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范文大全 > 五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

五年级数学上册课件优选十二篇

五年级数学上册课件优选十二篇

五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篇1

例1、小蜗牛找倍数(找出3的倍数)。

练习3、5的倍数有哪些?7的倍数呢?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 ),一个数的最小的倍数是( ),( )的倍数。

用字母表示因数与倍数的关系:a x b = c (a、b、c都是不为0的整数)a、b都是c的因数,c是a和b的倍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说一说:在0、3、4、7、15、16、77、31、62中择两个数,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的倍数?

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的倍数?

3、判断:1.2÷0.2=6我们能说0.2和6是1.2的因数;1.2是0.2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吗?为什么?

1. 填空:

(1)3×7=21,( )和( )是( )的因数,( )是( )和( )的倍数。

(2)72的因数是( ),最小倍数是( ),最小因数是( )。

(3)一个数(0除外),它的因数和最小倍数都是( )。

(2)因为8÷0.8=10,所以8是0.8和10的倍数,0.8和10是8的因数。 ( )

(4)甲数比乙数大,甲因数的个数比乙数多。

把( )平均分成( )份,这样的( )份用( )表示。

分数的意义:

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表示,通常把它叫单位“1”。

每个茶杯是(这套茶杯)的( )分之( )。

每袋粽子是( )的( )分之( )。

每种颜色的跳棋是( )的( )分之( )。

阴影的方格是( )的( )分之( )。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例如 ( )的分数单位是( ),( )的分数单位是( ),( )的分数单位是( )。

1、把三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分几个?

2、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分几个?

3、把3块饼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块?

这些分数比1大还是小?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小于 1。

这些分数比 1 大,还是比 1 小?

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 1 或等于 1。

五年级的数学学习为什么如此重要,以至于需要引起学生的充分重视?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它是学生进入总复习的前期准备。更关键的是,在这一年中学生往往会产生一种错觉,即学生经过四年的不断学习,对于心智还不够成熟的孩子来说,非常有可能会产生疲劳感,进而开始放松、懈怠,而五年级处在进入总复习的前一年,因而学生会倾向于认为自己在这一年可以充分放松,然后以充沛的精力来面对六年级的总复习。

就像已经升入高三的学生,总是以为自己在最后一届秋季运动会之前都可以放松,运动会过后就立即投入到学习当中。然而,不要忘记一点,放松的时间过长,或者使自己保持在一种不紧张的状态,再想紧张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可能要克服的障碍比想象的多得多。所以在这里反复强调,学生一定不要异想天开觉得自己可以在五年级放松懈怠、平稳过渡,反而应该比之前更加努力学习,为下一年的升学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在足够重视五年级的学习后,一方面需要认真学习该学期的新知识,另一方面,也要对之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从一年级的数字分类到四年级的各种图形等,都要有所复习。学生可以采取如下两种方法进行回顾。

(1)粗放式复习。顾名思义,就是指复习从前所学知识的大框,可以翻阅教材,着重看教材的目录,梳理所学知识的前后顺序,将知识串联起来,同时要思考,为什么某些知识要在另一些知识之后或之前讲等。通过这样的方式,便可以在心中构建起一个比较模糊、初具形态的知识框架,重复进行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整理越发清晰,非常有系统性,对于学生日后复习有着极大的帮助。

(2)精细复习。主要是通过做习题的途径来进行,具体的做法就是在做综合题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一些忘记的或已经生疏的知识,在做完题之后,就从这些遗忘了的知识点入手,翻看教材的讲解部分,加之自己曾经做过笔记等,把这个知识点重新学精学透。此外,由这个知识点所延伸出的其他知识点,也按照上述方式进行学习,就像树枝一样逐渐扩散开来,这样复习也许会耗费大量的时间,但是一个突出的优点就是可以使学生在将知识点复习通透的同时又兼顾知识之间的联系与连续性,这对于学生科学地复习是非常关键的。以上两种复习所学知识的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自行选择,也可以有机结合起来,总之,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就好。

五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篇2

通过具体实例体会求商的近似数的必要性,感受取商的近似数是实际应用的需要。

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在解决相关实际问题时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取商的近似数,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3.揭示课题:我们已经会求小数乘法中积的近似数了。在小数除法中,常常会出现除不尽的情况,或者虽然除得尽,但是商的小数位数比较多,实际应用中并不需要这么多位的小数,这时就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内容。(板书课题:商的近似数。)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通过复习求积的近似数,为后面将求积的近似数和求商的近似数进行对比做好准备,也利于引出课题。在引出课题的同时,让学生知道求商的近似数的必要性。

1.教学教材第32页例6。

五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篇3

设计理念:本节课的中心与着力点是“方法”的体会与感悟,计算面积不是刚学,不是重点,但不能忽视,可以加大力度;还要指导学生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方法。在整个探索过程中,相信学生,鼓励学生,给予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交流讨论的时间。

本节课还得预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哪些问题,做好提前准备,这样到课堂上才能真正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

1、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灵活有效的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

能力目标 :

1、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

2、通过图形的组合和分解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动手创新的意识学会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渗透转化思想。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并能展示自我,张扬个性。

2、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学生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团结友爱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在探索活动中,理解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多种方法,会找出计算每个简单图形所需的条件。

教学难点:选择有效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师:我们会求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了?请回忆下面积计算公式。

2、看黑板上一些正六边形(六边相等、六角相等),你有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吗?那要求它的面积,怎么办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学过的面积计算方法应用的广泛性,渗透转化思想,培养空间观念。]

二、探索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方法

1、割

那你能想办法用学过的方法来求正六边形的面积吗? 请上来画一画说一说。

这些同学的方法可以归结为一个字:割。就是把一个没学过的图形割成学过的图形,然后利用面积公式算出每一块面积,再求出整个图形的面积。且方法千变万化,只要你有目标,就一定能成功。

[设计意思:拓展思维,一题多解,感受探索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平面图形的兴趣。]

2、补、大面积-小面积

出示一个组合图形

(1)师:请同学们选择一种方法计算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生独立完成)

师:谁来说说你是用哪种方法计算的。

生介绍,师根据学生的介绍演示不同的方法。

师:这几种方法你们最喜欢哪一种呢?

师:为什么?(引导学生选择分得最少的,计算又简洁的方法)

(2)这儿又有一种新方法,没有把组合图形分割,而是补上一块。(板演:补),算出补后的大面积,减去补上的那部分面积,便可得出原来图形的面积。(板演:大面积-小面积)

3、小结求组合图形面积常用的方法

割、补、大面积-小面积。

4、小试牛刀

课后第一题。

请说说你用了什么方法。你更喜欢哪种方法?

5、挑战

(1)独立思考

(2)讨论

(3)移、拼的方法

[设计意图:从易到难,层层深入,引出求组合图形面积的常用方法]

3、回顾本节课所学,你有什么收获吗?在求组合图形面积时,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总结概括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得到发展。]

4、练习:课后2、3

板书:

长方形面积=长x宽 割

正方形面积=边长x边长 补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x高 拼

三角形面积=底x高÷2写 大面积-小面积

梯形面积=(上底+下底)x高÷2

五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新学到的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卓越;”构思奇妙“”匠心独运“等词语的意思。

(2)选择一件自己喜爱的工艺品,仔细观察一下,再学习课文的写法,把观察到的和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3)学会观察方法,培养学生在全面观察的基础上进行重点观察的能力。

(4)理解课文内容,向学生渗透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天马“所体现的奇特艺术想象力。

2、了解铜奔马在整体上保持平衡所包含的科学原理。

3、从构思设计上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一、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为之而骄傲。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认识我们五千年文化中最骄艳的一朵小花,我们五千年文化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它,就是名闻中外的艺术珍品——“天马”。

1、出示生字词: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要认真听,注意读音是否正确。

你对那些词不理解?谁能来解答?你是怎样解答的?(学习方法的指导)

[2]你认为那个字容易写错?怎样写漂亮?

你从这篇课文中读懂了什么?哪些地方你不明白?

(从课题或从不懂得句子中提出问题)质疑方法的指导。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去领会一下这匹天马无穷魅力。

你从这一段中知道了什么?

朗读。

2、过渡:旅游局为什么要把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呢?

3、默读全文,思考:旅游局为什么要把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呢?

[1]朗读第二段:从这段中你体会到什么?(天马的历史价值)指名朗读

[2]天马是什么样子?特别在哪里?

小组讨论、交流:

(1)第三、五段:默读:课文描写了天马身体的哪些部位,是如何描写的?从这些描写我们知道了什么?

朗读指导:怎样表现出这是一匹难得的好马是朗读的要点。

讨论结合理解词语。你从这段中体会到什么?

小结:同学们都知道,“马踏飞燕”的飞燕,而是一只龙雀,龙雀是传说中天上的神鸟,是传说中的风神,飞行速度很快,这匹骏马从飞燕身上飞快地踏过,而龙雀安然无恙,可见马的动作是何等的轻快。我们不由得为它惊人的速度而惊叹,都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杰出的艺术创造力而拍案叫绝。

出示句子:我们不敢肯定汉明帝迎取的就是这件工艺品,但至少可以说,这种题材的工艺品在当时就是非常珍贵的。

体会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3)过渡:我们平时也见过许多雕塑作品,它们一般来说都有一个很大很重的底座,但这匹铜马却不是这样的,它全身的`重量都集中在足下的这只小小的飞燕上,这就有一个怎样保持平衡的问题。

自读体会,让学生充分讨论,了解天马精确的平衡,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已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

4、小结:

本节写了什么?在全文有什么作用?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由于近代清王朝的腐朽统治,我们暂时的落后了。五千年的文化是我们的骄傲,但同时更是我们的神圣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要把我们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扬光大,要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

就像刚才歌中唱的那样,为了早日看到黄河母亲的欢笑,看到黄河母亲的歌唱,让我们一起去努力吧!我坚信我们的祖国一定会像这匹扬蹄飞奔的骏马一样,大步地跨向新的世纪,大步地跨向新的辉煌!

一、直奔中心,学习第3——6自然段。

这个飞行时的瞬间形象无比神奇,其高超的设计构思,就是在两千年后的今天,也令人叹服叫绝。

⑴理解“神奇”“高超”“叹服叫绝”。

⑵提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神奇、高超,令人叹服叫绝?

3、理解“激发人们的想象力”。

自由朗读思考:

[1]结合课文理解“体态轻盈”“神形兼备”的意思。

[2]作者抓住天马的哪些方面写的?怎样进行描写的?

二、读写结合,强化训练。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强化段与段的联系的训练,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幻灯出示:“马踏飞燕”外形逼真,()构思奇妙,()被称为”艺术珍品“。

3、进行小练笔:选择一件自己喜爱的工艺品,仔细观察一下,再学习课文的写法,把观察到的和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天马》是一篇文学色彩十分浓厚的说明文,作者以细腻的文笔、丰富的想像状物抒情,把静态中的奔马描写得细致入微、形神兼备、苍劲有力。

设计教学环节时,我依照教参提示,以“为什么我们国家把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这个问题为统领,在学生的阅读理解中不难归纳出艺术价值、外形特点、象征意义这几个因素是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词。

在研读文本的过程中,我发现,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前后呼应,文首说道:“1983年,我国旅游局确定以‘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

文末总结提升:“用这个中外驰名的古代艺术品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是颇有象征意义的: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国——中国,正在腾空飞速前进。”那么就是说,正是这文中的第四部分——天马的象征意义才是它成为图形标记最重要的原因,因而,文章的其他部分也能发现天马的这种“神”:天马飞行时的瞬间健美生动,艺术价值极高的天马在外形上不愧是具有代表性的杰作,它昂首扬尾,四蹄腾空,它自由奔放,富有力量美。

于是,我着重引导学生朗读3、4段有关天马外形的描述,学生感受到天马的这种“神”之后,理解朗读时就更进一步了,在归结这一课时,我让学生按照这样的顺序朗读:3、4、1、7,学生体会颇深,他们从中汲取了腾飞的力量感,纷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感受,学生用朗读体会,并总结出了天马的骄傲、健美、奔放、向往自由、豪放不羁……精彩纷呈。整体说来,我觉得达到了我的教学重点目标,那就是运用多朗读、谈体会等教学方式使学生感受到天马的神韵之美。

五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篇5

一、问好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数学组一号考生

二、总括语

为了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突出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在讲授个过程中,我既要做到精讲精练,又要放手引导学生参与尝试与讨论展开思维活动,因此,本节课力争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被动听讲是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的探索,发现式学习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三、教材分析

教材是进行教学的评判依据,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首先我对本节课教材进行一定的分析,本篇说课《小数与乘法》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的知识,通过小数与整数的乘法教材,一共安排了两道例题和一个习题,是在整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因为后面小数的除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小数与分数混合运算奠定了基础。

四、教学目标

合理把握学情时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具有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但仍具有具体形象性,具有好奇好动好玩的特点,并且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生活常识的了解。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小数与小数乘法,掌握小数与乘小数乘法的运算法则,并且能够运用到生活实际中举一反三。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方法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的默契。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于小数与小数的学习和小数与整数的学习,培养学生们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们,对于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点本身的难易程度,学生很难架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也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为,重点理解小数与小数的乘法,并掌握小数与小数乘法的运算法则,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难点,激发学生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素养。

五、学情分析

德国大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他们独立掌握它们,结合新课标,新课改的要求,我将采用讨论法,练习法,自主学习法和合作探究法等方法进行教学。

六、教学教法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依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首先导入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我打算采用,问答法和自主探究法的方法,通过结合生活的实际来激发学生们对于这节课的兴趣,从而引出本堂课程的知识内容。

七、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依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首先导入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我打算采用,问答法和自主探究法的方法,通过结合生活的实际来激发学生们对于这节课的兴趣,从而引出本堂课程的知识内容。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在这个环节中,我分两步组织教学。一是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具体情境,拉近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体会到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我首先出示课件①,即欣欣文具店全景图。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提问"如果你来买某种文具,怎样才能知道你该付多少钱呢?"旨在让学生明白要知道购物中需要付多少钱,必须知道物品的单价和所购的数量。待学生回答后,紧接着出示课件②,即文具专柜。在学生观察中提问"你从这个文具柜中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二是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从学生提的数学问题中,选择"买3支钢笔需要多少元?"让学生自主解答,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列式,算式2×3表示什么意义?从而为后面小数乘法意义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合作探究,明理获知

首先是在合作交流中,初步感知体会小数乘法的意义。在学生回顾整数乘法意义之后,提问"买三块橡皮需要多少元?",学生自主思考如何解决,学生这时应该不难就能列出算式0.2×3,随即追问"为什么要这样列式?你是怎么想的?",在学生充分回答的基础上初步感知0.2×3表示的意义。紧接着设问"0.2×3的结果是多少?",放手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指导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计算0.2×3的方法。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又增强了学生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学会了运用已学的小数意义、小数加法和将小数转化整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随机渗透了类推、迁移、转化的数学思想,也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小数乘法意义的理解。

再就是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能用自己的话阐明小数乘法的意义,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几是多少?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揭示课题并板书。

(三)深化运用,巩固新知

在这个环节,我设计四组闯关题。

第一关是试一试:

①买3支铅笔需要多少元?

②买两把直尺需要多少元?这关是模仿性练习,让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关是涂一涂,即根据算式涂涂得出结果。

第三关是填一填,即根据加法算式写乘法算式和根据乘法算式写加法算式,这两关是提高性练习。是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小数乘法意义的理解。

第四关是想一想:0.2×3=0.6,3×0.2=?这关是深化性练习,一是让学生明白整数乘法的交换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二是让学生体会一个整数乘小数的意义也是求几个几是多少。

通过这样闯关练习,不仅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层次练习中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体会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喜悦。

(四)回顾小结,质疑问难

帮助学生整理,解决疑惑问题。

总之,本节课这样设计是基于让学生能够实实在在从课堂学习中感受到、体验到、领悟到、思考到新知的获取,建立数学模型。能否达到效果,关键在于教师在课堂中对"生成"和"开发"的关注如何,把握如何,调控如何。

为了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设计,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设计,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各位考官辛苦了,请问需要擦黑板吗?

五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篇6

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实际测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步测和目测的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态度、情感、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步测和目测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步测和目测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5分钟)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工具测量较远的距离,谁来说说我们是怎样测量的?

2.在没有测量工具或对测量结果不要求十分精确时,怎样测定两点之间的距离呢?

3.在没有测量工具或对测量结果不要求十分精确时,可以用步测或目测的方法量出两点之间的距离。

二、新授(20分钟)

(一)步测法。

1.进行步测前,首先要知道自己一步的平均长度是多少。师介绍方法:先量出几十米的一段距离,在用均匀的步子沿着这条线段走三四次,并记好每次的步数,然后就可以求出走一步的平均长度。

2.例如:沿着一条40.3米的直路,小明第一次用62步走完,第二次用61步走完,第三次用63步走完。小明的平均步长是多少米?

1)读题理解题意

2)列出算式

(62+61+63)3

=1863=62(步)

40.362=0.65(米)

答:小明的平均步长是0.65米。

3.试一试

李光的平均步长是0.64米,他从学校大门步行到家,一共走了854步。李光的家与学校间的路程大约是多少米?(得数保留整数)

独立完成后交流。

(二)学习目测

师:还有一种测量的方法就是目测,目测就是通过眼睛观察,估测两点间的距离。

三、实践应用(10分钟)

带领学生到操场实际测量并做出记录。

沿一段50米长的线段走三次,记录每次的步数,第一次走了()补,第二次走了()步,第三次走了()步。算一算平均一次走()步,走一步的平均长度是()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四、总结交流(5分钟)

你有什么收获?

五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约分的含义。

2、探索并掌握约分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约分。

3、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学习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约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

能正确地进行约分。

教学准备:

卡纸、彩笔。

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美味蛋糕店”的师傅招收学员时考了这样一道题目:请你在最快的时间里切出一块蛋糕的8/24,要求切得比较均匀。今天老师也想拿这道题目考考你们,看看哪些同学们能被选上。

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1.引导发现,明确概念。

师:请同学们拿出一张卡纸。表示出这张卡纸的8/24,想一想怎样做?

(学生动手操作,展示成果并解说)

师:从上面这些学生的发言中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让生通过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找出一组相等的分数:

8/24=4/12=2/6=1/3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有选择地板书。

师:现在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的三个式子,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出:

(1)它们的分子和分母都同时除以了一个相同的数,所以这些分数的大小都不变。

(2)是同时除以它们的公因数。

师:说得非常准确,这里的除数都是什么数?

生: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

引导学生归纳出:像这样,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公因数,分数的值不变,这个过程叫作约分。

师:还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说出:约分后这些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越来越小,但分数值都相等。最后一个式子的得数是1/3不能“再往下除了”。

师肯定:准确地说1/3不能再约分了。谁知道,为什么不能“再约分了”?

引生答出:因为1和3没有公因数。所以不能“再约分了”。

总结并揭示:像1/3这样的分数,当分子和分母没有公因数的分数,我们把它叫做最简分数。约分的最后结果应该是:最简分数。

师:谁能举个例子来说明,什么是最简分数?

生:(举例说明)。

2.探索约分的方法。

请两个同学来介绍一下约分的过程。

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约分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3.师: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要在最快的时间里切出一个蛋糕的8/24,其实也就是切出这块蛋糕的1/3,这样也就顺利地完成了题目要求!

三、课堂练习,巩固应用。

教材第48页“练一练”。

(1)学生试做。(2)集体交流。

四、畅谈收获,全课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1.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2.在学习约分之前,学生已经探索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习了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因此合理的知识迁移,较好地帮助了学生理解“约分”的含义,使知识深入浅出,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3.为学生提供了充分探究和发现的时间与空间,从约分含义的理解到约分方法的学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都是在学生的发现、探究、交流中解决,使课堂充满了活力。

五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篇8

一、小数乘整数 (利用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来计算小数乘法)

知识点一:

2、计算小数乘法末尾对齐,按整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知识点二:

积中小数末尾有0的乘法。 先计算出小数乘整数的乘积后,积的小数末尾出现0 ,要再根据小数的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如:3.60 “0” 应划去

知识点三:

如果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上小数点。如0.02×2=0.04

知识点四:

计算整数因数末尾有0的小数乘法时,要把整数数位中不是0的最右侧数字与小数的末尾对齐。

思考:

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1、小数乘整数中有一个因数是小数,所以积一般来说也是小数。

2 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暑部分末尾如有0可以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而整数乘法中是不能去掉的。

知识点一:

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输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积的前面用0补足,在点小数点。

知识点一:

先算出积,然后看要保留数位的下一位,再按四舍五入法求出结果,用约等号表示。

知识点二:

如果求得的近似数所求数位的数字是9而后一位数字又大于5需要进1,这是就要依次进一用0占位。如6.597 保留两位为6.60

知识点二:

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计算连乘法时可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将几位整数的两个数先乘,再乘另一个数,计算一步乘法时,可将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拆成整十整百的数和一位数相加减的算式,再应用乘法分配律简算。

对于不符合运算定律的算式,有些通过变形也可以应用。

乘法分配律也可以推广到相应的减法。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高位上的数,如果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记忆:看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较大的三位数是位999,小的三位数是100,较大的四位数是9999,小的四位数是1000。较大的三位数比小的四位数小1。

5、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6、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而是正数和负数之间的一个数,且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当某个数X大于0(即X>0)时,称为正数;反之,当X小于0(即X

五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篇9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组合图形面积》,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92页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知识。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四个方面对本科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系统的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计算,在此基础上学习组合图形,一方面可以巩固学过的基本图形,另一方面则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注重将解决问题的思考策略渗透其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认识,我制定了如下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归纳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进行解答,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掌握用分割法和添补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计算方法,根据组合图形之间的关系,选择适当的方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本节课的重点,我采用以下教法:

在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并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特别是转化图形的几种方法通过课件的演示,学生一目了然,直观形象,更好的突出了教学重点。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自己来观察组合图形的特点,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成功的乐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为完成本节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数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组合图形的趣味性,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这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如何来突破这个难点呢?我是这样安排的。

本课一开始,通过让学生拆开老师给大家的礼物袋,看看里面是什么礼物,就会使学生立刻认识到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从而复习这些图形的面积公式,为确保正确的计算组合图的面积打下基础。让学生利用这些图形,拼一个自己喜欢的图案,请学生把作品展示给大家看,并请同学说说自己拼的图案像什么?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从而明确组合图形是由几个基本图形组合而成的,引出课题:组合图形面积(板书)

第二环节: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的主体部分,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本课的关键环节。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我安排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出示主题图

由老师拼的一个图形,引导学生观察,给出数据信息,提出问题,根据这些信息帮我算一算我该买多少平方米的地板呢?在解决这一生活问题环节中,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通过自主探索,小组交流,让他们在小组活动中都有成功的体验和经验的收获。 第二层次: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汇报时将学生的学习成果展示出来,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

(1)将组合图形分割成两个长方形

(2)将组合图形分割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3)将组合图形分割成两个梯形

(4)将组合图形填补上一个小正方形,使它成为一个大长方形,再用大长方形的面积减去小正方形的面积。

(5)将组合图形分割成两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或则其他情况)在这个过程中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提供尝试探索的空间,使学生乐于、善于自主学习,能主动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并通过小组间的讨论与合作,得出结论。

第三层次:师生总结分割法添补法,并提升方法的优化性。

通过让学生自主观察比较上面几种方法的不同之处,总结出求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通过“分割”和“添补”转化成基本图形求组合图形的面积的方法,并且让学生明确,在分割组合图形时,分割图形越简洁,解题方法越简单。

第三环节:综合实践、学以致用

为了巩固新知,突出本课的重点,我紧接着装修的问题情景,设计了给门刷油漆的这一练习,从而引导学生意识到不是每个问题都可以用分割法解决的,这样做很自然的就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接着为了巩固这一难点,我又设计了一个判断题,从而提醒大家要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第四环节:总结回顾,评价反思。

我采用先让学生归纳补充,教师再补充的方式进行: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看书设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本课最后,我给学生出了一道通过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迁移就可以完成的问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说板书: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学习的脉络。

组合图形的面积

分割 转化基本图形 添补

以上,我主要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四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了说明,我的说客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老师。

五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篇10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用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解决含有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检验解答的正确性。

2、初步培养在实际生活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含有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2、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读题、分析、列式。

1、小兔采了20个蘑菇,送给小猴8个,小兔又采了10个蘑菇,小兔现在有多少个蘑菇?

2、小明剪了37颗星星,小红剪了45颗星,他们送给幼儿园50颗星,现在还剩多少颗星?

二、新课

出示例4

问:指名学生看图说题意。

问:你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

(3) 没烤的面包有多少个?90-36=54(个)

(4) 还要烤几次?54÷9=6(次)

问:你会列综合算式吗?

(90-36)÷9=6(次)

问:解答正确吗?指名学生检验是否正确。

归纳:如果一个问题需要多个步骤才能解决,要想好先解答什么,解答什么

二、做一做

1、让学生说一说题意,再说说怎样解答,让学生独立解答,订正时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分步是怎样解答,综合算式是怎样解答的。

2、了8行树苗,每行7棵,其中女生栽了28棵,男生栽了多少棵?

3、动物园有10只黑鸽子,22只白鸽子,每个笼子里住4只,一共需要多少个笼子?

独立完成,订正时说一说解题过程。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1) 没烤的面包有多少个?90-36=54(个)

(2) 还要烤几次?54÷9=6(次)

综合算式:(90-36)÷9=6(次)

五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篇11

北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分数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分数

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实验小学 林向阳

第一课时

分数的再认识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第三单元《分数的再认识》第34、35页

教学内容:《分数的再认识》第34、35页

学习目标:

1、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分数,体会标准不同,分数表示的意义也不同。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进一步掌握分数的读、写,理解分子、分母的意义。

2、发展数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导学.

导语:猜谜语:母子分两边,中间隔条线。(生答:分数)分数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分数,板书课题

出示目标:

1、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分数,体会标准不同,分数表示的意义也不同。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进一步掌握分数的读、写,理解分子、分母的意义。

2、发展数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自学指导:

(过渡语:为了达到学习目标,请同学们看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34页的内容,思考:①每次拿出铅笔总数的1/2为什么结果却不一样多?如果有10枝铅笔它的1/2是多少,100枝铅笔呢? 观察上面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②联系上面的解题方法思考“说一说”,并在练习本上写出你的理由③你能举出一些生活中分数相同,整体不同的例子考考大家吗?(5分钟后,交流你的收获和有困惑的问题.)

二、学生自学.

自学明确的同学请举手.好,下面自学开始.比比谁看书最认真,自学效果好.

看一看.学生认真看书,师用目光巡视,学生自学.

三、交流探究.

师:看完的同学请举手,看会的同学请放下手.同位交流一下认识.

1、同桌交流.

2、全班汇报质疑.

师:现在展现自我的机会到了,谁有勇气把你的自学收获与大家分享一下?找一名同学汇报,其他同学补充.(课堂随机生成)

师:谁还有什么补充或疑问吗?

四、考一考.

通过刚才的自学和汇报,不知同学们学得怎样.下面就来考考大家.

.1、一个图形的1/4是□画出这个图形。找学生上台前画一画让学生体会图形的形状可能不同

2、下面各图形的1/2,他们的大小一样吗?

五、议一议.

1、更正.

师:做完的同学认真检查,并观察黑板上同学做的有什么不同.发现错误或方法不一样的上台更正.

讨论.

2、同桌互改:

讲述:请同学们把作业本交换一下,看看同桌做得对不对,对的打对号,错的打错号。对的.请举手。做错的同学请举手,错在哪里?请说一下。

3.小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六、当堂达标测试

做《配套练习》.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内容:分饼

学习目标

1、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意义。

2、会正确读写假分数、带分数,了解假分数、带分数的关系。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导学

导语:咱们班的同学都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今天猪八戒遇到个难题,大家愿意帮助他吗?板书:分饼

示标:(见目标)

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37-38页内容,重点看分饼方法及真分数与假分数的概念,思考:1、3张饼怎样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到多少张饼?2、若是9张饼应如何分?3、真分数、假分数各有什么特点?如果它们与“1”比较大小你有什么发现?5分钟后汇报学习成果,会做与例题类似的题目。如有疑问可以举手问老师。

二、学生自学

认真阅读课本内容,老师巡视。

三、交流探究(说一说)

1、自读自悟37页内容,3张同样的饼平均分给4个人吃,该如何分?

每人吃多少?你理解淘气和笑笑的不同分法吗?

2、若是9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吃,该如何分?每人又得到多少饼?

你理解淘气和笑分法吗?说给大家听一听。

3、质疑:3/3、4/4这些是什么分数,它们有什么特点?

4、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意义,找出它们的特点,你

能分别说出它的分数单位吗?

四、考一考

独立完成P38题目。

填空:分母是6的真分数有( )个,其中最大的是( ),分母得6的假分数有( )个,其中最小的是( ), 里有( )个 ,再加上( )个 就是2。

五、议一议:更正讨论,同桌互改。

1、更正

师:发现错误的请举手!(点名让学生上台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更正)提示:在错的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2、讨论

过渡:到底谁做的对,谁做的错呢?下面大家讨论一下。

(1)讨论第一题哪个对?为什么?(手指不同的做法)

①学生先回答对的原因。

②这个同学错在哪里?学生再回答错的原因。

③师打“√”或“×”。

(2)按上面方法讨论其他题目。

(3)评价:师生评价结合,可从书写质量与解题规范进行评价。(可实行等级评价或分数评价)

3、同桌互改

讲述:A、同桌交换作业本检查,对的打“√”,错的打“×”。B、全对的请举手。C、做错的同学请举手,错在哪里?请做错的学生说原因。

4、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六、当堂练习,

1、判断:

(1)真分数都比1小。( )(2)假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大( )。

2、分数 中,当a 和b在什么情况不是真分数,在什么情况下是假分数。

教后反思

第三课时

课题:分数与除法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来表示两数相除的商。

2、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进行带分数、假分数的互化。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导学

导语,咱们认识了分数,也学过除法,(师边说边板书“分数”、“除法”然后在中间再写上“与”字)如果用个“与”连接,看来它们之间还有着我们不知道的关系呢,这节课就让我们来研究。板书:分数与除法。

示标:(见目标)

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39页内容,重点看三个小朋友分蛋糕的除法算式及“试一试”中带分数与假分数互化方法,思考:1、除法算式中被除数、除数、商之间有什么关系?也就是说分数与除法之间有什么关系?2、如果用字母表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你会吗?试试看。3、带分数与假分数之间如何互化?5分钟后汇报学习成果,看谁会做与例题类似的题目。如有疑问可以与同学讨论,也可以举手问老师。

二、自主学习。(看一看)

三、交流探究

1、观察想象,1块蛋糕分给2个人吃,每人吃几块,如果是7块蛋糕平均分给3个人吃,每人分几块,如何用除法和分数分别表示出来。

2、通过比较,你能指出分数和除法有什么关系吗?你用字母表示出规律来。

3、探索发现 是如何化成 的, 是如何化成 的,说给大家听一听。

4、质疑:你还有什么不明白地方吗?

四、考一考

1、填空:5÷6= ( )( ) 58 =( )÷( )

127 =( )÷( )

2、把下面假分数化成带分数,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74 138 2 34 313

你能独

五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篇12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现实的问题情景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负数。

2.会用正、负产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读、写负数。

3.能正确区分正数、负数和0。

4.感受正、负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一些成功的学习体验。

二、教学重点:

理解负数的意义,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三、教学难点:

理解负数的意义,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

我们先来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与我相反。游戏规则是:老师说一句话,你们要快速地说出与这句话意思相反的话。

1、服装店今年八月份赚了2000元。

2、我在银行存入了300元。

3、我向南走了100米。

4、零上10摄氏度。

引入谈话:在生活中,像这样意思相反的情况还真多,今天,我们将研究如何用数学的方法表达这些内容。

(二)自学例1.

自学:

出示:教材例1情境图。

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

导学单:

1.3个城市的最低气温分别是多少摄氏度?你是怎么看的?

2.试着把这三个温度写下来,并读一读。

3.思考:+20℃和-20℃表示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2.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说说你是怎么看温度计上的气温的?

2.南京、三亚、哈尔冰的最低气温分别是多少摄氏度?哪里的气温是零上,哪里的气温是零下?

3.你是怎么理解+20℃和-20℃的?

导学要点:

1.三亚的温度用正数表示,哈尔滨的温度用负数表示。

2.在读出刚才三个温度时,要注意看清什么?(出示温度计课件:闪烁0℃)

0℃,它正好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零上温度可以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可用负数表示。

+20℃表示零上20℃,温度比0℃高,-20℃表示零下20℃,温度比0℃低。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是一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三)自学例2

导学单:

1.用例1的办法表示出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的高度。

2.读一读这两个数,他们分别表示比海平面高多少米或低多少米?

指导学生看懂例题中的示意图。

全班交流:

+8844.4米和-155米的实际含义。

海平面以上高度用正数,海平面以下用负数。海平面以上高度和以下高度是一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学生交流把数进行分类。

如果把这5个数分分类,可以怎样分?

导学要点:

像+20、+8844.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20、-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板书课题上的负字)。为了方便,+我们可以省略,但-一定要写。

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因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讨论:你在生活中见过负数吗?它们的含义各是什么?

(四)练习。

【基本练习】

1.第2页练一练。

点拨:

表示正数的圈里有0吗?表示负数的圈里呢?进一步明确正数、负数和0的关系。

2.练习一的第1、2题。

第1题:以0℃为标准,正数表示零上温度,负数表示零下温度。

第2题:继续强调,高于海平面的高度用正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温度用负数表示。

3.练习一的第3题。

写出5个正数和5个负数。

正、负数可以是些怎样的数?可以写小数和分数吗?

写正数和负数时要注意什么?

4.练习一的第4题。

学生读一读表中的数。

在教材给出的图中涂一涂。

教师收集学生的不同画法,评讲时展示,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

图中的几个温度,哪些比0℃高,哪些比0℃低?-5℃与-10℃相比,哪个温度高一些?

5.创编练习。

电梯现在停在6楼,如果升到9楼记作+3,那么-2表示()。

①电梯下降到了2楼

②电梯下降了2楼

③电梯下降了4楼

④电梯上升到8楼

电梯是以几楼作为正负分界的?

(五)课作

完成《补充习题》第1页。

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例,讲评时使用。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订正错误。全对的做提高题。

提高题。

甲地海拔高度是30米,乙地海拔高度是20米,丙地海拔高度是-10米,哪个地方最高,那个地方最低?最高的地方比最低的地方高多少米?

(六)家作

1.《课课练》第页。

2.上网查阅:了解负数的产生。


本文的网址是//www.zf133.com/a/5805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