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范文大全 > 中班科学教案 >

中班科学教案(锦集十一篇)

中班科学教案(锦集十一篇)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认识几种常见的昆虫。

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

活动准备:

玩具卡:《独角仙大赛》

挂图:《昆虫大集合》。

独角仙相关参考资料。

观察记录表。

有关描述昆虫的图画书。

活动过程:

请幼儿观察挂图,说一说:

--哪些昆虫是曾经见过的?

--它们叫什么名字?

请幼儿观察图片上昆虫的外形特征,并将幼儿所说的内容记录在观察记录表格上。

和幼儿一起讨论刚才记录的内容。

--我们来比较这些昆虫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如都有6只角、大部分有翅膀、身体分成头、胸、触角、有壳等。)猜谜游戏:

--把幼儿分组。

--教师根据昆虫的外形和特征出谜面,请幼儿说出谜底。

--进行抢答,大队一次得一颗星,得星最多得小组获胜。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纸,虽然是幼儿平时常见的一种物品,但幼儿并不对各种纸的特性及用途进行探索,在认识纸的过程中,非常有必要给幼儿创设一个能充分探索、尝试、感知的活动,以引起幼儿探索纸的秘密的兴趣。

活动目标:

⒈激发幼儿探索纸的秘密的兴趣,体验发现的快乐。

⒉让幼儿感知不同纸张在水里的变化,能用语言与同伴交流探索的过程与结果。

⒊让幼儿尝试通过探究、讨论客观的记录事实。

活动准备:

⒈师生共同收集砂纸、卡纸、牛皮纸、面巾纸、电光纸、手工纸、报纸、瓦楞纸等。

⒉水盆5只,抹布5块。

⒊记录纸幼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⒈引导幼儿观察纸的外形有哪些不同之处,让幼儿初步感知纸的不同类型,并让幼儿根据生活经验猜测且指出不同纸张的不同用途。

引导词:你们桌子上的纸看起来有哪些地方不一样?摸一摸有什么地方不一样?猜一下,它们都能做什么用?

⒉请幼儿先猜测纸遇到水会怎样,然后用桌子上的操作材料一一实验,说出不同的纸遇到水后的不同反映。

猜猜各种纸遇到水以后会变成怎样。

找找哪些纸可能会烂,哪些纸可能不烂,将手中的纸分一分。

试试一张张将纸放入水里,验证刚才猜想的结果。

议议纸怕不怕水。

引导词:如果纸到水里去了会怎样?所有的纸到了水里以后都一样吗?

⒊请幼儿讨论为什么有的纸怕水有的纸不怕水,教幼儿要爱惜纸张。

比比哪些纸(不)烂,哪些纸烂的慢(快),哪些纸不怕水。

讲讲将探索过程中的发现讲给大家听一听。

小结:我们用的纸有的很怕水,一沾水纸就坏了,我们在用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尤其是我们的书本。

⒋引导幼儿讨论不同纸的不同用途。

想想不同的纸有什么不一样的用处。

⒌以小组为单位,请幼儿记录自己观察的结果。

记记将自己的发现用记录纸记录下来。

⒍与幼儿一起处理泡坏的纸,收拾桌面结束活动。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让孩子了解“母亲节”,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孩子更加了解自己的母亲。

2、让孩子感悟自己成长过程中妈妈所付出的艰辛,让孩子懂得对父母要知恩,感恩。

3、知道节日的时间、来历和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气氛。

4、参与节日游戏。

活动准备:

1、发放邀请函 。

2、会场主题墙的布置(会议结束后可以在此合影)

3、做好活动时的座位安排。

4、准备游戏的材料

5、预先与几位家长代表联系,请她们准备交流材料。

6、活动背景音乐:《烛光里的妈妈》、《世上只有妈妈好》、《感恩的心》《我的好妈妈》

活动过程:

1、教师开场白: (老师自己组织语言)

2、全体幼儿朗诵《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齐唱献给妈妈的歌曲:(可按小、中、大可分开)

《世上只有妈妈好》、《我的好妈妈》、《妈妈你最好》

亲子游戏:

1、亲子抛接球游戏:(小班)

游戏规则:母亲与孩子一组,发给每个孩子一个球,每个家长一个框或者篮子,在一定的距离内,孩子将球抛给家长,家长用篮子或框接球,规定的时间内,接球最多的亲子组获胜。(结束后颁发奖品,可请获胜的家长分享)

2、击鼓传花:(中班)

游戏规则:鼓声停止时手拿到花者(无论是幼儿还是家长)都必须进行两人亲子表演。表演内容任选(可以是幼儿在园学到的本领,也可是家长的才艺特长) (结束后颁发奖品,可请获胜的家长分享)

3、两人三足跑。

游戏规则:妈妈与孩子参加游戏。两人用布条将靠近的两条腿绑在一起,两人一起向前跑,以最先到达终点的家庭获胜。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前段时间由于我班刚开展了尝试活动《圆溜溜的鸡蛋真可爱》,带幼儿认识鸡蛋后,进行鸡蛋的多种方法烹饪(煎、煮、炸、炒),幼儿对这种生活尝试活动非常感兴趣;近来我发现我班幼儿对于面点比较喜欢,但对于面粉却一无所知。面粉是一种可塑性较大,探索性较大的物品,具有较大操作性和探索性。中班幼儿喜欢操作,喜欢自己动手,并且做一些能吃的东西就更为愉快,特意设计了“好玩的面粉”科学活动。本次活动中大量幼儿操作机会、探索机会,满足了幼儿极大的探索欲望;并且在操作的同时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及发散性思维。通过此活动教幼儿学会运用各种科学探究的方法,积累学习的经验,尝试解决问题。

活动目标:

1、激发动手操作的兴趣,培养初步创造性思维。

2、通过看看、摸摸、说说、做做、尝尝等活动,初步感知面粉的特性。学习用面粉来制作自己喜欢的东西。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面粉、水、盘子、抹布(人手一份)牙签若干、围裙、手套、帽子;用面粉做好的各种点心人手一份;和好的面团一个;歌曲《大馒头》。

知识经验准备:

1、学会唱歌曲《大馒头》。

2、馒头是面粉做出来,面粉是小麦磨出来,小麦是农民伯伯种出来。

活动过程:

一、引入活动,歌曲《大馒头》

二、激发兴趣

1、出示用面粉做的各种点心引导观察,启发他们初步认识面粉,提问幼儿:

1)小朋友看看这里有些什么?你吃过吗?

2)谁能告诉大家它们是用什么做的吗?(面粉)

2、出示面粉,引导幼儿感知面粉。提问:请小朋友来看看、摸摸面粉是什么样?(幼儿通过看、摸的方式感知面粉的外部特征:白色、无味、粉状的、轻轻的摸会粘在手上。)

(1)小朋友再看这是什么?(面团)再摸摸面团跟面粉有什么不一样?面团怎样做出来?

(2)谁知道怎样把面粉变成面团?

(3)小结:出示图—————面粉+水+力气=面团

三、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下面我们进行小厨师和面比赛,请小朋友动脑筋、动动手,试一试把面粉变成面团。(鼓励幼儿请客人一起帮忙)

要求:面要和得均匀,音乐停了以后就要停止和面,然后用湿毛巾擦干净手后把你做的点心装到盘子里放到展示台来。

四、交流与分享:

1、展示作品让幼儿互相欣赏。

2、观看录像:用面粉制作点心的`过程。

五、结束活动:

师:小朋友我们做好面团了,那怎么样才能变成好吃的点心?(蒸熟)

师:那我们一起那到厨房去请厨师帮我们蒸熟,然后送给你最喜欢的人,让他们轻手尝尝你们的手艺。

延伸活动:感恩教育(请幼儿把蒸熟的点心亲自送给自己最喜欢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弹簧的特性,培养探究意识。

2.运用弹簧原理制作跳跳蛙,体验活动乐趣。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活动准备:

1.教具:弹簧一根、跳跳蛙范例一个、两根同色的纸条、自制纸弹簧爱心卡一张。

2.学具:两根同色纸条、小青蛙图片人手一份。

3.双面胶、背景音乐,视频录像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探究兴趣。

师出示弹簧:这是什么?下面我们就和小弹簧一起来玩游戏。

二、通过玩一玩、说一说、演一演的形式,了解弹簧的特性。

1.玩一玩小弹簧,让幼儿自由探索弹簧的特性。

要求:拉一拉小弹簧,你会发现什么? 压一压小弹簧,它会怎样呢? 压得轻与重,会有什么不同呢?

师小结:小弹簧,真有趣,拉一拉,会弹回去;压一压,会跳起来;压得轻,跳得低;压得重,跳得高;说明它是有弹性的。

2.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物品里面有弹簧的。

3.演一演:我是一根小弹簧,巩固弹簧特性。

三、根据弹簧特性,制作纸弹簧玩具--跳跳蛙。

1.出示纸弹簧跳跳蛙, 激发制作兴趣。

2.让幼儿猜测折纸弹簧的方法。

提问:猜一猜,纸弹簧是怎么做成的?(幼儿猜测)3.教师示范讲解制作跳跳蛙。

4.幼儿动手制作跳跳蛙。(轻音乐)要求:两根纸条要交替折,边线一定要对齐。

5.玩一玩跳跳蛙。

四、活动延伸。

师:好了,跳跳蛙玩累了,请他在你的大腿上休息一下,看,又有新客人来了,谁呀?纸弹簧小人,纸弹簧爱心卡,什么地方是纸弹簧做的?漂亮吗?纸弹簧还可以做好多好玩的玩具,等会儿我们区域活动时,大家再一起做一做、玩一玩。

教学反思:

幼儿初步掌握“从高处往下跳”的动作要领后,需要通过游戏或提高难度来保持他们的兴趣,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巩固跳的动作,避免枯燥的纯动作练习,因此,教师分别提出跳得高、远、轻的要求,使每次练习各有侧重点。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知道不同的东西发出的声音是不一样的。

2、体验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学实验材料:有盖的罐子若干、黄豆报纸米粒碗勺等

2、实验记录:记录单、绘画方式记录

3、时间安排:2030分钟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装有东西的罐子,摇一摇。

T、咦,怎么回事?猜猜这个罐子怎么会发出声音?

C、有东西。

T、有什么东西呢?

2幼儿猜想,大胆表述

3、介绍制作材料:黄豆、报纸、米粒

T、选择一种材料装入罐子,盖上盖子,听听是什么声音?要求装时小心,不把材料洒出来。

4、交流记录:

T、你用什么材料装进去,发出什么声音?

5、游戏:我们一起摇一摇。

请幼儿摇动罐子,听听声音一样吗?为什么?

幼儿了解装的东西不一样,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6、幼儿再次操作,再次记录,

做个和第一次不一样的罐子,装不一样的材料。

再次提醒幼儿操作时不把材料洒出来。

7、活动交流:

展示幼儿记录,鼓励幼儿大胆交流。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的

1.探索手的触觉。

2.享受听故事的乐趣。

3.享受角色扮演的乐趣。

活动准备

彩笔。

柔软、坚硬、平滑或粗糙的物品、箱子。

项链、玩具手机。

活动过程

1.老师在手上画一张有趣的脸孔,然后向幼儿介绍它是侦探威威,它的工作是帮人寻找丢失的物品。

2.老师扮演威威,表示最近工作很忙,想聘请一名小助手,向幼儿提问谁想帮忙。

3.请想帮忙的幼儿出来,并在他的手上画脸孔,幼儿可建议画什么;幼儿要接受测试,成功后才可做小助手。

4.老师在箱子里放进柔软、坚硬、平滑或粗糙等物品,请接受测试的幼儿把手伸进箱子里触摸物品,说说那是什么。

5.老师扮演威威,幼儿做小助手,一同表演故事《小侦探》:

故事:小侦探

一天,有一个人来找侦探威威和小助手聪聪。那人说:我的一条项链和一部手机不见了。请你们帮我找回来好吗?威威和聪聪四处侦察,终于发现原来是小老鼠偷去了。威威和聪聪来到老鼠洞前,洞口太小了,只能让聪聪钻进去(幼儿把手伸到箱子里,箱子早已放了项链、玩具手机和其他物品)。聪聪走进洞,那里漆黑一片,聪聪东摸摸,西摸摸,终于找到失物了(请幼儿出示项链和玩具手机)。

总结分享

请幼儿到展览区触摸不同的物品,并说出感觉。

活动评价

1.能用手感觉物品的形状、质感。

2.享受表演的乐趣。

活动建议

教师可在活动区自制触觉板、温觉板,布盒等,进一步发展幼儿的触觉。

中班科学教案 篇8

这是一篇中班科学活动,科学活动具有严谨性和可操作性,幼儿的亲身体验更能加深其印象,因此在此次活动中,运用猜想-验证—记录这样的活动过程,请幼儿初步探索几种常见纸的吸水性并简单记录实验结果。幼儿感知了不同材质纸的特征与吸水的快慢不同。达到了预设目标。

活动目标

1、幼儿初步探索几种常见纸的吸水性并简单记录实验结果。

2、感知不同材质纸的特征与吸水的快慢不同。

3、幼儿乐于参与科学实验活动。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操作、观察比较了解纸的吸水性。

难点:记录实验结果,并分享自己的操作过程及结果。

活动准备

视频资料 纸花 杯子 颜料 滴管 手工纸 皱纹纸 锡钵纸 篮子 盘子 记录表

活动过程

导入:小朋友们上午好!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视频,我们一起看一下,看到什么了?花开放需要哪些条件呢?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朵小纸花。小朋友们猜一猜纸花放水里会开吗?

幼儿:会开,(不会开)

老师要将这两朵纸花放到水里,我们看看纸花到底会不会开呢?。哇!小花盛开了。为什么纸花在水里会盛开呢?

幼儿:因为吸水了……看看纸花是什么纸做的呢?手工纸

小结:原来呀手工纸它是会吸水的,纸花吸水后就盛开了。

一:操作实验探索三种不同的纸会不会吸水并记录。

老师: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不同的纸。今天西西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锡箔纸 卫生纸和皱纹纸。你们觉得它们会不会吸水呢?会,不会,到底会不会吸水呢,老师想请小朋友们通过实验操作来验证。请听操作的规则:1.请小朋友们用(滴管)将水滴在锡箔纸、皱纹纸和卫生纸上。然后仔细观察会不会吸水。2.将观察的结果记录到记录表上。我们一起看看记录表,左边是材料,右边是操作结果,如果吸水可以用什么符号表示呢?

幼儿:勾勾

老师:如果不会吸水用什么符号表示呢?

幼儿:

老师:小朋友们还有其他不一样的记录方法吗?

幼儿:笑脸

老师:待会小朋友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完成我们的实验记录吧!

最后老师温馨提示一下小朋友们,听到音乐响起,请小朋友们整理好自己操作材料将材料放回原处。然后迅速回到位置上坐好。小朋友们听明白了吗?那我们出发吧!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分享交流:刚才老师看到小朋友们都非常的认真。哪位小朋友愿意来给我们大家分享一下他的实验结果呢?(幼儿分享,教师将分享结果记录在大记录表上)

小结:通过小朋友们的实验结果我们知道了皱纹纸 卫生纸是可以吸水。而锡箔纸是不能吸水的。

二 ,比较三种会吸水的纸谁吸水最快谁吸水最慢。并感知纸的不同特征。

老师:小朋友们现在老师有一个疑问。手工纸,皱纹纸和卫生纸都会吸水。它们吸水速度一样吗?谁比较快呢?

幼儿:手工纸,皱纹纸、

老师:怎样才能知道它们到底谁更快呢?

幼儿:让它们比一比

老师:好,让他们比一比就知道它们谁吸水是最快的。(老师将三种纸条同时放在水里幼儿观察)

老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倒计时,321。(老师将纸条提起来)

老师:小朋友们请看谁吸水最快?

幼儿:卫生纸。

老师:谁是吸水最慢的呢?

幼儿:手工纸

老师:他们都会吸水,但是吸水的快慢却不一样。这几种纸有什么不同?老师给每个小朋友提供了一份,请小朋友拿出椅子底下的小篮子。看一看,摸一摸,这三种纸到有什么不一样。哪位小朋友愿意来给我们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发现请举手。

幼儿举手发言,

小结:原来越软越薄的纸吸水就越快。而越光滑越硬的纸吸水越慢。

活动延伸:染手绢

今天我们通过实验操作找到了哪些纸会吸水,还通过吸水比赛知道了卫生纸吸水的速度最快,今天我们就利用卫生纸吸水最快的特点,用它来染小手绢吧!接下来请小朋友们先听清楚操作的要求。

操作要求:1,四个小朋友一组,每个小朋友选择一份材料,请不要影响旁边小朋友的操作。2,将染好的小手娟拿到老师这里和老师一起将小手绢晾在绳子上。3、请先完成染手绢的小朋友坐到小椅子上安静等待其他的小朋友。

结束语:小朋友你们觉得自己做的小手绢怎么样?是的,非常漂亮。今天我们卫生纸吸水最快的特征用它来染成了漂亮的小手绢。我们生活中还有那些纸也是会吸水的呢?请小朋友们回家去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再回来跟老师和小朋友们分享。谢谢大家!

活动反思

导入环节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幼儿先有了自己的猜想,再通过自己实验操作去发现纸是否吸水,并进行了简单的记录,很好地达成了活动重点目标。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乐于参与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到活动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

中班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蝉的外形特征和习性。

2、对蝉有探究兴趣,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蝉的认识。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蝉若干只、蝉的鸣叫声。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用录音机放蝉的鸣叫声,请幼儿听一听、猜一猜这是什么东西的叫声?

二、引导幼儿观察蝉。

1、教师出示蝉,引导幼儿讨论:蝉是什么样子的?

2、引导幼儿观察:蝉的头上有什么?嘴是什么样子的?背上有什么?身体下面有什么?肚子是什么样子的?

3、小结:蝉的身体是黑褐色的。头上有一对复眼,一对短短的触角,嘴像针,是一根空心的管子。背上有两对薄而透明的翅膀。身体下面有三对足。肚子是一节一节的。

4、讨论:蝉能发出怎样的声音?这种声音是从哪里发出来的?(雄蝉在夏天发出“知了、知了”的声音,这种声音是蝉的翅膀振动发出的。)

三、了解蝉的生活习性。

讨论:蝉生活在哪里?吃什么?(蝉生活在树上,靠吸树枝里的汁生活,所以它危害树木,是害虫。)

中班科学教案 篇10

《科学教案中班8篇》这是优秀的中班主题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科学教案中班第1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奇妙的沙》,欢迎大家分享。

设计理念:玩沙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玩沙可以让幼儿感到快乐,可以让幼儿尽情地发挥想象去创造,可以让幼儿自主地去尝试体验,在不知不觉中感知沙的特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科学活动就是要让幼儿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根据《纲要》的要求和我班幼儿爱动手动脑、好玩等特点,选择沙作为幼儿科学探究的内容,不仅可丰富幼儿对沙的了解,更可以使幼儿感受到玩沙的乐趣。

活动目标: 1、通过玩沙活动感知沙的特性。

(1)沙是细细的(2)沙是一粒一粒的(3)沙是松散的(4)沙不溶解于水

2、了解沙的用途。

3、通过玩沙活动激发幼儿的愉快情绪,培养初步探索、尝试的精神。

活动准备:沙坑、玩沙工具、沙盘、搅拌棒、盐糖水、玻璃杯、矿泉水瓶。

活动过程: 1、玩沙

(1)把幼儿带到沙坑旁,请小朋友用脚在上面踩一踩,学一学小猫走路、小兔跳………幼儿边唱歌曲《走路》。

(2)教师提问:“刚才小朋友用脚踩了沙,你们踩在沙上面的感觉怎麽样呀?”(幼儿回答)

(3)教师讲解玩沙的要领。“玩沙的时候要把袖子卷起来,不要用手揉眼睛,注意不要扬沙,不要把沙子弄的满地都是,要注意保护自己和同伴的眼睛、鼻子等。”

(4)在玩沙过程中引导幼儿发现、感知。

1)请幼儿用手摸一摸沙,问有什麽感觉,用眼睛看一看,沙是什麽样子的?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沙是细细的,是一粒一粒的。

2)让幼儿感知沙是松散的教师提问:“小朋友用面团过汤圆,那你们试一试能用沙团汤圆吗?”小朋友自己做实验,让幼儿思考,这是为什麽?引导幼儿说出沙是松散的。

2、实验:让幼儿感知沙是不溶于水的`。

(1)教师请幼儿观察糖、盐、沙,说出它们的相同之处。

(2)做糖、盐、沙的溶解实验,教师先示范,然后幼儿自己操作实验。

3、小节沙的特点。

“我们刚才玩了沙,认识了沙,谁来把它的特点完整地说一遍。”教师请小朋友回答,(个别和集体回答相结合)“沙是细细的,一粒一粒的,沙是松散的,沙不溶于水。

4、沙的用途。

教师提问:“沙有很多种用途,你们在哪里见过沙?它们有什么用?”引导幼儿说出“沙子可以用来铺路,沙子可以用来造房子,造桥,沙子还可以装在袋子里堵洪水。”

5、制作乐器——沙锤

教师出示自制沙锤。“小朋友们在上音乐课的时候都玩过沙锤,老师这里有两个自己制作的沙锤,它的声音也很好听,今天我们就自己用沙子做沙锤。”教师示范制作过程,请小朋友动手制作。然后摇动自己制作的沙锤为歌曲《大公鸡》伴奏,结束活动。

科学教案中班第2篇

活动目标:

1、探索并尝试让纸立起来的多种方法

2、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让纸立起来的方法

3、增强探索精神,感受成功让纸立起来的.喜悦

活动准备:纸、积木、盒子、胶水

活动过程:

一、引入

1、老师想问小朋友们一个问题,我们人为什么能站起来?

2、那小狗是靠什么站起来的?

3、我们的桌子、椅子是怎么站起来的?

4、这个盒子没有脚,它为什么能站起来?

5、老师这里有一张纸,纸能不能站起来?(教师将纸放在地上检验纸是否能立起来)

6、你们有没有办法让纸站起来?请你们来试一试。

二、操作探索

1、我请小朋友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样让纸站起来的?(请幼儿上来展示让纸站起来的方法,展示过程中用语言进行表述)

2、还有没有小朋友用的方法是不一样的?

3、(教师作一个小结,总结幼儿让纸站起来的各种方法)

三、再次探索

1、刚刚我们没有用到工具就让纸站起来了,你们都很能干,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一些工具,我们请这些工具来帮帮忙,让纸站起来。

2、现在我请小朋友来说一说,你用了什么工具?是怎么样让纸站起来的?(请几个幼儿上来展示让纸站起来的方法)

四、总结教师总结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让纸站起来的各种方法

指导老师建议:

1、缺少幼儿的主动性。引入部分“人为什么能站起来”、“桌子、椅子为什么能站起来”实际上已经给幼儿提供方法。可以直接引入纸,请幼儿来想办法让纸站起来。让幼儿在探索之后来总结道理,而不是由教师来告诉他们这个道理。这个活动还可以将团队合作加进去。

2、活动顺序方面: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探索可以换一下,有工具帮忙相对于没有工具要简单一点,最后可以再加上一个环节,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东西能够站得稳稳的,请幼儿来说一说这些东西站起来的理由,最后作个总结。科学活动最终的价值或意义要与幼儿的生活相关联。

3、材料准备上:盒子这个工具不是很好,盒子的可塑性不强,如果用胶水把纸粘在盒子上的话,就用到了两个工具,弄不清楚到底是哪个工具起到了作用。

4、教学点的问题:在幼儿把纸立起来的时候,可以让他们来比一比哪个更牢固,再来找一找牢固的原因是什么,使教学内容更深入一点。

教学反思:整个活动下来,感觉自己的思路不是很清晰,面对幼儿各种各样让纸站起来的方法的时候,没有进行很好的总结,可能是事先在设计教案的时候,没有对可能存在的方法进行分类,考虑得还不够周全,导致在上课的时候觉得思路不清晰。在活动过程中,没有对“纸怎样才算是站起来”这个概念没有跟幼儿交代清楚,事先自己有在思考纸应该是不离开地面的立才算是站起来,脱离地面就是悬空的,不算站起来。但是在活动进行的时候,看到有些小朋友是用积木将纸撑起来,这张纸是横躺在积木上的。看到这个现象后我还是没有将这个问题提出来。设计教案的时候,我在考虑到底应该是先提供工具还是先徒手操作,在听了指导老师的讲评之后,这个问题迎刃而解了。

科学教案中班第3篇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2.了解保护树木的有关知识和具体办法。

活动准备:

1.录像机、录像带、电视机。

2.森林挂图和活动雨点图片。

活动过程:

1.观看录像,让幼儿知道茂盛的森林给我们带来美好、舒适的环境。

2.引导幼儿讲述树木与人类的关系。

树爷爷的独白(出示森林挂图)。小朋友们好!我是树爷爷,我的本事可大了。下大雨的时候(出示雨点图片),雨水很快很快地落下来,我用树枝一挡,雨水就慢慢地落到地上,同时树叶喝掉一部分水(把雨点图片插入挂图上的树叶内),这样,落到地上的雨水就少了。地上还有许多落叶,又喝掉一部分水(把雨点图片插入挂图上的落叶内),这样,雨水就变得又少了,然后慢慢地渗到泥土里。泥土里的树根又能喝些水(把雨点图片插入挂上的树根中),并且紧紧抱住泥土,不让泥土被水冲走。我们树木呀,就像一块非常非常大的海绵,让很快很快地落下来的雨水流速减慢,又把许多的水喝掉了,这样流到河里的'水就少了。

提问:树爷爷有什么本领?

3.教师:瞧,树爷爷怎么哭了?为什么呢?请看录像。

4.观看录像,让幼儿知道住在长江上游的树爷爷和伙伴们被人砍掉了。

5.提问:树爷爷为什么哭?后来会发生了什么事情?

6.接着观看1998年特大洪水灾害的录像,让幼儿知道砍伐树木造成的后果。

7.提问: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会发生大洪水?

小结:住在长江上游的树爷爷和伙伴们被人砍掉了。夏天因为连续下雨,许多许多雨水很快很快地落到地面上,又很快很快地流到河里,这样,河里的水越来越多了。没有树爷爷,许多泥土也随着雨水一起流到河里,河里的水就涨起来了,就形成了大洪水。

8.讨论如何保护树木。

种植小树苗,给树苗浇水、施肥、捉害虫、修剪叶子,不乱折树枝,不爬树,不在树身上乱刻,不在树身上拉绳子晾衣物、荡秋千等,减少环境污染。

9.游戏:种植小树苗。

科学教案中班第4篇

设计意图: 《有趣的叶子》这一主题活动在我班已经开展三个星期了,幼儿对叶子的外形特征、生长变化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也知道了叶子的一些功能,如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以及是人和动物不可缺少的食物等。在此过程中,幼儿对人可以食用的叶子产生了较大的兴趣,也提出了许多问题:“什么样的叶子可以吃呢?”“为什么我吃了一种叶子就不会肚子疼了?”“叶子可以生吃吗?吃了会拉肚子吗?”抓住幼儿共同的兴趣点,我们班生成了“可以食用的叶子”这一主题活动,目的在于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分类、制作、品尝等活动,来进一步了解叶子的多种食用方法。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幼儿进一步了解叶子的各种食用方法。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良好的'倾听习惯。

3、体验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教育幼儿多吃蔬菜,不挑食。

活动准备:

1、各种可以食用的叶子:大白菜、包菜、生菜、香菜、枇杷叶、鱼腥草等。

2、方篮若干个(标有生吃、熟吃、做药等图形标志)。

3、电脑课件《可以食用的叶子》;电脑两台。

4、其他辅助材料:小西红柿、胡萝卜、白萝卜、沙拉酱、番茄酱等;清水几盆。

活动过程:

1、集中谈话:师生共同回忆叶子的用途,引入活动的主题——许多叶子我们人可以吃。

(1)师:“小朋友们平时吃过那些叶子呢?你是怎么吃的?”引入分组讨论活动。

(2)集中讨论:你吃过那些叶子,你是怎么吃的?

(3)师小结:原来叶子有这么多的吃法呀,有的可以煮熟了吃,有的可以生吃,有的可以作药吃。

2、分类活动:

(1)第一次分类:师:今天,林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许多可以吃的叶子,请小朋友找一找,想一想,那些叶子你吃过,你是怎么吃的,然后把它放入三个相应的篮子里。(依次出示三种标志并作解释)。

(2)师检查其中一组幼儿分类情况,指出明显的错误,引导幼儿进入第二次分类。师:小朋友分得这么多,老师都检查不过来了,请小朋友也来当当小老师,检查一下别的小朋友分得对不对,好吗?如果不对,请你把它找出来,放在合适的篮子里。

(3)小结,请幼儿说说:你发现哪些叶子分错了,你是怎么分的。

3、师:其实我们可以食用的叶子还有很多很多,老师在电脑上也找到了一些,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引入观看电脑课件活动。

(1)帮助幼儿进一步巩固叶子的食用方法。

(2)电脑显示一些可以食用的叶子,请小朋友说说这些叶子叫什么,是怎么吃的。

过程中出现了两种幼儿不认识的叶子,对于这个突发情况,我没有马上把答案告诉他们,而是让他们请教客人老师,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4、提问:刚才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可以吃的叶子,你们知道它是从那里来的吗?是谁种出来的?引入表演活动:《种菜忙》。教师鼓励幼儿将平日里看到的农民伯伯及爷爷奶奶种菜的样子大胆的表现出来。

5、以谈话的形式进行品德教育:

(1)知道蔬菜有营养,要多吃蔬菜。(陈倩茜说:黄金搭档是叶子做的,我们要多吃。)

(2)知道农民伯伯种菜很辛苦,要尊敬他们。

6、师:今天来了这么多客人老师,我们请客人老师一起来品尝一些可以食用的叶子,好吗?引入分组延伸活动:

(1)制作叶子拼盘。

(2)制作生菜沙拉。

(3)分菜、洗菜。

(4)查看电脑资料,继续了解可以食用的叶子的名称、食用方法。

科学教案中班第5篇

活动目标 1、拓宽幼儿知识面,使幼儿了解在我国不同的地方冬季温度不同,景象也不同。

2、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请幼儿回家向家长了解他们冬天在哪些地方生活过,那些地方的冬季是什么样的,收集一些照片。

2、教师了解幼儿在哪些地方过冬天,有些什么经验。

3、幼儿用书画面“冰雕”、“春城的冬天”。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谈论各地不同的冬天。

“我们都知道南京(指本地)的冬天有时刮冷风、有时结冰、有时下雪,树叶落了,小草枯了,人们都穿上了厚厚的衣服,是不是每个地方的冬天都是一样的呢?你听过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吗?请大家谈谈,你在哪里见过冬天,那是什么样的,你还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说过冬天吗?说给大家听听,带照片的就讲讲照片上的情景。”让幼儿充分发言,注意强化那些重要的描述。

2、介绍北方的冬季特征。

引导幼儿观看幼儿用书画面“冰雕”。

“这里的冬天是怎样的?为什么别的地方没有冰雕”(因为这里冬季气温特别低,冰层很厚,几个月不化)

3、介绍春城昆明的冬季特征。

引导幼儿观看幼儿用书画面“春城的冬天”,介绍昆明实际上一年到头都是春天。冬天也和春天一样,植物繁茂。郁郁葱葱,鲜花盛开,从不下雪,不结冰。人们穿着单薄。“这里有冬天吗?”

4、小结。

活动延伸 观看世界各地冬天的录象。

活动目标 1、拓宽幼儿知识面,使幼儿了解在我国不同的地方冬季温度不同,景象也不同。

2、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请幼儿回家向家长了解他们冬天在哪些地方生活过,那些地方的冬季是什么样的,收集一些照片。

2、教师了解幼儿在哪些地方过冬天,有些什么经验。

3、幼儿用书画面“冰雕”、“春城的`冬天”。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谈论各地不同的冬天。

“我们都知道南京(指本地)的冬天有时刮冷风、有时结冰、有时下雪,树叶落了,小草枯了,人们都穿上了厚厚的衣服,是不是每个地方的冬天都是一样的呢?你听过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吗?请大家谈谈,你在哪里见过冬天,那是什么样的,你还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说过冬天吗?说给大家听听,带照片的就讲讲照片上的情景。”让幼儿充分发言,注意强化那些重要的描述。

2、介绍北方的冬季特征。

引导幼儿观看幼儿用书画面“冰雕”。

“这里的冬天是怎样的?为什么别的地方没有冰雕”(因为这里冬季气温特别低,冰层很厚,几个月不化)

3、介绍春城昆明的冬季特征。

引导幼儿观看幼儿用书画面“春城的冬天”,介绍昆明实际上一年到头都是春天。冬天也和春天一样,植物繁茂。郁郁葱葱,鲜花盛开,从不下雪,不结冰。人们穿着单薄。“这里有冬天吗?”

4、小结。

活动延伸 观看世界各地冬天的录象。

科学教案中班第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科学有趣的再生纸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活动目标:

1、知道生活中废纸品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初步了解再生纸的制造过程。

2、乐于尝试再生纸的简单制作,体验制作的乐趣。

3、初步培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ZF133.Com

活动准备:

1、PPT《有用的再生纸》、再生纸操作步骤图

2、再生纸的制作视频、再生纸压模视频

3、教师和幼儿制作再生纸操作用具人手一套。

活动过程:

一、阅读绘本,引出再生纸。

1、师幼共同阅读PPT绘本《有用的再生纸》,引出再生纸。

2、通过谈话,回顾绘本的内容,介绍生活中使用再生纸的意义。

二、初步了解再生纸的制作过程。

1、播放制作再生纸的视频让幼儿观看,让幼儿了解再生纸的制作过程。

2、引导幼儿说一说,教师小结。

三、幼儿尝试制作再生纸,体验制纸的`乐趣。

1、出示再生纸制作步骤图,让幼儿初步了解每个步骤的顺序。

2、教师示范制作再生纸,与幼儿一起说一说制作流程。

3、边播放再生纸压模制作流程视频,边让幼儿动手尝试,教师巡回指导。

4、教师:“孩子们,你们的再生纸做成功了吗?那我们制作再生纸的过程完成了吗?对了,还需要晒干,现在我们一起把再生纸拿到阳光下晒干好吗?”自然结束。

延伸活动:

请幼儿在晒干的再生纸上作画。

教学反思:

结合本园开展幼儿园劳动教育的研究课题,我选择了《科学活动:有趣的再生纸》活动参与幼儿园的教学竞赛。科学教育活动,尤其是环保活动相对其他活动来说知识性较强,较枯燥乏味,有些内容离幼儿的生活还比较远,要上好很难。综观平时对信息技术的实践应用,由于其是形、声、色、知、情、意相统一的产物,并运用了声音、图片、文本等多种技术手段,更直观、具体、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认知对象,更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有着其他传统教育手段无法比拟的优点,因此将其应用到幼儿园环保教育活动中,对优化环保教育过程、提高环保教育的有效性能起很大的作用。

科学教案中班第7篇

活动目标

1.交流有关西瓜的经验和疑惑,对西瓜产生科学探索的欲望。

2.通过实地观察和询问,了解西瓜的一些生长习性,丰富感性经验。

3.产生科学探索的兴趣,养成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科学态度

活动准备

记录表人手一张(分为疑问、答案、新发现三部分)、笔、和常乐西瓜种植地进行参观前的联系。

活动过程

1.互相交流,唤起幼儿的已有经验。

师:西瓜是我们小朋友最喜欢的瓜果,那么,关于西瓜,你们知道一些什么秘密呢?

幼:西瓜有瓜皮、瓜瓤和瓜籽。

西瓜里面有白籽和黑籽,白籽可以吃,黑籽不可以吃。

西瓜有黄西瓜、红西瓜,还有无籽西瓜。

西瓜是长在地上,不是长在树上的。

夏天的西瓜最好吃,有的西瓜有催熟剂,不好吃。……

2.鼓励提问,了解幼儿想知道的。

师:你们说得真好!那么,有关西瓜,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幼:西瓜有没有根?

西瓜为什么长在泥土里,不是树上?

为什么西瓜里面有的籽是白的,有的籽是黑的?

为什么西瓜会有那么多的汁?

西瓜的叶子是什么样的?

西瓜是怎么长出来的?……

师出示记录表,请幼儿用简单的图象、符号把自己的问题记录在“疑问”一栏中。

3.参观西瓜地,观察询问,丰富有关西瓜的经验。

教师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安排专人进行集体介绍,然后请幼儿自由观察农民伯伯(阿姨)的劳动,边观察边提问。

边观察发现,边完成记录表的另外两栏:答案和新发现。

专门的介绍员对他们的种植地(暖棚种植、西瓜的营养价值、西瓜的经济效益等)作了完整的介绍,幼儿边听边做适当的记录。然后请幼儿提问,介绍员做一定的解答。

接下来我们来到大棚里面,自由观察,这是幼儿最投入、最喜欢的,在这里,他们有了太多的意外发现和惊喜。

他们看到一个奶奶在剪枝,就连忙问:“绿绿的枝条长得这么好,为什么要剪掉呀?”奶奶告诉我们:“枝条太多了,会吸收掉很多的营养,所以要剪掉一些,这叫整枝。”这时,奶奶顺手把一个比拳头小一点的西瓜也摘了下来,正好被乐乐发现,奇怪地问:“西瓜怎么摘下来了呀,它还要长呢。”另外的孩子也凑过来说:“真是太可惜了。”奶奶笑笑说:“一棵西瓜上可以结出许多的西瓜,摘掉一些,另外一些就能长得又大又甜。”

一位大妈手里拿着花,正在那里摆弄着,洁洁大叫起来:“哎呀,怎么把花采下来了呀?”大妈一边说一边让孩子们围拢仔细看她:“这是人工授粉。”我假装惊奇地说:“原来花也分爸爸和妈妈,让他们相亲相爱手拉手,才会结出西瓜宝宝来。”

当他们发现西瓜一个个吊挂在那里,又争论起来:“西瓜不是长在地上吗,怎么长到树上了呢?”我引导孩子仔细看,到底是不是树,他们发现不是的,只是西瓜藤爬到了支架上,叔叔介绍说:“这样的西瓜长起来会很好看,而且不会被地上的虫子伤害。”

在另外一个暖棚里,几个农民正在采摘、装箱,我们赶紧跑过去,请他们介绍辨别西瓜成熟的方法。一位爷爷倒是很热心,很仔细地介绍了辨别的方法,最后,我想,反正接下来还要用西瓜开展活动的,还不如在这里买一些西瓜回家,于是,孩子们在这些农民的带领下,都去亲自弹瓜听声,采摘了一个西瓜,高兴、圆满地结束了这次参观活动。

4.互动交流,分享各自探索发现的结果。

利用记录表进行分组讨论交流。

回放参观时拍摄的照片,和幼儿一起回忆经历,帮助幼儿梳理获得的经验。

教学反思:

让幼儿说说关于西瓜的秘密和问题,幼儿就能更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因为经验和问题是孩子对科学的兴趣点,是科学情感体验的开始,是对科学本身探索的开始。

把幼儿带到现实生活中去参观、观察、询问,有利于拓展幼儿的学习空间,丰富他们多方面的知识,提高观察的兴趣,带着问题、带着记录纸去参观,使活动更具有目的性,这是一种主动的探索性的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将更有利于开发孩子的潜能。

一次外出参观活动,解决了幼儿心中的许多疑问。幼儿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去思考,在观察中学习,在探索中寻求答案。可见,教师作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教育资源,开发幼儿的潜能。

科学教案中班第8篇

一、活动题目:

小小染衣坊

二、活动目标:

通过制作染料使幼儿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废弃物经过加工处理是可以再利用的,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能力。

三、适用对象:

4―5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洋葱皮、咖啡渣、红茶渣、绿茶渣各若干,锅、网勺、橡胶手套、敞口盘、明矾水、白色小手绢(幼儿人手一块)、白色T恤衫(幼儿人手一件)。

五、活动内容及过程:

看一看:盘子里是什么东西?是从哪里来?

(1)是洋葱和茶叶渣。

(2)是咖啡渣、茶叶渣和洋葱皮。

(3)妈妈把这些东西都扔了。

做一做:制作染料。

自由选择实验物(咖啡渣、绿茶渣、红茶渣、洋葱皮),将其放人锅中煮沸。

说一说:我的发现。

(1)现在锅里的水比刚才更深了。

(2)洋葱皮水煮成咖啡色。

(3)红茶渣煮的水颜色变成了黄绿色。

(4)水的颜色变黑了。

试一试:给手绢染色。

介绍染色材料:除自制的染料外,还需要稀释过的明矾水。

(1)我们把锅里的染料水,过滤出来以后,再染手绢。

(2)先把手绢放进染料里浸湿,绞干水分后,浸入明矾水中。再从明矾水中捞出手绢绞干水分,泡人染料水中,反复三次。

说一说:我的发现。

(1)我的手绢变红了。

(2)我的手绢颜色一次比一次深。

(3)我的手绢颜色变了一点点。

(4)我的手绢变成黄颜色了。

讨论分析。

在染手绢的过程中,哪种材料最容易着色?

(1)洋葱皮煮的染料,最容易着色。

(2)茶叶渣煮的染料,能让手绢变黄。

(3)咖啡渣煮的染料,几乎看不出来。

六、注意事项:

1.材料使用时需要煮沸,因此,适合小组进行,以保证活动安全进行。

2.教师在明矾水的配制时要注意,明矾重量约为织物重量的10%。

七、拓展性方案线索:

科学教案中班8篇这篇文章共27933字。

中班科学教案 篇11

活动目标

1、对遮挡的数字有好奇心,萌发在生活中探究数字作用的欲望。

2、能将数字正、反排序,并仔细观察发现数字画中的数字。

3、复习“0—9”数字,初步了解数字在生活中的意义。

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重、难点

重点:复习“0—9”数字,将其正、反排序,并发现数字画中的数字。

难点:初步了解数字在生活中的意义。

活动准备

幼儿经验准备:认识0—9的数字,初步了解排序

教师准备:PPT课件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数字宝宝捉迷藏

1、PPT出示10个格子,请幼儿数出有多少格子。

2、每个格子中躲着一个“0—9”中不同的数字,请幼儿根据未被遮挡的部分猜出每个不同颜色格子中的数字宝宝,并说说怎么看出来的。

3、边猜边一起揭晓答案,最后找出哪个数字没出现,请幼儿说出来。

(二)数字宝宝排排队

1、请幼儿排列(提示两种方式“顺数”“倒数”)

0123456789

9876543210

2、分享教师展示的各种排列方式。

(1)分两横排排列:①第一排01234第二排56789

②第一排02468第二排13579

(2)顺时针圆形

(3)三角形

(4)两竖列:左边从小到大,右边从大到小。

(三)结合生活中的数字,幼儿理解这些数字宝宝所表示的意义。

1、教师提问:你经常在哪里看到我们这些数字宝宝呢?

2、教师展示PPT中有数字的不同物体。(钱、日历、温度计、电话、奶瓶)

3、一起讨论每种物品的数字的意义和作用。大,考吧。幼,师,网(或数字告诉了我们什么)

(四)、数字宝宝的组合图形。

1、幼儿逐一观察每个由数字宝宝构成的.图形,说一说画的是什么图形?有哪些数字组成?

2、最后挑战找出由“0—9”数字构成的魔术师的头像画(提示幼儿每个数字只用了一次,哪个数字没有用到?)

(五)活动延伸

教师总结活动并提出要求:

1、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数字画,回家动手画一画。

2、幼儿到生活中再找一找还有哪些地方有数字。

教学反思:

通过前次的试教及组里的老师一起讨论、修改,最终确定了我这节课,而我把这节课放在了家长开放日的时候来上。从小朋友的总体表现来看,这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

这节课的重点的是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通过猜一猜藏起来的数字,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及数字画等这些环节来完成目标。

在第一个猜数字的环节,孩子们的兴趣都非常浓厚,几乎所有的小朋友都能猜一些特别显眼的数字如0、8、7、4、1等,但数字5小朋友都把它猜成了是数字6,因为上面一部分是遮住没有出现的,所以这两个数字小朋友难免会猜错,但在小朋友说出原因后我没有及时地给予纠正,也没有将数字5和数字6进行比较,而是直接出示了答案,相信小朋友们也没有真正的弄清楚。


本文的网址是//www.zf133.com/a/5750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