菜,满载而归的回家了。

晚饭开始了,我们围坐在桌前,吃着自己采摘回来的新鲜蔬菜,心里美滋滋的。

下乡日记 篇6

早上六点,阳光从东山高处向下辐射,西山的`浓雾中透出秋日里明亮山形,我竟然误以为西山是阳光升起的地方。托河乡四面环山,早晨的浓雾就像白色的云层,五彩的森林在云雾中时隐时现。宛如仙境般美丽。早餐照例在老乡家,学校宋炳权帮厨。一大笸萝馒头转眼见底,主人怕糊涂粥不够喝,干脆把锅端了出来。社区医院王院长吕书记和学校简单碰碰头,分配了具体的任务,就各自奔赴工作岗位了。整个托和社区共有一百八十五户居民,其中有二十几户家里没人或无主户。社区医院负责的是东北角的七十六户。学校负责其他地区。主要任务是环境整治和卫生打扫。清扫中央大街的过程中,呼伦贝尔市技术监督局赵副局长和一名工作人员、托河乡副乡长高常委、托和社区的两名工作人员也参与到打扫卫生的劳动中。两名五十岁左右的妇女问我公社的干部在哪里?站在我旁边的年轻教师徐元很诧异的看着这两个女人,不知道他们说的公社是什么。我指了指旁边的高乡长说:他就是公社的干部。托河远离城市,落后和封闭此情此景可见一斑。在大街上,不时有人过来问我们:你们为什么要扫大街,不是有专人人负责扫大街吗?我们只是笑不作答。由于长时间不参加生产劳动,干了两个小时的活就感到腰酸腿疼脚抽筋。不知道还能坚持几天。午餐多了一个凉菜,但是很咸,我没敢多吃。

下午,与乡里何海龙到吉库林场借来两台割灌机,林场工会主席刘松林亲自带领两名工人前来增援。割灌机上阵,万杆恶蒿刀起头落,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帮扶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现代化。

下乡日记 篇7

我走访的那天,天气虽然有点冷,但是阳光明媚,大田里的小麦长势喜人,让人更加期待夏季的收获。

我们先来到五组陈瑞兰家,她的丈夫黄明正在门口扫地,非常热情地把我们领进家中。在前期走访中我们了解到,这对夫妇已经50多岁了,往年一直在外地打工,攒钱翻建装修了老房子,一家人过得和和美美。但没想到去年陈瑞兰罹患肝血管瘤和子宫瘤,一年内动了两次手术,花光了所有积蓄,生活陷入困境。得知情况后,园区劳保所及时帮助办理了居民医保报销手续,红旗街道和社区主动对接入驻项目“秋雪湖欢乐世界”,根据陈瑞兰术后身体状况,安排了保洁员工作,缓解了家庭经济负担。黄明动情地说,妻子生病以后,街道、社区干部经常上门问寒问暖,还在家门口帮忙找了工作,我们很知足,我们全家都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

王小粉老太是今天走访慰问的又一困难户。寡居的王老太今年72岁,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疾病,两个儿子一个残疾、一个无固定工作,都没有赡养能力。几年前,在社区和亲戚朋友帮助下,王老太将住房进行了翻建,改善了居住环境。王老太告诉我们,虽然生活困难,但她从不去社区找干部,怕给大家添麻烦,社区也从没有把她忘了,社会保障金和土地流转金都是按时发放,平时对她也非常照顾,园区社会事业局还为她孙女办理了助学金。“都是党的政策好,日子是越来越好了。”临别时,腿脚不灵便的王老太,坚持把我们送到大门外。

接下来,我们又分别走访慰问了六组的沈粉珍、沈龙英家庭。

短短两个多小时的走访,内心感触非常深。俗话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近年来,农业开发区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导产业,全力打造高品质的现代农业园区、美丽生态景区和幸福生活社区,经济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集中居住区建设、居民医保全覆盖和“土地换社保”等举措,让辖区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但是看到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时,我们仍然深深的自责和痛心,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

如何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如何聚焦富农,做到小康路上一个不掉队,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着力解决的问题。当前,农业开发区要紧紧围绕市委三大主题工作和“四个名城建设”,咬定项目突破不放松,用更强的决心、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招引更好更多的项目落户园区,让更多的群众在家门口创业就业,真正让现代农业发展的成果惠及千家万户。

下乡日记 篇8

10月23日星期三天晴

和马主任一家吃过早饭已到九点了,今天我们的工作计划是上午下田收割玉米,体验农活,下午到四社走访农户,并把村里的黑板报办起来。这些也是我昨夜思考良久的。特别是作为从机关下村的干部,下田体验农活很有必要。村委马主任忙于村里的工作,三四亩玉米还在田里,所以我们决定到马主任田里收割玉米。

到了田里,我学着马主任的样子掰玉米棒子。虽然小时候帮家人下田劳动,但是老家那边种的都是小麦、豌豆等作物,所以掰玉米棒子还是头一次。不过这活一学就会,就是一手抓住玉米棒子,另一手拿小刀在包叶上面划一道口,然后顺着那道口子剥开包叶,再把里面的玉米棒子掰下来,工序就这样简单。由于海拔较高的原因,每株只结一个玉米棒子,偶尔也有两个的,不过其中一个很小。掰了一会儿后,我的手法越来越娴熟,速度也很快了。这时,海东农牧局科技推广站洪站长打来电话,让我今天赶紧领上昨天我给他说要办养殖场的村民马哈比,到民和县畜牧局补报家庭养殖项目。我一联系马哈比,他正好在县城。而且我们的帮扶组成员小孟从县城还没向村里出发,所以我让他领马哈比去县畜牧局。不一会儿,马主任夫人也干完家务活到了田里。随后,我们帮扶组的老谢、小罗,还有村支部马书记都到了,田里一下子热闹起来了。人多力量大,我们七个人每人占一个垄,一垄一垄掰,马主任负责铲秸秆,一下子加快了收割的速度。收玉米不太累,大家又说又笑地干到了中午。回头望去,身后金黄的玉米堆越来越多,腾出的空地也越来越宽,很少劳作的原因,大家兴奋不已。

下田劳动的原因吧,中午大家吃饭很香。马主任夫人给我们做的是熬饭,一个个都吃了两碗,还把一大碟子油饼吃到底了。

下午我们走访的是距马主任家所在的二社两公里多的四社,即小库土社。这个社是个自然村落,坐落在一社山梁下边的阴山根,地势较低,但坑洼不平,庄廓布局杂乱。我们的车歪歪扭扭地行走在村道上,好像在流水似的白土里游泳,又好像在厚厚的白土尘烟里腾云驾雾。村民们很热情,不管以前见没见过都会打招呼,并往家里邀请。我们先后走访了五户农户,了解的内容基本一样。但是今天走访的一位老农,让人心酸。他叫马索来么,已六十九岁了,家里只有长病在家的老伴,也快七十了。四个儿子都不争气,一个个在外过自己的日子,根本不顾两个老人,用当地的话说就是“不上路”。为了维持贫寒的生活,这位老大叔耕种13亩地,还当村里的护林员,管护大家的退耕还林地。尽管如此,但不知为什么他没有享受到农村低保。我的心里很酸楚,能为他做点什么呢?我从兜里摸出一百元钱塞在他手心,让他买双鞋,因为他穿的鞋实在是太破了。他激动得一时不知说什么好。我转过头悄悄的对村支部马书记说下次调整低保,一定不要忘了他。

从四社小库土返回到一社山梁时,时间已不早了。我们把村里简易的公开栏用墨汁刷了两边后,大家一齐动手,划线的划线,写字的写字,画边的画边,不一会儿把黑板报办了起来。黑板报的右下角还写上了让村民们抓紧开展秋季覆膜等工作的通知,左下角我用彩色粉笔画上了一朵红牡丹,远远望去还有点意思。

又一天的工作结束了,回想起来,感到农村工作虽然苦点,但也十分充实。

10月24日星期四天晴

屈指算来到xx村已12天了。这些天来,走村串户,访贫问寒,与这里的村社干部、党员和村民谈心、交流、拉家常,收获颇多。在这里,人们的生活有贫有富,但更多的是贫困。农民们很辛苦,家家户户几乎都耕种着三十亩以上的耕地,有的还耕种四五十亩,这在我的家乡及好多农村是少有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里的人们早已习惯了这种繁忙的生活。但是这些天来一直让我感动的是,他们即使生活条件不好,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但这些乡亲们一个个都活的挺有精神。写到这里,我就想起现在的许多城里人,吃穿不愁,但总拉着一张苦瓜脸,无精打采,生活在郁闷的世界里。我们的“上班族”们坐在宽敞的办公室里,面对电脑一脸茫然,好似有无尽的烦恼。在这里,我们与贫困户聊天,他们说有许多寒苦,但他们相信党和政府,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了信心与希望。我想,这就是他们以阳光的心态面对生活的缘由吧!

九点半时,我们帮扶组的同志们都到齐了。今天我们去走访的是三社,也叫松把社,距离我们的根据地村委马主任家还有两公里。我们向东徒步行走十来分钟,眼前出现了一道大坡,这个自然村刚好社坐落在山腰上。放眼向前望去,这里都是一道道的大山梁,山成排、沟成行。我这时才突然明白,xx村的名称可能就是这样得来。顺着山坡土路向下继续行走了十多分钟,就到了三社。向下望去,废弃的庄廓随处可见,真正像样的农家不多,巷道里也不见个人影。一路上听老谢说原先这个社有26户,现在只剩10户。我们连走了三户,但家家都锁门。在老谢的提议下,我们径直来到原村支部书记孙万发家。走进他家时,他正要出门去收割玉米,见到我们他很热情地让我们进屋。看上去家里条件并不好,像样的只有一台电视机,上边还赫然写着“农村党员远程教育收视器”。我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前些日子有人说村上有个电视在孙x家,但大家都怕得罪人,谁也不愿去要回来。老谢说他家在这个社还算,以前这个孙书记工作干得也不错,青海《党的生活》还专门报道过他,可是后来群众反映不好,换届时没能当选。攀谈中我们得知以前他当过民办教师,如果再坚持两年就转正了。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在外跑车,收入也可以,但因为他们这个地方条件太差,已过结婚年龄的儿子一直说不上媳妇。他说这个社、包括整个xx村的小伙子们都很难说媳妇,姑娘们没人愿意到这个山大沟深的穷地方来当媳妇。好在他的二儿子很争气,现在上天津石油大学,快毕业了,工作已签约。谈到村里的工,他说这里的群众有条件的想方设法自己搬走了,留在村里的都是最困难的,大家都迫切希望政府帮助他们搬出大山沟。我在心里想,xx村也算大村,整体搬迁不太现实,但是通过政府适当扶持鼓励自行搬迁还是可行的,作为帮扶工作组我们还是多反映吧!


本文的网址是//www.zf133.com/a/5791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