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范文大全 > 雨铃霖课件 >

踩雨课件(精品十四篇)

踩雨课件(精品十四篇)

踩雨课件【篇1】

拼音zcs课件-教学范文

篇1:7 汉语拼音zcs 7 z c s 教学目标:

1.学会z c s3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能够读准音节,会读拼音词。

教学重点:z c s zi ci si的正确发音。

教学难点:z c s与单韵母的拼读。

教学准备:拼音卡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9月 日25 总 23 课时 )

一、复习检查

二、引新授内容

1.指导看情境图。

(1)图上画的是什么谁?他们在干什么?

(2)学生回答问题时,板书:zici

si

2.教师总结故事。

3.出示语境歌(老师范读)

四只小刺猬,

一起学字母,

老师领着念,

学生跟着读。

(1)领读儿歌。

三、教学zcs的读音和写法

1.教学读音、形。

(1)z的读音和形。

①板书 ,并出示图一。(图上画的是谁?她正在干什么?)图上画了一小女孩,她正在学习2字。

②告诉学生:z的读音和写字的字的读音差不多。

③教师范读三次。

④教师讲述发音方法。

读这个音的时候,舌尖向前平伸,顶住上门齿背,憋住气流,然后舌尖稍稍放松,让气流挤出。

⑤教师再次范读,学生跟着连读。(指名读)

⑥仔细观察图,看看字z像什么?并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想,使这自己编顺口溜。

(像个2字zzz)

⑦教学顺口溜:像个2字zzz。

2.书写

①教师范写(要求学生认真看)

写好之后提问:z由几笔写成?写在四线中的哪一格?(z由一笔写成,写在中格)

②学生书空、描红。

3.教学音节zi及四声。 ①z有个好朋友叫i。出示音节zi。

②告诉学生:i在zi中不说话,是哑巴,他和z组成的音节zi,是整体认读音节,不要拼读,只要将z读得长些、响些就行了。

③教师范读音节zi。

④领读、齐读、指名读。

⑤比较z和zi发音方法的异同。

⑥出示:zīzízǐ

学生自由练读,引导用zi的四声练习组词。

4.教学音节c和ci

(1)教学声母c的读音

①出示表音表形图二

图上画的是什么?(图上画了一盆带刺的仙人掌)

②出示声母c,告诉学生c的读音像带刺的刺。

③老师范读c。

④告诉学生:c的发音方法与z差不多,但送出的气流要强些。

学生试着发音,老师巡视注意纠正。

⑥检查发音情况。

(2)教学c的字形和书写方法。 ①谁来说说c像图上的什么?

(弯曲的仙人掌)

你觉得它还像什么?

②试着自己编顺口溜

半个圆圈ccc,仙人掌带刺ccc。

③c有由笔组成?,在四线格的哪一格?请小朋友看老师写。教师边写边说:c一笔写成,写在中格,写时要注意把半圆写得饱满些。

④学生书空,描红。

(3)教学音节ci及四声。

①c和ⅰ也是好朋友,它俩组成的音节,也是整体认读音节。 ②引导学生根据zi的读音方法,推测ci的读法。

③学生试读,老师纠正。

④指名读,齐读。

⑤引导用ci的四声组词。

5.教学声母s及整体认读音节si

(1)教学s的读音

①出示表音表形图三。

指名说说图意。(图上画了两条丝瓜,几片丝瓜叶子,还有丝瓜胡须)

②出示声母:s,告诉学生s的读音和丝瓜的丝有点像。 ③教师范读并讲述:读s时,舌尖向前平伸和向上门齿背靠接,让气流从中擦出来。

④学生练读,教师检查。

⑤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2)教学s的字形及书写方法。

①引导看图,再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记忆s的方法。

(s像图上的丝瓜须,s又像半个8字)

顺口溜:丝瓜丝儿。 半个8字。

②教师范写s,边写边说:s由一笔组成,位置在中格。 ③学生书空,描红。

(2)教学整体认读音节si及四声

①教学方法同前

②练习用si的四声组词。

四、巩固练习

1.抽读字母卡片zcs,告诉学生zcs是平舌音。

2.抽读整体认读音节卡片zi

ci

si

第二课时( 9月 26 日

总24 课时 )

一、复习检查

1.出示小黑板:zcs zi

ci

si

2.指名说说小黑板上哪些是声母,哪些是韵母,哪些是音节。

3.指名说说音节的拼读方法。

二、讲授新课

1.教学zcs与ɑ的拼音。

(1)出示 :z-α——zα

c-α——cα

s-α——sα

(2)练习自由读音节。

(3)指名拼读音节。

(4)齐读音节。

2.带调拼读单音节词。

(1)出示擦窗、扎辫子、洒水的一幅图。

(2)指名说说图上的意思。(要求用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句式练习说话)

(3)将音节zācā

sǎ分别发给三个同学,请拿到音节的同学将音节贴到相应的图上方,贴对了,学生练习拼读。

3.带调拼读双音节词。

(1)教学cū xì

①出示拼音词:cū xì

②指名分析每个音节并拼读。 ③两个音节连起来是什么词? ④引导看图,指名说说图意。

(2)教学:zǔ

①出示音节zǔ

②指名分析音节并ù读. zǔ:声母是z,韵母是u ,第三声,读zǔ fǔ:声母是f ,韵母是u ,第四声,读fù ③指名连词读。

④看图理解词义。

三、巩固练习

练读书上的拼音词。

板书设计:

7 z c s 像个2字

z z z 仙人掌带刺c c c 丝瓜丝儿

s s s

教学反思: 篇2:拼音教学zcs 篇3:汉语拼音zcs教学设计

汉语拼音zcs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zcs的读音和写法

2、会正确地拼出和zcs组成的拼音

3、会流畅地朗读zcs的儿歌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zcs的读音和写法

2、会正确地拼出和zcs组成的拼音

三、教具准备

1、拼音卡片zcs和元音卡片

2、准备上课PPT及zcs儿歌

三、教学过程

1、打开ppt,小朋友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拼音王国中哪些元音呀?看谁还记得?(aeuu 等),小朋友们真棒,展示课件,大家看谁来了?今天我们课堂上请来了小刺猬、蚕宝宝,小朋友们今天和他们一起到拼音王国中学习新的拼音吧!

2、展示儿歌:小红写字zzz,像个2字zzz 半个刺猬ccc,半个圆圈ccc 蚕儿吐丝,半个8字 同学们一起念,小朋友们,现在大家都会读了吗?请几个小朋友来读一下。

3、现在大家跟着儿歌和老师一起写一遍zcs,z是像个2字,c是半个圆圈,s是半个8字。

4、展示zi、ci、sippt,让同学们正确地朗读,在标上四声,再次朗读,读熟

5、展示另一组za zu ze 现在同学们还会念吗?

6、大家一起来拼读zuo suo cuo 7、在展示一首标注拼音的儿歌,大家一起来读一下

四、教学总结

1、小朋友们,我们今天从小刺猬、蚕宝宝身上学到什么呀(zcs),大家会不会写了呢?

2、几天我们又学会了两首儿歌,大家再一起朗读一下

五、课后作业

1、抄写zcs每个3遍

2、回家朗读儿歌2遍

踩雨课件【篇2】

一、教学目标:

1、学会“阳,打,开,门,间,向,毛”七个生字;会认“话,让,进,屋,香,起,双,就”八个字。认识笔画(横折弯钩)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受阳光的温暖,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感受生命蓬勃向上的气息。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2、从读书中感受到生命蓬勃向上的气息

三、教学准备:

1、课文挂图

2、太阳公公。窗子。门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太阳公公告诉老师它有好多心里话想对你们说,可是又怕你们不欢迎它所以不好意思出来,你们喜欢它吗?

生(喜欢)

(出示太阳的笑脸图画)它也喜欢可爱的你们,而且太阳还有话想告诉你们呢!(板书课题“太阳的话”)指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请大家把书翻到第115页,这首诗就是太阳公公对你们说的悄悄话,不会读的字请拼音兄弟来帮忙,注意要把每个字音读准。(读完的同学坐端正)

1.师:大家都读完了,那里面的生字宝宝都认识了吗?生:(会)请同桌的两位好伙伴互相读一读比比谁读的准,如果读得好就给他画上一朵小红花

2.师用多种形式检查生字读音。(指名读。开火车。男女生比赛)其中注意“门“进是前鼻音,双是翘舌音

3.全班齐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

.师:大家真了不起,短短的时间里就能把它们记得这么牢固。(表扬自己)如果将这些生字宝宝藏到课文当中去你们还认识吗?请大家自己先读一读吧!老师来听一听哪个小朋友的读的字音最准确,句子最通顺。

1.指名3个人分别读1.2.3小节,师生共同评议。(重点在评字音是否读的通顺;可以评态度是否大方声音是否洪亮)

2.男生,女生,老师分读

(四)激发想象,感情朗读

1.学习第一节内容(请学生带上太阳的头饰,老师在黑板上贴上窗子,门的图片)

生读生评

师:你们觉得这个小太阳读的怎么样?(好在什么地方,不好在什么地方?你觉得应该怎样去读,或者采取学生自评的形式)

要读出太阳的急迫心情,读出太阳的召唤(再请第一次读的同学来读一遍)à全班齐读

学第二节

师:太阳公公那么急切地想钻进我们的屋子,你觉得它究竟想干嘛呢?

(哦。你想的真好,原来太阳公公是给咱们带礼物来啦)

1.轻轻的读第二小节找一找太阳都给你送来了什么礼物?(用铅笔做上记号)

生回答完一个后再读出完整的句子,师便作出相应的反应(真美的花啊!真香啊!多么温暖啊!)

2.师:同学们谢谢你们把老师带进了这么美丽的画面,我仿佛(好像)看到太阳乐呵呵的捧来了五颜六色的花朵,老师忍不住也想读一读了,请大家闭上眼睛安静的听我读,看你还能想(看)到什么?

生自由发言:我看到太阳笑眯眯的带来了温暖和光明,我们在草地上唱,跳舞。玩游戏,我们很快乐

3.师:谁能读出我们的快乐和礼物的美好呢?(指名读小组比赛读,全班齐读)

(五)总结

师:同学们,太阳公公可喜欢我们了,它送给我们的礼物实在是太多了,除了书上写得这些礼物以外,它还带来了哪些礼物呢?请大家下去后开动脑筋想一想然后用“它带着—————快乐的向我们走来”说一说。下节课老师请大家一起来讲一讲好吗?

六作业设计

1.读书3遍,背诵1.2节家长签字

2.预习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听太阳公公的心里话,太阳公公还送了我们好多珍贵的礼物,它带着——,——,——,向我们快乐的走来呢?(师生之间的简单对答,帮助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那么它还带来了什么呢?咱们一起来说说你还从太阳公公那里得到了什么礼物!

(生自由发言,师做赞赏性总结)

(二)学习第三节

让咱们来听听太阳公公还想对我们说些什么吧,请全体女生一起读。

师:女同学读的真棒,那么男同学们你们听到太阳公公都对咱们说了些什么呢?

生:太阳公公让我们快起床,不要睡懒觉!

师:太阳公公要你们快起来干什么呢?开动你的小脑筋猜一猜它为什么叫你们早起!

生:因为早睡早起有好身体

生2:新的一天又开始了,要我们早起锻炼身体,好好学习!

生3:可以马上看到它,和它一起玩

师:你们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说的都很棒!太阳公公是爱你们的它希望你们快快成长,身体和学习都很棒,那么谁能够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呢?

1.指名读(生评)2.小组比赛读。3.齐读

(三)全文总结

师:咱们听完了太阳公公对咱们说的三段话,老师想问问你们最喜欢那一段?为什么

生:(自由发言)

师让学生充分发言并且针对性地读(喜欢那一段就读那一段,喜欢相同段落的同学一起读)

全班在最后齐读,背诵

(四)学写生字

1.复习生字(先读再写)

2.教写生字

强调笔顺以及笔画,在田字格中所占的比例,笔顺要拆开写一步步的进行教写,再在书上描红。

(五)板书(略)

踩雨课件【篇3】

《素描》教学设计(计划与课程安排) 素描是所有造型艺术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除了色彩的内容外,素描包含了一切造型艺术的基本规律、规律和要素。 Training, Sketch 提供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内容。根据我校《美术(绘画)教学大纲》:“广义的素描是造型绘画艺术中最基本的造型方法。素描是一种单色绘画,用简单的单色或简单的描述,来正确表达形状、结构、动态、明暗关系。将不同绘画对象的形态归纳为不同的简单几何形状,然后用抽象的几何形状来理解具体的对象,力求表现出它们的高、宽、深”

1.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理解构图、形状、结构、空间、色彩、光感、质感、体积等视觉感知要素的敏感感受和把握。

2.在掌握技术的基础上在写生训练中,积极培养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和素质的创造精神,把个人造型理想融入形象。

3.通过写实写生、形象写生等,解决学生眼、手、心和谐运用的统一能力,完整准确地表达物体,注重理性认知、结构认知、形式规律的知识。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写生的过程中发现艺术的真谛,为进一步深化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课时安排:

(1)。 写生的基本理论(写生的概念,写生的观察、理解和表现)。

概述:素描的基本概念;基本分类和学习的意义;素描的工具和材料;抄袭的目的和意义。景观和石膏几何写生的目的和意义;景观和石膏几何素描的基本透视原理;景观与石膏几何素描中的光影规律。

素描中的角度选择与构图;写实素描的观察方法和表现。草图造型的基本要素;长短期素描作品的表现方法。

(2)实践部分为60-80课时(每课时计为45分钟)

教师在实践过程中要不断地来回穿梭,贯穿理论,评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作品和示范活动。实践课程根据不同的学生水平、基础和班级分阶段实施。

第一、二学期(小学至初中,3-5年级)基础建模60-70小时标准化培训《纲要》目标:“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笔法和线条;掌握笔的书写和使用,练习用线和排线,初步了解和掌握比较简单的三维物体线条结构的绘制,达到熟练运用线画几何结构。” “了解和掌握透视的基本原理。用线用点和面来表示三维结构,通过素描可以独立地勾勒出各种几何形状,简单地表现出被绘物体的明暗关系。 《四川省社会艺术水平考试艺术类》3-5级考核标准。系统掌握素描和造型的基本知识,纠正错误观念和不良绘图习惯,补充缺失的知识,为进一步深入培训打下坚实基础。主要学习内容:“线、结构、透视、立体、从点到线、从面到立体。”解剖学、空间表现、体量塑造、明暗、构图、素描表现手法、纹理练习。下面列出的各种训练步骤和方法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下同)。

1. 4-6小时的线条训练

线条是素描和绘画的基础。通过不同线型的训练,掌握不同线型语言带来的体验,稳定的心态是画好素描的前提。

2. Simple Basic Perspective 4---6 hours

一方面要了解基础科学的透视知识,另一方面更要学会认知知识“视觉透视”。透视原理的基本理解和应用。

3.结构体量训练8---16小时

概括后讲解草图的要领,目的是提高基础建模能力,训练用线条概括的能力。

4. 10---16小时的临摹训练

临摹线条和简单的素描画物体,学习成熟素描的画法和用线的笔。

5. 4-6 小时的作曲训练

学会构图,填图,看构图空间,基本掌握构图规则,了解美的构图规则

6.单体训练12---20小时

静物写生(石膏几何单体写生),初步了解明暗五大色调的应用,一个认识刻面、结构边界和明暗边界。素描和绘画中出现的各种科目的基础培训。

7.单体组合训练8---16小时

结合以上内容进行训练的关键是掌握多个物体之间的关系。空间关系,虚实关系。改进素描和绘画中出现的各种主题的培训。

8、完成空间训练8---16小时

整体静物空间练习,基础训练基本结束,下一步就是调整构图,进一步训练黑、白、灰的关系。 (注:对于没有基础素描的学生和年龄较小的学生,完成以上内容需要一倍以上的时间,即三个学期以上的课程才能达到效果)

第一

p>

第三、第四学期 60-80课时综合能力深度训练(中考。5-8级)《大纲》目标: “在初级草图的基础上,将单个几何物体结合使用线条画、临摹和素描相结合,完成相对独立、完整的静物素描。” 《素描、临摹石膏头像及组合静物。更准确把握描绘对象的物理透视、明暗关系,达到“四川省”社会艺术水平考试“艺术班”5-8级考核标准:(命题绘画、命题设计或素描测试——命题绘画:材料不限?素描测试:线描、白线、水粉、颜色、素描均可)。在规范体系中掌握造型的基础上,对学生的综合绘画能力进行深入而广泛的训练。这一阶段的学习应该使学生在绘画能力和审美能力上都有质的飞跃。这可以建立学生的自信心。主要学习内容:石膏写生、静物写生、细节刻画、肌理练习、场景写生与慢写、黑白构图、现代绘画欣赏、风景写生、名家作品欣赏。

1.空间。透视训练(角度透视、平行透视等)4---8课时生动灵活,但要控制好视点的高度。

2。结构建模与线条训练4---8小时

锻炼观察分析能力,提高对形状的把握能力,训练认知和表现:边线、结构线、转弯线、辅助线、明暗分界线、投影等。利用结构和空间取向来表达体量,避免依赖明暗,停留在表面。

3.素材训练4---6小时

对素描中会出现的各种素材进行系统的分类,让学生在心中形成一个丰富的素材库,比如具体表现石材、木材、金属、玻璃、织物、植物等材料。

4.单人明暗素描训练4---8小时

光影捕捉、材质表现、光感与质感表现、黑白灰对比、塑形与整体氛围的统一。改进素描和绘画中出现的各种主题的培训。

5.单体组合训练10---18小时

结合以上内容进行训练的关键是掌握多个物体之间的关系。空间关系,虚实关系。

6.临摹和听写训练8---16小时

训练学生想象和记忆物体的能力,通过临摹和听写能力提高素描能力。

7.素描训练6---10课时

通过模仿和听写的学习和对场景物体的观察,用简单的线条快速捕捉来描述物体的形象和神态.

8. 6-10小时速写训练

根据情况,选择从静物到现场的人物、风景速写,培养学生的实际观察和绘画能力。

9.完成空间训练10---18课时

整体静物空间练习,基础训练基本结束,构图、黑白、灰色、虚实关系训练.

(注:对于第一、二学期没有好好学习的同学

或者基础不好的同学,要花一倍以上的时间完成以上内容,达到教学目的。

5、6学期中考(艺术类高考)70-90学时强化训练(略)

《纲要》目标:能达到“四川省社会艺术水平考试艺术班”7-10级或参加艺术高考的基本标准。

在提高综合能力的同时,我也认清了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在老师的帮助下,确定了专业方向。教师根据不同专业进行教学,学生专注于专业学科的研究。这一阶段,所有考试科目将完成,大部分学生应达到国家艺术专业高中的专业录取标准。主要学习内容:综合强化训练。

1.素描基础训练:初步掌握各种几何形状、结构、透视、线条、明暗的绘制方法。 以及从单一几何到组合。采用素描示范与临摹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素描静物素描(结合个人副本),静物组合,石膏块面,头部素描。

3.素描人物和头像(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并结合一些复制); 素描人物(主要)、静物风景;同时进行综合培训(复习和改进)。

素描半身像,素描头半身像,场景素描,素描手,素描脚,创意素描,线描,素描听写,手部解剖,全身解剖,创意构图,创意表达技巧。延边文化中心艺术学校艺术系

踩雨课件【篇4】

本文选自司马迁《史记》,语言浅显,文意理解难度不大。因此,本课以学生自学为主,重点放在从散文创造的艺术形象入手,欣赏散文。

本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欣赏与评价人物形象,把握散文与诗歌塑造人物形象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分析人物语言、动作描写,感知人物性格特点,概括人物形象。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把握散文与诗歌塑造人物形象的区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项羽的悲情英雄形象,评价其性格与命运。

【课前预习】1、掌握生字词;2、划分段落层次,理清行文思路;3、品味语言,归纳司马迁对项羽的态度:是褒是贬?

蒲松龄曾作过这样一副对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这副对联讲了两个人,项羽和勾践。

速读全文,用四字短语概括文中的三个主要场景。

齐读第一段,A、欣赏细节描写展现的“惊—起—饮—歌—泣”这一系列的动作和过程,重点引导学生品读项羽之“泣”的复杂心境;B、欣赏从“声”的角度——四面楚歌的背景音乐对人物心理的巨大冲击、“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反复叹唱折射的无限苍凉、悲哀和疼惜,感受项羽之死这最后一幕的序曲的悲怆氛围及音乐的无形感发作用;(播放音频)

C、欣赏“左右皆泣,莫能仰视”的侧面烘托效果, (学生范读)汉兵已略地, 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 贱妾何聊生。

全体男生齐读第二、三段。A。欣赏通过语言刻画形象。引导解读战前这段话的三个层次三种心绪—回顾战斗历程且说是“天之亡我”时的极度自负;明知无法脱身时还说“愿为诸君快战”的大勇;“复聚其骑”时一问“何如”的豪迈。B。欣赏项羽“大呼、驰下、瞋目、叱之”动作神态的细节和敌方“人马俱惊,辟易数里”的再次烘托,感受项羽盖世的勇武神威。

学生分角色朗读A。从江边的慷慨陈词,语言的角度赏析。B。从“项王笑曰”的“笑”,神态的角度解读“笑”的丰富内心。

总结归纳:项羽是一个多情善感、极度自负、知耻重义、心地仁善、勇武豪气之人。塑造人物的方法也就是我们鉴赏人物形象的角度,要想准确把握人物性格和形象,就一定要梳理情节、品味细节、认真揣摩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争帝图王势已倾,八千兵散楚歌声。

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

同样是项羽这一历史人物形象,但诗歌与散文创造形象的手段却大不相同。清代学者吴乔曾以做饭和酿酒分别比喻作文和写诗,说:“意喻之米,文喻之炊而为饭,诗喻之酿而为酒”。

诗文区别:一、散文刻画手法具体,诗歌则是跳跃、省略,留给读者自己品尝的空间。二、散文更注重具体化,形象化,真实化,而诗歌较偏向意象化,读者去想像,思考。

写一段文字,通过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手法刻画人物。

踩雨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诵读和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2、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怀,领悟诗词中隽永的意蕴。

3、背诵默写全诗。

重点及难点:

1、感受诗词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培养学生对蕴涵在诗词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的领悟。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想:

一、导入:

自古以来,文坛诸多人物每每见秋,或聊发赞美之情,霜叶红于二月花就是其真实的写照;或悲叹萧凉悲伤之感,断肠人在天涯印证了他们的心迹,等等。今天我们再次领略一下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赋秋之作

明确:同:二者都描写秋景,都借秋景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

异:《山行》全篇表现的都是生气盎然的画面和景致,形象鲜明,色彩绚丽;而本诗侧重抒写感受,以说理为主。

7、说说字面上带有秋字的诗词句子。

学生回答。例: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天凉似个秋,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四、小结全文:

全诗落笔恢弘,从遥远的时空下笔,一幅秋日晴空既给悲秋者以肯定,又不落俗套地点化出与众不同的观点,写景为言志作铺陈,在一片开阔美丽的景色之中吐露自己的意图,这种大开大阖之作在唐诗之中也不多见。

五、背诵活动:

1、齐读并背诵本诗

2、分组背诵本诗

3、接龙背诵本诗

六、作业:

1、课外阅读刘禹锡《秋词》另外一首。

2、每人查找一篇描写秋天之景的文章,相互交流欣赏。

踩雨课件【篇6】

创意设计素描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创意设计素描

申请专业:电脑美术设计

学习

时间: 6╳10

教学目的:在传统写生的基础上,培养创造性和发散思维的方式,运用多种材料、不同手段,以写生的艺术形式表达独立的审美意识。现象(对象)。

教学重点:超越和突破传统的创造意识和发散思维。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新材料、新技术,与设计相衔接,实现新草图形式的表达。

教学方法:深刻理解,学会感受生活。欣赏优秀作品,理论联系实际,写生联系创作。

教材:《速写》刘红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ISBN7-621-1893-0

参考书目:

《当代速写课程》着作丁依林、胡明哲着,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ISBN7-8026-149-0

《艺术与幻觉》浙江贡布里希摄影出版社 ISBN7-8036-021-9/1

>

王华祥《感人的现实》,河北美术出版社ISBN7-310-1913-2/1602 0220-3

时间:6╳10

第一周

创意设计速写的理解与欣赏

创意设计速写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Sketch学习,不以逼真再现为终极目标。写实再现的现代写生主要是锻炼画家的观察能力,要求观察准确、再现忠实、形式表现、结构空间和熟悉的写生技巧。创意写生突出发散思维意识,强调主观设计,用写生手段表达独立于主体的审美意识,将装饰图案、设计、草图、新材料等因素叠加,形成一种新的写生风格。无论是传统写生还是设计写生,共同的前提是从生活中获得更多独特的感受,用情感去包装美化,用传统的绘画方式表达现代社会的发展特点。

欣赏图片:表现主义、现代主义、新素描

学习过程:

I.静物画的准备

二、绘画工具的准备,绘画材料的尝试

不同绘画媒介的使用

素描静物安排:“酒瓶系列”酒瓶没有背景,不同的形状,纹理。

要求:不使用传统的传统素描工具铅笔,扩大媒体的使用,既要表达空间为目的,突出创意设计,又要做到吸引人才在素描中写生。接下来的几周。

第三,对再现客观现实到再现心理现实的理解。 用自然物体的真实细节来表达自己的主观思想,首先是真实的描述。但在真相的背后,有着更丰富、更哲理、更耐人寻味的思想感情。在突破和重建真实现实的过程中。

第四,在绘画方法和表达上的大胆尝试。 艺术应该善于将特定的物质材料转化为艺术形象。任何真正的创作都应该是原创的。要想做好工作,首先要使用常用工具。将材料与您想要表达的内容联系起来,并尝试将多种素描材料并置。

第二周创意设计素描静物

《不同形状物体的组合》

注:高度、大小、厚度变化

< p> 手法:利用拉长变形、墨灰条等材料特性,打破传统写实方向,突出趣味、个性等独特魅力和表现。

参考:莫兰迪静物、塞尚静物、夏俊娜等

第三周

创意设计静物素描

《生活用品组合》

Tips:柔软、厚重、华丽、节俭。把握对象背后的情感表达,如:病态——如何表达、消极、忧郁、歪歪扭扭、黄脸、瘦肌肉,凡是能与病态相关联的词都能表达意识。例如:蒙克(表现主义画家)科尔维茨、梵高。

第四周

素描用品组合

简介: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保罗·塞尚。力求追求物体的体积感和立体感,刻意强化画面本身的结构,以达到揭示材料本质的视觉效果。一幅画的主要特征不是透视,而是结构形式。在感受自然时,深度比平面更重要,这成为后来立体派画家解构形式的理论基础。

为了强调立体感和空间感,为了达到更理想的画面效果,往往有意改变自然物体的实际空间效果。

梵高的画风受到日本浮世绘版画的影响和启发,得到强烈肯定。简单过时,简单的人物,略显夸张的表现手法,起伏的身体变化,都能感受到他强烈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倾向。画家后期的作品受到精神变化的影响。作品中扭曲的线条和茫然的表情反映了画家对生活的热爱和怀念。

创意设计草图给我们的提示:真诚、敏锐的感觉、机智和热情。 (生活感受的重要性)

(生活用品组合草图,包括废弃和无用等)

第5周

多样化材料表达设计性

素描接触创作

《干花系列》

要求:

1.现实方向(超)

strong>

2.手绘方向

3.表达方向

4.抽象方向

,立体主义方向

6.材料测试方向

7.综合考虑现代和现代绘画理念的参考和运用,突出新意,不要求完整和完善。

第6周

问题总结

I.关于表现

创意写生要求:摆脱传统写生在思维层面训练思维的束缚,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积极性,灵活思维。具体表达方式有两种:

1.内向应该以小品本身的表现形式和自律来进行,开辟新的思维方式和新的表现形式,从被动的、冷漠的、机械的表象和新的对象变成完全实现的情感和激情。积极运用新的艺术形式来表现物件。

2.向外拓展就是拓展素描表现的选定对象,从多元化、多方式发展,发现更多新的表现形象和视野。

二、关于媒体的使用

只要能表现出好的素描形式,任何材料都可以。

三、关于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质胜于文,文胜于史,质柔,则君子”

四、形美的因素有:

1.点、线、面的因素

点是宇宙,线是路,面是意。

2.构图形式因素:形式多样统一、节奏韵律形式、提炼概括形式、材质与质感因素

3.道具选择的因素

V.创意静物写生的人性与意识形态

写生的独特性,不是通过准确模仿自然界中的形式,也不是通过耐心堆叠产生的,主要是产生敏锐感知的琐碎事物由画家对所选择的物件的深切感受,使素描由表现表象变为表现内在,由表现物质变为表现精神。

一个画家应该只画他眼前所见,而要画他内心所见。如果他在脑海中什么都看不到,那么他应该放弃他想在他面前画的东西。

6。运用真实的表现手法,赋予抽象物体新的内涵,将无生命的物体变成有思想和艺术生命的物体。只有这样,艺术形象才能获得确定性。和清晰度。 从物到物形象的表达过程,是从传统到不断创作、加工,使其成为一种新的具象艺术的过程。

7.欧洲的艺术家几乎使用了今天可以用于素描的所有材料和工具。 如:复印机、电脑、照相机、理化材料,以及拓印、影印等。很多好的草图不是来自工作室,而是来自科学实验室。就绘画而言,今天的素描艺术是一个广义的名词,与人们的传统习惯大相径庭,艺术也需要实验。

欣赏:画家莫兰迪、毕加索、塞尚、保罗克利的作品。

?

小学素描课程计划

几何素描课程计划

素描静物课程计划

设计草图教学工作总结(共20个)

草图教学课件

踩雨课件【篇7】

这次教案的修改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安排学生自学版块,也就是抓住重点理解藏族民居,对于大昭寺和八廓街部分由学生自己进行学习;二是措辞上,因为在跟老师交流时对文本的定位把握不是很准确,导致整个流程的一些过渡语发生了一些偏差。我又查了一些资料,做了不少调整。今天,在五(2)班进行试教的时候,感觉顺手了许多,但是,时间还是不够,自学展示这一块明显无法开展。还要进行调整,解决。

课前谈话

1.师:同学们,有过旅游的经历吗?能举手告诉我吗?

去过哪些地方,有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

2.师:和你们一样,我也经常得到美的享受。有时不出家门,也能欣赏自然风光,感受田园气息。猜猜看是怎么回事?

一、导入新课,初读感受

1.师:是的,我们可以选择很多方式认识自然,了解自然。而我更喜欢看书,通过文字,游览祖国山山水水,领略外国的民俗风情。今天,我们也将通过文字去认识一座富有魅力的古城——拉萨。请同学们可能我写题目。(板书课题)

2.轻声读一读,从这个题目中,你能否感觉到拉萨的特色。

一个“古”字,你体会到什么?(历史、底蕴)

3.下面请同学们跟着我走进这座古城,听完后,将你对拉萨的印象写一写。

4.师读;生写;交流。

5.听着同学们有感而发,我的感受也更丰富了。有一位名叫次多的作家,也写下了对拉萨古城的印象和感受,他是如何用语言表达这份感受的呢?请大家翻到课文168页,慢慢地读,细细地品,看看感受是怎样蕴育在文字当中的。

二、重点感受民居特色,自主学习

1.师:这篇文章,作者抓住了最能展示拉萨古城魅力的景点,请同学们快速找一找,作者带着我们游览了哪些地方。(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师:像这样介绍城市的文章,要抓住最富特色的景来描写,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本文的作者是如何展示拉萨古城的魅力呢?让我们先跟着他去看看拉萨古城极富特色的民居。文中哪些段落介绍了民居。(1-2)很好,那就请同学们读

1、2两段,读完后回头找一找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描写,并写下你的感受。

3.分享阅读感受,重点交流民居特色

过渡:同学们静静地与文字交流,许多同学还将自己的感受以文字的形式留下痕迹,真是非常好的读书习惯。藏族民居带给我们怎样的印象,谁能先和大家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

a.色彩

我看见很多同学发现了藏族民政局这个很大的特点:色彩鲜明。让我们一起找找关于颜色的词语及相关的事物。

出示:白色楼房黑框门窗五彩经幡

师:不同的颜色给人不同的感觉,藏族民居的这些色彩给你怎样的感觉呢?

生交流。白色象征圣洁,黑色给人神秘、庄重之感。

b.经幡的意义

与这黑白形成鲜明对比的五彩经幡,对于藏族人民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

师小结:原来,藏族民居所展现的一切,与它们背后隐藏的古老的文化是分不开的。这个古老的民族蕴含的古老文化,真是让人无限回味。

c.旗舰和舰队

师:这个句子,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用了比喻手法)

把什么比作什么?

旗舰和舰队是什么关系?能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来说一说布达拉宫和拉萨古城之间的关系吗?

布达拉宫是拉萨的标识,是一个代表。

朗读感受:由布达拉宫带领的这支舰队在你的感觉当中是一支怎样的队伍?

雄伟气势不凡壮观个别朗读;齐读。

4.自学版块

过渡:同学们,你们看,就这简单的几句话,甚至几种颜色,当我们慢慢地读,细细地品时,便会品味到背后的含义。下面请同学们继续用这样的方法,自己去学习大昭寺和八廓街两部分,找出它们的特点,并把理解感受写在旁边。

交流:

大昭寺抓住富有宗教特色的事物感受大昭寺的圣洁

图文结合

八廓街

师:当我们跟着作者游览八廓街时,视觉和听觉都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在作者的眼里,八廓街是矛盾又统一的,为什么他会如此评价呢?在这里,什么显得矛盾?

生交流。(根据文本内容)

为什么又说这些是统一的?能不能通过对课文的阅读来谈谈自己的理解。

(藏族人民有自己的宗教信仰,他们不同的生活方式得到尊重,他们热爱生活,向往幸福,正因如此,这些看起来矛盾的一切,在这里才会显得如此和谐统一。)

四、提升感受,小结延伸

1.和同学们一起欣赏了拉萨古城的三处景点,感受到古城所散发的独特魅力。如何将景点的描写流畅地串联起来,是写游记的一个难点,本文的作者在连接上进行了比较好的处理,请你去找找,看看是否会有新的发现。

重点体会:多么有意思!(将所见所闻以及自己的感受不露痕迹地连了起来,真是了不起。)

承上启下

2.在这篇游记中,作者总是在不经意间抒发内心的情感,而所有的感受其实都浓缩为一句话,发现了吗?

出示:这一切使圣地拉萨富有魅力,使古城拉萨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神秘之地,神圣之地,幸福之地。

“这一切”仅仅是今天作者游记当中的三处景点吗?

当然不是,在拉萨,还有许多拥有传奇色彩的景点,有许多令人痴迷的特色民俗,还有令人回味的藏族文化。而这一切,需要同学们通过文字去了解,或者亲身去体验。最后,老师想给同学们推荐一本书——

踩雨课件【篇8】

教学目标 :

1.引导学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2.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收集的数据。

3.在分类的过程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难点:使学生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教学具准备:

学具袋(不同的物品)、作业纸、多媒体课件。 师生互动过程 : 一 、创设情境,探求新知 1.感知分类。

师:你去过超市吗?(去过) 今天王老师带大家再到超市去逛一逛.

提问:苹果、桔子、橙子不是一种水果为什么要放到一起呢? 因为它们都是水果。

[从生活引入,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亲切感,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通过学生相互叙述,使叙述在观察、思维、想像、交流中初步感知不同标准的分类方法。]

2.体验生活中的分类。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见过分类的现象? 教师图片展示生活中的垃圾分类、药品分类、血液分类等。

[通过学生观察,进一步体会分类在生活中的巨大作用,分类使生活更方便了,同时感受到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巩固发展,体验分类。

1. 按给定标准分类计数,探索记录方法。

今天王老师遇到了一个小困难,想请你们来帮忙,愿意吗? 我呀,找到了一些各种形状的气球, 我想知道这每种气球都有多少个?我可怎么办呀?

教师: 能按照形状分一分并告诉大家每种气球有多少个吗? 学生分组活动:分一分并想办法记录分类结果。

学生自己动手分类摆放、整理成图成表、投影仪展示,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

[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分类的必要性。] 2、创设情境,体会具体情形下不同标准的分类标准。

师:春天呀,是出游的季节,你们特别喜欢出去玩,是不是啊?哎,

老师和同学们和家长也去游乐园玩了玩,咱们一起去看看。 看看,到游乐园门口我就发现了,来了好多人啊,你能给些人分

看出来了,大家有好多的分类方法,这样下课以后告诉我,好吗?那王老师就带着大家进游乐园了,看看第一站,到哪了?(售票处)要进游乐园了,可是呢,到了售票处我就想了,你们那么多的分类标准,这会,我应该选择哪个啊?

生:大人分一类,小孩分一类。按大人小孩分类。 师:为什么啊 ?

生:因为售票处写着“成人票20元,儿童票10元” 生:还有一种就是按男生女生分类。

多,可是呢,根据具体情况,我们要选择适合我们的标准来进行选择分类,是不是这样?那这样,刚才这些情景都是我遇到的困难,现在就请同学们帮我来解决这两个困难,真正的给这些人分分类。王老师给每个人准备了一张小卷子,请你把它拿出来,先仔细看一看,王老师请你帮什么忙?把这些人按什么来分类呢?

[为学生提供“做”的机会,通过亲手操作进一步体验分类。]

得出结论:

师:刚才我们分的都是这些人,为什么分的结果不一样呢?

踩雨课件【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理解本课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描写刷子李技艺高超的句子,了解作者在写人的文章中运用细节描写和侧面描写的方法。

(3)运用抓细节描写和侧面描写的方法,感受

运用刚才的学法,快速默读文章,

1、用“——”划出正面细节描写泥人张技艺高超的句子,想一想哪个词或句子给你带来什么感受?在边上写一写。2.文中侧面描写了谁?用“~~~~”划出有关句子,想一想这样写的好处,并在边上写一写。(批注:可以是对某个词的理解,也可是对某句话的感悟。)

生:(默读文章)

师:同学们,我们来交流一下,你从哪些描写中感受到了泥人张的高超技艺。

交流句子:(提醒学生直接谈感受)

只见人家泥人张听赛没听,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底抠下一块泥巴。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刘秃子还灵巧。(细节)

吃饭的人伸脖一瞧,这泥人张真捏绝了!就赛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桌上一般。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只是只有核桃大小。(细节)

师:这是什么描写?(细节描写)谈谈你的感受吧。

师:你能用句中的一个字来形容吗?(绝)绝在什么地方呢?(型、神)

师:那课文中有没有侧面描写呢?

师:作者写了海张五什么?

出示海张五张狂的句子。

中间一位穿得阔绰,大脑袋,中溜个子,挺着肚子,架式挺牛,横冲直撞往里走。

一听这喊话,吃饭的人都停住嘴巴,甚至放下筷子瞧瞧这位大名鼎鼎的张五爷。

天津卫是做买卖的地界儿,谁有钱谁横,官儿也怵②三分。

跟着就是海张五的大粗嗓门说:“在哪儿捏?在袖子里捏?在裤裆里捏吧!”随后一阵笑,拿泥人张找乐子。

他朝着正走出门的泥人张的背影叫道:“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

小结:海张五越张狂越能体现出泥人张的艺高人胆大!

师:所以难怪作者会这样写:

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读后感受:刘仁增:“语文教学的‘本然’,其实就是言语应用,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必须定位在‘语用’上。”在理解、感悟独霸语文课堂的今天,夏老师的教学设计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将读书、对话和思考引向语言应用、言语提升的学习之途。存在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读的书很多,但是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并不强。究其原因,这跟我们对学生进行阅读有效指导有关吧?或有指导但没有在及时地在具体的语境中强化训练。这个环节的设计,好比数学课堂中的练习巩固。及时、训练,才能形成能力,才有助于迁移运用。

六、激趣导读

过渡:同学们,这些故事有趣吗?你知道这些故事哪里来的吗?其实啊,这些故事都是出自《俗世奇人》这本书。我们来了解一下这本书吧。

(出示《俗世奇人》简介)

《俗世奇人》是由19个短篇小说构成的,书中所讲之事,多以清末民初天津卫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专讲一个传奇人物生平事迹,人物之奇特闻所未闻,故事之精妙叹为观止。

师:这本书里像这样的人还很多,接下来我们再来了解几个。你来读第一条,你来读第二条,

蓝眼讲述的是一个书画鉴赏高手,中了别人的套,他是怎么中套的呢?

大回讲述的是一个钓鱼高手,他钓鱼到底有多厉害呢?

死鸟讲述的是……

张大力讲述的是……

……

师:自己去看吧!

师:同学们,正如《俗世奇人》这本书中介绍的那样,这本书讲述的是俗世之不俗之人,人物之奇特闻所未闻,故事之精妙叹为观止。大家想看这本书吗?老师就满足大家的阅读愿望,在买书的时候多买了一本送给大家,希望课后,同学们也能用我们这节课习得的方法,去认识这本书中的每一个人物。

读后感受: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有专家甚至说有效的课外阅读是语文的全部。而与课文关联的课外阅读,是与学生最易衔接的,导读起来也更轻松有效。

七、课后作业

作业:上体育课时,仔细观察某位同学,针对他在进行的活动,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写一段话。

读后感受:把读写结合起来,再次“语用”。

板书:

刷悠然天衣无缝细节

子技艺高超

李曹小三侧面

读后感受:高效的课堂必然是大容量的。本设计容量大,且思路清晰,环环相扣,学生学来必是丰实满满吧。

踩雨课件【篇10】

1.能够完成脚弓夹球动作。

2.提高脚弓球感、下肢稳定性和身体协调性。

材料准备:足球(每人一个)、标志盘(10个)、分队背心红、蓝(各15件)、球门(2个)。

1.创设情景导入。

师:在兔子王国里有一个非常挑剔的兔子国王,他对食物的要求非常高,一般选上的食物他都不喜欢吃。那这时候兔子王国的国师就找来了一群兔子大厨去寻找不同口味的食物,来交给兔子国王。

2.讲解示范。

教师讲解演示通过每一个障碍的方式方法,引导幼儿跟随模仿,游戏开始后扮演攻城的士兵,向球门方向踢球,指导幼儿用脚弓挡住足球,保卫“城堡”。

3.幼儿游戏,教师重点指导幼儿进行热身,复习熟悉脚弓触球技术动作。

1.情景导入。

师:兔子大厨们,在这个王国周围有很多不同口味的食物,一起去找来送到兔子国王身边吧!

2.讲解示范。

师:小朋友扮演兔子大厨在场地跳跃寻找足球,助教老师在中间扮演兔子国王,大厨找到球后用脚将球夹住跳跃回到国王身边,国王因为挑剔将球扔开。

3.幼儿游戏,教师观察场中情况,提醒幼儿脚弓夹球的位置,夹球时,跳跃不要着急,夹稳后再进行跳跃,跳跃时观察周围,避免碰撞。

1.幼儿穿好分队背心,分成两队,站于教师两侧,手拉手进入球场,转身面向场下小观众们,挥手问好,队友跟队友之间,将手叠在一起跟随教师加油!随后开始足球对抗比赛、一定时间内进球数量多的队伍获得胜利。

2.与教师一起对自身活动进行回顾和评价,同伴之间互相鼓励。

踩雨课件【篇11】

在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国家里住着一位美丽的卡米拉公主,她有着世上最美、最善良的心。

一天,卡米拉的父亲在和卡米拉商议西蒙王子求婚的事情。西蒙王子他还不知道公主的长相,卡米拉的父亲决定设计不害人的骗局,让女仆杜西贝拉装扮成公主去试探王子是不是一位以貌取人的人,是否会真心爱他的卡米拉。

于是,公主遮着面纱急急忙忙亲自去见王子。在约好的地方没见到王子。在石林中的.一处地方,见到一位戴着头盔年轻人。卡米拉心想是不是走错路,问一下那位年轻人。“你见到一位20来岁,穿蓝色长衣,手拿鲜花的年轻人吗?”因为先前卡米拉和西蒙王子他们约好了见面时的辨认方法。

年轻人没有回答。沉默了一阵,正想回答,却被一阵叫喊声打住了他们循声望去,看见不远处走来一位老婆婆摔倒在地上,他们立即跑上去关心地说“:老婆婆,您没有摔坏吧。”他们一边说一边搀扶着老人走到树荫下的一块石头休息。

老人说:谢谢谢谢,年轻人。谢谢你可怜我这个讨饭的老婆子呦!唉,讨了一天,也没讨到一个铜板啊!

老人接着说:“谢谢,谢谢,年轻人,感激不尽啊!”老人一手捂住肚子,一手擦泪呻吟。

“听说邻国西蒙王子决定向卡米拉公主求婚,可他却是是个丑陋的胖猪,于是,他的父王决定让他的男仆卡洛假扮成他,在婚礼上,西蒙王子将身着铠甲,连头盔也不摘下。”卡米拉说太有真有意思了!年轻人兴奋说:最关键的是,我就是西蒙!咦?你怎么不昏倒或者……”

西蒙摘下头盔,卡米拉摘下面纱,两人含情脉脉地对视。

后来,“丑”公主嫁给了西蒙王子,在一起快乐的生活。

踩雨课件【篇12】

数字电路电子时钟课程设计

数字电路电子时钟课程设计

整个数字钟由时间计数电路、晶体振荡电路、校正电路、整点报时电路组成。 其中以校正电路代替时间计数电路中的时、分、秒之间的进位,当校时电路处于正常输入信号时,时间计数电路正常计时,但当分校正时,其不会产生向时进位,而分与时的校位是分开的,而校正电路也是一个独立的电路。电路的信号输入由晶振电路产生,并输入各电路

方案论证:方案一数字电子钟由信号发生器、“时、分、秒”计数器、译码器及显示器、校时电路、整点报时电路等组成。秒信号产生器是整个系统的时基信号,它直接决定计时系统的精度,一般用555构成的振荡器加分频器来实现。

优点:数字钟是一种用数字电路技术实现时、分、秒计时的装置,与机械式时钟相比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直观性,且无机械装置,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因此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方案二秒、分计数器为60进制计数器,小时计数器为24进制计数器。实现这两种模数的计数器采用中规模集成计数器74LS90构成。

优点:简单易懂,比较好调试。

1 设计原理数字电子钟由信号发生器、“时、分、秒”计数器、译码器及显示器、校时电路、整点报时电路等组成。秒信号产生器是整个系统的时基信号,它直接决定计时系统的精度,一般用555构成的振荡器加分频器来实现。将标准秒脉冲信号送入“秒计数器”,该计数器采用60进制计数器,每累计60秒发出一个“分脉冲”信号,该信号将作为“分计数器”的时钟脉冲。“分计数器”也采用60进制计数器,每累计60分,发出一个“时脉冲”信号,该信号将被送到“时计数器”。“时计数器”采用24进制计数器,可以实现一天24h的累计。译码显示电路将“时、分、秒”计数器的输出状态经七段显示译码器译码,通过六位LED显示器显示出来。整点报时电路是根据计时系统的输出状态产生一个脉冲信号,然后去触发音频发生器实现报时。校时电路是来对“时、分、秒”显示数字

数字电路电子时钟课程设计

进行校对调整。其数字电子钟系统框图如下:

时显示器分显示器秒显示器时译码器分译码器秒译码器整点报时时计数器分计数器秒计数器时钟校准振荡器分频器秒脉冲

图 1 数 字 电 子 钟 系 统 框 图

4 详细设计及实验步骤

秒脉冲信号发生器

秒脉冲信号发生器是数字电子钟的核心部分,它的精度和稳定度决定了数字钟的质量。由振荡器与分频器组合产生秒脉冲信号。

振荡器: 通常用555定时器与RC构成的多谐振荡器,经过调整输出1000Hz脉冲。

分频器: 分频器功能主要有两个,一是产生标准秒脉冲信号,一是提供功能扩展电路所需要的信号,选用三片74LS90进行级联,因为每片为1/10分频器,三片级联好获得1Hz标准秒脉冲。其电路图如下:

数字电路电子时钟课程设计

图2 秒 脉 冲 信 号 发 生 器

秒、分、时计时器电路设计

秒、分计数器为60进制计数器,小时计数器为24进制计数器。实现这两种模数的计数器采用中规模集成计数器74LS90构成。

60进制计数器:由74LS90构成的60进制计数器,将一片74LS90设计成10进制加法计数器,另一片设置6进制加法计数器。两片74LS90按反馈清零法串接而成。秒计数器的十位和个位,输出脉冲除用作自身清零外,同时还作为分计数器的输入脉冲CP1。下图电路即可作为秒计数器,也可作为分计数器。 24进制计数器:由74LS90构成的二十进制计数器,将一片74LS90设计成4进制加法计数器,另一片设置2进制加法计数器。即个位计数状态为Qd Qc Qb Qa = 0100十位计数状态为Qd Qc Qb Qa = 0010时,要求计数器归零。通过把个位Qc、十位Qb相与后的信号送到个位、十位计数器的清零端,使计数器清零,从而构成24进制计数器。电路图如下:

数字电路电子时钟课程设计

图3 60 进 制 计 数 器

图4 24 进 制 计 数 器

译码显示电路

译码电路的功能是将秒、分、时计数器的输出代码进行翻译,变成相应的数字。用与驱动LED七段数码管的译码器常用的有74LS48。74LS48是BCD-7段译码器/驱动器,输出高电平有效,专用于驱动LED七段共阴极显示数码管。若将秒、分、时计数器的每位输出分别送到相应七段译吗管的输入端,便可以进行不同数字的显示。在译码管输出与数码管之间串联电阻R作为限流电阻。

数字电路电子时钟课程设计

图5 译码显示电路

5 校时电路

校时电路是数字钟不可缺少的部分,每当数字钟与实际时间不符时,需要根据标准时间进行校时。K

1、K2分别是时校正、分校正开关。不校正时,K

1、K2开关是闭和的。当校正时位时,需要把K1开关打开,然后用手拨动K3开关,来回拨动一次,就能使时位增加1,根据需要去拨动开关的次数,校正完毕后把K1开关闭上。校正分位时和校正时位的方法一样。其电路图如下:

数字电路电子时钟课程设计

图6 校 正 电 路

7 课程设计原理图

数字电路电子时钟课程设计

图8

8 设计结果与分析

数字电路电子时钟课程设计

整个数字钟由时间计数电路、晶体振荡电路、校正电路、整点报时电路组成。 其中以校正电路代替时间计数电路中的时、分、秒之间的进位,当校时电路处于正常输入信号时,时间计数电路正常计时,但当分校正时,其不会产生向时进位,而分与时的校位是分开的,而校正电路也是一个独立的电路。电路的信号输入由晶振电路产生,并输入各电路。

把显示器与CD4511相连,第一次接时,数码管完全没有显示数字,检查后发现是数码管未接地而造成的,接地后发现还是无法正确显示数字,用万用表检测后,发现是因芯片引脚有些接触不良而造成的,所以确认芯片是否接触良好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六进制、十进制都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只是芯片引脚的老问题,只要重新插过芯片就可以解决了。但在六十进制时,按图接线后发现,显示器上的数字总是100进制的,而不是六十进制,检测后发现无论是线路的连通还是芯片的接触都没有问题。最后,在重对连线时发现是线路接错引脚造成的,改过之后,显示就正常了。

因上面程因引脚接错而造成错误,所以校正电路是完全按照仿真图所连的,在测试时,开始进行时校时时,没有出现问题,但当进行到分校时时,发现计数电路的秒电路开始乱跳出错。因此,电路一定是有地方出错了,在反复对照后,发现是因为在接入校正电路时忘了把秒十位和分个位之间的连线拿掉而造成的,因此,在接线时一定要注意把不要的多余的线拿掉

在整个设计的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些问题,可是经过我们的努力都一一解决了,总的来说,整个设计还是比较成功的,实现了时钟模块、闹钟模块、显示模块以及控制模块的相互联接。

9 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数字钟的课程设计与制作,让我知道设计电路的一些程序,也让我初步了解了关于数字钟的一般原理与设计理念,加深了对各种芯片逻辑功能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掌握了许多实际操作技能。由于数字钟包括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电路,通过它也让我进一步学习与掌握了各种组合逻辑电路与时序电路的原理与使用方法。这次课程设计时间只有五天,而安排在前期原理图设计上的时间就用

数字电路电子时钟课程设计

了两天,占总时间的40%,可见前期准备的重要性,前期的准备充分与否,直接关系到设计的成败。当我得知这次课程设计的任务是数字钟之后,马上就去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先对数字钟的设计有个总体的把握,顺利画出了它的总体设计框图。接下来就是对组成数字钟的各个功能模块的设计了,这一步是本次设计的重中之重,它需要考虑很多东西,像选择什么样的芯片,多大的电阻、电容等等。经过上网查找和与同学讨论确定了各个模块的电路,一个完整的数字钟的电路图已经形成。

设计方案经过老师肯定之后就是数字钟的制作与调试了,它占了总时间的一半,这是一个难点也是重点。在这个过程中吸取了许多教训,我在接下了的制作过程中就显得异常轻松,比较快的完成了这次任务。这就是好事多磨吧!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让我对各种电路都有了大概的了解,所以说,坐而言不如立而行,对于这些电路还是应该自己动手设计操作才会有深刻理解和达到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数字电路电子时钟课程设计

[1].阎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M]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02 [2].余孟尝.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3 [3]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J];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06 [4]童诗白.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二版[J];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01 [5]陈永.555集成电路应用[J];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05 [6]阎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5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03 [7]郝鸿安.555集成电路使用电路集[M];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5-06 [8]孙余凯,吴鸣山,项绮明.555时基电路识图[J];电子工业出板社,2003-03 [9]卢结成.电子电路实验及应用课题设计[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7-09 [10]魏绍亮,陈新华.电子技术实践[M];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03

致 谢

数字电路电子时钟课程设计

在此次设计中,指导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在我的设计中给予了很多的宝贵指导意见,才能使我的设计得以顺利完成,在此我向李敏君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此外,本次设计的完成也离不开同学的热情帮忙。同时,在本次设计中不仅我学会了很多关于触发器的知识,同时也提高了我的实际动手能力,再次对关心帮助我的老师同学给予衷心的感谢。

踩雨课件【篇13】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2、了解梅花的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1、读懂外祖父有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了解梅花的高尚品格。

2、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借助梅花寄托眷恋祖国的感情。

教学过程:

导入定向:昨天,老师要求同学在各种媒体中查找有关梅花的资料,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板题:梅花魂;齐读课题)

1、要求:老师先来朗读一遍课文,希望同学们边听边思考:文中写了几件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一)、情境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1.出示一幅幅梅花图片,在《梅花三弄》背景音乐中,教师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梅花吗?梅花,历来是我国诗人、画家赞美的对象,你能背出一两句与梅花有关的诗句吗?

2.指名学生背一背课前收集的诗句。

(正像诗人们赞美的一样,梅花不愧是花中君子。每当梅花盛开的时候,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总会使作家陈慧瑛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让我们来读一读她讲的故事。 )

3.齐读课题。

展示交流:出示课题,质疑:梅花有魂吗?这个“魂”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呢?请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哪些内容。在感受深的地方画一画、写一写。(学生默读、自学、画批)

1.认读本课新词。 秉性 训斥 撩乱 朦胧 灵魂 玷污 名节 颇负盛名

2.课文是通过哪几件事向我们展现了一位有着浓浓爱梅情结、思念故乡的老人的?请你再读读课文,找一找。

3.指名学生说一说,并引导学生读好相关的内容,教师提炼板书:

(1)读诗落泪。

(2)珍爱梅图。

(3)不能回国。

(4)赠送梅图。

(5)送梅花巾。

4.用连结事例的方法说说课文大意。

1.整篇文章寄托了一位华侨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这份情感与梅花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请大家从课文中找出表现外祖父喜爱梅花的句子。多读几遍,想想你读懂了什么。(4人小组讨论)

出示:“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又用红绸子慢慢抹净。”

① 出示“墨梅图”,学生自由读本小节,思考: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

②你从哪些诗句感受到祖父十分爱惜墨梅图呢?画出有关词句。(学生圈画并交流:拉下脸、训斥、轻轻刮去、慢慢抹净)

③“清白”是什么意思?“玷污”又是什么意思?这清白的梅花为什么不能玷污?指导朗读,读出反问的语气。“轻轻”、“慢慢”这两个词该怎样读,为什么?

④一幅墨梅图有什么稀罕?一向宽容慈爱的外祖父为什么如此大怒?

出示:“想不到泪眼朦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 一包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① 指名读。

②外祖父为什么送梅花手绢给“我”?(让“我”保持梅花般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也把他自己对祖国的眷恋之心让“我”带回祖国)

3.讨论:此时,你对课题《梅花魂》中的“魂”有了更深的了解吗?引导学生理解,“梅花”不仅仅是指梅花的精神,更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

1、从来“故乡”这个字眼就是让人心中感到温暖,让人不禁落泪,外公那份无尽的相思,不仅感动了他的家人,也深深地感动了我们。千百年来,“思乡”也是人们吟诵的最多的主题,谁能给我们背一首?

2、文中讲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分别是什么事?有一句话概括。

教学反思:

踩雨课件【篇14】

文档仅供参考

生活中的数字

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选自大班数学领域《生活中的数字》。“数”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寻找生活中的数字这一活动内容灵活丰富,根据大班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他们对生活事物充满好奇心。《纲要》中指出:“教学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贴近幼儿生活,使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我选择了这一活动。 活动目标

1、发现生活中的数字,初步了解数字在不同物品上的不同用途。

2、尝试运用数字纸条进行游戏活动,从中体验游戏的乐趣。

3、幼儿能对数字产生兴趣,能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该成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着。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我采用了操作法、情景法、互动法,并设计游戏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说学法:

本次活动中,主要的学习方法是让幼儿在游戏和实际操作中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周围生活中的数字,体验数字与人们生活中的关系。本活动自始至终让幼儿处于活跃、积极的学习状态中。 活动重点难点:

发现生活中的数字,了解它们的不用用途,并知道人类与数字的密切关系。 活动过程:

1、数字找朋友——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2、找数字——幼儿在食物上找数字,并激励幼儿相互交流,说说自己的发现。

3、生活中的数字——通过讲述、猜想来激励幼儿畅所欲言,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拓展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4、幸运号码——通过游戏发现数字的趣味性和丰富性,从而更真切的体会数字的神奇,随便的调换数字的位置就可以排成不同的数字组合。

5、设计电话号码——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为自己编电话号码。让没个幼儿参与其中,从而体验成功感,使他们对数字产生极大的兴趣,激励幼儿在生活中主动观察事物和运用数字,为以后学习奠定基础。 活动预测效果:

根据《纲要》中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本活动利用游戏导入,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气氛活跃,而重点部分的教学采取动手操作实践,保证数学活动效果,本教学活动是环环相扣的,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使新知识得到巩固和利用。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幼儿园小班表演说课稿 拔萝卜

导读:这是个2~3岁幼儿能够听懂的故事,古老而又新鲜。故事情节很简单:老公公种了个大萝卜,要拔拔不动,结果大家一个接一个地来一起帮忙,终于拔起了萝卜。故事中的语言非常简明而又口语化,出场的角色又都是幼儿比较熟悉的,所以,很适合小班幼儿玩。

一、适合年龄

这是个2~3岁幼儿能够听懂的故事,古老而又新鲜。故事情节很简单:老公公种了个大萝卜,要拔拔不动,结果大家一个接一个地来一起帮忙,终于拔起了萝卜。故事中的语言非常简明而又口语化,出场的角色又都是幼儿比较熟悉的,所以,很适合小班幼儿玩。

二、游戏目的

通过玩“拔萝卜”游戏,让孩子们懂得有些事情光一个人努力是不行的,要靠大家配合,才能做成一个人不能做成的事情。一个人是要努力锻炼自己的生活本领,像老公公那样,种的萝卜比别人的个儿大,但还要与其他人友好相处,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像“拔萝卜”那样一个帮一个,劲往一处使,克服困难,走向成功。

三、教学要求

1.通过游戏使幼儿懂得人多力量大的道理并体验获得成功的欢快情感。

2.要掌握的语言表现手段及非语言表现手段。

①咬准字音:长、拔萝卜、婆婆、快来帮忙、妹妹。

②不同的角色用不同的语调、音色讲话。

③动作:

(1)老公公种萝卜的过程中的动作。

(2)拔萝卜的动作一拔不动发愁的动作一拔出来萝卜高兴的动作。

(3)抬萝卜的动作。

(4)萝卜长大的动作。

④表情:

(1)掌握面部表情变化:拔不动(发愁)→拔动了(有点高兴)→萝卜拔出来了(拍手、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跳跃、欢呼)。

(2)团结起来一起抬大萝卜欢快的心情。

四、游戏准备

1、角色的分配和妆扮?

老公公一般由男孩装扮,在鼻子下面贴上白胡子,老婆婆由女孩系上一条围裙装扮,小弟弟、小妹妹没有什么特殊的妆扮要求,由儿童随意处理。小花狗、小花猫这两个角色可由儿童戴上头饰或面具装扮。?

2、道具

表演用的大萝卜,可用竹条编成半圆形萝卜状,围上红布,上面装几片大叶子,也可请穿红衣的小朋友,头戴绿叶头饰蹲着代替。

五、教学指导

1、让孩子们熟悉故事?

一听:听家长和老师讲,也可以听录音带,有些地方可反复讲、放。

二讲:让孩子们复述故事。

三熟悉:先让孩子们一起一段一段地把故事讲完整,然后以个人或角色小组为单位,配合讲出完整的故事。?

2、示范表演

老师先扮老公公,然后再扮老婆婆,这样一一地把角色的动作和语言给孩子们示范一遍,示范时要注意紧紧抓住各角色的典型特征,如老公公走路和小弟弟、小花狗走路就不一样,但动作应宁简勿繁,以利孩子模仿。

3、自由试演

让小朋友们自由搭配成小组,自由尝试表演各种角色,家长或老师在鼓励的同时作适当的指点。

表演的要点有:各角色动作的典型特征,说话的声音特征,想拔出萝卜的渴望,拔不出萝卜的焦急,盼望帮助的急切和帮忙者的热情,拔出萝卜后的高兴等等。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4、观摩表演

即正式妆扮好分组表演,家长或老师以及不上场的小朋友一起观看。在观摩中可对出场次序、对话、表演等方面进行一定的提示,但应充分鼓励孩子的自由发挥。另外,在表演中加入音乐或音响效果,更能增加游戏气氛。?

5、游戏评价

评价孩子的动作表现力。拔萝卜游戏中各角色的不同走路动作和用力拔萝卜的动作的表演,是主要的评价内容。

文档仅供参考

编辑推荐

蜘蛛的课件(精品十四篇)


老师的部分工作就是制作教案课件,所以老师每天都会按照要求及时、优质地完成教案课件。教案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和精确掌握的体现。趣祝福的编辑已经为您精心筹备了关于“蜘蛛的课件”的相关信息,希望您能仔细阅读,这对您的未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蜘蛛的课件(篇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能够给多音字“结”据词定义。

2.理解本课的词语:蜘蛛雨点结实终于。

3.能够流利的朗读本课课文。

教学重难点:

掌握本课的生字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小朋友,你看见过蜘蛛吗?那他们有那些本领呢?

2.我们都知道蜘蛛的本领可大了,今天我们就来一块学学这篇课文《蜘蛛织网》

3.教学生字:蜘蛛织三个生字

4.自学生字读通课文

A轻轻的朗读课文,给文章标上小节号,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B出示课文的生字,进行重点正音:砸重终和多音字:结

C给充分的时间自由朗读分段朗读课文

D指名朗读进行评议

5..你读了课文你知道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6.学习课文中的其余的生字

7.口头组词,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8抄写生字,完成课堂作业1

9.先完成的同学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巩固生字,理解词语“终于、结实”等词语的意思

2.初步学习数量词和名词的搭配

3.学习课文的2、3、4.段课文,明白课文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决心,碰到困难大的不灰心,肯下工夫,就一定能把事做好。

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读生字和口头组词

2.听写课文里面的词语

3.蜘蛛在织网遇到了什么困难?读课文第一段板书:大风刮断

4.学习第二段:蜘蛛灰心了,放弃了吗?没有是的。他重新开始织,理解词语:重新?(以前织的一点都不剩下了)

5.再读读她遇到了什么困难?看看这时候它织了多少?(一半)

6.可是他还是不灰心,从头开始织,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7.练习说话:蜘蛛重新织网,一阵雨点打来,把( )

8.口头练习:蜘蛛网被( )可是蜘蛛一点都没有灰心他( )终于( )

9.你猜想结果会怎么样?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10.连起来读读课文的1-3段找找蜘蛛的网被破坏了几次?找出动词刮——打——砸说明了什么?

你对这只蜘蛛有什么想法?

11.他有没有在困难面前灰心?对没有理解词语“不泄气”也就是不灰心的意思。

12.情况是一次比一次恶劣,请你来读读课文的1-3自然段

13.指导朗读:不再又读的稍重一点,读出他不怕困难的决心

14.真是不容易呀:你看一张()的网终于织好了

15.指导朗读:织啊织啊读的慢一点后半句读的轻快一点。读出胜利喜悦的心情。

16.学了这篇课文,你知道哪些道理?

17.完成作业:抄写词语

完成课堂作业本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巩固生字掌握课文里的词语

2.能正确的流利的朗读全文,背诵全

3.学习第五自然段

教学过程:

1.据词定音

蝴蝶 结实 结果子结头

2.完成数词和量词的搭配

一阵( ) ( ) ( )

一张( ) ( ) ( )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4.讲读第五自然段:想想:蜘蛛为什么要一次一次的织网?理解词捕(捉)

5.为什么要用上“高兴的这个词语?她心里会怎么想?指导朗读

6.朗读全文,背诵课文

A朗读全文,达到正确流利

B自由轻声的朗读全文边读边想想是怎牙膏内一会事。

C教师提供词语让学生边回忆边尝试复述

D多叫几个学生来复述有能力的小朋友可以把他被下来。

7.只要我们不怕困难,事情总能办好,请用上“终于造一个句子,比比看谁造的好。

8.完成课堂作业。

蜘蛛的课件(篇2)

课时目标

1.认识“夫、换、颈、匆”这4个字;会写“决、定、夫、终、完、换、期”这7个字。

2.指导朗读,体会情感。发现故事反复的结构特点,并学会复述故事。

3.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教学过程

板块一指导朗读,感受趣味

1.复习词语,检查认读。

课件出示:

商店蹲在寂寞口罩编织顾客付钱袜子蜈蚣

2.蜘蛛的口罩店经营不下去了,它又重新开了什么店?遇到了谁?结果怎样?

3.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5~11自然段。

4.出示表格,小组合作完成。

课件出示:

卖什么写招牌顾客来了结局怎样卖口罩每位顾客只需付一元河马好难织,一整天,终于织完卖围巾卖袜子

5.蜘蛛卖围巾、卖袜子的故事有趣吗?和同桌交流交流。

6.交流反馈。你觉得哪个地方最有趣?

7.紧扣有趣,指导朗读。

(1)预设:

课件出示:

顾客来了,只见身子不见头。蜘蛛向上一看,原来是一只长颈鹿,他的脖子和大树一样高,脑袋从树叶间露出来,正对着蜘蛛笑呢。

①交流识记“颈”。

②课件出示长颈鹿图片。

③自由读,长颈鹿有什么特点?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④长颈鹿的脑袋从树叶间露出来,会说些什么?蜘蛛又会怎样想呢?

(2)预设:

课件出示:

蜘蛛织啊织,足足忙了一个星期,才织完那条长长的围巾。

①相机理解“足足”。蜘蛛织啊织,织好了一圈,会说些什么?第二天,第三天……它会说些什么?到了第七天终于织好了,它又会说些什么?

②指导朗读:重读“织啊织、足足、一个星期、长长的”,读出蜘蛛编织工作的辛苦。

(3)预设:

课件出示:

可是,蜘蛛看到顾客后,却吓得匆忙跑回网上。原来那位顾客竟是一条四十二只脚的蜈蚣!

①观察课文插图,仔细看蜘蛛的表情,你发现了什么?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相机理解“匆忙”,识记“匆”)

②指导读第9~11自然段,读出蜈蚣脚之多,蜘蛛害怕的心理。

8.提取关键信息。

9.指名学生讲一讲“卖围巾”和“卖袜子”的故事。

由扶到放,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卖围巾”和“卖袜子”的故事,通过指导朗读,感受故事的有趣,提取出关键信息,尝试讲述,学以致用。

板块二发现结构,续编故事

1.发现结构,朗读故事。

过渡:蜘蛛三次开店都失败了,三次开店的经过和结果都有哪些共同之处?

(1)发现结构--“卖什么”。男女生配合读。

课件出示:

就卖口罩吧,因为口罩织起来很简单。

还是卖围巾吧,因为围巾织起来很简单。

还是卖袜子吧,因为袜子织起来很简单。

(2)发现结构--“写招牌”。师生配合读。

课件出示:

口罩编织店,每位顾客只需付一元钱。

围巾编织店,每位顾客只需付一元钱。

袜子编织店,每位顾客只需付一元钱。

(3)发现结构--“顾客来了”。教师引读。

课件出示:

顾客来了,是一只河马。

顾客来了,只见身子不见头。蜘蛛向上一看,原来是一只长颈鹿,他的脖子和大树一样高,脑袋从树叶间露出来,正对着蜘蛛笑呢。

原来那位顾客竟是一条四十二只脚的蜈蚣!

(4)发现结构--“结局怎样”。抓住重点词语齐读。

蜘蛛觉得每样东西都很简单,可是做起来是不是很简单呢?

课件出示:

河马嘴巴那么大,口罩好难织啊,蜘蛛用了一整天的工夫,终于织完了。

蜘蛛织啊织,足足忙了一个星期,才织完那条长长的围巾。

蜘蛛看到顾客后,却吓得匆忙跑回网上。

三个小故事在情节上有很多相同的地方,这就是童话故事结构反复的特点,发现了这个规律,就可以帮助我们更完整地讲故事了。

2.运用结构,试讲故事。

(1)对照示意图,小组合作,接龙复述故事。

(2)自由练习试讲。

(3)指名上台展示,学生互评。

(4)展示评价。点拨:发现了这个规律,讲起故事来思路清楚多了。

3.个性表达,体味情感。

(1)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蜘蛛?

(2)你想对蜘蛛说些什么呢?

点拨:任何事都不像我们想的那样简单,我们不能遇到困难就退缩,而应该想办法解决难题。

4.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1)蜘蛛后来打算卖什么?招牌上又会怎样写?来了怎样的顾客?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2)试着用“卖什么--写招牌--顾客来了--结局怎样”的结构,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3)同桌合作续编故事。

(4)指名续编,评价。

【设计意图】此环节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发现课文结构反复的特点,再通过讲故事落实教学目标,并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从而续编故事,达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的目的。

板块三认真观察,指导生字

1.观察生字,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决、定、夫、终、完、换、期”。

(2)发现疑难,交流书写要领。

2.教师范写,提示要点。

(1)“决、终、换”左窄右宽,其中“决、终”右半边稍高。“换”最后一笔是捺,不是点。

(2)“定、完”上部分写紧凑,下部分要写舒展。

(3)“夫”是独体字,撇捺要舒展。

3.学生描红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个别点评,展示优秀书写示例,出示问题书写示例,并纠正。

5.抄写词语。

课件出示:

飞虫决定商店木屋工夫终于围巾星期

引导学生观察,注意重要笔画所在的位置,写前指明学生的观察方向,写后评价反馈,在看和写的实践中把字写美观,提高书写能力。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这个童话故事贴近儿童生活,语言幽默风趣,主要讲了蜘蛛三次开店的故事,整节课我实现了三个转变:

1.变“讲课文”为“学语言”。

对重点语句进行指导朗读是本节课的重点。在体会蜘蛛开店辛苦的时候,我抓住“织啊织”“足足”等重点词,通过指导朗读,读悟结合,引导学生逐渐体会情感。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随文识字、练习句式、想象补白、评价小蜘蛛……这样既正确地理解了语言文字蕴含的思想感情,又品味了语言的“色、香、味”。

2.变“读课文”为“学阅读”。

文章的自然段较多,但是情节相似,因此在整体感知时,可设置问题:蜘蛛想卖什么?来了哪些顾客?这样能较快帮助学生提取关键信息,形成示意图,为学生讲述故事梗概、复述故事提供了“拐杖”,同时将字词的学习贯穿其中,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3.变“悟课文”为“学表达”。

资料袋“引导学生借助提示讲故事”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由于二年级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有限,讲故事容易出现漏讲的现象,因此,教学时,我化整为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发现课文结构反复的特点,再通过讲故事落实教学目标,接着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来续编故事,不仅让学生理解了故事的内涵,还达到了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目的。

蜘蛛的课件(篇3)

教材分析

这个童话故事贴近儿童生活,为学生构建了一个理想中的世界,写了一只无聊的蜘蛛决定开一家商店,由卖口罩改到卖围巾再改到卖袜子。故事告诉我们任何一件事情做起来都不像我们想的那样简单。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后,在识字量、自学能力和讨论思考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而且他们喜欢听故事、讲故事。本课内容生动、故事性强,自然容易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

教学建议

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课文的生字新词。

2、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大胆发言,发挥想象,续编故事。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示意图讲一讲这个故事。

3、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重点难点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朗读课文,根据示意图讲故事。

3、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4、让学生明白任何一件事情做起来都不像自己想象中的那样简单。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卡,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蜘蛛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儿歌:小蜘蛛, 拉银丝, 织个网, 丝连丝, 捉到虫子它就吃。

1、师引生齐唱,边唱儿歌边做动作。(激趣导入,为本课开好头。)

2、谈话揭题: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认识一只无聊的小蜘蛛,他突发奇想,要开商店,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播放课件听朗读,注意生字的读音。

2、初读课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在文中画出课后要求会认的字,自己读几遍,读准确。

(3)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3、检查自学情况。(多种形式激发兴趣,让每个孩子参与其中)

(1)检查字音:同桌互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教师相机纠正,注意前、后鼻音和边、鼻音的读法。

(2)指名读词语,课件出示词语:

飞虫 决定 商量 木屋 围巾 星期

(3)齐读词语,注意读准确、读流利。

(4)把生字词送回课文中,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5)播放音乐,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让学生自己看故事,让自由读代替齐读,提高阅读兴趣)

(一只无聊的蜘蛛开了家商店,他先卖口罩,再卖围巾,后来又改卖袜子。)

2、文中的蜘蛛分别卖了什么?(师相机板书:卖口罩 卖围巾 卖袜子)

3、蜘蛛开店时遇到了哪些顾客?(指名说)

四、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开火车”认读。

2、在课文后田字格里自主描红,书写生字,每个生字写一遍。(读写结合)

3、全班交流:哪些字比较难写?你是怎样把这些字写漂亮的呢?(分享自己写字技巧,学生的讲解更吸引学生)

4、师在黑板上范写,学生跟着书空。

5、学生观察字的重点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6、学生在第二个田字格内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7、展示学生书写的字,写得好的给予表扬。(肯定学生,让孩子们有超越他人欲望)

蜘蛛的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五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认读六个生字。学习说明事物的方法,并学习在习作和表达中加以运用。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通过重音、停顿和语调表达自己对蜘蛛的赞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蜘蛛是怎样利用它的网抗御敌人和进行捕食的的,体会作者对蜘蛛的赞美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研究学习蜘蛛是怎样利用它的网抗御敌人和进行捕食的。

2、学习一些说明事物的方法,并能学习使用。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准备:

各种蜘蛛的相关资料介绍。

教学方法:

自读感悟,相机引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学习生字、新词。

1、读文章,要正确读准每个字音。

2、边读边找出生字生词,并借助工具书加以学习。

3、结合上下文加以理解。

二、练习朗读课文

1、自己练读,再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朗读。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三、指导表达

1、提出问题:说说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蜘蛛的哪几方面特点。同时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来。

2、自己先练习,再和组内的同学交流,能抓住文章的主要介绍了蜘蛛的外形特点,蜘蛛是怎样利用网抗御敌人及进行捕食的。

3、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作业

1、熟读课文,查找相关资料,练写文中的生字新词。

2、写生字新词,掌握基础知识。

第二课时

一、出示谜语,导入新课:

出示谜语:南阳诸葛亮,稳坐军中帐,排起八卦阵,单捉飞来将。

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课文《蜘蛛》(师板书课题)

二、通读全文,找中心句。课文有一句话直接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快速的默读课文,找出这句话。(在我观察过的独居的昆虫中,蜘蛛最聪明。)

三、抓住中心,深入学习。

1、为什么说蜘蛛是最聪明的,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具体写出了它的聪明。(结网和捕虫两个方面)

2、自由读课文,画一画表现蜘蛛聪明的语句,在小组内交流。

3、学生汇报。(结合学生的汇报,教师用课件演示蜘蛛结网的过程。)

4、学生汇报蜘蛛捕虫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说一说蜘蛛捕虫时遇到了几种情况,分别是怎么处理的?你能用成语概括出这几种情况吗?一是势均力敌、反败为胜,二是克敌制胜、稳操胜劵,三是无可奈何、主动放弃。

5、从蜘蛛不同捕虫方式上看,你认为蜘蛛是种什么样的昆虫?

四、总结收获,质疑问难。

朗读全文,讨论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交流感受,拓展阅读。

1、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也亲自去观察蜘蛛,说说你们看到的蜘蛛给大家讲讲吗?(指生汇报,课前学生可以把观察到的蜘蛛拍下来,给大家展示。)

2、你们还想了解有关蜘蛛的更多知识吗?老师向同学们推荐一篇文章——周建人的《蜘蛛》,课后可以找来读一读,比较一下两篇文章的异同。

第三课时

一、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并进行汇报。

二、指导学生进一步学习课后有关课文内容学习的习题。

1、倾听同学们的看法,提出适当的思考靠方向和补充意见。

2、指导学生共同欣赏同学们自编的童话故事。进行交流评议。

三、作业

1、继续整理相关资料,想一个最佳的保存办法。指导学生学会积累材料、保存资料。

2、预习新课。

蜘蛛的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汉字,会写9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做事要有恒心和毅力,不然就会一事无成。

教学重点:

1、认识15个汉字,会写9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做事要有恒心和毅力,不然就会一事无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入文,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小蜘蛛》。

2、出示谜语:小小诸葛亮,独坐中军帐。摆下八卦阵,专捉飞来将。

3、出示谜底:小蜘蛛。

4、齐读课题:《蜘蛛开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真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2、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3、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4、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5、努力把文章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三、生字认读,读准字音

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熟了,现在课文中的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走出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

2、出示生字指读:店、蹲、寂、寞、罩、编、顾、付、夫、换、颈、袜、匆、蜈、蚣。

3、注音领读。

4、重点认读:蜈、蚣、蹲、颈、换、匆。

(1)比较认知“蜈”和“蚣”: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由偏旁加上学过的旧字组成的,比较容易识记。(配合图片识字)

(2)“蹲”由“足”和“尊”组成。在田字格里书写时要注意占格,把字写好看。

(3)“匆”在田字格里书写时要注意占格要均匀,把字写好看。

(4)“颈”字是多音字:长颈(jǐnɡ)鹿脖颈(ɡěnɡ)子。

5、找不同:“换”和“唤”的不同在哪里?怎样组词?

6、开火车读准字音。

四、情景朗读,感知文本

导学: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些小动物吗?你知道他们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吗?一起来认真学习《蜘蛛开店》吧。

1、有一只蜘蛛,每天蹲(dūn)在网上等着小飞虫落在上面,好寂寞(jìmò),好无聊啊。

蜘蛛决定开一家商店。卖(mài)什么呢?就卖口罩(zhào)吧,因为口罩织起来很简(jiǎn)单。

于是,蜘蛛在一间小木屋外面挂了一个招牌(pái),上面写着:“口罩编(biān)织店,每位顾(ɡù)客只需付(fù)一元钱。”

(注意语速的快慢,蜘蛛很无聊,所以读的时候要有一些“无聊”的语气。)

2、顾客来了,是一只河马。河马嘴巴那么大,口罩好难织啊,蜘蛛用了一整天的工夫(fū),终于织完了。

晚上,蜘蛛想:还是卖围巾吧,因为围巾织起来很简单。

(看谁读得准确,流利!注意词语的重读,读出蜘蛛的“抱怨”。)

3、第二天,蜘蛛的招牌换(huàn)了,上面写着:“围巾编织店,每位顾客只需付一元钱。”

(不多字丢字,读出蜘蛛“换”招牌的心情。)

4、顾客来了,只见身子不见头。蜘蛛向上一看,原来是一只长颈(jǐnɡ)鹿,他的脖子和大树一样高,脑袋从树叶间露出来,正对着蜘蛛笑呢。

蜘蛛织啊织,足足忙了一个星期,才织完那条长长的围巾。

(见到长颈鹿以后,蜘蛛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试着读出来。)

5、蜘蛛累得趴(pā)倒在地上,心里想:还是卖袜(wà)子吧,因为袜子织起来很简单。

(用无奈和痛苦的语气来读,看谁读得出蜘蛛的“招牌又换了”的心情。)

6、第二天,蜘蛛的招牌又换了,上面写着:“袜子编织店,每位顾客只需付一元钱。”

可是,蜘蛛看到顾客后,却吓得匆忙跑回网上。原来那位顾客竟是一条四十二只脚的蜈蚣!

(用哭笑不得的语气来读,看谁读得最好。)

五、课堂展示

1、读一读下面的句子,比一比谁读得最好?

(1)蜘蛛用了一整天的功夫,终于织完了。

(2)蜘蛛织啊织,足足忙了一个星期,才织完那条长长的围巾。

2、有感情地读一读文章,读通顺,读流利,不多字,不丢字,有感情。

3、朗读课文,根据示意图讲一讲这个故事。(出示示意图)

4、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展开想象,续编故事,讲给大家听。

六、学写生字

课文同学们读得真流利,现在我们拿出小手来写生字吧,相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

1、出示生字:店、决、定、商、夫、终、完、换、期。

2、指导学生观察写法,板书笔顺。

3、打开“优教学生字”,讲解生字的意义与写法。

重点学习:“店、商、终、期”的注意要点。(预设:“店”左上包围写好“撇”;“商”下部里面不要写成“古”;“终”左窄右宽;“期”左右宽窄相当。)

4、学生临写生字。

七、巩固练习

1、打开“基础训练-《蜘蛛开店》”,一起来闯关吧!

2、完成配套练习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出示本课生字,学生认读,出示词语练读。

店商店书店酒店

编编织编花篮

夫夫人丈夫匹夫

2、进行组词训练。

3、出示词语,大家抢读,美读,大声读,体会语言的美好。

4、出示同一偏旁的字进行练习,大家进行开火车组词训练。

偏旁一样的:寂、寞、定、完。

5、出示同音字进行训练与积累。

jì:寂、记、纪、计。

zhōnɡ:终、中、忠、钟。

6、进行猜谜语训练生字识记。

7、出示多音字进行训练与积累。

二、课文赏析与交流

(一)品读第1—3自然段。

导入:每日捉虫子的小蜘蛛很无聊,他不想捉虫子了,他要开店了!……一起来认真学习《蜘蛛开店》吧。

有一只蜘蛛,每天蹲(dūn)在网上等着小飞虫落在上面,好寂寞(jìmò),好无聊啊。

蜘蛛决定开一家商店。卖(mài)什么呢?就卖口罩(zhào)吧,因为口罩织起来很简(jiǎn)单。

于是,蜘蛛在一间小木屋外面挂了一个招牌(pái),上面写着:“口罩编(biān)织店,每位顾(ɡù)客只需付(fù)一元钱。”

1、看谁读得好,读出了什么?

2、你从哪些词语中读到的呢?

3、“卖(mài)什么呢?就卖口罩(zhào)吧,因为口罩织起来很简(jiǎn)单。”这是一个设问句。

4、无聊:由于清闲而烦闷。

5、你可以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吗?

6、蜘蛛为什么觉得“寂寞、无聊”呢?

7、蜘蛛开的什么商店呢?

(二)品读第4—5自然段。

顾客来了,是一只河马。河马嘴巴那么大,口罩好难织啊,蜘蛛用了一整天的工夫(fū),终于织完了。

晚上,蜘蛛想:还是卖围巾吧,因为围巾织起来很简单。

1、“终于”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2、“终于”在这里说明了什么?

3、给河马织口罩,蜘蛛为什么觉得这么难?

4、蜘蛛为什么又改变了注意?

(三)课堂交流。

晚上,蜘蛛想:还是卖围巾吧,因为围巾织起来很简单。

1、这是心理活动。

2、进行仿写。

(四)品读第6—9自然段。

第二天,蜘蛛的招牌换(huàn)了,上面写着:“围巾编织店,每位顾客只需付一元钱。”

顾客来了,只见身子不见头。蜘蛛向上一看,原来是一只长颈(jǐnɡ)鹿,他的脖子和大树一样高,脑袋从树叶间露出来,正对着蜘蛛笑呢。

蜘蛛织啊织,足足忙了一个星期,才织完那条长长的围巾。

蜘蛛累得趴(pā)倒在地上,心里想:还是卖袜(wà)子吧,因为袜子织起来很简单。

1、招牌:商店的标志。

2、蜘蛛为什么要换招牌呢?

3、说一说蜘蛛看见长颈鹿要来买围巾的心情。

4、到底做什么才是简单的呢?

(五)品读第10—11自然段。

第二天,蜘蛛的招牌又换了,上面写着:“袜子编织店,每位顾客只需付一元钱。”

可是,蜘蛛看到顾客后,却吓得匆忙跑回网上。原来那位顾客竟是一条四十二只脚的`蜈蚣!

1、蜘蛛的招牌为什么又换了呢?

2、蜘蛛为什么吓得跑了?说一说你的感悟。

(六)课堂展示。

1、读一读下面的句子,说一说“简单”到“困难”的过程和原因。

(1)围巾织起来很简单。

(2)蜘蛛累得趴倒在地上。

2、“还是卖袜子吧,因为袜子织起来很简单。”用关联词语“因为”说句子。

(七)课堂交流。

1、换招牌:蜘蛛开店换了几次招牌,为什么老是换招牌呢?

2、开店:蜘蛛开店做了哪些生意?遇到了哪些顾客?

3、蜘蛛开的商店有哪些,它改变了几次主意,这体现了蜘蛛的什么特点?

4、蜘蛛由卖口罩到卖围巾到卖袜子,价格还是“一元”,你觉得这样合适吗?你有什么好主意呢?蜘蛛还有可能开什么商店呢?

三、中心点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你体会到了什么?

课文告诉我们:做事不仅要有坚定的目标,还要有恒心,有毅力,否则只会一事无成。

四、巩固练习

打开“阅读训练-《蜘蛛开店》”,一起来闯关吧!

五、作业布置

1、把故事讲给爷爷奶奶听。

2、积累小动物的知识。

蜘蛛的课件(篇6)

一、趣味导入,读题质疑

1、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大象的耳朵》这篇课文,知道大象有耷拉的大耳朵,这是它的特点之一。这节课先请看一看下面这几个小动物,你知道它们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吗?

2、出示图片:蜘蛛河马长颈鹿蜈蚣

(学生自由举手回答,教师相机评价。)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故事和这几个动物有关,题目是《蜘蛛开店》。

4、板书课题,随文识记“店”的写法。

5、齐读课题。

6、学生质疑。看到这个故事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预设:蜘蛛为什么开店?卖了什么商品?遇到哪些顾客?它开店成功了吗?相机板贴问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字词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小组合作识字。

组长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组员认读。

3、游戏识字。

⑴出示蜘蛛网情境图,蛛网上呈现生字。

蹲寂寞罩编顾付颈袜匆

蜈蚣店决定商夫终完换期

⑵开火车认读生字,检查认读情况。

4、小老师领读词语,巩固认读生字。

商店决定寂寞蹲在

编织口罩围巾袜子

顾客河马长颈鹿蜈蚣

工夫星期终于织完

付钱换了招牌匆忙

三、解决问题,初知大意

1、自由读课文。自主思考读题质疑时提出的四个问题,勾划文中关键词。

2、同桌讨论,提取回答问题的关键词。

3、全班交流,指名回答。相机将学生回答的关键词板贴,呈现蜘蛛网示意图框架。

4、教师引导学生将关键词连词成句,根据示意图简单讲述故事大意。

四、精读课文,探究矛盾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过渡: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有趣的故事,去了解蜘蛛开店的原因吧!

2、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3、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课件出示:有一只蜘蛛,每天蹲在网上等着小飞虫落在上面,好寂寞,好无聊啊。

预设启发:

⑴小蜘蛛,你每天都在这里干什么?(相机动作演示“蹲”)

⑵星期一在干什么?星期二在干什么?星期三呢?

⑶从“每天”“蹲在”这两个词语中体会到什么?

(体会蜘蛛每天只是蹲着坐等飞虫落在网上,十分寂寞、无聊。)

⑷寂寞和无聊是什么感觉?

(寂寞和无聊就是觉得孤单,没事做,很空虚。)

4、带着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读好长分句中的停顿,重读两个“好”字,表达出蜘蛛心中的孤寂和抱怨。)

6、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2至4自然段

1、课件出示:蜘蛛决定开一家商店。

⑴指名读句子。

⑵提问:“决定”是什么意思?从“决定”这个词中体会到什么?

(“决定”就是想好了,拿定了主意。看来蜘蛛是下决心要开这个商店了。)

⑶引导:蜘蛛决心开一家商店。谁能用肯定的语气读读这句话。

2、过渡:好寂寞、好无聊的蜘蛛决定开店了,它会卖什么呢?

3、探究矛盾点“很简单”和“好难织”。

⑴课件出示两句话:

卖什么呢?就卖口罩吧,因为口罩织起来很简单。

顾客来了,是一只河马。河马嘴巴那么大,口罩好难织啊,蜘蛛用了一整天的工夫,终于织完了。

⑵女生读一句,男生读一句。

⑶讨论:为什么先前说“口罩织起来很简单”,后来却说“口罩好难织”?这不是前后矛盾吗?

(这两句话一对比,从中体会到蜘蛛开编织店选择织什么东西想法很简单,没有考虑到会遇到怎样的顾客,会有什么困难。具体地说就是蜘蛛自己擅长编织,觉得开口罩编织店是很简单的事。没想到来的顾客是河马,这里说“好难织啊”主要是指帮大嘴巴的河马织口罩花工夫、费时间。)

⑷体会给大嘴巴河马织口罩的难处和心情。

①课件出示:顾客来了,是一只河马。河马嘴巴那么大,口罩好难织啊,蜘蛛用了一整天的工夫,终于织完了。

②指名读句子,并相机出示河马嘴巴图片。

预设1:学生读好关键词“那么大”,从这强烈的语气中更感受到河马嘴巴大得惊人。

预设2:学生读好关键词“一整天”“工夫”“终于”,感受口罩“好难织”。

③课件出示:顾客来了,()是一只河马。

在括号里加一个词语,更好地表达河马此时此刻的心情。

(可以填写“竟然、没想到”等,表现蜘蛛意外、吃惊的心情。)

④讨论:蜘蛛为什么会这样意外呢?

(蜘蛛开口罩编织店,觉得这事很简单,完全没想到遇到第一个顾客就会是嘴巴最大的河马。)

⑤齐读第4自然段。

4、交流:蜘蛛用一整天的工夫织完河马的口罩,太辛苦了,卖出了好价钱吗?

(没卖出好价钱,因为文中说“蜘蛛在一间小木屋外面挂了一张招牌,上面写着:“口罩编织店,每位顾客只需付一元钱。”)

⑴课件出示:口罩编织店,每位顾客只需付一元钱。

⑵学生谈看到这个招牌的体会。

(预设:蜘蛛想法太简单了,不计口罩大小和所需的工夫,都只能收一元钱。)

5、指名讲述“卖口罩”部分的故事。

6、想象:如果你是蜘蛛,经历了这些,你会想什么?

预设1:哎,一开店就遇到大嘴巴的河马,织个口罩花了一整天时间,真倒霉。

预设2:口罩这么难织,还是换个编织店,织别的东西吧。

四、归类识字,指导书写

1、出示会写的9个字,齐读。

2、按结构分类9个字,指名读。

半包围:店

独体字:夫

上下结构:定完商

左右结构:决终换期

3、学写生字:店定完商

⑴学写“商”。课件出示:商

①借助儿歌记住字形,相机书空笔顺。

课件出示:一点一横长,点撇摆中央,下框要站稳,八口来商量。

②板书范写。

⑵归类写字:“定、完”。课件出示:定完

①比较: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写的时候注意什么?

(“定”和“完”都是上下结构,上部分是宝盖头,下半部分写法不一样,不要混淆。)

②板书范写。

重点提示:宝盖头的第一笔“点”从田字格上半部分的竖中线起笔,“定”下半部分的一竖写在竖中线上,“完”的竖弯钩起笔在竖中线上。

⑶学写“店”。

①启发:写“店”字注意什么?

(半包围结构,左上包围从外向内写,广字头要把“撇”写舒展,“占”的短竖写在竖中线上。)

3、学生临写生字。

4、写字展示,全班互评。

蜘蛛的课件(篇7)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4个字。

2. 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遇到困难时要像蜘蛛一样,不气馁,不灰心,勇敢地战胜困难。

教学重点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按笔顺规则书写4个字。

2.了解课文内容,感悟小蜘蛛在困难面前的勇敢精神。

⊙教学准备

生字卡、词语卡、朗读音带、蜘蛛织网的多媒体课件(或课文插图)。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一个谜语:有个姑娘,事儿真忙,又是纺线,又是织网。织了网儿不捉鱼,捉些小虫当口粮。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

2.(示蜘蛛图片)师:哪位小博士能向大家介绍一些蜘蛛的本领?

3.师:原来这只小蜘蛛织网是为了帮我们捉害虫啊!它多能干。那我们快去看看它是怎么把网织好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整体感受。

2.自己借助拼音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画上记号,再反复练习,读准字音。

(三)创设情境、认读生字

1.读准字音。

师:小蜘蛛给大家带来了许多字宝宝,谁有胆量摘下小蜘蛛,和后面的字宝宝交上朋友?(小蜘蛛上标有序号,学生指定序号摘下小蜘蛛后必须大声正确读出后面的生字来)指名摘小蜘蛛读生字。

师:不错,声音都很响亮。瞧,把字宝宝都吵醒了。咱们请它们作个自我介绍。

字宝宝:我叫“织 zhī”,请大家跟我读一读。(织、网、刚、丝、新、雨、破、再、冰、坐、虫)

2.记住字形。

(1)出示“ 织 、刚、新”字,启发交流:这些字你能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引导学生认识绞丝旁、立刀旁。

(2)出示“网、丝、破、冰”字。

师:小朋友你看这是什么字?对,是“网”字。大家都认识这个字。现在我们试着换一种眼光来看这个字,睁大眼睛,用“心”慢慢去看,把它当作画来看,把感觉告诉我。

启发交流:通过学习你对汉字有怎样的感觉?(启发学生感受到汉字就像一幅画,“网”字就像一张网。)

(3)积累词语。

这几只蜘蛛宝宝背上背的是词语,小蜘蛛想考考大家认不认识它们:一阵、重新、眼看。指名认读。

(四)开展游戏、巩固生字

1.“猜一猜”游戏。

指名学生带读生字,提示学生注意生字上的序号。

字宝宝:现在,我们来玩个游戏。睁大眼睛看清楚,我们开始变换位置喽!(字宝宝藏在蜘蛛后面变换位置)现在,你还知道站在前六个的是谁吗?猜一猜!

师:同学们先把猜出的结果告诉同桌,等会儿看谁猜得准。好,我们一起看看结果。(字宝宝亮相)你猜对了吗?

2.送“字宝宝”回家。

师:哎呀!只顾着玩,字宝宝该回家了。你们能把字宝宝送回家吗?

(课件出示课文),指名上台帮字宝宝回家,其余在书上找出生字。

(五)再读课文、读通读顺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画出来请教老师或同学)

2.同桌互读。同桌有困难,请你帮帮他;同桌读得好,请你夸夸他。

3.检查评价。现在哪个同学能勇敢地站起来读读这篇课文?(指名读)教师适时评价,注意鼓励。师范读—师引读—生齐读(运用多种方法读)。

4.指导学生标出自然段。(指名分段读)

5.读读说说。读了课文之后,你知道了什么?

(六)作业设计

1.回家多读读课文,要读流利、读正确。

2.和父母玩生字牌的游戏。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朋友,我们上节课在童话森林中看到了一只小蜘蛛,今天我们要再去拜访这只蜘蛛,谁想和它做朋友?让我们将课本翻开到101页,看看我们的蜘蛛朋友今天做成了一件什么事。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

(三)精读第一自然段

1.过渡:小蜘蛛真是勤劳,不知道它的这张网是怎样织成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第一张图。)谁能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你刚才看到的这张图好看吗?我也觉得很好看,不过,我总觉得缺少了一点什么。对了,缺少一些声音,如果再给这幅图添上动听的、有感情的声音就更好了!下面我们要给第一个片断配音。先请小朋友自由准备。

3.我们的配音员都准备好了吗?有信心当好配音员的小朋友请举手。指名读。

4.质疑:我有些问题弄不明白,想请教你们。不知道你们愿不愿意帮帮我?在第一个片断中,小蜘蛛织网时遇到了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遇到了风的?(板书:风、吹)理解“一阵”(让学生用嘴用手用书来演示)

5.指导朗读。如果你是小蜘蛛,刚织了几下,丝就被风刮断了,你的心情会怎样啊?哪位“小蜘蛛”愿意把自己的心情读出来?

(四)精读第二自然段

1.师:丝被风刮断了,小蜘蛛是不是就不织网了呢?我们看下一个动画。(播放动画)

2.哪个小朋友想给第二个片断配音?想给第二个片断配音的小朋友请站起来读。

3.听完小朋友的精彩配音老师真高兴。你们是我的骄傲。你们有问题问我或同学吗?(引导学生说出问题,并让学生自己解决)遇到什么?(雨点)怎么样?(打破)随机板书:雨打破

4.学习“半、雨”两字。

(1)指名读音,组词。

(2)交流识记方法“雨”是象形字,上面的横表示天,里面的四点均向右斜,好像是雨点随着风势斜落。“半”字和“羊”字比较异同。

(3)老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范写。学生书空。

(4)学生临写一个,再在田字格中写两个。老师巡视指导。

(五)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

1.小朋友学得真好!为了奖励你们,老师决定给你们放一个动画片。(放映三自然段课件开头部分)这回小蜘蛛的网应该织成了吧?我们分小组来学习这段。

2.合作学习。提出要求:先自己读读这段,有不会读或不懂的词语请教同学;再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最后推选代表汇报。

随机板书:冰雹 砸破

3.理解词语“冰雹”。(引导学生看书或让学生自由地想象)

4.比较词语“打来—砸来”“打破—砸破”(引导学生通过动作感知词语的意思)

5.指导朗读。“织呀,织呀。”(不做具体指导,老师范读要起到示范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读)

(六)作业设计

1. 把《蜘蛛织网》的故事讲给父母听。

2. 搜集有关蜘蛛生活习性的资料。

第三课时

(一)激趣导入

1. 师:小朋友 ,你们看今天谁和我们一块学习?小蜘蛛。老师喊一二三,用你最喜欢的方式和小蜘蛛热情地打招呼。

2. 小蜘蛛:小朋友,你们好,我在织网时遇到过很多困难。喜欢我、关心我的小朋友还记得吗?(风、雨、冰雹)有这么多的困难,你们说我是勇敢地前进,还是灰溜溜地离开?

3. 学生:勇敢地前进(要让学生大声地说)。

4. 小蜘蛛:谢谢小朋友的鼓励和支持,我一定会更勇敢地面对困难。

5.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蜘蛛织网》,看看小蜘蛛是怎样战胜困难的,下面我们打开书翻到102页,看课文第四自然段。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请小朋友自由读读。

2.指名读。谁愿意当勇敢的小蜘蛛站起来读一读?

3.指导朗读。

评价:这只小蜘蛛不但勇敢而且织得很认真(很努力),每个字都读得很准。

师:老师也很喜欢小蜘蛛,让我读读可以吗?不过织网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你们听听小蜘蛛是这样织网的。(教师范读)

点拨:“织呀织呀”应怎样读?生:慢一些。师:小蜘蛛听得很仔细。

4. 齐读。“我们一起当当勇敢的小蜘蛛,比一比谁织得最努力最认真。”

5. 指导看课件。

(1)师:想不想亲眼去瞧瞧小蜘蛛是怎样织网的?好,一起去看看。(播放课件)

(2)师:太好了,在我们的鼓励和支持下,小蜘蛛战胜了困难,终于织成了一张大网。你们想不想夸夸小蜘蛛?谁来当面夸夸它?(教师出示蜘蛛图片)

(3)学生自由表达:“小蜘蛛你真勇敢”“我真佩服你”。(教师竖大拇指。引导学生说出小蜘蛛值得学习的精神。)

6.小结:小蜘蛛在织网的过程中遇到了风婆婆、雨点儿妹妹、冰雹大哥给它带来的麻烦,让它不得不一次次重新织网,但它一直都没有放弃,最后终于织成了一张大网。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 指导看课件。

师:小蜘蛛坐在网上,你猜它捉到小虫了吗?一起去看看。(播放课件)

师:小蜘蛛坐在网中美美地吃着飞来的小虫,假如你就是那只小蜘蛛会想些什么?你能说说吗?

提炼:“真不愧是捉害虫的能手。”“真是好样的。”“继续努力呀!”

2. 指导朗读。

小蜘蛛:哈哈!我的心事都被你们猜中了,捉到了害虫,你们替我高兴吗?好,带着高兴劲读读第五自然段。

师:我发现这位同学的表情非常好,真的非常高兴,请你站起来读,表情跟刚才一样,再读一遍。

你们再来试试……我看到了一只只快乐的小蜘蛛。

(四)学习“坐”字

过渡:小蜘蛛高兴地坐在网上,看看我们小朋友坐得好吗?接下来我们学习很有趣的汉字,你看它是谁?

1. 正音。

师:谁会读?读得真好,请带大家读。

2. 合作识记。

师:这个字请小朋友与同桌合作交流,想办法记住。你怎么记住它的?

提炼:加一加、编字谜、顺口溜、动作表演。

(“加一加的办法真是个好点子。”“这是个记生字的好办法。”“谢谢你,老师记住了这个字。”)

通过动作表演,感知“人”字的一捺要变成一点。

师:大家对他们的表演满意吗?不过“坐”字中的两“人”与以前学的人字有点不一样,你发现了吗?看到“坐”字中的“人”的一捺变成一点,你认为他们的脚应怎样放?(把脚缩一点)

师:谢谢你们的表演,不仅教我们记住这个字,还教我们写了这个字。

3. 指导书写。

(五)学习“虫”字

师:小蜘蛛的网上有什么?

1. 出示“虫”。

2. 正音。谁能读读?你的音读得真准,请大家跟小老师一起读。

3. 指导书写。你会写吗?把小手拿出来书空。

4.“虫”字在这儿多孤单,咱们给它找个朋友吧。指名用虫字组词。

5. 学生临写一个,再在田字格中写两个。教师巡视指导。

(六)拓展

《蜘蛛织网》的故事我们学完了。小朋友们还知道蜘蛛哪些故事?

板书设计:

19蜘蛛织网

风 吹 织

雨 打 织

冰雹 砸 织

一张大网

蜘蛛的课件(篇8)

活动目标:

1、认识直线、波浪线、螺旋线、折线等线条,感受从不同角度观察线条带来的不同视觉效果。

2、尝试将多个线条进行创造性地组合,变化出丰富多样的装饰图案。

3、体验线条组合变化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可爱的玩具小蜘蛛一个,蜘蛛织的网范画一张。四位小朋友一组,每组一张大白纸,纸中间画上一只蜘蛛和没有装饰过的蜘蛛网。幼儿人手一支黑色勾线笔。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认识各种线条

1、出示小蜘蛛玩具:小朋友,看,谁来了?

这是一只灵巧的小蜘蛛,它会吐丝织网呢!小蜘蛛吐出的丝就是一根根的线条。你们看(出示直线),小蜘蛛吐出了一根什么样的线条?

2、小朋友,小蜘蛛除了会吐出直线,还会吐出什么样的线条呢?

3、请小朋友把自己想到的线条画出来,然后贴在小蜘蛛旁边,一起欣赏。

4、观察认识线条:这是什么线条?它像什么?

认识各种线条,并以波浪线为重点,引导幼儿多角度观察:这是什么线条?像什么?变化了大小、方向它还是波浪线吗?又像什么?

(评析:这个环节的设计在于调动幼儿已有线条经验的同时再对线条经验进行提升.不但让幼儿认识了各种线条,同时还以波浪线为代表,认波浪线的弯曲度的大小、高低.转动不同的方向,多角度地进行观察,感受全:新的感蹙.开阔了幼儿思维.拓展了幼儿视野,为幼儿进行线条的组合、变化打下了伏笔。

二、欣赏、学习线条组合、变化。

1、欣赏线描画:小蜘蛛的蜘蛛网。

今天,我们的小蜘蛛可高兴了。因为它是一只非常爱漂亮的小蜘蛛,它看到小朋友们画了这么多线条,可喜欢啦。它要把你们画的线条部织进它的蜘蛛网里,然后和小朋友玩个捉迷藏的游戏。待会儿请小朋友在它的网里找一找,你们刚才画的线条都藏在蜘蛛网的什么地方了?

(请幼儿闭上眼睛,师以游戏性的口吻出示蜘蛛网。)

这么快,小蜘蛛就把网织好了,感觉怎么样?

你能把你刚才画的线条找出来吗?

2、感受线条组合变化的奇妙效果。

这些线条和刚才小朋友画的线条有什么不一样呢?感觉相同吗?

原来,一根线条很单调,很普通,但是,把许多根同样的线条组合起来,变化一下,奇迹就出现了,许多的线条构成了美丽的花纹,真漂亮。

师指着螺旋线和直线组合的图案,提问:这里的花纹箍几种线条组成的?分别是什么线条?

原来,两种线条也可以组成各种各样的花纹呀。

3、幼儿尝试运用两种线条组合变化。

你会用螺旋线和其他线条进行变化吗?

幼儿尝试用螺旋线和其他各种线条自由组合,变化出丰富多样的图案。

师幼集体欣赏。

原来螺旋线和不同的线条组合,位置不同、长短不同,组成的花纹也不一样呀!

[page_break]

(评析:这个环节,通过让幼儿欣赏蛛网、寻找线条,以及运用螺旋线尝试将两种线条组合变化,使幼儿感受到同样的线条不断重复或者随意组合就可以产生奇妙的效果;两种线条不同位置、方向、长短等进行组合也会变化出多种多样的图案。这样的欣赏、尝试活动让幼儿初步学会了如何运用线条变化图案,同时,幼儿对活动中不断出现的新奇的变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体验到自己变化出多样图案后的成功感,)

三、合作装饰蜘蛛网

这只爱漂亮的小蜘蛛用各种线条织出美丽的花纹装饰了她的蛛网。这件事情在蜘蛛王国传开了,大家纷纷来求这只蜘蛛帮助它们织网。小蜘蛛太累了,小朋友,你们能帮帮它吗?

每组四个小朋友给蜘蛛王国的一个小蜘蛛织一张大网,我们来比一比哪一组小朋友给小蜘蛛织网的线条变化最丰富,最漂亮!

幼儿合作进行绘画。

四、评价作品

如果你是蜘蛛王国的小蜘蛛,你最喜欢哪些蜘蛛网?为什么?它又是用哪些线条织成的?

延伸活动:

尝试将线条和各种各样的点、图形进行奇妙的组合变化。

活动反思:

线描画涉及的元素很多,本活动只是选择了线条这一很小的点开展了活动。此活动以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基本掌握了运用线条组合变化图案的方法,创造的作品也丰富多样,应该说,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活动中,孩子们创作了运用一些简单的图形(例如圆形、五角星等)和线条组合新图案的作品,我及时进行了表扬。我想,有了今天线条变化的基础,孩子们再结合点、图形进行组合变化图案就不再是一个难题了。

设计意图:

在平时的绘画活动中,我们经常会启发幼儿想象:“我们还可以给小鱼穿上什么样花纹的衣裳呢?小乌龟身上还可以设计怎样美丽的图案?……”老师的目的是想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创造,设计出独具特色、富有个性的图案。然而效果往往不尽人意:孩子的作品大多数表现得单调、缺乏创意。仔细分析原因,主要还是孩子们不会运用点、线、图形等进行组合变化。根据幼儿中出现的这种现象,我首先从线条的认识、组合变化人手,设计了《小蜘蛛织网》这一游戏性的线描画活动。

蜘蛛的课件(篇9)

教材分析

这个童话故事贴近儿童生活,为学生构建了一个理想中的世界,写了一只无聊的蜘蛛决定开一家商店,由卖口罩改到卖围巾再改到卖袜子。故事告诉我们任何一件事情做起来都不像我们想的那样简单。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后,在识字量、自学能力和讨论思考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而且他们喜欢听故事、讲故事。本课内容生动、故事性强,自然容易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

教学建议

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课文的生字新词。

2.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大胆发言,发挥想象,续编故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示意图讲一讲这个故事。

3.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游戏识字词、故事大王评选等方式,让学生爱学字,敢于编故事、讲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明白任何一件事情做起来都不像自己想象中的那样简单。

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朗读课文,根据示意图讲故事。

难点

1.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2.让学生明白任何一件事情做起来都不像自己想象中的那样简单。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卡,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蜘蛛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

三、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儿歌:小蜘蛛, 拉银丝, 织个网, 丝连丝, 捉到虫子它就吃。

1.师引生齐唱,边唱儿歌边做动作。(激趣导入,为本课开好头。)

2.谈话揭题: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认识一只无聊的小蜘蛛,他突发奇想,要开商店,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

四、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播放课件听朗读,注意生字的读音。

2.初读课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在文中画出课后要求会认的字,自己读几遍,读准确。

(3)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3.检查自学情况。(多种形式激发兴趣,让每个孩子参与其中)

(1)检查字音:同桌互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教师相机纠正,注意前、后鼻音和边、鼻音的读法。

(2)指名读词语,课件出示词语:

飞虫 决定 商量 木屋 围巾 星期

(3)齐读词语,注意读准确、读流利。

(4)把生字词送回课文中,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5)播放音乐,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五、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让学生自己看故事,让自由读代替齐读,提高阅读兴趣)

(一只无聊的蜘蛛开了家商店,他先卖口罩,再卖围巾,后来又改卖袜子。)

2.文中的蜘蛛分别卖了什么?(师相机板书:卖口罩 卖围巾 卖袜子)

3.蜘蛛开店时遇到了哪些顾客?(指名说)

六、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开火车”认读。

2.在课文后田字格里自主描红,书写生字,每个生字写一遍。(读写结合)

3.全班交流:哪些字比较难写?你是怎样把这些字写漂亮的呢?(分享自己写字技巧,学生的讲解更吸引学生)

4.师在黑板上范写,学生跟着书空。

5.学生观察字的重点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6.学生在第二个田字格内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7.展示学生书写的字,写得好的给予表扬。(肯定学生,让孩子们有超越他人欲望)

蜘蛛的课件(篇10)

一、说教材

《蜘蛛开店》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篇课文介绍了蜘蛛开店的过程,它渴望简单,害怕麻烦,结果没有开成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应该坚持,要迎难而上,有始有终,不能怕麻烦,害怕困难的道理。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本组训练重点,教学时要实现如下目标:

1、会认“蹲、寂、寞”等15个生字,会写“店、决、定”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朗读的过程中,了解课文内容,明白蜘蛛的改变。

在了解蜘蛛的变化的基础上,明白做事要迎难而上,有始有终的道理。

教学的重点、难点:认“蹲、寂、寞”等15个生字,会写“店、决、定”等9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教学的重点;难点为:在了解蜘蛛的变化的基础上,明白做事要迎难而上,有始有终的道理。

三、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属于低年级,他们的认知水平较低,心理可塑性较强。对于学生们来说,蜘蛛开店害怕麻烦,没有坚持精神比较容易懂,而且课文篇幅不长理解起来较为容易。

四、说教法

1、引入法

蜘蛛的三次改变是课文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对这三次改变的引读,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重点,更有利于学生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的感悟,还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而培养他们科学的价值观。

2、抓住重点句子和词语。

重点句子和词语是那些能体现课文内容,人物情感的句子、词语。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们抓住重点句子和词语,帮助他们理解蜘蛛的心理变化,把握蜘蛛的性格特点,从而对学生进行教育。

五、说学法

引导学生在抓重点词语、句子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并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在识记生字的时候,我让小组同学互相讨论识记生字的好的方法;在细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朗读,把握人物的情感变化。

六、说教学过程

1、趣味引入

运用图片、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引起学生兴趣,从而引出课题。

2、初读课文,感知文本

首先要求学生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并在此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精读课文,感悟文本。

为了突破难点,我让学生们抓住重点句子和词语,从而理解蜘蛛的性格特点,让学生有所感悟,并从中受到教育。

4、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悟文本所体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现实,把所学的东西融会贯通,成为自己认知水平的一部分。

5、说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设计清楚明了,贯穿全文,能够很好地为文本服务,让低年级的小朋友们感知文本,并有所感悟。

七、说预期效果和课后反思

预期效果

这篇文章的教学,很好地解决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使同学们在感知文本的过程中,有所感悟,并融会贯通。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们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蜘蛛的课件(篇11)

一、说教材

本篇童话生动有趣,内容浅显。写了一只小蜘蛛专心致志织网捉虫的故事。课文共有9个小节,第1节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清晨,蜘蛛在农庄的篱笆上织网”。第2—7节写当小牛、小羊、小狗、小猫、小鸭等朋友分别邀请蜘蛛去玩耍时,蜘蛛“没回答,忙着织它的网”、“都没回答,还是忙着织它的网”。第8节写当公鸡让蜘蛛逮住害人的苍蝇时,蜘蛛用网把苍蝇捉住了。第9节写当猫头鹰夸奖蜘蛛的网漂亮时,忙碌了一天的蜘蛛已经睡着了。

故事里除了蜘蛛一直忙,没说话外,提到了7个小动物和它们不同的叫声,第2—6节和第8、9节,每节都是先写小动物的叫声,再写它们对蜘蛛说的话,读来非常有趣,适合低年级小朋友朗读。

二、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在语言环境中借助拼音认读7个生字“织、晨、抽、丝、散、岩、害”;认识绞丝旁;在老师指导下描写3个左右结构的字“织、抽、散”,1个上下结构的字“岩”;在朗读课文中积累7个词语“织网、清晨、散步、回答、游泳、逮住、漂亮”。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不唱读、不顿读。能模仿文中动物的叫声,分角色演一演课文的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在阅读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做事要像蜘蛛那样一心一意。

三、说过程

1、导入新课

通过图片出示蜘蛛,简要介绍蜘蛛,媒体出示“网”,学生字“织”和绞丝旁。

2、整体感知

蜘蛛什么时候织网?在哪里织网?怎样织网?学习第1小节。

集中学习生字:抽、晨、丝;各有侧重,如:抽:读准翘舌音,书空,做动作理解。丝,和“绞丝旁”比较学习。

结合课后练习“读”的内容,在小朋友圈出动物后,让他们把叫声的词带入填空,完成一首好读好记的儿歌,积累词语。

3、研读课文

分两步(2—7节蜘蛛织网过程)让学生养成读读划划的好习惯,边读边思,找出小动物的话,蜘蛛的动作,分别用直线和波浪线划出。

随机学习比较分散的生字。在指导朗读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小动物的叫声,用多种形式读,听录音模仿读,选自己喜欢的角色读,同桌合作读等,更要引导学生注意不言语的蜘蛛,读好蜘蛛是怎么做的。

说话训练,一要让学生借助板书,练习用规范的句式来表达;二要拓展想象,模仿课文去说,同时加深对蜘蛛一心一意织网的理解。

第二步(8、9节织完网后)第8节读读划划大公鸡和蜘蛛的句子,学“害”;第9节读好猫头鹰夸奖网漂亮的句子,引导学生理解并说说为什么蜘蛛睡着了,为什么蜘蛛能织出这么漂亮的网。进一步理解蜘蛛织网是一心一意的。

4、复习巩固

蜘蛛织网(媒体认读词语)

5、拓展作业

1)拓展:

和小伙伴一起演演这个童话故事,可以有别的小动物参加。

2)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两遍。

(2)做回小作家,为这个有趣的童话再加个结尾。

四、说实施

1、分步识字,提高效果。

识字教学依然是课堂教学的主角,但必须以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为本。通过儿歌识字、形象识字等形式,帮助学生识记生字。在字音、字形易混淆的字,教师则有意识地分层次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本课的生字编排,理一理,会发现它出现的地方比较集中,在课题中有:“织”,第一小节有“晨、抽、丝”;在小动物的话之中出现了:“散、岩”等;根据这个特点,在揭示课题时学“织”,通过几个问题引出第1节:清晨,蜘蛛从身上抽出银闪闪的丝,在农庄的篱笆上织起网来。通过读好这句句子,学会:晨、抽、丝三个生字。在学生找出小动物们对蜘蛛说的话后,整理学生的回答。通过读好这些句子,既帮助学生了解了故事概况,又可学会生字:散、岩。这种把分散的生字有机的组合起来,提供更贴切的语言环境的识字方法,效果会很好。

2、朗读为主,加深理解。

本课由于内容浅显,理解基本不会给学生造成困难,因此在朗读的设计上,要体现实效性,读有提高,读有收获。每一次读,目标要明确,且目标要有层次感,螺旋上升。指导学生朗读时,教师先要求读正确、读通顺,在达到这一目标的基础上提高要求:读出相应的语气来。还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扩大视读广度,培养学生将作品中的语言文字内化为自己的言谈。

3、合理拓展,规范表达。

“说”的能力培养,并不应局限于说话课,应体现在每一堂语文课上。教师应善于挖掘每一篇课文中说的素材,让说话的训练扎根于课文。本课的拓展,我们安排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借助板书归纳课文,二是让学生想一想还有哪些小动物会对蜘蛛说什么。说话环节的安排是基于读懂读好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说话训练时,注意引导学生朗读、比较,明确小动物说的话中地方、事情都不同,而它们说的事情又符合自己的兴趣,这样的发现,会让学生在说的时候既能打开思路,又有比较规范的格式,体会到课文编写所表现出的语言美。

蜘蛛的课件(篇12)

一、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

三、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儿歌:小蜘蛛,拉银丝,织个网,丝连丝,捉到虫子它就吃。

1.师引生齐唱,边唱儿歌边做动作。(激趣导入,为本课开好头。)

2.谈话揭题: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认识一只无聊的小蜘蛛,他突发奇想,要开商店,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

四、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播放课件听朗读,注意生字的读音。

2.初读课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在文中画出课后要求会认的字,自己读几遍,读准确。

(3)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3.检查自学情况。(多种形式激发兴趣,让每个孩子参与其中)

(1)检查字音:同桌互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教师相机纠正,注意前、后鼻音和边、鼻音的读法。

(2)指名读词语,课件出示词语:

飞虫决定商量木屋围巾星期

(3)齐读词语,注意读准确、读流利。

(4)把生字词送回课文中,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5)播放音乐,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五、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让学生自己看故事,让自由读代替齐读,提高阅读兴趣)

(一只无聊的蜘蛛开了家商店,他先卖口罩,再卖围巾,后来又改卖袜子。)

2.文中的蜘蛛分别卖了什么?(师相机板书:卖口罩卖围巾卖袜子)

3.蜘蛛开店时遇到了哪些顾客?(指名说)

六、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开火车”认读。

2.在课文后田字格里自主描红,书写生字,每个生字写一遍。(读写结合)

3.全班交流:哪些字比较难写?你是怎样把这些字写漂亮的呢?(分享自己写字技巧,学生的讲解更吸引学生)

4.师在黑板上范写,学生跟着书空。

5.学生观察字的重点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6.学生在第二个田字格内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7.展示学生书写的字,写得好的给予表扬。(肯定学生,让孩子们有超越他人欲望)

蜘蛛的课件(篇13)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直、横、斜线的连接和紧密排列的方法画蜘蛛网。

2.体会只要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终会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师教学资源《蜘蛛织网》(视频、课件)。

2.蜘蛛网范例。

3.金属银色笔、方形黑色纸、超轻黏土(用作做蜘蛛或害虫)。

活动过程:

1.请幼儿观看《蜘蛛织网》视频,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请幼儿猜谜语:一个英雄汉,设下天罗网,整天打理伏,专捉飞来将。

可提问:你见过蜘蛛织网吗?它织的网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用?

2.请幼儿欧赏蜘蛛网范例或课件,观察小蜘蛛是如何织网的?边思考、边讨论。

(1)欣赏范例蜘蛛妈妈织的大网,引导幼儿观看蜘蛛网的特点。

导语:有一只小蜘蛛出世了,妈妈非常高兴地在家织了一张大网,小蜘蛛睡在网里每天吃着美味的害虫飞快地长大。

(2)请幼儿观察小蜘蛛是怎样织网的。

导语:小蜘蛛长大了,想自己学习织网。他开始织第一张网。

(3)再次观察小蜘蛛织网的方法。

导语:小蜘蛛又开始织第二张网,织着织着他感到常疲惓,就转起圈来。这时、飞来一只蚊子,看见这张网说:“不好!这里有蚊香!”说着,蚊子连忙逃跑了。请幼儿思考,蚊子为什么会把蜘蛛网误认为是蚊香(比较线条的不同)

3.和小蜘蛛一起学织网。

(1)请幼儿尝试学习小蜘蛛织网。思考有什么办法可以把网织得很密、很平整。

(2)引导幼儿注意“织网”的方法:在画纸中间的地方画一个中心点,然后由这个中心向四周画几条放射状的线条,从中间开始一圈一圈向外织网,线条要流畅,织得要紧,要密密排列,直至织成一张大网鼓励幼儿坚持到底,耐心地“织”出一张完整的网。

(3)蜘蛛来捉虫。幼儿用超轻黏土做小蜘蛛和害虫,将其粘贴到蜘蛛网上,体验织 网成功捉到害虫的快乐。

4.分享交流。

共同欣赏:说说哪些网织得清晰又整齐,介绍自己织网时找到的小窍门。

小结:今天每个“小蜘蛛”都很勇敢地织了自己的第一张网,只要我们继续努力,

一定能把蜘蛛网织得越来越好。

蜘蛛的课件(篇14)

一、复习导入,巩固生字

1、巩固认读词语,学生开火车读,指名抢读。

2、生字组词:店决定商夫完换期

3、过渡: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有一只蜘蛛,因为寂寞和无聊,决定开一家商店。它最先开了一家口罩编织店,遇到了顾客河马。河马嘴巴那么大,口罩好难织啊,蜘蛛用了一整天的工夫,终于织完了。只收了一元钱。口罩这么难织,蜘蛛会改卖别的东西吗?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课文,品味联系

1、自由读第5至11自然段。交流:蜘蛛继续卖口罩,还是改卖别的东西呢?

(先改成卖围巾,后来又改成卖袜子。)

2、启发:我们先来探究,蜘蛛为什么分别卖这三样东西呢?

⑴请将描写卖物品原因的三句话联系起来,默读,独立思考。

课件出示第一组句子:

①卖什么呢?就卖口罩吧,因为口罩织起来很简单。

②晚上,蜘蛛想:还是卖围巾吧,因为围巾织起来很简单。

③蜘蛛累得趴倒在地上,心里想:还是卖袜子吧,因为袜子织起来很简单。

⑵三句话联系起来读,发现了什么?

(蜘蛛决定卖什么的理由都一样,什么织起来简单就卖什么。)

3、启发:卖东西要收费,请将招牌上的话联系起来读读,又发现了什么?

课件出示第二组句子:

①口罩编织店,每位顾客只需付一元钱。

②围巾编织店,每位顾客只需付一元钱。

③袜子编织店,每位顾客只需付一元钱。

(不论编织物品的品种、大小、多少、长短,都只需付一元钱。)

4、过渡:蜘蛛开店想着什么简单织什么,招牌上写的价格也考虑简单。偏偏遇到的顾客不“简单”。

5、提问:我们知道第一位顾客河马嘴巴那么大,后来遇到的顾客长颈鹿和蜈蚣又有什么特点呢?把文中描写这两种动物的句子读一读,看看体会到什么。

⑴课件出示第三组句子:

①顾客来了,是一只河马。河马嘴巴那么大,口罩好难织啊,蜘蛛用了一整天的工夫,终于织完了。

②顾客来了,只见身子不见头。蜘蛛向上一看,原来是一只长颈鹿,他的脖子和大树一样高,脑袋从树叶间露出来,正对着蜘蛛笑呢。

③可是,蜘蛛看到顾客后,却吓得匆忙跑回网上。原来那位顾客竟是一条四十二只脚的蜈蚣!

⑵学生自由谈读了这两句话后的体会。

预设1: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只见身子不见头”“他的脖子和大树一样高”“脑袋从树叶间露出来”来体会长颈鹿的脖子很长很长。

预设2: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竟是”“四十二只脚”来体会蜈蚣的脚很多很多。

⑶相机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⑷小结写法:描写长颈鹿的这句话把长颈鹿的脖子和大树作比较,突出了脖子很长很长。描写蜈蚣的这句话写出了蜈蚣脚的数量突出蜈蚣多脚的特点,还写出了蜘蛛吃惊的语气。

6、启发:给长脖子的长颈鹿织围巾,给多脚的蜈蚣织袜子,难织吗?谁来说说编织的经过。

⑴课件出示第四组句子:

①河马嘴巴那么大,口罩好难织啊,蜘蛛用了一整天的工夫,终于织完了。

②蜘蛛织啊织,足足忙了一星期,才织完那条长长的围巾。

③可是,蜘蛛看到顾客后,却吓得匆忙跑回网上。

⑵指名读第8自然段编织围巾的经过,谈体会。

(学生抓住“织啊织”“足足”“一星期”“才”等关键词体会为长颈鹿织围巾很难,花了很长时间。)

⑶指名读第11自然段没有编织袜子吓跑的经过,谈体会。

(学生抓住“却”“吓”“匆忙”等关键词体会蜘蛛吓得根本没有帮蜈蚣织袜子,就跑了。)

三、品味结局,揣摩形象

1、品味结局:假如蜘蛛没有逃回网上,结果会怎样?

(预设:四十二只袜子,大概会织很久很久吧。)

2、小结:看来,开编织店一点也不简单,蜘蛛遇到的每一个顾客都很特殊,所需的商品一样比一样难织。

四、复述故事,想象创编

1、根据课后第一题的示意图讲一讲这个故事。注意讲清楚故事大意,还要把故事中几个顾客的特点和蜘蛛编织的经过讲完整、讲具体。

2、蜘蛛若还想继续开店,你有什么建议呢?

提示:蜘蛛的编织店卖什么合适?招牌应该怎么写?面对不同的顾客需求怎样计价?

(建议蜘蛛可以根据顾客所需来编织,口罩、围巾、袜子等编织物品都可以卖。但是不能每位顾客都计价一元,收费一成不变,这是不合理的。遇事要动脑筋,根据为顾客定制的编织物的大小、多少、长短等实际情况来计价。)

3、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⑴启发:按照大家的建议,如果蜘蛛继续开店,它会遇到哪些顾客?会编织什么?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⑵小组合作续编故事:

第一步,独立思考,自主构思故事;第二步,小组互讲,完整续编故事;第三步,指名讲述,发现思路亮点;第四步,教师归纳,梳理续编思路;第五步,小组合作,具体续编故事。

⑶相机总结创编思路。

思路一:仿编故事,按照蜘蛛简单的思路续编;

思路二:创编故事,按照解决问题的思路续编;

五、归类识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夫决换终期

2、指导学生观察写法,板书范写。

夫:独体字,注意竖中线上的撇和捺写得舒展。

决换终期:四个字都是左右结构。“决”和“换”都左窄右宽,也要注意撇和捺写得舒展。“终”和“期”都要注意笔画的穿插。“终”字,“冬”的第二笔横撇的撇越过竖中线穿插到“纟”第二笔撇折和第三笔提之间。最后两点纵向对齐,位于竖中线右侧。“期”字,顶部“其”高,底部“月”低。“月”的撇越过竖中线穿插到“其”的下面。

3、学生临写生字。

4、书写展示,全班互评。

六、板书设计

望洞庭课件精品十四篇


每位教师需要在上课前认真准备好自己的教案和课件,如果还没有完成的话就必须要尽快完成。教案在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份好的教学课件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要素呢?笔者通过大量阅读认为,“望洞庭课件”是其中一篇非常有价值的文章,建议与您的朋友们分享并传递知识。请将这篇文章发送给您的朋友们吧!

望洞庭课件 篇1

一、教材依据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3课《古诗两首》之《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秋天转任途中经洞庭时所作。

二、设计思想

《望洞庭》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将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绘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山水俨然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三、四年级学生要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上要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通过教师有效地促进和支持性教学行为,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重难点,组织学生在轻松、自由的课堂环境中快乐的学习。美国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完成了对传统智力理论的批判与建设,本节课将以此理论为支撑,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关注每一位学生优势智能的培养,达到“三维”教学目标的整合。

三、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能力目标:能凭借课文插图或通过理解古诗大意;课外吟诵刘禹锡的其它古诗。

情感目标: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四、教学重点

想像这首诗描绘的优美景象,感受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洁和精美绝伦。背诵古诗。

五、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两相和”、“白银盘”和“青螺”,感悟诗境,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六、教学准备:

1、资料搜集:作者刘禹锡的生平、君山的传说

2、电化教具:投影片、课文录音磁带

3、实物准备:白盘子、青螺

七、教学过程:

(一)整体读,感知美。

1、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山青水秀,美不胜收。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追随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足迹,到湖南岳阳的洞庭湖走一走,看一看。

板书:望洞庭

2、指名说了解的刘禹锡和洞庭湖。

(刘禹锡,唐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人。刘禹锡工诗能文,兼擅书法。所著有《刘宾客集》。洞庭湖,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绵延八百里,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边看插图边听读,整体感知美。

4、自己练读,达到正确、流利。

5、同位互查读,力争人人过关。

(注:介绍刘禹锡生平和洞庭湖考察学生课前搜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读诗的欲望。正所谓“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熟读古诗,人人过关,是下步教学的良好开端。)

(二)理解读,洞察美。

1、导入:学习古诗,意在读出它的韵味,它的意境,读好古诗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2、学生各抒己见。

3、学生读诗,先说说能够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1)自由理解。

(2)小组内研讨。

(3)全班交流。

(相:相互和:和谐镜:铜镜,比喻洞庭湖水面

镜未磨:未被磨拭过的铜镜遥望:远望)

重点研讨“镜未磨”:为什么把湖面比喻成未经磨拭的铜镜呢?

引导学生想象:作者观察时恰逢晚间,在月光照映下,湖面迷迷蒙蒙,不是很清楚,而未经磨拭过的铜镜应该就是一种模糊的感觉。

4、凭借课文插图,叙说古诗大意。

(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发挥想象,大胆述说古诗意思。

(2)小组内练说,让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先说,其余同学做好补充。

(3)指名到台前看投影上的插图解说。

重点指导理解“白银盘里一青螺”:

教师演示:一个大白盘子里放着一颗青螺。

让学生谈看到的感受。

质疑:诗中的“白银盘”是指什么?“一青螺”又指什么?

再与课文插图对照,洞察艺术之美。

(古诗大意: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5、练读,读出诗的韵味,感受诗的意境。

(1)自由练读,想象画面。

(2)同位赛读,欣赏插图。

(3)展示评读,美化诗境。

6、背诵古诗,水到渠成。

(注:诗中有画,读诗要想象重现诗中的画面;画中有诗,读诗要欣赏诗中精妙语言对画面的描述。如诗如画,品诗赏画,古诗词文字精简,给读者留下了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通过启发学生想象,填补了诗句的含蓄和跳跃,丰富了诗句的语言和画面。学生边读诗,边想象,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三)对比读,深化美。

1、投影映示:

望洞庭

潭面镜未磨,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光秋月和。湖光秋月两相和。

洞庭山水色,遥望洞庭山水色,

盘里一青螺。白银盘里一青螺。

2、对比读,比较内容的不同之处,说说原诗的精妙之处。

3、自由理解的基础上,同位交流。

4、指名汇报。(正因无风,湖面才会如此宁静、和谐;正因作者在远望洞庭的山山水水,君山才显得小巧玲珑;之所以是“白银盘”,正因是在皓月银辉下。)

5、再读原诗,深化美。

(注:诗可言志,亦可传情。古诗是语言的浓缩,而往往浓缩就是精华。作为中国独有的宝贵文化遗产,让学生意识到古诗语言的精炼与美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还可以引发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热爱。)

(四)延伸读,升华美。

1、投影映示:

题君山题君山

雍陶方干

烟波不动影沉沉,曾于方外见麻姑,

碧色全无翠色深。闻说君山自古无。

疑是水仙梳洗处,元是昆仑山顶石,

一螺青黛镜中心。海风吹落洞庭湖。

2、自由练读后,指名读。

3、师:自古君山的来历便充满神奇色彩,众说纷纭,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

4、指名讲述课前搜集的有关君山的传说。

相传在远古时代,洞庭湖中并没有岛。每当狂风大作、白浪滔天时,来往船只无处停靠,常被恶浪吞没,当地人民苦不堪言。这事引起了水下72位螺姑娘的同情。她们忍痛脱下身上的螺壳,结成一个个小岛,后来连在一起,就成了今天的君山。君山上的72峰,就是72位螺姑娘变成的。

又相传4000多年前,禹帝南巡,他的两个爱妃娥皇、女英随后赶来,船被风浪阻于洞庭山。忽闻禹帝已死于苍梧(今广西梧州市),二妃悲痛欲绝,扶竹南望,涕泪纵横,点点泪珠洒于竹上,呈现斑斑点点,因此便成了现在君山北边生长的“湘妃竹”,也叫“斑竹”。二妃也因悲恸过度身亡,葬于此地,故在君山东麓有二妃墓。民间有诗曰:“禹帝南巡去不还,二妃幽怨云水间。当时垂泪知多少,直到如今竹尚班。”而在二妃墓前,立有“禹帝二妃之墓”石碑,旁坚石柱,上刻麒、麟、狮、象浮雕。墓前一对石柱,上刻楹联一幅:“君妃二魄芳千古,山竹诸斑泪一人”。二妃称为君妃、湘妃,为了纪念她们,就把洞庭山改为君山,也叫湘山。据说这就是君山和湘山名称的由来。

有趣的是,君山在历史上还有过负罪的传说。据传,秦始皇当年巡狩天下,船过君山时,忽然风浪大作,始皇大怒,说:“我真命天子行舟,本应风平浪静,是谁如此大胆,竟敢兴风作浪?”接着,他便问左右:“此乃何地?”侍臣回答说是君山。始皇一听愈加恼怒,说:“普天之下,唯我为君,怎么山也称起君来了?”他遂命刑徒三千砍光了全山的树木,并下令于石壁上刻封山令。今临湖石壁上仍可见一石印,长1米,宽0。8米,字迹依稀可辨,似是“永封”二字,俗称为“封山印”。

4、再读两首《题君山》,洞庭湖与君山的神奇之美在脑中升华。

(注:诗中有诗,诗外有诗,以诗带诗,以诗比诗,把相关的诗词优化组合,既加深对原有教材的理解感悟,又丰富拓展学习内容,让学生悟出了学习古诗要运用对比的方法。美丽的传说自然勾起学生的幻想,演绎精彩的朗读。这是教学内容的延伸,亦是学生情感升华的阶梯。)

(五)多样作业,表现美。

1、写一写: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写下来。

2、画一画:把这首诗描绘的景色用多彩的画笔表现出来。

3、找一找:收集刘禹锡的其它诗作,与同学交流。

(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学生的兴趣是有差异的。传统的单一的作业难以迎合所有学生的口胃,给学生一个选择的机会,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多元智能发展。)

八、教学反思

崇实·唯美·益智

――《望洞庭》教后反思

崇实。课堂教学着重体现“三实”。“三实”即真实、朴实、扎实。本课教学目标的确定牢记一个“实”字,遵循诗教规律,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引领学生一步一趋地进入诗的意境,走进诗人的生活。充分挖掘课内外资源,有效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关注学困生,课堂面向全体,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才能的机会。如初读古诗,人人过关,全部达到正确、流利;组内交流古诗意思,让学困生先说等。木桶原理告诉我们,木桶盛水量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面向全体就要照顾到学困生,他们一般语言智能较弱,让他们“大声思维”,让他们意识到课堂是因他们而公平存在着的,必会扬起他们自信的风帆,自然无须扬鞭自奋啼。

唯美。庄子曾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古诗是唯美的艺术,《望洞庭》堪称美的经典。诗中融入作者大量的想象,是现实与幻想的结合,正因如此,给这首古诗增添了一些神奇的色彩,美仑美奂,亦真亦幻,作者对洞庭山水浓浓的喜爱之情跃然纸上。“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而入境。”闻一多也说,既然是诗,就得有“诗的艺术,诗的想象,诗的情感,在诗的王国里,宁可多一点贵族精神,也万不可提倡什么平民风格”。学生要想达到美读成诵,必然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这就需要发挥想象,潜心涵咏,洞察诗人内心世界,感悟古诗的意境。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学生学习,整体读、理解读、对比读、延伸读、布置多样作业,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课内到课外,无不在循序渐进地为学生营造一个美读、读美的学习环境。

益智。多元智能理论赋予了智能全新的定义,认为每个人与生俱来地拥有8种智能,并至少拥有一项优势智能,优势智能可以带动弱势智能,实现全面发展。课堂中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不同智能优势的学生获得喜欢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看图,培养学生自然观察者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让学生到台前解说,培养语言言语智能;让学生想象画面,培养视觉空间智能……

总之,我在古诗教学中努力实践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吟诵要求:“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做一种享受而不看做一种负担。一遍比一遍读来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并不希望早一点能够背诵,而自然达到纯熟的境界。”

望洞庭课件 篇2

《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诗人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后,赴任的途中经过洞庭湖时,月夜遥望洞庭湖写下的。很多诗人写洞庭湖,都着眼于它波澜壮阔的气势,这首诗却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洞庭月夜图,明白如话,却意味隽永。以语言轻俏,意境静美而著称。

秋天的朗朗清月,洒下如水的月光,湖面上水平如镜,静静的月,静静的湖,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沉静、和谐、秀美的景色。今夜为何如此静谧?因为“潭面无风”,风平则浪静,才有第一行中湖光秋月、水天一色。“镜未磨”形象地写出月光下湖面的缥缈、朦胧之美,就像古时没有经过磨拭的铜镜一样,没有鲜亮的光泽。古代没有玻璃,镜子是用青铜铸的,磨光以后才能照人。未磨的镜面,平而不滑,明而不亮,朦朦胧胧,用来形容月夜湖光,真是恰到好处。一个“遥望”将我们的视野一下拉向广阔的.八百里洞庭。此时,不仅可以欣赏到洞庭湖面之美,还可以看到美丽的山水之景。作者展开了奇丽的想象,给整幅画画上了点睛之笔:如果把月光下泛着银白波光的洞庭湖比作一个巨大的白色银盘的话,那么,湖中风景秀丽的君山就如同古时小妇人的青螺髻了!全诗纯然写景,既有细致的描写,又有生动的比喻。读来饶有趣味。

望洞庭课件 篇3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认识“螺”,掌握“庭、镜、磨、螺、潭”5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

⑵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的意境。

⑶学习通过查阅工具书了解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洞庭湖的静美。体会诗人用心感悟自然,用爱抒写自然的情怀。

反复朗读,背诵,读中感悟。

1、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春天的古诗,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

师:

前三篇文章我们了解了大自然的美丽,今天我们来看看祖国风景名胜的美。谈谈自己到过哪些风景名胜,激发学生对风景名胜的向往。

1、读诗。

2、解诗题:

诗题“望洞庭”“洞庭”指的是洞庭湖。

从一个“望”字你了解到了什么?

3、解诗句:

⑴请大家读一读诗句,对哪些字词还不明白。

⑵学生质疑:

(看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

⑶以四人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诗句的意思。

⑷你学懂了哪一句,向大家汇报一下:

根据学生发言进行补充纠正(连字词意思、看插图等)。

⑸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洞庭”“湖光”“秋月”“潭面”“无风”“镜”“遥望”“山水”“白银盘”。

3、读着诗句让你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4、解答疑问:

“两相和”“镜未磨”“翠”“青螺”等词语的理解部分学生会感到困难,教师

可以结合资料进行说明。

4、读全诗,体会望洞庭的动之美。

5、品味吟读,入境背诵:

理解了诗歌意思后,如果你能够入情入境地想象诗人当时的情景,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就更好了。

1、自主认识字词,同桌互相测试。

2、指导学生找形近字的方法记忆“庭、镜、磨、螺、潭”生字。

孟浩然也写了一首描写洞庭湖的诗,我们来比较背诵欣赏。

望洞庭课件 篇4

教学目的

1、掌握常用文言词“徒”,理解诗歌大意,并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洞庭湖景象”。

2、反复诵读,感受律诗整齐的节奏美,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3、了解诗人“含蓄、委婉地自我推荐”的精神,鼓励学生“勇敢地亮出自己、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华”。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大意,尤其是对“委婉地自我推荐”的四句诗句的理解把握。

教学设想

1、学生说说他们见过的湖。引出孟浩然对洞庭湖的描写。

2、学生自读三次,参照注释理解每句诗歌的意思。

板书:“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3、找出对“洞庭湖“具体描写的诗句,并引导学生用一个词概括:

八月湖水平——水平如镜、湖水平静

涵虚混太清——水天一色、水天相接

气蒸云梦泽——水气氤氲、水气迷漫

波撼岳阳城——湖水汹涌、波涛汹涌

4、以上是“望洞庭湖”的诗句,那么题目中“赠张丞相”表明什么?诗中有没有写到张丞相?

分析后四句的意思,能够认识到“垂钓者”暗指进入仕途的人,尤其是张丞相,“舟楫”隐喻仕途引见的途径。

突破口:“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到底是“羡鱼”还是“羡钓鱼”

(1)有两种意见,分别给自己的观点找出支持的理由。(2)一般情况下两派意见争持不下,理由都不充分。

(2)此时教师给出“孟浩然”的作者简介,提示学生思考方向。

解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当时孟浩然仍是一名隐士。他西游长安,不甘寂寞,想出来做事,苦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赠给当时居于相位的张九龄,希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因而这是一首干谒诗。“干谒”的意思是:对人有所求而请见。

关于作者:孟浩然(689---740)襄阳人,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代表之一,与王维并称,生活在大唐盛世。早年主要在家闭门苦读,四十岁时,前往长安,渴望出仕,但长安之行,求官失败,除赢得诗坛盛名之外,失意而归,游于吴越。张九龄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 ),被李林甫排挤,由右丞相贬为荆州长史。这首诗是张九龄在荆州任上孟浩然写给张九龄的。

(3)得出结论:羡慕钓鱼,此处“垂钓者”指进入仕途的官员,表达了自己想出来做官,苦于无人引荐,希望得到张九龄的帮助。

5、反复朗读、尝试背诵。

作业:批判性地学习诗人“含蓄地自我推荐的精神”,鼓励学生敢于“自荐”。

古人孟浩然推荐自己是含蓄而委婉的,作为现代人的我们推荐自己更应该大胆而勇敢,像古人“毛遂”那样自荐,勇敢地亮出自己的优势,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勇敢地说:我能行!。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歌鉴赏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是一首干谒诗。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赠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录用,只是为了保持一点身分,才写得那样委婉,极力泯灭那干谒的痕迹。

秋水盛涨,八月的洞庭湖装得满满的,和岸上几乎平接。远远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和天空接合成了完完整整的一块。开头两句,写得洞庭湖极开朗也极涵浑,汪洋浩阔,与天相接,润泽着千花万树,容纳了大大小小的河流。

三、四句实写湖。“气蒸”句写出湖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苍苍。而“波撼”两字放在“岳阳城”上,衬托湖的澎湃动荡,也极为有力。人们眼中的这一座湖滨城,好象瑟缩不安地匍伏在它的脚下,变得异常渺小了。这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但两句仍有区别:上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大,而且还充满活力。

下面四句,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

于是下面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这最后两句,意思是说:执政的张大人啊,您能出来主持国政,我是十分钦佩的,不过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随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钦羡之情罢了。这几句话,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但是他要求援引的心情是不难体味的。

作为干谒诗,最重要的是要写得得体,称颂对方要有分寸,不失身分。措辞要不卑不亢,不露寒乞相,才是第一等文字。这首诗委婉含蓄,不落俗套,艺术上自有特色。

望洞庭课件 篇5

教学目的

1掌握常用文言词“徒”,理解诗歌大意,并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洞庭湖景象”。

2.反复诵读,感受律诗整齐的节奏美,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3.了解诗人“含蓄、委婉地自我推荐”的精神,鼓励学生“勇敢地亮出自己、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华”。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大意,尤其是对“委婉地自我推荐”的四句诗句的理解把握。

教学设想

1、学生说说他们见过的湖。引出孟浩然对洞庭湖的描写。

2、学生自读三次,参照注释理解每句诗歌的意思。

板书:“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3、找出对“洞庭湖“具体描写的诗句,并引导学生用一个词概括:

八月湖水平——水平如镜、湖水平静

涵虚混太清——水天一色、水天相接

气蒸云梦泽——水气氤氲、水气迷漫

波撼岳阳城——湖水汹涌、波涛汹涌

4、以上是“望洞庭湖”的诗句,那么题目中“赠张丞相”表明什么?诗中有没有写到张丞相?

分析后四句的意思,能够认识到“垂钓者”暗指进入仕途的人,尤其是张丞相,“舟楫”隐喻仕途引见的途径。

突破口:“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到底是“羡鱼”还是“羡钓鱼”

(1)有两种意见,分别给自己的观点找出支持的理由。(2)一般情况下两派意见争持不下,理由都不充分。

(2)此时教师给出“孟浩然”的作者简介,提示学生思考方向。

解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当时孟浩然仍是一名隐士。他西游长安,不甘寂寞,想出来做事,苦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赠给当时居于相位的张九龄,希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因而这是一首干谒诗。“干谒”的意思是:对人有所求而请见。

关于

望洞庭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能力目标:

能凭借课文插图或通过理解古诗大意;课外吟诵刘禹锡的其它古诗。

情感目标:

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想像这首诗描绘的优美景象,感受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洁和精美绝伦。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两相和”、“白银盘”和“青螺”,感悟诗境,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

1、资料搜集:作者刘禹锡的生平、君山的传说

2、电化教具:投影片、课文录音磁带

3、实物准备:白盘子、青螺

教学过程:

一、整体读,感知美。

1、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山青水秀,美不胜收。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追随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足迹,到湖南岳阳的洞庭湖走一走,看一看。

板书:望洞庭

2、指名说了解的刘禹锡和洞庭湖。

(刘禹锡,唐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人。刘禹锡工诗能文,兼擅书法。所著有《刘宾客集》。洞庭湖,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绵延八百里,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边看插图边听读,整体感知美。

4、自己练读,达到正确、流利。

5、同位互查读,力争人人过关。

(注:介绍刘禹锡生平和洞庭湖考察学生课前搜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读诗的欲望。正所谓“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熟读古诗,人人过关,是下步教学的良好开端。)

二、理解读,洞察美。

1、导入:学习古诗,意在读出它的韵味,它的意境,读好古诗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2、学生各抒己见。

3、学生读诗,先说说能够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1)自由理解。

(2)小组内研讨。

(3)全班交流。

(相:相互和:和谐镜:铜镜,比喻洞庭湖水面

镜未磨:未被磨拭过的铜镜遥望:远望)

重点研讨“镜未磨”:为什么把湖面比喻成未经磨拭的铜镜呢?

引导学生想象:作者观察时恰逢晚间,在月光照映下,湖面迷迷蒙蒙,不是很清楚,而未经磨拭过的铜镜应该就是一种模糊的感觉。

4、凭借课文插图,叙说古诗大意。

(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发挥想象,大胆述说古诗意思。

(2)小组内练说,让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先说,其余同学做好补充。

(3)指名到台前看投影上的插图解说。

重点指导理解“白银盘里一青螺”;

教师演示:一个大白盘子里放着一颗青螺。

让学生谈看到的感受。

质疑:诗中的“白银盘”是指什么?“一青螺”又指什么?

再与课文插图对照,洞察艺术之美。

(古诗大意: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5、练读,读出诗的韵味,感受诗的意境。

(1)自由练读,想象画面。

(2)同位赛读,欣赏插图。

(3)展示评读,美化诗境。

6、背诵古诗,水到渠成。

(注:诗中有画,读诗要想象重现诗中的画面;画中有诗,读诗要欣赏诗中精妙语言对画面的描述。如诗如画,品诗赏画,古诗词文字精简,给读者留下了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通过启发学生想象,填补了诗句的含蓄和跳跃,丰富了诗句的语言和画面。学生边读诗,边想象,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三、对比读,深化美。

1、投影映示

望洞庭

潭面镜未磨,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光秋月和。湖光秋月两相和。

洞庭山水色,遥望洞庭山水色,

盘里一青螺。白银盘里一青螺。

2、对比读,比较内容的不同之处,说说原诗的精妙之处。

3、自由理解的基础上,同位交流。

4、指名汇报。(正因无风,湖面才会如此宁静、和谐;正因作者在远望洞庭的山山水水,君山才显得小巧玲珑;之所以是“白银盘”,正因是在皓月银辉下。)

5、再读原诗,深化美。

(注:诗可言志,亦可传情。古诗是语言的浓缩,而往往浓缩就是精华。作为中国独有的宝贵文化遗产,让学生意识到古诗语言的精炼与美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还可以引发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热爱。)

四、延伸读,升华美。

1、投影映示

题君山题君山

雍陶方干

烟波不动影沉沉,曾于方外见麻姑,

碧色全无翠色深。闻说君山自古无。

疑是水仙梳洗处,元是昆仑山顶石,

一螺青黛镜中心。海风吹落洞庭湖。

2、自由练读后,指名读。

3、师:自古君山的来历便充满神奇色彩,众说纷纭,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

4、指名讲述课前搜集的有关君山的传说。

相传在远古时代,洞庭湖中并没有岛。每当狂风大作、白浪滔天时,来往船只无处停靠,常被恶浪吞没,当地人民苦不堪言。这事引起了水下72位螺姑娘的同情。她们忍痛脱下身上的螺壳,结成一个个小岛,后来连在一起,就成了今天的君山。君山上的72峰,就是72位螺姑娘变成的。

又相传4000多年前,禹帝南巡,他的两个爱妃娥皇、女英随后赶来,船被风浪阻于洞庭山。忽闻禹帝已死于苍梧(今广西梧州市),二妃悲痛欲绝,扶竹南望,涕泪纵横,点点泪珠洒于竹上,呈现斑斑点点,因此便成了现在君山北边生长的“湘妃竹”,也叫“斑竹”。二妃也因悲恸过度身亡,葬于此地,故在君山东麓有二妃墓。民间有诗曰:“禹帝南巡去不还,二妃幽怨云水间。当时垂泪知多少,直到如今竹尚班。”而在二妃墓前,立有“禹帝二妃之墓”石碑,旁坚石柱,上刻麒、麟、狮、象浮雕。墓前一对石柱,上刻楹联一幅:“君妃二魄芳千古,山竹诸斑泪一人”。二妃称为君妃、湘妃,为了纪念她们,就把洞庭山改为君山,也叫湘山。据说这就是君山和湘山名称的由来。

有趣的是,君山在历还有过负罪的传说。据传,秦始皇当年巡狩天下,船过君山时,忽然风浪大作,始皇大怒,说:“我真命天子行舟,本应风平浪静,是谁如此大胆,竟敢兴风作浪?”接着,他便问左右:“此乃何地?”侍臣回答说是君山。始皇一听愈加恼怒,说:“普天之下,唯我为‘君’,怎么山也称起‘君’来了?”他遂命刑徒三千砍光了全山的树木,并下令于石壁上刻封山令。今临湖石壁上仍可见一石印,长1米,宽0。8米,字迹依稀可辨,似是“永封”二字,俗称为“封山印”。

4、再读两首《题君山》,洞庭湖与君山的神奇之美在脑中升华。

(注:诗中有诗,诗外有诗,以诗带诗,以诗比诗,把相关的诗词优化组合,既加深对原有教材的理解感悟,又丰富拓展学习内容,让学生悟出了学习古诗要运用对比的方法。美丽的传说自然勾起学生的幻想,演绎精彩的朗读。这是教学内容的延伸,亦是学生情感升华的阶梯。)

五、多样作业,表现美。

1、写一写: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写下来。

2、画一画:把这首诗描绘的景色用多彩的画笔表现出来。

3、找一找:收集刘禹锡的其它诗作,与同学交流。

(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学生的兴趣是有差异的。传统的单一的作业难以迎合所有学生的口胃,给学生一个选择的机会,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多元智能发展。)

望洞庭课件 篇7

[原诗]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

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3.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

,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

两说均可。

4.白银盘:形容洞庭湖。青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

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今译]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

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

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赏析]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著名诗人。

[练习]

1.镜和盘这两个比喻,写出了洞庭湖什么样的形象?

2.这首诗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1.写出了湖水宁静的特点,镜写的是水面无风时静如明镜的形象,盘也写的是水面的平静与形状。2.这首诗在写景上善用比喻,以镜盘螺为喻体状写了湖水的宁静和环境的清幽;此外还以无风来衬托水面的静。

月落渔火钟声

张继《枫桥夜泊》赏析

[原诗]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释]

1.枫桥:桥名,在今苏州城外。

2.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3.江枫:江边的枫树。

4.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5.愁眠:船上的旅人怀着旅愁,难以入睡。

6.姑苏:即苏州。

7.寒山寺:在枫桥西一里,因唐初一个叫寒山的诗僧在这里住过而得名。

[今译]

望洞庭课件 篇8

教材分析:

《望洞庭》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诗人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具有代表性的湖光和山色,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让洞庭湖的宁静、和谐之美跃然纸上,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

学习目标:

1、会认识本课的生字,并会读写遥望、银盘、青螺“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3、会通过看注释等途径,边读边想象画面,感知古诗的大意,并体会诗人喜爱洞庭湖之情。

目标三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

教法、学法

师生的双边活动,会使课堂产生灵动和智慧。本节课让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体会诗人对洞庭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白板课件

教学流程:

一、教师导学,创设情境,初识诗人揭诗题

1、谈话导入:我们的祖国山河壮美,风景如画,我们从一年级到四年级跟随着教科书的作者欣赏了祖国的山山水水。喜爱富饶的西沙群岛,喜欢风景迷人的黄山,赞叹壮观的钱塘潮,惊叹“飞流直下三千尺”庐山飞瀑,最爱“淡妆浓墨总相宜”的西湖,今天我们将走进祖国的另一处山水。(播放视频)

2、播放画面叙述:

现在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它在湖南省北部,号称“八百里洞庭湖”。那里最大的特点便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水天一色,真是绚丽迷人。

3、(播放洞庭湖风光课件后),说:“历代文人墨客为之倾倒,留下了许多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诗人刘禹锡看到洞庭美景,写下了一首千古佳作。(板书:望洞庭)(注重书写“庭”)(田字格出示)

4、简单了解刘禹锡。

今天,我们就随着刘禹锡一起去欣赏他眼中的洞庭美景。

二、初读正音,感受诗的韵律美

1、学生自己练读。(时间两分钟)

(要求:能读多少遍就读多少编,每读一遍要有一遍的目的,能读正确了,就试着读流利,能读流利了就读出节奏,能读出节奏了,就要求自己背诵。)

小结:孩子们,你读书时的模样、读诗的声音,都将给我带来美的感受。)

2、检查反馈。(出示节奏)

三、探究展示,感受诗的意境美

(一)了解背景,为蓄情做准备。

了解学古诗就要了解相关背景知识,你对洞庭湖、诗人有什么了解呢?(总结学法: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并对大量的信息,进行整理,转换为自己的语言,为学诗而准备。这是学诗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

(二)读诗句,赏画面之“和”

欣赏诗句所呈现的画面美,从反复读诗句入手:

一边读,一边画,诗人都望到了哪些景物?借助注释,结合诗句,你望到了怎样的景像?自主思考后小组交流,合作汇报。

1、两相和

(月给了水清辉满怀,水给了月灵动无限,月色与水色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2、镜未磨

(这里的镜指古代的铜镜,(出示课件)古时候使用的铜镜,都是要先打磨一番,才能照出样子,而未磨的镜面,平而不滑,明而不亮,朦朦胧胧。)在月色下,像一面没有打磨的镜子,看上去模模糊糊,朦朦胧胧。再加上洞庭湖面,略带水雾,在月色的映照下,湖面和铜镜都是朦朦胧胧,用铜镜来形容月夜湖光,真是恰到好处,这句比喻真是妙不可言)

3、“望洞庭”

A什么是盛靑螺的白银盘呢?(出示插图)

B浩瀚无际的洞庭湖,那湖中翠绿的君山,为何浓缩为精致小巧的白玉盘,一青螺呢?

学生在合作交流探究中,初步欣赏洞庭湖的画面的和谐之美。

(二)知诗意,品自然之“和”

1、品读前两行诗

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别看这首诗仅仅27个字,但是如果你细细地品味,你会发现诗句描绘了一幅美好生动的画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幅生动的画面:

学生读前两行诗,想象画面,进行交流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引导学生读好诗句。

用你的声音来表达你的感受。

师:是呀,正是月下湖面的平静,朦胧,才让我们感受到湖光、月色的和谐。这份和谐的美应该怎样读?(轻轻地读、读出柔和的美)

(学生试读)

引读:

秋月的清辉静静地洒在湖面,湖面好象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是多么的宁静!一起来读——

洞庭湖在淡淡的月光笼罩下,湖面上泛起点点银光,此时那就像一位仙女降落人间,是那么温柔,一起读……

秋夜是最晴朗的,秋月是最皎洁的,秋水是最平静的,尽管刘禹锡接连被贬,但他并不伤感,秋月、湖光融合成为他心中最美丽的画面——

教师小结:一个“和”字让人有多少遐想啊,“和”字就是这首诗的“眼睛”叫诗眼。(板书:和)

2、品读后两行诗。

月光下的洞庭湖,虽然比不上甲天下的漓江,也比不上淡妆浓墨总相宜的西湖,但在诗人的眼中,此时,它就是最美的。让我们继续来欣赏洞庭湖的其他美景。

(1)(山就是指君山,水就是洞庭湖)你从哪里感受到“和”字?

(2)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形成的景色,像什么呢?怎么读出感受?

(识记生字“螺”)

真美,月夜下洞庭湖面变成了白银盘,君山变成了小青螺,看起来多么精致呀?你打算怎么读这两句?

(指名读,评价。让我们美美地读好这两行诗,齐读)

诵读过诗后,你想象的画面怎么样?(叙述画面)

创设情境引读:

点点银光……翠绿的君山,构成一幅美丽的山水画,诗人不由赞叹到——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君山倒映在洞庭湖中的妩媚姿态,美如仙子,楚楚动人如——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是呀,陶醉在美景中的刘禹锡,只觉得自己身轻如燕,飘飘欲仙。他忽发奇想,如果能够飞上云端,鸟瞰洞庭山水,那八百里月光闪烁的湖面,像一只晶莹剔透的银盘!而湖中碧玉般挺立着的君山,不恰好是白银盘中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吗?——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完成板书简笔画部分)

(三)品意境,悟人景之“和”

远望洞庭八百里,诗人眼前定是无遮无拦,兴许还是登高而望,才能“遥望山水”,尽收眼底,也才会生出“白银盘里一青螺”的奇思妙想。这与其说是真实的山水之景,不如说是作者此时内心的情绪的写照,诗中诉说着怎样的心情?

1、寻找“和”字背后的故事,探寻诗人的人生经历。

这首诗的诗眼是“和”字,在“和”字背后,隐藏着什么耐人寻味意境呢?(出示资料)

(二十三岁踏上仕途的刘禹锡,三十三岁成为政治革新的核心人物,革新只进行了半年便以失败告终,刘禹锡接连被贬。四十二岁奉召回京,次年写诗得罪执政,外放为连州刺史,后又担任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五十四岁从和州召回洛阳。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可见本诗是转任和州经过洞庭湖所写。)

小结:刘禹锡看到洞庭美景,情不自禁地陶醉了,他忘掉了被贬的痛苦,忘掉了四处奔波的辛酸,只感觉心旷神怡,如饮美酒,请你再读读整首诗——(配乐)

2、请你用喜欢的方式来向大家展示这首古诗?(展示)

小结:你们读出了情,把静止的画面读活了。我们还可以用歌声演绎对洞庭湖的喜爱,(放歌曲)

(四)拓展延伸,感受诗的情感美

自古人称“洞庭天下水”。许许多多有名的诗人,像李白、杜甫、孟浩然都慕名而去,写下了不少经典名篇,传诵至今,我们一起来欣赏孟浩然、雍陶有名的诗句。

1、拓展诗:《望洞庭赠张丞相》《题君山》

2、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洞庭美景,分享了诗人宁静淡泊的情怀,课后让我们继续了解洞庭湖与刘禹锡。

拓展作业

背一背《望洞庭》

画一画洞庭湖的美景

读一读关于洞庭湖的文章

赏一赏刘禹锡的诗作

望洞庭课件 篇9

1、学生说说他们见过的湖。引出孟浩然对洞庭湖的描写。

2、学生自读三次,参照注释理解每句诗歌的意思。

板书:“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3、找出对“洞庭湖“具体描写的诗句,并引导学生用一个词概括:

八月湖水平——水平如镜、湖水平静

涵虚混太清——水天一色、水天相接

气蒸云梦泽——水气氤氲、水气迷漫

波撼岳阳城——湖水汹涌、波涛汹涌

4、以上是“望洞庭湖”的'诗句,那么题目中“赠张丞相”表明什么?诗中有没有写到张丞相?

分析后四句的意思,能够认识到“垂钓者”暗指进入仕途的人,尤其是张丞相,“舟楫”隐喻仕途引见的途径。

突破口:“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到底是“羡鱼”还是“羡钓鱼”

(1)有两种意见,分别给自己的观点找出支持的理由。(2)一般情况下两派意见争持不下,理由都不充分。

(2)此时教师给出“孟浩然”的作者简介,提示学生思考方向。

解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当时孟浩然仍是一名隐士。他西游长安,不甘寂寞,想出来做事,苦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赠给当时居于相位的张九龄,希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因而这是一首干谒诗。“干谒”的意思是:对人有所求而请见。

关于作者:孟浩然(689---740)襄阳人,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代表之一,与王维并称,生活在大唐盛世。早年主要在家闭门苦读,四十岁时,前往长安,渴望出仕,但长安之行,求官失败,除赢得诗坛盛名之外,失意而归,游于吴越。张九龄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 ),被李林甫排挤,由右丞相贬为荆州长史。这首诗是张九龄在荆州任上孟浩然写给张九龄的。

(3)得出结论:羡慕钓鱼,此处“垂钓者”指进入仕途的官员,表达了自己想出来做官,苦于无人引荐,希望得到张九龄的帮助。

5、反复朗读、尝试背诵。

作业:批判性地学习诗人“含蓄地自我推荐的精神”,鼓励学生敢于“自荐”。

古人孟浩然推荐自己是含蓄而委婉的,作为现代人的我们推荐自己更应该大胆而勇敢,像古人“毛遂”那样自荐,勇敢地亮出自己的优势,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勇敢地说:我能行!

望洞庭课件 篇10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凭借课文插图或通过理解古诗大意;课外吟诵刘禹锡的其它古诗。

3.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想像这首诗描绘的优美景象,感受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洁和精美绝伦,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两相和”、“白银盘”和“青螺”,感悟诗境,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课前准备:

1.资料搜集:作者刘禹锡的生平,君山的传说。

2.电化教具:投影片、课文录音磁带。

3.实物准备:白盘子、青螺。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读,感知美。

1.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山青水秀,美不胜收。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追随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足迹,到湖南岳阳的洞庭湖走一走,看一看。

板书:望洞庭

2.指名说对刘禹锡和洞庭湖的了解。

刘禹锡,唐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人。刘禹锡工诗能文,兼擅书法。所著有《刘宾客集》。

洞庭湖,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绵延八百里,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边看插图边听读,整体感知美。

4.自己练读,达到正确、流利。

5.同位互相查读,力争人人过关。

二、理解读,洞察美。

1.导入:学习古诗,意在读出它的韵味,它的意境,读好古诗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2.学生各抒己见。

3.学生读诗,先说说能够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1)自由理解。

(2)小组内研讨。

(3)全班交流。

相:相互和:和谐镜:铜镜,比喻洞庭湖水面

镜未磨:未被磨拭过的铜镜 遥望:远望

重点研讨“镜未磨”:为什么把湖面比喻成未经磨拭的铜镜呢?

引导学生想象:作者观察时恰逢晚间,在月光照映下,湖面迷迷蒙蒙,不是很清楚,而未经磨拭过的铜镜应该就是一种模糊的感觉。

4.凭借课文插图,叙说古诗大意。

(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发挥想象,大胆述说古诗意思。

(2)小组内练说,让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先说,其余同学做好补充。

(3)指名到台前看投影上的插图解说。

重点指导理解“白银盘里一青螺”:

教师演示:一个大白盘子里放着一颗青螺。让学生谈看到的感受。

质疑:诗中的“白银盘”是指什么?“一青螺”又指什么?再与课文插图对照,洞察艺术之美。

古诗大意: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5.练读,读出诗的韵味,感受诗的意境。

(1)自由练读,想象画面。

(2)同位赛读,欣赏插图。

(3)展示评读,美化诗境。

6.背诵古诗,水到渠成。

三、对比读,深化美。

1.投影映示:

望洞庭

潭面镜未磨,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光秋月和。湖光秋月两相和。

洞庭山水翠,遥望洞庭山水翠,

盘里一青螺。白银盘里一青螺。

2.对比读,比较内容的不同之处,说说原诗的精妙之处。

3.自由理解的基础上,同位交流。

4.指名汇报。(正因无风,湖面才会如此宁静、和谐;正因作者在远望洞庭的山山水水,君山才显得小巧玲珑;之所以是“白银盘”,正因是在皓月银辉下。)

5.再读原诗,深化美。

四、延伸读,升华美。

1.投影映示:

题君山

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

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

一螺青黛镜中心。

题君山

方干

曾于方外见麻姑,

闻说君山自古无。

元是昆仑山顶石,

海风吹落洞庭湖。

2.自由练读后,指名读。

3.师:自古君山的来历便充满神奇色彩,众说纷纭,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

4.指名讲述课前搜集的有关君山的传说。

相传在远古时代,洞庭湖中并没有岛。每当狂风大作、白浪滔天时,来往船只无处停靠,常被恶浪吞没,当地人民苦不堪言。这事引起了水下72位螺姑娘的同情。她们忍痛脱下身上的螺壳,结成一个个小岛,后来连在一起,就成了今天的君山。君山上的72峰,就是72位螺姑娘变成的。

五、多样作业,表现美。

1.写一写: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写下来。

2.画一画:把这首诗描绘的景色用多彩的画笔表现出来。

3.找一找:收集刘禹锡的其它诗作,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看到联想比喻

湖面镜未磨→把湖面比作铜镜

银盘→把湖面比作银盘

君山→青螺→把君山比作青螺热爱

教学反思:

我在古诗教学中努力实践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吟诵要求:“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做一种享受而不看做一种负担。一遍比一遍读来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并不希望早一点能够背诵,而自然达到纯熟的境界。”

望洞庭课件 篇11

教学目标 :背诵古诗《望洞庭》。

通过阅读短文,了解有关保险的知识。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短文,了解有关保险的知识。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短文,了解有关保险的知识。

教学过程 :

一、 读一读、背一背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二、 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反复吟诵,读出诗的韵味。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下来。

三、朗读《为银杉保险》,理解内容。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学:

(个人读、双人读、小组读、互相讨论等学习方式;教师巡视课堂,或询问、或指导、或鼓励。)

1、 学生围绕问题自学短文,试着解决问题。

2、 讨论交流:

(1) 这篇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 你还知道那些有关保险的事情?

(3) 交流你搜集的资料、知识。

望洞庭课件 篇12

教材简析

这是一首“干谒”诗,所谓“干谒”诗,即向达官贵人呈献的以求引荐录用的诗歌。诗人借望洞庭湖有感,婉转地向张九龄表白了自己渴望出仕和希望得到对方援引的心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笔力千钧,千古传诵,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兴趣,尝试用“唱诗”的新方法进行诗歌的背诵训练。

2.引导学生初步把握赏析诗歌的方法,学会收集诗歌的有关资料。

3.批判性地学习诗人“含蓄、委婉地自我推荐”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勇敢地亮出自己、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华”的教育。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把握赏析诗歌的方法;2、对学生进行“勇敢地亮出自己、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华”的教育。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把握赏析诗歌的方法。

教学设想

1、自主学习:

赏析写景抒情诗歌的基本方法:

朗读(初步感知诗情)——收集(诗歌的有关资料)——品味(诗歌的语言)——想象(身临诗中之境)——联想(体会诗人之情)

2、多媒体辅助教学

3、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诗言志,歌咏情”,诗歌以凝练的笔墨,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给我们以美的享受,给我们以美的熏陶。作为一个炎黄子孙,只要谈起祖国的诗歌,总会有一种止不住的豪情涌上心头。今天呀,老师邀请同学们去遨游我国古代诗歌的海洋。首先请大家欣赏、回顾我们在小学四年级学过的古诗《寻隐者不遇》。

(2)多媒体播放古诗《寻隐者不遇》的配乐朗诵。

(3)师:请你们谈一谈什么是“隐者”?

(4)生自由谈对“隐者”的认识。

(5)师: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赏析一位古代隐者的诗歌。

(6)请欣赏:多媒体播放古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配乐朗诵和歌唱。

二、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

1、尝试用“唱诗”的新方法背诵诗歌;

2、学会用赏析写景抒情诗歌的基本方法自主学习诗歌;

3、批判性地学习诗人“含蓄而委婉地自我推荐”的精神。

三、丰富语言宝库,进行积累。

(1)(指导背诵)师:生活如诗,诗的行行段段赋予我们激情和联想,我们爱诗没商量,我们怕诗也没商量,因为我们最怕背那些拗口的诗句,现在老师向大家推荐一种简单易学,又有创新的背诗方法——唱诗。方法就是给诗歌配上自己熟悉的喜欢的旋律唱出来。

多媒体播放古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配乐歌唱。

(2)学生活动,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快又准确?

(3)自由练习唱、背诗歌。

(4)检查背诵。活动:小组接力背诵——全班齐背。

四、自主学习:

(1)学法指导:(学生齐读)赏析写景抒情诗歌的基本方法:

朗读(初步感知诗情)——收集(诗歌的有关资料)——品味(诗歌的语言)——想象(身临诗中之境)——联想(体会诗人之情)

(2)帮你充充电:(学习收集诗歌的有关资料)

关于

望洞庭课件 篇13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欣赏诗词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整体感悟作品的能力。

2.了解五首诗词所表现出的诗人情怀,学习诗词中一些不同的表现手法,领会这些诗词所具有的深厚的艺术感染力。

3.了解与这些诗词有关的文学常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整体把握和感悟诗词的方法。

2.语感的培养和表现手法的学习。

教学难点:

学生对作品的写作背景缺乏一定的了解,给作品的整体感悟带来某种困难。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陶渊明的《饮酒》诗,好比我们这个旅游团观赏了陶渊明经营管理的一处田园风光,领略了它特有的风味。今天我们继续旅行来到我国文学史上的两座高峰——唐诗和宋词。这两座高峰郁郁葱葱,蔚然深秀,美丽的景色令游赏者目不暇接。由于时间紧,我们在这两处景观中,重点欣赏孟浩然和范仲淹,走马观花看一看李白和白居易。同学们,同意吗?

(解说:这个导语既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交代了这一课的教学安排,同时引发大家的思考和想像。)

二、解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当时孟浩然仍是一名隐士。他西游长安,不甘寂寞,想出来做事,苦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赠给当时居于相位的张九龄,希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因而这是一首干谒诗。“干谒”的意思是:对人有所求而请见。

范仲淹所处的北宋时期,其主要边患是辽和西夏。1040年到1043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等职,抵抗西夏侵扰。其间他作了《渔家傲》词数首,写边镇劳苦,今只存这一首。词中着力渲染了边塞的悲壮气氛,抒写了思念家乡的情绪和抗击侵扰、巩固边防的意志。此词首开边塞词之作,其格调苍凉悲壮,感情沉挚抑郁,一扫花间词派柔靡无骨、嘲风弄月的词风,成为后来苏轼、辛弃疾豪放派的先声。

望洞庭课件 篇14

(一)整体读,感知美。

1、激趣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不仅地大物博、山青水秀,而且历史悠久,唐诗宋词更是我国文化艺术的瑰宝。今天,我们将借助唐诗《望洞庭》,来领略一代“诗豪”的绝世文采。

2、解题,了解刘禹锡和洞庭湖的资料。

3、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边听边欣赏画面,整体感知美。

4、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达到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的目的。

(二)理解读,洞察美。精读感情:

1、抓住字眼“两相和、镜未磨、遥望、白银盘、青螺”明确诗的意思;

2、抓想象领悟诗的意境。诗中有画,读诗要想象重现诗中的画面;画中有诗,读诗要欣赏诗中精妙语言对画面的描述。赏析古诗。

3、抓吟诵:进一步升华情感,得到美的熏陶。诗可言志,亦可传情。古诗是语言的浓缩,而往往浓缩就是精华。作为中国独有的宝贵文化遗产,让学生意识到古诗语言的精炼与美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还可以引发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热爱。

(三)对比读,深化美。

1、投影出示两首诗:

2、比较内容的不同之处,说说原诗的精妙之处。

3、自由理解的基础上,同位交流。

4、指名汇报。(正因无风,湖面才会如此宁静、和谐;正因作者在远望洞庭的山山水水,君山才显得小巧玲珑;之所以是“白银盘”,正因是在皓月银辉下。

(四)延伸读,升华美。

延伸:其实写洞庭湖的诗还有许多,比如如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再如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他们的特点是把洞庭湖写得大多气势雄伟、境界壮阔,而刘禹锡这首诗却不同,重在表现洞庭湖的柔和秀美。有兴趣的同学不妨读读比较一下。

(五)多样作业,表现美。

1、写一写: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写下来。

2、画一画:把这首诗描绘的景色用多彩的画笔表现出来。

3、找一找:收集刘禹锡的其它诗作,与同学交流。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学生的兴趣是有差异的。传统的单一的作业难以迎合所有学生的口胃,给学生一个选择的机会,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多元智能发展。

雨点儿课件四篇


教师在正式开课前,应提前准备好本学期的教学教案和课件。现在开始准备教案和课件也不晚。在设计教案时,要注重对学生的关心和支持。如果需要,我们可以提供一些好的教案和课件供您参考。我们已编辑了一个名为“雨点儿课件”的教案和课件,以满足您的需求。让我们一起探索文字的海洋,感受阅读的智慧和魅力!

雨点儿课件【篇1】

【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学生齐唱《小雨沙沙》的歌曲(课件出示歌曲的歌词、画面)。

2、你从这首歌中知道了什么?

3、学生汇报,从歌词中初步感知雨水与种子的关系。

4、我们不仅要唱“小雨”的歌,还要读读写“小雨”的课文。

(刚开始上课,利用唱歌来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结合歌词,联系已有的生活体验来说说“雨水”。导入课题时轻松、自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老师巡视指导、帮助。

(看过生动有趣的动画,唱过轻快活泼的歌曲,学生会产生读的愿望和兴趣。)

三、认读生字,自主识字

1、多媒体出示带生字的句子。

2、四人小组汇报读句子,教师及时纠正读不准的字音。

3、多媒体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词。

4、游戏巩固,做“小猫钓鱼”的游戏。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认识生字,反复强化认读,巩固识字,这一环节的识字由扶到放,符合低年级学生认知规律。)

四、读悟结合,积累语言

1、学习第1自然段

⑴ 播放课件。(下雨的情景画面)

⑵ 你觉得雨点儿多吗?能数得了吗?相机引出“数不清”。

⑶ 说话训练:数不清的 。

(学生在课文的句子中理解词语,又用词语拓展思维,进行说话,做到了对语言的积累、内化和吸收。)

2、学习2~4自然段

⑴ 继续播放下雨的课件。

⑵ 听,雨娃娃们在说话呢?你听到了什么了?

⑶ 学生想象发言,教师赏评。

⑷ 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么描写他们的对话。

⑸ 全班齐读。

⑹ 同桌互相合作,找一找,哪些是“问”的语言?哪些是“回答”的语言?

⑺ 指导同桌两人合作汇报。

(通过同桌间的分工合作,找出问答的语言,为练习角色朗读作好铺垫,培养学生初步的理解能力。)

⑻ 指导读好“问”语气。

⑼ 师生互问互答,学生互问互答,同桌两人互问互答,男女生互问互答,全班齐读。

(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训练,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强语感,发展语感,这也是学生学习书面语言的主要途径。)

3、学习第5自然段

⑴ 播放课件。(雨后植物的变化)

⑵ 雨娃娃到了哪些地方?那些地方有什么变化?

⑶ 学生汇报。老师相机揭示:雨水可以滋润万物。

⑷ 完成句子:小草从 。

花儿从 。

(利用计算机形象、直观,化静为动的特点,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很好地理解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又让学生在直观的印象中完成句子训练,落实了课后的句子训练。)

五、发散思维,拓展延伸

1、雨点儿还会到哪儿去呢?那儿会怎样呢?

2、你知道雨水还有哪些用处?

雨点儿课件【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复习巩固带有生字的新词;会写“半”、“巴”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

用学生喜欢方式学习课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目标

在朗读课文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重点

1、在田字格中写好“半”、“巴”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学难点

1、通过读课文使学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密切关系。

教学过程

一、引入

猜谜语引入课题,齐读课题,读准儿化音。

二、首读课文。

1、按照视频里老师的要求:学生小声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圈起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学生跟着视频认读带有生字的词语。

3、找出带有“数不清”、“飘落”这两个词的句子。指名读。

4、理解“数不清”,并进行短语训练:数不清的()

5、理解“飘落”。

(1)学生自己理解,并用动作演示。

(2)看视频里老师的演示,加深理解。

6、品读第一自然段。

7、指导学生看插图,想想:雨点儿从()飘落下来。

小松鼠从()跳下来。

亮亮从()跑出来。

并进行句子训练:小草从()长出来。

()从()。

三、再读课文

过渡句:是呀!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它飘到什么地方?那里发生了什么变化?咱们再来读读课文吧!

不过,这次读课文跟刚才不一样。请看电视。

看视频,听读书要求。

1、学生选择段落读课文。

2、指名连读课文。

3、看视频,听读课文。思考:大、小雨点儿飘落什么地方?那里发生了什么变化?

4、指名说,理解课文内容。

5、同桌说说:你喜欢雨点儿吗?为什么?

6、指名说,感受雨点儿带给大自然的美。

7、再听视频里的学生说,学习如何将语言表达得更清楚。

8、再次品读第五自然段。

四、由课内向课外拓展延伸

1、品读全文。

2、拓展:如果你是雨点儿,你还会去到哪里?会让那个地方变成怎样?

五、写字指导

1、学生先说注意的地方。

2、看视频书空。

3、老师范写。

4、学生书写。

5、评书写情况。

雨点儿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巩固“数、彩、半、空、问、到、方、没”等12个生字,会写“有”一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逗号和句号的停顿。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雨点儿给大地带来的美好变化。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逗号和句号的停顿。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雨点儿给大地带来的美好变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温故知新

1.复习课题。

课题是个儿化音,“雨”字读响亮,“点”字和“儿”字连在一起,发完“点”的音后舌头迅速向上卷。

二、趣味游戏,巩固字词

指名上前读词,充当小老师带读。重点指导:多音字“数”、轻声词“云彩”、“到了”、“地方”

三、品读文本,积累语言

学习第一自然段

1.理解“数不清”。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数不清”的意思。

2.指导朗读:数不清的雨点儿。

3.说话练习:数不清的_______。(数不清的花朵、数不清的星星、数不清的雪花、数不清的树叶)。留心观察生活,就会有无尽的发现。

4.理解“飘落”。

数不清的雨点儿是从哪里飘落下来的呀?赶快在第一自然段中继续寻找答案。

数不清的雨点儿纷纷离开了云彩妈妈,它们在空中轻轻地飘呀飘,落入大地的怀抱,这样的过程就叫“飘落”(课件:飘落)。

指导学生朗读“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5.说话练习:数不清的____从______飘落下来

学习二、三、四自然段

1.自由读二、三、四自然段。雨点儿离开了云彩妈妈,它究竟要去哪里?

2.指名读二、三、四自然段。

3.指导书写“有”。横要写平、长;撇从竖中线起笔,写舒展;“月”的起笔竖在竖中线的左边。

4.师生分角色分句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读好问句。

5.男女生合作读

6.配图片和音乐,教师引读,体会雨点儿给大地带来的美好变化。

学习第五自然段

出示雨水滋润大地的美景图,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注意停顿。

四、拓展延伸,歌唱儿歌。

1.听雨点儿对我们说的话。

2.儿歌《小雨沙沙》。

教学板书 雨点儿

有花有草 没花没草

更红更绿 红花绿草

雨点儿课件【篇4】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雨点儿》第5自然段。

教学目标

通过个性化学习,让学生懂得雨点对植物生长的作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师:动画课件生:雨点儿植物头饰

教学时间20分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教学内容

在上节课里,我们通过学习生字读通了课文,这节课我们再来美美地读读课文,主要是第5自然段,比一比谁的收获大,好吗?

二、学习新课,突出个性化

1、感知第5自然段

(1)分角色读1—4自然段

师: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以后,有花有草和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2)生自读第5自然段,看看能读懂些什么?

(3)根据学生汇报,相机板书:更红、更绿、长出花草。

2、激活思维,理解雨点儿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老师读了这一自然段也有收获,并把它做成了动画,想看吗?

(1)播放课件(即有花有草地方的变化),师加以旁白。

(2)播放课件二(即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的变化)

师: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当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以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呢?(相机点出课件二)

师:你看到了什么?

屏幕显示:小草从

小花从

指名回答:

师:除了花和草以外,你还知道雨点会给哪些植物带来变化呢?能够用“从”说一句话吗?

生回答后,师注意其说话是否完整、正确,并加以指导。

3、讨论交流,读出感情

师:植物所有的这些变化,都是谁的功劳呀?

生:雨点儿

(1)师:假如你是一朵花、一株草、一棵树,你想对雨点儿说些什么?说给你的伙伴听听。(生拿出头饰,相互说。)

(2)请出雨点儿兄弟上台,学生随意对雨点儿兄弟发言。

师:听了大家的发言,我觉得你们已经对小雨点儿产生了深厚的感情,那就带着你的这种感情去找自己的伙伴尽情地读一读第5自然段吧,读的时候做做动作都是可以的!

(3)学生找伙伴读。

(4)学生展示(1—2组,评价)

(5)全班齐读(配上动作尽情地抒发感情)

三、总结布置下节课的内容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雨点儿》这课,非常开心,大家很用心,我很愉快,谢谢大家给我带来的欢乐。

板书设计:(略)

《雨点儿》教学片断自评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这节课所执教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雨点儿》的第5自然段。这节课主要是通过个性华的学习,让学生懂得雨点儿对植物的生长的作用,有感情地朗读这个自然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堂教学没什么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以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师的讲解分析,以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以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扬学生灵性服务,具体表现为:

1、感知个性化

设计的第一步意在让学生结合平时为生活实践感知课文内容,但学生的生活体验、认识水平是有差异的,所以在设计中我没有设定统一的感知目标,而是放平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后交流,知道什么说什么,了解多少说多少,这样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交流互补,感知由模糊到清晰,由量变到质变,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呆板的读文章说意思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学习的价值,增强学习主人翁的意识。

2、思维个性化

本段教学中,让学生理解雨点儿与植物生长间的关系是重点,也是难点。设计遵循了学生的思维特点,先让学生欣赏雨后草长花开的景象,通过具体形象的景观打开学生思维的阀门,说说雨点儿给花和草带来的变化,教给学生思考这个问题的方式方法,再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雨点儿还给哪些植物带来了什么变化,接着让学生戴戴头饰,自己是一朵花,一棵草、一棵树,把自己想对雨点儿说的话告诉雨点儿,这样让学生根据各自不同的生活经验,从不同的渠道理解雨点对植物生活的儿用,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朗读个性化

朗读是学生对课文理解认识的外在表现,因此朗读应该是带有个性化色彩的,本设计不仅从技巧入手,不追求抑扬顿挫的整齐的朗读效果,而是引领学生看动画、述情景,谈体会,说感受,充分进行语方实践与体验,体学生的心底迸发出对雨点儿或喜爱或感激或佩服的情感,再将情感自然而然地释放于朗读表演之中。在这一设计中,朗读不再是机械的录放,而是学生个人情感的宣泄。这堂教学设计只是我对新课改的一次尝试,其不尽人意之处尽请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下在。

蜀相的课件(精品十篇)


这里有一些和“蜀相的课件”相关的实用信息。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因此想要随便写的话老师们就要注意了。 教案和课件的优化升级是教育教学创新的不懈追求。这篇文章将会让你有所发现!

蜀相的课件【篇1】

第16课手拉手好朋友

学生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天真可爱,他们会以自己的方式挑战每一位授课的老师,没有生动的教学是无法把他们吸引过来,没有有效的调控是难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要想孩子们对整堂课保持持续的兴趣和热情,在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考虑采用孩子们喜欢的形式。而孩子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又是无穷的,但需教师的正确启发和引导。同时也应看到一年级学生观察能力较弱,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他们在观察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在本课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目标:

1、认知:感知人物的特征,能大胆地用绘画的形式表现

2、能力:培养观察能力

3、情感:通过画自己的好朋友,增进同学间的了解,培养朋友间的友谊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的好朋友

教学难点:抓住同学的头形、五官、发式、表情等的共性和个性特征

师生课前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多媒体等

学生课后活动:

1、以“我们的故事”为题画画与好朋友之间的事情

2、你自己的家人画下来介绍你的新朋友

教学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教学中可能会出现学生不敢大胆发言、展示,不懂正确的观察方法,创作速度过慢,对此,教师在学生出现问题时应给予及时鼓励、启发、引导

教学评价:

1、是否对美术课感兴趣

2、是否大胆的表现自己的好朋友

3、是否积极参与本课的游戏活动

4、能否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和对他人、自己作品的意见

5、能否在活动结束时自己收拾整理工具材料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准备教学。

☆本教学环节重难点:有一个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

☆本教学环节评价:能否集中注意力,全身心投入课堂。

二、体验性实践

1、教师导言:同学们,大家都是一年级小学生,在学校里学习好多好多的本领,大家高兴吗? 今天,我是同学们的老师。现在互相认识一下,请同学们起立,下面我做一个自我介绍,我要看看在自我介绍以后,你有什么表现,会有什么反应?我姓王,我是王老师,也是大家的大朋友。(看到小朋友的礼貌表现及时表扬。)

2、展示课题,引导学生观察,感受人物的脸部特征。

(1)找特点:男女、脸型、发式、五官特征、神态、动作等不同。

(2)在解决怎样整体观察这个难点上时,采用“对号入座”的游戏:当老师指着某一种脸型时,这种脸型的同学就站起来,其他同学可以评议是谁站错了,他应该与哪一种脸型对应。在分析五官特点时也用这种游戏方式帮助学生轻松愉快地将自己的特点归类。

3、欣赏大师们画的人物头像。

4、学生绘画

(1)分别在准备好的不同脸型的纸中选择合适的头形,然后画其五官。最后贴在老师事先准备好的一张KT板上,组成班级集体照。

(2)“画得不像本人可以吗?一定要画得像才好吗?”引导学生只要抓住特征,画出自己的感觉就行。

5、小结:朋友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关心、帮助,那我们班就是一个团结的集体,一个优秀的集体。我想送给同学们一句话:“班级是个大家庭”。

☆本教学环节重难点:在观察的过程中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找出好朋友的头部特征,包括脸型、发式、五官,并表现出来;体会班级是个大家庭。

☆本教学环节评价:通过对比观察,能否找出好朋友的特征;通过与别人的作品比较能否发现自己的画的优缺点;是否对大师有所了解,并大胆发言、表现;能否大胆地表现自己的好朋友;是否激起与好朋友间的友谊之情。

☆教学意图: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同学是学习的好伙伴,游戏的好朋友。比较观察人物头像间的不同点,为创作提供了素材,为后一层次的作业 作好准备。这是教学第一层次,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只要求画人物的头像,使学生不感到创作的难度。

三、自主性实践

1、设立“找朋友”为主题的活动,请学生再一次画你的好朋友。

(1)拓展朋友的范围:与山区的小朋友交朋友,与上海、北京的小朋友交朋友,与外国的小朋友交朋友。

(2)比较各民族、各人种的不同特征。如少数民族的服饰特点,黑色人种、白色人种的五官特征。

2、欣赏大师们画的人物线描。

4、画下你好想结交朋友(要求全身像),将画好的作品剪下贴在KT板上。

5、小结:要是全世界的小朋友都成为朋友,那我们就能了解更多知识,世界就会变得更加和平、团结。我想送给同学们第二句话:“世界是个大家庭”。

☆本教学环节重难点:找出各民族、各人种的不同特征,并表现人物的形象特点;体会世界是个大家庭。

☆本教学环节评价:能否大胆发表自己的感受和对自己、他人作品的意见;能否大胆发表自己的感受并肯定自我的表现;能否大胆地表现自己想结交的好朋友;是否有我们的朋友遍天下的感受。

☆教学意图:学生也是社会的人,对学生来说才是人生的起步,从小就进行交朋友、建友谊的熏陶,看着自己画的外国小朋友是那么兴奋。教学层层深入,拓宽了创作的范围,拓展了内容的空间。第二层次的创作要求完成全身像,难度略微提高,有了第一步的铺垫,学生同样能轻松完成,避免了创作的畏惧心理。

四、拓展性结课

1、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不断地向宇宙进军,我们还可以和外星人交朋友。我想送给同学们第三句话:“宇宙是个大家庭”。那我们小朋友得学好更多的知识,课外可以把外星球的朋友画下来。

2、认识这么多新朋友,你高兴吗?

3、进行课堂评价。

☆本教学环节重难点:体会宇宙是个大家庭;将学到的知识在课后授用,继续研究。

☆本教学环节评价:能否在活动活动结束时自己整理材料;能否学以致用:能否真正的延伸,将知识内化。

☆设计意图:进一步拓展教学,同时向课外延伸,使美术课中建立的兴趣得到延续,可见好朋友是再学习的无穷动力。一两句话的课后拓展,让孩子有了更宽的学习天地和更大的学习动力。

蜀相的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认读2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谈话

1、请大家把你课前准备好的小草拿出来。

2、请同学们谈谈对小草的认识。

3、在什么地方发现的小草?

4、小草长得如何?

5、你是如何拔出小草?

教师小结:小草很顽强,春天一到,它又快乐地来到我们生活中,人们看到小草就会被它所震撼。唐代诗人白居易也看到了小草,还写了一首非常有名的小诗,题目是《草》。

(教师板书课题)

二、教师范读

学生认真听,听后汇报记住哪一句。

三、学生自由读诗

画出生字,同桌或小组互相交流。

四、生字教学

1、出示字卡认读:

“枯”“荣”。

2、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

五、学习古诗

1、自由读诗,教师画出节奏范读: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2、学生自由模仿读诗。

3、教师指名读诗。

4、小组合作,了解诗歌大意。

5、以组汇报。

6、教师出示春草图、冬草图:

引导学生观察图,讲图意,理解前两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问:小草冬天都经历了冰冻、火烧,但到了春天,它们却又长出来了,这又说明了什么?

(学生大胆发言说明小草顽强、勇敢、生命力强等)

请大家齐读后两句。

六、朗读全诗

七、试背全诗

八、指导书写

1、教师范写。

2、学生书写。

九、拓展延伸

1、把这首古诗编成一个小故事。

2、积累白居易的古诗。

蜀相的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巩固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好词佳句。

2、学习并练习运用“读课文,想画面;想画面,读感受;看画面,述文字” 的方法学习课文。在读文、背诵过程中体会作者抓住乡下人家普通景物的特点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3、在读文、背诵过程中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透过语言文字想象生动的画面,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

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中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生词)

屋檐、装饰、鸡冠花、倘若、觅食、和谐、捣衣等

在认读的基础上,相机扩展,引导学生交流同义词语,并练习用词说话,发展语言能力,感受汉字的魅力。

同学们真聪明,恭喜大家顺利闯过词语关,现在就让我们快乐地踏上这条小路,再次走进乡下人家。(板书课题)

二、研读品味,感受美好

1、引导学生浏览课文,回忆课文描绘了哪些画面?

2、用文中的一段话概括乡下人家给作者留下的总体感受。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引导学生从关键句子中找出体现乡下人家风景特点的关键词

“独特 迷人”

3、品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把你认为最独特、最迷人或最感兴趣的语句画下来,和同桌交流。

4、全班交流,重点研读其中一个自然段,总结学法。

(1)指名汇报朗读自己认为独特迷人的语句。

(2)引导学生读中想象美丽可爱的画面。

(3)(课件出示画面)读出自己的感受。

(4)再现画面,文字叙述,表达感受。

(5)总结学法:

读课文,想画面;想画面,读感受;看画面,述文字。

5、自主学习,积累词句

(1)用刚才的学法自主学习自己喜欢的部分。

(2)学生朗读汇报,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感受文章从平凡景物中展现出来的美,体会作者抓住乡下人家普通景物的特点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3)引导背诵,积累词句。

四、课后实践,拓展延伸

写一段描写乡村冬天风景的文字

板书设计:

21、乡下人家

房前 瓜 花

空间 { 鸡 鸭

蜀相的课件【篇4】

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xxx》。首先,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是人教版教材xxx必修1第单元第个框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框题在xxx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本框题前面承接本教材的这部分内容,后面是本教材的这部分内容,所以学好这个框题为学好以后的xxx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框题包含的一些理论,是以后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xx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xxx

2、情意目标:xxx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xxx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xxx。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才能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xxx。难点的依据: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xxx是一门培养人的xxx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xx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

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由于本框题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并例举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有关的经济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框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2—3分钟)由上节课学过的知识和教材开头的情景设置导入新课。导语设计的依据:一是概括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使学生能够知道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二是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是政治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2、讲授新课:(35分钟)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2—3分钟)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

4、板书设计: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设计是:xxx。

5、布置作业。针对xx年级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了分层训练,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我布置的课堂作业是:xxx。

七、我为什么要这样上课

1、对教材内容的处理。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有增有减。

2、教学策略的选用:

(1)运用了模拟活动,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教材这部分知识所对应的xxx现象,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但是缺乏对这种体验的深入思考。因此在进一步强化这种体验的过程中进行了思考和认知,使知识从学生的生活体验中来,从学生的思考探究中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现有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有助于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融。

(2)组织学生探究知识并形成新的知识。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案例等形式创设情境呈现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主动构建知识。在引导学生思考、体验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逐步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做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力求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目标。也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因此学生不仅“懂”了,而且“信”了。从内心上认同这些观点,进而能够主动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有助于实现知、行、信的统一。

八、结束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xx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蜀相的课件【篇5】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 P68-69

[教材简析]

教材安排了三次统计活动,让学生学习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初步认识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例题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动物生日聚会的情境提出问题,体现生活里需要统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接着通过分类理一理,出现象形统计图,使学生认识它,并依据它描述分类整理的结果;然后学生自己动手,分类整理花的朵数,并引入简单的统计表,让学生用数据表示分类整理的结果。"想想做做"让学生调查本小组的小朋友各爱吃哪一种水果,统计爱吃每种水果的人数,填入统计表。这样安排,意在让学生自己主动参与,并通过亲自实践,经历和体会整理简单数据的过程,初步认识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实例感受统计的必要性。

2、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

3、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感受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

4、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题。

教学难点:

1、学生能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 (如计数、测量、实验等)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图表中。

2、组织有效的统计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倾听、学会合作。

设计思路:

1、“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的要求。因此,每一个系统的活动的设计都应是学生们身边的事,让学生在熟悉、亲切的生活背景素材中提出数学问题,在情境的创设中既可以导人数学知识教学,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统计,处处有数学。

2、“学活动化,让学生学习动态的数学。”也是新课程的要求。让学生形成统计观念,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其真正投人到统计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在摆一摆、分一分、排一排等活动中初步感受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全过程。

3、“数学的问题化,让学生学习思考的数学。”也是新课程的要求。因此,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数据,根据数据提出问题,充分拓展思维,深化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同时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借助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过生日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参加大象的生日宴会,你们愿意吗?

(多媒体显示大象图像,并伴音:小朋友好。今天是我的生日,我特别高兴,妈妈告诉我,待会儿会有很多客人来为我庆祝生日。看,它们来了!多媒体显示:小动物们戴着面具唱着生日歌依次出现。)

师: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会答:我想知道它们是谁?我想知道每一种动物有几只?)

二、实践操作,初步体验统计

师:是呀,大象家来了那么多客人,它们都是谁呢?分别有几只呢?下面,请同学们帮助大象对来的客人做好登记。一个客人就拿张相应的动物头像贴在吹塑纸上。

(多媒体显示:动物客人依次揭开面具)学生摆动物头像。

学生摆完后,师: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呢?

生:大象家来了小狗、小猴、小猪。

师:他们分别有几只呢?

生:小猴有5只、小狗有4只,小猪有3只。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什么方法能一下子清楚地知道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分别有几只?

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引导学生想出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分类统计的方法。

师: 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好不好呢?我们一起来试试看,小组合作,先讨论怎么分,怎样排,然后动手理一理。

学生学习小组讨论、操作,然后教师把每一组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展示。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哪一组排得最整齐、最漂亮呢?(师为最漂亮的小组发一颗星。)

学生进行评价。引出课本第62页例图,请小朋友把每种动物的只数填在横线下面的括号里。(学生在书上完成。)

师:看了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

同学们有这么多发现,都是通过我们自己动手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得到的。刚才我们做的这些就是统计。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分小组整理各种鲜花的朵数。

师讲述:客人们给大象送来了什么?(花)有没有关于花的问题想问别的小朋友呢?(花有哪些颜色?各有几朵?)

师: 课本巳经把这些花印在了附页上,请大家把附页里的花剪下来,分类贴在课本(课前剪好。)

分组讨论: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把每种花的朵数填在表格里。

组织全班交流,启发学生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如哪种花最多?哪种最少?你还知道些什么等)给予评价。

2、引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

A、以小组为单位,说明题目的要求,让学生自己动手剪--剪、摆一摆。

B、组织学生交流各小组统计的结果,让学生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喜欢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少?你还知道什么?)

C、想一想,说一说。

师:今天我们帮大象统计了来的客人,送的鲜花,大象非常高兴。同学们,你们再帮大象想一想,怎样给客人们准备午餐呢?

让学生说出各自的想法,给予评价。

师:回家后把今天大象过生日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蜀相的课件【篇6】

教材分析

《静夜思》是素有“诗仙”美称的唐朝人李白的经典佳作,这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成功地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

这首诗通俗易懂,家喻户晓,有的学生在入学以前已倒背如流。但是多数学生在朗读古诗的韵味上缺乏锻炼。所以教学本诗,关键在于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绵绵的思乡之情,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生字“头”,认识新偏旁“攵”。

2、初步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诵读时能做到正确,有感情。

3、激发学生对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积极主动地诵读古诗文。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初步感知诗歌所描绘的意境,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1、猜谜语: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

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

2、揭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跟月亮有关的古诗《静夜思》。

[设计意图:猜谜是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课伊始,就让学生猜谜,学生的浓厚兴趣被激发,为整堂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板书课题,学习生字“静、夜”

(1)指名试读课题。

(2)师板书这三个字的拼音,再让学生把课题读准。

(3)这三个字你们认识吗?是怎么认识的?能给它们找找伙伴吗?

(相机板书:安静夜晚思念)

(4)揭题:这首诗是我国古代唐朝诗人李白的经典佳作。这是他刚刚离开家乡,离开亲人后,在一个安静的夜晚,面对皎洁的月亮勾起的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这一环节中,用学生自组的三个词串联整首诗的意思,学生易于接受。)

(二)初读古诗,感情意境

提要求:我知道很多小朋友已经会读这首诗了,甚至有的小朋友还能背诵,但是我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不仅要认识诗歌中的生字,还要把诗歌读得正确,有感情。

1、听录音读诗,要求学生边听边点。

2、自读诗句,要求边读边圈出生字条里的生字,生字圈好后多试拼几遍。

3、指名读,评议。

4、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1)集中出示生字:静、夜、床、光、举、头、望、低、故、乡。

a、开火车试读,要求拼准b、请小老师带读

(2)分块识字:

a、找出在题目中刚认识的两个字“静,夜”,带读。

b、自读“床,光,望,乡”,说发现。(它们都是后鼻音的字,而且韵母都是“ang”。)

c、用做动作的方式识记“举、低”。

d、学习“故”。介绍新偏旁“攵”。

(3)做“摘星星”的游戏。

师:小朋友,今晚的夜色真美,不仅月亮姐姐来到了我们的现场,你看星星妹妹也来凑热闹了。不过,它说:“我的身上有你们刚刚认识的字宝宝,只要把你认识的字宝宝读对读准,这颗星就送给你了。”

a、做“摘星星”的游戏。

b、书写“头”。(指导两点的位置是一上一下)

c、把字宝宝送回家。

(4)出示诗句,刚识记过的字用红颜色表示,齐读生字。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在充分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来选择教学策略,真正体现以学定教,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部分学生对诗歌已耳熟能详。教学中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朗读诗句,感悟诗韵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在柔和的古筝声中师插入:在这个安静的夜晚,月亮是圆圆的,在我们中国,圆月象征着团圆,而诗人却独自一个人漂泊在外,此时此刻,他的心情会怎么样呢?(难过,伤心……)

2、读全诗,感悟诗韵

(1)教师范读,再现意境。

(2)模仿练读,想象意境。

(3)配乐朗读,深入意境。

(4)表演读:小朋友,现在请你们就把自己想象成李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一个静静的夜晚,站在窗前望着圆月……

(生双手合拢放在背后,深情吟诵)

(5)指名表演读古诗。

[设计意图:古诗词往往用字凝炼,意境深远,学生难以理解,对于一年级小朋友来说,

学习古诗词,重在读,不在“懂”,对诗意理解可以淡化。]

(四)课堂拓展,欣赏古诗

古朗月行(拼音注释)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1、出示诗歌,范读。

2、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3、在这首诗中,你从哪儿感受到李白写的是月亮?

4、写月亮的诗有很多,请同学们回家搜集一首跟月亮有关的古诗,并把它背下来。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应给学生搭建有利的教学平台,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知识背景下探索,获取新知。]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主要分两个板块进行,首先是识字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我把要求识记的字分成四类:第一类是刚刚在课题中认识过的两个字“静”、“夜”;第二类是韵母都是“ang”的字“床、光、望、乡”;第三类是做动作识记的两个字“举、低”;第四类是需要介绍新偏旁的字“故”。这样的分层教学,真正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也适合一年级学生认字的规律,学生易于接受。其次是朗读教学。因为古诗词往往用字凝炼,意境深远,学生难以理解,对一年级小朋友来说,重在读,不在“懂”,对诗的意境能初步感知就行。所以我安排了一系列的读,学生读得琅琅上口,劲头十足。

蜀相的课件【篇7】

▲、教学目标

1、感受李四光专心致志的进行科学研究的精神。

2、学会本课的8个新词,能按要求写近义词。

3、认识按事物发展顺序组句成段的叙述方式,初步学会理清按失望发展顺序连句成段的顺序。

4、能正确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按事物发展的顺序组句成段的叙述方式,能理清它的顺序。

难点:理解李四光研究石头的意义。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感受李四光专心致志地进行科学研究的精神。

2、学习课文生字新词,正确地朗读课文。

3、学习第2自然段,初步领会按事物发展顺序写的一段话。

二、教学过程:

㈠、简介李四光的生平,揭示课题

⒈出示李四光的图片,问:

①你认识他吗?你能向同学们介绍他吗?

②你是怎么知道的?

⒉揭题。

学习生字“藏”。“藏”的笔画比较多,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吗?

㈡、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的主要的内容,学习字词。

1、自己读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什么?”

2、读生字并组词。

3、你觉得哪个生字比较难写难记?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4、把自己认为难写的生字写几遍。

5、在课文中划出生字词,读一读,教师投影新词,让学生合上书,读给同桌的同学听。

6、你懂哪个词的意思,可以直接把意思说出来或出道题考考同学。

7、提出还不懂的词语,想办法弄懂。

㈢、学习第2自然段

1、自己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李四光和他的女儿在捉迷藏是,开始怎么样?后来又怎样?

2、汇报交流:(开始他们完得真高兴,后来爸爸不见了。)

3、课文哪几句写他们玩得高兴?

4、指导朗读这几个句子。

5、课文哪几句写爸爸不见了?

6、再次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7、小结:这段话是按捉迷藏这件事”开始怎么样,后来怎么样?”的顺序来写的,像这样的顺序,就是“事情的发展顺序”。

㈣、根据“单元学习提示”落实训练重点。

1、自读“单元学习提示”,想想:什么是事情发展的顺序?怎样来学习按这种顺序写的一短话?

2、汇报交流。

3、巩固迁移训练。

▲读下面一段话,想一想,按什么顺序写?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课外活动时,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没有鼻子的人头像,并准备了一个纸板鼻子,叫我们蒙上眼睛给贴上。同学们按顺序一个一个蒙上眼睛,手拿着“鼻子”去贴,有的同学把鼻子贴到了下巴上,有的把鼻子贴到了头顶上,还有的同学把鼻子贴到了耳朵上。教室里不时传来一阵阵哄笑声。最后一位同学上去贴,正好把鼻子贴正。游戏在一片欢笑声中结束。

①指名读要求。

②按要求指导自学。

③指导交流自学情况。

④教师强调学习方法。(略)

㈤、课堂小结

①完成作业:作业本上第六题。

②读下面一段话,按一定顺序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标上序号。

()我坐在餐桌前,开始吃妈妈为我准备的早餐。

()早晨,我迅速起床,叠好被子。

()吃完早餐,我背上书包,高高兴兴的上学去。

()我到卫生间去洗脸、刷牙、梳头。

板书设计:

13、捉迷藏

先写玩得很高兴 事情

后写爸爸不见了 发展

最后写玲玲去找爸爸 顺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结合课文具体了解李四光、介绍李四光,并激发学生了解大自然的兴趣。

2、学习课文把一句话写具体的方法。

3、能写出“发觉、专心致志、”的近义词。

▲教学过程:

㈠、复习

1、认读生字、词卡

2、你课外对李四光又有什么新的了解?能介绍给大家听吗?(及时表扬自己课外查找资料的同学)

师:我们学习的途径很多,课内外结合能帮助我们学得更好。请读读第一小节,看看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有关李四光哪些方面?

㈡、学习第一小节。

1、读一读,介绍了哪几方面?(李四光是地质学家、对石头有研究、搞研究很专心)

2、重点读懂第二句话:

①“可”能换成什么词?

②从哪里看出他对石头有研究?

③你能用“只要……就……”说话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你认为哪几个词在语气上要注意的,自己处理一下。

4、你能把自己课外了解的,和这三方面内容结合在一起介绍给大家听吗?

㈢、学习第三小节

师:李四光研究起石头来,会把什么事情都忘了,这一次他又把什么事忘了?

1、读读第三小节,说说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大面积训练并板书)

(玲玲找不到爸爸,很不高兴——找到了爸爸——爸爸正在专心致志地研究石头——玲玲不生气了)

2、你能给“专心致志”换个近义词吗?李四光的专心致志表现在哪里?(学生自由看图、看文说)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㈣、小结: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完成课后第四题)

2、师:学了课文,你有哪些收获?(大面积训练说话)

㈤、课堂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本》上的作业。

板书设计:

13、捉迷藏

著名的地质学家

李四光 对石头可有研究

研究石头会把什么事都忘了

蜀相的课件【篇8】

教学

内容

12 怀素写字

拟 2 课时

累 计

第94 课时

第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怀素刻苦练字,好学上进的精神。

2、理解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重点

难点

重点:读书和背书。

难点: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

教学

简要

过程

及重

、难

点的

突破

一、 朗读理解第一段。

1、 指名读:怀素是怎样的一个人?

2、 范读,画出朗读指导符号。

3、 老师引读:怀素小时候什么样子?

二、 学习第二段:

1、 怀素小时侯是怎样写字的?自由读,指读。引读:怀素写字的态度怎样?

2、 给“非常认真”换词。指导读,怎样读才能表现认真呢?

3、 到底是怎样写的呢?出示句子。“先……再……”他是怎样写的?

怀素写字分哪几个步骤?

(1) 看清字的形状

(2) 记住字的笔顺

(3) 一笔一划找这写

4、 怀素多认真啊,他是不是每一次都这样呢?(总是)

实施修改意见

天天练:我来露一手

感情朗读《怀素写字》

让学生充分练说,达到练说成诵。

精搜彩集创信意息

精彩创意: 给“非常认真”换词。指导读,怎样读才能表现认真呢?

实施修改意见

作实业践设活计动

1、 背诵课文。

2、 准备参加“小怀素在成长”写字竞赛。

实施修改意见

教学札记

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和孩子们兴趣的牵引下,本节课我当堂让学生学着大书法家怀素练字的方法,自己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学活了课文,一方面巩固了所学的生字,另一方面更加深了学生对怀素练字“三步法”的理解,更有一部分学生当堂就把课文背了下来。周玮琪同学还提议,以后定期举行写字比赛,不仅看谁的字好,还要看谁能像怀素一样长期坚持不懈、刻苦练字

蜀相的课件【篇9】

一、说教材

《观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第一课。这是一篇十分优美的写景的文章,描写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全文共5个自然段,先总写,然后从“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三个方面,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刻画了钱塘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有声有色,有景色的正面描写,也有观潮人的侧面烘托,使人读后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可以说这是一篇很好的进行朗读训练的文章,也是进行写景类文章写作训练的典范。

二、说教法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就是告诉我们教学方法要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对象等因素进行合理的安排。为此,在这堂课里我选择了以下教学方法:

1、激趣导入法 文言文的字词句和现代汉 语有很大的不同,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语言习惯距离较大,学生较难读懂,这是他们对文言文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首先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堂课里,我利用小学四年级的一篇同名课文,通过现代文方便理解的特点,让学生对文章描写的情景有初步的了解,并通过古人与今人对观潮的热情和看法导入课题。

2、小组竞赛法 据研究表明,大脑处于竞赛状态时的效率要比无竞赛时的效率高得多,学生因渴望竞赛取胜而产生间接兴趣,也会使他们忘记事情本身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赛中去。为此在这堂课中,我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开展了难易结合的朗读、译读、赏析和表演竞赛,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通过竞赛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激发了学生的团体荣誉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竞赛中主动的获取了知识。

3、实践巩固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提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开展各种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展现才能的活动。”在这节课里,我安排了一个“学做主持人”的环 节,要 求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前提下,模仿主持人来介绍钱塘潮的盛景、水上的表演以及观众的反映。这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可以极大的激发他们学语文的兴趣,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多媒体辅助法 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感觉器官越多,它们的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对学习的知识就越容易理解和巩固。钱塘江大潮离我们的生活比较遥远,借助多媒体可以变抽象的文字叙述为优美壮观的画境,它能带给学生在听觉、视觉等感官上极大的享受。这一感官上的享受,也能更好地促使学生深刻地体会散文语言文字的优美。

三、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与人交流,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对潮汐的形成原因,和文中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仅凭想象深刻感受,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

四、说学法

在新课标的理念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在自主能动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学习的快乐,为此,我采用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

五、说教学流程

我将本课分为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反复诵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顺序,弄清钱塘江的地形特点,感受钱塘江大潮的神奇雄伟。并引导学习生字。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读懂重点语句,积累语言,学习作者的描写方法。下面我主要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1、出示钱塘江地形图。

教师进行介绍:我国有许多名山大川,今天老师就给大家介绍一条有代表性的河流,那就是钱塘江。钱塘江是我国浙江省的第一大河,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南亚的恒河并称为“世界三大强涌潮河流”。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钱塘江边一睹涌潮的景象吧。

2、播放钱塘江大潮视频,板书“观潮”

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在作者眼里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最能体现钱塘江潮特点的词语。

3、理解奇观

教师板书“天下奇观”,并引导学生理解“奇观”

【意图:此环节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给学生形成视听冲击,让学生直接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磅礴雄壮的气势,学生的激情马上被调动起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顺理成章地引出关键词“奇观”。】

(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

1、采用多媒体形式出现本课生字词,指名读,重点强调“罩”“鼎”“崩”三个字的读音。再齐读巩固字音。

2、让学生 那个字记起来有困难。帮助学生解决难字。

3、多种形式读,如开火车读、赛读、男女生读等,进一步巩固生字词,这样既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又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意图:预习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给学生自学方法的有效途径。但预习一定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更要有指导,预习的基本要求是

1、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圈出生字,画出词语,遇到难读字多读几遍,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不能解决的画问号。

2、大声朗读,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边读边想,提出不理解的问题。程度好的学生还可以将自己的读书体会、感受写下来。】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听出节奏、停顿和速度。

【意图:在语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好的朗读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更有感染力,也可以通过正确的朗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实现以读代讲的目的。】

2、学生模仿读。

3、指名读,然后进行评议,看好在哪儿,不足在哪儿,如何改进?

【意图:评价的过程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因为只有自己入情入境地读了,才能评价别人,这样既掌握了知识,又锻炼了学习的能力。】

4、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潮来前 潮来时 潮来后

【意图: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对课文的把握不同,会有不同的感受,所以他们的汇报过程正是体现他们独立获取知识的过程。】

在这个环节中,我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循序渐进地走进文本,逐步提升学生的感悟,这样不仅保证了读的时间,读的形式,还保持了读的兴趣,更为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四)指导书写

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书写能力,能独立识写大部分的生字,教师只需指导难写、易错字,为此,本课我重点指导了“蒙”“薄”“昂”三个字。

七、说板书

我的板书设计在力图简洁明了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突出文章脉络,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和布局谋篇的能力。

蜀相的课件【篇10】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学习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3、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境。

(一)诵读

检测一下学生的预习情况,指名说出生字词,然后多媒体展示,一起朗读识记生字。

奂(huàn)山禹(yǔ)青冥(míng)禅(chán)院

飞甍(méng)高垣(yuán)睥睨(pì nì)连亘(gèn)

窗扉(fēi)逾(yú)时倏忽(shū)

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而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更离不开一个“读”字。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反复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停顿。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都很投入,在你朗读的过程中,有没有拿不准朗读停顿的句子?

生:没有。

师:看来同学们准备的很充分。为了检查课文是不是读熟了,有没有注意停顿,老师想了一个办法,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大屏幕出示去掉句读后的原文),自己试读一下,看能否流畅地把文段读下来。

学生自由试读,展读,生纠错。

(二)译读

师:同学们刚才的朗读,字音、停顿都把握得不错,但是在朗读的过程中,对于文章内容是不是理解了呢?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试着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合作翻译全文,圈注难点,教师适时提示。

师:同学们在小组合作翻译的过程中,有没有本小组内解决不了的疑难词句?

生:“高垣睥睨”是什么意思?

师:哪位同学能为他解答一下?

生:“高垣”是高墙,“睥睨”是指城墙上呈凹凸形的矮墙,合起来可以理解为高高低低的城墙。

生:“危楼”是什么意思?

生:应该是高楼的意思。一诗中有一句“危楼高百尺”,就是这个意思。

师:引申得很好,“危”在这里是“高”的意思。

生:“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这句话该怎样翻译?

生:楼上的人们来来往往,有的靠着,有的站着,姿态各不相同。

师:非常准确。注意其中的“或”,在文言文中,“或”有“有人”“有时”“或许”等多个意思,在这里根据文意可以理解为“有人”。

师:还有其他疑难吗?(没有了)好,看来同学们刚才在疏通文意的时候,小组合作得非常成功,大部分问题都在小组内得到了解决。

(三)深读

师:同学们本课是篇说明文,用的是什么说明顺序啊

生:时间顺序。

师:关于时间的词语有哪些?

★表示时间的词语

忽(忽然)——无何(不久,不一会儿)——未几(与“无何”含义相同)——忽

——既而(不久)——逾时(过了一会儿)——倏忽(突然)

师:随着时间的推移,山市在不断地变化,请同学们结合课文看看,作者共描写了几幅不同的画面。

师:作者蒲松龄按时间顺序描绘了四幅画面,为我们再现了山市初生、发展直至高潮的过程,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将描写山市内容的文字划分层次。

学生小组讨论分层。

师:对于大家讨论的结果,我们先不集体展示,让我们对课文进行分层次朗读,看看大家的意见是不是一致。男同学读第一层初生阶段,女同学读第二层发展阶段,全班齐读第三层高潮阶段。

学生分层朗读。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你所发现的文章值得我们学习的美点。

生:“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用了夸张,写出了楼的高。

生:“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用了排比。

生:“数至八层,裁如星点”用了比喻。

师:这些都是从修辞的角度说的,还有没有其他方面的发现,比如说文章详略的安排。

生:“危楼”是详写的,其他是略写的。

师:你读得很细致,文章既有宏观的勾勒,也有细致的描绘。

生:还有动静和静景的结合。

师:很好。这也是景物描写的一个角度。

师总结归纳:

通过同学们刚才的发言,我们不难看出,文章在写法上的美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修辞恰当。“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是巧妙的`夸张;“数至八层,裁如星点”是生动的比喻;“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是整齐的排比。

②详略得当。作者写城郭“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颇有恢宏气象,以虚代实,粗粗勾勒了一个庞大城市的规模和轮廓。但对“危楼”,不仅描摹了楼的高大、雄伟以及它简洁、明朗的结构,而且还用富有表现力的笔墨,写出了楼上各色人等的活动,细腻点染了楼中人物的风姿和神态。使得本是“无中生有”的山市蜃景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令人赏心悦目。一系列四字美词的运用,使语言生动活泼、简洁明了而又富于表现力。

③动静结合。作者采用虚实相生、动静相结合的笔法,具体描绘了山间蜃景中变幻莫测的一楼一景,一人一态,写得极有情味,令人目不暇接。

同学们,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只有能为我所用的东西才会成为属于自己的知识,蒲松龄用如此优美的文笔为我们描绘了难得一见的山市奇观,我们不妨学习文章的写法,结合自己平时的观察,试着写一段景物描写片段。比如日出、日落,风雨……要求:运用时间顺序,写出景物的变化,同时适当运用文中所学的其他手法。

学生自由练笔,然后指名朗读,相互点评。

(学生片段描写略。)

课堂小结

同学们,学习贵在养成好的习惯,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来说,最好的习惯就是积累,这一课,老师建议你积累以下内容……

最新矛盾课件(精品四篇)


接下来将为您详细分析“矛盾课件”,我深信这篇文章会给您带来丰富的收获。在开始授课之前,老师必须提前准备好详细的教案和课件,因此老师应该认真编写每个教案和课件。教案是自我管理的重要工具。

矛盾课件 篇1

(五)通过扮演,深化对寓意的理解。

1、创设情景,指导学生分角色全员参与扮演。

2、有层次的协助学生深入的理解寓意,让学生在协助他人的时候,自身受到教育。

(六)延伸练习。

1、鼓励学生根据本课内容提出问题,用“寓言百宝箱”激发学生学习中国古代寓言的兴趣。

2、根据学生的兴趣,老师做重点知识的讲解。同时,把知识卡送给学生鼓励学生课后自学。

课后研讨:

在崇文区教研室老师的支持协助下,这节课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着实动了一番脑筋,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们在课上收获颇丰,课堂上,许多教学环节都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

(一)充沛尊重学生主体,在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上有所尝试。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正确处置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是每个老师都在研究研讨的问题。在本节课公开课教案中的以下几个环节体现得很充沛:

在这套教材中,“寓言”是第一次出现在课题中。什么是“寓言”,老师没有生硬的灌输给学生,而是借助电脑的协助,让学生自身去发现“寓”里藏着道理,“言”是用言语讲述的故事。

在朗读指导中,老师充沛尊重学生的自主感悟,鼓励小朋友进行个性化朗读。不论他突出强调哪一个词语来体现夸口,老师都给予肯定。同时,充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的评价,在评价中加深对句子内容的理解,在评价中增加小朋友的自信。

为了协助学生深化对寓意的理解,教师设计了扮演这一环节。扮演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自选角色。而老师呢,与学生是平等的,也参与到学生的扮演当中顺势而导,导在点子上,导在关键处,使扮演不是对课文内容的机械重复,而是有延伸、有升华。

(二)充沛开发、利用教材,注重语文三维目标的训练。

语文课就要上出语文课的味道来。训练的味道要弄,育人的意识要强,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也要体现。

例如:在导入环节,老师不光是告诉学生什么是寓言,还交待了学习寓言的方法,并把这一方法渗透在整节课的教学之中。

在生字学习中,尽可能的扩大学生学习的信息量。“盾”字的演变过程,展示了汉字造字的魅力,让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趣味性。“把词语连起来说一说,连词成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这些设计既体现了语文基天性力训练,又渗透了学习方法的指导。

为了突破难点,老师将这个人夸口叫卖的两句话以结构图的方式出现,引导小朋友抓住这两句话中的质问点进行文本对话。师生合作的学习方式降低了学生表达的.难度,有效的协助学生将零散的思维进行梳理,为寓意的理解搭设了桥梁。

寓言百宝箱,更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的同时,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品质,让学生感受祖国文化的源远流长。

(三)充沛发挥信息技术的多种功能,为教与学服务。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多种功能都得到了体现。猜谜导入、课文动画、“盾”字的演变过程,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文本对话和寓言百宝箱两个环节,媒体的交互功能又为学生的学习搭设了平台。

在理解“哑口无言”的含义和“寓言百宝箱”两个教学环节,老师充沛利用学易这套设备的反馈功能,使学生能够全员参与教学。同时,它的统计功能又可以使教师掌握每个小朋友的学习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总之,上述公开课教案体现了教育新理念,较好的达到了教学目标,使课堂真正成为了小朋友自主学习的天地。

矛盾课件 篇2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挑山工一心向着目标,脚踏实地,一个劲儿往前走的精神。本论坛欢迎广大教科版小学语文教师加入交流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用“耽误”、“朴素”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挑山工说的话的深刻含义,并从中受到启迪。

教具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写有“读读写写”中词语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导读”部分,了解本组安排的篇目和重点训练项目

2、导入新课。板书:挑山工。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谁知道“挑山工”是指什么样的人?预习后,知道了挑山工的哪些特点?(学生自由发言,互相补充,认识可深可浅。)

3、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适当评议,重点纠正读错字和读破句的地方。

二、讲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这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2、讨论。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讲挑山工登山的特点。)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他们登山时的姿势是什么样的?找出课文里的话说一说。挑山工登山的路线是什么样的?(是折尺形的。)谁能描述一下,“折尺”是什么?(学生讨论后,教师可在黑板上图示,或实物演示。)挑山工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而不像一般登山的人那样直往上走?(东西不碰在台阶上;还能省些力气。)挑山工走折尺形路线带来什么问题?(路程比游人约多一倍。)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详细地描写挑山工登山的特点呢?带着这个问题继续读课文。

三、讲读第二自然段。

1、齐读第二自然段。

2、讨论交流。作者对什么现象、事情感到很奇怪?(作者奇怪的是,虽然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他们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作者为什么感到奇怪?读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饱览”是什么意思?(充分地看,看个够。)“题句”是什么意思?(就是为留纪念而写的诗句。)“腾云驾雾”是指什么?(指传说中利用法术乘着云雾飞行。)作者形容挑山工“像仙人”、“腾云驾雾”是指什么?(指传说中利用法术乘着云雾飞行。作者形容挑山工“像仙人”、“腾云驾雾”,是感叹挑山工登山之快,对挑山工的领先感到吃惊,觉得不可理解。)

四、指导学习第三自然段。

1、提出学习要求。自己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问题:在登山途中,“我”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是在什么情况下相遇的?

2、学生按要求自学思考。|

“我”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三次。)这三次相遇分别是在什么地方?(请学生从课文中寻找答案。)这几次相遇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在开始时“我们很快就超过了他”,但后来发现“他”走在了前面,率先到达我们相遇的地方。)

“攀谈”是什么意思?(闲谈,随便聊聊。)作者为什么要“走过去跟他攀谈”?(因为作者感到很奇怪,很想解开心中的谜。)

五、讲读第四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主要讲作者提出了心中的“不解之谜”。)作者的“不解之谜”是什么?作者的这个“不解之谜”是怎样产生的?联系前几个自然段的内容想一想。(是通过对挑山工与游人的对比产生的`。)

六、讲读第五自然段。

1、学生各自朗读第五自然段。

2、讨论。在挑山工的回答中,有一个问句:“您看,是不是这个理儿?”挑山工是怎样解释“这个理儿”的?用课文里的话说一说。“我跟你们不一样”,挑山工和游人有什么不一样呢?(游人: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得停下来高兴怎么就怎么)(挑山工: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得一个劲儿往前走)

那么,为什么游人“高兴怎么就怎么”,而挑山工“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呢?(游人是来游览的,哪里好玩就在哪里停,目标散乱;挑山工有任务,要按时把货物送到山顶,目标专一,所以得一个劲儿往前走。)

七、讲读第六自然段。

1、学生齐读第六自然段。

2、讨论交流。

“心悦诚服”是什么意思?(诚心诚意地佩服。)“包蕴”指什么?(包含。)“意味深长”是什么意思?(指含着的意思耐人寻味,值得很好地体会。)什么是“哲理”?(有普遍意义的道理,有深刻意义的话。)

山民这几句朴素的话里,包蕴着什么意味深长的哲理?(引导学生紧扣关键词语,比较游人与挑山工的不同之处,然后深入理解“一步踩不实不行”、“一个劲儿往前走”的含义,再深入到更深一层的认识:看准目标,坚持不懈,就能达到目的;放松要求,做做停停,任何事情也做不好。)

八、讲读第七自然段。

作者画了一幅什么样的画?用课文里的话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说“我需要它”,而且“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作者需要的仅仅是这幅画吗?(作者需要的不仅仅是画,而是画中挑山工那种认准目标,不断登攀的精神。作者一直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是因为作者需要这种精神来激励自己向前。)

九、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体会挑山工说的话的深刻含义。

矛盾课件 篇3

1、同学们一定很喜欢看寓言故事,寓言就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组图片,我们一起来猜一猜他们是哪些寓言故事,并说一说他们的寓意、。(守株待兔,拔苗助长,亡羊补牢)同学们说的都很准确,今天我们再来共同学习一个寓言故事《自相矛盾》

2、板书课题,指导书写矛盾二字。

3、课件出示矛盾图片,明确矛是古代用来进攻的武器。盾是古代作战时用于防守的武器。

4、那你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吗?(比喻自己言行前后抵触)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句中的停顿,读准节奏。

2、解决难读的字音,强调多音字夫

3、指名读,出示节奏划分。齐读,师生配合读,自由读。

1、引导学生回顾理解文言文大义方法

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查阅资料,反复朗读、……

2、再次默读课文,用文言文大意方法、尝试理解课文意思,并对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标注。

3、小组合作交流

4、小组汇报

汇报要求:汇报时按照课文顺序进行汇报,一共五句,一句一句进行汇报,先汇报重点词语的意思,点名理解词语的方法,再说整句话意思。

汇报时解决课后习题、第二题。

指导书写誉和吾两个生字,都是上下结构。

矛盾课件 篇4

在教师招聘考试中,教学设计是试讲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好的试讲离不开一篇好的教学设计,然而,在实际备考过程中,许多考生对教学设计感到很迷茫,不知道如何下手,不知道教学设计到底应该包括哪些环节。因此,今天中公教育的老师特意为大家准备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这一框题的教学设计,希望对考生有所启发,有所收获。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记矛盾、矛盾同一性、斗争性;

2.理解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3.掌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关原理。

【能力目标】

1.通过自学和讨论矛盾相关案例,提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2.能辩证看待生活中的矛盾,提高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正确对待生活中矛盾,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掌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关原理。

【难点】

正确对待生活中矛盾,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三、教学方法

案例讨论法、引导提问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视频播放:《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中卡对决》

设置问题:刚刚结束的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中国队的比赛令人印象深刻,在最后一场比赛中,中国以2:1战胜卡塔尔,在这场比赛中,中国和卡塔尔是一种什么关系?很好,是竞争对手是对立的,但如果没有了其中任何一方,这场球赛还能打得下去吗?这说明他们还有什么关系?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这种对立和统一的关系,在哲学上我们就叫矛盾,进而导入本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矛盾既对立统一

过渡:同学们请结合课本上67页的他敢烧吗的图片,并根据课本内容概括出矛盾的含义。

学生根据教师提示、自主学习回答: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

教师联系导入中两个国家在比赛时对立、统一的关系进行概念分析,并请几位同学介绍说明自己找的关于矛盾对立统一的事例。

学生结合生活与学习提出例子,教与学、黑与白、好与坏、善与恶、讳疾忌医等等。

教师结合学生的举例加以点拨:有的同学可能把生活中的矛盾和哲学上的矛盾的概念混淆,日常生活中说的矛盾:往往说成冲突或不同意见;而哲学上指的是矛盾事物本身所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2.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过渡:同学们,我们说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那么什么是同一性呢?有什么表现呢?

【课堂探究】多媒体展示漫画他敢烧吗?并思考问题:①他为什么不敢烧?②通过这个事例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学生经过观察可以发现:在图中,甲、乙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处于平衡状态,构成矛盾的统一体。双方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因此他不敢烧。

最后教师总结:任何矛盾的双方都存在相互依赖的关系,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教师继续列举其他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如:没有黑就无所谓白,没有善就无所谓恶,没有学就无所谓教,没有苦就无所谓乐等。

【课堂探究】多媒体展示以下谚语和诗句,并讨论交流其所反映的哲理?

A.乐极生悲、否极泰来;B.满招损,谦受益;C.失败乃成功之母;D.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E.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学生分析可得出: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教师小结: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同一性表现在: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

3.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让学生自学矛盾斗争性的概念并举例。学生结合生活列举出:新陈代谢过程中的同化与异化、植物吸水和蒸发、生产与消费、磁铁的两极等。

教师点明这些都是斗争性的具体表现,哲学上的斗争包括一切差异和对立。

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过渡:矛盾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两种属性,那么矛盾的两种属性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给学生展示资料: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本知识、并相互交流,得出二者关系: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过渡: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描写了一个与外界隔绝、风景秀丽,人际和谐的没有任何矛盾的理想世界。从哲学角度看,这个世外桃源就真的一点矛盾也没有吗?

1.矛盾的普遍性

利用学生课前准备的植物、动物、人类社会不同矛盾的事例,启示同学们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让学生结合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矛盾,说一说,我们怎样来对待这些矛盾呢?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要敢于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2.矛盾的特殊性

过渡:我们常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家情况各不同,矛盾具有普遍性,不同事物的矛盾相同吗?

(1)通过多媒体展示五幅名人漫画,说说他们都是谁。思考:从辩证法角度,你发现了什么?并举例说明其具体表现?

学生可得出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表现在: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矛盾,如动物、植物矛盾不同。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如同一片叶子的嫩叶期与老叶期。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如: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2)探究: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等成语,体现了针对矛盾的特殊性而采取不同的办法,总结启示并说说你还知道那些类似的成语?

学生根据观察可以发现每个漫画都有不同的特点,矛盾具有特殊性。这些成语体现了其方法论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等成语也体现了这一要求。

教师小结: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环节三:巩固提高

多媒体出示小案例:猫和老鼠是一对老冤家,它们能在竞争中共同生存下来,是因为在同对方的斗争中不断完善自己:老鼠会装死,猫会假眠;老鼠昼伏夜出,猫的眼可以随光线的阴暗而改变瞳孔的大小,夜间仍可看见东西;老鼠的听觉极为灵敏,稍有动静就藏得无影无踪,猫则在脚下生成了肉垫,走起路来无声无息。

请问:(1)猫和老鼠是怎样在竞争中共同生存下来的?

(2)你还能举出生物界的其他事例吗?

(3)为了猫和老鼠能更好地生活,提出你的建议。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根据本框的内容特点及学生学习的特点,我会结合板书内容,采用归纳式小结。

作业:搜集我国精准扶贫的具体事例和对策,试用所学矛盾的相关原理进行分析。

五、板书设计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zf133.com/a/5702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