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范文大全 > 西师版认识教案 >

西师版认识比教案经典9篇

西师版认识比教案经典9篇

西师版认识教案。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因此在写的时候就不要草草了事了。写好教案课件,这样课堂的各种可能情况都尽在掌握。趣祝福编辑经过细心挑选后推荐的此篇文章题目为“西师版认识比教案”,欢迎阅读,希望你能阅读并收藏!

西师版认识比教案 篇1

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认识物体》数学说课稿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通过实物和模型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这些几何体的名称,能对简单的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2.情感性目标:创设师生互动情境,在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过程性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现实空间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起着重要作用。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低年级学生参与教学,很少是因为认识上的需要,教学活动能否激发兴趣,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之所在。为此,我充分利用一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征。由儿童喜闻乐见的机器人引入,抓住童心,让学生通过认识机器人的头、身体,胳膊和脚,意识到物体的还有形状的不同,创设了民主、平等的氛围,激发了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认识物体》这一新知的学习过程中。

二、合作分类,认识物体。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重视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这是标准中提倡的学习方式。教学中一开始我让学生认真观察桌面的物体,和小组同学合作,把带来的学具进行分类,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实际问题,并组织交流,这其中同时也是对各种不同形状的物体的一次认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变化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自己的一个分类实例,教师有意提取学生最喜爱物体球,老师和学生一起合作,通过看、摸、比、想、滚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认识球,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建立球的表象,构建新知。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认识的物体进行操作,和小组的同学进行交流,与相似物体的对比,看、摸、滚等系列活动物体形状的表象,构建新知。这样,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想,将玩中感受到的体验数学化,使教师教的内容变成了学生学的活动,教数学也变成了学生创造性地学数学,把静止呆板的数学变成活动的。同时学生自己也体验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性。

三、游戏巩固、回归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该为生活服务。这是《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指出的。在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我开放课堂时空,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找出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哪些是圆柱体和球,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

西师版认识比教案 篇2

教学内容:7页0的认识,例1例3,8页课堂活动

教学目的:1、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悟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索0在直尺上表示起点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索的良好习惯。

4、正确书写0

5、能联系生活实际应用。

教学重难点:1`、0在直尺上表示起点。

2、正确书写0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每当节日的时候,人们总会放飞许多美丽的气球,你们见过吗?(幻灯演示)

观察:你发现了什麽?

防飞前是几个?用数字几表示?放飞后小朋友没有气球了,用用什麽表示呢?

这就要用到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的数字0(板书)

二、教学例1

小朋友一个气球也没有了,佣0表示,0表示什麽?一个也没有用什麽表示?

出示吃鱼图:(1)这图话的谁?在赶什麽?

(2)原来有几条鱼?现在呢?

(4)原来有3条鱼,用几表示?现在一条也没有,用几表示?

三、教学例2

1、出示直尺图

观察:直尺上有什麽?0在什麽地方?0在直尺上表示什麽?

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小结:直尺上开始这一段叫起点,用0表示,也就在直尺上,0表示起点。

四、教学例3

1、老师示范书写0

2、学生书空

五、课堂活动

1、8页12

2、老师出示放大的方格图、引导学生认识方格,0在这里表示什麽?

从左3往右数,你发现了什麽?

还可以怎样看?

老师:从左往右,从上往下,依次多1,从右往左,依次少1

3、12页3

西师版认识比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知道平年、闰年的知识,记住闰年的判断方法。

过程与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三、教学难点:

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四、教具准备:

,199720xx年的年历各一张。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提问:一年中哪几个月是大月,那几个月是小月?

2、请大月出生的同学举左手,请小月出生的同学举右手。

3、提问:为什么有的同学不举手?你的生日在哪月哪日?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平年、闰年。

讲述: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每年中大月、小月的月份和天数都是固定不变的,只有二月的天数,有时是8天,有时是29天。当二月是28天时,这一年就是平年,当二月是29天时,这一年就是闰年。

2、计算全年天数。

(1)出示20xx年和20xx年的年历。

(2)计算20xx年全年有多少天?看谁的算法简便。

方法一:根据原有知识,直接说出20xx年有365天。

方法二:317+304+28=365(天)

方法三:3012+7-2=365(天)

(3)提问:想一想,20xx年一年有多少天,为什么?

板书:365+1=366(天)

(4)小结:平年一年有365天,闰年一年有366天。

3、判断平年、闰年。

(1)谈话。如果要知道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可以怎样判断呢?现在老师既不看全年天数,也不看二月份的天数,就能判断出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你们相信吗?

(2)学生考教师。

请学生在手中的年历卡考考老师,学生只要告诉老师是哪一年,老师很快就能说出它是平年还是闰年。

在学生觉得神奇而又意犹未尽时,教师向学生说明:这里,面有窍门儿,你们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共同来看一下。

(3)出示199720xx年各年份2月的月历。

(4)观察。

(5)提问:你发现了什么?(每4年中有一个闰年)闰年年份与4有什么关系呢?

(6)分组计算。

(7)交流结果。

提问:一、二、三组的计算结果有余数吗?(没有)

这也就是说闰年的年份正好是4的倍数。所以,要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就看这一年的年份数是不是4的倍数。一般情况下,如果是4的倍数这一年就是闰年,不是4的倍数这一年就是平年。

(8)阅读教材第79页下边的内容。

(9)明确什么是公历年份。

(10)理解一般和必须。

提问:四、五组,19004有余数吗?(没有)但它不是闰年,这是一种特殊情况,所以书上用了一般和必须这两个词,通常当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时候,年分数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11)想一想:为什么每4年就有一个闰年,为什么整百年的时候要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呢?

讲述补充资料。

(12)出示华罗庚、陈景润、毛泽东、邓小平等名人、伟人图片及出生年月,请同学们判断是平年还是闰年。

(三)巩固练习:

1、平年1年有多少天?是多少个星期零几天?

(1)先指名学生回答:平年1年有多少天?1星期有几天?

(2)算一算,平年1年有多少个星期零几天。

(3)交流结果。说一说你的计算过程。

2、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

(1)提问:小强是哪一月哪一日出生的?

(2)回答。

(3)说明理由。

3、中华人民共和国是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到今年10月1日是多少周?

(1)提问。

(2)口答。

(3)质疑: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4、张华今年5月份满10岁,他是哪一年出生的?小组内一个同学的生日比国庆节晚一天,另一个同学是前天过得生日,猜一猜,每个人的生日是哪一天.

(1)分组学习。

(2)先完成第一问。

(3)猜一猜,第二问中两个同学的生日是哪一天。

(4)再根据小组中每个人提供的线索,猜一猜,他们的生日各是哪一天。

5、小结

(四)布置作业

练习册相同内容习题

六、教学反思:

平年和闰年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知识,有的老年人也受农历计年法的影响,对闰年不了解,所以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多对年历进行观察,从观察中发现问题进行探究,得出结果,掌握平年、闰年的知识,记住闰年的判断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的能力。

西师版认识比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巩固练习,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并且能够熟练地掌握5以内的加减法,体会算法多样化。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归纳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能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学会与他人的合作交流。

3、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在愉快、激励、主动、自豪的环境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5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基数和序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图片]

师:同学们认识这个地方吗?你喜欢这里吗,为什么?

[学生交流]

师:你从这幅图上可以知道哪些数学知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放松心情,感受图画与生活之美,同时随着画面回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二、回顾整理巩固提高

(智闯三关)

1、复习数数、数的顺序及数的大小比较。

a、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1)这几个数中哪个数最大?哪个数最小?

(2)0可以表示什么?(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

(3)0怎样写?在桌面上空写两遍。

b、认真观察图,回答问题后,再填空。

(1)这幅图里一共有多少种东西?

(2)气球有多少个?

(3)排在右起第几个?排在左起第几个?

(4)把左边的3个物品圈起来。

【设计意图】复习0到5以内数的顺序及0的两种含义,为巩固5以内的加减法做准备。

2、复习数的组成

[出示图片]

长颈鹿:想要过第一关,得先帮我分好这些桃子,能做到吗?

师:请同学们拿出桃子图,分一分,分好了贴在这作业纸上。

长颈鹿看到同学们的作品可高兴啦,就让我们这些机智的勇士进入了第一关。

【设计意图】目的是让学生复习巩固前面所学过的数数、数的顺序及数的组成,5以内加减法的计算等知识。体会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看图说图意,并列算式计算。

师:小狗卫士也想参加大家的学习,看他给我们带来了6幅画,你能找出画中的数学问题,并解答出来吗?

[每组一张图画,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图画内容提问题并口头解答]

师:哪个同学愿意上来交流一下?

[抽生以本组图画为例提问题,其他组的同学解答]

师:小狗卫士听到同学们从它的画里面找出了这么多数学问题,可激动啦,就让我们这些机智的勇士进入了第二关。现在我们要闯第三关了,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图画的具体内容提出不同的问题并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欣赏,用数学的语言去描述,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计算训练

(1)出示加法表

1+12+11+23+12+21+34+13+22+31+4师:请同学们好好观察一下这个表,看能发现什么奥秘?把你想到的填在表格中。

[学生独立填写,有困难的可与同伴讨论。师巡视并指导学生进行有序观察,找到一定的规律后再填写。填完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师:从这个密码表中,你发现了哪些奥秘?

[学生交流]

(2)出示减法表

2-13-13-24-14-24-35-15-25-35-4先独立填写,再小组交流

师:从这个密码表中,你能发现什么奥秘?

[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观察加法表和减法表,找出其中的规律,体验数的有序性,对学生进行有序性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交流与评价

师:同学们,你们开心吗?说说这节课什么事儿让你最开心?

[学生自由发言,可以说自己的表现,也可以说感受或收获等。]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与整理,使学生能够对自己已经学到的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及情感体验等方面进行回顾、反思、归纳、概括,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要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的培养,让学生在愉快、激励、主动、合作、自豪的环境中学习数学。

西师版认识比教案 篇5

认识钟表(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7~108页例3、例4及第108~109页相关的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拨钟等活动,继续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参与1时、1秒的活动,体会1时、1秒的长短,初步建构起1时、1秒的时间观念。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探索1分等于60秒的形成过程。

4进一步体会时间与生活学习的密切联系,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各1个实物时钟。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出示钟面。指一指钟面上的时针、分针、秒针。

(2)说一说:1时等于多少分?

(3)汇报。课前教师布置同学们回去读一首自己喜欢的儿歌,看看大约用了多长时间。谁来汇报一下你读的是什么儿歌,用了几分?

(4)同学们感受了1分的长短,那1时有多长呢?

板书课题:1时有多长。

二、操作探索,建立1时的观念

教学例3。

(1)说一说:1时有多长?

我们上1节课是40分,加上课前和课后两个课间休息,时间就正好是1时。

(2)想一想,议一议:你知道生活中做哪些事情的时间大约是1时?

学生充分表述。

三、实践感知,建构1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例4。

(1)教师:我们拍皮球1分大约拍60下,那拍1下的时间大约是多少呢?用什么时间单位恰当?

教师:计量比1分还短的时间常用秒作单位,秒是比分更小的单位。

(2)听一听,说一说。

①教师:大家安静后,听一听自己带来的时钟。

②说一说:听到了什么声音?(滴答声)

教师指出:时钟滴答1次是1秒。

(3)看一看,议一议。

教师:秒针在钟面上走1小格就是1秒。

分组观察钟面:

①秒针走1圈走了多少小格,是多少秒?

②当秒针走1圈时,分针有什么变化?分针走了多少格?

思考:通过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汇报自己的发现。板书:1分=60秒。

教师:秒可用s表示。请学生跟读字母s,并书写。

(4)说一说:生活中哪些时候要用到秒作单位?

四、课堂练习,实践体验

(1)完成教科书第109页第4题,填一填。

(2)户外活动,完成第108页第2题,走10步大约用了几秒?

(3)请同学们课后用1时帮助妈妈做家务,看看1时能做多少家务活,或向大人了解1时大约能走多长的路,小汽车大约能行驶多远。

五、课堂总结

西师版认识比教案 篇6

数学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质量单位克。

2.了解1克的实际含义。

3.知道1千克=1000克。

4.会进行简单的单位之间换算。

(工)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台秤、天平秤、贰分币、重1千克的沙包、一大袋洗衣

粉(1000克)、一大袋香米(1千克),苹果、袋盐、铅球若干。

2.学具准备:2分硬币一枚,乒乓球一个。

(三)教学过程

1.设疑引新。

(1)教师用台秤称个沙包(事先准备的质量为1千克)。

(2)问:若把1千克重的沙包放在天平秤的左盘,要使天平平衡,右盘应放质量是多少的物品(也是1千克)

(3)如果老师放上了一个乒乓球(显然不到1千克的),天平会怎样(不平衡)

一个乒乓球不是1千克,究竟有多少重呢

我们可以用比千克小的单位克来表示。(板书:克)

(4)乙个2分硬币的质量是1克(g)。

教师在天平秤上演示一次,每个同学用手掂一掂。

(教师附带介绍天平秤和天平秤的使用方法)

(5)掂一掂乒乓球,估计一下它有几克重(3克~4克)。在天平秤上试一试:左盘一个乒乓球,右盘三枚2分硬币,正好平衡。

2.获取新知。

(1)1个乒乓球有3克重(3个2分硬币重),那么1千克有多少克呢

(2)出示标有1000克字样的一大袋洗衣粉、一大袋香米,在台秤上称一称,为1千克,说明:1千克=1000克。

(3)想一想:几个2分硬币为1000克(1千克)。

(4)看书:课本第90页例2以上部分。

(5)尝试练习:①2千克=()克

②3500克=()千克()克

再看课本例2,同桌找找方法,说说想法。

(方法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不过克与千克之间进率是1000)

(6)试一试:1千克200克=()克

8000克=()千克

(7)本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还能知道或想到什么

3.巩固练习。

(1)估计下列物品的质量。

教师出示实物,学生派代表来掂一掂后作答。

一只苹果95(),一袋碘盐500(),一只铅球2()。

(2)练练:课本第91-92页1、2、3、4、5。

(3)思考题:1只菠萝X2+2=3+3

1只菠萝=2千克

西师版认识比教案 篇7

一、教学内容:

P76例1例2、例3及课堂活动。

二、课时目标:

1.认识钟面,知道分针时针在钟面上如何计时理解1时=60分。

2.结合亲身实践和生活经验,体验时、分的长短,具有一定的时间观念。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

认识钟面,理解1时=60分

四、教学难点:

体验时、分的长短

五、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认识钟表

(一)激发兴趣

1.在上课之前,老师想让大家来猜一个谜

语,有信心吗?猜这个声音是什么东西发出来的?(滴答)。

2.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关于钟表的一些

知识。

(二)认识钟面

1.出示钟面。关于这个老朋友,你已经知道

了什么?

(1)时针、分针、秒针。(你能说具体一点吗?哪根是秒针?对,又细又长的就是秒针。)

(2)数字。(有12个数字)

(3)大格。(从哪儿到哪儿为一个大格,还有呢?数数看,一共有12个大格)。

(4)小格。(你知道一个大格内有多少个小格吗?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呢?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对,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

2.通过认识钟面,我们知道了钟面上最长最细的是秒针,还知道有12大格,60小格。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分针、时针在钟面上是如何计时的。

(三)认识分

感受1时=60分

1.谁知道分针在钟面上是怎样计时的?走

,2小格呢?走5小格呢?从12走到2呢?可见,分针走几格就是几分钟。

2.大家能任意说一句分针从哪里走到哪里

就是几分的话吗?

3.那么,分针走一圈是多少分呢(板书)

4.下面,我们就来拔一拔,让分针走一圈。

在拔的时候,请大家注意观察,分针走一圈的时候,时针有什么变化?(老师拨钟)

5.谁知道时针走1大格是多少时间?时针

走2个大格呢?走一圈呢?

6.孩子们,在刚才拔一拔的过程中,我们发

现了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时针正好走了1个大格,也就是1时,现在,你又有了什么发现?

7.1小时就是60分(板书)我们还可以用

字母来表示。

(四)教学例2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1时=60分,

那么,1时、1分究竟有多长呢,想不想来体验一下呀!好,我们先来感受1分。

2.老师计时,学生感受。

3.你们想了解自己的脉搏每分跳动多少下

吗?(指导学生摸脉搏的方法)

4.分组活动。在1分钟里数数、击掌、跳绳。

然后记下自己的次数。

5.汇报

6.是呀,一分虽然很短,但是,只要我们利

用好它,就会做很多事。老师在生活中注意了观察,发现一分还可以做下面这些事。(课件出示有关资料)

(五)教学例3

1.刚才我们体验了1分,那1时有多久呢?

我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多少?我们下午

第一节课下课,到上课中间有15分钟,上了40分钟,在休息5分钟后的时间就刚好是1小时。

2.请你说说,日常生活学习中,我们还可以

做哪些事情,它需要的时间大约是1时?

3.时是比分大很多的时间单位。

第二课时:秒的认识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初步感知时间单位秒。

1、情境激趣:小朋友还记得去年10月12日神舟6号发射的情景吗?在这个场景中还藏着一些数学知识呢,想再次来回顾一下这激动人心的时刻吗?好,让我们跟着指挥长一起来为它倒计时加油吧!(播放神舟6号发射倒计时时刻)师生一起倒计时:10、9、8、7、6、5、4、3、2、1!

谁找到了藏着的数学知识了?生自由回答。

师小结:刚才我们每数一个数的时间就是一秒,秒也是一种时间单位。

2、小朋友,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秒这个时间单位的呢?生举例。

师小结:刘翔在奥运会上用12秒91的成绩夺得了男子110米栏的冠军;她是王丽萍,她在悉尼奥运会上以1小时29分05秒的成绩获得了女子20公里竞走的冠军,他们都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这是我们过马路时,常常看到的红绿灯,显示屏上跳动的数字也是用秒来计时的。

师小结:在生活中用到秒这个时间单位的地方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秒。

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观察钟面模型,复习旧知。

师:(出示钟面)还认识它吗?谁愿意来介绍一下我们的老朋友时钟。(又短又粗的那颗针是时针,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长的那颗针是分针,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分针走1圈时针走1大格,1时=60分)

(三)多种感官参与,建立1秒概念(听一听,看一看,说一说)

1、认识秒针和1秒。

师:在钟面上还有一个新朋友,叫出它的名字来(秒针)谁来描述哪颗针是秒针呢?(又细又长的那颗)。

师:那秒针是怎样计时的呢?现在,请同学们仔细听,认真看,钟面上的秒针是怎么走的?(课件演示:钟面上,秒针伴着嘀哒声走了几小格。)生自由回答。

师:秒针走1小格是多少时间呢?

生: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就是一秒。

板书: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

2、体验感受,建立1秒的概念

过渡:秒针走一小格就是1秒,1秒有多长呢?我们静静的来感受一下1秒有多长。

(1)(钟面演示1秒),你感受到了吗?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一次要想一个办法在心里记一记1秒有多长。

(2)说一说,你是怎么记的?(拍一下手、跺一下脚、说2个字、点一下头)

(3)你感觉1秒怎么样?(学生发表意见。)

师小结:1秒的确很短,秒是比时和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四)互动体验,感受几秒,加深对1秒的认识。

1、观察讨论,认识几秒。

观察钟面,认识几秒(画面演示:伴着嘀哒声,秒针走了5小格。)

师:滴答、滴答秒针又要走了,这一次秒针走了几秒?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秒针走1小格是1秒,秒针走了5个小格,就是5秒。5个小格就是1大格,秒针走了一大格就是5秒。

师:对,秒针走一大格是5秒,秒针从12走到1是5秒,那么从几到几也是5秒呢?

2、感受5秒,诱导估算方法。

师:我们刚才用自己的方法记住了1秒有多长,那你能知道5秒有多长吗?抽学生反馈方法。(学生交流:如有节奏的拍手,数数等。学生示范。)

师:现在我们用自己的方法,跟着它走动的节奏,一起来感受一下5秒究竟多长?(课件:有嘀哒声,秒针走了5小格。)

师:感觉到秒针走动的节奏了吗?请你闭上眼睛,用自己的方法再来感受一次5秒。(再播放画面演示)

3、体验10秒。

师:刚才同学们随着滴答、滴答的声音感受了5秒,那10秒又有多长?

师:我们来做个游戏,请你闭上眼睛,用感受5秒的方法,来感受一下10有多长。可这一次钟面上滴答滴答的声音慢慢的就消失了。当你觉得到10秒了就睁开眼睛,悄悄的举起你的小手,记住你看到的是几秒钟。(课件秒针走10秒,前面5秒声音逐渐弱,后面没有声音。)

学生活动,然后反馈。

师:你睁开眼睛时,是几秒?你们的感觉怎么样?(交流感受,引导学生调整节奏。)

生:我的感觉比较准。

师:调整好你的节奏,闭上眼睛我们再来感受一次。

师:这一次你的感觉怎么样?

4、感受15秒。

师:还想做这个游戏吗?提高一下难度,感受一下15秒行不行?那秒针要从12走到几呢?(课件秒针走15秒,前3秒声音逐渐弱,后面没有声音。)

学生活动。

师:看来同学们的感觉是越来越准了。

5、游戏活动

师:这个游戏有意思吗?现在同桌两人,自己定时间来感受,一个同学看钟面,另一个同学感受,交换进行。互相帮助,调整好节奏。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活动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你能对自己做个评价吗?

生:我的感觉很准了。

师:既然你的感觉很准了,那么感受20秒你敢不敢?愿意接受这个挑战吗?

抽生展示。

师:你是已经很能干了,感觉20秒都只差一点点了,为他的勇气鼓掌。

(五)体验探索,发现1分=60秒。

师:刚才小朋友们表现得很好,鼓励一下自己吧,下面老师要送一个礼物给大家,送一段美妙的音乐来轻松一下,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用你自己的方法感受一下这段音乐有多少秒?(课件播音乐)

师:这段音乐有多少秒?

师:这段音乐究竟有多少秒,让我们伴着秒针的走动,再次来欣赏一下这段音乐。不过这一次,请你仔细观察秒针走动时,分针有什么变化?(再次播放这段60秒的音乐,画面显示秒针从12开始走一圈,分针走1小格)

师:秒针走了多少秒?这段音乐是多少秒呢?

生:秒针走了一圈,分针走了1小格。

师:秒针走一圈是多少时间呢?分针走了1小格呢?

生:秒针走一圈是60秒,分针走了1小格是1分钟。

师:我知道这段音乐是60秒,现在又说是1分钟。到底是1分钟还是60秒?

生:1分=60秒。

板书:1分=60秒

课堂小结:让我们回忆一下,刚才我们认识了时间单位秒,感受了1秒有多长,还知道了1分=60秒。

第三课时:认识时间

(一)复习

引入在上学期里,我们已经会认几时、几时半和大约几时了。你们还记得吗?那我们一起来认一认,师钟面出示几个时间,学生认,并说一说是怎样认的?

小结:认几时、几时半、大约几时的方法。

师出示一个2时55分,你还会认吗?学生试认。

师:生活中,我们不光要知道大约的时间,我们很多时候都需要知道一些准确的时间,今天,我们就继续来认识时间。板书。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5.

(1)师再次出示钟面上拨出的2点55分。你能说出这时候的准确时间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先看时针,超过2,不到3,分针指着11,走了55小格,表示55分,就是2时55分。)还可以怎么来认?

(2)多抽几生来说,怎样认的?

(3)孩子们已经掌握了方法,我们再来试一试。(拨出3时20分、5时40分、7时15分、9时45分、7时18分)说一说,你是怎么认的?

(4)游戏:同桌一个小朋友拨,另一个小朋友来认。

(5)小结方法:几时就看时针,时针在几和几之间,过了几时,就是几时,几分就看分针,看分针走了几个小格就是几分。

2、例6.

(1)在钟面上拨出3时9分。这是什么时候呢?学生说认的方法。

(2)我们会认了,那如果要你把它写下来,你会吗?独立试一试。

(3)抽生到黑板上展示不同写法。

(4)全班一起看,师讲解两种写法(3时9分和3:09)为什么电子计时法9分前要写0呢?

(5)会写了吗?我们来试一试。生独立写后三个钟表上的时间,全班一起交流。

(6)抽生说两种写时间的方法有什么异同?在写时间时要注意什么?

(三)课堂活动

1.课堂活动2

连线,注意:上下都要连

2.课堂活动3

帮小动物改错

3.课堂活动4

说一说,小朋友放学和睡觉的时间。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西师版认识比教案 篇8

教学目的:1、通过对单元主题图的观察和小棒数数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丛中体会1120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3、认识计数单位十和一,初步知道十位和个位,知道11到20各数的组成

4、能认读写1120各数,用1120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

5、能用大一些,小一些,大得多,小的多等语言描述1120个数。

6、能熟练口算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7、知道一个加法或减法有不同的计算方法,能于同伴合作进行计算方法的探索,在探索过程中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从中产生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时间:7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6263页例1例3,课堂活动13,练习八1

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操作认识1120各数

2、认识感悟10个一是10

4、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

5、会读1120各数

6、理解个位,十位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1、认识10个一是0

2、理解个位十位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出示图,你看到了什麽?

初步认识11-20

二、新授

1、学生那10根小棒,捆在一起,问:这捆小棒有多少跟?

10跟小棒叫做一个十

齐读:10个一是十,一个十就是10个一

2、教学例1

(1)学生数12、13根小棒

(2)捆小棒

怎样捆才能看出是多少根小棒呢?

学生操作

(3)写12

(4)认识数位

出示计数器

1捆小棒是10根,就是一个十,在十位上拨一个珠子

这个珠子表示多少?

还有几跟没有捆?怎样在计数器上表示?学生操作

个位的2表示什麽?合起来是多少?

读12

根据小棒写算是10+2=12

(5)同理教13

3、教学例3

(1)学生拿15、18根小棒,并捆一捆

(2)在计数器上画

(3)问:十位,个位上的珠子表示什麽?

(4)写15、18

(5)填算式

(6)观察计数器图,你发现了什麽?小组讨论

老师:从右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各位表示几个一,十位表示几个十

4、教学例3

(1)学生拿1捆和一根小棒,问: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一个十和一个一合起来是11,学生填算式

观察11,你发现了什麽?十位的1表示什麽。各位呢?

(2)学生独立填16、17、19的算式

(3)出示20根小棒

学生数,有多少根?有几个十?

在计数器上拨20,问:十位的2表示什麽/

写算式10+10=20

5、齐读1120的组成

三、课堂活动

1、66页1

2、67页2、3

练习八1

课后记

西师版认识比教案 篇9

毫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教学重点:

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和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书、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

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

4.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①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思考、交流)

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

师告诉学生: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

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

③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厘米=10毫米

④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教师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

⑤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⑥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学生举例,教师提供一些资料)

⑦学生填写数学书的厚和宽并反馈。

2.读准测量的精确刻度。

①电脑显示金箍棒图,分别是:1厘米(10毫米)、2厘米3毫米(23毫米)、3厘米6毫米(36毫米)、4厘米9毫米(49毫米)、1厘米4毫米(14毫米)

②在第二张图时提问:你怎么知道2厘米3毫米是23毫米?

③在第三张图时提问:你怎么这么快就读出来了?你是怎么读的?你怎么一眼就能看出是2厘米6毫米啊?(引出在尺子上的半厘米刻度线)

追问:在尺子的相邻两条最长的刻度线中间都有一条略长的刻度线,你知道这表示什么吗?这样有什么好处?

④在第四张图时提问:4厘米9毫米你是怎么一眼看出来的?

⑤在第五张图时提问:没有了0刻度线,你是怎么知道它的长度的?

3.估一估,量一量。

①估一估,哪根小棒最接近10厘米,量出它的实际长度。

②估一估最短的小棒长度,再测量。

4.画线段。(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1.选一选。

粉笔长75()①厘米②毫米③米

小红身高120()①厘米②毫米③米

6厘米5毫米=()毫米①11②65③30

铁钉图①3厘米5厘米②5厘米5毫米③3厘米4毫米

2.改一改。

20xx年4月18日星期二天气:晴

今天早晨,我从2毫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了卫生间,拿起了10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急忙吃完早饭上学去。来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拿出17厘米长的铅笔和8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做起笔记。

请学生把认为不恰当的地方进行改正。

(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请你用手势表示1毫米大约有多长。米不是最大的长度单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如果你们有兴趣,希望你们到书中或网上查查看。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zf133.com/a/5526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