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作文 > 抑郁症观后感 >

抑郁症观后感精品

抑郁症观后感精品

趣祝福作文(编辑 魔法少女)趣祝福编辑为您搜集整理了“抑郁症观后感”的相关资料,下面请您查看。观看一部作品可以媲美阅读一本书籍,总能让人收获颇丰。电影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情节更能引发观众的共鸣。对观后感的反思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字,写观后感时提供个人感性体验可以引起读者的共鸣。那么,优秀观后感有哪些特点呢?

抑郁症观后感 篇1

抑郁症笔记(三)

①杏仁核——情绪(愤怒、喜悦、悲伤、恐惧)

②丘脑——接收大部分感觉信息并传递给大脑皮层对应区域,控制高水平大脑功能(如演讲、行为反应、运动、思考、学习)

③海马——记忆、回忆、恐惧感(如,一朝被蛇咬)

④血清素——调节睡眠、食欲、抑制痛觉

⑤去甲肾上腺素——血管收缩、提高血压,触发焦虑

⑥前额叶皮层——负责情绪、感动

人的大脑中有100亿个脑细胞,宇宙也有100亿颗星星,但目前人类对大脑的了解,还远不如对宇宙星球的了解。

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

我曾经听过这样一个说法,原文我忘了,大概意思是说:情绪是一种流动的状态。开朗和阴郁是交替的。就像白天和黑夜一样,是自然规律。既然每个人都一样,就要学会调节。生气的时候先学会冷静。保持冷静是最好的调节方法。

管理情绪,可疏不可堵。

如果实在解决不了,那就随它去。

“随它去”,自从我学会了这句话,我发现,没什么大不了的。仿佛打开了一个新世界。那些纠结、执念,没有意义。

学会取舍,学会放下。人生就是不断地放弃。有些事情,是注定不可能做好的,我们无法控制,也无法影响。对这类事,想亦无益,不想最好。乐天知命,等候命运的决定。对于不可挽回的事情,要坚持隔离式思考。一码归一码,不要将不相关的事情混同考虑,免得满盘皆输。

陈奕迅的歌里唱的那样:其实你知道,烦恼会解决烦恼,新的刚来到,旧的就忘掉

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一个大的麻烦,确实解决不了,就在大脑中把它封闭起来,暂且搁置。

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你现在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看过的书、爱过的人。

其实,还有你受过的委屈、受过的伤害。

前段日子热播剧《都挺好》,明玉小时候受过的所有的委屈,当然还有她的倔强和她的机遇,塑造了她的性格。

她一生渴望家庭,渴望被爱。

一个人的童年创伤,被一层层防御所覆盖,最后终于被击穿,表现为心理障碍。

好吧,我又写了一篇没有主题的作文,还好高中语文老师已经不教我了,否则要被我气死

我以为离题千里已经很过分了!可是你居然连题都没有!!

…………

抑郁症观后感 篇2

抑郁症对我来说一直概念模糊,直到最近看到金晨的访谈,她说从小就是挺扛造的一个人,从没想过自己也会得抑郁症,她说虽然停药康复了,但那种可怕的记忆永远忘不掉,说直到现在她也不能赖床,因为她需要每天的第一缕阳光。

偶然发现这本书,对抑郁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许是外部生活中的压力与刺激,也许是性格里的要强不服输完美主义,甚至或许找不到绝对直接的原因(当然万事皆有因),从身体到精神爆发的生活动力的全面瓦解,这就是抑郁症。所以它不仅是心理的问题,还伴随着严重的生理问题,令人痛不欲生。书里有句话说,别对抑郁症患者说加油,他们会更痛苦,因为不是他们不想加油,而是发动机已经瘫痪了,连修理加油的力气也丝毫不剩了。

或许这就像重感冒一样,每个人的生命中都可能遇到,但即使死一般的痛苦,也有微弱的光告诉你它会好会治愈,即使心里的伤疤还在。或许正因为生活有那么多苦与无奈,热爱生活,热爱生活中的点滴美好才如此必要。愿每一个人都能被自己善待,都能与生活和解。

抑郁症观后感 篇3

随着知识大爆炸,人的大脑已不堪重负;加上来自社会、家庭、工作上等精神压力,每个人心理都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你是否有出现那种极度让你悲伤的事情?你是否有让你陷入类似愧疚、后悔、气氛和绝望的情绪当中?不过这不用怕,这只是一种短期的抑郁情绪。通常有抑郁情绪的人,当问题解决了的时候,你的抑郁情绪就会自然缓解并恢复正常状态。

但是,抑郁症就大为不同了。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抑郁症是积累的,是慢慢养成的,人不可能一夜之间就成为一个有抑郁症的人。患抑郁症的人总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有时过分自负,有时过分自卑,有时过分杞人忧天。从最初的稍微有些悲观到病情日益加重。

你或许知道,有一种心理疾病叫自闭症,科学上认为这是由于染色体和遗传方面的紊乱导致的。抑郁症很像自闭症,不同的是自闭症是整个人格的编码都错了,而抑郁症只是所有编码中的一个区间,当人患病时,就好比人生进入了这段错误的编码中。

治疗抑郁症的关键点不在于医生,而是你身边的亲人和朋友,他们可以营造温馨的氛围和给你无私的包容。治疗抑郁症的重点,是改变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豁达自己的心胸,培养自信。

当你从精神泥沼里走出来时,你会发现,天依旧是蓝蓝的,人生依然是如此询丽多彩。

抑郁症观后感 篇4

(一)首先,看了一些评论,对于想从本书中感觉到文采的人,我只能说,这只是一个抑郁症患者的自述,作者又不是作家,只是一个普通人,叙述又不是编小说,这种文章不能也不该虚构(个人认为涉及道德),所以,那些想要看到文采或内容精彩的人,恐怕要让你们失望了。

(二)其次,我发现对作者经历给他“感同身受”的人,几乎都是经历过抑郁的,而那些不理解或觉得不真实或矫情的,几乎都是没经历过的。这就更验证了,真的没有感同身受这回事,而这本书,本来就是写给“少数人”,也只有“少数人”才能真正理解的,所以对于“多数人”的不理解,我觉得也是正常,但是“不理解”没关系,但是请真的不要把自己“道听途说”和某些“经验之谈”说的“言之凿凿”,很容易误导人,虽然这是一个“打字不用负责任的年代”,但还是希望大家可以“不明真相,不做评论”,因为对于一个抑郁症的人来说,敢于把它写下来,去回忆那些事情,已经是很大的勇气和毅力了,在此我必须感谢作者。

(三)最后,对于本书的内容,这只是一位“中毒抑郁症患者的叙述”,它有它的普遍性和共性,也有特殊性和作者个人化的东西,所以有的部分会感觉“说的就是自己”,有的部分又感觉“我不是这样的”,我觉得这很正常,如果全部内容都对上了,这种特别高的相似度概率才真的不大。而且无论是“患者”出于“救赎”还是普通人出于“好奇”来看这本书,一定要记住这只是作者个人的“经验之谈”,肯定有好的和适用的地方,也肯定又不适用于自身的地方,不要全盘接受,也不要一味否定,根据自身情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四)另外关于作者抗拒药物治疗这一点,我要说,如果是轻度,根据情况,也许可以不用药物治疗,自己调节,但到了中度就要辅以药物,尤其是重度,必须吃药,关于一些“奇怪的想法或偏执”,吃药真的有用,希望大家一旦感觉有什么情况,及时去正规的大医院去检查,及时的和家人朋友沟通交流,不要一个人硬扛着,早发现早治愈的概率就越大,拜托拜托。希望没有抑郁的人不要经历抑郁,正在经历的人可以早日走出抑郁。

(五)说一句非常个人的话,我认为抑郁是一种特殊的苦难,是一种“际遇”,我不会感谢抑郁,也不会痛恨抑郁,自己如果能完全走出来,只会感谢“在抑郁中努力而拼尽全力的自己”,如果不能完全走的出来,也只能选择握手言和,它是众多“意外”的一种,而人生往往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意外。

抑郁症观后感 篇5

首先五星献给作者严谨的态度,其次,请好好对待、陪伴,你身边的、你喜欢的每一个人。

说实话,在读这本书之前虽然有一些对于抑郁症的印象,但现在再看回去才发现实在是浅薄的不值一提,以前会更多的以为抑郁症大概率是心理疾病,完全没想到患了抑郁症的人整个身体从内而外都已经不是正常的了,身体机制的运作都发生了改变。

读到3亿这个数字的时候触目惊心,如此庞大的患病群体在当今医学条件下几乎可以比肩任何一种疾病,无法想象在我们身边会有这么多人饱受抑郁的困扰,更无法想象他们过着怎样一种生活。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对待身边这种看似“心理性”的疾病时,的确往往带着不屑一顾的态度,以为只不过是简单的情绪低落过一段时间自然就好了,最常用的方法也不过是几句不痛不痒的劝慰。然而这些正常人听着再正常不过的劝慰,很可能是给抑郁症患者的一把刀子,他们的大脑已经没有办法识别、处理这些信息了,这是一件无比恐怖的事情。

真的是仿佛在一个身体里装着两个人。

在作者客观严谨的陈述中,似乎又意识到一个残酷的事实:抑郁症目前几乎是没有办法完全治愈的,哪怕暂时性治愈了,也不排除再次复发的可能。

这听上去更加恐怖,假如一个人一辈子都在经受这种苦难,不止伴随着身体上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还要经受住心灵拷问,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思想,没有办法理解世间的一切事物,从而没有办法融入社会……起码在心里,孤独至死。

认真想了想,大概能让抑郁症患者好上一些的,除去药物治疗,只剩下真正的陪伴了。

我们每个人应该都体验过孤独,抑郁症患者对于孤独的感受尤为强烈,我在想真正的、能够让他们感受到暖意的陪伴是不是能够治愈这种疾病,就像陪伴能够让我们脱离孤单一样。即便不能治愈,我也坚信会让他们好一点儿,从主观的意愿上来说,心灵是可以被慰藉的,心情开朗的人往往拥有更健康的身体,主观上的情绪未必不能给身体带来改变。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善待、陪伴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

抑郁症观后感 篇6

之前关注了一个话题“如果身边有人抑郁了,我们可以为Ta做什么”,其中有一位朋友推荐了这本书。本书内容很短,全部是以漫画的形式呈现,文字简练,可画中的蕴含的信息很多,尤其是从抑郁症的视角来诠释他们看到的灰色的世界是怎样的。

阅读本书可以对抑郁症的症状及他们的问题有初步了解,也能明白一个困扰我很久的问题,就是为什么有些平时外人看起来的乐天派会突然自杀,就是他们会因为害怕别人发现他们的脆弱,而去伪装,为了保护自己把自己搞得更累。

我更多是想从“陪伴者”的角度来写我的个人书评,本书的作者是两位,患上抑郁症的丈夫和照顾他的妻子。我刚拿到书的时候,没有意识到对于抑郁症而言,对方需要的是一个让他感到信任和安心的角色,双方应彼此认为亲密,这样的陪伴才是有意义的,才可以按照书中给的建议去做。

如果你没有办法获得他的信任、或者他对你像对其他人那样,这样的陪伴会把你自己搞得很累。

书中对于陪伴者的建议:如果他不主动提起,当他是个正常人,偶尔支使他做事,使他意识到自己没有被人区别对待,有个人价值。在他主动提起病情的时候,和他讨论,可以陪他看医生,监督他吃药。但不要说一些类“你就是想多了”或者“加油”这样的废话,他们每天都在很努力的让自己活着。陪伴者应该对抑郁症有科学的了解,了解抑郁症的症状,理解这是由于大脑缺少某些物质的分泌而产生的病情,需要药物干预。

以不经意的方式关心他,不要做的太刻意。不知道做什么的时候,就默默的陪伴,让他知道你在旁边。作者形容这点是你能给他的最好的帮助。在和他相处的时候,如果对方将你当做亲密的人,可能会在你面前暴露许多负面情绪,你要保护好自己,不要被他感染。告诉他能救他的只有自己,不是你。很遗憾,我没有获得对方的信任,这点没有切身的体会。

如果对方情况比较严重,请记得保管好他可能自残的工具,或者一些你认为有用的电话,监护人、120等。最后,如果看到这则书评的你,也是和我起初一样,想要去帮对方,我想告诉你,你要明白你们的关系,确定自己能做到什么程度,对方是否需要。

抑郁症观后感 篇7

走出抑郁症误区——

通常我们都认为,抑郁症只是心理、情感问题,只要谈谈话,疏导疏导,“打开心结”,就能“走出来”。

抑郁症是一种器质性疾病,而非简单的心理问题。

什么是抑郁症?

①血清素——掌管情感、欲望、意志

②去甲肾上腺素——提供生命的动力

③多巴胺——传递快乐

如果这三种神经递质失去平衡,人们就会失眠、焦虑、抑郁。

很多人认为,抑郁症是心理疾病,殊不知抑郁症首先表现为生理疾患,那时,患者完全不会知道自己得的是抑郁症。比如,头痛。这种疼痛是一种钝痛,不剧烈,但沉重,有重压感。它有如一片乌云,盘踞在你的大脑里。有时候突然消失,就像是被风吹走;但你不敢轻松,因为你知道它还会不期而至,你恐惧地等待着它的到来……再如,胸闷、胃痛、肩颈痛、耳鸣、心慌、食道堵塞感和烧灼感,等等。不同的患者,会有不同的躯体症状;同一个患者,在不同的时期也会出现不同的症状。有一个患者曾经电话里对我哭诉:“我现在全身没有一块地方是好的。”和很多人一样,我也曾不假思索地认为,抑郁症是患者意志不够坚强所致。现在才知道,未曾患病的人,也许永远也不能体会患者内心的挫败、孤独和苍凉。由于大脑发生功能性病变或器质性病变,他遭遇意志无法控制的精神障碍和痛苦。局外人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居高临下甚至带有一丝优越感地同情、开导或者指责他们,是不科学、也是不公平的。

好吧,一直觉得抑郁症很神秘,仿佛蒙着面纱,一直想了解。直到今天才翻来第一页。

因为今天看了一个微博上的视频,信誓蛋蛋,他们聊的一个话题,关于抑郁症。一直很大大咧咧、乐观开朗的钢蛋,讲到这个话题,一直在擦眼泪,我是很震惊的。他说,他有一个朋友,前段时间,得了抑郁症,可是他没有给足够的帮助(我猜主要是他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办、怎么帮),现在说这些,他的朋友已经听不到了,太晚了……他在节目的最后,反复在说的,这个病是可以战胜的,这可以战胜的。

好吧,从来没见过男人哭。带着克制的、后悔的、内疚的甚至有一些负罪的感觉。他没能帮到他的朋友。节目最后,他一直在反复提醒看节目的观众,患者不要放弃、朋友要给予关心和帮助。

有一些心酸、有一些无力感。想帮助不知道怎么帮、不知道有没有用。

昨天看到一段这样的话,一个抑郁症患者说,他说,我现在最羡慕的是那种卖肾买iPhone的人。他说:“很多人觉得这样的行为不可思议,但我特别希望自己能为了某个东西不惜伤害自己的身体,甚至付出一切代价去实现自己的目标。而我现在有抑郁症的倾向。我现在最大的悲哀是看不出有什么值得我全力以赴的事情。”

有一位患者,他的朋友们努力让他开心起来,带他去吃美食、旅游,让他干适量的工作以获得价值感,等等,百无一用。后来,一个朋友尝试着问:“假如你所有的愿望都实现,你会高兴吗?”他听了,想了一会儿,无力地摇了摇头:“没有愿望。”我认识一位患者,仅仅是疾病早期,就萌生严重的不祥念头。她告诉我,在家里,看到儿子穿着新衣服活蹦乱跳,心里就非常酸楚:“妈妈明年这个时候就看不到你这样快乐了。”

绝境中的人不知道如何自救。绝境外的人,不知道如何帮忙。

真正能帮上忙的,只有医生。

西医、中医、心理、练功、瑜伽、灵修、念咒,等等。到底哪一种有效?在此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西医的疗效最为确切;心理疗法应该有效,但受很多条件限制,较难把握;中医是否有效,尚待科学验证。至于练功、灵修、瑜伽、念咒之类,基本不靠谱。

我们已经知道,抑郁症就是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三种神经递质失衡。所以,药物治疗的主要就是平衡这三种东西,并且,稳定。

多了,削减一点。少了,补一点。达到平衡。

而其实药物和药物之间,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余金龙医生也认为,药和药之间,没有太大的差别,就看怎么用。

对医生来说,技艺高低就在于如何将某种药的疗效发挥到最佳,以及将该药的不良反应减少到最小。

而,抑郁症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很多

在服用这些药后,我逐渐出现严重的副作用:头疼、头晕、内热、尿潴留、震颤,等等。记得震颤最严重的时候,我手抖得无法用筷子把饭菜吃到嘴里;喉咙无法发声,说话像低吟,一天里说不了几句话;双腿发软,迈不开步子,走起路来觉得高低不平,下不了楼梯;味觉失灵,嘴巴发苦。这些天,是我有生以来最痛苦的时期。同时服用这么多种药(加在一起每天服用十几粒),药的正作用没有产生,副作用却一个不落地出现了。那一段时间,我内心充满了绝望,不知道哪一天是终点。我对自己说:“熬了四个月,终于是这几种药把我打垮了。”完全是靠理智,遏制住想自杀的念头。记得那时乘电梯,我都用理智告诉自己,远离电梯旁的窗口,就怕自己瞬间冲动一跃而下。

折磨抑郁症患者的,不仅仅是疾病本身,更多的是药物的副作用。

但是,因为副作用就停止用药吗?不可以的。

这道选择题,只有两个选项

A副作用B死亡

其实,也不是选择题,而是必选题,答案只有一个。

治疗的过程,就是医生对患者的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含量的判断,多退少补。尽量减少副作用。如何减少副作用,完全靠经验。他们几十年来长期大量用某个药物,就会摸透那个药物的特性,熟知如何将那个药物的疗效发挥到最佳,如何将其副作用减少到最小。

在这个过程中,时间就是生命。因为患者随时可能撑不下去,崩溃、跳楼。医生必须快、狠、准,精准判断、果断用药。

而撑下去的人、从地狱里爬出来的人,获得重生!

犹记药物见效的那一天:如同一个密闭的房间,被厚厚的窗帘遮挡,不见一丝光亮。突然,“唰”的一声,窗帘被一只手强有力拉开,灿烂的阳光瞬间破窗而入,穿透了整个房间。

抑郁症观后感 篇8

周士杰,***

事实上,这部电影里的角色并不多。更多的场景直接放在主角和周围的人身上。情节也很简单。其主要目的是让观众深入了解抑郁症患者的生活和症状。

电影一开始,就有人介绍,男主角高崎骏工作压力很大。他一直情绪低落,脾气暴躁。女主角晴子的情况是,她没有工作,只在家里画漫画,却不被欣赏。男主角慢慢察觉出了自己的不对劲,于是去寻找医生,当他们知道是得了抑郁症之后,他们的反应是手足无措的。这一幕告诉我们的是,这个社会并没有很好地宣传这种疾病。许多生病的人不知道自疾病了,或者许多知道自疾病了的人不知道该怎么办。

后来,男女主角开始了他们寻找抗击疾病之路。

不是每个人都有忧郁症,但很多人都或多或少的有强迫症,比如出门前反复检查带没带钥匙,睡觉前反复去关煤气的总开关,走路一定要走在自己预设规定的格子里等等,这种焦虑感严重起来是非常苦恼的,而且是自己无法控制的。这是忧郁症的一大诱因,再加上诸如工作的压力,或是长时间失眠,感情受挫等,长时间焦虑的不断累积,达到了一个极限,如果崩溃了,就很可能诱发忧郁症。髙野干男大致也是这样形成忧郁症的。

“你不辞职的话,我就和你离婚”这句话让我十分感动的,这是一种无论如何我都要陪着你**的执着。有这样的陪伴,抑郁症又有什么可怕的呢?果然,在丈夫生病的那几天里,她天天照顾他,安慰他,开导他,甚至承担起丈夫必须承担的养家责任。

他莫名其妙开心的时候,陪他一起开心。他莫名其妙难过的时候,也陪他一同难过。

浴室那段戏,算是剧情的小高潮吧,终于两个人的情绪都到了临界点,需要一次大爆发,好在,他们一同携手走过去了,之后,两个人的感情就更加坚不可摧。

最后丈夫似乎痊愈了,开始有了愉悦的心情,他们开始思考怎么帮助更多的人,开始把自己的事情宣传出去,让更多的抑郁症患者受惠,这个时候,他们的漫画和日记起了很好的作用。这也是为什么这部电影可以拍摄的原因。每一种情绪的波动都清晰可见。真正让我们明白一个抑郁症,并开始关心和照顾抑郁症患者。

“无论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是能够以最真实的生存着的自己而感到自豪和骄傲的,无论是因病疼而苦闷的人,还是在周围支持他们的人,他们的生活姿态本身,就应当是一件十分值得骄傲的事。”

抑郁症观后感 篇9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也是当下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最近,我在电视上观看了一部关于抑郁症的纪录片,深受触动。这部纪录片以其真实的画面和感人的故事展现了抑郁症的病人们内心的苦闷和挣扎,让我产生了很深的思考。

纪录片中,有一个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深印象的故事。他名叫李明(化名),是一个年轻有为的企业家,在外表上他看起来非常成功和充满活力。然而,他却患有重度抑郁症,几乎每天都要面对无尽的黑暗和负面情绪。

通过这部纪录片,我第一次真正了解到抑郁症这个疾病的严重性。抑郁症不仅影响到病人自身的心理健康,还对其家庭和社会环境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李明的家人们无时无刻不为他的身心健康担忧,而他的朋友和同事们则感到无奈和困惑。抑郁症使得李明渐渐与朋友疏远,工作能力下降,甚至开始思考自己是否有价值存在的意义。

观看这部纪录片让我深刻意识到抑郁症是一种需要严肃对待的心理疾病,被它折磨的病人们需要得到及时的帮助和支持。然而,社会上对于抑郁症的认识仍然相对匮乏,很多人倾向于将抑郁症简单归结为“情绪低落”或者“懒散”,进而忽视了其底层的复杂性和严重性。

我希望这部纪录片可以帮助更多的人对抑郁症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在社会上引起更多的关注。抑郁症的治疗需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两个方面,但是最重要的是理解和支持。病人需要被理解、被尊重,并且他们可以通过家人和朋友的支持来缓解他们内心的痛苦。

此外,我认为我们作为每个社会成员,也应该有责任去消除对抑郁症患者的歧视和偏见。这些患者不应该被贴上“软弱”或者“懒散”的标签,而是应该得到同情和帮助。只有当我们能够真正理解并支持抑郁症患者,才能够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帮助,让他们重新找到生活的意义和目标。

最后,观看这部纪录片让我深感内心的震撼和触动。我们应该学会关心他人,尤其是那些经历不同困境和挣扎的人们。抑郁症患者需要的不仅仅是医治,更需要的是我们温暖的陪伴和鼓励。正如李明最后在纪录片中突破重重困难走出暗影一样,我们应该相信每一个抑郁症患者都能找到他们自己的光明之路。

总而言之,这部观后感展示了我的思考和感受,也希望能够鼓励更多的人对抑郁症保持关注和理解,在这个充满挑战和压力的社会中,我们需要更多的爱和支持。只有共同努力,才能够建立一个更加包容和关怀的社会环境,让每一个人都能够获得幸福和健康。

抑郁症观后感 篇10

科普抑郁症和对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的建议对我意义不大。

有一些建议,其实之前看书也看到过,自己在历次斗争里面,意识到确实应该那么做,也一直在鼓励自己。但是有些时候就是做不到啊。

书里提到以整化零,就是把一件你看来压力很大的时候,哪怕是最基本最日常的事情,化成很简单的一步一步,再去逐步完成,那就不会有那么多压力,但那种时候,就是做不到,我知道这样会容易很多,但还是会一直躺着哭。

还有就是不要逼迫自己,我一直觉得很多事情,你不要过分在意,顺其自然就好了,比如失眠、早醒……书里的观点和我不谋而合,早上醒的早就爬起来看看书,出去散散步,或者做个早饭、洗个热水澡,随便做点儿什么都很好,让你觉得放松和愉悦的就好,哪怕玩一会儿单机游戏也成,但是最好不要是会引起情绪波动太大的联机游戏。不要强迫自己睡觉,也不要苛责自己,可能我本来的计划是五点钟起床,但是我凌晨三点多就醒了,强迫自己入睡也睡不着,反而会让自己更难受,我怎么这样,连睡眠也无法自控,为什么别人的睡眠那么easy,睡眠质量还那么好……别想这些,辩证来看,我早起的做事效率很高的啊,而且能安静独处,我很喜欢合上书的时候,转身看看窗外,天刚刚放亮的感觉。我的情况,四个小时睡眠足矣,晚上回来也没感觉特别疲倦,睡眠质量还可以。

当然了,最近状况又有变化,我的睡眠太多了,白天也特别困,虽然困倦疲惫早就是日常了,哈哈哈,就像我的暴食和很多别的事情,涝的涝死,旱的旱死,两个极端来回跑,就是很难保持那个微妙的平衡。之前每天睡四个小时,也很好,最起码我还能看看书,好歹可以哄骗自己还是做了点事情的。作文最近睡眠质量就超级差,经常做噩梦,但就是醒不过来……再醒过来,已经六七点了,洗漱也很难做到快速,我已经前一天晚上收拾好背包,但是……起床和洗漱变得异常困难,有生之年啊,我居然也会大早上一直躺在床上啥也不干,一躺好久…这算不算赖床,哈哈哈哈。之前是醒来躺床上干瞪眼,我很希望自己能快速再次睡着,但终究只是收获失望和沮丧,觉得自己超级差劲。总之,别逼迫自己,也不要太在意这些,适得其反的。我偶尔也会放任自己纠结一下,指责自己什么的,但那又不是我的错,不是任何人的错,心态上顺其自然就好了,但不是啥也不干、放任自流。尽量做到合理、规律的饮食和锻炼吧。

还提到了饮食和自杀倾向,不得不承认,书里说的可能是对的,尤其是暴食,哈哈哈哈,well,包括酒精和咖啡因,书里一直建议少碰或者不要碰,不需要永久戒掉,至少在抑郁症的恢复期不要,睡前不要猛吃东西,不要在床上看书看电视,一些建议的实用性,因人而异叭,要因地制宜。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zf133.com/a/5708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