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范文大全 > 就业自查报告 >

就业自查报告锦集

就业自查报告锦集

就业自查报告 篇1

为进一步提高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的规范性、有效性和安全性,确保各项就业补贴政策落实到实处,杜绝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根据攀枝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开展就业专项资金检查的通知》(攀人社发[20xx]292号)文件有关要求,我局对20xx年第一、二季度就业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及制度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自查,现将具体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就业专项资金监督管理制度

为提高就业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切实加强对就业专项资金申报、拨付、使用和核算各个环节的监管,杜绝就业专项资金使用中的违纪违规现象,我局根据攀枝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就业专项资金监督管理相关要求,结合西区实际,制定了《西区就业专项资金五项监督制度》。我局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严格遵守《西区就业专项资金五项监督制度》,从资金拨付管理、使用监督、拨付公示、资金支出结果报告、监督和跟踪反馈等方面对资金进行规范管理,保障就业专项资金的规范使用。同时,我局联合西区财政局每年都定期检查社保补贴、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创业培训补贴、职介补贴及岗位补贴的申报审核情况和就业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区就业局每年会对就业专项资金申报材料及就业专项资金进行自查。市就业局每年也会有专门的工作小组来指导和监督检查我局就业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和资金审批工作。

近年来,无论是内部自查、还是外部监督检查,我局就业专项资金均未发现违规操作现象,各项资料按程序申报审批,各项资金也按流程足额拨付,切实做到了专款专用。

二、就业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

(一)就业专项资金筹集情况

西区20xx年就业专项资金结转为:3,532.87元,20xx年截至7月筹集就业专项资金7,000,000.00元(其中:中央转移支付资金6,760,000.00元,省级财政配套资金240,000.00元)

(二)就业专项资金支出、结余情况

20xx年第一、二季度我区共拨出就业专项资金5226031元,其中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869人共计5211806元,个人申报职业培训补贴xx人共计xx225元。截至目前,就业专项资金共计结余1777501.87元。

经查,我局就业专项资金严格实行“社区(村委会)—各街办、格里坪镇—区就业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财政局”逐级上报、层层审批制度。各项就业专项资金申请,均经区就业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和区财政局先后审核无误后,才向区政府提出资金拨付申请。申请得到批准后,各项就业专项资金通过“区财政局就业资金专项账户—区就业局专项资金账户—各街办(乡镇)专项资金账户——各申请单位、个人”的方式实行银行专户划拨,确保了每一笔专项资金顺利足额拨付到了各申请单位、个人手中。并在资金拨付前将各项就业扶持政策补贴情况公示于政府门户网站接受群众监督举报。

(三)就业补贴对象认定管理情况

我局严格按照攀枝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攀枝花市就业援助对象申请认定(暂行)办法>的通知》(攀人社发[20xx]177号)要求,对我辖区内符合条件的各类人员进行就业困难人员(“4045人员”、残疾人员、低收入家庭人员、按城镇人员安置的被征地农民、连续失业一年以上的人员、应认定为就业援助对象的其他情况)认定。按照“个人申请→社区初审→公示(5个工作日)→街道复审→县级公共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复核→发放证件,打印《就业失业登记证》中“就业援助卡”页面”的认定程序进行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并建立就业援助对象登记台账,全面掌握我区就业援助对象认定情况。我区所有申报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的人员必须是认定了就业困难对象的人员,申报资料中有明确要求,审核过程中也严格进行审核。

经严格自查,我局在就业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中,严格按照规定的范围、标准和程序支出,没有擅自扩大就业专项资金支出范围,虚列、转移、挤占挪用、滞留就业专项资金等违规情况,确保了就业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安全运行。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一线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有待继续加强

我区劳动就业保障体系新招用工作人员较多、业务内容较为繁杂且人员更换频繁,如不继续加强培训,难以全面及时掌握相关政策和业务内容。建议市局举行定期的业务培训,让各区县的经办人员交流经验、互相学习,提高经办人员的业务水平。

(二)职业培训的整体质量和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旨在帮助就业困难人员提升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尽快实现再就业,因此,培训后的就业率是衡量培训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我局将进一步加强市场调研,根据市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开设职业技能培训班。

(三)一些系统调整导致的问题

20xx年年初就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和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联动升级。在系统调整后,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已做灵活就业登记,自己缴纳社保的居民,若在后期实现单位就业,则前期由个人缴纳的社保会显示为单位参缴,这会影响其社保补贴资格的认定,另外就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和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联动升级后,会出现部分居民灵活就业登记自动注销的情况。

(四)就业专项资金支出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

我区申报灵活就业社保补贴的人员数量较多,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在就业专项资金支出中比重过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就业专项资金其他支出项目的及时拨付,我区将进一步调整就业专项资金的支出结构,确保就业专项资金的合理分配。

就业自查报告 篇2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10年工作安排,为了促进《就业促进法》的深入贯彻实施,10月上旬,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了由陈伟昶副主任任组长、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和财经工委委员组成的执法检查组,对我市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的情况进行了检查。执法检查组首先听取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所作的《关于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的情况汇报》,实地查看了市人力资源市场和天宁区聚博花园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检查组分别听取了武进区、钟楼区和新北区三个区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情况的汇报,实地察看了上述区的人力资源市场、社保服务中心等多个就业服务场所。执法检查组还召开了由工会、妇联、共青团、工商联、财政局、城乡建设局参加的座谈会,听取了各部门开展就业工作的汇报。同时,还委托金坛、溧阳、天宁、戚区的人大常委会对本行政区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的情况进行了检查并向市人大常委会提交了报告。下面,我代表执法检查组将执法检查的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实施《就业促进法》的基本情况和成效

 自2008年1月1日《就业促进法》实施以来,我市各级政府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不断完善促进就业的扶持政策,切实履行政府在促进就业中的重要职责;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和相关部门认真履行职能,相互协助配合,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以来,在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市就业工作带来诸多不利影响的困难情况下,我市及时出台实施了一系列促进就业政策措施,积极稳定就业,多渠道扩大就业,成功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挑战。2008-2009年,全市新增就业人数16.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6万人,转移本地农村劳动力4.3万人,其中困难群体再就业2万人,开展再就业培训11.6万人,创业培训1.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6.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近年来,我市的就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

 (一)加强学习宣传。《就业促进法》颁布实施后,市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了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制定学习宣传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工作责任和措施。市劳动保障部门积极开展学习宣传,邀请专家举办了以《就业促进法》等为主要内容的专题讲座6期,受训人员达3000余人;免费向社会赠阅法律单行本8000多册,发放宣传材料2万多份;利用《常州劳动保障》杂志、部门网站等开展“举案说法”等政策专栏;开设12333劳动保障服务热线,广泛宣传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为《就业促进法》贯彻落实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各辖市、区都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媒体开设专栏或专题节目等手段,大力开展就业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

 (二)健全促进就业的工作机制。《就业促进法》在第四、第六条和第五十八条对政府推进就业的工作机制提出了明确要求。几年来,市政府始终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进一步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强化目标责任,有力推进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一是建立了责任体系。每年均把“扩大就业”列为政府为民办的10件实事之中,作为全市的重点工作来抓,将就业目标纳入对各辖市、区政府和有关部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完不成年度目标任务的地区和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制”和“问责制”。各辖市、区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并把就业工作列为本级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层层落实目标任务,强化目标责任、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钟楼区出台了《促就业保民生考核办法》,把“促就业、保民生、谋发展”作为第一责任纳入街道目标考核体系。二是健全工作机制。成立了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发挥各自职能优势,各司其职促进就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发挥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主导作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结合自身优势开展就业和再就业活动,财政、税务、工商等部门积极落实各项促进就业的政策。

 (三)加强对就业工作的政策支持。一是完善政策体系。进一步调整、充实和完善了促进就业再就业、鼓励创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等方面的扶持政策,为做好全市就业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2009年初,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切实做好当前稳定就业促进就业工作的意见》,同时出台了《关于印发〈常州就业和失业登记管理办法〉的通知》、《关于困难企业认定和申报扶持政策的通知》等8个配套文件。2009年4月,省政府在我市召开全省就业工作暨创业明星表彰会议,对我市通过制定积极就业政策稳定就业促进创业的做法给予充分的肯定。市政府当年还出台了《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意见》、《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实施意见》等政策。劳动和社会保障等有关部门继续落实降低社保费率、减免税费、社会保险补贴、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岗位,这些政策措施对稳定就业形势、促进就业再就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各辖市、区也根据各地实际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政策体系。钟楼区出台《2008-2010年钟楼区促进就业三年行动计划》,把促进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社会充分就业作为“幸福钟楼”的重要内容,作为改善民生的主要抓手,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在促进就业中的职责,强化政府对就业工作的领导,有力促进了就业再就业工作。二是加大财政投入。市财政部门在财政预算中设立了促进就业的专项资金,用于职业介绍、培训补贴,社保补贴、公益性岗位、小额贷款担保贴息等,2008-2009年市本级安排再就业资金18184万元,其中预算内安排14000万元,为就业工作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三是完善失业保险制度,确保失业人员基本生活。逐年提高失业保险金标准,目前常州市核发的失业保险金标准已经达到人均714元,切实保障了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加大失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提高失业保险的覆盖面,2009年末,全市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74.1万人,2008年以来,全市失业保险基金累计收入达12.1亿元,发放失业保险基金达3.2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收支情况正常。

 (四)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一是建立覆盖全市的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体系。在全国率先整合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成“三合一”的规模更大、功能更全、设施配套、服务周到的常州人力资源综合市场,建筑面积达10000平方米,建成开放以来举办各种招聘会148场,提供就业岗位52万个,达成就业意向30余万人次,充分发挥了招聘服务的主导作用;同时各个辖市、区也建立了相应的人力资源市场,积极开展就业服务;各级妇联、工会组织也依托各自的职业介绍机构,发挥各自的优势,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介绍服务。目前,全市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已有66家,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公共职业介绍服务体系。金坛市人力资源市场还实行了“三免费”服务,即:免费进场求职、免费进场招聘、免费网上发布信息。二是健全劳动保障管理服务网络。目前我市57个乡镇、街道、198个社区,全部建立了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基本做到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六到位”。积极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活动,已有185个社区成功创建“江苏省充分就业社区”,占比93.4%,天宁区聚博花园社区入选首批100家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

 (五)大力开展就业创业能力培训。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已建立面向所有劳动者、特别是失业人员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并大力开展免费职业培训;各级妇联充分发挥妇女阵地作用,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妇女就业能力;各级工会广泛组织开展了农民工岗前培训、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培训、在职职工稳定岗位技能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近两年来,全市开展就业再就业培训11.6万人,培训后再就业7.5万人,再就业率65%,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11.6万人。在创业培训方面,近两年来,全市累计开办各类创业培训班200余期,培训人数2万余人,举办各类创业辅导300多场,已有6125人成功创业,带动就业近3万人。

 (六)积极开展就业援助。一是出台和落实就业援助的政策,制定了税费减免、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等优惠政策,为开展就业援助提供政策支持。二是明确就业援助的对象范围条件,抓住就业援助的重点,明确了以城镇零就业家庭、4050人员、农村零转移家庭以及特困职工家庭为重点援助对象。三是确定帮扶措施,通过强化技能培训、开展专项服务和结对帮扶、开发公益性岗位、建立就业援助基地等措施开展动态援助,结合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落实责任,两年多来,全市通过多种援助形式,帮助2万多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了再就业。新北区注重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做到凡政府出资的项目都集中安排本地人员就业,薛家镇抓住镇区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有利时机,开发了社区保安、保洁、车辆看管、绿化养护等20多种门槛较低的社区服务岗位,帮助近300人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河海街道积极创办搬运装卸服务队、环卫队、绿化养护队等劳服企业和队伍,几年来累计提供800多个就业岗位,为2500多人解决了就业困难。

 (七)大力推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自主创业,广开创业渠道,实施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制定完善了创业扶持政策,放宽创业准入条件,制定落实了小额担保贷款、创业补贴、税费减免等政策措施,鼓励支持自主创业。推进创业载体建设,目前全市已建立创业基地、创业孵化基地30多家,成功孵化企业100余家,安置就业人员7万多人。钟楼区深入挖掘民间特色、民间技能,推进创业就业向基层延伸,涌现了“景泰蓝制作室”、“馨和绣艺坊”、“西艺坊”等一批社区创业基地。大力实施创业工程,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实施了“城乡百千万创业工程”,成功征集了206个创业项目;市总工会从2008年起启动实施了“创业就业五年发展行动计划”,设立了1000万元创业基金和1000万元劳模基金,为创业企业提供资助、小额贷款、贴息贷款等资金支持,建立了创业指导团和金蓝领知名技师服务队两支创业服务队,实现了市、县区两级联合推动,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团市委制定了“扬帆计划”,着力打造青年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立了105家“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启动了SYB青年创业培训班,推出了“青年创业贷款项目”,已经落实青年创业贷款1753万元。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一)对法律的学习宣传还不够深入。该法颁布后,各级政府虽开展了阶段性集中宣传,但在实施过程中,相关的学习、宣传不够持续,深度和广度还不够。有些政府部门和机关公职人员对法律的基本内涵仍然不甚了解;一些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也缺乏应有的了解,社会知晓率还不高;劳动者的就业观念相对落后,部分失业人员和农民工参加技能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二)就业供求矛盾和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一是劳动力总量持续供大于求。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原有的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等就业压力交织并存,而随着我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劳动力需求总量受到影响,劳动力供给总量与实际岗位需求存在较大的缺口,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二是就业的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由于企业的需求与劳动者的技能、能力水平存在落差,一方面有大量的企业招不到工,另一方面却有大量的劳动力尤其是大中专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即使找到工作的,低水平就业局面较为普遍,就业质量不高,就业稳定性较差。

 (三)就业培训资源还比较分散。全市的就业培训资源较分散,就业培训资金使用绩效不够显著。从横向上看,无论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还是妇联、工会、共青团等组织,都有培训平台,都安排有一定的培训资金;从纵向上看,无论是市级部门、区级部门,还是乡镇、街道都有自己的培训平台,培训的名目各种各样,资源分散,各自为战。另外,从培训的实际效果看,培训的专业性、针对性还不够强,每个部门只知道每年培训了多少人,至于培训的效果如何,有多少人通过培训成功就业和创业,都不得而知。

 (四)部分就业政策落实还不够到位。虽然各级、各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但是有部分政策执行还不够到位,个别政策还不够完善。例如,小额担保贷款虽然有政策,但是由于手续繁杂,条件较多,银行也缺乏积极性,实际落实到位的资金并不是很多;关于鼓励创业的扶持政策在农村地区还比较薄弱,对农民创业的财税、金融、担保等方面的支持政策还不完善,统筹城乡就业的力度还需要加大;由于受到法律的制约,对灵活就业的政策限制过于严格,影响了一部分人的就业。

 (五)公益性岗位的开拓还有很大潜力。随着城市的不断拓展、功能的完备和城市社区的发展,以及城乡一体化的推进,为城市服务、为居民服务的岗位在不断增多,给开拓公益性岗位提供了很大的潜力。如新北区河海街道和薛家镇利用推进城市化的契机,充分挖掘社区就业资源,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这为全市开拓公益性岗位、开展就业援助工作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六)劳动力市场监管和劳动权益保障还要进一步加强。一是社会职业介绍机构参差不齐,经营不规范、不守法经营的中介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个别“黑中介”欺骗求职者的现象还时有发生。二是一些企业不签定劳动合同、不缴纳社会保险、不提取职工教育经费等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现象还大量存在,需要进一步加大监管的力度。

  三、建议和意见

 (一)加强对法律和政策的宣传。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继续深入开展宣传,提高《就业促进法》的社会认知度。要围绕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重点宣传国家促进和扩大就业相关政策,宣传对劳动者提供公共就业服务、职业培训和对就业困难群体实行就业援助的具体措施,让创业者和求职者熟知相关法律政策,提高就业自主性。要通过法律的学习、宣传和培训,推动各级机关、各企事业单位、各社会团体,充分认识贯彻《就业促进法》对于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的重大意义,努力营造促进就业的浓厚氛围。要及时宣传政府促进就业的政策和在就业创业过程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先进人物,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广大失业人员、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努力提升自身技能水平。

 (二)完善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一是在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中,要进一步突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位置,进一步明确下一步就业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并制定完善就业工作专项规划,深入推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二要完善就业工作的协调机制,强化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加强对全市重点就业工作的统筹协调,切实发挥好就业联席会议制度的功能作用。三是要健全财政投入机制,各级财政要把再就业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优先安排,在明确市、区两级政府事权和职责的基础上,健全区级政府对就业工作的投入机制。

 (三)整合使用全市就业信息资源。目前市级和各辖市、区均建立了提供公共就业服务的人力资源市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总数达60多家,但是从全市看,就业信息资源比较分散,各个人力资源市场未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浪费了资源,也影响了就业服务的效率。要加快就业市场信息化建设,完善从市到辖市、区、乡镇、街道的网络平台,整合全市的公共就业信息资源,扫除障碍,大力推进各个市场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努力为求职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提高人力资源市场使用的整体效率。

 (四)提升职业技能培训水平,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一要整合全市的就业和创业培训平台,加强全市职业技能培训的统筹协调。二要规范各种类型的就业和创业培训,改革培训资金使用的方式,提高培训资金使用绩效。三要提高培训的专业性、针对性和实用性,注重培训的实效,提升培训的水平,为有就业愿望、有学习愿望的人提供有效服务。

 (五)深化推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工程,要坚持不懈深入推进。积极完善鼓励创业的政策体系,继续加大对创业的支持力度,采取措施减少政策落实中的障碍,降低政策门槛,有效整合和合理利用分散在各部门的资源,提高使用效率。加强创业服务平台、创业培训平台、创业孵化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有创业愿望的人提供有效的服务和保障。

 (六)加强劳动权益保障,努力推进“体面就业”。要转变工作思路,加强劳动权益保护,努力实现从劳动者“能够就业”到“体面就业”的转变。进一步加大就业市场监督检查力度,保障劳动力市场稳定,规范职业中介行为,加强企业用工监察,依法查处不签订劳动合同、滥用试用期、随意压低工资和延长劳动时间、拒缴社会保险费以及歧视性用工等违规违法行为,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要引导企业开展人性化管理,改善用工环境、劳动条件,优化就业环境,建立良好的劳资关系;要积极采取工资集体协商等有效手段,建立基层劳工工资正常增长的机制,使广大一线职工能够合理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

就业自查报告 篇3

为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协调,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市人大常委会组成执法检查组,深入到县区走访了大中专院校、培训机构、人力资源市场和民营企业等单位,听取了市政府相关部门汇报,就就业促进法贯彻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

一、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取得的主要成效

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从强化宣传入手,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了法律在我市顺利实施。一是就业优惠政策得到落实。2008年,拨付就业资金7710万元;减免企业、商户税额947万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9283万元。二是就业服务体系作用显现。求职者可得到政策解答、职业介绍、创业支持等多项服务。三是职教和就业培训取得实效。全市职教学校发展到23所,在校生近5万人;46家定点培训机构开展就业、创业培训1.55万人。四是城乡就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去年以来,全市新增就业5.8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就业形势基本稳定。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下岗人员、高校毕业生及就业困难人员未就业较多,且受金融危机影响,部分外出务工农民返乡,我市就业压力仍然很大。低技能、低学历劳动力过剩,且多数不愿到岗位需求旺盛的商业和服务业工作。二是就业保障财政投入少。在信息网络建设、职教投入、创业扶持等方面财政保障不足。四县小额担保贷款基金偏低,无法满足贷款需求。三是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发展缓慢。职业学校办学规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方向衔接不够。培训机构规模小,师资力量弱,硬件条件差。四是就业基础工作还不完善。基层劳动保障平台服务职能发挥不充分。四县统筹城乡就业工作启动缓慢。就业信息网络建设覆盖面窄。

三、几点建议

一是建立运转高效的管理体系。整合就业行政资源,强化组织领导,加强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共同抓好法律的贯彻实施。二是全面落实各项政策。尤其是落实好国家、省新近出台的稳定就业的各项政策,积极促进扩大就业。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和管理力度。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加大本级财政投入,依法加强就业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四是多渠道开发岗位。要发挥投资和项目带动就业的作用,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并推进创业带动就业。五是推动职业教育和就业培训快速发展。整合我市职教和就业培训资源,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围绕产业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六是完善就业保障平台建设。建立包括大中专毕业生、进城务工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在内的人力资源公共就业管理和服务机构。充分发挥乡村劳动保障站所职能,为农民提供全面的就业服务。清理非法职业介绍和培训机构,维护就业秩序。加强贯彻就业促进法与劳动合同法的衔接,保护就业者劳动权益。

就业自查报告 篇4

就业扶贫自查报告

一、背景介绍

自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减贫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目前我国还面临着一些就业扶贫方面的问题和挑战。为了更好地推进就业扶贫工作,我特撰写此份《就业扶贫自查报告》。

二、就业扶贫的重要性

1. 就业是实现扶贫目标的重要途径。通过就业,贫困群众可以摆脱贫困,改善生活状况。

2. 就业扶贫能够带动当地经济发展。通过增加就业机会,可以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增长,实现共同富裕。

三、目前就业扶贫中存在的问题

1. 就业岗位不稳定。许多贫困地区的就业机会主要集中在传统农业领域,岗位不够稳定,没有长期发展机会。

2. 教育水平不足。许多贫困群众由于受教育程度低下,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就业需求。

3. 就业技能匮乏。贫困地区的劳动力技能水平普遍较低,无法满足现代经济的需求。

4. 信息不对称问题。许多贫困地区的就业信息获取渠道有限,导致信息不对称,影响就业机会的获取。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1. 培训贫困群众的就业技能。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职业培训力度,提高贫困群众的就业能力。

2. 提供就业岗位稳定支持。政府应该加大对贫困地区的就业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在贫困地区设立就业岗位。

3. 加强教育扶贫。在贫困地区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贫困群众的受教育程度,提升其就业能力。

4. 增强信息公开和传播。加强对贫困地区的就业信息公布,提高贫困群众获取就业信息的能力。

五、可行性分析

1. 政策支持。政府已经提出了扶贫计划,并提供政策支持,为就业扶贫提供了有利环境。

2.资源条件。贫困地区具备一定的资源条件,如土地资源、人力资源等。

3.经济发展。通过就业扶贫,贫困地区的经济可以得到快速发展,为就业提供更多机会。

六、自查总结

通过对我国就业扶贫现状的调研,我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但同时,我也看到了政策、资源和经济发展的优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着可行性。未来,在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就业扶贫的工作将会取得更好的成效,帮助更多的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七、自查报告的意义

本自查报告的撰写,可以加深对就业扶贫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可以为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提供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就业扶贫工作。

八、结语

就业扶贫是推动我国减贫工作的重要一环,只有充分发挥就业扶贫的作用,才能真正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通过深入自查、总结经验教训,我们将能够更好地推动就业扶贫工作,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就业自查报告 篇5

就业在古城,创业大西安。昨日,“百万大学生留西安就业创业校园行”活动在西安理工大学启动。西安市人社局提出“五年留百万”大学生在西安就业创业的目标,未来2-3年,将走遍西安所有高校,宣讲西安的发展形势、就业创业政策,吸引更多毕业生在西安创业创新。

今年以来,西安市出台就业创业新政、户籍新政、安居新政、人才新政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吸引更多高校毕业生来西安就业创业,提出了“五年留百万”大学生在西安就业创业的目标。为此,市人社局计划利用2-3年走遍西安地区高校,宣讲西安的发展形势、未来发展预期、就业创业政策,使更多大学生关注西安、了解西安、爱上西安,并最终留在西安、建设西安、扎根西安,与大西安共奋斗、共成长。

启动仪式上,市人社局局长李宁君向参会的大学生们介绍了西安的就业创业政策,吸引了大学生关注。张诗帆说,西安的发展前景很好,毕业后会留在西安工作。家在河南的大学生陈冠红准备考研究生,对西安发展很有信心,愿意留在西安工作生活。

一家大型招聘网站的统计数字表明,西安高校招聘会简历投递情况,本地大学生求职者占四成,近六成求职者都是外地大学生,其中北京、上海、武汉、成都高校毕业生最多,这表明西安对人才的`吸引力度在逐年增加。

就业自查报告 篇6

       就业专项资金自查报告

       就业专项资金自查报告【一】

       根据兵团下发的通知精神,我中心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和安排,深入开展警示教育活动,严格自查自纠,进一步增强了我中心就业资金监管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保证了就业专项资金的安全运营。现将组织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我中心根据兵团统一要求,对就业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的全程监管,对于针对中心,并过中心账户的就业专项资金,制定了合理的分配办法和工作流程,确保了资金分配的公正客观;对于未在中心账户停留的,由财务局直接拨付其他单位的就业专项资金,我们则协助进行初审。

       一、健全完善监管制度

       中心的资金管理制度和内控制约机制、资金支出的报告制度针对存在的问题和隐患,进一步补充完善现有资金使用管理的政策规定,规范各种补贴的申请、审核、拨付工作程序。我中心每年要向局领导报告就业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根据本师实际适当控制公益性岗位的开发,鼓励灵活就业、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调整、完善就业资金的支出使用结构。

       认真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完善舆论监督办法,对各项就业专项的拨付使用情况、相关职业培训(包括农民工职业培训)工作情况,开展定期检查。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员、监察、审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检查。

       二、加强管理,规范支出

       (一)进一步规范发放、管理《就业失业登记证》制度。

       (二)按照就业专项资金管理使用规定,严格规范就业专项资金支出项目。(三)加大对各项就业扶持政策的宣传力度。使职业培训补贴、职业介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等政策,努力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四)规范各项补贴政策的审核认定程序,通过及时录入金保工程信息,审核规范补贴申请流程。

       (五)建立健全基础台账,将《就业失业登记证》信息管理系统中失业人员的信息及时录入金保工程,实现信息的对接和共享。

       三、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一)小额担保贷款存在贷款额度低、微利项目和放贷人群范围窄,以及贷款手续较为繁杂的问题,同时由于银行方面的原因,关于“保证责任余额不超过贷款担保基金的3倍”的规定没有落在实处(实际放贷比例为1:1),建议今后应该提高贷款额度,放宽微利项目和放贷人群范围,简化贷款手续,以及促使银行将1:3的政策落实到实处。

       (二)由于职介补贴的开支范围过窄,导致每年的结余都较大,而中心的工资都是用历年的结余发放的,这造成了一种不平衡,希望能适当拓宽职介补贴的开支范围。

       就业专项资金自查报告【二】 一、基本情况

       就业专项资金筹集及使用情况

       20**年筹集就业专项资金1716万,其中中央转移支付资金1152万,地方财政配套资金386万,上年结转178万元。今年已支出资金1676.16万,其中职业介绍补贴4.14万元,职业培训补贴14.2万元,创业培训补贴68.12万元,社保补贴496.06万元,小额担保贷款基金及担保费225万元,岗位补贴446.67万元,职业技能鉴定补贴23.59万元,扶持公共就业服务368.83万元,就业困难人员培训期间生活费2.17万元,充分就业社区奖励0.8万元,其他支出25.19万元。截止到目前滚存结余39.84万元。二、主要工作特点及效果

       1、加强领导,强化就业专项资金管理

       XX县领导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政府换届的同时,及时调整了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县委政府领导多次调研就业创业工作,每年召开一次就业创业工作县长办公会议,研究制定当年的就业创业工作,促进就业和全民创业。自2022年以来,为了强化就业专项资金管理,更好地做好就业服务工作,将县就业办的日常管理工作归属到人社局机关直接管理,与县就业局的职能分立,主要履行综合、协调、监督、管理职能,县就业局具体经办就业服务相关业务。县就业办从资金计划、管理、流程等方面实行监督,县财政局从资金的流向及使用实行监管,从而实现了就业局申报、就业办审批、财政局复审的监管机制,强化了就业专项资金的管理。

       2、完善制度,规范就业专项资金程序 3、检查督办,保障就业专项资金安全

       保障就业专项资金的使用安全是人社部门的职责,XX县认真履行职责,强化资金管理,定期不定期开展检查督办,起到较好的效果。一是认真开展了公益性岗位和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的清理清查工作,对2022年以来的32个单位开发的820个岗位进行了全面清理,对个别单位申报公益性岗位补贴的情况进行了全面整改。二是开展了扶持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专项检查。严格按照《湖北省就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鄂财社规[2022]19号)第十八条的规定对扶持公共就业服务资金坚持专款专用的原则,严格按照规定的范围、标准和程序使用,没有用于基本建设、租赁、交通工具购置和部门或单位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差旅费、会议费等支出。三是把检查督办贯穿于各个项目申报审批之中。在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等活动中,严格按照《湖北省就业培训管理暂行办法》(鄂人社发〔2022〕69号)的规定认真履行检查职能,杜绝了弄虚作假、欺诈、骗取、套取或协助他人骗取、套取就业补贴资金的行为。在扶持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中,严格按照县政府招标投标的要求,实行政府采购。在确定就业培训定点机构时,按照省人社厅、财政厅的统一规定严格条件,XX县只确定了县就业培训中心XX县职教中心两家公办职业培训机构,保障了定点培训机构的质量标准。

就业自查报告 篇7

按照全省的统一部署,根据《关于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督查和检查评估的通知》(鲁人社字﹝20xx﹞269号)的要求,学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需结合之路的办学指导思想,紧紧把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致力于特色、质量、就业并举的办学实践,努力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的时代要求。对照《山东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检查评估指标体系》要求,学院在9月上旬组织有关方面对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了严格检查自评,认真学习《通知》精神,切实落实评估要求。学院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迎评方案,对各系和相关部门提出了具体要求,各系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也都迅速行动起来。通过自查,14个二级指标和40个三级指标全部达到标准,自查自评结论为优秀。

一、主要工作

(一)加强就业工作组织领导,实施“一把手工程”

1、领导高度重视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院党委行政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为了及时准确地了解各系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展情况,五月份前分管领导每月召开一次毕业生就业工作调度会,从五月份开始每周调度,并深入院系进行督导和调研,掌握

情况、分析问题、研究对策、狠抓落实。为了进一步抓好20xx年金融危机下的毕业生就业工作,20xx年3月和6月召开3次全院性大规模就业工作会议,对就业工作做出全面部署。

学院领导多次强调一定要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就业是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它不仅关系到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同时还关系到学校录取生源的质量和教学管理。就业率更是社会评价高校办学水平、学生高考择校的重要指标,和学校的发展密切相关。就业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们办学目标是否顺利实现,关系到学院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必须认真抓好就业工作。在近三年全校年初工作研讨会上,学校均把就业工作作为全校的重要工作之一,院长办公会坚持每学年研究部署就业工作2次以上。

2、组织机构健全

为做好就业工作,学校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各系均成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并设有就业工作专职人员,积极探索新模式、新机制,发挥人才群体优势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发挥学科与专业优势,建立学校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协调机制,搭建“政府推动,学校为主,企业参与,共同发展”的互利双赢的发展平台,使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正在以鲜明的办学特色赢得政府、社会和群众的支持。

3、制度措施规范

第一,为促进就业工作规范化,我院编发了《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就业制度汇编》,极大地提高了就业工作的科学水平和

政策水平;制定的《目标责任书》,成为全面促进就业工作的保障;建立了毕业生档案管理和转递制度,确保档案资料的严肃性和完整性,为用人单位提供真实而又可靠的毕业生档案资料。制度化的管理为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和政策依据。按照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原则,我校严格执行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遵守就业工作程序,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合理、有序,确保工作顺畅。规范了日常就业工作管理,在毕业生就业推荐材料、就业协议书、毕业生登记表的填写和使用等方面有具体的管理办法,包括这些材料的印制、发放、审核、使用以及补发都有明确的程序规定,以确保就业工作的严肃性。每年按时向省厅报送毕业生生源信息,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毕业生就业方案编制,并做到报送材料无差错。就业过程中,无论是对用人单位还是毕业生,包括发放给毕业生的有关材料都实行免费服务。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上级主管部门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第二,专业就业情况同专业招生设臵紧密联系,针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臵专业,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点的专业群,辐射服务方面的区域、行业、企业和农村,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第三,建立了多项激励奖惩措施,督促、鼓励各系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我们确立了学校统筹、部门牵头、各系落实的工作机制,学校主要从政策和信息方面提供服务,进一步强化各系在

教育、引导方面的功能,工作重心下移,使各系成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体。学校把就业率作为考核各系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并写入了每年年初的工作目标责任制,实行了奖励措施。

(二)不断完善工作条件,为就业工作提供基础保障

1、重视队伍建设

学院十分重视专兼职就业工作队伍建设。就业工作专职人员共3名,分工明确,达到规定的比例;就业专职人员学历和职称结构合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较高,就业工作的队伍力量较强。除就业指导中心的专职就业工作人员外,各系从事就业工作的达19人,他们均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部分具有硕士以上学历。

在我院办公会上,院领导在工作报告中谈到就业工作对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重要性时指出,就业工作是人才培养质量的综合体现,以要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爱岗敬业、素质优良的就业工作队伍,发挥综合优势,全面提高就业率,逐步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素质全面的就业指导队伍,就业工作队伍不断壮大。

2、加大经费投入

在经费上,我院几年来的投入达到了省厅的要求,严格按照毕业生人均150元的标准,划拨当年就业专项经费。

3、设施设备到位

学校投资为就业指导中心建立了就业咨询室、就业专栏和洽

谈室等设备齐全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场所,各系还建有就业洽谈室。我们建立的就业信息网站功能日臻完善,信息日趋丰富,包括就业政策、就业信息、就业指导、择业指南等板块,深受同学们的欢迎。从而实现了人员、场地、经费“三到位”,为我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有效保障。

(三)就业工作内容全面,管理规范,服务质量较高

1、积极拓宽就业渠道、走产教结合之路

经过几年来的共同努力,我校就业市场逐步完善,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与社会用人单位的联系更加紧密,与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全面的合作关系,学院始终坚持走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办学之路,先后与上海通用东岳汽车有限公司、斗山工程机械中国有限公司、山东永弘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团、浪潮乐金数字移动通讯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合作,建立了多处校外实训基地,并实行订单培养。其中,“通用汽车班”316人,“永弘机械班”138人、“通用汽车电气维修班”拟招100人、“斗山机床维修班”拟招50人、“万华班”拟招300人,“北京现代班”25人,通过细化订单培养模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技能型人才。我中心在就业管理、就业服务上得到了企业的好评,这些对毕业生求职择业都有很大的帮助。针对20xx届毕业生,我院分别于20xx年11月22日和20xx年4月12日召开了大型的供需洽谈会,20xx多人次毕业生进场求职,初步达成工作意向900多个。从本届毕业生洽谈会的筹备过程、参会单位数量、质量、

大会召开的过程、期间的签约率、各用人单位的反馈等方面来看,毕业生供需洽谈会达到了预期效果,获得了比较圆满的成功。

2、加强就业指导服务

(1)学校重视学生的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将就业指导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全过程,构建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体系,全面推进和实施全程就业指导为主渠道,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教育。在院、系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负责就业指导的几位老师积极了解就业工作开展情况,查找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对学生全程的就业指导工作。充分利用多种有效平台和载体,强化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就业观念、求职技能教育。组织在校学生收看部分知名专家、学者的专题讲座,认真做好毕业年级学生就业思想教育工作。针对部分贫困学生、就业“弱势群体”,采取“一帮一”的形式,对其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引导毕业生充分认识自荐材料在求职过程中的重要性,提高毕业生自荐能力。加强了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就业指导教师到相关院校参加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培训,提高就业指导水平。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专项指导,聘请人力资源方面的专业人士为学生介绍各行业人才要求,让学生接受择业技巧培训、组织参加招聘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校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等训练,尽可能地让学生在做出较为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施展演练。以此来帮助大学生进行切合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端正就业心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有效避免择

业期间的盲目性、随机性和从众性。

此外,针对就业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诸如国家和省市鼓励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就业协议签订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报到证和户口迁移证的办理程序等,学校每年为毕业生发放《毕业生就业政策宣传提纲》1000余份。

(2)学校注重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一方面把就业指导与专业课相结合,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就业教育和指导;另一方面通过系列培训,引导毕业生转变角色,适应社会,实现就业梦想。我们主要是以举办“企业家论坛”、“专家讲座”、“创业导师报告会”、“校友论坛”、“优秀毕业生事迹报告会”和“模拟人才洽谈会”等形式进行,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市场意识及就业信心。同时学校现有理论学习型、学术活动型、社会服务型、兴趣爱好型等学生社团,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3)我校积极贯彻十七大提出的“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方针,引导毕业生积极创业。为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创造大学生创业平台,我校自20xx年11月份成立创业者协会以来,共吸引了100余名大学生报名参加,每年学校邀请创业研究专家和创业成功校友来校给师生开办讲座6次以上,帮助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

3、建立健全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提高就业质量(1)建立健全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

为了更好服务教学工作,促进教学教改工作,学校制定了《毕业生就业情况反馈制度》,根据《反馈制度》的有关规定,就业指导中心和各系每年均对各用人单位进行调查走访,加强与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沟通,了解用人单位对我校培养的毕业生是否满意,了解毕业生在工作单位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并及时将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形成综合材料反馈到教学单位及毕业生中,作为教学教改的重要依据之一,同时也让即将毕业的应届生加强有针对性的学习以适应用人单位及市场的需要。

(2)用人单位对我校的毕业生综合评价好

为了全面了解我校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和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综合评价,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加强和用人单位的联系,根据规章制度,学校每年定期对用人单位进行调查走访,与用人单位进行座谈并发放调查问卷,从毕业生的思想表现、专业知识、工作责任感、工作态度、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工作实绩等方面,对接收我校20xx-2010届毕业生的近20家用人单位进行了跟踪调查,并做出了相应的评语。从调查及走访收回的可统计调查问卷的情况来看,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专业技术水平满意率每年都达到95%。大部分毕业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工作岗位,专业技术比较过硬。同时也说明了我院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鲜明特点。

4、倡导以人为本,关心关爱贫困学生就业

我校高度重视并认真做好特困家庭毕业生就业的服务工作。学校多次强调各系和相关部门一定要格外关注这部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部分系建立毕业生就业数据库,对特困家庭高校毕业生登记造册,实行重点推荐,开展“一对一”的服务。学校还制订了一整套关于资助贫困生的制度,建起了特困生资助体系,通过“奖、助、贷、借、勤、补、减、缓”等多种途径,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降低就业成本。对特困生,我们除给予经济方面的资助外,更重要的就是通过定期召开特困生座谈会,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并给予妥善解决;成立心理咨询中心,广泛开展心理情商教育,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感,增强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就业观。主要做法有,一方面对来自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家庭、零就业家庭等特困家庭未就业毕业生,加强宣传援助困难家庭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政策,经常深入学生宿舍,了解学生择业中存在的各种困惑和问题,面对面地进行就业信息推荐和就业指导,送去学院的关怀。近几年,我校特困家庭毕业生的就业率为100%。

5、认真做好毕业生离校工作,让每一位毕业生安全、文明、有序、留恋离校,为做好此项工作,学校把维护就业稳定摆在突出重要位臵,针对大型招聘活动安全和离校前后等重点时段,制定了各项稳定工作具体方案。认真排查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化解,确保毕业生就业安全稳定,注意发挥校区和职能部门作用,由于毕业生离校工作措施得力,落实到位,没有出现不文明现象,毕业生都能满意地离开校园,愉快地踏上社会。

6、工作绩效良好,就业质量令人满意

经过全院上下的共同努力,20xx届、20xx届各类毕业生就业率分别达到88.49%、99.45%,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展,学院先后被教育部等六部委确定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被山东经贸委确定为半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被山东省教育厅确定为“十百千工程”十处实训基地之一;被山东省商务厅、教育厅确定为山东省服务外包人才实训基地;是山东省汽车工程职教集团的牵头学校。

二、主要经验

学院创办至今,我们始终把校企合作、产教结合作为学院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主线,并沿着这条主线进行教育改革和办学模式的创新,卓有成效地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教学工作。

首先,成立教学指导机构,提升专业课程建设水平。学院聘请教育部高职高专汽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和有关企业专家、高校专家、科研人员,成立了专业、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一是委员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论证,并结合必要的技术指导。二是委员们对专业的服务方向、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指导意见。三是对课程体系设臵、核心课程的确定、实践教学环节的组织实施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四是对专业教材建设和实训教材的编写给予了必要的指导与帮助。

第二,校企联手形成合力,着力打造师资队伍。一是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专业教师教学技能培养计划,并共同组织实施。二是针对专业教师年轻人居多,实际技能教学能力偏弱的特点,校企共同制定了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为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创造了条件,促进了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为进一步提高专业教师素质、联合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了保障。三是企业选派专业技术人才和能工巧匠到成员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参与学校的专业课教学、教学研究和教材的编写,使学校的教学、教研和教材更贴近企业生产实际。

第三,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技能培养创造条件。一方面,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厂房、设备等实训条件,并通过配备专职的实训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专业技能指导,使学校的理论教学与企业的技能实训有机地融为一体,增强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学生工学结合、半工半读、顶岗实习提供了实训保证。另一方面,校外实训基地的设立,为毕业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由于学生提前经过企业环境和文化熏陶,很快就能较好地适应企业的岗位需求,通过校企的无缝对接,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使其能快速融入企业,适应社会,同时也缩短了企业对新员工的培训时间,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程度实现了学校和企业资源共享,实现了双方共赢。

第四,细化订单培养方式,创新办学模式。为了进一步细化订单培养模式,创新办学模式,促进校企密切合作,工学有机结合,我们在认真总结与相关企业联办的富士康CBD班和机构工程(模具)专班、浪潮LG电子班、得宝数字通信班、矢崎定向培养班、丰田汽车专修班等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又与上海通用东岳汽车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了“通用汽车”专班和“通用汽车电气维修班”、与山东永弘机械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了“永弘机械班”、与北京现代联合举办“北京现代班”。

这种办学模式不仅推进了“弹性学制和学分制”的实施,也能使学生在接受知识和技能实训的同时,得到一定的经济收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又为企业缓解了用工压力。

三、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按照省教育厅关于学校自评的有关要求,学院认真开展了自评工作,查找薄弱环节,分析问题原因,并研究部署下步主要工作。

(一)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二是就业指导工作还不够细致,部分毕业生就业观念还需要转变;三是开拓市场的视野不广,专业设臵还比较局限;四是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工作思路创新不够。

(二)下步主要工作

1、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教育,努力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部分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较高是我校就业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对此,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政策教育,引导毕业生认清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确立切合实际的就业期望。

2、通过积极拓展省内外就业市场,充分利用网上市场,努力为毕业生提供充足就业信息,促进毕业生就业。

3、进一步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在专业设臵方面,把市场的短周期性和教育及人才培养的长远性有效地结合起来,努力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4、加强理论学习,深入调查研究,大胆创新工作思路,不断提高就业工作的针对性和预见性。使校企合作不仅满足企业当前的需要,还要满足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为长期解决毕业生就业出路、满足社会需求打下坚实的基础。

就业自查报告 篇8

大学毕业生就业推荐表可以由几个部分组成,而且每个部分都不能出现在同一页,下面我们按照每部分内容进行示范,以便于大家更好地学习制作推荐表。

第一页,学校名称:某某科学学院;学校性质:国家教育部直属;专业名称:林业护理与防灾;学历:大学本科;姓名:王某。

第二页:最前面的内容还是个人信息栏目包括:姓名、性比诶、政治面貌、出生日期、民族、学历、生源地区、入学年份、毕业年份、大学时间、通讯地址、联系方式、邮政编码、电子邮箱。

后面的内容依次为:在校参加的社会活动:第一类,跟随学校所参与的实习经历,比如:3月-5月,广州某报实习记者;4月-5月,深圳市某传媒公司担任发稿员。第二类,参与学校当中的活动,大学生个人简历网。请注明。例如:全校散文大赛活动,获得了一等奖荣誉称号。某某式文学大赛,获得了二等奖。

将大学期间所有的奖项按照类别排出来:第一类,校内获得的有关学校方面的奖项比如奖学金、三好学生等;第二类,在校期间获得的运动方面的奖项,三千米男子接力大赛冠军,全校乒乓球比赛冠军;第三类,参加省市或者全国比赛的获奖情况,广东省文学爱好者比赛,获得广东最佳新人奖称号。

特长部分的内容:除了将个人的技能列出来,我们还可以把在大学获得的证书也放到这个栏目里,因为大学参与的证书考试并不多,所以获得的证书无非就是两三个而已,将证书和技能结合起来做说明可以增强个人的实力印象。

个人学习经历,这部分内容和简历里的学习经历是一样的,不过在每段学习经历里加上个人的职务,职务名称一定要规范:班长、副班长、生活委员、体育委员等,不要写错了名称或者写得不全。

最后就是自我鉴定内容:第一部分,讲述个人对大学的总结,这四年我在大学里获得了哪些方面的知识,在实习当中如何利用这部分知识。第二部分,介绍个人性格,不要求全只求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做事情会一直将其做到底,绝对不会半途而废。最后再发表几句强势的言语表达自己对未来目标的冲击。

就业自查报告 篇9

为进一步优化就业环境,扩大就业总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计划和主任会议安排,3月下旬,市人大常委会组织执法检查组对我市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情况进行了检查。期间,听取了市政府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情况汇报,实地察看了市人力资源市场、就业训练中心、技工学校、银鹰化纤和豪迈科技,召开了由劳动、工会、教育、工商、财政、税务等部门和有关企业负责同志参加的座谈会。现将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贯彻执行《就业促进法》的基本情况

《就业促进法》自XX年1月1日实施以来,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这部法律,注重从完善工作协调体系、政策激励体系、就业服务体系、技能培训体系、创业促进体系、就业援助体系着手,有效推进了全市的就业再就业工作。XX年,全市新增就业岗位24000余个;城镇新增就业9901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4%。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303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3%;困难群体、部分军队退役人员就业再就业690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1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8%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624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7%。

(一)注重宣传引导,积极营造促进就业的良好氛围。举办了由企业劳资人员、镇街、市直部门和事业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全市人力资源管理干部培训班,邀请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在时代广场、文化广场、人力资源市场开展了多次《就业促进法》宣传咨询活动,免费向社会各界赠阅《就业促进法》单行本1200册,发放宣传材料3000份;设立《就业促进法》宣传栏18个,悬挂宣传横幅12幅;在电视台设立劳动保障专题节目12期,在《今日》刊登劳动保障法规政策20期。广泛深入的宣传活动,营造了全社会关注就业、支持就业的浓厚氛围。

(二)落实就业政策,确保就业形势持续稳定。为更好地落实促进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潍政发〔XX〕15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完善了就业扶持政策。去年,为失业人员发放再就业优惠证1368个,协调相关部门减免各种税费247万元,支持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和灵活就业,并为310名灵活就业人员提供社会保险补贴55.8万元。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就业形势带来的不利影响,市政府及时出台了失业调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建立失业预警机制,积极维护就业稳定。在建立企业用工动态分析制度,及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劳动用工变化情况,加强失业调控和失业预警的基础上,严格企业裁员申报制度,规范企业裁员行为,规定企业一次性裁员超过20人以上或裁减不足20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十分之一的,需提前30日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提出裁减人员方案,征求工会或全体职工的意见,报劳动保障部门同意后方可实施,努力做到提前发现,提前介入,及时防范,防止大规模裁员现象的发生。针对部分企业效益、职工利益受到国际金融危机波及的形势,市总工会联合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经贸局和中小企业局组织开展了以“保企业、保就业、保工资、保稳定”为主要内容的“共同约定行动”,引导企业树立依靠工人阶级办企业的理念,稳定就业岗位,保证工资发放。孚日集团、银鹰化纤等骨干企业顾全大局,承诺并实施了“不减产、不减薪、不减员”等促进就业的措施。

(三)加强职业培训,积极促进就业。通过发挥市劳动就业训练中心和职业学校的职能作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了就业水平和创业能力。市劳动就业训练中心建立了7处职业技能培训实习基地,定期举办创业培训班。去年培训692人,培训后成功创办企业的61人,新创造就业岗位810个。市技工学校开设了机电一体化、数控、金属切削、电子商务等13个中、高级技工专业,与我市20多家企业联合建立校外定点培训基地,与50多家市内外知名企业签订了定向培训安置协议,学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畅通,就业安置率达100%。教育系统3处职业学校和11处镇街成教中心,坚持面向市场需求、突出就业安置、强化职业培训的办学理念,着力做好劳动力转移培训及就业服务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

(四)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开展就业援助。健全完善了覆盖城乡的就业管理服务体系,全面实行各类劳动者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培训申报、《再就业优惠证》发放等“一站式”免费服务。XX年,市人力资源市场举办各类招聘洽谈会22场次,登记和储备空缺岗位24000余个,为企业介绍用工13922人次。为完善就业援助制度,制定了城镇、农村“零就业家庭”出现一户、认定一户、帮扶一户、稳定一户的“动态消零”目标,对审核认定的“零就业家庭”成员情况建立台帐,录入微机,实施动态管理。并开通了服务“零就业家庭”绿色通道,市、镇两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对“零就业家庭”成员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随时帮助解决,对有就业需求,48小时内送人上岗。为了促进享受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还建立了失业保险促进就业联动机制,协调相关部门,编制下达失业保险扩面和参保缴费计划,实行清欠目标责任制,强化依法征缴,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XX年,我市共征缴失业保险费2478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210%。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就业局势基本稳定,社会就业比较充分,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就业压力依然较大。XX年,我市预计结转和新增失业职工4200人,新增城镇大中专、技校应届毕业生、不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城镇复转军人5300人,农村还有8000多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二是“就业难”和“用工难”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一方面,失业人员尤其是就业困难群体需要就业,但因年龄偏大和无技能,实现就业比较困难;另一方面,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出现了招工难,招不足工、招不到工,年轻女工缺口最大,劳动者的技能素质、年龄和企业产业结构成为制约就业的新瓶颈。三是有些就业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开发公益性岗位投入小,扶持安置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力度小、数量少、成效不明显。小额担保贷款因部门间协调不力、门槛过高、手续复杂,影响了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回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四是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与就业服务平台的实际需求、职业技术教育和技能培训中的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依然突出。

三、下步工作建议

就业是民生之本。为进一步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严格执行国家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协调的政策,以发展促就业,以就业促发展,根据检查了解的情况,结合座谈中反映的问题,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引导转变就业观念。要运用媒体和各种教育手段,加强《就业促进法》的宣传教育和普及,宣传促进就业的法律法规和经济社会政策,宣传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宣传对劳动者提供就业服务、职业培训和对就业困难群体实行就业援助的具体措施,营造就业、创业的良好氛围,引导劳动者特别是大学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鼓励他们用好政策,提高就业自主性。

(二)切实整合教育资源,进一步提高职业培训实效。就业人员的素质与企业要求不相适应、与就业人员自我愿望不相适应是我市“招工难、难招工”的重要原因。要进一步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鼓励职技校和各类培训机构开展校企结合、校校结合,改善培训条件,充分整合和利用好现有教育培训资源,按照市场需求确定办学专业和设置课程,积极开展订单式培训,强化技能训练,切实提高培训实效,使就业人员通过培训适应就业市场需求。要进一步加大对下岗失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力度,开展适合本地区市场需求和劳动力职业素质特点的中、短期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特别是下岗失业人员的自身素质和就业能力。同时,要切实做好技能培训与岗位的对接,开发出一批适合下岗失业人员的工作岗位。

(三)严格落实各项政策法规,促进充分就业。做好积极的就业政策与实施《就业促进法》的衔接,进一步加大就业政策的落实力度,促进就业。财政、劳动保障和金融部门,要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模式,降低门槛,支持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回乡农民工自主创办企业和个体经营。街道和社区结合开展“创建充分就业和谐社区”活动,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和培育、发展社区就业实体,优先安置“零就业家庭”成员再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或转移就业。要积极履行政府职责,创造公平就业环境,依法维护妇女、残疾人、传染病源携带者和农村劳动者公平就业;同时,加强对用人单位招用职工、合法用工、劳动关系建立、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动态管理,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四)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大法律实施力度。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社会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促进就业的重要意义,确保《就业促进法》和促进就业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要制定促进就业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加大督察力度,督促检查各部门、各单位就业政策落实情况和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推动工作开展。各相关部门和镇街(开发区)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协调配合,明确职责分工,形成促进就业工作的合力。

就业自查报告 篇10

今年我村在四明山镇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的指导下,在村党支部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以村就业平台为依托,挖掘我村就业资源,构筑再就业平台,继续认真落实充分就业各项工作目标,切实加强我村就业管理工作的基础台帐管理,扎实有效推进创造各种就业条件,千方百计解决村民就业问题,使我村就业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现将一年来我村的充分就业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完善机制

我村为落实“创建充分就业村”工作,成立了充分就业领导小组,由村两委会干部任职,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工作,将充分就业工作放在日常议程上。村两委会坚持把就业再就业工作与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群众、构建和谐新农村的重中之重。

二、加强学习、熟悉业务

我村积极借鉴其他兄弟村的工作经验,组织村干部参加相关培训活动,学习基础知识,提高村干部的业务素质,树立“用心工作、服务于民”的决心,提高解决群众就业与再就业的能力。

三、走访到户、调查摸底

为全面掌握我村劳动力基本情况,我村组织充分就业工作人员坚持经常到村民家中走访,掌握就业困难群众的生活情况,摸清他们的就业择业意向,就业技能和就业意愿,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建立健全各类台账,实现动态化管理。

四、积极动员,开辟就业渠道

针对村内就业困难群众的年龄结构和文化程度以及职业技能的不同,积极动员村内能人互帮互助,给村里就业困难人员介绍工作,多方协调,开发一些适合的岗位介绍给就业困难群众;帮助就业困难群众进行求职登记、发布信息、开展职业介绍等活动。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我村两委会将继续坚定不移地做好充分就业工作,为村民提供及时的就业信息和到位的技能培训,让xxxx村的充分就业工作再上新的台阶,让xxxx村的和谐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一)充分利用各种信息传播平台,向失业人员提供最新的求职畅通信息,并及时做好登记、转移安置和跟踪回访工作,保证了就业的稳定性。

(二)建立服务窗口,加强与企业联系,大力宣传吸收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能享受的社保补贴、岗位补贴优惠政策,拓展就业渠道。

xxx镇xxxx村

20xx年11月


本文的网址是//www.zf133.com/a/5794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