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作文 > 巴菲特读后感 >

巴菲特读后感

巴菲特读后感

巴菲特读后感。

巴菲特读后感【篇1】

巴菲特没有写过书,但是每年会给股东写一封信。所以了解巴菲特最好的途径就是阅读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了。近期读了一下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虽然之前也有看过一遍,但都是走马观花,这次有时间静下来心来细细品读,反而感想良多。

如果用2个词形容巴菲特投资的核心,我觉得是长期与专注。长期和专注虽然很简单,但能做到的却少之又少。大道至简,最简单的才是最不简单的。

长期

人类的本性就是获取及时满足,对于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获取满足的行为感到很痛苦。所以市场上的投资者大多是短线投资者。短线投资就偏离了投资的本质——公司经营。变成了一场互掏口袋的获利游戏。不可否认的是,市场上的确有天赋异禀的人做短线做的很厉害,但是很残酷的是市场上的大部分人都是平庸的,所以逃脱不了七亏二平一赚的市场规。。巴菲特说过他不选择短线投资,是因为他觉得自己不能通过学习来掌握这门技巧,或者说他认为价值投资是他可以通过自我学习来掌握的。

巴菲特的投资方式是以低于价值的价格买入具有持久竞争力的公司。就像雷厄姆讲的:市场短期是一台投票机,长期是一台称重机。也就是股票的价格最终会回到股票的价值上。虽然合适的买点是未知的,但是它终会出现。价值回归需要的时间也是未知的,但是它也最终会出现。所以他选择长期的等待合适的买点,并且等待价值回归的过程。他过去几十年的成功经历证明了这种投资方式的可行性。他无法对合适的买点和卖点给出具体的理由和时间,但是他相信这些都会出现,有些东西不可言说,就像有理由的人没智慧,有智慧的人没理由。

长期投资的人不会对股票市场的下跌感到悲观,因为对于一个天天吃汉堡的人来讲,汉堡变便宜了应该是一件好事。如果把股票市场当作一位市场先生,那么市场先生给出的报价更便宜了,我们就更能获得更便宜的筹码。所以长期不仅是长期持有,更是长期的买入。留有合适的仓位,不急于一次买入,而是等待合适的时机买入。卖出股票同样也是如此,如果持有的公司经营状况良好,管理者优异,那么股价的上涨并不是卖出公司的理由。想象自己有一片水稻田,没有哪一个农户会卖出最肥沃的那一片水稻田。但是如果是股票投资者,很容易就在市场上卖出自己赚钱的股票,市场上的观点是:你永远不可能在赚钱的生意上亏损,而巴菲特却认为这是最愚蠢的,因为你相当于是丢掉了王冠上的钻石。反映在股票市场也是这样,不要小赚就跑。19xx可口可乐是40美元价格,1938年,可口可乐就已经被认为是到了发展瓶颈,被认为市场饱和了,竞争加剧了。但是在1993年,可口可乐迈出了大约1070亿箱可乐,是1938年的50倍。尽管19xx在一股可口可乐股票上投资的40美元到1938年底变成了3277美元,但是在1938年投资的40美元到1993年末会增长到25000美元。

专注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一天内买10家公司涨停,和一天内买1家公司涨停,所得到的收益是一样的。但是很明显一天内10家公司涨停的可能性比1家公司涨停的可能性要小的多。

市场上对于投资的普遍观点是分散投资来减少单支股票的风险。但是巴菲特却认为这是荒谬的。对于大部分人来讲,只有2种情况,分散投资是对的,一是需要进行大量的套利行为,而不是少数几次。二是通过固定投资指数基金,一无所知的投资者实际上能够胜过大多数投资专家。所以如果你对所投资的公司没有清晰的认识,那么投资10家公司的风险并不会比投资1家你了解的公司的风险要小,有时候反而会更大。

伯克希尔减少风险的方法:1努力固守于那些自己了解的公司,对于大多数人来讲,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比懂得多少更重要。2在买入价格上留有安全的余地。

换言之,投资要专注于自己可以理解的公司。每个人的精力和经验是有限的,知道自己不能做什么往往比懂得多少更重要。我们不需要对所有公司都了解,我们只需要对自己所选的公司很了解就可以了。

专注所取得的效果往往超出我们的预期,就像太阳光专注后会产生极大的能量。短线投资是需要在不同的公司切换,而长期投资更加专注,你只需要对你所选的公司进行深入并持久的分析。我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的感受也是如此,如果让我一天把未来一周所有的事情都做一点点,效果会出奇的差。但是如果把任务分成一天一天的,每一天只做一件事,那么做出的效果就会比较好。有时候我们的心很急,急于成功,急于收获,专注可以让我们慢下来,让我们把重心放在过程,而不是结果。

投资就是选择自己钟意的公司,如果把投资当作恋爱,你是想要一个长期且专注的伴侣,还是想要一个朝三暮四,四处留情的伴侣呢?

巴菲特读后感【篇2】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读后感:投资保持原则,了解自己,独立思考

全书总结:

点评:本书共21.7万字,390页,贝儿花了将近5天才读完。书中收录的是1957-1969年巴菲特经营合伙公司时,每年2封致股东的信,通过作者的整合提取,形成容易理解的框架。本书的意义,不仅提供了巴菲特的投资原则,也展示了他的为人处事。这12年横跨他的25-37岁,贝儿也处于这个年龄段,但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对投资的专注程度,远不及他。虽然后期他的投资方法有改变,但投资原则一直都没变,这是基于他独立思考、只做自己能懂得投资。

推荐指数:五星,值得反复研读。

本书有基金经理陈璇淼的亲笔签字

“与优秀企业同行,复利增值”

对投资的感悟:

一、对基金业绩的评价

拉长周期看,最短看三年,最好看五年;要看能否长期战胜指数,跑赢业绩基准而非绩效高低。巴菲特在60年前提出的方法,正是现在主流的基金业绩评价方法,也是我们做投资者教育的重点。

二、平衡投资者和管理人的利益

合伙公司的激励提成是,超过每年6%的收益,可以从利润中提取25%作为奖励;如果每年收益低于6%,那么以后年份需向股东补齐6%的缺额,再向股东收取提成。这是目前私募基金常用的业绩计提方法,6%也是很多私募基金的业绩门槛。

三、弱相关的投资策略

巴菲特有三大投资策略,低估值投资、合并套利投资及控股型投资。三大投资策略一块组合起来的绝妙之处在于三种投资策略之间是弱相关的,使得巴菲特不论市场是上涨还是下跌都能够大幅超越市场指数。其中和市场相关性最大的是低估值投资,也就是烟蒂股投资,而合并套利投资和市场是弱相关的。如果低估投资继续下跌,则巴菲特会买入更多股票,从而转为控股型投资,而控股型投资就和市场弱相关了,巴菲特会介入公司经营,剥离资产,提高资产周转率,将多余的资本进行分配,或者用来证券投资,通过上述手段将烟蒂公司的价值释放出来,因为和市场指数弱相关。巴菲特的三大策略可见巴菲特是深入思考过如何搭配资产组合。一般职业投资的人是靠天吃饭,市场不好,压力会很大,如何找到几种弱相关的投资及回报现金流,值得深思,巴菲特找到了适合他自己的方式。

四、投资风格评价

市场也有炒作的投资基金,比如快进快出的绩效型基金,当规模小且市场在牛市顶点时,业绩很突出;但熊市时,低估值投资就体现出珍贵的价值。市场大部分时候都是熊市或平稳,偶然有牛市。“潮水退了,才知道谁在luo泳”。存在即合理,但巴菲特不碰自己不熟悉的方法,不赚自己不懂的钱。作为个人投资者,我们也要有这种心态,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钱。

五、必要工具的掌握

对于控股型投资,必须对财务报表非常熟悉,才能做到合适的估值核算,然后根据估值核算做好正确的管理决策及资产处置,最后体现到股价上。像做生意一样做投资,学习做生意所需的知识,比如财务、会计、税筹、运营管理等,能够帮忙自己更好地筛选好公司。

巴菲特读后感【篇3】

接着前面的第一篇,继续写。

“在伯克希尔,董事们与所有股东在同一条船上。”这点巴菲特做的堪称典范,1.自己的身家大多数都在伯克希尔;2.没有任何股份是靠期权和赠予获得的。能做到这两点的少之又少。关于期权和赠予这块,很多公司一直都是站在董事利益这边,通过这种期权激励,获得大量财富,在巴菲特眼里就是变相的掠夺小股东财富。

企业文化而不是文件更能解决一个企业的行为。

“一个投资者如果想成功,必须将两者能力结合在一起,一是判断优秀企业的能力,一是将自己的思维和行为与市场中弥漫的极易传播的情绪隔离开来的能力。”第二点就是市场先生的理论。这点跟买入并持有的原则也是契合的,告诉我们不需要择时,当然不择时并不是说不考虑价格是否合理公道。只要价格合理就可以买入,不需要考虑市场情绪,这点非常难因为因为人类非常容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比如xx的A股中红空的上市公司的估值。持有,这里非常考验耐心,人并不需要什么都懂,只要懂自己了解的某个领域,并努力做到最好,就已经有足够多机会了。多数人无法持有是因为完全看不懂只是按照市场情绪来顺势操作。我觉得这也是巴菲特不赞成比特币的主要原因,因为它跟黄金一样更多是靠情绪波动来决定价格,并没有真正地去创造价值,而市场情绪又是无法预测的。

“你塑造你的房子,然后房子塑造你。”记得某句话,人往往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而低估了物质和环境对人塑造的能力。

“我们坚守在那些易于理解的行业。一个视力平平的人,没有必要在干草堆里寻找绣花针”。记得某人说过,人既要完全相信自己的能力,这样才能在某些情况下完全坚持自己的原则和选择,又要相信自己总会犯错,所以才会有安全边界,才会有模糊的准确,才要恪守自己的能力圈,才会去繁从简。知道自己懂什么,而不是被感觉或者情绪之类的东西去引导,这大概就是芒格经常说的理性。

“我们很少对宏观经济预测,我们也很少看到有人可以持续作出准确的预测”,这也是不择时的原因,因为无法判断。

“不要问理发师是否要理发”,这个可以用到很多场景,比如不要问券商是否会有牛市,他们肯定希望市场热度越高越好。

“用笔盗窃一大笔钱,远远比用枪抢劫一小笔钱,安全很多。”美国成熟的市场也不是一天建成的,对比国内xx的变化,未来还是值得期待的。

记得巴菲特说要感谢生长在美国,并且赶上这个好时代,他说过的没错。

巴菲特读后感【篇4】

最近读了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以后,发现了两个之前从来没注意到的事。

一,巴菲特其实不喜欢投分红多的公司,他更喜欢公司留存现金扩大。1987年夫子自道,他持有少数股权的公司市值超过20亿美元,而伯克希尔得到的财报利润(即分红)仅为1100万美元,分红率0.55%。

我们中国人熟悉的那个买中国石油买美国公用事业的巴菲特是他21世纪的形象,一般港股重分红的保守理念也让我们产生了对国际投资者的错觉,实则中年的巴菲特对分红极度不关心,现在的老大爷当年也是潮人。

二,净资产,我们有时候会忍不住用净资产来算自己的安全边际,但是巴菲特自述他几乎没有过用账面资产以下的金额收购过公司。roe折射出的净资产,比账面资产更有效,假如整体的平均roe是8%的话,那么单个企业超出部分的roe就是顾客愿意额外买单的部分,这个企业的无形资产护城河。巴菲特更在意无形的净资产能不能持续保持优势。

巴菲特读后感【篇5】

指导员:马洁萍学校:文化路第三小学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叫《巴菲特最成功的交易》,讲述的是“股神”沃伦巴菲特,巴菲特是一个热爱家庭的人。

有一次,他发现他的儿子豪伊将近200磅,他显然不再胖了。于是,他就对儿子说:“你应该**了,你的体重182磅才健康。

”他的儿子就说:“爸爸,算了吧,我想我是永远瘦不下去的。”

于是巴菲特就对儿子说:“我们做一笔交易吧,现在按合同,你每年总收入中的26%交给我,但你要体重降到182磅,你只要给我22%的年收入就行了。“最后,豪伊看到了182英镑,巴菲特欣然接受。

豪伊说:“爸爸,你一下损失了农场4%的年收入,你不觉得很亏吗?”,巴菲特微笑着说:

“不会,我用4%的年收入换回一个健康的儿子,我还很高兴!”。

我从中了解到,我不能用金钱买所有的东西,但我可以用金钱来交换珍贵和有爱的东西。在人们心中,金钱不是最重要的,而是家庭、友谊和爱情。只要家人高兴,我就高兴。在这个世界上,即是一个人用一生的精力去追求金钱,他心中最好的财富就是家庭和爱情。

巴菲特读后感【篇6】

公司的治理结构能够分为三种类型,每种类型对董事会扮演的主角都有不一样的要求。第一种,有控股股东且控股股东是公司经理。第二种,有控股股东但控股股东不是公司经理。第三种,没有控股股东。

好的投球总能阻止好的击球,反之亦然。

选股和组合管理是投资成功的关键。聚焦投资,投资者把自我的赌注全部押在长期看来最可能跑赢市场的那些股票上。

掌握重要的基础知识并透彻理解,,并且能够将跨多门学科的基本要点融会贯通。

α系数——业绩(EPS)

β系数——相对波动性(PE的变化)

很多荒唐的念头都源自心理现象,手握锤子的人看什么都是钉子。

要解决复杂的问题,就要从多个学科角度进行思考。

对于图书的库存(商品的库存)使用后进先出估值法,计算当前的成本,不把任何库存的减少计为收入。

为商誉支付的钱,依据的是存货的先进先出价值。

财产,厂房和设备的评估价值,剩余价值,有些甚至用来支付递延所得税负债。(要拆分)

所有溢价都是付给商誉的,只买你认为会升值的东西。

资本市场既有流动性,也带来长期收益。

长期来看,商业价值的增长并不取决于短期的股价,而是取决于长期内在价值的提升。

任何事情都要尽可能将其简化,但又不能过于简化。

留意你的认知缺陷,害怕你自我的愚蠢。

如果只是一味地削减今日的成本,如果只是关注目前收益的最大化,就很可能会牺牲公司未来的经济收益。

如果不想让自我一辈子生活在痛苦之中,那就不要带着改变别人的目的去结婚。

宁愿拥有一家非控股的优秀公司相当部分的股权,也不愿100%拥有一家表现平庸的公司。

三大分类:制造业,服务业,零售企业

犯错的情景:对公司及其所属行业的经济态势做了错误的评估,对时任经理人的忠诚度和本事确定错误。

收购一家盈利状况十分出色,支付商誉及其他无形资产的高溢价,是糟糕的投资。

诺亚法则:如果方舟是生存之本,那么不管此刻的天空是多么万里无云,都应当立刻着手建造方舟。《水上映行》《巴菲特基本法则》

你这辈子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崇拜谁,你模仿谁。

长期而言,企业的股票价值会接近于内在价值。

金钱永远不会消失,只会从一个口袋转到另一个口袋。

恐慌时期,你必须永远记住两点:

第一,普遍性的恐慌情绪,其实是投资的朋友,因为它给你奉上了廉价买进的机会。第二,个人的恐惧是你的敌人,并且它也是毫无根据的。投资者只要避开过高的,不必要的成本,长期坚持投资一批财务稳健的大型企业,会有不错的收益。

这个社会永远需要巨大的交通和能源投资。

要让顾客开心,最有力的手段就是降低价格。

事实上,公司的业务发展具有高度的不可预测性,往往很难到达预期的财务数据。意外会不可避免地发生。

在投资管理上,创新者为数甚少,模仿者为数众多,无能者数不胜数。

有钱的人遇到了有经验的人,结果是有经验的人得到了钱,有钱的人得到了经验。

如果谈下比别人更划算的交易?关键并不在于你怎样卖货,而在于你怎样“卖嘴”。

三个彼此关联的投资因素:第一,优秀的业绩表现迅速吸引大批资金涌入。第二,庞大的资金规模肯定拖累投资表现。第三,大多数经理人,仍会寻找新的投资,因为他们有自我的算计,管理的资金越多,落袋的收费越多。

无论投资多寡,投资者都应当投资低成本的指数基金。

巴菲特读后感【篇7】

巴菲特觉得企业经常预测未来并不是一个好习惯

书中原文:巴菲特以及伯克希尔避免进行预测,因为这是一种糟糕的管理习惯,经常会导致管理人粉饰报表。

无论投资还是经营企业如果太在意短期的表现就会影响心态导致做出错误的决策

书中原文:伯克希尔旗下的各个公司的CEO们享有一个独特的工作环境。他们应对的要求很简单,1.仅有一个股东;2.仅有一类资产性质;3.他们管理的公司不会被卖出或合并,会坚持目前的状态乃至百年不变。

这样的情景,使得这些公司的CEO们能够具备长远的发展眼光,不像上市公司的CEO们那样,必须不停研究下一个季度财务表现的市场短期压力。在伯克希尔的大家庭里,短期的结果当然重要,可是任何短期的眼里都不应以牺牲长期竞争为代价。

巴菲特对股权激励的看法:投资者应当理性对待,如果只是以简单的利润再投取得利润增加而不是提高公司的资本回报率对现有股东是不划算的.伯克希尔更愿意根据业绩贡献奖励现金,他们想要公司的股票会自我购买,如果他们主动购买了公司的股票才说明他们站在了股东的立场上。

书中原文:以公司股票期权奖励管理层,以期到达管理层与股东利益一致的做法,不仅仅是言过其实,并且掩盖了一些更深层次的、由期权带来的利益分歧。很多公司奖励管理层股票期权,仅仅是机遇公司留存利润的简单增加,而不是对公司资本的良好运用。

然而,巴菲特指出,仅仅是使用公司留存利润在投资取得利润增加,简直就是举手之劳,并未提高公司真正的资本回报。

如果公司资本没有被加以优化运用,那么,现有股东的利益会暴露在股票下跌的风险之中,而期权持有者却能够置身其外。

伯克希尔的管理层根据业绩贡献获得现金奖励,如果他们想要公司的股票,直接购买即可。巴菲特说,如果他们能那么做,那么就说明他们是“站在了股东的立场上”

巴菲特认为价值投资这个词是剩余的,真正的投资必然是建立在价格与价值的基础上的,那些不将价格与价值比较的策略根本就不是投资,而是投机。

书中原文:尽管现代金融理论的热衷者认为市场是有效的,以至于价格(你所付出的)与价值(你所得到的)之间没有差距,巴菲特和格雷厄姆认为这种差距仍然普遍存在。

这种差距也证明“价值投资”这个术语是剩余的。所有真正的投资必须建立在价格与价值的关系评估的基础上。那些不将价格与价值进行比较的策略根本就不是投资,而是投机。投机仅仅是期望股价上升,而不是基于“所支付价格低于所得到价值”的理念.

巴菲特读后感【篇8】

看完《巴菲特之道》,收获颇多,感觉其中很多道理、方法,不仅仅对股市投资,对工作事业和人生,一样很有价值,也许是因为对于沃伦.巴菲特来说,股市投资就是他的事业和人生。

首先,对于股市投资,“股神”巴菲特虽然11岁开始投资第一只**,但不建议年轻人做。“在踏上社会在早期阶段,大多数人随着本职工作技能的提高,其收入多会超过投资收益。那些曾经20岁、现在40岁的人们过去10年、20年的‘**’经历,最大的损失并非**亏损,而是由此耗去的时间与精力本可以成就另一番事业。

”其实,年轻人开始也没有多少本金,如果10万以下,很多年不可能维持生活。所以,最好还是在取得自己第一桶金的时候,如果还有兴趣,再开始学习、逐步进入。

要理性和耐心,这是基于个人的能力。“理性的基石就是回望过去、总结现在,分析若干可能情况,最终做出抉择的能力。”“你自己花在调查研究上的时间越多,对于股评家的依赖就越少,从而减少不理性的行为。

”如果没有能力做出判断,怎么可能理性,怎么可能有定力,怎么可能在别人疯狂的时候全身而退,在别人极度悲观的时候大胆进入?“近来是否有愚蠢的家伙给我提供了低价**好公司的机会?”“你必须懂得别人在做什么,懂得他们为何不对,懂得应该做什么,还必须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反其道而行,以及能够坚持备受煎熬的状态直到最后的胜利来临。

”要对自己能力有客观的评价,“清楚自己到底能吃几碗干饭”,买**只买自己非常了解的。“沃伦知其所不知,坚守自己的能力圈,放弃其他。”要专注,“没有人会擅长每一件事,不断更新和学***物是很难的。

”但现在,好像专家越来越少,什么都懂的“大家”越来越多,这不符合常理。“巴菲特相信,只有那些不了解自己在做什么的人,才需要广泛的多元化。”

对于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不是靠智商。“巴菲特告诉我们,成功的投资不要求有高智商,或在商学院接受高等教育。”“他有句妙语:

‘如果你有160的iq(智商),卖掉30吧,因为你不需要这么多。’伟大的成功,只要有足够的智力即可,不必是天才。多余的智力并不会增加你成功的机会。


本文的网址是//www.zf133.com/a/5722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