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范文大全 > 千人教案 >

千人糕教案优选

千人糕教案优选

千人糕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

难点:

理解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具准备:

字卡,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10千人糕

2、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

读后讨论:千人糕就是什么糕?(重阳糕)为什么称重阳糕为千人糕?

2、自由练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

3、试读课文

(1)试读第一自然段。

A、出示生字卡片:重、米、普、吗

指名认读,注意:“重”是后鼻音,“吗”是轻声。

B、出示句子:这不就是普通的糕吗?

领读句子,指名读句子。

C、指名试读课文。

读后师生共同评议。

(2)试读第二自然段。

A、出示生字卡片:碾、磨

指名认读生字,注意:“碾”是鼻音。

B、指名试读课文。

师生共同评议。

(3)试读第三自然段。

A、抽读生字卡片:接、需、厂、纺、纱、制、加、锅。

提醒学生读准下列字音:厂、纱、制。

B、出示句子:

一说起布,就会想到种棉花的,摘棉花的,纺纱的,织布的,还有制造纺织机的……

这句话读时要注意停顿。

C、指名试读课文。

(4)试读第四自然段。

A、提醒读准边音“劳”。

B、指名读课文。

要求注意句子中间的停顿。

4、再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读后讨论。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给下列生字加上音节。

()()()()

锅重吗厂

()()()

制劳碾

二、精读课文

1、精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师介绍“重阳节”的来历和有关知识。

(3)比较句子,指导朗读。

A、出示:这不就是普通的糕吗?怎么说是千人糕呢?

B、讨论:这两句话是什么句式?两句话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谁能把第一句话换个说法?

(两句话后面都是问好,但第一句话并不表示疑问,它可以改说成:这是普通的糕。第二句话表示的是疑问。)

C、指导读句子。

第一句要用肯定的语气读,第二句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D、指名试读,齐读。

2、精读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2、3两个自然段。

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A、妈妈一共说了几句话?

B、指名读妈妈说的第二句话,妈妈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C、指导读妈妈说的第一句话。

“怎么不是?”什么意思?我们应该怎样读?(用肯定的语气)

教师范读,指名读。

D、指名读妈妈说的第三句话。

指名读句子,这句话后面用的是什么标点符号?我们应该怎样读?

(这句话后面是感叹号,要读出感叹的语气)

E、小结第2自然段。

这段话告诉我们,做糕需要米粉,米粉来得不容易。

(3)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A、我们蒸糕需要哪些东西?

(板书:锅、煤、布)

B、锅、煤、布是怎么来的?

C、除了课文中提到的人外,还有哪些人的劳动?

D、指导朗读、

提醒学生要用谈心的语气读,速度要不快不慢,最后一句话要读出感叹的语调,“还”要重读。

齐读第三自然段。

E、小结第三自然段。

3、精读第四自然段。

(1)默读第四自然段。

(2)出示句子:

哪怕是一块普普通通的米糕,也是成千上万人劳动的成果呀!

A、比较词语:普通普普通通

(普普通通比普通程度上要深些,在上面的句子中强调了米糕的普通)

B、指名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一块普通的糕,都要经过成千上万人的劳动,那么,一个不平凡的东西不更是如此吗?看来,世界上任何一样东西都要许多人共同劳动,才能创造出来。)

C、练习说话。

以你生活中的任何一样东西为例,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说说这东西也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出来的。

D、小结: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我们需要的东西五花八门,而这一切需要许许多多的人共同努力,互相协作,才能得到。

三、总结课文

1、齐读课文。

2、指名说说学习过这篇课文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四、课堂练习

1、口头扩词

劳:()()()()()

普:()()()()()

接:()()()()()

制:()()()()()

2、填空。

(1)“这不就是普通的糕吗?”这句话的意思是

因为,所以说是千人糕。

(3)读了这篇课文,我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

五、作业

练习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指名朗读课文。

2、同桌练习背诵课文。

二、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引导自学生字字形。

要求:找出形近字。

找出难写难记的字。

2、检查自学情况。

(1)哪些字与我们学过的字有点像?

重童米木吗妈广厂加功

(2)指名说哪些字笔顺难把握。

制重普

3、指导书写。

制:左宽右窄。

接、吗:左窄右宽。

重、厂、米:要居中写。

三、课堂练习

1、抄写生字两遍。

2、读一读,再抄写。

重阳劳动需要笑着说

中午制造还要接着说

3、比一比,再组词。

木()马()广()功()

米()妈()厂()加()

4、照样字写词语。

普通普普通通

()()

()()

()()

()()

千人糕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糕、特”等16个生字,会写“能、桌”等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的”的读音。

2.默读课文,能借助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千人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

3.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举例说说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教学重难点]

1.自主识字,初步掌握用默读的方式了解米糕制作的过程。

2.能联系生活实际,懂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的道理。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出示图片:同学们,这是什么?(蛋糕)你们知道它是怎么制作而成的吗?(学生自由回答,师不予评价)

2.今天,我们的小作者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份糕点,看看和我们平常吃的糕点有什么不一样吧!(板书课题)

3.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读文识字,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想一想文中讲了些什么。

2.标注自然段,画出课后生字,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3.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开火车读。

(1)重点认读:“蔗、汁”为翘舌音,“菜、算”为平舌音;“嘛”读轻声;“应”读一声;“的确”的“的”是多音字,读“dí”。

(2)出示图片,帮助识记“甘蔗”和“甜菜”。

4.指名朗读各段,思考课前质疑的问题是否得到解答,学生交流,教师总结。

5.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告诉了我们什么?(通过父子的3次对话,爸爸告诉孩子,千人糕是很多人共同劳动的成果。)

过渡:千人糕到底是怎样做成的呢?让我们一起去瞧瞧吧!

三、学习课文第1~5自然段

1.自由读第1~5自然段,想一想千人糕是什么样的。

2.分角色朗读这几段话。

3.思考下列问题,从文中找出答案。

(1)千人糕是什么样子的?

(2)出示: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这就是平常吃过的米糕嘛!

指导朗读:第一句读出好奇、疑惑的语气,第二句读出肯定的语气。

(3)千人糕是怎么做成的呢?(需要很多很多人共同劳动才能做成的糕,互相讨论)

四、书写指导

1.学习“能、桌、味、买”四个生字。

能:左下部的“月”字撇画要改为竖画,右边两个“匕”字分写上下格,下“匕”略大。

味:右边“未”字,上横短,下横长,注意与“末”字区别。

买:起笔横勾居上居中,末笔要写成长点,而不是捺画。

2.学生练习书写,师生共同评价。

3.练习组词说句子。

4.查字典填空。

“能”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再查音节;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再查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积累近义词。

好奇特别急忙

2.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千人糕,但是千人糕是怎么做成的,我们还没有找到答案,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二、研读第6~11自然段

1.指名读第6~9自然段。

(1)出示问题:千人糕是怎样做成的?

(2)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出示课本句子及千人糕制作流程图:千人糕是把大米磨成粉做的,还加了糖。

(3)从千人糕的制作过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讨论)

(没有工人叔叔和农民叔叔以及其他人的合作,没有他们的辛勤劳动,我们是很难吃上这香甜的'“千人糕”的。)

2.读第10~11自然段。

出示句子: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

(1)比较词语:平常——平平常常(“平平常常”比“平常”程度上要深些,在上面的句子中强调了米糕的普通)

(2)指名说这句话的意思。(一块普通的糕,都要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那么,一个不平凡的东西不更是如此吗?看来,世界上任何一样东西都要许多人共同劳动,才能创造出来。)

(3)练习说话。以生活中的任何一样东西(衣服、文具等)为例,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说说这东西也是由很多很多人共同劳动创造出来的。

(4)小结: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我们需要的东西五花八门,而这一切需要许许多多的人共同努力,互相协作,才能创造出来。

3.齐读课文,思考: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珍惜劳动成果)

三、指导书写

1.学习“具、甘、甜、菜、劳”5个生字。

2.学生互相交流写字方法。学生提出难写的字,教师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

具:框内三短横等长,注意不要漏写。

甘、甜:带有相同的偏旁“甘”,都表示甜的意思。

菜:上“艹”下“木”,中间是“爫”。

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注意提示执笔和写字姿势。

4.评议学生写的字,学生积累本课喜欢的词语。

[教学板书]

6千人糕

[教学反思]

《千人糕》一文的中心是赞美合作精神,让学生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很多很多人共同劳动的结果。怎样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呢?我首先从导入上设悬,让学生带着思考步入对课文的认识,基于这一点,学生能较快找出文章的中心,从而实现对文章的突破。在细节的处理上,我注重口语表达训练,因为口语表达训练是语文能力的外延,在读中加以认识,在认识中加以理解,在理解后方有感悟。

千人糕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

难点:理解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具准备:字卡,小黑板

主要板书计划:

米粉米稻子农民

米糕锅、煤.工人

布农民、工人

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协作,才能使社会更美好!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抄写字词、扩词、填空、照样子写词语。

课外:读背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6、千人糕

2、质疑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

读后讨论:千人糕就是什么糕?(重阳糕)为什么称重阳糕为千人糕?

2、自由练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

3、试读课文

(1)试读第一自然段。

A出示生字卡片:重、米、普、吗

指名认读,注意:重是后鼻音,吗是轻声。

B出示句子:这不就是普通的糕吗?

领读句子,指名读句子。

C指名试读课文。

读后师生共同评议。

(2)试读第二自然段。

A出示生字卡片:碾、磨

指名认读生字,注意:碾是鼻音。

B指名试读课文。

师生共同评议。

(3)试读第三自然段。

A抽读生字卡片:接、需、厂、纺、纱、制、加、锅。

提醒学生读准下列字音:厂、纱、制。

B出示句子:

一说起布,就会想到种棉花的,摘棉花的,纺纱的,织布的,还有制造纺织机的

这句话读时要注意停顿。

C指名试读课文。

(4)试读第四自然段。

A提醒读准边音劳。

B指名读课文。

要求注意句子中间的停顿。

4、再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3)读后讨论。

千人糕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汉字,会认会写9个字,学习新的偏旁部首,正确读写有关词语。掌握多音字“的”的用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教学重点:

1、认识16个汉字,会认会写9个字,学习新的偏旁部首,正确读写有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1、谈话导入:同学们看到题目的时候,你想说些什么啊?今天我们一起来尝一尝这个“千人糕”好不好?

1、我们读一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在讲些什么?

2、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3、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4、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5、努力把文章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熟了。现在课文中的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走出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

2、出示生字指读:糕、特、嘛、买、糖、蔗、汁、菜、熬、算、销、售、劳、的、确、应。

(1)比较认知“特”和“确”: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由偏旁加上学过的旧字组成的,比较容易识记。(出示谜语帮助识记生字。)

(2)“的”字强调音节是“dí”,还有一个读音“de”。要注意区分开,在文中的词语“的确”中读第一个音节。

(3)“应”字强调音节是“yīnɡ”,还有一个读音“yìnɡ”。要注意区分开,在文中的词语“应该”中读第一个音节。

(4)“特”字也是左右结构的字。出示谜语,帮助理解生字。

(5)出示图片帮助识记生字“甘蔗”和“甜菜”。

导学:同学们看到题目的时候,你想说些什么啊?今天我们一起来尝一尝这个“千人糕”好不好?一起来学习《千人糕》。

1、一天,爸爸对孩子说:“今天我们来吃千人糕吧。”(把句子读通顺。)

2、“爸爸,什么是千人糕?”孩子好奇地问。(想一想如何才能读出“好奇”的语气。)

3、“需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的糕。”爸爸回答。(真好奇啊!这到底是什么样的啊?)

4、孩子想:这糕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一定特(tè)别大,也许比桌子还大吧?(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哦。这句话后面用的是什么标点符号?我们应该怎样读?)

5、爸爸端来一块糕,那糕看上去跟平时吃的糕没有什么两样。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孩子急忙尝了尝,笑了:“这就是平常吃过的米糕嘛(mɑ)!您给我买(mǎi)过。”(到底是什么回事呢?)

6、爸爸说:“是的,就是平常吃的米糕。你知道这糕是怎么做成的吗?”(很想知道,你呢?)

7、孩子说:“是把大米磨(mò)成粉做的,还加了糖(tánɡ)。”

8、爸爸说:“是啊,大米是农民种的稻子加工出来的。农民种稻子需要种子、农具、肥料、水……”(朗读时注意顿号的停顿时间。)

9、爸爸接着说:“糖呢,是用甘蔗(zhè)汁(zhī)、甜菜(cài)汁熬(áo)出来的。甘蔗、甜菜也要有人种。熬糖的时候,要有工具,还得有火……就算(suàn)米糕做好了,还得要人包装、送货、销(xiāo)售(shòu),这些又需要很多人的劳(láo)动。”(注意把长句子读通顺、流利。)

10、爸爸拿起面前的糕,说:“你想想,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bǎi)在我们面前。”(大家的力量!)

11、孩子听了爸爸的话,仔细想了想,说:“爸爸,这糕的(dí)确(què)应(yīnɡ)该叫‘千人糕’啊!”(原来是这样!读流利、读通顺哦!)

1、比较句子,指导朗读。

两句话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C.指导读句子。

第一句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第二句要用肯定的语气读。

2、小组推荐优秀小选手分角色朗读课文。

3、练习说话。

以你生活中的任何一样东西为例,说说还有哪些东西也是千万人合力得来的,让我们心怀感恩吧。(播放音乐:感恩的心)

课文同学们读得真美。现在我们拿出小手来写生字吧,相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

2、指导学生观察写法,板书笔顺。

3、打开“优教学生字”,讲解生字的意义与写法。

重点学习:“味、具、汁、劳”的注意要点。(预设:“具”三横不要少一横。“味”注意“未”上横短,下横长。“汁”想一想其它“氵”的字。“劳”注意偏旁下面没有一点。)

1、打开“基础训练-《千人糕》”,一起来闯关吧!

1、出示本课生字,学生认读,出示拼音练读。

2、给生字组词,开火车组词。出示词语,开火车读词语。

3、出示词语,大家抢读,美读,大声读,体会语言的美好。

4、复习生字,出示形近字组词,大家进行开火车。

5、出示多音字、同音字,进行训练与积累。

6、学习生字,说一说同一个偏旁的字有什么特点。

(一)品读第1—4自然段。

导学:同学们看到题目的时候,你想说些什么啊?今天我们一起来尝一尝这个“千人糕”好不好?一起来学习《千人糕》。

“爸爸,什么是千人糕?”孩子好奇地问。

“需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的糕。”爸爸回答。

孩子想:这糕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一定特(tè)别大,也许比桌子还大吧?

1、你在这些文本中读到了什么?

2、你从哪些词语中读到的呢?

3、“千人糕”是什么呢?我也很好奇,小朋友们,你好奇吗?

4、为什么用“很多很多”呢?

5、在孩子的想象中,“千人糕”是怎样的呢?

观察一下标点符号的用法。

B、提示语在中间,加“”,“”

C、提示语在后面,加“。”

(三)品读第5—9自然段。

爸爸端来一块糕,那糕看上去跟平时吃的糕没有什么两样。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孩子急忙尝了尝,笑了:“这就是平常吃过的米糕嘛(mɑ)!您给我买(mǎi)过。”

爸爸说:“是的,就是平常吃的米糕。你知道这糕是怎么做成的吗?”

孩子说:“是把大米磨(mò)成粉做的,还加了糖(tánɡ)。”

爸爸说:“是啊,大米是农民种的稻子加工出来的。农民种稻子需要种子、农具、肥料、水……”

爸爸接着说:“糖呢,是用甘蔗(zhè)汁(zhī)、甜菜(cài)汁熬(áo)出来的。甘蔗、甜菜也要有人种。熬糖的时候,要有工具,还得有火……就算(suàn)米糕做好了,还得要人包装、送货、销(xiāo)售(shòu),这些又需要很多人的劳(láo)动。”

1、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

2、试着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3、平常吃过的米糕为什么就叫做“千人糕”了呢?

4、“那糕看上去跟平时吃的糕没有什么两样”这个是什么意思呢?

5、观察一下标点符号的用法。

6、顿号用途:分隔同类的并列的事,通常是单字、词语或短句,当中的停顿较逗号短。

7、用上“就算……还得……”说一句话。

8、用上“要有……还得有……”说一句话。

9、仿照例子写句子。

(四)品读第10—11自然段。

爸爸拿起面前的糕,说:“你想想,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bǎi)在我们面前。”(大家的力量!)

孩子听了爸爸的话,仔细想了想,说:“爸爸,这糕的(dí)确(què)应(yīnɡ)该叫‘千人糕’啊!”

1、“才”字说明了“千人糕”制作的不易。

2、想一想“经过”的意思,并用上“……经过……”说一句话。

1、生活中还有什么也是通过大家合作得来呢?(播放音乐:众人划桨开大船)

2、句式训练。

例:

看到“千人糕”,我想到了农民、稻谷、大米、甘蔗汁、包装……

看到“衣服”,我想到……

世界上任何一样东西都要许多人共同劳动,才能创造出来。

打开“阅读训练-《千人糕》”,一起来闯关吧!

1、写会本课生字。

2、把积累的好词好句子写到小本本上。

千人糕教案(篇5)

妙析教材

课文通过爸爸的话,告诉我们一块普通的米糕被称为千人糕的原因,从而使我们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

学情分析

学生可能都吃过米糕,但对米糕的制作过程比较陌生。因此,学生读课文时会有新奇感。对于本课所渗透的情感熏陶学生可能不易体会,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教学建议

借助插图,引导学生了解米糕这种平常食物的来之不易,再通过举例进而让学生懂得生活中的每一样东西都像千人糕一样来之不易,进而让学生明白: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5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说出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

【过程与方法】

1.借助插图,小组合作,了解米糕的制作过程。

2.通过阅读,感悟一样东西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

重点难点

重点

1.识记生字,正确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说出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

难点

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生字卡,小黑板。

学生:了解日常生活用品或食品的制作过程。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9个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重点难点

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难点

引导学生质疑,知道米糕是怎样来的。

三、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千人糕。

2.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四、初读课文

1.师范读课文。

学生讨论:千人糕是什么糕?

2.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

3.试读课文。

(1)试读第1~4自然段。

A.出示生字卡片:糕、特。(指名认读)

B.领读句子,指名读句子。

C.指名试读课文。(读后师生共同评议)

D.想想这几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分组交流——全班反馈)

(2)试读第5、6自然段。

A.出示生字卡片:嘛、买。(指名认读)

B.指名试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C.想想这几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分组交流——全班反馈)

(3)试读第7~9自然段。

A.抽读生字卡片:粉、糖、蔗、汁、菜、熬、算、销、劳。

(提醒学生读准下列字音:蔗、算。)

B.指名试读句子。

C.想想这几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4)试读第10、11自然段。

A.提醒读准“的、确、应”,其中“的”是个多音字,在“的确”一词中读“dí”。

B.指名读课文。

(要求注意句子中间的停顿。)

C.想想这几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4.再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告诉了我们什么?

(2)读后讨论,师生交流。

五、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会写字,学生观察字形。

要求:(1)找出易写的字。

(2)找出难写难记的字。

2.检查自学情况。

(1)哪些字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字有点像?(指名说)

(2)指名说说哪些字的'笔顺很难把握。

(教师重点讲解“能、甜、菜”的笔顺。)

3.指导书写。

能:注意右部的笔顺。

甜:第一笔是撇。

菜:下部“采”是8画,不要将中间的点与竖连成一笔。

4.学生范写,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交流。

六、梳理板书

千人糕1~4吃千人糕前的对话。5、6千人糕不是孩子想象中的那样。7~9米糕是怎样做成的。10、11米糕的确应该叫千人糕。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朗读课文,说说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

2.精读课文,感悟每一件东西都来之不易,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

二、重点难点

重点

朗读课文,说说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

难点

精读课文,感悟每一件东西都来之不易,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

三、复习导入

1.抽读生字卡片。

2.认读词语。

特别销售劳动米糕的确

应该甘蔗甜菜汁熬糖就算

四、精读课文

1.精读课文第1~4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思考:孩子想象中的千人糕和爸爸说的千人糕是不是一样的?

2.精读第5、6自然段。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指导读句子。

A.出示: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

这就是平常吃过的米糕嘛!

B.指导读句子。

第一句要读出疑问、好奇的语气,第二句要读出肯定的语气。

C.指名试读,齐读。

(3)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3.精读第7~9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这三个自然段分别是谁说的?(孩子和爸爸)

(2)讨论:孩子认为米糕是怎样做成的?

(3)指名读第8自然段,这一自然段说了什么不容易?(大米种出来不容易)

(4)自读第9自然段,数一数,爸爸一共说了几句话?说了哪几个方面的意思?

(四句,糖的来源、熬糖所需的原料、熬糖时所需的工具、米糕做好后的包装、送货、销售。)

(5)教师范读,指名朗读。

(6)除了课文中提到的人外,还有哪些人参与了制作米糕的劳动?(学生自由说)

(7)让学生借助插图,试着说说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

4.精读第10、11自然段。

(1)默读第10、11自然段。

(2)出示句子:

这糕的确应该叫“千人糕”啊!

A.尝试删去“的确”可以吗?

(不可以,“的确”强调了名副其实。)

B.指名说说对这句话的感悟。

(一块平常的糕,都要经过成千上万人的劳动,那么,一个不平凡的东西不更是如此吗?看来,世界上任何一样东西都要许多人共同劳动,才能创造出来。)

5.练习说话。

以你生活中的任何一样东西为例,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说说这东西也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出来的。

五、总结课文

1.齐读课文。

2.指名说说学完这篇课文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3.总结。

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我们需要的东西五花八门,而这一切需要许许多多的人共同努力,互相协作,才能做到。

六、梳理板书

千人糕

大米←农民:种子、农具、肥料、水糖糖来源:甘蔗、甜菜熬糖:工具、水后期:包装、送货、销售来之不易共同劳动。

七、教学感悟

本课教学中,我带领学生初读、精读课文,围绕关键问题“这糕的确应该叫‘千人糕’啊”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探究感悟,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为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语文课、情感课。

千人糕教案(篇6)

—、文本教学解读

《千人糕》是一篇具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课文通过一对父子的对话,说明了一块普通的糕点是很多人智慧与汗水的结晶,告诫人们要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课文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展开,主要由人物对话组成,课文配有多幅插图,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言语表达的重要凭借。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有以下3项:

1.识写生字。

本课16个生字要求会读,9个生字要求会写。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有了些识字量,具备了一些独立识字的能力,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借助汉语拼音、结合上下文、联系已识生字和生活经验等多种方式自主识字。

文中出现的一些多音字是本课的读音难点,如:好奇、磨成粉、种稻子、种子、的确、应该。教学时可先将多音字归类出示,学生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掌握音义对应关系,从而在具体的语境中据义定音。

在识记生字时,可根据字形字义的特点巧妙理解字词的意思,丰富学生的字词积累。在理解“的确、销售”时,可找它们的近义词“确实、出售”来理解;“糕、粉、糖、蔗、菜、汁”均出自文中事物的名称,可在学生认识事物时指导识记,将识字和认识事物相结合;“熬”字是“火字底”,可以让学生结合文章插图来理解,通过观察插图,了解熬糖需要的工具有木铲、大锅等,在熬制的过程中需要加热,不断搅动。将课文与插图有机结合,有助于学生认识文中出现的事物,积累运用文中的字词。“买”和“算”可展示这2个字的字形演变,激发学生的识记兴趣;“嘛”识记字形时可与“磨”进行比较,强化形声字的构字规律,鼓励学生去发现,让主动学习成为习惯。文中分别在两个不同的语境中出现词语“特别”,可让学生反复读句子,联系已有积累,尝试用“设想中的近义词”来“更换”的方法理解,培养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结合课后的习题“读一读,记一记”,可设计“生字开花”的.游戏,引导学生积累生字扩展的新词,丰富词汇量,为三年级的习作奠定基础。

要求会写的生字中“能”字笔画较多,学生可用个性化的方式记字形,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每个部件,提炼书写要领:左窄右宽下齐平,右边两“匕”下稍宽。“具”是独体字,极易写错,教学时可结合要领口诀“具中三短横,间隔要均匀”来提醒强调。“味”是左右结构,字形简单,学生可用加一加,记一记的方法识记。“桌、买、菜、劳”都是上下结构,教学时注意指导学生先找准这些字的中心点,再分别指导上下两部分的宽窄注意点。“甘”和“甜”在字形上有关联,“甘”是“甜”的组成部件,教学时重点指导两竖的长短和位置,在此基础上再写“甜”。

2.朗读课文。

这篇文章内容形式以人物对话为主,朗读的目标应定位在指导读出人物的语气上,通过朗读对话想象体会人物心理,读出不同的语气。

朗读课题后,让学生带着问题“什么是千人糕?”初读文章,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做到文通字顺。读文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并指导朗读长句。

指导学生读出人物的语气时,应着重引导学生抓住提示语和不同的标点,想象人物心理,辨析比较对话中的语气助词,使学生读出相应的语气,并在语境中巩固积累语气助词,在今后的表达和习作中正确运用语气助词,通过辨析“嘛”和“吗”,了解“吗”大多用于疑问句后,而“嘛”大多用于肯定句后。通过比较朗读文中的句子,了解“吧”用在句末,可表示提议的语气,也可表示疑问、猜测的语气。在准确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之后,再进行分角色朗读。

课后习题要求默读课文,说说米糕的制作需经过哪些劳动。二年级的学生在默读时,还不能把看到的文字转换成意义,大部分学生仍然需要依靠小声朗读才能领会。所以在指导学生默读时,不能只建构空中楼阁,可先让学生从句子入手,出示句子,“孩子说:‘是把大米磨成粉做的,还加了糖。’”要求学生不出声,从这句话中找一找米糕用什么做成的。接着通过增加句子的练习告诉学生:不读出声就知道文章的意思,这就是默读。教师先让二年级学生对默读产生初步的感性认识,随后再让学生默读整段,完整地说一说米糕制作过程中需要的劳动。如此降低要求和坡度,更符合低年级默读能力形成的规律,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默读能力。

3.活学活用。

千人糕的制作涉及许多人的劳动,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时可能很难讲清楚,教学时可借助多种策略帮助学生。首先学生默读相应段落,结合课文语句,说说千人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制成的,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将短文中两处“……”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补充。文章配有多幅插图,与课文内容相辅相成,接着让学生借助课文中的插图再说一说,并在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拓展,说说还需要哪些劳动。随后再将思维导图引人课堂教学,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引导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米糕在制作过程中需要的劳动,帮助他们更加清晰地说出制作米糕需经历的劳动。

课后第二题要求学生举例说说穿的衣服、用的文具等经过的劳动,可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小组成员合作绘制思维导图,最后借助思维导图清晰地对身边事物进行举例阐述,也可让学生以第一人称“我是某某某(物品)”,谈谈某一物品是怎样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通过举例让学生发掘平常事物的不寻常,从而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二、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目标:

1.正确识记16个生字,学写“能、桌、味、买、具、甘、甜、菜、劳”9个汉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对话,想象体会人物心理,借助语气助词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并在朗读中积累运用语气助词。

3.学习默读,借助插图,联系上下文了解米糕制作需要的劳动。

4.绘制思维导图,举例阐述米糕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哪些劳动,懂得珍惜粮食及与人合作。

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

板块—读课文,正读音,巧记生字词

1.读课题,认识“糕”字。

(1)出示糕点图片,看图说话:你用什么方法记住“糕”这个字?提示:“糕”是一个形声字,右边“羔”字表读音左边“米”字表意思,说明糕点与粮食有关,利用形声字的特点来帮助记字形,可以让我们记得更牢。

(2)出示生字:糖、粉,用上刚才的方法记一记这2个生字。

(3)读了课题有什么想同的吗?预设:什么是千人糕?怎么做成的?

2.自读课文。

出示自读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做到文通字顺。

3.识记字词。

(1)正确认读多音字。

出示词语:好奇种稻子种子的确应该。提示:这些多音字还有什么读音?能组个词吗?

(2)认识事物,巧记生字。出示词语:甘蔗汁、甜菜汁。

读这两个词语,你有什么发现?你能根据偏旁记住这里面的生字吗?

预设1:这些词语都是事物的名称,糖就是用甘蔗汁和甜菜汁做出来的。

预设2:“蔗”和“菜”都是“草字头”,说明它们与草本植物有关。

预设3:“汁”是一种水,所以它的偏旁是“三点水”。

(3)书写生字“甘、甜”。

①出示,观察这2个字,说说发现。

教师补充:“甘”和“甜”都是“甜”的意思。甘,外面部分表示口和舌,里面加一短横,整个字形表示用口、舌品尝美味。平时我们在交流的时候大多用“甜”字。

②当“甘”作为“甜”字的一部分,书写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提示:“甘”字来到“舌字旁”,两竖靠近横穿插。

板块二读对话,解词语,认识千人糕

1.刚才有同学问什么是千人糕,读了课文找到答案了吗?

预设1:千人糕是很多很多人做成的糕。

预设2:千人糕是平常吃过的米糕。

提示: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很多很多人平常

2.出示第1至第5自然段,品悟人物语气,读好对话。

提示:同学通过读爸爸和孩子的对话认识了千人糕,那怎样读好他们的对话呢?

(1)抓提示语,想象心理,练读对话。

从提示语“好奇地问”和“急忙尝了尝,笑了”,猜猜孩子在想些什么,你能读出他内心的想法吗?

(2)抓标点符号,体会语气,练读对话。提示:根据不同的标点读出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

(3)揣摩语气助词,读好对话。

①出示:

一天,爸爸对孩子说:“今天我们来吃千人糕吧。”

孩子想:这糕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一定特别大,也许比桌子还大吧?这两句中都有语气助词“吧”,读一读,分别表示怎样的语气?

提示:第一句中“吧”表示提议的语气,第二句中“吧”表示疑问、猜测的语气。

②出示:

孩子急忙尝了尝,笑了:“这就是平常吃过的米糕嘛!”

爸爸说:“是的,就是平常吃的米糕。你知道这糕是怎么做成的吗?”辨析“嘛”和“吗”,这2个字的读音是一样的,放在对话里语气一样吗?提示:“嘛”在这里表示很明显,事理就是如此;“吗”表示疑问的语气。 3.理解“特别”。出示:一定特别大。

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

这两个句子中都有“特别”一词,意思一样吗?

提示:有些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不同,我们可以结合句子的意思,用换近义词的方法理解。

4.识写生字“买”。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提示:出示:买,本义为用网兜装贝,到市场购物。

5.分角色朗读对话。

提示:同桌分别扮演爸爸和孩子的角色,读出对话中不同的语气。

千人糕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汉字,会认会写9个字学习新的偏旁部首正确读写有关词语。掌握多音字“的'”的用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教学重点:

1、认识16个汉字会认会写9个字学习新的偏旁部首正确读写有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看到题目的时候,你想说些什么啊?今天我们一起来尝一尝这个“千人糕”好不好?

2、齐读课题《千人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我们读一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在讲些什么?

2、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3、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4、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5、努力把文章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三、生字认读,读准字音

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熟了。现在课文中的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走出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

2、出示生字指读:糕、特、嘛、买、糖、蔗、汁、菜、熬、算、销、售、劳、的、确、应。

3、注音领读。

4、重点认读:特、的、确、应、汁。

(1)比较认知“特”和“确”: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由偏旁加上学过的旧字组成的,比较容易识记。(出示谜语帮助识记生字。)

(2)“的”字强调音节是“dí”,还有一个读音“de”。要注意区分开,在文中的词语“的确”中读第一个音节。

(3)“应”字强调音节是“yīnɡ”,还有一个读音“yìnɡ”。要注意区分开,在文中的词语“应该”中读第一个音节。

(4)“特”字也是左右结构的字。出示谜语,帮助理解生字。

(5)出示图片帮助识记生字“甘蔗”和“甜菜”。

5、猜谜语。

寺旁有头牛——特

加水十次——汁

石头一角——确

6、开火车读准字音。

四、情景朗读,感知文本

导学:同学们看到题目的时候,你想说些什么啊?今天我们一起来尝一尝这个“千人糕”好不好?一起来学习《千人糕》。

1、一天爸爸对孩子说:“今天我们来吃千人糕吧。”(把句子读通顺。)

2、“爸爸,什么是千人糕?”孩子好奇地问。(想一想如何才能读出“好奇”的语气。)

3、“需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的糕。”爸爸回答。(真好奇啊!这到底是什么样的啊?)

4、孩子想:这糕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一定特(tè)别大,也许比桌子还大吧?(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哦。这句话后面用的是什么标点符号?我们应该怎样读?)

5、爸爸端来一块糕,那糕看上去跟平时吃的糕没有什么两样。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孩子急忙尝了尝,笑了:“这就是平常吃过的米糕嘛(mɑ)!您给我买(mǎi)过。”(到底是什么回事呢?)

6、爸爸说:“是的,就是平常吃的米糕。你知道这糕是怎么做成的吗?”(很想知道,你呢?)

7、孩子说:“是把大米磨(mò)成粉做的,还加了糖(tánɡ)。”

8、爸爸说:“是啊,大米是农民种的稻子加工出来的。农民种稻子需要种子、农具、肥料、水……”(朗读时注意顿号的停顿时间。)

9、爸爸接着说:“糖呢,是用甘蔗(zhè)汁(zhī)、甜菜(cài)汁熬(áo)出来的。甘蔗、甜菜也要有人种。熬糖的时候,要有工具,还得有火……就算(suàn)米糕做好了,还得要人包装、送货、销(xiāo)售(shòu),这些又需要很多人的劳(láo)动。”(注意把长句子读通顺、流利。)

10、爸爸拿起面前的糕,说:“你想想,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bǎi)在我们面前。”(大家的力量!)

11、孩子听了爸爸的话,仔细想了想,说:“爸爸,这糕的(dí)确(què)应(yīnɡ)该叫‘千人糕’啊!”(原来是这样!,流利,读通顺哦!)

五、课堂展示

1、比较句子,指导朗读。

A、出示:

这就是平常吃过的米糕嘛!

就是平常吃的米糕。

B、讨论:

这两句话是什么句式?

两句话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C、指导读句子。

第一句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第二句要用肯定的语气读。

2、小组推荐优秀小选手分角色朗读课文。

3、练习说话。

以你生活中的任何一样东西为例,说说还有哪些东西也是千万人合力得来的,让我们心怀感恩吧。(播放音乐:感恩的心)

六、学写生字

课文同学们读得真美。现在我们拿出小手来写生字吧,相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

1、出示生字:能、味、买、具、甘、汁、甜、菜、劳。

2、指导学生观察写法,板书笔顺。

3、打开“优教学生字”,讲解生字的意义与写法。

重点学习:“味、具、汁、劳”的注意要点。(预设:“具”三横不要少一横。“味”注意“未”上横短,下横长。“汁”想一想其它“氵”的字。“劳”注意偏旁下面没有一点。)

4、学生临习生字。

七、巩固练习

1、打开“基础训练—《千人糕》”,一起来闯关吧!

2、完成配套练习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出示本课生字,学生认读,出示拼音练读。

2、给生字组词,开火车组词。出示词语,开火车读词语。

3、出示词语,大家抢读,美读,大声读,体会语言的美好。

4、复习生字,出示形近字组词,大家进行开火车。

5、出示多音字、同音字,进行训练与积累。

6、学习生字,说一说同一个偏旁的字有什么特点。

7、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二、课文赏析

(一)品读第1—4自然段。

导学:同学们看到题目的时候、你想说些什么啊?今天我们一起来尝一尝这个“千人糕”好不好?一起来学习《千人糕》。一天,爸爸对孩子说:“今天我们来吃千人糕吧。”“爸爸,什么是千人糕?”孩子好奇地问。

“需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的糕。”爸爸回答。

孩子想:这糕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一定特(tè)别大,也许比桌子还大吧?

1、你在这些文本中读到了什么?

2、你从哪些词语中读到的呢?

3、“千人糕”是什么呢?我也很好奇,小朋友们,你好奇吗?

4、为什么用“很多很多”呢?

5、在孩子的想象中,“千人糕”是怎样的呢?

(二)课堂展示

观察一下标点符号的用法。

A、提示语在前面,加:“”

B、提示语在中间,加“”,“”

C、提示语在后面,加“。”

(三)品读第5—9自然段。

爸爸端来一块糕,那糕看上去跟平时吃的糕没有什么两样。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孩子急忙尝了尝,笑了:“这就是平,吃过的米糕嘛(mɑ)!您给我买(mǎi)过。”

爸爸说:“是的,就是平常吃的米糕。你知道这糕是怎么做成的吗?”

孩子说:“是把大米磨(mò)成粉做的,还加了糖(tánɡ)。”

爸爸说:“是啊,大米是农民种的稻子加工出来的。农民种稻子需要种子、农具、肥料、水……”

爸爸接着说:“糖呢,是用甘蔗(zhè)汁(zhī)、甜菜(cài)汁熬(áo)出来的。甘蔗、甜菜也要有人种。熬糖的时候,要有工具,还得有火……就算(suàn)米糕做好了、还得要人包装、送货、销(xiāo)售(shòu),这些又需要很多人的,(láo)动。”

1、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

2、试着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3、平常吃过的米糕为什么就叫做“千人糕”了呢?

4、“那糕看上去跟平时吃的糕没有什么两样”这个是什么意思呢?

5、观察一下标点符号的用法。

6、顿号用途:分隔同类的并列的事,通常是单字、词语或短句,当中的停顿较逗号短。

7、用上“就算……还得……”说一句话。

8、用上“要有……还得有……”说一句话。

9、仿照例子写句子。

AABB:平平常常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四)品读第10—11自然段。

爸爸拿起面前的糕,说:“你想想,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bǎi)在我们面前。”(大家的力量!)

孩子听了爸爸的话,仔细想了想,说:“爸爸,这糕的(dí)确(què)应(yīnɡ)该叫‘千人糕’啊!”

1、“才”,说明了“千人糕”制作的不易。

2、想一想“经过”的意思,并用上“……经过……”说一句话。

3、的确:确乎,确实。试着说一句话吧!

4、为什么叫它“千人糕呢”?

三、交流分享

1、生活中还有什么也是通过大家合作得来呢?(播放音乐:众人划桨开大船)

2、句式训练。

例:

看到“千人糕”,我想到了农民、稻谷、大米、甘蔗汁、包装……

看到“衣服”,我想到……

看到“铅笔”,我想到……

四、中心点击

世界上任何一样东西都要许多人共同劳动,才能创造出来。

五、巩固练习

打开“阅读训练—《千人糕》”,一起来闯关吧!

六、作业布置

1、写会本课生字。

2、把积累的好词好句子写到小本本上。

3、把自己懂得的道理写在“我的小本本上”。

千人糕教案(篇8)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反复朗读,能够理解文章大意。

培养学生对劳动人民劳动成果的珍惜。

教学重难点:

生字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方法:

朗读法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课文,讲解重点生字词

齐读课文概括文章大意

三、品读课文,探究深意

齐读课文,情节分析

小组讨论,理解情感

教师总结

四、布置作业并结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逐字稿

同学们好,现在开始上课!

上课之前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最喜欢吃的糕点是什么呀?小红同学,哦,你最喜欢吃豆沙包,还有吗?哦,有喜欢吃年糕的,还有喜欢吃月饼的,还有喜欢吃蛋黄酥的,那同学们你们吃过千人糕吗?老师看到大家都摇了摇头,今天呀我们就要一起学习一篇关于千人糕的课文,课文题目就是《千人糕》。

跟老师一起读课文题目《千人糕》,好,读了这个题目大家有什么问题吗?张三同学,千人糕是什么糕点呢?他好吃吗?为什么叫千人糕呢?同学们的问题真多,老师给大家范读一遍课文,同学们带着问题听,边听边想,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划出来,先自己解决。

老师读完了,有不认识的字词吗?老师帮大家列在PPT上了,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学习。嗯,老师看到大家都抬起头来了,通过刚才的小组学习哪个小组给大家领读一遍生字?嗯,一小组,好,二小组给一小组读的生字组个词!嗯,三小组同学不甘落后一直在举手,三小组同学给大家分享一下自己记忆字形的窍门吧!哦,三小组同学说蔬菜的菜,上面一个草字头,下面一个采花采,下面是他的读音,因为蔬菜是植物所以是草字头,所以两者一结合就是蔬菜的菜啦!哇!根据三小组同学的描述我们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个字的形。我们给爱动脑筋的三小组同学鼓鼓掌!

我们学会了生字,那老师就要考考大家,看生字放在课文里大家是不是还认识了,请大家齐读课文,老师听一听哪一组读得最流利!开始!

一小组同学声音很洪亮继续加油!二小组同学要注意字音,三小组同学很有感情!

同学们都读完课文了,还记得刚刚的问题吗?接下来,我们慢慢去探索。首先,老师问问大家,故事里的主人公分别是谁呀?对,是爸爸和孩子。那我们就分角色朗读课文,一起探索刚刚的问题!男生读爸爸,女生读孩子!老师读旁白。

我们先读第1-3自然段。同学们,看来课文里的孩子和大家问了一样的问题,什么是千人糕,那什么是千人糕呢?夏明同学,哦,就是很多人一起做才能做成的糕点。同学们,大家平时吃的糕点是谁做的呢?哦,是妈妈做的,妈妈一个人做出来的吗?是呀,平时我们在家吃的糕点妈妈自己就做好了,那这个千人糕要一千人做才能做好,是什么样子呢?大家发挥想象力想一想!哦,张三同学说一定很大!还有同学说一定工艺很复杂!那一定是一块很特别的糕点!

那是不是这样的呢?我们继续朗读第四第五自然段!千人糕是一块很特别的糕点吗?哦,不是,那是什么呢?哦,就是平常吃的米糕!孩子发现爸爸说的千人糕其实就是一块米糕,大家想想孩子这时候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李四同学,哦,疑惑,还有吗?哦,愤怒,以为爸爸骗了自己。

那真的是这样的吗?我们继续朗读第6-10自然段,看看爸爸是怎么解释的。爸爸是骗孩子的吗?哦,不是。那爸爸是从哪方面解释千人糕的呢?哦,从他的做法。哪位同学给我们说说千人糕里是怎么做的呢?哦,就是把大米磨成粉然后放糖。那这些材料有什么特别的呢?谁来给我们说说,王五,哦,大米是要经过无数的农民伯伯一点的一点劳动得来的,糖也需要很多人一步一步的制作才能完成,这里需要很多人的劳动!

那同学们知道千人糕为什么叫千人糕了吗?请大家齐读最后一自然段告诉我这个问题的答案!哦,因为这块小糕点里凝聚着许许多多劳动者的辛勤劳动呀!同学们,我们再回头想想,刚刚大家说自己平时吃的糕点是妈妈一个人完成的,真的是这样吗?哦,不是的,还有哪些劳动人民呢?

小红,你说说,哦,你喜欢吃的蛋黄酥就更麻烦了,农民伯伯还要养鸡、种红豆、再把红豆磨成红豆沙,还有面粉!黄油!呀你这个不止是千人糕是好几千人糕了!

同学们,通过这篇课文大家学习到了什么呢?请大家分小组讨论,然后派个代表说说!

一小组同学举手了,我们先请一小组同学说!哦,自己平时吃的粮食都来之不易,需要很多人付出辛勤劳动!还有吗?二小组,哦,我们应该珍惜粮食。还有吗?三小组,哦,我们不能只看实物的表面,还需要深入思考,刚刚大家以为自己吃的糕点都是妈妈一个人做的,其实不是呀!

大家总结的都非常好!通过这篇课文,我们一定要珍惜手中的食物,这里面是千千万万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成果!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

那除了粮食,还有哪些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物品是经过很多人的劳动得来的呢?请同学们想一想,写成200字的小短文,下节课我们一起分享!

下课!

千人糕教案(篇9)

一、课文简析。

本文是一篇哲理小故事,通过爸爸给孩子讲述"千人糕",让孩子明白了"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的道理。通过简单的对话向我们揭示了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的主题,教导孩子们应该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懂得感恩。

二、生字及笔画(要求会书写、组词、注音,知道笔顺、偏旁)。

三、二类字组词(要求认识、会注音)。

四、词语解释。

好奇:对自己不熟悉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而感兴趣。特别:格外、十分。难道:表示揣测的语气。味道:舌头尝东西所得到的感觉。甘蔗: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温带和热带农作物,是制造蔗糖的原料。甜菜:二年生草本植物,甜菜属二年生草本植物,根圆锥至纺锤状,多汁。是甘蔗以外的一个主要糖来源。包装:是指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的技术方法所用的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销售:指以出售、租赁或其他任何方式向第三方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行为。的确:真实,确实,实在,果然,果真。

五、近义词。

味道——滋味、平时——平常、特别——十分、好奇——新奇、

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确——确实

六、反义词。

平平常常——超乎寻常、特别——一般、好奇——冷淡、的确——也许

七、多音字

1.的:

de(好的.)。

dí(的确)。

dì(目的)。

dī(的士)。

2.应:

yìng(应答)、(应付)。

yīng(应当)、(应该)。

3.好:

hǎo(好人)、(好事)。

hào(好奇)、(好色)。

八、段落大意。

第1自然段,爸爸告诉孩子今天要吃千人糕。第2自然段,孩子好奇什么是千人糕?第3自然段,爸爸告诉孩子千人糕要很多人才能做成。第4自然段,孩子猜想千人糕一定很大。第5自然段,孩子看到的千人糕和平常的米糕是一样。第6自然段,爸爸问孩子“千人糕怎么做成的?”引出下文。第7~9自然段,通过讲述千人糕的三道工序,进一步说明了千人糕的来之不易。第10~11自然段,孩子明白了“千人糕”名字的来历。九、练习

给下列词语注音:学习、桌子、难道、味道、就是、加工、种子、农具、甜菜、劳动经过选词填空。(填序号)①勤劳②疲劳

⑴.每天早晨,______的村民都在地里干活。⑵.他一天一夜没有休息,看上去很______。

①平常②经常

⑴.这就是我们______吃的米糕。⑵.雷锋叔叔______到学校里给二年级的同学讲故事。

3.、默读课文。借助插图,说说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

要经过种植水稻、收割水稻、把大米磨成粉、种植甘蔗、加工制作糖等劳动做成的。

4.我们穿的衣服、用的文具等,都经过了很多人的劳动,举个例子说一说。

我们穿的衣服,需要农民伯伯种植棉花,工人采摘棉花,纺织工人再纺织成线,用线织成布匹,再裁剪缝制成衣服。

千人糕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自主识记,交流方法,游戏巩固并正确读写生字。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自读自悟,合作学习,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第一课时

(一)投影画面,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美食——千人糕。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质疑: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为什么叫做“千人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要求:

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不多字,不少字,不重复;标出自然段序号。

2、我会读生字。(多媒体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nénɡ wèi mǎi jù ɡān zhī tián cài láo

能味买具甘汁甜菜劳

(1)读第一行生字:同桌互读。同桌读有困难的地方帮助他纠正,读得好的地方表扬他并向他学习。师生共同订正:

“甜”三拼音节,“菜”是平舌音,“汁”是翘舌音,“甘”是前鼻音,“能”为后鼻音。

代表读,开火车读,齐读。

出示:

ɡāo tè mɑ zhè áo suàn xiāo shòu dí què yīnɡ

糕特嘛蔗熬算销售的确应

(2)指名读第二行生字,纠正以下几个生字的读音。

“算”是平舌音,“蔗、售”是翘舌音。

“应”:整体认读音节,后鼻音。

(3)检查评价。谁能大胆、响亮地读给大家听?指生读。

大家觉得他读得怎样?评价后再读。

3、再读课文,初知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了解课义内容,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2)自由读文,小组交流。

(3)汇报交流,师总结。

课文写了听爸爸讲千人糕的复杂制作过程。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能味买具甘汁甜菜劳

读一读生字,并扩词。

2、这些生字,你们是怎么记住的?

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字:

加一加:“口+未”就是“味”,“舌+甘”就是“甜”,“艹+菜”是“菜”。

减一减:“实”减掉宝盖头上的的两个点,就是“买”。“熊”减掉“灬”就是“能”。“真”减掉“十”就是“具”。

换一换:“叶”去掉“口”,换成“氵”,就是“汁”。

猜谜语:“草桥飞云动”,是“劳”;“要知甜不甜,快去用舌舔一舔。”是“甘”。

3、自由组合学习生字,观察一下上面的生字,想一想怎样才能把他们写正确、美观?

4、让学生相互交流分析生字字形,生自由说,师适当补充。

出示生字的田字格课件:能味买具甘汁甜菜劳。

“能”;右边的两个“匕”,是先写撇,再写竖弯钩。

“具”上面不是“且”,要多一横。

“劳”注意不要漏掉中间的“冖”。

另外,“汁”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菜”上下结构,上窄下宽。“甘”是独体字,横基本压住横中线上。

5、当小老师教,说说生字的笔顺,教师范写。

6、学生书写生字。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7、交流反馈,展出写得好的学生作业。说说好在哪里。

8、游戏巩固识字。

(1)“找朋友”。出示形旁和声旁,学生根据形旁和声旁组成生字。

(2)“我指你认”。一个学生指生字,一个学生在文中找含生字的词或句子。

(四)课堂回顾,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千人糕的`复杂制作过程,还认识了许多生字朋友,收获可真不小。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学习课文讲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质疑导入。

1.检查认读生字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了千人糕的制作是很复杂的,到底有多复杂呢?下面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二)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1、精读课文第1—5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比较句子,指导朗读。

A出示: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

B讨论:这句话是什么句式?谁能把这句话换个说法?

(这句话是反问句。它可以改说成:它的味道并不特别。)

C指导读句子。

读出反问的语气。

D指名试读,齐读。

2、精读第6—9自然段。

(1)指名读6—9自然段。

这几个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千人糕是怎么做成的。)

自由读6—9自然段。回答下列提问:

A种大米需要哪些东西?

(板书:种子、农具、肥料、水……)

B糖是怎么来的?

(从甘蔗、甜菜中熬出来。)

C熬糖需要什么工具?

(工具、火)

D米糕做好后,怎么卖出去?

(包装、送货、销售)

E指导朗读、

提醒学生要用谈心的语气读,速度要不快不慢,最后一句话要读出感叹的语调,“还”要重读。

齐读第6—9自然段。

3、精读第10、11自然段。

(1)默读第10自然段。

(2)出示句子:

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

A比较词语:平常平平常常

(普普通通比普通上要深些,在上面的句子中强调了米糕的平常)

B指名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一块普通的糕,都要经过成许多的劳动,那么,一个不平凡的东西不更是如此吗?看来,世界上任何一样东西都要许多人共同劳动,才能创造出来。)

C练习说话。

以你生活中的任何一样东西为例,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说说这东西也是成许多人共同劳动出来的。

(一张普普通通的白纸,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

(三)小结全文。

1、齐读课文。

2、指名说说学习过这篇课文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板书设计

6千人糕

米粉 米 稻子 农民

糖 甘蔗 甜菜 农民

熬糖 锅 煤 工人

米糕 包装 送货 销售 商人

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协作,才能使社会更美好!

千人糕教案(篇11)

《6、千人糕》优质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千人糕》通过爸爸的话,告诉我们:称重阳糕为“千人糕”的道理,从而使我们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 认识12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自主识记,交流方法,游戏巩固并正确读写生字。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自读自悟,合作学习,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第一课时 (一)投影画面,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美食——千人糕。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 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要求:

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不多字,不少字,不重复;

标出自然段序号。

nénɡ wèi mǎi jù ɡān zhī tián cài láo 能 味 买 具 甘 汁 甜 菜 劳 (1)读第一行生字:同桌互读。同桌读有困难的地方帮助他纠正,读得好的地方表扬他并向他学习。师生共同订正:

“甜”三拼音节,“菜”是平舌音,“汁”是翘舌音,“甘”是前鼻音,“能”为后鼻音。

代表读,开火车读,齐读。

出示:

ɡāo tè mɑ zhè áo suàn xiāo shòu dí què yīnɡ 糕 特 嘛 蔗 熬 算 销 售 的 确 应 (2)指名读第二行生字,纠正以下几个生字的读音。

“算”是平舌音,“蔗、售”是翘舌音。

(3)检查评价。谁能大胆、响亮地读给大家听?指生读。

大家觉得他读得怎样?评价后再读。

3.再读课文,初知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了解课义内容,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2)自由读文,小组交流。

(3)汇报交流,师总结。

课文写了听爸爸讲千人糕的复杂制作过程。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能 味 买 具 甘 汁 甜 菜 劳 读一读生字,并扩词。

2.这些生字,你们是怎么记住的? 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字:

加一加:“口+未”就是“味”,“舌+甘”就是“甜”,“艹+菜”是“菜”。

减一减:“实”减掉宝盖头上的的两个点,就是“买”。“熊”减掉“灬” 就是“能”。“真”减掉“十”就是“具”。

换一换:“叶”去掉“口”,换成“氵”,就是“汁”。

“要知甜不甜,快去用舌舔一舔。”是“甘”。

3.自由组合学习生字,观察一下上面的生字,想一想怎样才能把他们写正确、美观? 4. 让学生相互交流分析生字字形,生自由说,师适当补充。

“能”;

右边的两个“匕”,是先写撇,再写竖弯钩。

“具”上面不是“且”,要多一横。

“劳”注意不要漏掉中间的“冖”。

另外,“汁”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菜”上下结构,上窄下宽。“甘”是独体字,横基本压住横中线上。

5.当小老师教,说说生字的笔顺,教师范写。

6.学生书写生字。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7.交流反馈,展出写得好的学生作业。说说好在哪里。

“找朋友”。出示形旁和声旁,学生根据形旁和声旁组成生字。

“我指你认”。一个学生指生字,一个学生在文中找含生字的词或句子。

(四)课堂回顾,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千人糕的复杂制作过程,还认识了许多生字朋友,收获可真不小。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学习课文讲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质疑导入。

1.检查认读生字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了千人糕的制作是很复杂的,到底有多复杂呢?下面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二)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1. 精读课文第1-5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比较句子,指导朗读。

A 出示: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 B 讨论:这句话是什么句式?谁能把这句话换个说法? (这句话是反问句。它可以改说成:它的味道并不特别。)

C 指导读句子。

读出反问的语气。

D 指名试读,齐读。

2.精读第6-9自然段。

(1)指名读6-9自然段。

自由读6-9自然段。回答下列提问:

E 指导朗读. 提醒学生要用谈心的语气读,速度要不快不慢,最后一句话要读出感叹的语调,“还”要重读。

齐读第6-9自然段。

3. 精读第10、11自然段。

(1)默读第10自然段。

(2)出示句子:

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

A 比较词语:平常平平常常 (普普通通比普通上要深些,在上面的句子中强调了米糕的平常)

B 指名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一块普通的糕,都要经过成许多的劳动,那么,一个不平凡的东西不更是如此吗?看来,世界上任何一样东西都要许多人共同劳动,才能创造出来。)

C 练习说话。

以你生活中的任何一样东西为例,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说说这东西也是成许多人共同劳动出来的。

(一张普普通通的白纸,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

(三)小结全文。

1.齐读课文。

2. 指名说说学习过这篇课文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板书设计 6千人糕 米粉 米 稻子 农民 糖 甘蔗 甜菜 农民 熬糖 锅 煤 工人 米糕 包装 送货 销售 商人 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协作,才能使社会更美好! 【教学反思】 1.《千人糕》讲述的是一个故事。故事的内容虽然比较简单,但所讲的道理深刻。教学时不但要让学生弄懂课文内容,还要明白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2.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由“千人糕”名字的来历讲起,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懂得做成千人糕,需要许许多多的人来共同完成,缺少哪个环节,千人糕都到不了我们的口中。

3.学生明白了千人糕的来历后,基本已经懂了完成一件事,需要共同合作才行的道理。为了巩固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安排找一找自己的文具有哪些人参与了劳动,从课本内容迁移到生活之中,这样,将语文学习与生活联系一起,突出了语文基础性和工具性的特点。

本节课我认为最好的设计就是在于对学生情感的熏陶,让学生通过对传统节日的认识,丰富自身的情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种拓展,不仅仅体现为知识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实现情感的接受,我发现当我打开这些传统节日时,学生眼中充满着新奇,这不是我们教学收到的最佳效果,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用心的老师才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只有情感上得到满足的学生,才能真正证明一堂课的成功。

最后通过对本节课的教学,我也认识到学生的表现也不是一层不变的,中间有思维敏捷的,有后进的,在这个过程中我就感受我的设计还应更大地面对全体学生,怎样才能把这一环设计好,是我本节课留下的问题,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是学生学好课文的前提,但我们还应面对全体学生,把每一个细节都要落实好,把具体的操作过程要把握好,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今后更要注重体现达到目标教学中过渡目标的设置,一环扣一环,一脉相承。

这篇文章基本是以对话的形式来写的,所以,在朗读时,要加强学生的朗读指导,特别是课文中感叹句、问句比较多,要让学生读出这些句子的语气为以后朗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扩展阅读

穷人教案优选


每个教师必备的课件包括教案课件,但是教师也必须清楚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的。教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保障,有哪些值得推荐的优秀教案课件可以在网上找到?您提供的关键词帮助编辑找到了以下相关信息:“穷人教案”,欢迎您访问我们的网站,获取更多优质服务的详细信息!

穷人教案(篇1)

教学内容:

听写词语,指导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读读写写”中的部分词语

1.今天我们要做个听写练习,听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请同学们先准备一下,有不会写的字,仔细看一看,也可以写一写。

2.听写词语:

舒适:搁板帐子健康抱怨顾惜勉强

填饱倾听探望忧虑潮湿沉默严肃

溅起浪花海风呼啸脸色苍白自作自受

3.同座互相批改。

二、指导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1、贴出挂图。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的内容和这幅挂图,想象一下,渔夫和桑娜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以后,又会发生一些什么事情呢?

2、学生进行交流,谈自己对故事发展的想象,教师就想象是否合理作适当指导。

3、课后“思考·练习”第五题要求续编故事,什么叫“续编故事”?(就是把这个故事继续讲下去。)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想象来续编故事,用二三百字把你续编的故事写下来。写的时候要注意两点:一是续编的故事的中心思想和《穷人》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要一致,渔夫、桑娜勤劳善良的品质不能改变;二是故事情节的发展要合理。

三、学生写续编的故事(大约用20分钟)

四、请四五个学生读续编的故事,师生酌情评议

五、布置作业

1.修改续编的故事。

2.预习下一课《琥珀》

板书:

桑娜探望西蒙

(穷忧)抱回孩子

心地善良渔夫归来

穷人教案(篇2)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1、板书课题。

2、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及作者资料。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作。

1、《穷人》一文,讲述的是什么内容?

(课文记叙了渔夫和她的妻子桑娜关心、同情邻居西蒙,在西蒙死后毅然收养了她的两个孤儿的故事。)

2、这是一篇记事的文章,课文可以分为几段呢?

3、学生讨论,汇报: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1、2自然段)讲述了在海上起风暴的夜晚,桑娜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捕鱼的丈夫的归来。

第二段(3~11自然段)讲述了桑娜看望生病的西蒙,发现西蒙死了,便把西蒙的孩子抱回自己的家。

第三段(12~结束)讲述渔夫出海归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收养西蒙的孩子。

(小组合作学习,读准字音,分析难记字的字形,交流对字义的理解。)

2、教师教学。检查自学情况,进行重点指导:

记住字形:怨上下结构,怨与祭上半部不同;魁、虑:半包围结构;裹:上中下结构。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德。

2、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围绕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课文的题目是穷人,但是在整篇文章中,并没有出现穷字。为什么?桑娜和渔夫为什么要收养西蒙的孩子?)

1、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人物的高尚品质。

2、学生自学,在书中标画出相关的内容。

1、分析环境描写的句子:

⑴ 学生试着说,教师可补充:

文章的开头就向我们介绍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又黑又冷的深夜,波涛轰鸣,狂风怒号,海上正起着风暴,渔夫为了一家七口人的生计,竟然冒着危险出海打渔,清早出去,深夜未归。桑娜从早到晚的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可见桑娜一家的生活是十分艰难的。西蒙一家,丈夫已经死去,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夜晚,她也悲惨的病死在稻草铺的床边。屋里又湿又冷,两个无依无靠的孩子熟睡在死去的母亲旁边。在这样的描写中,我们已经深切地感受到穷人的悲惨命运。

⑵ 有感情地朗读,汇报内容相关的句子,读出你的理解。

2、分析桑娜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崇高的品德:

⑴ 出示文章中描写桑娜内心活动的段落: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① 读读这段话,想一想,这段话的大致意思。

② 这段话里出现了几个省略号?请你想象出桑娜的内心活动。

③ 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展示自学情况。

⑵ 学生朗读、交流。

⑶ 教师总结:

这段描写是桑娜抱回两个孤儿以后,作者细致地描写了她紧张、担忧,甚至后悔的矛盾心理。造成桑娜内心矛盾的客观原因,就是桑娜一家的生活十分艰难,而收养两个孤儿,无异于在极为沉重的生活压力上,再增加一个包袱。作者在这段描写中,运用了直接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展示了桑娜崇高的品德。

⑷ 再练习朗读。

⑵ 教师出示文章中的重点句:

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过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⑶ 学生分析句子的含义。

⑷ 教师小结:

这段话既是渔夫和桑娜商量,也是渔夫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写出了渔夫在决定抱回两个孤儿之前的一番深思熟虑。最后,他下定决心,宁可自己吃苦,也要把两个孤儿抱回来抚养。熬字恰当地表现了他此时此刻的内心世界。

作者用穷人做题目,你认为有道理吗?说说你的理由。

穷人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描写人物心理活动和对话的语句,体会人物的美好品质。

2、联系上下文,了解人物的心理,体会省略号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出一道数学题考考大家,谁来解答呢?

请一位学生回答,板书:5+2=

师:其实可能很多同学心里都在想,这么简单的问题,早知道我就举手回答了。其实人的`一生中有许许多多的机会,但机会总是留给那些自信、勇敢、而又有准备的人,希望同学们以后好好把握住每一次机会。这道数学题在数学里答案里唯一的,但在语文里它的答案却是多种多样的。

2、说说本课讲一件什么事?

3、导入:桑娜一家的生活是这么穷,而且自己已经有了五个孩子,为什么还要主动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描述,走进桑娜和渔夫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们那高尚而美好的心灵。

(设计意图:课前的预热“5+2”,这个简单的问题背后蕴藏的是不简单的教学思想,既告诉孩子们要把握好机会,因为六年级学生通常不大喜欢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又能引导学

生深入地体会这7的真正含义,还很自然地导入了课文的学习,可谓一举三得。)

二、走进心理,体会品质

(一)、第一次先学后教——多角度理解“忐忑不安”

1、导学提纲:

(1)读8—11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并动笔划划,从哪里可以看出桑娜在忐忑不安地想?

(2)小组里合作再读读这几个自然段。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

预设关键句,适时指导朗读:

(1)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

(2)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3)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

(4)门嘎吱一声,仿佛有人进来了。桑娜一惊,从椅子上站起来。

(设计意图:抓住“忐忑不安”这个词语开展了有效的教学活动,通过学生自己朗读、合作朗读、教师指导朗读等,把学生的自学与教师的指导相结合,不但理解了忐忑不安的意识,更加理解了主人公的心情,进一步体会到她行为背后精神的崇高,为后面更深入地解读人物心理做好准备。)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深入了解,解读桑娜心里想法

1、师:桑娜久久地坐在床前,心里是如此的忐忑不安,那她心中为什么会如此的忐忑不安,让我们带着这四个句子,来走进他们的心理世界。

导学提纲:

(1)“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你是从文中哪里看出来的?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2)这段话中的省略号是什么作用呢?选择其中的一个省略号,想象一下省略号所省略的内容。

(3)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3、全班交流,教师适时指导。

预设学生交流:

1、从文中的第二自然段可看出够渔夫受的了,我读懂了桑娜在担心丈夫……

2、省略号的作用是说话断断续续。

3、我感受到了桑娜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设计意图:1000多字的文本,要体现“高效”,必须克服面面俱到,样样求全的弊端。我们应该采取的是“长文短教”的策略,抓住了标点符号有特点的、能解决桑娜的心情为什么忐忑不安这一问题的段落进行品读,就突出了重点,解决了难点,桑娜助人为乐的精神和善良的品质,以及课文的思想内容也就迎刃而解了,达到了以学定教、省时高效的目的。这样的长文短教,简而不单,让人耳目一新。)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深入了解,解读丈夫心理想法

1、师过渡语:桑娜是多么善良,多么富有同情心啊!为了帮助两个无辜的孩子,她宁可自己受苦受累,而渔夫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出示导学提纲:

(1)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12—27自然段。

(2)出海捕鱼的渔夫深夜平安回来,桑娜本应很高兴,可在谈话中,他们却两次沉默了,在沉默中他们各自会想些什么呢?

(3)渔夫的脸为什么变得严肃,他在忧虑什么呢?

(4)“熬”字可以换成什么字?你从这个字中体会到什么?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设计意图:长文短教,从文中提取出描写人物心理活动和对话的语句进行品读,从桑娜与渔夫的对话和渔夫提出把孩子抱来决心熬过去的话语,利用多种形式朗读,揣摩人物心理,体会人物的品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效率高,学有所得,真正达到高效。)

四、当堂检测

1、口头练习

如果把西蒙的两个孤儿抱过来,( );

如果不把西蒙的两个孤儿抱过来,( )。

桑娜宁可( ),也要( )。

2、学完这篇课文,你感受到什么?

3、结合课文内容,想象桑娜一家接下来的生活,续写《穷人》。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安排了口头练习和续写故事,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桑娜的善良,是对课文内容的提升,让学生展开想象,把已学知识转化为能力,达到先学后教的最后目的。)

五、首尾呼应,点题提升

1、师:文章的结尾是泪水中透着微笑,微笑中含着泪水,接下来我们再来看开始时的算术题:5+2只等于7吗?

预设学生交流:等于更艰苦的生活;等于美好的心灵;等于桑娜和西蒙的深厚友谊;等于桑娜的朴实、善良;等于在困难中乐于助人的精神;等于同情心……

2、师:这就是5+2答案,是我们用语文的方式得出的。穷人他们其实不穷,他们的心灵是富有的,是美丽的。

出示:

人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而美丽。

人生不是一种享受,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心灵纯洁的人,生活充满甜蜜和喜悦。

师:让我们一起祝愿好人——一生平安。

(设计意图:课文最后的处理前后呼应,通过对算术题“5+2”的理解,更加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广阔的天地,对于课文的理解多元化了,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没有说教,但很显然我们的孩子已经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对于文本的理解也达到了很深的程度。)

板书设计:

穷 人

5 + 2 = 7

穷 富

室内环境 勤劳

饥寒交迫 忐忑不安 善良

夫妻忙碌 严肃、忧虑 坚强

西蒙惨死 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穷人教案(篇4)

教学目标:

一、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穷人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善良品质。

三、学习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一、通过创情景朗读,感受西蒙悲惨命运以及她关爱孩子的善良品质。

二、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穷人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善良品质。

教学难点:

通过揣摩桑娜的内心矛盾,体会她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穷人在课文里主要指哪些人?

桑娜和渔夫穷在哪里?

西蒙穷在哪里?

(设计理念:温故知新,为新课的学习感受穷中的不穷作铺垫。)

二、再读课文,找重点句段。

1、找出最能体现穷人善良的一句话:“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2、引导理解:“这样做”指什么?分别是哪些段落写为什么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和为什么“她的心跳得很厉害”?

(设计理念:由重点句段入手,把长文读成短文,引领全文内容的学习。)

三、精读课文,感受穷人的贫穷与善良。

(一)学习第三到七小节,感受西蒙的贫穷与关爱孩子以及桑拿的善良。

1、默读第三到七小节,思考:桑娜为什么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2、说说通过默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出示课件:“她头往后仰着……从稻草铺上垂下来。”

(1)同学们,读读这段话,看看这段话中,哪句话最打动你的心呢?

(2)围绕“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多形式朗读因果句,体会西蒙的困难。

让学生联系上下文,逐一找出体现“困难”的语句,加因果关联词反复朗读:生1:因为“没有一个人照顾她啊!”

齐:所以说“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

生2:因为“孩子虽然不算多—只有两个,可是全靠她一个人张罗”

齐:所以说“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

生3:“如今又加上病。”

齐:所以说“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

生4:因为“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

齐:所以说“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

(3)围绕“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谈感受,体会西蒙关爱孩子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她头往后仰着……他们睡得又香又甜。”加深体会。

4、回到概括性问题:桑娜为什么觉得“非这样做不可”?体会桑娜的善良。

导问:此时西蒙丢下的两个孤儿,最需要什么?(帮助)假如你就在当场,你会怎么做?桑娜又是怎么做的,齐读“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由此看出,桑拿是怎样的一个人?(善良)

5、出示句子:在别人需要时给予帮助——善良。

学生齐读这句话。

(二)学习第一二小节,感受桑拿的`穷与善良。

1、轻声朗读第一二小节,思考:为什么桑拿的心跳得很厉害?

2、突出关键词“勉强”“填饱”,通过“理解——朗读——谈感受”的学习步骤,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桑娜一家的艰难穷苦。

3、启发思考:桑拿的心跳得厉害,除了因为家庭的困难,还有别的原因吗?引导学生体会此时的“心惊肉跳”,为丈夫担忧。

4、引导用“因为……更因为……所以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进行说话练习。

5、导问:此时的桑拿需要别人的帮助吗?不但需要,而且……?在自己迫切需要帮助时,仍主动帮助别人,可见桑拿是个怎样的人?(善良)

导读:

师:当她想到,自己的五个孩子今后将会更苦,碗里的黑面包将会更小时……

生齐:她的心跳得很厉害……非这样做不可。

师:当她想到,自己的丈夫今后将会更加艰难,起得更早,回得更晚时……

生齐:她的心跳得很厉害……非这样做不可。

师:当她想到,万一今晚丈夫再也回不来时……

生齐:她的心跳得很厉害……非这样做不可。

师:当她想到,如果丈夫今晚再也回不来,她的命运将会像西蒙一样时……

生齐:她的心跳得很厉害……非这样做不可。

6、让学生观察两个“善良”的大小,说说为什么第二个更大些?从而体会此时更深层次的善良。

6、出示句子:在自己迫切需要帮助时,仍主动帮助别人——善良。

(设计理念:这两个环节的学习,都按照“善良——更加善良”的层递式设计,逐层推进,培养学生深入领会文章主题思想的阅读习惯。同时,通过师生配合朗读,重复重点语句,更有利于渲染气氛,感染学生,加深体会。)

(三)学习第九小节,感受桑拿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1、导读:“但是,当看到自己的床上多了两个脑袋,当想到孩子们饭碗里的黑面包将会更小,想到自己冒着寒冷和风暴出海打鱼的丈夫,想到自己的丈夫万一今晚再也回不来时……桑娜脸色苍白——齐读此段”

2、师追问:“桑那为什么会如此忐忑不安,难道她做错了吗?”

“难道桑那该挨揍吗?她是活该吗?是自作自受吗?”

“既然不该挨揍,桑那为什么说“揍我一顿也好”?这句话体现出桑娜的什么品质?(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3、出示句子:“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善良”让学生边读边体会,这种善良与前两个相比有什么不一样,从而体会其更加高尚。

4、指导朗读,加深体会。

分角色朗读:每一个省略号换一个角色,最后一句“嗯,揍我一顿也好!”全班齐读,通过朗读表现出此时桑娜的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四)重温善良。

1、齐读三句善良短语。

2、再读板书的三个“善良”,要求不断提升,越来越强。

3、回归课题:这样的穷人穷吗,为什么?

(五)写话练习:同学们,面对如此忐忑不安的桑娜,假如你就在她身边,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请拿出笔,将你想说的话写出来。(音乐)

(设计理念:前三个环节的设计,体现了把短文读细读透的过程,是文章主题不断升华的过程,三个善良的逐层递进,使课堂教学的主线更加突出,为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并细致感受、品味作家语言创造各种有利条件。第四个环节,主要是回归主题,深化主题。第五个环节,通过语言训练,培养学生对善良的同情、呵护。)

四、总结:同学们,这样善良的桑拿,到底她的命运会怎样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板书设计:

9穷人

善良

善良

善良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25日上午第一节我借海口景山海甸分校六(6)班上的。这堂课下来,我感觉轻松了许多,因为没有了第一次上课时的师生情感格格不入,学生与教师融洽多了,课堂的推进也显得轻松许多,自我感觉基本达到预期效果。不过第四小环节中体会“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部分和写话练习由于时间不够,没有充分展看。

课后,黄慧娟老师课后露出了甜美的笑:“你的课堂语言太美了,你的情境创设的确感人,我很佩服你的课堂智慧和情感调动……”一阵夸赞之后,黄老师还是不忘给我提建议:我觉得设计“如果抱回两个孩子,就……;如果不抱,就……”“桑拿宁可……也……”“渔夫宁可……也……”等训练,还有利于体会主题,一箭双雕,两全其美……我很感激黄老师,她很善于捕捉对方的优点,而且不吝赞美,让快乐传遍我的全身,真的好幸福!我更感激黄老师的诚心帮助,赞美过后,仍然提了不少的改进意见,对我第三次课堂提供了不少有效建议。

回去后我总结:

优点:

1、由于学生课堂解决问题能力强,反应迅速,判断准确,朗读情感投入,而且发言踊跃,因此,这堂课推进较顺利,完成效果也较好。

2、昨天有邢校长支招:主线要清晰明了,铺设要充分。并且得到王琴玉、黄慧娟等老师的精心指导,重点改进了设计中的两个部分:一个是将课堂主线提炼为逐层递进的三个善良,想的更加清晰。二是对理解善良前的铺垫做得较为充分,包括理解两个孩子的悲惨遭遇,理解桑娜当时迫切需要帮助以及当时桑娜心理情境的创设,都为理解桑娜逐层递进的善良做了很好的铺垫,学生容易跟进。

不足:1、对写作方法的训练不到位,尤其是人物心理活动描写。

2、学生表现机会相对偏少,而教师占用时间相对偏多。

穷人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3. 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4. 练习续写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教学准备:

1. 穷人是什么意思?(穷苦的人)看着这个课题,你心里想到些什么?

课文为什么用“穷人”做题目?

2. 为了解开同学们的疑问,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篇课文的作者和当时的时代背景。

3. 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

教师和学生共同了解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作。

4.师:托尔斯泰晚年时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了一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穷人》,板书课题。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提醒注意“溅、填、怨”都是前鼻音。)

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桑娜和她的丈夫,在邻居西蒙病死后,主动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3.抽生检查读书情况,并正音。

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开火车朗读课文,大家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可以分为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1.穷人是什么意思?(物质上的贫穷)课文中写了哪些穷人?(桑娜渔夫西蒙)课文哪些内容描写了他们的穷?

同学们读课文,完成填空练习。

课件出示:

桑娜和渔夫从早到晚的干活,还只能___________;孩子们没有___________;吃的是___________,菜___________鱼。

西蒙的两个孩子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寡妇的日子___________!

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___________垂下来。

母亲的临死的时候,拿___________盖在他们的身上,还用___________包住他们的小脚。

1.回忆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师:《穷人》一文的写作年代,正是俄国历史上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时期。封建农奴制一步步地崩溃瓦解,广大人民对沙皇专制的反抗斗争日趋高涨,逐渐形成了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在这个时期,贵族、资产阶级吮吸人民的血汗,生活奢华而道德堕落,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

2.课文只写了穷人的穷吗?你认为他们穷吗?

3.默读课文,说说桑娜和和她丈夫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善良、爱帮助人、勤劳、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有同情心、淳朴……)

师:广大劳动人民生活虽然极端贫困然而他们的道德情操却高尚淳朴,他们不是穷人!

4.你是从作者的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

5.请找出描写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句子,用──勾出来。

(1)屋外寒风呼啸……五个孩子在海风呼啸中安静地睡着。

读了描写环境的句子,你能体会到什么?(桑娜虽贫穷但很勤劳)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那就通过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

(2)对西蒙家场景的描写。(西蒙的贫穷艰难使她无法给予孩子更多的爱,但她尽到了母亲的职责。)

桑娜在继续等待丈夫的时候想到了哪些?

为什么会想到这些?这里如此多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呢?(由于桑娜家庭的贫穷,由于桑娜热爱丈夫、同情孤儿,所以才会有如此复杂的心理活动。虽然桑娜的内心活动十分复杂,但是收养孤儿的决心没有动摇。)

学生围绕省略号进行合理想象,体会桑娜善良的好品质。

读了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让我们看到了桑娜矛盾的心理世界。她先是激动,继而紧张、担忧甚至责备自己,最后坚定的复杂心理。

那你们能不能把这个矛盾的心理过程通过读展示出来呢?抽生读。

(3)“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你觉得呢?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不仅桑娜有高尚的品质,文中还有谁有?找出描写人物对话的句子,体会渔夫高尚品质。

(1)分角色朗读桑娜和渔夫的对话。

(2)说说自己体会到了什么?

(读了人物对话的句子,我们被桑娜和她丈夫的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所感动。自己都过得不容易,还要领养别人家的孩子,这种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品质实在让人感动。)

(3)同桌分角色读。

读完后,你有什么疑问?两个“沉默”各有什么含义?

(第一次,当丈夫走进屋时,本来焦急盼着丈夫归来的桑娜,现在却不敢抬起眼睛看他;当丈夫询问她在家的情况时,她脸色发白,说话断断续续,丈夫平安归来,该有多少话要说呀,而现在却变得沉默,是因为桑娜不知怎么向丈夫说出抱回孩子的事,她正盘算着从何说起,这种沉默正掩盖着桑娜内心的激烈斗争。第二次,桑娜向丈夫提起西蒙死了,谈到她留下了两个可怜的孩子,她沉默是带着试探意图,想看看丈夫对这件事有什么反应。)

这个熬字说明什么?(他为了抚养邻居家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劳动。他与妻子同样有着一颗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的心。)

4.小结:课题是穷人,可文中没有一个“穷”字,但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穷人的贫困与艰辛。同样,全文没有一句赞美的话,然而穷人的高尚品质却被表现得感人肺腑。因此,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位伟大的文学家的文学功底。

1.渔夫和妻子桑娜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以后的日子将是何等的难熬,相信此刻同学们的心中都充满了无限的忧虑。请大家打开想象的翅膀,续写‘桑娜拉开了帐子’以后。

2.学生续写。

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有很多,老师希望你们在课余时间多多拜读他的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复活》等。

[穷人 教案教学设计]

穷人教案(篇6)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著名的美国作家海明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贫穷的人往往富于仁慈。”果真是这样吗?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课文“穷人”,看看他们的精神世界也是否如他们的物质世界一样“穷”。(板书:20穷人)

本文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我们在以前曾经学过他写的《跳水》一课。他是伟大的俄国作家,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这篇文章写的是沙俄时期穷人的故事。

1.默读课文,思考:本文写了几个穷人?写了穷人的什么事?你感觉这些穷人怎样?你还读懂了什么?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

(1)学生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自读“等待丈夫”一部分内容。读完这部分内容,你有什么感受?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①感受到桑娜家境贫困、生活艰难。从“补”、“破帆”、“勉强填饱肚子”、“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等看出桑娜家生活艰难。②感受到桑娜勤劳能干。引导学生说出“温暖与舒适”指的是什么?“温暖”指炉火未熄,与室外的寒风呼啸相比而言:“舒适”指地面干净、食具发亮,孩子们安静地睡着,这是与丈夫在狂风大浪中打鱼的处境相比而言。从这里可以看出桑娜勤劳能干。③体会到桑娜内心很善良,从“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等处可以看出。)

2.朗读这部分内容,读出感情,体会桑娜的家庭贫困、勤劳能干、心地善良。

[《穷人》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穷人教案(篇7)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德。

4、创设情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德。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和善良。

重难点: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关穷人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

3、读完课文,哪些地方让你感动,读一读。

4、你明白了什么?

三、精读领悟。

3、速读课文。

体会。

4、自渎思考。

5、小组交流。

6、集体交流。

后朗读领悟、提高、巩固。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

3、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重难点:

从人物的行动、语言、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

4、集体交流。

二、重点研读 随机点拨。

师: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著名作家,他写的文章都有十分精妙的语句,请大家重点研究“桑娜把孩子抱回家,渔夫回来这部分内容”

1、找一找最值得研究的词语、句子,甚至标点。可以自己研究;可以找合作伙伴研究。

重点语段 (2)交流“桑娜的矛盾心情”

重点词语 (2)交流对“熬”字的理解和感悟。

重要标点 (2)交流对省略号的用法的体会。

(3)朗读体会。

……;……

3、分角色朗读。

三、质疑研读 感悟品质。

1、提出几个感兴趣或者不懂的问题,与同学交流。

3、读一读最让你动感情的句子,与同学交流读后感受。

-4-

[《穷人》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穷人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和他们宁可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3、感情朗读课文。

4、展开合理想象,为课文续编故事。

教学重点:

1、从桑娜的行动和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

2、展开合理想象,理解人物感情。

教学目标:

自学字词、新词。了解主要内容。理清层次结构。

1、你看到《穷人》这个课题以后,想到了什么?

列夫托尔斯泰(1828一19)。俄国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的全部创作时期达六十多年,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

的不朽名著。我们曾学过的课文《跳水》就是他的作品。

1、自主读书要求:

(1)要把课文读通读顺,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生字、新词可利用工具书解决。

(2)把不理解的内容和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来。

(1)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情况。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及“预习”中的问题。(个人读、双人读、小组读、互相讨论等学习方式;教师巡视课堂,或询问、或指导、或鼓励。)

教师备注: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结构。

第一段(1、2自然段):渔夫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回来。

第二段(3-11自然段):桑娜出门看丈夫是否回来,顺便去生病的西蒙,发现西蒙已死,便抱回两个可怜的孩子。

第三段(12-27自然段):渔夫出海回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来扶养,夫妻俩的想法不谋而合。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并展开合理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从桑娜的行动和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

2、展开合理想象,理解人物感情。

1、默读这一段。想一想在刚接触课题的时候就有同学提出“他们的生活怎么穷”的问题,读完课文后看问题解决了没有?

(1)学生汇报,老师帮助归纳:

劳动条件:丈夫清早出去……夜里十一点,冒着寒冷和风暴;桑娜从早到晚地干活。

(2)抓住这些词句说说你的体会。理解“只有”

2、桑娜此刻是什么样的心理呢?从哪些词句看出?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体会桑娜的思想感情。

4、通过刚才的读,你还读懂了什么?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

5、小结:

在这一段的学习中,我们注意了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深入理解,更好地体会了文章的思想感情。同时也看到了作者在潜词造句方面是非常有功底的。

1、桑娜怎么想起了去看西蒙?她有哪些心理活动?从这些心理活动中你看出了什么?

2、推开西蒙家的门,桑娜看到了什么?谁来读?你有什么想法?

3、她为什么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4、读一读桑娜忐忑不安地想些什么?你有什么问题?

为什么这一段想法用了五个省略号?中间省略了什么?

学生讨论。

(1)这么多的省略号,怎么读? 指导朗读。

(2)这一小段,作者借省略号进行心理描写,有什么好处?

1分角色读,读到第一个“沉默”。体会一下为什么两人沉默了?

2桑娜终于说出了心里话,为什么又“沉默”了?

3读读桑娜的话,看用什么样的语调能把桑娜的心理活动读出来。指导朗读。

4读一读渔夫的话,请你抓住重点词语进行分析。

5读读结尾这三个自然段,你认为这个结尾好不好?

(结尾很奇妙,渔夫的决定出乎桑娜的预料,而桑娜的“一动不动”、“拉开了帐子”也出乎渔夫的意料,这两个“出乎意料”表现的是同一种东西 -- 朴实善良的品格)

1桑娜和渔夫是什么样的人?

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人。

2小结学习方法。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人物的行为和思想活动从而体会人物的美好心灵。

2、进行巩固性练习。

教学重点:

继续品味世界著名作家的秒笔,为课文续编故事。

1、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朗读。

出示练习。

(1)“唉!她死得好惨哪!”

西蒙死时的样子,留下一双无人照管的孤儿,这情景不仅是值得怜悯,而且是太凄惨了。

(2)“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熬”字可以换成什么词?

“度”是“过”,看不出什么艰难;“对付”有应付的意思,将就的意思,而“熬”是忍受,是要耐苦支撑,渔夫--家生活本来就很“勉强”,再增加西蒙的两个孩子,这日子就只有“熬”了。

2标点的巧用。

文中多处运用省略号,每处都是作者用心来点的,你可以任选一处体会一下它的作用,看看省略了什么,表达了什么,其中最典型的耍数描写桑娜抱回两个孩子后志忠不安的心理那一段话。(因为讲课中详细分析过,练习课上点到即可)

3出乎意料的结尾。

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不直接写出桑娜告诉渔夫,自己已把孩子抱回来了?

老师:想一想桑娜拉开了帐子以后,他们会说些什么?请你观察插图后,通过合理想像给结尾续上一笔。

续编就是接下去讲故事,也就是我们常间的“后来怎么样了?”今天请你也来当一回小作家,把这个故事继续编下去。但是续编不是胡编,请注意下面的要求:

1、要清楚整个故事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思想品质。

3、续编的故事,情节发展要合情,想像要合理,无论最后发展成什么样,主线不能变,人物的性格特点、中心思想郡不能有本质上的变化。

想一想,说一说,有兴趣的可以写下来。

教学反思:

[穷人(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切蛋糕教案


切蛋糕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理解词语:飘、诱人、冒的含义。(重点)

2、能大胆想象,学习创编故事结尾。(难点)

3、初步懂得“使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的道理。

【活动准备】课件、生日歌

【活动过程】

一、欣赏歌曲导入。

1、播放一段“生日快乐”的音乐,提问:

(1)刚才我们听的是什么歌?

(2)什么时候我们会来唱这首歌呢?(过生日的时候)

2、过生日的时候我们还会吃什么?(出示生日蛋糕的图片)

3、有一只小熊,他也想做生日蛋糕呢。不过他的蛋糕可神奇了,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吗?请小朋友仔细听故事,看看故事里会有谁?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

二、完整欣赏故事。

1、教师结合ppt,完整讲述故事一遍。

2、教师提问:

(1)你看见故事里都有谁啊?

(2)他们都在做一件什么事情呢?

(3)这是在为谁做的生日蛋糕呢?

(4)吃了蛋糕之后,又发生了什么神奇的事情呢?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蛋糕呢?(会唱歌的生日蛋糕)

(5)歌声是从哪冒出来的啊?

3、故事真好听,听完了一遍故事,你们知道小熊一共做了几次蛋糕啊?(2次)那我们分开来再听一听故事吧。

三、分段欣赏故事。

1、欣赏故事的前面一段:

(1)小熊是怎么做蛋糕的?(边…边…)

(2)“烤箱里飘出了诱人的香味”中“诱人”是什么意思呢?谁来做一个“诱人”的样子给大家看看呢?大家一起来做做诱人的样子。

(3)小熊吃了生日蛋糕,从肚脐眼里冒出了好听的歌,他的心情怎样?

2、欣赏故事的后一段:

(1)小熊为什么要把蛋糕分给小猪小狗小羊呢?(因为他们是好朋友,从而引导小朋友之间有好东西要相互一起分享)

(2)为什么这些小动物要帮助小熊一起做生日蛋糕,一起来唱生日快乐的歌呢?(引导小朋友之间要相互帮助,要尊敬老人。)

3、想一想说一说,我们小朋友之间有没有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的事情呢?帮助和关心自己的朋友之后你的心情怎样的呢?使幼儿懂得“使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的道理。

四、创编故事结尾。

1、他们把蛋糕给外婆送去了,外婆吃了蛋糕之后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外婆哈哈大笑,感觉很快乐。)

2、如果你也要给熊外婆过生日,你会送给她怎样的蛋糕呢?想一想,说一说。

切蛋糕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扮演熟悉的角色,知道角色名称,模仿最基本的动作。

2、游戏中有简单的角色语言和行为。

3、培养幼儿按意愿独立地确定游戏主题的能力,主题鲜明而稳定。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种口味的蛋糕、面包玩具

2、橡皮泥、工作服等

第一次活动:

时间:20xx年x月x日 上午

活动过程:

下午指导要点:

1、游戏前简单的导入,激发兴趣

2、幼儿自主开展,

观察与指导重点:

(1)帮助幼儿一起布置游戏场地。

(2)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语言和动作,了解幼儿角色水平。

(3)教师扮演角色,随机指导,引导幼儿有简单的角色语言和行为。

3、游戏后谈话,以教师为主的谈话方式,再现有价值的游戏片断。

观察与推进:

观察:幼儿在协商角色时已经能注意控制音量和男女搭配,喜欢与同伴共同游戏,在游戏中大部分幼儿能爱惜道具,材料,轻拿轻放。但部分幼儿还不会协调同伴间的纠纷。

推进:在下一次的游戏前,我将利用班级主页把故事及课件地址一起上传,请家长一起配合,使幼儿能熟悉地复述故事。由于课件中的故事角色对话语气、表情等特征比较明显,我想,对幼儿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作用。

第二次活动:

活动时间:20xx年x月x日 下午

活动准备:大的点心盘(增添)

指导要点:

1、教师结合上次开展的各角色游戏进行讲评,让幼儿提出再次玩的愿望。

2、以谈话形式增强角色意识,强调要坚守“岗位”;并强调幼儿遵守游戏常规。

3、分配角色:按幼儿意愿,教师根据幼儿意愿加以调整。

4、幼儿游戏,教师指导

(1)教师全面巡视,了解幼儿游戏情况,重点指导医院,以身份提醒工作人员工作认真,对待顾客有礼貌。

(2)鼓励各角色、各主题间的交往。

(3)注意个别教育,鼓励每个孩子参与游戏,提醒个别孩子遵守游戏规则。

(4)及时支持幼儿生成的新的主题。

5、游戏结束

(1)放音乐提醒幼儿收拾玩具。

(2)组织幼儿进行评议重点评各角色之间的交往以及是否坚持岗位。

活动反思:

观察:刚开始我为了让幼儿完整地把故事串联下来,想全班分角色进行表演一下,但发现在回忆故事内容时,一些对话幼儿有些忘记。为了让幼儿有一个直接的'印象,我先请引导幼儿一起讨论如何布置场地,再一组能力强的幼儿示范表演,并引导坐在下面的小朋友一起讲述对话。最后再请幼儿分组进行表演(以请小组长的形式)。幼儿全体表演时积极性很高,在头饰的吸引下很有参与的积极性,但是个别幼儿在戴上头饰以后,存在对文学作品不熟悉和不能与同伴相互配合进行表演的问题。幼儿在游戏中基本上能互相商量角色,表现故事的主要情节。

推进:幼儿商量角色时让幼儿学习自由组合,而不再请小组长的形式,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在表演区,我也将这个故事头饰等道具展示的墙饰上,对幼儿的表演起到提示、烘托情境、渲染气氛的作用,利于幼儿顺利开展游戏。

切蛋糕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近期,我班有好几个小朋友过生日,蛋糕对孩子来说十分的熟悉,绝大部分孩子喜欢蛋糕,但蛋糕上的精美花纹又往往会引起小朋友“啊”的一声。因此,让孩子们亲自动手制作自己喜欢的事物,一定会让他们心花怒放,喜笑颜开,在充分满足其好奇心的同时,又能真切地感受做蛋糕的快乐,在此过程中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帮助他们懂得珍惜食物,懂得感谢他人,同时,在制作的过程中,使孩子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得以更进一步的发展。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标花蛋糕,初步了解蛋糕纹样的基本制作过程。

2、学习挤捏的动作,锻炼幼儿手指的活动力度。

3、培养幼儿懂得珍惜食物,学会感谢他人的情感。

活动难点:

能用适当的力度进行挤捏,并能标出简单的花纹

活动准备:

事先制作完成的成品标花蛋糕一个,教师示范用的蛋糕一个,幼儿制作用的小蛋糕、奶油装袋人手各一份;切好的小水果若干;擦手用的毛巾每人一块。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师:今天是老师的生日,客人送来了一样礼物

1、引导 幼儿说说蛋糕是什么样的?

2、说说自己最喜欢蛋糕的哪一部分,为什么?

二、了解、学习蛋糕纹样的基本制作方法

1、你们知道蛋糕上漂亮的花纹是怎么来的吗?

2、示奶油袋

师:瞧!这是什么呀?你看它的样像什么?

3、教师讲解演示:

A、演示:这顶伞我们呀要倒着来用,用手握住伞柄,将伞尖朝蛋糕,用五个手指用力的挤捏,让奶油从袋里出来,标到蛋糕上

B、引导幼儿观察手指用力与不用力时奶油的变化,并练习捏的动作。

三、幼儿操作

1、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标出与老师不同的纹样。

2、提醒幼儿留意挤捏的力度,动作稍慢些。

3、表扬标出不同花纹的小朋友,并为制作完成的小朋友提供小水果,加以点缀。

四、作品展示

小朋友的蛋糕太美了,我们一起开个生日会吧!结束。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的设计新颖有趣,积极创设教学情景,在相对宽松和自由的环境和氛围中,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各种感官,做做、玩玩,在玩乐中满足了幼儿探索、希望尝试的欲望,为本次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环境的支撑。在整个活动中我把主动权放给孩子,充分体现了孩子的主体地位,坚持“活动在前,认识在后”、“发现在前、结论在后”、“尝试在前、引导在后”的原则,让幼儿看看、说说、试试,通过自己探索和掌握裱花的方法,让幼儿在玩乐中制作好了漂亮的蛋糕。

切蛋糕教案 篇4

标题:绘画蛋糕的教案

绘画是一种充满创意和想象力的艺术形式,而绘画蛋糕则是让孩子们在绘画的过程中融入了美食元素,增添了趣味性。通过学习如何绘画蛋糕,孩子们可以培养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份绘画蛋糕的教案,帮助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孩子们的艺术潜力。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蛋糕的形状和组成部分。

2. 学习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画蛋糕的外形。

3. 掌握绘画蛋糕的基本色彩和质感表现。

4. 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和艺术创造力。

5. 善于观察和感知蛋糕的细节,注重细节的表现。

二、教学准备:

1. 绘画纸、铅笔、橡皮擦、彩色铅笔等。

2. 展示蛋糕的图片或实物样本。

3. 图书或教学视频素材。

4. 适合绘画的教室环境。

三、教学步骤:

1. 引入:

通过展示蛋糕的图片或实物样本,引发学生对蛋糕的兴趣。让学生观察蛋糕的形状、层数、装饰和细节等。

2. 介绍蛋糕的组成部分:

根据展示的蛋糕样本,向学生介绍蛋糕的主要部分,例如蛋糕底座、蛋糕层、奶油、装饰等。对每个部分进行详细解释和示范。

3. 绘画蛋糕的外形:

a. 让学生用铅笔在绘画纸上轻轻地勾勒出整个蛋糕的形状,可以通过简单的几何图形如椭圆、椭圆的组合来示范画出蛋糕的形状。

b. 强调蛋糕的层数,通过在蛋糕底部画出一条曲线,代表每一层的分界线。

c. 蛋糕的底座可以用几何图形如长方形或者圆柱体来绘制,讲解不同形状的底座对蛋糕整体外观的影响。

4. 绘画蛋糕的装饰:

a. 提醒学生注意蛋糕上的装饰,如水果、巧克力、糖霜花等。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绘画能力,老师可以给予不同的示范和指导。

b. 强调细节的表现,让学生观察图片或实物样本,并绘画出具体的装饰和质感。例如用适当的颜色与深浅来表现糖霜的质感。

5. 添加色彩:

a. 学生可以用彩色铅笔给蛋糕上色,根据实际蛋糕或图片中的色彩给予指导。

b. 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明暗的对比和渐变来表现蛋糕的阴影和光影效果。

6. 修饰与评价:

学生完成绘画后,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对绘画进行修饰,如补充细节、调整色彩等。鼓励学生相互展示和评价,提供互动和启发。

四、总结与展示:

通过绘画蛋糕的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蛋糕的形状和装饰,还培养了观察力、创造力和色彩感知能力。可以通过悬挂学生的作品或制作成展板的形式展示,让学生自豪地展现自己的艺术成果。

绘画蛋糕的教案通过对蛋糕形状和装饰的教学,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表达细节,加强对绘画技巧的训练和修饰。这一教案将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充满趣味和挑战的学习体验,激发他们的艺术潜力。

切蛋糕教案 篇5

一、

蛋糕是一种美味可口的甜品,不仅在生日、婚礼等特殊场合受到欢迎,也常在平时作为下午茶的点心。在家里动手制作自己喜爱的蛋糕,不仅能展现厨艺,还能享受制作的乐趣。本教案将带领大家学习制作一款经典的巧克力蛋糕,通过详细的步骤、具体的说明和生动的插图,帮助读者成功完成一道美味的蛋糕制作。

二、所需材料

1. 主要材料:牛奶、低筋面粉、糖、鸡蛋、可可粉、黄油。

2. 辅助材料:烤盘、搅拌器、漏网、橡皮刀、烤箱。

三、制作步骤

1. 准备工作

a. 将烤盘刷上一层黄油,撒上面粉,防止蛋糕粘连。

b. 预热烤箱至180摄氏度,为蛋糕的烘烤做准备。

2. 混合材料

a. 将黄油加热至融化,稍放置待凉。

b. 将低筋面粉、可可粉与少许牛奶混合,搅拌均匀。

c. 取另一个容器,将糖与鸡蛋混合搅打,直至出现轻微的起泡。

d. 将步骤c中的混合物慢慢加入步骤b中的粉末混合物中,用橡皮刀轻轻搅拌均匀。

e. 将步骤a中的黄油倒入混合物中,继续搅拌均匀。

3. 烘烤蛋糕

a. 将混合好的蛋糕面糊倒入预先准备好的烤盘中,均匀摊平。

b. 将烤盘放入预热好的烤箱中,烘烤大约20到25分钟,或用牙签插入蛋糕中心,插出来无粘附物即可。

c. 烤好的蛋糕取出,放置待凉。

4. 蛋糕装饰

a. 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巧克力酱、水果、奶油等作为装饰材料。

b. 将巧克力酱均匀地涂抹在蛋糕表面,可以加入一些彩色糖珠或碎巧克力增加装饰效果。

c. 若使用奶油装饰,先将奶油加糖打发至硬性,然后使用裱花袋挤出所需形状,诸如花朵、字母等。

5. 享用美食

a. 将完成装饰的蛋糕切成适合大小的块。

b. 可配上一杯热茶或咖啡,享受美味的自制蛋糕。

四、小结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你将掌握一款经典的巧克力蛋糕制作方法。请务必按照步骤执行,并注意烤箱温度和时间的控制,以确保蛋糕的质地和口感。祝愿大家用心制作出一款美味的巧克力蛋糕,与亲朋好友一起共享甜蜜时刻!

切蛋糕教案 篇6

[活动名称]:

过生日,分蛋糕。

[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团结友爱,和谐相处,分享礼物;启发幼儿发散思维,增强幼儿想象力,促进幼儿发展创造力。

[活动模式]:

室内活动。

[活动教具]:

四副生日蛋糕模具一套。[活动歌曲]:祝你生日快乐。

[活动过程]:

一、活动准备:

幼师:小朋友,你们知道你是什么时候出生的吗?幼儿甲、乙、丙、丁举手回答自己出生日期。幼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过生日时,要唱什么歌吗?幼儿戊、己回答:唱祝你生日快乐!幼师:小朋友,过生日时还要干什么呢?幼儿庚回答:吃蛋糕。幼师:对。今天,我们就来给小朋友过生日。好不好?幼儿答好。

二、引入活动:

幼师放“祝你生日快乐”歌曲。让幼儿在快乐的歌曲中参加今天的活动。幼师拿出生日蛋糕模具。幼师:全班分为四组。每组选出一名小朋友,上台参加今天的活动。四名小朋友分别组装四种不同味道(草莓、柠檬、菠萝、巧克力)的蛋糕。组装蛋糕后,插上蜡烛,打开蜡烛开关,放响“祝你生日快乐”歌曲。先让小朋友评价谁组装的快、好,推选优胜者。然后,引导小朋友如何和其他小朋友分享自己组装的生日蛋糕(启发幼儿发散思维,增强幼儿想象力)。四名小朋友按照自己想法,去分发蛋糕(促进幼儿发展创造力)。

三、活动小结。

1、表扬蛋糕组装最快、最好的小朋友;

2、引导小朋友会和其他小朋友分享生日礼物。

3、会创新分发生日蛋糕。

切蛋糕教案 篇7

游戏主题:蛋糕店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扮演熟悉的角色,知道角色名称,模仿最基本的动作。

2、游戏中有简单的角色语言和行为。

3、培养幼儿按意愿独立地确定游戏主题的能力,主题鲜明而稳定。

4、让幼儿学会协商分配角色,与同伴积极交往,友好合作。

5、进一步深化各个主题的内容,丰富各游戏,鼓励幼儿加强各角色间的联系。

活动准备:

1、各种口味的蛋糕、面包玩具2、橡皮泥、工作服等第一次活动:

时间:2012年6月8日(周五)下午指导要点:

1、游戏前简单的导入,激发兴趣2、幼儿自主开展,观察与指导重点:

(1)帮助幼儿一起布置游戏场地。

(2)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语言和动作,了解幼儿角色水平。

(3)教师扮演角色,随机指导,引导幼儿有简单的角色语言和行为。

3、游戏后谈话,以教师为主的谈话方式,再现有价值的游戏片断。

观察与推进:

观察:幼儿在协商角色时已经能注意控制音量和男女搭配,喜欢与同伴共同游戏,在游戏中大部分幼儿能爱惜道具,材料,轻拿轻放。但部分幼儿还不会协调同伴间的纠纷。

推进:在下一次的游戏前,我将利用班级主页把故事及课件地址一起上传,请家长一起配合,使幼儿能熟悉地复述故事。由于课件中的故事角色对话语气、表情等特征比较明显,我想,对幼儿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作用。

第二次活动:

活动时间:2012年6月15日(周五)下午活动准备:大的点心盘(增添)指导要点:

1、教师结合上次开展的各角色游戏进行讲评,让幼儿提出再次玩的愿望。

妈咪爱婴网_幼儿园_教案_频道

2、以谈话形式增强角色意识,强调要坚守岗位;并强调幼儿遵守游戏常规。

3、分配角色:按幼儿意愿,教师根据幼儿意愿加以调整。

4、幼儿游戏,教师指导(1)教师全面巡视,了解幼儿游戏情况,重点指导医院,以身份提醒工作人员工作认真,对待顾客有礼貌。

(2)鼓励各角色、各主题间的交往。

(3)注意个别教育,鼓励每个孩子参与游戏,提醒个别孩子遵守游戏规则。

(4)及时支持幼儿生成的新的主题。

5、游戏结束(1)放音乐提醒幼儿收拾玩具。

组织幼儿进行评议重点评各角色之间的交往以及是否坚持岗位。

观察与推进:

观察:刚开始我为了让幼儿完整地把故事串联下来,想全班分角色进行表演一下,但发现在回忆故事内容时,一些对话幼儿有些忘记。为了让幼儿有一个直接的印象,我先请引导幼儿一起讨论如何布置场地,再一组能力强的幼儿示范表演,并引导坐在下面的小朋友一起讲述对话。最后再请幼儿分组进行表演(以请小组长的形式)。幼儿全体表演时积极性很高,在头饰的吸引下很有参与的积极性,但是个别幼儿在戴上头饰以后,存在对文学作品不熟悉和不能与同伴相互配合进行表演的问题。幼儿在游戏中基本上能互相商量角色,表现故事的主要情节。

推进:幼儿商量角色时让幼儿学习自由组合,而不再请小组长的形式,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在表演区,我也将这个故事头饰等道具展示的墙饰上,对幼儿的表演起到提示、烘托情境、渲染气氛的作用,利于幼儿顺利开展游戏。

活动反思:

观察:刚开始我为了让幼儿完整地把故事串联下来,想全班分角色进行表演一下,但发现在回忆故事内容时,一些对话幼儿有些忘记。为了让幼儿有一个直接的印象,我先请引导幼儿一起讨论如何布置场地,再一组能力强的幼儿示范表演,并引导坐在下面的小朋友一起讲述对话。最后再请幼儿分组进行表演(以请小组长的形式)。幼儿全体表演时积极性很高,在头饰的吸引下很有参与的积极性,但是个别幼儿在戴上头饰以后,存在对文学作品不熟悉和不能与同伴相互配合进行表演的问题。幼儿在游戏中基本上能互相商量角色,表现故事的主要情节。

推进:幼儿商量角色时让幼儿学习自由组合,而不再请小组长的形式,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在表演区,我也将这个故事头饰等道具展示的墙饰上,对幼儿的表演起到提示、烘托情境、渲染气氛的作用,利于幼儿顺利开展游戏。

认识千克教案7篇


课件和教案是教师为了上课事先准备的工具。因此,如果想要随便写教案的话,教师们就需要注意了。教案是帮助学生清楚地理解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重要方式,撰写教案时需要考虑什么呢?希望这份“认识千克教案”能够满足您的期望,让您感到满意。希望通过本页所提供的信息,您能够有所收获!

认识千克教案(篇1)

注:主题挂图(后称“主题图”)内容就是课本上每个知识题目下的图画.也可用简笔画在黑板上画出.

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演示充分感知“加法”的内涵――讲述:1和1合起来是2,合起来还可以说成加起来,1和1加起来,可以在1和1的中间写上“+”(板书“+”),“+”是加号(板书“……加号”).相加后得几,可以先写上一个符号“=”表示,“=”是等号(板书“……等号”).

教师总结:这道题是把左手的1个气球和右手的1个气球合起来,问一共是几个气球;我们知道合起来就是加起来,所以我们说这道题是用加法计算的.这就是我们学习的新知识: 加法.(板书课题:加法)

一棵“苹果树”,一些写着算式(如下)的“苹果”,一些标有数字(1、2、3)的筐.

1+1=   1+2=   2+1=   2-1=   3-1=   3-2=

1.将“苹果”挂在“苹果树”上,筐放在树下.

2.学生摘下“苹果”放到相应的筐里.

3.谁摘得多谁就获胜.

认识千克教案(篇2)

一、课型定位:重点课

二、本课分析

(一)本课在单元中的定位: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遇到有关物体质量的问题,学生在买菜、购物中也有所接触,质量问题与生活密不可分。因此,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且回归生活。教学千克与克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时通过出示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和用课件演示常见的生活场景内容,让学生从中发现相关的内容,从而体会到千克与克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数学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的好朋友。当学生学会这部分知识,并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时,就又会体会到这些源于生活的数学知识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体验生活,帮助我们美化生活。这个过程教育学生要善于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美化生活、享受生活、热爱生活。

2、千克与克这一数学知识并不是孤立的,渗透联系的观点,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对于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与练习设计了学生比较常见的填空、计算、选择、应用题等形式,这样让学生感到虽然这部分内容比较新,但一些解题的方法和思路都是熟悉的。这样学生会很快接受这部分知识,并将其自然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

(二)本课要完成的单元目标及教法体现

教学目标:

主要教法:

1、先掂两袋外包装大小相似、且标有质量的物品,让学生感受到物品有轻重,要知道物品有多重,需要用秤去称,知道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千克、克。然后认识克让学生掂一掂,称一称,感受1克物体的重量,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再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大约1克,形成1克的观念,克可以用g表示。接着帮助学生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为学生提供几种1千克重的物品,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动手掂一掂,充分感受1千克到底有多重,然后向学生介绍质量单位千克,还可以用字母kg表示。知道1kg=1000g;最后进行一些单位换算,加减练习等。

2、渗透实践第一的观点,培养估测意识。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是数学课的教学任务之一。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正确建立1千克和1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通过动手掂一掂、认真观察等途径估测物品的重量,加深对1千克和1克的认识,培养学生估测的意识。当学生用秤称出物体的准确质量时,学生一方面会体会到要知道物品的准确质量就要用秤实际称一称,即实践第一;另一方面也会激发学生进行估测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建立1千克质量和1克质量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四)教学设计过程

教学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使用及目的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体现数学源于生活。

揭示课题

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通过掂一掂、找一找等实践途径,体会1千克与1克,从而建立

1千克与1克的质量观念。

教育学生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

认识常见的秤。了解基本用法。

渗透实践第一的观点。

1-1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

渗透联系的观点。使学生知道千克与克这部分知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之间也可以进行计算。从而初步渗透千克与克之间的关系。

1-2-1初步建立1千克质量和`1克质量的观念。

1-2-2知道1千克(kg)=1000克(g)

让学生知道掂一掂只能知道物品大概的重量,一般用于估测。但要准确知道物品的质量需要用秤来称。自然引出下一环节的教学。

1-1-2初步建立1千克质量和1克质量的观念。

巩固千克与克的表示方法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上节课有两个同学表现得非常好,老师要和他们热烈拥抱。

老师抱一个特别瘦的学生一下就抱起来了,而抱一个胖的学生怎么抱也抱不起来。

师:通过刚才老师抱这两个学生你有什么发现?

生:轻,重。

师:真的吗?(让一个学生再来抱抱试试)

2?师让学生从桌上任拿2个物品掂一掂,说一说谁比较轻,谁比较重。

师引导得出: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作单位。刚才我们通过抱一抱和掂一掂都可以大体比较出两个物品的轻重,那么要知道物品到底有多重,该怎么办?

这两个方法都不错!如果物品的包装上标有质量,我们就可以知道一些物品的质量。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到商店任选5件自己喜欢吃的食品调查它们的净含量,谁来汇报一下?

3师:同学们收集的资料非常好!同学们刚才说到的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质量单位,用来表示物品的质量。在数学上,我们把一个物体的重量叫做质量,(克、千克、斤、公斤、吨)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克和千克!(教师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二、认识秤:

师: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示的净含量可以知道物品的质量,但是很多物品没有包装。比如:刚才两个同学的体重、桌上摆的鸡蛋、苹果等物品,要想知道它们的质量该怎么办?

对,要想知道物品的准确质量可以用秤来称,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在什么地方见过?

生汇报: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健康秤等等。

用课件介绍各种秤的简单使用。

课件:录像简单介绍天平的用法

动手操作,初步建立质量观念。

三、感知1克和1千克的质量

1、设疑猜想:你知道1克大约有多重吗?

2、动手掂掂:说说自己有什么感觉?

3、合作找找:在各组的商品中,有大约重1克的物品吗?(一粒花生米,几颗黄豆,两个曲别针)

4、互相说说:你是怎么找到的?(强调:用手掂的方法)

㈡感知1千克的质量

找:现在谁还能从中挑出重1千克的物品呢?(举起来)

1、例:盐

①说一说:你怎么知道这包盐重1千克?

(外包装上标有质量1千克)

②掂一掂:体会它的质量。

③比一比:一手放2分硬币,一手放一袋盐,感觉有什么不同?

在这些商品中还有重1千克的物品吗?

2、认识1千克=1000克

①你为什么要挑两袋糖呢?(外包装上标有质量500克)

(板书:一袋盐1千克,两袋糖各500克)

②现在我们可以在一袋盐和两袋糖之间加上一个什么符号呢?(等号)

③观察这个等式你发现了什么?(等号左右两边表示的质量相等,单位不同)

读的时候要怎样区分呢?(指名读和互读相结合)

④现在你知道1千克里有多少个1克

了吗?(1千克里有1000个1克)

继续发挥你的聪明才智,找一找还有大约重1千克的物品吗?

3、例:苹果

你是怎么找到的?(掂出来的)

怎么掂的?(一手拿苹果,一手那一袋盐,感觉他们一样重)

大家都同意他的看法吗?(部分学生持反对意见)

这时用手掂解决不了问题,怎么办呢?

按点:

1、称较轻物体有多重,常用()作单位:

A千克

B克

2、千克和克是表示物体()的单位。

A质量

B长度

四、巩固练习:

按点3:

1吨600千克比2000千克少()。

A.120千克B.80千克C.400千克D.120

按点4:

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9000千克,合()吨。

A.9000B.90C.9

按点5:

一个苹果约重()。

A.60吨B.60千克C.60克

按点6:

每只鸭子重2(),5只鸭子大约重()。

A.10千克50千克

B.10克50克

按点7:

一辆卡车可装货物5000()

(1)千克(2)克(3)斤

按点8:

一袋牛奶200克,()袋重2千克。(1)千克(2)克(3)斤

(1)100袋(2)50袋(3)10袋

按点9:

1000克的铁和1千克的棉花比较:()

(1)铁更重(2)更重(3)一样重

按点10:

一本语文书大约重()。

(1)30厘米(2)3千克(3)300克

按点11:

称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用()

(1)天平(2)台秤(3)磅秤

按点12:

下列重量中,()最少。

(1)2千克(2)700克(3)5030克(4)6千克

数学书:P100练一练

P1011、2

五、总结:

这节课都有哪些收获?学生参与上台表演

学生观察思考并说出感受

学生猜想:我们用的一个2分硬币就大约重1克。

学生动手掂量硬币,感觉一克很轻。

学生合作,用手掂,找大约重1克的物品。

学生从准备的物品中找重1千克的物品。

学生动手掂一掂,体会1千克及与1克的不同。(1千克比1克重的多)

学生查找,找出两袋糖重1千克

学生说出理由,并把两袋糖和一袋盐一起掂掂,实际感觉一下,即:两袋糖与一袋盐质量相等。

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学生继续用掂一掂的方法找大约重1千克的物品。

学生根据以往生活经验回答。课件演示:熊猫森林超市开张情景。

课件显示超市内部场景。

课件出示准备好的物品的图片。

课件出示几种常见的秤图片,老师出示实物秤,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目的: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观念。2分

1g

板书设计:

千克与克的认识

1千克(kg)=1000克(g)

课堂活动设计:

先估一估,再称一称。

物品名称估计的轻重称出轻重数学书剪刀一个苹果一瓶椰汁

认识千克教案(篇3)

一、教学内容:小学数学新课标人教版教科书第四册第六单元《克与千克的认识》及相关练习

二、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初步的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和会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意识,及互相合作学习的能力,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三、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单位。

四、难点: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较准确地估计物体质量,表示物体的轻重。

五、解决方法:为学生创造充分的感受、体验的机会。

六、设计理念:由书本数学向生活数学转变,重视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人人参与、主动发展。

七、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天平,盘称,2分硬币,一块肥皂,2袋500克的糖,1千克的称砣一个。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1、组织学生进行负重跑步比赛。

师问:我听说我们班有两名同学跑得很快,他们是谁呀?今天我们让他们举行一场比赛怎么样?不过今天的比赛难度增加了,他们每人要背一个同学比赛,你们想看看吗?

学生活动。

师问:让我们来采访一下冠军,你为什么不选王仕聿(重的那位同学)呢?

那么,王仕聿,你有多重?除了“斤”以外,你们还知道哪些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

2、师说:“斤”“两”是我国过去常用的质量单位,从1990年12月21日开始,我国就规定不使用这两个计量单位了。现在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要和国际接轨,而“克”“千克”是全世界各国统一使用的质量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国际标准的质量单位“克与千克”。

(二)探究新知

1、交流汇报:请学生汇报去超市调查情况。

师:昨天老师让同学们去超市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质量,谁来说说你调查了些什么?

学生汇报。

师问:同学们说了那么多,这些物品有的用“克”作单位,有的用“千克”作单位?请你仔细想一想,什么时候用“克”,什么时候用“千克”作单位呢?(比较轻的东西用“克”做单位,比较重的东西用“千克”作单位)

认识千克教案(篇4)

一、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千克、克、吨”

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三、课堂实录

教具准备:天平、盘秤、牛奶、黄豆、回形针、花生米、军棋、2分硬币、苹果、鸡蛋等等,教学课件。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笔Γ和学们,上节课有两个同学表现得非常好,老师要和他们热烈拥抱。

老师抱一个特别瘦的学生一下就抱起来了,而抱一个胖的学生怎么抱也抱不起来。

(评析自然引入“轻”“重”。)

师:通过刚才老师抱这两个学生你有什么发现?

生:×××轻,×××重。

师:真的吗?(让一个学生再来抱抱试试)

2笔θ醚生从桌上任拿2个物品掂一掂,说一说谁比较轻,谁比较重。

(评析通过“抱一抱、掂一掂”的游戏非常自然地引出了物体有轻重的区别,激发了学生学习称物体的欲望,为下面的探索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情境。)

(二)探索新知

1被惚ń涣骺吻笆占的资料。

师:刚才我们通过抱一抱和掂一掂都可以大体比较出两个物品的轻重,那么要知道物品到底有多重,该怎么办?

(评析唤醒学生生活中有关质量的经验。)

生1: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示的净含量。

生2:用秤来称。

师:这两个方法都不错!如果物品的包装上标有质量,我们就可以知道一些物品的质量。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到商店任选5件自己喜欢吃的食品调查它们的净含量,谁来汇报一下?

生汇报:1包火腿肠有500克、一根火腿肠有45克、60克、75克……

1包薯片250克,1包饼干500克,1个“小哑铃”面包1千克……

师:同学们收集的资料非常好!同学们刚才说到的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质量单位,用来表示物品的质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克和千克!(教师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评析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轻重引入表示轻、重的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比鲜冻印

师: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示的净含量可以知道物品的质量,但是很多物品没有包装。比如:刚才两个同学的体重、桌上摆的鸡蛋、苹果等物品,要想知道它们的质量该怎么办?

(评析从学生认知规律出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

生:用秤来称。

师:对,要想知道物品的准确质量可以用秤来称,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在什么地方见过?

生汇报: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健康秤等等。

用课件介绍各种秤的简单使用。

(评析使用课件适时,恰当。)

盘秤:把物品放入盘内,指针会告诉我们物品的质量。

电子秤:把物品放入盘内,会自动显示物品的质量。

弹簧秤:把物品挂在钩子上,就可以读出物品的质量。

天平: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右盘内的砝码和下面标尺表示的刻度来计算左盘中物品的质量。

磅秤:计算秤砣质量和秤杆刻度表示的质量,我们可知被称物品的质量。

3奔虻ソ樯芴炱胶团坛拥挠梅ā

师: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放着一台天平和一个盘秤。老师简单介绍天平各部分的名称:托盘、横梁、标尺、指针、螺旋、砝码……(边指边说)

师:天平的使用方法是先在左边的盘里放上要称的物品,然后在右边的盘里放上砝码,直到天平的指针在标尺的中间为止。这时天平平衡表示两端的质量相等,计算出右盘内的砝码和下面的标尺指示的刻度的和就是左盘中物品的质量。(边操作边介绍)同学们桌上的天平,老师已经调试好了,在使用的时候,右边放砝码,左边放物品,打开红色的砝码盒,里面有一个小镊子,一定要用小镊子来夹取砝码,不能用手直接拿,如果用手直接拿会腐蚀砝码。现在用小镊子夹取每个砝码认识一下每个砝码的质量是多少。

学生分组认识砝码。

师:现在同学们把1克的砝码放在盘秤的盘里,看看秤的指针有什么变化?

生:指针稍微动了一点点。

师:指针所指的位置就是1克。现在同学们每人选不同克数的砝码,看看指针的位置在哪里,那个地方就是砝码的质量。

学生分组结合砝码,熟悉盘秤的使用方法。

4比鲜犊恕

(1)称一称。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天平和盘秤,学习了它们的使用方法。现在我们就用盘秤或天平称出桌上的苹果、盐、几粒黄豆、

几个回形针……的质量。同学们称完之后写清物品的名称和质量做好记录。看在3分内哪组同学称的物品最多,哪组就是优胜组!

学生分组称物品。

(2)说一说。

生:一枚2分硬币大约是1克,一枚5分硬币大约是3克,一枚1元硬币大约是15克……

生:一枝铅笔大约是9克,一本书大约是65克,另一本书大约是165克,50粒花生米大约是35克,一个苹果大约是89克,10个回形针大约是23克……

师:这些比较轻的物品,同学们都使用克作单位。很好!克用字母g来表示。(师边说边板书:克——g)

(3)掂一掂。

师:你知道1克有多重吗?把你们刚才称的1克的物品拿出来,比如一枚2分的硬币,放在手里掂一掂,感觉一下1克,有什么感觉?

(评析通过“掂”的感受,建立1克的质量概念。)

生:很轻。

(4)找一找。

师: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克?

(评析注重估测,同时发展1克的质量概念。)

生:我称的一粒花生米大约是1克。

生:我咬的一口苹果大约是1克。

生:5张纸的质量大约是1克。

生:……

师:同学们能够结合自己的物品体会1克的质量太棒了!

(5)猜一猜。

师:同学们不要称,猜一猜几粒黄豆的质量大约是1克?几粒大米的质量大约是1克?几个回形针的质量大约是1克?……猜完之后再称一称看对不对?

(评析加强估测,并验证估测,培养学生自我修正、反思的习惯。)

学生分组活动

交流汇报

生:我们组8粒黄豆是1克。

生:我们组10粒黄豆是1克。

师:为什么有的小组8粒黄豆是1克,有的组10粒黄豆是1克?

生:黄豆的大小不一样……

生:……

(6)借一借。

师:刚才我发现了这样一件事情,在王建那组他们在称一个大苹果质量的时候,在砝码的盘里除了有砝码,还有一个橘子,为什么?

(评析把问题抛给学生。)

王建:因为砝码的质量合在一起不能达到大苹果的质量,所以我们用一个小橘子代替砝码。用砝码的质量加上小橘子的质量就是大苹果的质量。

师:那个小橘子的质量你们知道吗?

王建:知道,我们已经称过了。

师:同学们认为他们的做法怎么样?

生:……

师:在我们称一个物品的质量时,如果砝码的质量达不到我们想要的质量时,可以用已经知道的物品的质量来补充。

(评析及时关注学生的“创举”,抓住了课堂的再生资源,并引导学生加以分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7)估一估。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任选3~4件物品合在一起,先估一估它的质量,然后再验证估计得准不准。比一比谁估计得最准!

小组内验证,比一比谁估计得最准。

(评析认识“克”这一环节,老师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活动所需的盘秤、天平以及很多实物,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创造了充分的条件,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体验。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称一称、说一说、掂一掂、找一找、猜一猜、借一借、估一估等实践活动亲身经历和体验1克的`实际质量,并感受了几克的质量。使学生在自主的时间和空间里自主地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仅仅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由于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

5比鲜肚Э恕

(1)教师介绍。

师:刚才有的组的同学称的物品合在一起的质量达到1000多克甚至20xx多克,在记录的时候是不是要写很多数,如果不注意还有可能写错,是不是不方便?怎么办呢?

(评析用“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同时使学生感受到使用“千克”的必要性。)

生:可以用千克。

(评析若此处师追问一下为什么,让学生说出他的想法会更好。另外,若学生答不出,可结合长度单位米、千米,有助于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还可导致学生知识之间的迁移。)

师:我发现我们班有的同学非常聪明。结合课前的调查知道,较重的物品要用千克表示。非常好!称较轻的物品,可以用克作单位。称较重的物品,要用千克作单位的,千克用kg表示。(师边说板书:千克——kg)

师:同学们刚才称的盐一袋是500克,两袋盐就是1千克。一袋牛奶是250克,4袋牛奶也是1千克。

(2)掂一掂。

师:请大家掂一掂两袋盐或4袋牛奶,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

(评析通过“掂”,让学生直观感受1千克的质量概念。)

(3)找一找。

师:1千克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1公斤,也就是2斤。那么在你周围还能找到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也是1千克?

生:2包面条。

生:6个馒头。

生:……

(4)拎一拎。

师:请同学们想办法任意称出几千克重的物品,然后用手拎一拎。

学生有的把几个小组的盐都收集起来拎一拎,有的把书包称一称再拎一拎……

(5)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以克和千克为单位说一说生活中熟悉的物品质量。

(学生回答省略)

6苯萄1千克=1000克。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克与千克,那么克与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多少克才是1千克呢?请同学们猜一猜,然后想办法验证!

生:刚才老师说4盒牛奶是1千克,每盒250克,250×4=1000,所以1千克=1000克。

生:桌上有一袋1000克的大米,和两袋盐一样重,所以1千克等于1000克。

生:……

(评析每一个学生都是富有个性、极富潜力的思维主体,关键是看教师是否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开放性的问题——“克与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自己想办法解决验证。”

认识千克教案(篇5)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要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更清楚的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在实际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探索来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例如在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时我设计了几个实践活动,下面是其中的一个教学片段:

师:你见过台秤吗?在哪里见过?台秤可以怎样称物品的重量?

生:“见过”,“在商场”,“菜场也有”,“指针先要对准0刻度”……

师:你想亲自动手称物品的重量吗?(接着组织学生6人一组进行操作活动。活动前,明确组内每个成员的职责及活动的要求)请大家称一称面前的物品重量(课前准备好)。

学生称苹果(1千克)、盐(500克装2袋)、大白兔糖(250克装4袋)

师:那么,请数一数l千克盐有几袋?1千克糖有几袋?1千克苹果有几个?

生:“苹果有大有小”,“大个的苹果1千克约有4、5个,小个的苹果约有5、6个”。

学生用手掂自己称的1千克的物品,再在组内交换物品掂,边掂边闭上眼睛体会1千克约有多重。

师:请拿出课前准备的盒子(三个,外型一样,重量各异),不能用称秤,你能用手掂找出重1千克的盒子吗?

学生一个个跃跃欲试,纷纷从三个盒子里找到重1千克的盒子。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奖励了一袋大白兔糖,看到自己的奖品,同学们都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

认识千克教案(篇6)

《克和千克》是二年级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初步尝试。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已经对物体的轻重有了一定的认识,这些经验都是建立质量概念的重要基础。这节课的教学设计,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力求通过各种实际操作活动,增强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对这样的说课,我深感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一、教学目标的定位符合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能力

知识与技能方面,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了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过程与方法方面: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并进行简单的计算,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情感价值观方面: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况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既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又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还结合教材特点。

二、在“动手操作”活动中构建克和千克的概念实

印老师说:学生对克和千克的认识不能停留在一枚一角硬币重1克,两袋食盐重1千克上。她要通过各种活动,如:让孩子们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质量大约1克,如一个图钉,一枚纽扣等也重1克,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把抽象的质量单位与熟悉的实物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用手掂一掂两袋盐的质量,再称一称,使学生初步感知1千克的质量观念,然后通过猜一猜,说一说活动。如:老师的体重,同学的体重等,使学生明白了质量大时可用千克作单位。在这些活动中,体现同学们分工合作,有条不紊,从而达到了感知和构建了克与千克的概念的目的。

三、课后巩固练习设计层层递进,突破常规练习

在巩固练习部分,印老师第一题是让学生根据这节课的学习感受,填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然后让孩子完成书上的比大小练习。而第二个练习是让孩子动手操作,连一连,前提是不用秤,学会让小学生估计一个物体的重量,我认为这个环节设计的特别好,它打破了我们平时用的传统的练习巩固方式,并且通过这种操作练习,也很好的达到了教学的目的,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改变了平时练习的枯燥无味。同时,孩子们做完练习,不仅纠错,更重要的是找出错误的原因。在这个活动中,我认为让孩子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同时让孩子明确数学的严密性。

总之,这节说课思路清晰,体现了数学说课的特点,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乐趣,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学习,团结互助的精神,尝试到了成功的快乐。

认识千克教案(篇7)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二年级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在生活中虽然接触过质量单位,但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茫然。根据这一特点,本设计从生活情境入手,激活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体会学习质量单位的必要性。同时通过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亲自去感受1克和1千克这两个质量的实际“大小”,从而使学生正确掌握质量单位间的进率。

1.在生活情境中感悟“克”和“千克”的存在形式,体会学习质量单位的必要性。

课前布置学生分别准备重50克、100克、500克、1千克的四样物品,让学生深入生活,到超市进行调查。在选择、购买商品的过程中,发现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的质量,拓宽了学生学习、体验的空间,拉近了“克”“千克”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充分了解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从而体会学习质量单位的必要性。

2.在活动中建构“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培养测量意识。

为了让学生了解每一个质量实际有多重,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学生感兴趣的实践活动,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充分认识克和千克,感受1克和1千克质量的轻重,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使学生充分享受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成功喜悦。同时通过对天平和秤的认识,使学生体验测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测量意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天平 一枚2分硬币 一支笔 一块橡皮 两袋重500克的盐、一袋重1千克的面条等实物

学生准备 一枚2分硬币 分别重50克、100克、500克、1千克的四样物品

教学过程

⊙课前调查,了解信息

1.课前布置学生深入生活,到市场、超市等场所调查、采集信息。

2.调查内容: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哪些?

3.初步了解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秤。

⊙创设情境、关注质量

1.请两位同学举起质量不同的两袋物品给大家看,其他同学注意观察这两位同学的动作和表情,你发现了什么?

(举较重物品的`同学很吃力……)

师:物体有轻重之分,要表示物体有多重,可以用什么作单位呢?

(克、千克……)

师:表示物体有多重,在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是克和千克,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

(板书课题:克和千克的认识)

2.学生介绍自己见过的秤。

(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设计意图:巧妙利用“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很自然地引入到克和千克的学习中。

⊙操作实践,形成概念

1.认识“克”。

(1)借助生活中的物品认识克。

(出示三样物品:2分硬币、一支笔、一块橡皮)猜测哪样物品的质量是1克。

(学生自由猜测,师用天平称量验证)

①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

②演示利用天平称一枚2分硬币的过程。

得出:一枚2分硬币重约1克。

③克用字母“g”表示。

[板书:克(g)]

(2)掂一掂,感知1克。

师:请大家取出一枚2分硬币,放在手心掂一掂,闭上眼睛感受一下1克有多重。

切蛋糕教案分享


切蛋糕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学习用揉、捏、挤压等方法给“蛋糕”裱花、装饰。

●感受自己制作、装饰食物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尝试用揉、捏、挤压等方法装饰蛋糕。

●难点:能用适当的力度进行挤捏,并能裱出简单的蛋糕花纹。

活动准备:

●事先制作完成的成品裱花蛋糕一个,教师示范用的蛋糕一个(略大于幼儿的),幼儿制作用的小蛋糕。

●奶油装袋人手各一份。

●切好的小水果若干(如小番茄、葡萄):擦手用的毛巾幼儿人手一块。

●幼儿用书第4册第17页

活动过程:

●看看漂亮的生日蛋糕。

·观察蛋糕的形状。

——今天是熊宝宝的生日,客人送来了一样礼物。(教师故作神秘

地打开盒子。)

——看看这只大蛋糕,说说它是什么样的。你最喜欢蛋糕的哪

部分

·回忆生活经验,了解蛋糕花纹的由来。

——你们知道蛋糕上漂亮的花纹是怎么来的吗

的生活经验,引出是用奶油做出来的。)

·观察并猜想奶油袋的用法。

——瞧!这是什么呀

·观看教师讲解、演示使用奶油袋。

——这顶伞我们要倒着来用,用手握住伞柄,将伞尖朝蛋糕,用

5个手指用力挤捏。(请幼儿边听边模仿教师徒手做一遍动

作。)让奶油从袋里出来,裱到蛋糕上。(教师示范裱出简单

点状花纹。)

·观察手指用力与不用力时奶油的变化,并练习捏的动作。

——小朋友,请你也来试一试这顶有趣的小伞,捏一捏,说说你

的发现。

●做个漂亮的生日蛋糕。

·幼儿大胆尝试裱出各种纹样。

——老师刚才裱出的花纹是怎样的

纹吗

·再次探索挤捏的力度与蛋糕裱花的关系。

——一开始我们先慢慢试一下,注意不要太用力,感觉用不同力

气挤捏出来的花纹是不是一样。

·在裱出不同花纹的蛋糕上加上水果、糖果等点缀。

——老师发现很多小朋友的想法很不错,各种花纹的小蛋糕马上

要完工啦!还可以用水果丁和糖果来把蛋糕装饰得更漂亮。

●尝尝美味的生日蛋糕。

·欣赏装饰好的蛋糕,能认同自己和同伴的作品。

——今天的蛋糕聚会品种真丰富啊!快来瞧瞧我们亲手制作的蛋

糕,你最喜欢哪个蛋糕

·开生日会,共同分享蛋糕。

——小朋友的蛋糕太美了,我们一起开个生日会吧!(大家齐唱

《生日歌》,吃蛋糕)

活动延伸:

●将操作材料投放到娃娃家的小厨房,幼儿继续在区域中体验制作、装饰蛋料糕的游戏。

●根据蛋糕装饰的纹样,结合美工区,以线条、图案画等进行装饰画活动

●引导幼儿利用《美工》第17页,制作一顶厨师帽,能独立完成压折两角和打开的动作。

切蛋糕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蔬菜切面进行印画,感知不同蔬菜印章画的特殊效果。

2、感受印画的乐趣,体验创作的成功。

活动重点:

利用蔬菜切面蘸上水粉颜料进行印画。

活动难点:

能按照自己的想法用蔬菜进行形状的拼接。

2、彩色颜料(每组三盘);

3、切好的蔬菜;

4、抹布;

5、裙子纸样(人手一份);

6、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观看PPT,引发幼儿兴趣。

出示PPT2—7,师:女孩子的裙子啊是越来越漂亮了,我们来看看这些漂亮的裙子。

二、教师讲解示范。

1、出示PPT8,师:老师也带来了几条漂亮的裙子,你看看,你最喜欢哪条,你觉得它什么地方好看?

小兔,你为什么哭啊?我和我的小伙伴要参加一个模特大赛,可是我们没有漂亮的服装,我很伤心?蒋老师,你能帮帮我吗?

3、师:小朋友,你们愿意帮小兔吗?(愿意),那我们一起来帮帮小兔们吧。老师有一个好主意,我们让我们的蔬菜宝宝一起帮我们好不好?

4、出示PPT13—14,师:我们来看看蔬菜宝宝可以怎么帮我们,它是哪个蔬菜宝宝?它切开来是什么形状的?它可以成为裙子上的什么?(教师可边说边示范)

6、出示PPT15—19,师:老师已经装饰好了一条漂亮的裙子,你看老师是用什么蔬菜,怎么做的。

(1)师:我们把裙子纸样放在桌子上放平,然后再想想你用什么蔬菜宝宝印?我想用辣椒印,我就从篮子里取出辣椒。我想用大白菜,我就取出大拍菜。

(2)师:怎么印呢?我们如果要用辣椒印绿色的'图案,就拿住辣椒的上端,把辣椒放在绿色的颜料盘里轻轻沾颜料,贴在纸上,用力压一压,时间还要长一点,注意不要移位。在纸的空白处都印好辣椒图案后,把蔬菜宝宝放回盆子里。

(3)师:我们再选择另一种蔬菜宝宝来印,谁来试一试。

(4)请一个幼儿按老师说的方法,在纸上试一试。教师提示幼儿:先选你想印的蔬菜宝宝,选好了再想想你用什么颜色来印?选好颜色后,拿住蔬菜宝宝轻轻沾颜料,用力压一压,时间长一点,不要移位置。注意:印了图案的地方就不印了,印在空白处,不要把画面弄脏了。

6)师:你也想为小兔设计漂亮的服装吗?那你们就开始吧。

三、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蔬菜和色彩进行印画,注意色彩间的搭配。

2、提醒幼儿手上有颜料了,可以在抹布上擦一擦。

3、印好后不要拿起来,等裙子晾干。

四、欣赏作品,进行评价。

1、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服装,并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条裙子?它哪里最漂亮?

2、教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简单地评价,对幼儿积极大胆的参与态度以及大胆的创作表示肯定。

切蛋糕教案 篇3

一、设计意图:

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是以培养幼儿创造能力为核心的一种创造性教育活动,每个幼儿都有创造的潜力,同时又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且把自己所想象到的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的一个过程。

《纲要》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并要以幼儿为本。所有再设计本节美术活动时,整个思路就是以这两点为依据。鱼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动物,对于鱼的外型特征幼儿已相当的了解和熟悉,所以要从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和绘画发展水平出发,以幼儿发展为本,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的活动设计,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充分调动幼儿的绘画热情和兴趣,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创设“小鱼不见了”的问题情境勾起幼儿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幼儿探索及创作的欲望。并运用多种绘画材料、工具及载体,通过用蜡笔和水粉间的常用又独特的组合方式进行美术创作,引导幼儿自主创造,表达自己的意图及对美术作品的感受,让幼儿尽情地表现,画出自己喜欢的、富有创造性、个性的鱼,从而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在教学方法上利用直观教学和幼儿操作法相结合。

二、活动目标:

1. 尝试用蜡笔和水粉笔组合进行美术创作,体验“变鱼”过程带来的快乐。

2. .养成良好的作画常规。

三、活动准备:

指导语:今天让我们坐上潜水艇去海底探险吧!来,准备好了吗?出发吧!(幼儿跟着老师听音乐做相应的动作进场,坐成半圆形)

这是一只魔术笔,它一定知道鱼躲在哪里?

魔术笔粘上颜料涂在纸上,鱼就出来了。

(1)在变鱼前先要用淡色的蜡笔画出自己喜欢的鱼和水草,鱼要画得多些,画的重些。

(2)画好鱼和水草后,再用水粉笔涂上颜料就可以了。

(3)在涂色时水粉笔的水分不要太多,不然颜料会流出来。

(4)保持桌面和衣服等的干净,手脏了要及时擦干净。

5. 幼儿分散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请动作快的小朋友坐上潜水艇去观察水里的鱼,老师指出有特色的鱼和幼儿一起分享,这鱼漂亮吗?为什么?

师:小朋友变出了这么多的鱼,我们把自己的作品带到教室里,让其他小朋友一起看看吧!

五、课后反思:这是一堂比较成功的美术活动,本次教学活动让我最感欣慰的应该是:这是真正属于幼儿自己的绘画活动,真正体现幼儿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整堂课环节思路清晰流畅,形式新颖,真正体现幼儿为主体这一教学宗旨。

1.引导幼儿用暖色表现炎热、用冷色表现凉快,描绘夏天的景色。

谈话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小朋友,夏天到了,你们看到夏天是怎么样的?

教师:小朋友,夏天到了,你们看到夏天是怎么样的?

人们在夏天里穿什么衣服?怎样才能凉快些?

引导幼儿交流自己对夏天的认识和体验。

教师:如果我们把夏天画出来,想一想用什么颜色可以表现出夏天的炎热呢?

那什么颜色看上去凉爽些呢?

教师总结:夏天的太阳像个大火球,夏天的树叶很大很密,看上去很凉爽。

夏天人们穿得很少,喜欢在大树下乘凉、吃西瓜。红色、橙色看上去比较暖,可以表现炎热。

蓝、绿色看上去比较冷,可以表示凉爽。

3.交代要求,引导作画,教师指导。

教师:今天我们来画一幅夏天的画,我们用拓印颜料来印画树叶,再添画夏天的风景。

先想画什么内容,画的时候还要注意颜色是不是符合夏天的特征,怎样画才能使画面更漂亮。

4.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幼儿在绘画中可以互相商量,正确选择夏天风景的颜色,并保持画面清洁,画出夏天的特征。

展出幼儿作品。

请小朋友根据自己的画面谈谈夏天的风景以及对夏天的感受。

活动目标:

1、通过玩颜色,对色彩的变化感兴趣。

2、学习简单的拓印方法,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准备红、黄、蓝三种颜料,每人准备毛笔一支、调色盘一个,铅画纸、白纸、夹子等。

师:“今天王老师要请小朋友一起来当小小魔术师好不好?”

教师出示调色盘,引导幼儿认识一下颜色:“你们看,老师盘子里准备了一些颜料,这些颜料是什么颜色的呢?”(红、黄、蓝)

2、引导幼儿大胆的尝试变色游戏。

(1) 师示范并讲解:“今天我们就要用红黄蓝三种颜色来变魔术看看王老师是怎么来变的好吗?先拿一支毛笔蘸点水蘸上红色,把它放在盘子里,然后呢再蘸点黄色,把红色和黄色搅和在一起变变变,你们看变出了什么颜色?(橘黄色)把变出来的颜色涂在这个铅画纸上。”师再选择别的颜色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变色1-2次。

(2) 幼儿进行调色操作,教师观察,并进行适当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地进行变色。师:“现在王老师要请小朋友来变魔术了,看看哪个小朋友变的颜色最多,变出来的颜色我们把它涂在铅画纸上,呆会有大用处。”(提出卫生要求——魔术师要小心啊,千万别把魔术变到外面,

(3) 学习拓印的方法:(师出示一张白纸)“看王老师手里有一张白纸,我们把它按在刚才画好的画上,用夹子夹住,然后轻轻的在上面压压,再轻轻的提起来,你们看印出了什么?”

3、添画。

(1) 师示范给印出来的画添画。“王老师觉得有点象一只螃蟹的壳,王老师把它变一变,变成一只螃蟹行不行。”

(2) 幼儿操作。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添出与其他小朋友不一样的画。

4、分享活动的乐趣,积累经验。

扬一些作品富有创造力的幼儿。

二、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运用随意折叠、涂色块的方法表现不同的船帆。

2、初步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感受力。

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三、活动准备:

2、帆船底座人手1个、用来制作船帆的形状各异的白纸、黑色水彩笔、油画棒

2、启发幼儿观察周围的帆船,说说帆船上少了什么?(部分船没有帆)

3、师:“帆船没有帆能航行吗?为什么?那怎么办呢?”

1、鼓励幼儿自由讨论船帆的制作方法。

2、引导幼儿观察“大海”上自制的帆船,讨论船帆是怎样做成的。

师:“你知道这些船帆是怎么做的吗?”(引导幼儿观察船帆上的折痕并发现这些折痕是通过反复折叠而产生的。)

3、给每个幼儿一张白纸,请幼儿折叠并观察折痕。

4、师生共同总结制作方法:将纸随意折叠数次,注意尽量用力折叠,使折痕明

显,然后打开,用水彩笔描出折痕,最后上色,尽可能浅色和深色互相搭配或有规律地交替使用颜色。船帆做好后,把它插在底座上。

1、请美味幼儿自由选择一张图形纸当船帆进行设计、装饰。

2、启发幼儿将纸沿各种角度折叠,建议幼儿折叠次数不要过多,鼓励幼儿折出与别人不同的图案。

3、鼓励幼儿正反面均匀涂色。

4、帮助幼儿将船帆插在底座上。

1、请幼儿将自制的帆船送到“大海”上。

2、幼儿互相欣赏,感受帆的造型美和色彩美,体验成功的乐趣。

3、幼儿自由举行“帆船比赛”。

活动目标:

1.复习画乌龟,鼓励幼儿合理地布局画面。

2.通过欣赏课件,感受画面布局的重要性。

2.乌龟手偶。

3.画纸、勾线笔人手一份。

“今天,我请了我们的好朋友来,你们知道是谁吗?”

“乌龟不高兴了,它迷路了,你们知道它住在哪里吗?”

2.展示课件,帮助幼儿感知乌龟“住”不同的地方,画面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1)出示海水图,听听乌龟说了什么?(“谢谢你们给我找了一个家,可是我应该住在哪里呢?”)

(2)让乌龟分别住在右上角、左上角、画面中下部,请幼儿说说乌龟住在这里好不好?为什么?听听乌龟是怎么说的。(“不好不好,我的头、脚都在水外面了;不好不好,我住在草堆里不舒服”)

(3)让乌龟住在画面中间,听听乌龟怎么说?(“太好了,我最喜欢在水中间游来游去的了。)

(4)出示一个小乌龟在中间,听听它怎么说?(“这么大的海,就我一个人住?我很孤单哦!”)请幼儿想想办法?

(5)增添许多个小乌龟(画面较饱满),听听乌龟怎么说?(“太好了,这样我就不会孤单了。”)

(6)出示一个小乌龟,一个大乌龟,感受知画面。

3.请幼儿也来给乌龟安一个家。(1)提出要求:先想好是给大乌龟安家还是给小乌龟安家,给1个还是给几个乌龟安家,安在哪个地方,乌龟最高兴呢?

(2)幼儿绘画,教师巡视指导。

(3)作品展示。

幼儿互相欣赏、介绍作品,感受画面布局的美。

反思:

画面布局是幼儿比较难掌握的一个问题。以前,幼儿已有了画乌龟的经验,但在绘画过程中,总是会画的太小或太偏了,画面给人的感觉总是不太漂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设计了这个活动《可爱的乌龟》。

我改变了以往的绘画模式:引起幼儿兴趣→教师示范→幼儿绘画→作品评价的方法,而是制作了课件,将整个布局的问题放在课件中来解决,并且运用了幼儿较易接受的拟人化的手法及音效,帮助幼儿感受乌龟住在海水里的不同地方画面的感觉及乌龟的感受,乌龟说的话更能帮助幼儿理解画面布局的重要性,更易让幼儿接受。

在幼儿绘画过程中,教师的指导显得更形象了,以往要幼儿将物体画中间,画大一些,画满一些,总是用平直的语调说,总有些孩子只顾自己画,不去理会老师的话,但这次通过展示课件后再画,有的幼儿画了一个乌龟,我便说:“你想想,这只乌龟一个人住,它会怎么想呢?”幼儿很自然的就会多画几只乌龟了。

幼儿在合理布局画面的基础上,也充分显示出自己的想法与创造,有的幼儿画了许多只小乌龟,在前面画了一只大乌龟,他说:“大乌龟带着小乌龟做操呢!”有的幼儿把小乌龟画在大乌龟身上,他说:“这只小乌龟玩累了,在爸爸身上休息呢!”还有的幼儿画了一个大乌龟、中间壳是空的,再在旁边画了只小乌龟:“妈妈刚把小乌龟生下来,正教它游泳呢!”可见幼儿的想象也是非常丰富的。

在评价过程中,我组织幼儿一起欣赏了同伴的画,幼儿都能大胆地说出自己画的是什么,讲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整个活动,这个课件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但解决了幼儿的布局问题,还拉近了幼儿与乌龟的距离,幼儿在绘画过程中能考虑乌龟的感受,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各种粘贴材料、蜡笔、各色颜料。像救生圈形状的作画纸。

欣赏活动室四周的救生圈,引导幼儿观察这些救生圈上的各种图案花纹。

向幼儿介绍:夏天去游泳能使自己凉快,但不能一个人去游泳,必须在大人的带领下去,并要套好救生圈,游泳时也要文明游泳。

1.出示做的救生圈,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2.讨论制作方法:

1)用蜡笔在救生圈上画上自己喜欢的花纹与图案。

2)找自己喜欢的手工纸,剪出各种形状进行粘贴。

3)用颜料粉刷救生圈的颜色。

让幼儿根据救生圈上的花纹或者图案,进行封闭式数数,数出的总数就是救生圈的价格。找找价格最贵的是哪一只救生圈。

“动手角”里有许多的材料,明天我们还可以继续做出各种款式的救生圈来。

切蛋糕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用多种材料进行测量,探索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次数、长度的关系,对测量活动感兴趣。

2、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蜂蜜蛋糕树绘本ppt;大图(次数一样,测量工具不一样;长度一样,测量工具不一样);测量工具(棉签、回形针、小棍);笔

活动过程:

一、阅读绘本,感知测量(8—9分钟)

师:今天,张老师带来一个有趣的故事,一起来看看。

1、阅读绘本前几页,引出问题

提问:小老鼠和阿力挖到蜂蜜了吗?为什么没有挖到?

【引导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出示图片,了解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长度的关系

师:小熊猫从家门口走路5步,小老鼠它们也走路5步,它们是用什么测量的?

【说出脚步,一种自然测量工具】

师:这是它们走一步的距离,你们觉得哪个是小老鼠一步的距离?哪个是阿力走一步的距离?

【幼儿进行选择正确的脚印】

师:小老鼠走了5步的距离有多远呢?我们一起来测量一下?

【老师示范测量,运用儿歌复习正确的测量方法。】

师:大河马阿力也走了5步,阿力走的长度,谁来测量一下?

【请个别幼儿测量】

师: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它们没有挖到蜂蜜了吗?

师小结:小老鼠的脚步小,用来测量的测量工具短,所以测量出来的长度短;河马的脚步大,用来测量的测量工具长,所以测量出来的长度也长,因此,虽然都走了5步,测量了5次,但是长度不一样。

3、再次阅读,发现秘密

师:我们看看它们有没有发现?

小结:原来,小小的测量还有这样一个秘密,怪不得它们挖不到蜂蜜。测量还有什么小秘密呢?请你们来发现一下。

二:操作体验,探索关系(15分钟左右)

1、幼儿测量

师:老师把大熊猫的家到蜂蜜的距离画出来了,请你用老师提供的测量工具来测量一下,看看测量结果都一样吗?

【师交代要求:请你每次选择一种测量工具,测量好后,把测量次数记录下来。】

2、记录结果

师:用回形针测量时测量了几次?用棉签测量用了几次?用小棒测量了几次?

【师幼共同记录】

3、发现关系

师:用什么测量工具测量的次数最多?用什么测量工具测量的次数最少?为什么?

师小结:相同的长度,测量工具越长,测量次数越少,测量工具越短,测量次数越多。

三:经验迁移,应用生活(6分钟)

师:你们喜欢测量次数多一些还是少一些呢? 小结:测量次数少一些会更准确. 你们经过三年的幼儿园生活都长高了,马上要上小学了,会学习用尺子测量自己的身高还有学习用品等,今天老师带来一些常见的尺子,你们猜猜测量不同的物品时会选用哪种尺子呢?

【引导幼儿选择量具,激发测量兴趣。】

小朋友们真聪明,故事里的小老鼠也很聪明,我们看看它有没有挖到蜂蜜?

活动反思:

指南中指出引导幼儿感知和体会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要求鼓励和支持幼儿发现、尝试解决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的用处,活动测量体现了生活中的数学,用脚步进行自然测量,最后回归到生活,测量我们的身高、教室等,对测量感兴趣,对进入小学学习根深的内容埋下伏笔。

选择绘本内容提高了活动的趣味性,将数学知识渗透在故事中。通过阅读图文并茂的小故事,能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吸收基础的数学概念,这些概念简单易懂,可以快速地增进孩子的基础数学认知,促进思维发展。

切蛋糕教案 篇5

绘本活动《谁咬了我的大饼》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通过对比了解不同动物的牙印是不一样的。

2、尝试用完整的语句表述:"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

3、在学学、说说、做做的过程中感受阅读的乐趣。

4、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

5、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活动准备:

ppt、故事视频、图片各一张(小猪、小鸟、狐狸、兔子、鳄鱼、河马)、山楂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师:咚咚咚,今天呀,陈老师带来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好不好?小猪做了一个大饼,累的睡着了,等他醒来一看,咦,是谁咬了我的大饼啊?

师: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到底是谁咬了小猪的大饼呢?瞧,大饼在这,我们先来看看大饼上的缺口是什么形状的?(半圆形的)我们一起帮小猪猜猜是谁咬了它的大饼?(幼儿猜测)二、理解故事1、师:小猪决定去问问它的朋友, 它走啊走,遇到谁啦?(小鸟)小猪会怎样问它呢?(请幼儿问)师:小朋友帮小猪看看,小鸟咬的是怎么样的,为什么小鸟咬的大饼是三角形?(因为它的嘴巴是尖尖的,小小的三角形,所以咬出来的牙印是三角形)和原来的那个牙印一样吗?是不是小鸟咬的呢?

2、师:小猪又遇见谁啦?(小兔)小兔咬出的牙印是什么样子的呢?(幼儿猜测)小猪会怎样问小兔呢?"小兔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兔子咬的牙印是怎么样的,(突出小兔的三瓣嘴、门牙)你们看是不是小兔?(不是)3、(出示ppt4)小猪又遇见了狐狸,谁来帮助小猪问问狐狸吧,还有谁来用响亮的声音问一问 "狐狸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狐狸在大饼上咬了一口是怎么样的,(大大的三角形)。和半圆形的牙印一样吗?是不是狐狸咬的呢?

4、(出示ppt5)小猪又遇见谁了?(鳄鱼)小猪会怎样问鳄鱼?猜猜鳄鱼咬出来的牙印是什么样子的?鳄鱼咬的牙印是什么样子的?(尖尖的,锯齿一样)看来也不是鳄鱼咬的。

5、(出示ppt6)最后小猪又遇见了谁?(河马)小猪会怎样问河马?河马张开大嘴,轻轻的咬了一小口,看看,大饼变得怎么样了?河马咬出来的牙印是什么样子的?

小结:小鸟的嘴巴咬出来的一口是小小的三角形,小兔的是三瓣嘴, 狐狸咬了一个大三角,鳄鱼咬掉了一个大锯齿,河马咬掉了半个大饼,他们咬的牙印和这个半圆形的牙印都不一样,所以都不是它们咬的。那到底会是谁咬的的呢,真奇怪!(边总结边出示小动物)6、教师继续讲述结尾:(出示ppt7)小猪的肚子也有点饿了,它也咬了一口,啊呜!(吧唧吧唧)真好吃!他一边嚼着大饼一边想:是谁咬了我的大饼呢?原来是小猪自己咬的!

三、延伸活动:送饼干1、老师这里有许多小饼干,看看上面的缺口是不是它们咬的呢?

2、(分别出示不同缺口的饼干)让小朋友猜猜是谁咬的,然后请个别幼儿送给相应的小动物。(送的时候说一句我送饼干给你吃)3、这里还有许多饼干,都是这些小动物咬的,请小朋友每人拿一块饼干,仔细看一看饼干缺口是什么样子的,和谁的嘴巴像,就把它送给谁。

4、集体检查送的是不是正确。

活动反思:

《谁咬了我的大饼》是一个轻松诙谐的绘本故事,故事情节充满悬念,看到最后,结局令人感到意外,让幼儿体验到了绘本故事带来的快乐。因此这个故事是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的,是幼儿感兴趣的。

活动中的三个目标是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的,包含了认知、能力和情感目标,活动过程紧紧围绕这三个目标设计,我在导入环节中以谈话为主,谈话的内容与幼儿切身经验有关,因此幼儿都能大胆地交流,也能马上投入到活动当中。接下来让幼儿带着问题进入故事,进入活动的第二环节——“谁咬了我的大饼”,也是活动的重点环节,课件中生动的画面一下就吸引了孩子的眼球,让幼儿对不同动物在大饼上的牙印有了直观的对比感受,激发了他们大胆猜想故事情节的欲望。在引导幼儿尝试完整表述:“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这一环节,目标是层层递进的,1、让幼儿听小猪说。2、教师引导幼儿一起说。3、请个别能力较强的幼儿单独说。4、鼓励全班幼儿一齐说。最后活动在“咬一咬”的轻松氛围中结束,在这一环了中,幼儿既能亲口尝到大饼又能把自己的牙印和动物的牙印做对比,幼儿的兴趣很高。

切蛋糕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认真倾听故事,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增强分析能力。

2、学习统计的方法,记录投票结果。

3、动脑筋积极参与到故事的变化中,并能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故事图片

2、实物蛋糕一个,各种食品若干。

3、布置生日宴会的情景,并提前通知幼儿要开生日会。

4、"谁偷吃了蛋糕"统计表、彩色圆形纸若干(投票)

5、玩具手机或是实物手机一部。

活动过程

(将幼儿带进生日聚会的场景,分别坐在长桌前)

1、教师出示一个蛋糕盒,引出情景"今天是小狮子公主的生日"。

(1)教师:"今天是小公主过生日,她邀请大家来参加聚会,你们要送给小公主什么礼物呢?"

(2)幼儿介绍礼物,并向小公主说祝福的语言。

2、请幼儿演唱《生日歌》,并帮助小公主打开生日蛋糕,准备点蜡烛(打开后,发现生日蛋糕缺了一块)

(1)教师做出惊讶的表情:"这是怎么回事?蛋糕怎么少了一块?"

(2)请幼儿积极讨论:"为什么少了一块蛋糕?"

3、提问:"想想看,是谁吃了蛋糕?"

(1)请幼儿讨论,并猜测是谁偷吃了蛋糕,教师巡回指导与倾听。

(2)(这时请一名教师扮演摄影师来送照片)教师:"刚才摄影师帮我们拍的照片中,找找看"(出示故事图片)

(3)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动物的各种神态、表情,然后分析是谁偷吃了蛋糕。

4、观察后,幼儿思考并发言。(如果幼儿的答案有很多,引导幼儿请警察叔叔帮助,并以打电话报警的情景讲述给警察听)积极引导个别幼儿复述故事。

5、"警察叔叔还没有赶到之前,请你想一想到底是谁偷吃了小公主生日蛋糕。"

(1)请幼儿进行投票(将彩色圆形纸贴到统计表上)

(2)说幼儿说出投票的原因,鼓励个别幼儿发言。

(3)教师与幼儿一起统计投票的结果,选出"是谁偷吃了蛋糕"。

6、 "小公主现在很难过,想一想怎样为小公主继续过生日?",幼儿讨论并发言。

7、教师总结:你们帮助小公主过了一个快乐的生日,他很感谢你们。

8、幼儿分享蛋糕。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切蛋糕教案 篇7

1.初步掌握用橡皮泥或纸黏土创作的技巧。

2.培养耐心细致地完成作品的习惯。

3.发展造型能力和创造力。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1.幼儿事先搜集蛋糕房的生日蛋糕宣传单。

2.大纸盒。

3.美工材料,例如彩纸、橡皮泥或纸黏土等。

1.请幼儿出示蛋糕房的生日蛋糕宣传单,与幼儿欣赏蛋糕的造型,向幼儿提问:

你认为这些蛋糕漂亮吗?为什么?(颜色、水果或图形的排列都很漂亮。)

2.提议幼儿扮演糕点师,设计一个美丽的蛋糕。

用橡皮泥或纸黏土搓成圆球、长条或其他形状做水果或巧克力,装饰蛋糕坯。

4.制作完成后,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和创意。

5.将自制的蛋糕放在展览区举办蛋糕展,小朋友相互欣赏交流。

在幼儿对制作蛋糕产生兴趣后,可以运用其他的美术表现形式来制作蛋糕,如装饰画、纸盘制作等。

幼儿是天真好动的,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新奇,他们就象一个“小小的哥伦布”,每天都在发现着“新大陆”,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双手,探索着自然的奥秘、科学的神奇,建构着那一个个让他们魂牵梦萦的问题。这种好奇与探究,是儿童的天性,那么,作为教师就要保护儿童的探究欲望,引发他们进行“多解”地操作与思考,给予幼儿及时的鼓励与赞扬,使幼儿的自信越来越强。

切蛋糕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近期,我班有好几个小朋友过生日,蛋糕对孩子来说十分的熟悉,绝大部分孩子喜欢蛋糕,但蛋糕上的精美花纹又往往会引起小朋友“啊”的一声。因此,让孩子们亲自动手制作自己喜欢的事物,一定会让他们心花怒放,喜笑颜开,在充分满足其好奇心的同时,又能真切地感受做蛋糕的快乐,在此过程中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帮助他们懂得珍惜食物,懂得感谢他人,同时,在制作的过程中,使孩子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得以更进一步的发展。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标花蛋糕,初步了解蛋糕纹样的基本制作过程。

2、学习挤捏的动作,锻炼幼儿手指的活动力度。

活动难点:

能用适当的力度进行挤捏,并能标出简单的花纹

活动准备:

事先制作完成的成品标花蛋糕一个,教师示范用的蛋糕一个(略大于幼儿),幼儿制作用的小蛋糕、奶油装袋人手各一份;切好的小水果若干(如小蕃茄);擦手用的毛巾每人一块。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师:今天是老师的生日,客人送来了一样礼物(教师故做神秘的打开盒子)

1、引导幼儿说说蛋糕是什么样的?

2、说说自己最喜欢蛋糕的哪一部分,为什么?(幼儿交流)

二、了解、学习蛋糕纹样的基本制作方法

1、你们知道蛋糕上漂亮的花纹是怎么来的吗?(幼儿谈自己的生活经验,引导幼儿说出是用奶油做出来的)

2、示奶油袋

师:瞧!这是什么呀?(奶油)你看它的样像什么?(伞)

3、教师讲解演示:A、演示:这顶伞我们呀要倒着来用,用手握住伞柄,将伞尖朝蛋糕,用五个手指用力的挤捏(请幼儿边听边模仿老师徒手做一遍动作),让奶油从袋里出来,标到蛋糕上(教师示范标出简单点状花纹)B、引导幼儿观察手指用力与不用力时奶油的变化,并练习捏的动作。

三、幼儿操作

1、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标出与老师不同的纹样。

2、提醒幼儿留意挤捏的力度,动作稍慢些。

3、表扬标出不同花纹的小朋友,并为制作完成的小朋友提供小水果,加以点缀。

四、作品展示小朋友的蛋糕太美了,我们一起开个生日会吧!(大家齐唱生日歌,吃蛋糕)结束。

教学反思: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给艺术以启发。此活动中,蛋糕是幼儿常见、常说的事物,因此幼儿一开始就对活动充满激情。在看看、说说、做做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愉快的心情,个个兴致盎然,完全沉浸在活动之中。丰富的操作材料给幼儿耳目一新的感觉。如果在其中的一组放置可食用的材料,活动后把自己做的蛋糕给大家尝尝,就可以以点带面,让幼儿切实感受创作与实际的关系,体验其中的快乐!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zf133.com/a/5629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