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作文 > 孔子观后感 >

孔子观后感

孔子观后感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孔子观后感”经验分享,究竟怎样才能写好有关作品名的观后感呢? 我们可以把心中的美好想法记录下来,写观后感可以让我们与作品更加紧密相连,相信你能够找到对自己有价值的资料!此外,关于作文,您还可以浏览写风景日记实用

孔子观后感【篇1】

有偶像相伴,乃人生大幸?

——《亲爱的孔子老师》读后感

商南花一直认为有偶像是幸运的。孔子就是我人生中第一个偶像,逛书店只要看到有“孔子”两字的书都忍不住买来,这本《亲爱的孔子老师》,我都记不得我是什么时候在**买了这本书的,还是复印版的,据说原版已经绝版了。国庆小长假清理书柜时无意发现已经蒙尘的它,这真是一本很特别的书,拿到手了之后就不想放下了,读完后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它的特别。

这本述不是对孔子的一种正常解读,而是一位现代学者,作为孔子的学生子贡,讲述了孔子一生的教育行为。作者吴甘霖对子贡的观察和子贡对教师的观察是非常独特的。

我收藏了很多有关孔子和《论语》的作品。但是,这种以纯文学作品的形式诠释孔子的方式是唯一的。不可否认的是孔子的思想是我们这个民族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甚至构成了整个传统文化的主体,孔子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这个民族和这个民族的历史,也影响着这个民族发展的走向。

在我们这个民族的子孙里,无论是我们有意识还是无意识都已经渗透了现实的思想,不管我们承不承认,这个事实都是存在的。几年前,因为一些大师大家的推荐,开始喜欢和研读《论语》,几年来,有了不少的收获。但读的几乎都是带有学术研究特色的书,包括孔子的生平和传记,阅读起来有些枯燥。

但这本书则显得与众不同,作者把子贡当代化了,用现代的语言去讲述自己老师治学、为人、处世的思想和艺术,极易使人理解和接受。应该说,作者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从子贡这个优秀学生的视角出发,缅怀先师的风貌。

因此,笔者从另一个方面为弘扬传统文化做出了独特的贡献。读了这本书,我更加钦佩孔子丰富而博大的人生。他的许多思想和想法值得深入挖掘和收藏。

在中国历史上,能用自己的思想照亮身后几千年的人并不多,但孔子做到了。孔子是教育的传奇,也是历史的传奇,是生命的传奇。他的名字已随同历史一同穿越时间的隧道。

读完这本书,我明白每个人的生活只是历史的一个节点。然而,历史的每个节点都是不同的,这主要体现在对历史的贡献和影响上的巨大差异。我还从中明白了有限与无限的关系,懂得了短暂与永恒的转化。只是孔子的一生所为所思所想,不是一个子贡所能全部体味得全的。

尽管子贡几乎伴随孔子的一生,不离左右,甚至是在先生离开人世之后他能在老师的墓地守孝六年,终也不能完全读懂自己的老师。而正如孔子的爱徒颜渊慨叹的:“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仅凭这一点,我就明白了为什么颜渊死去的时候,孔子为什么会悲痛欲绝,看来颜渊更理解一个真实的拥有丰富内心的孔子,颜渊深入了老师的灵魂。从这个角度看,颜渊是孔子一生中的朋友。书中所言,也只是子贡心目中的先生之万一。

然而,作者吴甘霖先生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作为读者,我们应该感谢作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祖先的新平台。

阅过此书还有一种感受,就是特别想去阅读和研究《易经》,孔子五十岁历经了苦痛与坎坷后开始向自己的学生传授和讲习《易经》,我私下以为这部《易经》就是孔子给自己的学生开设的哲学课,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孔子注重给予自己学生的更多的是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孔子一生都在探索规律,寻找智慧,也就是在他的天命之年,终于对人生规律有了一个暂新的认识,所以我认同“找智慧的过程就是找规律的过程”这一观点。谁能看清规律谁也就拥有了智慧。

我觉得这本书可以作为了解古代文化,了解孔子的的普及读本加以阅读。孔子,我的偶像,谢谢你给了我存在和做事的灵感。有偶像相伴,乃人生大幸!

本书中我感兴趣的观点和内容:

1.如果在对人实施教育、教化之前,就以法律的名誉去惩罚他,甚至杀了他,这就是虐待,和残杀无罪的人的性质是一样的。

2.只知道以权力、法律来惩治人,这叫做“霸道”,而能够以教化的方式,让老百姓自觉改善提高,这就叫“王道”。霸道崇尚的是“拳头说话”,但教化比拳头更有力量。

3.一流的领导与管理,不是“霸道”,而是“王道”。“霸道”重视压制,“王道”重视教化。

“霸道”强调以力服人,“王道”强调以德服人。“霸道”只能让人被动屈服,“王道”却能让人主动改善和跟随。

四。别人可以计算我们的命运,但不能让他们计算我们的灵魂。

5.生气不如争气!

6.用心专一,能通于神。这也是我们学***任何事情成功的关键。

7.对于一个善于学***灵而言,不一定有固定的老师,也不一定有固定的学***。

8个。学习不仅在于获得新知识,而且在于创造新的自我。

9号。学习不仅是眼睛和手的技能,也是心的技能。

10.一流的领导,必然是“仁”和“智”的高度结合——要有伟大的情操,要有超凡的智慧;要当领头羊,要当指挥家;要考虑到短期的效果,更要有长远的眼光……

11.下级学习的,永远是上级的背影。

12岁。消极的人看到世界的阴影,积极的人看到世界的光明。

13.《易经》之道,就是天地之道,或者说是规律之道。找智慧的过程就是找规律的过程。

14岁。要了解进退,进退之道其实就是圣人之道。

15.山无常势,水无常形,善变者胜!

16.吉凶者,得失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

17.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时一成不变的。如果有唯一不变的东西,那就是变化本身。

绝对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方式去应对这个变化无常的世界。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我们应该把它作为决定自己进退的基本依据。有大智慧的人不仅知道如何改变,而且积极应对。

18.要成功,就要格外重视关系。羌瓜要我们模仿天堂,羌瓜要我们模仿地球。乾卦就是要我们处理好和自己的关系。要效法天,不懈进取,自强不息。

19岁。知进退是智者的常识,是圣人的象征。变化是唯一不变的。

乾坤合一得大道。乾卦是处理与自己的关系,即天生丽质,君子自强不息;乾卦是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即地势坤,君子携物以德。情深者不寿,强极者得辱。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20岁。善于做官的人建德,不善于做官的人建怨。当我们以仁爱之心和包容之心待人的时候,会创造很好的人际关系,以此来进行管理的时候,会更好地促进社会和组织的和谐美好。

21岁。多问自己是羌卦的自强,少责怪别人是羌卦的美德。

22.谦卦的卦象,是高山隐藏于地中,象征高才美德隐藏于心中而不外露,所以称作谦。

23岁。一个经常寻找自己不足的人会不断进步,而一个经常寻找别人不足的人会不断后退。

24.德行宽容而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而守之以俭者安,位尊禄重而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而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而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而守之以浅者不溢,此六者皆谦徳也。

25.扬善于公堂,归过于私室。

26.做事如果不分大小、不问轻重、不看效果,就必然把握不好度。

27.聪明睿智的人,要守之以愚;多闻博辩的人,要守之以陋;武力毅勇的人,要守之以畏;富贵广大的人,要守之以俭,德施天下的人,要守之以让。这五个方面,是古代贤君守天下而不失天下的原因。

28.中庸之道绝对不会是折中之道。

29.君子不器,就是不要以某种固定的框框来限定自己,而是根据具体情况随机应变,否则就会作茧自缚。

30.圆通不是圆滑。圆通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而圆滑是只有灵活性,没有原则性。

31.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死亡似乎剥夺了所有生命的意义,但只要把握了这样三点启示,都会无限延伸——做一个能够照亮自己的人。

做一个能够照亮周围的人。做一个能够照亮后代的人。

32.执着追求理想的“迂”,与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智”,可以统一;倡导个人心灵的快乐与总为天下苍生而忧。可以统一;追求自我完善与促使社会完善,可以统一;圣人和凡人,在一个人身上更是可以统一!

孔子观后感【篇2】

第三个情节是颜回之死。这个情节是让我最无法忘记的情节。我对颜回的经验是,他在**是一个非常英俊、有才华和忠诚的人。

在这一个情节,一方面是颜回为了挽救孔子流离各国谱写的书籍而一次又一次的深潜到冰冷的水里,捞起一卷又一卷的竹简;另一方面是夫子恸哭的说道回,你给我回来,夫子只想颜回安全的爬出水面,而不是要他去捞那些花费了无数心血编写的书籍。颜回和老师之间的这种感情真是难以言喻。

第四个情节是孔子回到鲁国。他和**们经历了诸国战火,颠沛流离的回来后,在城墙底下哭着喊,我回来了。

在这种情况下,孔子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世界或许能够理解大师的痛苦,但也可能无法理解大师在痛苦中的境界。我不能忘记孔子内心的痛苦和对信仰的坚持。这是一部十分有内涵的国产片。

该片弘扬了中国古代圣先几千年经验和智慧的结晶,其核心是道德教育。能把这样的题材拍成如此优秀的电影,在当前文化缺失、物欲横流的大环境下,有不少人误认道德是限制人们行为的条条框框。其实,有道德的生活才是真正正常幸福的生活。

孔子观后感【篇3】

寒假里读了《孔子是个好老师》这本书,说真的不太喜欢这本书。因为讲的都是我之前已经知道的有关孔子的思想,所以说觉得没有新意,虽然这本书的语言是诙谐的甚至幽默的。尽管如此,也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1、 丑陋的人对自己负责。林肯曾经说过,一个人在30岁以上时应该为自己的外表负责。相由心生,面相祥和往往是因为心地善良。

我们虽不能以貌取人,但也不可无视相貌存在的意义。从心理学讲,人的相貌分为形貌和神貌。天生的相貌就是形貌,后天培养出来的相貌就是神貌。

孔子虽然“生而首上圩顶”但给人的印象确是“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可见,外表注定是身体和**的父母,但后天的神和容貌是可以培养得。

作为一名教师,良好的形象和气质会给我们的学生留下很好的印象。断不可通过整容来修改我们的相貌,而要通过博览群书来提升我们的气质,通过真诚待人来提升我们的修养,通过信守承诺来提升我们的人格魅力。端庄、大方、得体!

二、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不凭空猜想,不随便绝对肯定或否定,不拘泥固执,不自以为是。不要想提前下结论,不要凭想象去处理事情。我们可以畅想美好的事物,但对事实不可乱作判断,对人的道德品行更不可妄加揣测,尤其不能往坏处揣测。

没有必要避免走极端。简单的“是或否”的想法会让人变得愚蠢。毋固意味着从发展的角度看人和物。 它们始终停留在过去的刻板印象中,很容易跟上现实中的变化。毋我,就是要多听听别人怎么说,不要认为自己掌握的是绝对的真理。

这四点归结为一点:不要任性。

作为教师,只有真正做到了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才能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到实事求是、游刃有余。

三、教育的目的是唤醒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论语子罕》)孔子自称不是所有的知识都懂,也是通过对问题正反两面追问,一步步打破砂锅→问到底,才得到答案(与苏格拉底的产婆术问答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曼诺篇》中曾记载:苏格拉底做了一个实验,通过适当的提问,便使从未学过数学的童奴知道如何计算正方形面积,知道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比等于它们边长平方之比。这里,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我们的知识不是后天被给予的,而是深藏于我们每个人的灵魂深处,但处于潜在的迷蒙状态,教育的目的就是唤醒潜在于我们内在的知识。

暂且不去考虑柏拉图的哲学论断正确与否(我个人不赞同柏拉图所认为的知识深藏于每个人的灵魂深处),却给我们诸多启示。学生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有着自己的灵魂和个性。作为教师,我们是要唤醒学生的求知欲,唤醒学生的自尊心,唤醒学生的自信心,通过启发式、研讨式的教学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的地位,让学生自己渐渐获得知识,而非教师单方面的灌输。

教育的目的是唤醒,所以关注每个学生的独特潜能、独特的学习风格、个人特点等就显得尤为重要。教育不仅是一种技术,也是一门艺术。只有用心和爱心去做,才能得到孩子们的认可、尊重和崇拜。

4、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我们的教育必须定义成长比成功更重要的观念。受教育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获得所谓的成功,但是在成功之路上的成长显得更为重要,成长为一个有底线、有孝悌、有信念、有担当、有作为的**。

在当今社会,许多人把物质财富的多少作为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这样的成功观确实能激发人的积极性,但物质财富的丰富往往无法弥补精神上的不足。

**规圣人训守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孔子主张以伦理道德教育为先,如果有余力,他就会研究文学。在培养学生成功成才的同时,比如语数外知识的学习、钢琴舞蹈绘画等辅导班的培训,也应该注重学生精神财富的富足,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或品书,或读书,胃中有诗书之气来自中国!

孔子观后感【篇4】

亲爱的孔子老师,这本书的书名有点淘气,但它是一些古老的故事。孔子何人?是历那个瘦弱耄耄、正襟危坐的老师。

黄色的图画,长期的隔阂,两千多年的历史,给了孔子太多的误读。孔子,如此熟悉而陌生的先贤。接过妈妈递过来的新书,我心中充满了疑惑。

打开书,迎接我的是一个个生动真实的故事,**般轻松的笔法让我看到孔子与**们的讨论和周游列国的艰辛。在感慨孔子智慧仁爱的同时,我也十分欣赏作者这种勇敢、创新的写法,使历史人物、事件生动却不失真实,就像《品三国》作者易中天,《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一样,敢于打破被神化或被妖魔化的历史形象,告诉我们“历史原来如此亲切、精彩”。

阅读孔子,给我的感受是震撼,在孔子身上,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芒,了解到一位“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先驱,敬佩于两千多年前的孔子能达到许多现代人仍无法触及的思想高度。

每个人都是从一个不知名的婴儿成长起来的,圣人也是。世上没有天生的伟大圣人。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是因为他们在困难和失败面前有坚强的心、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品格。当他们最终跨过这一高度,他们的思想成果将永垂不朽。

在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春秋时期,孔子怀着恢复周礼、以德化人的美好理想,为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而奋斗一生,奔波讲学。但是他看到的却是君王昏庸、奸臣挑拨、百姓愚昧,他却从未放弃内心的仁义。鲁定公的肥与欲,鲁哀公的无能与敷衍,孔子两次冷落故里。

漫漫周游,食不果腹,屈辱困苦,被围困追杀过,每次都被君王晾在一边。不是无能,而是不用。单从孔子的经验来看,他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

但正是在挫折中,我们看到了圣人内心的光芒。一路坎坷,一路思考,他告诉**人们要冷静面对,苦难才让他时时刻刻练习。仁者无忧。

没有得到,因奋斗乐在其中;得到了,乐在其治。处处对峙,但不是因为自己的想法不被人接受,降低标准,违背自己的性格,得到别人的认可。

从前,孔子向老子请教。老子主张清静,无所事事,与世隔绝。孔子无法接受,一个心忧天下、坚持理想追求的人怎能独守一个人的寄情山水、淡然快活呢?他的心中装着一个大同社会、百姓安居乐业的美景,而不是老子崇尚的百姓老死不相往来,各自独处隐居。

老子的计划是永远行不通、达不到的孤僻生活。

老子安居乐业,孔子却忙着,想着人民的安危。为了改变现状,他用道德来澄清野蛮暴力。这样的智者、勇者,注定是痛苦的。然而,他却培养了无数圣人,并将自己的思想传给了后代。他心中始终坚守的仁义,让他有份幸福。

历史的险流中,他没有选择一个人从容清静生活,而是为千万大众力挽狂澜,思考奔波。这些勇敢的人是我心中真正的圣人,让我们在行囊中拥有圣人思想的力量。时代的进步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声音。也许安静和无所作为不应该成为生活的脉搏。时代的进步,需要勇于创造历史,扫除渣滓,向四面八方挥手,坚决改革。

一定有困难和失败。在逆境中,强者可以更快地成长和成熟。他们学会根据具体情况提出最有效的解决方案。

看完这本书,我终于看清了一位笑容可掬的慈祥老师,他教导我们要有活的智慧,活学活用,他懂得用仁与智去完善法律,用文与武装备外交,他洞察人性,讲究学***,提出博学、笃行、慎思、明辨。他两次严厉批评曾参的愚孝,批评子贡的不顾后果的“好心”。他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指各人各尽其责,遵守各自的道德规范,扮演好各自角色,而不是被统治者曲解利用的盲从、愚忠、愚孝、愚爱。

在书中,我听到孔子轻轻地叹息。他对国王的陈述常常被忽视。科举考试断章取义,扭曲了一个善良而人道的孔子。孔子是痛苦的,但他更是快乐的。后人的误解曲解、对他的神化或妖魔化算是一份额外的,却在意料中的伤痛吧。

我很喜欢这本书,它让我轻松触摸到历史的真实温度,让我懂了简单变化中的道理,原来“仁者不忧、君子坦荡荡”正是孔子那份洒脱的快乐和伟大的忧虑。

想想前辈的话:天不生仲尼,永恒如长夜。

合上书卷,抬头望见一轮照亮古今的明月。

孔子观后感【篇5】

让智慧的人生充满诗意

刘莲有这样一位老师,他能够让有限的生命无限的延伸,他一生命运漂泊,却依旧保持着一颗安然的心,他还有一个特殊的喜好——逢水必观。

他叹了口气:谁能像水一样集中所有绅士的品质!

水无私地施予方方面面,好像君子的德;水流过的地方往往会带来生机,好像君子的仁;水流卑下,但都遵循大自然的理,好像君子的义;水在浅的地方流淌,在深的地方莫测,好像君子的智;水赴百仞之谷,一点也疑,好像君子的勇;水绵绵弱弱,却能到达微小的地方,好像君子的明察秋毫;接受不好的东西却不推辞,好像君子的包容之心;将不干净的东西纳下来,还大家一个洁净的新面貌,好像君子的善;经历千曲万折必向东而去,好像君子的志。

他就是安贫乐道,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孔子。

整个假期,我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津津有味地品读了吴甘霖的著作《亲爱的孔子老师》,这是一本被誉为“最好看的孔子故事,最管用的孔子智慧”的**新作。通过孔子得意**、“儒商始祖”子贡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来展示孔子一生的追求和非凡的智慧。全书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故事,诠释了为人处世的道理,如“动机好,结果未必好”的理性,“教化比拳头更有力”的明智,“忍辱才能负重”的淡然……一个个故事娓娓道来,虽然久远,但却贴近现实,如此举一反三,让人很受启发。

不妨我先举四个例子和大家分享一下:

1、在“身正也怕影子斜”一节中,讲述的是:一次,孔子和颜回等徒弟走到陈国和蔡国之间,被人围困,连一口野菜汤也喝不上,整整七天,没吃到一粒饭,饿得在大白天里也爬不起来。子贡终于跑了出来,用珠宝换了几斤粮食,然后交给了颜来做饭。

饭熟了,正散发着扑鼻的香味。而颜回——这个让孔子最喜欢、认为道德修养最好的学生,竟然偷偷把一团香喷喷的饭,塞到口里吃掉了!这一幕恰巧被孔子和子路、子贡瞧见,看到**这种不道德不礼貌的行为,孔子虽然也很生气但并没有当场抓住指责,而是假装没看见,让人把颜回叫过来对他说:

“你准备一下,我们用煮好的米饭先祭祀一下祖先和周公。”孔子这一招确实厉害,因为谁都知道,吃过的米饭是不能用来祭祀的,否则就是大不敬。没想到颜回一听,连忙说:

“老师,万万不可。刚才我做饭的时候,一团灰掉了进来,弄脏了一小群米饭。我觉得脏米不能给老师和学生,但是扔掉很可惜,所以我把米吃了。

怎么能用来祭祀大米呢!”

孔子恍然大悟,他和众**差一点就质疑了德行最高尚的颜回。

“孔圣人”的眼睛之所以欺骗了自己,也就是因为人在极端饥饿状态下容易生出“饥馑而不知礼节”的主观臆断,这种臆断正好重合在颜回“偷吃”的假象中。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可是不论是人的耳朵还是眼睛,所见所闻的都是事物的一种表象,也都需要自己的大脑透视思考这表象背后的本质的东西。而实际上,人在任何特殊的环境或心态下对事物的现象做出的判断往往受特殊的主观偏见的影响,从而有可能导致错误的判断或推理。当然,我觉得这个故事还有一个教训,就是当有误会的时候,要及时解决和沟通,否则会越积越深。

2、在“学其形,更要得其魂”中,讲的是孔子回想自己学琴时的故事,当时孔子的琴师师襄教给孔子一首曲子,非常好听,但没有告诉孔子曲子的名称。

学了十来天,孔子已经非常熟练了,但还是反复弹奏。

这让师襄很困惑,因为来学钢琴的人往往急于在弹一首曲子之前把它换掉。孔子与众不同。

孔子解释说,虽然这首曲子是他自己演奏的,但他并没有真正掌握演奏的技巧。

过了一段时间,看到孔子已经掌握了演奏技巧,师襄建议他学习新的**。

但孔子还是不肯,说自己还没有领会这首曲子的志趣神韵。

又过了一段时间,师襄认为孔子已经领会曲子的志趣神韵了,可以换新曲了。

不过,孔子说,他也希望从这首曲子中了解作者的个性。

终于有一天,孔子在弹到最入神的时候,眼前突然出现了一个人的形象,那人两目炯炯、仁慈中具有威严,俨然是王者的相貌。孔子直观地感觉到:这就是他最尊敬的周文王!

于是他把自己的感受告诉了师香。师襄听完,立即站起来赞叹道:“你说得很对,这首曲子就叫《文王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获得新的知识,而且是为了创造一个新的自我。创造新自我的关键是要找出自己的缺点,不断改正,不断弥补。学习不仅是眼睛和手,而且是心。

学习任何好东西,不是浅尝辄止,更应该精益求精,也就是所谓的要学其外形,更要得其精神和灵魂。

3、在“知识是死的,智慧是活的。”一节中孔子教给了我们永不过时的高超智慧:孔子的马吃了别人的庄稼,被农夫扣下来了。

孔子先派口才最好的子贡去交涉,农夫根本不买他的账。

孔子再派马夫去交涉,他竟然很快把马领回来了!

原来子贡一上来就向农夫讲了一大堆之乎者也的道理,可是农夫根本听不懂。而且子贡派头还很大,说这马是老师孔夫子的。孔子是如何成名的,他也讲了很多伟大的道理。

农夫一生气,心想,夫子关我什么事?我可不听你这一套,毕竟是你的马吃了我的庄稼啊,你的派头和学问用到别处去吧,在我这里可行不通!

而马夫呢?一见到那农夫,就按当地习惯,直接称呼他老哥,拉近情感,在熟悉之后,就用他能够接受的语言对他诉说事情的原委,并态度诚恳地请求农夫的原谅。

由此可见,子贡的学识和口才固然很好,但他只是用错了对象。用别人听不懂的道理去说服他,好比对牛弹琴。满腔学问又有什么用呢?

知识就是知识。知识固然重要,但也许还有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智慧。智慧对知识的价值在于灵活地学习和运用知识!

可见,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知识的积累,而是智慧的提高。

4、在“天边星斗美,路边野花香。”中孔子更是道出了人生的真谛。

在“四子言志”中孔子告诉子贡:“子贡呀,事业是重要的。可人活在世界上,并不是只有事业,也还有生活。

你总是喜欢去遥远的地平线,因为你总是追逐星星的美丽。然而,当你追逐星星的时候,别忘了欣赏路上的鲜花!”

是呀!人活着,是需要重视事业的。但是,决不要成为事业的奴隶。如果你过于强调目的,你会错过很多美丽的风景。如果你能随时随地欣赏和享受生活的美,你就能过上诗意的生活。

孔子,一位笑容可掬的慈祥老师,他教给我的还有很多很多: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谁都无法保证自己尽善尽美,更无法阻挡人生的变幻无常。所以生活中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矛盾产生,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除了不断加强学习注重提高自身素养之外,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我们该如何保持一颗平常心,怎样智慧地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促成事情往更好的方向发展才是根本所在,而不是将过多的精力纠缠于怨天尤人,甚至互相推诿扯皮,更不是破罐破摔。他还提出要注意学习方法——博学、认真、仔细思考、善于辨别。他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更是劝诫我们要各人各尽其责,遵守各自的道德规范,扮演好各自角色……

总之,我非常喜欢这本书。它让我轻松地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温度,让我明白简单变化中的幸福与平静

“仁者不忧、君子坦荡荡”,我庆幸与《亲爱的孔子老师》的不期而遇。

孔子观后感【篇6】

今天下班后,和坤儿一起到上海影城看《孔子》。

电影《孔子》拍得规规矩矩的,说不上超好,但是可以看。

里面故事都有影儿,既没被捧成孔圣人,也没贬成孔老二。不像于丹,她说话太咋呼,搁她理解的论语里走出来的孔子,像个大明白,一想孔子就和她连着,不大可耐。胡玫的孔子可耐,或者说周润发演的孔子真可耐,是一个有对有错,有血有肉,爱国爱家,疼老婆爱孩子的山东大汉。孔子穿得棉袍后现代,特软和,特暖和。俺也想扯二尺布,做那么一灰面棉袍。到哪能买到棉花哈?

比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和《英雄》诚恳万分,比陈凯歌的《无极》和《刺秦》智商高,比冯小刚的《夜宴》讲故事讲得明白,那帮男人呀,一堆老笨蛋,和胡玫比啊。人家胡玫不像他们猫一顿狗一顿的,没常性,人家她拍的历史剧一贯高水平,电影《孔子》比她的电视剧《雍正》还要好得多。

其实,咱有五千年历史,题材不缺,有故事着呢。可是俺没捞着看过啥像模像样的正剧电影,就算你带上近代史在内,也都没啥好看的。《甲午风云》和《武训传》是俺看过的电影里,应该还算讲明白点儿事儿的,其他真想不出来啥,谁还拍过好历史片?你们帮忙想想?兴许有,俺忘了?

周润发不负众望,孔子演得好,有时他能化腐朽为神奇,你比如,磕头,多让人反感的动作,可是周润发演得实在,潇洒。哎哟,和他在一起演这场电影,对其他那些演员,像陈建斌周迅和任泉,来说绝对是难得的学习机会,俺这么笨猜啦,人家那几个心里可能还不服捏。

孔子观后感【篇7】

孔子恍然大悟,他和众**差一点就质疑了德行最高尚的颜回。

“孔圣人”的眼睛之所以欺骗了自己,也就是因为人在极端饥饿状态下容易生出“饥馑而不知礼节”的主观臆断,这种臆断正好重合在颜回“偷吃”的假象中。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可是不论是人的耳朵还是眼睛,所见所闻的都是事物的一种表象,也都需要自己的大脑透视思考这表象背后的本质的东西。事实上,人们对任何特定环境或心理中的事物现象的判断,往往受到特殊的主观偏见的影响,从而可能导致错误的判断或推理。当然,我觉得这个故事还有一个教训,就是如果有误会,应该及时解决和沟通,否则会越积越多。

2、在“学其形,更要得其魂”中,讲的是孔子回想自己学琴时的故事,当时孔子的琴师师襄教给孔子一首曲子,非常好听,但没有告诉孔子曲子的名称。

经过十多天的学习,孔子已经变得非常熟练,但他仍然反复演奏。

这让师襄很困惑,因为来学钢琴的人往往在熟悉一首新曲子之前就急匆匆地换一首,而孔子则不同。

孔子解释说,他虽然把曲子弹得很好,但并没有真正掌握演奏的技巧。

过了一会儿,看到孔子已经掌握了演奏的技巧,师襄建议他学习新的**。

但孔子还是不肯,说自己还没有领会这首曲子的志趣神韵。

又过了一段时间,师襄认为孔子已经领会曲子的志趣神韵了,可以换新曲了。

但孔子说,他也希望从这首歌中了解作者的性格。

终于有一天,孔子在弹到最入神的时候,眼前突然出现了一个人的形象,那人两目炯炯、仁慈中具有威严,俨然是王者的相貌。孔子凭直觉觉得,这是周文王最受尊敬的!

于是,他把自己的感觉告诉了师襄。师襄听完,立即站起来赞叹道:“你说得很对,这首曲子就叫《文王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获取新知识,创造新的自我。创造新自我的关键是找出自己的缺点并加以弥补。学习不仅仅是眼睛和手,还有心。

学习任何好东西,不是浅尝辄止,更应该精益求精,也就是所谓的要学其外形,更要得其精神和灵魂。

3、在“知识是死的,智慧是活的。”一节中孔子教给了我们永不过时的高超智慧:孔子的马吃了别人的庄稼,被农夫扣下来了。

孔子派最能言善辩的儿子子贡来谈判。农夫根本不买他的帐户。

孔子又派新郎去谈判,他甚至很快就把马带回来了!

原来子贡一上来就向农夫讲了一大堆之乎者也的道理,可是农夫根本听不懂。子贡也很大。他说那匹马是孔子的,老师的。孔夫子又如何如何有名,又讲了许许多多大道理。

农夫一生气,心想,夫子关我什么事?我可不听你这一套,毕竟是你的马吃了我的庄稼啊,你的派头和学问用到别处去吧,在我这里可行不通!

而马夫呢?一见到那农夫,就按当地习惯,直接称呼他老哥,拉近情感,在熟悉之后,就用他能够接受的语言对他诉说事情的原委,并态度诚恳地请求农夫的原谅。

由此可以看出,子贡虽然学识渊博,口才确实不错,但他只是用错了对象。用别人不懂的东西来说服他,就像对牛弹琴一样。满腔学问又有什么用呢?

知识就是知识。虽然知识很重要,但可能还有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这就是知慧。智慧对知识的价值在于灵活地学习和运用知识!

可见,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知识的积累,而是智慧的提高。

4、在“天边星斗美,路边野花香。”中孔子更是道出了人生的真谛。

在“四子言志”中孔子告诉子贡:“子贡呀,事业是重要的。可人活在世界上,并不是只有事业,也还有生活。

你总是喜欢去地平线,因为你总是在追逐天空中星星的美丽。但是,你在追逐天边星光的时候,也别忘记欣赏路边的花朵啊!”

是呀!人活着,是需要重视事业的。但是,决不要成为事业的奴隶。如果你把目标看得太重,你会错过很多美丽的风景。可以随时随地欣赏和享受生活的美好,可以过一种诗意的生活。

孔子,一位笑容可掬的慈祥老师,他教给我的还有很多很多: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谁都无法保证自己尽善尽美,更无法阻挡人生的变幻无常。所以生活中总会有矛盾和问题。

除了不断加强学习注重提高自身素养之外,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我们该如何保持一颗平常心,怎样智慧地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促成事情往更好的方向发展才是根本所在,而不是将过多的精力纠缠于怨天尤人,甚至互相推诿扯皮,更不是破罐破摔。他还提出,要注意学习方法——博学、务实、体贴、明辨。他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更是劝诫我们要各人各尽其责,遵守各自的道德规范,扮演好各自角色……

总之,我非常喜欢这本书。它让我很容易触摸到历史的真实温度,让我在简单的变化中体会到幸福和平静

“仁者不忧、君子坦荡荡”,我庆幸与《亲爱的孔子老师》的不期而遇。

孔子观后感【篇8】

《孔子》年初已经上映了,我却一直没有看,昨晚闲来无事,在网上看了,竟也看出一点感觉来了。

我不是文人,也不是文化人,但孔子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我还是很尊敬他的。可以说我是怀着一种虔诚的心态来观赏这部电影的。

《孔子》是胡玟导演的力作,画面精美,气势恢宏,述说了东周末年各诸侯国为了达到称霸目的相互征战,而孔子为了理想在列国之间奔走,以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影片活灵活现在刻画了一代儒师的大家风范。周润发饰演的孔子表演极其到位,演出了孔子的神韵,他总是面带微笑却刚正不阿,从容不迫却睿智精警。

影片巧妙地穿插了大量经典的论语名句,使整部影片看起来人文气质浓厚。让人们在观看电电影、回顾历史的同时,得到启悟和学习。

在影片在开头不久,孔子为了救出陪葬的小孩,在鲁定公面前勇敢谏言、取消陪葬,与季孙氏斗智斗勇,并最终取得胜利。体现了孔子的博爱和正义,以及一种无比坚定的勇气。

孔子在50几岁后才被委以重任,在他短暂的政治生涯中,主张“为政以德”,政绩显赫,并得到了鲁定公的绝对信任和赞扬。齐国一心想吞并鲁国,却对孔子心存惧意,于是想出一个除掉孔子的计谋,约鲁定公和孔子在齐鲁交界处商讨齐鲁合盟的事。孔子知道其中有诈,为保证鲁定公安全,便向季孙氏借战车500乘。当孔子和鲁定公去赴约后,齐方便露出真面貌,试图致鲁孔二人于死地。孔子知道季孙氏的战车不会到来,因此用了一个计谋,命人在山谷另一边以树技等道具制造灰尘及吼声,并对齐王说他早就安排了500乘战车在山谷口候命。齐王见山谷那边灰尘大起,信以为真,便撤了军队,最终还失去了占领鲁国的三座城池。孔子的计谋在历史上无可考究(三国时期的孔明也用过此计),可能是编剧加上去的情节,以此来歌颂孔子的军事才华。破了齐国的计谋后,孔子名声大震,被提为大司寇,相当于今天的总理一职。这是孔子从政来的辉煌的时期。

孔子为削弱三桓的势力,采取了堕三都的措施(即拆毁三桓所建城堡)。后来堕三都的行动半途而废,孔子与三桓的矛盾也随之暴露,从此处处被牵制和排挤,最终对政治失去了信心,不得不离开家乡鲁国,和弟子一路颠沛流离讲学,一走就是数年。

在卫国,他见到卫国国公的女人南子。在“子见南子”中,南子和孔子的对话加起来寥寥数句,但很细腻传神,把一种惺惺相惜、含而不露的感情表达得奇妙而精准。最终南子被震憾了,她站起身说:“世人也许很容易了解夫子所体会的痛苦,但未必能领会夫子在痛苦中体会到的境界。”然后跪拜在孔子面前,孔子敬之以同样的回礼。所有的人格得到升华,所有的人性得到彰显。

孔子在同游列国的过程中经历了各种磨难,有一次被人围困,绝粮7日,孔子险些被饿死,谨有的一碗稀粥,孔子还和弟子推来让去,最后一人只喝一口,场面温馨而感人。

多年后,孔子终于重回故乡鲁国,头发胡子已经花白,面对城楼,已是垂垂老矣的他长跪不起,老泪纵横……那是落叶归根的情结,那是对家乡的眷恋和归属感,那是永远的游子情怀!

最后影片在《幽兰操》的歌声中结束,那是对孔子诗意而完满的总结。“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给孔子,也给生活中每一个有着高洁品性的人。

一部能震撼人心的电影,值得一看。

孔子观后感【篇9】

被热炒了很久的《孔子》终于在1月22日正式上映。在上映前的宣传活动中,愈发“老来俏”的主演周润发扬言“看了不哭的不是人”,这番话让本次评审团的成员们不禁诚惶诚恐。然而观影归来,大家却只感觉到欣赏了一场冗长的“百家讲坛”,而且很显然,胡玫导演讲故事的能力,远远不及于丹老师。1月22日是星期五,下午黄石广电影迷成员们在华夏电影城集合的时候,明显感觉到这一天影院的人比以往这个时段多出不少,而且很多都是穿着校服来的学生们,看来纷纷开始放假的学生群体有可能成为下一阶段电影院的主力人群。据观察,影院里《孔子》的人气还算不错,影迷们对电影如何展现孔圣人的一生更感兴趣,也不乏慕发哥之名来观影的粉丝。从散场之后大家的反应来看,《孔子》这部电影给了怀揣这两大期待的观众一个交代,但是,没人想到,过程却是如此枯燥沉闷。

CCTV-6电影频道有一句著名的广告语:“打开电视看电影”,套用在《孔子》身上,恐怕用“打开电影看电视”则更为恰当。电影故事从孔子得到鲁公赏识担任大司寇开始,前半段主要讲述了孔子在鲁国意欲用自己的方式治理国家,然而处处受掣肘,只得远离故土,与弟子踏上周游列国的路途。后半段则集中讲述孔子在周游列国的路上遇到的种种困境,欲寻明主而不得,历经受辱、被困、高徒子路、颜回死于非命等坎坷,最后叶落归根回到鲁国传道授业了此余生。如此复杂的内容想要用一部电影表现出来,原本就是个艰难的任务。而擅长拍历史题材电视剧的胡玫导演,也显然并没有拿捏好尺寸,于是,观众们便在电影院里花费了两个半小时“欣赏”到了一场“电视剧”。

平心而论,电影前半段尚有完整的剧情,通过保护小童、齐鲁会盟、平息公山狃叛乱等段落,集中表现了孔子的仁爱、智谋和军事上的才华。尤其是孔子仕途受挫,不得不从鲁国出走,众弟子赶来追随等一组戏,起承转合之间颇为流畅,算是片中的亮点。但后半段孔子周游列国的历程却成为了一场支离破碎的桥段集锦,影迷们均认为这一部分毫无主线可言,零散且琐碎,直看得叫人昏昏欲睡。迟迟不见高潮出现,也总是看不见电影将要结束的征兆,期间有几位观众陆续离场,一去不复返。有相当一部分的影迷认为电影最大的败笔就是苍白无聊的剧情。

孔子观后感【篇10】

周三晚上,学校组织五、六年级观看《孔子》这部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从而我感悟至深。

孔子很仁和,救过一个小奴隶。有一年,大司马死了,很多人要陪葬,那个小奴隶也包括在内。为了能逃过此劫,小奴隶逃到了孔子的住处。可和孔子对着干的公山狃却说孔子私藏“人犯”,要治孔子的罪。孔子不但处事不惊,而且一句“道不同,不相为谋”,直接表明了自己的立场,迫使强势的公山狃打消了处死小奴隶、治孔子罪的念头。瞧!孔子是不是非常聪明。

孔子留下的是一个形象,一种精神,一种文化的传承,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髓。

孔子很爱自己的弟子,弟子们也爱老师。有一回,孔子一行人在冷得结了厚冰的`湖面上行走,不一会儿,只听“嚓、嚓”几声,冰碎了,孔子的书一部分掉进了冰凉的湖水里,颜回纵身跳入水里,却被冰凉无情的湖水冻僵了,命丧湖中。孔子痛不欲生,痛失了一名可传他大道之人。

看到这,我不禁想起学校里同学们的表现:有些人为了自己利益而伤害别人;有些人因为其他同学挑唆而攻击别人;有些人则是为了自己获取胜利,而向老师、同学说他(她)的坏话??,每当做这些事前,请大家想一想对方,想一想孔子,他们师兄是多么团结友爱呀!大家如果多一点宽容,就不会有这么多的是非。

这部影片令悲伤而又感动,被孔子的仁和打动,被他们师兄弟间的真情打动!

孔子观后感【篇11】

《孔子的故事》的作者是李长之,作品通过写孔子的生平和发展教育的经历,反映了由于奴隶制的渐趋瓦解而产生的当时庶人的抬头。以下是整理的《孔子的故事》读后感,供各位参阅。

篇一:《孔子的故事》读后感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书,叫《孔子的故事》,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军事家。这本《孔子的故事》就记录了他的一生。

孔子的祖先最初是宋朝(河南和江苏交界处)的贵族。如果再往前走,他们仍然是殷朝贵族的后代。孔子的父亲叫他,字叔梁。他是一个在鲁国地位很小的军事**。他力气很大。孔子的母亲姓颜,叫徵在。

30岁时,孔子有3000多名学生,但他认为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如果谁有知识,谁**有他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真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安贫乐道,直道而行的人哪!

篇二:《孔子的故事》读后感被后人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的孔子,是春秋时期最有学问的学者之一,他的言行举止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的故事》讲了一系列关于孔子的事迹,它告诉我们,学***力,带领我们一同感悟圣人传给我们的思想精神。

在孔子对他的学生的教育中,对于学***章有不少。它告诉我们许多学***法,同进也告诉我们学***件多么快乐的事。而这种幸福,是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的,因为它可以提高自己的修养、素质。

反复的学***了便于熟练的掌握,不懂就问,可以提高知识水平。作为一个学生,我们应该努力学习,熟练掌握。它不仅可以充实自己,也可以为一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圣人孔子最注重的是“仁、礼”。崇高的道德思想,是从古至今君子的作为。人与人之间,礼尚往来、互相关爱、互相包容,那么,这个世界就会是个美好的乐园。

这本书告诉我们,人生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活得充实。我们应该用道德充实自己,用知识充实自己,有抱负,有追求,有积极性。既使我们早死,他也不会后悔。

现在,美味可口的家肴,令我们情不自禁;琳琅满目的衣物,更使我们留恋忘返。然而,在日益富裕的生活中,我们需要用知识充实自己,用道德包裹自己。

篇三:《孔子的故事》读后感“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高尔基说过的一句话。是啊!

书是人类的朋友,书能使人进步,书能使人获得乐趣,书能使人获得知识。我最近看了一本书《孔子的故事》。

这就是孔子一生所经历的。他写了一本书。孔子的一生坎坷而伟大。他收**,传道,以复兴周礼为己任。后人虽然评论孔子过于执着,但他们却不能了解孔子以礼治国的本性意义,当礼道深入人心,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恭敬,一份善良的时候,严酷的刑法就会失去它的意义,这也并非是不能实现的幻想。

孔子是我们学***样,他曾说过:“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对于不正当得来的东西,即使再好的享受,他也不会动心。

平时我们喜欢什么东西,都会千方百计得到这个东西,而不惜伤害了别人。孔子不会那样做,因为他知道这会伤害到别人,所以他不打算得到它。对于他来说,那是不正当的来的东西。

以后我们一定要让心灵享受更好的,不要被一些东西虚有的外表所**!

孔子一生经历了许多事情,他将成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们的精神对我们有深远的影响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好的例子可以给我们积极的想法,正确的行为,良好的学习和完善的人格。树立了榜样,就等于找到了自己前行的方向。榜样是无比强大的力量源泉!

篇四:《孔子的故事》读后感负您的希望。孔子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思想家,受到后人的称赞。今天,读了《孔子的故事》,我懂得了许多 ……

孔子一生都在学习,不论身处何方。有一次他被妈妈送到爷爷家,仅仅在爷爷家停留了短暂的几年时间,他就一口气读完了爷爷的所有藏书,懂得的知识甚至已经超过了爷爷。尽管如此,他还是虚心向别人请教。

我们要学习不骄傲自满的精神,低头听别人的教诲。我总是傲慢自大,不愿意听别人的话。我一直认为我是对的。正是因为骄傲自大,所以犯了不少错误,但通过读这本书,我下定决心要改掉这个毛病,要像孔子一样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的态度。不仅如此,孔子还有股子坚毅不拔,顽强拼搏的毅力,他不论做什么事,都会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而我呢?

常常看书只看一会儿就睡着了的,孔子的学***与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我不能再这样了,我要在学***候有一种钻劲,只有肯钻研才能更好的运用学***识,才能更优秀。

孔子还十分注重人与人之间的礼节,不论贵贱,见了都会先行礼。孔子虽然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但他仍然心系人民。他没有现在的某些当官的那么傲气十足,而是体恤民情,想方设法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尽管孔子做的事有许多我做不到,但是我可以从小事做起,以后也要多多帮助他人,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爱。

正是有了这些优良品质,孔子才受到人们的尊敬。我也很佩服孔子,佩服他的谦虚,佩服他的坚韧不拔,佩服他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品质。

读完这本书,我改变了很多。我要向孔子学习,发扬他的优良品质!

篇五:《孔子的故事》读后感孔子,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一本书上,我终于“接触”到了孔子。

有句话说得好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就是只学***考,就会陷入迷茫之中,只思考不学习,是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只有这样,在能做到心中有数。相反,如果我们不努力吸收知识,总有一天,我们的思考能力也会退化。

虽然孔子年轻时就出名了,但他仍然不骄傲,很谦虚。有一次,一位百姓问孔子:“你这么渊博,你会的玩意儿简直让我们叫不上名来!

”孔子听后,便有礼貌的说:“我会什么呀,我只不过会驾车罢了。”原来当时有六种本领:

礼节、**、射箭、驾车、识字、计算。这是一个有各种能力的人必须具备的技能。在这六种技能中,开车被认为是最底的,所以谦虚的孔子只承认这一点。孔子小时候也爱读书。有一次,城里人请学者为皇帝的儿子读书。孔子激动得马上报名了。这些人冷冷地对孔子说:

“你一个小毛孩儿,又不是什么名人,有不出名。跑来这儿干什么呀?快走快走!

”这些话让孔子很愤怒,同时也激发了孔子,他每天更加发奋读书,吃饭、睡觉,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有时间就看书,终于,孔子快成年了的时候,渐渐有了名气,也有人找他拜师了。

虽然孔子已经死了几千年了,但孔子的思想却对我们产生了无法估量的巨大影响,我们要学***这种精神! 在课堂上我要认真听讲,不能开小差,也不能取得了一点好成绩就骄傲自满,而应该学会谦虚,毛泽东爷爷也说过:“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我要把这句话牢记在心。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zf133.com/a/5670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