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作文 > 苏联观后感 >

苏联观后感

苏联观后感

苏联观后感。

我们特为您整理了一份“苏联观后感”,您最近是不是在考虑写作品名观后感呢?每个人对同一部作品可能会有独特的体会和感悟,因此每个人的想法都可以写成观后感。您可以写一篇关于这部作品的观感,不论是正面还是负面的评价,您可以谈谈自己是否认同其中的观点。希望您能通过本页提供的信息获得一些收获!

苏联观后感 篇1

1917年对于世界来说,是普通的一年。在此之前,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国渡。在这一过程中,新殖民主义与旧帝国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秩序的不平等造成了各种不可调和的矛盾和冲突。

终于自1914年开始,爆发了一场影响深远的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而爆发的一场世界级帝国主义战争。1917年正处于这场战争的尾声。美国参加了对德战争,中国等国也相继参战,盟军阵营增加到27个国家,而盟军的失败是大势所趋。

1917年也是不平凡的一年,正是在这一年的11月7号,随着停泊在涅瓦河畔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一声炮响,处于协约国一方的沙皇**发生了一次重大的变动,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起来了。这个在战火和变动中诞生的共和国注定了它的不平凡,在随后的数十年中久经挫折磨难的考验和始终遭受到世界其他主要国家的不平等对待,并在几乎整个20世纪占领了人类社会的制高点。它是苏俄,也是苏联。

周五,我们一起在教室里看了《大国崛起》这部纪录片的苏联部分,除了记录片中对这一社会主义巨头的前世今生盛衰兴亡的解析,对于作为仅存的几个社会主义国家之一的我们来说,我们也应该从苏联的历史中得到和吸取社会主义的经验和教训。

共产主义社会是最高理想的社会,追求共产主义和建设共产主义的道路无疑是人类做出的最宏伟的决定和最坎坷的选择。作为第一个共产主义国家,苏联在短短的几十年里为我们建设共产主义提供了许多经验和教训。

苏联前后有几个主要时期: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每个时期都充满了自己独特的背景,社会环境和政治经济决策都充满了现任领导人的个性和个性。战时,共产党的政策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度过这一特殊时期,但由于过分集中,侵害了农民的利益,造成了许多社会问题。

新经济政策恢复了商品货币机制,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但仍未能解决新经济政策的市场经济本质与布尔什维克党反对市场经济的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斯大林模式通过优先发展重工业、指令性计划管理和单一公有制推动了重工业的发展,使苏联仅用两个五年计划就很快成为了一个基础的工业化的国家,但是也埋下了工农不平衡活力低下的长期僵化的经济畸形的祸根。赫鲁晓夫的改革完全否定了斯大林的政策,但他也严重脱离了现实,特别是强行种植了个人喜爱的玉米,留下了一个决策的笑话。

勃列日涅夫又采取并加强了斯大林的老路。虽然略有改进,但没有起到作用,没有抓住根本问题。最终,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手术刀并没有向党的肿瘤挥舞,而是向党的脖子挥舞,打倒了垂死的苏联病人。

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政策方针该如何去制定,这无疑是一个大问题,这不仅牵扯到国家制度、意识形态和现有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还牵扯到人文社会、阶级利益等因素,各因素相互纠葛,互相影响,造就了一个国家一个时期道路选择的困难重重。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每个共产党员都应该考虑的问题。可悲的是没有人告诉我们怎么走。幸运的是,站在共产主义巨人苏联的废墟上,我们一定能够比我们的前辈走的更远更快。

苏联观后感 篇2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俄语简称苏联,是一个由15个苏联加盟共和国组成的国家,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成立于1922年12月30日,1991年12月解体。大国崛起苏联观后感,欢迎阅读参考。

大国崛起苏联观后感一:沙俄***革命中遭受到了农民的起义,转变成了社会主义的苏联。

当时的苏联是一个不被别国认同的一个领土大,力量小的国家。

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初期,国家让农民免费提供粮食,农民很不满意。

列宁不得不改变国家政策,让农民自由投票。当然,农民们很支持。

在列宁的措施下,苏联的经济恢复了许多。

列宁把自由市场经济开放后,在“社会主义”上面,再加上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苏联的国家经济完全搞上去了。

这个国家也渐渐得到了部分国家的认同。

美国的汽车大王福特首先在苏联这块富饶的国土上建立了汽车工厂,并向市场投放了大量的“t型车”。

在一战后不久,这种车的产量就上了万。

在苏联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斯大林继承了列宁的事业,苏联最不希望看到的事情终于发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不可避免地来到了这片土地上。

二战期间,苏联一开始就因德国的袭击而损失了几万的兵力。但苏联的工业发展是不可小看的,苏联每天制造的**、飞机、坦克,都比德军的日产量多一倍!苏联在这些压倒性的因素上,德军不得不投降了。

二战成就了苏联,让这个国土面积为世界之最的国家登上了世界强国的宝座。

回顾中欧的德国,我记得普鲁士国王威廉三世曾说过:

“正是由于穷困,所以要办教育。”在这个教育普及的国家中仅柏林洪堡大学就有29位科学家加冕过诺贝尔奖。

难怪德军总参谋长毛奇早就自豪的说过:

“德国的胜利早已在小学生的讲台上决定了!”我们从中可知,国家总在不断的发展,而人类短暂的生命永远也无法比拟一个国家漫长的历史,人类渺小的功绩永远也无法比拟一个国家的莫大的荣耀。所以,培育下一代的幼苗是迫在眉睫的任务,人类不断延续,永不熄灭的香火,是世世代代国家的精神传递的骨干,德国正以这一点换来了最终的胜利……

在许多国家中,东亚岛国日本让我相信,我们应该抛开他们对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抛开我们敌对的目光。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我们中国人口中的“小日本”如今却以他强大的国力堂堂正正的屹立在我们的前头。他和我们的清帝国一样,由于资源外流和文化落后,遭受着西方列强无休无止的侵略。

然而,面对同样的状况,他们看到中国“落后便要挨打”的局面,否定了顶礼膜拜所带来的暂时安稳,他们迅速图强振国,维新求变,以惊人的速度迅速成为亚洲第一个摆脱西方列强侵略并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事是不言而喻。他们中的一个总是坚持团结,善于取长补短,创造了今天的辉煌。

大国崛起苏联观后感二:沙俄***革命中遭受到了农民的起义,转变成了社会主义的苏联,大国崛起苏联观后感。当时的苏联是一个不被别国认同的一个领土大,力量小的国家。

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初期,国家让农民免费提供粮食,农民很不满意。列宁不得不改变国家政策,让农民自由投票。当然,农民们很支持。

在列宁的措施下,苏联的经济恢复了许多。列宁把自由市场经济开放后,在“社会主义”上面,再加上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苏联的国家经济完全搞上去了。这个国家也渐渐得到了部分国家的认同。

美国的汽车大王福特首先在苏联这块富饶的国土上建立了汽车工厂,并向市场投放了大量的“t型车”。在一战后不久,这种车的产量就上了万。

在苏联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斯大林继承了列宁的事业,苏联最不希望看到的事情终于发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不可避免地来到了这片土地上。

二战期间,苏联一开始就因德国的袭击而损失了几万的兵力。但苏联的工业发展是不可小看的,苏联每天制造的**、飞机、坦克,都比德军的日产量多一倍!苏联在这些压倒性的因素上,德军不得不投降了。

二战成就了苏联,让这个国土面积为世界之最的国家登上了世界强国的宝座。

大国崛起苏联观后感三:央视二台正在**的大型电视记录片《大国崛起》,引起了中国社会各阶层广泛的关注。我个人认为这是今年**电视台最有影响力的电视节目。

这是中国**电视台制作的第一部以世界强国历史为主题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它诠释了15视纪以来世界强国崛起的历视纪其繁荣背后的原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片所说的“世界性大国”,不是人口和面积意义上的大国,而是在历史“成为全世界的历史”之后出现的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国家。

今天的中国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中国人口众多,历史悠久,如何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几代中国领导人一再强调:

在发展中,要吸收和借鉴全人类文明的成果。那么,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和态度来看待那些在近代史上曾经引领世界潮流的国家呢?我们可以从中国的和平发展中吸取什么样的经验教训?

我们怎么知道中国?我们如何看待这个世界?一台12集的电视也许不能给我们答案,至少它能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思想的解放是先导。这是电视给我的启示之一。英国工业革命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新教在英国确立了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被囚禁的僵化思想。瓦特和牛顿出生于一个伟大的科学家群体,是他们的杰出代表。

英国可以为出生在一个小地方的牛顿举行国葬,王室和王子亲自为他抬棺材。这在当时等级森严的欧洲其它国家是不可想象的,更不用说中国了。

苏联观后感 篇3

《蝮蛇》这篇**是阿.托尔斯泰的作品,故事开始于苏联国内战争时期。

故事是红军骑兵连司令员叶梅利亚诺夫救下被敌人射杀的女孩左托娃,教她在营房里骑马打仗。左托娃当了通讯员后,由于职务关系,她和叶麦利扬诺夫同住一间草棚,睡在一张床上,骑兵们都说左托娃是叶麦利扬诺夫的妻子,而他俩也不加可否,因为这样骑兵们就不敢对左托娃无理了。

在一次任务中,左托娃与到了敌人。她虽然孤身一人,但聪明勇敢,最终战胜了敌人,完成了任务。这下她在骑兵连里可出名啦,这些士兵们对这位女兵都刮目相看了。

平时,叶梅利亚诺夫对左托娃要求很严格,在生活中照顾她。

一次作战中,他们被白军包围了,战士们又累又饿,叶麦利扬诺夫从河里舀了两盆水,提给左托娃一盆自言自语地说:“我们不会活着离开这里啦。”左托娃深情地望着叶麦利扬诺夫说:

“吻吻我吧。”叶麦利扬诺夫小心地把她搂在怀里轻声说:“真想让你作我的妻子,但现在不行。

”战斗又打响了,叶麦利扬诺夫高举战旗英勇在前,不幸的是他倒下了,左托娃接过红旗继续战斗......。

战斗结束了,左托娃身负重伤,团长见她作战勇敢深感钦佩,把一枚金制的胸饰-“金箭”奖给了她。

左托娃养好伤又投入了新的战斗,长途的跋涉,战斗的硝烟,使得她变得像蝮蛇一样凶猛,她能喝含酒精的汽油燃料,吸马合烟,骂起人来也不比别人差。

战争结束了,左托娃曾在几个机关工作,后来二十三岁的左托娃来到莫斯科,在一个有色金属托拉斯检验科上班,这里和骑兵连的生活大不一样,平时人们觉得这个严肃的女人在世上是多余的。她曾向经理求爱,但得到的是讽刺、耻笑,后来经理的恋人〔左托娃的邻居〕给她编造了假事实,说她是骑兵连里的“破货”。

她的邻居们对她百般戏弄。有一回聚集在一起找左托娃的麻烦,左托娃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拿出部队奖给她的手枪,并且对准面前的这群“恶魔”邻居们,那些神奇十足的邻居们吓的抱头鼠窜。

作为一名读者,我十分赞赏这篇**,它塑造了一位苏联妇女的伟大形象,我感觉到“蝮蛇”不是左托娃,而是那些鄙俗的小市民们。

我想无论谁读到这本书,都会对左托娃的形象充满无限的爱。

苏联观后感 篇4

苏联为什么解体?

看完苏联解体内幕的纪录片,感触很深,首先对共产党的遭遇感到无比的同情和沉痛的惋惜,然而痛心之后,又不得不思考,是什么引发了这样一个思想先进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夜之间回到了革命之前的状态?是什么让这样一个大国土崩瓦解?是什么让共产党由国家干部变成了失业者?

和平演变:虽然苏联解体是一夜之间爆发的,但人们思想观念的真正变化和国内政权的变化并不是一朝一夕的结果。首先,自从苏联成立之日起,这个襁褓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就引起资本主义世界极大地恐慌,西方资本主义虎视眈眈,想要把这个敌人拉向自己的阵营,尤其是美国想尽办法要对苏联进行和平演变,对其进行思想上的**,渐进式的思想侵袭。而且,自列宁以后,从斯大林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就渐渐僵化,经济和政治的建设并没有完全从实际出发,没有灵活的利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模式的生搬硬套,导致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并不完全符合。

经济牵制——不断崛起的苏联在美国的诱导下,大搞军备竞赛,导致国防开支达到了**总开支的百分之二十,军事上的斗争已经完全限制了经济建设的速度与规模,然而,苏联虽然发展很快,他毕竟是从一个沙俄统治的腐朽的半封建的农奴制社会激进式的直接跨越到了社会主义社会,空有理想和激情并不能掩盖这样一个事实:在苏联建成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经济基础并没有赶上上层建筑。苏联的底子还是相对薄弱的,经不起无休止的军备竞赛的折腾。

这是长远的原因。无论谁执政,经济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都是稳定执政和国家强盛发展的基础。一个国家的发展必须以稳定的国内外环境、稳定的社会政策和稳定的国际环境为基础,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苏联在国际环境严峻的时刻,不但没有努力稳定国内环境,谋求发展,反而大搞军备竞赛,国内的经济模式也是一切凭计划,没有充分利用市场的优势,经济模式僵化,使经济发展滞后,综合国力停滞不前。在当代社会主义的中国,我们应该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实践性的真理,谋求经济高速平稳发展。有了生活的保障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自然会拥护共产党的统治。

领导不力——苏联在解体前没有得到正确的领导。斯大林留下了僵化的经济政治模式和“共产主义”原则。然而,赫鲁晓夫上台不仅没有缓解这一矛盾,反而使事情变得更加复杂和麻烦。赫鲁晓夫完全否认斯大林,但他在经济和政治上并没有取得多大成就。他仍然用政治口号控制着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完全忽视了市场的调节力。

此后,政局不稳,短时间内,领导人不断变化。直到让共和国人民看到一丝希望的戈尔巴乔夫出现,人民本指望他有非同寻常的政治远见,然而,他一系列新颖的政策不但没有给人民带来曙光,反而让国家进入一种更加散漫更加混乱的状态。没有苏共的统一领导,各共和国的思想都不一样,人民生活处于深重苦难和激化状态。

最后,以叶利钦为代表的激进党改变了苏联的命运。共产党这个曾经呕心沥血地努力,想要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党派,他们的政治梦想一夜之间化为泡影。苏联解体最根本的原因是苏共领导不力,苏共建立的社会制度有待完善,各种社会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最重要的是人民的生活水平很差,百姓并没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过上那种理想中的社会主义的生活,苏联追求表面的东西太多,而没有真正把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经济放在一个有力的地位上。过度的军备竞赛、严格的等级制度和完全由中国共产党控制的经济并没有给人民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利益。社会矛盾激化,通货膨胀十分严重,物价飞涨,当前生活状况仍在恶化。所以人民不断**。

理想动摇——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下,苏联所做的最不应该的一件事,就是放弃了苏共的领导,在我们社会主义的今天,坚持中共的领导是必须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像苏联一样倒退,而一直向社会主义的理想迈进。要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不要僵化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先进同样处于一种高速发展但根基不深的地位,我们不能把经济建设以外的东西推到最重要的位置上。

内部腐败——此外,苏共内部存在的腐败和不合理的等级制度,自然也制约着党的发展,造**民对共产党的不满,共产党员应该加强自身修养,同时,党内应该建立有效的防腐制度,杜绝腐败现象,这样才能保证共产党自身的廉洁性、先进性,在思想上占有优势,带领中国人民走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让中国强大起来,实现百年复兴之梦,中国道路也会越走越宽,而不会向苏联一样,改变了社会性质,最后把自己逼上绝路。

只有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路线,坚持实事求是、经济第一的战略,社会主义中国才不会重蹈苏联的覆辙。社会主义本身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但是,只有在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正确实践的基础上,这种活力才能充满活力。因此,政治路线的制定和经济的发展十非常重要的。

苏联观后感 篇5

按照我院安排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实践,根据安排**了《苏联亡党20年祭》,感触颇深。

该片以大量的历史资料和对历经苏联解体的当事者采访的形式,向我们讲述了那场23年前那场巨变的前因后果,让我们以史为鉴,站在时代的前沿,在建设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潮流中,践行****的重要性,始终保持我党的先进性,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让党员干部知“八荣八耻”,践行务实作风,从而带动全国各族人民实干兴邦,逐步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国家而奋斗。

《苏联亡党20年祭》共分为苏联最后的日子——世纪大悲剧引起的反思,把自己推向灭亡的政党——**制引发的恶果,被“休克”的国家——经济私有化带来的衰败,阿尔巴特街的迷墙——指导思想多元化造成的混乱四大部分。通篇看完,结合查阅的相关的资料,我对苏联亡国亡党的原因和对我国党的建设有以下认识和建议。

苏联灭亡不是一天一夜的事。苏联共产党曾经在艰苦的条件下领导苏联人民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创造了辉煌的成就,但正是这个光荣国家的缔造者摧毁了这个光荣的国家。

首先,在经济方面,苏共没有做好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国家经济发展规划论证不足,改革措施不能真正落实。当单一的所有制经济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束缚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时候,作为执政党的苏联共产党采取过快的经济改造政策,将国家经济命脉完全私有化,严重脱离了现实,严重背叛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让人民群众放弃了对苏联共产党的信任。

其次,在政治上和军事上,苏联共产党采取**制,自己主动放弃了政党对国家政权领导的核心地位;在思想意识形态上采取的“多元化”,没有正确的辩证的对待历史,全部自我否定,脱离了辩证唯物史观,造成了在苏**内政治派别林立,在社会上造成了反苏共,反对苏维埃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潮泛滥。采取**多元化是必要的,国家建设一定要广开言路,这样才能更稳健的发展。但苏联共产党在政治建设上的发展规划出现了致命的硬伤,其从根本上对政体的改造,对错误的反苏共,反苏维埃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论没有采取正确的引导,并在军队中放弃党对军队的指挥权,造成了炮轰白宫的“十月事件”,彻底的丧失了对国家的领导权。

种种原因导致了苏联的灭亡,但苏联的灭亡是苏联共产党内部腐败的必然结果。

鉴于苏联解体党和国家的历史教训,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怎样才能立足于世界森林,带领中国人民走向繁荣?

义市在经济基础上,继续坚持中国仍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认识,继续稳步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临时市场经济的改革和发展。既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又要实行市场经济,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必须坚持和完善多种多样的公有制经济形式,理顺国家与企业的关系和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这样有**的强有力的宏观调控,通过经济社会政策、经济法规、计划指导和必要的行政管理,为市场经济创造一个稳定、安全、有序、公正的社会经济环境,通过各种宏观调控手段,来防止和纠正收入差距的过分扩大,保证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保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结构,特别是国有及由国家控股的大中型骨干企业,将会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保证国民经济的合理布局,节约资源和市场有序运行。

二是在思想政治方面,继续加强传统文化和马列、毛泽东思想政治建设,继续识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当代中国,轮流执政没有政治和社会基础,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不允许轮流执政。我们仍要从国民基础义务教育阶段抓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教育,辩证的看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去解决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祖国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逐步建立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特色社会主义中国。

第三,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军队灵魂的**。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一条永远不能变,而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要强化这一观念,在中国“军队非党化”缺少基本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背离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没有任何推行的理由和价值。“军队非党化”,将严重危害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要坚决抵制军队非党化的错误政治观点。

古今中外的历史告诉我们,“兵权之所在,则随之以兴;兵权之所去,则随之以亡”。

当前社会某某千万嫁女,某某村官**上亿,某某地方领导公费旅游,某某领导以权谋私安排子女工作等等不正当行为屡见不鲜,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可谓到了该杀一杀的地步了,当前中国共产党进行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可谓正当其时,党的各级督导组应该常态化巡查,广开言路,“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只有这样才能始终保证党的群众路线活动的落实到位,才能永葆党的青春与活力。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当我们每个社会主义中国公民,安逸的生活在祖国母亲的怀抱中,我们应该去体会我们之所以能生活在安定团结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原因,我们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和欣欣向荣的祖国,并为之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最后,我觉得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应该以身作则,坚持党员的先进性,率先垂范,勇于担当,牢记我们每个共产党人在入党时立下的誓言:“牢记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的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me:***

苏联观后感 篇6

读书报告

一、本书的相关背景

导语:雷日科夫是苏联解体前的部长会议主席,他经历了苏联解体的全过程,比任何人都更了解和洞察当时的真实情况和内幕。因此,雷日科夫的作品具有更深层次的价值和意义。雷日科夫近年来写了很多书,但他非常重视。

他说:“这本书我写了十多年。”书的主题是苏联解体一这是对他震撼至烈的人生经历。

除叙述1989年至1991年苏联发生的重大事件外,更重要的是总结经验教训,反思后果。起初作者只是备忘,把一些重要的事件记录下来。但后来,随着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后果越来越严重,他开始像整个俄罗斯思想界一样,深入思考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

他把所有这些都写进了此书。他说:“我希望这本书在某种程度上能回答我心灵和理智的呼唤。

”时间是最好的老师,拉开时间距离的观照可能更为客观、冷静、清明和超脱。在过去的15年里,雷日科夫几乎没有放松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他曾同数以千计的本国和国外思想精英交换看法,促膝长谈;也曾无数次深入底层,倾听普通人的意见;他还曾阅读了大量的有关著作。

这本书按时间顺序,回顾了苏联解体过程中的所有重大事件,并清楚地梳理了它们的起源。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许多资深研究者感到困惑。

社会背景:

苏联的兴衰是20世纪的一件大事,它直接改变了世界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当今,苏联兴衰史、苏联解体的教训及其后果,已成为世界各国理论界研究社会主义前途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自1993年9月28日以来,俄罗斯爆发了反对叶利钦的大规模游行。

1991年底,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正式成为独立国家。苏联解体后的初期,俄罗斯呈现出非常混乱的政治局面。当时,约30%的俄罗斯人在苏联时代失去了生命,经常示威游行,要求恢复社会主义制度。

然而,新一代人热衷于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和自由民主的社会,他们认为美国是他们国家最好的榜样。

直到1993年10月5日,针对叶利钦的武装对抗才告破裂。这十天是自1917年十月革命以来俄罗斯最致命的巷战。

人物介绍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雷日科夫

俄罗斯联邦委员会自然垄断委员会主席。曾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联共产党政治局委员。1929年9月28日生于乌克兰顿涅茨克州切伦斯基地区。

1950年毕业于克拉马托申克机械制造学校,在乌拉尔重型机械厂任工长、车间主任、总焊工、副厂长。1956年加入苏共。1959年毕业于乌拉尔基洛夫工学院。

1960年至1970年,先后任乌拉尔奥尔忠尼启则重型机械制造厂总工程师、厂长。1971年起任乌拉尔机械生产****总经理。1975年至1979年任苏联重型和运输机械制造部第一副部长。

1979年至1982年,任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第一副主席。1981年至1991年,当选为苏联共产党党员。1982年11月至1985年,任苏联共产党书记、苏联共产党经济部部长。

1985年4月任苏联共产党政治局委员,同年9月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1990年12月辞去部长会议主席职务。1989年3月当选为苏联人民代表。

1991年6月,他竞选俄罗斯联邦**,获得14%的选票。

雷日科夫曾是苏联最高苏维埃第

9、 第十、十一届国会议员(1979-1989年),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成员(1986-1990年),苏联人**会议员(1989-1991年)。

1995年初重返**,领导竞选集团“权力属于人民”;任《真理报》编辑部公众委员会委员;参加国家杜马竞选前任国际社会联盟“欧亚地区:消除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果参加者”主席。他是俄罗斯国家杜马第二届联邦会议成员、俄罗斯人民爱国联盟协调委员会执行委员会主席、军民高技术委员会委员。

国家杜马能源、交通和通讯委员会成员。

二、本书的主要内容

概述:1991年12月25日,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70多年的苏联国旗被俄罗斯三色旗取代。十五年后的2006,《大国悲剧——苏联解体的前因后果》问世,作者雷日科夫以一个参与者和见证者的向本书读者详实的介绍了1989—1991年导致苏联这样一个强大的国家解体的前因后果。

作者以回忆的方式讲述了在苏联解体前苏联内忧外患的处境,经济上的一蹶不振、国内领导人的更替、执政理念和方式的转变、民族主义和****的爆发、西方意识形态的入侵,苏联矛盾冲突在苏联解体前已经实际已经达到一个顶峰,读者在阅读本书的过程看到的的一个矛盾冲突的气息弥漫在整个苏联的空气当中,然后如何爆发,最后如何崩塌。

章节:第1章乱从何来

第二章阿拉木图:不当任命的严重后果

第3章第比利斯:颠倒黑白的审判

第4章费尔干纳的黑色六月

第5章巴库:谁是罪人

第6章雪崩前奏:波罗的海三国

第7章后果:仇俄浮出水面

第8章后果:可耻的审判

第9章“独立”乌克兰的怪现状

第10章合二为一的乌克兰

第11章苏联:从改革到解体

第12章政权处于弥留之际

亮点:本书亮点在于作者是在苏联解体前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是苏联潜在问题逐渐爆发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在陈述一个事件爆发的问题上,没有什么比亲身经历过的人更具有发言权,这也是这本书对苏联解体问题的描述具有不可比拟权威性的重要原因。

雷日科夫在叙述的时候,不仅对事实简单的抄写,而是在说出历史的真相,尽可能的将真相还原于世而不是做历史的奴隶,将大量的具有研究价值的历史真相留在本书的字里行间之中。

三:阅读的心得与启示

我们都对苏联解体有一定的认识。斯大林的模式为苏联战胜法西斯德国,成为唯一能与美国竞争的工业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工献。然而,这种僵化的管理模式在和平时期逐渐衰落。冷战时期,对美军备竞赛和领导人盲目改革带来的巨额开支,后来否定了共产党的地位,使经济进一步瘫痪,导致解体。

然而,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灵感是1。我们要始终坚持道德德基本原则。2。任何国家都不能允许少数民族遭受压迫的现象发生。

1.本书记录了苏联解体前后一批又一批的反法西斯战士被送上审判台的的事件。在外人看来是多么荒谬的事情,在独联体却真实地发生了。

这些事情,挑战了人们的道德底线,否定了卫国战争的正义性,进一步造成了社会的混乱。无论何时,无论独联体的人民对前苏联红军有多么大的意见,对后来的苏联政权有什么看法,苏联战争中法西斯德国始终是非正义的,是***的,这一基本原则不能变,真实的历史不容篡改。

2.前苏联解体后,在独联体国家如乌克兰,立陶宛爱沙尼亚出现了排俄仇俄情绪,俄罗斯族的人收到了**,针对俄罗斯人的打砸抢烧事件不断被报道,甚至是俄语也在学校和工作岗位上收到了排挤。难道对一个政权的不满就要发泄在无辜的人身上吗?

难道这些身处大众阶层的俄罗斯族人民不是被压迫的一员吗?国家的强大,是离不开各个民族和睦相处的,每个人生来平等,都有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转让的权利,无论是少数民资还是主体民族,都是国家的一员。没有谁比谁高贵这一说,我们也没有权利去鄙视他人。

正如果戈里所说,小俄罗斯人并不比俄罗斯人高贵,俄罗斯人并不比小俄罗斯人高贵,既然神让他们共处一个国家,那么他们就要相互补充,相互学习。

苏联观后感 篇7

三是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正确方向,提倡西方制度,实行了洋务化,直接埋葬了社会主义。80年代中后期,苏联领导恩戈尔巴乔夫推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主张公开性、民主化、社会主义多元化鼓励揭露黑暗面,贬低社会主义成就,损害共产党形象,向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靠拢,至于把苏联引入歧途。苏联和东欧国家改革的失败,是错误的改革理念和错误的改革指导思想的必然结果。

这是苏东剧变的决定性根源。

第四,西方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战略加速了苏联和东欧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崩溃。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和平演变战略是战后西方国家的既定方针和基本战略,他们力图利用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外交等方面的影响,通过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以和平手段瓦解社会主义制度。

第五,经济发展不强,甚至停滞,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缓慢,甚至下降,动摇了社会主义和政权的基础。苏联、东欧国家长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排斥市场的作用,使经济的发展缺少活力,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实行重、轻、农为顺序的经济发展战略,优先发展重工业而又突出军事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使人民生活用品匮乏;不重视科技革命对经济增长的决定性作用,没有及时将粗放型经济转向集约型经济,盲目追求高积累、高投入、高速度、导致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综上所述,苏联的解体不是一个偶然的事件,是经历了苏联后期几十年的沉淀积累而引发的各种利益团体之间矛盾的总爆发。最终导致苏联解体,苏共**。对于我们来说,最主要的是时刻不忘加强自身的政治素质提高及共产主义信念的加强,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

始终本着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踏踏实实工作,努力学习。

苏联观后感 篇8

然而,随着战争的胜利,苏联转向和平建设,斯大林模式的弊病也逐渐显现出来,农业和轻工业遭到打压、文化压制、大饥荒、官僚主义、****……一系列社会问题也引起了苏联领导人们的注意,他们不断进行改革,试图革除斯大林模式的弊病,但是始终没有改到点子上,僵化的体制阻碍了苏联社会的健康发展,终于,伴随着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曾经盛极一时的红色帝国就这样陨落了。

邓小平同志曾一针见血地评价过苏联的体制——“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在建国初期,我国也曾套用苏联模式,迅速建设起一套工业体系,避免了中国像旧社会那样成为列强争相蹂躏的对象。

然而,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也走了许多弯路,但与苏联相比,我们是幸运的。邓小平同志及时发现问题,大胆提出改革开放的倡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倡导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避免了苏联和东欧国家在中国的悲剧。因此,我认为一个合格的政治家应该审时度势,找出体制上的缺陷,及时加以改革,才能保证国家的健康发展。

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国家发展不能机械地套用其他国家的模式,只能使制度越来越僵化,最终导致灭亡。邓小平同志总结了我国和苏东国家的历史,多次提出不能机械套用苏联模式,必须结合中国国情,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我国的发展道路及时做出了调整,才使得我国经济得以健康稳定地发展。而那些东欧国家没有充分意识到国情的不同,对苏联模式机械套用,改革又雷声大雨点小,最终也无怪乎和苏联一起走向灭亡。

目前,由于经济全球化浪潮和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瓶颈期,我国应该继续深化改革,逐步告别出卖资源、出卖廉价劳动力、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依靠创新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苏联解体才20多年。我们要时终牢记这一课,推动中国发展迈上新台阶。

苏联观后感 篇9

毫无疑问,前苏联影戏《雁南飞》是一部很好的称扬爱国主义,报复罪过战争的主题影片。它的成功之处,便在于经由过程对一样平凡人战前战后好别蒙受的描述,提醒了和闰年月的好好及战争所构成的毁伤取创伤,没有雅后令人加倍顾惜和仄。除了轰炸构成的漫天硝烟、断垣残壁和伤员布满病院等场景外,影片中并没有出现面孔狰狞的侵略者,也没有残杀、严刑等残暴镜头,但便是经由过程运用长镜头对薇罗尼卡取恋人离散、苦苦忖量、等候已果等情节的描述,把战争的严格取无情浮现得极尽描摹,没有雅众在同情、慨叹之中会没有由自立地叱骂罪过的战争,感念和闰年月的珍贵。

后记:该片于1958年获得第11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薇罗尼卡的男主角获得最佳女配角奖。绘画大师毕加索称之为100年来最好看的电影。

走出影院,从头回到冬日热意融融的阳光下,环顾闹热强烈热闹荣华、平和的四周,固然街边梧桐树的树叶在北风中已开初泛黄、飘落,但仍让民气中充盈着愉快之感。我们庆幸没有经历过薇罗尼卡的蒙受,同时也盼愿下一代和子孙儿女永远没有那样的蒙受。当然,条件是祖国的进一步富强、调和取安然安静安静,我们该当为之全力。


本文的网址是//www.zf133.com/a/5722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