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范文大全 > 认识教案 >

认识花教案7篇

认识花教案7篇

认识教案。

老师的一项职责就是制作教案和课件,并且这些教案和课件必须非常完善。老师应该按照这些教案和课件来上课,因为它们能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指导。那么,一个好的教案和课件应该是怎样的呢?我们向您推荐阅读一篇文章,“认识花教案”。希望这篇文章能为您带来一些新的想法和经验!

认识花教案 篇1

《认识公顷》教学实录

高碑店市文明路小学 张海莲

教学内容: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认识公顷》 教学目标:

1、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建立1公顷有多大的空间观念,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积极参与、观察、推算、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提高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在学习中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了解1公顷=10000平方米

教学难点:建立1公顷的空间观念,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单位换算。教学准备:课件、计算器、课前体验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课前搜集生活中用公顷作单位的数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公顷。

师: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大家还记得吗?说说看。(学生回答: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师相应板书:m²、dm²、cm²、师:1平方厘米有多大?

杜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大约有大拇指甲的面积。师出示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师:1平方分米有多大?

孙蕊:有讲桌上粉笔盒的面那么大。刘晗昱:我们玩的魔方的面一样大小。(出示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师:1平方米呢? 刘润邦和刘卓扬同学现场伸出胳膊给同学们围成了一个大约1平方米的正方形。

(根据回答出示边长为1米的桌布。)

师:同学们看来对以前我们认识的几个面积单位掌握的很扎实,真棒!请同学们思考填上合适的单位。出示课件:

一张邮票的面积是8()

一张课桌面的面积是24()

一块菜地的面积是20()

学生作答: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评析: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身边的物体切入,唤醒学生对已学过的面积单位的回忆和再认识。)师追问:如果我想测量高碑店的土地面积,你觉得选择哪个面积单位合适?有没有更大的面积单位?

周圣达:我觉得选择平方米比较合适

刘澳:我觉得平方米这个单位还是小,应该用公顷这个面积单位 教师板书:认识公顷

师:先请同学们来欣赏几幅生活中的图片。(出示6幅图)

注:高碑店植物园、高碑店世纪广场、易县清西陵、中华世纪坛、秦始皇兵马俑、台湾日月潭图片)

请同学们观赏并读出文字。师:这四幅图有什么共同特点?

李浩宇:在这四幅图中,他们都是面积比较大的土地。

桑园:这些图片都是我们身边的。植物园、世纪广场、清西陵我都去过,照片比实际的景色还美。

师:看来,在计量像城市、湖泊、大型建筑物等较大的土地面积时,要用到公顷这个面积单位,公顷在我们生活中真是处处可见,我们这节课就好好的认识认识它。

(评析: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入手,学生处于思维活跃的状态,学习的需求被激发出来,教师给学生提供的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来滋养学生的学习人生。学生在了解知识的同时,会深深的感受到祖国的伟大,进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

二、自主探究,认识公顷。

师:看到公顷,同学们你们想了解关于公顷的哪些知识? 张欢:我想知道一公顷有多大? 杨慧贤:公顷和平方米的关系? 张雪:我想知道公顷用字母怎么表示?

师:那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你们提出的这几个问题。

1、图形感知

师:你认为1公顷到底有多大?请你发挥自己的想像猜一猜。郭可盈:大概有我们学校的操场那么大。陈征:有我们的20个教室大。

师:指出: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公顷。(课件演示)算一算:1公顷等于多少平方米?(生在练习本上计算,师课件演示后板书:1公顷=10000平方米。)

2.感受1公顷的大小

师:我们已经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那1公顷有多大呢?请大家闭起眼睛想像一下.(学生闭眼想像)师:在你想像中你觉得1公顷相当于我们身边哪些建筑物面积那么大?请大家大胆猜测一下,并与同桌交流。

师:那么大的土地面积叫大家猜测的确有些难度,为了帮助大家想像.请同学们计算这两组数据.(课件出示): 我们学校教室面积大约是50平方米。我们学校操场面积大约是4500平方米。请你算算1公顷大约相当于多少个这样的面积? 用计算器计算后,生汇报,课件出示相应的数据。1公顷相当于(208)个教室面积。1公顷相当于(3)个操场的面积。师:请大家把刚才你猜测的结果与这些数据想比较一下,你觉得自己猜测怎样?

陈正:公顷比我想象的要大很多。以后一提到公顷,我就会想到3个操场大。

师:根据同学们刚才计算这些数据,让我们再次想像一下1公顷大约有多大。(生闭眼想像)

(评析:公顷是较大的面积单位,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具体化的好办法就是用学生看得到的事物作参照,通过合理想象,感受公顷的大小。)

三、应用巩固,深化拓展:

1、单位换算

6公顷 =()平方米 70000平方米=()公顷

0.8公顷 =()平方米 9000平方米=()公顷

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反馈问题。总结公顷与平方米的换算方法。

2、请再来欣赏几幅图,并填空。(生计算后写在练习本上。)

(1)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面积大约400000平方米,合()公顷..(2)北京的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占地面积约72公顷,是()平方米.3、一块长方形菜地,长是2500米.宽是 16米,这块菜地有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公顷? 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并计算

4、一个正方形果园周长是240米,这个果园有多少公顷?

提醒学生:根据周长可以求出正方形的边长然后再求面积

(评析:学以致用,学生在掌握了1公顷=10000平方米这一知识后,经过做各种练习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四、课堂拓展

师:快下课了,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一些小常识,同学们愿意听吗? 出示课件并播放音乐《秋日的私语》: 一公顷森林一年能除尘32吨 种地能手一公顷收玉米15000千克 一公顷湿地一年释放氧气600千克

一公顷绿茵在夏天相当于189台空调全天的制冷效果 看了这些图文并茂的图片后,你有什么感想?

黄泽琛:一公顷的土地为我们人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米笑萱:大自然就是我们人类天然的空调和加湿器。我们应该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那就从我们的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又有哪些收获呢? 刘骏:我知道了公顷是较大的面积单位 高云龙:1公顷=10000平方米

秦梦迪:知道了我们学校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

贯高成:1公顷的土地为我们做出了很多贡献,我们要保护大自然。

六、布置作业:

搜集我国园林和名建筑的占地面积,写一篇数学日记。[设计意图]:

本节课是一节典型的概念教学课,从教学内容方面说比较抽象,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然而“数学是源于生活而用于生活的”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在教学中找到数学与生活的结合点,才能反映出数学的价值,从而更能营造出生动活拨且富有意义的课堂氛围。本节课我采取让学生课前先收集资料的方式对土地面积有所了解,课上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而真实,真实而有意义的情景。情景的搭建为学生立足于自主探究,概念的得出,完善与应用,提供了可利用空间。教学的各个层次做到了趣味化、情感化、活动化、生活化和开放化。通过对幅员辽阔的美丽家园的认识,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并立志发奋学习,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这是非常重要的人生观的教育。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时时处处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贴近现实生活。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进行理解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知识掌握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发展,真正体现出学习数学的价值。

认识花教案 篇2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一课时《认识角》。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对于学生来说,在认识角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这部分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形成角的表象。我设计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活动,让孩子在实践活动中经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去认识角,发现角。从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创新思维。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感受角有大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活动角、球、圆柱、长方体、正方形、三角形、小棒。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做到教法和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整节课将观察、操作、演示、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摸一摸、玩一玩、比一比、等实践活动加深体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并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优势,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脑子里,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个课时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自学讨论等方

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并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多媒体组合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鉴于此,我在教学设计上着重以下几方面考虑:。

1、借助直观形象,运用多媒体的特殊功能,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2、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3、重信息反馈,坚持师生间的双向交流。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要求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认识角”一课意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并通过亲身实践、经历的过程,初步认识角。

1、出示两棵树图片(树干由一些竹竿支撑着),提出疑问:你知道为什

么这两棵树要用竹竿支撑着吗?有什么作用?

2、课件演示竹竿与树干、地面之间形成了夹角,引出“角”。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中感觉角的存在及角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角的兴趣。)

3、出示剪刀、扇子、钟面图,引导学生知道身边的物体就有角,引出课题。

1、摸角:

让学生分别摸一摸,仔细地找一找桌上的球、圆柱、长方体(正方体)、长方形、三角形中,哪些图形上有角?

2、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观察到的角是什么样的。

(设计意图:从熟悉的图形中初步感知角,使学生建立角的表象,从而感受到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

3、出示一个角,让学生判断是不是角,再引导学生认识角的组成,小结角的特点。

4、学生用小棒摆角,再展示。

5、找角:学生与同桌讨论教室哪有角?找一找,指一指。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发展及形成的动态过程,体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1、质疑,引出标画角。

2、示范标画角。

3、学生在两个不同的三角形中各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角并标画出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操作中感悟,在体验中反思,准确、科学地掌握标画角的方法,深化对角的认识。)

1、引导学生玩一玩活动的角,感受角是怎样变大、变小的。

3、让学生把刚才在两个三角形中所标画出的两个不同的角进行比较,说说哪个角大?是怎么比较出来的?

4、让学生在数学书上找一个角,再和课桌上的一个角进行比较,说说哪个角大?引导学生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设计意图: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缺乏感性的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根据儿童学习的这一特点,特设计实际操作活动,来帮助学生学习几何知识。)

1、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个是角,哪个不是角?

2、比较每组中两个角的大小。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系列练习,让学生对本节课的认识得到升华,检测学生的认知效果。)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总结过程中相互启发、共同发展,自觉地将知识系统化,并在自我评价中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给学生欣赏一组图,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

(设计意图:用美丽的图调动学生的感观,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角为人们生活带来的美,再一次体会角无处不在,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纵观整节课,感觉好的方面有:

一、紧密结合生活情境,逐步抽象,建立角的表象引出“角”,使得学生对新知的认识有一种亲切感,不是突如其来,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东西。同时因为他们对角并不陌生,也就增加了学生学习新知的信心。从“摸角”和到生活情境中“找角”以及“摆角”给了学生实践操作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学会展现自己并有机会展现自己,在实践中探索新知。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愿意尝试的勇气和实践探索的精神。

二、注重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做数学”中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

易,学生接受起来也较为困难,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我把重点定位于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让学生了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因此整个课时我将观察、操作、演示、验证、交流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用了找一找、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去感悟,去体会“角”,初步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之间的关系这一特征。

突破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的难点时,通过操作开展探究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角的两条边拉开和合拢,角的大小就发生了变化,从而让学生体验到角的大小和什么相关。针对如何来比较角的大小,使学生通过实践意识到比较角的大小要把两个活动角的顶点叠在一起,把其中的一条边对齐,再看另一条边,谁的张口儿大谁的角就大,从而有效地强化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效果不错。但是教学中因为时间有限,我只能让学生通过展示汇报来理解感悟,没有特别强调和总结,因此这部分的内容有些学生理解的不是很透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和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产生兴趣的重要条件。”课堂教学中我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数学方案,考虑课堂结构。注重丰富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注重对学生开展探究学习的指导、注重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实现课堂中师生、生生之间多向交流,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让全体学生自始自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

程之中,并不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

教然后才知不足,这节课如果我的教学观念能更开放,增加丰富对角的感性和理性认识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人人参与,能面向全体,结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会更有帮助。另一方面,我觉得设计内容偏少,对角的知识延伸拓展还不够,对低学段学生认知经验准备不足,认识不足,以后应加强对重点知识的重复和强调,以及教学时间的把握。

教学这节课后,我深知在组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作一名好的引导者、组织者并不是那么容易。首先,在组织教学活动中一定要能够灵活调控,紧紧抓住数学本质性的东西进行交流;其次,在活动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好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活动,(学生有思考、有观察、有交流是一种有效的活动),同时要保证学生的参与面要广,让全班学生都能够真真正正的动起来,教师也要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最后,要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一些创造性活动,探索性活动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

认识花教案 篇3

亚洲绝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为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以东为亚洲。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为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和黑海。乌拉尔山脉以东及大高加索山脉、里海和黑海以南为亚洲。

本节内容主要使学生从自然环境的角度去认识亚洲的位置、地形、河流和气候。于学生已经学习了相关的基础知识,具备相应的知识背景,因此,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查找资料、论证等方法来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只需适时引导,提供资料,答疑解惑。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框架,使学生明确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出亚洲自然环境的特征,并能举一反三,学会描述一个大洲自然环境地方法,从而开拓思路。

学情分析:

学生已初步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和学习方法,但对于大洲这样综合性比较强的知识,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

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基础目标)

2.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提升目标)

幻灯片、投影片、自制教具等。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上主要侧重于探究或互动学习,灵活应用教具、地图、资料等。锻炼学生的识图用图能力、观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请大家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儿?(展示有关亚洲的图片资料,如长城、泰国景观、蒙古人摔跤、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或读一段文字材料)

师:这些景观都位于亚洲。我们中国也是亚洲大家庭中的一员。亚洲在许多方面值得我们亚洲人自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认识亚洲。

完成导学案之自主学习一亚洲的位置,然后请学生展示。

2.纬度位置:亚洲北部约达,南部达,亚洲跨带、带、带,大部分位于带;经度位置约在至,范围广大。

3.海陆位置:亚洲东临洋、北临洋、南临洋。亚洲西南与洲以运河为界,西北与洲相邻,东北以海峡与北美洲为界。

4.范围:亚洲是世界上跨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

观察一下亚洲位于东西半球中的哪个半球?

生:(有争议)不是,是主要位于东半球,其东北部一小部分位于西半球。

生:亚洲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一小部分位于南半球。

师:(总结)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这是它的纬度位置。(也可结合具体纬线分析)

(引导)了解一个地区的位置还要了解其海陆位置。观察图中亚洲周围有哪些大洋?各位于亚洲的哪个方位?

生:(看图回答)太平洋位于亚洲的东面;印度洋位于亚洲的南面;北冰洋位于亚洲的北面。

师:再找出亚洲周围有哪些大洲?各位于亚洲的哪个方位?

生:(讨论后回答)欧洲位于亚洲的西面;非洲位于亚洲的西南面;北美洲位于亚洲的东面;大洋洲位于亚洲的南面。

师:(总结)这样我们就明确知道了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请大家用相同的方法,完成合作学习第1题。

(引导)亚洲和其它大洲之间,有些是以海洋作为天然洲界,有些大陆相连的地区则是人为划定的洲界线。如亚洲与欧洲,亚洲与非洲之间。

(提问)参照地图能描述出亚洲与周围其它大洲的界线吗?

生:(读图)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分界;西南临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洲界;东北隔着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大洋洲隔海相望。

师:(过渡)请大家大致读出亚洲所跨的纬度范围,与其它大洲比较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生:(讨论,回答)亚洲南北跨约90°(纬度),约从10°S~80°N。与其它大洲相比,亚洲所跨纬度最广。

师:亚洲不但跨纬度最广,而且还有许多世界之最。(展示“七大洲面积比较”图)从此图可看出什么?

师:我们再来比较一下亚洲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看能得出什么结论?

师:根据以上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对亚洲的位置、面积、范围有了初步的认识,可以用简炼的语言概括一下吗?

教师进行总结:认识一个大洲的位置要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等方面进行,总结如下

用这个方法请学生完成课本P3,简述北美洲的地理位置。学生回答略。

师:(引导)由于亚洲面积广大,国家众多,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们根据地理方位的不同,又结合人文和自然环境特征的差异,把亚洲分成几个分区。共有几个分区?中国位于哪个分区?(展示“亚洲地理分区图”).请学生完成合作学习2。

生:(观察图,讨论)亚洲共分成六个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亚。中国位于东亚。

师:(继续引导)其他的分区是不是都与中国接壤?分别位于中国的哪个方位?

生:(讨论)结论:有五个分区与中国接壤,北邻北亚,西邻中亚和西亚,西南邻南亚,南邻东南亚。

由于亚洲面积广大,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差异比较大,请同学们完成学案拓展延伸。请学生发言,教师总结,第一,每幅图展示的自然环境要重视;第二,思考思考每个地区人们的生活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每个案例是每个地区的典型代表,但是,每个地区内部差异也很大。

生:人、帐篷、骆驼;人穿长袍、帐篷在沙漠上、骆驼是单峰驼。

教师引导:人为什么穿长袍、为什么居住帐篷、人们如何生存、此地在哪里、当地的自然环境如何?

师生分析:沙特阿拉伯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终年炎热、干旱。由于气温很高,他们身着宽大的袍子,便于散热。干旱的草场适于发展畜牧业。牧人们采取游牧的形式,所以他们需要居住帐篷。

师:分析一幅图,要观察人们的服饰、居住环境、交通工具、生活方式等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

教师组织学生探究学习:将全班分成三个小组,讨论P5②一④幅图所反映的当地文化状况,选代表发言。

出示参考答案:

图②;西伯利亚是世界上最冷的地区之一,为了御寒他们身着毛皮服装,大面积的亚寒带针叶林为建造本屋提供了充足的原料,终年的积雪使雪橇成为最主要的交通工具。

图③:恒河三角洲是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区之一,终年湿热,河网密布,所以这里的居民出门乘船,以捕鱼为生。

图④:印度尼西亚的加里曼丹岛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终年高温多雨,为了防潮,他们的房屋是高脚屋。由于过的是聚居生活,所以他们的房屋很长,可达200米。

教师组织学生课外收集资料并进行交流:学生可先收集后在小组内交流所搜集的亚洲不同国家独具特色的文化风情资料。

教师总结指导:分析一地的人文差异,主要包括了当地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而这些特点的形成往往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气候、地形、河湖、植被等等的特点,会对当地的人类活动产生深刻的影响。

师:通过以上的观察分析,大家认识的亚洲有许多值得我们自豪的地方,请谈一谈你有哪些收获?

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亚洲的面积最大……

请学生完成导学案之课堂检测。

认识花教案 篇4

一、教材内容分析

四年级下册《物体的运动》简单地介绍了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基本特征,和运动方式。将这些生活常识归纳总结。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科学知识:

1、知道怎样描述物体的运动。

2、了解物体常见的几种运动方式。

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定量观测记录、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愿意与同学合作与交流。

2、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通过观察物体的运动知道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特点和分辨物体不同的运动方式,培养观察记录、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并意识到身边处处有科学。

从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对一个常见的现象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身边各种物体运动时的变化,分析物体运动的`共同特点以及运动方式的不同,并尝试利用简单的材料模仿物体的几种运动方式。

认识花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找一找”“折一折”等活动,直观认识角。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具与学具:

1多媒体、一个大三角板、纸张、纸做的各种图形等。

师:同学们找到了这么多的角,那你能不能折一个角呢?(照着那几个角折----剪刀、三角板、钟表)先示范折一个角

师:那你现在摸摸它,看看它,想一想角是由什么组成的?(提示:点、边)学生:分组讨论

画一个角标出顶点、边,

师:如何来标记角呢?我们用一条短弧线来标记它,

师:再重复一遍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直边组成,两个条件都要满足,现在老师就检查一下看同学们掌握了没,出示火眼金睛

师:我们刚才学习标记角用、短弧线来标记,现在同学们先找出图里的角并把它用弧线标记出来,可先示范一个(可叫学生板演)

我们还会标记角,读它,那同学们就找找我们身边还有哪些角?

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认识花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知道几个相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可以拼成长方体(正方体)。

2.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重点:

知道几个相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可以拼成长方体(正方体)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空间关系。

教具准备:

投影 实物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复习旧知:

1、大家喜不喜欢猜谜语呢?邱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几个谜语,大家想不想猜呢?

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几位图形朋友,还记得它们是谁吗?(教师出示几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指名说一说。

2、今天老师又把它们请来了。同学们说出老师手里拿的图形叫什么?(学生说出老师手里的图形的名字)。

3、把这些图形拼、搭在一起会是什么样子?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它们,了解它们。

板书课题:搭一搭。

二、用相同的正方体拼新的立体图形:

1、用两个同样的正方体拼图形。

(1)师:先请组长从图形盒里面拿出两个正方体,小朋友们想一想用两个同样的正方体可以拼出一个什么图形呢?注意我们要遵守乐园的规定喔!要爱护图形,做到轻拿轻放,摆完后坐端正。

(2)师:邱老师要看哪一组的小朋友最快摆好,最先坐好呢?

(3)找一名同学上来展示

小结:不管是横着拼还是竖着拼,用其所长个同样的正方体我们拼成的都是一个长方体。

2、用3个同样的正方体拼图形。

(1)师:再请组长从图形盒里面拿出三个正方体,小朋友们动手拼拼看用同样的三个正方体可以拼出一个什么图形呢?注意我们要遵守乐园的规定喔!要爱护图形,做到轻拿轻放,摆完后坐端正。

(2)师:谁愿意把你们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说一说你用两个什么图形有拼成了什么图形?

师:还可以怎么样拼呢?谁还有不一样的拼法吗?

师:刚才我们知道,两个或者三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拼在一起有事一个新的图形。下面,你就可以任选几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体,拼一拼,试一试,看看怎么样能拼出一个更大的正方体。

(3)学生活动:拼完了同桌相互检查,看看拼的是不是正方体。

(4)学生到前面展示作品。师:这样拼可以吗?你拿的也是这样的图形拼吗?

(5)小结:看来,几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新的正方体呢?

三、图形知识大挑战

师:不知不觉我们就来到了图形知识大挑战了,你敢挑战吗?每个图形后面都有一道题,你想挑战哪一个?

1、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导名说一说。

2、辨一辨:用3个正方体可以搭成下面哪些形状

3、数一数:独立完成,交流反馈

4、试一试:刚才我们选择的都是正方体来拼图形,下面请组长从盒子中找出两个一样的长方体我们拼拼看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活动后指名介绍。)

师:这样可以拼吗?你也来试一试。

小结: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也能拼成一个长方体横着或者竖着拼都可以。

师:拼正方体也好,拼长方体也好,为什么你们都不选圆柱?(指名几个学生发表见解。)

四、玩积木,看谁搭得又稳又高

师:小朋友我们终于来图形乐园超过好玩的.积木天地了,图形朋友邀请我们搭积木了,我们桌子上的盒子里面有各种各样的积木,先请大家都不要动身体坐直,看清楚游戏规则再开始好吗?今天我们进行搭积木游戏,名字叫《看谁搭得又稳又高》。

身体坐直告诉老师你准备好了没有?

(1)明确任务:出示游戏规则:所有的积木都要用上。

师:大家都知道游戏规则了吗?同桌互相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学生说一说,教师及时评价。)

(2)讨论方法

师:在搭之前,小组里的同学先商量一下,怎么样搭可以又高又稳?教师参与学生讨论,适时指导。

师:如果你们商量好了,就动手搭一搭,小组的的同学互相提建议。教师参与学生活动,及时指导:搭得既要又高又稳,球放哎哪里能放稳?

引导发现:长方体竖起来可以搭得高,球放在最上面可以放得稳。

(3)比较评价。

师:小组里比一比谁搭得高?各小组都选出一名搭得高的,再比一比这几个同学搭得谁最高?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不在一个组里不好比。

师:那你们能不能想到一个比较大方法呢?

预设学生:

1、在同一个桌子上重新搭一次。

2、用绳子来量一量。

……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追问:都是用这些积木,为什么他的搭的就高一些呢?让学生再次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搭得又高又稳的最佳方法。

(4)、播放图形电影世界。

师:刚才我们参观了图形电影,看到了很多立方体拼搭的美丽的图形,我们自己想不想也来用我们的积木来试一试呢?看谁搭得最有创意?

五、全课总结

今天大家玩得开心吗?你们这次去图形乐园学到了些什么呢?

认识花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初步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众数;能解释众数的实际意义。

2、使学生能在理解众数的过程中,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判断、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难点: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有关数据的特征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

一、谈话导入

谈话:同学们,我们以前学习过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在统计中,用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和可靠,它与这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都有关系,反映了这组数据的总体状况。今天,我们将共同学习研究一种新的统计量:众数

板书:众数

二、教学新课

1、出示表中的原始数据

(1)提问:同学们,看到这组数据,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让学生说说对发芽试验的看法。

通过交流,使学生认识到:在9位学生所做的试验中,大多数学生发芽的粒数都是17粒。

(2)揭示众数的含义。

(3)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4)比较平均数和众数的不同含义

追问:用哪个数据代表这9位同学做发芽试验的情况更合适一些?你是怎么想的?

2、做“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说说求这组数据众数的思考过程

3、做“练一练”第2题。

小组讨论后再交流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

可以先让学生分别算出两组数据的众数和平均数,并具体解释求出的每一个众数和平均数的实际意义。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哪组身高的众数更具有代表性”这一问题,并使学生在讨论中明确:同样个数的数据中,众数出现的次数越多,这个众数也就越具有代表性。

四、小结

这节课你又认识了什么统计量?你认为众数和平均数在表示一组数据整体特征方面有什么不同?

五、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相关练习

课前思考:

众数和中位数是新增加的内容,让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平均数、众数、中位数都是统计量,分别从不同角度反映数据的整体状况。平均数是在一组数据内移多补少,假想各个数据变成同样多,用这时的数据代表一组数据的状态。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频数最高的一个数,利用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表现整组数据的状况。中位数是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依次排列,居最中间位置的那个数,利用中位数,也能描述整组数据的状况。平均数是小学数学的传统内容,有些时候,它能够比较确切地反映数据的整体状况,有些时候则不然。课程标准新增了众数、中位数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多认识一些统计量,初步了解对同样的数据有多种分析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用合适的方法,才能比较客观地描述数据的特征,从而形成初步的数据分析意识和能力。

在例题2的学习过程中,可以逐步引导学生认识众数:

(1)看一看:在做试验的9人中,发芽几粒的最多?有几人?

(2)写一写:把9人的发芽粒数写成数列。

(3)算一算:这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怎样求?平均数是多少?

(4)想一想:你认为在我们研究这批种子的发芽状况时用平均数14合适吗?为什么?

小结:这9个数据中,由于有两个数据明显偏小,拉低了平均数。因此用平均数来表示这批种子的发芽情况是不合适的。

(5)议一议:你认为用哪个数据来表示这批种子的发芽状况比较合适呢?为什么?

(6)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揭示众数的意义、求法和用途。

(7)辨一辨:平均数和众数在这里的意义相同吗?各表示什么意义?

补充以下练习:

1.在一次数学竞赛中,20名学生的得分情况如下:70,70,80,100,60,80,80,70,90,50,80,80,70,90,80,70,90,60,80 。

在上面这组数据中,众数是多少?

2.一名射击运动员连续射靶10次,命中环数如下:9,8,8,9,10,9,8,8,7,1 。在这一组数据中,众数是( ),平均数是( ),用( )数来描述这位运动员的射击水平更合适些。


本文的网址是//www.zf133.com/a/5715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