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范文大全 > 括号课件 >

去括号课件(精选十篇)

去括号课件(精选十篇)

括号课件。

通过阅读“去括号课件”,或许您会有更深入的了解对于这个问题。教案和课件是老师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位老师都非常熟悉编写教案和课件的过程。教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文内容丰富,欢迎大家阅读!

去括号课件【篇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35页,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2、初步理解、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下列算式先算什么,再口算出结果。

63+370-20346-28+4

提问: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什么?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新授

1、提问(1)用50元钱买1个书包后,还可以买几本笔记本?

(2)先求什么?算式是怎样的?

再求什么?算式是怎样的?

(3)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

2、讨论:50-205和(50-20)5

(1)括号的作用是什么?

(2)是否需要加括号?

3、学生独立计算,表述算式巩固运算顺序

4、出示试一试

(1)提问:先算什么?为什么?

(2)指出:算式里不管有什么运算,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

(3)独立计算,2生板演

(4)交流评改,读出两个综合算式

三、组织练习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同学们进行计算。提问:这组算式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⑴同学们分组进行计算。

⑵比一比:每组中的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四、全课小结

五、布置作业

第2、6题。

课前思考:

1: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如果学生列出(50-20)/5,可以让学生说说使用了什么符号。这个小括号在算式中起什么样的作用。如果学生只列出50-20/5,可以启发学生想想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这样列式对不对。由此引出小括号,让学生认识、体会它的作用,并明确运算顺序。

2:试一试可以先让学生独立算一算,在组织交流。在交流中进一步明确小括号的作用和相应的运算顺序,并适时地进行总结。

3:第3题可以先让学生说说每组两道题的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再算出得数进行比较,体会不同的运算顺序可以算出不同的结果,从而养成在计算前认真审题的习惯。

4:第7题在计算后可以说说每组中两道题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使学生认识到: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与从这个数里减去这两个数的和,结果是一样的。

课后反思:

教学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时,教学的重点在于学生能体会到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通过对情境图的分析,先分步列式,然后用综合算式表示,当出现50-205和(50-20)5这样两个算式时,让学生展开讨论:解决例题中问题应该先算什么?让学生充分地感受要先算减法,可是运算的顺序又不允许怎么办?只有在算式中添上小括号,改变原有的运算顺序,这样就可以使列出的算式符合解决问题的要求。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而且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最后通过对比练习,进一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和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后反思:

本节课主要教学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重点让学生理解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例题通过实际问题引出要用小括号的情景。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感到,学生对于运算中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理解的较好,基本都能理解。相对于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学生做有小括号的正确率还高一点。但发现一个问题,学生对于解决实际问题时,列综合算式时还不能灵活运用小括号。有些学生不需要用小括号的也去用,我想可能学生对于小括号的作用还没真正理解。明天的课还需强调,练习。

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学生在计算时运算顺序比较熟练,但是在实际计算时学生仍有比较严重的计算错误,例如88/22=44这样低级的错误。避免这样的错误一是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验算的习惯,二是加强口算、笔算的能力。

去括号课件【篇2】

教学内容: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66--68页第六单元信息窗3第1课时的第一个小红点和自主练习中的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情境图提供的信息提出有质量的数学问题。

2、能正确分析各种数量关系,列出综合算式。

3、掌握含有乘法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会含有小括号的先减后乘的四则混合运算。

4、积极参与共同探索问题,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

教学重难点:

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弄清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会含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活动一:新课引入

师:秋天到了,果园里硕果累累。愿意继续和老师一起去果园里领略丰收的喜悦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播放多媒体课件出示:出示信息窗3中的情境图片一)

活动二:提出问题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理解图意。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你能利用刚才的信息提出两步计算的问题吗?

生:同桌交流想法。

教师板书:

问题1:1篮苹果一共有多少个?

问题2:3篮苹果一共多少个?

对于学生提出第1题时,直接让学生口头列出算式。然后引导学生,能提出用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吗?引导提出第2个问题:3篮苹果一共多少个?板书这个问题,并指出: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继而进行计算教学,既给学生提供了感兴趣的学习材料,又让学生明白了计算来源于生活,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一)分析数量关系,确立解题思路。

1.把信息与问题连起来默读两遍。

2.你能自己来试着解决吗?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写在练习本上。如有困难可以找老师帮忙!也可以同桌商量一下。(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解题情况。)

3.小组内交流想法,看看你们小组能用几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讨论,对小组的讨论进行指导。)

4.汇报交流,评价质疑: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你们的方法?学生汇报、质疑:预设方法1:60-38=22(个)223=66(个)

学生汇报这种方法时,互相质疑: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根据学生的交流汇报完善板书方法1

先算1篮苹果一共有多少个?

60-38=22(个)

再算3篮苹果一共多少个?

223=66(个)

预设方法2:(60-38)3

学生汇报方法2时,互相质疑:是怎样想的呢?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方法3:60-383

学生汇报方法3时,互相质疑:是怎样想的呢?这种方法对不对?

(二)比较分析,加深理解数量关系,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比较方法2与方法3哪里不一样?一样的地方又有哪些?

方法2:(60-38)3方法3:60-383

预设:

相同:数字一样;运算符号一样。

不同:方法2含有小括号;运算顺序不一样。

师小结:同学们观察的很认真,带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你想对小括号说些什么?(学生自由交流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实际上是让学生在经历多种算法的同时,感悟出它们各自的不同特点,从而能让学生在感受算法多样化的同时,形成优化选择的意识。在探讨、质疑、争论中引出小括号,既解决了情境中的问题,又深化了学生对计算题的运算顺序、运算方法及小括号的作用的认识和理解。】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两种算法比较,区别在哪里?

2、结合算式讲讲算理。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在解决3篮苹果一共多少个?问题时,先算的问题不同,列式也就不同,在解决这样的问题时,不管用哪种方法,我们都要想一想,分析一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想清楚后再去列式计算。

一般混合运算,要按照先乘除、后加减法的顺序进行计算;如果有小括号,就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这就是我们研究的用含有小括号的算式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自主练习第一题先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2、自主练习第2题

(1)仔细观察画面,弄清楚图意。

温馨提示:

说一说有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要求现在有多少台电脑?必须先求什么?怎样列综合算式解答?

(2)学生自己解答。

(3)集体订正。

第一关:我会算:

师:刚刚我们说了运算顺序的六道题,你能准确地计算吗?

课件出示:(86-56)8(82-79)13130(90-83)

(45+36)59(260+40)374-742

指名交流,集体订正。

第二关:我会比

算式有无小括号对比教学

师:这两题你会算吗?请大家在本子上计算。

(50-20)5

50-205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都掌握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相关问题,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思想和意识,进一步感受了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本课时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

板书设计

含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3篮苹果一共多少个?

分步解答:综合算式解答:

(1)1篮苹果一共有多少个?60-38)3

60-38=22(个)=223

(2)3篮苹果一共多少个?=66(个)

223=66(个)合运算

去括号课件【篇3】

一、复习

⒈口答列式:

⑴28与32的和是多少?⑵60减去17的差是多少?

⑶16乘5的积是多少?⑷6和8相乘得多少?

⒉列式解答:

出示:每本笔记本5元,买3本这样的笔记本要多少钱?

学生在本子上列式。集体订下,说一说这题要求什么?需要知道什么?

二、教学新课

⒈教学例题1。

⑴出示例题图:提问:这家文具店出售哪些商品?每件商品的单价分别是多少?

⑵出示问题:小明买了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了多少钱?请同学们试着自己解答。

⑶分析:

提问:你们是怎样解答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

提问:15+20中的15表示什么?是怎样得出来的?20呢?

提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必须要知道什么?

⑷请同学们试着将两道算式合在一起,列出一道综合算式。

⒉教学例2。

⑴出示问题:小红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应找回多少元?

⑵请同学们列出综合算式,并想一想综合算式应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

集体订正。提问:算式中50、18、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应先算什么?为什么?

⒊总结运算顺序。

⑴比较算式。提问: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解答时,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⑵提问:如果题目中同时出现了乘法和加、减法,你应先算什么?

⑶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通过解决问题,发现了一个什么规律?

三、组织练习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然后再让学生计算。

⒉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说。提问:在计算这样的综合算式时要注意些什么?

⒊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⑴比较:每组中两题有什么是不同的?想一想,为什么计算结果会不同?

⑵提醒:在计算时,要看清运算符号,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去括号课件【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两级混合运算。

过程与方法: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自主探索,并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成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自主解决问题、改写算式等活动中,初步感受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体会“先算乘除,后算加减”这一运算顺序的合理性,会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式题。

教学难点:体会“先算乘除,后算加减”这一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学生分析:学生认识了连加、连减、有很好的计算基础,关键是

掌握加减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解决问题,自主探究交流

师: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喜欢喝饮料,那么你们了解一箱饮料有多少瓶吗?

师:你们说的都对。现在我们来看一看,这幅图中的饮料多少瓶一箱?你还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呢?

师:现在老师提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瓶饮料呢?请同学们自己试着算一算。

教师要注意巡视,以便了解学生的解题方法。

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给学生充分展示不同方法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师:刚才同学们用连加或两个算式解答的,现在我们试着把有乘、有加的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综合算式,好吗?

教师要注意巡视,了解学生的改写情况,并根据学生试着改写的情况,决定下一个环节采取以交流为主,还是以讲解为主。

交流学生试写的结果。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如何将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并说一说算式中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总结运算顺序。观察写出的算式,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的表达语言可能不一样,只要意思正确,就给予肯定。

二、巩固提高

1、牛刀小试

师: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用数学来解决。观察情境图,你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师:观察的很仔细。现在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一双旅游鞋比一双拖鞋贵多少元?请小组试着解答?

教师要注意巡视,以便掌握学生的解题方法,特别关注是否出现综合算式。

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学生没有写成综合算式可让学生说一说算式中每一步求的是什么?再让其他学生把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

理解运算顺序,完成脱式计算。使学生了解在一个算式里,有除法有减法,先算除法。理解有减有除算式的运算顺序。

2、大显身手

1)师:我们一起来观察刚才的两个综合算式。

24×3+863-36÷4

说一说,有什么运算,运算顺序是什么?

指名回答。

师:刚才结合解决具体问题,我们知道了在一个算式里:有乘法有加法要先算乘法,有除法有减法,要先算除法。在一般数学运算中,也有同样的规定。

2)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然后全班交流。

教师要注意巡视,发现错误及时个别辅导,可指名学生到黑板板书。

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自己解答,交流时教师要关注学生多样化的解题方法。鼓励学生列成一个算式计算。

三、全课总结。

这节课大家表现都很好收获一定很大,都跃跃欲试想谈谈自己的收获了,现在老师就给你们机会,谁先来?

打开数学书第56页,课前布置大家预习,找出你认为重要的话,谁来说一说。齐读。

学到这儿还有什么疑问?

教后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和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基础上,教学有乘有加、有除有减不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这节课充分利用信息窗所展示的情景图,并加以铺垫,把计算教学与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本节课还利用了同位合作、四人小组合作的形式,使学生讨论、讲解、自评、互评,充分发挥了小课堂的'作用。同时,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以及自主设计、相互交流,进一步体会到运算顺序的合理性,通过一节课的教学,充分理解了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算。最后充分利用两道自主练习,巧妙的设计恰到好处地强调了运算顺序的重要性,并且很好地检验了学生学的情况。

课上完后,反思自己的教学,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课堂上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抓住生成的信息,强化新知,解决问题要到位。

二、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让动脑优于动笔。

今天在课堂上学习试一试时,虽然提醒学生先看有哪些运算符号,但没能提醒学生“看题后先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再动手计算。并介绍给学生这是计算时的一种好方法与好习惯,可避免好多学生拿到题目就盲目动笔,不思考,凭感觉,不能静心深入研究问题,从而导致错误率提高,实际上这也是新课程以来人们发现学生计算能力下降的原因之一,行动先于动脑。我们应该教会学生学会思考,思考后再行动的稳中求胜的先进的学习理念,这也是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做成大事的成功秘诀之一。

去括号课件【篇5】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掌握带有括号的的小数四则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

2、能正确计算带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四步式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先说一说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9脳935-875梅2519脳(935-875梅25)[51梅(120-103)+24]脳64

2、如果把第二题改为1.9脳(93.5-87.5梅2.5),与原式有什么不同?运算顺序呢?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有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运算顺序与有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相同。

二、教学新知

1、学习例3

(1)审题:题中带有括号,应先算什么?小括号里面有几级运算?应怎样计算?

(2)学生计算后,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小括号里应先乘后加。

2、学习例4

(1)审题:与例3比较有什么不同?这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2)学生运算后,请一位学生说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

同坐两人交换意见,核对运算过程和得数,反馈纠正。

三、巩估练习

1、比较下列两组题的运算顺序(口答)

(1)1.8脳(1.4-0.26)梅21.8脳(1.4-0.26梅2)(1.8脳1.4-0.26)梅2

(2)(7.6-5)脳(0.3+0.9)梅10[7.6-5脳(0.3+0.9)]梅10

每组题的数字、运算符号都相同,只是运算顺序不同,计算方法也就不同。

2、计算:

3、下面两题正确吗?错的请改正。

(1)1.8+1.2梅(1.2+1.2)

=3梅3

=1

(2)(0.9+1.11)脳(10-0.8)

=1.2脳9.2

=11.04

4、看谁计算正确

反馈:抓住学生中的问题,分析讲评,及时纠正。

四、课堂总结

1、有括号的小数四则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

2、怎样才能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五、布置作业

课本练1练第2、3题。

去括号课件【篇6】

第一课时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⑴

【教学内容】教材第30~31页。

【教学要求】

⒈让学生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⒉通过适当的练习,使学生及时巩固新学的运算顺序,并让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以进一步理解相应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

例题插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⒈口答列式:

⑴28与32的和是多少?⑵60减去17的差是多少?

⑶16乘5的积是多少?⑷6和8相乘得多少?

⒉列式解答:

出示:每本笔记本5元,买3本这样的笔记本要多少钱?

学生在本子上列式。集体订下,说一说这题要求什么?需要知道什么?

二、教学新课

⒈教学例题1。

⑴出示例题图:提问:这家文具店出售哪些商品?每件商品的单价分别是多少?

⑵出示问题:小明买了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了多少钱?请同学们试着自己解答。

⑶分析:

提问:你们是怎样解答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

提问:15+20中的15表示什么?是怎样得出来的?20呢?

提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必须要知道什么?(968OK.cOM OK语录网)

⑷请同学们试着将两道算式合在一起,列出一道综合算式。

⒉教学例2。

⑴出示问题:小红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应找回多少元?

⑵请同学们列出综合算式,并想一想综合算式应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

集体订正。提问:算式中50、18、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应先算什么?为什么?

⒊总结运算顺序。

⑴比较算式。提问: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解答时,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⑵提问:如果题目中同时出现了乘法和加、减法,你应先算什么?

⑶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通过解决问题,发现了一个什么规律?

三、组织练习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然后再让学生计算。

⒉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说。提问:在计算这样的综合算式时要注意些什么?

⒊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⑴比较:每组中两题有什么是不同的?想一想,为什么计算结果会不同?

⑵提醒:在计算时,要看清运算符号,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去括号课件【篇7】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苏科版七年级上第三章第5节的内容,是在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的基础上,讲述整式的加减运算。本节课由数到式,承前启后,是在整式加减过程中注意如何去括号,同时要注意在去括号的时候符号发生的变化,为后面方程等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A、学生在掌握合并同类项与去括号的基础上,掌握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B、理解整式的加减的实质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C、能够正确地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2)能力目标:A、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算能力。B、培养用代数的方法解几何问题的思路,以及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

整式的加减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使代数式中符号简化,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3、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的一般步骤,能正确地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难点:利用整式的加减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法与学法

1、教学方法:以旧引新,通过操作发现解题规律.因为整式的加减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因此,本节所学的知识实际上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个巩固、深化。整式的加减内容是本节的重点,本节的核心内容就是计算。因此,在教学中,应当注意讲、练结合。教学设计中,除了安排一定量的例题外,还安排了相当数量的练习,以使学生更好地落实计算的要求。

2、学习方法:练习→总结步骤→练习

三、教学手段资源电脑、数学模型四、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10①法则(多媒体打出幻灯片)②练习1、-(2m-3)2、x+2(y-z)3、3x–(2x–5y)4、3a—2(a+b)

【教法说明】通过法则及简单的计算,帮助学生回顾旧知识,以引出新知识。

(二)情境创设

15准备三张纸片:俩张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一张长方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等于长方形的宽,斜边等于直角三角形的长。用它们拼出形状不同的四边形,并计算它们的周长。通过拼图,可得到4种图形:梯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四边形。分别计算它们的周长(分别将图形用多媒体打出)。(周长相等吗?面积呢?)将任意俩个四边形的周长相加减,计算周长和及周长差。上面的计算就是整式的加减运算。由此得出,整式加减运算的方法: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时,如果有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教法说明】学生动手拼图,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合并同类项、去括号为铺垫,从而引出本节知识,自然顺畅,学生不会感到整式加减法陌生。

(三)例题教学201.求2a—4a+1与—3a+2a–5的差。练习:练一练12.先化简,再求值:5(3ab—ab)–4(—ab+3ab),其中a=—2,b=3。练习:练一练3

【教法说明】讲练结合,对每个例题都进行分析,把握题目的重点以及容易出现的错误。同时通过不同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增强运算能力,掌握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将这节的知识点灵活的运用起来,加深了学生对这节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四、板书设计

例题演练

五、作业习题

3.5 2、3

去括号课件【篇8】

教学内容:第31、32页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两步式题,使学生掌握除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

2、适当整理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运算顺序,清楚乘减是一级运算,加减是二级运算。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在黑板上事先写好很多5,然后在学生面前分别加上一些运算顺序,得到不同的混合运算式题

具体如:

5+5-55-5+55+5+5

555555555

55+555-5

5+555-55

让学生看式题后,很快地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分类:上面2行是一类,想想为什么把它们归成一类?

(都是先算前面一步。)

再分析为什么会都要先算前面的?

(引导学生发现:或者全是加或减,或是全是乘和除,它们是同级运算,算的时候就按照顺序先算前面的)

后面的算式有什么特点?

(不是同级运算,有乘还有加(减))

在算的时候会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

(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或减)

最后一题:学生肯定会发现按照运算顺序不能算。指出:这题作为口算题是不合适的,减的时候要大数才能减小数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题图:说说图上知道了哪些信息?

清楚问题:要算的是1支钢笔和1个订书机,一共应付多少钱?

解决这个问题,你想到了怎么求?

(1支钢笔的钱加上1个订书机的钱)

板书:+=

注意对号入座,先可以填哪个数?(1个订书机的钱)

还有1支钢笔的钱怎么办?

(应该用算式:8010)

读一读完整的综合算式,并把它解答在自备本上。

指名板演,强调:有除有加先算除

问:解决这个问题有别的算式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可以用1个订书机的钱加上1支钢笔的钱)

学生根据上面的想法列出综合算式并解答

比较两个算式,有什么地方不一样?(除法的位置一个在前一个在后)

算的时候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吗?(都是要先算除法)

2、完成试一试

用综合算式计算1盒水彩笔比1支钢笔贵多少元?

3、揭示课题:

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混合运算,与上节课不同的地方是算式中有除有加(减),先算除。

三、完成想想做做

1、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计算

指名说一说,特别是第2题,要注意学生说成6+24,如果有,要及时提醒学生忠于原来算式的先后顺序,不要随意调换

2、观察上下两题算式有什么特点,再依次说说每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第3题)

指出:在混合运算中,首先要根据运算符号判断出正确的运算顺序

3、先估计每组中哪道题的得数大一些,再计算(第4题)

要让学生分别说说判断的理由

4、你能按要求写出算式并计算吗?(第5题)

要提醒学生再次认识对号入座

四、布置作业:

第33页第2、6题

去括号课件【篇9】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导学案

课题3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班级组名使用人使用日期

学习目标:

1、掌握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2、认识中括号,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算式的计算顺序。

学习重点:掌握含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提高计算能力。

学习难点:能用三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一、温故知新

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

300-120+5120+54

300-120+543003+254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自主学习,尝试计算

(一)96(12+4)2说说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

=运算顺序。

=

=

(二)96【(12+4)2】说说含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混

=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

=

三、交流展示

通过自学,我知道了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里面的,再算()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四、过关检测:

1、计算下面各题。

58(20-7813)35(262+7)

1680【4(13-9)】20【(86+142)38】

2、学校举行运动会,三年级有54人参加,四年级参加的比三年级多7人,五年级参加的人数是三、四年级参加总人数的2倍,五年级有多少人参加

3、小米家有个饲养场,其中白兔18只,黑兔26只,母鸡264只,养的奶牛的数量是兔子总数量的2倍。小米家养的母鸡的数量是养的奶牛的几倍

去括号课件【篇10】

《小括号》是新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中的内容。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小括号》是在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解决问题》例2中出现,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重点是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通过学生熟悉的购买面包的情境,解决“还剩多少个面包?”这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解决。使学生感受到不只是单纯的计算题有不同的算法,对于一个实际问题也可以有不同的解答方法,重在解决问题的方法。

而在一年级新教材中,小括号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能解决简单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实际问题的基础上编排。从剪星星的情境入手,通过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感受小括号产生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再学习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计算,明确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最终落脚点是运算顺序,强调的是算法。在这里,小括号的出现,也增加了式题的变化,能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运算顺序。

因此本节课的定位是让学生通过问题情境,感受小括号产生的必要性,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明白小括号的意义,知道有小括号的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会按照正确的顺序口算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式题。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掌握了不含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简单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实际问题,有一定计算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基础。同时,学生在前面的口算学习中,会用圈、画等符号标注口算过程,这为学生“创造”小括号提供了素材。

三、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结合学生知识经验和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我们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小括号,知道有小括号的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计算。

2、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初步尝试用符号进行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方法。

3、感受引入新符号的必要性,体会数学符号的简洁性、统一性,形成初步的符号意识。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小括号的'意义,知道有小括号的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小括号的意义。

四、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2、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对比思考——共同优化,形成结论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在教学中,通过问题情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到学习中。学生自主尝试动脑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去探究、发现新知。教师适时指导并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思维指向所要解决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探讨,想出办法、找出途径,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自主建构知识,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计算的顺序。

3、巩固应用。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首先通过一分钟常规口算练习,将学生的计算训练落实到课堂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再通过一组加、减两步式题口算,回顾没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计算的计算顺序,为新知学习做铺垫。

(二)引导与尝试

从三个层次进行新知教学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通过课件动态展示教材74页例3的情境图,让学生直观感受生活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通过直观操作,为新知提供研究的素材,并为理解运算顺序积累感性经验。

2、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形成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一种是学生熟悉的连减方法,列出算式并标出计算的过程,算出结果;另一种是先加后减的思路。在此过程中注重发散学生的思维,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并训练学生尝试用数学语言表达思维过程,抽象成算式,使学生经历从实物操作——表象操作——符号操作的思维过程。

然后聚焦到“先加后减”的方法,通过尝试将两道算式写成一道算式,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不能先算加法该怎么办?让学生感受到引入符号的必要性,进而想办法“创造”符号,最后统一符号,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体会数学符号的简洁性、统一性,形成初步的符号意识。

3、总结归纳

总结归纳主要是促进知识结构的形成、新知识模块的建立、解题技能的优化和思想方法的提高。因此在学生经历了刚才的“创造”过程,已经初步明白小括号的作用,再通过几个式题练习,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后,总结归纳出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三)巩固运用

做一做:通过算一算、说一说、比一比,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有小括号的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没有小括号的算式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练习十七第3题:通过一道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小括号的意识和能力。

摘苹果:趣味练习。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巩固运算顺序。低年级学生要保持长久的学习状态,必须有吸引他们的内容,摘苹果增强计算的趣味性,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继续参与的积极性。


本文的网址是//www.zf133.com/a/5728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