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范文大全 > 技术调研报告 >

技术调研报告9篇

技术调研报告9篇

技术调研报告。

期待这份"技术调研报告"能满足您所需。说到底,成功总伴随着探寻的脚步,尤其是在现今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都需要做报告,报告在开头就要确定目标和标准,然后逐步展开分析。期待这些内容能给您带来一些参考和灵感!

技术调研报告(篇1)

公共卫生事件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自然或人为灾害。近年来,由于人口持续增长、城市盲目扩张、工业高度密集,资源环境破坏,人与人的安全卫生距离不断缩小,使预防公共卫生事件的形势日趋严峻。因其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使预测、预警与应急管理成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危害的重要手段,并引起研究者的普遍关注。如熊光魁等研究了救灾防病应急反应专家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潘海东等提出了构建国家级公共卫生应急系统的思路;王平、杜江等设计了基于webgis的公共卫生安全监督与控制系统方案;杜鹏等基于模型分析规划了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建设;李琦等在北京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分析决策支持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突发公共卫生疫情分析与决策系统的构建方法。这些思路和方案从不同角度对系统功能模块、体系结构、业务模型等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对丰富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系统的应用功能,促进地区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有积极作用。但有关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的应用范围、系统需要的数据类型,以及系统支持部门等问题尚未明确提出,特别是如何处理公共卫生领域各部门现有的信息系统长期以来一直被忽视。这些信息系统建于不同时期,采用不同软件平台和数据格式,系统之间的卫生数据无法共享和交换,形成大量的卫生信息孤岛。另外,这些信息系统存有大量有价值的历史和现实数据,如果放弃它们,则需很大的重复投资,并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这与建立节约型社会的主题相违背。因此,集成先进技术,整合城市现有卫生信息资源,消除卫生信息孤岛,实现公共卫生数据的共享与交换,成为当前城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系统建设的核心要务。

基于上述情况,在“十.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区域可持续发展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延续项目“中小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系统技术集成”的支持下,通过调查和分析广州市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情况,本研究从新的视角提出了建设基于城市的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的技术方案。

技术调研报告(篇2)

自从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的汽车工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汽车保有量在今年底已逼近6000万辆,与此同时,我国的汽车相关产业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但是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服务于汽车相关市场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成为了各职业学校面临的重要课题,根据校领导关于推进课程改革工作的会议精神,为了对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准确定位以适应汽车相关行业的市场需要,更好地把握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满足企业对该专业毕业生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等方面的培养需求,更好地为服务于社会,我于20xx年12月对本市部分汽车相关企业的相关工作岗位要求进行了调研,为本专业调研报告的形成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提供了大量的材料。

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进入20xx年以来在国家宏观经济持续发展的大好形势带动下,汽车工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资本重组力度不断加大,生产集中度逐年提高,新技术新车型不断推出。市场消费环境正在改善,私人购车异常活跃。20xx年汽车销售234万辆,其中轿车72.15万辆;同比20xx年分别增长13.6%和18.3%。20xx年销售325万辆, 20xx年在20xx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产销售量双双突破400万辆,到20xx年,我国的汽车产销已双双突破700万辆,已成为了当前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汽车消费国。纵观我国汽车工业五十年的发展史和上述的汽车销量,在改革开放初期,1980年的产量达到22万辆,1992年达到102万辆,也就是说第一个100万辆用了近四十年的时间,20xx年达到206万辆,第二个100万辆仅用了八年的时间,第三个100万辆用了二年的时间,第四个100万辆用了一年的时间,第五个100万辆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等等。此外,国家还大力推进发展汽车工业的相关环境:如截止到20xx年底,我国公路总里程达到34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经超过了4.5万公里。各地还将加大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停车场地等交通配套设施。综观这些,我国的汽车工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我国目前还不是汽车强国,但中国已经可以算作一个汽车大国,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主要来自三方面的挑战:一是来自能源问题的挑战 ;二是来自环境问题的挑战;三是来自交通问题的挑战。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有关专家认为,目前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正处于明显的上行周期,未

来几年我国汽车市场仍将维持一个较快增长的局面。业内专家预计,乘用车产销增长速度还会保持在每年20%左右的水平;而商用车产销的增速大约在18%左右。

二、汽车相关企业的发展及现存主要问题(以本专业主要就业企业——汽车维修企业为例)

据商务部统计,目前全国与汽车相关产业的就业人数,已经占到了社会就业总人数的1/6。在汽车销量急速上升的今天,与汽车相伴而生的汽车后市场也在急速膨胀,所谓汽车“后市场”,是指汽车销售前后,一切围绕汽车、汽车使用者以及相关联的社会公民所产生的服务行为总称,例如汽保行业、汽车维修及配件行业、汽车美容及改装行业等等。以汽车维修企业为例,江苏省目前拥有汽车维修企业3万多家,其中一二类汽车维修企业3000多家,去年汽车维修总量达1000万辆次,维修总金额达80多亿元,维修行业从业人员15万人。其中,苏南地区毗邻上海,是江苏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以苏州市为例,汽车保有量、维修企业总数均稳居全省第一,汽车保有量已经突破60万辆,仅次于上海和北京,私家车的数量达30万辆左右,现仍以平均每天300辆的速度保持着增长,城乡拥有一类和二类汽车维修企业950家,三类汽车维修企业4000家,汽车维修从业人员超过3.5万人,年创汽车维修产值达30多亿元。汽车工业的发展,使汽车后市场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我国的汽车后市场总体水平与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相比依然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有以下两个主要问题比较突出:

1、从业人员匮乏

由于近几年,我国的汽车工业发展迅速,加之国内学校培养汽车专业人才的起步较晚,发展历史不长,造成我国在汽车相关行业尤其是后市场的从业人员匮乏,在20xx年,汽车相关专业人才还被国家教育部定为紧缺人才。

2、从业人员技术水平较低,制约行业发展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近几年新车型新技术层出不穷,这就给从事汽车后市场尤其是汽车维修的从业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但要熟知汽车的相关知识,还要会使用先进的诊断设备来进行故障的诊断与排除,但由于我们国家职业教育起步晚,且与生产实践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适应企业的需要。

此外,技术设备和服务理念较差这个问题也比较突出。

三、本专业主要就业岗位要求的分析

“汽车后市场行业急需新的一代” 。其中汽车维修人员的培养也被列入了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工程”。据预测,我国汽车维修行业每年需要新增员工30万人,而且急需具有现代服务意识和现代维修技能的行家里手。所以,汽车市场对职业教育提出了迫切要求,面对我国汽修企业从业人员技术水平较低,人才匮乏的被动局面,作为职业学校的我们应该感到任重而道远,必须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培养出更多的能适应现在市场需求的学生。

通过对相关企业的调研走访和网络上对相关工作岗位的招聘要求来看,本专业主要就业岗位对培养的学生有以下要求:

1、汽车检测与维修

1)具备汽车发动机、底盘和汽车电气设备结构、工作原理的知识。

2)具备发动机电控系统、底盘电控系统车身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并进行检测与诊断的相关知识。

3) 熟练使用汽车维修常用工具、量具。

4) 具备汽车拆装、维修操作的技能。

5) 能根据电路图查找汽车故障。

6) 具备汽车维护、故障诊断与性能检测的知识(技术要求、工艺流程等)。

7) 能使用汽车常用检测设备,如:万用表、国产常用故障诊断仪、四轮定位仪、车轮动平衡仪、灯光检测仪、发动机综合性能测试仪、废气分析仪、喷油机清洗机等。

8) 掌握常用工具、量具、汽车检测设备的维护、保养方法。

9) 具有查阅维修资料的能力。

10)具备一定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

11) 熟练使用电脑;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

12)具备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

2、汽车性能检测

1)具备驾驶技术,熟悉汽车性能检测的项目、方法和标准。

2)具备汽车性能检测相关设备的结构、使用与维护的知识。

3)具备汽车发动机、底盘和电气设备结构、工作原理的知识

3、汽车运输、维修企业管理

1)具备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企业文化建设、物流管理的知识。

2)具备营销管理、生产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成本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及创新管理的基本知识。

3)具备维修企业业务接待室各管理制度的知识

4)具备汽车维修工艺流程、救授制度以及维修企业各岗位工作职责的知识。(WwW.bmRbH.COM 笔墨评语网)

5)具备安全生产的知识。

6)具备汽车构造与电气设备结构与工作原理的知识

7)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以及与人沟通的能力。

4、汽车美容与装饰

1)具备汽车发动机、底盘和电气设备结构、工作原理的知识。

2)具备汽车美容与装饰的相关知识。

3)会使用汽车美容与装饰的设备及材料。

4)掌握汽车美容与装饰的工艺流程。

5)能进行汽车一般维护及保养工作。

6)具备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

5、汽车维修业务接待

1)具备汽车发动机、底盘和汽车电气设备结构、工作原理、维修及故障诊断的知识。

2)熟练使用电脑。

3)具备规范的社交礼仪。

4)语言规范准确,具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与沟通能力。

5)具有一定的团队协作精神。

调研表明企业对中、高职毕业生职业道德方面的要求较高,要求学生具有好的非智力素质(如正确的价值观、敬业精神、吃苦精神、纪律性、责任心、工作态度);具有良好的自我发展能力、学习能力及学习习惯;具有较宽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扎实的专业操作基础技能;具有良好的动手动脑能力及应变、创新能力。

从调研中我们还得知:许多管理岗位上的人员大多是从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基层岗位人员中选拔出来的姣姣者或是有相关工作经验的高学历人才,对于汽车美容与装饰,企业对从业人员学历等的总体要求较低。对于汽车性能检测,汽车制造厂与检测站的需求量很少,且人员相对固定,人员流动量很少。

四、通过调研,对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

1、要准确把握本专业的培养目标

汽车运用技术是五年一贯制专业,是以培养处于技术层面的汽车维修工程师一类的技能紧缺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同时,又能从事汽车企业管理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学生经过五年连续的专业学习,应具备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能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核心技能,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可以在维修等相关企业中从事现代汽车的维护、检修、管理和保险与理赔等售后服务方面的工作。

2、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之所以与企业生产实践有着较大的差距,主要是由于一方面设备跟不上,另一方面教师水平跟不上,设备可以采购,但师资必须加强培养,可将教师分期、分批将理论较系统的在校教师送到企业生产第一线中去顶岗实习,在实践中掌握岗位技能,及时进行知识更新、拓宽视野和调整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并把所学反馈到教学中去。

3、加强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的建设对于教学质量、教学方法、培养目标的实现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对于数量不足的教学设备要及时添加,对于技术十分落后的教学设备要及时淘汰。

4、要积极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可以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如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便于学生的理解掌握;还可以结合采用项目教学法,把生产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编成任务书,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可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加强综合素质和就业观教育

现在企业,对于学生在非智力因素上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把培养学生的价值观、敬业精神、吃苦精神、纪律性、责任心、团队协作、创新精神等能力提高到一个更高的高度。对于语言表达方面,可以采用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对于价值观、责任心等的培养可以加强就业观教育,并贯穿各个学期。

技术调研报告(篇3)

为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摸底监管辖区内有关情况,总结推广先进技术经验,西北能源监管局于2015年上半年对煤粉高效燃烧技术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煤粉高效燃烧技术背景及意义

煤粉高效燃烧技术包括煤粉加工技术和高效煤粉锅炉技术。煤粉加工,指煤炭通过烘干、研磨等物理加工形成细小颗粒。高效煤粉锅炉技术,指以“煤粉高效燃烧”为核心,采用煤粉集中制备、精密供粉、空气分级燃烧、炉内脱硫、炉壳(或水管)式锅炉换热、高效布袋除尘、烟气脱硫和全过程自动控制等先进技术,以实现燃煤锅炉的高效运行和洁净排放,主要适用于工业企业生产用蒸汽、工业及民用供暖。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和重要工业原料,近年来,煤炭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煤炭产量快速增长,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煤炭利用方式粗放、能效低、污染重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长期以来,燃煤发电行业承担了重要的减排任务,但目前全国脱硫机组占比已超过90%,随着《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的实施,火电机组排放指标可降空间变小,其它燃煤领域的大气污染防治问题亟需得到重视。据环保部统计,目前我国燃煤工业锅炉占全国工业锅炉总量和总蒸发量约85%,每年消耗原煤约7亿吨,约占全国煤炭消费总量的20%;排放烟尘785万吨,约占全国烟尘排放量的43%;排放二氧化硫626万吨,约占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的26%;排放氮氧化物732 万吨,约占全国氮氧化物排放量的12%,是我国第二大煤烟型污染来源。此外,我国目前原煤利用集中度不足50%,低于全球60%的平均水平,更远低于发达国家90%的水平,各种分散供热取暖小锅炉及民用煤炉年消耗原煤2亿吨,其中绝大多数没有采取任何除尘、脱硫、脱硝等环保措施,也是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由此可见,工业锅炉、散烧煤污染治理形势严峻。在燃煤发电行业减排空间日益缩小的情况下,实施工业锅炉改造、减少煤炭分散直接燃烧成为各级政府的共识,是各地节能减排最主要的方向之一,煤粉高效燃烧技术开始得到重视与发展。

(二)煤粉高效燃烧技术发展现状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煤粉高效燃烧技术在德国、法国已广泛应用,但在国内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政策方面,2013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国发〔2013〕30号)文件,指出:重点提高小型燃煤锅炉高效燃烧等技术水平;2014年12月,国家能源局、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煤炭安全绿色开发和清洁高效利用的意见》(国能煤炭〔2014〕571号),指出:要加快推广高效煤粉工业锅炉等高效节能环保锅炉;2015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工业领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行动计划》(工信部联节〔2015〕45号),将新型高效煤粉锅炉系统技术列入工业领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参考技术并鼓励推广;2015年4月,国家能源局印发《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行动计划(2015-2020年)》(国能煤炭〔2015〕141号),要求实施燃煤锅炉提升工程,推广应用高效节能环保型锅炉。市场方面,据统计,目前我国用于工业供热、居民采暖、生活热水供应的燃煤锅炉约有47.3万台,总容量达180万蒸吨/小时。但目前运行及在建的高效煤粉锅炉仅约1700台4万蒸吨/小时,煤粉生产总能力约3000万吨/年,距满足市场需求仍有较大空间。

二、煤粉高效燃烧技术优势分析

此次调研选取了神木水煤浆厂、咸阳纺织工业园区高效煤粉锅炉集中供热项目、张家峁煤矿工业锅炉改造项目等典型,从煤粉生产、锅炉改造、集中供热等上下游各环节入手掌握有关情况。

下面,根据实际检测数据,以20蒸吨燃煤链条锅炉、燃气锅炉、煤粉高效锅炉为例,在满负荷运行的状态下,按照年运行时间7200小时计算,对三种锅炉的能耗、排放及运营成本进行比较分析:

(一)能耗指标比较

通过对比发现,高效煤粉锅炉热效率、燃尽率分别为90%、98%,较传统燃煤锅炉燃烧率分别高30%、20%,与燃气锅炉基本相当;其平均年综合能耗13865 吨标煤,为三者最低,较传统燃煤锅炉可节约能耗3851吨标煤,较燃气锅炉可节约能耗730吨标煤。具体情况如表1。

(二)排放水平比较

烟尘排放方面,高效煤粉锅炉年排放量3.17吨,较传统燃煤锅炉少排放35.71吨,较燃气锅炉多排放0.51吨。二氧化硫排放方面,高效煤粉锅炉年排放量7.92吨,较传统燃煤锅炉少排放95.76吨,较燃气锅炉多排放1.22吨。氮氧化物排放方面,高效煤粉锅炉年排放量23.76吨,较传统燃煤锅炉少排放131.76吨,较燃气锅炉多排放3.6吨。

通过对比发现,高效煤粉锅炉在大气污染物减排方面较之传统燃煤锅炉有明显优势,与燃气锅炉排放水平基本相当。具体污染物排放情况如表2。

经过测算,高效煤粉锅炉年运行成本1485.82万元,较燃气锅炉低1858.83万元,较燃煤锅炉低49.38万元,运营成本优势较为明显。具体情况如表3。

此外,高效煤粉锅炉改造成本需根据原有燃煤锅炉具体情况确定,平均改造成本约15万元。表3 燃煤锅炉、燃气锅炉、煤粉锅炉运行成本对比表#FormatImgID_2# 综上,高效煤粉锅炉技术具有明显的节能效益、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完全可以作为传统高污染、高能耗燃煤工业锅炉的升级换代产品,在贫气地区、天然气管网尚未覆盖地区也可作为油气锅炉的理想替代品加以推广。据初步估算,目前全国工业锅炉(窑炉)如全部改造升级为高效煤粉锅炉,预计每年可节约2.5亿吨标煤,减排烟尘372万吨、二氧化硫410万吨、氮氧化物400万吨。

三、西北地区煤粉高效燃烧技术发展情况

(一)西北地区发展煤粉高效燃烧技术的必要性

据统计,西北地区工业燃煤锅炉总量约4.6万台(其中,陕西12987台、宁夏5836台、甘肃8425台、青海2500台、新疆16211台)18.8万蒸吨/小时,约占全国工业燃煤锅炉总量的10%;年消耗原煤约8千万吨左右,约占全国工业燃煤锅炉耗煤量的11.4%;年排放烟尘117万吨,约占全国工业燃煤锅炉烟尘排放量的14.9%;年排放二氧化硫83万吨,约占全国工业燃煤锅炉二氧化硫排放量的13.25%;年排放氮氧化物96万吨,约占全国工业燃煤锅炉氮氧化物排放量的12.3%。由此可见,西北地区是全国燃煤工业锅炉改造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任务较重,发展煤粉高效燃烧技术具有其客观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西北地区发展煤粉高效燃烧技术的优势与动力

西北地区煤炭资源丰富,保有资源量4954亿吨,约占全国煤炭资源保有储量的40%,且80%以上为适宜用于煤粉生产的低硫、低磷、低灰、高发热量的优质动力煤,约占全国动力煤保有储量的60%,发展煤粉高效燃烧技术具有天然的资源优势。

西北地区煤炭工业发展迅猛,目前原煤年生产能力已达到10亿吨左右,随着东北和华北的煤炭资源枯竭,未来我国的煤炭主产区将集中在西北,为发展煤粉高效燃烧技术提供了坚实的工业基础。此外,近年来西北地区煤炭工业结合自身优势走上了“由单一燃料向原料和燃料并重转变”的煤炭转化道路,但受技术、资金及环境承载能力的制约,区域内西电东送和煤化工转化只能解决现有原煤产能的60%,剩余的40%亟需通过清洁高效利用的方式就地消化或外输。因此,西北地区发展煤粉高效燃烧技术还具有其强烈的内在动力。

(三)西北地区煤粉高效燃烧技术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西北各省(区)政府高度重视燃煤锅炉改造工作,积极推广煤粉高效燃烧技术,其中,甘肃省出台文件计划“到十三五末,完成80%的在运行燃煤锅炉的高效环保煤粉工业锅炉改造,完成覆盖全省14个市州的煤粉生产基地布局,年商品煤粉出省销量达到1000万吨”;陕西省印发《关于省治污降霾保卫蓝天行动计划(2013年)的'通知》“推广使用高效节能微排放燃煤技术锅炉”;宁夏、新疆也已经启动相关政策调查研究工作,积极实施推广。据初步统计,西北五省煤粉生产企业30多家,年生产能力360多万吨;已运行煤粉锅炉数量为210多台3200蒸吨/小时左右,初步测算每年可节约标煤120万吨,减排烟尘5万吨、二氧化硫3万吨、氮氧化物4万吨。但总体而言,西北地区煤粉产业发展规模依然十分有限,目前仅占区内燃煤工业锅炉总容量的1.7%。

(四)西北地区煤粉高效燃烧技术发展面临的困难及存在的问题

1.煤粉高效燃烧技术缺乏良好的市场氛围

一是近年来,西北地区大气污染治理压力持续加大,舆论普遍归罪于煤,“燃煤即污染”的观念根深蒂固,部分地方基于节能减排考虑,鼓励发展“煤改气”等“去煤炭化”项目,制约了煤粉高效燃烧技术推广;二是由于煤粉高效燃烧技术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知晓度不高,优势体现尚未规模化,有关各方“心存顾虑”,客观上不利于市场培育。

2.煤粉高效燃烧技术推广亟需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资金支持

一是目前尽管国家陆续印发了一系列推广节能高效煤粉锅炉系统技术的相关文件,甘肃、陕西等省(区)也出台有关支持政策,但是专门针对散烧煤治理、工业锅炉改造的配套政策、技术标准、实施细则等尚未出台,造成有关政策落地困难;二是依据现行铁路货物运输有关规定,煤粉无法通过铁路运输,造成煤粉运输成本增加约30%,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煤粉销售规模。三是当前煤炭市场低迷,煤炭企业普遍经营困难,单纯依靠企业推广煤粉高效燃烧技术资金压力较大,亟需进一步加强政策补贴和资金支持。

3.发展模式单一不利于提高市场竞争力

总体而言,西北地区煤粉高效燃烧技术发展模式较为单一,多数企业基本采取简单的煤粉生产--销售--燃烧方式经营,且行业门槛较低,存在不少产能低、质量差、消耗大的煤粉生产厂家,不利于发挥煤粉高效燃烧技术节能减排的优势,不利于提高市场竞争力。

4.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是一个涉及煤炭生产、加工、储运、转化和利用全过程的完整产业链,与此相关的各个行业如煤炭采选、电力、冶金、建材和化工等又相互独立管理,目前从国家到地方尚未形成统一的协调机制对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进行全过程指导、协调、管控,不利于包括煤粉高效燃烧在内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相关技术的发展与运用。

四、有关建议

(一)引导舆论,提高知晓度,营造良好市场氛围

一是科学引导舆论,深化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概念,扭转一概而论燃煤即污染的观念;二是加强煤粉高效燃烧技术优势宣传,组织推广煤粉高效燃烧技术产品,提高舆论知晓度,提升市场认可度,营造良好市场氛围。

(二)科学规划,试点优先,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

一是科学制定相关发展规划,基于我国一次能源结构“富煤少油贫气”特征,引导地方以发展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为核心实现节能减排,加大散烧煤治理力度,鼓励在具有资源优势和工业基础的西北地区优先发展试点示范工程,及时总结经验,适时推动煤粉高效燃烧技术运用从西北产煤省(区)到东南沿海非产煤省(区)延伸布局;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制定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目录及推广细则,明确煤粉、高效煤粉锅炉相关技术标准、发展规模、适用范围等,协调解决煤粉铁路运输问题;三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通过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方式对煤粉高效燃烧技术相关项目给予合理支持;四是在国家层面建立由相关政府部门、行业机构和科研单位共同参与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协调机构,组织开展相关重大问题的研究和煤质标准、支持政策的制定,编制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发展和管理规则,协调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做到统筹协调,分行业实施,整体推进,切实保障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项目的实施。

(三)发挥优势,创新模式,提高市场竞争力

积极培育一批高规格的市场主体,鼓励西北地区有条件的煤炭企业一是充分发挥煤炭企业资源优势、技术优势,适当拉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形成煤粉生产、精细化供应、物流运输、装备制造、技术开发全过程产业链发展模式;二是以煤粉生产为基础,探索建立合同能源管理服务业务模式,利用工业锅炉改造、集中供暖、热电联产等平台,由单一的燃料供应发展模式转型升级为提供高效清洁能源一体化节能服务,提高市场竞争力。

(四)加强监管,规范发展,切实保障政策落实

一是加强行业发展规划、计划监管,促进煤粉高效燃烧技术运用有序推进,避免有关项目盲目建设;二是加强行业标准执行监管,确保燃料质量、燃料运输、装备制造等环节满足有关要求;三是加强有关项目运行监管,及时标定技术运用项目的能耗、排放指标,推广先进技术经验,督促整改不合格项目,切实保障国家节能减排相关政策的落实。

技术调研报告(篇4)

摘 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是构建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和前提。利用 ―相关数据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认为目前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存在R&D投入相对规模不足、有科研机构的企业比例少及行业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高新技术是对一个国家的经济有重大影响力,能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代科学技术的统称。高新技术产业具有知识密集、资本密集、高风险性、高收益性和外部经济性等特征。高新技术产业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发展潜力,是当今世界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从无到有,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特别是在“九五”和“十五”期间,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快速扩大,在国际的排名有明显提高。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基本处于空白状态;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始起步,逐步发展;1995到的发展期间,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规模由4098亿元增长到34429亿元,增长了8.4倍。

2.1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20,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成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全国88家高新区上报统计的高新技术企业总计5.96万家,实现营业总收入131595亿元。

2.2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了以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为主体,医药制造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为辅的高新技术产业群。

2.3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逐步形成。

中国高技术企业数为28189个,较金融危机前的21517个增长31%,较增长了1.89倍;科技机构数由金融危机前202217个上升到3184个,增长了43.6%。至年末,中国高技术企业有科技活动人员39.40万人,比20的26.097万人增加了13.3万人,增长51%。

2.4投入强度加大,产出效益明显提高。

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额为6945亿元,是2000年的12.34倍,投入明显加大。产出效果明显,其中发明专利大幅上升。2010年中国高新技术专利申请数为59 683件,占全国专利申请数391177的15.28%,是2000年2 245件的26.59倍;2010年新产品开发项目数为42820项,是 2000年的13.8倍,这说明随着高新技术产业投入的强度加大,高技术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2.5贸易额高速增长,结构不断优化。

最近10年,我国的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得到了较快发展,进出口总额从的1105.6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9050.8亿美元,增长了8倍多。据此计算,高新技术产品在我国外贸中的比重从20的21.7%提高到2010年的30.4%。

3.1规模总量小,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尽管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其规模总量仍较小。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只有18.7%,高新技术产业从业人员占总从业人员1.5%,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产品出口额在世界高新技术产品贸易总额中所占比例较低。

3.2研究与开发资金投入不足。从R&D经费投入看,我国高新技术产业R&D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值为1.35%,2011年该比值为1.41%,十年间仅增长0.06个百分点。从新产品开发经费投入看,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新产品开发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 20为 1.27%,到2011年该数值为1.75%,年均增长0.05个百分点,增速十分缓慢。R&D 经费投入和新产品开发经费投入远低于发达国家标准,难以支持整个高新技术产业的健康发展。

3.3高新技术人才匮乏。近年来,我国在高新技术人才培养方面有了较快的发展,2011年,我国已经拥有普通高等学校2409所,在校研究生164万余人,毕业研究生43万余人,但最终从事高新技术产业科研工作的却不多。2011年我国R&D机构数3254个,R&D 人员全时当量为42.7万人年,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可见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瓶颈。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使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挑战和机遇并存,针对我国实际国情,应采取切实可行措施,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笔者建议从以下方面加快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4.1着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处于成长初期,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对整个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具有引领作用。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日趋严重,现有经济增长方式与资源环境矛盾越来越突出。为获取发展优势,应制定新的发展战略,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宽带网络和生物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速度。

4.2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体系建设。从世界范围看,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核心主要是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因此,必须进一步提高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着力突破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技术,尤其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作用的高新技术。加快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4.3发挥政府的宏观引导作用。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经验表明,高新产业的发展需要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扶持。政府应当在正确的指导思想基础上,制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法规,为其发展提供政策和制度支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要求政府要有超前的战略意识,把准高新技术发展的方向,实施正确的高新产业技术路线,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

4.4强化高新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把高新技术人才培养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培养一批掌握高新技术和现代企业管理的企业家。一方面要加强培养高新技术人才,把培养高新技术人才作为强国战略的重点,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另一方面,要营造有利于高新技术人才成长的外在环境,吸引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肖艳,胡洋.吉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地理科学,2011(5).

[2]刘照德.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与经济,(6).

技术调研报告(篇5)

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要在不同网络产品、硬件平台、网络协议等组成的异构环境中运行,同时还需支持多种应用软件和管理多种应用系统。因此系统内部各软、硬件平台之间、系统与其他电子政务系统之间要有可靠和高效的信息传递与数据转换技术支持。中间件(如图3)是基于分布式处理技术的一类软件,它介于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之间,既能解决客户与服务器方的互联,又能实现不同技术组件之间的集成。

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的应用集成分为系统内部服务集成和系统外部服务集成,它们因功能不同对中间件的要求也不同。内部服务集成需要整合长期形成的大量遗留系统,共享不同平台和异构数据库间的数据资源;外部服务集成要求系统能自动检索到其他电子政务系统提供的相关服务,以构成更为广泛的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网络。考虑城市已有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系统、软硬件支持台的特点,及将来系统扩展和兼容等因素,在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实现过程中,将j2ee、webservices、xml信息交换中间件集成应用。其中j2ee标准用来解决服务器端应用间跨平台、数据异构的集成及数据挖掘任务;webservices用于系统的信息发布与获取;信息交换中间件在内外集成系统之间起到信息及功能的桥接作用。

技术调研报告(篇6)

武汉·中国光谷技术产权交易所于2001年5月19日开业,是继上海、北京、深圳、成都和西安之后,全国第六家技术产权交易所。它的设立为技术、产业、资本的对接提供了便捷的通道,在探索技术产权交易与企业孵化的结合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交易所设计开发的孵化企业产权电子交易系统既是对传统孵化器体系的创新,也是对产权交易的突破。日前,我们赴该交易所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设立背景武汉是我国开展产权交易比较早的地区,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在资本市场上开展了一些探索。  在武汉,设有省、市、区(县)三级产权交易所。湖北产权交易所是湖北省唯一的省级产权交易机构,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省国有资产管理局于1997年11月批准设立,挂靠省财政厅,由湖北证券公司牵头组建,实行会员制;属于事业法人,实行企业化管理,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享有鉴证权,经该所鉴证的《产权交易成交确认书》,是产权变更登记的合法。  1988年,武汉市设立了企业兼并市场,1993年改为产权交易市场,1994年成立武汉市产权交易所。武汉产权交易所是武汉市政府批准成立的非盈利性事业单位,挂靠武汉市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调控和监督产权交易行为及过程,具有市场管理和服务的双重职能。同时,武汉市各区、县也设有产权交易所。比如,黄陂产权交易所负责组织、调控和监督产权交易行为及过程,具有市场管理和服务的双重职能,是黄陂区企事业单位产权交易的合法场所。这些产权交易所主要是为国有企业服务的,是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交易平台,为国企改革、结构调整和扼制产权交易中的内部交易发挥了一定作用,但长期缚住产权市场发展手脚的一些问题并未得到解决,产权市场的功能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突出表现在产权流动性很差,交易效率低、成本高。比如,企业在产权交易所交易后,还要到具体的部门办理变更、评估等手续,往往涉及10多个部门,互相扯皮现象时有发生。这种状况不仅不能适应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更不能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武汉是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源地。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是我国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成立于1987年,是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和全国8家国际企业孵化器试点单位之一。目前,武汉有40多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孵的中小型科技企业1000余家。这些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最主要的瓶颈是资金问题,而众多投资机构由于缺乏资本畅通进出的渠道和公开的信息资源平台,往往持币观望,创业企业和风险投资很难走到一起。一方面,很多创业企业缺乏资金,很好的项目不得不搁浅;另一方面,社会上的各种资金又进不来。这种情况使得创业企业和风险投资都很为难。创业企业抱怨风险投资公司怕风险,风险投资公司也有难言之隐:没有退出机制,投的钱何时才能回家?作为一个科技大市,武汉每年都有大量的科技成果问世,不缺好项目,但缺少技术成果的交易平台。武汉·中国光谷(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内高新技术企业众多,但由于本地没有合适的交易平台,很多有前景的项目没有得到资金支持。这表明,武汉的产权交易和技术交易机构已经跟不上光谷建设的步伐,不能满足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发展的需要。如何促使高新技术企业与资本市场的对接,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稀有资源,实现高新技术企业的规模化发展,成为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设立技术产权交易机构势在必行。同时,加快光谷建设步伐,对创业投资和企业孵化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舞台。武汉·中国光谷技术产权交易所的设立适应了形势发展的需要,是为中小型科技企业解决融资渠道的一种制度创新。交易所在成功的架构了中小型科技企业产权交易系统的基础上,又于2002年5月22日开通了孵化企业产权电子交易系统,为孵化企业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为投资者提供进入和退出平台。二、定位与运作武汉·中国光谷技术产权交易所是集技术产权交易和国际企业孵化器为一体的综合性技术产权交易所,以产权交易为纽带,为科技成果所有者和企业提供技术与资本对接的通道,实现技术产权交易的公开化、市场化、专业化、规范化和国际化,加快高新技术转化步伐;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以为技术所有者和资金所有者提供投融资链接服务,为风险投资和企业兼并重组提供良性的资本运作机制为主要内容,集聚资本、整合资源,为创业者和风险投资营造理想的投融资环境。(一)定位:非证券化股权(产权)交易市场技术产权交易是新兴行业,不同于技术市场,也不同于产权市场,无现成的规范可以遵循。况且,武汉没有上海那样的强政府背景,也没有深圳那样发达的资本市场,没有特殊的政策,只有靠市场,靠“武汉·中国光谷”的品牌。武汉·中国光谷技术产权交易所立足于创新,追求低门槛、低成本、高效率,做市场的空缺。为了规避有关政策和法规的限制,孵化企业产权电子交易系统的定位是非证券化股权(产权)交易市场,是“不叫证券交易所的交易所、不是二板的二板、是创业企业进入主板和二板的‘踏板’”。从交易形式上看,这套交易系统类似于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但实质又与证券交易所有很大的不同,其交易、结算以及产权变更等都与证券交易不同。根据交易规则,孵化企业拿到系统内交易的股权必须以增资扩股的方式进行,而不能出让企业原有股东所持有的股权。也就是说,在该交易系统中,并不是挂牌企业的所有的股份都可以进行交易,只有通过在系统中进行增资扩股所形成的那部分股权才可以挂牌交易,而企业创始人所持有的股份也是不能在系统中挂牌交易的。为了与证券交易“划清界限”,交易所还规定,不允许把系统内交易的股权进行证券化拆分。(二)功能与服务武汉·中国光谷技术产权交易所具有孵化器和交易所的双重功能。1、交易所功能交易所是知识资本、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的配置枢纽,是技术创新、技术扩散、技术进步的动力引擎,为入场项目提供挂牌上市、评估认证、专业推介、交易鉴证、产权重组、企业并购、融资策划、管理咨询、财务顾问、拍卖招标等综合服务。交易所的服务对象包括三类:一类是技术产权出让方,包括科技成果的持有人、需增资扩股的科技企业和其它成长性企业;第二类是技术产权受让方,包括产权投资机构、风险投资机构、上市公司、资产经营机构以及其它企业和个人;第三类是中介服务方,为技术产权交易提供咨询、评估等中介服务的机构。2、孵化器服务功能主要包括:协助企业进行工商注册登记、协助企业进行税务登记服务、协助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的申报、房屋租赁及物业管理等综合服务(包括水、电、空调、电梯、保安、餐饮、停车、邮政、飞机、火车订票等)、资金筹措服务(包括风险投资服务;技术创新基金、孵化基金的立项申报;火炬计划的立项申报及协助筹措银行贷款等服务)、协助进行新产品及科技成果鉴定、管理咨询服务、人才培训服务(包括出国接受相关机构培训)、协助办理出国交流、访问、进修等手续、人事档案

接纳、党团关系接纳、国际互联网接入服务、律师咨询服务。
(三)运作机制
武汉·中国光谷技术产权交易所立足于创新,在体制改革方面先行一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不要政府一分钱,实行股份制运作。
交易所注册资金1000万人民币,按照政府主导、省市共建、市场运作的方式,由武汉高科控股集团公司、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湖北省科技情报局、武汉宏宇实业有限公司发起设立的武汉光谷技术产权交易股份有限公司运作管理,其股权比例分别是20%,30%,20%和30%。
交易所实行会员主导下的委托代理交易方式。目前,已吸纳了22家会员单位,正式挂牌的项目达230余个。
(四)加强与兄弟交易所交流与合作,融入世界产权交易市场
交易所重视同国内、国际交易所的合作与交流。目前,已经与深圳国际高新技术产权交易所、湖北省工商联、湖北省浩瀚律师事务所、湖北省科技情报研究院、湖北诚信拍卖有限公司、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湖北省设备招标办公室、湖北省设备成套招标有限公司、湖北民银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武汉英华信息识别传播有限公司、汉川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湖北中创天脉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武汉大学风险投资高级培训班基地、长江咨询评估中心、武汉顺海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等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为加强内地与海外互通有无、资源共享,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资产升级。交易所还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科技产业联交所、世界产权市场香港交易所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三、孵化企业产权电子交易系统武汉·中国光谷技术产权交易所在国内率先设计和实施了孵化企业产权电子交易系统,通过在湖北省内各孵化器的推广和应用,已形成基于互联网平台、实现孵化企业产权远程和本地的实时报价交易和清算,为孵化器内中小企业的产权(股权)转让提供标准化、电子化交易的专业性市场。该系统不仅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拓宽资金融通渠道,而且通过市场机制促使各种孵化资源的全方位整合,实现孵化资源的有效配置,构建风险资本进出机制,拓展创新资金进出通道。(一)基本目标武汉·中国光谷技术产权交易所的交易品种是由孵化器保荐的产权明晰的孵化企业(有限责任公司)的产权(股权),其基本目标包括:为孵化器内的企业提供产权(股权)融资和交易的途径;完善孵化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为企业购并提供交易场所和资源平台;为风险资本创造一个项目资源丰富,价值认定相对准确并具有可参考性的投资市场;为风险资本提供进入机会和退出渠道,促进风险资本健康发展,并为风险投资基金提供私募场所;构造创业板支撑体系,促进创业板市场的良性发展;增强孵化器的孵化能力,促进孵化产业的良性循环和蓬勃发展。交易所以孵化器为核心,以被孵的中小型科技企业产权(股权)为交易对象,以等份化的孵化企业产权(股权)为交易单位,构筑低门槛、低成本、高增值、高效率的交易平台,凡有50万元净资产、孵化器内半年存续期的企业都可以提出挂牌申请,最小的交易单位仅为1%的企业股权。(二)业务流程产权发售:经申请通过审核批准挂牌的孵化企业,将拟发售的产权(股权)通过项目推介会、路演和其他信息手段向投资者推介,投资者通过本系统对挂牌产权进行认购。产权交易:挂牌产权(股权)由投资者认购后,投资者即可将产权(股权)在交易系统内进行交易。(三)交易原则交易所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公信”的原则规范交易操作。“公开”就是要求挂牌企业、保荐人、交易所对有关资料和信息必须实行公开披露,做到真实和全面,便于投资者充分了解;“公平”和“公正”的核心是权利平等。任何人不得在交易系统中享有特权,必须遵循“时间优先、价格优先、数量优先”的原则进行交易;“公信”即交易合约标准化与自律管理相结合。产权交易市场的正常运作,有赖于市场参与各方特别是挂牌企业、保荐人和保障会员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公信力。(四)风险防范交易所通过对市场风险和交易主体的监管,结合其他相关配套措施加强电子交易系统的风险防范。即:通过严格的涨跌停板制度、保证金制度、风险准备金制度、稽查制度等对市场风险进行监管;通过会员资格审批制度、交易主体资格、保荐人制度、大户报告制度对交易主体进行监管;通过充分公开交易信息、进一步完善有关法律体系、引入先进的实时风险投资分析系统、加大投资者教育力度等其他相关配套措施控制风险。

四、特色与创新武汉·中国光谷技术产权交易所开业时间不长,孵化企业产权电子交易系统更是一个新生事物。尽管在监督管理、非证券化股权交易、引入做市商和保荐人制度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但它毕竟是技术与资金结合方面的新探索,有自己的特色,是中小型科技企业解决融资渠道的一种制度创新。(一)追求低门槛、低成本、高效率,定位为非证券化股权(产权)交易市场,具有创新意义非证券化产权交易市场作为一种基础性的、灵活的投融资机制,它能够为科技创新型企业,中小企业以及其他非上市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为企业资产重组提供交易平台,是资本市场最基础的一级发展规范的非证券产权交易市场,可以为中小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中小企业提供融资途径,为国有企业资产重组提供舞台,为大量的民间资本风险资本提供投资通道;可以拓展证券市场上市公司层次升降的市场空间,从而提高上市证券的质量,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武汉·中国光谷技术产权交易所的孵化企业产权电子交易系统定位在非证券化股权(产权)交易市场,是“不叫证券交易所的'交易所、不是二板的二板、是创业企业进入主板和二板的‘踏’”。这种定位使它在政策上规避了诸多障碍,对在系统中挂牌的企业也可以带来诸多好处。在产权交易系统挂牌成本很低,门槛相对也低,投资者对企业回报的期望值也比主板市场低得多。这些宽松的环境都可以为中小企业的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也可以使企业逐步走向规范,为今后走向主板、二板或是海外上市打下坚实的基础。(二)以孵化器为依托,探索技术产权交易与企业孵化结合,着力于科技成果进入企业后的融资服务和孵化孵化器是聚合孵化资源,为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服务的支撑体系。它为创业者营造一种创业环境和氛围,让处于种子期的企业进入孵化器,进行孵化服务直到其长大毕业,从而帮助创业企业提高成活率和成功率。与国内其他技术产权交易所不同的是,武汉·中国光谷技术产权交易所集技术产权交易与企业孵化为一体,为技术所有者和资金所有者提供融资链接服务,着力于科技成果进入企业后的融资,进行技术入股、产权转化、股权融资、企业并购和孵化,为中小型科技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交易所充分考虑本地资源优势,成熟的技术、项目直接挂牌交易,不成熟的,先孵化后交易。孵化企业产权电子交易系统以在孵的中小型科技企业产权为交易对象,通过细致的交易品种设计和交易合约标准化,降低了资本市场的准入门槛,拓展了资金进出通道,促使投资人、孵化器、中介机构、在孵企业等加快资源的全方位整合。由被孵化企业与风险投资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及民间投资者所共同搭建的高效率、

低成本、低风险的专业化交易平台,是企业孵化器功能的提升,为被孵企业吸纳民间资本提供便利途径,是各类投资者资本进退出的通畅渠道。
孵化企业产权电子交易系统不仅是一套解决资金“供求矛盾”的交易系统,反映在机制层面上,更是一种制度的创新。在这个系统中,建立了信息发布和评估的方法和制度,能帮助投资人评估在孵企业的发展状况,保证信息及时公证地披露;这个系统中引入了保荐人制度,提高了诚信度,降低了投资的风险。以前的投资者没有这些制度的保证,投资活动承担了过多的风险。孵化企业产权电子交易系统为投资人准备了规避风险的制度,对于风险投资来说可以更好地把握投资对象。
(三)引入做市商和保荐人制度
孵化企业产权电子交易系统是以技术产权交易所为依托建立起来的为中小型高科技企业产权交易服务的市场,为控制该市场的风险,引入了保荐人制度。
申请产权挂牌交易的孵化企业由其所在的孵化器作为保荐人,保荐人制度使孵化器服务功能得以延伸。保荐人通过比较完善的遴选机制,可以从储备项目中培育、遴选出优质企业,进行挂牌辅导。孵化器承担对孵化企业挂牌后的持续辅导职责,通过进行实时的全程化辅导,变风险投资的“远程管理”为“近程管理”,大大降低投资者的投资风险。把挂牌企业的运作行为纳入规范化和制度化轨道,促进孵化企业产权电子交易市场的规范、稳健、高效和有序运行,保证挂牌企业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通过做市商制度,增加了市场的交投活跃性、抑制过度投机。
保荐人在任期内对挂牌企业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有重大责任,有助于加大挂牌企业的信息披露力度,促使其充分地披露信息,增加信息披露的强度和透明度,尽可能避免和消除因信息分布的不完全和不对称所引发的挂牌企业的投机行为,有效地防止挂牌公司利用信息的不对称占有将风险转嫁给投资者。从一定意义上来讲,保荐人是防范和规避孵化企业产权电子交易市场运行风险的重要承担者。
针对我国国情,孵化企业产权电子交易系统还尝试引入了做市商制度,在交易方式上进行创新,设计出采用报价商报价与集中竞价相结合的交易方式,即由场内的做市商对其持有的某只股权进行买卖双向报价,并在其所报出的价位上接受投资者的买卖要求。做市商制度在交易效率、配置效率、风险处置方面具有其它方式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而且也更加符合高科技企业产权交易市场的要求。
报价商不断地向投资者报出挂牌企业产权的买卖价格(即双向报价),并在该价位上接受投资者的买卖要求,以其自有资金和产权与投资者进行交易。报价商以这种不断买卖提供了流动性,创造了市场,满足公众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其自身则通过设置买卖报价的适当差额来补偿所提供服务的成本费用,并实现一定利润。
目前,孵化系统对场内做市商的资金要求是至少有100万元的保证金,这是很低的门坎。

技术调研报告(篇7)

**县 2010 年畜牧技术推广站培训总结 2010 年,我站在县局的工作安排指导下,全共完成各项技术培训工作 5 期,其中:猪人工授精技术培训会 2 期,养殖档案建立培训会 1 期,畜牧养殖技术培训会 1 期,能繁母猪保险培训 1 期,共培训 1000 余人次。现将本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精心组织、细心安排:我站通过精心的安排,对各期培训工作都做好充分的准备,编制好各期的培训讲义和各种资料。

二、结合实际、分期培训: 2010 根据工作任务,我站结合培训内容,对技术员、养殖农户等进行了分期培训,确保畜禽养殖发展的规范化。

三、取得的成绩: 1、提高了我县猪人工授精输精员的业务水平,使全县猪品种改良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提高了生猪改良覆盖率。2、规范了规模养殖场(小区)的养殖档案建立工作,使我县达到建档要求的养殖场(小区)建档率达 100%。3、通过畜牧养殖技术的培训,大大提高了我县养殖农户的养殖水平,确保我县生态畜牧业的健康发展。4、通过能繁母猪保险工作的培训,使此项惠农政策在我县得以良好的实施,确保了能繁母猪饲养户的养殖利益。存在的问题: 1、由于培训经费的不足,造成培训工作开展困难,很多培训内容无法全面系统地进行。2、县畜牧技术推广站由于技术人员少,而且年龄偏大,很多畜禽养殖技术知识没有得以更新,在开展培训工作中没有新的技术知识进行推广。

技术调研报告(篇8)

数控技术专业(数控加工方向)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系统地掌握数控技术专业(数控加工方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有创新意识,能从事企业管理、能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1、要求学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和人民,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

2、要求学生逐步树立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发扬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和艰苦奋斗的作风,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要求学生掌握数控技术专业(数控加工方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强化数控加工的技能训练。

4、要求学生学会一门外语,能简单会话和阅读外文书籍。

5、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方法以及在本专业领域的应用技能。

6、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体魄。

二、培养规格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数控技术专业(数控加工方向)生产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三、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1、具有大学专科文化基础知识。

2、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品质。

3、具有本专业基本理论知识N技能,具有较强的管理和实操能力。

4、具有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进行数据库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5、具有大学英语二级水平所要求的听、说、阅读等方面的知识和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的能。

6、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自学能力、应变能力及创新能力。

7、掌握科技论文写作基本知识,具有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

8、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9、掌握科技文献检索方法和事故调查科学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10、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

四、主干课程

高等数学 机械制图 工程力学 机械设计基础互换性原理与技术测量 计算机应用基础 机械制造工程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数控机床数控加工程序编制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及维护等。

五、课时分配

总课时2432学时,其中:课内总学时1574学时,理论课学时1388学时,占57%;实践课学时1044学时,占43%。

六、实施计划的说明

1、除特殊情况外,必须按本计划组织教学,并对各课程(含实践性教学环节)拟定统一大纲,并尽可能采用全国统编教材或组织编写合适的教材。

2、本专业不定期举办各种专题讲座,以拓宽学生知识面。

3、关于实践教学环节

⑴、生产实习

第二学期安排二周生产实习,通过生产实习使学生初步接触数控加工和金属切削的具体工作,了解数控加工和金属切削的生产状况,初步获得数控加工和金属切削的感性认识,同时为今后学习专业课打下一定的基础。

⑵、钳工实习

第四学期安排三周钳工实习, 通过实习使学生初步接触钳工加工工作,获得钳工工作的感性认识,为今后学习专业课和就业打下基础。

(3)切削加工实习

第五学期安排五周、第六学期安排一周切削加工实习, 通过切削加工实习,使学生掌握必须的切削加工知识,与此同时,考取切削加工中级证,为今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4)、毕业设计

第六学期安排十周进行毕业设计, 通过毕业设计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理论,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实践训练,是对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及应用能力的全面考核。

(5)、实践教学还包括:入学前教育、军训、毕业教育、劳动和社会实践。

第一、入学教育和毕业教育

通过入学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学校,热爱专业,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通过毕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认清就业形势,了解就业动态,正确对待就业。

第二、军训

为使学生学习军事知识,增强国防观众,加强组织性、纪律性教育,新生入学安排二周时间组织集中军训,内容包括;队列、宿舍内务整理等。

第三、公益劳动

公益劳动未作具体安排,但应有这项内容,可利用下午适当时间安排一些公益劳动,其内容为环境、绿化、实验室和校园建设等方面的劳动,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

第四、社会实践

第三学期利用暑假安排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通过实践使学生进一步深入社会、认识社会、了解国情、热爱祖国、增强社会主义信念。

技术调研报告(篇9)

随着制冷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消费者对食品的新鲜度要求增加,保鲜一直是最主要的技术创新点和难点。多年以来,单靠温度、湿度的调节来延长食物保鲜时间,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因此,食品冷藏保鲜设备制造企业一直没有放弃前进的步伐,积极寻求新型保鲜技术,去实现保鲜效果最大化。

生物技术(抗菌肽)

生物工程技术创业公司“海斯波迪”利用发酵原理生产制造低成本、高安全性的抗菌肽,而抗菌肽应用在果蔬等农产品上,在延长保鲜期的同时还能体现出其绿色、安全性。

从种植采摘,到收购存储,再到运输和销售,基本每一条环节都对保鲜技术有较高的要求。其中,有两类客户需求更为强烈,一种是不易存储类的果蔬种植大户,另一种是不易存储类的果蔬进出口商。对于相对不易腐烂的水果商(比如苹果、橙子等),如果防腐手段性价比较高,该商户也愿意积极尝试。

抗菌肽对真菌、细菌等均有抑制效果,不仅仅用于果蔬的保鲜,还可以用于水产、肉制品、熟食等的保鲜,简而言之,其潜在的应用领域还有很多。

物理技术(保鲜冰袋)

冰袋是较为常见的利用物理技术保持食品新鲜的方法之一。相关包装企业表示,保鲜冰袋主要分两种。其一是带中装有干冰,一般来说生鲜食品保鲜不需要那么低的温度,而干冰保鲜,消费者也可能因为不当接触被冻伤。

因此,大部分生鲜电商采用另一种保鲜冰袋,其袋中液体是水、防腐剂和高吸水性树脂的'混合物。从食品安全角度看,液体保鲜冰袋中的成分总体安全。但是,并非液体保鲜冰袋就是最佳的保鲜方式。因为绝大多数保鲜冰袋的外包装是普通塑料袋,并非可降解塑料袋,如果没有合理的回收方式,对环境的污染还是存在的。

预防保鲜冰袋带来的环保压力须双管齐下,创新生鲜食品保鲜方式,要么从源头减少保鲜冰袋的使用量,要么是提高重复使用率。诸如,市场上已出现了新型保鲜包装,将原先一整袋的保鲜液体用一个个小空间分隔,整个包装更像一张有厚度的包装纸,可任意裁剪和弯曲。这种设计能让商家和消费者根据不同商品的形状进行包装,按需使用,减少浪费。

化学技术(保鲜剂、防腐剂、抗氧化剂)

食品化学保鲜是指在食品生产和储运过程中运用化学保鲜剂、防腐剂和抗氧化剂来提高食品耐藏性,防止食品变质和延长保质期。比如果蔬放时间长了可能会产生霉变,既有细菌、霉菌这些微生物的作用,也有某些果蔬自身所含的酶的作用,所以我们如何杀死这些霉菌,让食物保持长久的新鲜,是一个重大课题。

然而食品保鲜剂、防腐剂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贡献。技术的进步和相关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让我们能够一年四季吃到世界各地的新鲜水果,满足营养和口味的需要。不过,很多人提到添加剂便“谈虎色变”。事实上,食品添加剂本身安全性是比较高的,因为全世界使用统一的食品添加剂安全评估方法及标准,对它的管理实施的是一种实时的动态的监管。

变频技术(变频调速)

我们知道,变频技术通常用于空调当中。其实,与家用空调比,冷冻、冷藏保鲜系统采用变频技术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据笔者了解,冷库、冷藏库特别是冻结过程是变温蒸发系统,通过变频技术可以大幅提高制冷压缩机的性能,既起到了保鲜作用,又能节约能耗。

但是,变频技术在冷库中还未得到广泛应用。若在速冻库上应用,有更明显的节能效益,对保鲜库,通过多机头并联技术完全可以达到节能目的。对于冷库上的应用,缺少相关控制策略和运行维护经验可能是制约国内冷库应用变频技术的瓶颈所在。

变频技术应用方面,冷冻冷藏行业远远落后于空调行业。然而,冷藏保鲜库若是利用好这一技术,将有效地解决保鲜过程中能耗大等问题。有行业人士表示,冻结过程的变频是很好的突破口,只要思路正确,措施得当,相信变频技术会得到快速的发展。

水分子激活技术

据了解,最新产品M鲜生系列冰箱,其搭载的全球首创水分子激活保鲜技术成为关注焦点。而“基于水分子振动的全保鲜技术研究及应用”已通过国家级技术认定。

据相关人士介绍,这项技术找到了食物保鲜的内在密码。食品想要保持新鲜,最本质的东西是水分,常规保鲜法主要着重外在因素,例如温度、湿度等,而水分子激活保鲜技术着重的是食物内在因素,通过激活食物自身水分子实现保鲜。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zf133.com/a/5680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