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范文大全 > 音乐教案 >

哄睡音乐教案8篇

哄睡音乐教案8篇

音乐教案。

本次分享的主题是“哄睡音乐教案”,我们专注于为您提供更多关于创业和创新的指导。一般来说,教师在开课前都会准备好教案和课件,他们通常会认真负责地进行设计。优秀的教案是保证高质量课堂的重要保障。

哄睡音乐教案【篇1】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描绘大自然美丽景色的艺术歌曲。为一段体结构的分结歌,歌曲首先用“×0 ×0 ∣×-∣”的节奏,很弱的音量把我们带到了宁静的山谷之中,然后节奏紧缩并运用了切分节奏,描绘了充满生机的美丽山谷。使人犹如身临其境之感。歌曲通过前三段描绘山谷由静到动的意境,再到最后一段“地质队叔叔”的出现,使山谷顿时热闹起来。而地质队叔叔敲出的“叮咚”声可能是学生演唱时的一个难点。本课将会结合以上进行教学。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感受山谷中美丽景色,唱准,唱好歌曲《山谷静悄悄》。

2.在模仿节奏,演唱歌谱,师生接唱的音乐活动中轻松学会歌曲。

3.学习使用渐强 渐弱 记号。

三.教学重难点

用优美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表现山谷美丽景象。学习使用渐弱 记号与歌曲中最后一句节奏的准确演唱。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首先进行课前交流,拉近师生距离。“从大家的表情可以看出你们的心情也是非常高兴非常激动的,那么就请带上你们的好心情和我一起到美丽的大山谷去看一看吧!”直接导入播放多媒体课件。在清新的山谷图片和《森林水车》的音乐背景下进入本课教学。

(二)发声练习

“让我们深深的吸一口山谷中清新的空气,再慢慢的吐气”在创设的情景中引导学生进行呼吸训练。用“wu”表现山谷中的雾气进行长音的发声练习。并引导学生用轻声高位置的声音进行发声。在发声练习的基础上进行二声部的发声训练。并达到声音的和谐统一。

(三)认识力度记号渐强 和渐弱

结合发声练习由雾的远近启发学生对声音强弱的理解,引导学生尝试演唱,并自己总结,直至理解内化。

(四)学唱歌曲

首先通过完整聆听,教师范唱,来直观的感受歌曲,并通过提出不同问题来反复聆听,加深对歌曲旋律的印象及帮助学生记忆歌词,(课件出示歌词)解读歌词,由沉睡时山谷的烟雾到苏醒时的杜鹃和红梅花再到欢快时的小溪小野兔。帮助学生体会歌曲意境,感受不同景色带来的不同感受。

然后通过师生接唱学习歌曲前三段,并通过教师自身示范引导学生正确演唱歌曲,并在学唱时随时指导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如:统一“的”“得”读音,用手势解决低音不准问题。

然后学唱歌曲第四段,提出问题聆听“听!在这充满生机欢乐的山谷里有传来了什么声音?是谁发出的?引出地质队叔叔,让学生理解地质队工作意义。并通过教师范唱,模仿节奏,演唱歌谱,来学唱地质队叔叔敲击的“叮咚”声,解决歌曲难点。再由“地质队叔叔们”越走越远了,来引导学生尝试使用渐弱 记号,并掌握渐弱记号的用法。并再次运用师生接唱的方法来学唱第四段曲调。

最后完整演唱歌曲,逐一解决学生在演唱时出现的问题,在学生能够准确演唱歌曲时,把课前的发声练习加入歌曲的引子部分,渲染歌曲情境,使本课设计首尾呼应。

五.总结

通过学唱《山谷静悄悄》感受到那里美丽的景色,还看到了勤劳的地质队叔叔们劳动的身影,就让我们再次唱起《山谷静悄悄》结束我们今天的山谷之行吧!结束本课教学。

哄睡音乐教案【篇2】

个人教育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一)教案

第一节课日夜

教学目标

1.在音乐中描写自然循环的作品有很多。 本课以此为主题,选取四幅作品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本质,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综合运用图形记谱法、字母记谱法、数字记谱法(数字记谱法)拓宽乐谱记录知识。

3.在音乐练习中掌握六拍签名。 4. 唱好二声部合唱,提高合唱表现。

教学重点和难点:唱好二声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教学安排: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听《晨报》和《晨景》。

第二课:唱《夜风》,听《渔船唱晚》。

第一节课时间

1.听《晨景》

1.听音乐《晨景》,你听过这首曲子描绘了什么吗?

要求:边听边比较教材中的三张图片。你觉得这三张图能反映音乐所描绘的早晨场景吗?你能画出更好的图片来代表它吗?

2.再听一遍主题,读乐谱,哼哼。 告诉我,这首乐曲在教科书中以三种形式记录:折线图记谱法、线字母记谱法和简单记谱法。这三种形式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3.重点听《晨景》第一部分(连续听两遍)。

要求:如有可能,请在三张图片下方写上适当的文字说明。 (如《黎明暮光》、《初阳》、《日出》) 4. 欣赏全曲 5. 总结:

(1)格里格生平简介。

(2) 以器乐表达早晨的例子。

二、表??演《早安》

1.这是一首校歌,演唱风格应该简单朴素,喜欢唱歌。 2。听 Fan Sing 并从整体上更好地理解这首歌。

问:(1)歌曲描述了什么?

(2)歌曲可以分为几部分?

3.学生自学第一部分的 16 小节曲调。

温馨提示:形式不限,可以视唱;你可以自学;您可以自己合作和学习。 4.在老师的指导下学唱第二调。指导重点是语调:

大音程跳跃要准确唱出这句“ ”,准确唱出第一个fa(4)音。 5、在老师口琴的伴奏下,愉快地唱全曲(老师口琴伴奏作为学生伴奏的示范)。 6. 4段歌词较长,建议先唱

1,

3、4段,第二段留给学生自学唱歌。 这也不影响歌曲的完整性。节省第二段的教学时间,唱好歌曲,处理好歌曲,尤其是表现出第一段和第二段的对比。 7.打击乐伴奏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8.小结:这是“晨”的一种声乐表现形式。

3.编创活动:《Morning》

表达早晨的内容很多,歌曲《Morning》表达了早上发生的活动。管弦乐《晨景》也是对风景的描绘。让学生想一想早上的活动,然后表达其中的一个方面,比如“早上去学校的路上”、“早上起床”等,可以用多种形式表达.

第二课

1.听听《渔船晚歌》

1.听完国外的“晨景”,再来看看中国古代渔村的晚景。 ——欣赏《渔船唱晚》第一部。

2.问:你能从音乐的声音中想象这是怎样的风景吗?

3.唱这首乐曲的主题曲,画出图谱。 4。欣赏“渔船唱晚”的第二部分。

问,你从这首音乐中听到了什么声音? 5. 哼唱这首乐曲中的主题曲,并通过连接每个小节的第一个音符来演唱。 6. 听整首歌。

要求:听完后能按照音乐的发展顺序讲故事。 7. 简介: 这是中国古代农村吃饱穿暖的夜景。

2.聆听和辨别活动:4/4 次或 6/8 次尝试。 3。唱歌和划桨检查。

4.把拍号填在括号里,然后再唱一遍。

三. 《夜风》的演出

1.老师讲课介绍: 本课的主题是早晚。 “早”,现在唱“夜”。 “晚风”是一首俄罗斯歌曲。晚上听美丽的风景? - 听范唱。

2.复习你学到的三个标志:2/

4, 3/

4, 4/4。 这三个拍号的单位时间是四分音符。 《晚风》的拍号是6/8拍。这是什么意思?

3.再听范唱《夜风》,边听边画出 6/8 拍的命令图案,问:你听到的两个句子的曲调基本一致吗?

4。全部节奏(以八分为一拍),注意强弱节奏,根据老师的教条唱第一乐句(4小节)。

5.在第一个句子能准确唱出来的基础上,学生将学习第一个

第二个和第三个短语各自独立。旋律(注意每句开头弱,节奏要准确)。

6.请一位学生指导每个人流利地唱整首歌。

7.这首歌的难点在于二声部合唱,它以二声部曲调的和谐与平衡为基础。 平行三分二声部合唱不容易唱好,需要一些听觉辅助练习。 (1) 学生唱第一部分,老师唱第二部分,要求他们互相听。

(2)听伴奏带或老师的伴奏(老师的伴奏必须是没有旋律的伴奏),学生学唱第二声部。

(3) 老师唱第一部分,学生唱第二部分。

(4) 学生合唱两声部曲子。

8.在两声稳定的基础上,唱好歌词,用轻柔的声音唱出夜景。

第2课农家乐

教学目标

1.本课内容由四部反映农家生活的中外作品组成。这是人性在音乐与社会关系中的体现。 让我们从音乐中感受农业丰收的喜悦,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2.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作曲常识。

3.选择合适的音组填空,为旋律创作活动做准备。

教学重点:歌曲演唱

教学难度:两声唱法

教学:安排:三个课时

第一课时:唱《Apple Harvest》,听《Happy Farmer》。

第2课:唱《从圩田归来,阿丽丽》;创造性活动:选择适当的措施来填空。第三课:听《收获锣鼓》;命题创建活动。第一课

1.听《快乐农夫》 1. 第一次听全曲。

2.设置一个问题:这首钢琴独奏让你感觉如何(快乐?雄伟?悲伤?)。 3。学唱主题 4 小节。 4.本主题的4小节伴奏

(1)全班分为两部分,按照书中的节奏拍手拍腿来伴奏主题曲(老师弹奏)主题)。 (2) 一半学生唱主题曲,一半学生分成两声,拍手拍腿伴奏(交换一次)。 5. 重复整首歌。

全班伴奏钢琴独奏。

大部分学生拍手(高音)和拍腿(低音),部分学生使用打击乐器(皮-低音,木-高音)。

6.简介:音乐背景介绍,也可以作为农夫的音乐(虽然作品与农夫无关)。

第二,表演“苹果收割”

1.教师唱歌,让学生感受作品的整体效果。

2.学习第一个短语,四个短语,每个 2 小节。 将每个乐句分成一组,在指定时间内自学 2 分钟,然后依次唱出四个乐句。获胜者(慢节奏)是能够连接的人。

3.教师集中指导不能唱歌的群体,集体帮助他们。 继续唱歌并逐渐提高速度,直到歌曲达到节奏。这也是一场比赛,如果你跟不上速度,你就是输家。从比赛中激发学习频谱的热情。

乐谱和歌词都可以分两部分学习,先学好第一部分(音乐部分),再学好第二部分(速度先慢后逐渐加快)。 4、第二节的学习:分为高低两部分,全班分为两部分,各承担一部分。老师首先分别示范了两部分的曲调;然后每个部分由组长带领自学,老师巡视,重点指导低音部分。 (先学慢唱)

5.合成时,第一段的最后一句后面跟着两个声部去合唱,因为第一段的最后一个音“do”是贝司声部开始的音高,这有助于贝司声部找到自己的音高位置。 6. 以歌曲的原始速度合成整首歌曲。唱出欢乐的情绪。 7.有伴奏。

8.请一些学生跳舞(韩国舞蹈的基本动作)。 9。完整演绎朝鲜人民收获苹果时的欢乐场面。这首歌表达了朝鲜人民苹果大丰收时的喜悦。所以速度比较快,尤其是第一节,是一字一音,演奏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必须唱得非常流畅,才能表达这种感觉。第二节课时间

1.表演《从马戏团回来,阿莉莉》

1.解决问题:“去马戏团”,在彝族地区就是集市,“啊哩”是衬字,当地人常用来表达一种很开心的心情。 所以歌名的意思是——我很高兴从市场回来。 2.听范唱歌。感受彝族音调的风情和少女歌舞的欢快心情。

3.困难的练习。 因为这首歌大量使用了十六分音符的节奏,所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学习曲子时宜放慢节奏,在熟练流畅时逐渐达到歌曲的适当节奏。另外,为了降低难度,可以分两段学唱。先学唱4小节,熟练后再学唱最后4小节。注意前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学习曲调时,提醒学生使用4/4指令型进行节拍,并达到匀速。小组和小组可以交替唱,个人和小组可以交替唱,互相补充和学习。唱出活泼欢快的心情。

4。演唱歌曲时,前4小节可以由女性来领队,即在《阿丽丽》中,会和好组,后4小节一起唱。 你还可以唱歌跳舞。 5. 伴奏是这首歌演奏的难点。首先排练打击乐和人声,最后添加音高乐器。

6.完整的表现。 唱、跳、弹合二为一,各自发挥所长,配合默契,精彩演绎了《瓷归来》,展现了彝族同胞的农家乐。

二、“选择合适的音组填空部分”练习1.本练习的目的有二:

(1)从填空活动中,让学生对形成流畅的曲调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为学生自己的创造性活动铺平道路。

(2)这个练习也是音乐语言的结果,感觉能力进一步提高,也是阅读音乐的训练。

2.熟练地唱出乐谱并试着把它填满。

3.在重复完整的曲调时,判断组合的最佳解决方案。 4。交流和评估您的练习结果。

5.摘要:展示、试听和表扬最佳实践。

第三课

1.听《丰收锣鼓》

1.进口:人们在节日的日子里,人们经常敲锣打鼓来庆祝。 中国的锣鼓世界闻名,具有中国特色。中国管弦乐器也不同于西方管弦乐器。 2. 欣赏歌曲的第一部分。

问:你的眼前似乎出现了什么样的场景?你从音乐中感受到什么样的情感?

3.欣赏音乐的第二部分。

问:与第一部分相比,这部分的情感变化是什么? 4. 听整首歌。

(1)看书中的记谱,随着音乐的发展,举手指出并指出是哪一段? (2) 共同创作音乐的速度和情绪,并模仿段落的主要部分。乐器的表现。

(3)展示相应国家乐团的图片,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模仿表演。动起来,融入音乐。

5.师生交流(有时间可以再听一遍)。

6.简介: 丰收的欢乐场面很温馨。 感受收获劳动成果的喜悦。

2.主题创作活动

1.自由创作围绕“庆典”主题的声音(音乐)。 2。课前提出创意要求,比如大家自带一些自制的乐器。

3.对有乐器演奏能力的同学,鼓励他们自带乐器谱写自己的旋律,与伙伴进行打击乐来表达主题。

4。这项创意活动旨在让学生参与。它不寻求成为规范或正统。只要能反映主题的意境,就应该鼓励。 因此,创作的过程很重要,创作作品的水平并不是评价的主要对象。当然,好的作品更好

第三课足迹教学目标

1.革命歌曲留下的历史足迹,让我们不忘过去。这就是音乐的社会功能。 在革命歌曲的音乐中,让我们牢记革命传统,了解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的道理。这是一个很好的德育教材。

2.去图书馆找资料,在课堂上开展小品表演、造型设计等活动,加深对革命“足迹”的认识,让课堂内外的封闭与开放教育联系起来.结合。

3.在歌唱练习中,掌握装饰音和歌唱方法的知识。 教学安排:三个课时

第一课时:听《红星歌》,唱《彩虹石》。

第二课时间:听《红梅颂》和《唱二小牛郎》。

第三课:唱《我是怎样长大的》,交换并展示彼此准备的材料。

第一节课时间

1.听《红星歌》

1.请同学们在课前准备好“闪耀的红星”故事。 在观看之前向所有学生讲一个故事。 2. 欣赏整首歌。

问:这首歌是关于什么的?它反映了哪个时期的斗争? 3. 再听一遍整首歌。

问:音乐有几个部分?哪个部分有相同的曲调?当同样的音乐再次出现时请举手。

4.再听一遍整首歌。 您可以随音乐哼一首歌曲。

问题:歌曲的类型是进行曲、舞蹈还是摇篮曲?五、总结:这是反映工农革命时期儿童积极参与革命斗争的足迹。

二、表??演《雨花台》

1.介绍书《南京雨花台烈士群雕》中的插图。 2。由于这首歌节奏复杂:有十六分音符、切分音、三十秒音符,所以这首歌不适合学生阅读和演唱,主要是通过听范唱,范唱曲调加强学生的模仿记忆。听力。勾勒出基本旋律后,让学生朗读歌曲。为了加强它的记忆力,它可以分为两部分学习。第一部分是前四个短语,第二部分是最后四个短语,带有结尾。困难的措施必须以短语为单位进行指导。 3.曲子开始学唱时,先不加装饰音,基本唱熟后,再加appoggiance,简单说明appoggiance的写法和作用(写法:左上角; 功能:装饰)。

4.在唱出来的旋律基础上填词很流畅,用中速深情表达出《雨花石》的崇高品质。

5。在学生充分理解歌词深意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四行歌词,设计出四种形状作为歌曲的背景,用情感来演唱歌曲。

第二课

1.听《唱两个小牛郎》

1.前两个故事,我们请同学讲,这个故事我请录音机讲,请仔细听——播放这首歌的录音。

2.问:谁听得清楚?你能重复一遍吗?

3.再听一遍:记住歌曲的情节。 这首歌的主角是谁?谁是配角?有几个场景。 4.师生讨论:歌曲的人物和场景。

5.在老师的指导下安排场景并分配角色。 注意:要动员学生自己设计和自荐角色(王二笑、鬼子),其他同学扮演人群、牛、草等角色。 6.插入这首歌的录音,学生根据歌曲的叙述过程进行素描。 7、总结:这是抗战时期革命英雄们留下的足迹。

2.听《红梅赞》基本教学要求

1.课前,请同学们准备歌剧《江姐》的故事情节。 在观看之前将这个故事告诉所有学生。

2.欣赏整首歌。

请问:歌名《红梅赞》是什么意思? 3、再听一遍歌曲:

问:你觉得这首歌的情感和风格怎么样?你发现了什么?

(提示:书中的插图是江姐的形象)

4.总结:这是解放战争时期革命先辈们留下的“脚印”的反映。

第三节课时间

1.表现“我如何成长”

1。这首歌的歌词看似很简单,但很有哲理,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解其深刻含义。 结合前作展现的英勇足迹,对学生进行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2.这首歌的曲调是三拍。在学习唱歌时,要求学生使用三倍时间的指挥模式来唱歌和唱歌。 慢下来,分两部分学习,通常没有太大难度。

3.二声部合唱有一定难度,教学时应慎重处理。 如果有难度,可以适当降低难度。例如,将每个句子的第一个音符更改到相同的程度可能会更容易。

4.演唱歌曲时,要注意歌词的语气,如问答等,尤其要唱出三拍的流畅度和两声的和声。

5。在学生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进行讨论,谈谈“如何成长”?

2、编译与活动

1.根据歌曲《红星歌》、《红梅赞》、《唱小牛郎》,诉说革命的历史足迹。 用线连接。

2.展示彼此准备的资料、CD、VCD、图片、故事,比较谁的资料最生动。

第4课可爱的家

教学目标

1.本课有五首反映“家”主题的中外诗歌作品,音乐风格、主题和流派,各有特色,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音乐的人文性,“家”的可爱。家”,还有“家”的乐趣。

2.改编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我们从改编《牧场上的家》中获得了创造性的体验。

3.学习长音符的演奏练习,练习二分法演奏。

教学安排:三个课时

第一课时:表演《奶奶的澎湖湾》,听《暗夜》。第二课:听《可爱的家》和《回家》,播放录音机。

第三课:唱《牧场上的家》;复习本单元的内容。

第一节课时间

1.听“黑暗的天空”

1。这是一首基于现实的歌曲 一个发生在以生活为内容的家庭的小故事——享受“黑暗”。

2.你明白吗?如果还是不明白,再听一遍。 3。你能告诉我这个小故事吗? 4.师生讨论。

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告诉我们你自己的看法?

(没有必要对发生在家人,你可以各说各的)

5.再听一遍,请根据书中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形容词。 (答案:诙谐) 6、总结:这个家庭既诙谐又可爱。

1.表演《奶奶的澎湖湾》

1.这首流行歌曲比较流行,同学们也比较熟悉,所以在范儿的歌声的启发下更容易学会唱歌。 2.在学唱曲调时,可以通过听唱唱出一些节奏,引导学生学唱。无需解释乐理名称,如,等,可以在老师的钢琴伴奏下演唱。

3.歌曲的前半部分是主人公的“回忆”,有叙述,所以在唱的时候,只要把发生的事情解释清楚即可。

歌曲的第二部分是高潮部分。处理重点也安排在这一段。演唱强度与第一部分不同。

4.教这首歌的难点在于伴奏。

加入打击乐是一种作曲和创作的活动。很好地匹配了歌曲高潮的情绪。应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并进行创作和创作。 5、总结:这就是家中世代相传的温暖。

第二课

1. “可爱的家”

1.介绍歌曲《可爱的家》的创作背景。 以故事的形式告诉学生,引起他们的兴趣。

2.范唱《可爱的家》,请同学们哼唱。 让学生熟悉内容和主题。 3. 第一次听音乐。

设置问题:你能听到歌曲主题的主要乐器的名字吗? 4. 再听一遍歌曲。

问:主题重复了多少次?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5、总结:一家人温馨可爱。

第二,“回家”

1.先听听音乐。

请问:这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它属于西洋乐器分类中的哪一类? 2. 再听一遍。

这首歌和之前的《可爱的家》在内容和心情上有什么不同? 3. 请为这首歌添加歌词。歌词内容与《回家》的标题一致,试听,唱唱,弹奏。

4.在音乐的伴奏下,唱5.总结:家很可爱。

第三课

1.《牧场上的家》表演

strong>

1. 自己家对牧场的赞美。2. 老师在唱歌时要注意弱开始的节奏和数字的变化。 3 . 学唱曲子。

(1)在朗读乐谱和听老师唱的曲子(或钢琴单音的曲子)中找出曲子中的相同词组。(2 )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唱第一乐句 8 小节和第三乐句 8 小节。要求学生以 3/4 拍的命令型来唱。

(3) 学生学习第二乐句的8小节自己来,根据节奏把握节奏的长短,注意快节奏的节奏。 (4) 老师弹完曲子后,准确地唱出整首曲子。注意三声唱法的强弱,随着曲调的起伏,唱出强弱渐强的强弱。

4.在歌声中唱出对牧场家庭的爱。 第三句是全曲的高潮,力度稍强。

二、适应练习

1. 非常熟练地唱出曲子的前8小节。 2.掌握4/4倍或6/8倍的特点。 3.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两个拍号进行编排,如:

4.编曲展示:学生尝试演唱自己的编曲。 教师应鼓励学生做出安排。

5。总结:改编也是一种创作,但由于拍号不同,情绪也不尽相同。

第5课家乡

教学目标

1.本课和上一课的主题相同。 因为“家乡”是“家”的延伸,是一个大家。让我们从音乐作品中领悟到爱家爱乡的基本品质。并通过听表演、绘画、写作、演讲等艺术形式表达对家乡的热爱。

2.继续唱两部分合唱。

3.了解节奏和变音符号。

4.从实践中初步接触变体创作练习。

教学安排:三个课时

第一课时:听《谁不说我的家乡好》、《乡间小路》、《乡愁》歌曲”,进行变奏 创意练习。

第二课:唱《现在家乡的山》;画、写故乡等综合表演。

第三课:唱《家乡路》,听《乡下路》,《唱唱家乡的歌》。

第一节课时间

1.听听《谁不说我的家乡好》

1.课前,请几位同学在网上或图书馆搜索了有关电影《红太阳》的剧情信息,并在课堂上简单介绍给大家。

2.将歌曲或歌词投射到屏幕上。 3。第一次听这首歌。

4.师生讨论歌曲内容:为家乡点赞,为解放区点赞。 5。重复这首歌。

师生可以跟着录音一起哼唱,感受人们对家乡的热爱。 6. 唱一首歌。

取消录音的人声通道,播放音乐伴奏通道,让老师或学生(鼓励学生唱歌)朗读乐谱唱歌。

7.简介: 解放区人民热爱家乡。

二、听《乡村之路》 1、直接导入:先听歌曲。

问:这首歌来自哪个地区? (台湾校园歌)

这首歌反映了什么? (青春爱家乡) 2.把歌曲(至少歌词)通过投影显示在屏幕上。

3.边听歌边听录音,加深对歌曲的印象。 让同学们对着录音轻声哼唱。 4. 师生讨论这首歌给他们的感受。

5.总结:走在乡间小路上,是那么的奔放,那么的难忘。

三、听《思乡之歌》

1.导入:从《中国少儿队歌》介绍→作者马思聪→《乡愁歌》创作背景。 2。学唱内蒙古民歌《墙上的马》的曲调,并能背诵(这首曲子是教材中这首曲子的主题)。 3. 第一次听音乐。

问:听到内蒙古民歌《马在墙上》的曲调,请举手。 4. 再听听音乐。

问:小提琴独奏《乡愁》给你什么感觉? 5. 总结:音乐表达了远在家乡的人们对家乡的思念。

四。活动和练习

1.反映家乡的三首曲子在情感上有什么区别?

(《谁不说我的家乡好》——赞美;《乡愁歌》——思(记) ; “乡村之路”——欢乐和乐观。)

2.唱家乡的歌曲(最好让部分学生在课前做好准备,鼓励学生即兴演唱)。

第二节课时间

1.表演《今日家乡的山》

1.歌曲用天真而富有想象力的描述表达了孩子们对家乡的赞美。 所以在唱歌的时候,要把这种欢快的情感和天真可爱的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 2. 歌曲学习可以有多种形式。【wWw.jab88.cOM 88教案网】

(1)

第一句和第二句的旋律是通过听相同和不同的小节和学唱来学习的。 (2) 4小节的两声部合唱可以作为声乐训练。声调应该是有弹性的,表达一种笑的情绪。 (3)最后两句的曲调是通过听力和视唱相结合的方式来学唱的。

(4)曲调熟练时,可以用衬字“la”唱(合唱中仍用“ha”)。在“la”天真欢快的唱法基础上,唱好歌词,唱好音调的起伏。

(5)在玩得开心、能熟练唱出歌曲曲调的基础上,分组自编自唱(教师到学生分层指导)。 (6) 展示每一组。

(7) 总结:简单、可爱、天真的故乡。

二、创意活动

1.拓展艺术领域,以绘画、诗歌、散文等综合艺术形式表达对家乡的热爱。怀旧。 2。 “画”主要是写意,所以要求简洁,不要过于复杂细致,感受一下即可。

3.条件允许的可以面试短文。在某些情况下,收藏是主要焦点。去图书馆或者家里有电脑的可以下载网上资料。

4.以上两项活动侧重于过程和参与。教师应鼓励和表扬积极的参与者。

第三课

1.演绎《故乡之路》

1.直接进口:我们将表现出对家乡的怀念。 2。听范唱歌。提出三个要求:(1)歌曲的内容是什么? (2) 有多少种声音?

(3) 你发现了什么? 3.讨论以上三个问题,如果不确定,可以再听听范唱。 4.听完旋律后,学生练习笔画。 5.结合曲调解释节奏变化(详见右图)。

6.学习唱一首曲子的前 8 小节。 需要对每个小节进行强拍。 (每个小节都用力拍手,其他小节拍腿)

7。在前8小节唱得很熟练的基础上,把全班分成两部分。 每个部分都学会唱自己的部分曲调。 (因为这部分的节奏与前8小节相同,所以有必要在熟练掌握前8小节的前提下学习第二部分。)

8.弱小条理论上不用说,但从歌曲的重音布局上来解释,比如《我家乡的小路》,重音就在“顾”字上。 这样,学生自然会唱好较弱的小节。

9.歌曲的高潮部分是第二部分,也是歌曲的重点和难点。 要唱出对家乡的怀念《弯道》和《路边的花》,以主角“我”的身份潜心演唱。 10、设计打击乐伴奏,注意4/4和3/4的交换。如:

2.变奏练习:创意活动1。不要谈论变异的概念。

2.从本书中的“示例”开始。 3。完善书中的“例子”,

学生做出改变,自我发展。不要被书中的“例子”所限制,你可以自由地创造变化,不仅在相同的拍号上,而且在不同的速度下。

3.音乐知识:改变节奏

1.改变节奏的乐理知识与歌曲《故乡小径》的教学相结合。 2。教学不是从理论上解释的,而是从光谱现象来解释的。

假设:这首歌中每小节的节拍数是否相同?除了第一小节是不完整的小节外,每小节有多少种节拍?

总结一下:这首歌是由两种时间组成的,叫换时间。

3.复习变音符号,比较“4”和“#4”的音高关系以及“4”和“#4”的手势。 唱对了”

3,

4,

5 , #

4,

6,

< p> 5, 3”。因此,“#4”的教学也与歌曲“故乡之路”相结合。第 6 课快乐的青少年

教学目标

1.本班的四首中外作品都体现了一个主题——快乐的少年。 由于地域和文化背景不同,音乐的表现也不尽相同。我们应该用不同的风格和形式来表达不同层次的青少年活泼快乐的情绪。

2.在上一课填空和改调练习的基础上,演奏该调的最后2小节。创作,感受曲子的结尾。

3.掌握歌唱练??习中的滑音唱法。

教学安排:两个课时

第1课:听《罗马的松树》; 《小鹰之歌》。

第二课:唱《铃儿响叮当》;听《愉快的一天》。

第一节课时间

1.演奏“鹰之歌”

1.师讲介绍:20世纪90年代初,团中央开展了“跨世纪中国雏鹰行动”少先队教育活动,旨在将全国的孩子培养成“自我”的五自少年。 ——学习、自护、自护、自强、自律”江总书记提出。做跨世纪的接班人。这首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歌曲。

2.教师边唱边唱,多听几遍,加深印象。3.学唱这首歌。

分两部分学习。

4. ,当曲子已经基本学会,乐谱可以以指定的速度流畅地唱出来时,就会添加歌词。

5.唱歌词时,在合适的时间根据需要添加滑音。乐谱,歌曲的风格比较强烈,顺便说一下滑音和唱法。

6.歌曲具有新疆地区的特色,所以打击乐器按“”的节奏伴随着歌曲,使歌曲的风格更加强烈。

二、听”罗马松"

1.问问题import:你想知道南欧的孩子们是怎么玩的吗? 2. 视听《Villa Borghese 的松树》(不要说出歌名)

问:想象一下这群孩子在音乐之声? (学生讨论) 3.介绍作品名称和创作背景。

这是作曲家创作的一组描绘罗马风景中人物的乐曲——《罗马的松树》的第一段,《博尔盖塞的松树》,描绘了一群天真无邪的人。活泼的少年们在罗马旅游胜地博尔盖塞别墅的松树林里跳舞“战争”玩耍。 4. 聆听舞蹈的场景音乐——第一主题。 5. 听第二首主题曲。

让我们问:这是什么描述? (《战争》) 6、再听全曲:完成听音乐序列等要求。 7. 总结:欧洲和意大利孩子们的欢乐活动。

第二节课时间

1.收听“愉快的一天”

1.导入历史和地理知识: 问题: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在哪里? 20世纪初,著名的十月革命诞生于哪个国家? (苏联)

谈话:二战最后一次是苏军攻克柏林,与英美法联军联手取得决定性胜利。这首歌是前苏联电影《征服柏林》的一集。

2.听歌曲,介绍歌曲的背景和内容。 。 3. 大声朗读歌词,进一步体验歌曲内容。 4. 再次欣赏这首歌。

5。老师和学生从歌曲中讨论他们的感受。

6.完成课本中的练习:这首歌有几个部分? (两部分)用图形表示歌曲的不同部分。 7。简介:苏联少年儿童的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

二、演奏《铃儿响叮当》 1.听前奏导入:

提问:

在这两个酒吧你能听到它是什么吗? - 铃声 - 铃声来自哪里?请听——听范唱。

2.聆听

这首歌表达了什么?两句歌词,两首铃声,你能告诉我吗?他们各自代表了一个男孩什么样的心情和境遇? 3. 学习歌曲和曲调。

(1)歌曲的前4小节是整首歌的主题音,学好这4小节很重要。你可以跟着钢琴模型唱歌和唱歌,唱这个开始4小节。

(2)从第5小节到第12小节,让学生自学视唱乐谱。然后流畅地唱出曲调的同音部分。

(3)第二部分有10个小节,可分小节供学生自学。这两部分的节奏和旋律基本上是学生能唱出来的。

(4) 唱好这首曲子,关键在于唱出湖南民歌的风格。这包括诸如装饰、滑音、“#5”等技术处理。

4。学唱歌曲时,要处理好“啦”的衬字,在停顿、渐强、渐强中唱出这群少年活泼开朗的性格。

5.在熟练演唱歌曲的基础上,按照教材中的伴奏要求进行歌曲伴奏。 竖琴符号对应的音乐可以用口琴、口琴或录音机等旋律乐器来演奏。

创意活动

完成曲子最后2小节的创作,边唱边唱。

1.这项创造性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他们创作的最后 2 个小节中获得结论。 从音乐的技术角度来看,是情态感的问题,但我们不和学生讨论情态问题,只是在情感上要求一个结局。 2、从曲子的发展来看,例1应以“do”结尾,例2应以“la”结尾。但它必须由学生在实践中获得,而不是由教师获得。倾听和辨别练习

1.在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上分别弹奏两种曲调。 要求找出两首曲子的异同。

2.跟着钢琴模型一起唱,说出两首曲子的异同。 (节奏相同,曲调基本相似。不同的是第二小节中的“4”提高了半音为“#4”) 3.在录音机上吹气,进一步巩固“#4”和“4””音高关系。

第7课雨花

教学目标

1. “雨”是自然界的景象。 音乐可以将各种雨景表现得淋漓尽致:窸窣的小雨,哗哗的大雨,甚至狂暴的暴风雨……带给人无限的遐想,我们从音乐中感受着各种各样的雨。联想与想象,获得精神愉悦。 2. 用自制乐器等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主题是“雨”。 3. 进一步唱好二声部合唱。教学安排:三个课时

第一课时:唱《踏雨》;听《踏雨》。

第二课:听《雨滴》;唱《雨中》。

第三课:听《暴风雨》;创作“雨”的命题音乐。第一课

1.表演《踏雨》

1.夏雨的声音——沙沙作响; 光着脚踩在雨中——巴巴巴。这种声音能做出好音乐吗?请听《踏雨》这首歌。 2.听范唱歌。

谁会唱《莎丽格莎》的前两小节?说明他听得很仔细,说明他的记忆力很强!

3.相信所有的同学都能自学唱第一个12小节的曲子,注意唱的要轻柔,不要影响到周围的同学。

4.在接下来的 8 小节中听钢琴。 特别是8小节曲子的最后两小节有点难,有什么节奏? 5. 一起唱这首歌的 20 小节曲调。

6.最后8小节的曲调很轻松,但要注意两小节有细微的变化,所以要小心,准确地唱。 7。用欢快活泼的心情唱这首歌,展现夏日雨中演奏的场景。并用自制的雨声伴奏这首歌。

8.夏天谁踩过雨?说说你当时的心情吧?

9.让我们都想象一下时光情景,作为一种艺术实践,轻快而甜美地歌唱。

10.摘要:“Swish, Papa, Papa”多么美妙的音乐!

1.听《踏雨》

1.这首歌与本课演唱的《踏雨》内容相同(作词人相同),但由于作曲家不同,所以歌曲的概念和风格也有所不同。 如果说前者是几个人踩着雨玩,那么这首歌就是一群人踩着雨。 2.享受“踏雨”。

试问:这首歌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景?哪里可以产生回声? 3.再次享受“踏雨”。

谈话:听了两遍《踏雨》,再唱一首歌《踏雨》,你能说出他们相似作品的秘密吗?

4 .选择打击乐和自制乐器,边听歌边轻轻地伴奏。 5。总结:“踏雨”对于不同的人群有着不同的乐趣。

第二课

1。听“雨滴”

1.导入主题名称:我们用欢快的歌声表达雨花。钢琴如何形容雨滴的声音? 2。第一首听歌的第一个主题片段。你能听到钢琴上弹奏的雨滴吗?

3.谁想弹钢琴上的雨滴! 4。欣赏这首曲子的第一节。

问:你觉得这段经文怎么样? 5. 欣赏乐曲的第二段。

问:这段中间的一段相比第一段有什么情绪变化? 6.介绍肖邦的创作背景和生平。 (见歌曲分析)

7.听整首歌。 如果班上有学生会弹这首歌,最好请她或他弹。 8. 总结:雨滴让人遐想……

二、表??演《雨中》

1.这是一首流行音乐风格的校歌。 2。看乐谱,听歌迷唱歌。

3.相同的节奏,相同的曲调,涂上不同的颜色,轻松学唱。

4.再听一遍范唱。 要求各部分的学生用录音扇哼出自己部分的曲子。 5.部分自学曲调。

(1)将全曲分成两部分:前16小节为第一部分,其余为第二部分,分小节自学。学好第一个词组,巩固第一个词组。学习第二节。 (2) 用伴奏带唱一段由两部分组成的曲子。教师可以参与二次发声,提供支持。

6.因为歌曲表达了学生自己的生活,学生很容易参与其中。 要求学生以身临其境、生动幽默的方式表达歌曲,表达校园生活的多彩。第三课

1.听“暴风雨”

1.复习四年级(一)《小肠》第一部分。

问:你听过这首音乐吗?它的名字是-?内容是什么——?

师生回忆《回声》中四年级(上)听《羊肠》。 2. 显示教学题目——暴风雨。

这首欣赏乐曲是四年级学生听的《大峡谷组曲》的第五乐章。 3. 先听第一部分。

你有没有从这首曲子的旋律中听到一个熟悉的主题?

从这首曲子的标题,你觉得这首曲子描述了什么样的场景? (暴风雨前的宁静)

4.先听第二部分。

从这首乐曲的声音中,你想象会是什么样的场景? (风暴、闪电和雷声) 5. 听全曲(第五乐章)。

要求:倾听并用手势表达你对音乐发展过程的感受。 6.总结:这和《踏雨》、《雨中》不同。这是一场大雨,但它仍然表达了雨的主题。音乐的表现是无限变化的。

二、创意活动

1.从这节课的内容中学到的“小雨”、“大雨”、“大雨”……每个人都找到自己的伙伴或独自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创作音乐——命题创作。 2. 概念:

从命题中概念化内容框架。根据框架选择创建材料。 3、因为是命题的自由创作,所以没有各种形式的限制。

如:交织各种声音,形成“暴雨”;又如:将几首表达“雨”的歌曲串联起来,加入打击乐器、连词等。还可以以素描形式、艺术造型、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进行创作。 4. 制作节目。

八课:冬雪

教学目标

1.冬雪给大地带来严寒,雪景带给我们银色世界的欢乐。 这种自然现象为音乐文化提供了资源。虽然祖国很多地方看不到它的美景,但我们可以从歌曲、音乐、京剧的音乐中找到体验和乐趣。

2.旋律创作建模方法初探.

教学安排: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唱《雪人》;听“Sleigh Ride”。

第二课:唱《雪花带来冬梦》;听《踏雪寻梅》和《乘虎上山》。

第一节课时间

我。表演“雪花带来冬梦”

1.解题简介:“雪花”和“梦想”有关系吗?

这里的“梦想”是谁做的?是孩子吗?还是小动物? “梦想”是什么?这首歌告诉你什么。 2.听范唱歌。

听完范唱,你能看懂歌名吗?

雪花-梦-小动物-春风-梦醒。 3. 再听一遍范唱。在《告诉小XX》的插曲中,请随着音乐轻轻拍手(XX)。 4.解决两个难点:

“#2”的音高要接近“3”,这样“#2”才能准确的唱出来。注意弱升的节奏,用笔法唱准。

5.自学歌曲的曲调。

6.演奏歌曲时,要注意两段的对比。第一段着重叙述,流畅通俗,尤其是四个“告”,应该是体现保护小动物的环保意识。

第二节是全曲的高潮部分,以抒情为主,表现出对小动物的善良和热情。 7. 讨论:问:

(1) 这首歌告诉我们什么知识? (生物科学知识——冬眠) (2)还有哪些动物也会冬眠? (知识的拓宽和延伸)

8.带着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的意识,用感情唱这首歌。 9。总结:冬雪给我们带来的好处——生态平衡。

二、听《踏雪寻梅》

1。这是一首由中国作曲家黄自在1930年代创作的一首歌。 黄子生平简介。

2.享受“踏雪寻梅”。

一边听一边读书中的歌词,如果能同时显示乐谱,效果会更好。 3.讨论歌曲表演的内容。 (歌曲表达了主人公冬天的心情,雪中寻梅,勤奋学习,追求美好时光。)

4.再听一遍。 鼓励学生看乐谱并轻声哼唱。

5.摘要:这是一首1930年代描绘雪景的歌曲。

三、听《打虎上山》 1、第一次听《打虎上山》。

介绍现代京剧《智取虎山》唱段《取虎上山》的背景。 2、聆听介绍的音乐,体验“乱林大雪”的壮丽景色。 3. 听完整的咏叹调。学习杨子荣的英雄主义。

4.简介:这就是京剧中描绘的雪景和主人公穿越森林、穿越雪原、深入盗贼巢穴消灭盗贼的远大志向。 表现

第二节课时间

1.表演“雪人”

1.对于看过冬天的雪,从没玩过雪人的孩子来说,只能从图片和卡通中去想象,但《雪人》这首歌带给我们的是音乐的体验和感受。 2. 听歌迷唱歌,找出节奏一致的乐句。 3. 学习唱第一乐句的曲调(3 小节)。

4.在掌握第一乐句的调和记谱的基础上,自学第一首

第二首

第三和第四个短语(每个 3 个小节),并找出规律。 (每句第一小节,除节奏相同外,旋律基本一致;每句第二小节第一拍为弱“”,每句3小节包含分割节奏)

5.完成歌曲的练习:线条图形的连接。

6.如果第一节的四个乐句能唱得流利,那么第一节的低声部的两个乐句也能轻松解决。

7.歌曲的表现有两个难点:

一是唱出活泼、欢快、自豪的心情。就是唱好“啦啦啦”这个词。二是伴奏。要弹好伴奏乐谱,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排练。当然,合唱的和声也不是那么容易唱的好。

8.在流利的演唱基础上,启发学生根据词义排练演唱,从而更好地演绎歌曲的场景。

二、创意活动

1。在找到歌曲第一节四行规律的基础上,老师得出结论,这是在曲子创作中的一种模仿发展法。

2.根据教材要求,做“模仿”创作练习; 素材是:

第一仿创作音是规定的,所以很明显他创作的曲子应该是:

第三,听听“雪橇骑行”

1.由祖国各地的冬天在各地介绍了本课享受的内容的标题——“雪橇骑行”。 2。对于全国的青少年来说,直接体验雪橇的人并不多,但我们可以从音乐中想象到场景和乐趣。 3. 先听整首歌。

问:这个音乐风格是哪个地区(国家)?为什么?

(在美国,爵士风格足以证明这一点。)

4.根据课本中的图形符号和音乐符号示例,熟悉主题音(唱歌,演奏或哼唱)。 5. 重复整首歌。

试问:这个主题音在整首歌中出现了多少次?每次发生的变化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样的心情和情境?

6.再重复一遍,一边听一边画一个乐谱,以显示你对音乐过程的理解。

四。祖国各地的冬天

1.展开中国地图挂图。 2。在教科书中找出“黑龙江、海南、昆明、西藏”的位置。 3. 也是冬天,为什么中国的冬天景色不一样?

4.让同学们畅谈寒假在祖国的哪些地方,或者从书本、影视媒体、网络各地的冬日风景中学习。

5.请与经历过冬雪的同学分享。

花艺第九课

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歌唱和群舞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解放军思想情怀2:能够以欢快的节奏伴奏《对花》这首歌。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定期练习

1.师生问候,规模练习

2.语音练习:2/4 1 5 5 5 | 5 4 3 2 | 1 — |哈哈哈哈哈哈哈

3.复习歌曲:上一课的内容。

2.新课学习:学唱《一对花儿》

1.听录音唱歌,以后再聊聊歌曲的流派和风格,

2.用录音伴奏形成节奏。 男孩是 A,女孩是 B 用于练习。

3.视唱旋律(两遍)

4。歌词学习(两次)

< p> 5.群舞学习(书中的动作;学生也可以自己编)

3.总结 第二课时间

< p> 1.定期练习

1.师生问候,规模练习

2.语音练习:2/41 5 5 5 | 5 4 3 2 | 1 — |哈哈哈哈哈哈哈

3.复习歌曲:上一课的内容。

4.复习上下滑音的演唱。

2.复习歌曲旋律

1.学唱,《花歌》

2.欣赏音乐《军与民》

简述音乐的由来,讲解内容。进口鉴赏,先听。 3:群舞练习

4.总结

第三节课时间

1.经常练习

1.师生问候,规模练习

2.声乐练习:2/4 1 5 5 5 | 5 4 3 哇哈哈哈哈哈

3.复习歌曲:上一课的内容。 听歌曲《高山掩不住南方的雁》

4.再听一遍并伴奏歌曲。

群舞之后。群舞。

三.总结本课

2 | 1 — |

哄睡音乐教案【篇3】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第四单元《雨中乐》为情境主题,教材安排了歌曲《踩雨》、《大雨和小雨》和乐曲欣赏《电闪雷鸣波尔卡》、《雨打芭蕉》以及音乐活动《找邻居》等三个相互关联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演唱和听赏,感受音乐所表现的雨中情景,激发学生对雨水声响的兴趣和模仿欲望,体验雨中的乐趣,使学生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愉快、美好的生活。

教材的学唱部分包括《踩雨》、《大雨和小雨》两首歌曲。其中,学唱《踩雨》,初步感受雨点的可爱有趣,雨声的美妙动听,雨中美好的景色,体验夏季踩雨的欢乐情绪,教材中小男孩、小女孩雨中嬉戏的情境画面,一方面是为了加深学生对歌词的理解,另一面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表现歌曲的意境。19面唱歌时的提示这是编者有意给学生设计的自由选择参与方式的空间,更加丰富教学活动的内容。 听赏民乐合奏《雨打芭蕉》,乐曲通过描绘初夏时节雨打芭蕉的淅沥之声,表现出一种明快,健朗的情绪,富于生活气息,全曲以短促的顿音和均匀的八分音符为主的轻快雀跃的旋律进行,形象地描绘出雨点打在芭蕉叶上的淅沥之声,给人以清新愉悦之感。

2、教学目标: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学目标在教育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指南。而音乐课程最核心的目标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来设置的:

(1)在大雨和小雨的情境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富有力度变化的声音和声势节奏,表现大雨和小雨,唤起同学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2)能认真听赏民乐合奏曲《雨打芭蕉》所表现的雨中情境。

(3)能用轻快、明亮的声音学会演唱《踩雨》,感受雨点的可爱有趣,雨声的美妙动听。

(4)积极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用声势动作或者打击乐来表现音乐的形象。

3、教学重难点:

在戏雨环节中学会歌曲《踩雨》第二乐段的乐谱,培养学生旋律流畅感,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

具体的方法有:创设情境法、图谱教学法、比较法、听唱法、讨论法、拓展延伸等教学方法。许多美学家认为,音乐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同时最讲究形式结构的艺术,对于儿童来说,音乐情感与形式几乎都能诱发其天然的审美冲击与兴趣,音乐教学应努力创设一些美的情境,使儿童在充分地体验中既受到情感的熏陶,又获得得形式、技能的领悟。

在本节课中,我以学生为主体,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让学生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的美。

具体做法有:

1、听赏讨论乐曲《雨打芭蕉》。课的开始,我引导学生听《雨打芭蕉》,让学生认真的听完全曲,并想象出乐曲中所表现出的雨是什么样子的,然后与学生一起探讨这首民乐合奏中用的那些乐器来演奏。

2、创设情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以色彩、形象、声音思维的”。针对这一特点,我以“雨”为线索,通过听雨、唱雨、说雨、戏雨、踩雨等情景提供了具体生动,可联想的音乐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合作学习: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学习方式不仅能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自由的氛围更能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信心,本节课我充分渗透了这一教学理念,通过师生合作,演唱《踩雨》完成说雨这一教学环节,接着以游戏戏雨的形式突破本课的重难点,看雨,踩雨这两个教学环节以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为主,教师的引导为辅,来完成本课教学内容。

4、积极评价: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评价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有利于学生表现力、创造力的发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以加盖小红花、发放笑脸娃娃、争当小老师的方式有机结合学生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并用眼神、笑容给予学生适时的鼓励。

三、说教学流程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首先是师生问好歌的设计, 以说唱的形式,拍拍手、拍拍肩,再加上补词“嗨”,营造了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浑然不觉地进行了学习过程,激发学习兴趣;二是音阶训练,训练了学生音高的感觉,为本节课的识谱教学作一个良好的铺垫。

2、听雨----《雨打芭蕉》 本节课在第一课时,学生已初步学会演唱歌曲《大雨和小雨》的基础上,让学生复习常用的力度术语和记号,再认真听赏民乐合奏曲《雨打芭蕉》,引导学生自主对歌曲的表现形式及情感内涵进行把握,并在听、唱、动的情感体验中感受美、表现美。

3、说雨

小组交流,个别演说,讲雨中趣事,从情感上激发学生对雨的兴趣,注重学科间的相融性,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拓宽学生的文化视觉。

4、戏雨——突破难点

本课时的难点,视唱《踩雨》第二乐段的乐谱,首先,我创设情景,以四把不同颜色的伞将歌曲《踩雨》中的难点部分提出来,并以请同学们帮忙唱一唱伞上的歌,让他们自由选择喜欢的伞或者喜欢的旋律进行演唱,为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展示的舞台,注重不同个体的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独创性,活跃学生的思维,并在主动参与中突现出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歌曲难点的学唱变得活泼、有趣。

5、踩雨——学唱歌曲

结合教材19面的参考动作,让学生发挥想象,自编踩雨动作让学生感受歌曲节奏,熟悉第一段歌词,然后在熟悉第一段歌词的基础上进行乐谱教学,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学到的读谱知识,培养学生的多种技能,为学吹竖笛打下基础。

6、师生告别,以说唱的形式师生告别,伴随着《踩雨》的音乐,走出教室。

哄睡音乐教案【篇4】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音乐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众所周知,音乐艺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教学中,体验音乐、表现音乐、鉴赏音乐、创造音乐,才能促使学生各方面得到发展和提高。因此,学生主体参与是现代课堂教学的核心,是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即以学生为本,是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今天我以《送别》一课和大家共同探讨现代教学思想及教学策略。

一、说教材:

该歌曲出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作曲家李叔同,作于1915年。歌曲属于李叔同早年创作的“学堂乐歌”,是朋友之间挥手相送的骊歌,一段式的歌曲C大调,中速深情,表达一种依依不舍的诚挚感情。

(一)教学目的: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和我对教材的理解,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他们正处于生理、心理快速发育期,思想日趋成熟。根据其特点,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角度出发,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下三个:

1.能力目标:学会用恰当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这首歌曲,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和正确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

3.情感目标:让学生懂得珍惜情感。

(二)教学重点:感受音乐的情绪表现,我将采用情景质疑的方法创造情景,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表现。

(三)教学难点:

中的附点节奏和音准

二、说教法与学法:

基于新课标的教学理念,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根据我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本情况,我采用了欣赏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发现法和练习法等教学方法。在学法方面,我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这一学段的学生思维特点,我将引导学生采取讨论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实践法等进行自主学习。

三、说教学手段:

为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我为本堂课准备了如下教具:多媒体、音响设备、钢琴。

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为本堂课设计了导入;进入主题,展开学习;主题延伸、扩大视野;创造情景,升华情感;结束五个环节。其中“进入主题,展开学习”是本堂课的重点部分。下面请跟我一同走进教学过程进行策略分析,在这里,将呈现我的教法和学法指导。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首先我采用歌曲导入法:以校园民谣《敢问路在何方》、《好汉歌》为切入点导入“五四“时期的学堂乐歌,由学堂乐歌自然过渡到本堂课主题——《送别》。利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动机。

(二)进入主题,展开学习

1.介绍词曲作者

在这一环节里我会采用欣赏法与讲授法相结合的方式来完成。在介绍《送别》创作的历史背景,介绍词曲作者及作品风格的同时播放背景音乐《送别》,比较形象直观地引导学生走进作者,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美学思想。

2.歌曲学习

首先让学生哼唱并熟悉C大调音阶,对歌曲调式有初步感知与认识。

然后播放歌曲《送别》,让学生完整而充分的聆听作品,自主感受音乐,哼唱旋律,用模唱法锻炼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听觉能力,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这首歌曲的难点句是:

。我会在钢琴上反复弹奏,让学生多次演唱,掌握音准。并与5 2 3| 4 7|1 ———|对比。正确掌握好附点四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节奏。最后,以个人和小组方式检查,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朗诵歌词,对歌曲的处理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进行演示,对处理得恰当的'小组给予合适的表扬,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认可,适当的表扬和鼓励会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根据学生的理解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三)主题延伸、扩大视野

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艺术“家族”的主要成员,是学校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无论在文化领域、艺术领域还是教育领域,音乐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这里,通过分析理解《送别》在电影《城南旧事》中的作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

《城南旧事》是1982年女作家林海音改编的同名电影,《送别》因在影片中作为主题曲而广为人知。我将播放电影片段,学生会看到在电影那行云流水般的叙述中,《送别》的旋律随着淡淡哀伤的情节的发展数度响起,和电影里小英子的眼神一起,深深地镌刻在人们的心上,此时学生会感受到歌曲在影片中的隐约、哀婉之美。

(四)创设情景,升华情感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课的目的是为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激

起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在这一环节里,我让学生思考并抢答关于友人、亲人离别时的诗歌,古云:“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在此创造情景,升华情感,将常人之间的离别之情延伸开来,是为引导学生珍惜亲情、友情,尊重父母长辈,与同学、朋友和睦相处,养成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团结合作的良好品德。

(五)结束

在师生共鸣达到高潮处,我和学生声情并茂地吟咏歌词:“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斛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汉代《毛诗序》对音乐记载:“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语言穷尽的时候歌声情不自禁响起,全体师生在情景交融中再次有感情地演唱《送别》这首歌结束本课。

五、教学启示

总之,本方案的设计,力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致力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研究,淡化学科边缘,通过充分的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依托音乐本身的魅力,影响学生人生观、审美观、价值观的形成。全面影响学生做人、做事的态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意识、探究精神。从目标的提出、到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

哄睡音乐教案【篇5】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十送红军》。我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本课选自人音版七年级教材第十四册第三单元《长江两岸》,本单元主要是学习长江两岸的民歌,这是第一课时唱歌课。聆听中华民族民间音乐,知道其主要种类、风格《课程标准》从音乐学习的角度入手,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四个领域,即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

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表现包括演奏和演唱两方面,其中对于演唱的要求是:能主动地参与各种演唱活动,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能够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积极参与齐唱、轮唱及合唱,并对指挥的起、止、表情等作出正确的反应。能够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与风格,表现歌曲的音乐情绪和意境。能对自己、他人、集体的演唱作简单评价。聆听中华民族民间音乐,知道其主要种类、风格也是我们音乐探求的目的。七年级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他们特别喜欢唱歌,愿意合作交流,能够大声的演唱歌曲,对音乐的学习表现出极大的探索热情。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对学生的了解,本人将该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认知、能力目标:能够用深情怀念的情绪演唱《十送红军》;情感态度价值观:喜欢我国江南地区的民歌级民间音乐,乐于主动了解江南地区的音乐文化。引导学生聆听和感受音乐,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歌曲演唱情绪的理解、把握。为了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在一节课中采用的方法很多,我主要用以下几种方法:

1、范唱法:范唱,能调动学生学习歌曲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以饱满的热情唱出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在听觉上保持对音乐的热情,对学生的情感投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作为一个音乐教育老师,在唱歌课教学中应力求通过范唱这一鲜明的艺术形象诱发学生兴趣,引起美感,产生共鸣,使学生感受美、体验美、鉴赏美,在审美的过程中既学到知识,又提高素质。因此,在导入环节中,我先范唱歌曲,激发学生兴趣。在学唱歌曲时,再欣赏歌唱家的演唱,使学生置身其中,聆听并感受音乐,并在此基础上学唱歌曲,表现音乐。()同时,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我会走进学生中间与他们一起学唱,解决问题;

2、启发、讨论法:对本节课的难点--歌曲情感的理解,采取教师启发,师生讨论法,加深学生对于歌曲情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

(二)学法指导:体验式音乐学习:是指在从“体验”中实行对“音乐知识”的学习。音乐教学过程是一个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参与体验音乐的过程。没有学生主体参与体验,就难有真正的音乐教学。只有当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自己亲身主动地去体验、领悟、探寻,与音乐融为一体,才能对音乐知识、技能技巧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实行对音乐的欣赏与创造。

最后,我来具体说说教学过程。在这一部分,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引人入胜;

2、学唱歌曲,演绎音乐;

3、查找音乐,拓展延伸

哄睡音乐教案【篇6】

一.说教材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轻歌曼舞樱花谣》,选自科教出版社,四年级下册

我觉得要想上好一堂艺术课,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深挖教材,抓住着眼点,然后拓宽思路,充分联系学生的个人成长环境,本着“面向全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从学生的感知、认识、发展出发,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活动,为每位学生提供平等的艺术教育机会,让他们都能体会到艺术学习的快乐。

二.教学目标

1.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让学生欣赏、了解日本的风土人情、文化艺术,增进对多元文化和人类文明的了解,加强文化认同感和多元文化意识。

2.通过在比较中欣赏,使学生感受日本音乐、舞蹈的民族特点。学唱歌曲《樱花》。

三.说教法

以人文为主线,以个性为主导。在艺术教学中,我们要转变“教师教,学生学”的观念,以人文精神为主线,以知识技能为隐线,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学习艺术、了解艺术。艺术教育要给学生的个性发展保留空间,不要以统一的规格、统一的要求去约束他们,要为他们创造参与体验、主动探索、积极实践的机会,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独特性和个性价值,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四.说评价标准

评价方式要多样化。四年级的学生已经不在满足于“棒、棒、棒、你真棒”,翘个大拇指,鼓掌等单纯的评价方式,老师可以结合他们的年龄特点,采用大奖赛、体育比赛中的评奖方式,让学生学会欣赏别人、鼓励别人,学会表达、评价

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并不在于艺术本身,而在于给孩子们带来欢乐的同时,让他们掌握艺术的基本技能,发展他们的艺术能力,让他们在生活中都会歌、会画、会舞、会听、会看,能够健康、快乐地生活。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师:走进日本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日本的地理位置,以及它的概况。

2.多媒体课件展示:日本的地理位置图片。

师: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跟日本有关的资料,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日本的地理位置及概况。(学生介绍,教师做适当补充。)

3.师:知道了日本的地理位置以及它的'概况,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日本,去了解它的风土人情、文化艺术。

4.出示图片课件:日本的富士山、樱花、和服、木屐、建筑、日本料理、茶道、插花、浮士绘、卡通人物等。

(结合图片以及师生课前收集的跟日本有关的实物、资料等,让学生自己介绍,教师适当补充,培养学生课前搜集资料的好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轻歌曼舞

1.师:日本是一个善于汲取各国文化的民族,他们的文化在继承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与外来文化相融合,从而形成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文化艺术。下面就让我们感受日本文化艺术的独特魅力。

2.我国的民族乐器,在现在的日本也能看到它往日的身影:古筝、三弦(三味线)、箫(尺八)(展示图片)

教师展示事物尺八乐器,并用尺八演奏日本童谣《红蜻蜓》

3.师:日本的音乐很有特点,下面老师为大家播放三段歌曲,请大家来仔细辨别一下哪首是日本歌曲?

4.播放音乐课件:印尼歌曲《划船曲》、日本

歌曲《四季歌》、美国歌曲《雪绒花》。(培养学生对不同音乐风格的感受力和听辨能力)

5.欣赏歌舞伎表演片断

(1)、提问:在日本有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请根据下面的提示说出这是什么艺术形式呢?(a)它有四百多年的历史;(b)它和我国的京剧并称为“东方艺术的姐妹花”,(c)表演者基本都是男性。

(2)、观看歌舞伎表演的片断,说出表演的风格特点。

(3)、禅的精神

(三)、学唱《樱花》

1、日本人喜欢樱花的原因

2、欣赏樱花的图片

3、观看合唱版的《樱花》

4、唱谱并思考这首歌曲的旋律是以级进为主还是以跳进为主?(用手势表示音的高低)

5、找出歌曲中出现了哪几个音?并找出乐曲中完全相同的小节

6、这首歌曲应该用怎样的情绪来演唱呢?速度又应该是怎样的呢?提醒学生:因为歌曲旋律抒情流畅,所以要运用连贯的气息来演唱。

7、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异彩纷呈

1.谈话:以上我们了解了日本的风土人情、文化艺术,尤其是他们的歌舞和插花艺术、手工制作,现在请大家根据自己的兴趣、自己的特点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一下你对日本文化艺术的感受。

2.学生自由选择。喜欢跳舞的组合在一起,编排舞蹈进行表演;喜欢唱歌的组合在一起,进行歌唱表演;喜欢插花的组合在一起,进行插花比赛;喜欢手工制作的,进行手工制作。

3.学生互相观赏、评价,评出最佳表演奖、最佳演唱奖、最佳创艺奖、最佳制作奖等。

(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发展,充分调动他们的主体意识,鼓励他们进行个性化的艺术活动。)

(五)、小结

在我准备这节课时,有的老师劝我放弃这节课,因为我身边的同事就有拒买日货,我身边的学生就有拒唱日本歌曲的现象,但反过来想,这也正是我要讲这节课的原因:

(一)在日本是有人不彻底反省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蹂躏中国的那段历史,但这并不代表大多数日本人民,例如,在杭州日本女子足球队来华比赛时,面对很多观众喝倒彩的嘘嘘声中,比赛结束时日本女子足球队还是打出了“谢谢CHINA”的横幅;在前不久四川汶川“5.12”大地震中,看到日本救援队,面队他们从废墟中挖出遗体肃然敬礼的姿态,无不让我们动容。(展示图片)

(二)从这节课我们了解到日本是一个善于汲取各国文化的民族,他们的文化在继承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与外来文化相融合,从而形成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文化艺术,单就这点来说难道不需要向他们学习吗?(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哄睡音乐教案【篇7】

今日,我给大家带来了一堂丰富多彩的音乐课。

一、教材分析

本课我所用的教材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小学音乐教材第六册第六课《嘀哩嘀哩》。《嘀哩嘀哩》是一首欢快活泼,富有朝气的儿童歌曲。它的旋律给孩子们勾画了一幅宽广明媚的春天景象,而本课教学正是对歌曲情感的再延伸和发展。是在第一课时歌曲学习的基础上,以审美教育为主线的一堂自创音乐课。

二、教学目标

包括了我对学生音乐技能技巧的训练,本事的培养以及品德的教育。经过学习,让学生能用轻快明朗的声音演唱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辨和想象的本事。使他们的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本事得到煅炼,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良好情感,从中渗透对学生心灵美、行为美的品质教育。

三、教学重点

经过学生感受春天的美,表现音乐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本事。本课的难点是:学生分组为旋律创编春天的歌词。

本课以音乐教学为主,同时结合了语文、思品、美术等多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优点,为学生创设一个春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让学生感受自然的美、音乐的美。针对儿童爱玩、好动的年龄特点,我还采用了游戏法,实施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策略。

五、学法指导

音乐课应重视对学生的音乐实践,所以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且自由发挥。采用人机交互的手段,让学生点击鼠标自由选择画面上的对象,组成春天的图画。学生分组进行活动,在交流和协作中,加深对音乐的体验。

现代音乐课程标准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所以,我为这节课拟定的题目为《春天的旋律》。它所蕴涵的资料本身很美,给学生供给了一个音乐艺术想象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我把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贯穿始终。把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在教学中我打破传统、单一的音乐教学模式,把音乐和多媒体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技术所供给的形象、生动的画面,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帮忙学生更好地聆听音乐、理解音乐,为音乐所表达的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萌发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从而激发学生去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六、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它由复习歌曲,感受春天,游戏活动这三部分组成。其中“感受春天”又包括了:看春天、说春天、赞春天三环节。经过这样的安排,使学生的欣赏美、感受美、表达美、歌唱美、创造美这一系列的审美本事得到提高。

首先我采用提问的方式开课:“同学们,请看窗外,此刻是什么季节呀?”问题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学生很快就进入了现实的情景里。之后我告诉学生,“让我们一齐来唱首春天的歌吧”,这时候,学生就能够看着电脑屏幕上出现的歌单,拍着手在音乐的伴奏声中唱起了歌曲。我又采用听练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听辨自我和教师模仿小黄鹂唱歌的不一样,突出强弱关系,解决歌曲中的难点,使演唱更加完整悦耳。之后进入第二个环节:看春天。我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能有效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这一特点,让学生看关于春的录像,美丽的画面和动听的钢琴旋律,让学生从视觉上,听觉上都得到艺术的感染,审美情趣,审美本事得到培养。

之后我又引导学生在音乐声中把所看到的,所想到的春景用语言来描述,并进行模仿。也许有的孩子会说太阳,有的学小鸟,有的用身体表现柔柔的柳条,还有的渴望在草地上放风筝。你一言,我一语,我再让他们用自我的小手在电脑上,选择出喜欢的春景,用电脑拼图的方法自由组成春天的图画,这时候,我们的眼前就会出现一幅幅美丽的春天美景。经过这一部分的安排,在教学资料上,就把语言、律动、音乐、美术、多媒体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了一齐,使新课标中提倡学科综合的精神得以体现。这样的教学,既能面向全体学生,又能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学生积累了许多描述春天的语言,也为后面的创编歌词打下基础。接下去,我又让孩子们用优美的旋律去歌唱春天。

在教学方法上,我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为主,尊重个体的不一样体验,让学生在键盘上敲出自我所喜欢的速度,感受同一旋律采用不一样速度时所产生的不一样情绪。欢快的音乐像小朋友在做游戏,舒缓温柔的音乐像春姑娘在翩翩起舞。这些充满童趣的语言,让他们在感受音乐中丰富了想象,在想象中又进行了乐感的培养。之后,我让学生分小组为这段旋律填写春天的歌词,这唤起并促进儿童潜在的音乐本能。让孩子们感受到音乐是自已生活中的需要。学生在一齐进行创作,发挥团体协作精神,我再让小组展示自我的创作,并进行互评。这样的创作活动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孩子们在心理上都得到满足、肯定、愉悦。最终,我采用情景陶冶法,用多媒体技术把教室创设成一个美丽的大草地,在春天图案的背景下,在优美的乐曲声中,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活动。在简便欢乐自由的氛围中学生明白了春天到底藏在哪里?它,在温暖的阳光里,在嫩绿的枝头上,在大家的歌声里,在教师的笑脸上,在我们的心里,在完美的生活里。孩子们感受到了春天的无处不在,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珍惜幸福生活。

法国著名艺术家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想,经过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音乐中认识美,在生活中寻找美,在未来里创造美,让美融入每一个孩子的心里。

以上设计肯定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教师提出宝贵意见。

哄睡音乐教案【篇8】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小学音乐第二册第六课,名为《咯咯哒》,本单元的中心内容都是围绕着动物—鸡来写的,在单元内容里,有公鸡、母鸡、小鸡三个角色,让学生们能够利用最短的时间对鸡有所了解,同时,也能帮助学生产生、表现自己对鸡等动物的喜爱之情。

而在这个单元里的两首表演唱里,讲的都是母鸡下蛋,在歌里,讲述了母鸡下蛋的辛苦,也讲述了母鸡下蛋后的喜悦心情,不停的在给所有人报喜。

课文内容也很有趣,都是用的儿歌创编的,朗朗上口,学生们都会很喜欢的。

我在这个单元里选择了《下蛋罗》这个内容,是因为我觉得这个曲子显得很风趣,特别母鸡的叫声完全用节奏表示,说说唱唱很是有趣;而且,音域只有五度,非常适合一年级的学生学习和表演;此外,歌曲形象的表现了大母鸡生蛋的得意的样子。相信,这样的曲子,也同样会受到小朋友的欢迎。

一、整个课堂线路:

我在上这节课的线路上,特别设计了农场这个环节,主要是联系了本课内容,大多与农场的动物有关,那么,我在这节课中加入的所谓的练声和节奏,并不是说要在本节课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因为,我一直认为音乐是具有连续性的,而非一节课定终身。我最大的目的只是想让学生只到用音乐怎么来表示动物的叫声,以及用什么样的动作把动物的长相特点准确的表现出来,同时,也想让学生增强对节奏的敏锐、准确性。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展示课是应该展示自己所有的内容和安排,而不是只展示其中一节课的.设计的。

二、在学习歌词前学会节奏部分

在学习歌曲以前,我提前把歌词里的节奏部分引出来,并让学生放在节奏中解决掉,先把学生要学习的节奏和休止放到游乐中解决掉,这样,再去学歌词,学歌词的时候,我就把动作加进去,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容易记忆下来了。

三、分角色唱

分角色唱,可以让学生能多听一遍歌曲,并加深印象,同时也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免去了后面的纠正和教唱,这样,学起来就更容易了。

四、加入打击器乐表现

在歌曲的表现中,我想到了用打击乐器来表现动物的声音,为歌曲伴奏。本学年,一年级的学生还在节奏学习和认识各种打击乐器的阶段,建立在他们对新事物的好奇心上,对打击乐器的使用格外感兴趣,有助于学习节奏,而他们所创作的节奏,我想:只要他们自己认为好就行了,不需要刻意的判定。等他们有了更多的节奏型积累,就会做得更好。

五、创编歌词

本来我没有这个环节的,但既然已经带出来了,也是件好事情,让学生学会编创自己喜欢的歌词。

整节课下来,我唱歌的时间用得有点少,这也说明了我自身对以节课的具体时间概念还不够强烈,把握不够好,这也有待于以后的教学里继续学习。

本堂课我做了一些准备,很希望自己也能和一年级的学生一样,在认识、探索中获得更多的体验和进步,望大家多加指教。


本文的网址是//www.zf133.com/a/5737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