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范文大全 > 老舍教案 >

猫老舍教案12篇

猫老舍教案12篇

老舍教案。

猫老舍教案 篇1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的母亲》(出示题目)。谁的母亲?

师:假如你是胡适,你怎么向别人介绍母亲所处的这个大家庭的情况,试着来说一说。

师:你从家庭成员的角度进行了介绍。同学们对他的介绍有什么补充吗?

生2: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二哥在上海经营,大哥从小就是败家子,大嫂是最无能又最不懂事的人,二嫂是个能干但气量很小的人。五叔是个不务正业的浪人。

师:家中有一大堆儿女,大女儿大儿子都比母亲大好几岁,这样人家的后母可不容易做啊!母亲的生活确实不容易。我们不由得感叹:

(幻灯片出示)“母亲的命真    啊!”

师:母亲的命这么苦,她会跟人去诉苦吗?会还是不会?请用跳读法到文中去找找理由,并用笔划出关键词句。

生3:她不会诉苦,她会回避。第10自然段说“她悄悄走出门去,或到左邻立大嫂家去坐一会,或走后门到后邻度嫂家去闲谈。她从不和两个嫂子吵一句嘴。”

生4:我也认为不会。因为母亲从来不说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生4:(生犹豫了一下)说说家常事,她肯定不会数落儿子媳妇。

生5:她会去诉苦。因为“大哥从小就是败子,吸烟,赌博,钱到手就光,光了就回家打主意,见了香炉就拿出去卖,捞着锡茶壶就拿出去押。”家里全靠母亲一个人撑着。这么苦会出去诉苦。

生6:她会诉苦。11自然段第四行,“她不骂一个人,只哭她的丈夫,哭她自己苦命,留不住她丈夫来照管她。”会向丈夫诉苦。

师:是向已经过世的丈夫诉苦,更准确地说是哭诉。她哭的对象是谁?

生6:哭她自己,哭她自己命苦,留不住丈夫来照管她。

生6(不好意思地笑):呵,不算,她是怨自己,她连丈夫也不怨。如果诉苦应该是告诉别人家里的哥嫂待她如何如何不好。这不能算诉苦。

生7:我认为不会诉苦。因为过年时那么多人来要债,母亲也从不骂大哥一句,脸上也从不露出一点怒色。所以我不同意生6的看法。

师:两种不同的意见,看来更倾向于不会诉苦,能不能从文中找出表现母亲性格的词来进一步证明。

师:很有眼力。刚才有同学是从“哭”中看出她是不会诉苦的,我们一起来看看文中写到的母亲的三次哭。(课件出示描写三次哭的语句)

1.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

2.我母亲只忍耐着,忍到实在不可再忍的一天,她也有她的法子。这一天的天明时,她就不起床,轻轻地哭一场。她不骂一个人,只哭她的丈夫,哭她自己苦命,留不住她丈夫来照管她。她刚哭时,声音很低,渐渐哭出声来。我醒了起来劝她,她不肯住。

3.这句话传到了我母亲耳朵里,她气得大哭,请了几位本家来,把五叔喊来,她当面质问他她给了某人什么好处。直到五叔当众认错赔罪,她才罢休。

师:请三位同学分别读一读,其余同学听同学朗读的时候思考这三次哭有什么不同?

生9:第一次是哭我不争气,第二次是哭她的丈夫,自己苦命,第三次是哭五叔。

生10:我认为她第三次哭是因为五叔不尊重她,第二次哭是为了调解和嫂子的`矛盾。

师:也就是说,她是有目的地哭。你能把三次哭的目的更准确地都说一说吗?

生10:第一次哭是为了劝我好好读书,并对丈夫的去世感到伤心、怀念。

师:说得简洁一些就是对丈夫的怀念,对儿子的——

师:有一个词用得特别好——清白。谁还有补充吗?

生11:第一次哭是因为还没有尝到生活的甜蜜,她丈夫就去世了。这么小小年纪就守寡,这是一个女人最大的不幸。自己的儿子又不是很争气,对他期待,要他好好学习。

师:所以我们看到她对自己的儿子不只是慈爱,还有——

生12: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关了房门,先责罚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都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师:确实,如果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也有些受不了,但是为了对丈夫有个交代,为了对儿子的期望,她对儿子是那么地——

师:她教导我时经常要说一句话,想想这句话应该用什么语气语调来读。一起来读一读。

师:再揣摩一下,她说这话时,应该是怎样的语调。

师:也就是常常。这个哭只是无声地掉泪,这跟前面其实是一致的,也就是哭也不想让别人听到。这再一次证明,她有苦也不想让别人知道。你说她会去向别人诉苦吗?

师:有苦不能说,这才是真正的苦啊!母亲在对待哥嫂的时候,用得最多的一种方式是什么?

生15:11自然段。我母亲只忍耐着,忍到实在不可再忍的一天,她也有她的法子。

生8:第10段,“大哥的女儿比我只小一岁,她的饮食衣料总是和我的一样。我和她有小争执,总是我吃亏,母亲总是责备我,要我事事让她。”

生8: “总是”、“让”、。不仅自己忍,让孩子也忍。

师:总是让着她,这是怎样的一种忍让啊!还有吗?

生16:第8自然段。“我母亲从不骂他一句,并且因为是新年,她脸上也从不露出一点怒色。这样的过年,我过了六七次。”

师:所以我们在读第二次哭时要读出她的忍,该怎么读?请你读一读第一句。

师:她的哭跟前面是不一样的。先是轻轻地哭,再是渐渐哭出声来,到最后不肯住。目的是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了吗?

师:这是怎样的一种忍耐啊!第三处哭,又是怎样的哭?

生18:抓住“当面”、“当众”、“直到……才”读出刚性。

师:这是怎样的一种刚气啊!这种刚气也是镇住大嫂二嫂、解决种种问题的重要因素。

师:(边说边板书“亲娘”、“后母后婆”、“寡妇”等)在我面前,作为亲娘,满怀对亡夫的思念和敬爱,满怀对“我”的慈爱和期望,她偷偷地哭;在哥嫂面前,作为后母,为了家庭的和睦,她轻轻地哭;然而在外人面前,作为寡妇,为了捍卫家庭的尊严和自己的名声,她大声地哭了。我们从她的泪和哭中,明白了她为什么对孩子那么慈爱而又那么严厉,对家人那么忍让,同时我们也读出了他的刚气。这正是仁慈而又刚毅的中国传统妇女的典范。

那么又是什么支撑着母亲在这么艰难的环境中毫无怨言地走下去呢,作为一个寡妇,他最大的精神支柱是什么?

师:胡适到底有没有如母亲所愿成才呢?我们来读一读最后一段。你能从字里行间看出胡适成才了吗?

生19:“极大”说明他受母亲的影响极大,他像他母亲一样仁慈、温和。成才了。

生20:“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人管束过我”说明已经从母亲那里学到了如何待人,14岁就学会了如何处理自己的事情,成才了。

师:两位同学从性格和待人处世方面认为胡适成才了。还有其它看法吗?

生21:不对。“混”说明日子过得并不好,可能并没有成才。

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字适之。19考取官费赴美留学,一生共获取36个博士头衔。197月回国。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校长,政府驻美国大使等职务。对新文化运动、新文学革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代表作有《文学改良刍议》,新诗集《尝试集》。

师:有人说大陆有鲁迅,台湾有胡适。胡适深得的赏识。胡适在台湾去世时,亲手写下挽联:(出示)“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还有人为胡适写下了这样的的墓志铭,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生齐读)这个为学术和文化进步,为思想和言论自由,为民族的尊荣,为人类的幸福而苦心焦思,敝精劳神以致身死的人,现在在这里安息了……形骸终会化灭,陵谷也会变易,但现在墓中这位哲人所给予世界的光明,将永远存在。

师:作为一个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一个受了七年西方新思想教育的大学者,又会怎样评价一个传统母亲对自己的影响呢?(出示)请从文中找一找。

生24:“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对母亲充满感激。

生25:“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充满了对母亲的感谢和敬仰。

师:两位同学从字里行间读出了对母亲的感激和敬仰。让我们再回头思考一下刚才同学所提出的“混”字,该怎么来理解?

生18:这么有出息肯定不是真正的“混”,我觉得这与文中的“一丝一毫”、“一点点”一样,表明了作者的一种谦逊态度,这也应该是母亲对他的影响之一吧。可见母亲对他的影响之大。

师:我赞赏你的理解。看来大家已经读懂了胡适。但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问题。

(出示)有人认为1-4段写“我”的童年生活的缺憾,正是为了体现母亲给“我”做人的训练的珍贵,更突出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也有人认为1-4段隐含着胡适对母亲的些许不满。

生26:我认为有不满。因为胡适说“在我小时我不曾享过儿童生活的乐趣。”

生27:我认为不应该是不满,而是有些遗憾。在小时候,玩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的,如果没有母亲的严厉,就可能没有后来我的成就。

生28:幼年时的遗憾更体现了母亲对我的用心良苦。母亲不准我乱跑乱跳中的“不准”就是一个体现。

师:同学们已经学着从字里行间解读作者隐含其间的情感。我们来看看第四段,能从字里行间读出点什么来吗?(课件出示第四段语)

但这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儿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

生29:“究竟”,它是毕竟、到底的意思。隐含着那么一点遗憾。

师:可见,胡适认为自己的童年是有缺憾的,其实,一个接受过西方新思想教育的大学者回首童年——失去了学习音乐的唯一机会,失掉了学做画家的机会,连和小朋友一起跑跳都不行,这一些缺憾和母亲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关系。本文选自《胡适自传》,自传是真实地记录自己的成长经历。作者这样剪辑材料,既保证了真实,又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在此我们可再一次感受到,母亲在“我”的心目中,没有对错,有的只是敬仰和感激之情。让我们怀着这种感情,再来读一读最后一句。(生齐读此句)

师:(配乐深情诉说)胡适有出息了,回国的第二年在北京买了房子,于是想接母亲到北京同住,母亲没有答应,其实,此时母亲已有病在身,为了不影响儿子的工作学习,瞒着儿子,于当年(19)去逝,时年45岁,临死未能见上一面,造成了终身的遗憾(师极悲伤)。在回家奔丧途中胡适写下了《先母行述》。(课件出示,生齐读)“生未能养,病未能侍,毕世勤劳未能丝毫分任,生死永诀乃亦未能一面。平生惨痛,何以如此!”(部分学生哽咽)

师:在母亲去逝后的一个深夜,年届40的胡适,整理自传,回忆起自己母亲,怀着感激和思念之情写下了《我的母亲》。

胡适对自己的母亲充满了感激、敬仰之情,那么你们对胡适的母亲又有怎样的评价呢?请大家为胡适的母亲写一段墓志铭,可以用老师提供的句式,也可以自由发挥。

(课件出示)这个         的人,现在在这里安息了……

生30:这个为了儿子能够忍辱负重而又刚气的母亲现在在这里安息了。但她对儿子的严,对家人的忍,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里。她还为国家培养了这么优秀的胡适。这是她最大的功劳。

生31:这个坚强不息、永不低头的人在这里安息了,她为家付出了自己的青春,为孩子耗尽了自己的心血,为我们培养了一个为学术和文化进步作出贡献的伟人。

生H1:这个忙碌了一辈子,受了一辈子苦的人现在在这里安息了,但她那种刚毅、仁慈、温和的性格却永存。

生32:这个默默度过一生的人现在在这里安息了,不带一点怨恨,不带丝毫后悔,她的一生是苦的,但她也是坚强的,她把一切的苦都藏在了心里,把希望给了儿子,为我们培育了为民族奋斗的伟人。

师:如果母亲在天有灵,听到我们同学写的这些墓志铭,一定会非常欣慰的。当我们细细品读《我的母亲》,深入探究胡适对母亲敬爱、感激的情感时,我们是否也应该想一想,如何更好地理解我们自己的平凡但也一样伟大的母亲。

推荐同学们课外阅读几本描写母亲的优秀作品。

猫老舍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2、理清文章脉络,感悟作者思想感情。

3、体味母亲宽容、善良、温顺、刚气的品格。

4、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母亲为人处世和教子方式的理解。

【教学重点】

1、感知文章内容,理清脉络,感悟作者思想感情。

2、了解“母亲”为人处事对作者的影响。

3、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母亲为人处世和教子方式的理解。

【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查找有关胡适的资料,阅读《胡适自传》、《先母行述》,拓展视野。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给下面加粗字注音:

文绉绉绰号庶祖母吹笙摹画眼翳舔去侮辱

2、解释下列词语:

责罚:处罚。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广漠:广大空旷。宽恕:宽容饶恕。

质问:责问。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气量: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

仁慈:仁爱慈善。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

二、导入

母爱是母亲对怀中婴儿的甜甜的亲吻,是拍着婴儿入睡的悠悠的摇篮曲,是手把手教子写字的苦苦的耐心,是灯下为子女飞针走线的'不眠之夜,是期盼儿女成才的忧郁的眼神,是儿女远行时的句句叮咛,是过早爬上眼角的一道道皱纹。母爱是神圣的、伟大的、不求回报的。今天我们学习胡适的《我的母亲》。(请听《妈妈的目光》)

胡适简介。

首先由学生简介,后教师补充:

胡适(1891~1962),现代诗人、学者。中国白话文的倡导者、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荣获35项美国博士桂冠。原名嗣穈,字适之。安徽省绩溪县上庄人。生于一个官僚地主兼商人家庭。其父胡铁花系清末贡生,母亲冯顺弟(续弦)比其父小30岁,是一乡村良家女子。胡适三岁时,父亲即病故。23岁的寡母做了乡村大家族的主母,对惟一的儿子悉心教育,遵夫嘱“令他读书”,终于把胡适培养成材。

胡适三岁随母在上庄接受教育,13岁离开母亲赴上海求学。9年的乡村生活,对他的一生产生了巨大、深刻、无以替代的影响。胡适母亲对胡适既是慈母兼严父,又是“恩师”兼“严师”。她从不溺爱孩子。1910年,即胡适19岁时,赴美国留学。

从这些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胡适的母亲含辛茹苦教子成龙的追求。从胡适一生的追求与奋斗来看,母亲对他的影响是功不可没的。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注重自己的独特体验

学法指导:

1、抓住关键句、段,适当批注。

2、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3、读课文,思考:

⑴文章围绕母亲写了哪些事情?分别表达了母亲怎样的性格?

⑵作者对母亲怀着怎样的感情?

猫老舍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找出描写北方春风气势和力量的词句,体会北方春风粗犷、壮美的特点。

2、学习文中对比和衬托的手法,体会作者对北方春风的赞美之情。

教学步骤与方法

一、导课

1、导语:

学习了朱自清的《春》,我们跟作者一起感受了春天的花卉争荣,更让我们领略了一幅南国春天的有形、有味、有声、有情的春风图。江南的春风是那样的轻柔、清新、悦耳。北方的春风是不是与江南的春风不同的呢?今天,我们来读一读林斤澜的《春风》,来感受一下北方的春风粗犷、壮美的特点。

2、了解作者:

林斤澜,当代作家,浙江温州人。

二、读一读

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1、圈点生字词:

冰砚冰溜冰碴乍暖还寒

粗犷大靸鞋刮折呜呜吹号

根据解释说出文中的词语:

():评论好坏。

():将养,休息和调养。

():消除心中的气愤。

2、你感觉作者对北国春风的感情是怎样的。是讨厌、还是喜爱?

3、找出文中具体描写北方春风的段落,反复朗读并画出其中富有表现力的'词句。

三、议一议

齐读6、7、8段

①作者是怎样来表现北国的春风的特点的?勾画出直接描写春风的句子,体会一下北国的春风有什么特点?

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运用对比(第9、10段)衬托(第6、7段)的手法

“一夜之间,春风……如无数针扎”用响亮有力的短句,琅琅上口的对偶、排比句式,用一系列准确的词语,展现了北国春风雄健、宏大、粗犷、苍劲的、难以遏制的气势。

时间:“一夜之间”、“忽然”

范围:“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

动作:“扑”、“漫”、“插”“灌”

声音:“呜呜吹号”、“哄哄呼啸”、“撒拉撒拉

感觉:“如无数的针扎”

②北国春风来临之后自然界出现了哪些变化?

这些冰的家族只有当北国的春风来临了,一夜之间可以使他们降伏:他吹开了冰冻的河流,吹折了残枝病叶,吹醒了冬眠的生命。

人们开始走出温暖的家,“穿着老羊皮背心……把粪肥抛撒匀净”开始春耕了,人们规划着,忙碌着。

象声词的运用“轰的一声”,“嘎的一声”,渲染了氛围,使北国春风的气势更加有声有色。引导学生体会北国春风的巨大威力、气势,欣赏这种并不优雅,并不柔婉的、粗犷的美。

四、比一比

齐读课文3、4、9、10段。

1、比较一下江南的春风与北国的春风有什么不同。

北方的春风:强劲、粗犷。扫尽残冬,催生万物

南方的春风:温柔、温暖。柳絮飘拂般的抚摸细雨滋润般的体贴。

北方的春风是力大无穷的好汉

南方的春风是柔情万般的姑娘

2、你更喜欢哪种春风?为什么?

五、想一想

1、从全文来看,作者对北方春风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开篇就用北京人的话说“春脖子短”和觉得南方来的人觉得这个“脖子”有名无实,来说明北京春天之短暂,冬夏交接之迅速,人们无法感受“吹面不寒杨柳风”的美好,也无法欣赏百花斗艳的声景,有的只是淡淡的哀愁和心灵的缺憾。

第二段又举出北国春风带给人们的恶感——起风、刮土、让人睁不开眼睛,人们对它恨之入骨、骂之连天,怨声载道,叫苦不迭,似乎北国春风是那么的令人厌恶、令人生畏,令人可恨———这是抑、抑北国春风。

第3、4段,“我”相对怀念江南的春风,引用诗句“暮春三月,江南……”并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对江南春风温馨宜人,滋润万物进行大肆褒扬。与北国的春风形成对比,作者是一味的抑北国春风扬南国的春风吗?不是

第5段突然笔锋一转,用一个设问句,引出了北国春风的另一个方面,引出下文感情的变化,表达自己对北国春风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2、作者为什么能把给人带来诸多不便,遮天蔽日,飞沙走石的春风写得如此之美?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认为,北方的春天,尤其是北方的春风虽然“粗暴”却别有一番诗意的美,有毫不逊色于江南春景的另一种美好。抒发了对北国春风无比的深情,歌颂了北国之春的别具一格的“好不痛快人也”,宛如北方的汉子粗犷、豪放、雄健、粗犷之美。

3、第10、11段,作者再次和江南春风作对比,同时调动了视觉、触觉、嗅觉,使江南春天那霉腐湿闷之感更为具体可感,通过对比使北国的春风显得更加可爱,对北国春风的敬意也油然而生,鲜明的表达了自己的态度,达到了扬的目的。抒写了怀念之情。

六、练一练

春天的雨与大夏天的雨肯定是不同的,你感觉到了吗?请写两个描写春雨与夏天的雨的片断。相信你一定能够写出你的喜好的。

猫老舍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重点分析具体体会课文中静态、动态描写

难点分析理解重点句子

教具准备课件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新词。

2.引导思考

二、学习第一段

1、师范读。

2、组织自由读、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哪一句话可以概括这一特点?

3、“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概括了草原的特点,那么作者是怎样写具体的呢?教师适时点拨。

4、指导学生朗读

三、学习第二段

1.指导读文

2.出示投影片:组织分组讨论,教师点拨。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学习第三段

指导朗读第三段。

五、学习第四段

请学生朗读,同学们边听边想象画面。

六、学习第五段

齐读最后一段,谈谈你的感想。

七、总结

八、布置作业

1、写生字、生词

2、读课文,说说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意思。

3、听师范读,边听边在脑海中勾勒画面。

4、自由读、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哪一句话可以概括这一特点?

5、看图,默读这一段,画出有关语句,小组交流细细体会。

6、朗读第一段,想象画面,体会作者的心情。画出有关词句,集中交流。

7、再读第一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具体描述的。

8、自由读第二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9、初入草原和走了许久后景色有什么不同?画出有关语句,集中交流。

10、读句子,说说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什么?

11、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

12、自由读,思考: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把你体会最深的一点讲给同学们听。

13、请学生朗读,同学们边听边想象画面。

14、反复朗读“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说说你的理解。

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

1、让学说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2、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祖国的辽阔美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猫老舍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1、《猫》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描写动物的文章,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

表达了作者对猫十分喜爱的感情。

2、引导学生通过充分阅读体会猫的特点,感受猫的可爱,学习作者在语言和文章表达上的特点,体会作者表达

感情的特别方式。

学情分析

猫是较常见的家养小动物,学生对猫比较熟悉,绝大多数学生见过,有的学生还养过猫。在教学中激趣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猫的性格特点。在读中整体感知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用具体事实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性格、任凭、贪玩、尽职、屏息凝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

4、激起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通过理解和朗读重点词句,了解作者是抓住猫的`什么特点来描写的。

2、难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讨论探究,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蕴涵的感情。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导入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1、导语:大家都知道著名作家老舍吧?他的作品言语朴实,语句优美,常常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一篇他写的文章。

2、揭示题目:猫(读题)

学生齐读题目了解作者,熟悉课题

1、自由轻声读课文。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条理

思考:①作者是从哪两方面来写猫的?

②给课文分段。

2、指名读,交流。

①课文从“猫的性格古怪”和“满月的小猫更可爱”两个方面写猫的。(板书)

②分段:第一段:1—3节,第二段:第4节

(一)概括第一段段意。

1、分节朗读,划出表述这一段内容的句子。(第一句)

师:这句话是这一段中的总起句。

基本信息

猫老舍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词,能读准多音字“屏”、“折”,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古怪”、“屏息凝视”、“任凭”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4、初步认识老舍语言平实、口语化的特点。

5、通过比较阅读,学习从不同角度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语句,体会猫性格的古怪和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A动物历来为我们所喜爱。作家笔下的动物更是特色鲜明,栩栩如生。第十三课中,丰子恺先生就通过严肃郑重的叫声、大模大样的步态、三眼一板的吃相为我们描绘了一只高傲的白鹅。今天我们再来一起走近老舍笔下的猫,看看老舍先生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自己的猫的。

B大家都喜欢动物,老师就先让大家来猜一种动物:“它步调从容,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吃饭时向来三眼一板,一丝不苟,而且还得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学生答)

丰子恺先生通过严肃郑重的叫声、从容的步态、三眼一板的吃相为我们描绘了一只高傲的白鹅,大作家老舍先生又是从什么角度来写自己的猫的呢?今天我们再来一起走近老舍笔下的猫。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整体感知。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把文中的生字词标出来,要读准字音。

2、检查字词。

(1)出示“性格 贪玩 尽职 抓痒 稿纸 跌倒 撞疼 开辟”指生认读。

(2)出示“屏息凝视 丰富多腔 变化多端 枝折花落 生气勃勃”认读,重点指导“屏”、“折”的读音。

3、整体感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丰子恺先生主要写了鹅的吃相,老舍先生主要写了猫的什么?你是从哪句话知道的?(指生读出相应句子)

(2)哪些段落写的是猫“性格古怪”?第四自然段写的又是什么?

三、探究“古怪”。

导语:课文四个自然段中,有三个段落写的是性格古怪,看来这个“古怪”我们需要着重研究一下(板书:古怪)。

1、指生试着解释“古怪”的意思。

过渡:意思解释不好不要紧,我们先来读读这三段,读完后大家就明白“古怪”的.意思了。

3、交流:你觉得这只猫怎么样?引导学生说体会,并读出相应句子,教师相机板书“老实、贪玩、尽职”。重点指导“贪玩、尽职”。

贪玩:

(1)引导学生读出相应句子。

(2)课件出示“任凭谁怎么呼唤,他也不肯回来”。换词释义:“谁能把‘任凭’换成它的近义词?”(学生答)

(3)创设情境,引发想象:“如果你是老舍先生,你会怎么呼唤?”(指生说)“自己不行,又有人来帮忙了。老舍会找谁帮忙呼唤?(家人、邻居、朋友)猫回来了吗?”(引导学生理解‘任凭…也不’的意思,体会猫的贪玩)

尽职:

(1)引导学生读出相应句子。

(2)课件出示“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指生解释“屏息凝视”。

(3)动作模仿,体会“尽职”。

导语:“我们一起来‘屏息凝视’。屏住呼吸,瞪大眼睛,半个小时过去了,老鼠没有出来,它--------;一个小时过去了,老鼠没有出来,它--------;一连好几个小时过去了,老鼠没有出来,它仍然--------”(学生动作模仿,补充词语)

过渡:“多尽职的猫啊,真是不捉到老鼠誓不罢手。谁来读读这句话,把猫的决心、尽职劲儿读出来?”(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句子)

4、加关联词语,初步体会“古怪”。

过渡:(看板书)一只猫给我们带来三种截然不同的感受,谁能在这三个词语之间加上关联词语,把它们连起来?

(引导学生用“有时…有时、既…又”等关联词语将“老实、贪玩、尽职”连接起来,初步体会猫的“古怪”。)

5、猫的特点还不止这三个呢!自由读2、3自然段,从中你有体会到了什么?

6、总结“古怪”。

(看板书)现在你对这只猫有什么评价?(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出;既胆小又勇猛。这种矛盾的性格就叫古怪。”)

四、再读1——3段,体会“喜爱”。

1、过渡:这么古怪的猫,老舍喜不喜欢呢?请大家再来读读1——3自然段,标出能体现老舍喜欢的句子。

2、学生读课文,标出相应语句。

3、指生读出自己标出的语句,说出体会。

4、(1)出示“说它贪玩吧”一句指读。

(2)教师引导:“这句话中一连用了三个语气词,我们把这三个语气词去掉,看看是什么感觉?”(出示去掉语气词的句子指读,引导学生体会语气词中传递出的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以及老舍语言口语化的特点)

(3)情景对话,进一步体会“喜爱”。

出走一天一夜的猫终于回来了,老舍把它抱起来,抚摸着它光滑的毛。家人看见了:“咱家的猫怎么刚回来?太贪玩了。”老舍说:“——”;邻居看见了:“你家的猫回来了,太贪玩了。”老舍说:“——”;帮忙呼唤猫的朋友也来了,老舍说:“——”

5、出示“踩印几朵小梅花”一句,故意将“小梅花”错打成“脏脚印”,学生指出错误后引导说出两词在感情色彩上的不同,并想象老舍的心理活动:“老舍正在专心写作,小猫跳上来踩上了几个脚印,看着稿纸上的脚印,老舍想——”

6、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二段。

五、读第四段,进一步体会“喜爱”。

1、过渡:性格古怪的大猫老舍都这样喜欢,猫小的时候老舍就更喜欢了。请大家自己读读第四自然段,读出喜爱之情。

2、学生自由练读。

3、指读,指导。

六、扩展阅读,学习从不同角度描写事物的方法。

1、总结过渡:老舍先生抓住了猫的性格特点,写出了对猫的喜爱之情,其他作家是从什么角度描写猫的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阅读链接中的片段,相信大家会有新的收获。

2、指生读周而复的《猫》,引导学生总结出周而复是抓住外形和神态特点写猫的。

课前交流中老师了解到大家都喜欢小动物,有些同学家中还养了小动物。课下大家也来写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可以是自己家的,也可以是邻居的、朋友的。可以写它的样子、神态,也可以写它的性格。写完后在班内交流一下,看谁笔下的小动物最可爱。

《猫》是著名作家老舍笔下的一篇状物散文。品味它,感觉语言明快洗炼、生动传神而又细腻实在、饶有风趣,令人百读不厌。

《猫》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状物抒情散文,发表在《新观察》一九五七年第十六期,入选课文时有修改。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作者通过观察猫的神态、动作,倾听猫的叫声,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和幽默诙谐的语言,将猫的性格、习惯、模样、喜好等特点细致入微地描写了出来,使人感到十分亲切。品味它,感觉语言明快洗炼、生动传神而又细腻实在、饶有风趣,令人百读不厌。

猫是一种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小动物,老舍先生非常喜欢养猫。在长时间的观察中,在他的妙笔之下的猫,特点鲜明,情趣盎然,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

首先,作者是用用平实的语言、亲切交谈的口吻向我们述说他眼中的猫。老舍先生选用生动活泼的口语语汇讲事情述感受,使语言上口入耳,亲切有味,富有表现力。比如,说“暖和”不说“温暖”;说“成天”不说“整天”;说“钟头”不说“小时”……如果我们仔细辨味,还会发现这些词语不仅有浓烈的口语色彩,而且用得极为妥当,读起来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别有一番韵味。

文中口语多、短句多,常常带着语气词。在这位艺术大师笔下,即使是那些貌似平常的语气词,也获得了丰富的表意功效,韵味十足,耐人寻味儿。“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一个“吧”字把作者那种对猫的性格捉摸不透的语气情态惟妙惟肖地传达出来了,又与“古怪”之说互相吻合。“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这里连用了三个语气词,实实在在地突现了作者对猫的关切怜爱之情:担心、翘望、心疼、着急,种种情态尽在其中。

三、爱猫——妙用人称“你”

文中还写道:“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在这一长句中,连续用了三个“你”字。“你”是人称代词,通常都是称呼对方用的。而这里的“你”并非是确指,而是泛指;是“你”中有“我”,意思是“不管是谁”,包含不仅“我”喜欢猫,任何人见了都会感到可爱,更使我们感到作者爱猫的真实感情。

其次,作者在对猫的描写中成功地运用了拟人化的修辞手法,猫的一举一动在作者笔下都具有人格化的意味,读后倍感风趣幽默。如文中写它“成天睡大觉”,说它“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过问”一词精当微妙,仿佛猫成了家庭的重要一员,它本就应该参与家庭事物、家政大计的,而此时却置责任于不顾,只管自个儿图舒适求安逸去了。细细想来,真叫人耳目一新、忍俊不禁。再如“·决·定要出去玩玩”、“撞疼了也·不·哭”、“抱着花枝·打·秋·千”、“·踩·印几·朵·小梅·花”等处用语,简直把猫写活了,而作者爱猫之心、赞赏之情也得到了更加淋漓尽致的表现。这种拟人化的描写切合儿童心理特点,能激发儿童的欣赏趣味和学习乐趣。

总之,作者以观察精细独到、内容充实饱满、语言生动有趣,把猫的古怪性格和满月小猫淘气的特点鲜活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使猫的形象越来越丰满,性格越来越鲜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猫老舍教案 篇7

母亲的一生充满了劳累与辛酸。3岁那年,一场重感冒几乎夺去了她年幼的生命。重感冒刚好,一位喝醉了酒的庸医又将活泼可爱的她治成了呆坐无语的'弱智幼童。

…………

在我的记忆中,重新获得喂养权的母亲十分地爱我们。每次上山劳动,她都要翻山越岭寻找可吃的野果,用鲜嫩的桑叶给我们包回来;每次到亲戚家做客,她也要揣回大包小包的糖果糕点,一一塞进我们的口袋中。现在我还记得当地有一种称为“屈丝袍”的野果,外形有点像野草莓,颜色红艳鲜亮,吃起来十分香甜,但长在满身挂刺的荆棘上。到了果实成熟的季节,母亲就天天上山为我们去采摘。采回“屈丝袍”的母亲十分难看,头发蓬松着沾满了树叶,干裂了的手背上鲜血直淌。不用说,这一定是挂刺的“功劳”。但母亲看着我们吃“屈丝袍”的神情却是我终身都难以忘记的──双眼微微眯着,嘴角挂着浅浅的笑容。这种微笑,也只有在纯真的儿童身上才能找到它的踪影。

除了“屈丝袍”,母亲上山掰玉米,也一定要给我们砍几根甜甜的玉米秆回来。玉米秆刮光了叶子,削了头,剪了尾,像一支箭羽,斜斜地插在母亲装满了玉米的背篓边上,随着母亲负重的颠簸而轻轻地左右摇晃。母亲老远地就会喊我们的小名:大姑儿,和儿,三儿,快来拿“甘甘”(家乡把甘蔗叫“甘甘”)……

猫老舍教案 篇8

有人曾问我,你能不能用几句话把老舍先生的特质说出来,区别于其他的大作家,比如说,区别于鲁迅,区别于郭沫若,区别于茅盾或者巴金等等。

我想了好久。想出了五句话。

第一句是:他是北京人。自古以来江南多才子。北京虽是北方重镇和六朝亩都,有三干多年的建城史,但拿得出手的北京文化名入却不很多。数来数去,不过关汉口即、李汝珍、曹雪芹和老舍寥寥几位而已。不过,北京这个籍贯对老舍先生却有极大的意义,远远超过对他的前辈们的影响。原因在于,一九一九年的五四运动掀起了一场伟大的革命。文学革命的先驱者们当时正致力于文体的改革,主张用统一的国语代替方言,以为不如此,便无法实现使用白话文的转折,也无法确立白话文在文学中的统治地位。而使用国语必须确定以何种地方音为基础音。语言学家们对此有过激烈的争论。最后在北京音、吴音、粤音、武汉音和南京音之中选定了北京音。老舍先生走上文坛的时候,恰是国家正式确定以北京音作为国语的基础音钓时候。他的北京籍贯帮了他的大忙,使得他得天独厚,他的北京话使他的语言由地方的成为正宗的,成为范本。在这种特殊历史条件下,籍贯问题居然出人意料地成了对文人举足轻重的问题,毕竟语言是文学的工具,有如谁最先掌握火、电、核能,谁就占有优势一样。老舍先生对新文学的最大员献是语言文字艺术上的贡献,这一点已经得到公认,他能把最普通的字调度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取得了划时代的突破性进展,被誉为语言大师。

第二句是:他是满族人。满族是个少数民族,人数不多。三百多年前满族人人关的时候,不过是五万兵力加上十五万家属。历史上满族人出武士多,出文人少,著名的文人中很少有满族人。不过,满族人在他们处在上升期的状态下非常善于学习,他们广泛吸收了汉文化,成为一个文武双全的优秀民族。加之当了统治民族,国泰民安,整个民族有条件从事各种文化活动,逐渐成长为一个文化很高的民族。清末民初的每个满族人,不管他识不识字,都会一两样乐器,都会唱几句二黄或者牌子曲,都会养花、养狗、养马、养鸽子、养蛐蛐,都会骑马射箭,都会舞枪弄棍,都会拳术,都是美食家,都懂各种礼仪试想:这样的人,一旦当了作家,那还了得!他会把各式各样的民间文艺形式和民俗带人自己的作品,他会用多种文化知识,包括它们的末枝细节,装扮自己的主人公,使自己的著作更加有趣味性和可读性,而且一看就知道是中国的,在文学的民族化和个性化上做出了重大突破。

第三句话是:他是穷人。穷人出身的作家,同样,也是很少的,穷人的孩子读不起书啊。老舍先生是穷人出身。他的父亲是名满族的低级军官,葬身于抵抗八国联军的炮火中,当时老舍仅有一岁半。此后,他的一家靠母亲为别人洗衣裳缝活汁过日子,过着非常清贫的生活。老舍小时候没有像样的玩具,只有几个磕泥谆谆用的泥模子和一副染了颜色的羊拐,倒是夏曰树上垂丝而下的槐虫是他不用花钱的玩艺。老舍很小就懂得愁吃愁喝,及至他长大了,总是一闭眼,眼前就能浮现出受苦受累的可怜的老母亲的形象,注注使他暗暗落泪。他的这种出身使他总有些忧郁。总有些悲观,总有些疾恶如仇,总有些冷眼看世界,使他自觉地和穷人站在一起,同情他们,怜悯他们,为他们鸣不平,成为他们的代言入。老舍先生笔下的平民世界为中国现代文学贡献了一份珍贵的遗产,成为能够跻身于世界文学之林的作品,享有巨大声誉。车夫祥子,月牙儿姑娘,倒霉一辈子的老巡警不仅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典型人物而家喻户晓,老舍先生的人文思想和人道主义思想同样感人至深。同样的道理,他比较顺理成章地欢迎和接受革命带来的巨变,也是缘于他出身穷人。他把自己当成新社会的主人,很自觉地融汇到新社会的新秩序中去,而且不必作投降状,他内心的潜台词是:咱是穷人,咱们是一头儿的。这点不同,使他和同时代的绝大部分老作家有重大的心理差异,而这点差异竞使老舍先生成为唯一在两个不同历史时期都育创作高潮的人,第一个创作高潮以《离婚》、《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为标志,第二个高潮创作以《龙须沟》、《茶馆》为标志。

第四句话是:他有近十年生活在国外的经历。和早期留学生不同的是,老舍先生二十年代在英国和新加坡工作了五年多,四十年代又在美国生活了近四年。由于见多识广,思维模式不很单一,对世界文艺思潮和创作动向相当熟悉,老舍先生比较善于独立思考,比较容易从对比中得出自己的结沦。这切对他的人生道路均产生了巨大影晌,包括影响到他的人生终结。

以上四句话,是属于老舍先生个人的特质,应该说,这是理解老舍及其作品的四把钥匙,许多老舍文学现象都可以由此得到解释和解答。

还有一句,是第五句,这一句不仅仅属于老舍个人,亦属于他那个时代的同龄人的,但可以把他和他的同龄人与前人,与后人区别开。那就是:老台诞生于上世纪末,死于二十世纪中期。这个时期,是一个中国大地上出历史巨人的时代。许许多多的中国近代名人都是同龄人。他们如果还活着的话,差不多都正好一西。这几年,人们频频地为他们举行纪念百年诞辰活动,形成一例有趣的文化现象。百年前,到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此时中国历史突然加快了脚步,于是,时势造英雄,出现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革命家、文学家、科学家、艺术家,等等,齐刷刷地一大批,几乎全是同庚人。周恩来总理生前在回答询问他年纪的时候,总是喜欢这么回答:我和老舍、郑振铎、王统照同庚。这批人共同的特点是他们身上有两个发达的坐标系:个是纵的,中国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个是横的,广泛的世界文化科学知识。他们是站在这两个坐标系的交叉点上的人,独占鳌头。在他们之前的人,没有横的坐标系,在他们之后的人,纵的坐标系普遍比较弱,而唯独他们两个都发达,终成大业。老舍先生是他们中的一员,在他身上,中国古典的和世界当代的知识都很发达,这对一位作家来说,非常重要,会使他有雄厚的基础,加上生活,加上才气,加上勤奋,便能出类拔萃。

猫老舍教案 篇9

1、初步学会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

2、感受作者的语言,感受作者的情感。

3、积累语言,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试写一段话。

1、衔接:

上节课,我们从课文中认识了老舍先生家的那只古怪却又很可爱的大花猫,谁能看着提纲,说说大花猫的'古怪?

2、过渡:对于这么古怪的猫,老舍先生却是注意观察,传神描绘,足可见老舍先生是个多么爱猫的人呀!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请看本课教学目标。

出示教学目标:

了解内容,感受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3、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二意义段,然后提出不懂的问题。根据学生的提问板书。

1、小结:

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我们边学习边解决。

2、过渡:

要知道“为什么满月的小猫更可爱?”首先得了解它的“可爱”表现在哪些地方?

请你认真读每一句话,找出有关词句来说一说。

1、腿脚还不稳,已经学会淘气。

2、一根鸡毛,一个线团……好玩具。

小结:

刚才这位同学,不但找出句子,而且抓住关键词语说理由,真棒!

3、……再跑再跌……

小猫敢于尝试,不怕失败,真是生气勃勃。

小猫勇敢、坚强。

5、……逐渐开辟新的游戏场所。

这么小的猫,还懂得找新地方玩,真可爱。

⑴ “开辟”是什么意思?

扩展到什么地方?

6、……花盆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在新的游戏场所里,小猫又找到了新玩具,玩什么呢?

⑴ 可想而知,后果是什么?

──枝折花落。

“折”什么意思?“落”什么意思?

⑵ 这对于花草来说就是──遇到了祸害,遇到了不幸。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说明?

8、对于这么可爱的小猫,你想怎样读才能读出对它的喜爱感情来呢?

10、小结: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体会到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流露在字里行间,因为这满月的小猫比起古怪的大花猫来更淘气、更天真、更生气勃勃,作者的喜爱之情也更深一步,所以课文中说满月的小猫更可爱!

你能不能用自己的感受写出一只淘气可爱的小猫来呢?

试写与交流:

仔细观看CAI课件上的录像片断,展开合理的想象,用几句话试写小猫的淘气。

猫老舍教案 篇10

教学目的:

1、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和体会草原的景及人的美。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1、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子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创设情境——再现美)

孩子们,你们当中有谁去过大草原?草原美吗?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屏幕。(播放电子课件,有草原美丽风光,有牛羊成群地走过草原的动感画面,有牛、羊、马的叫声,有《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歌声。)

二、草原美吗?我们今天就学习小学课文《草原》。

1、板书课题。

2、全班集体读题。

三、朗读课文,感知大意。(感情朗读——体验美)

1、学生用快速阅读法读课文。

2、鼓励学生“读了以后就想说”。

草原的天空、草地、小丘、骏马、牛羊、人物,特别是自己读后心情、感受、想象等等。(板书:景美、人更美)

3、精读课文(学生自找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段落或全文均可:草原美景、风俗、人情等等。)大声读。

4、自主、合作、探究(分学习小组或学习小伙伴,再全班交流。)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四、深入品读。(品词赏句——领悟美)

1、让学生自主挑选并品味文中的草原美景、风俗人情、民族团结等方面的段落、句子以及词语。(分学习小组或学习小伙伴交流。)

品读方法:读一段或句子,再说说美在哪里,或为什么美。

2、教师引导。播放电子课件。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轻轻流入云际。”

说说这句子美在哪里,或为什么美。(词语、色彩、具体、生动、准确、词语丰富、动静结合)

五、导游观光表演(表演想象——创造美)

学生即兴表演,外地旅游团去草原观光,小导游向游客介绍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介绍时尽量用上课文中的词语。

六、播放电子课件,再次欣赏和体会草原的美景。

课件内容是:小学课文《草原》内容全过程的影片和小学课文《草原》课文同步朗读配音。

七、总结全文。

八、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选择你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附板书设计:

12草原

景美→入草原奇丽大、绿、静

人更美→热情远迎

激情会见

盛情款待

深情话别

赞美草原风光歌颂民族团结

猫老舍教案 篇11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课标分析

《课标》强调语文学习以读为主,并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我以读带讲,培养学生的语感。在课文的理解过程中,我始终努力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在读中感悟,通过创设多种情境、品味句、入情体会,感悟语言的魅力,并在理解、积累的基础上,为学生创造运用语言的情景使学生将文本语言进行内化转变,再创造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又使语文课堂充满灵性与情趣,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由此我采用启发式和论式教学。通过自读自悟、质疑启思、读议领悟等环节,借助多媒体课件,多方位、多角地展示课文,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本、感悟文本、体验文本、新课程积极提倡自主、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我采用的学法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共享感悟,力求给生创设生动的语言实践情境,让他们在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切实得到语文素养的提升。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学习的是各作家笔下的动物,让学生具体感受各作家笔下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猫》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本文主要通过猫的古怪性格和满月小猫的可爱进行描写,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本文共有4个自然段,分两个部分来写,前1—3自然段主要写猫的古怪性格,而第4自然段则写了满月小猫的可爱。整篇课文作者以对猫的喜爱之情贯穿全文,把猫的古怪性格和满月小猫的可爱刻画的栩栩如生。

(三)学生分析

小学四年级学生好奇,爱问,素质教育的要求是:着重进行篇的训练,加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概括课文中心思想,理清层次的训练,重视培养观察,分析事物和连段成篇的能力。让学生具体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用具体事实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正确读写“性格、任凭、贪玩……”等词语。

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情感目标:了解猫的古怪性格和可爱,感受作者与动物之间的那份和谐美好。

2、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习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

(2)在阅读中体会大猫的古怪,小猫的淘气。

(五)教学策略:

本课教学中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亲自体验,自读自悟,想象感悟等方法突破本课的重难点,为学生创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言,在品味语言中积累语言,在内容体会中掌握方法。

(六)教学用具: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文生字,搜集有关老舍的资料。

2、教师的教学准备:分析文本,进行适合班情学情的教学设计,制作简单适用的课件。

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那你们对喜欢的动物了解吗?好,上课前我们来玩一个做动作猜常见动物的游戏,愿意挑战吗?(幻灯出示游戏规则:一个同学上台做动作,其他同学猜动物名)真不错,看来咱们班同学真是动物的好朋友。有一位著名的作家,也非常喜欢动物,他还特地为他的动物朋友写了一篇文章呢!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老舍先生的《猫》。

2、师生一起写课题并齐读课题。

3、师:老舍爷爷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作家,首先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他吧。(幻灯出示:认识老舍爷爷)

4、师:老舍爷爷一生除了写作之外,还有两大爱好:养花和养猫。那么他是如何把自家的猫介绍给我们的呢?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结合自学要求自由朗读课文,在相关的句段旁边做上标注。(幻灯出示自学要求:A、课文一共写了几种猫?B、他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能不能用文中的词或句子来概括。)

(二)、初读——感知猫的特点

师:看到同学们胸有成竹的样子,收获一定挺大的,现在来汇报一下吧。

预设:生:课文一共写了2种猫,大猫和小猫。(板书)

师:同学们第一遍没有白读,找的很准。接下来,请你们迅速浏览课文,能不能分分层次,哪几段写大猫,哪几段写小猫。

生:指名学生答。

师:看来这个问题你们都读懂了,都迫不及待地抢着回答了。(板书:1-3 4)

师:现在交流第二个问题。

生:学生交流。

师:教师相机(板书:古怪 可爱)

(幻灯出示两个句子:)

师:这两个句子在文中叫什么句?(中心句)

生:学生齐读句子。

(三)、品读——体会“古怪”和“可爱”

1、了解大猫的古怪。

师:课文第一句就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古怪”是什么意思?

预设生:古怪指跟一般情况很不相同,让人觉得诧异,感到生疏罕见。

师:本课指猫的性格特别,让人难以捉摸。

师:那么,猫的性格古怪在哪里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课文1-3自然段,找一找相关的句子并说说你的体会。

师:我看大家已经学完了,我们来交流一下吧。

预 设

生1:我从哪句话读懂了猫很老实,有时候又很贪玩。(幻灯出示句子)

师:猫既老实又贪玩,的确古怪。(板书:老实 贪玩)

生2:我从哪句读懂了猫捉老鼠时很尽职。(幻灯出示句子)

师:是呀,多古怪的猫,说它贪玩吧,可是抓起老鼠来又毫不含乎,尽职尽责。(板书:尽职)

生3:我从哪句读懂了猫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出。(幻灯出示句子)

师:你很会读书,对比着体会猫古怪的性格。(板书:温柔可亲 一声不出)

生4:我从哪句读懂了猫很胆小又很勇猛。(幻灯出示句子)

师:胆小而又勇猛,多么矛盾的性格,多么古怪的性格啊!(板书:胆小 勇猛)

师:同不们可真了不起,一下子把猫的性格全找出来了。下面请你们选择最喜欢的一个猫的性格读一读,注意读出自己的感受。

生:指名学生读。

2、体味小猫的可爱。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读书交流,发现大猫把这么多古怪的性格集于一身,真可谓是与众不同!其实,老舍爷爷笔下的小猫更可爱。下面,请__同学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小猫可爱在哪里?(幻灯出示句子)

生:学生读。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吧。

生:学生交流汇报。

师:相机总结板书(玩个没完没了 撞疼了也不哭 摔跤打秋千)

(四)、悟情——人爱猫,猫亲人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你觉得老舍爷爷笔下的猫还像猫吗?(不像)倒像是一个(小孩)。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大猫这么古怪,小猫这么淘气,我要是猫的主人,非把他们送人不可。老舍爷爷的想法和我一样吗?(不一样)那老舍爷爷是什么态度呢?(板书:爱猫)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你见了他,绝不会责打它,它是那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师:猫把家里搞的枝折花落,老舍爷爷非旦不打它,反而觉得天真可爱,真是从心底里爱猫呀!还有这们的句子吗?

生:如果学生没找到,就(幻灯出示句子:它要是高兴……给自己解闷)

师:稿纸上的梅花指什么?

生:猫的脚印。

师:明明就是猫的脚印弄脏了稿纸,却说成是“小梅花”;明明就是猫的叫声而已,在老舍爷爷听来却是那么——(丰富多腔 美妙长短不同等)

师:早上同学们专注地上了两节课了,我看都有点疲倦了,我们一起放松一下,体验一下猫丰富多腔的叫声,有兴趣吗?

(幻灯出示)

如果猫刚刚吃饱喝足,它也许会心满意足地长叫一声——

如果猫听到主人呼唤,它也许会干脆利落地短叫一声——

如果猫生气了,想要打架,它也许会粗声地吼一声——

如果主人正在给猫抓痒,它也许非常舒服地细叫一声——

如果猫不想叫了,它就会——

师:真有意思,怪不得老舍爷爷这么喜欢猫了,猫也喜欢爷爷。同学们喜欢猫吗?只要你们是真心对待猫,老师相信猫见了你们肯定也喜欢同学们,这真是“人爱猫,猫亲人”啊!

(五)、作业超市

1、请同学们阅读语文书上《猫》的拓展阅读——学习从不同角度描写事物的方法。

2、老师希望大家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把自己心爱的小动物可爱的一面展示给读者。

三、课后系统部分——教学反思

猫老舍教案 篇12

《养花》这篇课文是老舍比较有名的一篇散文,无论是文章的思想、结构,还是语言的表达都是一篇非常典型的范文。结合本班同学作业中常出现的问题,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在欣赏作者的谴此造句中感悟作者的语言魅力,体会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以此受到熏陶,扎实地掌握语文基础知识。

一、区别“须”与“需”。

在学生的作业中,同音字、形近字混淆使用的情况屡见不鲜,有的甚至十遍八遍地更正仍然不见效。例如《养花》一课中出现的“既须劳动,又长见识”中的“须”,很多学生就与“需要”的“需”混为一谈。教学中,我问学生,作者为什么不用“需”,而用“须”。通过分析比较,学生们不但明确了两字的异同,而且进一步体会到了老舍用词的准确。更可喜的是,在后来的作业和考试中,同学们都能准确地使用这两个字。

二、适时背诵,积累好词句。

语文的学习,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其中积累好词好句很重要。这种语文的实践活动应适时在课堂上落实。在教学《养花》时,当同学们找到概括老舍养花乐趣的那句话时,我决定把这一重要的句子板书出来。利用板书的间隙,我鼓励学生把它背下来,看谁背得又快又好。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我边板书,他们边背。待我板书结束,他们中的大部分同学已背下句子。这样既充分利用了课堂时间,又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可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处理预设与生成,会使我们的教学更有实效性。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zf133.com/a/5702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