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范文大全 > 水循环课件 >

水循环课件(实用十四篇)

水循环课件(实用十四篇)

水循环课件。

我们已对“水循环课件”进行了修改,以满足您的实际要求。每位教师在上课前都会准备自己的教案和课件,因此他们会仔细计划每份教案和课件的重点和难点。教案是帮助学生学好知识的重要方式。我们强烈建议您收藏此页,以备不时之需!

水循环课件 篇1

一、说教材

本次说课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这一节包含两部分内容,即“相互联系的水体”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相互联系的水体”对水圈的构成、自然界中的各种水体之间的关系做了简要介绍,为后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教材中首先给出水循环的概念,然后围绕水循环示意图,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具体介绍了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学习后面的水的运动做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说学情

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情况,才能更好地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动性。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思维上具有更高的概括性和抽象性,能够借助概念进行合乎逻辑的判断和推理。在知识的掌握上,学生对相互联系的水体这部分内容已具备一定的常识,不能从相互转化的角度去理解,且这部分内容属于全球尺度和大尺度的地理现象,学生难以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确定方向、创设情境引导他们更加全面和深刻地认识。

三、说教学目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保证课堂教学效果,我设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水圈内水体的构成和各水体相互转化的关系。

2.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节;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绘、说、析等形式,掌握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学会从地理图表、地理现象中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的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树立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的观念。

四、说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教学重点是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其中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因此,我采用的教法有:地图法、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六、说教学过程

结合新课标的理念,我设立了如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导入新课

诗歌名言导入。通过让学生复习和地理相关的古诗词,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等,然后补充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引导学生思考“黄河的水真的回不来了么?”制造学生思维的困顿状态,从而进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诗歌名言,一方面跟其他学科联系起来,满足了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另一方面,诗歌名言导入,形式新颖,起到凝神启兴点题的作用。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水圈

1.定义

【问题】

(1)水有哪些物理化学性质?

(2)地球上的水都存在哪里呢?

(3)在地球上的各种水体中,主要包括哪些类型?其中最主要是哪种类型?占总水量的多少?

【学生回答】

(1)固液气三态变化、比热、胀缩、溶剂等

(2)海洋、河流、湖泊、地下、冰川、沼泽、大气、生物体等

(3)地球上的水体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其中海洋水是最主要的,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

2.陆地水的相互关系

【问题】

(1)河流补给是指河流的来源,图中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

(2)河流与湖泊的关系十分密切,假设河流水位与湖泊水位有差异,请分析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

【学生回答】

(1)图中河流的补给涉及大气降水、冰川融水、地下水及湖泊水

(2)枯水期:湖泊水补给河流水;丰水期:河流水补给湖泊水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和问题设置,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提取关键信息,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水平;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水循环的概念、类型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到水循环的概念和类型。

【问题】

(1)什么是水循环?

(2)水循环发生的领域都有哪些?水循环类型可以总结为哪些?

【学生回答】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有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相对简单,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既节约了课堂时间,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2.水循环的过程、主要环节

(1)教师播放水循环动画,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海陆间水循环的具体过程?思考海陆间水循环包括哪些主要环节?与海陆间的循环相比,海上循环和陆地内循环有哪些主要环节呢?

【学生回答】水循环的过程:海洋表面的水被蒸发上升到空中,水汽被输送到陆地上空,凝结,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一部分下渗到地下,汇成地下径流,另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二者最后汇集到海洋,形成海陆大循环。主要环节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海上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和降水;陆地内循环的主要环节包括蒸发(植物蒸腾)、降水。

【教师总结】水循环最基本的环节是蒸发和降水,其中海陆间循环是参与环节最多的,海上内循环是参与水量最多的。

【设计意图】通过先播放视频的方式,能够给学生创设生动、逼真的案例情境,大大的改善课堂效果。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认识到地球表层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使学生形成深刻的地理思维。

(2)关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我会结合教材P55-56活动,利用多媒体呈现资料和地图,以黄河断流为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水循环的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自然因素(如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都会影响到水循环的一些环节。

3.水循环的意义

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文字资料:一是云南石林地区,地下水溶蚀石灰岩,形成岩溶地貌;二是河水、冰川和地下水的更新周期;三是长江入海口堆积的泥沙形成宽广的三角洲平原;并出示相应的图片,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请代表展示学习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完善

【设计意图】这样,通过合作探究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深层思维,从而掌握这一重难点知识。

环节三:课堂小结

课程的最后,我将提问学生本节课都学习了哪些内容,然后出示本节课知识体系。这样设计有助于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环节四:作业布置

寻找关注自己周围生活中人类活动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将课堂教学向课外引申,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七、说板书设计

为体现教学意图、突出重难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xx

水循环课件 篇2

一、学情分析

高一(1)班是一个“慢热型”的班级,在刚开学的时候,地理课的课堂效果并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但是经过半个学期的调整,现在高一(1)班的学生思维已经变得较活跃,大部分学生上课精神面貌很好,已经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一个优秀的班级了。本节课内容涉及的知识点和高考有很多的相关性,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对高考和生活得到更深刻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水圈水体的构成和各水体相互转化的关系

②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节,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绘、说、析”等形式,掌握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学会从地理图表、地理现象中获取有用地理信息。

②课前布置活动题:黄河的断流现象,加深学生对地球上水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

2、水循环的类型、形成过程和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四、教学方法

启发讲解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案例分析法等等。

五、教具:

多媒体教学平台

六、课时安排:

1节课

七、课型:

授新课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引用李白的诗《将进酒》其中有一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之水真的“奔流到海不复回”了吗?引入新课自然界的水是不断循环运动的。

高一地理教案

【板书】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自学探究1】

结合图3.1,自学第一部分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上的水体有哪几种存在形态?

2、地球上的水体在存在空间上分为哪几种类型?陆地上的水体有哪些?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小结(展示课件幻灯片4和5)。

答案:1、地球上的水体的形态有气态、液态和固态(简单介绍分布);

2、地球上的水体在存在空间上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陆地上的水体分为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等。

【板书】

1、水的存在形态:气态、液态、固态

2、地球上的水体分类

【过渡】

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自学探究2】

阅读课本P54图3.2,思考下列问题:

1、图中河流的补给方式有哪些?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

2、假设河流水位与湖泊水位有差异,分析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小结(展示课件)。

答案:1、图中河流的补给方式有雨水补给、冰雪融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和永久性冰川融水)、湖泊补给、地下水补给;涉及的水体有雨水、冰雪、湖泊和地下水等。

2、丰水期:河流补给湖泊;枯水期:湖泊补给河流。

【板书】

3、河流的补给形式:雨水补给、冰雪融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和永久性冰川融水)、湖泊补给、地下水补给

【小测试】

探讨一下黄河水和地下水的补给情况?

答案:黄河水补给地下水。 【过渡】“以上的内容充分说明,自然界的水体由很多部分组成,但是他们都处于相互转换、相互影响的过程,他们是相互联系的。” 【转承】“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为什么黄河水仍然不断东流入海而不枯竭呢?

【板书】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自学探究3】

阅读课本P55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水循环的概念;

2、水循环的类型及其过程环节;

3、水循环的意义。

高一地理教案

【板书】

1、水循环

2、类型: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循环

展示水循环示意图和动画讲解:

【小测试】1、读下图填写下列的空格:

2341

(1)图中数字代表的水循环各环节是:

1________ 2__________ 3________ 4__________.

(2)图中水循环的类型是___________,该循环发生的领域是______和______之间。

2、下列地理事物直接参与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的是()

A.天山山区的冰雪融水B.滚滚东流的长江水C.柴达木盆地的湖泊水D.大西洋上未登陆的飓风

答案:1、(1)1、蒸发,2、水汽输送,3、降水,4、地表径流

(2)海陆间循环,海洋,陆地

2、B

【板书】

3、水循环的意义

(1)水循环运动使自然界的水连续不断地运动、转化,使地球上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水量平衡器)

(2)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大自然的空调)和物质转移过程。

(3)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雕塑地表形态。(地形雕塑师)

高一地理教案

【小测试】

关于水循环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全球地理环境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①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过程之一,能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②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物质转移过程之一,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③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动力的循环运动,但不能塑造地表形态

④水循环对地表太阳能虽不能转化,但能起着吸收、传输的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A

【学生活动】

阅读P55-56有关“黄河断流”的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能够干预水循环的哪些环节?

2、黄河下游断流可能与哪些自然因素有关?

3、黄河下游断流可能与哪些人为因素有关?

4、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缓解或者避免黄河断流?

学生讨论回答,老师补充小结(展示课件)。

答案:1、地表径流、降雨、地表水的蒸发和下渗等。

2、全球气候变暖(特别是西北地区),导致降水逐渐减少。

3、上游地区过度引用黄河水(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

4、统一调配水资源、植树造林等措施。

【小结】

人类活动可以对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环节产生影响,因此人类活动一定要遵循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否则这种影响会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危机。

【板书设计】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的存在形态:气态、液态、固态

2、地球上的水体分类

3、河流的补给形式:雨水补给、冰雪融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和永久性冰川融水)、湖泊补给、地下水补给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水循环

2、类型:海陆间循环、内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

3、水循环的意义

水循环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⑴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陆地水体的组成及主要类型,能够分析掌握陆地各种水体之间相互运动和相互转化的关系,掌握陆地水体的运动更新过程和规律,明确水循环对整个地理环境的作用和意义。

⑵ 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判读地理原理示意图的方法,培养学生从图像中提取、认定、加工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

⑶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陆地水体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明确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应合理利用水资源使之能够可持续利用下去,使学生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逐步树立人地协调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水圈的组成及主要的水体类型;

2.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3.陆地水体的补给关系。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考情分析】高考中多以水循环示意图、区域图、热点材料为载体,突出查水循环的原理、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以及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高考预测】1.以大型工程建设如南水北调,三峡大坝,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及城市化建设为切入点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2.以区域图、水资源分布及利用图表为背景,考查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结合有关水资源的重要工程、重要政策,以案例的形式考查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措施。

水圈的组成

1.图解水圈的组成

2.特点:地球上各种水体共同组成的一个________但不规则的圈层。

知识点一:水循环的类型及环节

【双基落实】

1. 概念:自然界的水在地球表层通过各个环节

________运动的过程。

2.类型及主要环节:画出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

(在右中画出水循环环节箭头方向,标注各环节

及水循环的三种类型)

【真题选粹】

(20xx山东卷)下图是我国某地区略图,图中景观图片为黄土塬(黄土高原地区面积广阔、地面平坦的黄土高地)。黄土塬上水循环过程不同于黄土高原其他地貌类型区,其最弱的环节是

A.降水 B.下渗

C.蒸发 D.地表径流

知识点二: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因素

【高频考点】

【真题选粹】

(20xx课标卷II)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根据大屏幕展示图片可知: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河流众多,沼泽广布。

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8分)

提示:沼泽广布的原因从水循环的角度考虑主要是地表水来水量大,排水不畅、下渗少、蒸发量小,其影响因素与地形、气温、冻土、凌汛等有关。

【深度探究】

(分组讨论,利用水循环的原理分析以下四个问题的形成原因)

1.分析死海面积缩小的原因

2.分析修水库对河流径流及库区的影响

3.分析土地盐碱化的形成原因

4.分析城市内涝的原因

【高考选粹】

(20xx新课标I卷)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结合大屏幕上的图片完成下列小题。

1. 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

A.为植物提供养分 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

C.吸附雨水污染物 D.保持土壤水分

2. 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

A. 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 B. 种植土层和砂层

C. 砂层和砾石层 D. 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

知识点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双基落实】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实现了________、大气圈、岩石圈和____________的相互联系;

(2)促进了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更新,维持了全球水的________________;

(3)调节圈层间的________________,进行能量的转换,改造地表形态;

(4)使地表物质发生________。

【高频考点】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措施

提示:自然原因(空间分布不均、时间分布不均、气候干旱,水资源总量少)

人为原因(人口剧增,工农业发达,需求量大;水资源浪费;水资源污染)

【考向透视】

亚马逊雨林在地球的水循环

教案网权威发布高中地理教案:自然界的水循环,更多高中地理教案相关信息请访问教案网。

环和碳循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读“亚马孙平原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来自本地区的水汽经上升、冷却形成降水降到地面,相当于亚马孙河流域总降水量的50%,另外50%降水量来自( ) 带来的水汽。

(2)据调查,近年来亚马孙河流域某些地区空气湿度下降,降水量减少约20%,但是流入亚马孙河的水量及洪水次数反而有所增加。结合水循环原理,解释以上现象。

水循环课件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讲述水的运动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球上的各种水体都处于不断循环运动之中。教材紧紧抓住水体运动这一重要思想,侧重介绍了两部分内容:一是水循环,二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洋流。本节共三课时,第一课时为水循环。水循环课程标准要求: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教材地位

教材在前面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岩石圈、大气圈等知识,本节课把我们的视野扩大到水圈(尽管知识的落脚点在陆地上),水圈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水循环更是把这四大圈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维护全球水量平衡;促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促使各圈层之间实现物质和能量交换;影响气候和生态,塑造着地表形态。

2、内容分析

本节主要内容有:水循环过程(类型、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说出”是一般性要求,即了解;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说明, “说明”要求理解和掌握。

3、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水循环的形成过程和地理意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2)教学难点: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4、教材特点

教材力图实现“对话、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强调了师生课堂教与学的互动设计,问题设计的创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并说明水循环运动产生的原因。

(2)理解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图解方法正确表示出水循环的全过程,绘制水循环简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水循环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发展的观念指导个人行为。

(2)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3)使学生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运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是客观存在的观点。人类应认识物质的运动特性并做到趋利避害。

三、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了“水资源”的初步知识,了解了水圈知识,对本课已有一定的生活体验,也具备了一定的读图、分析能力。但这仅仅是感性认知,没有实现地理规律与个人经验的结合,总结归纳能力也弱。因此,本节课应采取有效的方法给予辅助启发引导学生完成新知识的建构。

四、教法分析

以学生为中心、以情趣为载体,采取自主学习和导学相结合、启发和讨论探究相结合、学生概括和教师总结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明确教学主线,即由物理现象---地理现象---地理规律---地理理论---情感态度、价值观。

2、设置直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3、提供“观察、探究、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有效地调动学生思维,使学在开放的活动中获取知识;

4、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生动地呈现突出重点、化解难点的过程,既加大课堂信息量,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5、指导学生做到会观察,会思考,会总结。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思维与思想,使学生对 知识全面客观。

的认识与理解。从而形成自己的理论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五、学法分析

本节课我的设计理念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以探究和合作交流为手段,以阅读、讨论、归纳、思考、辩论、练习为方法,以全面提高学生能力为目的。

1、学生自主学:自主阅读以了解基本知识;自主概括以完成知识梳理;自主归纳以形成知识体系;自主练习以确认掌握效果。

2、教师引导学: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引导讨论展示交流成果;引导思考认识学习知识的现实意义;引导辩论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探索认识到科学是永无止境的。

六、过程分析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施上述三维目标,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流程

形 升华

(一)、导入新课

演示实验:水的汽化、液化现象

设计意图:实验感知水的运动、水状态的改变,进而探求水的可能存在的地理空间,探求它位置的移动;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由物理现象转入地理现象导入水循环。

(二)、新课学习

课件出示:课堂目标导航

设计意图 :让学生整体把握本课堂的内容,明确目标和要求,同时培养学生知识的全局观念。

自主学习:课本59页内容及图2-39

学生练习:水循环的概念、存在的地理空间、运动状态及物理状态、了解水循环的动力和主要环节。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把握基本知识,培养读图和观察能力,体现高效课堂理念。

课件出示:根据水循环的区域、环节动态显示水循环过程。

根据学生自学内容提出导学问题。即:根据水循环的发生领域来划分,水循环有哪些类别?试分别说明其循环过程中的主要环节?

学生练习:学生填注水循环的发生领域、主要环节、能量来源。

设计意图:直观展示水循环,检验和巩固学习效果。

过渡提问:水量最大的水循环是什么?意义最大的水循环是什么?

设计意图:简要辨析三类水循环,为引入后面学习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作过渡。即为什么海陆间循环是意义最大的水循环?

自主学习:教材P60阅读内容和课文内容,并课件展示下面两幅图片。(1)黄河三角洲的形成、(2)三峡电站图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内容和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把握能体现水循环地理意义

关键词,即“改变地形”“太阳能转化水体势能”“降水进入陆地”;所选的这两幅图能直观体现水循环的核心意义---物质流和能量流。

学生分组讨论: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把握课本中的关键词句)。

交流展示: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使水资源不断更新,从而维护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促进自然界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3)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简要说明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实质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那么它对人类活动有何影响?(学生举例回答,课件展示水循环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的有关图片)

设计意图:“从水循环对人类的影响”过渡“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课件出示:从水循环的几个环节分别展示图片、课堂导学。

讨论与交流 : 1.结合图片,针对水循环的六个环节说明人类活动主要对水循环的哪些环节产生影响?(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降水、蒸腾)。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都是有利的吗?

学生概括:有利的和不利的影响。

教师点评:合理利用水资源,趋利避害。

过渡提问: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哪一个环节有限?如能改变,那又将对人类产生哪些重大影响?(作相关提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及科学探索精神,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是永无止境的。

课件出示:学生比较两幅图片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由理论到实际,认识到保护植被、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学生活动: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的吗?

教师点评:辩证认识水资源,水资源的利用速度不能超过其更新速度,做到合理利用水资源,同时要保护水质免受污染。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对水资源的忧患意识;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念指导个人行为,从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课堂小结:学生自我表述本节课的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梳理本节课知识,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四)、课堂练习: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评估课堂效果,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

(五)课外调查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课外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钻研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综合素质;也是我们培养地理人才的目标。

七、教学反思

1、本节课体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本节课主线明确,即由物理现象---地理现象---地理规律---地理理论---情感态度、价值观。

3、充分利用多媒体呈现水循环过程及意义,加强直观性和效果。

4、利用贴近生活的图片使学生深切感受珍惜水资源的紧迫性,体现态度价值观。

5、充分利用教材、地图册围绕课标展开,目标意识强。

6、由于关注教材,本节课未能根据课标要求适当关注陆地水体的关系、水资源的更新等内容。

水循环课件 篇5

课型:新授课

教具:多媒体设备、课件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到地球上的水是由不同形式组成的,并认识其相互的关联性以及水的循环过程和意义。

(2)对学生进行水资源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重点难点:水循环的过程

教学过程:

“水是生命之源,同时和不断运动变化的自然界一样,大自然的水也是处于运动更新的状态之中。这堂课我们来学习自然界的水循环”

多媒体展示课题名称:“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在探讨地球上的水是如何循环之前,我们首先得弄清楚自然界的水体是怎么组成的。大家知道水的存在有三种形式:气态、液态、固态。那么大家想想地球上这三种形式存在的水有那些水体呢?”

多媒体展示板书内容:“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学生思考半分钟,同时提示看多媒体展示的图3.1“水圈的构成”

“对照图,我们看到不同的水体分成了不同的板块,并且他们所占的水体总量是不一样的,其中海洋水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而最小的水体是生物水,仅占0.0001%。,但是他们之间却是有着联系的。大自然是个统一体,不同的水体之间依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之间的交换,下面我问一个问题,上述两种水体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

学生答:“生物水通过植物蒸腾作用,变成大气水,大气水通过降雨形成河水、冰川水、土壤水、湖泊水、地下水,这些水体通过各种形式的运动比如地表径流、地下径流,都可以变成海洋水。”

“答的很对,这些水体之间的联系是很紧密的,他们不仅具有水源的相互补给关系,他们在能量、质量、数量上都是息息相关的。那么大家再思考一下这是为什么?注意我说的两个词:质量和数量”

学生答:“河水少了土壤水也可能变少,海水可能会变多……”

学生答:“河水污染了,土壤水也会被污染,海水也是……”

“嗯,没错,自然界的水体是不断运动的,在物质上和能量上都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一条河流被污染可以造成一片土地被污染,同样可以造成海水的污染。大气水被污染同样值得我们重视,我们所说的酸雨的形成就是大气水被污染的结果。同时呢,我们也应该放眼全世界,比如一条河流如果流经多个国家,处于上游的国家如果污染了河水,下游的国家就会遭殃。我们还可以看到,人类赖以生存并能开发利用的淡水资源在全球水储量中仅占了1.7%左右!并且目前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都是相当严重的,水资源的保护迫在眉睫。地球上的水应该由我们共同来珍惜和保护。”

多媒体展示:图3.2“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联系刚才我说的,大家思考“读图思考”这里的两个问题。”

学生自主讨论2分钟

提问1: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图中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

回答1:大气水、冰川、生物水、地下水

提问2:河流与湖泊的关系十分密切。假设河流水位与湖泊水位有差异,分析他们之间的补给关系。

回答2:湖泊水的蓄积和排泄起到水体之间的缓冲作用。当湖泊水位较低,河流水补给给湖泊;当湖泊水位较高,湖泊水补给河流水。

引申思考:对于第二道题,大家想想看我果哪些湖泊和河流有这种补给关系?(例:洞庭湖、洪泽湖……)

“以上的内容充分说明,自然界的水体由很多部分组成,但是他们都处于相互转换、相互影响的过程,他们是相互联系的。”

“刚才说了,自然界的水处于不断的运动循环的状态之中,但是宏观上他们是怎样运动的呢?这就是下面要介绍的水循环的过程并了解它的意义。”

多媒体展示板书内容:“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首先我们来观看这个flash动画,大家在看的过程中注意看这种运动被分成了几个部分,各自有何特点?”

多媒体展示海上内循环flash动画

多媒体展示陆地内循环flash动画

多媒体展示海陆间循环flash动画

学生答:“分成了四个部分,三种循环。”

老师分别结合动画讲解: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海陆间循环

“我们看到的这三种循环,他们并不是孤立地进行的,而是同时在进行着的,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某个环节出现问题了,比如海陆间循环停止了会出现什么状况?”

学生思考,结合“活动”的两道题目。充分发挥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积极鼓励学生的课堂活动。

解题、总结

这堂课的设计利用了多媒体教学,更直观演示了课堂内容,学生更容易理解并融入到教学当中。同时,探究性的教学很好的启发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培养了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的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下地理教学的新形式新思维。

水循环课件 篇6

1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明植物体内的水分运输的途径

2解释气孔控制水分和二氧化碳进出叶片的机制

3描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中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

尝试通过对比,找出植物水循环的动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

2学情分析

一、储备知识分析:学生已经了解了叶的结构,但是对于叶的气孔的功能不是很清楚。了解了根的功能和结构、知道茎中含有疏导组织。但是对于这几大结构之间的联系还没有清楚的了解,所以需要教师提示。

二、生活经验分析:学生了解植物可以影响屋内湿度的变化,对植物参与水循环是有前概念理解的,可以作为蒸腾作用讲解的切入点。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的水循环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植物是如何利用蒸腾作用将植物中的水扩散到大气中的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评论(0)教学目标评论(0)教学重点评论(0)学时难点教学活动4、2第二学时评论(0)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明植物体内的水分运输的途径

2解释气孔控制水分和二氧化碳进出叶片的机制

3描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中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

尝试通过对比,找出植物水循环的动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

评论(0)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的水循环中的作用

评论(0)学时难点

教学难点:植物是如何利用蒸腾作用将植物中的水扩散到大气中的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实例导入

事例:有人计算出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实的一生中,大约需要消耗200千克以上的水。那这200多千克的水,植物都用来做了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表格,在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被植物吸收的水中有xxx的水分被植物用来组成他自身的结构,而另外xxx的水量被用来供应植物的生长,而这些水量占生物吸水量的极少部分,而剩下的这么多水都到了哪里去了呢?

活动2【活动】蒸腾实验

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个实验看看,绿色植物所吸收的水分除了以上两个去处之外还有哪些去处。

(实验介绍)用透明干燥的塑料袋将一株生长旺盛的盆栽植物罩起来,在茎部扎紧。放在阳光下照射,过一段之间之后,我们来观察实验结果。

①你能从实验中看到什么现象?(塑料袋上有雾气)

②你认为这些雾气(水珠)是从哪个器官而来?(叶)

③塑料袋上的水又是以什么形式散发出来的?(气体)

通过同学们的观察和思考,大家描述的就是植物的蒸腾作用,即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④叶片的表皮上都多多少少会有一层角质层附着于上,来保护我们的叶片,那么蒸腾的水分是从叶片的哪个结构出来的呢?

那么我们先来复习下叶片的结构,请一个同学上来填写下叶片各部分的结构名称。那么每个结构对于叶片都有哪些功能?表皮——保护;叶肉——营养;叶脉——疏导;气孔——气体交换的窗口通过复习叶的结构,你认为叶片当中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是从叶片的哪个结构而来?(气孔)

叶片蒸腾的部位位于我们叶的气孔。

活动3【讲授】气孔的结构

叶片通过蒸腾作用不断的将水分散失到大气之中,就像我们出汗一样,如果出汗过多,就会发生脱水中暑,严重的话会影响我们的生命。不过人们可以通过来到相对阴凉的地方躲避,但是植物只能矗立在一个位置。而每一天的温度和太阳的光照条件都不相同,尤其在夏天的正午,温度很高,如果气孔一直开启,植物不会也发生脱水中暑呢?可是我们校园中的树木都生活了这么久,依然健壮的成长着,说明植物有着一些方法去控制着蒸腾散失水分的量,那它又是如何控制的呢?生物的功能是和其结构相对应的。那我们就从植物的结构入手,让我们来看看气孔附近的细胞有哪些奇特的地方。同学们能否从书112页找到答案呢?

(边演示,变讲解)

气孔的两边分别有一个形态相同的半圆型细胞,我们称之为保卫细胞,两个保卫细胞围城的空腔就是我们所说的气孔。这两个保卫细胞与别的细胞长的有些不同,保卫细胞的细胞壁厚薄不均匀,靠气孔的外壁厚,不易伸展;背气孔的内壁薄,较易伸展。细胞吸水膨胀时,内壁伸展拉长,牵动外壁向内凹陷,使气孔张开;当细胞失水收缩时,内外壁都拉直,使气孔闭合。气孔利用这样的一个独特的结构控制了蒸腾作用的大小,使植物虽然只能位于一个地方接受外界环境的变化,但是可以长久的生活在那里。这些小小的气孔虽然渺小但是却对植物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这些气孔主要位于植物的叶片的哪里呢?我们能否通过一些方式去探究它的位置?给同学一分钟的时间,进行讨论。(评价)

由于气孔的主要作用是蒸腾作用的门户,同时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因此叶片中的所有的气体都是经过气孔来到外界的,因此我们可以将叶片放到热水中看看叶片中的气体是从哪些地方出来的,那么那些地方就是气孔所在的地方。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看到,叶片中下表皮上的气孔要比上表皮上的气孔多。

活动4【活动】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过渡:虽然有气孔可以控制蒸腾作用的大小,但是植物的一生也依然有大部分水是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这些水分源源不断的流失,因此叶片也需要源源不断的新的水分补充到叶片中。

(1)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那么叶片中的水又来自于哪里呢?植物的水分是由植物的从哪里吸收的?(根从土壤中将水吸收)具体到根的哪个结构?(根毛)

水分要到达叶片需要经过植物的哪些器官?(根、茎、叶)

水分到达叶片需要通过这些器官中的每个细胞么?那么我们怎么去探究这一现象呢?我们来看看老师手里的芹菜,老师提前将这些芹菜放在了蓝色的水中,芹菜的茎在这段时间里将运输这些蓝色的水分来到叶片之中,如果我们将芹菜的茎横切,就可以看到芹菜茎中水分的运输轨迹。如果整个横切的.茎都是蓝色,说明什么?如果不是又说明什么?

(展示浸在染液中的芹菜,分发给学生)

我们看到这些蓝色的液体并没有经过植物的全部细胞,而是只在部分位置可以看到蓝色的染液,将它纵切之后,我们会发现染液所经过的地方像一条长长的管道,这就是我们说的输导组织中的一员——导管。每一条导管都是由许多长形、管状的细胞所组成的,这些细胞没有细胞质和细胞核,上下细胞间的细胞壁也都已经消失,形成了一根根中空的管道。这些长长的管道下达根部的成熟区连接根毛上达叶片中的叶脉,使根部吸收的水分到达叶片。

(2)水分运输的动力

过渡:然而有句古话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那么在低处的水分是被什么神奇的力量吸引达到叶片之中呢?是不是所有被放在烧杯中的芹菜都能吸引着蓝色的液体向上运输呢?

我们再来看看没有叶子的芹菜(当众切开)我们会发现它的导管内是没有染料的颜色的,此时的茎是否有在继续向上运输水分呢?

如果没有,那你认为这和什么原因有关系?我们来对比下这两根芹菜,大家观察下它们有什么区别?

(没有了叶片)为什么没有了叶片植物就不能将水分向上运输了呢?(将板书中的叶划掉——没有了叶就没有了叶的蒸腾作用,因此植物向上运输的动力消失,从而不再向上运输。)

所以我们得出植物需要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来将根吸收的水分向上运输。

活动5【活动】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过渡:植物吸收的水分通过蒸腾作用向上运输,无机盐也搭上了这趟顺风车来到了植物的各个细胞中,无机盐和一部分的水分被细胞用于生命活动或者组成植物体的各个结构,而其余的都被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我们已经知道蒸腾作用给予了植物运输水分的动力,那这些通过蒸腾作用被植物散失到大气中的水分就只有这一个作用么?我们看看以下的两个资料

资料分析:

(1)一个兴趣小组对植物蒸腾作用对湿度的影响做了一个探究,得到了以下的数据,根据数据你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蒸腾作用可以参与水循环,并增加空气湿度)

(2)俗话说的好:“大树底下好乘凉”。据调查,在骄阳似火的夏日,绿化地区的气温比非绿化地区的气温低0。8 ℃,森林中的气温比庭院中的气温低1。3~3。2 ℃。

根据以上资料你又对植物蒸腾作用有了怎样的见解?

(蒸腾作用对植物周围的温度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

总结:可见植物的蒸腾作用不仅可以是植物运输水分的不竭动力,同时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可以对周围环境的湿度和温度起到调节作用。

植物的蒸腾作用其实并不仅仅对自身有着各种益处,同时也会参与到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中。

结合图片请同学们来描述下植物是如何参与到生物圈的水循环的过程中的?

(学生描述水循环过程)

通过同学的描述,我们发现植物的蒸腾作用参与到了生物的水循环中,但是植物并不是植物水循环的唯一途径,没有了植物水循环也依旧可以进行,那么如果绿色植物从陆地中消失,它会对我们生物圈的水循环有影响吗?

水循环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学习水的若干运动转化、更新规律,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当一个人昏迷不醒的时候,他开口说的第一句话,一般说第一个字是什么呢?(学生齐答“水!”)可见水为生命之源,其对人类是非常重要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自然界的水循环”。

[投影显示]

资料一:“世界水日”的来历

1992年6月参加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100多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联笔写下了这样的警句:“水不仅为维护地球的一切生命所必须,而且对一切社会经济部门都有生死攸关的重要意义。”继而,联合国大会决定,自1993年起,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在这一天就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开展活动,以提高公众意识。

资料二:人类面临空前的水资源危机。

21世纪,世界人口将增长3.6倍,农业用水将增加5倍,工业用水将增加26倍,城乡各地生活用水将增加18倍。在非洲有12个国家常年缺水,4亿多人饮水不足,而在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等国,许多大河滔滔人海,水资源未得到有效地利用。

[教师引导]从以上出示的有关“水”的报道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水对人类生存和发展起着生死攸关的重大意义;意识到当今水资源问题不仅是区域性的,也是全球性的。水资源问题需要全球每一个人的关注,同样我们也不例外。

[教师提问]地球上的水体主要有哪些?它们所占的比例大概是多少?

[学生回答]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其中海洋水占到全球的96.53%。

[教师提问]哪些水体是方便人类利用的呢?

[学生回答]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教师追问]那么,这些水体在地球水体中所占的比例是多少呢?

[教师引导]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要指陆地上各种为人们所利用的淡水资源。结合这一概念,读此统计图表,你有何认识?请利用数字定量回答。

[学生回答]淡水资源及方便人类利用的水体所占的比例太少了!淡水资源占地球水体总量的3.5%,方便人类利用的淡水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教师提问]陆地上哪种淡水资源储量最多?

[学生回答]冰山是陆地水资源的主体。

[教师追问]冰是否方便人类利用?水资源的利用性质与什么因素有关系?

[学生回答]不,主要是冰川的更新周期比较长,不便使用。

[教师提问]那请说一说为什么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主要依赖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作为水资源?

[学生回答]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更新周期较短,利用后在较短时期可恢复。因此,它们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也是我们目前开发利用的主要水体。

[分组活动]阅读教材图3.2思考:

(1)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图中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

(2)河流与湖泊关系十分密切。假设河流水位与湖泊水位有差异,分析它们的补给关系。

[学生讨论](略)

[教师补充]大气降水是大多数陆地水体的直接,所以,我国东部绝大多数河流的径流与降水量季节变化关系密切,有明显的季节和年际变化;靠雨水补给的河流,其汛期出现的时间与降水量出现的季节一致。但是一定要注意:汛期都在雨季,而非夏季,因为不同的气候类型,降水的季节并非都在夏季。在内陆地区,河流主要靠冰川融水补给,所以,河流径流变化与气温变化有直接的相关性,河流的汛期出现在夏季。但是应该注意:南北半球的季节是相反的。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因此,在冬季,我国大多数河流进入枯水期,河水主要靠地下水补给。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湖泊对河流水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洪水期,沿河湖泊及水库会起削减洪峰的作用。

[问题过渡]我们已经知道,地球上的水资源数量是有限的,但是为什么没有用完呢?(因为地球上的水处在不断的循环运动之中)。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图3.37《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上找出构成海陆间水循环的八个主要环节,标出每个环节的含义。

2、海陆间循环、陆地循环、海洋循环分别包括哪些环节?

[教师要求]请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海陆间水循环的过程。

[学生回答]地球上的海洋水,在太阳辐射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大气降水、陆地径流等环节,最后又返回海洋,形成了海陆间水循环。

[教师补充]在海洋内部和陆地内部也存在着水循环运动。陆地循环通过蒸发或植物蒸腾形成水汽,水汽凝结又形成陆地水。这就是水的陆地循环,但不论是其发生的空间领域,还是参与的水量,陆地循环都不如海陆间水循环的规模大。因此,海陆间水循环对自然环境及人类影响最大。

[学生活动]通过学习“水循环”示意图,设想沿海的A地和内陆的B地,水循环对这两地气候、水文、植被会有什么影响,进而归纳水循环地全球气候和生态的影响。

[学生回答]略

[教师补充]正如同学们所归纳的那样,海陆间水循环时A、B两地影响有所不同。沿海的A地降水多,植被稀少,流水作用对地貌的影响也相应减弱。由此可见,水循环对气候和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影响。

[教师提问]海陆间水循环除对自然环境有影响外,对人类社会是否也有重要意义呢?请同学们观察水循环示意图回答。

[学生回答]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更新。

[逆向思维讨论]如果自然界不存在水循环,那地球将会出现什么状况?

[学生分组讨论]各小组自由发言,各抒己见。

[教师补充]正是海陆间水循环,使海洋水蒸发,源源不断变为水汽输送到陆地,实现了海洋水、大气水和陆地水之间相互转化,维护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了陆地淡水资源的不断更新。所以,海洋水汽能够到达的区域,生态环境充满了生机。宜人的自然条件使农业成片分布,也使人口和城市相对密集。这也正是前面讲到的目前全球有50%多的人口生活在海岸的重要原因。可见,海陆间水循环对于地理环境乃至地球生命的影响是既广泛又深刻的。

[教师承转]陆地之间不断地进行相互转换运动,也在促进陆地水资源更新转换方面与水循环运动发挥着异曲同工的效应;根据水循环的原理和转化规律,我们了解到水资源具有永续利用的性质,那么是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呢?为什么在全球范围内还会发生水资源的严重危机呢?目前造成水资源危机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有哪些呢?请同学们就此问题展开讨论,各抒已见。

[教师小结]并布置学生活动]由讨论得知,水资源分布不平衡和季节、年际变化大等自然原因以及人口膨胀、过度开采、利用不合理、环境污染等人为原因都是造成“水荒”肆虐的重要原因。

[学生活动]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北方地区的缺水问题,目前,我国正在实施一项伟大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总体格局定为东、中、西三条线路。东线从扬州附近的江都抽长江水,利用京杭运河及大致与其平行的河道作为主干线,逐级提水北送到天津。主要解决黄淮地区东部、山东、冀东和天津等城市的缺水问题;中线从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引水,北送至北京、天津。重点解决沿线城市用水并且兼顾农业和其他用水;西线从长江干支流(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引水入黄河上游。主要解决西北干旱缺水问题。目前,东、中线工程实施方案基本敲定、整个工种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成。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1.自然原因2.人为原因。

(2)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最根本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但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

(3)跨流域调水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原理解决水资源在地区上分布不均的方法。为了缓解天津和青岛两市水资源紧张的局面,我国已经别建成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工程。

水循环课件 篇8

一、 课标的要求

课标中对本节的要求是“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主要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分析这条标准,与旧教材的教学要求有些不同,要注意把握如下几点:

1、 旧教材一般将水循环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分为海陆间循环(又称大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种。“标准”并不要求对水循环作这样的划分或出现三种循环的概念,而是要求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

2、 教学重点应引导学生通过绘图方式加深理解认识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与环节。

3、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条标准要求的重点,对水循环意义的学习应注意形成一些基本的认识,如水循环将水圈、岩石圈、大气圈和生物圈联系起来;水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因子之一;水资源处在不断更新知中,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等。

二、 教材分析

1、 教材先阐述水圈的概念与构成,接着说明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互补的关系,从而引出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其中教材所附的读图思考题让学生思考分析陆地水之间相互转化补给的关系。活动题让学生结合水循环原理去分析说明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2、 教材中出现了三种水循环的概念,与“标准”要求不大符合,教学中对这部分内容要淡化。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

(2) 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 通过学习水的若干运动转化、更新规律,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 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四、教学重点

1.认识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2.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

3.分析洋流对地理环节的影响。

五、教学难点

1.水循环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洋流的分布规律。

六、教学方法

1.小组式讨论法;

2.多媒体教学法;

3.读图分析讨论法;

4.案例分析法;

5.启发式讨论法;

6.自主学习法。

水循环课件 篇9

【课标要求】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1、基本要求

了解陆地水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动态水资源,即淡水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

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地球上的水通过水循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主要环节及地理意义。

2、发展要求

绘制各类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过程与方法

绘制水循环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主要环节及地理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增强对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通过学习水体的转化、更新,结合生产、生活实际,解释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重点】

水循环的过程及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

水循环的意义及各种水体相互转化关系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今天的气温达到33℃,炎热的天气下我们都希望喝一杯清凉的水。水是生命的源泉,在广阔的地球上,有着各种各样的水。这是蓝天下飘荡的水,这是高山之巅凝固的水,这是峡谷间奔腾的水,这是海湾边平静的水。

这些水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千百年来,人们不停地追问。汉乐府诗词中问道:“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唐代大诗人李白认为:“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那么这东归之水究竟能不能回来,李白的说法能否成立呢?

本节课我们共同学习《自然界的水循环》,认识水循环的过程及主要环节,探讨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读图分析〗展示水圈的构成示意图,回答问题:

水在地理环境中以哪三种相态存在?

地球上的水体主要是哪一种?人类能够利用的水体主要是哪些?

〖承 转〗水体的形式多种多样,它们之间有相互的联系吗?

〖读图分析〗展示陆地上的水体及相互关系示意图思考:

图中有哪些水体?

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河流水,从图中可以看出河水的补给形式有哪些?

〖小 结〗各种水体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保持密切的联系正是这种联系,使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之间不断运动,这样的过程叫水循环。

〖多媒体展示〗下面三组动画分别展示了不同类型的水循环过程,请仔细观察:说出它们发生的区域,并在观察结束后绘出水循环的示意图。

〖课堂活动〗请一名学生上台来展示自己绘制的结果,其他同学补充改正。

〖小组讨论〗设计一个实验,说明水循环的过程

1、 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推举发言人。

2、 列出实验需要的器材

3、 由小组发言人在黑板上绘出并解释本组的创意,其他小组质疑。

〖承 转〗通过刚才的实验设计,我们对水循环的过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那么大家再看看古人的疑问:东流之水能回来吗?李白的说法有道理吗?

水循环不仅仅是一种地理现象,还通过水的运动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地理环境,这种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课堂讨论〗问题探究

1、 水循环与我们日常饮用的水之间有什么联系?

2、 水循环对地球上的水量和热量有什么影响?

3、 水循环对海陆间的泥沙搬运有什么影响?

4、 水循环对地表形态的塑造有什么样影响?

〖小 结〗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更新淡水资源、维持水热平衡、促进物质迁移、塑造地表形态。

〖全课总结〗略

〖课堂练习〗依据下图,完成下列练习

1 、请说出下图中数字所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名称。

[文本框: 海洋]

2、此系统代表的是________ 循环,此循环能使陆地水不断得到______,水资源得以再生。

3、下列地理现象中,直接参与图示类型水循环过程的有___(双选)

A、 黄河水注入渤海

B、 天山冰雪融化

C、 塔里木河进入汛期

D、 亚洲东部的夏季风

〖课外探究〗

1、小浪底水库的建成,对当地的水循环有什么影响?

2、搜集资料,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干预,并以恰当的方式展示探究成果。

〖板书设计〗

水循环课件 篇10

一、导入设计

水,在我国的文化中具有阴柔之美。古人云:上善若水。从其自然属性而言,又有人说“水无常形”,形状百变取决于其容器。从它的位置来讲,我们又可以说“水是那样的飘忽不定”。它也许是太平洋的一滴水,但转眼就在太阳的曝晒下变成了轻盈的水蒸气飘散在空中。而后,它又在天空中变成晶莹剔透的雪花,翩翩落于高山之巅。日光渐强,小精灵化身为滴滴清泉渗出石缝,欢快地跃入小溪,或到胡杨体内周游一遭又升腾上天;抑或奔腾而下通江达海。

承转:水在四大圈层中循环往复,那么在不同的空间和时间,都是以什么形式存在呢?

二、主要教学过程设计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体的类型

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活动:①指出图中主要的水体类型。

②按照水体的存在形态、空间分布对图中的水体进行分类。

③说明图中所显示的陆地水体的主要类型。

2.陆地上的水体

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活动:①指出冰川水与河流水之间的关系。

②水位是指河流、湖泊、海洋及水库等水体水面的海拔。那么,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存在什么关系?请同学们用图像加以说明(在上图箭头上填注该过程成立的条件,在下图字母处填注该过程成立的条件)。

承转:河流如同大地的血脉,在陆地环境中不可或缺。在人类社会消耗的水资源中,河水又占很大一部分。那么,滔滔河水来自于何处呢?

河流径流与降雨量关系图

活动:①图中河流的流量变化呈现出什么样的规律?

②指出该河流域降雨量的时间变化规律。

③推测河流流量变化和降雨量之间的关系,总结该类河流补给的一般规律。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以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河流流量变化与降水量相一致。在我国,这类河流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这类河流的丰水期多出现在夏季,原因是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是夏季降水比重大。

引申:那么,有没有不是在夏季流量最大的河流呢?

教师引导学生从各种气候类型的降水季节分配特点分析,从而找到答案。

承转:河流水除了直接来自于大气降水,还有哪些主要来源呢?

冰川补给的河流流量与气温关系图

活动:①指出该河流量与气温的关系。

②简述该类补给的一般规律,并说明此类河流在我国的分布特征。

个别提问或整体讲述均可,之后教师进行小结。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河流流量变化与气温密切相关。在我国,这类河流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这类河流的丰水期多出现在夏季,原因是夏季气温高,冰川融化量大。

引申:据图分析,这类河流的季节变化有什么特点?它的流量还有什么时间变化特点呢?

教师紧扣“时间变化”四个字,引导学生分析出日变化、年际变化特点。

承转:以上我们深入地分析河流水的补给类型,有主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和主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这说明,河水处于不断的更新之中。此过程即是自然界中水循环的一部分。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水循环的过程和类型

水循环示意图

活动:①据图分析,自然界的水循环所经过的圈层,并说出水循环的定义。

②从空间上看,水循环可分为哪些类型?请同学们在图上用铅笔标示出来,并说明它的主要环节。

③在图3.2上绘制出水循环的'过程。

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教师小结:自然界的水循环运动时刻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着,发生的领域有: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即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承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水循环对自然环境有什么影响呢?

2.水循环的意义

如果我们把地球上总的水体储量看成一个定值(为什么能这么认为?),那从空间上看,它等于哪些水体之和?这些水体各自的总量是否恒定?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水循环维护了全球水量平衡,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而这个更新过程中水的形态也不固定,存在很大的变化。

请同学们结合初中物理知识分析,这些转化过程中的吸热过程和放热过程各有哪些?这说明水循环还存在什么意义?

教师小结:水循环对地表太阳辐射能起着吸收、转化、传输和调节的作用。

这个能量的转换,表明了水循环对各地的气候有所影响,也是水循环对大气圈的作用。而水在循环过程中还会通过岩石圈,又对它有什么影响呢?

从图中可以看出,这条河流向海洋输送了大量的泥沙,从而促进了物质的迁移。请同学们思考,除此之外,水循环还对岩石圈有什么影响?

教师小结:参与地表形态的塑造。并指出,我们还缺少了哪个圈层的分析?

承转: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水循环对自然界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时时刻刻地影响着人类活动——这个生物圈的组成部分。我们常常说,人类不但利用自然还改造自然,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资料,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3.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对教材上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根据课堂时间也可留成课下作业。同时,通过对此活动的分析引导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总结本节课所有内容。

三、板书设计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一)水体的类型

1.根据水体的存在形态划分

2.根据水体的空间分布划分

(二)陆地上的水体

1.主要类型

2.河流的补给类型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一)水循环的过程和类型

(二)水循环的意义

(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水循环课件 篇11

1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其数量是有限的。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及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学习水的若干运动转化、更新规律,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学生在学习后,应能绘制简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重点把握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维持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促进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对气候、生态、地貌产生深刻影响。

3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自然界的水循环

1992年6月,参加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100多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联笔写下了这样的警句:“水不仅为维护地球的一切生命所必须,而且对一切社会经济部门都有生死攸关的重要意义。”可见水为生命之源,对人类是非常重要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自然界的水循环”。

活动2【活动】水圈的构成”

分组活动]阅读教材图3.2思考:

(1)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图中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明确河流水体的补给可能涉及大气降水、冰川融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等。

(2)河流与湖泊关系十分密切。假设河流水位与湖泊水位有差异,分析它们的补给关系?从水往低处流的道理,理解当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时,水的运动方向是:河流→湖泊;而湖泊水位高于河流水位时,水的运动方向是:湖泊→河流。这就是河流与湖泊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湖泊对河流水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洪水期,沿河湖泊及水库会起削减洪峰的作用(案例:洞庭湖对长江水的调蓄作用)。

活动3【活动】(二)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1.阅读教材图3.37《水循环示意图》,思考以下问题:

(1)水循环发生在哪些水体之间?

(2)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有哪些?(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3)水循环的过程中有哪些主要的环节?

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归纳主要环节:海洋水-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水-地表、地下径流汇入大海。

2.学生活动:让学生画出水循环的简单示意图。

水循环课件 篇12

现在开始我的说课,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自然界的水循环》。为了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突出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教材是进行教学的评判凭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定的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这一节包含两部分内容,第一是“相互联系的水体”,第二是“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相互联系的水体”这部分内容对水圈的构成、自然界中的各种水体之间的关系做了简要介绍,为后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首先给出了水循环的概念,然后围绕水循环示意图,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具体介绍了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二、说学情

高中生思维具有更高的概括性和抽象性,能够逐步摆脱直观形象和直观经验的限制,借助概念进行合乎逻辑的判断和推理,想象更加丰富、合乎理性。在知识的掌握上,学生对相互联系的水体这部分内容已具备一定的常识,但认识不够全面,不能从相互转化的角度去理解,需要教师确定方向引导他们更加全面和深刻地认识。对于水循环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基础,只是还未上升到理性层面,且这部分内容属于全球尺度和大尺度的地理现象,学生难以理解,需要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新知的构建。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根据教材和学情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水圈内水体的构成和各水体相互转化的关系。

2.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节;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绘、说、析等形式,掌握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学会从地理图表、地理现象中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的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树立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的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教学重点是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其中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教学难点。

五、说教学方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因此,我采用的教法有:地图法、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

结合新课标的理念,我准备分以下几个层次进行教学:

环节一:导入新课

我将采用诗歌名言导入,通过让学生复习和地理相关的古诗词,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等,然后补充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引导学生思考“黄河的水真的回不来了么?”制造学生思维的困顿状态,带着疑问进入新课教学。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诗歌名言,一方面跟其他学科联系起来,满足了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另一方面,诗歌名言导入,形式新颖,起到凝神、启兴、点题的作用。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问题,是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思维永远由问题开始”,在地理教学中,提问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手段。对这部分内容,我会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在阅读教材过程中,我会提出相应问题,以便学生获得知识。

首先,我会请学生阅读教材P54第一段话,并思考:“什么是水圈?水的存在形态有哪些?水的存在空间有哪些?”学生通过阅读会找到水圈的定义、形态及存在空间。

其次,探讨陆地水。我会让学生阅读教材P54第二段和图3.1回答:“陆地水有哪些水组成?淡水的主体是什么?”结合问题学生能够较快找到陆地水的组成和主体。

最后,小组讨论。我会让学生阅读教材P54图3.2,小组讨论并回答“读图思考”中的问题;学生讨论后个别回答,最后教师引导总结: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河流补给来自大气降水、冰雪融水、湖泊水、地下水等水体;丰水期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时,河水补给湖泊水;枯水期,河水水位低于湖泊水位,湖泊水补给河水。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和问题设置,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提取关键信息,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水平;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水循环的概念、类型

水循环的概念和类型,是学习水循环过程的基础。因此对于这部分,我会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来完成。

我会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55的第一段,找到水循环的概念和类型。学生通过阅读能够较快找到水循环的概念,知道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有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相对简单,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既节约了课堂时间,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2.水循环的过程、主要环节

水循环的过程跨越了不同的圈层,涉及到的和环节众多,内容抽象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未更好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对于这部分内容,我会采取动画结合教师讲解来完成。

我将播放水循环动画,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海陆间水循环的具体过程;思考海陆间水循环包括哪些主要环节;与海陆间的循环相比,海上循环和陆地内循环有哪些主要环节?”,学生通过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让学生对水循环的过程及主要环节有直观的认识和理解,但对于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还没有更清晰的掌握,对此,我会结合水循环示意图,向学生讲解这部分的内容:

水循环的过程——海洋表面的水经过蒸发变成水汽,水汽上升到空中随着气流运行,被输送到陆地上空,其中一部分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一部分下渗到地下,汇成地下径流,另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二者最后汇集到海洋,形成海陆大循环。其环节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海上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和降水;陆地内循环的主要环节包括蒸发(植物蒸腾)、降水。水循环最基本的环节是蒸发和降水,其中海陆间循环是参与环节最多的,海上内循环是参与水量最多的。

最后我将引导学生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以更好地掌握和巩固水循环的过程。

【设计意图】水循环的过程是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的,因此通过先播放视频的方式,能够给学生创设生动、逼真的案例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直接唤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大大的改善课堂效果。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认识到地球表层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使学生形成深刻的地理思维。

既然水循环涉及到地球表层的各个圈层,所以自然原因和人类活动都会影响到水循环的过程。对此结合教材P55-56活动,利用多媒体呈现资料和地图,以黄河断流为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水循环的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自然因素(如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如修建水库、过度引用黄河水,以及人类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路面硬化等,都会影响到水循环的一些环节。其中,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主要表现是南水北调、修建水库等。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呈现,能够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能够加深对地理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3.水循环的意义

是本课的难点知识,本知识点理论性较强,又是考试考查重点,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我主要采取材料分析与小组探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我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文字资料:

一是云南石林地区,地下水溶蚀石灰岩,形成岩溶地貌;

二是河水、冰川和地下水的更新周期;

三是长江入海口堆积的泥沙形成宽广的'三角洲平原;

并出示相应的图片,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请代表展示学习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完善,最后我会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情况作适当的总结点拨。

让学生明白水循环的意义:

①维持水量平衡;

②更新陆地淡水;

③塑造地表形态;

④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⑤影响气候和生态。

【设计意图】这样,通过合作探究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深层思维,从而掌握这一重难点知识。

环节三:小结作业

课程的最后,我将提问学生本节课都学习了哪些内容,然后出示本节课知识体系。这样设计有助于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七、板书设计

为体现教学意图、突出重难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水循环课件 篇13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大家好,我今天要说的这节内容位于新课标人教版高一地理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是由多种自然要素组成的,这些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一个自然因素——水。不断进行的水循环运动将自然界的四大圈层紧密相连,并深入而广泛地影响着全球的地理环境。水循环是自然界中一种重要的物质和能量循环。这节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的观念,让学生在头脑中对我们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教材处理

(1)开放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首先介绍水圈的构成及其特点,图3.2既可以直观的说明各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也可作为水循环内容的一个情景引入。本节的核心内容是“水循环”,依其发生的领域不同可将水循环分为三种类型,其中最重要的是海陆间循环。在该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图和文字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水循环的过程和地理意义,能正确理解和表达水循环的过程,并掌握简单的绘图技能。

(2)精心设计活动

本节活动题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学以致用,了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在教学时可让学生分小组收集有关黄河断流和济南泉水断流的相关资料,增强感性认识,增强危机意识,教师也可另行选择活动内容,注重指导学生研究和关注自己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人类活动会对水循环过程中产生影响。

(3)充分利用图像

课文图3.2既可以直观的说明各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也可作为水循环内容的一个情景引入。“水循环的意义”这部分内容学生很难通过自身的体验来得到感性的认识,教师可在课前收集一些直观性较强的图片、视频材料以及文字、数字资料,使学生能更具体、直观地认识和理解水循环的意义。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水圈的构成和特点

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能力目标

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节

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帮助学生确立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观念。

4、教学重点

水循环的形成过程和地理意义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5、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难点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二、说教法

1、 探究式学习

探究自己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人类活动会对水循环过程产生影响,这些影响是有利还是有弊,水循环到底有哪些意义?

2、 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让学生分小组收集有关黄河断流和济南泉水断流的相关资料,讨论出现的原因去归纳总结。

3、 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师可以把一些直观的图片和数字资料,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帮助他们理解课本内容。

三、说学法

1、学会用图

让学生仔细观察图3.2和图3.3理解水循环的相关性

2、学会探究

学生思考分析总结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及黄河与济南泉水断流的原因。

3、学会合作

学生讨论合作收集相关的资料,完成活动。

四、说教学程序

教学流程 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图片:冰川、湖泊、河流等

播放音乐《高山流水》 让学生了解地球上水存在的形式,对水有个大体的了解

教学新课 看课本图3.2和3.3分析总结水循环的类型,发生的领域,联系了几个圈层?及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让学生自己思考总结水循环的相关内容,学会分析学会总结

课堂总结 从总体上回顾一下本节课,指出重点解决学生们可能在学习中遇到的难点

课外探究 寻找关注自己周围生活中人类活动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

五、课后练习

让学生做《成才之路》关于本节课的知识内容习题,以巩固今天我们所学的内容。

水循环课件 篇14

本节课是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第三章内容总体讲述的是绿色植物与水循环的关系:先是绿色植物生活需要水,接着是水分进入植物体的途径,最后是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参与水循环。

本节课的重点是: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

本节课的难点是:叶片表面的气孔结构

说课内容

首先让学生欣赏三副图片——绿色植物在地球上的分布图,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绿色植物的分布是不同的,学生通过对前两节课的学习可以很轻松回答出:水是影响植物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接着问:“那么水是如何进入植物体内的?”先让学生复述再通过课件演示,直观感受到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最后提问:“植物吸收的水分是否都被储存在了体内?”通过这个环节,不仅对前两节课进行了系统的复习,也可以以水为线索引出本节课,把本章的三节内容紧密联系起来。这样,才能让学生纵观全章,更深刻认识到绿色植物对水循环的促进作用。

通过植物吸收水量的数据让学生感受到植物一天要吸收大量的水,再通过讨论法和实物列举法(发蔫的青菜和套有塑料袋的花卉)来说明植物体内的水分是可以散失的,并加以介绍这一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接着再通过一个问题:“水分是如何散失到植物体外的呢?”引出下一个环节——叶片的结构。

讲解叶片结构时,我先通过讲述法介绍叶片结构,再通过实验法让学生观察叶片横切面结构和叶片下表皮结构。为了让每一个学生更清晰、直观的看到这一微观世界,我又通过多媒体将这一结构进行展示,这样不仅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也很好的解决了本节课的难点。接下来通过讲解气孔时再简单介绍一下蒸腾作用的规律,让学生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如何让瓶插的鲜花保鲜时间更久一些?仙人掌类植物的叶片为什么变成了刺状结构?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会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还可以建立生物要适应环境的观点。

通过一组植物每天蒸腾量数据的展示,让学生思考:这是不是一种对水的浪费?如果不是浪费那蒸腾作用对生物体及生物圈有什么作用和意义。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出这一问题的答案,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体现了一定的合作精神。最后让学生欣赏一段自然界中水循环的动画,这段动画把水循环的过程及植物在其中的作用巧妙生动的展示出来,再让学生发挥想像谈一下如果地球上没有了绿色植物将会怎样,借此问题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绿色植物的重要性。从而树立保护植被的意识。

为了及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课堂最后我让学生畅通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植被保护森林,并让学生设计一则保护植被珍惜水资源的公益广告。让学生在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同时,也为社会做一点小小的贡献:呼吁全社会都来保护植被、节约用水。


本文的网址是//www.zf133.com/a/5727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