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范文大全 > 祝福课件 >

祝福的课件12篇

祝福的课件12篇

祝福课件。

你可以试试看“祝福的课件”,它可能是你所寻找的好文章。为了在给学生上课前充分准备,老师最好认真编写每个教案课件。周全的教学教案课件有助于教师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活动。希望我给出的回应对你有启发,请务必收藏起来哦!

祝福的课件 篇1

一、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的学生、教师和知识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设计宗旨: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谐发展,做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三、课题的分析与处理

1、说教材

1、本课内容选自龙教版五六年制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四册第六课《祝福你的朋友》。在前面几节课中,学生学习了如何上因特网,如何浏览因特网丰富的资源,如何利用因特网进行资料的查找,感受到了因特网给我们的学习带来的种种便利,知道了在因特网上,人们进行沟通的形式有很多,其中利用电子邮件是最普遍的一种,电子邮件服务是因特网最常用的功能之一。随着网络社会的悄然来临,电子邮件已成为现代青少年必备的技能之一。学生通过前几节课浏览网页,搜索、下载资料后,已不满足于只做一个网络的看客,很想在网络中开创一个自己的空间,证实一下自己的能力。这节课就是学生第一次在网上申请、注册了伊妹儿后,第一次带有自己个性的网络操作,所以本节课如果学习效果很好,会对以后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起到承上启下、事半功倍的作用。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将能更好的在因特网上与他人进行沟通。对于下一节“BBS”内容的学习会有一个引导的作用。

2、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熟悉Windows98操作系统,初步了解网络的一些基本知识;

能力基础:对文件和文件夹等操作熟练;能够浏览网页和网络搜索,能下载文件。

情感分析:对上网有强烈的兴趣,很想在广`阔的网络环境中划出一块属于自己的空间,尝试在网络中做些自己的事情,并被证实。但对网络缺乏正确的认识,自我保护意识差。

3、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要求、教材特点、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及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初步学会电子邮件的发送、接收及整理电子邮件的基本方法,了解转发、回复、通讯录及抄送等按钮的应用,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模拟QQ聊天的形式创设“祝福你的朋友”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互发电子邮件,使学生掌握收发电子邮件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互发电子邮件,让学生学会利用网络与人进行交流和沟通,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电子邮件为我们带来的乐趣,感受到来自同学和朋友的一种特别的温馨与祝福。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和网络知识,培养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确定以上目标的原因:

本节课的课题是核心是收发电子邮件,因而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使初步掌握在因特网上收发电子邮件的一般步骤和方法。通过学习和具体实践,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相互协作去探索和发现更多更好的收发电子邮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相互协作和动手的能力,提高信息处理的水平。

另外,每个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水平差异较大,有些学生在这以前通过别的途径已经学过,可能已经非常熟练了,而有的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为了能使大家共同进步,培养学生的协作、团对精神。因此,创设一个和谐、欢乐的氛围,让学生们相互帮助、相互学习是很有必要的。在这样的环境下,也是非常有利与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另外,学生刚刚接触网络,对什么都充满好奇,渴望了解和学习更多的东西,自我保护意识极弱,因此养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加强使用网络的德育教育由为重要。

4、教学重点

要实现在因特网上利用电子邮件与他人进行交流,就必须学会如何利用邮箱进行信件的发送和接收。因此,我认为本节的重点是如何利用邮箱进行邮件的发送和接收。

5、教学难点

(1)邮件的接收与发送

(2)转发、回复、通讯录、抄送:在邮箱中写信时学生总是看到这些按钮,又不是本课的重点内容,从功能上不易理解,因此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

二、说教法

1、教学方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尝试法和巡堂辅导法

为了比较好的让学生达到预期的目标,根据不同的要求,我分别采用了演示法、任务驱动法尝试法和巡堂辅导法去帮助学生学习、消化和掌握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老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演示,在任务驱动下学生尝试的过程中,在老师的巡堂辅导下,使学生学习巩固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

2、教学环境:连接因特网的电脑网络教室

本节课的具体实施是在连接因特网的电脑网络教室。借助“大屏幕”教学展示系统,能很好的对全体学生进行演示和布置任务,也能及时地接受到学生反馈的各种问题。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比较方便地对学生进行主导,也能非常好地让学生及时参与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说学法

本节是动手实践操作为主的一节课,因此,在学生进行学习操作的过程中,我允许邻桌的学生相互交流、探讨,创设一个和谐、愉快、活跃的氛围,以学生为主体,始终引导他们“自主学习、相互协作”,让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与求知欲望去进行学习和操作。同时以两个同学在QQ上的聊天内容为主线,通过自主探索获取知识和技能,通过相互协作扩展知识面和发现更多的操作技巧,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

四、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为了能让学生进行操作练习,必须使所有学生用机都能连接因特网;

(2)由于各网站的邮箱界面和操作有个别差异,为了确保演示过程准确无误,老师要事先操作在指定网站登陆免费邮箱的过程;

(3)为了使演示能顺利进行,要确保“大屏幕”能正常使用。

(4)设置好上课要用到的邮箱及邮件。

(二)教学过程:

1、明确要求,体验快乐。

上课伊始,教师不急于讲授新课,而是根据四年级学生爱玩爱动不易进入预设情境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设计了一个认动物的测试眼力的小游戏,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的集中到了课堂上,在学生不知不觉中进行了极为有效的组织教学,同时也让学生在简短的小游戏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明确了上课的要求,认真观察,勤于思考。

2、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根据四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网络,对QQ聊天及与他人网上交流都充满着强烈好奇心的实际,教师结合上课之前测试眼力的小游戏,顺理成章的以测试学生听力为切入点,出示QQ消息提示音,让学生听是什么声音,从而创设两人聊天的情境,在学生心情极度兴奋的状态下导入新课,使学生听、看两个小同学聊天的同时,让他们明确了今天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教师及时出示课题。同时,使学生在形式上初步接触了用QQ与他人交流,为以后“朋友面对面”单元的教学做了铺垫。

3、任务驱动,自主学习。

任务1、接收邮件

明确了学习任务以后,以两位同学聊天内容为主线,创设了梦飞扬要过生日,叮咚给他发了个祝福生日快乐的邮件梦飞扬不会看,而要学习收邮件的情境。通过情境中叮咚给梦飞扬的讲解和演示,学生学会了接收邮件的操作,教师出示主线任务:叮咚也给大家发了个脑筋急转弯的邮件,看我们同学谁能最先看到邮件,并把脑筋急转弯的答案告诉老师。

在操作之前教师强调在打开邮件之前,要看清发件人和主题,对于来历不明的邮件不要轻易打开,以免遭受黑客的攻击和病毒的侵入。同时,教师故意向邮箱中发送了假设的病毒邮件,有的学生没按教师讲的看清发件人和主题,打开的邮件就会提示:“你的电脑已感染病毒!!!”让学生不知所措,这时教师对全体同学说明,这是老师故意放置的假的病毒邮件,提醒学生,如果在今后现实的生活中,随意打开来历不明的邮件,就会真的受到病毒的侵害。从而使他们在今后吸取教训增强对网络病毒的防范意识。

设计意图:兴趣引入任务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勇于探究的能力。进一步的巩固简单文本邮件接收的操作。使全体学生达到基本要求,同时也使学生的网络操作能力得到提高。

任务2删除邮件

在学生发现病毒邮件之后,学生自然不知所措,继而会产生问题:我要怎么办?我该对病毒邮件怎么处理?这时教师不直接告诉他们答案,只是说看完叮咚和梦飞扬下面的对话你就知道怎么作了。使全体学生产生悬念和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接着教师出示课件。学生通过观看课件中叮咚和梦飞扬的谈话知道了对于病毒邮件和来历不明的邮件要进行删除操作,同时叮咚提出让同学们自己试着找出删除垃圾邮件的两种方法。学生进行尝试操作,由于删除邮件的操作不是很复杂所以学生一定会尝试出来,尝试完之后教师提问让学生回答,同时体验自主学习成功的快乐。这时教师播放课件演示较正。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兴趣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同时引发解决问题的思路。锻炼学生观察、思考、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并体验成功的快乐。

任务3、发送邮件

在创设的学习情境中,学生学会了接收邮件、删除邮件的操作,自然的会对怎么样发送邮件产生兴趣和好奇,而且这种好奇是上课以来压抑了很久的,这时正是使他们主动学习的良好契机,同时也是教师把教材中的学习顺序作了前后调整的原因。这时教师出示课件进行方法演示,并提出“可不可以同时把一个邮件发送给多人?”教师强化提问发送邮箱的界面有哪几栏需要我们填写,讲解把邮件发送给多人的方法。学生在学完发送邮件的方法后就已经跃跃欲试了。这时教师创设情境,让大家都给梦飞扬发送祝贺生日的电子邮件。实现对邮件的综全运用,在学生练习的同时,老师走到课堂中,及时解决学生所碰到的各种问题,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学生完后,教时对学生发送的邮件进行展评,这是对课业完成情况的检验,同时也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肯定,教师对于学生的进行及时表扬并提出不足。从而圆满完成本课重点环节的教学。

4、合作学习,突破难点。

学生在学习了接、收和删除邮件之后,会对收件箱中的,转发、回复、抄送等产生疑问,这也是本课的难点所在,在完成本课的重点教学环节之后,教师出示课件中的连线题,让学生把转发、回复、抄送、通讯录与其相应的功能对号入座,从而产生初步的认识。接下来把每一项作为一个课题分配给各小组进行研究,最后向老师进行研究汇报。

设计意图:在合作研究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教师在学生汇报过程中针对难点工具及时点拨,质疑学习,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突破难点。在汇报学习中,对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赞扬。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自学能力,养成不怕困难、积极思考、与人合作的学习精神。

5、答难释疑,完成建构

教师在这一环节中,总结所学知识点,明确重点,突出难点,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并问学生:“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对学生心中疑问进行解答。同时用通过课件中两位同学的对话引导学生运用网络进行学习,最后教师小节,鼓励学生摒弃不良上网习惯,正确运用学到的网络知识造福人类。从而完成知识构建。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对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提高,并使其养成良好的网络应用习惯。

五、说教学设计

在这节课中,我通过几种方法的运用,充分注意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以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为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探索能力及动手能力,同时也没有忘记对学生的团结协作、互助精神的培养。

祝福的课件 篇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3月8日是全世界劳动妇女共同的节日。

2、了解妈妈、老师、阿姨们工作的辛苦,知道他们是劳动者,激发幼儿热爱和尊重他们的感情

3、培养幼儿创造性的想象力,动手小制作的能力和向妈妈们祝贺节日的准确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复习排练好的歌曲《我的好妈妈》《世上只有妈妈好》舞蹈《只要妈妈笑一笑》

2、图画纸,蜡笔及做礼物所需要的手工材料。

3、环境创设:“我的妈妈”把幼儿妈妈的照片布置在教室的四周,并用皱纹纸做好的红花粘贴在“妈妈”的照片前。活动过程1、引出话题教师:小朋友今天特别高兴,并在你们妈妈的照片前挂上大红花,请告诉老师这是为什么?(因为今天是妈妈、老师、阿姨们的节日。)

教师:对,今天是“三八”国际妇女节。(接着教师简要介绍三八节的由来和我国妇女的光荣传统。)既然是小朋友们祝贺节日,那就只能按你们的意愿来活动吧。

2、介绍“我的好妈妈”活动开始,有两位幼儿做主持人。

甲:今天是妈妈、老师、阿姨们的节日,先请小朋友向全班介绍一下自己的妈妈。(部分幼儿分别在照片面前介绍自己的妈妈的职业,如:营业员、服务员、工厂职工、教师、编辑、演员等;妈妈在家操持家务,关心我的成长,照顾全家人的衣食住行等情况。

3、情景表演:“妈妈爱我们,我们爱妈妈”。

乙:主持人提问问题:妈妈生气的时候,你是怎样的?妈妈最忙的时候,你是怎样的?妈妈休息的时候,你又是怎样的?好!现在请XX小朋友告诉大家。(一名幼儿歌表演,其他幼儿在自己座位上唱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歌曲完毕,甲,乙主持人拉着妈妈出场。(妈妈由另一位老师扮,围着围裙,扮作正在洗衣服的样子。)

甲:妈妈,你歇会吧!瞧你妈满头大汗的。

乙:妈妈我来帮你洗吧!妈妈:你们还小,先去玩会吧!教师:小朋友,我们该怎样关心妈妈呢?(两位主持人帮妈妈扇扇子;全体唱歌《我的好妈妈》

4、放录音《世上只有妈妈好》,幼儿制作送给妈妈们的礼物。(在活动室内准备好各种材料,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小制作。例如:礼品盒幼儿用牙膏盒、火柴盒、糕点盒……动手装饰成礼品盒。布料画用各种颜色鲜艳的花边布角料,剪贴成特定形状,粘贴成画。)

5、表达心意主持人:老师像妈妈爱我们,首先向老师祝贺节(给老师戴红花)。教师:爱你们的首先是你们的妈妈,我建议小朋友们将自己制作的小礼物,回家亲手献给妈妈(作为活动延伸活动)

6、活动结束舞蹈《只要妈妈笑一笑》

祝福的课件 篇3

本课时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分析人物性格和分析小说环境的方法。

1、以祥林嫂为主,鲁四老爷、四婶、祥林嫂的婆婆、柳妈、 “我”等其他人物的分析,结合练习3的分析句段进行。主要采用教师提示、提问、学生小组讨论的方法。

要求:a)、人物分析以课文内容为基础。一定要引导学生在仔细品味课文的基础上进行。 b)、作者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是通过情节(特别是细节描写)完成的。c)、小说环境也是为了塑造人物而刻画的。

示范分析肖像描写(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细节描写):

问:鲁迅说:“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出它的眼睛。” 现在我们就在文中找眼睛。看谁最厉害,能够找全,分析全。

肖像描写:找眼睛 论特点

初到鲁镇——顺着眼(善良、安分)

再到鲁镇 ——顺着眼,眼角带着泪痕(再受打击,内心痛苦)

讲阿毛故事——直着眼,瞪着眼 (精神有些麻木)

捐门槛——分外有神(又有希望)

不让祝福——失神 (再受打击)

行乞——眼珠间或一轮(麻木)

问有无灵魂——忽然发光(一丝希望)

2、引导学生分析人物语言描写 (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细节描写)

与我对话灵魂有无——封建迷信桎梏下矛盾的心理

对四婶讲阿毛——痛苦、自责

对大家讲阿毛——麻木、空虚

与柳妈的对话——精神重压,陷入恐惧

3、引导学生分析人物行动描写(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细节描写)

反对再嫁——逃、撞

怕被分身——捐(门槛)

怀疑灵魂——问

4、环境分析

a)自然环境

b)社会环境

c)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 揭示悲剧的社会根源性和预示悲剧的必然性

② 推动情节发展,增强人物形象真实性和感染力

③ 首尾呼应,深化主题

5、总结

祥林嫂守寡不成(遭劫被卖)——守家不成(丧夫失子)——守命不成(赎身行乞),是一个不幸的女人。 祥林嫂这个善良的劳动妇女被毁灭了,她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

6、布置学生课后思考,为下一节的课堂讨论作准备:

a)作者安排祥林嫂遭受挫折的时间都发生在春天或临近春天(A、 (春上死了丈夫),逃到鲁镇做工。B、 (新年刚过),被婆婆卖到贺家坳。C、(春天)(过年时) 阿毛被吃。D、死去。春天是美好的季节,给人无限的生机和希望,但给祥林嫂的却只是打击与绝望。鲁迅先生巧妙的安排有什么含义?

b)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

c)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

第三课时(讨论课)

本课时的主要教学目的是:理解作品的主题, 总结阅读小说的方法。

1、讨论(先分小组讨论、再师生交流)

a)作者安排祥林嫂遭受挫折的时间都发生在春天或临近春天,这样安排有什么含

义?

小结:春天是美好的季节,给人无限的生机和希望,但给祥林嫂的却只是打击与绝望。鲁迅先生巧妙的安排更加突出了祥林嫂的悲剧性。

b)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

小结: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中间一再写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着密切的关系,祥林嫂却在这样的氛围中倒毙在雪地上,把悲剧性的情节安排在喜庆的大背景下,更显其悲哀,更令人思索。大家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红楼梦》中林黛玉之死刚好发生在宝玉娶宝钗之时呢?

从以上分析看出,作品就是在写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题目用《祝福》而不用《祥林嫂》,通过标题,形成对比,增加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

c)“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

(提示:从小说情节分析、总结入手,为什么做工?为什么改嫁?为什么捐门槛?为什么行乞?——罪魁祸首是封建制度。)

2、总结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即“三要素方法”(理清情节——分析人物性格命运——理解环境描写的含义——理解主题)

七、布置作业

1、在小说中的人物中选择一个做性格分析。(300字左右)

2、展开联想,假如祥林嫂生活在现代社会中,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八、说板书

环境分析:a)自然环境

b)社会环境

c)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 揭示悲剧的社会根源性和预示悲剧的必然性

② 推动情节发展,增强人物形象真实性和感染力

③ 首尾呼应,深化主题

祥林嫂悲剧:

九、说教学反思

在小说的教学中涉及的一个问题是学生课后看什么小说。很多人认为看小说会影响学习,在学习了鉴赏小说之后,我认为应该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

1:看什么小说:老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古今中外优秀的小说作品。如:《狂人日记》、《高老头》、《呼啸山庄》等。

2:怎么看小说:带着鉴赏的眼光去看,虽然学生现在的水平不高,但是不断积累实践才会进步。另外,选择合理时间,不耽误正常学习。

祝福的课件 篇4

短文两篇教学目的

1.理解两篇短文的寓意。

2.理解积累文言词汇。

(2)理解句义、文义。

(2)了解文言文一词多义、古今词义的变化。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辩斗(dou4)盘盂(yu2)沧沧凉凉(cang1) 探汤(tang1)孰(shu2)汝(ru3)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于・汤问》,旧说是周朝列御寇作的。全书共载民间故事、寓言、神话传说等一百三十四则,题材广泛,有些颇富教育意义。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花人忧天等,它们的含义深刻,形象鲜明,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今人杨伯峻《列子集释》是目前较完备的注本。

这是一则生动的民间故事。通过两个小孩争论太阳在不同的'时间距离地球远近的问题,说明客观事物是错综复杂的,即使是智者也有所不知。

孔子往东边游学时,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问他们争论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而正午时离人远。”

~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像车盖一样大,到了正午就像盘盂一样小,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凉丝丝的,到了正午就像把手伸进了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

讨论并归纳:一个小孩根据视觉,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正午就像盘孟一样小,说明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中午时离人远。另一个小孩根据触觉,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很清凉,到了正午就像把手伸进了热水里一样热,说明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到中午时离人近。

讨论并归纳:

(1)说明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写出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态度。

(2)说明客观事物是错综复杂的,即使是智者也有所不知。

5.提问:两小儿笑回:“熟为汝多知乎!”你认为两小儿的“笑”是什么奖?

讨论并归纳:这“笑”丝毫没有讥笑、耻笑的意思,而是生动传神的刻画出两小儿天真可爱的形象。是善意的笑。

讨论并归纳:

早晨和中午的太阳距离地球是一样的,其大小也是相同的,为什么早晨的太阳看起来较中午时大呢?这是视觉的差误。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显得大就是如此。同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升起时的背景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太阳就显得大。而中午太阳高高升起,广阔无垠的天空是背衬,此时太阳就显得小了。其次,同一物体白色的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时,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格外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差不大,就显得小些。

中午的气温较早晨高,是由于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等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而大地辐射、对流也使中午的气温升高。

2.一词多义去离开一狼径去距离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故特意桓侯故使人问之原因问其故旧的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知了解人不知而温智慧孰为汝多知乎

3.虚词以介词把可以为师矣介词因是以谓之“文”也介词用以刀劈狼首连词来以思连词用来盖以诱敌动词认为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4.省略句的翻译 (1)省略主语。例:问其故。应补充主语;孔子问他们争论的原因。

(2)省略量词。例:一儿以日初远。应补充量词: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

(3)省略状语。例:而日中时(去人)远也。应补充状语:而太阳正午时离太远。

1.课后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下面句子朗读时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A.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B及日中/则如盘盂。

C.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D孰为/汝多知乎!

(二)翻译下面的文盲句子。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祝福的课件 篇5

识字3是本册教材的第三单元的开篇课文。它是以对子的形式呈现,内容都与大自然息息相关。对子情境优美,语言精炼,读起来琅琅上口,利于培养学生语感,积累语言。同时,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能使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美妙,享受大自然的神奇,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对对子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在极富感染力的语境中教师应该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大自然的实际,采用多种方法识字。

1、认识“雾、霜”等13个生字。会写“和、语”等6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产生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重点:

读准字音,识记字形,学会对对子。

我们生活在美丽的地球上,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在这个家园中有各种自然景观、花草树木和小动物们,我们大家都爱她。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识字3就是描写一些自然景观的,而且它还是一首对子歌,你们有兴趣读一读吗?

1、预习反馈。有哪些小朋友已经预习过了?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名3人分小节读)

2、有意思吗?你们也想读吗?自己轻声地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拼音宝宝帮帮忙,也可以向同桌请教。

3、让我们拿好书,眼睛看着书,一起来读一读吧!

4、读得可真投入啊!还想读吗?这回我们换个玩法,对着读。

(1)师生合作读第一小节。师板帖生字:雾、霜、霞,你发现了什么?他们的形成都和水有关系呢。利用偏旁来理解字意可真是个好办法啊!

(2)第2小节指名一生模仿与同学合作对读。板帖:蝶、蜂,你又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是虫字旁呢?

(3)第3小节分大组合作。板帖:李、杨,你能说说你的发现吗?为什么都用木字旁呢?

5、还想这样读吗?同桌小朋友也来读一读。

6、会读了吗?真的会读了吗?好,合上书,眼睛看大屏幕。去掉拼音会读吗?齐读。

7、(去掉对子的后半部分)这样你还能对吗?好,咱们再来对对看。我们班的小朋友就是能干,读着读着都能背下来了!

1、大家读得这么开心,我们再来玩个游戏怎么样?我这里有四朵云,要是你能读准他们身上的词语,就送给你!(指名四人)

打印后贴在卡纸上;

云雾和风细雨;

花草蓝天碧野万紫千红;

桃李杨柳山清水秀鸟语花香;

朝阳――夕阳朝霞――晚霞。

2、仔细观察云朵上的这些词语,你有什么发现吗?

3、多细心地发现啊!有些词语拆开来就可以变成对子,我们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编些对子

4、请你来对对子,摘果子。

长对(短),方对(圆),黑夜对(白天)。

黑对(白),红对(绿),山川对(河流)。

5、请你回家也和爸爸妈妈编编对子,看谁对得多,编得好。

6、小朋友们词语读得这么棒,我来给大家变个魔术!变什么呢?把词语变成句子,你还能认出他们吗?

这是一个万紫千红的季节!

阳光下,飞舞着许多的蜜蜂和蝴蝶!

温州是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地方。

7、生字宝宝很调皮,藏在下面的句子里和大家捉迷藏呢,你能把他们找出来吗?

红脸儿朝阳出东方,专给小朋友洒霞光。

碧绿的田野禾苗壮,万紫千红花儿香。

蝴蝶姐姐花间舞,蜜蜂妹妹采蜜忙。

重点指导“禾子头”:写得扁一些;上撇是平撇,不能写成斜撇;竖要短,给下半部分留下空间,撇和捺尽量舒展。

“禾子头”写3个。

师范写“秀”,提醒秀上禾的撇稍短些,放的是下半部分的撇,因为上面的禾字头很懂得谦让,要不然两撇都那么长,就会打架了,这样一让,这个字就更好看了。

学生自由练写“香”。

2、完成作业本2、3题。

祝福的课件 篇6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目标: A、引导学生探究、理解《祝福》的主题。

B、通过分析人物形象体会其性格的复杂多样性。

教学重点: 小说的主题(包括小说标题的含义、小说的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必然联系等)

教学难点 :小说主要人物性格(祥林嫂性格的探究、造成悲剧的原因

参考资料:《教参》、《中国现代文学史 》、《鲁迅作品研究》等

授课步骤:

一、课前预习

(一)应注意的正确读音

祝福 暂寓

享用 悚然 照例 胆怯 即刻 谬种 负疚 形骸 两颊

窥探 荸荠 讪讪 窈陷 洞穴 歆享 牲醴 朱拓 监生

蹙缩 剥豆

炮烙 陈抟老祖 间或一轮 捺上花冠 不更事

(二)应掌握的词语

书上的:朱拓 形骸 讪讪 窈陷 歆享 牲醴 不更事 间或一轮 沸反盈天

补充的:暂寓(暂时居住)

本家 鄙薄 大抵 聘礼

(三)要注意的字型

寒暄 (喧) 烟霭(蔼) 走投无路 (头) 形骸 (骇 劾) 惴惴 (揣 湍)

(四)要知道的常识

康有为 四 书

送 灶 祝福 国子监(监生)

(五)具体语境中理解词义

投机:谈话总是不投机。(见解相同)

他是一个投机取巧的人。(利用时机谋取私利)

踌躇:我在极短的踌躇中,想…… (犹豫)

什么踌躇,什么计划,都挡不住三句问。(犹豫的事)

看他踌躇满志的样子。(得意的样子)

俨然:四叔俨然的 陪着。(形容庄重、严肃)

村庄里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这孩子说起话来,俨然是个大人。(好像)

但是:她但是呜咽,说不出话来。(只是)

本来他说要来的,但是没来。(表转折的连词)

二、作家作品和时代背景

(一)导入新课

1、回忆鲁迅及其作品

2、关于《呐喊》和《彷徨》(这两部小说集的大概内容及作者的思想)

(二)交代时代背景( 教参第2页“背景及意义”)

把握要点:适应新文化运动的需要,抨击、揭露封建文化思想,推进

民主新文化的进程。

三、小说情节概括(教参第五页“祥林嫂的人生悲剧”)

(一) 学生快速阅读,理解课文的内容,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分析结构特点

序幕 —— 写祝福景象

结局 —— 祥林嫂寂然死去

开端 —— 祥林嫂初到鲁镇

发展 —— 祥林嫂初卖改嫁

高潮 —— 祥林嫂再到鲁镇

尾声 ——

再写祝福景象

(二)请学生按照时间顺序,概括祥林嫂的悲剧人生

开端——丈夫死后逃出婆家,第一次到鲁镇四老爷家做佣工

发展——被婆家抓回买给山里的贺老六做老婆

高潮——夫死子亡,第二次到鲁镇四老爷家做佣工

结局——沦为乞丐,在鲁镇人们祝福时寂然死去。

四、人物形象分析( 教参第2——5页)

(一)小说三次写到“祝福”,在鲁镇人们祝福时,祥林嫂都在做什么?(此问意在引导学生注意女主人公的际遇的悲惨和不公)

第一次“祝福:(彻夜干活 “一人担当” 能干 受称赞)

第二次“祝福:(只能烧火

“不得沾手”)

第三次“祝福:(满怀恐惧,寂然死去)

分析要点:生活悲惨 命运不公

(二)小说三次写到祥林嫂的分析外貌,都有什么变化?(此问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女主人公的外貌变化, 挖掘其社会根源。)

初到鲁镇时的外貌:(死了丈夫,悲哀,但年轻,精神还好)

再到鲁镇时的外貌:(夫死子亡,十分悲哀,精神不济,)

临死前的外貌变化:(被赶出门,成为乞丐,精神已彻底麻木)

分析要点:精神打击一次比一次大 每况愈下

(三)讨论:(教参第4页 “封建思想”“祥林嫂的心理”)

(这些讨论意在引导学生全面把握祥林嫂性格的多样性,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与主题的关系上加深对封建礼、教封建思想的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该小说的主题。)

祥林嫂是否有过幸福和满足 ?

祥林嫂是否有过反抗和抗争?(参见教参第5页)

婆家凭什么将她抓回?

为什么要捐门槛?

对她精神打击最大的事情有哪些?

为什么要捐门槛?

对她精神打击最大的事情有哪些?

有人说,祥林嫂之死,鲁四叔是首恶,柳妈等是帮凶,你怎样看?(参教参第5页)

造成祥林嫂悲剧的根源是什么?(社会原因——参见教参第4页“封建思想”)

(内在因素——参见教参第4页“祥林嫂的心理”

参见教参第14页最后一段)

分析要点:封建思想毒害当时社会的人们, 封建礼教害人、吃人。

(四)概括人物形象(教参3——4页)

祥林嫂:勤劳、善良、能干的劳动妇女,但咱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摧残下一步步走

向死亡。

四老爷: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捍卫者。

“ 我 ”:思想进步、有同情心,但软弱的小知识分子。

五、分析小说的环境(教参第3页;“冷漠的社会环境”)

(一)对祥林嫂的不幸,她周围的人持什么态度?

(二) 祥林嫂被逼着一步步走向死亡,与哪些人有关?究竟谁是真正的刽子手?

明确要点:封建统治造成国民愚昧和冷漠,这正是祥林嫂悲剧产生的社会环境。

封建思想、封建礼教是杀害祥林嫂的真正的刽子手。

六、主题探讨

(一)《祝福》的主题是什么?

通过描写祥林嫂悲剧的一生,表现作者对受压迫妇女的同情,对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无情揭露。

(二)作者以“祝福》为标题的含义?

第一,在情节结构上起线索作用。

第二,在思想内容上讽刺揭露现实、表现小说主题的作用。

七、作业布置

(一)试比较祥林嫂和秀禾(电视剧《橘子红了》)的性格和命运。(练笔)

(二)书后作业第四题

祝福的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了解小说三要素及小说情节结构。

2、 学习通过肖像描写揭示人物精神面貌的写法,理解环境描写对表现主题思想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

训练学生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祥林嫂的悲剧,了解旧社会劳动妇女的悲惨遭遇和封建社会礼教吃的人本质。

[教学重点]

着重认识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必然联系。

[教学难点]

领悟鲁迅先生冷峻的叙述之中所蕴涵的强烈的爱憎之情。

[教学设想]

1、文内容丰富深刻,在教学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突出重点。

2、围绕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进行整体教学。

3、方法上采取老师指导下的学生研读,读、思、议结合。

[教学方法]

分析法、欣赏法,体会法

[媒体设计]

多媒体课件以声音画面渲染气氛,突出教学目标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导语:有这样一个女人,神情憔悴,衣衫褴褛地从现代名著中向我们走来,她有过年轻、美貌,有过幸福,却一步一步的走向绝望走向死亡

这个女人就是祥林嫂,这个形象的缔造者就是鲁迅。

二、背景介绍

《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通过祥林嫂的艺术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旧社会在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摧残下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及多种戏剧。

三、快速阅读课文,理解内容,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分析结构特点。

四、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文章的故事梗概。

五、学生仔细阅读文章,考虑以下问题

1、祝福的日子到底在那一天?具体时间呢?

2、祥林嫂在祝福前夜寂寞死去,但她生前曾给世人留下过甜甜的笑容,请你找出来读读,你能在这些笑容背后发现什么吗?

3、鲁迅先生说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在本文中,鲁迅是怎样实践他的写作主张的?请你找出本文描写祥林嫂眼睛的句子,并品出其中的内蕴。

六、思考问题,下一课时总结

祥林嫂被逼着一步步走向死亡,与哪些人有关?究竟谁是真正的刽子手?

第 二 课 时

一、谁是真正的刽子手呢?

究竟是谁杀害了祥林嫂?祥林嫂是带着疑问、痛苦,也带着希望、幻想死去的,她临死前有什么遗愿呢?是谁弄得祥林嫂欲生不得,欲死不能呢?是什么人把她赶上绝路呢?根源到底是什么呢?

明确:是封建礼教对中国劳动妇女的摧残和封建思想对中国社会根深蒂固的统治。

二、分析肖像描写在本文的作用?找出文中描写肖像的句子进行分析

三、分析环境描写在本文的作用?与社会背景及文章中心有何联系?

四、分析文中各个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

明确: 祥林嫂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朴实顽强,但在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社会,她被践踏、被迫害、被摧残,以至被旧社会所吞噬。封建礼教对她的种种迫害,她曾不断地挣扎与反抗,最后还是被社会压垮了。祥林嫂的悲剧深刻揭示了旧社会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控诉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鲁四老爷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他迂腐、保守、顽固,反对一切改革和革命,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他自私伪善,冷酷无情,对祥林嫂的迫害大都是他授意或得到他默许的,是导致祥林嫂惨死的人物。

作品中的我是一个具有正义感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我反感鲁四老爷,厌恶封建礼俗,同情祥林嫂,但另一方面又是软弱无能,无力给祥林嫂以帮助。在小说结构上,我又起着线索作用,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反映,我是事件的见证人。

五、再次重申主题。

明确: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密切联系。同时,祥林嫂是在祝福中死去,题为祝福就用祝福的热闹繁忙来反衬祥林嫂的悲剧命运。另外,祝福是一种封建习俗。在旧社会,劳动人民无福可祝,无福可言,而祥林嫂正是因为这祝福而逼上绝境的。可见,小说取名为《祝福》具有深刻含义。

六、作业:

自己搜集关于本课的文章,对比影视剧中与本文中祥林嫂形象。

祝福的课件 篇8

本课时的主要教学目的是:整体感知,梳理情节。

1、播放电影《祥林嫂》中主人公初到鲁镇和其悲惨结局的片段,激发大家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检查预习情况,对文中重点词语进行注音与释义。

3、对鲁迅及其作品进行介绍。

4、挑选几位同学说出故事梗概。要求:a)能够整体把握故事情节;b)能够从具体细节分析、不带个人感情。

在复述课文的基础上,通过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等方式,对文章进行分段,得出本文线索提纲:

序幕: 鲁镇祝福景象和鲁四老爷

结局: 祥林嫂寂然死去

开端: 祥林嫂初到鲁镇

发展: 被卖改嫁

高潮: 再到鲁镇

尾声: 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5、布置学生课后细读课文,注意主要人物的语言、肖像、对话描写、环境描写;为第二课时的人物分析,环境分析作预习。

祝福的课件 篇9

【教学要求】

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认识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

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

2、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

2、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方法】

点拨、分析、研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

(板书)

二、介绍背景

《祝福》写于1924.2.7,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最初发表于1924.3.25。出版的上海《东方杂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号上,后收入《鲁迅全集》第二卷。

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就失望了。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鲁迅在《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这一时期的鲁迅基本上还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还不可能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观察,有时就不免发生怀疑,感到失望。他把这一时期的小说集叫做《彷徨》,显然反映了其时自己忧愤的心情。但鲁迅毕竟是一个“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他决不会畏缩、退避,而是积极奋斗。

《祝福》这篇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三、研习课文

1、自读“预习提示”,了解小说的教学重点,明确教学目标。

2、理清情节,了解倒叙的作用。

3、速读课文,概括各段内容。

⑴ 提问:这篇小说是按时间顺序叙述,还是另有安排?

明确:本文在序幕以后就写出了故事的结局,这是采取了倒叙的手法。

⑵ 提问:在结构上采取倒叙手法有什么作用?

讨论归纳:

设置悬念,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写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中死去,造成了浓重的悲剧气氛,而且死后引起了鲁四老爷的震怒,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的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认识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

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本文综合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

2、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方法〗

点拨、分析、研讨。

〖教学过程〗

一、回顾小说的三要素

二、分析祥林嫂形象

1、开端部分:

⑴ 祥林嫂为什么要到鲁家做工?

⑵ 祥林嫂是怎样对待使她“嫁而守寡”、“备受虐待”的宗法制度的呢?

⑶ 祥林嫂在鲁家的生活是极其悲惨的:……为什么说她“反满足”?

2、发展部分:

同一只封建宗法制度的黑手,伸出了两条绳索,捆住了妇女的脖子,朝着相反的方向紧勒,要把劳动妇女置于死地而后快。祥林嫂当时就处在这种极端悲惨的境地中:族权迫使她寡而再嫁,夫权又视此为奇耻大辱,使她忍辱含冤,永远生活在耻辱之中。祥林嫂以后的悲剧,都是由此而引起的。那么,祥林嫂是如何对待新迫害的呢?

3、高潮部分:

⑴ 祥林嫂为什么又一次来到鲁四老爷家?

⑵ 有人认为,丧夫失子有偶然性,这种看法对不对?

作者开始把批判的笔触由封建夫权、族权扩展到封建政权。按照封建宗法观念,妇女“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一旦丧夫失子,则连在家庭中生存的权利都被剥夺了。因此,“大伯来收屋”使祥林嫂走投无路,只好再一次来到鲁家。她到鲁家后,又遭受了更大的打击。

⑶ 在鲁四老爷,人们对待祥林嫂这个“嫁而再寡”的不幸女人态度如何?

① 鲁四老爷的态度;

② 人们的态度;

③ 柳妈说鬼。

4、结局部分:

她希望人死后有灵魂,因为她想看见自己的儿子;她害怕人死后有灵魂,因为她害怕在阴间被锯成两半。这种疑惑是她对自己命运的疑惑,但也正是这种疑惑,这种无法解脱的矛盾,使她在临死前受到了极大的精神折磨,最后,悲惨地死去。

从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封建的宗法制度正是用政权、族权、神权、夫权这四条绳索把祥林嫂活活地勒死的。

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正是旧中国千百万劳动妇女悲惨遭遇的真实写照。作者正是通过塑造祥林嫂这一典型人物,对吃人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进行深刻的揭露和有力地抨击的。

小结:

祥林嫂是生活在旧中国的一个被践踏、被愚弄、被迫害、被鄙视的勤劳、善良、质朴、顽强的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

总之,祥林嫂的悲剧是一个社会悲剧,造成这一悲剧的根源是封建礼教对中国劳动妇女的摧残和封建思想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根深蒂固的统治。

三、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认识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

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本文综合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方法〗

点拨、分析、研讨。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二、分析鲁四老爷

鲁四老爷是当时农村中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他政治上迂腐、保守,顽固地维护旧有的封建制度,反对一切改革与革命。他思想上反动,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他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一个重要人物。

1、作者是通过什么手法来刻画这个人物的呢?

⑴ 间接描写──通过鲁四老爷的书房陈设的描写,点明了鲁四老爷的身分(地主阶级、封建理学的卫道士),揭露了他的丑恶本质,从而揭示出他成为杀害祥林嫂的刽子手的深刻的阶级根源和思想根源。

⑵ 直接描写:

① 行动描写。

② 语言描写。

三、分析“我”这一形象

小说中的“我”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我”有反封建的思想倾向,憎恶鲁四老爷,同情祥林嫂。对祥林嫂提出的“魂灵的有无”的问题,之所以作了含糊的回答,有其善良的一面;同时也反映了“我”的软弱和无能。

在小说的结构上,“我”又起着线索的作用。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展现的。“我”是事件的见证人。

四、分析柳妈

柳妈和祥林嫂一样都是旧社会的受害者。虽然她脸上已经“打皱”,眼睛已经“干枯”,可是在年节时还要给地主去帮工,可见,她也是一个受压迫的劳动妇女。但是,由于她受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毒害很深,相信天堂、地狱之类邪说和“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理学信条,所以她对祥林嫂改嫁时头上留下的伤疤,采取奚落的态度。至于她讲阴司故事给祥林嫂听,也完全出于善意,主观愿望还是想为祥林嫂寻求“赎罪”的办法,救她跳出苦海,并非要置祥林嫂于死地,只是结果适得其反。

她的主观愿望和客观效果的矛盾说明柳妈是以剥削阶级统治人民的思想──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思想为指导,来寻求解救祥林嫂的“药方”的,这不但不会产生“疗效”的效果,反而给自己的姐妹造成了难以支持的精神重压,把祥林嫂推向更恐怖的深渊之中。

同情他的人,也把他推向深渊,这更显示出悲剧的可悲。柳妈正是这样一个同情祥林嫂而又给她痛苦的人。

五、布置作业

第四课时

〖教学要求〗

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认识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

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本文综合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

2、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方法〗

点拨、分析、研讨。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二、分析、讨论写作特点

1、精当的环境描写:

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剧性格上的几次重大变化,都集中在鲁镇“祝福”的特定的环境里,三次有关“祝福”的描写,不但表现了祥林嫂悲剧的典型环境,而且也印下祥林嫂悲惨一生的足迹。

⑴ 第一次是描写镇上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

祝福是“鲁镇年终的大典”,富人们要在这一天“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的好运气”,以便继续他们贪得无厌的“幸福生活”,而制作“福礼”却要像祥林嫂一样的女人“臂膊在水里浸得通红”,没日没夜地付出自己的艰辛,可见富人们所祈求的幸福,是建立在榨取这些廉价奴隶的血汗之上的。这样通过环境描写就揭露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性。同时,通过“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的描写,也显示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农村的状况:阶级关系依旧,风俗习惯依旧;人们的思想意识依旧。一句话,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的统治依旧。这样,通过环境描写,就揭示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

⑵ 第二次是对鲁四老爷家祝福的描写:

祝福本身就是旧社会最富有特色的封建迷信活动,所以在祝福时封建宗法思想和反动的理学观念也表现得最为强烈,在鲁四老爷不准“败坏风俗”的祥林嫂沾手的告诫下,祥林嫂失去了祝福的权力。她为了求取这点权力,用“历来积存的工钱”捐了一条“赎”罪的门槛,但所得到的仍是“你放着罢,祥林嫂”。这样一句喝令,就粉碎了她生前免于侮辱,死后免于痛苦的愿望,她的一切挣扎的希望都在这一句喝令中破灭了。就这样,鲁四老爷在祝福的时刻凭着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淫威,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死亡的道路。

特定的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也增加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感与感染力。

⑶ 第三次是结尾通过“我”的感受对祝福景象的描写:

祥林嫂死的惨象和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照,深化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同时在布局上也起到了首尾呼应,使小说结构更臻完善的作用。

3、富有特色的人物刻画:

⑴ 肖像描写:

三次变化。

⑵ 画眼睛(眼神)。

4、倒叙的手法。

三、小结

以《祝福》为题的意义:

1、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中间一再写到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着密切的关系。

2、封建势力通过祝福杀害了祥林嫂,祥林嫂又死于“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祝福声中。通过这个标题,就把“凶人的愚顽的欢呼”和“悲惨的弱者”的不幸,鲜明地摆到读者的面前,形成强烈的对比,在表现主题方面更增强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

四、布置作业

祝福的课件 篇10

陈志平 

《祝福》是高中语文课本传统篇目。它篇幅长,容量大,结构又复杂。以前我教这篇课文,追求细而全:从字词讲到复句,从记叙顺序分析到情节结构,从人物形象探索到主题思想,可谓面面俱到,但测试效果并不理想。现在教《祝福》,我让学生写日记,编年谱、小传,写分析报告,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先让学生课前充分预习课文,布置学生代小说中的“我”写日记,充分把握小说总体结构。具体操作前,根据日记这种特定的应用文体布置了以下思考题:1、“我”在鲁镇住了几天?2、那几天天气状况如何?3、在鲁镇,“我”接触了哪些人?遇到哪些事?4、文中倒叙、插叙的外在语言标志是什么? 

日记 12月23   阴 晚上回到故乡鲁镇。因没有家,只好暂寓在本家鲁四老爷的宅子里。论辈份,我该叫鲁四老爷为“四叔”。四叔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同五年前比起来,单是老了些。不过,胡子还未留。见面之后,四叔先是寒喧,然后是说“我”胖了,最后大骂新党。虽然我知道并非借题骂我,骂的还是康有为。但是,谈话是总不投机的,于是不多久,我便一个人留在书房里。 12月24日  阴暗 今天起得很迟,午饭之后,出去看了几个本家和朋友。访了镇东头一个朋友出来之后,在河边遇见祥林嫂。她是这回我在鲁镇所见的人中变化最大的一个:仅仅五年的时间,花白的头发已经全白,根本不像一个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且丝毫不见几年前那悲哀的神色,看上去,整个脸像是木刻似的;眼睛间或一轮,说明还是个活物。她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下端开了裂的竹竿,一手提着内放了一只破空碗的竹篮:她成了一个地道的乞丐了。 想不到,祥林嫂看到我以后,接连问了我三个问题:一是魂灵究竟有没有;二是如果有魂灵,是不是就有地狱;二是如果有地狱,那死掉的一家人能不能见面。关于第一个问题,我替她着想,回答"也许有";第二个,我仓促之中回答"论理,也该有"。最后说"然而也未必……谁来管这等事……"。第三个,我推说自己说不清,并把先前的话翻了过来,回答说"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 最后我乘她不再紧接地问,迈开步便走,匆匆逃回四叔的家中。 但我心里觉得不安逸。我想,祥林嫂如果发生什么不测,我的答话委实该负若干的.责任,可随后就想,自己大概是生着教育家所谓的神经病,况且我已经说过"说不清"。 然而,思来想去,心里仍是觉得不安。 12月25日  下雪 今天依旧起得很迟。午饭之后,还是出去看看几个本家和朋友。他们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他们家中都很忙,为"祝福"做着准备。"祝福"是鲁镇年终的大典,因此,买得起福礼和爆竹的人家都很重视。福礼由女人们辛劳制作,拜的却只限于男人。 与昨天相比,天色更加阴暗,下午竟下起漫天大雪,我到四叔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壁上挂着的朱拓的陈抟老祖写的大"寿"字和还没脱落的"事理通达心气和平"的对联被雪光映得极分明,我觉得百无聊赖,便去窗下的案头翻了一下:一部似不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再加上今天时时记忆起祥林嫂来,仿佛怀着什么不祥的预感。明天一定要走了,我想。 傍晚,从一个短工嘴里打听到祥林嫂死去的消息。短工说祥林嫂是穷死的,是昨天夜里或者就是今天死的。听到祥林嫂的死讯,我非常惊惶,但仅仅是暂时的事,随后心里渐渐轻松。不过,偶然之间,还似乎有些内疚。 晚饭桌上,我还想打听些关于祥林嫂的消息,但因四叔忌讳极多,加上我又不知道该用什么隐语替代,所以终于没有问。看四叔俨然的脸色,我疑他认为我这时来打搅他,也是一个谬种(刚才傍晚时分,四叔曾骂祥林嫂是"谬种"),便立即告诉了他明天要离开鲁镇,四叔也不很留。一餐饭就这样闷闷吃完了。 吃过晚饭,我独坐在灯下,回想起祥林嫂半生事迹的断片。 12月26日   大雪 临近五更之时,我被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听到毕毕剥剥的鞭炮,知道四叔家正在"祝福"了。 天亮后,离开鲁镇。 

写完日记,我指导学生编年谱、写小传。 回忆祥林嫂一大段是文章的主体。这一部分,时间空间跨度大,主人公命运大起大落,学生能否全面把握这一部分内容对他们能否准确剖析这篇小说主题思想有很大关系。为此,学生动笔之前,我同样布置了几道思考题:1、祥林嫂生命历程时间推移在文中是怎样体现的?2、漂泊的地点是怎样转换的?3、样林嫂一生遭遇到哪些不幸?4、作为一个处于社会最下层的女人,我们给她作传,怎样才能从有限的材料中挖掘出具有一定价值的传记材料,并把它们有机地组织成一篇语言平实、条理清晰、"史料"翔实的传记? 

样林嫂小传 祥林嫂,卫家山人,可能姓卫,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有一年春上,只有十六七岁,以打柴为生的丈夫祥林死了,二十六七岁的祥林嫂便逃离了家中,经做中人的卫老婆子介绍,冬初进了鲁镇鲁四老爷家中做帮工。每月工钱500文。活计虽多且重,但她反感到满足。 三个半月后,即开春前夕,她的婆婆带人把她抓了回去。工钱1750文全被婆婆拿去了。 在这之前,她那严厉的婆婆为了小儿子要花一笔钱做聘礼娶老婆就把她许给了贺家坳的贺老六了。因此不几天,祥林嫂就被装到花轿里送到贺家坳去了。她出格地反抗,但不中。年底生了一个孩子,小名叫阿毛。母亲孩子养得都胖,又没婆婆,男人有力气,又会做,自家有房子,日子过得蛮好。 但天有不测风云,年纪轻轻的男人得了伤寒死了。没多久,四岁的阿毛在春上又被狼衔去了。这样,家中就剩下她一个人了。到了秋天,大伯来收屋,她走投无路,只好由卫老婆子领着,求老主人。主人收下了她,但手脚已没先前灵活了,记性也坏得多,死尸似的脸上整日没个笑影,主人家很是不满。家中最重大的事件是祭祀,但一切饭菜碗盘都用不着她沾手,她的任务仅是在灶下烧火。这对她打击很大。 之后,她开口总是讲阿毛被狼衔去的故事。开始倒还有人听,后来人们听腻了,便不仅不表示同情,还取笑她。从这以后,她再也不提阿毛的事了。 鲁四老爷家有个帮佣,大家称她柳妈。柳妈谈起她作为回头人出嫁出格地反抗时留下的伤疤。这话传扬出去,人们又拿这伤疤取笑她。柳妈还建议她到土地庙捐一条门槛,赎了这一世的罪名,否则到了阴司,那两个短命的死鬼男人还要争,阎王老爷只好把她锯开来。 她很苦闷,以后花了近一年的工钱捐了门槛。捐了门槛之后,她精神一下子好了起来。 冬至祭祖时节,主人仍不让她沾碰杯筷,这次她受到了彻底的打击,简直成了一个木偶人。不到半年,头发变白,记忆更坏。 主人家愈加不满。不久,终于把她打发走了。或者是离开主人家就成了乞丐,或者是先到卫老婆子家然后再成了乞丐。三四年后,腊月二十四日夜里或二十五日凌晨人们准备祝福的当儿,祥林嫂在鲁镇离开了人世。 终年四十岁左右。 

祥林嫂年(年龄)谱 二十六七岁以前--与祥林结婚。 二十六七岁--春上死了丈夫。冬初逃出家中,经卫老婆子介绍,到鲁镇做工。 二十七八岁--春上改嫁。年底生阿毛。阿毛一岁。 二十八九岁--阿毛两岁。 丈夫患伤寒死去。 二十九或三十岁--阿毛三岁。 三十或三十一岁--四岁的阿毛春上被狼衔去。秋天经卫老婆子介绍,回到鲁镇做工。祭祠时很闲,只烧火。年底柳妈建议她去土地庙捐门槛。 三十一二岁--近秋到土地庙捐门槛。冬季祭祖时节,仍不能拿酒杯和筷子。 三十二三岁--头发花白,记忆尤其坏。 三十三四岁--可能被赶出鲁四老爷家。 三十四五岁--沦落为乞丐。 三十五六岁--沦落为乞丐。 三十六七岁--沦落为乞丐。 三十七八岁--腊月二十四夜里或二十五凌晨离开人世。 

编好年谱,写好传记,这只是对小说有了一个较为全面而细致的感性认识,有了这个感性认识,就为我们上升到理性认识一一准确把握小说的主题一一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因此,接下来,我指导学生写一份《关于祥林嫂死因的分析报告》。祥林嫂的死因究竟是什么?她是怎样被逼得一步步走上绝路的?是个人悲剧,还是社会悲剧?作者利用倒叙手法把样林嫂的死放在开头写,目的何在?(不仅是制造悬念,更重要的是与鲁镇人们的祝福形成鲜明而强烈的对比,从而把祥林嫂与整个社会的矛盾冲突一下子凸现在读者面前。)我提出上面这些问题让学生思考,要求学生撰写要实事求是,以理服人,不扣帽子,不说空话。 

关于祥林嫂死因的分析报告 腊月二十四夜里或二十五凌晨,卫家山人祥林搜在鲁镇死去,终年四十上下。祥林嫂的死因究竟是什么? 根据调查,我们了解到,祥林嫂一生经历了四大波折:丧夫后逃到鲁镇做工;被婆婆出卖强嫁到贺家拗;后夫死于伤寒,儿子被狼叼去,自己被大伯赶出屋;重返鲁镇做工遭歧视,被看成是"伤风败俗"的女人。这四大波折使她遭受到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从而使她一步一步走向绝境。在走向绝境的过程中,鲁四老爷自然要负主要责任:他吩咐四婶不让祥林嫂沾碰祭祀用的器具,使祥林嫂的精神支柱完全摧毁。逼她再嫁,将她卖进深山里坳的婆婆,赶她出门的大伯,用地狱之类的迷信来恐吓她的柳妈,荐她又合伙抢她的卫老婆子,还有鄙视她、嘲笑她、侮弄她的鲁镇一些人,所有这些人对祥林嫂的死都多少不等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都使祥林嫂在精神上受到或大或小的打击,从而使她不停地往死路上赶。就是"我"的回答,也多少加速了祥林嫂死亡时刻的到来,使祥林嫂带着对死后的恐怖离开了人世。 以上这些人有的是自觉地把祥林嫂往死路上赶,更多的则是不自觉而为之。但不管是哪种人,他们的言行都是由某种思想观点所支配的。那个时代,女人,尤其是下层女人,社会地位非常低下,更何况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一个寡妇。正因如此,鲁四老爷轻视厌恶祥林嫂。鲁镇一些人也嘲笑欺侮祥林嫂。还有,那个时代人们信

祝福的课件 篇11

一、个别朗读“冬日雪短……反而渐渐地舒畅起来”一节。

思考: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怎样理解其中的一些语句?

明确:这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渲染悲凉沉寂的气氛,烘托“我”的心情,从“寂静”、“沉寂”等词中可以看出。中间的议论是反语,表现了“我”对这个黑暗社会的憎恨。最后一句的“轻松”实际上可理解为愤激和沉痛。这一段景物描写与最后结尾的景物描写在时间上衔接,那么最后一段景物描写又有什么作用呢?

二、学生阅读最后一段,思考其作用和特色。

教师讲析:这一段景物描写是由回想到现实,第一句是过渡,与前面转入回忆的句子照应,这一段描写与开头的景物描写前后呼应,渲染了热烈气氛,同时反衬出祥林嫂惨死的悲凉。最后一句故意虚写,那些“醉醺醺”蹒跚的“天地圣众”,哪里会赐福给穷人呢?买不起爆竹的穷人们,得到的只是无限的痛苦和悲哀。这个结尾,以“我”的感受来写景,深化了旧社会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使结构更加严谨完善。

三、分析鲁四老爷:

鲁四老爷是当时农村中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他政治上迂腐、保守,顽固地维护旧有的封建制度,反对一切改革与革命。他思想上反动,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他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一个重要人物。

作者是通过什么手法来刻画这个人物的呢?

①间接描写:

通过鲁四老爷的书房陈设的描写,点明了鲁四老爷的身分(地主阶级、封建理学的卫道士),揭露了他的丑恶本质,从而揭示出他成为杀害祥林嫂的刽子手的深刻的阶级根源和思想根源。

②直接描写:

A行动描写:

这表现在祥林嫂被抢走的两件事上:

当婆婆一边抢人一边来领工钱时,鲁四老爷把祥林嫂一文还没有的工钱全交给了婆婆。

与此相对照的是对被压迫的寡妇祥林嫂的冷酷无情。

祥林嫂曾那样辛勤地为鲁家劳动过,可当她遭到恶运时,鲁家却无动于衷,连祥林嫂走没走、怎么走的,都毫不过问,只是到了正午,四婶肚子饿了,这才想起了祥林嫂淘米时拿走米和淘箩,于是倾巢出动“分头寻淘箩”;连平时摆派头、端架子的鲁四老爷都“踱出门外”,“直到河边”,等看见米和淘箩“平平正正的放在岸上,旁边还有一株菜”时,这才放心。这场虚惊,入木三分地揭露了:在封建统治者的眼里,一个劳动妇女的命运都不如一个淘箩、一点米、一株菜,鲁四老爷冷酷残忍的嘴脸跃然纸上。

B语言描写:

在祥林嫂的问题上,鲁四老爷一共开过六次口,说了百十来个字,却就把他反动、顽固、虚伪自私、阴险狠毒的性格特征,把他杀害祥林嫂的罪行,揭露得淋漓尽致。

a祥林嫂被抢前:

b祥林嫂被抢时:

c当他为寻淘箩,“踱”到河边时:

d紧接着,午饭之后,卫婆子又来时:

e对四婶的暗暗告诫:

f祥林嫂死后:

作为这六次开口背景的是鲁四老爷虚伪寒暄后的“大骂其新党”,它恰恰深刻地揭示了那六次开口的根源。

四、分析“我”这一形象:

小说中的“我”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我”有反封建的思想倾向,憎恶鲁四老爷,同情祥林嫂。对祥林嫂提出的“魂灵的有无”的问题,之所以作了含糊的回答,有其善良的一面;同时也反映了“我”的软弱和无能。

在小说的结构上,“我”又起着线索的作用。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展现的。“我”是事件的见证人。

五、分析柳妈:

问:有人认为柳妈是帮助鲁四老爷杀害祥林嫂的凶手。你是怎样来看待这一问题呢?

明确:柳妈和祥林嫂一样都是旧社会的受害者。虽然她脸上已经“打皱”,眼睛已经“干枯”,可是在年节时还要给地主去帮工,可见,她也是一个受压迫的劳动妇女。但是,由于她受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毒害很深,相信天堂、地狱之类邪说和“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理学信条,所以她对祥林嫂改嫁时头上留下的伤疤,采取奚落的态度。至于她讲阴司故事给祥林嫂听,也完全出于善意,主观愿望还是想为祥林嫂寻求“赎罪”的办法,救她跳出苦海,并非要置祥林嫂于死地,只是结果适得其反。

她的主观愿望和客观效果的矛盾说明柳妈是以剥削阶级统治人民的思想──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思想为指导,来寻求解救祥林嫂的“药方”的,这不但不会产生“疗效”的效果,反而给自己的姐妹造成了难以支持的精神重压,把祥林嫂推向更恐怖的深渊之中。

同情他的人,也把他推向深渊,这更显示出悲剧的可悲。柳妈正是这样一个同情祥林嫂而又给她痛苦的人。

六、讨论、归纳人物形象。

祥林嫂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朴实顽强,但在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社会,她被践踏、被迫害、被摧残,以至被旧社会所吞噬。封建礼教对她的种种迫害,她曾不断地挣扎与反抗,最后还是被社会压垮了。祥林嫂的悲剧深刻揭示了旧社会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控诉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鲁四老爷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他迂腐、保守、顽固,反对一切改革和革命,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他自私伪善,冷酷无情,对祥林嫂的迫害大都是他授意或得到他默许的,是导致祥林嫂惨死的人物。

作品中的“我“是一个具有正义感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我”反感鲁四老爷,厌恶封建礼俗,同情祥林嫂,但另一方面又是软弱无能,无力给祥林嫂以帮助。在小说结构上,“我”又起着线索作用,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反映,“我”是事件的见证人。

七、布置作业

1、写一段300字左右的短文,反映过年时热烈欢乐的气氛。

2、将祥林嫂临终前的肖像描写与前两次比较,体会其对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的作用。

3、布置学生课后思考,为下一节的课堂讨论作准备:

a、作者安排祥林嫂遭受挫折的时间都发生在春天或临近春天,鲁迅先生巧妙的安排有什么含义?

b、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而不是祥林嫂?

c、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

祝福的课件 篇12

我说课的题目是《祝福》,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讲述:

一、说教材《祝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小说写的是一个质朴的农村妇女祥林嫂的悲剧一生,从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文化思想的流弊和余毒。本单元是高中阶段的第一个小说单元,在高中语文六册书中,中国现当代小说及外国小说共占两个单元,可见,本单元在整个高中小说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初中小说学习的焊接点,又是整个高中小说学习知识技能的伸展点。

根据教材的地位、作用及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学习分析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所起的作用”,我确定我的教学目标是:

(一)知识目标1、了解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2、了解小说中人物描写的几种方式。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鉴赏小说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认识到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教学重点的确定是依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至于教学难点则是就学生接受而言,学生经过预习,还存有疑问、理解还困难的地方。

根据以上这些,我确立本文的教学重点:对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教学难点:环境描写对于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二、说教法 新课程理念很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基于此,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设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一)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步深入

(二)点拨法——分析引导,拓展思路

教学方法的最本质特征就是要促进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动脑。因而,我较多的采用了分组讨论,师生对话、探究等方式。

三、说学法(一)预习:此文长达万余字,要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读全文是不现实的,因此,要强调预习,培养阅读的自觉性。(二)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拓展思路。

(三)比较阅读:由于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对于今天的学生来说,较为陌生,所以采用课堂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将本篇课文与鲁迅先生的另一篇小说《孔乙己》进行比较。

四、说教学过程本课文的教学用两课时

(一)第一课时本课时的主要教学目的是:整体感知,梳理情节。引导学生掌握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

1、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我先播放电影《祥林嫂》结局片断,以浓厚的悲剧色彩和强烈的视觉冲击激发情感,创设氛围,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检查预习 挑选几位同学复述祥林嫂的不幸经历。要求:(1)只作纯粹的叙述,不带议论分析。(2)叙述时要突出与悲惨命运有关的细节(3)要有感情地复述,尽可能进入祥林嫂的情感世界,真切地体验祥林嫂的痛苦与不幸。

3、理清情节 在复述课文的基础上,通过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等方式,得出本文的线索提纲:

序幕:鲁镇祝福景象和鲁四老爷

结局:祥林嫂寂然死去 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 发展:被卖改嫁 高潮:再到鲁镇 尾声: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4、分析人物形象(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细节描写)

(1)引导学生分析肖像描写

教师提问:本文有几处描写到祥林嫂的眼睛?从这些描写中你觉得祥林嫂有哪些性格特点?

初到鲁镇:顺着眼——善良、安分

再到鲁镇:顺着眼,眼角带着泪痕——再受打击,内心痛苦

讲阿毛的故事:直着眼,瞪着眼——精神有些麻木

捐门槛:分外有神——又有希望

不让祝福:失神——再受打击

行乞:眼珠间或一轮——麻木

问有无灵魂:忽然发光——一丝希望

(2)引导学生分析人物语言描写

与我对话灵魂有无——封建迷信桎梏下矛盾的心理

对四婶讲阿毛——痛苦、自责

对大家讲阿毛——麻木、空虚

与柳妈的对话——精神重压,陷入恐惧

(3)引导学生分析人物行动描写

反对再嫁——逃、撞 怕被分身——捐(门槛) 怀疑灵魂——问

5、总结

祥林嫂守寡不成(遭劫被卖)——守家不成(丧夫失子)——守命不成(赎身行乞),是一个不幸的女人。祥林嫂这个善良的劳动妇女被毁灭了,她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

6、布置作业:

学生课后思考,为下一节的课堂讨论作准备:

(1)祥林嫂遭受挫折的时间多在春天或临近春天,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含义?

(2)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

(3)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

(二)第二课时

本课时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作品的主题。总结阅读小说的方法。

1、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1)祥林嫂遭受挫折的时间多在春天或临近春天,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含义?

春天是美好的季节,给人无限的生机和希望,但给祥林嫂的却只是打击与绝望。鲁迅先生巧妙的安排更加突出了祥林嫂命运的悲剧性。

(2)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而不是祥林嫂?

作者在一开篇就首先为鲁镇笼罩了一片喜庆的祝福气氛,直到文末,仍然让人们沉浸在祝福的欢乐中。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中间一再写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着密切的关系,祥林嫂却在这样的氛围中倒毙在雪地上,把悲剧性的情节安排在喜庆的大背景下,更显其悲哀,更令人思索。题目用《祝福》,与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形成鲜明对比,增加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

2、理解作品主题

(1)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 从小说情节分析、总结入手,祥林嫂为什么做工?为什么改嫁?为什么捐门槛?为什么行乞?得出结论:罪魁祸首是封建制度。

4、总结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理清情节——分析人物性格命运——理解环境描写的含义——理解主题

3、比较阅读:比较阅读鲁迅的另一篇小说《孔乙己》,分析两个主人公命运的异同。

提示:(1)在思想内容方面,其一,它们的题材相同,但是各有不同的生活侧面,《孔乙己》反映的是读书人的生活,,而《祝福》反映的则是压在底层的被雇佣的乡村劳动妇女的生活;其二,虽然都表现了反封建的主题,但侧重点各不相同,《孔乙己》侧重于对封建科举制度的否定,而《祝福》则是对封建的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等全面而猛烈的抨击,作者对祥林嫂的同情也甚于对孔乙己的同情;其三,就生活环境而言,祥林嫂所处的环境比孔乙己要恶劣得多,她不像孔乙己那样好吃懒做、自视清高,却也同样遭到周围人们的冷遇,她一生勤劳、朴实,但是最后却落得一无所有,可见其命运更悲惨,更令人同情。(2)在表现形式上,虽然都是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但《孔乙己》在顺叙中有补叙,使历史和现实连为一线,以此来揭示主人公性格发展的必然性。而《祝福》则采用了倒叙,把祥林嫂的被沦为乞丐和悲渗的死提在篇首,与地主阶级“祝福”的欢乐声形成鲜明的对照,然后再追叙祥林嫂的生前事迹,揭示两个阶级严重对立的社会根源表达作者对吃人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切齿痛恨和愤怒鞭挞。

经过这样的比较研究,学生不仅能够捕捉课文的新意和灵魂,而且也提高了质疑、析疑、释疑的能力,使原有的认识结构和思维模式在深度和广度上有所提升,同时,也为今后的学习积累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4、总结 虚伪的封建伦理道德扼杀了祥林嫂——一个普通的下层劳动妇女的幸福。最后,在富人的声声“祝福”声中绝望地离开了人世。鲁迅以其对历史和人生深邃而独特的思考揭穿了封建礼教的虚伪,给后人更多的警示和希望。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因为同愚昧和邪恶的思想斗争是所有追求“科学”与“文明”的现代人的共同心愿及义务。

5、布置作业 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祥林嫂》的砍门槛的情节,让学生谈一谈对电影中增添了祥林嫂捐门槛不被承认后砍门槛的情节的看法,分析这是否符合人物性格特征?通过此题,深化学生对于人物性格以及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五、板书设计:

情节:序幕→结局→开端→发展→高潮→尾声

人物:肖像、语言、行动主题:封建礼教吃人本质

环境:祝福场景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zf133.com/a/5659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