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作文 > 老农民观后感 >

老农民观后感(汇总十二篇)

老农民观后感(汇总十二篇)

老农民观后感。

老农民观后感 篇1

很少有几部电视剧能让我从头看到尾。而高满堂编剧的《老农民》却吸引着我,今天是大结局。虽然有人褒贬不一,但总体我认为是一部成功之作。

在《老农民》中,有大跨度历史的精准还原,又有对现代农民境遇的借鉴参考价值。这两种方法都不是合经验有限、观察历有限和经验有限的人去尝试。

从1948年土地改革的前夜开始,到2008年“土地权证”的发放。《老农民》用了60集的超长篇幅记载了中国农村和中国农民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与变革。这似乎是一部非常忠实和全景式的作品,以历史为基础,但并没有对其进行评价。

剧中塑造了一张张生动鲜明的农民,如牛大胆、马仁里、灯儿、韩美丽、乔月等人的面孔,却没有一个会引发观众极端喜爱或厌恶。我所看到的是,他们作为一个集体的伟大经历是他们对幸福的不断追求。

尽管剧情中没有主观的判断与定论,可是凭借对集体经历的准确记录与还原,反而具备了现代的参考意义。所谓历史为镜,现代农民的困境,通过对这些历史的回顾和考察,我们可以找到个人的突破。

剧中的很多情节,在我插队年代中深有感受。历史的车轮将继续碾过,现代农民的个体突破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一种新的集体经验。《老农民》为新中国建立后的农村发展史树了碑立了传,却注定是阶段性的总结。

今天,随着全国解决温饱问题,我国的农民现在已经几乎不会再遇到《老农民》中那些比较具体的困境,却需要面对新的困境。以前是没得选择,现在是选择太多。以前大家都是集体,都要面对同样的物质与精神;现在大家允许被分散成个体,可以选择去面对不同的物质与精神。

《老农民》在新的时代中,最大的参考意义,便体现在了精神的传承。

今天,我发现那些进城的、开厂的、打工的农民,能够在新的领域和新的风浪中实现个体突破,靠得还是老一辈农民身上的那份坚韧的意志,那种敢与天争与地斗的精神。如今的新生代农民,只要传承了这种精髓,就一定可以看淡如今的困境,实现个体的突破,写下新时代的璀璨篇章。

“作为一部编年体正史,《老农民》时间跨度长达六十年,从头至尾没有回避任何一个历史节点和敏感时期。” 展现建国60年来那些被忽略的农民的喜怒哀乐、生死荣衰与真实生活。《老农民》是我迄今看到的最有分量的一部农民题材电视剧。

使我想起当年毛泽东赞扬农民兄弟的诗歌: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2015年1月16日

老农民观后感 篇2

《老农民》观后感(1)

《老农民》将视角对准了黄河岸边的一个村庄,用波澜壮阔的大手笔书写了一场土地改革所引发的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农村变迁史,这是泪水与苦难所铸就的史诗,是一部为农民代言同时又高度还原中国农村的作品。

在数千年漫长的岁月里,农民始终在经受各种苦难。他们隐忍、木讷、还有近乎磨灭的反抗意识,只要还能苟活,他们就能长久承受着,至今仍然如此。他们牺牲最多,付出最多,还有一度沉重的税赋,直到2006年废止了《农业税条例》,不堪重负的中国农民才得以长舒一口气,但,他们的生活品质远远地被甩到了边缘。

土地改革,农民得到了实惠。农民是大多数,为此,共产党战胜了国民党。地主和资本家都被打了。地主和资本家的后代受到残酷的折磨,成为历史罪人。

后来虽被平反,但没有补偿,还是恩赐。农民富了之后,远远地胜过了当初的地主与资本家,他们将来有没有被打倒的可能?贫富差距怎样缩小,这些都是留给我们思考的问题。

《老农民》观后感(2)

电视剧《老农民》正在热播。我觉得六七十岁以上的老人看了以后会有自己的感受、感受、感受吧!其实,伴随岁月前行,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变革,世情的变化,都会使历史留痕,刻在人们的记忆里。

从历史的痕迹和人们的记忆中,我们会找到对人类社会历史最好的诠释。不管是真是假,是对还是错,只有经过多年的洗礼,人们才能看得更清楚。

从1948年土地改革的前夜开始,《老农民》用了60集的超长篇幅记载了中国农村和中国农民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与变革。这似乎是一部非常忠实和全景式的作品,以历史为基础,但并没有对其进行评价。剧中塑造了一张张生动鲜明的农民面孔,却没有一个会引发观众极端喜爱或厌恶。

我们意识到,他们作为一个集体的伟大经历是他们对幸福的不懈追求。

那么《老农民》在新的时代中,最大的参考意义,便体现在了精神的传承。我们发现,那些进城的、开厂的农民,能够在新的领域和新的风浪中实现个体突破,靠得还是老一辈农民身上的那份坚韧的意志,那种敢与天争与地斗的意志。如今的新生代农民,只要传承了这种精髓,就一定可以看淡如今的困境,实现个体的突破,写下新时代的璀璨篇章。

世事弄人,捉弄的是乔月、马仁礼这样的人,而不是牛大胆、杨灯儿这样的人。尽管编剧一而再地往后者的脸上抹粉,为他们著书立传,可怎么看都觉得他们是既得利益者,固然历经苦难才过上好日子,但却一直过得很霸气,是翻身做主人的一代人。只是,这个主人没有当好。

上世纪80年代以前,离婚两次的男人并不多,但大胆就是其中之一。这说明牛大胆不仅胆子大,思想还跟得上形势发展,只是这样的一个男人为何锢守父亲遗言,不娶从心里看好的灯儿呢?这或多或少被怀疑是编剧为了使情节复杂化而故意设置的障碍。

不过,经过两任老婆锤炼的牛大胆好像有金钟罩体,本性不变,仿佛没有受到丝毫伤害。这样的人生经历,即使在今天,也有多么复杂,多么不幸,怎能不让他感动?仅仅是因为心里有杨灯儿?

有一份为乡亲们办事的豪情壮志?

老农民观后感 篇3

没想到我会这么着急看完这本书,拖着感冒的身体,边咳嗽边熬夜看书,实在是这本书太好看了。

从来没有想过一本写老农民的书会让自己迷恋成这个样子,以为会像大明王朝那样的,虽然有故事性,但总体上还是正经了点,正经的书,静下来好好读,比较有意思。但是可能是个人品味还欠缺,还是好玩的书才能吸引自己熬夜。[捂脸]

我是农民,我的父辈祖辈,都是农民,他们也曾过过那样的生活,每个村都会有懒得,馋的,胆大的,勤快的,好看的,话多的,这本书就是各种人物,各种特点,从头到尾,风趣生动。

我爱这本书,是喜欢里面没有真正的坏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心思,但是总体上都光明磊落,会打小报告,会有小心思但是做了会认,所以总体读下来,心里爽利,不会觉得压抑的慌。

唯一压抑的慌的时候,也就是那几个干部出现的时候,特别是养猪不能养母猪那一截,心里也跟着书里的农民想,凭啥啊为啥啊。

里面的人物,哪怕韩美丽,多么的极端,民兵队长,没事了逮个人,但是面对老农民的抗挣,他们是有人情味的,他们面对人命,内心是挣扎的,他们会低头,会屈服,会撤退,不会拿起鞭子硬抽,不是非要见血不行,相反的他们是怕血的,怕出人命的。不知道符不符合历史,单就这些,我就觉得这真的是有温度的历史。

我是害怕面对现实的人,因为人性之恶实在超乎想象,我想起来我看的芙蓉镇,那本书让我看的万分难受,记忆最深的,有一段文字,直接写了读者不忍看,笔者不忍写,那种故意迫害故意整治,让我接受不了,心里压抑。

这本书读下来,虽然有韩美丽这种人物,但开始是个先进,性格泼辣,还蛮招人喜欢,不是全凭政治斗争的人,让人还比较好接受。

所有的人,父辈子辈,都很光明磊落,要面子,争口气,也斗争,也屈服,都是一心奔向好的日子过,为了那一口吃的,我们老农民真的是付出了一辈子的努力。

这本书,有曲折,但是弯不大,大家齐心一根绳,结果是好的,有感情纠葛,大家都明白,但是不纠缠,明明白白,利利落落,所以这本书读下来,总体上比较爽快。

其实也有些细思甚恐的地方,吃不饱为吃了顿饺子,差点自杀,那个形势得有多严峻,才会逼的一个农民走绝路。书没多写,作者可能不忍心,可是黑暗的环境已经说明的很透彻。

还好,一切都过来了。

面对历史,人是蝼蚁,是努力存活的蝼蚁。政策太重要了,是悲是喜,人努力很重要,但是关键是在政策那里,在上层领导那里。

感谢党,感谢老农民一辈辈的努力。

很好看的书,去瞅了几眼电视剧,总体上尊重原著,挺好。

老农民观后感 篇4

电视剧《老农民》观后感

1.两个男人(剧中陈宝国扮演的牛大胆和冯远征扮演的马仁礼)相互斗嘴的故事;

2.两个男人和三个女人的爱情故事,即牛大胆、马仁礼和灯儿、乔月、韩美丽的爱情故事;

3.时间跨度六十年,前三十年不好,后三十年好。前三十年吃不饱,穿不暖,后三十年生活幸福美满。

被某些电视台称为史诗巨制的电视剧《老农民》,看后觉得不过如此而已。

前三十年真的就像电视里表现的那样吗?

凡是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那个时候贫穷,但那个时候人们同样有欢乐。中国农村贫穷落后,但中国农民并非个个衣帽破烂,丑陋不堪。中国农民生活艰辛,但中国农民永远保持着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在艰辛的生活中,村里、家里、学校里,依然有笑声;田野里依然有歌声。那笑声和歌声,是中国人藐视困难,战胜困难的决心和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

老农民观后感 篇5

最近,经人推荐,断断续续看了几集电视剧《老农民》,引发了对“三农”问题的一些思考。电视剧讲的是山东黄河岸边一个小山村的一群农民几十年间的创业史、致富史,故事鲜活、生动、真实,感人至深,引人沉思。给人最大的启示,是广大农民对过上好日子的热切期盼,是人民群众中蕴含的无限创造力。

“三农”工作是党和政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重庆既是直辖市,但又具有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和城乡差异大这“四大加一大”的基本市情,决定了必须把“三农”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推动“科学发展、富民兴渝”,必须首先解决好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的问题,真正做到城乡互动、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工业反哺农业,这些方面已经有了一些进展,但总体上看“三农”领域的改革发展仍然是薄弱的、滞后的,有些方面还没有破题。

不能回避农民的利益问题。三农工作要坚持一条主线:“三农”工作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根本是利益问题,利益问题的关键是收入问题。“三农”工作肩负一系列重大任务,包括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000061,股吧)的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其中,尤为关键的一条,就是促进农民不断增收,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农民的切身利益。只有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三农”工作才不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否则,像《老农民》所演的那样,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农民家里连个猪也不能养,或者只能养公猪不能养母猪,把农民的手脚完全捆住了,何谈发展农业、富裕农民、建设农村!因此,“三农”工作必须坚持以农民为本。

一定要放开农民的手脚。做好“三农”工作,必须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创新。比如说农村土地流转的问题,本质上就是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的问题。怎么认识和把握这个问题?就是要坚持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开经营权。农村土地的流转,农业生产组织和生产方式的变动,规模经营、合作、联合等,都是在经营权这个环节去完成的。这里,要坚持一个原则:土地流转的主体是农民不是干部,流转的机制是市场不是政府,流转的前提是依法、自愿、有偿,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能下指标、定任务、超进度。土地流转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时间可长可短,但要坚守“底线”,就是“三个不得”:不得改变集体土地的性质;不得侵犯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不得改变土地的使用性质。守住了“底线”,就可以大胆试、放开干。

“三农”工作要放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去谋划。比如说,城镇化问题,必须更多地从“三农”的视野、从农民的角度去考虑,才不会走偏。这就是,城镇化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城镇化,农民进城不但要进得来,更要留得住。再比如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考虑城乡资源和要素的统筹协调和优化配置,资源、要素的流向不能是单向的,不能什么资源、什么要素都进城了,如果把农村彻底掏空了,如何建设新农村?

农村要发展,带头人很重要。正像电视剧中反映的一样,一个有头脑的好村支书,一个配合意识强、扎实肯干的村委会主任,一台戏就唱起来了,全村致富发展也就有奔头了。必须把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当作一件大事来抓。


本文的网址是//www.zf133.com/a/5646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