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作文 > 感动周记 >

感动周记(范本十一篇)

感动周记(范本十一篇)

趣祝福作文(编辑 快乐小精灵)周记是人类特有的行为活动和权利,作为学生,每周最熟悉的应该就是写周记了吧。您知道周记需要注意哪些方面?趣祝福的编辑精心为您选出一篇优秀的“感动周记”文章,建议您收藏此页面以便日后查看!

感动周记 篇1

以下是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事迹介绍、颁奖词和推选理由。

刘盛兰,男,91岁,山东省烟台市蚕庄镇柳杭村村民,“五保”老人。

刘盛兰是位普通村民,年轻时在外打工,后来在一家企业作保管员。73岁的时候,老伴去世,他成了孤寡老人。为了让自己老了无力行动时,身边会有一个照顾他的人,他开始了助学。这是老人的初衷。但后来,他助学的规模远远的超出了自己的想像。

,刘盛兰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救助报道,从那时起,73岁的他就将自己微薄的工资捐出去。而受捐助的学生,也逐渐从周边几个地市“扩张”到全国各地。最多的时候,他同时资助着50多名学生。

每天清早,刘盛兰起来弄点简单的饭菜,就骑着自行车走村串巷去了,直到捡回一大堆破烂。他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吝啬”的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可捐资助学总计7万多元,资助了100多个学生。刘盛兰一直没进养老院,这样能拿到每年4000元的生活补贴。这些钱他全部捐给了贫困学生。

刘盛兰唯一珍藏的是一个深蓝色布袋,里面装满了汇款单和回信。这么多年过去了,老人也不记得汇出去多少钱、收了多少封信。8月,因为肾病,刘盛兰住进了医院,但他仍然惦记着捐资助学,担心汇款中断和没到位会断了孩子们的希望。得知老人住院,很多受资助的孩子回来看望他,照顾他。

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

陈雨露:走过古稀,走过耄耋,老人没有更多的言语,独以无声的行动,有力诠释着一个伟大民族对教育的深刻理解。

吴孟超:一位普通的老人,靠拾荒资助贫困学生,人届九旬仍不间断。正是这份爱心,这份执着,感动着身边的人。

黄旭华,男,87岁,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提供部分技术资料,是当初考虑的措施之一。1959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毛主席听后发誓:“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30多年中,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

核潜艇是集核电站、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

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那年,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黄旭华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为国防事业、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阎肃:试问大海碧波,何谓以身许国?青丝化作白发,依旧铁马冰河。磊落平生无限爱,尽付无言高歌!

胡占凡:抛家舍业,隐姓埋名,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却把名利看的淡如水。黄旭华,以及许许多多像黄旭华这样的人,是中国知识分子中最优秀的一群。

孙伟:中华民族从没有像今天一样需要海洋,而在走向海洋的过程中,更需要一份走向海洋的刚强。

3、心比金坚:为报答战友深情,几十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的老兵陈俊贵

陈俊贵,男,汉族,55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尼勒克县乔尔玛筑路解放军指战员烈士陵园管理员。

1979年,陈俊贵随所在部队到新疆参加修筑天山深处独库公路的大会战。1980年4月6日,部队被暴风雪围困在天山深处,面临断炊的危险。四名战士奉命带着最后的干粮出门求援,在风雪弥漫的生死关头,班长把最后一个馒头给了年龄最小的陈俊贵。

班长和战友陆续牺牲了,陈俊贵终于找到了人群,部队得救了。接受4年冻伤治疗后,他复员回到辽宁老家,始终没有忘记班长的临终嘱托:希望陈俊贵可以去他的老家看望一下自己的父母。陈俊贵不知道战友的家庭地址和父母姓名,多方打听无果,1985年冬天,陈俊贵作决定,带着妻子和刚刚出生的儿子,来到班长和战友牺牲的新疆天山脚下,为战友守墓。

20多年里,他从未停止对班长父母的寻找。终于,他从一名扫墓的老战友口中得到班长在湖北省罗田县白莲乡的地址。10月,陈俊贵赶赴罗田县,得知班长父亲母亲都已去世。陈俊贵跪在班长父母坟前说:“对不起,我来晚了,你们不要牵挂,今生今世我都将守在郑林书坟前,让他永不寂寞!”

目前,陈俊贵已将班长和副班长的遗骨,从新源县移到新扩建的尼勒克县乔尔玛筑路解放军烈士陵园安葬,还担任了这里的管理员。陈俊贵说:“我不仅可以和班长在一起,还可以守护为修筑天山独库公路牺牲的战友们了!”

只为风雪之夜一次生死相托,你守住誓言,为我们守住心灵的最后阵地。洒一碗酒,那碗里是岁月峥嵘;敬一个礼,那是士兵最真的情义。雪下了又融,草黄了又青,你种在山顶的松,岿然不动。

李小林:“义薄云天”是对陈俊贵最好的评价,他以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尊崇的“义”。

黄宏:一口干粮挽救了一条生命,一句嘱托守护了一生。守墓,守望的是战友情。向伟大的战友致敬!

段爱平,女,57岁,山西长治市襄垣县王桥镇返底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19,段爱平嫁进了返底村。为改善生活,她借钱做起了焦炭生意,两年下来赚了几十万元。当时的返底村是个名副其实的穷村,村小学的教室是危房,孩子们没有教师上课。没上过学的段爱平决定出资为村里建一所新小学。

,段爱平在没有参加候选的情况下,高票当选为返底村委主任。

上任后,段爱平先后给村里盖了学校,建了养老院。为了建养老院,她没时间陪肝癌晚期的老伴,为了使村民发家致富,她带领村民种植药材,改造全村电网,投资园林建设,栽植树木,而这些项目中段爱平自己就贴了十几万。

去年,段爱平被诊断为癌症,经过化疗、电烤,她的脖子已经看不到完整的肌肤,每天就靠葡萄糖和止疼药度日,身体已经到严重透支的地步。就是这样,她也没有离开工作岗位,每天想着的是要尽力再为村民做更多的事。

山梁挡住了阳光,你用肩膀刚起乡亲的盼望。村庄在渐渐丰满,你的身体却慢慢柔弱。庄稼,总要把一切还给泥土。你贴工,贴钱,贴命,你还贴近百姓的心。

于丹:很多中国乡村的变化,成就在基层村干部的手里,段爱平就是这样一位村干部,这个嫁过来的媳妇把自己当成了返底村的女儿,扛起了返底村的希望,她就是返底村的底气,她兜住了人心的底。

陆小华:村委会主任可能是中国最小的官,段爱平的当法,是把身家性命都捆一起为村民做事。她虽不识几个大字,胸中却有大义大理。

格桑德吉,女,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帮辛乡小学的一名教师。

,格桑德吉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毕业之后她并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选择留在大城市工作,而是毅然回到西藏。为了让雅鲁藏布江边、喜马拉雅山脚下的门巴族孩子有学上,格桑德吉放弃拉萨的工作,主动申请到山乡小学教学。

墨脱县帮辛乡,因常年泥石流、山体滑坡,是墨脱最后一个通公路的乡。为了劝学,格桑德吉天黑走悬崖、在满是泥石流、山体滑坡的道路上频繁往返;为了孩子们不停课,别村缺老师时,她不顾六个月身孕,背起糌粑上路;为了把学生平安送到家,每年道路艰险、大雪封山时,格桑德吉过冰河、溜铁索,把四个月才能回一次家的学生们平安送到父母的身边。

这些年来,为了教好孩子们,格桑德吉将自己的女儿央珍从两岁时一直寄养在拉萨的爷爷家,当一年之后格桑德吉再到拉萨的时候,女儿已经不认识她了。20,时逢格桑德吉荣获“最美乡村教师”,节目组特地邀请了格桑德吉的丈夫和女儿来到北京。同时,这也是格桑德吉与女儿的第五次见面。

十三年来,在格桑德吉的努力下,门巴族孩子从最初失学率30%,变成到今天入学率95%。她教的孩子有6名考上大学、20多名考上大专、中专,而她自己的女儿却留在了拉萨,一年才能见一次。村民们亲切地称她为门巴族的“护梦人”。

不想让乡亲的梦,跌落于山崖。门巴的女儿执意要回到家乡,坚守在雪山、河流之间。她用一颗心,脉动一群人的心,用一点光,点亮山间更多的灯火。

杜玉波:培养学生是事业,关爱学生是本能。一切为了学生,这是老师永恒的追求,格桑德吉就是这样做的。

彭长城:不是远大的抱负,只是广阔的胸襟;不是华丽的说辞,只是纯净的灵魂。她是无私的边疆少数民族教师。

王振耀:喜马拉雅山脚下的辛勤园丁,是她让西藏山区孩子们的求学梦照进现实。

6、松筠之节:守护开国将军梦想,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革命老人龚全珍

龚全珍,女,90岁,现居江西莲花县琴亭镇金城社区。

1957年8月,开国将军甘祖昌主动向组织上辞去新疆军区后勤部长职务,回家乡江西省莲花县坊楼乡沿背村务农,龚全珍相随而归。那一年,她34岁。

将军当农民,甘祖昌是新中国第一人。龚全珍完全理解和支持丈夫的决定:“老甘不是一个普通的农民,正像他说的那样,'活着就要为国家做事情,做不了大事就做小事,干不了复杂重要的工作就做简单的工作,决不能无功受禄,决不能不劳而获'。”

从新疆到江西,全家11口人的行装只有3个箱子,却带了8只笼子,里面装着新疆的家禽家畜良种。当时甘祖昌每月工资330元,生活上十分节俭,把2/3的工资用来修水利、建校舍、办企业、扶贫济困。他一共参加建起了3座水库、4座电站、3条公路、12座桥梁、25公里长的渠道。龚全珍全力配合丈夫,也把自己工资的大部分花在支援农村建设上。回到莲花头几年,她没有做一件新衣服。

龚全珍在家里呆不住。步行25公里到县文教局联系工作,被分配在九都中学任教。这所学校条件很差,只有3名老师,她却一点不嫌弃,第二天就搬铺盖去了学校,开始把自己赤忱的爱投入到这片红土地。

1961年,县文教局安排龚全珍到同乡的南陂小学当校长,在那里一呆就是13年。后来,她又被调到离家不远的甘家小学当校长,依然还是老作风,吃住在学校,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

1986年3月,甘将军因病逝世,一只铁盒子是他留给妻子和儿女唯一的遗产,里面用红布包着3枚闪亮的勋章。

离休后,龚全珍积极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倾力捐资助学、扶贫济困,开办“龚全珍工作室”,服务社区、服务群众,从青春岁月到耄耋之年,为广大群众做了大量的实事好事,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尊敬和爱戴。

年9月26日,龚全珍获得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称号,受到党和国家主席高度赞扬。

少年时寻见光,青年时遇见爱,暮年到来的时候,你的心依然辽阔。一生追随革命、爱情和信仰,辗转于战场、田野、课堂。跨越人民的敬意,是你一生最美的'勋章。

陈小川:读她,我懂得了什么是理想主义,而理想主义者可以如何无私。读她,可以让今天的领导干部们净化一次灵魂。

童年:只有心中盛满人间的真情、头脑装满天下的道理,才能通达真理的意义。一位忠于爱情、深明大义的老人,让我们读懂了什么才是伟大的人生。

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虽是垂暮之年,她仍是杏林馨香的兰,人间不老的松。

大河网曾在去年用连续多篇报道力推胡佩兰老人的事迹,随后人民、光明、新华、新浪、腾讯、网易、等多家主流网站争相,97岁仁医胡佩兰感动全国网友,她也被网友称作医者仁心的典型代表。

继入选感动中原人物之后,喜讯再次传来,“百岁仁医”胡佩兰入选20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

“胡大妈候选感动中国人物了”,这个喜讯一下子在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胡大妈20年来每周坚持出诊的地方传开了。

1月18日,记者走进医院,病人并不算多,“大妈这次入选感动中国侯选人,我们得知后都很高兴,我觉得是胡大妈这种职业素养和精神感动了全国。”荆护士说。“我到这里时间不长,但是胡大妈每周雷打不动坐诊六天还是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光在家里不中啊,不做一点贡献,那咋能中,人活着不能对别人没一点用。现在能干多少干多少,大事干不了就干点小事。”在早前接受大河网专访时胡佩兰曾说自己愿意坐诊,病人喜欢来,“都高兴”。

在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输液室,一位正在输液的李女士说,“以前就从网上看到过胡老师的事儿,我觉得她老人家这么大岁数了还能对社会做出这样的贡献,实在难能可贵。”

百岁仁医胡佩兰,是大河网向全国网友带来的又一次感动。从最美乡村女老师,到最美女记者,再到百岁仁医胡佩兰,河南人正在一次次感动中国。

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你是仁医,是济世良药。

陈彤:在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今天,胡医生用医德弥合了医患间的裂隙,更难得是20年如一日的坚守。

8、梦想天开:35年前仆后继、追逐科技梦想的“油菜花父子”沈克泉、沈昌健父子

沈克泉,男,享年74岁,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杨桥村村民。

沈昌健,男,46岁,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杨桥村村民。

1978年,养蜂人沈克泉在贵州山区发现了3株花期长,生长结构好的野生菜,将其带回家乡播种,想为养蜂场提供新的蜜源。继而想到改良培育出产量高的油菜品种,为家乡解决吃油难的问题。

一开始,乡亲们嘲笑他“泥腿子想当科学家”。直到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沈克泉培育出了优质油菜种,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可。

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沈克泉的油菜品种未经国家审定,当地部门对沈克泉进行了罚款、拘留。但他仍刻苦自学有关油菜遗传育种和生产栽培的知识。在没有专业分析、没有专业仪器的情况下,父子俩用肉眼观察,凭记录总结规律。

,家里为搞油菜研究欠债不少。沈昌健卖掉中巴,带着卖车款回家投入油菜研发。

,沈克泉父子繁育的“贵野A”不育系获国家发明专利证书。,沈克泉带着自己培育的巨型油菜“独闯”在武汉召开的第12届国际油菜大会,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沈克泉去世,沈昌健依然是坚持着油菜育种。家人将沈克泉葬在离试验地不远的山坡上。家人知道,这些油菜是老人最后的心愿和牵挂。

如今,沈昌健的“沈油杂”202、819已进入区域试验环节,五亩送检试验田里有300个单株样本,每个样本送检一次就是200元;300亩的示范片里还欠着两万多的工钱,马上要施肥又是两万的肥料钱。对于已经35年没有主业收入的沈昌健一家而言,“吃饭靠田,科研靠借”。几十年来,沈克泉、沈昌健父子自筹资金150多元,这几年政府也常有资助,可沈家里欠下了不少债,“几乎所有亲戚都借了。”家里最值钱的是两台用来贮藏油菜种子的冰箱。

35年父子相继,只为一株油菜的梦想。沈昌健说等现在的种子通过审定了,会卖给种子公司,拿着资金去滚动开发下一代油菜杂交新组合。自己的油菜育种路也许得“慢慢走”,但怎么也会走下去。

父亲留恋那油菜花开的芬芳,儿子就把他葬在不远的山上。三十年花开花谢,两代人春来秋往,一家人不分昼夜,守护最微弱的希望。一粒种子,蕴含着世代相传的梦想。

刘姝威:沈家父子用行动让我们清晰地看到未来中国的农民、农业、农村是什么样的。

阿来:这一对前仆后继的农民父子,顽强地进行着堪称伟大的科学实践。他们接续和光大中国伟大农耕传统的壮举,足以感动中国。

9、寸草春晖:为子女筹学费,耗时3年绣出《清明上河图》的重病母亲姚厚枝

姚厚芝,女,38岁,重庆市巫溪县塘坊镇红土村村民。

19,姚厚芝嫁给了王以朝,婚后一起赴山东煤矿打工。随着两个孩子的出生,姚厚芝专心在家带孩子,丈夫在煤矿挖煤。,一场病魔突袭,彻底摧垮了这个家。

姚厚芝查出乳腺肿瘤,需立即做切除手术。面对高额的手术费,姚厚芝选择了“药疗”。几年下来,病情没有丝毫好转。

202月,姚厚芝从电视上得知,绣十字绣也能卖钱。第二天,她坐车辗转十余小时,咬牙花2800元购回一幅6。5米长的十字绣《清明上河图》十字绣样。这次的“先斩后奏”,让一向疼她的丈夫火冒三丈,觉得她是在瞎折腾,可姚厚芝有自己的想法。

从此,姚厚芝过起了“两点一线两头黑”的生活,每天绣十字绣长达17个小时。7月,经过3年零5个月的昼夜追赶,这幅共需127万针才能刺制而成的《清明上河图》终于落针。有收藏家上门出20万收购,姚厚芝拒绝了。

姚厚芝想将十字绣保存下来,即便有一天自己不在人世了,再把它卖出去,孩子们上大学的钱就不用愁了。

姚厚芝的儿子王锐读初中,女儿王琼读小学。王锐说长大了要当医生,给妈妈治病。不善言辞的丈夫,不知道怎么劝说妻子,本身患有肝病的他只是拼命地下井,希望能早点挣够钱给妻子治病。

第一幅十字绣完工后,姚厚芝又买回了一幅长22米、宽0。85米的《清明上河图》十字绣样。这幅刺绣的难度、时间和价钱是第一幅的好几倍。姚厚芝偷偷找以前的工友七拼八凑了一万元,瞒着丈夫说只花了两三千元。她怕丈夫心痛和着急,因为家里实在是负担不起。从20到现在,姚厚芝花去的医药费已达10多万元。

如今,王以朝仍在山东挖煤,姚厚芝在家照料两个孩子的生活。姚厚芝说,第二幅《清明上河图》已绣了快6米。希望老天能再给她3年时间。她现在就是一个与时间赛跑的人,不知道自己生命何时会终结。她没有其他奢求和心愿,只是想尽自己所能多给孩子留点什么。

病,压垮了身体,但不能摧毁母爱。草根母亲呕心沥血,为孩子缝补梦想,而深厚的爱,更铺就孩子精神的未来。请上天给你多一些时间,让你把美好的愿望,织进这春天的图景。

王晓晖:一个草根母亲当她有意留下自己一生稀缺的物质之时,这种贫贱不能移的坚韧,是她留给孩子们更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何东平:亲情战胜了绝症,母爱征服了困苦。这样的人间传奇,总是充满力量。这力量给人温暖,给人慰藉。

10、克明俊德:荣誉迟到28年而一生不悔的湖北见义勇为好市民方俊明

方俊明,男,56岁,湖北省武汉市武昌人。

1985年8月,28岁的方俊明为救一个假装落水的顽童,跃入河中,造成颈椎骨折,高位截瘫。直到2013年11月,方俊明终于获得了迟到28年的见义勇为荣誉称号。

方俊明救人当年,武汉市尚无见义勇为方面的奖励条例,被“救”男孩的家庭始终不愿出具书面证明,致使他见义勇为的行为一直未得到确认。对于这样一位“英雄”,他所在单位,原武昌车辆厂,只好比照工伤来处理。

武汉市见义勇为基金会于1993年成立,但奖励对象为“与犯罪分子作斗争人员”。这两年,有人问方俊明有没有见义勇为证书,“我觉得蛮尴尬,只好把报上的报道拿给人家看。”

这些年来,妻子离开了,父亲也去世了。方俊明的生活无法自理,依靠母亲姜春梅日夜照顾瘫痪在床的儿子,并将当时尚未满周岁的孙女拉扯养大。

2013年,一部话剧上演后,方俊明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应方俊明要求,武汉市通过收集材料,确认方俊明当年行为属见义勇为,并颁发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称号。

虽然荣誉迟到了28年。但方俊明从来没有后悔那次行动。一个家庭的艰辛,一个生命的委屈,这一切都见证了善良在人们心中的恒定不变的价值。

纵身一跃,却被命运撞得头破血流。在轮椅上度过青春,但你却固执地相信善良,丝毫不悔。今天你不能起身,但我们知道,你早已站立在所有人的面前。

时文朝:推荐他,是因为他饱受委屈却无怨无悔;在当下“该不该扶摔倒的人”辩论潮中,推荐他,是对我们每个人内心的拷问。

余秋雨:推荐方俊明,不仅仅是表彰他,而且是表彰那些大地上天天在发生,却不被我们知道,甚至不被我们理解的高尚行为。

感动周记 篇2

说起自己感动的事,有人说,自己有好多件;也有人说,自己有一两件。说起我,能令我感动的只有一件。

那是某年的冬天,大雪纷飞的时候。一次,我的手在小苹果的时候被刀子划了一个又深又长的口子。那段时间,我的手不能碰水,要不会感染,那是放寒假,妈妈在家什么活也不让我干,爸爸呢,还是老规矩,我擦桌子洗碗,妈妈拖地。

妹妹高志乐也心疼我,帮我洗碗,帮我洗抹布。妹妹洗碗的时候,她还小,碗有点洗不干净,但她不让我洗,理由是,不能让我的手感染;拧抹布的时候,她劲小,没办法把抹布拧干,她不让我拧,理由还是不能让我的手感染。每天晚上,乐乐(也就是我妹妹)会帮我洗袜子,虽然有些洗不干净。但我觉得,她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令我感动的,都是令我满意的。毕竟乐乐那时候仅有五岁啊!

我总是觉得,我的妹妹是一个好妹妹,她做的这一件事令我很感动,因为她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帮助了我。

转眼间,我的手好了,寒假过了,妹妹走了。我想我一定要将妹妹的行为告诉天下的人。我要当面对乐乐说:“谢谢,我的好妹妹!”

感动周记 篇3

前几天,在学校里发生了一件事,我的心为之一动了。

一天上午,正在上语文课,突然,我觉得黑板上的一个个字变成了一条条蚯蚓,胃里一阵阵翻腾,嗓子里似乎也被什么东西堵住了。只听哗啦一声我吐了。同桌立刻站起身喊了起来:老师,孔祥臻吐了!老师停了下来,急忙走到我身边,关切地问:难受吗?去洗手间漱一下口吧!说完,递给我一张纸巾。

我从洗手间回来后,已经下课了,教室里充斥着一股怪怪的味道。同学们都围在我的座位旁,你争我抢地整理我吐的污物。顿时,我的心被一种叫做感动的东西侵袭了。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更是让我被感动紧紧的包围了起来。同学们看到我回来,纷纷跑过来,有的同学脱下自己的外套披在我身上,说:冷不冷?你先穿我的外套吧,你的外套都脏了。有的同学拿出自己的零食,说:早饭都吐出来了,饿了吧?我还有呢,你先吃点吧!

虽然外面刮着风,但教室里却温暖如春。那一刻,我被感动包围着

感动周记 篇4

打开记忆的大门,许多往事犹如无上繁星,令人难忘。在记忆的长河中,许多事情早已淡忘了,但是同学之间的情谊却犹如冬日暖阳,烙印在心头。

那一次,大课间的铃声终于响了,同学们犹如一支支离弦的箭,争先恐后地飞奔出教室。我和好友边卓阳来到操场上,举行一场激烈的跑步比赛。边卓阳先发制人,占领内道。我也不甘示弱,飞快地跑着,向外道飞奔,想依靠外道一举超越。可是我用力过猛,在拼抢内道中失去了重心,重重地摔在了水泥地上。我一屁股坐在了地上,鲜血从大腿上喷涌而出,我无计可施,只好一边呼救,一边痛苦地呻吟着。随着殷红的血一滴滴流到地上,我的心焦急万分,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十分着急。这时,一个身影直了过来,原来是好友边卓阳,他先将我扶了起来,掸了掸灰尘,又关切地问:你没事吧?怎么了?我十分痛苦,艰难地回答:没事,只是腿受伤了。边卓阳看了看伤口,二话不说,抬起我就向医务室走去。到了医务室,阿姨说:只是皮破了,只要缝几针就行了。边卓阳安慰我说:没事没事,很快就好。缝完后,他扶着我一步一步地向教室走去。虽然室外阳光并不灿烂,可是我的心中却格外温暖,泪水也夺眶而出。

友谊就犹如冬日暖阳,温暖我的心头,让我感动,让我温暖。

感动周记 篇5

在我的脑海里,有许多令人感动的事,她们像贝壳一串串的。但其中有一件事,令我最受感动,提起那件事,我至今记忆犹新。

一天放学后,我在妈妈的办公室写作业,妈妈不停地叮嘱我:“把书本都拿齐,不要忘拿了。”我却不以为然地说:“知道了。”其实还没看见在桌子角上还放着语文书呢。

回到了家,妈妈开始做饭,我早早地写完了数学作业。该写语文作业了,其中有一项用到了语文书,可是我怎么找也怎么找不到它,甚至把书包都倒过来了,可是还不见语文书。这时我才想到语文书没带,急忙对妈妈说:“妈妈,我不小心把语文书忘在你的办公室了。”妈妈听了急急忙忙地做好了饭。对我说:“你先在家吃饭,我去学校帮你拿书。”说我,便急匆匆下了楼,帮我拿书去了。

过了好大一会儿,妈妈才回来,我见妈妈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便问:“妈妈,你怎么了?”妈妈说:“没事,天太黑了,下楼时摔了一跤。你该快去写语文作业吧。”

此时我很后悔,放学时没有听妈妈的话,心想:以后自己做事可要操心,不能做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这件事情过去很久了,却一直在我的记忆里温暖着我。

感动周记 篇6

那是一个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的星期天下午,我坐上公共汽车去莲花山玩,在一个停靠站上来了一个老奶奶,售货员阿姨急忙上前搀扶她,然后转头对所有的乘客说:“哪一个乘客让一下座位给老奶奶坐?”原来热闹的车内顿时鸦鹊无声,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好象没有听见,装得若无其事的,我心里在想:要不要让座呢?好不容易才抢到一个座位。正在我犹豫不决的时候,我听到了一个强有力的声音,“老奶奶,坐我这儿吧。”人们不约而同的望出:只见一个三十多岁、穿着朴素的衣服的叔叔站起来了,他靠着座位椅背,双手握住横杆,老奶奶笑着说了声谢谢,等老奶奶下车后,车厢依然和原来一样热闹,车开得真快,那位叔叔要下车了,只见他从座位旁边拿出一根拐杖,很吃力的一拐一拐的下了车,他走后,人们发出了一阵唏嘘声。我看到这一切,脸上滚烫滚烫的。

这位叔叔助人为乐、舍己为人的的精神深深的感动了我,这件事一直刻在我的脑海里,每当我想到这件事,我的心底就有一缕愧疚,不过,自从那次以后,我成了一个助人为乐的人。

感动周记 篇7

哎!宝贝你过来看!你三年级怎么考那么差?呀!妈妈又在收拾试卷了,真麻烦!不过三年级的那次考试却给了我学习的动力,说来话长

三年级有一次语文考试,在考的时候我都快急哭了,有好几道题答不上来,国为这次的考试太难了,复习时最难的题都没有这儿最简单的题难。考完我们班的情景简直可以说哭成一片,不管男的女的全在哭,我也是憋了又憋,才把眼泪憋回去了。

试卷发下来了,我的分数竟然是92分,天哪!这是有生以来第一次下95分,我一下子觉得天黑了,鸟叫都那么刺耳,我的眼泪一下掉了下来,怎么办呀!爸爸妈妈肯定要骂到我半死了。

放了学,班上的同学谁也不肯走,大家手上紧紧捏着试卷,沉着一张苦瓜脸。还是老师把门都锁了,我们才走。

看到在门口等我的妈妈,我也只好把这破事告诉了她,结果妈妈脸一沉,就开始骂我了

回到家,我不知道怎么订正题,烦燥地哭了。这时我听见窗外也是一阵哭声,我转去一看,原来一个小弟弟的积木楼子倒了,他哥一脚给积木踹去,嘴里骂道:烦死了!又倒了!弟弟拾起积木又搭了一次,结果刚说搭好了,房子又倒了!

我原以为他会不顾一切站起身就走了,谁知他又搭了一次,他慢慢地搭,结果就搭好了,再也不倒了。

我心一震,小弟弟坚持不懈的精神多么值得我学习啊!于是,我一转身,向书桌那里走去了

那小弟弟的精神真令我感动,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忘不了他的坚持!

感动周记 篇8

今天,我们在学校里又看了一年一度感动中国,那里出现的人物的故事都让人感动。

孙丽娜和朱敏才,他们两个是夫妻关系,朱敏才以前是外交官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去贵州做一名普普通通的英语老师,他退休后和孙丽娜一起去了贵州偏远的一个小山村里当了英语老师。那个学校生活条件十分简陋,在一个小屋子里只有一张床,又是厨房,又是仓库,又是卧室,又是浴室,旁边就是厕所尽,尤其是在夏天,晚上睡觉时,带两个厚口罩还能闻到臭味,管那样他们还是坚持着,因为他们已经下了决心。有一天晚上,他们教的一个学生给他们送来几片菜叶,他们家都吃不饱饭。后来朱敏才得了风湿病。最后朱敏才因为疲劳过度去世了。

还有张纪清,译名炎黄改革后镇上的首个万元户,他的钱全都做了好事捐给了福利院,敬老院等地方。

孙丽娜和朱敏才的颁奖词是:他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他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夕阳最美,晚照情浓。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请接受我们的敬礼。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妻子孙丽娜曾是一名高级教师,退休后奔赴贵州偏远山区支教。

这得有多大的决心和勇气啊!

感动周记 篇9

在我的记忆中有许多事令我感动,最难忘的是去年冬天姥爷冒着寒风给我送棉衣的那件事。

那天早晨,我在学校上操时不小心把脱下的棉衣弄丢了。眼看空中飘来了一片片乌云,天色暗了许多,教室外刮起冷风,好像要下雪了。我觉得有些冷,还打了几个喷嚔。我穿这么少的衣服,怎么回家啊?我赶紧给家里打电话,姥姥说姥爷马上就去给我送棉衣,一听这话,我立刻觉得自己暖和多了。

放学了,一出校门,我就听到姥爷熟悉的声音在叫我。我看到白发苍苍的姥爷抱着厚厚的棉衣伫立在凛冽的寒风中。姥爷关切地对我说:“王朗,冻坏了吧,快把这衣服穿上。”我知道姥爷身体不太好,走路也吃力,为了给我送衣服这样奔波,还冒着寒风在学校门口等我,真让我感动。

我家离学校很近,又不过马路,现在已经不用接送了。但一到放学,姥爷经常会在校门口远远地注视着我,我心里总有一种温暖的感觉。我知道姥爷是多么爱我,我也那么爱姥爷。

感动周记 篇10

每当我睁开朦胧的睡眼,他在给我做饭,等我洗漱完毕吃饭时,他在给我叠被子;吃饱喝足背上书包,他负责把我送到学校门口,一声叮嘱、一声再见,他却饿着肚子去上班;放学时,这个人从遥远的县里急匆匆赶来接我放学,他顶着烈日、冒着严寒,风雨无阻;到了家,我写作业,他做饭,然后洗碗、擦桌、打扫卫生忙家务;当我睡觉时,发现床上的电热毯已开、被子已铺好、桌上放着一杯水、一个苹果……一骨碌钻进暖暖的被窝里,好温馨、好幸福!

我想:“如果要是我能把被子及时叠好,也许他会少操一份心”。

我想帮他干一点活,他却说:“专心学习才是大事!”

他,就是我一生中最佩服的一个人,他总是在我的身后默默付出,他总是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递给我一双温暖的手;他从我出世那时起,就开始拒绝许多朋友的宴请,他把大部分的时间、精力都花在我的身上,一天一年、岁月轮回,无怨无悔……

他,就是我的爸爸,一个在这个世界上对我最亲、最令我感动的人!

感动周记 篇11

昨晚我打开电视,蔚为壮观的角马大迁徙的画面扑入眼帘,上百万头角马头朝一个方向撒开四蹄一路很少停歇,尘土飞扬日夜兼程;一路忍饥耐渴很少吃喝,向水草丰美的乐园奔去。

角马的路途艰难艰险,特别对年幼的小角马来说更是危险重重,我看到刚出生的小角马,五分钟就能站立奔跑,两星期后就能和妈妈跑得一样快了。镜头一个连一个,我又看到了一个个感人的画面:一只豺攻向小角马,它妈妈轻易的赶走了豺;第二次几只野狗围攻角马母子,角马妈妈带着小角马拼命狂奔,奋力搏斗,拖垮了野狗,重新回归了角马群;第三次涉水迁徙时小角马和妈妈失散了,在河对岸的妈妈找不到小角马,焦急的不畏艰险,独自过河,让鳄鱼们措手不及,返回对岸找到了落单的小角马,重新带着小角马涉水过了河,来到了水草丰美的角马乐园。

经过长达九个月的迁徙,小角马活了下来。这只小角马是幸运的,在强大、智慧的妈妈的伴随下,躲过了豺的爪子、野狗的围攻、狮子的利爪、豹子的追击、鳄鱼的血盆大口,奔跑在自由的大草原上。


本文的网址是//www.zf133.com/a/5805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