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范文大全 > 初中生物教案 >

初中生物教案实用十篇

初中生物教案实用十篇

初中生物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口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使学生成为既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的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现象的分析和归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

1.活体生物如:盆载的植物体1-2种;

2.动物标本1-2件;

3.珊瑚;小机器人;有关的投影片等。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展示盆栽植物和一个小机器人,说明它们的根本不同在哪里?

盆栽植物是生物。说明生物与非生物是有区别的。生物具有区别非生物的本质特征。

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说明生物的特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题讨论(如果学生人多可两组一题)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小组研究讨论结束后,可研究讨论其他组的题。待各组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最后可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补充(教师除了组织学生的活动,可以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讨论和研究)。

下面是讨论的大致内容: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

(1)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并为动物提供了食物;

(2)寄生植物获取别的生物体中的有机物。如猪笼草、菟丝子、食人树等;

(3)动物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现成的有机物。如猫抓鼠吃;青蛙抓虫吃;狗吃肉;羊吃草等;

(4)细菌、真菌等分解枯枝落叶朽木动物的尸体粪便等有机物。任何生物的生存都需要营养物质。

2.生物需要呼吸

(1)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提供,植物的各项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都是由呼吸作用提供的。

(2)人从出生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不能停止的是呼吸。成人呼吸频率16-18/每分钟。

(3)鱼生活在水中需要大量滤水从水中摄取氧气。

(4)鲸每15-20分钟就要从水中冒出呼吸一次。

(5)水生的爬行动物有专门适应水中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如海龟它的肺能贮藏空气,它的泄殖腔内有肛 门囊,囊壁富有血管,可在水中呼吸。鳖喉部有粘膜形成绒毛突起,其上毛细血管丰富,水中气体可由此进入,可以10小时在水中不出来。

(6)水生植物有气道如藕的茎中有气道;水稻的茎杆是中空的可通气。

3.生物体都能繁殖后代

(1)许多植物能够产生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

(2)有些植物能产生秧子如白薯、草莓;小麦、水稻能分蘖;

(3)白薯、土豆能出芽。

(4)藻类、苔藓、蕨类能产生孢子,用孢子繁殖后代。

(5)细菌、草履虫等生物通过分 裂生殖,产生新个体。

(6)许多动物通过产崽繁殖后代。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1)植物缺水会发蔫;水多了会涝。

(2)施肥少了长不好;施肥多了会烧苗。

(3)含羞草受到外界刺激会做出反应;捕虫植物有特殊的捕虫作用。

(4)植物有向光性、向水性、向肥性等。

(5)动物会捕捉食物逃避敌害等。

5.生物能将身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

(1)植物能够通过落叶带走一部分废物。

(2)人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等将废物排出体外。

6.生物能生长

(1)植物能由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2)小鸟由卵孵出长成大鸟。小孩能够长成一个大人。等

7.生物还会生病、衰老、死亡

(1)植物有生有死,植物会生病。

(2)动物有生有死,动物也会生病。

8.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等等。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能说一说什么是生物吗?(根据生物的特征说)

初中生物教案【篇2】

2、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1、形态:杆状、球状、螺旋状2、结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集中区

特殊结构:荚膜(保护)、鞭毛(运动)3、营养方式:异养(寄生、腐生、共生)

知识与技能:

1、概述花的主要结构2、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说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花、果实、种子,对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养成爱花习惯重点:概述花的主要结构,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知识与技能:

(1)描述观察到的草履虫的形态结构,说明草履虫整个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

(2)识别草履虫的细部特征,依据观察到的影像,把握草履虫的结构与生命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认同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资料分析,提高解决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草履虫为例认同生物(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并初步形成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相适应。

(2)通过学习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激发热爱生物学的情感,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单细胞生物(草履虫)的结构和功能难点:树立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描述根的生长。2.锻炼观察、测量、解读实验数据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关注一种植物的根的生长的过程,体验科学的研究方法,初步学会记录数据、解读数据的方法;

2.学习收集信息、筛选信息、交流及表达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实验的艰辛与快乐,树立持之以恒的科学意志,领悟科学方法;

2.学会倾听与感受,提高人文素养;3.通过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重点:学会观察实验现象、收集、记录实验数据的方法。

难点:在探究实验中,耐心、细致、求实地完成测量和解读实验数据的工作。

1.学生课前准备:以小组为单位参照课本自己设计方案观察根尖伸长最快的部位,做好观察记录以备交流。

2.教学课件:根尖生长过程的各部分细胞动态变化的多媒体课件、根尖的结构图。

出示贺知章《咏柳》诗歌,引出课题:展示古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说明这个咏春风绿柳的诗句中蕴含着生物学知识,引出万千枝条及绿叶都是芽发育成的,从而导出本节课的学习。

1.分生区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目2.伸长区的细胞增长,增加细胞体积

血液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密闭的管道系统里循环流动,带动着物质的运输,保障各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掌握这部分内容是为学习“血液循环”奠定基础。

教学难点: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图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血红蛋白的特性

借助显微镜来观察人血的涂片,可以让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血液,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加强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

知识目标:A、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B、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C、了解有关人造血液、造血干细胞的知识。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运用显微镜观察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态度;激励学生将来从事医学研究,解决医学难题,造福人类。

初中生物教案【篇3】

概念: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把生物划分为种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

意义:可以更好地研究利用和保护生物,了解各种生物在生物界中所占的地位及其进化的途径和过程。

2.植物所属类群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是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对植物进行分类主要观察其形态结构,如被子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花、果实、种子是被子植物分类最重要的依据。

4.生物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种是分类的最基本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物种越多,但物种间的相似程度越小,共同特征越少,亲缘关系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物种越少,而共同特征越多

5.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它包括三个层次:生物种类多样性(即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三者关系:

(1)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最直观的体现,是生物多样性概念的中心。生物种类多样性影响生态系统多样性。

(2)基因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在形式。基因多样性决定种类多样性,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多样性。

(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外在形式。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所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6.我国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其中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仅次于巴西和哥伦比亚,居世界第三。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

7.生物的各种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不同生物的基因有较大差别,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在基因组成上也不尽相同,因此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8.我国是世界上基因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特别是家养动物、栽培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

9.利用基因多样性改良作物品种典型实例:

美国引进我国的野生大豆与当地品种杂交,培育出抗大豆萎黄病的优良品种;

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产量很高的杂交水稻新品种。

10.生态系统包括类型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1.每种生物都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的,这些个体的基因组成是有差别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基因库,;每种生物又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并且与其他的生物种类相联系。某种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绝灭,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

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12.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生态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的影响

13.被称为植物中的“活化石”是银杉;被称为中生代动物的“活化石”的是扬子鳄;中国鸽子树(珙桐)也是植物界的“活化石”。

14.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人们把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这就是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我国现已建成许多保护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和保护珍稀动植物的自然保护区。

15.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护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开发生物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地;自然保护区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和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

初中生物教案【篇4】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初步认识生物 2、区别生物和非生物 3、说出生物特征

能力目标:通过积极主动参与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区别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生物的生命现象”的讨论,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关爱生物的良好品质。

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__________,也可以借助_________、__________等仪器,或利用__________等工具,有时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

二、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一定认识其中不少的生物。那么,我们的教室里有哪些生物?请各小组讨论后出示课前观察的结果。

(一)通过各小组的回答说明,要想区分生物与非生物,我们必须首先学会观察。阅读课本P2页回答下列问题:

(二)阅读课本P2-P5页,探究下列问题:

1、填充下图,识记生物的基本特征。

2、观察动物题材的投影片和教室里盆栽植物,结合课本第插图,讨论:

(1)植物和动物对营养物质的获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人类同其他生物呼吸均需要吸入__________、呼出_______________。

(3)动物和人排出体内废物的方式有哪几种?

(4)课本第五页插图的内容说明了什么?

2.下面是猫和鼠的部分生命现象,请分析说明它们各属于生物的何种基本特征

(1)小猫长成大猫属于 。

(2)猫生小猫属于 。

(3)猫生猫,鼠生鼠属于 。

(4)一窝猫中有白猫、黑猫和花猫,这种现象属于 。

(5)鼠听到猫叫,立即躲近洞里的现象属于 。

1.下列现象中的物体属于生物的是………………………………………………( )

C.钟乳石在慢慢长大 D.馒头上长出“白毛”

2.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 )的特征…………………( )

A.需要营养 B.进行呼吸 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繁殖

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哪个特征…………( )

4.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

5、科学家对蜜蜂群体的自然活动状况进行跟踪拍摄,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6.请说出元代散曲名家马致远的名曲《秋思》中的生物和非生物。(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初中生物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1.说出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2.通过小组讨论,说明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的区别,提高分析对比能力。

3.体会生物多样性,提高对动物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区分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提问:之前已经学习了两栖动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又有哪些代表生物呢?

(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代表生物有青蛙、蟾蜍、蝾螈等)

播放各种爬行动物的图片,让学生欣赏观察,并提问:两栖动物虽然能在陆地上生活,但仍然没有脱离水环境的限制,那么图中的这些动物是否和两栖动物一样呢?带着问题,引出新课。

(二)新课教学

1.蜥蜴的特征

播放蜥蜴生活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蜥蜴的活动有哪些特点?

教师注意引导观察顺序,师生共同总结。

(蜥蜴的头部后面有颈,因此它的头可以灵活的转动;蜥蜴的四肢短小,不能跳跃,但能贴地面迅速爬行;皮肤干燥,表面覆盖角质的鳞片。)

教师继续提问:这些特点对于它们的生活会有怎样的影响呢?拿出准备好的蛇皮让学生亲自感受。

(头部灵活、爬行速度快更容易在陆地上寻找食物和发现敌害,角质化的鳞片既可以保护身体,又能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2.蜥蜴的生殖

出示蜥蜴受精和产卵过程视频,并展示蜥蜴的卵模型。提出问题:以蜥蜴为例,爬行动物是如何受精和繁殖的呢?

让学生亲自观察蜥蜴卵模型,并拨开卵壳,观察视频,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蜥蜴在体内受精,将受精卵产在陆地上,卵壳很坚硬,可以保护内部结构,同时也可以防止水分散失。

继续追问:它与青蛙的生殖有什么不同呢?让学生对比进行有效区分。

(青蛙在水中受精,并将卵产在水中,幼体在水中生活;而蜥蜴将受精卵产在陆地上,卵外还有坚韧的卵壳保护,使卵能在陆地环境中发育成幼蜥,真正的适应了陆地生活。)

教师补充蜥蜴能在陆地上生活还有肺的作用,要比青蛙的肺更发达,能满足在陆地上对氧气的需求。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将青蛙和蜥蜴的区别通过表格对比的形式进行总结,小组代表进行展示。

3.爬行动物的特征

教师分发多种爬行动物的资料卡(龟、鳖、蛇、鳄等),请学生仔细阅读,并同桌两人共同总结出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教师总结补充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上产卵,卵表面有坚硬的卵壳。

(三)巩固提高

教师呈现几种动物,让学生判断是否为爬行动物。

(四)小结作业

1.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作业:思考人类与爬行动物的关系。

四、板书设计

初中生物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本章的探究活动。

3.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重点和难点

1、 认识光合作用。

2、 绿色植物在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3、 探究活动的设计。

课时分配

2课时

教材分析

通过生物呼吸和燃料燃烧都会消耗大气中的氧气,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为什么没有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明显增多,氧气含量降低的悬念,引起学生对大气中碳—氧平衡是如何维持的问题产生兴趣。

可将金鱼藻的放氧实验分成两步进行演示。首先让学生观察光下金鱼藻放气泡的实验,引出光合作用除了能制造有机物还能制造什么物质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引导学生作出假设。然后再做气体燃烧状况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结果推测金鱼藻放出的气体是氧气。

关于光合作用原料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对普利斯特利的三个实验先分别进行分析,再将分析结果综合起来考虑,得出光合作用不但能产生氧,而且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结论。植物所产生的氧气除了满足自己生存的需要外,还可以供给其他生物使用。建议教师在学生分析完三个实验后,尽可能引导学生的思维再上升一个层次。即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普利斯特利为什么要设计三个实验,才能得出最终结论?”目的是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综合看问题的意识,当一个现象由多种因素控制时,应当先研究一种因素,控制其他因素。

初中生物教案【篇7】

开门见山的引入,体现了关注社会,以人为本的思想。

(二)设计和完善实验方案:

学生讨论实验方案环节,教师稍作引导,突出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畅所欲言,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

完善实验方案环节,师生互动,强调设计实验必须遵循的单一变量原则和设置对照原

则等,体现科学实验的严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实施实验方案:

选取实验材料环节,创建“材料自选超市”,使学生能够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按需取材,充分体现学生开展实验的自主性。

实施实验方案阶段:注重实验细节,力求使得实验更加科学、准确:

①使用凹玻片,确保酒精能够充分影响水蚤;

②针对学生在计数水蚤心率过程中遇到的水蚤心率过快,难以准确计数的问题,让学生开动脑筋,展开讨论。最终让学生自己提出了更为准确的“打点计数法”,大大提高了计数水蚤心率的准确度。

(四)整理、分析实验数据:

学生分组汇报实验数据,师生互动,共同分析实验误差。同时,针对数据较多难以直接得出结论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绘制折线图,化繁为简,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得出实验结论:

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准确、科学的实验结论。

初中生物教案【篇8】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2、举例说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3、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二)能力目标:

1、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出假设。

2、初步学会确认和控制实验变量。

3、初步学会设计对照实验。

4、学会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同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观点。

2、如实记录实验数据。

3、取放鼠妇时动作轻柔,实验结束后能将鼠妇放到自然环境中。

二、学习难点和重点

1、学习重点:

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

2、学习难点:

(1)设计对照实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2)组织好“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的探究活动。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和探究法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课前准备:

1、准备相关的图片

大熊猫、鱼、麦田、蚂蚁群、蜜蜂群、打斗的狮子、争斗的秃鹫等图片

阔叶林和针叶林的分布图,沙漠、草原和森林的分布图,仙人掌、竹节虫(拟态)、变色龙(保护色)、箭毒蛙(警戒色)、人类排放废水等图片。

2、准备实验材料

湿土,干土,解剖盘,纸板(教师准备),鼠妇20只,计时表(学生准备)。

3、课前学生活动

学生分组(四人一组)。每组在课前观察鼠妇的生活环境,捕捉鼠妇20只,并记录捕捉地点的环境该地点鼠妇的数量,注意不要破坏学校、社区草坪或花坛,不伤害鼠妇。

六、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调查,我们知道,生物都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的。我们把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环境的.总和叫做生物圈。第二章的学习就要带领我们去了解生物圈。要想了解生物圈,首先要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二)讲授新课

1、环境的概念

教师提问:

①野外生活的大熊猫组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②鱼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鱼能离开这种环境吗?即使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鱼一定能正常生长吗?还会受到哪些影响呢?

③环境仅仅是指生物生活的地点吗?什么是环境?

分析后学生自己归纳出环境的概念: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2、生态因素

教师提问:看图1-12小麦田示意图在这片麦田中,对小麦的正常生长有影响的因素有哪些学生思考找出阳关、温度、水土壤、老鼠、蚯蚓、七星瓢虫、麦蚜、杂草等因素。

教师讲述:我们把这些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

教师提问:你能将这些生态因素进行分类吗?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利用第一章所学制定分类依据,即依据有无生命将生态因素分为两类,分别是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教师概括:阳关、温度、水、土壤中的营养物质是无生命的,称为非生物因素;老鼠、蚯蚓、七星瓢虫、麦蚜、杂草是有生命的,称为生物因素。

3、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教师提问:阳光、温度、水、土壤对小麦的生长有什么影响?

学生展开讨论,回答问题:没有阳光,小麦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温度过低,小麦种子不能萌发、麦苗生长缓慢。水分过少,小麦易枯萎;水分过多,小麦易烂根。土壤肥沃,小麦生长好;土壤贫瘠小麦生长差。

教师提问:其他植物的生长会不会受到阳关、温度、水和土壤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请举例。学生举例,达成共识。

教师归纳:植物的生长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教师提问:非生物因素是否影响植物的分布?教师展示阔叶林和针叶林的分布图,沙漠、草原和森林的分布图,植物的分布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呢?

学生分析图片,找到原因,得出结论:温度和水分对植物的分布有影响。

教师讲述:非生物因素对动物有没有影响?下节课,我们将通过实验来了解。

4、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教师提问:刚才分析了图中非生物因素对小麦生长的影响,那么图中老鼠、蛇等生物因素对小麦的生长又有什么影响?这些生物之间是什么关系?

学生展开讨论,分析回答:老鼠破坏麦田,蛇吃老鼠;麦蚜吃小麦茎叶,七星瓢虫捕食麦蚜;杂草与小麦争夺阳关、养料和水分;蚯蚓松土肥土,有利于小麦的生长。并归纳出生物之间存在捕食

和竞争的关系。

教师提问:与小麦一样,每种生物都会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生物与生物之间,除了捕食、竞争和寄生以外,还有其他关系吗?请举例。

学生举例,并通过观看图片,了解生物因素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并能进一步将它们分为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和不同中之间的关系。

教师提问:你能进一步将这些关系进行分类吗?

学生概括出: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互助、竞争;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竞争、寄生。

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教师提问: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都作用于生物,那么生物怎样生存呢?

学生认识到生物必须要适应环境。

教师提问:请看教材“资料分析”,思考:骆驼和骆驼刺是怎样适应缺水的环境的?海豹是怎样适应寒冷环境的?仙人掌是怎样适应沙漠的生活的?

教师提问:你还能举出哪些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举例并总结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

教师展示:竹节虫(拟态)、变色龙(保护色)、箭毒蛙(警戒色)等图片。

教师小结:这样看来,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必须适应环境才能更好地生存。

6、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教师提问:环境影响生物,生物会不会影响环境呢?观察蚯蚓的图片,思考蚯蚓是怎样影响和改变土壤环境的?

学生说出蚯蚓一土壤中的动植物碎屑为食,经常在底下钻洞,把土壤翻得疏松,使水分和肥料易于进入而提高土壤的肥力,有利于植物的生长。蚓粪也是很好的有机肥料。

教师提问:你还能说出那些生物影响环境的例子?

教师讲述“蜣螂出国救澳大利亚草原”的故事。

小结: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分为两方面:有利影响和有害影响。

学生认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包括有害影响和有利影响。

(三)巩固练习

学生讨论课后练习题。

(四)归纳小结

生物受环境的影响,生物又能适应环境并能影响、改变环境,它们是一个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五)板书设计

初中生物教案【篇9】

教学目标: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说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说出细胞分裂与生物生长的关系。关注细胞的研究在防治癌症等方面的价值。

教学重点与难点:说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学习内容:

一、导入新课先复习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再从练习题中导入:一个小小的受精卵如果变成像我们这么大的人?从一粒种子到一颗大树,小鱼到大鱼,小宝宝到成人,主要是我们身内的细胞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从练习题中思考问题,思考细胞在我们的身体变化中发生的变化。

二、讲授新课

(细胞的生长)

(细胞的分裂)

(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

1、细胞生长————细胞体积的增大

2、细胞分裂————细胞数目的增多

(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细胞的生长:新长出的细胞体积都很小,通过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但细胞不能无限制地增大,一部分细胞长到一定大小,就会进行分裂。

细胞的分裂过程(示意图)

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

在没有示意图的情况下再让学生复述细胞分裂的过程。

在细胞核里面有染色体,染色体的变化是怎样的?举出果蝇的例子:原本8条,分裂成4条,再2条??

那怎样才能使分裂后的染色体数量与分裂前相同?

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数量上先加倍,再进行分裂,从而保证它分裂后的数量与分裂前一样。 像人的染色体是46条,加倍后是92条,细胞的染色体在分裂时两个细胞的染色体数量是平均分配的,就是一个细胞有几条?

得出的结果是:

1 、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

2 、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

结论: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细胞在生长。细胞不会无限地生长,生长到一定的程度就分裂。

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说出细胞分裂的过程和步骤。

不是,这样分裂后的染色体数量与分裂前的不一样。

可以先增多一倍。

46条。小结:生物体的生长包括两部分:

哪两部分?(提问)

注意:细胞分裂后的染色体形态、数目相同。一、细胞的生长

(细胞体积的增大,细胞不能无限地长大)

二、细胞的分裂

(细胞数量的增多)

练习:1、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_______和_______分不开的。

2、细胞分裂的步骤应该是( )细胞核分裂成两个②细胞质分成两部分③在细胞中形成新的细胞膜

A、①②③ B、 ③ ② ①

C、③②① D、 ② ③ ①

3、细胞分裂的结果,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相同,这说明( )

A、DNA分子的数量没有发生改变

B、DNA分子的数量可能会改变

C、所含的遗传物质都不相同

D、新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已经加倍

4、细胞不断地从周围环境中吸取营养物质并转变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 )

A、分裂 B、生长 C、成长 D、分生

进一步探究如果细胞不按规律地分裂,会有什么结果?指导学生自学书本P60,解决问题:什么叫癌变?癌变如何导致的?如何预防癌变?

教学反思:

对于细胞的生长,学生易于理解,但对于细胞如何进行分裂,怎样由一个变成两个,学生的概念还比较模糊,在这方面可以用课件把每个步骤分解,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对于细胞分裂的步骤有的学生还会弄混,应反复对这一问题进行复习、练习。对于染色体先加倍后再分裂这个概念,如果直接传授,学生虽然接受,但很不理解,对于这一问题我的做法是:先让学生思考,分裂时人的染色体是不是由46条分裂成两个含有23条染色体的细胞,然后分裂成12.5条的染色体?学生对于这个问题产生了疑问,觉得不应该是这样分裂的,对于如何分裂后还保持每个细胞46条染色体,学生想到可以先把染色体的数量加倍,再进行分裂,这样分裂后每个细胞的染色体数量就跟原来的一样了。用这个方法启示学生,让他们自己找出方法,这样学生学得快,也记得牢。

对于这节课的细胞为什么不能无限量地生长这个问题我没有详细讲,因为如果按照书本用篮球和乒乓球的表面积和体积相比的差异而得出细胞不能无限量地长大,这个问题学生很难理解,现在还没有想到更好的方法让他们理解为什么细胞不能无限量地生长,觉得很遗憾。

初中生物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1.在自主性学习和科学探究活动中,概述出花的主要结构。

2.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推测描述出传粉和受精的过程,从而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3.模拟人工辅助传粉,认同花、果实、种子对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养成爱护花的良好习惯。

重点和难点

1.雄蕊和雌蕊(花蕊)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

2.受精的过程及受精后子房的发育。

3.爱花习惯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动。

一、花的结构

1.花托 2.萼片 3.花瓣 4.雄蕊 5.雌蕊

小结: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

方案一:两人合作,结合书中的插图,按照由下向上、由外向内的顺序,观察、解剖桃花(鲜花、冰冻鲜花或浸制标本)或当地常见的典型的一种被子植物的花。认识花的各部分结构,相互交流,概述出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

方案二:四人合作,根据假设,结合书中的插图,按照由下向上、由外向内的顺序,观察桃花模型,认识花的结构,分析、交流,明确雌蕊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验证假设,概述出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

方案三:结合生活实际,自主性学习,回忆平时常见的被子植物的花,对照彩图进行联想、观察,认识花的结构,相互交流合作,解答疑惑,概述出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

方案四:两人合作,结合书中的插图,按照由下向上、由外向内的顺序观察花的结构,对照已经解剖开的桃花(鲜花或挂图)黏贴图,根据疑惑,进一步认识花的结构,概述出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组织学生画花、说花,围绕困惑:与果实和种子形成有关的结构可能是什么?进行学法指导,利用CAI组织学生探究花的结构,巡视指导,帮助学生得出结论。利用桃花模型质疑:假如一朵花的雌蕊被害虫吃掉了,它还能发育成果实吗?请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观察模型,认识结构,检验假设,得出结论。

用优美的诗句带领学生回到那鲜花盛开的季节,充分调动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观察能力,请学生带着疑惑,自学、相互交流,认识花的结构,明确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

用花的黏贴图引导学生思考花是怎样结出果实的?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花的结构。由于花粉和胚珠的结构不易看到,在探究时要注意联系实际,用挂图或板图进行说明,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二、传粉和受精

1.传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2.受精:精子和卵细胞相融合的过程。

方案一:调动经验储备,运用逻辑思维能力,想像、回忆,用精炼、生动的语言,描述(虫媒花和风媒花)传粉的过程,在教师指导下,进一步了解传粉过程,总结出什么是传粉。

方案二:根据问题,仔细观看录像(CAI课件),合作交流,描述(虫媒花和风媒花)传粉的过程,在教师指导下,总结出什么是传粉。

方案三:课前小组合作排练,课上以小组为单位模拟表演(虫媒花和风煤花)传粉过程,在活动中,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出什么是传粉。

三、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方案一:根据问题,调动经验储备,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推测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最终在合作交流中,进一步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

方案三:针对书中的不解之处,在教师指导下,利用活动教具,黏贴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使抽象问题具体化,从而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方案四:在教师帮助下,列表回顾种子的结构、果实的组成和子房的结构等知识。

运用逻辑思维和推理的方法,大胆推测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从而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

创设问题情境:花落后能结出果实。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指导学生模拟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分析推理,得出结论。

爱花习惯教育 模拟表演人工辅助传粉的方法,认同花、果实、种子对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养成爱护花的习惯。

延伸阅读

功率初中教案实用十三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做的提前准备,因此想要随便写的话老师们就要注意了。教案是为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和自主学习能力提供的有效途径,如何才能写出高水平的教学课件呢?我们作为服务提供者编辑了“功率初中教案”以满足您的需求,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有帮助不妨把它分享给需要的人让他们受益!

功率初中教案 篇1

第二,电功率和电压,电流的关系,电功率计算;

第三,理解和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对电功率这一节内容的研究是在学习了电功之后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电学知识的进一步学习掌握。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对电功率的研究为了解用电器的性能和安全用电、测小灯泡的电功率等知识奠定了基础。电功率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3、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功率的定义、物理意义、单位.。

2.理解电功率和电压,电流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3.能理解和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让学生体会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用电器上的铭牌让学生体会物理与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

2、通过实验探究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培养学生尊重事实、探求真理的科学态度。

电功率知识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所以正确建立电功率概念,并会用电功率公式进行简单的分析与计算;正确理解“额定功率”,会区分“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因此这两个知识点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也是这节课的重点,这是素质教育对现代教学的要求。

二、学生分析 任教班级多数学生上进心强,学习态度端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缺乏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 电功率知识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动手实验,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 这节课可综合应用目标导学、分组实验、直观视频、讲授和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参与实验设计,边动手边思考,边讲边练及时巩固。通过动手实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室电能表的转盘,有时慢悠悠,有时急匆匆,这是为什么呢?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在只开三盏电棒时电能表指示灯1分钟闪动的次数和教室所有电棒都开时电能表指示灯1分钟闪动的次数。

教师提出问题:两次的“次数 ”是否相同?这说明什么?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可以回答出:不同,这说明电流做功快慢不同。依次引入新课。这里渗透了比较的科学方法并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1.知道电功率的定义、物理意义、单位.,

2.理解电功率和电压,电流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3.能理解和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4.通过实验体会用电器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

学生阅读“目标”后,不仅明白了本节课要解决哪些问题,同时对本节课的重难点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二、出示提纲,学生结合提纲独立自学课本72---73页内容。

(一)、电功率基础知识: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理意义: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_____________ 的物理量。

3、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

4、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换算:1kW = ________W ; 1w = _______= _________。

(二)、电功率计算:

家用普通手电筒的电压是3V,电流是50mA,它的电功率是多少?

(三)、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

额定电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额定功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际电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际功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灯泡上标有“PZ220----60”字样,其中220表示_____;60表示_______。

2、学生用红色粉笔圈出展示的错误并改正;

3、教师点评。

在这里我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和展示空间”旨在培养学生的自学归纳能力、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能力,看似平淡,实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将起到积极作用。

(三)、质疑释难:

1、教师提出问题:灯泡在不同电压下发光的亮度是一样的吗?其电功率是不变的吗?

2、学生观看视频材料。

3、请同学们利用自己桌上的实验器材做实验,体会小灯泡发光亮度与功率的关系。

4、用电器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关系(在学生观看视频材料和进行实验的基础上,自己完成):

U实

这是本节课的高潮所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先让同学们观看一段灯泡亮度与灯泡电功率关系的“视频”,初步体会灯泡亮度与功率的关系。然后再让同学们动手“分组实验”再次感性体会灯泡亮度与功率的关系,既激发了同学们的求知欲又培养了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

(四)拓展延伸: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组实验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用电器正常工作的条件应是什么?.用电器的工作情况是什么决定的?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解决,对同学们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能正确使用用电器做出了科学指导。

功率初中教案 篇2

本堂课在教法上,采取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以小组合作为主要方式,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亲身体验探究过程,真正做到让学生“活”和“动”起来,同时在教学中结合了多媒体课件,对学生科学探究过程进行引导,以降低探究难度。

本节课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电功率的概念是本节内容重点和难点之一,要巧妙地利用前面所学“速度”和“功率”的概念进行类比,使概念的得出水到渠成。探究电功率跟电压和电流关系的实验,是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要让学生在前面实验探究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探究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本课要根据实际情境设计问题让同学解答,在解题中激发兴趣。教学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知识的探索去获得研究和思维的方法,所以在在设计本教案的时尽量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及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来教给学生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重视获得知识的结果,更要突出知识形成的过程。在教学中,注意弄清物理知识的来龙去脉,而不是只要学生仅仅记住某些结论,进而发掘学生学习物理的潜能,把握物理知识内在的规律,培养学生对物理规律和概念的领悟能力,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重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教育,从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出发,创设问题情景引入课题,不仅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能灵活运用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等科学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

功率初中教案 篇3

在前面已经学了电功和电功率的知识,对于本节课学生已经不会感觉到陌生。在教学中要充分的强调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这一点,让学生明白功的两个因素是力和距离发,教材上也用了很多的例子,大量的图片事例来说明这一点。可以作一下教材上的实验,使学生对影响功的两个因素有充分的认识。

解释做功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能背诵功的概念,阐明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引入 播放踢足球的动画引入在力的作用下足球有了动能和势能,放映图片“炮打飞人,掷铁饼的图片”,放映功的视频文件,还有课本上的图片。提出问题,它们的共性是什么? 观看图片并思考他们的共性。准备回答问题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动能和势能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work) 学生回答问题,通过课本上刹车的例子,体会生命的可贵。

影响功的两个因素 观看马拉车,举杠杆,人提水桶不做功的动画。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有的做了功,有的没有做功。得出一个设想。

做实验验证自己的设想,学生分组做课本上动滑轮的实验,在设计一个定滑轮的实验

总结学生的结论总结规律:

讲解焦耳的生平和对科学的贡献 学生观看并思考。做分组实验。

得出结论,总结共性,在实验中得到乐趣,体会经过验证得出的结论才是正确的结论。

通过焦耳的例子体会科学探索的过程的科学家的贡献。体会物理来源于生活,作用于生活

想想议议 结合人提水桶不做功的动画来想想为什么要强调“在力的方向上”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功率初中教案 篇4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功率的定义、单位,并对人和一些事物的功率数值有具体的概念,会计算简单的功率问题。

过程与方法

1.从身边生产和生活实际中,认识做功不但有多少之分,而且有快慢之别,学会把速度的知识迁移到比较做功快慢上来,理解功率的定义及其公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功率的概念,渗透建立概念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功率的概念。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按照书上的情境引入

我们来观察下面这幅图,这是在日常生产生活中需要注意到的问题。

在工地上,工人可以用滑轮组搬运砖头,或者用吊车吊砖。这两个过程中是否有力做功?做功的大小怎么计算?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吊车和人都是在对砖头做功,但是有快有慢,今天我们就主要来研究做功快慢的问题。

2.播放动画引入

播放动画:功率选择“功率的引出”按钮,逐步点击相应按钮。

二、新课学习

1.想一想,我们在研究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时,是怎样进行比较的?

(1)时间相同,比较路程

(2)路程相同,比较时间

(3)利用路程和时间之比,即速度来描述。

由速度的启发,你能想一想怎样比较人和吊车做功的快慢吗?

(1)时间相同,比较运砖的多少,也就是做功的多少

(2)运砖多少相同,即做功的多少相同,比较时间

(3)如果时间和做功多少都不一样,我们可以利用做功多少和时间之比来描述做功的快慢,再进行比较。

其实在物理学里有一个专门的物理量来描述做功的快慢,这就是功率,用字母P表示。

2.功率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定义: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叫做功率。

单位:瓦特(W),1kW=1000W,MW=1000 kW。你知道1W的物理意义吗?因为1W=1J/s,也就是说1W表示物体在1s内做功1J。

3.比较

比较这四个物理量的建立过程,找出共性,加深对功率概念的理解。

4. 了解一些功率值

5.功率的计算

功率初中教案 篇5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提出在生活中对瓦的认识。

1.生活中什么地方经常提到“瓦”?平常所说的“瓦数大”“瓦数小”是什么意思?

2.电器瓦数不一样,表现在消耗电能上有何不同?

1.提供一只200 W的灯泡、一只60 W的灯泡、一个接好电能表的示教板,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利用所给器材进行实验,比较两个瓦数不同的灯泡在消耗电能上有何不同?

2.通过观察电能表的读数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3.引入电功率的概念,用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符号:P单位:瓦特(瓦)(W)其他单位:千瓦(kW)1 kW=103 W

千瓦时的来历:“千瓦时”是电能的单位,它的由来我们能不能从P= W/ t中得出?

看来1千瓦时是功率为1 kW的用电器使用1 h所消耗的电能。区分“千瓦时”与“千瓦”,一个是电能单位,一个是电功率的单位。

4.组织学生看各种家用电器的功率,参见教材。

1.在学生讨论后,选一组学生说出自己的实验思路,并对这组学生的想法进行讨论和补充。

2.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出“瓦数”不同时,电能表铝盘转速不同,表明了两个灯泡消耗电能的快慢不一样,200 W的消耗电能快,60 W的消耗电能慢。

播放视频“用电能表测量电功率”。

3.学生理解:物理学中,用“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平常所说的“瓦”是电功率的单位。让学生对各种电器消耗电能的快慢(电功率)有一个大致认识。

1.电功率表明了电器消耗电能的快慢,那么是哪些因素影响着电器的电功率呢?

2.应该在什么条件下比较不同电器消耗电能的快慢?提醒学生回忆“速度”定义。

3.综上所述,我们在比较任何电器的电功率时,算出什么即可?

4.求一个电器的功率:一个用电器在时间t内消耗的电能为W,那么它的电功率P应表示成什么?写出公式中P、W、t 三个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2.相同时间的前提下,比较消耗电能的多少。

3.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应表示成:P=W / t即电功率的公式。W ──电流做的功(消耗的电能)──焦耳(J)t ──所用的时间──秒(s)P──用电器的功率──瓦特(W)

3.根据P=IU,设计一个测量用电器功率的方法。

1.结合教材阅读有关信息。

洗衣机额定电压:220 V允许最大电流: 10 A洗涤功率:330 W加热功率:1 950 W甩干功率:650 W计算这个洗衣机的最大功率是多少?

2.提出问题:洗衣机的洗涤功率、加热功率、甩干功率共多少?这里有矛盾吗?如果没有矛盾,在没有看到洗衣机实物的情况下,请你判断一下,若要洗衣机工作时不超过总功率,它是怎样设计的?

1.引导学生小结,自我完善。

如:本节课我们探究了电功率,知道了电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单位;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布置课后作业。

功率初中教案 篇6

②师生对实验进行分析讨论并小结如下:

a.在不同的电压下,同一个用电器的电功率不是一样大,灯泡消耗的功率可由P=UI来计算。

b、灯泡的亮度由它实际消耗的电功率决定。灯泡越亮,表明其消耗的电功率越大。C.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做额定电压,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叫做额定功率,为了使用电器正常工作,应使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

d.每个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只有一个,而实际功率有许多个,我们平常说这是一个40瓦的灯泡,指的是这个灯泡的额定功率是40瓦。

e.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关系:

当U实=U额时,P实=P额,用电器正常工作;当U实>U额时,P实>P额,用电器容易被烧坏。

③教师出示一个“220V40W”的灯泡和铭牌,让学生观察,然后挂出有铭牌的小黑板,介绍灯泡上的标志和铭牌的意义。最后让学生看书上的一些电器设备的功率。

2.必须测出哪些物理量?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3.需要哪些实验器材?

4.实验中为什么要用滑动变阻器?它和灯泡应如何连接?

5.怎样组成电路?请画出实验电路图。

6.怎样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7.在什么条件下测出的功率才是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功率初中教案 篇7

2.大小相等的水平拉力分别作用于原来静止、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物体A、B上,使A沿光滑水平面运动了位移s,使B沿粗糙水平面运动了同样的位移,则拉力F对A、B做的功W1和W2相比较 ( )

3.一个物体放在水平面上,在跟竖直方向成θ角的斜向下的推力F的'作用下沿平面移动了距离s,若物体的质量为m,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则在此过程中 ( )

5.质量为M的物体从高处由静止下落,若不计空气阻力,在第2s内和第3 s内重力做的功之比为 ( )

6.一质量为m的木块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从t=0开始,将一个大小为F的水平恒力作用在该木块上,在t=t1时刻F的功率是( )

C.据 P=W/t可知,只要知道时间t内机器所做的功,就可以求得这段时间内任一时刻机器做功的功率

D.根据 P=Fv可知,发动机功率一定时,交通工具的牵引力与运动速度成反比。

二、计算题:

8.在恒定合力F作用下,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经过一段位移s后,速度达到v,做功为W。在相同的恒定合力F作用下,物体的速度由零增至nv,则F做的功是原来的______倍,通过的位移是原来的______倍。

9.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现在使斜面体向右匀速移动距离L,如图

所示,有哪几个力对物体做功?各做了多少功?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为多少?

10.质量为10kg的物体在拉力作用下运动,求下列各种情况下拉力做的功:

(1)拉力沿水平方向,物体在动摩擦因数为0.25的水平地面上匀速移动4m。

(2)拉力沿水平方向,物体在动摩擦因数为0.25的水平地面上以2m/s2的加速度匀加速移动4m。

(3)用大小为50N的、与水平方向成37°角的斜向上的拉力拉物体,使物体沿水平地面移动4m,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

(4)物体在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下,以2m/s2的加速度匀加速上升4m.。

12.一质量为5kg的小球从空中自由落下,求物体:(1)前3s内重力的平均功率。(2)第3s内重力的平均功率。(3)第3s末重力的瞬时功率。

功率初中教案 篇8

(一)教学目的

1、掌握用伏安法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和小灯泡不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2、加深对额定功率、实际功率的理解。

3、进一步提高学生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的能力。

(二)实验器材

磁性黑板,电路元件卡片一套。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每组配备干电池二节(或低压学生电源),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各一只,“1.5伏”的小灯泡及灯座各一只,导线若干。

(三)教学过程

1、师生共同讨论实验预习题1~7题(在教师启发下,教师问,学生答),边讨论边板书:实验目的、原理、器材、实验电路图、数据表格。

当讨论到实验器材时学生回答一个器材,教师在磁性黑板上贴上相应的器材卡片。学生回答完,磁性黑板上贴有如图1所示的器材卡片。然后让学生观察自己实验桌上的器材,再回答下列问题:(下列问题在课前就写在黑板上相应的“器材”位置处)

小灯泡的额定电压是_____伏;

滑动变阻器:最大电阻值是______欧;

最大允许电流是_______安;

电压表量程选_______伏;

电流表量程选_______安;

电源________用。

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当讨论到5、6两题,先后请三位同学上黑板,第一位同学画出自己设计的实验电路图,第二位同学按照第一位同学的电路图把磁性黑板上的图9梍4连接起来,第三位同学把自己设计的数据表格写到黑板上。

2、教师讲述实验注意事项(把下面(1)、(2)两点课前写在黑板上)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_____,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______位置。(可对照图9一4讲述)

(2)使U=1.2U额时,要小心移动滑动变阻器,以免因实际电压超过额定电压过大,烧坏灯泡。

3、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实验步骤:

(1)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并认真检查各部分接线是否正确,是否符合要求,若没有把握,可请老师检查。

(2)使小灯泡两端电压等于额定电压,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在数据表格中记下U、I,算出P额。

(3)使小灯泡两端电压约为额定电压的1.2倍,记录和计算。

(4)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低于额定电压,记录和计算。

4、实验数据分析和小结

(1)实验完毕,请几组同学汇报实验结果,选一实验做得好的同学将数据填入黑板上的表中。

(2)讨论

①从实验看出,小灯泡在什么情况下正常发光?在什么情况下小灯泡比正常情况更亮?这样做好不好?在什么情况下小灯泡比正常情况下暗?

②使用用电器时,为什么应该让它在额定电压下工作?

③若为了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实验中发现电压表的示数是2伏,那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向哪个方向移动?若电压表的示数是1.2伏,又如何?(对照图9梍4分析。)

④两只额定电压都是1.5伏的相同的小灯泡,如何连接才能正常发光?(串联,电源电压是3伏;并联,电源电压是1.5伏。)

(3)教师小结P实与P额的三种关系和用电器只有在额定电压下使用才能正常工作。

(四)说明

l、使用磁性黑板,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对于学习一般或较差,能力不够的同学,还可帮助他们顺利连接线路,做好实验。如无磁性黑板可用绒布板(或其他)代替。

2、器材卡片的制作是这样:找一张较硬的白纸(如挂历纸),裁成一个长约13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在白纸上画出图形,如要制作灯泡卡片,就在白纸上画出如图9梍5所示的灯泡图形,用水彩笔涂上色彩,然后在纸上订上订书针或别上三四个圆形针,这样灯泡卡片就做好了,就可以往磁性黑板上贴。如用薄铁皮做也是一样。

3、实验前,要向学生强调注意事项(2),在U=1.2U额的时间不要过长,尽量少损坏小灯泡。电源最好用干电池,也是为了少损坏灯泡。

4、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完成实验较快,可再发给他们一个“2.5V”的小灯泡,共用电池。把“1.5V”“2.5V”两个小灯泡串联起来,观察谁亮?为什么?若并联呢?

功率初中教案 篇9

【例1】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在水平恒力F的作用下,向右做直线 运动,已知AB=BC,设AB段是光滑的,拉力 F做的功为W1,BC段是粗糙的,拉力F做的功 为W2,则W1和W2的关系是( )

【例2】足球运动员用50N的力踢足球,足球离开运动员的脚后,又向前运动了50m,在足球运动的过程中,运动员对足球做的功是______J。自行车是最环保最经济的交通工具,假若你和自行车的总重约为600N,上学路上你在20s内匀速通过80m,若车受到的阻力为总重的0.05倍,那么可以估算出你通过这段路程时蹬车的功率约为( )

A、(2)(3) B、(1)(2)(3) C、(2)(3)(4) D、(2)(3)(5)(6)

2、一学生用100N的力将0.5kg的球沿水平方向踢出20m远,则该同学对球做的功是( )

3、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物体的质量分别 是m1、m2、m3,且m1>m2>m3,在同样大的力的 作用下,物体都沿力F的方向移动了相同的距离, 则力F做的功( )

4、用200N的力,沿水平方向分别拉着重为1000N和500N的两辆车匀速前进15m,则( )

A、拉重车做功多 B、拉轻车做功多 C、拉两辆车做功一样多 D、无法确定

A、功率越大,做功越多 B、功率越大,做功越快 C、功率越大,越省力 D、功率越大,做功时间越短

7、甲、乙两台机械工作时,若甲做的功是乙的一半,乙所用的时间是甲的2倍,则( )

A、甲的功率大 B、乙的功率大 C、甲、乙功率一样大 D、无法比较

A、他对物体做的功一定为30J B、他对物体做的功不一定为30J C、他的功率为15W D、他的功率为60W

9、一个质量为60kg的人,在2min内把一个120N重的物体搬到10m高的楼 房上,那么这个人对重物做的功和功率分别是( )

A、5880J 49W B、1200J 10W C、7080J 59W D、以上结果均不对

10、马用800N的力可拉着2×104N重的车前进,人用600N的力也可拉着同样的车前进,则对车做的功相比较是( )

11、小丽用40N的水平推力将一个重90N的箱子水平推动了1m,所用时间 2s;小宇又将这个箱子匀速提上了0.4m高的台阶,所用时间1.5s。比较小丽、小宇所做的功W1、W2和做功的功率P1、P2之间大小的关系是( )

A、W1 > W2 P1 < P2 B、W1 >W2 P1 >P2 C、W1 < W2 P1 < P2 D、W1 < W2 P1 >P2

12、甲、乙两人的体重之比为5:6,从一楼跑到6楼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9:10,则甲、乙两人做功之比为__________,功率之比为_________。

13、举重运动员把重1200N的杠铃在3s内举高2m,运动员对杠铃所做的功为_________,

功率为_______;然后运动员举着杠铃在空中停留3s,在这后3s内运动员对杠铃做的功为________,功率为________。

14、一台拖拉机耕地时的牵引力是3×104N,每小时行驶3600m,每小时拖拉机做的功是_____,功率是_______。

15、一辆10KW的汽车,以5m/s的速度行驶1km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车的牵引力是_____,所做的功是______。

16、一个成年人的质量为60kg,人的密度大致与水相近,这个人的体积约为_____m3。他匀速地从楼梯底端走上顶端,若楼梯长为5m,高为3m,则他需克服自身重力做_____J的功。

17、如图所示为现代装卸货物时常用的叉车。在某次装运中,叉车先把2000N的货物叉起后水平移动100m,然后举高1.5m后装运到货车车厢中,则在此过程中叉车对货物共做功 。如果举起货物时用时5s,则叉车举起货物时做功的功率为 W。

18、我们可以用两种方法来判断物体做功的快慢:一是做功时间相同,比较做功的多少;二是 相同,比较 。

19、某班男同学举行爬楼比赛,看看谁爬楼的功率大,要测出某同学的爬楼的功率: (1)已测出了这个同学的质量,还需要测出的物理量是:

(2)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3)由测得的物理量,计算爬楼功率的表达式为:

20、重为120N,底面积为0.1m的物体在20N水平拉力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匀速运动了10m,用时20s。求:(1)物体对地面的压强 (2)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3)拉力所做的功和拉力的功率。

21、一台拖拉机的功率是6KW,它匀速耕地的速度是1.5m/s,则它所受到的摩擦力为多少?

22、一台水泵给一个水箱供水,工作1h把水箱灌满。已知水箱高出地面30m,容积是50m3。这台水泵的功率至少是多少kw?(g=10N/kg)

23、某人乘出租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出租车的牵引力为3×103N,右边为他乘车到达目的地时的车费发票。求: (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2)出租车行驶的速度(3)出租车在这段时间内做的功(4)出租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功率

24、教学大楼每层楼高为3m,小明提着一重为50N的箱子,沿楼梯从一楼登上三楼,再沿三楼水平走廊走了4m进入教室,从一楼到教室过程中小明对箱子做了多少功?

25、一辆重5×104N的汽车,以36km/h的速度在一条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3km。若汽车在这段路中汽车发动机的功率是30kw,求:(1)汽车在这段路程上所做的功;(2)汽车行驶中所受阻力的大小。

功率初中教案 篇10

一、教学目标

1>《功率》答辩题目及解析

一、本结课的难点是什么?并简述一下你是如何引导学生突破难点的?

【参考答案】

功率的物理意义是这节课的难点。首先,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有关功率的实例使学生认识到,做功是有快慢之分的。接下来通过类比的方法,将之前学生已经学过的速度的物理意义与功率进行类比,这样就会使学生更容易,更深刻的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最后再通过巩固练习的方式,将功率的两个因素功和时间进行辨析强调,把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在计算和运用的过程中更加牢固地理解记忆。

以上是我的全部答案,谢谢考官。

二、请简述一下你对比值定义法的理解,并举出学过的用比值定义法的物理量有哪些?

【参考答案】

比值定义法,就是在定义一个物理量的时候采取比值的形式定义。在物理学科中有两类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一类是用比值法定义物质或物理属性特征的物理量,如:电阻、密度,高中所学的电场强度、电容等。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属性由本身所决定,而与定义它的这两个物理量没有关系。另一类是对一些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特征的物理量的定义,如速度、加速度,角速度等。这些物理量定义的共同特征是:相等时间内,某物理量的变化量相等,用变化量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就可以表示变化快慢的特征。

以上是我的全部答案,谢谢考官。

三、为什么采用学生总结的方式?

【参考答案】

采用学生总结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充分的参与课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同时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结构体系及内在联系,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明确课程内容的重难点,加深理解,加强记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也可以是教师知道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上是我的全部答案,谢谢考官。

功率初中教案 篇11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电功的概念,知道电功是指电场力对自由电荷所做的功。理解电功的公式,能进行有关的计算。

2.理解电功率的概念和公式,能进行有关的计算。

3.知道电功率和热功率的区别和联系。

4.知道电场力对自由电荷做功的过程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过程。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灯泡、电吹风等常用电器的介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通过灯泡工作功率的演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利用实验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设计演示实验,强化物理学是实验学科的观念,同时培养学生务实求真的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通俗地阐述电能与其他形式能的转化和守恒规律,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节约能源、节约用电的教育。 3.进行安全用电意识教育。

1.重点 电功、电功率和热功率的概念的理解及有关计算。

2.难点 电路中的能量转化关系,电功和电热的联系和区别。

3.疑点 ①误认为额定功率大的灯泡一定比额定功率小的亮。②在非纯电阻电路中,电功率大于热功率。

①通过实物介绍、幻灯片或多媒体课件展示,让学生理解电能与其他形式能的转化和守恒规律。

②设计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理解用电器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区别。

1.让学生观察、了解常用电器,会初步使用,激发学生探索电世界的兴趣。

2.学生要参与设计演示实验,要仔细观察,认真读数记录,学会分析数据,会初步处理问题、归纳结论,要养成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

本节课从电场力移送自由电荷做功来讲述电功和电功率的概念,并初步阐述了能的转化和守恒思想,同时明确了电功率和热功率的区别和联系。

我们知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请同学们举出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例子。

电能→机械能,如电风扇、电吹风。

电能→内能,如电热器、电熨斗、电饭煲。

电能→化学能,如电解槽。

能量的相互转化是如何实现的?

能量的相互转化是通过做功来实现的,功是能转化的量度。

那么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又是什么力做功来实现的?如何来计算这种功的大小呢?

在导体两端加上电压,导体内建立了电场,自由电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定向移动,电场力对自由电子做了功,这个功称为电功,通常说成电流做的功。

设一段电路两端的电压为U,通过的电流为I,在时间t内通过这段电路任-横截面的电荷量为q=It,这相当于在时间t内将电荷q由这段电路的一端移动到另一端。则电场力所做的功:

说明:①表达式的物理意义:电流在一段电路上所做的功等于这段电路两端电压U、电路中的电流I和通电时间t三者的乘积。

②表达式U适用于恒定电流。

④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是通过电功来实现的,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2)电功率:单位时间内电流所做的功。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说明:①表达式的物理意义:一段电路上的电功率等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和电路中电流的乘积。

②上式只适用于恒定电流。

提问:随着U、I的增大,P也将增大,P是否可以无限增大呢?

首先要弄清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概念。

额定功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的功率,是用电器正常工作的最大功率。

展示如图1所示的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图中小灯泡标有“3。8V0。3A”标记,要求学生按电路图接好电路。

调节滑动变阻器,使伏特表读数分别为2。0V、3。0V、3。8V,观察灯泡亮度的变化,并在表中记下安培表的对应值,请计算这三次小灯泡的电功率P1、P2、P3

①P1、P2、P3是小灯泡在U1=2。0V、U2=3。0V、U3=3。8V的电压下工作的实际功率,并且P1

②小灯泡上的标记“3。8V0。3A”指的是小灯泡的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可是P3是这只灯泡的额定功率,当U=3。8V时,灯泡的实际功率等于额定功率。

指出“220V100W”和“220V40W”灯泡,其中100W40W分别是它们的额定功率。知道一般家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如电吹风“220V400W”、白炽灯“220V60W”、空调”220V2马力”、电饭煲“220V1200W”等,提醒学生节约用电、节约电能。

提问:是不是额定功率大的灯泡比额定功率小的灯泡一定亮呢?

演示:将“3。8V0。3A”灯泡接入电压为2。0V的电路,同时将“2。5V0。3A”灯泡接入电压为2。5V的电路,发现前灯暗后灯亮。

可见,灯泡的明亮程度由其实际功率决定,与额定功率无关。

实验说明:加给用电器的电压不应超过额定电压,否则就可能使用电器损坏。

因此,在使用电器时,一定要先检杏用电电压是否符合额定电压,保证用电安全。

提问:电路中电流对导体做的功是否等于导体内产生的热量呢?

演示:展示如图2所示的多媒体(或幻灯片),引导学生按电路图接好电路(提醒学生注意电表的正负极,以及滑动变阻器滑动片的初始位置),先用夹子夹住电动机”转轴使其不能转动,闭合电键,移动变阻器滑片,记下伏特表读数U1=0。3V,电流表读数I1=0。3A,松开夹子,使电动机转轴转动,移动变阻器滑片,使伏特表读数U2=2。0V,电流表读数I2=0。8A,分别记入下表,请同学们计算两种情况下电动率P和热功率P'。

由上述分析得出:在第一种情况下电功率等于热功率,第二种情况下电功率大于热功率。

为什么出现两种结果?先介绍两个概念。

纯电阻电路--只含有电阻的电路,如电炉、白炽灯等,像演示实验中电动机不转动时的电路就是纯电阻电路。

非纯电阻电路--电路中含有电动机在转动或有电解槽在发生化学反应的电路。

由上述演示可知,在纯电阻电路中,电能只转化为内能,这个转化过程是通过电流做功来实现的,所示在纯电阻电路中电功率的值等于热功率的值。

在非纯电阻电路中,电路中有电动机(或电解槽)时,电能不仅要转化为内能,而且还有一部分要转化为机械能(或化学能),所以,电能要大于内能,即电功率大于热功率,但是,电能总等于电动机(或电解槽)的机械能(或化学能)和电阻增加的内能之和。

功率初中教案 篇12

问:(l)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棗速度。)

(2)怎样比较力对物体做功的快慢?(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棗一功率。)

例:电流通过洗衣机的电动机,通电半小时做功180000焦;电流通过公共电车的电动机,通电2秒钟做功10焦。问:①电流通过哪个电动机做功多?(通过洗衣机电动机)②电流通过哪个电动机做功快呢?

告诉学生,电流做功的快做,仅从它做功的多少来考虑是不行的,必须看它们在相同的时间里哪个做的功多,这就跟比较运动快慢和物体做功的快慢一样。

分别计算出电流通过洗衣机电动机、电车电动机每秒钟做的功:i00焦、60000焦。结论:电流通过电车的电动机做功快。

指出:日常生活中,不仅要了解电流做功的多少,还需要知道电流做功的快慢。在物理学中是用“电功率”来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

①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电功率,用字母P来表示。

1瓦=1焦/秒=1伏·安,

l千瓦=1000瓦。

⑤导出计算电功的另一公式W=Pt和电功的单位干瓦时。

W=Pt=l千瓦×I时=1千瓦时=1000瓦×3600秒=3.6×106焦。

⑥例题(本节课本上的〔例题〕):通过该例题的讲评,向学生强调要正确使用W=Pt这个公式,注意公式中各量的单位。公式与单位:W=Pt W=Pt焦瓦秒 千瓦·时干瓦时可再做一些W=Pt的口头练习

手拿一个“220V40W”的灯泡提问:通常我们说这是一只4D瓦的灯泡,那是一把60瓦的电烙铁,是什么意思?

介绍实验装置,组成如图1所示的电路。

实验过程:a.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使表的示数为2.5伏,在下表中记录U、I读数和灯泡的亮度。b.移动滑片P,使表的示数为2伏,记录。C.移动滑片P,使表的成数为2.8伏,记录。

功率初中教案 篇13

本文旨用于解决功 功率 机械效率的理解,以及讨论他们的关系,不涉及公式讲解。公式部分各位自己再去背一下吧。

那么同样的一顿饭,两个人一起吃,一个细嚼慢咽,一个狼吞虎咽,前者就可以认为

后者吃得快(做功快)。

因此,功率的大小与做功的多少是没有直接关系的。

中间一定要增加一个控制量——时间:即便细嚼慢咽的人,吃一整天,也要比狼吞虎咽的人吃几口要吃的更多一些。

每个人吃饭的习惯是不一样的,同样的香辣虾,

有的人只吃虾仁部分,把虾头留下来,买了一斤吃了半斤,留了半斤壳。

但是有的人(比如我)就喜欢带壳一起嚼碎吃,一点没浪费。

于是就有一个特定的算法:吃的量与实际买的量的比值。比值越小说明浪费越严重。

再回头看,不论是能吃的人还是吃的快的人,都有不同的饮食习惯,谁也不能确定他会不会把虾壳留下来。

所以说,功、功率、机械效率这三者在没有明确另外的说明下,是无法确定之间的关系的。

额外功是我们在做一件事情时,不得不做的一个不愿意做的事儿。

好比我点花蛤,老板就把壳一起送过来了,虽然我不能吃,但是这壳的重量还是要算在饭钱里的

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走神。不要自以为是,要虚心向老师学习,向同学学习。不要以为老师讲得简单而放弃听讲,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当成是复习、巩固。尽量与老师保持一致、同步,不同看法下课后再找老师讨论,不能自搞一套,否则就等于是完全自学了。入门以后,有了一定的基础,则允许有自己一定的活动空间,也就是说允许有一些自己的东西,学得越多,自己的东西越多。

上课以听讲为主,还要有一个笔记本,有些东西要记下来。知识结构,好的解题方法,好的例题,听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记下来。课后还要整理笔记,一方面是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还要对笔记作好补充。笔记本不只是记上课老师讲的,还要作一些读书摘记,自己在作业中发现的好题、好的解法也要记在笔记本上,就是同学们常说的“好题本”。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笔记本要进行编号,以后要经学看,要能做到爱不释手,终生保存。

学习资料要保存好,作好分类工作,还要作好记号。学习资料的分类包括练习题、试卷、实验报告等等。作记号是指,比方说对练习题吧,一般题不作记号,好题、有价值的题、易错的题,分别作不同的记号,比如*、?、※、◎等等,以备今后阅读,作记号可以节省不少时间。

本次整理就到这里啦,祝大家在考试中能金榜题名!

初中物理教案五篇


初中物理教案(篇1)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初三物理科已全面进入中考复习工作,面对中考复习,我们是以《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在复习中,强化基础教育,帮助学生掌握好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教学中,加强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相联系的教学,关注学习过程中如何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探究、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努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使他们能独立进行实验操作,力争中考实验操作考试合格率达98%以上,工作计划《初三物理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2、强化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各种类型的考题,能熟练运用多种解题方法进行解答。

3、使学生能熟练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答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4、力争中考平均分达90分以上,优分率达85%以上,及格率达90%以上,低分率控制在3%以内。

 三、教学措施

1、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学生虽逐步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但学生的自制力不是很强。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学生严格要求,不能放松任何一个细节的管理。做到课前有预习,课后有复习,课堂勤学习;每课必有一练,杜绝学生不做作业、抄袭他人作业;教育学生养成独立思问题的.习惯,使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学习成为自已终身的乐趣。

2、要重视基础教学:物理现象、规律和基本的实验操作是教学的基础。因此,认真研究书本中出现的每个问题,是学习的第一步。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中,应灵活多样、适当拓宽,促进有意义学习。不做超过课程标准的繁难试题,提高学习效率。

3、联系实际:注意观察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物理现象(如家用电器等),能利用生活中最常见的物品设计实验,会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对习题中出现的与生活相关的电现象进行透彻的分析是学好电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切忌就题论题。能从不同角度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是学好物理的必经之路。

4、关注探究:在中考的各类试题中,实验与探究题所占的比例既是最高的,也是部分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头疼的问题。对实验探究的学习,应以考试说明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为依据。实验能力作为进行科学探究所需的重要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也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实验学习应包括:实验器材的选择、实验操作、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及必要的分析与论证等内容。

5、强化规范:规范是成功学习的前提。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强化解题规范化训练,明确方法、严格要求。

初中物理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 掌握波速的公式c= 。

2. 知道各波段电磁波的特性及其应用。

3. 通过身边的案例感受物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4. 通过对各个波段电磁波的了解,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5. 寻找地外文明,开拓学生视野。进行世界观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波速的公式c=

难点:

各波段电磁波的特性及其应用,世界观教育。

教学方法

多媒体图片展示、讲解、讨论、练习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图片展示

教学过程:

1、 引入:

复习回顾:

1、电磁场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电磁波有什么样的特点?

教师提出问题:怎样描述电磁波?进入本节课程的学习。

2、新课讲解:

一、波长、频率和波速

波峰、波谷,波长,频率,波速概念的讲解。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波速的公式。

二、电磁波谱

⑴、由图片引入,讲解其定义和其成分。另外还要讲解图片中的波长和频率特点。

⑵、分别讲解每个波段的波长,特性和应用(主要结合图片来讲解)。

三、电磁波谱的能量

由微波炉加热食物来说明。最后得出结论:电磁波具有能量,电磁波是一种物质。

四、太阳辐射

结合课本图片来说明阳光中的成分和能量分布。

五、寻找地外文明

主要介绍SETI计划,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对寻找外星人的利弊进行讲解,开拓学生的视野和世界观。

布置作业:创新课时训练P51----P52

板书设计:

电磁波谱

一、波长、频率和波速

波峰、波谷:

波长:

频率:

波速:c=

二、电磁波谱

三、电磁波谱的能量

四、太阳辐射

初中物理教案(篇3)

1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小组合作实验认识磁体有吸引铁(钴、镍)的性质和指向性。

2、通过小组合作实验归纳总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通过动手操作使起子具有磁性认识磁化现象。

2教学准备:

条形磁体、蹄形磁体,订书针,铁粉,铜线,铝线,塑料,小磁针,细线,铁架台等。

3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

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观看影片

观看“郑和下西洋”片段说明过去的中国人靠自己的智慧开辟航道向世界传递文明,现在的中学生更应该努力学习、勇于创新使我们国家较快的建成小康社会,尽早的实现中国梦。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司南是如何工作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磁现

活动2【活动】学习活动一

学习活动一:

学生小组合作用磁体靠近订书针,铜线,铝线,塑料以及身边的其他物品,观察现象然后交流展示下列问题:

(1) 观察什么现象?

(2)观察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活动3【活动】学习活动二

(问题:磁体上各部分吸引铁的能力一样吗?)

学生小组合作把一些铁粉撒放在一张白纸上,然后分别将条形磁体、蹄形磁体平放在铁粉上,然后用手轻轻将磁体拿起并轻轻抖动后观察现象,然后交流展示下列问题:

(1)观察到什么现象?

(2)实验现象可得出什么结论?

(3)什么叫磁极?

(4)磁极位于磁体的什么位置?

学生板书:磁体上各部分磁性强弱不同,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它位于磁体的两端,磁体有两个磁极。

活动4【练习】当堂训练

甲乙是两根外形完全相同的钢棒,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放置,发现甲棒能吸引乙棒的中间,由此可知( )

A、甲、乙一定都有磁性。

B、甲、乙一定都没有磁性。

C、乙一定都没有磁性,甲一定有磁性。

D、甲一定有磁性,乙可能有磁性,也可能没有磁性。

活动5【活动】学习活动三

(问题:磁体有两个磁极,如何表示这两个磁极?)

学生小组合作用细线将条形磁体拴好正中间悬挂起来,让它自由转动。支起小磁针,让它在水平面上自由转动,静止后观察现象,然后交流展示下列问题:

(1)观察到什么现象?

(2)什么叫南极?

(3)什么叫北极?

学生板书:磁体有两个磁极,一个叫南极(S极),一个叫北极(N极)。磁体自由转动后,静止时指南的一端叫南极(S极)指北的一端叫北极(N极)

活动6【活动】学以致用:

世界上最早的辨别方向的工具是什么?它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

活动7【活动】学习活动四

(问题:磁体两端的磁性最强,如果把两磁极相互靠近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学生小组合作用细线将条形磁体拴好正中间悬挂起来,让它自由转动,用另外一根条形磁铁的N极先慢慢靠近悬挂起来的条形磁体的N极,然后再慢慢靠近悬挂起来的条形磁体的S极。观察现象,然后交流展示下列问题:

(1)观察到什么现象?

(2)实验现象可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板书: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活动8【练习】当堂训练

1、用条形磁铁的N极去靠近某物体的A端,发现

能把A端吸引过来,则物体的A端( )

A、一定的S极 B、可能是N极

C、可能是S极 D、一定是N极

2、某物体的一端靠近静止的一根小磁针,当靠近

小磁针的N极和S极时都能吸引,则这物体的这端( )

A、可能是无磁性的 B、可能是N极

C、可能是S极 D、一定有磁性

我们已经研究了磁体的磁现象,磁体分为天然磁体和人造磁体,我们刚才使用的是人造磁体,它们的磁性能够长期保持,成为永磁体。它们是如何制作的呢?请同学们继续完成实验。

活动9【活动】学习活动五

学生小组合作先用起子靠近订书针,观察现象,然后用磁体慢慢从上部接触起子,又观察现象,最后拿走磁体,最后又观察现象,后交流展示下列问题:

(1)观察到什么现象?

(2)什么叫磁化现象?

(3)哪些物质可以被磁化?

学生板书:使没有磁性的物体活动磁性叫磁化。铁、钢都能被磁化。

活动10【讲授】课堂小结:

1、学到了什么?

2、评价一下你们小组的学习情况并为你们小组提点建议或希望

初中物理教案(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2, 能正确记录实验数据.

能力目标:

1, 观察和实验能力:初步了解物理实验的基本过程;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2, 应用能力:解决实验操作中所遇到的问题;思考实际现象中的问题.

情感目标:

1, 教育学生爱护仪器设备,培养爱护公共财务的品德.

2, 良好的实验习惯.

3, 记录数据要如实,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

教材分析

学生要先观察所使用的刻度尺,清楚其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最小刻度.应当让学生养成好的测量习惯,使用测量仪器前应当观察清楚.教材对减小误差没有做过多的要求,没有要求学生在实验中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所以在测量课本和作业本的长和宽时,只注意要在记录结果时,估计一位,并注明单位.

测量细铜丝时,要强调紧密缠绕,测量的长度值除以圈数,就是细铜丝的直径.测量硬币的直径时,要求学生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

主要使学生在动手中学到知识,并强调实验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

教法建议

本节为学生第一次动手实验的课程,应当遵守实验室的规则,做实验一般应注意的问题,养成严肃认真的实验态度,记录结果时,应当尊重实际,不能随便改动数据,对于结果要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教学设计示例

第二节 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

【课题】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

【重点难点分析】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正确读数,用特殊方法测量长度.

【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新课

介绍实验室的规则,说明物理实验应当注重实事求是的精神.有科学的实验态度.

2,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其量程是多少;最小刻度(分度值)是多少.结合上一节的内容,让学生能叙述刻度尺的正确使用的方法和读数的规则.

测量课本和作业本的长和宽,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注意注明单位,在读数时,应当在准确值后面估计一位数值.

学生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时,应当注意把铁丝紧密缠绕在铅笔上,测量出总的长度,除以圈数,得到细铜丝的直径.记录数据后,应当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测量一篇纸张的厚度,然后总结这是用累积法测量,今后这种方法还会用到,在实际的生产和生活中,这种方法经常用到.

学生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硬币的直径,应当让学生思考,看看是否能够想出方法.之后,用板图帮助说明,并在记录完成后,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测量锥体的高度,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长度等等,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用动画来展示,也可以用图片帮助学生想象,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初中物理教案(篇5)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超重和失重现象。

2:运用牛顿第二定律研究超重和失重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渗透“学以致用”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超重和失重的实质。

教学难点:

在超重和失重中有关对支持物的压力和对悬挂物拉力的计算。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练法。

教学用具:

弹簧秤、钩码、投影仪、投影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自从人造地球卫星和宇宙飞船发生成功以来,人们经常谈到超重和失重,那么:什么是超重和失重呢,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

(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超重和失重;

2:知道产生超重和失重的条件;

(二)学习目标完成过程:

1:超重和失重:

(1)用投影片出示思考题组1:

a:物体的速度方向和运动方向之间有什么关系?

b:物体做加速或减速运动时,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之间有什么关系?

(2)实例分析:

a:用投影品出示例题1:

升降机以0.5m/s2的加速度匀加速上升,站在升降机里的人的质量是50kg,人对升降机地板的压力是多大?如果人站在升降机里的测力计上,测力计的示数是多大?

b:分析题意:

1)人和升降机以共同的加速度上升,因而人的加速度是已知的,为了能够用牛顿第二定律,应该把人作为研究对象。

2)对人进行受力分析:

人在升降机中受到两个力:重力G和地板的支持里F,升降机地板对人的支持力和人对升降机地板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据牛顿第三定律,只要求出前者就可以知道后者。

3)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则F支,a均取正值,G取负值,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F支-G=ma

则:F支=G+ma

代入数值得F支=515N,所以,F压=F支=515N。

c:问:如果升降机是静止的或做匀速直线运动,人对升降机地板的压力又是多大?

F压=F支=mg=500N

d:比较前边两种情况下人对地板的压力大小,得到人对地板的压力跟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

e:总结:升降机加速上升的时候,人对升降机地板的压力比人实际受到的重力大,我们把这种现象叫超重。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产生超重现象呢?

(3)用投影片出示练习题:

一个质量是40kg的物体,随升降机一起以2m/s2的加速度竖直减速下降,求物体对升降机地板的压力大小,是大于重力还是小于重力?

学生自己分析得到:此时人对升降机地板的压力F=480N,大于人的重力400N,即也产生了超重现象。

2:总结得到:

(1)当物体也向上的加速度时,产生超重现象;

(2)产生超重现象时,物体的重力并没有改变,只是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增大。

3、用类比法得到:

(1)当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时,产生失重现象(包括匀减速上升,匀加速下降)。此时F压或F拉小于G。

(2)当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且a=g时,产生完全失重现象,此时F压=0或F拉=0;

(3)产生失重和完全失重时,物体的重力并没有改变,只是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的重力。

4、巩固训练:

质量为m的物体用弹簧秤悬在升降机的顶棚上,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弹簧秤读数最小:

A:升降机匀速上升;

B:升降机匀加速上升,且a=________。

c:升降机匀减速上升,且a=________。

d:升降机匀加速下降,且a=________。

5:解答本课上的思考与讨论:

三、小结:

1: 叫超重; 叫失重; 叫完全失重。

2、产生超重、失重及产生完全失重的条件分别是什么?

3、产生超重和失重时,重力、压力、拉力变化的是什么?不变的是什么?

 四、作业:

课本练习六

五、板书设计:

初中物理教案


近期,我们搜集了关于“初中物理教案”的相关资料,愿能对您有所启发。一般来说,教师在授课时都会制作教案课件,并需花费精力予以完善。教师需要根据教案课件展开授课,供您参考应用于工作和学习之中!

初中物理教案(篇1)

一、教材分析

密度在中学业物理中占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中考题中也经常出现有关密度的计算或实验设计题。同是它又是一个应用十分广泛的物理概念,也是今后学习液体内部压强、大气压强、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的必要基础。通过本节教学应使学生掌握密度的概念,使用比值的方法来定义密度对初中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因此,新教材在引导学生实验的基础上,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由此引入密度的概念。这样既复习了天的使用,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就教材要求来看,教学大纲与新课程标准有明显不同。教学大纲要求“理解密度的概念”,属于“理解”水平层次,强调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既有“独立操作”水平层次,又有“理解”水平层次。与教学大纲相比,更加突出实验和探究。同时对密度知识的应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学生能利用密度知识进行质量、体积、密度的计算,能解释简单的现象,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具体问题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通过师生互动,学习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科学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学生用学过的密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体现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探究实验归纳总结密度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

通过学生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具有的共性———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并用图像表示等思维方式的培养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教法设计

教学模式:实验引入,设疑导学模式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学生实验,体验物质属性;

(2)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实验结论,得出密度的定义;

(3)师生由密度公式讨论导出密度的单位以及密度知识的实际应用。

五、教具学具准备

托盘天平、砝码盒、烧杯、水、量筒、铁块、铝块、铜块、投影仪。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引入

(二)新课教学

1、密度概念的建立

2、密度概念教学

(1)密度的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表示符号:ρ。

(2)密度的公式:密度=质量/体积ρ=m/V。

3、密度的单位

4、密度表

5、例题(课本)

(三)总结扩展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对同一种物质来说,在一定条件下,密度是一个常数。密度表示的是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例如铝的密度是2、7×103kg/m3,它的意义是1m3的铝的质量是2、8×103kg/m3。可见物质的密度是用物质的质量和它的体积的比值求出的,而不是由它质量的多少或它体积的大小所决定的。例如一块铝切去一半,剩下一半的密度是否发生了变化呢?没有,因为当这块铝切去一半时,体积变为原来的二分之一,质量也变为原来的二分之一,但m、V的值即ρ并没有发生变化。

(四)联系实际

初中物理教案(篇2)

课题:什么是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创新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感到学习有用,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索精神,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重、难点:力的概念(重点)

力的作用效果,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难点)

教具:弹簧、乒乓球、排球、磁铁、小车、铁钉、锯片、汽球、海绵;多媒体计算机。

教学方法:问题——体验——探究教学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和内容

新课引入

先设计悬念,激起学生求知欲,从而引出所要探究的内容“力”,再让学生看课文“?”后面的一段内容,再让学生说出常用“力”字的词及其意义。(接着让学生体验下面的过程)

1、学生紧握拳头。

2、同桌或后桌的同学互相掰手腕。

3、全班学生用力搬起课桌站立10秒钟。

让学生谈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原因。

先请学生谈谈对力的认识,举出平时用力的一些动词,如:推、拉、压、握……。然后讲解人们对力的认识是从日常生活中开始的,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和从事生产劳动中经验的结晶,如:提水、挑物体、拉车、射箭等都不同程度感觉到肌肉紧张。在此基础上,引入“什么是力”的课题。

(多媒体投影):什么是力

新课教学:

一、力是什么?(多媒体投影)

1、观察、演示:(多媒体投影——出示一组运动图片)

①在刚才学生的体验下,引导学生得出“力”是人对物体的作用,是人对物体施加了力。

②接着让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物体间能否发生力的作用呢?生产中,有没有见过其他物体对物体施加力的情况吗?(教师组织,学生互问互答)

③学生思考并举出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多媒体投影)

④刚才学生所举的例子都是物体与物体相互接触而发生力的作用的,让学生对此提出不同的意见。(举出一些不接触也能发生力作用的例子)(多媒体投影——A、B图片)

A》苹果离开树后能下落;

B》铁钉没有接触磁铁,磁铁吸引仍能铁钉;

结论:相互接触的物体间能发生力的作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也有力的作用。

⑤学生总结出:物理学中的力,是物体对物体推、拉、提、压等的作用,即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有学生对“作用”的疑问,教师对此进行解释:在物理学中通常将物体之间的推、拉、提、压、排斥、吸引等叫做作用。)

2、概括:(多媒体投影)

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

教师讲解:综上所述,两个物体无论是否接触,它们之间都能发生力的作用,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我们把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多媒体投影)

(学生懂得从例子中分辨这两种物体)

3、多媒体投影上述记录与分析,加深学生对物体力作用的体会

4、鼓励学生由体验提出疑问:一个物体能否发生力的作用?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从主观感觉出发,有碍概念的理解,例如:紧握拳头时,手没接触别的物体而肌手也紧张,认为一个物体也能有力的作用(处理方法,让学生握拳体会手指与手掌的相互挤压。手指、手掌为两个物体)。

学生总结出:单独一个物体不能发生力的作用。

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观察和体验:(多媒体投影和学生实验相结合)

提出问题,再次激起学生继续探索的兴趣:一个人摔倒在地是怎么站起来的?

1、学生实验:

①让全体学生举手拍书桌

②学生用双手拉弹簧

2、(多媒体投影)

①站在滑板上的学生推墙后的场面;

②游泳时手和脚向后划水,人为什么前进?

③观察球从高处落地后的情况,引导学分析得出结论;

3、总结(结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故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运用:划船时船浆向哪个方向划?为什么船能前进?(多媒体投影)

5、质疑讨论:

甲乙两同吵架,甲用手打了乙的脸,脸痛手不痛,是脸受到了力而手没有?

6、做一做:

让学生吹好气球后,再放开,气球就会从手中飞出去,分析原因。由此你获得什么启示?(多媒体投影——火箭)

原因:气球向后压出气体,反过来气体向前推气球

三、力的作用效果

先提出问题:物体间力的作用看不见,摸不着,怎样知道物体是否受到了力呢?会产生什么效果呢?

教师讲解什么是运动状态的改变,由学生的实验概括出结论(多媒体投影和学生实验相结合)

1、学生演示:两名学生传接排球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学生演示:

(1)轻压气球

(2)轻拉压弹簧

(3)使锯片变弯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3、质疑讨论:

(学生实验)学生用手压桌面,桌面看不出变化,从而提出: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不都是能产生效果的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讨论,通过多媒体投影帮助释疑。)

四、理解知识,发展智力:创设教学情境,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重视个体,激活学生思维,并使学生获的成就感(穿插于过程)

1.马拉车时车,车随马前进,可见车受力而马不受力对吗?

2.脚踢球时受到的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这时受到球作用的物体是什么?

3.人站在地面上不动,人就不受力吗?

4.磁铁能够吸引铁钉,铁钉也能吸引磁铁吗?

5.玻璃杯摔到水泥地上为什么会碎?

6.怎样判断物体是否受到力的作用?

7.让学生吹好气球后,再放开,气球就会从手中飞出去,分析原因。由此你获得什么启示?

五、探讨总结(多媒体投影)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

独存在;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直接接触的物体间可以发生力的作用,不直接

接触的物体间也能发生力的作用。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能运用这个知识

解释生活、生产实际中遇到的一些实例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4、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六、教师结束语:

有的力很小:小蚂蚁搬着面包屑,细雨纷飞飘落;分子在吸引,在排斥。有的力很大:狂风巨浪,轰然巨响,火箭腾飞,斗转星移,宇宙奇观,力真美妙!关于力还有更神奇美妙的力学现象,同学们回去后按探究问题探究,如果发现新的问题,我们大家再来共同探讨!

七、探究问题

1、力的大小如何比较?

2、怎样对力进行测量?

3、你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设计一种测量力的工具吗?

初中物理教案(篇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建立热值概念。知道热值是燃料的重要特性,了解热值的表示法和常见燃料的热值,能利用热值表进行有关燃料放热的简单计算。

2、了解热机效率。知道热机工作时燃料释放能量的主要流向,知道可以怎样提高热机效率以及提高热机效率的意义所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社会调查、分组交流合作,了解热机效率及热机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热机的利用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并能够简述热机使用产生的排放物

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培养自觉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燃料的热值、热机效率以及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

教学难点

热机效率的理解和环境保护。

课前准备

木柴、烟煤、焦炭、汽油、柴油、酒精、液化石油气(打火机中装有)等燃料样本,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课前进行有关环境污染方面的社会调查。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无论是烧菜做饭,还是奔驰的汽车与火车,乃至直入苍穹的火箭等都离不开燃料。即从原始人类学会用火的那天起,至今,人们使用的能量绝大部分还是通过燃料燃烧获得的。那么燃料燃烧释放的能量究竟有多少用来做了有用功?以及燃料的燃烧对环境会造成那些影响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节 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

二、新课教学

1、课件展示:木柴取暖、煤气烧饭、锅炉中煤炭燃烧、内燃机车、飞机、轮船等,引出常见的燃料。

2、设疑:常见的燃料有木柴、煤炭、汽油、酒精等,在燃烧时都会释放能量,但它们释放能量的能力是否相同呢?如果不同,那又如何来表示它们这种能力的大小呢?

3、交流与讨论:如何比较不同燃料燃烧释放能量的能力的不同?

注:如果学生不能回答,可由教师引导:必须保证哪些量相同才能进行比较?(燃料的质量要相同,而且都要完全燃烧)。

(一)燃料的热值

燃料的热值:把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释放出的能量(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用q表示。单位是J/kg,气体燃料热值单位是J/m3。

注意,质量必须是单位质量1千克,必须完全燃烧。

强调:热值是燃料的重要特性,只和燃料的种类有关,与质量和是否完全燃烧无关。

学生查热值表,并表述木柴、液化气热值的物理意义。

由热值的定义我们知道:

1kg的干木柴完全燃烧释放出1.2×107J的热量;

那么质量为m kg的干木柴完全燃烧释放出多少J的热量,怎么计算?

m﹒q

由此得出热值的计算公式:Q=mq 。

思考:气体燃料通常不用质量而用体积,因此计算气体燃料放热时,公式应该写成 Q=qV

例:计算4kg柴油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

解:查表可知q=3.3×107J/kg,

所以Q=mq=4 kg×3.3×107J/kg=1.32×108 J。

答: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为1.32×108 J。

估算练习:在图12-26所示的情况下,所需的干木柴、烟煤和汽油。

交流与讨论:在图12-26中,实际需要的干木柴、烟煤和汽油的质量大大超过计算得出的数值,这是为什么?

(二)热机效率

实际上热机工作时,并不能将燃料所蕴藏的化学能全部用来对外做有用功,有很大一部分能量在工作的过程中损耗掉了。

课件展示:教材图12-27“热机燃料燃烧能量走向示意图”。

由图可知,真正能转变为有用功的能量只是燃料燃烧所释放能量的一部分。

热机效率:热机转变为有用功的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所释放的能量的比值称为热机效率。用η表示(即η=Q有/Q总×100%)。

过渡语:为了合理利用能源,人们一直都在努力提高热机的效率。

自学P38第四自然段

交流与讨论:如何合理利用能源,提高热机的效率?

归纳:主要途径是减少热机各种能量损失。

具体措施:(1)使燃料尽可能完全燃烧(煤粉、鼓风)

(2)减小机械摩擦(选用优良润滑油)

(3)尽量简化机械传动部分(三角旋转式发动机)

5、课件展示:各种热机的效率

思考:热机的效率能否达到100%?为什么?

(三)环境保护

热机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造成了环境污染,如噪声污染、废气污染等。

课件展示:燃料燃烧造成的环境污染的有关图片和生活场景。

交流与讨论:通过上面的展示,并联系我们的生活环境谈一谈:燃料燃烧对环境有哪些影响?

归纳:(1)燃料燃烧排放的烟尘,使空气混浊,影响动植物生长。

(2)汽车等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如过多二氧化碳,引起地球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CO能造成“煤气中毒”,让人缺氧致死。二氧化硫会形成酸雨,危害植物、危害庄稼,破坏生态平衡,还会腐蚀建筑物……

阅读:我国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和信息窗内容,进行环保总动员。

三、课堂小结:

1、热值:①概念:②单位;③公式:④计算:

2、热机效率:①概念:②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具体措施:

3、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四、课堂练习

1、液化气的热值是4.9×107J/ m3,,其物理意义是 ,完全燃烧5 m3 的液化气可以产生 J的热量。

2、火箭常用液态氢气作燃料,其原因是 。

3、下列关于热值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燃料不燃烧,其热值为零。

B、燃料不完全燃烧其热值要变小。

C、.燃料的热值与燃烧情况和质量无关,只与燃料种类有关。

D、 燃料燃烧时放出热量多的其热值就大。

4、一个含0.6 kg无烟煤的蜂窝煤,能烧开5瓶水,而0.6 kg的液化气可以供普通人家一天做饭、烧开水、洗澡用水。这样看来不同的燃料的 不同,若q无烟煤=3.4×107J/kg,5瓶水的质量是9kg,从20℃到烧开,那么这个煤炉的效率是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

5、要提高热机的效率,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 )

A、尽量减少废气带走的热量。

B、尽量保持机械部件之间有良好的润滑。

C、尽量减少曲轴传递给飞轮的机械能。

D、尽量减少散热损失。

6、煤和石油在燃烧时生成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等,燃料的不完全燃烧还会产生粉尘和一氧化碳,这些 和 排放到空气中,严重污染了大气。

7、用煤炭烧开水,水实际吸收的热量远远小于依照热值计算的热量,为什么?

作业设计

①一台大型推土机的推力约为3×104N,匀速推着土总行程达10km,消耗柴油约30.3kg,求推土机上装的柴油机的热机效率。

②点燃一只无烟煤(0.6kg),能烧开5瓶水,而点燃0.6kg的液化气可以供普通人家烧一天的饭菜,开水还可以烧淋浴用的洗澡水。这样看来:不同的燃料( )不相同。若q无烟煤=3.4×107J/kg,5瓶水的质量约为9.5kg,从20℃烧开,那么这个煤炉的热效率是( )

板书设计

第四节 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

一、燃料的热值。

热值:1千克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1)符号:q

(2)单位:焦/千克。(J/kg)。或气体燃料的热值:J/m3

(3)热值的物理意义:

(1) 公式: Q=mq或q=Q/m

二、热机效率。

三、环境保护。

初中物理教案(篇4)

第一节,《认识静电》教学反思

一,这堂课的核心就是要做好几个演示实验:

(1)用两个通草球分别接触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两个通草球互相排斥。

(2) 用两个通草球分别接触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两个通草球也互相排斥。

(3) 用一个通草球接触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用一个通草球接触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两个通草球却互相吸引。

(4)使起电机的大金属球带上电,用一个不带电的绝缘金属球与之接触,结果绝缘金属球上的箔片张开。

(5)把带正电荷的大金属球C移近(不接触)彼此接触的金属球A,B.可以看到A,B上的金属箔都张开了,表示A,B都带上了电荷。如果先把C移走,A和B上的金属箔就会闭合。如果先把A和B分开,然后移开C,可以看到A和B仍带有电荷;如果再让A和 B接触,他们就不再带电。这说明A和B分开后所带的是异种等量的电荷,重新接触后等量异种电荷发生中和。

课堂因实验而精彩,由于实验的成功,学生对于这三种起电方式的理解就比较容易。如果天气不够干燥,课就很难上好

二、理解物体带电的本质时,教师反复强调:质子数目偏多,或电子数目偏多。对于理解有很好的作用,巩固练习中的几个题也选得比较好

三、电荷、元电荷、质子电量、电子电量下节课还要加强复习。

第二节,《探究静电力》教学反思

一、关于点电荷,不宜讲得太多,知道这几个意思就行,不是很小的带电体就可看成点电荷,也不是很大的带电体就不可看成点电荷,一个带电体能否看成点电荷,不是看它的尺寸大小,而是看它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是否可以忽略不计

二、我们不可能重复库仑的实验,不可能做的精准,演示实验只是定性分析,无法定量。所以重心在对定律的理解。

三、考虑到库仑定律是基本物理定律,库仑扭秤的实验对检验库仑定律具有重要意义,介绍给学生,很有必要。

四,此课很难有什么特色,教学思路与别人大同小异。

第三节,《电场强度》教学反思

这堂课最成功的地方就是以类比的方法解决了场强与试探电荷无关的问题。

某点的场强只能与场源电荷以及该点到场源的距离有关。这好比火炉旁边各处的温度,这一点的温度是火炉本身有关,也与这点到火炉的距离有关。

试探电荷就好比是温度表,这点的温度是40度,用温度表测量,温度为40度,不用温度表测量,它还是40度。用这个表量得是40度,那个表量也是40度。场源电荷产生的电场也是这样,这点的场强用试探电荷来试探,它是这个值,不用试探电荷来试探,它也是这个值。用小的试探电荷来试探,它是这个值,用大点的试探电荷来试探,它也是这个值,与试探电荷完全无关

初中物理教案(篇5)

第——怎样认识和测量电流

【教学目标】

(1)通过类比的方法理解电流的概念,

(2)掌握电流方向的规定

(3)掌握电流单位及换算

(4)认识电流表,知道电流表的图形符号。

(5)会正确选择量程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和正确读数

【教材分析】

电流的概念比较抽象,为了让学生更轻松的理解和接受电流,老师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说说“水流”、“人流”、“车流”的形成,必须有两个条件:一是流动的物质如水、人、车,二是朝某一方向。与“水流”、“人流”、“车流”类似,电流的形成也要有两个条件,就是电荷和向一定方向,把电流的概念引出。电流方向的问题是物理学的规定,要求学生记住通过P15图11-27的演示看到灯泡的亮度不同,说明电流有强弱和水流有急缓类似,公式I=Q/t可补充,同时电流的单位的内容也随机说明介绍。认识电流表借助实物和挂图讲解,用电流表测量电流通过实验器材操作演示给同学们看,有时间和条件的让学生动手练习,达到增强记忆加深印象和提高兴趣的的效果。

【学情分析】

学生对电流的概念比较难理解,用类比的方法讲解让学生通俗易懂。电流表的读数一定要看清量程和分度值,写法上不要忘了单位。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避免出现错误的操作动作。

【教学理念】

本节的教学重点:电流的方向的规定

正确选择量程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和正确读数

本节的教学难点:电流的概念

正确选择量程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

【教学过程】

我们知道闭合开关,电灯会亮,风扇会转,各用电器会工作,说明电路中有电流通过了电灯、风扇和各用电器。通过用电器是否工作来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那么电流是什么呢?物理学中常用电流与水流、人流、车流来类比,引入电流的概念。

一、认识电流

1、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或者说向一定方向移动)形成了电流。

2、电流方向:物理学中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由于正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也可以说电流的方向与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用电器接入电路闭合开关时,电源外部电流沿着电源正极→开关→用电器→电源的负极的方向流动,电源的内部电流从电源的负极→电源的正极的方向流动。

如图11-3-1所示串联、并联电路电流方向。会标电流的方向

3、电流的定义:用每秒电荷通过导体任意横截面的电荷量表示电流的强弱叫电流。用字母I表示。表达式I=Q/t,其中Q表示电荷的多少,单位库仑,简称库,符号C。t表示时间单位秒符号、电流的单位:国际单位安培,简称安,符号=1C/s 常用单位:毫安(mA),微安(μA)换算式:1A =1000 mA 1 mA=1000μA 1A =106μA 台灯工作时的电流为的含义:表示每秒通过台灯的电荷量为

二、怎样测量电流

1、认识电流表

①作用:测量电路中电流的大小

②电路符号 圆圈内的A表示所测的电流用安培作单位。

③有三个接线柱,标了“—”或“+”表示公共的接线柱,另二个标数字的表示量程的接线柱。二个量程:“0~”“0~3A”对应的分度值分别为,

2、电流表的使用

为了方便学生记忆,将书P16电流表使用说明书详解后归纳为以下几个字。

①校零:使红色指针对准“0”刻度线。

②串联:只串不并,并则短路,因电流表电阻很小,相当于导线。

③正进负出:使电流从电流表“+”接线柱进,从“—”接线柱出。

④量程:估测或试触(从大量程先试,如偏角小则试小量程。)

⑤禁止:不允许把电流表不经过用电器直接接在电源的两极。

3、电流表的读数方法

①看量程

②看分度值

③看指针向右偏了多少小格,用分度值乘以小格数就是电流表的示数。但记住一定要把单位读出来。练习读出下图11-3-2电流表的读数,若改用“0~3A”的量程结果又怎样?

4、用电流表测电流

在活动3中目的是使学生能正确接入电流表,用不同的量程正确读出读数;比较读数的不同,知道用哪个量程测量会使结果更准确。注意:在电路电流不超过的情况下使用“0~”的量程,读数会更准确。因为“0~”的分度值,“0~3A”分度值,测量工具的分度值越小,测得的结果越准确。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自我评价与作业

初中物理教案(篇6)

[设计意图]通过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复习目标]掌握质量,密度,比热容等物理量,巩固天平,量筒等仪器的使用方法.

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手脑并用,合作探究的科学精神.

[复习重点和难点]密度和比热容知识的理解运用

[教具和学具]天平,量筒,一元硬币,五角硬币,磁铁,三角板,刻度尺,铁汤匙和塑料汤匙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 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点评

一、了解硬币(20分钟)

1、 用天平分别称出一元硬币和五角硬币质量,并加以比较。测量中要注意天平的使用方法。(能否用没有砝码的天平比较出两枚硬币的质量大小呢?)

2、 请大家比较两枚硬币的密度,要求大家设计表格,记录你测量的数据。最好能用两种方法来测量密度。

3、 自选器材,探究这两枚硬币还有那些性质。

动手测量硬币的质量,进一步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并提出可以把两枚硬币分别放在调节好的天平两边来比较他们的质量。自主设计测量密度的实验表格,提出不同的测量密度的方法。(一种用天平和刻度尺,一种用天平和量筒),最好能引导学生自发的把桌上的硬币拿到一起,用测多算少的方法来测量硬币的厚度。学生研究总结出两种硬币是否可以被磁铁吸引 通过这个活动大家要掌握天平量筒的使用方法,学会从多个角度解决问题,并且能够研究发现一些新的问题

二、解释生活中的现象(8分钟)

水的比热容比较大,生活中有很多地方用到了这一性质,请大家总结自己知道的现象,交流一下 学生讨论

交流每个小组的讨论结果 总结每个小组的讨论,让大家对比热容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物质有哪些物理属性?(10分钟)

总结学过的物质的物理属性,请同学们设计实验从物质的物理属性的角度比较铁汤匙和塑料汤匙 从密度角度比较

从比热容的角度比较

从硬度角度比较

从导电性角度比较

从导热性角度比较 制造每一件物品的选材都要根据它的用处,我们要把不同物理属性的物质用在最适合的地方

四、总结知识点 (7分钟)

归纳质量,密度,比热容的物理意义及其单位,复习课后的知识梳理 学生听讲

[教学资源]复习课往往比较枯燥,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的时候可以上物理课件圆,发光的小球等网站下载flash,配合课堂使用

[教学评析]从运用知识的角度来复习本章内容,以为是复习课,教师只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做必要的引导,大部分活动让学生自主完成。这样学生不但认识了知识,也用过了这些知识。

初中物理教案(篇7)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知道功率的单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形成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2、学习者的分析

学生来自小城镇和农村(大部分),有丰富的生活知识和生活经验,接触许多与功和功率有关的事物和现象,为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奠定基础,同时学习过速度和电功率的概念,对于理解功率有很大帮助。

3、教具与学具

电化教具:多媒体课件

4、教学过程分析和设计

教学流程图

设计内容 设计意图 活动层面

教材处理 师生活动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一、播放多媒体素材(视频)或画面)如用挖掘机挖土和一个工人单独挖土比较哪一种方法更快?图中的情景说明了什么问题?

类似的事例还有吗?(启发思考) 教师通过所设计的情景,将学生引入学习怎样比较做功快慢的学习主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初步知道物体做功是有快慢之分的。

由情景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启发学生思考,并直接切入学习主题。

认知层面

想想议议学物理

二、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1、引导回顾速度的知识。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向学生提供一组数据,让学生想一想,议一议谁做功最快?说出比较的依据。

物体 所做的功 所用时间

A 1000J 5S

B 1000J 10S

C 4000J 1min

D 6000J 1min

3、联系教材,利用工地上的搬运问题加深对功率知识的认识。

4、想想议议:

投影演示插图孙女与爷爷上楼,让学生分析比较谁的功率大。

5、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方便准确的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呢?

6、介绍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并以适当的事例加以巩固。

例:过去我们学习电功率,说说某电风扇的功率为60W,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参看课本小数据图表中的资料,说出各物体功率所表示的意义。

7、巩固提高:

提问:用1牛的力在2秒内将物理课本从地上提高1米,你能算出这个力做功的功率吗?

教师启发:以前学习过要比较两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先确定路程再比较时间,也可以先确定时间再比较路程。同理,要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可采用什么方法?

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回答,由他人(同组同学或其他组同学)适当补充,

再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领悟比较物体做功快慢的方法:①做功相同,比较做功的时间,时间短的做功快;②时间相同,比较做功的多少,做功多的做功快。

利用机械或人工将同一大堆砖从地上搬到五楼,你会选用什么方法?

学生讨论过程。

教师点拔:在图中不知爷孙俩的体重和他们爬楼的时间,能否确定他们的功率的大小。

教师引导:用一个包含有功和做功所用的时间的概念(电功率)来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是否可行?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功率的概念,功率表示的物理意义,认识功率的相关单位及计算公式。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作适当的讲评,加深学生对功率概念的理解。

教师先引导学生求出所做的功,再求功率,这对学生巩固前后知识均有所帮助。

温故而知新,对后面的学习将起到重要的启发作用。

用类比法

学生通过讨论,知道物体做功有快有慢之分,进一步知道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对物体做功的快慢有进一步的认识。

学生的答案可能两方面都具有,如果教师在学生的讨论中逐步启发,加选先进的起重机,学生就会在前面讨论的基础上深刻领悟物体做功确有快慢之分。

学生的讨论也会出现分歧,教师就在学生的分歧中导入功率的概念,循序渐进,恰到好处。

设疑,引出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要比较两物体做功的快慢,可用功率直接比较)。

通过实例讲授,让学生自然知道功率的概念。

加深学生对功率的物理意义的理解,使学生对人和一些事物的功率数值有个具体的概念,懂得功率大或小的意思是什么。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功率的相关知识,包括公式的运用。

知识的运用与迁移

三、通过例题训练,加深对功率概念的理解和加强知识的运用能力。

1、 想想议议:

物理学或者生活中,还有那些场合需要表示一个物理量变化快慢的?

2、例题:体重为900N的爷爷与体重为300N的小孙子举行登楼活动,楼高三层共10米。若:

(1)爷、孙两人同时从一楼起步,半分钟后同时到达三楼;

(2)爷爷年纪大、身体较重,孙子登楼用了半分钟,爷爷所用的时间是孙子的2倍;

(3)孙子登楼用了半分钟,爷爷所用的时间是孙子的3倍。

以上三种情况下,谁做功多?谁做功少?谁用的时间多?谁用的时间少?谁做功快?谁做功慢?

3、学生自己阅读课本例题,动手做一做。

教师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说出经济增长率、人口增长率、频率(振动),拓展知识。

引导学生回到前面所举的例子,通过讨论及训练,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边边思考,边动手进行计算解答。教师把学生的答案进行投影,可进行全班讨论,加深理解。

学生自己进行阅读、解答,教师在课室巡视,给有学习困难的学适当的帮助。学生解答完后,教师再用解题示范,强调解题的方法和习惯。

对各种变化率,增长率的认识,让学生拓展知识

使学生加深对做功快慢的理解及加强学生对功率知识的应用能力

练习功和功率公式的应用,使学生加深认识功──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功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小结

四、小结

请同学们总结一下,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

学生先自己总结归纳,教师引导个别代表回答并作适当的讲解。

给学生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同时教师也能借此机会发现学生学习的问题,并获得教学效果的即时反馈。

五、点评

功率的教学一个难点,以往的教学过程按教科书的思路进行授课,课堂显得枯燥,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本教学设计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和理念,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熟悉的生活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再以想想议议学生小组讨论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和功率的知识,最后让学生用所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体现到学致用的乐趣。本人教学实践证明,这节课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

初中物理教案(篇8)

【知识单元分析】

计算路程、时间的题目中常见的问题:

1.不写出所依据的公式,对于不同的速度、路程、时间不用带不同脚标的符合表示.

2.没有统一单位.

3.在计算过程中没注明单位.

4.不使用作图的方法帮助分析复杂的问题.

5.做题的格式不合理,容易出错.

解题的一般思路

1.分析题意,想象物体的运动情况,看清题目中的已知量和待求量.

2.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公式、数学知识等分析,对于较复杂的问题应当画出参考图建立物理图景,分析物理过程.

3.按照例题的格式,把已知、求、解、答的过程完成.

【教学过程设计】

一.速度公式和公式变形

方法一:小学曾学习过公式的变形,可以让学生直接根据速度公式得出,对于公式中的物理量应当注明单位,并注意到可以根据题意使用m、s、m/s和km、h、km/h.

方法二:对于基础较薄弱的班级,可以用下述的方法实现,列出一个例题:如果汽车以50km/h的速度运动,由日常生活经验和数学的.知识可以计算1小时、2小时、3小时后通过的路程,答案见副板书1.

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总结出路程和时间的计算公式.

二.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1.【例题1】已经测出自己正常步行的速度是1.2m/s.从家门到校门要走15min.那么上学要走的路程大约是多少?

2.【例题2】郑州到上海的铁路长约1000km,从郑州到上海要运行14h到达.南京到郑州的铁路长约700km.设火车在铁路上运行的速度相等,求从郑州到南京的时间.

本题要注意的问题是:

(1)较复杂的问题要用参考图分析,参考图见副板书2.由于小学的一些计算题有用图分析的问题,所以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让学生自行画出参考图,教师分析每个学生的图,指出其正确和错误的地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列出物理量时应当注意在物理量符合上注明脚标,见副板书上的表示.

(3)建立等量的观念,在本题中速度是相等的,所以可以用计算全程的速度后用于计算郑州到南京的时间.

探究活动

实践探究: 体验运动的感觉

【课题】

体验运动的感觉

【组织形式】

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

坐在汽车里,体验当汽车静止、以某一速度正常行驶、速度增加、速度减小、转弯等时刻的感觉.

【备注】

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可以没有结果.

2、发现新问题.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计划汇集11篇


全新的一个学期即将到来,作为一名教师,回顾过去的教学经验,你一定明白教学计划的重要性。精心制定的教学计划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还能够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那么,关于你自己的学科教学计划,你会如何展开呢?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有关“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计划”的知识,不妨来本站一探究竟!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计划(篇1)

生物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有利于把学生带入发现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分析实验问题之中和在解决实验问题中锻炼思维能力,是提高学生学科素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协作精神,落实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因此,做好实验教学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现将本学期的生物实验教学工作制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组员的协作精神。让学生通过现象观察事物的本质,从而认识和揭示自然科学规律,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意识,切实让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

二、基本情况分析

1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刚从小学进来,对生物学科还比较陌生,这是比较好的,因为可以利用孩子的好厅心更好的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我所任教的班,孩子总体学习状态不是很好,习惯也较差,所以在课堂上就稍作调整,更加注重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学习兴趣的培养,关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特别是课堂学习的态度,学习的兴趣,来他们的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成绩。争取班里学生能不同程度的提高学习成绩,从而提高整个班的平均分、合格率、优秀率,不拉年级的后腿。

2、教材分析

本套教材瞄准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贯彻《生物课程标准》的先进思想和基本思想,以‘生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为核心构建的,一方面充分它充分体现了“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另一方面又从“人—生物—环境”的角度更加突出了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和谐发展的密切关系。确定这样的知识体现后,在组织知识内容时又考虑到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有学生自身或身边的问题、现象开始,通过学生的探究、思维、信息加工整理、扩展应用过程,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现。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学会生物实验基本操作

2、学会显微镜的使用。

3、通过实验,学会装片的制作。

4、验证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5、观察各植物器官的具体。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观察思维能力

2、学会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原因、作出结论。理论实验结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事实求是、认真操作的科学态度。

四、方法与教学措施

以实验为载体,让学生认知、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拓展视野,锻炼能力,强化认知,达成目标。成立科技兴趣小组,开展生物课外活动的空间运用多媒体电化教学。

在新教材的教学中,让学生掌握生物学学习方法,对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养有很大作用。

应重视以下五种学习方法,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教学学生学习。

(1)实验探究法:明确探究课题——>引导探究——>获得结论——>测试反馈

(2)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

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学到的生物学知识来解释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所遇到的生物学现象,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3)识图学习法:

新教材图文并茂,色彩鲜明,可读性强。它形象、直观、不仅有利于教师把有关知识讲清楚,而且利于学生理解内容,便于记忆。

(4)比较、归纳学习法:

通过对知识的比较归纳,可找出知识之间内在联系,使知识间的关系更明了。

(5)综合学习法:

引导学生运用相关学科(如物理、化学)的知识来解决生物学问题

五、周活动安排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计划(篇2)

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学科素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协作精神,落实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因此,做好实验教学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现将本学年的生物实验教学工作制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组员的协作精神。让学生通过现象观察事物的本质,从而认识与揭示自然科学规律,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与追求真理的意识,切实让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

二、教学要求

1.演示实验必须按《课标》要求开足,教师在课堂上用演示的方法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使学生能够获得感性的认识与验证,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学生分组实验,也要按《课标》的要求把学生实验全部开齐。对于学生实验,若能当堂看清实验结果的须在实验室里教师指导下进行,教师监督学生对每个实验达到操作规范、熟练的程度;培养他们浓厚的生物学兴趣与语言表达能力。

三、实验课的教学方法

实验课教学应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实际与设备条件等因素,采取探究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多动脑、多思考,找到一些新方法、新步骤;在讲授理论知识时,最好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去归纳出这些知识,这样做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加强能力的培养与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充分发挥其科学思维与想象力。

四、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

仪器设备购置,落实仪器设备购置计划,完成实验室的更新提高,加强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做好本年度仪器设备购置,坚持结合实际,适当超前,防止低水平重复与积压浪费发生。

五、将德育工作渗透于教学中

1. 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明确相互协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团结协作的精神。

2.要教育学生遵守实验规则,爱护财物,节约用水、电、药品,从而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

3.要求学生严格认真的按照实验要求来操作,细心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

4.培养学生井然有序的工作习惯。实验结束后,把仪器放回原处,整理好实验台。

六、做好实验室文件建立管理工作

为实验室的评估合格,做好实验室的教学计划、日常管理、安全工作、工作日志等各种工作文件的归类、归档、整理工作。

七、实验教学管理

1.课前认真预习有关实验内容,写出预习报告,上课前由组长收齐并于上课时上交,没有预习报告的同学不准参加本次实验;

2.实验课过程中,注意安全,严格按规定程序操作设备,并填写实验记录表,记录所用设备的型号及运行状况。设备出现故障,应及时跟老师联系,不能擅自处理;

3.实验结束,应先报告老师,检查实验结果无误后,清点整理设备完毕,方可离开;

4.课后根据实验记录,认真书写实验报告。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计划(篇3)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许多概念和原理的得出于严谨的科学实验,一旦在某方面有了新的观点又会采用实验的方法去探究。由此可见,实验在整个生物领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步入初中,学生第一次真正且较为全面的接触“生物学”。由于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

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让他们渴望去认识并探索神奇的`自然界。在揭示奥秘无穷的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时,人教版初中生物的四册书安排了大量的实验活动,几乎覆盖了各个章节。如此的安排不仅体现了人类认识生物的一个动态过程,而且预示着实验教学在整个生物教学中的分量很重。没有实验教学这一重要环节的生物教学,无论再精彩再有趣都将是有缺憾的,是不完整的教学过程。因此,教学中要大力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也是全面推广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观察和分析能力,巩固学生学习成果,现制定计划如下:

一、做好实验室的常规管理工作

开学初对生物实验室进行一次认真地整理和打扫卫生,以保证演示和分组实验的开出。“普实”和“普九”工作早已在本校开展了多年,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如何扩大“普实”和“普九”成果,让实验教学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成为帮助学生学习的直观方法,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门技能,做好实验室常规管理工作不容忽视。因此,生物实验室将进一步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按要求规范化地填写好“四表一册”;做到帐、卡、物相符;做好仪器、药品的购入、调入、调出所应有的明细帐目;严格借物制度和赔偿制度;搞好仪器的保养、维修工作,做好防火、防潮、防尘、防腐蚀工作,

保证实验的开展和顺利进行,保证实验安全,特别对有毒药品,做好防盗工作和管理工作。

二、加强组织纪律教育

“没有规格,不成方圆”实验室守则和实验规则是上好实验课的保证,为了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使实验顺利进行,必须向学生强调遵守实验室守则和实验规则的重要性,并要向学生讲明道理,反复教育,使学生明白并自觉遵守,保证实验内环境安静,要求学生不到下课时间,不准擅自离开实验室,如本人实验完毕或有事要离开,必须报告教师,离开实验室要向老师报告,老师检查后方可离开。总之,要养成有组织,有纪律的实验习惯和良好学风。

三、积极配合任课教师开展好实验教学工作

实验教学的关键就是最大限度地开好、开齐一切课程要求应开实验。为做到这一点,实验室本着“团结、勤奋、务实、创新”的原则进一步熟悉教材,钻研教学课程,根据任课教师的教学进度,拟定好每个年级的>。根据教师的实验通知单,提前准备好实验器材,并和任课教师研讨改进实验的办法和措施;大胆地改革旧实验,设计新实验,提高实验课的质量,达到“效益第一,管理第二,仪器第三”的效果,针对有些班级的差生和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多给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辅导,让实验教学工作真正成为一种不可缺

少,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四、做好实验操作考核的准备工作

在这学期初二年级要进行生物实验操作考试。为了顺利通过实验考核,在平时就要加强学生分组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随时对仪器进行维护和维修,对所缺的药品、仪器及时进行整理,并报给教务处,以保证实验考试顺利进行。

五、大力开放实验室,更好地为师生服务

让实验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科学思维的重要手段,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生物实验室将积极配合课堂教学,做好定期向学生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在亲自参与活动中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巩固学生的能力,提高认识水平,同时在实验室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利用现有的设备与条件,为当地社区服务。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计划(篇4)

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学科素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协作精神,落实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因此,做好实验教学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现将本学年的生物实验教学工作制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组员的协作精神。让学生通过现象观察事物的本质,从而认识和揭示自然科学规律,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意识,切实让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

二、教学要求。

1.演示实验必须按《课标》要求开足,教师在课堂上用演示的方法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使学生能够获得感性的认识和验证,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学生分组实验,也要按《课标》的要求把学生实验全部开齐。对于学生实验,若能当堂看清实验结果的须在实验室里教师指导下进行,教师监督学生对每个实验达到操作规范、熟练的程度;培养他们浓厚的生物学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实验课的教学方法。

实验课教学应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设备条件等因素,采取探究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多动脑、多思考,找到一些新方法、新步骤;在讲授理论知识时,最好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去归纳出这些知识,这样做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加强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充分发挥其科学思维和想象力。

四、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

仪器设备购置,落实仪器设备购置计划,完成实验室的更新提高,加强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做好本年度仪器设备购置,坚持结合实际,适当超前,防止低水平重复和积压浪费发生。

五、将德育工作渗透于教学中。

1. 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明确相互协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团结协作的精神。

2.要教育学生遵守实验规则,爱护财物,节约用水、电、药品,从而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

3.要求学生严格认真的按照实验要求来操作,细心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

4.培养学生井然有序的工作习惯。实验结束后,把仪器放回原处,整理好实验台。

六、做好实验室文件建立管理工作。

为实验室的评估合格,做好实验室的教学计划、日常管理、安全工作、工作日志等各种工作文件的归类、归档、整理工作。

七、实验教学管理。

1.课前认真预习有关实验内容,写出预习报告,上课前由组长收齐并于上课时上交,没有预习报告的同学不准参加本次实验;

2.实验课过程中,注意安全,严格按规定程序操作设备,并填写实验记录表,记录所用设备的型号及运行状况。设备出现故障,应及时跟老师联系,不能擅自处理;

3.实验结束,应先报告老师,检查实验结果无误后,清点整理设备完毕,方可离开;

4.课后根据实验记录,认真书写实验报告。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计划(篇5)

生物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学科素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协作精神,落实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因此,做好实验教学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现将本学期的生物实验教学工作制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组员的协作精神。让学生通过现象观察事物的本质,从而认识和揭示自然科学规律,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意识,切实让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

二、教学要求

1.演示实验必须按大纲要求开足,教师在课堂上用演示的方法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使学生能够获得感性的认识和验证,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若有条件可改成分组实验。

2.学生分组实验,也要按教学大纲的要求把学生实验全部开齐。对于学生实验,若能当堂看清实验结果的须在实验室里教师指导下进行,教师监督学生对每个实验达到操作规范、熟练的程度 初中政治;培养他们浓厚的生物学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实验课的教学方法

实验课教学应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设备条件等因素,采取探究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多动脑、多思考,锻炼自己能找到一些新方法、新步骤;在讲授理论知识时,最好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去归纳出这些知识,这样做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加强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充分发挥其科学思维和想象力。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计划(篇6)

生物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学科素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协作精神,落实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因此,做好实验教学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现将本学期的生物实验教学工作制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组员的协作精神。让学生通过现象观察事物的本质,从而认识和揭示自然科学规律,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意识,切实让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

二、教学要求

1、演示实验必须按大纲要求开足,教师在课堂上用演示的方法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使学生能够获得感性的认识和验证,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若有条件可改成分组实验。

2、学生分组实验,也要按教学大纲的要求把学生实验全部开齐。对于学生实验,若能当堂看清实验结果的须在实验室里教师指导下进行,教师监督学生对每个实验达到操作规范、熟练的程度;培养他们浓厚的生物学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实验课的教学方法

实验课教学应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设备条件等因素,采取探究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多动脑、多思考,锻炼自己能找到一些新方法、新步骤;在讲授理论知识时,最好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去归纳出这些知识,这样做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加强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充分发挥其科学思维和想象力。

四、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

1、仪器设备购置,落实上年仪器设备购置计划,完成实验室的更新提高,加强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做好本年度仪器设备购置,坚持结合实际,适当超前,防止低水平重复和积压浪费发生。

2、制定出本学期实验教学进度计划,并写明实验目录,写明实验的日期、班级、节次、名称,教学中按计划安排实验。

3、任课教师须将实验通知单提前送交实验室,实验教师必须将每个实验用到的仪器、药品以及其他有关事宜提前准备好,做到有备无患。

五、将德育工作渗透于教学中

1、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明确相互协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团结合作的精神。

2、要教育学生遵守实验规则,爱护财务,节约用水、电、药品,从而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

3、要求学生严格认真的按照实验要求来操作,细心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

4、培养学生井然有序的工作习惯。实验结束后,把仪器放回原处,整理好实验台。

六、实验效果检查和成绩评定

1、学期教学结束后,对学生的实验效果进行检查,了解学生的实验技能。

2、检查内容:学生对实验的原理、装置、药品、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熟练程度。

3、实验结束后要填写好实验报告册,教师当场检查学生的实验结果。

七、做好实验室工作文件建立管理工作

为实验室的评估合格,做好实验室的教学计划、日常管理、安全工作、工作日志等各种工作文件的归类、归档、整理工作。

注:加黑体的六个实验要对学生进行重点的训练,加强学生对实验的原理、装置、药品、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熟练程度。各班的实验课的情况参照实验课按排表。

八、实验教学管理

1、课前认真预习有关实验内容,写出预习报告,上课前由组长收齐并于上课时上交,没有预习报告的同学不准参加本次实验;

2、实验课过程中,注意用电安全,严格按规定程序操作设备,并填写实验记录表,记录所用设备的型号及运行状况。设备出现故障,应及时跟老师联系,不能擅自处理;

3、实验结束,应先报告老师,检查实验结果无误后,清点整理设备完毕,方可离开;

4、课后,根据实验记录,认真书写实验报告。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计划(篇7)

一、课程总目标

在新课标下,我们生物要实现的是:

(1)、学生获得生物学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学生初步具有生物学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3)、学生能理解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4)、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5)、学生能将生物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

二、教材和学生情况分析

(一)教材

教材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特点,构建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设计了许多系列化、多样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探究的科研精神。删除了部分死记硬背的内容,以灵活应用的为主。在时代性上,增加与科技社会相结合的知识,注重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更加体会到生物与生活的关系。

(二)学生情况

学生刚步入初中,面对繁多复杂的学科,在和应对上不免有些不适应,甚至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所以,有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应付学习;但也有能较快适应新学习环境,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劲头十足的学生。因此学生差异较大而且明显。

三、教学的措施和方法

针对教材和学生的总体情况,在备课时,知识的难易程度要控制好,应适应大部分的学生。实施教学时,尽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到学习生物的乐趣如:进行课堂比赛等;教学手法灵活、应变,这样既让基础差的学生能掌握基本知识,又要让学习层次较高的协商有发展提升的空间。同时,注意学生的动手及协作探究能力的培养,从学生的现有知识及生活经验出发开展教学,培养学生以生物学的角度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能对之加以解答或寻得答案。

四、教学进度及课时安排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计划(篇8)

七年级生物实验教学计划(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生物科学实验是以认识生命运动的本质和规律为目标的实践。在每一个实验的过程中,从实验意念的产生到实验方案的设计,从实验结果的分析到实验报告的完成,每一步都有思维活动,每一步都是思维的结果。所以,生物科学实验有利于把学生带入发现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分析实验问题之中和在解决实验问题中锻炼思维能力。现将本学期的生物实验教学工作制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小组的协作精神。让学生通过现象观察事物的本质,从而认识和揭示自然科学规律,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意识,切实让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

二、教学要求

1.演示实验必须按课标要求开足,教师在课堂上用演示的方法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使学生能够获得感性的认识和验证,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若有条件可改成分组实验,增强学生的切身体验。

2.学生分组实验,也要按课程标准的要求把学生实验全部开齐。对于学生实验,若能当堂看清实验结果的须在实验室里教师指导下进行,教师监督学生对每个实验达到操作规范、熟练的程度;培养他们浓厚的生物学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3.在开放实验室方面,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查找与教学内容相关并且学生感兴趣的实验内容,提前列出实验配档共学生们参考和选择。每次开放实验室之前精心准备实验材料、并且对实验进行预做,使教学能够得心应手。通过开放实验室活动,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有所提高,并且激发学生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实验课的教学方法实验课教学应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设备条件等因素,采取探究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多动脑、多思考,锻炼自己能找到一些新方法、新步骤;在讲授理论知识时,最好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去归纳出这些知识,这样做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加强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充分发挥其科学思维和想象力。

四、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

1.制定出本学期实验教学进度计划,并写明实验目录,写明实验的日期、班级、节次、名称,教学中按计划安排实验。

2.任课教师须将实验通知单提前送交实验室,实验教师必须将每个实验用到的仪器、药品以及其他有关事宜提前准备好,做到有备无患。

五、将德育工作渗透于教学中

1、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明确相互协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团结合作的精神。

2.要教育学生遵守实验规则,爱护财务,节约用水、电、药品,从而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

3.要求学生严格认真的按照实验要求来操作,细心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

4.培养学生井然有序的工作习惯。实验结束后,把仪器放回原处,整理好实验台,填写好实验记录。

六、本学期实验教学进度表

七年级生物实验教学计划 周 次 分组实验 演示实验

第三周 练习使用显微镜

第四周 观察动植物细胞的结构观察草履虫的生命活动

第七周 观察水绵 蚯蚓对土壤的翻耕

第八周 观察植物的蒸腾现象观察叶片的结构

第九周 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第

第十周 观察种子的呼吸现象

第十二周 观察蝗虫观察鲫鱼的形态结构观察家鸽

第十三周 观察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 观察关节的结构

第十七周 观察细菌的形态

第十八周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计划(篇9)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获得生物学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学生初步具有生物学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3)、学生能理解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4)、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材和学生情况分析

教材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特点,构建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设计了许多系列化、多样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探究的科研精神。删除了部分死记硬背的内容,以灵活应用的知识点为主。在时代性,增加与科技社会相结合的知识,注重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学生刚步入初中,面对繁多复杂的学科,在学习方法和应对上不免有些不适应,甚至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所以,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应付学习。但也存在能较快适应新学习环境,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劲头十足的学生。因此学生差异较大而且明显。

三、教学的措施和方法

针对教材和学生的总体情况,在备课时,知识的难易程度要控制好,应适应大部分的学生。实施教学时,灵活、应变,既让基础差的学生能掌握基本知识,又要让学习层次较高的协商有发展提升的空间。同时,注意学生的动手及协作探究能力的培养,从学生的现有知识及生活经验出发开展教学,培养学生以生物学的角度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能对之加以解答或寻得答案。

四、教学进度及课时安排(共30课时)

第一章 周围的生物 3课时

第二章 探索生命 3课时

第三章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课时

第四章 生物体的组成 4课时

第五章 绿色植物的一生 10课时

第六章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7课时

11一、课程总目标

在新课标下,我们生物要实现的是:

(1)、学生获得生物学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学生初步具有生物学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3)、学生能理解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4)、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5)、学生能将生物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

二、教材和学生情况分析

(一)教材 教材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特点,构建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设计了许多系列化、多样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探究的科研精神。删除了部分死记硬背的内容,以灵活应用的知识点为主。在时代性上,增加与科技社会相结合的知识,注重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更加体会到生物与生活的关系。

(二)学生情况 学生刚步入初中,面对繁多复杂的学科,在学习方法和应对上不免有些不适应,甚至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所以,有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应付学习;但也有能较快适应新学习环境,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劲头十足的学生。因此学生差异较大而且明显。

三、教学的措施和方法

针对教材和学生的总体情况,在备课时,知识的难易程度要控制好,应适应大部分的学生。实施教学时,尽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到学习生物的乐趣如:进行课堂比赛等;教学手法灵活、应变,这样既让基础差的学生能掌握基本知识,又要让学习层次较高的协商有发展提升的空间。同时,注意学生的动手及协作探究能力的培养,从学生的现有知识及生活经验出发开展教学,培养学生以生物学的角度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能对之加以解答或寻得答案。

四、教学进度及课时安排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计划(篇10)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首先应树立服务育人的思想,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做好后勤服务工作。要想做好任何一样工作都要求工作者本身具有较高的素质和能力,为此,作为实验员一方面要注重自身的理论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要加强业务学习,不断增强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更要注重自己提高自身使用和维修各种仪器的水平,使实验仪器能充分发挥其功效。本学期生物共安排学生实验4个,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及时做好演示实验的准备工作。

生物学科的.特点就是以实验为基础,另外实验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提高生物教学质量起很大的促进作用。新教材的一个特点也就是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明显增多,作为实验员,首先要督促教师作演示实验,其次要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科教师的要求,及时做好演示实验的准备工作,并能勇于改进演示实验。作为实验员本人,更应在熟悉业务的同时,想方设法挤出时间尽可能将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做一下,学生实验结束后,对实验仪器要做好归类整理工作,使得仪器摆放有科学性、条理性、仪器的提拿更方便。

三、配合任课教师做好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员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与各任课教师,合理安排好八年级的学生分组实验。制订实验教学计划,明确各分组实验的大致时间。对于实验所需的所有仪器,最迟在上课的前一天要全部准备完毕,分组准备好。在无课的情况下,要积极配合认课教师做好实验时的指导工作。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zf133.com/a/5673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