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作文 >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 >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推荐8篇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推荐8篇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 篇1

家书,在我的印象里是无聊、无趣的。因为我在高中曾看过《傅雷家书》,不过没有看完。在那本书得来的印象就是这样的。

我无法理解其中的奥妙,或许是文化修养未够,未能感受其中真义。当我拿起这本书是,我想知道它是否是一样的?在这本书里我倒是到了不同的东西,或许是心境不同了吧!

曾国藩,中国近代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文学家,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通过修身自律、以德治国、以礼治国、以忠治国,在官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代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先行者。

他是实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事业的“中华千古第一完人”。

这样一位大人物的确让我敬佩。首先,是他写家书的习惯。家书连续不断,事无巨细,一一向家中兄长,长辈或小辈道来,且家书涉及的内容宽泛。

有家中小事,问安好;也有时叮嘱小辈读书,关心亲人病痛以及生计问题;也有国家大事,政治上的及军事上的……这是我欣赏的,当今社会,有几人能时时与家人联系,哪怕仅仅是报平安。恐怕每当家人打**来时我们会想:真烦,我又不小了,怎么那么啰嗦。

我们愿意打**给**谈谈今天发生的事和我们的心情。但却忽略了最关心我们的家人。我经常听到人们说家是我们温暖的港湾。

但是是否每个人都珍惜了呢?毫无疑问,当我们感到沮丧和困惑时,我们会想到我们的家庭;但我们是否知道,我们的家庭不仅想成为你的依靠,还想知道你的生活,平淡还是精彩。烦恼或喜悦。

念叨只是因为在乎、因为珍惜,我们也该学习曾国藩,不能时时写信,但至少要常常**联系。告诉我们的家人,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活。同时也了解家人们的近况,是否安然,是否遇到烦心事。

这样,我们就不会无动于衷,失去那种真诚。才不会在失去后才幡然醒悟,原来我们失去了我们最珍贵的亲情。

此外,曾国藩在家书中还教导我们许多原则。很多我颇为赞同。他家书中提到“四第、六弟考试不知如何?

得不足喜,失不足忧,总以发愤读书为主”,这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颇为相似。生命得得失失必然的,我们应该轻视它。但在如今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人们习惯地追求功名利禄,为此挤破头颅也在所不惜。

一朝成功得到,便得意忘形,失去最真的自己,从而变得面目全非;更有甚者如“范进中举”般癫狂,实在不值得。然而一日失去,失望袭来甚至彻底绝望,从而走向极端,从此一蹶不振或选择轻生。这无疑是一场悲剧,美好的生活将被毁掉。

因此,我们该学习“得不足喜,失不足忧”这一精神品质。我们面对人生时应“发愤”,在得到时,淡然接受,因为努力后得到是应该的;在失去时,不忘告诫自己,生活本就曲折,无需悲伤,只需继续“发愤”。以此锻造波澜不惊的处世心态。

家书中亦提到“吾人为学,最要虚心”、“傲气既长,终不进功,所以潦倒一生,而无寸进也。”、“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冷笑,乃有进步也。”等等。

我们亦常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确,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我们的局限性。所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怎可以四角天空忖度宽广蔚蓝天空?

盛气凌人、傲气十足只是无能者的伪装,最终也不过欲盖弥彰,丑态百出。常常自居高位,不思进取,怎有所成?只有戒骄戒躁,脚踏实地,不怕别人嘲笑,不轻易易附他人,专心学习,才能有所成就。

然而,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有多少人真正致力于修行?我们总是向往着这光怪陆离的社会,霓虹灯闪烁着它的光辉,于是我们忍不住跟随大流,享受一时欢乐,忙忙碌碌,最后才知只是平平庸庸。而后才知成大事要修心,在**中岿然不动,专注于学识研究。

向往精神世界的升华。

曾国藩在写给他父亲的信中说“唯不耐久思,思多则头昏,故常冥心于无用,优游涵养,以谨守父亲保身之训”。虽然由于身体的原因,他不能长时间思考,但他也表现出思考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很快,忙忙碌碌,连睡觉的时间都不够,更别说思考了!

但是我认为思考是一件非常有趣和有用的事情。不思考,或许我们就陷入死胡同里去了,但若我们能在闲时稍加思考,我们就能悟出许多真理。下午,坐在操场的角落里,仰望蓝天。

想着那些让我们烦乱的事。忆起过去,还记得那些遗憾,心终难平。但终是过去,便学着回忆剖析自己,错在哪儿了呢?

那一步走错了呢?随后幡然醒悟,原来一切都有踪迹,便知道从此珍惜,不再重蹈覆辙,努力把未来走好。想着最近的烦恼,望着天空,看云卷云舒,感受着风儿轻轻拂过,看着形形色色的人,有开心的、有伤心的、有面无表情的。

于是懂得,生活也不过如此,困难、挫折会有,我们无法抉择,但我们可以选择面对它们的态度。不要太担心,不要太悲伤,放松点,一切都会过去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们应该选择微笑面对。微笑,因为困难也是美好生活的一部分,困难也有不同的魅力。

想想我们的未来,也许迷茫,也许不安,但只要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然后只关注风雨。别人看什么不异样并不重要,只要这是他们心中的梦想。能让自己的心膨胀,觉得成功就好。

我们不为他人眼里的成功,之为我们心中的光辉。

曾国藩家书中有无数的智慧和真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但我只是简单地谈了谈我对一些问题的看法。虽然不一定成熟,正确,但我珍惜这小小的心灵震动。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 篇2

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毛泽东曾说:“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此公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毁誉参半,无外乎“镇压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求荣(为保清廷割地求和)”、杀人如麻毫不手软诸如此类,但若置时代背景考之,则无可厚非也。若无曾公身先士卒兴洋务镇太平,华夏大地早被虎视眈眈的各路势力瓜分得不剩骨血了,**还能有后来辈出的豪杰呼风唤雨呢?一世英雄身后背负骂名,亦属可悲可叹呜呼哀哉!

鄙人心中自是给予曾公极高赞誉,而观其一生以究何致满门英杰,末而悟,其乃修身之故也:儒者所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由曾公家书得之。

曾国藩的家书,从祖父母到父母,再到弟弟儿女。他一生强调立志,常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他为自己写下座右铭道:“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但问耕耘。”在其家书家教中,立志之论甚多。

立志之后,据此求过,自律自勉。他说:“余身旁须有一胸襟恬淡者,时时伺吾之短,以相箴规,庶不使‘矜心’生于不自觉。

”曾国藩原先嗜好吸水烟,后来他要戒绝,但也不太容易,他对其弟说:“自戒潮烟以来,心神彷徨几若无主。遏欲之难,类如此矣!

不挟破釜沉舟之势,讵有济哉?”曾国藩硬是凭自己的毅力将烟戒绝。

在为人处世上,曾国藩终生以“拙诚”、“坚忍”行事。他在致其弟信中说:“吾自信亦笃实人,只为阅历世途,饱更事变,略参些机权作用,便把自家学坏了!

……贤弟此刻在外,亦急需将笃实复还,万不可走入机巧一路,日趋日下也。”至于坚忍功夫,曾国藩可算修炼到了极点。他说:

“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玉汝于成。李申夫尝谓余怄气从不说出,一味忍耐,徐图自强。因引谚曰:

‘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此二语,是余生平咬牙立志之诀。余庚戌辛亥间,为京师权贵所唾骂;癸丑甲寅,为长沙所唾骂;乙卯丙辰为江西所唾骂;以及岳州之败,靖港之败,湖口之败,盖打脱牙之时多矣,无一次不和血吞之。

”曾国藩崇尚坚忍实干,不仅在得意时埋头苦干,尤其是在失意时绝不灰心,他在安慰其弟曾国荃连吃两次败仗的信中说:“另起炉灶,重开世界,安知此两番之大败,非天之磨炼英雄,使弟大有长进乎?谚云:

‘吃一堑,长一智。’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费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徒然自馁也。

”在持家教子方面,曾国藩主张勤俭持家,努力治学,睦邻友好,读书明理。他在家书中写道:“余教儿女辈惟以勤俭谦三字为主。

……弟每用一钱,均须三思,诸弟在家,宜教子侄守勤敬。吾在外既有权势,则家中子弟最易流于骄,流于佚,二字皆败家之道也。”他希望后代兢兢业业,努力治学。

他常对子女说,只要有学问,就不怕没饭吃。他还说,门第太盛则会出事端,主张不把财产留给子孙,子孙不肖留亦无用,子孙图强,也不愁没饭吃,这就是他所谓的盈虚消长的道理。

在军人方面,曾国藩独树一帜。对于**和人的关系,他认为“用兵之道,在人不在器”,“攻杀之要在人而不在兵”。在军队治理上主张以礼治军:

“带勇之法,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我辈带兵勇,如父兄带子弟一般,无银钱,无保举,尚是小事,切不可使他扰民而坏品行,因嫖赌洋烟而坏身体,个个学好,人人成材”。为使官兵严守纪律,爱护百姓,曾国藩亲做《爱民歌》以劝导官兵。在战略战术上,他认为战争乃死生大事,应“先求稳当,次求变化”。

在用人上,讲求“仁孝,血诚”原则,选拔经世致用的人才。选人标准是“崇实黜浮,力杜工巧之风”,因而石达开说“曾国藩不以善战名,而能识拔贤将”。曾国藩的幕府就是一所人才培训基地,李鸿章、左宗棠(虽然与曾公意见时常不合,两人争斗半生)、彭玉麟、华蘅芳等都在其左右共事。

上述任何一面,都蕴含着极高的精神境界与人生领悟,非常人所能及,予心往之,自当奋发图强,因循曾公之悟而前行。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 篇3

吴贵龙,曾国藩,起名子城。他的名子被家谱传给了余。他叫伯涵和涤生。湖南湘乡人,1811年出生于一个乡村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

8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同年参加长沙的童子试,成绩列为优等。父麟书,有田产,不事耕种,醉心功名,然童试17次皆不第,父设馆授徒。曾国藩幼从父学。

道光十三年(1833)入县学为秀才。次年就读于长沙岳麓书院,同年入选。此后赴京会试,一再落榜。

十八年,始中第三十八名贡士,旋赴殿试,中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朝考选翰林院庶吉士。自此供职京师,结交穆彰阿、倭仁及唐鉴等。

二十七年任四川乡试正考官,二十八年升侍读,后年升侍讲学士。二十七年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二十九年任礼部右侍郎,旋兼兵部右侍郎。

三十年兼署工部右侍郎。咸丰二年(1852)兼署吏部左侍郎。后丁忧在湘乡老家,此时奉诏以礼部侍郎身份帮同湖南巡抚督办团练,创建湘军。

最后升至总督,官居一品。他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通过修身自律、以德治国、以礼治国、以忠治国,在官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代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先行者。

毛泽东在1917年致黎锦熙的长信中写道:“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作为晚清“第一名臣”,曾国藩整肃政风、西为中用,开启“同治中兴”,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功业政绩铸万世丰碑,著作思想仍泽被后世。近读《曾国藩家书》,感受极深。曾国藩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心灵世界,感悟到一个家庭崛起自有其自身的密码,更触摸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层积淀。

曾国藩的家书行文从容镇定,随想而至,挥洒自如,在看似平淡的家书中蕴藏真知灼见,蕴含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真谛,极具说服力和感召力。从中可以感知其修身、教子、持家、交友、用人、处世、理财、治学、治军、为政等各个方面,给人以深刻的启发。中国自古就有立功(完成大事业)、立德(成为世人的精神楷模)、立言(为后人留下学说)的“三不朽”之说。

曾国藩虽出身低微,却从小发愤图强,立志“澄清天下”;立志之后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对人对己坦坦荡荡,每日自修、自正、自省、自律,实现了立功、立言、立德的封建士大夫的最高追求,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理学名儒”。

修身养家、统一家庭、治国治国、平天下,是中国人民的传统道德理想。孔子曾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贵有志,但“志”对于人来说,不能仅仅作为一个目标,要立长志,而不能常立志,一旦树立了远大理想,就要切实去践行它。

一本好书,犹如一座路标,当你在人生十字路口徘徊踯躅时,它能纠正人生偏移的路标,会给你指明一条光明大道,到达希望的殿堂。一本好书,仿佛是一座灯塔,当你如沧海一粟,在浩浩淼淼的大洋中漂泊时,会指引你到达理想的彼岸。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 篇4

大成文字

《曾国藩家书》正式的名称为《曾文正公家书》,曾国藩死后,满清朝廷给他上的谥号为“文正”,所以,后人称其为“曾文正公”。这本书是由李翰章汇编,李鸿章校对的,全部是曾国藩生前写给家里,写给兄弟,写给儿子的家信。李鸿章,大名鼎鼎,都知道,后来的内阁总理大臣,权倾朝野。

他被称为清末四大名臣之一,但他也有曾国藩最喜欢的学生的身份。那么,李翰章是谁呢?他是李鸿章的哥哥,曾国藩的亲戚。

所以这本书由他们的兄弟们编撰出版也就不足为奇了。

曾国藩,湘军的创始人,当年湘籍**政治势力的领军人物,后来为世人所公认的晚清四大中兴名臣之首。在中国的近现代史上,涌现出了很多湖南籍的人才,影响中国长达一个多世纪,他可以说是这些人当中的第一个。湖南人津津乐道的“无湘不成军”,大概就是从他开始算起的。

他创办湘军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即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这本书里面没有直接写战争的场面,却可以使人十分明显地感受到战争的艰辛与残酷。曾氏兄弟也都因此积劳成疾。

在他的《家书》中,有一多半的篇幅是在与太平军的战争期间写给他的弟弟的,他有三个弟弟参与了这场战争,其中最有名的是书中的“沅弟”曾国荃,曾国荃一路凯歌高奏,披荆斩棘,最终打下太平军的老巢金陵,立下赫赫战功。而他的另外两个弟弟就没这么幸运了,一个弟弟直接战死沙场,一个弟弟病死在粮草运送的任上。曾国藩一直在践行“长兄如父”的职责,他给他的弟弟们叮嘱最多的就是,做人要低调,遇事懂得隐忍,持家要勤俭节约。

他对自己的要求也是这样的,战争期间不克扣军饷,不往家多寄一分钱,战争过后立马解散湘军,为得是明哲保身,以免遭人嫌话。他非常爱惜自己的政治羽毛,常以清正廉洁自居。只可惜,越是这样越有人看不过去,在其功成名就却又疾病缠身的晚年,清廷把处理天津教案的任务交给他。

谁都知道,那是一个十分棘手的差事。在这个事件中,民众已经群情激愤,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激起更大的抗争,而得罪不起的洋人又不依不饶,坚持要求处决本无直接责任的府县**。曾国藩陷入两难,里外不是。

最终的处理结果,使得曾国藩积累了一生的名望毁于一旦。在当时的士子当中,尤其是湖南籍的朝官当中兴起了一阵倒曾风波,曾国藩最后郁郁而终。不过,曾国藩在去天津赴任前写给儿子的家信收入书中并公之于众。

在信中,他已经意识到这将是一滩不得不趟的浑水,为了替朝廷解围,他宁可身败名裂,死而后已。这多少使很多后来的人对他的看法有所改观。我相信这也是他最喜欢的学生李鸿章在完成和出版这本书时得意图。

当然,这本书最有趣的部分是最后一部分,也就是曾国藩专门写给儿子的信,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在信中他专门提到,怎样做人,怎样做事,字应该怎么练,应该学***名家的字帖,每个名家的字有什么特点;诗应该怎么写,应该怎么吟诵;文章应该怎么写,写好文章应该注意哪些方面。不管他是在北京做官,还是在江南打仗,他都要求他的两个儿子定期寄字给他看,寄文章给他批改。

等到后期,他儿子的字和文章已经达到一个很好的水平了,他专门将这些字和文章交给身边在文学方面非常有造诣的朋友点评修改。可以说,虽然他一直是一名**,孩子不在身边,但他对孩子的教育从未停止过。并且很有自己的一套。

他的大儿子最后能成为晚清著名的外交家,二儿子能成为晚清著名的数学家也就不足为奇了。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 篇5

最近**了酒店组织的《曾国藩家书》**,看后感受很多。

一个人越处在人生事业的顶峰,越容易骄傲自满,自我膨胀,因此,紧接着伴随而来的,就有可能是人生跌入低谷,事业一落千丈,多年辛苦付之东流,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站得越高摔得越惨”。那么,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该怎么办?曾国藩在教育子弟的时候,曾经感慨的说过一句话,“声闻之美,可恃而不可恃。

善始者不必善终,行百里者半九十。”就是功名声望这个东西,人生是需要的,但是不可以长久依赖着它。为什么呢?

这是件好事,但一旦你依赖它,它就会变成坏事。声名,当你达到一定地步的时候,名利多到一定地步的时候,它会导致盛极而衰,甚至导致你人生功亏一篑。所以古人说了一句话,叫行百里者半九十。

所以,曾国藩这个地方很自嘲地,也是很豁达地说了一句,善始者不必善终,就是说,像我也难免,所以我不想那个善终的事,我只要把开始做好了就行。曾国藩在写给弟弟的家书中曾经提到过,“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当时身为朝廷重臣的曾国藩,已经取得了极其显赫的成就,功勋卓著,因此难免招致朝廷猜忌、同僚嫉妒。

但此时,曾国藩并未惊慌失措,出人意料地采取了一系列不可思议的措施来化解即将爆发的危机。

如果你是一个领导者,你如何处理下属之间的冲突?即使你不是领导,面对亲朋好友间的矛盾,你又该如何处理?曾国藩的家训非常独特,这就在于他的教育对象,不仅是他的孩子,还有他的弟弟。

他经常会**一些当一个团队,碰到突然的困难的时候,危急的时候,应该怎么样处理、保持团队的和谐,比如说团队里碰到人事矛盾的时候,应该怎么样解决,在他的家训里都有论述。曾国藩深谙人事艺术,非常懂得团队管理,他曾经在家书中提到:“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

”意思就是说,在公开场合要多表扬一个人的优点,至于他的缺点过失,要私下里去纠正规劝。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你能够扬善于公廷,在公廷去扬别人之善,你就能够使得自己的胸襟,渐渐扩大。这是一种很重要的修身方法。

所以曾国藩曾经总结说,一个人的事业和思想一样大。

信息部于凌涛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 篇6

机械101班郭进山 06

同学不止一次向我提及此书,劝我有机会一定要详读。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校园内的书滩上发现此书并将它买了下来。翻开略看几眼,大体皆是平淡乏味之字。随即详读它的兴趣荡然无存。

前段时间对练字产生了兴趣,当觉无内容可练之时看到搁置角落已久的《曾国藩家书》,本着练字的目的抄起其中内容。渐渐地便改变了初衷,因为我已迷上此书。

没有诗人的华丽文字,也没有诗人的深情。每封家信皆是朴素之字,信中提及也皆是繁琐之事。因为都是些琐碎的词,所以没有宋词、赋词那么朗朗上口,也没有诗歌的审美情调。

可就是这些琐碎之言让名动中外的一方大吏坚持长时间纸笔,就是这些平淡无奇的家信被人们保存,流传至今。为何?仅因为是曾国藩缩写吗?

读后我知道了答案,因为那无奇家信中有着历来被世人歌咏的孝悌之意,有着历来被人们所传诵的忠义之情。

翻开书信我们可以看到篇篇开头皆为“男国藩跪禀”、“不敢有’违堂上各个大人之意”等语。短短数语皆以体现这位风云人物对长辈的敬畏与孝意。每读及此我不止一次回忆。

回忆自己至今给父母跪过多少次,恐怕加上过年给他们磕头的次数也不及我的年龄数,更何况有时自己还和母亲顶嘴,跟父亲怄气。如果把这个放到古代,我会被骂很多次。现在的我在远方求学,还要母亲在千里之外担忧,实属不该。

现在能做的也就是经常给家里打**,在**中我也无形中开始报喜不报忧了。望着夜空再一次默念起《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寥寥数语给我们展现出一副慈母之一的画面,感动着无数子女的心,尤其是诗的最后一句别后人无尽的咏赞,也警惕着后人,而来不及报答养育之恩便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悲怆——子欲养而亲不待。

如果说此诗给人一种瞬间的感动的话,那摩《曾国藩家书》给人的则是一种慢而细长的感动。这会让人们突然发现他们在父母的问题上改变了很多。因为书中讲的都是生活小事,什么询问家中欠债状况,喜得贵子,换季给父母送东西等等琐碎之事。

此书教人学会从琐碎之事中表达乌鸟反哺之情,慢慢的读它的人也关心其父母的琐碎之事。总之,读此书给我的第一心得就是:真孝悌源自于生活琐碎之事中。

家中达孝悌,出外扬忠义。因为在家有父母,在外靠朋友。

提及朋友之义,自然而然想到**中的为朋友两肋插刀,出生入死的哥们义气。可那并非生活,生活是平凡的,在平淡的生活中是没有刀光血影的,朋友间也无需两肋插刀,再者说了性命都没有了又何谈情义呢?《曾国藩家书》中有交友篇,篇中尤其交友的准则。

曾国藩认为交友贵在专一“求友不专则博爱而不亲”故他致信于兄弟告诫交友要专一,而他平时也是如此做的。如他有一同县之人身处困境,曾曾国藩代为奔劳并供养三月有余,而当时曾国藩家中费用窘迫已久。对朋友他以真情之心助之,所以他不辞劳苦为邹柳溪料理后事。

平时多帮人,急时有人帮。《水浒传》中的及时雨宋江不就是如此吗?其实,我们不必羡慕俞伯雅和钟子期之间的友谊。

因为我们也可以拥有它,只要我们交到朋友

一、坦诚。同朋友勤加来往。

对朋友与家人要义、孝。对国家如何而忠呢?

曾国藩是封建官吏,在《忠书》中没有直接赐给明朝。因为整本书皆是家信,讲的自是琐事,但从书中的琐碎小事可以看出他对职业的忠,对本职工作认真仔细,手中的每一事物无大小他都做到细处。我们也许没有机会忠于国家的利益,但我们也忠于国家的利益。

虽未踏入工作岗位,但读此书我懂得了对本职工作要做到勤、细。

生活是平凡的;日子是乏味的;生活琐碎,平凡的生活中却有真正的孝道;枯燥的日子意味着真正的朋友;琐碎的生活忠诚包含平凡的忠诚。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 篇7

目前社会上有很多人对我们统计工作者的工作不理解、不支持,认为我们统计工作者都是“数字造假”,这让我们的统计工作面临很多困难、很多挑战。书曰“非知之艰,行之维艰”。我们明白:

我们所从事的工作,是神圣而光荣的,是伟大而崇高的,我们是为了实现人生的价值而在奋斗,我们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这个社会而在拼搏着,我们是为了更好的建设我们的国家而努力着。现实中的困难和挑战,对我们来说,都是黎明前的黑暗。“虽然有过心碎,但依然火热;虽然有过痛苦,但依然镇静;虽然有过崩溃,但依然自信;虽然有过失败,但依然乐观;因为坚信,对付屡战屡败的最好办法,就是屡败屡战—亚布拉罕·林肯”鼓舞着我们每一名统计工作者的信念是认真、是执着、是无私奉献,是为人民服务!

只有在黎明前克服黑暗,我们才能得到我们的第一缕光;只有忍受沉重的压力,我们才能倒出吸引人眼球的耀眼喷泉。

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些缺点的,“史尝观《易》之道,察盈虚消息之理,而知人不可无缺陷也,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天有孤虚,地阀东南,未有常全而不阀者。”(《致诸弟·述接济亲戚族人之故》)。曾国藩向我们解释说,通过日月自然现象,有缺点是很常见的。

我们从事统计工作,每天面对着最基层的调查目标,面对着是最复杂的社会经济动态,长时间的工作难免会让我们产生浮躁的心理,影响我们的工作质量。“长傲、多言二弊,历观前世卿大夫兴衰,及近日官场所以致祸福之由,未尝不视此二者为枢机,故愿与诸弟共相鉴诫。第能惩此二者,而不能勤以图自立,则仍无以兴家而立业。

”(《致九弟·愿共鉴诫二弊》),“古来言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丹朱之不肖,曰傲曰嚣讼,即多言也。

历现名公巨卿,多以此二端败家丧生。余生乎颇病执拗,德之傲也;不甚多言,而笔下亦略近乎嚣论。静中默省愆尤,我之处处获戾,其源不外此二者。

”(《致九弟·言凶德有二端》)。所谓长盛不衰和多言多语是浮躁心理的外在表现。浮躁的心理,会逐渐让我们丧失冷静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让我们丧失深入社会经济去实地调查的动力,让我们变的更加主观臆断。

“吾人为学,最要虚心。尝见朋友中有美材者,往往恃才傲物,动谓人不如已,见乡墨则骂乡墨不通,见会墨则骂会墨不通,既骂房官,又骂主考,未入学者,则骂学院。平心而论,己之所为诗文,实亦无胜人之处;不特无胜人之处,而且有不堪对人之处。

只为不肯反求诸己,便都见得人家不是,既骂考官,又骂同考而先得者。傲气既长,终不进功,所以潦倒一生,而无寸进也。”(《致诸弟·劝弟切勿恃才傲物》)。

浮躁的心理对我们的统计工作是有害的。在日常统计工作中,要保持谦虚的态度,积极学习调查目标。毛主席说过: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那些真正从事社会经济活动的调查对象,才是真正掌握着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最新的资料,我们在平日的统计调查工作中,需要用谦虚的心态,积极主动向调查目标学习,多多请教,了解到最新的社会经济动态,更好地提升我们的工作质量。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不断的反思我们以前的工作,总是让我们受益匪浅的。朱子尝言:

“悔字如春,万物蕴蓄初发。吉字如夏,万物茂盛已极。吝字如秋,万物如落。

凶字如冬,万物初调。”朱子的“悔”字,说的就是我们需要不断去反思我们以前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总结经验和教训。我们国家统计局直属调查队是一个新兴的年轻的部门,成立时间还很短,我们在日常的统计调查工作中不断遇到新的环境和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

2011年9月我们参加了国家统计局吉林调查总队统计法制学习电视会议,主讲的国家局领导例举了许多在检查发现了许多违规违法的案例。通过这次**会议,我们需要回头思考一下,在日常的统计工作中,我们是否存在类似的问题或迹象。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总结我们以前工作中的经验教训,不断的总结自己,不断的完善自己,不断的提高自己,更好的开展我们的统计调查工作。

我们在学校学习的是书本知识,当我们步入了社会,走入自己的工作岗位,我们依旧需要学习,变化的仅仅是我们学习的方式而已。我现在所做的统计调查工作,对于我来说完全是一个陌生的东西,随手翻了翻《建筑安装工程投资中材料费**指数调查产品目录》,单单材料费调查产品目录就有七大类近一千多种调查产品,涉及建筑安装工程的方方面面。工作中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面对错综复杂的事情,我们都感觉很忙、很累,没有一丝空闲的时间坐下来好好翻翻调查手册,没有一丝空闲的时间坐下来专心研究工作方法制度。

“些小得失不足患,特患业之不精耳。”(《禀父母·劝两弟学业宜精》)曾国藩直截了当的指明了我们干工作,不应该患得患失,应该考虑自己的业务知识扎不扎实。省总队的培训会议,时间都是很仓促的,培训的业务量也是比较大的,基本上我们都是囫囵吞枣的学习,没有很好的细细消化吸收。

但是越是繁忙越是累,我们越是需要静下心来好好研究自己本专业的工作知识和工作技巧。书云:工欲成其事,必先利其器。

“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致诸弟·明师益友虚心请教》)曾国藩通过辨证对比的方法,说明了我们学习取决于我们是否有坚强的意志:

意志坚定者,恶劣的环境下依旧能学习;意志不坚定者,再好的学习环境也不能够安心学习的。所谓的时间被挤出了。在正常的工作和闲暇时间,我们可以随一翻阅工作手册;在开展调查的过程中,要与调查对象进行交流学习;在总队培训与其他队的同事多谈谈工作体会,多交流些工作心得。只要我们坚定坚持学习的意志,挤出时间不断的学习我们的专业知识,我相信我们一定能精通本专业的知识,更好的开展工作。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 篇8

曾国藩是清朝一代名臣,然而他留给后人的却不仅仅是一段功过参半的历史,作为宋**学传承人,他的思想博大精深而又独成体系,蕴含着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的深刻哲学道理。其思想的精华,从《曾国藩家书》中可窥一二。

《曾国藩家书》全书400多篇,内容涉猎极广,分为为政、治军、理财、用人、处世、修身几个部分。这几个部分中,尤使我感触良多、受益颇深的便是“修身”篇, 细读修身篇,犹如一个长者、一个老师在给你讲述人生道理,如“君子应有发奋自励之志”、“强毅之气,决不可无”、“满招损、谦受益”。

“君子应有发奋自励之志”中提到“格物”与“诚意”,格物,致知之事也,便是有关弄清事物的原理的事情;诚意,力行之事也,是身体力行的事情。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理解事物的原理,而且要实践它们。这与我们当代哲学的“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相通的,这个信条告诉我们,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一是要弄明白事物的原理,发现事物的规律,共性的规律能使我们茅塞顿开,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而把这些原理、规律一点一滴的应用于实践中,会使我们受益良多。

故曾国藩总结到“格物与诚意并进,下学上达均在此了”。他还举了个朋友的例子,说“倭艮峰先生则诚意工夫极严,一日之中一念之差、一事之失、一言一默皆笔之于书。盖其慎独之严,虽妄念偶动,必却时克治,而著之于书”。

读到此不仅佩服古人修身用心之深,能将自己的过失记到日记中,时时反省,如我能做到其十分之一,便也能进步颇多了。

“强毅之气,决不可无”中提到两点使人印像深刻,一是关于老实与权谋机变的看法,曾国藩认为,应向平实处努力,以老实的面目去面对别人,即便别人以巧诈对我,我也应以老实的态度去面对他,时日长久后他自然会改**度;而若我以巧诈对巧诈,钩心斗角,相互报复,将是无休无止的。细思他的这番话,其实深有道理,抱定心中的信念,心中无愧,老老实实做人,老老实实做事,才是真正为人的本份,处世的本份,所谓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便是如此了。二是强毅与刚愎的区别,强毅胜在理字,强是使自己坚持做应当的事情,如强制自己早起、强制自己勤劳,而毅便是能持之以恒的做下去,故曾国藩写道“强毅之气,决不可无”。

而刚愎则是力求以气势胜人,压倒别人,并无可取之处。故做人也要常常反省自己,磨炼自己的意志,对应当去做的事情坚持不懈。

“满招损、谦受益”更是体现了中国修身养性文化的精髓,即人不能有一点小的进步、小的成就便沾沾自喜,骄傲自大,而是时刻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虚心努力,才有益处。兵法中也有骄兵必败一说,而做人,更是要时刻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面对困境时不气馁、不放弃;面对好的境遇时也能日省其身,清正自立。

以上三篇只是我所读《曾国藩家书》中一小部分,然而仅这几条,便也使人能够深思自己,感触良多。以上的人生信条,无论应用于工作还是生活,都会提升我们的自我境界,将我们对生活的理解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这本书不仅限于此,而且值得仔细阅读。如果要看到书的价值,不仅在书中,而且在书中,曾国藩对人生的理解有自己的信念和坚定的价值观。而今人处在经济发展、信息**的时代中,却往往失去了对人生价值与信仰的追求,我相信,人贵在信念二字,无论你信仰的是马克思主义、老庄的哲学、儒家的思想还是程朱理学,只要有一个积极向上的追求,心中便不会空虚无物,便会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


本文的网址是//www.zf133.com/a/5645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