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范文大全 > 密度课件 >

密度的课件合集十一篇

密度的课件合集十一篇

【#范文大全# #密度的课件合集十一篇#】以下为我们为您分享的“密度的课件”。新加入的教师需要准备好上课所需的教案和课件,每位教师都应该仔细设计自己的教案和课件。对于初出茅庐的教师来说,制定好教案尤为重要。非常感谢您对本文的关注,欢迎继续阅读!

密度的课件(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量筒,会用量筒测量液体(如水)体积和测小块不规则固体(如石块)的体积。

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熟悉天平的调节和使用,能较熟练地用天平、量筒测算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在探究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体会占据空间等量替代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有操作欲望,熟练地使用天平、量筒测算物质密度,认真按规则做好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用量筒测量物质的体积。

【教学难点】: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实验器材】

托盘天平和砝码、量筒、石块、烧杯、水、盐水、细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物质的密度?

(2)计算密度的公式是什么(测量物质密度的原理)?

(3)要求出物质的密度需要知道哪些量?

教师出示::用天平可以称出物质的质量,对于规则几何体我们用刻度尺就可以测量出它们的体积,要是不规则的几何物体就得需要其他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的体积,首先我们学习使用量筒测量液体和形状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方法。

二、进行新课

1、引导学生认知学习目标。

2、讲述量筒(或量杯)的使用方法。

出示量筒,介绍量筒。

观察桌上量筒的刻度。说明: mL是体积单位“毫升”的符号,1mL=1cm3.

提问:

(1)你所用的量筒的最大刻度(即量程)多大?

(2)它每小格(即最小刻度值)为多少mL?

观察读出液体的体积?怎样测固体的体积?

引导学生讨论得出:

(1)测量时量筒应如何放置?(测量时量筒应放平稳);

(2)记录数据前应如何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筒内液体液面相平;)(如测水的`体积,由于水面的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凹面相平;如测水银的体积,由于水银面是凸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凸面相平。)

(3)测固体体积的方法是哪几步?(测固体体积的方法:①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为准)读出体积V1;②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读出这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2;③用V2-V1,得到待测固体的体积。)

3.分组实验(一):测石块的密度

提问:测石块的密度合理的实验步骤是什么?

小组间进行交流各自的实验方法,达成共识,确定正确的实验方法。

1.测量出小石块的体积m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面所对刻度V1,再将被小石块轻轻放入水中,读出此时读数V2,V2-V1即是该固体的体积。

石块的密度即为:ρ=m/v2

强调: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该先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

实际操作,自行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

石块质量m/g

水的体积V1/cm3

水和石块的体积V2/cm3

密度ρ/g/cm3

4.学生分组实验(二):测盐水的密度

提问:测盐水的密度步骤是什么?

1、用天平测量出烧杯和盐水总质量m1

2、把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并用量筒读出这部分盐水体积V

3、再用天平测量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 4、利用公式计算ρ=m1-m2/V

记录数据的表格

引导学生思考:

(1)如何设计实验方案,才能减小测量的误差?

(测盐水的密度时,为什么要先测盐水的质量?而测盐水的质量为什么用剩余法?让学生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形成共识:如果先测盐水体积,量筒中水倒入杯后,总有一部分水残留在量筒中,质量测不准,偏小。同样如果先测杯子质量,再将盐水倒入杯子测出盐水和杯总质量,然后盐水倒入量筒测体积,总有一部分水残留在杯中,使盐水体积测不准,偏小。)

(2)为了计算方便,倒入量筒的盐水体积取什么样的数值最好?

实际操作,自行设计实验记录数据的表格,

玻璃杯和盐水的质量m1/g

玻璃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2/g

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g

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cm3

盐水的密度ρg/cm3

整理实验仪器,培养良好的习惯。

密度的课件(篇2)

1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知道密度的公式,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经历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学习建立科学概念的思维方法。

熟悉量筒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通过量筒、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2重点难点

本节的重点是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密度的公式,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本节的难点是学生对“密度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的认识,以及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3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教学活动

1.实验探究过程设计

“密度”是初中物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在今后学习液体压强、浮力以及高中气态方程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密度”对于初二学生来说,又是一个比较抽象、比较难懂的概念。初二学生由于对此概念弄不清楚,影响了以后有关内容的学习。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密度概念,教材设计了对密度概念建立过程的实验探究,使学生经历“密度”的概念的建立过程。

(1)创设情景

课堂上,让学生观察两个(一个是铝制的,一个是不锈钢制的)大小、形状一样的勺子。或者观察两杯体积相同的不同液体的质量。很多学生会像小聪一样,提出猜想: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可能质量不同。并进一步思考,这里包含有什么道理呢?

(2)制定计划,进行探究

收集日常生活中体积不相同的不同物质比较容易,所以小聪制定了收集生活中的一些小物品,进行探究。

在制定计划时,需要教师引导。首先让学生思考:铁块和木头谁重?怎么比较铁块和木头谁重?由此引导学生得到用天平、刻度尺和量筒测量这些小物品的质量和体积,然后计算1cm3物体的质量的设计方案。

然后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探究。对于小物体的体积,学会使用量筒是学生继续探究的前提。可以组织学生阅读课本117页,学习量筒的使用方法。

(3)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每个小组的测量结果数据量少,总结不出规律。必需汇总各小组数据,填入课本118页表中,才能显示出规律性的结论:1立方厘米质量相同的物体都是由相同的材料组成的。

对这个结论,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1cm3物体的质量”有什么意义?应使学生悟出“1cm3物体的质量”可以区别不同的物质,并进一步认识到这是一个描述物质特性的物理量,由此给出密度的概念。

根据密度的定义,可以推知密度的公式ρ=m/V。

对于教学的实施过程,需要有以下几点说明。

(1)密度的公式:

这个公式的得出实际上是利用了密度的概念和相应的运算法则,也就是要求出单位体积的质量应当用除法,所以同学们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尤其是一些物理公式,一定不要死记硬背,要学会运用数学方法研究物理问题.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明确同种物质密度跟质量不成正比,跟体积不成反比的结论.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对同一种物质来说,在一定条件下,密度是一个常数.密度表示的是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例如铝的密度是2.7×103 kg/m3,它的意义是1立方米的铝的质量是2.7×103 kg。可见物质的密度是用物质的质量和它的体积的比值求出的,而不是由它质量的多少或它体积的大小所决定的.因此不能说物质的密度跟它的质量成正比,跟它的体积成反比.例如一块铝切去一半,剩下一半的密度是否发生了变化呢?没有,因为当这块铝切去一半时,体积变为原来的二分之一,质量也变为原来的二分之一,但m/V的值即ρ并没有发生变化.

(2)密度是反映物质特性的物理量,物质的特性是指物质本身具有的而又能相互区别的一种性质.密度描述的是:各种物质在体积相同的条件下,所含的质量不相等的特性.各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物质的密度与该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运动状态无关.由于物体在温度发生变化时,体积会发生变化(即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而质量不变,则物体的密度要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在物质发生物态变化时(例如水结成冰)密度一般有变化.例如一块铁,它的温度升高了,体积会膨胀,但是质量没变,这样根据ρ=m/V,公式中分子不变,分母变大,分数值应当变小,所以密度会变小.

上边这些变化有时比较小,比如铁块温度升高.在温度变化不太大的情况下,可以不考虑密度的变化,但有些变化较大就必须强调条件,比如气体的密度,在密度表中就限定了条件,是0℃及1个标准大气压下.正是由于这样,我们说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并不是说物质的密度是永远不变的,它还是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要发生变化的.前面我们讲的质量是物体的属性,属性是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的,质量与形状、状态、位置无关.各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指的是在一定温度和状态下.今后我们讨论的问题,大多是温度变化不大的情况,可以把密度视为定值.

(3)密度的单位是由质量单位千克和体积单位立方米组成,属复合单位。这是教学的难点,有必要特殊强调一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对一些常见物质的密度,学生要了解,会查密度表中的密度值。另外教师可再补充介绍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密度值,宇宙中某些恒星的密度等,同时介绍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发现氩气从而获诺贝尔物理奖的科学史,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并不断探索。

2.密度的应用

在生活和生产中密度的应用很广,我们可以根据密度的大小鉴别物质,通过测定密度,发现新材料,估测矿山、油田的储量等。教师可以结合课本120页的图6-2-4讲解。

密度的课件(篇3)

【设计思想】

新的课程改革对物理教育提出了新的理念,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物理教育的根本目的,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落实物理教育的基本目的,突出新的课程理念。在教学中从学生身边的例子入手提出问题,这样的例子让学生既觉得熟悉,但又不能回答其中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创设了探究情景,为后面的探究教学奠定了基础;密度的概念没有直接给出,而是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大胆猜想、实验探究,经过计算、分析、比较、交流,最后得出的。这样既让学生体验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又让学生学习了科学探究的方法,还加深了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教材分析】

本节是这一章的重点,一是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应用,这是整个初中物理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后面学习浮力、液体压强的基础;二是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既是物理课程的目标,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

能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体验和感悟密度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在教学活动中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学生感受物理有用,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根据大纲及学生实际,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是本节的重点。

教学难点

由于初三学生逻辑思维正处于发展初期,如何处理实验中的数据进而得到密度的概念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方法】

本节有关密度的知识都是从实验中分析归纳出来的,因而本节课着重采用实验探究法;学生要想正确的从实验中得到密度的概念,他们必须掌握数学法、分析法、比较法和归纳法

【学生分析】

在新的课程中提到密度一词,虽然学生会对其有一定的理解,但还是很模糊,所以要在学生很是模糊的时候加以提醒,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运用到实际当中去。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会遇到问题--仪器的使用,所以要对学生进行讲解,做应有的对策。

【仪器材料】

天平、砝码、水、体积不等的木块、石块等。

【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实验演示

提出问题

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

1、用纸包着一块肥皂和一块泡沫的长、宽、厚度一样,也就是体积一样,但是,用手掂一掂,肥皂的质量要比泡沫的质量大得多。

2、同样的两个烧杯分别装有体积不同的水和煤油,放在天平上却能平衡,说明它们的质量却又是相同的。

进一步提问:

1、为什么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不相同?

2、为什么体积不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却又相同?

你在生活中见过类似的现象吗?

导入:

在生活中会有类似要去辨认的事物,要用到一些方法去辨认,那我们就来学观察演示实验并思考问题

提出猜想:

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密度与物体的体积有关;密度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把学生的兴趣给提起来,激励学生去学习。

提出问题

1、物体的密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2、实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怎么使用仪器来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3、实验所用的方法:控制变量法、比例法…

想想密度可能会跟什么因素有关;学会使用仪器做实验

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做实验,注意可以更好地去分析和理解实验

学生实验

密度概念

发实验仪器

实验提示

分析实验

得出结论

给出密度的概念

学生做实验

实验记录

学生分析

学生动手实验能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更好地记住所学的知识。

归纳总结

1、分析数据:

A.木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

B.石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

C.水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

D.木块的质量跟体积比值不等于石块(水)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

从表中可看出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就是表示这种特性的物理量。

2、密度

A.密度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ρ

B.密度公式:ρ=m/V;m

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C.密度单位:千克/米3(kg/m3);克/厘米3(g/cm3)

1g/cm3=1000kg/m3=103kg/m3

分析

练习ρ的写法

练习单位的化法

经过总结与学生的练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更好地对知识进行巩固。

交流与

讨论

思考与讨论

(1)对同种类物质,密度ρ与质量m和V的关系。

(2)不同种类物质,密度是否相同?这说明什么?

(3)公式的物理意义。

思考讨论

对密度的深入研究,加深理解

小结

密度的引入目的、概念、公式、单位

进行知识的复述与

可以培养学生总结知识的能力

作业

测量身边小物件的密度

板书设计

密度

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ρ

公式:ρ=m/V;m

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单位:千克/米3(kg/m3);克/厘米3(g/cm3)

1g/cm3=1000kg/m3=103kg/m3

板书的设计更直观明了地让学生掌握本节的重点与难点

《密度》教学反思

《密度》在第十一章中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在上课前在教材处理上我将本节课分成导入――实验探究――密度概念的建立――练习巩固四部分。课前我设计了一个来源于生活中的趣味实验,如何鉴别水、煤油、酒精和醋?并让他们总结辨认的依据,当他们意识到可以利用颜色、味道等特性鉴别物质时,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我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着手,拿出上节课测量过的体积相同但外表被我涂成了相同颜色的铜、铁、铝让学生辨认,使学生直观的认识到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这也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这种特性就用密度表示,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如何通过实验对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进行探究1.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变化规律,2.不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在上课前教师准备好大量的器材可供学生选择,学生进行实验并得出结论,对密度概念的教学采用了让学生与速度概念的学习进行对比分组学习,教师对学生的成果进行展示。最后选择适当的练习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巩固。现将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反思如下:

1.本节课的导入部分的设计与生活中有很大的关联,学生能按照自己原先设计的思路下来,所以在导入部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

2.在实验探究部分,我在这个环节中对学生的估计不足,学生分组讨论,有几个组不知道要做什么得不出实验探究的过程,所以实验探究部分教师要做两手准备,一旦学生反应不好时,要与学生共同计论设计实验步骤。

3.在类比法学习密度的概念时,学生对组合单位的换算在练习上出现了很多问题,这是我在上课前所没有预想到的,所以在这个环节上发的时间过长导致后面的内容时间不够。

4.课堂上自己总是生怕学生不懂,所以一节课感觉自己讲的东西过多了点,而留给学生思考、分析的时间稍微少了点。在学生分析练习时,应要做到倾听,而不应有过多的讲解。

5.课堂上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评价,我自认为这节课我做得还的是比较好的。请同学们回答,一个“请”字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在每个学生回答问题以后,我及时插上一句,“回答得很棒”、“做得很好”,相信这可以对学生进行激励。

6.一节课如何对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进行突破,是通过不断的讲解呢还是通过练习得以突破。密度知识是初中物理知识的一个难点,那么对于这一知识点我们又应该如何进行突破呢?这是我今后应该要思考的问题。

7.如何对学生进行学法上的指导。现在学生习惯于动脑,很少有动笔,这样容易造成上课全听懂,下课统忘掉的现象,如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形成动脑又动手的习惯,这要靠平时的引导和培养。

以上是我对《密度》这节课的教学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也学会了很多,为我在今后的在教学上积累经验,避免无效课堂的发生。使课堂教学做到有效,最终达到高效。

十一道沟学校

刘润亮

密度的课件(篇4)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要说的密度一节属于第二部分,这一部分包括了后面所有八章的内容,它们形成了经典力学的初步知识。众所周知,经典力学包括了质量、时间、空间三大基石。初二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基本具备了绝对的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因而第七章第一节开始就进行绝对质量观的教学,第三节的密度是对质量认识的进一步延伸,是对物质世界认识的进一步探索。

再从本节的编排看,课本首先从第二节的实验入手,提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如何鉴别不同的物质?接着用实验分析、归纳得出密度的概念,最后是密度知识的简单应用。这种方法,体现了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现代教学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等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会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学习一点研究问题和定义物理量的常用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发现探索问题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根据大纲及学生实际,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是本节的重点。

教学难点:由于初二学生逻辑思维正处于发展初期,如何处理实验中的数据进而得到密度的概念是本节的难点。

四、教学方法

本节有关密度的知识都是从实验中分析归纳出来的,因而本节课着重采用实验探究法。

学法:学生要想正确的从实验中得到密度的概念,他们必须掌握数学法、分析法、比较法和归纳法

教具准备:每两人一天平,砝码,体积不等的两个木块和两个铁块,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思维,突破教学难点,我还制作了一个课件。

五、教学过程

1、激趣引学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是新大纲规定的物理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课前我设计了一个来源于生活中的趣味实验,如何鉴别水、煤油、酒精和醋?并让他们总结辨认的依据,当他们意识到可以利用颜色、味道等特性鉴别物质时,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我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着手,拿出上节课测量过的体积相同但外表被我涂成了相同颜色的铜、铁、铝让学生辨认,使学生直观的认识到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这也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这种特性就用密度表示,很自然的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密度的概念

新大纲要求:实验不仅是物理教学的手段,它还是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把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改成了每两人一组的分组实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实验中,当学生测出了质量与体积之后,我改变了教材中直接要求学生计算m/V的编排方法,鼓励学生自己处理实验数据我提出了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根据测出的质量和体积,仍然能得出什么结论?面对这样的问题,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根据认识心理学,有一部分学生可能会想到直接利用这些数据去寻求某种规律,有的甚至能得出质量与体积成正比这样的结论,还有部分学生,他们可能想到要对这些实验数据进行运算。

当学生讨论得出利用m和V可以计算它们的比值时,我用课件出示鼓励性的评语,并播放一段音乐,以松缓刚才紧张的思维。然后引导学生应用数学法分析m/V的含义,利用比较法、归纳法得出密度的概念。并告诉学生: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是初中阶段的一种重要方法。

在这一过程中,我还要引导学生欣赏天平平衡时的对称美,领会物理学方法的和谐美,感受物理概念的简洁美。促使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进而促进学生德育、智育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感情,加深对物理学的热爱。

3、密度的公式

密度的公式属于本节的重点,它要求学生能弄清公式的来源,并能记住公式。要记住公式,除了了解各个字母代表的物理量,还要理解公式的物理意义,并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在这一部分,我利用知识的迁移理论,设计了一些跳一跳能摸到的问题:

①怎样计算单位体积某物质的质量?计算密度的公式是什么?

②如何用字母表示这个公式?怎样计算密度的单位?

③一木块,体积为10cm3,质量为6克,它的密度多大?若切掉它的3/4,剩下的密度多大?

④根据密度的公式,我们能说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吗?利用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大胆质疑,主动探索,教师适度点拨,然后让学生自己总结。通过这样的办法,加深学生对密度公式的理解、记忆和应用,培养学生规范的解题格式和严谨的逻辑思维。这里通过对公式物理意义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现,形成基本的、朴素的、唯物物理学思想。在学生紧张的劳动之后,课件出示“王冠”图,告诉学生阿基米德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王冠的故事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不怕困难,积极探索,服务人类的科学思想。

六、小结

一堂成功的物理课,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物理学知识,还要学生学到一定的物理学方法,甚至要形成一些基本的物理学思想。小结中,我准备先让同桌的学生相互回忆本节学过的主要内容,让这些知识同化到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去,以形成新的知识体系。老师再从物理学方法和物理学思想两个方面着手,总结学生在这堂课中的表现,肯定他们的成绩,指明他们努力的方向。体现成功教学的激励机制。

练习

①向自行车轮胎内打气,轮胎内空气的密度如何改变?

②ABC三种物质的质量M和V的关系如图所示,谁的密度大?

板书设计

为了简明扼要的再现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想象和思维,我采用图表法板书。

密度的课件(篇5)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选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一节《质量》,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认识质量及其测量仪器,特别是学习使用学校实验室常用的天平是为后续各节的学习所准备的。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极其重要,与今后授课的内容相关密切,是基础性的一节,也是阶段性的关键点。所以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实验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在第一章已经学习了一些工具的使用,对于天平这个工具的使用只要讲明白应该问题不大。学生的问题主要是生活经验不足,对于常见的物体的质量他们没有办法想象和了解,还有一些物质的尺度比较小或者比较大的话用基本单位来表示可能存在问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分析一些实例了解质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

2、 通过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并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3、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物态、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通过对天平使用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4、通过使用天平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突破方法

天平的使用主要通过教师的讲解使用方法,然后让学生去摸索,假如不这样做会产生怎么样的后果。

教学难点

质量的概念,托盘天平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突破方法

为突破难点,通过图片分析物体和物质的区别,然后引入质量的概念。采用演示加分组实验法,并用探究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破本节难点。

教法学法

为了能让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会学知识,本节课主要采用了自主学习法、探究法和讨论法。通过自主学习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通过讨论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探究的.过程也是学生创新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的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给上面的物体分类,并说出你分类的理由?

创设一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新课教学

课堂总结

课堂练习

一、质量的概念

由学生的分类,得出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

从而得出:我们身边的一切物体都是由各种不同的物质组成的……

提问:铁钉、铁锤都是同种物质组成的,但是物质的多少一样吗?

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

学生继续思考几个问题:

1、一块冰化成了水,所含物质的多少改变吗?(不考虑蒸发)

2、一个易拉罐被压扁之后,形状变了,所含的物质多少(质量)变了吗?

3、在宇宙飞船中,物体处于失重状态中。如果把地面上的物体带到月球上,带到宇宙飞船中,这个物体的质量会改变吗?

讨论得出结论:

冰块熔化成水, 状态变化了,组成物质的多少没有变。

易拉罐压扁了,形状变化了,组成物质的多少没有变化。

物块送入太空,位置变化了,组成物质的多少没有变化

总结: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变化而变化。

二、质量的单位

1、国际单位

2、生活中常用单位3、

3、换算关系。

质量单位符号: 吨(t) 千克(Kg) 克(g) 毫克(mg)。

质量单位换算:1 t = 1000kg 1 kg = 1000g

1 g = 1000mg

对常见物体质量进行估算

三、质量的测量

1、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工具——托盘天平

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

观察托盘天平的结构,并且对照书本的图记住各部位的名称。

2、常见的测量工具

四、课堂小结

五、练习

1.关于质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了

B.铁块加热后,再打成铁片,质量变小了

C.物理课本在南京和在南极时, 质量不 一样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宇航员若将一瓶密封的纯净水带到月球上,你认为这瓶纯净水的质量是增加了、减少,还是不变?说出你的判断根据。

练习册68页知识导航

布置作业

这样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通过观察、比较、到建立概念,不但使学生很容易理解,而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在观察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形成了分析、概括的能力。

通过学生的讨论思考,并结合前面的内容,这个难点很容易解决,并且学生都能理解,特别是对于到宇宙里质量也不变这种情况。

让学生自己总结这些比较简单的规律,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

单位换算是学生觉得很困难的一部分内容,可以先找几个简单的练习做一做,太难的话会打击学生的信心。

通过抢答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质量,既提高了他们的常识,又为之后引入天平是准确测量的工具埋下伏笔。

让学生了解测量质量的工具有很多,在实验室主要使用的是天平

测量工具是多种多样的,通过图片学生能了解到多种多样的测量质量的先进的仪器。能感受到科学的神奇。

让学生对课堂学习有个总体的印象。

板书设计

§6.1 质量

1、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符号(m)

2、结论: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3、质量的单位:

国际单位:千克(kg);

常用单位:吨(t) 克(g) 毫克(mg);

1 t =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4、质量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

5、托盘天平介绍

天平的使用步骤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

2、将游码移到0刻度线处

3、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为止(哪边轻就往哪边调)

4、左物右码

5、读数=游码+砝码

密度的课件(篇6)

[设计意图]

本节是本章《质量与密度》的第二节。在前一节,我们学习了“质量”和“用天平测量物质的质量”。物质密度的本质正是研究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所以从“区分由不同物质组成的两个物体”开始,引入密度的概念。本节基于实验的基础上学习密度的知识,所以教学方法上引采用分组实验和讲授为主。

知识目标:

1、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2、会查密度表、能联系实际应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计算,会计算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3、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能力目标:

1、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2、经历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学习建立科学概念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

1、密度的概念,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密度公式、

教学难点:

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密度公式的应用、

教学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法

3、讲授法

教学准备:天平,砝码,体积相同的木块、铁块、铝块(或其他的物体)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和学具]

天平,砝码,体积相同的木块、铁块、铝块(或其他的物体)

[课前准备]课内小组交流5分钟

一:复习旧知

1、如何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

二:自学导学(以下内容采取自学的方式,在小组内探讨完成并汇报)

2、密度定义:

计算公式:密度的公式:ρ=公式变形:m=V=符号的意义及单位:ρ————(kg/m3)m————千克(kg)V————立方米(m3)说明:密度ρ的单位是由质量的单位和体积的单位决定的、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体积的单位是立方米(m3),密度的单位就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如果质量单位用克(g),体积单位是立方厘米(cm3),则密度的单位就是克每立方厘米(g/cm3)、

1g/cm3=1×103kg/m3、

3、例题自己做一遍和书中的解法对比。反思。

4、生实验:用纸包着一块肥皂和一块泡沫的长、宽、厚度一样,也就是体积一样,但是,用手掂一掂,肥皂的质量要比泡沫的质量大得多。

5、同样的两个烧杯分别装有体积不同的水和煤油,放在天平上却能平衡,说明它们的质量却又是相同的。提出问题:

(1)为什么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不相同?

(2)为什么体积不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却又相同?

(3)你在生活中见过类似的现象吗?

(4)通过以上思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密度的课件(篇7)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学会量简的使用方法,即用量简测量液体体积的办法,以及用量筒测不规则形状的物体体积的办法.

4.通过使用天平,加深对某些题目的理解.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对正确使用天平、量筒能做到尽量周全.

2.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并且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尽量做到仔细、客观、认真,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是大有好处的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用量筒测固体、液体的体积.

2.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液体的密度.

教学难点:

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的密度.

教学方法:

1.实验法:会通过实验,间接地利用公式测量物体.

2.观察法:用正确的方法给天平和量筒读数.

教具准备

天平、砝码、量筒、水、铁块、铜块、铝块、细线、花岗岩、刻度尺、三角板.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密度的计算公式,如何用实验的方法测量?用什么仪器可以测量密度?

[生]可以先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然后用量简测出液体的体积,根据密度的公式,就可以求出物体的密度.

[师]回答得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具体学习一下测量物体的密度的方法.

二、新课教学

[师]今天,我们来动手做一个实验,测物体的密度.同学们先分组(三人一组).

[师]大家看自己的实验台上,有这样一些实验器材:天平一架,砝码一盒,量筒一只,烧杯中装有水、铁块、铜块、铝块各一个,另外还有一根细线,一块花岗岩,一副三角板,刻度尺.

[师]今天我们重点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投影]

一、测铝块、铁块、铜块的密度.

二、测水的密度.

三、测不规则物体――花岗岩矿石的密度.

[师]根据我们上节课学习的知识,同学们会测吗?

[生]测三种金属圆柱体的密度分为几步:

(1)先用天平测出铜、铁、铝各自的质量.

(2)接下来测三个物体的体积.即上节课讲过的,采用体积差的方法测它的体积:即先用量简量取一定量的水,记下示数V1,将物块全部浸入水中,再记下这时的示数V2.所以囱块的体积即为V2-V1.

[师]讲得非常好.下面提一个问题:能不能先测体积后测质量?

[生]这要看怎样测体积了,如果是采用第一种方法测体积,则先测体积还是先测质量都无所谓,如果是采用第二种方法测体积,则必须先测质量,后测体积.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如果采用后一种方法测体积,则物块要沾上水,我们知道,天平在使用时是不能沾上水的,同时物块沾上水后质量有可能会变大,因此应测质量后测体积,

[师]总结得非常精彩.通过大家群策群力,我们已经找到了测铁块、铜块、铝块密度的方法.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在测量中.由于仪器、操作方法及操作人的因素影响,必定会产生一些误差.如何来减小这些误差呢?

[生]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改进测量工具、完善测量手段等,但我认为最有效.也是最容易办到的还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最有效.

[师]说得很好,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在我们的实验过程中是一种有效地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测几次好呢?

[生]三次为宜.

[师]对,咱们做本实验时三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有效地减小误差.

[生]今后的实验过程中是不是都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呢?

[师]对于一些产生数据的实验,最好是这样做,一些伟大的科学家正是从误差微小的变化中找到很多科学知识.

[师]接下来大家思考一下如何来测不规则物体(如花岗岩)的密度呢?

[生]基本上与测铜、铁、铝的方法一样,只不过在测岩石的体积时应采用浸入法,即第二种方法.因为岩石是不规则物体,用三角板和直尺法测量时,由于形状不规则,所以很难测出它的体积,因此用第一种方法不合适.

[师]如何来测水的密度?

[生]测水的密度以及测液体的密度都要用量筒.

[师]具体如何来测呢?

[生]先测出一定量的水的体积,将水倒进量简中,观察示数.

[师]观察示数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呢?

[生]应使视线与液面的凹面相平,这样可以减小误差,如右图.

测出体积后,接下来测水的质量.由于测质量时水不能与天平相接触,因此应间接测水的质量.

[师]怎样测呢?

[生]可以先测一个空烧杯的质量M1,然后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2,那么水的质量M=M2-M1.这样水的质量和体积已全部测出来了,二者一除即可得密度.

[师]大家想想还有没有别的办法.

[生]有.

[师]怎么测呢?

[生]可以把上面的烧杯换成量筒.

[师]换成量简?能不能具体说一下.

[生]取一只量筒,先测出它的质量M1,然后往量筒中装水,测出量筒和水的总质量M2.那么水的质量M=M2-M1同时,由量简中液面的示数直接把水的体积读出来,两者相除即得水的密度.

[师]大家总结得很好.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己动手,测一下以下几种物质的密度.

(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教师巡回指导,不时指点学生遇到的问题)

参考实验数据:

ρ铁:7.9×103kg/m3ρ铝:2.7×103kg/m3ρ铜:8.9×103kg/m3

ρ花岗岩:2.6~2.8×103kg/m3ρ水:1.0×103kg/m3

密度的课件(篇8)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选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一节《质量》,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认识质量及其测量仪器,特别是学习使用学校实验室常用的天平是为后续各节的学习所准备的。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极其重要,与今后授课的内容相关密切,是基础性的一节,也是阶段性的关键点。所以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实验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在第一章已经学习了一些工具的使用,对于天平这个工具的使用只要讲明白应该问题不大。学生的问题主要是生活经验不足,对于常见的物体的质量他们没有办法想象和了解,还有一些物质的尺度比较小或者比较大的话用基本单位来表示可能存在问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分析一些实例了解质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

2、 通过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并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3、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物态、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通过对天平使用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4、通过使用天平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突破方法天平的使用主要通过教师的讲解使用方法,然后让学生去摸索,假如不这样做会产生怎么样的后果。

教学难点

质量的概念,托盘天平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突破方法为突破难点,通过图片分析物体和物质的区别,然后引入质量的概念。采用演示加分组实验法,并用探究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破本节难点。

教法学法为了能让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会学知识,本节课主要采用了自主学习法、探究法和讨论法。通过自主学习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通过讨论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探究的过程也是学生创新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的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给上面的物体分类,并说出你分类的理由?

创设一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新课教学

课堂总结

课堂练习

一、质量的概念

由学生的分类,得出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

从而得出:我们身边的一切物体都是由各种不同的物质组成的.

提问:铁钉、铁锤都是同种物质组成的,但是物质的多少一样吗?

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

学生继续思考几个问题:

1、一块冰化成了水,所含物质的多少改变吗?(不考虑蒸发)

2、一个易拉罐被压扁之后,形状变了,所含的物质多少(质量)变了吗?

3、在宇宙飞船中,物体处于失重状态中。如果把地面上的物体带到月球上,带到宇宙飞船中,这个物体的质量会改变吗?

讨论得出结论:

冰块熔化成水, 状态变化了,组成物质的多少没有变。

易拉罐压扁了,形状变化了,组成物质的多少没有变化。

物块送入太空,位置变化了,组成物质的多少没有变化

总结: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变化而变化。

二、质量的单位

1、国际单位。

2、生活中常用单位3。

3、换算关系。

质量单位符号: 吨(t) 千克(Kg) 克(g) 毫克(mg)。

质量单位换算:1 t = 1000kg 1 kg = 1000g。

1 g = 1000mg。

对常见物体质量进行估算。

三、质量的测量

1、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工具——托盘天平。

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

观察托盘天平的结构,并且对照书本的图记住各部位的名称。

2、常见的测量工具

四、课堂小结

五、练习

1.关于质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了。

B.铁块加热后,再打成铁片,质量变小了。

C.物理课本在南京和在南极时, 质量不一样。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宇航员若将一瓶密封的纯净水带到月球上,你认为这瓶纯净水的质量是增加了、减少,还是不变?说出你的判断根据。

练习册68页知识导航。

布置作业

这样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通过观察、比较、到建立概念,不但使学生很容易理解,而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在观察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形成了分析、概括的能力。

通过学生的讨论思考,并结合前面的内容,这个难点很容易解决,并且学生都能理解,特别是对于到宇宙里质量也不变这种情况。

让学生自己总结这些比较简单的规律,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

单位换算是学生觉得很困难的一部分内容,可以先找几个简单的练习做一做,太难的话会打击学生的信心。

通过抢答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质量,既提高了他们的常识,又为之后引入天平是准确测量的工具埋下伏笔。

让学生了解测量质量的工具有很多,在实验室主要使用的是天平

测量工具是多种多样的,通过图片学生能了解到多种多样的测量质量的先进的仪器。能感受到科学的神奇。

让学生对课堂学习有个总体的印象。

板书设计

1质量

1、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符号(m)

2、结论: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3、质量的单位:

国际单位:千克(kg);

常用单位:吨(t) 克(g) 毫克(mg);

1 t =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4、质量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

5、托盘天平介绍。

天平的使用步骤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

2、将游码移到0刻度线处。

3、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为止。(哪边轻就往哪边调)

4、左物右码。

5、读数=游码+砝码。

密度的课件(篇9)

新的课程改革对物理教育提出了新的理念,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物理教育的根本目的,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落实物理教育的基本目的,突出新的课程理念。在教学中从学生身边的例子入手提出问题,这样的例子让学生既觉得熟悉,但又不能回答其中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创设了探究情景,为后面的探究教学奠定了基础;密度的概念没有直接给出,而是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大胆猜想、实验探究,经过计算、分析、比较、交流,最后得出的。这样既让学生体验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又让学生学习了科学探究的方法,还加深了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本节是这一章的重点,一是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应用,这是整个初中物理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后面学习浮力、液体压强的基础;二是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既是物理课程的目标,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

1、知识与技能

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

能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体验和感悟密度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在教学活动中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学生感受物理有用,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根据大纲及学生实际,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是本节的重点。

教学难点

由于初三学生逻辑思维正处于发展初期,如何处理实验中的数据进而得到密度的概念是本节的难点

本节有关密度的知识都是从实验中分析归纳出来的,因而本节课着重采用实验探究法;学生要想正确的从实验中得到密度的概念,他们必须掌握数学法、分析法、比较法和归纳法

在新的课程中提到密度一词,虽然学生会对其有一定的理解,但还是很模糊,所以要在学生很是模糊的时候加以提醒,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运用到实际当中去。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会遇到问题--仪器的使用,所以要对学生进行讲解,做应有的对策。

天平、砝码、水、体积不等的木块、石块等。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实验演示

提出问题

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

1、用纸包着一块肥皂和一块泡沫的长、宽、厚度一样,也就是体积一样,但是,用手掂一掂,肥皂的质量要比泡沫的质量大得多。

2、同样的两个烧杯分别装有体积不同的水和煤油,放在天平上却能平衡,说明它们的质量却又是相同的。

进一步提问:

1、为什么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不相同?

2、为什么体积不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却又相同?

你在生活中见过类似的现象吗?

导入:

在生活中会有类似要去辨认的事物,要用到一些方法去辨认,那我们就来学观察演示实验并思考问题

提出猜想:

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密度与物体的体积有关;密度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把学生的兴趣给提起来,激励学生去学习。

提出问题

1、物体的密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2、实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怎么使用仪器来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3、实验所用的方法:控制变量法、比例法…

想想密度可能会跟什么因素有关;学会使用仪器做实验

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做实验,注意可以更好地去分析和理解实验

学生实验

密度概念

发实验仪器

实验提示

分析实验

得出结论

给出密度的概念

学生做实验

实验记录

学生分析

学生动手实验能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更好地记住所学的知识。

归纳总结

1、分析数据:

A.木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

B.石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

C.水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

D.木块的质量跟体积比值不等于石块(水)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

从表中可看出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就是表示这种特性的物理量。

2、密度

A.密度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ρ

B.密度公式:ρ=m/V;m

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C.密度单位:千克/米3(kg/m3);克/厘米3(g/cm3)

1g/cm3=1000kg/m3=103kg/m3

分析

练习ρ的写法

练习单位的化法

经过总结与学生的练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更好地对知识进行巩固。

交流与

讨论

思考与讨论

(1)对同种类物质,密度ρ与质量m和V的'关系。

(2)不同种类物质,密度是否相同?这说明什么?

(3)公式的物理意义。

思考讨论

对密度的深入研究,加深理解

小结

密度的引入目的、概念、公式、单位

进行知识的复述与

可以培养学生总结知识的能力

作业

测量身边小物件的密度

板书设计

密度

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ρ

公式:ρ=m/V;m

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单位:千克/米3(kg/m3);克/厘米3(g/cm3)

1g/cm3=1000kg/m3=103kg/m3

板书的设计更直观明了地让学生掌握本节的重点与难点

《密度》教学反思

《密度》在第十一章中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在上课前在教材处理上我将本节课分成导入――实验探究――密度概念的建立――练习巩固四部分。课前我设计了一个来源于生活中的趣味实验,如何鉴别水、煤油、酒精和醋?并让他们总结辨认的依据,当他们意识到可以利用颜色、味道等特性鉴别物质时,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我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着手,拿出上节课测量过的体积相同但外表被我涂成了相同颜色的铜、铁、铝让学生辨认,使学生直观的认识到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这也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这种特性就用密度表示,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如何通过实验对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进行探究1.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变化规律,2.不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在上课前教师准备好大量的器材可供学生选择,学生进行实验并得出结论,对密度概念的教学采用了让学生与速度概念的学习进行对比分组学习,教师对学生的成果进行展示。最后选择适当的练习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巩固。现将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反思如下:

1.本节课的导入部分的设计与生活中有很大的关联,学生能按照自己原先设计的思路下来,所以在导入部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

2.在实验探究部分,我在这个环节中对学生的估计不足,学生分组讨论,有几个组不知道要做什么得不出实验探究的过程,所以实验探究部分教师要做两手准备,一旦学生反应不好时,要与学生共同计论设计实验步骤。

3.在类比法学习密度的概念时,学生对组合单位的换算在练习上出现了很多问题,这是我在上课前所没有预想到的,所以在这个环节上发的时间过长导致后面的内容时间不够。

4.课堂上自己总是生怕学生不懂,所以一节课感觉自己讲的东西过多了点,而留给学生思考、分析的时间稍微少了点。在学生分析练习时,应要做到倾听,而不应有过多的讲解。

5.课堂上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评价,我自认为这节课我做得还的是比较好的。请同学们回答,一个“请”字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在每个学生回答问题以后,我及时插上一句,“回答得很棒”、“做得很好”,相信这可以对学生进行激励。

6.一节课如何对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进行突破,是通过不断的讲解呢还是通过练习得以突破。密度知识是初中物理知识的一个难点,那么对于这一知识点我们又应该如何进行突破呢?这是我今后应该要思考的问题。

7.如何对学生进行学法上的指导。现在学生习惯于动脑,很少有动笔,这样容易造成上课全听懂,下课统忘掉的现象,如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形成动脑又动手的习惯,这要靠平时的引导和培养。

以上是我对《密度》这节课的教学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也学会了很多,为我在今后的在教学上积累经验,避免无效课堂的发生。使课堂教学做到有效,最终达到高效。

十一道沟学校

刘润亮

密度的课件(篇10)

教学目标

1.替代法测密度.

2.其他方法测密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难点 分析测量物质密度的过程中,测量顺序的不同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教学过程

学习指导一: 替代法测密度

【自主预习】

完成下面习题:

1.天平也可以测体积.若已知物质的密度,用天平测出其质量,即可利用公式V=m/ρ求出物体的体积.

2.量筒也能测质量.若已知物质的密度,用量筒测出其体积,即可利用公式m=ρV求出物体的质量.

【小组讨论】

小明用天平、大杯、小杯和密度为ρ的水测一石块的密度.

①天平平衡时如图所示,石块的质量m石=67g;

②小明测量石块的体积步骤如下:

A.测出空小杯的质量m1;

B.把装了水的大杯和空的小杯如图放置;

C.把石块缓缓放入大杯中,大杯中部分水溢进小杯;

D.测出承接了溢出水的小杯的总质量m2.

请你指出步骤B的错误之处:大杯中的水没有装满,导致用排水法测得的石块体积偏小.

③用本题中出现过的物理量的符号表示石块体积为(m2-m1)/ρ;石块密度为m石ρ/(m2-m1)(设步骤B中的错误已改正).

【教师点拨】

在缺少量筒的情况下,用替代的方法,也能测出物质的密度,例如在缺少量筒的情况下,常用水的体积来替代被测物体的体积.而水的体积是用天平先称出其质量后,运用V水=m水/ρ水计算得来,这样就不需要量筒了.

【跟踪训练】

将一质量为158g的金属块投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金属块完全浸没,测出溢出水的质量为20g.由此可知,金属块的体积是20cm3,金属块的密度是7.9×103kg/m3.

学习指导二: 其他方法测密度

【小组讨论】

1.蜡的密度小于水,放在水中会漂浮,如何测密度小于水的固体体积?

2.对于溶解于水的物质的体积又该如何测量?

“饱和溶液法”测溶解于水的物质的密度:

像白糖、食盐这样溶解于水的物质,其体积也无法直接用排水法测量,我们可以先用“饱和溶液法”测量出它的体积,进而测量出它的密度.下面,以食盐为例,介绍一下这种测量方法.

①用天平测量出适量的食盐的质量,记作m1;

②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然后加入足量的食盐,充分搅拌,直至食盐不再溶解,量筒底有少量食盐晶体为止,此时量筒中的液体为食盐的饱和溶液,读出溶液和剩余食盐晶体的总体积,记作V1;

③把测量好的食盐加入量筒中,读出此时溶液和食盐的总体积,记作V2,则食盐的体积为V=V2-V1;

④食盐的密度ρ=m1/(V2-V1).

3.吸水物质的密度的测定:取一吸水物质,如一小块砖.

①用天平先称出它的质量m;

②在量筒中放入一定量的水,将砖块用细线吊着没入量筒里的水中,让它充分吸水;

③待砖块吸足水后,通过增、减水量,使量筒内的水面与某个整数刻度线相齐,记下这个数值V1(如图a所示);

④把砖块从量筒中提出水面滴干后,再观察此时量筒中剩余的水量V2(如图b所示);

⑤那么,砖块的体积V=V1-V2;

⑥求得砖块的实际体积,再根据测得的砖块的质量,就可计算出砖块的密度ρ=m/(V1-V2).

【教师点拨】

密度比水大的物质可采用“溢杯法”测量其体积,密度比水小的物质可采用“压入法”或“沉锤法”,吸水物质体积可采用排水法,或先让物体吸足够的水(前提是吸水后物体自身体积不发生变化)再采取“溢杯法”测体积.

【跟踪训练】

1.不用量筒,只用天平,如何称出5毫升的水银来?

解:水银的密度是13.6g/cm3,5毫升水银质量为5×13.6g=68g.用天平称68g水银即可.

2.不用天平,只用量筒,如何量出100克酒精来?

解:100g酒精体积V=m/ρ=100g/(0.8g/cm3)=3125px3=125mL,用量筒量取125mL酒精即可.

3.某班同学收集到一块火山岩(质地疏松、吸水性强)标本,他们使用天平、盛水量筒和粗绳测火山岩的密度时,出现不规范操作:

(1)用粗绳扎住这块火山岩,浸没在量筒的`水中测它的体积.

(2)测量过程中观察量筒读数时,视线均与液面边缘相平.

(3)测火山岩体积时发现火山岩吸水性很强.

(4)测完火山岩体积后,将其取出立即放在天平的盘中称量.

上述有些操作会造成测量值偏大或偏小,其中造成测量值偏小的步骤(1)(3)(填序号).

分析:本题所测的石块——火山岩,与平常的石块不同,火山岩质地疏松,吸水性强,在用排水法测它的体积时 易造成偏差,这种偏差主要是:

①对质量测量的偏差.先放入水中测体积后,火山岩吸收了较多的水,再测质量时,火山岩的质量测量值比真实值大;

②体积测量偏差.当干的火山岩放入水中后吸收了较多水,使得量筒中的水变少,示数增加的值偏少,测量得到的火山岩体积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小.

就上述实验设计出现的问题,请你提出改进意见并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法:

①不应该用粗绳,因为选用粗绳也要考虑它的体积,会对标本体积测量产生误差,导致标本体积偏大;

②在任何时候读数都是读水的凹液面,而不是液面边缘,读液面边缘会导致标本体积偏大;

③矿石吸水性强,水被吸到矿石中后导致读数体积比实际体积偏小;

④由于矿石吸水,立即称量导致质量偏大.

改进方法(仅供参考):

①用天平测出火山岩的质量m;

②先用细线系住火山岩放入水中浸泡至不再吸水为止(达到饱和状态),再用排水法测出其体积V;

③用密度计算公式ρ=m/V计算密度.

密度的课件(篇11)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第六章第二节,密度是一个物理量,用来描述物质在单位体积下的质量。密度也可以引申为一个量与一个范围的比值作为这种情况下的简称例如人口密度。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2)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征)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4.教具、学具

(1)体积相同的木块、铝块、铁块。

(2)质量,大小不同的若干木块、铝块、铁块。

(3)托盘天平和砝码1套。

(4)刻度尺1只。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学生活动:想想做做

让学生用天平称量体积相同的不同种物质木块、铝块、铁块的质量。

学生对称量的结果会认识到,体积大小一样,但种类不同的物质,质量是不同的。表明物质在这方面性质上的差异。

2.新课教学

(1)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通过上面“想想做做” 提出问题: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会有什么关系?

推测:同一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越大。如果体积增大到原来的两倍,质量是否也会增加到原来的两倍呢。也就是说,同一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吗?

取大小不同的若干铝块,分别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用直尺测出边长后计算出它们的体积,列出表格来,然后以体积V为横坐标,以质量m为纵坐标,在方格纸上描点,再把这些点连起来。

从测量数据上看,会得到同种物质的质量增加,其体积也增大;质量减少,体积也会减小的结论。将测量数据图像化,会更直观地得出:同一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线性关系,即同一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

将铝块换成铁块重做上述实验。

分别计算每个铝块、铁块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可以得出其比值是个定值。这种比值不变性反映的正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对不同物质来说,其质量和体积的线性关系表现在过原点的不同直线上。换句话说,各种物质所对应的比值是不同的。

(2)讲解: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是单位体积的质量;同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相同,不同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不同,由此可知,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物理学中用密度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

(3)密度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4)密度的公式

密度=质量/体积

讲解: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ρ=m/v

教师指出:要注意:(1)ρ的写法、读法。(2)密度只与物质种类有关,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

(5)密度的单位

密度国际单位:千克/米3(kg/m3)

密度其他单位:,克/厘米3(g/cm3)。

1g/cm3=1000kg/m3

(6)课后作业

让学生看课本一些物质(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值,要求学生会查密度表中的密度值。引导学生阅读表中列出的各种物质的密度值,对于那些常见的物质的密度,形成一些具体的认识,例如金比铜的密度大,铜比铁的密度大,冰比水的密度小,记住水的密度等。

(7)讲解例题

教给学生如何运用物理公式进行密度计算。要求学生按一定的格式和步骤进行计算,不能只写公式和数字,一定要把必要的文字说明写出来。特别是对单位的运算要加以强调,提醒学生注意正确地书写,不能遗漏。

四、板书设计

扩展阅读

物质的密度课件推荐14篇


物质的密度课件【篇1】

学习目标

1.深入理解密度的概念.2.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生活中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3.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实验设计

一、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的密度.

1.用天平称出固体的质量m.2.在量筒里倒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V1;

2.用细线悬吊着固体慢慢没入水中,记下总体积V2;4.固体的密度

二、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的密度.

1.在玻璃杯中盛液体,称出总质量m;2.把玻璃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一部分,记下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3.称出玻璃杯和杯中剩下的盐水的质量m1;4.盐水密度

典型例题

例1.在测定液体和石子密度的实验中,某同学记录了如下操作步骤:

A用天平测得石子的质量为m1B用天平测得空烧杯的质量为m2

C用天平测得盛放适量液体的烧杯的质量为m3

D用量筒测得烧杯中液体的体积为V1

E将石子放入量筒中,读出量筒中液面达到的刻度V2

(1)测定液体密度所需的上述实验步骤为___________,测定液体的密度ρ液=_________

(2)测定石子密度所需的上述实验步骤为___________,测定石子的密度ρ石=_________

例2.下面是“测量油的密度”的实验步骤:

A.把玻璃杯中的一部分倒入量筒中,记下量筒中油的体积v

B.用天平称出玻璃杯的质量m0,再把筒中的油倒入玻璃杯中,称出它们的质量m1;

C.在玻璃杯中盛油,用天平称出它们的质量m

D.利用密度公式,求出油的密度ρ

E.称出玻璃杯和杯中剩下油的质量m2

F.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左端零刻线上,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红线

G.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观察天平的最大称量值及横梁标尺上的分度值.

请选出最佳的实验步骤(可去掉无用步骤),按照实验的操作顺序:_________________

课堂达标

1.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石块的密度:

(1)实验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2)调节天平时,应把天平放在_______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________处,若天平左盘下沉,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旋转,使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线处.(3)测量石块质量时,应把石块放在______盘里,在_____盘里放50g砝码一个,游码在标尺上的读数为3.4g,此时天平平衡,则石块的质量为________g

(4)把石块放入盛有60cm3水的量筒内后,水面到达的位置为80cm3,则石块的体积为______cm3.(5)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kg/m3

2.下面是甲乙两位同学在用天平和量筒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设计的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①用天平称出盛有盐水的玻璃杯的总质量m1;②把玻璃杯中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③称出玻璃杯和杯中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④

方案二:①用天平称出空玻璃杯的质量m1②在空玻璃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称出它们的总质量m2;③把玻璃杯中的盐水倒出量筒中,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④

(1)哪种方案测出的盐水密度较准确?为什么?

答:

(2)所测不准确的盐水密度是偏大还是偏小?答:____________

3.给你一台托盘天平和一套砝码,一只刻度不清的量筒,一个烧杯,适量的水,则测量牛奶密度的实验步骤为:

(1)称出牛奶的质量:①称出________的质量,记为m1,②称出_______的质量,记为m2,③牛奶的质量m=_______.

(2)测量牛奶的体积:①在倒入量筒内质量为m的牛奶液面处做一个记号,记为V1,然后将牛奶倒入原牛奶杯中;②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内,使______的体积与质量为m的牛奶的体积_______;③称出倒入量筒内水的质量为m水;④计算出水的体积V水=_____,则牛奶的体积等于_________的体积.

(3)计算牛奶密度的公式ρ=__________.

物质的密度课件【篇2】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学会量简的使用方法,即用量简测量液体体积的办法,以及用量筒测不规则形状的物体体积的办法.

4.通过使用天平,加深对某些题目的理解.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对正确使用天平、量筒能做到尽量周全.

2.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并且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尽量做到仔细、客观、认真,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是大有好处的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用量筒测固体、液体的体积.

2.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液体的密度.

教学难点:

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的密度.

教学方法:

1.实验法:会通过实验,间接地利用公式测量物体.

2.观察法:用正确的方法给天平和量筒读数.

教具准备

天平、砝码、量筒、水、铁块、铜块、铝块、细线、花岗岩、刻度尺、三角板.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密度的计算公式,如何用实验的方法测量?用什么仪器可以测量密度?

[生]可以先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然后用量简测出液体的体积,根据密度的公式,就可以求出物体的密度.

[师]回答得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具体学习一下测量物体的密度的方法.

二、新课教学

[师]今天,我们来动手做一个实验,测物体的密度.同学们先分组(三人一组).

[师]大家看自己的实验台上,有这样一些实验器材:天平一架,砝码一盒,量筒一只,烧杯中装有水、铁块、铜块、铝块各一个,另外还有一根细线,一块花岗岩,一副三角板,刻度尺.

[师]今天我们重点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投影]

一、测铝块、铁块、铜块的密度.

二、测水的密度.

三、测不规则物体――花岗岩矿石的密度.

[师]根据我们上节课学习的知识,同学们会测吗?

[生]测三种金属圆柱体的密度分为几步:

(1)先用天平测出铜、铁、铝各自的质量.

(2)接下来测三个物体的体积.即上节课讲过的,采用体积差的方法测它的体积:即先用量简量取一定量的水,记下示数V1,将物块全部浸入水中,再记下这时的示数V2.所以囱块的体积即为V2-V1.

[师]讲得非常好.下面提一个问题:能不能先测体积后测质量?

[生]这要看怎样测体积了,如果是采用第一种方法测体积,则先测体积还是先测质量都无所谓,如果是采用第二种方法测体积,则必须先测质量,后测体积.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如果采用后一种方法测体积,则物块要沾上水,我们知道,天平在使用时是不能沾上水的,同时物块沾上水后质量有可能会变大,因此应测质量后测体积,

[师]总结得非常精彩.通过大家群策群力,我们已经找到了测铁块、铜块、铝块密度的方法.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在测量中.由于仪器、操作方法及操作人的因素影响,必定会产生一些误差.如何来减小这些误差呢?

[生]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改进测量工具、完善测量手段等,但我认为最有效.也是最容易办到的还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最有效.

[师]说得很好,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在我们的实验过程中是一种有效地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测几次好呢?

[生]三次为宜.

[师]对,咱们做本实验时三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有效地减小误差.

[生]今后的实验过程中是不是都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呢?

[师]对于一些产生数据的实验,最好是这样做,一些伟大的科学家正是从误差微小的变化中找到很多科学知识.

[师]接下来大家思考一下如何来测不规则物体(如花岗岩)的密度呢?

[生]基本上与测铜、铁、铝的方法一样,只不过在测岩石的体积时应采用浸入法,即第二种方法.因为岩石是不规则物体,用三角板和直尺法测量时,由于形状不规则,所以很难测出它的体积,因此用第一种方法不合适.

[师]如何来测水的密度?

[生]测水的密度以及测液体的密度都要用量筒.

[师]具体如何来测呢?

[生]先测出一定量的水的体积,将水倒进量简中,观察示数.

[师]观察示数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呢?

[生]应使视线与液面的凹面相平,这样可以减小误差,如右图.

测出体积后,接下来测水的质量.由于测质量时水不能与天平相接触,因此应间接测水的质量.

[师]怎样测呢?

[生]可以先测一个空烧杯的质量M1,然后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2,那么水的质量M=M2-M1.这样水的质量和体积已全部测出来了,二者一除即可得密度.

[师]大家想想还有没有别的办法.

[生]有.

[师]怎么测呢?

[生]可以把上面的烧杯换成量筒.

[师]换成量简?能不能具体说一下.

[生]取一只量筒,先测出它的质量M1,然后往量筒中装水,测出量筒和水的总质量M2.那么水的质量M=M2-M1同时,由量简中液面的示数直接把水的体积读出来,两者相除即得水的密度.

[师]大家总结得很好.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己动手,测一下以下几种物质的密度.

(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教师巡回指导,不时指点学生遇到的问题)

参考实验数据:

ρ铁:7.9×103kg/m3ρ铝:2.7×103kg/m3ρ铜:8.9×103kg/m3

ρ花岗岩:2.6~2.8×103kg/m3ρ水:1.0×103kg/m3

物质的密度课件【篇3】

学习目标:

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体验科学探究所带来的乐趣,

2、通过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性质,

3、了解密度的单位,会查密度表,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大小。

预习导学:

1、物体中 叫质量。物体的质量不随 而改变

2、物体所含___________叫质量,在SI制中,质量的主单位是_______.密度的计算公式: ,国际单位是 。2.氯原子的质量是1.710-27 kg=__________ t=_________mg.月球的质量约为7.41025 g=__________ t=__________kg.

3、如何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

课堂导入:

1、体积相同表面被涂成相同颜色的铁块和塑料块,你可以有什么办法区分它们吗?

2、根据生活经验填空:

①10个回形针比1个的体积大,所以10个回形针比1个的质量也大,猜想:其质量与体积成

②相同体积的铁块质量是 ,猜想: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体积相同其质量也

③相同体积的铁块与木块质量是 。猜想:不同种物质的物体,体积相同一般其质量 .

试验探究:

(一)、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

测量对象质量m/g体积V/cm3(质量)/(体积) /g.cm-3

结论:

1、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2、不同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

可见构成物体的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的比值反映了物质的______,物理学中用______表示物质的这种______.

(二)、物质的密度

1、定义: 符号:

2、计算公式:密度= 符号:

3、国际单位: 符号: 。常用单位: ,符号: 。

单位换算:1kg/m3= g/cm3

1g/cm3= kg/m3

单位换算:2.7103 kg / m3= g / cm3 ;

4、阅读密度表

(1)记住水的密度:水= 冰= 。

(2)一般情况下,固 液 气

(3)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 ,物质的密度与物质的 、 、 等有关。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密度 。

物质的密度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

2.理解密度公式的物理意义,明确ρ、m、V三者之间的关系,会用密度公式进行求密度的计算。

3.知道密度的单位的意义和读法,会进行g/cm3和kg/m3之间的换算。

4.让学生体会物理研究中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抽象概括出物理概念的方法。

5.培养学生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导出和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

2.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会查密度表。

教学难点

1.帮助学生完成科学探究的过程。

2.理解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的含义。

实验器材

教师:体积为10cm3的铁块、铜块各一块,体积为10mL和20mL的水各一杯,体积为20cm3的铁块、铜块各一块,托盘天平一架,砝码1套,量筒,小黑板(填写实验记录表格)。

学生:体积为10cm3的铁块、铜块各一块,体积为10mL和20mL的水各一杯,体积为20cm3的铁块、铜块各一块,托盘天平一架,砝码1套,量筒,坐标纸一张。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教师: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一个反映物质特性的重要的概念。在学习新的内容之前,老师先给同学们将一个有关于阿基米德的故事(教师介绍有关于阿基米德帮助国王鉴定皇冠是否纯金的故事),那么阿基米德是如何帮助国王鉴定这个皇冠是否纯金的呢,学习了今天这节课的内容,同学们就能够找到答案了。

首先请同学们看书第32页图2-16,认识到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

出示实验所用的一组体积为20cm3体积为的铁块、铜块各一块,体积为20mL的水一杯及实验记录到的数据,如下表:

长方铁块质量(g)铜块质量(g)水质量(g)

要求学生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学生实验,教师强调天平的使用规则)

引导学生比较,体积相同的铁块、铜块、水,它们的质量不相等。铜块质量最大、铁块较小,水最小。

问题:对同一种物质来说,它的质量跟体积又有什么关系呢?

让学生说一说,根据常识,学生会说出同一种物质,体积越大,它的质量越大,教师给予肯定。

实验:教师出示体积10cm3的铁块、铜块各一块和水一杯,20cm3的铁块、铜块各一块和水一杯,同时出示画有课本第33页实验记录表格的小黑板,让学生把铜块、铁块和水的体积填入表中,把前面所测的20cm3的铁块、铜块和水的质量填入表格中。

接着,教师将天平放在讲台上,调节天平横梁平衡,请二位同学上讲台测定10cm3的铁块、铜块和水的质量,并将结果填入实验记录表格中。(其他同学分组实验)

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同一块铁块或木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计算结果填入实验记录表格,并要求学生利用得到的数据在坐标纸上画出图象。

质量(g)体积(g)质量/体积(g/cm3)

铁块1

铁块2

铜块1

铜块2

水1

水2

学生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和得到的图象,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比较:

铁块1与铁块2比较:铁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即它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比值是一定的,为 7.9g/cm3。

铜块1与铜块2比较:铜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即它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比值是一定的,为8.9g/cm3。

同理,比较水1和水2也可以得到相同的结论。

二、密度

继续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质量跟体积的比值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每1cm3的铁质量都是7.9g,实验中所用的铜块每1cm3的铜质量都是8.9g,对于铁来说7.9g/cm3这个比值与铁的体积与质量大小没有关系,对于铜来说,只要是同一种铜,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也与体积和质量的大小没有关系,由此可见,对于每种物质来说,这个比值都是一定的。跟质量和体积的大小没有关系,只跟物质有关系,因此它反映了物体本身的一种特性。

教师:从实验数据还可以看出质量与体积的比值还反映了单位体积中质量大小,即不同物质质量分布的疏密情况,比值越大,质量分布得越密。因此物理学中用密度表示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规定:某种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教师说明:cm3、dm3、m3物理学中都叫单位体积。

类比速度公式的导出方式引导学生推导密度的计算公式:密度=

教师:通常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计算密度的公式可以写作:ρ=MV

讨论公式的意义: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讨论。

1、根据公式ρ=mv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的密度和它的质量成正比

B.物质的质量和它的体积成正比

C.物质的质量和它的体积成反比

D.物质的密度和它的体积成反比

教师评析:物质的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某种物质的密度大小等于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对某种物质来说,这一比值是一定的,与质量与体积无关。所以A、D两选项是错误的。而同种物体在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的情况下,体积越大质量也越大,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所以B正确c错误。

教师再讲解密度的物理意义,并引导学生看书第34页的密度表,要求学生记住水的密度,同时让学生观察密度表,让学生讨论,可从密度表中得到什么结论?(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总结,通过观察密度表,我们可初步得到以下结论:

1.绝大部分固体比液体的密度大,气体密度最小。

2.同种物质的密度可能会随物质的状态而改变。

3.不同种物质的密度可能相等。

三、求物质密度的计算

1.例题:8.9 ×103kg/m3等于多少 g/cm3?

0.8g/cm3等于多少kg/m3?

解:∵1kg=103g 1m3=106cm3

∴8.9×103kg/m3=8.9×103× =8.9g/cm3

又∵1g=10-3kg 1cm3=10-6m3

∴0.8g/cm3=0.8× =0.8× =0.8×103kg/m3

2.让学生看书第35页的例题1和例题2,了解密度计算的方法,教师讲解解题的步骤和物理学中计算题的书写格式。(讲解例题1的同时,回忆课前提出的阿基米德的故事)

四、课堂小结

1.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密度的公式是ρ= ,记住水的密度。

3.常用的密度单位是 kg/m3,还有g/cm3,1g/cm=1000kg/m3。

五、布置作业

1.课文第35页作业第1、2、3、4题。

物质的密度课件【篇5】

上完这节课,我发现有很多教法值得我这位去研究去探究。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来表达一下我的感受:

一、目标。

本节课主要目的是解决《密度》这个抽象的概念怎么在七年级第一学期中教学,并让学生能理解和掌握,本来在八年级就是很困难的一节课,如何深入浅出地教给七年级学生是我考虑的最大问题。我采取的办法就是不能过于理论化,尽量通过生活和实验,让学生自己体验和。教学目标的设置因而显得很简单,就是围绕密度的定义来展开,中间穿插公式和单位。上完后感觉比较顺畅,课堂的总体感觉很自然,学生也积极地参与了,问题也能很好地解决了。至于情感目标和方法,我觉得都体现的很明显,如分组实验、数据分析等。

二、引入。

听过很多的课,也看过很多的引入。很多老师一般都会以图片、音乐或者实验来创设一个情景来引入一堂课的主题。密度这堂课很抽象,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社会热点问题来作为情景引入。我特意从学生好胜的心理出发,找到身边的小问题入手,很好地解决了引入的问题,让学生的兴致一下子提了上来。我在引入上下的功夫是我最近经常摸索的,我基本上都没有搞什么的花样和噱头,都是自自然然地,不经意地进入课堂学习。

三、语言。

本节课我除了引入之外,特体在语言上下了一番功夫,怎么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怎么样才能是课堂气氛经久不衰,是我课前考虑最多的。在平时的课堂中,特别是很多新教师,往往不去考虑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或者怎么样说才能培养学生认知的发展。有时候很啰嗦的讲了一大堆,但都是废话。无法激起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不利于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但在这堂课中,我设计了很多技巧,比如说在讲密度意义的时候,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下去,采用填空的形式由简单到复杂,有直观到抽象使学生在自己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理解掌握了较难的知识点包括:“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也不同”“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不同”等等这些比较难以理解的概念。再比如说密度概念的提出,似乎没有我的“功劳”,都是由学生自己概括出来。当然在学生自己得出这个结论之前的铺垫是功不可没的,这就需要语言,只有好的课堂语言才能做到。由此我也想到了自己平时的课,似乎也在这方面思考过,都是不经意间抛出一句笑话,理论学习中忽然引入一个生活的实际例子,而往往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当然这节课还是有很多问题的,比如由于时间的关系,课堂里没有对学生的目标落实加以反馈。

我想在以后的课堂当中,应该把有些适合自己的东西用进去,同时应该多去听一些老师的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相信不管是谁,总有自己可以学习的东西。

物质的密度课件【篇6】

【三维教学目标】

1、理解密度概念,会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解决简单的问题。

2、通过实验探究弄清密度概念的由来,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进而熟悉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主要环节。

3、培养学生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的学习习惯,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通过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来认识物质的密度这一特性。主要介绍了密度的定义、公式、单位及其应用,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物体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探究,理解密度的含义。

2、能用密度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分析、判断。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交流讨论、讲解分析。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直接提出问题:铁块与木块哪个质量大?引起学生的争论。

二、进行新课

1、“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的探究

1)提出问题(上面已提出)

2)鼓励学生参与教材中三位学生进行的猜想与假设活动。激发他们提出新的猜想与假设,倡导他们对三位学生提出的猜想与假设作出评价。

3)在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中,一定要让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思考进行充分讨论。只有让学生讨论充分,并形成较为成熟的共识,才能顺利地做好实验,以及收集证据的工作。

4)在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这一环节上,可先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再与文中相比较。

5)通过分析与论证,主要让学生能归纳出:同一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变的;不再的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6)最后,引出密度概念。

教师应进一步明确: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7)对上面的实验过程进行评估。

2、密度公式与单位

1)公式:ρ=m╱V

2)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主单位是kg╱m3

3)指导学生分析“常见物质的密度表”,看一看能得出哪些结论。

3、密度知识的应用

结合文中例题和学生一块进行分析讨论,练习应用密度的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

4、让学生阅读“信息浏览”,认识:恒星在演变过程中,会形成密度很大的天体。

三、归纳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让学生自主归纳。

四、巩固练习

1、完成P90本节的"自我评价与作业"

2、完成本节的"基础训练"。

五、反思

本节物质的密度知识,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难点。通过本节学习,学生基本理解并掌握物质密度的有关知识。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与不足有:一、密度的符号写法不规范;二、计算过程中,代入数据,单位不统一。这些在练习中已予以指正补足。

物质的密度课件【篇7】

密度是初二物理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密度是一个应用十分广泛的物理概念,也是今后学习液体内部压强、大气压强、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的必要基础.通过本节教学应使学生掌握密度的概念;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让学生掌握密度的概念是本节教学的重点.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是本节的教学难点.现行教材一般都是通过实验引入密度的概念,再介绍密度的公式和单位.因此,做好实验是本节教学的关键.

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知道密度的公式,能用公式进行计算。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经历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学习建立科学概念的思维方法。

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通过量筒、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本节的重点是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密度的公式,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本节的难点是学生对“密度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的认识,以及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一个重要的物理性质。密度本身有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一下子“蒙”的感觉,教师引导从学生对生活常识的感性认识,用实验、分析的方法建立密度概念,认识用比值定义密度的方法。

初二学生的学习兴趣表现的有些狭隘—仅限于一般的、直接的水平上。他们只满足于新奇的'实验现象,希望看到鲜明、生动、不平常的实验现象,并未产生探索这些实验原因的需要,有的学生只对实验的操作感兴趣,却忽略了对现象本质的认识,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来形成科学的概念,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强调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活动性。这样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科学素质。

创设学习情境:怎样区分表面相同颜色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或把铁块和铝块用纸包住。

学生多数认为可以通过用手掂的方法,也就是称质量,也就是说学生没有考虑体积对质量的影响,那么我们这样反问,一大堆塑料比一小堆铁的质量小吗?这样就会引起学生注意到质量与体积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体会到只有相同体积的两个物体才可以比较质量的大小。引导学生去考虑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存在着一定关系,进而想探究一下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有什么关系?不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有什么关系?要探究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都知道做实验,怎样去设计实验,引导学生去讨论,得出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法,我们可以分别选取三个大小不同的铁块和铜块,分别称出他们的质量,测出各自的体积,记下数据,算出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方法确定之后再做实验。实验过程要把数据计下来,然后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不同的。而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叫做单位体积的质量,同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相同的,不同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是不同的,所以,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特性。我们把物质的这种特性叫做物质的密度。由此得出密度的概念,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公式:密度=质量/体积ρ=m/v公式得出密度的单位kg/m3和g/cm3,由水的密度进行单位换算。接着解释水的密度含义:一立方米水的质量是1×103 千克。重点是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一桶水的密度和一滴水的密度是一样的,一根蜡烛和半根蜡烛的密度是一样的。让学生体会同种物质密度相同,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3、巩固练习:练习的设计一要巩固密度概念,二是要强化水的密度及含义,三,通过选择题的设计,让学生能选择出哪种物质的密度没有发生变化。

4. 布置作业:作业的设计除了基本概念换算题目以外,可以通过表格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写结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密度: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水的密度是1×103 kg/m3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一立方米水的质量是1×103 千克

物质的密度课件【篇8】

各位专家、领导,下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测量物质的密度》,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六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三节内容。

2.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测量型实验课,是对天平、量筒密度等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这节课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天平和量筒的正确使用,并能够通过对密度公式的理解,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实验。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天平和量筒的使用;

(2)知道测密度的原理,能合理设计出实验步骤;

过程目标:通过实验探究,经历探究过程,并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量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教学重点: 测量不规则的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5、教学难点:由实验原理设计出实验步骤、实验记录表格再到记录数据得出结果是本节的难点。我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突破此难点。

二、说教法

为了让学生能顺利地测出物质的密度,由于教材中又没有明确的实验步骤及实验记录表格,这就需要学生先讨论如何设计实验步骤及实验记录表格,然后自己动手操作测出实验结果。因此本节课我采用了讨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对于刚刚接触密度这个概念的初中生来说,对密度这个概念的理解并不透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再给学生补充必要的学习方法。从而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实验,并达到提高学生的探究的能力。

四、说过程

教学环节一、 创设情景

1、复习密度公式引出新课《测量物质的密度》并板书课题

2、教师出示一个正方体铜块,要测量这个铜块的密度,需要测量哪些量?怎样测量?

3、出示任意形状的小石块和装在烧杯中的盐水,还能否用刻度尺来测小石块和盐水的体积呢?引出量筒的使用。

教学环节二、 量筒的使用

教师展示:量筒,学生观察:量筒

1.师生共同讨论量筒的单位、量程、分度值、读数时注意问题及用途。特别强调1ml=1cm3

然后让学生动手往量筒内倒水,练习读数

2.学生讨论并口头回答:用量筒测石块的体积的方法。

教师稍后板书:不规则固体的体积(排水法) V=V2-V1

教学环节三、 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1、 设计实验方案

首先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各组间交流所设计的实验方案。根据交流结果归纳实验步骤:

(1)调节天平测出小石块质量m;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面到达的刻度V1

(3)用细线拴住小石块,慢慢浸没到水中,读出水面上升到的刻度V2

(4)计算石块密度ρ=m/(V2-V1)

最后老师提问:为什么先测质量,后测体积?让同学们从减小误差方面进行思考。

2、设计记录表格

操作过程中的数据,需要专门的表格来记录,下面根据我们的需要设计一个记录数据的表格。教师巡视并提示实验时应记录:实验中直接测量的物理量,中间计算量,最终计算量三方面的数据。最后让学生展示自己设计的实验记录表格,并纠正设计中的不足。

3.分组实验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实验。老师强调小组分工,有操作的,有记录的,并巡视指导。

4、教师请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教学环节四 、测量盐水的密度

设计实验方案

考虑到设计该实验方案比较难,学生不易想到,我设计了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最佳实验方案。

设计问题:(播放课件)

在“用天平和量筒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甲乙两同学各提出了一套方案.

甲方案:先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然后在烧杯中装入一些盐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再将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

乙方案:先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然后将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出盐水体积,再测出余下的盐水和烧杯的质量.

学生交流,回答你觉得谁的方案更好?请说明原因。小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如何使实验误差更小讨论确定最佳方案。

2设计实验记录表格。教师巡视指导,之后让学生汇报。

3.分组实验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实验结果。给予适当评价。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教学环节五、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五、板书设计:

测量物质的密度

1、实验原理:ρ=m/v

2、量筒的使用

不规则固体的体积(排水法): V=V2-V1

3.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m, v1, V2

4、测量盐水的密度。

m1 , v , m2

六、布置作业。

为了使学生对测量固体密度更全面更系统的掌握,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蜡块不能沉入水中,还能用天平和量筒测出蜡块的密度吗?想想有什么好办法?

七、结束语

以上是我对《测量物质的密度》这节教材的认识和对这堂课的整体设计,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上面过程肯定有许多缺点和漏洞,希望各位专家多多批评指正,谢谢!

物质的密度课件【篇9】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量筒,会用量筒测量液体(如水)体积和测小块不规则固体(如塑料块)的体积,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进一步熟悉天平的调节和使用,能较熟练地用天平、量筒测算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体会占据空间等量替代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有操作欲望,熟练地使用天平、量筒测算物质密度,认真按规则做好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学情分析

学生对质量和体积有一定的认识,而且已经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3、重点难点

重点:用量筒测量物质的体积。

难点: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4、教学过程

(一)量筒的使用

1、学生观察量筒并结合教材思考想想做做的问题:

⑴这个量筒是以什么单位标度的?是ml还是cm3?

⑵量筒的最大测量值(量程)是多少?

⑶量筒的分度值是多少?

⑷图11.4-2中画出了使用量筒时的两种错误,它们分别错在哪里?

学生观察后回答以上问题,教师指导。学生练习使用量筒测量一下烧杯里水的体积。

2、如何用量筒测量形状不规则固体的体积呢?

教师启发学生

⑴把不溶于水的,并能够沉入水底的物体(密度大于水),用“排水法”测量其体积,即利用量筒中前后两次液体的体积差测出物体体积。

⑵对于不沉入水底的物体,可以用“针压法”测量其体积,即用针把物体压到水中,求出两次液体的体积差就是物体的体积。

⑶不沉入水底的物体也可用“悬垂法”(或叫坠物法):将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用细线将石块和物体一起拴好(石块在下,物体在上),先将石块浸没量筒水中,读出体积V1,再将石块和物体一起浸没,读出体积V2,则物体体积V= V2-V1

⑷当物体体积较大量筒装不下又是不规则物体时,用“溢杯法”:用细线拴住物体,将物体浸没在装满水的溢水杯中,用量筒接住溢出的水,则溢出的水的体积就是物体的体积。

⑸溶于水或吸水的物体用“埋沙法”,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细纱,摇匀摇平,读出细纱体积V1,将物体放入量筒细纱中浸没,再次摇匀摇平,读出体积V2,则物体体积V= V2-V1

(二)实验测盐水的密度

事先配制好一些盐水,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步骤和记录数据的表格,小组间进行交流各自的实验方法,达成共识,确定正确的实验方法。教师指导。

步骤:

1、用天平测量出烧杯和盐水总质量m1

2、把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并用量筒读出这部分盐水体积V

3、再用天平测量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

4、利用公式计算ρ=m1-m2/V

记录数据的表格烧杯和盐水总质量m1(g)剩余盐水和烧杯总质量m2(g)倒出盐水的质量m(g)倒出盐水的体积V(cm3)倒出盐水的密度ρ(g/cm3)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相关数据,算出盐水密度。最后讨论实验结果,总结经验。

(三)测量形状不规则石块的密度

从测盐水密度得到启发,学生设计此实验。

步骤:

1、用天平测量出小石块的质量m

2、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

3、把用细线吊着的小石块浸入到量筒的水中,读出水的体积V2

4、利用公式计算ρ= m/ V2-V1

记录数据的表格石块质量m(g)量筒中水的体积V1(cm3)放入石块后量筒中水体积V2(cm3)石块体积V(cm3)石块密度ρ(g/cm3)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相关数据,算出石块密度。最后讨论实验结果,总结经验。

物质的密度课件【篇10】

1教学目标

1、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2、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3、学会利用公式间接测定物理的科学方法。

2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基本熟练了密度的计算以及单位的换算。

2、学生对天平的使用已经了解,但不清楚量筒的使用。

3重点难点

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自主学习

一、自主学习。

1、测量一种物质的密度,一般需要测量它的_________和_________。然后利用公式_________计算出物质的密度。

2、量筒的使用

完成下面的问题:

(1)量筒上是以什么单位标度的?是毫升(mL)还是立方厘米(cm3)?

1mL= ____cm3

(2)量筒的最大测量值(量程)是多少?

(3)量筒的分度值(最小测量值)是多少?

(4)液体的体积或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都可以用量筒来测量,使用时应先观察量筒的_______和________,如右图所示,观察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

3、小亮做测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量筒中水的体积是40mL,石块浸没在水里的时候,体积增大到70mL,天平测量的砝码数是50g,20g,5g各一个,游码在2 .4g的位置。这个石块的质量是________,体积是_________,密度是___________。

4、测液体密度实验中:

⑴ 原理是:ρ=__________

⑵ 方法:①用天平测_____________的总质量m1 。

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__________中一部分,读出___________内液体的__________。

③称出___________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 。

④计算出量筒内液体的质量m= ___________

⑤求出液体的密度ρ=_____________。

活动2【活动】小组合作

二、合作探究

探究一:固体密度的测量

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将数据填写到自己设计的表格中

石块的质量m(g)

石块放入前水的体积

石块和水的总体积

石块的.体积

石块的密度

探究二:液体密度的测量

进行测量将数据填写到自己设计的表中

玻璃杯和盐水的质量 (g)

玻璃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

量筒中盐水质量

量筒中盐水的体积

盐水的密度

活动3【讲授】拓展延伸

怎样测量塑料泡沫的密度

活动4【测试】堂清反馈

四、堂清反馈

1. 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种食油的密度时,以下操作步骤中,不必要且不合理的是 ( )

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B.取适量的油倒人烧杯中,用天平测出杯和油的总质量

C.将烧杯中的油倒人量筒中,测出倒人量筒中的油的体积

D.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油的总质量

2. 在测量铁块的密度时,用了下面几个步骤,则测量步骤合理顺序是( )

①计算铁块的体积。②记录铁块放入量筒后水面上升到的刻度。③观察量筒中水的体积。④用天平测出铁块的质量。⑤调节好天平。⑥计算铁块的密度。

A.⑤④②③①⑥ B.④⑤③②①⑥ C.③②①⑤④⑥ D⑤④③②①⑥

3. 在“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实验中,为测定物体的质量,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天平的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则应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 调节,将一矿石标本放在已调好的天平左盘内,当天平重新平衡时右盘内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8甲所示,则矿石

的质量为__________克,将矿石标本放入装有水的量筒中,量筒中水面位置的变化情况如图8乙所示,则矿石的体积为__________厘米3.这种矿石的密度为_________千克/米3

课后反思:

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自主学习

一、自主学习。

1、测量一种物质的密度,一般需要测量它的_________和_________。然后利用公式_________计算出物质的密度。

2、量筒的使用

完成下面的问题:

(1)量筒上是以什么单位标度的?是毫升(mL)还是立方厘米(cm3)?

1mL= ____cm3

(2)量筒的最大测量值(量程)是多少?

(3)量筒的分度值(最小测量值)是多少?

(4)液体的体积或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都可以用量筒来测量,使用时应先观察量筒的_______和________,如右图所示,观察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

3、小亮做测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量筒中水的体积是40mL,石块浸没在水里的时候,体积增大到70mL,天平测量的砝码数是50g,20g,5g各一个,游码在2 .4g的位置。这个石块的质量是________,体积是_________,密度是___________。

4、测液体密度实验中:

⑴ 原理是:ρ=__________

⑵ 方法:①用天平测_____________的总质量m1 。

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__________中一部分,读出___________内液体的__________。

③称出___________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 。

④计算出量筒内液体的质量m= ___________

⑤求出液体的密度ρ=_____________。

活动2【活动】小组合作

二、合作探究

探究一:固体密度的测量

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将数据填写到自己设计的表格中

石块的质量

m(g)

石块放入前水的体积

石块和水的总体积

石块的体积

石块的密度

探究二:液体密度的测量

进行测量将数据填写到自己设计的表中

玻璃杯和盐水的质量 (g)

玻璃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

量筒中盐水质量

量筒中盐水的体积

盐水的密度

活动3【讲授】拓展延伸

怎样测量塑料泡沫的密度

活动4【测试】堂清反馈

四、堂清反馈

1. 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种食油的密度时,以下操作步骤中,不必要且不合理的是 ( )

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B.取适量的油倒人烧杯中,用天平测出杯和油的总质量

C.将烧杯中的油倒人量筒中,测出倒人量筒中的油的体积

D.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油的总质量

2. 在测量铁块的密度时,用了下面几个步骤,则测量步骤合理顺序是( )

①计算铁块的体积。②记录铁块放入量筒后水面上升到的刻度。③观察量筒中水的体积。④用天平测出铁块的质量。⑤调节好天平。⑥计算铁块的密度。

A.⑤④②③①⑥ B.④⑤③②①⑥ C.③②①⑤④⑥ D⑤④③②①⑥

3. 在“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实验中,为测定物体的质量,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天平的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则应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 调节,将一矿石标本放在已调好的天平左盘内,当天平重新平衡时右盘内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8甲所示,则矿石

的质量为__________克,将矿石标本放入装有水的量筒中,量筒中水面位置的变化情况如图8乙所示,则矿石的体积为__________厘米3.这种矿石的密度为_________千克/米3

课后反思:

李建伟 评论

优点:

训练量较大,重难点突出,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

缺点:

加强学法指导

物质的密度课件【篇11】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初三物理复习专题《物质密度的测量》,这节内容我是按以下几个环节来讲述的。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初三物理复习专题《物质密度的测量》。

2、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专题复习课,是对天平和量筒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对密度公式的理解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实验。

3、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天平和量筒的使用;

(2)知道一些测密度的原理,能合理设计出测量的步骤;

(3)通过实验探究、学习探究方法、经历探究过程,并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量两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4、教学重难点

重点:灵活运用量筒或者结合其他物理知识来测量物体的密度;

难点:利用公式ρ=m/V进行有关实验去解决密度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

为了让学生能掌握并应用密度公式来解决物质密度测量的问题,需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并简要评价此实验步骤。

因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讨论法。

三、说学法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质量的测量,天平的使用,以及物质密度与物质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对于初三学生来说,密度的知识是在初二上册学习的,时隔一年,有所遗忘是难免的,作为复习专题,密度概念的再回顾必要的,然后才能从常规到特殊方法的测量逐步过渡,

四、说过程

1、引入新课

从学生刚发的20xx年中考说明中的一道密度测量的预测题引入。提出如何用常规法测量物体密度的问题。

2、进行新课

常规法测物体密度

即先用天平测出物体质量,然后用量筒测出物体体积,最后根据公式ρ=m/V,测出物质的的密度。

对于溶于水的固体密度的测量方法,小组讨论,得出自己的实验步骤,其余小组讨论该实验步骤的优缺性,并分析其对实验结果会产生怎样的误差。(z制成饱和溶液后放入物体,或者用粉末法进行测量)。20xx年中考真题讲解,引出吸水性物质密度测量的方法。

密度小于水的固体密度的测量。优化指导相关习题讲解,引出对于这种物质的两种测量方法——针压法和助沉法。

3、每一种物质测量方法的讲解后都有对应得习题练习巩固。

4、课堂小结:常规法和对于特殊物体的密度测量方法以及用特殊方法来测量物体的密度。

4、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在设计时预想的学生反映应该不错,因这是一堂复习课,即便是对学过知识有所遗忘,但是基础在,稍加提醒应该就会唤醒,可是第一道题学生困难的反应,就在开始埋下了选题较难的印象,这是我上课之前没有想到的。

学生在讨论方案时,各抒己见十分活跃,全身心投入到方案的讨论之中,对学生这种探索精神,我十分感动,同时也给了他们展示的机会。但是因为题目的难度系数较大,密度测量方法之多,导致本节课没有按计划完成,学生的反应也差强人意。

通过这节课,我认识到,构建知识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要真正的铁盒学生的学情和知识掌握程度,不能想当然的`自我设计。只有适应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设计才能真正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增加其掌握程度和提升他们的创造力。

五、板书设计

1、常规法侧物体密度

2、特殊物体的密度测量

3、物体密度的特殊测量方法(结合浮力、压强等相关知识进行设计和测量)

六、布置作业

优化指导上目睹测量的相关习题。以上就是我对这节内容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希望各位批评指正。

物质的密度课件【篇12】

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2.通过对量筒的实际操作,掌握利用量筒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领悟物理中的转化思想。

3.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量筒的使用方法,利用量筒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难点】

如何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上课前教师通过提问的形式回顾上一节讲解的密度的概念和相关的知识,随后展示教师在外随机拾到的小块,提出问题:怎样测量小石块的密度?根据学生回答,发现小石块形状不规则,无法计算它的体积,教师进而引出今天的课题测量物质的密度(板书)。

物质的密度课件【篇13】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三节内容。

2、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测量型实验课,是对天平、量筒密度等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这节课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天平和量筒的正确使用,并能够通过对密度公式的理解,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实验。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天平和量筒的使用;

(2)知道测密度的原理,能合理设计出实验步骤;

过程目标:通过实验探究,经历探究过程,并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量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教学重点:测量不规则的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5、教学难点:由实验原理设计出实验步骤、实验记录表格再到记录数据得出结果是本节的难点。我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突破此难点。

二、说教法

为了让学生能顺利地测出物质的密度,由于教材中又没有明确的实验步骤及实验记录表格,这就需要学生先讨论如何设计实验步骤及实验记录表格,然后自己动手操作测出实验结果。因此本节课我采用了讨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对于刚刚接触密度这个概念的初中生来说,对密度这个概念的理解并不透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再给学生补充必要的学习方法。从而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实验,并达到提高学生的探究的能力。

四、说过程

教学环节一、创设情景

1、复习密度公式引出新课《测量物质的密度》并板书课题

2、教师出示一个正方体铜块,要测量这个铜块的密度,需要测量哪些量?怎样测量?

3、出示任意形状的小石块和装在烧杯中的盐水,还能否用刻度尺来测小石块和盐水的体积呢?引出量筒的使用。

教学环节二、量筒的使用

教师展示:量筒,学生观察:量筒

1、师生共同讨论量筒的单位、量程、分度值、读数时注意问题及用途。特别强调1ml=1cm3

然后让学生动手往量筒内倒水,练习读数

2.学生讨论并口头回答:用量筒测石块的体积的方法。

教师稍后板书:不规则固体的体积(排水法)V=V2—V1

教学环节三、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首先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各组间交流所设计的实验方案。根据交流结果归纳实验步骤:

(1)调节天平测出小石块质量m;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面到达的刻度V1

(3)用细线拴住小石块,慢慢浸没到水中,读出水面上升到的刻度V2

(4)计算石块密度ρ=m/(V2—V1)

五、板书设计:

测量物质的密度

1、实验原理:ρ=m/v

2、量筒的使用

不规则固体的体积(排水法):V=V2—V1

3、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m,v1,V2

4、测量盐水的密度。

m1,v,m2

六、布置作业。

为了使学生对测量固体密度更全面更系统的掌握,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蜡块不能沉入水中,还能用天平和量筒测出蜡块的密度吗?想想有什么好办法?

七、结束语

以上是我对《测量物质的密度》这节教材的认识和对这堂课的整体设计,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上面过程肯定有许多缺点和漏洞,希望各位专家多多批评指正,谢谢!

物质的密度课件【篇14】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密度概念及公式、单位、物理意义

2.熟悉常见的固体、液体的密度,

3.掌握密度概念的基础上,能利用公式进行一些简单计算

4.通过对密度知识的了解,能了解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建立密度的概念,理解密度公式及其变形

2.能利用公式进行一些简单计算

3.熟悉单位换算(1×103kg/m=1 g/cm)

三、实验器材

天平(砝码)、质量不同的两个铜块、质量不同的两个铝块、橡皮、木块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讲台桌上放着铜块、铝块、木块、一杯水、一杯酒精.

师:1.这里有铜块、铝块、木块、一杯水和一杯酒精,你能把它们分辨出来吗?

2.说明你是怎么分辨的?教师指出:要分辨物质,就要知道并且利用物质所具有的一些特性.如颜色、气味、软硬,就是物质的不同的特性。根据这几种特性,利用我们的眼、鼻、手等感觉器官,就能将上面五种物质分辨出来。

3.我们桌上放的两个物块,一个是铜块,一个是木块,外面涂有同样的颜色,你能把它们分辨出来吗?

a、讨论与交流:(提出猜想)

生甲:可以用比较质量大小的方法来区分,质量大的一定是铜

师: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提出猜想“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大,它们各自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可能是相同的”

b、设计实验:

分别选取3个大小不同的、长方体的铜块和木块(铜块和木块的体积分别对应相等),分别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用直尺测出边长后,计算出它们各自的体积;算出每个铜块和木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然后加以比较。

C、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

测出2个体积不同的铜的质量与体积; 测出2个体积不同的木头的质量与体积;

分别算出每个铜块和木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教师演示实验.并将得到的数据填入书中的表格中.

d、实验结论:

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 (相同/不相同)的;

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 (相同/不相同)的。

建立概念:

质量有体积的比值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所以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特性。

[板书1] 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同种物质密度一般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不相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

[板书2] 密度的公式:r=m/v 其中r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板书3] 密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米3,符号为 kg/m3 读做千克每立方米。密度的单位有时用 克/厘米3,符号为g/cm3 (1×103kg/m=1 g/cm)

6、介绍密度表中各类物体的密度数据,并进行比较,看看结果有什么特点。

[板书3] 密度的应用

师:密度公式有什么用处呢? 生甲:可以测量密度,从而用来鉴别物质

生乙:可以用来计算不便于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的v =m/r; m = rv

巩固练习:

1.教材上的例题

2.请你想想,怎样鉴定金戒指的真假?需要测哪些量?用什么仪器?

称赞的课件合集十一篇


在学生上课之前,老师早早准备好了教案和课件。又到了新学期,需要重新编写教案和课件。教案是确保教学质量并保障教学效果的重要工具。如果你对这个话题还不是很了解,可以尝试阅读一下“称赞的课件”,也许你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好东西!

称赞的课件 篇1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根据画面配音。

2、创设情境,自主感悟,体会称赞带来的快乐。

3、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

学习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学习难点:

体会称赞带来的快乐,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设计理念:

1、以“称赞”为基点,自主感悟“称赞”的神奇魅力,体会称赞带来的快乐。课中学生也在不断地获得“称赞”,体验快乐。

2、朗读感悟,积累语言,在朗读中感受,内化语言,升华情感。

3、寻求“称赞”与“鲜花”的相通点,让“称赞花”绽放在课堂中,绽放在生活中,美丽自己(他人)的人生。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你们的精神真饱满,眼睛一直在注视着老师,我称赞你们!你们真棒!)

听了老师的称赞,你心里感觉怎么样?

2、我知道你们都非常的聪明、能干,平时得到的称赞一定少不了。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以“称赞”为题目的文章,随机出示:称赞(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学生边听边看图,思考课文讲了谁称赞谁?

看图片:我们对刺猬已经很熟悉了,浑身长满了刺,圆滚滚的,可爱极了!可对于獾我们并不了解,那就一起看看它的长相吧!看图片,“猬”和“獾”都是四只脚的带皮毛的小兽类,所以都是反犬旁。

2、大家知道小刺猬最会干什么?

(出示苹果形词语卡片)这些都是小刺猬采的苹果,我们来认认吧!(多种形式认读卡片)

三、朗读感悟,体会“称赞”。

2、出示:小獾拉着小刺猬的手,说:“在我有点儿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瞧,我已经会做椅子了。这是我的一点儿心意,收下吧。”

(1)自由读,想一想,在这句话中,我是指谁?你是指谁?

(2)把“你”换成小刺猬,把我换成“小獾”,读一读。哪个词的意思你不太懂?

(3)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个词的意思和“泄气”的意思差不多?(灰心)

(4)小獾在什么时候感到泄气了?读读课文找一找。

(5)在小獾泄气的时候,小刺猬是怎么称赞他的?指导朗读,读好“真、一个比一个”

(6)比较:小喜鹊说:“真难看!真难看!”小熊说:“天哪!你的小板凳做的太好了!真了不起!”小刺猬说:“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谁的表扬最真诚?小獾听了小喜鹊的话会想什么?听了小熊的话会怎么想?

听了小刺猬的话他是怎么做的?

(7)真诚的称赞有那么神奇的力量,小獾心里是多么感激小刺猬啊!谁来做小獾表演一下?(指名、自由、指名表演)

称赞给予我们那么多神奇的力量,带给我们那么多的欢乐,那么在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去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给予周围的人更多的称赞。你能称赞一下我们身边的同学吗?出示称赞花,指名称赞。

称赞的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3、初步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初步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教学准备:刺猬、小獾图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平时受到过称赞吗?

2、是谁称赞你的,为什么呢?

3、你的心情怎么样?

4、今天我们就来学学一篇课文,题目就叫做《称赞》(板书课题)让我们来看看称赞到底有什么神奇的力量。

二、图片激趣,初读课文

1、在学习课文前,我们先来认识两位朋友吧。(出示刺猬、小獾图片)

2、谁来跟他们打打招呼啊?(相机指导读音:“猬”在“刺猬”一词中为轻声)

3、我们的刺猬和小獾朋友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就让我们自己读读课文,去找找答案吧。不认识的字可要多读几遍哦。

4、生自由读文。

5、读完课文,谁能告诉我,到底他们发生了什么事啊?

三、识记生字

1、大家才读一遍就知道这么多事了啊?老师要称赞大家真会读书。那生字宝宝大家都和他们交上朋友了吗?

2、出示含生字的句子。

(1)自由读。

(2)指名做小老师带大家一齐读。

(3)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读。

(4)齐读。

3、出示词语

(1)出示带拼音词语。。

(2)生自由读。

(3)齐读。

(4)去掉拼音。

(5)开小火车轮读。

(6)男女声赛读。

4、听了大家读句子,读词语老师又要忍不住称赞大家了,因为大家把生字宝宝读的多准确啊,瞧,小刺猬也来称赞大家了,他还带来了红红的苹果做为礼物请大家吃呢!快接着吧。

3、出示生字苹果树,指名认读。

四、学习两次称赞

1、小朋友们学会了生字,真了不起,那老师要让小朋友再读一遍课文,这次难度可大了,大家有信心解决吗?

2、这篇课文到底是谁称赞了谁?用横线划出刺猬称赞小獾的话,用波浪线划出小獾称赞刺猬的话。

3、出示刺猬称赞小獾的话。

(1)自由读。

(2)指名学生读,指导读正确。

(3)谁来做做小刺猬来称赞一下小獾。

4、你说小獾做的板凳到底怎么样?

5、理解“粗糙”。

6、那为什么这么粗糙的板凳,小刺猬却还要夸小獾做的好呢?

7、你看,小刺猬多会发现优点啊,让我们再学着小刺猬的样子来真诚地称赞小獾吧。

8、那小獾又称赞小刺猬什么了呢?

9、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

(1)自由读。

(2)指名读。

(3)苹果香极了,让我们一起来把苹果读得香香的,让整个教室弥漫着苹果的香味吧!

10、同桌互读对话。

五、写字指导

1、小朋友们,文中的小刺猬和小獾从彼此的称赞中得到了不小的收获,你想像他们一样,得到称赞吗?

2、那老师就给大家一个机会,仔细看看这两个字,等会漂漂亮亮地写一个,同桌之间互相称赞一下好吗?

3、生说字形要点。

4、师范写,生书空。

5、生写,同桌互相称赞。

称赞的课件 篇3

清晨,小刺猬去森林里采果子。

在小路边,他看见一只小獾在学做木工。小獾已经做成了三个小板凳。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认真。

小刺猬走到小獾身边,拿起板凳仔细地看了看。他对小獾说:“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

“真的吗?”小獾高兴极了。

傍晚,小刺猬背着几个红红的大苹果,往家里走。

小獾见小刺猬来了,高兴地迎上去。他送给小刺猬一把椅子。小刺猬不好意思地说:“我怎么能要你的椅子呢?我可没干什么呀!”

小獾拉着小刺猬的手,说:“在我有点儿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瞧,我已经会做椅子了。这是我的一点儿心意,收下吧。”

小刺猬连忙从背上取下两个大苹果,对小獾说:“留下吧,这也是我的一点儿心意!”

小獾接过苹果闻了闻,说:“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

小刺猬也高兴极了,说:“谢谢你,你的称赞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劳!”

《称赞》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称赞》是九年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8课,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爱听好话,这是人们的正常心理,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认可,这是人的正常需要。文中的小刺猬和小獾相处得多么融洽,多么富有人情味儿!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称赞,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想不到的效果。要想获得别人的称赞,得先学会称赞别人。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

【教学思路】

1、课前通过学生欣赏4幅插图,初步了解了课文故事,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结合插图叙述故事。

2、在学课文前,进行反复的自由读,选择喜欢的段落读,小组读,分自然段读。然后在分角色朗读。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它可以唤起学生的想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3、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抓住了重点语句进行品读,让学生具体感受课文中的真情。

4、创设情境,进行课文内容表演。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行角色表演。这个过程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同时又能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3、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读通课文,在语言文字中学习生字,并且书写6个生字。采 背 清 消 但 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随机表扬:

(你坐得真好!老师称赞你!)

(你的学习用品放得多整齐啊!我也称赞你!)

(你们的精神真饱满,眼睛一直在注视着老师,我称赞你们!你们真棒!)

听了老师的称赞,你心里感觉怎么样?

2、我知道你们都非常的聪明、能干,平时得到的称赞一定少不了。 请同学们用上“称赞”一词来说一句话。

师:(你表现得那么好,的确该得到称赞;发现了别人的优点,是该好好称赞一番啊!)真为你们高兴,得到了那么多的称赞!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以“称赞”为题目的文章,随机出示:称赞(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让学生问)

4、同学们问的题目非常好,这些问题让我们共同到课文中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放录音朗读课文,学生边听边看图,思考课文讲了谁称赞谁?

出示:小刺猬——小獾(他们在互相称赞)

学习生字“猬”跟读正音(注意:词语连读时这个字念轻声)

看图片:我们对刺猬已经很熟悉了,浑身长满了刺,圆滚滚的,可爱极了!可对于獾我们并不了解,那就一起看看它的长相吧!看图片。

点击这两个生字:“猬”和“獾”都是四只脚的带皮毛的小兽类,所以都是反犬旁。

2、自由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生字大声读几遍,读通每句话,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小组内自习生字,游戏“你指我读”。

三、认读感知(检查自读效果)

1、我能认:

认读带拼音的生字词语

刺猬 小獾 板凳 粗糙 但是 泄气 傍晚 椅子 瞧 留下

(学生读,教师及时正音。)认读没带拼音的生字词语(开火车读)。

2、我能记:

出示生字,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

3、我能读: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指名读。

四、书写指导

1、我发现:

出示本课的6个生字,让学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我会写:

每个生字写三个。

五、小结

这节课的收获真不少,学习了这篇课文的生字新词,初步知道了课文讲小刺猬和小獾他们在互相称赞的事,那他们为什么事而称赞对方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通过学生的阅读实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导入

1、早上,我们学习了《称赞》知道课文讲了小獾称赞小刺猬,小刺猬称赞小獾。下午我们继续学习《称赞》。(课前板好 称赞 小獾 小刺猬)

2、先来复习生字词语。

bǎndènɡ cāo dàn cì wei

板凳 粗糙 但是 刺猬

bànɡ yǐ xiè xiāo

傍晚 椅子 泄气 消除

qīng qiáo liú cǎi

清晨 瞧 留下 采果子

①指名分行读(每行3个)

刺猬读成轻声

(评价:你的声音真响亮!你读得很认真!你全读对了,真能干!你的声音真好听!你的普通话很标准!)

②齐读

③你们看,拼音没了,你还认识他们吗?

指名读2个 齐读

清晨 刺猬 采果子

傍晚 泄气 消除

瞧 留下 但是

粗糙 板凳 椅子

这里1-3小环节花的时间太多了,可以直接让学生读没有拼音的词语。本来上课前就怕自己在这几个环节把握不住学生的发言,课堂上一看见学生的小手举起这么多,我就忍不住点了很多学生读。

④谁能用上最后一行词语说一句话?

提示:谁知道板凳和椅子是谁做的?

这里学生回答起来有难度。夏老师建议,可以让学生进行有梯度的练习。先说一个,再说两个,最后三个连起来说,这样学生就容易说出来。

后来,我反思了一下:我这个小环节设计起来的目的是引出板凳和椅子的区别及板凳的粗糙,不用这些词语说话,照样也可以引出来。这个环节删去了不是更直接吗?

板凳和椅子有区别吗?出示图片比较。

夏老师提出,做板凳比做椅子难吗在?他不觉得,他认为没有必要让学生去抓这个点。可我却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点子。围绕这个点子能引出称赞,能充分体现称赞的魅力。

看来做椅子难度要大多了。

从粗糙的板凳到椅子多么不容易啊!我们一起来看看“板”和“椅”是怎样写的,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这里加了删除线的本来应该删掉,可是我上课时却都说了,所以语言比较啰嗦。

看老师把它们写在田字格里。每个字写一个,带上拼音,写在作业纸上。师点评,点评后再请学生写一个。

设计的时候,是写1个,后来因为让学生写在生字抄写本上(平时每个字写3个的),所以改成了写2个。这一改效果很不好。从展示的学生作业就可以发现学生的第1个字比第2个字号,只要然让学生写1个,点评后继续写1个,看看是否有进步,这样效果就更好了。

刚上完课,我突然觉得自己这个环节有些为了写而写了。但对于学生来说,效果很好,每个学生的字都写得特别认真,因此公开课的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写字练习是十分有必要地,对学生的收获也很大。每个字写1个,展示,再写1个,这样效果挺好。

⑤小獾刚开始做的板凳是怎样的?请学生发挥想象说说,凳子有多粗糙。

粗 糙

板凳做得很粗糙

这里学生看到板凳的面上有裂痕。师追问:人坐上去会怎样?两个学生回答都是关于坐上去肉会夹到凳子里面。师只好说:坐上去,衣服裤子会被弄成怎样啊?如果第一个追问教师就问这个,是不是会更省时啊?

学生还看到凳脚一只粗,一只细。

3、从粗糙的板凳到椅子这么有难度,那小獾是怎么做到的呢?

师引导学生说出称赞。啊!称赞有这么大的魅力啊!

我不记得第一个学生是怎样回答的。我只记得是夏毓回答正确了,她似乎成了救星。预设的时候就想学生可能会答不出来。但是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肯定跟这个问题设计有关,那应该怎样提问呢?这样不知是否可以:是什么神奇的力量让小獾从做粗糙的凳子到学会做椅子呢?

称赞的课件 篇4

爱听好话,这是人们的正常心理。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认可,这是人的正常需要。

在生活上,在工作中,我们都希望受到别人的称赞,得到别人的肯定。我们经常有这样的感觉,加班加点地拼命工作,能得到领导的一句表扬或者同事的一句称赞,也就满足了。

善于发现别人优点的人,往往善于称赞别人。即使别人存在问题较多,也能给予应有的肯定。相反,有的人则总爱挑别人的毛病,在他眼里只有自己最行。

你看,本课中的小刺猬和小獾相处得多么融洽,多么富有人情味儿!小獾说:“在我有点儿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小刺猬说:“你的称赞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劳!”看来,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称赞,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师对学生,何尝不是这样呢?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何等神圣啊!当学生获得成功或者取得进步的时候,不要说称赞,就是一个笑容,一个眼神,一次亲切的抚摸,也许都能让学生心中涌起一阵暖流,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

要想获得别人的称赞,得先学会称赞别人。

注意:本文是一个有趣味的故事,从细节处见真诚,从平淡中见深情,相信每个人读后都会受到触动或启发。朗读本文,要带着真诚,体会其中的情意。特别是读称赞别人的话,一定要真心实意,不能太夸张,否则将给人虚情假意的感觉,效果适得其反。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1. 开门见山出示“称赞”请学生读一读,你能说出和称赞意思相近的词语吗?

2. 小朋友们在认真学习或做事的时候,如果听到别人的鼓励和称赞的话,你们会有什么感受?

3. 今天我们来看看一只小刺猬和一只獾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看看互相鼓励与称赞会有什么神奇的作用。

(二)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努力读得正确,通顺。

2.指名逐段朗读,注意纠正读音过程中的读音问题。

3.同桌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质疑解答。

4.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的?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纠正。

(2)看课件,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3)说说你有什么词语不理解?

5.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

三、写字教学。

1.出示“ 采 背 板 椅 但 傍 清 消”。

2.小组为单位观察字形的特点,自己想办法记住字形。

3.你能写好什么字,告诉大家你写时会注意什么?

4.学生练写容易的。

(1)写正确。

“采”字上面是爪字头,注意中间一点与竖不要相连。

“背”字下面的月字底撇变成竖。

(2)写美观。

“采”字最后两笔“撇”和“捺”要对称、舒展。

“背”字上宽下窄,上短下长。

其余六个字的结构都是左窄右宽。

注意“但”的“日”要写小些, “清、消”右边的部件,要比三点水高。

5.有哪个字要老师书写的?

2.读读词语:刺猬 清晨 森林 采果子 路边 小板凳 粗糙 认真

1. 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说说你喜欢小刺猬和小獾吗,为什么?

2. 仔细观察第一幅插图,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如:小刺猬看见小獾在认真地做小板凳;他仔细地看了看小板凳,发现小板凳一个比一个做得好。)读一读课文中的有关句子。

?说说有什么词语不理解? “板凳、椅子、粗糙”等词语的意思,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重点理解句子。

“小獾的板凳做得很粗糙,小刺猬为什么还要称赞他呢?”

(“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认真。”(肯定别人的认真态度)

“小刺猬走到小獾身边,拿起板凳仔细地看了看。”(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

?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读,学生练习。指名读-齐读。

3. 仔细观察第二、三幅插图,想象小刺猬和小獾在说什么,读一读课文中的`有关句子。(5、6、7、自然段)

?找好朋友表演课文内容,教师准备头饰。感知“瞧、留下”等词语的意思。

指名表演-一起表演。

4. 仔细观察第四幅插图,说说从小刺猬和小獾的表情和动作中,你感觉到什么。(他们互相欣赏,互相称赞,心情很愉快,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齐读课文8、9两个自然段。重点理解:

5.小朋友称赞会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课文中体现在哪些方面?

(“在我有点儿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培植自信)

“瞧,我已经会做椅子了。”(从粗糙板凳到会做椅子,多大的进步啊!)

6.朗读全文,想一想:假如小刺猬一开始不是称赞小獾,而是取笑他的板凳做得很粗糙,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让学生自由说)

1. 自己选一个同学,夸夸他的优点。注意选择平时表现不太好的学生,发现他们的长处。

2. 回家选择合适的时机,用恰当的方式,试着称赞你的家人。

哺乳动物。身体肥而矮,长约25厘米,四肢短,爪子锋利,眼睛和耳朵小。毛短,有短而密的刺,遇到侵害时能卷曲成球状,用刺保护身体。夜间活动,主要吃昆虫和蠕虫,对农业有益,但有时也吃农作物。

哺乳动物。体长50厘米左右,头长,耳朵短,前爪特别长,善于掘土。毛通常灰色,有时发黄。常在土丘或树下挖洞居住,吃食较杂,经常在夜间活动。有冬眠现象。

称赞的课件 篇5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随机表扬:

(你坐得真好!老师称赞你!)

(你的学习用品放得多整齐啊!我也称赞你!)

(你们的精神真饱满,眼睛一直在注视着老师,我称赞你们!你们真棒!)

听了老师的称赞,你心里感觉怎么样?

2、我知道你们都非常的聪明、能干,平时得到的称赞一定少不了。

请同学们用上“称赞”一词来说一句话。

师:(你表现得那么好,的确该得到称赞;发现了别人的优点,是该好好称赞一番啊!)真为你们高兴,得到了那么多的称赞!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以“称赞”为题目的文章,随机出示:称赞(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让学生问)

4、同学们问的题目非常好,这些问题让我们共同到课文中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放录音朗读课文,学生边听边看图,思考课文讲了谁称赞谁?

出示:小刺猬——小獾(他们在互相称赞)

学习生字“猬”跟读正音(注意:词语连读时这个字念轻声)

看图片:我们对刺猬已经很熟悉了,浑身长满了刺,圆滚滚的,可爱极

了!可对于獾我们并不了解,那就一起看看它的长相吧!看图片

点击这两个生字:“猬”和“獾”都是四只脚的带皮毛的小兽类,所以

都是反犬旁。

2、自由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生字大声读几遍,读通每句话,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小组内自习生字,游戏“你指我读”。

三、认读感知(检查自读效果)

1、我能认

认读带拼音的生字词语

刺猬 小獾 板凳 粗糙 但是 泄气 傍晚 椅子 瞧 留下 (学生读,教师及时正音)

认读没带拼音的生字词语(开火车读)

2、我能记

出示生字,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

3、我能读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指名读。

四、书写指导。

1、我发现

出示本课的8个生字,让学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我会写

每个生字写三个。

五、小结

这节课的收获真不少,学习了这篇课文的生字新词,初步知道了课文讲小刺猬和小獾他们在互相称赞的事,那他们为什么事而称赞对方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称赞的课件 篇6

一。谈话导入

1、 XX同学的学习用品摆放得真整齐,看来你一定做好了很充分的课前准

XX同学做得真端正,一双眼睛炯炯有神的望着黑板。

咦、老师发现今天2(4)班的小朋友做得一个比一个端正,真棒!

2、同学们,听到老师的称赞你们的心情怎样?(指名答)

3、让我们带着高兴,快乐的心情一起来学习《称赞》,来,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师强调:称,左边是禾字旁,右边是尔,赞,上面有两个先,第一个就得蜷起腿来给第二个让让地方,懂得礼让,就会受到称赞。来,一起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响亮一点儿,(生再读)

二 、出示图片

1、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那老师的问题来了,在故事里谁称赞了谁了? 那你能不能用上“也”,把两句话合起来说说呢?

师:你真棒!这就叫做互相称赞。来,快看,谁来了?(出示小獾和小刺猬的图片,并贴在黑板上)

2、其实,他们俩的名字呀,也特别想和我们见面,可是,他说你们得先把他们的名字读准才行。

出示生字卡片:小獾 小刺猬(猬读轻声)

3、师:来,我们和这两位可爱的朋友打打招呼吧!

三、初读课文识生字

1、现在呀,小獾和小刺猬在课文里等着我们呢!快打开书读读课文吧,在读书之前,请你先看看老师的两点提示: 出示:不认识的字请教智慧小树叶; 第二,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生自读课文)

师:很多同学读完之后,就用自己的坐姿告诉老师,多好的学习习惯啊!

2、 嘘,小刺猬说想邀请我们一起去森林里摘果子,想去吗?闭上眼睛,清晨我们跟着小刺猬一起去森林里摘果子,可是走着走着,他看见苹果树上的叶子都掉下来了,他可伤心了,(出示落叶生字树)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帮他吗?只要你读对了,树叶就能重新回到树上。

(1)指名认读,并说识记办法。

(2)小老师领读生字宝宝

3、小朋友们可真厉害,现在我们一起来摘果子吧!(出示词语苹果树)

开火车认读, 拍手齐读

4、理解“粗糙”

(1) 出示卡片“粗糙”,指名读

(2) 观察三个小板凳的图片,想象做得很粗糙的小板凳是什么样子?

(3) 比较: 让生摸摸桌子,觉得光滑

四、再读课文悟情感

1、同学们理解得不错,像这样又不光滑,又不精致的,有一个词语表示,就是“粗糙”。

2、同学们,你觉得这样粗糙的小板凳值得称赞吗?那么这个时候,小獾面对这样粗糙的小板凳,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相机板书:泄气

3、是呀,小獾泄气极了,可正在这时,这样三个粗糙的小板凳却得到了小刺猬发自内心的称赞,这是为什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2—4自然段。

2、课件出示:“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认真” ,齐读。

3、师:小獾正在学做木工呢,虽然做的很粗糙,但是你看,他多认真啊,让我们来做小刺猬来称赞称赞它吧!(出示第一幅图及文字: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

(1) 指名读

(2) 这句话的后面是什么号? 感叹号说明你多热情啊,该怎么读呢?,

(3) 给胡老师一个机会,让胡老师也来夸奖夸奖它,好不好?你看(师竖起大拇指示范读: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

(4)谁学着我的样子读一读?请你(生读)

(5)小獾听到你的称赞一定高兴坏了!来,我们大家一起来学着她的样子读一读,你真能干,预备起~(齐读这句)

(6)师:真的吗?现在你们来做小獾,我来做小刺猬,称赞你们!你真能干,小板凳做的一个比一个好!生齐问:真的吗?

(7)师:当然啦!小獾的板凳就是做的一个比一个好!我发现同学们听课一个比一个认真!来,给胡老师笑一个!你们的笑脸是一张比一张漂亮!一什么比一什么怎么样,我知道你也会说。(抽生说)

4、谢谢你们!小獾的板凳一个比一个好,同学们的发言也是一个比一个精彩!那么如果你是小獾,听到小刺猬这样的称赞后,你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指名说

相机板书:自信

5、师:原来称赞呀有这样神奇的力量,它可以消除小刺猬一天的疲劳,还能让泄气的小獾拥有了自信。而同学们,你们朗读的声音,倾听的样子也让胡老师感到了无比的幸福!你瞧,生字小朋友也要再来和你们来见见面啦!这一次,它躲在了这首儿歌里,想考考我们2(4)班的小朋友是不是还认识他们,认识吗?

师:自己读一读(生自读儿歌)课件出示:小獾清晨做板凳,做工粗糙想泄气。刺猬夸它很认真,小獾马上有信心。傍晚学会做椅子,送给刺猬表心意。刺猬送上大苹果,得到称赞消疲劳。

师:我请一位同学来给大家读一读,请你吧!(抽生读儿歌)

师:不仅读得正确,还非常有节奏,来,掌声送给他。

师:同学们那我们拍着小手一起读一遍,好不好?来跟着老师的节奏(全班跟着老师的节奏拍手掌读儿歌)

五、写字指导

1、师:在这首儿歌当中有四个生字是我们今天要学会写的,来一起读一读。出示二个生字:“但”“傍”

2、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他们四个字有什么共同点?

(都是单人旁,都是左右结构)

3、 师:如果请你来当小老师提醒大家,你准备提醒大家哪个字,注意什么才能写漂亮呢? (指生说)

4、师范写,并提示重点

5、生描红临写,写字展评

六、总结

同学们,在小刺猬的称赞下,小獾干得更起劲了,那么小獾最终学会做椅子了吗?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学习。

板书设计:

18、称赞

小獾图片

小刺猬图片

小獾

小刺猬

称赞的课件 篇7

教学目的: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3、借助插图,了解课文内容。

4、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1、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学着发现别人的优点。

一、解题、导入新课。

表扬就是赞扬,这是孩子在理解了意思后,自行概括称赞近义词的收获。)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2、画出生字词语,借助拼音读带有生字的句子。

3、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识字、写字教学。

1、按自然段读课文,随文识字。

2、观察图片一,读1、2、3、4自然段,理解板凳、椅子、粗糙的意思,认读刺、猬、板、凳、糙六个生字。猬在刺猬一词中读轻声。

3、观察二、三、四幅图,看图说话。朗读相关内容,理解瞧、留下、心意、泄气、自信、消除、疲劳等词语的意思,认识其中的两个生字。

4、小黑板出示句子,认读生字。

清晨,小刺猬去森林里采果子。

小獾已经做成了三个小板凳。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认真。

5、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反思:我由于低年段识字写字始终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所以我把识字与写字列为重点。在教学中,我引导孩子抓住字的结构、新旧字的对比等识记。椅、但、傍:都是左右结构,板-饭,换偏旁。椅-奇,加偏旁。但-旦,傍-旁,加偏旁记字。我还用数笔画猜字进行巩固。学生在认识理解粗糙时,看着图画说插图上的凳子面太光滑了,不够粗糙,他理解了粗糙的一层意思--不光滑,我还让孩子通过反复朗读,观察两幅画来理解粗糙的另一种意思--不够精致。)

6、写字指导;采是爪字头。

复习导入:朗读课文,你喜欢小刺猬和小獾吗?说说你的理由。

一、欣赏课文情境动画。

二、读第二自然段,感悟小獾认真的工作态度。

2、虽然小獾的板凳做得粗糙,但是小刺猬却发现了什么?品读第三自然段。

3、小刺猬的称赞有什么神奇的力量?品读第7自然段。

4、当小獾接过小刺猬送的苹果时,是怎么称赞的?

三、朗读课文。

四、夸夸同桌的优点。

五、延伸:读了这个故事,说说你有什么感受?(要学会发现人的优点,称赞别人的长处。在小伙伴学习新本领的时候,多多鼓励别人。)

板书设计:

称赞的课件 篇8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刺、猬”等10个生字,会写“但、傍”这2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称赞别人的真诚,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3、 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二、教学过程:

一、小诗引入。

1、朗诵小诗。

世界上有一种奇妙的圣水,

它呀,简直比童话中的魔杖还要神奇!

它洒向哪里,

哪里就会出现奇迹!

被它浇灌的人啊,

会变得快乐、聪明、自信……

那播洒它的人,

是多么开心、幸福、受人尊敬,

你猜猜,这圣水它叫什么名儿?

它呀,就叫称赞,珍藏在每个人的心里、口里,

又真诚地流淌在每个人的口里、心里。

2、听懂了什么?

3、称赞是“一个多么神奇的词语,他带给我们无尽的欢乐,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齐读:称赞)

4、理解称赞。

称赞还可以怎么说呢?(表扬,夸奖)

5、小结:对。称赞也是发自内心的对人的一种赞扬,表扬,让我们再一起读读这个词。

6、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以称赞为题的故事吧!

二、进入文本,感受称赞的魅力。

(一)初读课文,感受称赞之热情。

1、这篇课文,已经让大家回去读了几遍。说说,课文讲的是谁称赞谁?

(相互称赞)(板书:小刺猬,小獾)

2、相机出示贴图。

小刺猬(我们对小刺猬比较熟悉;浑身长满小刺儿、圆滚滚的,可爱极了。)

小獾(对于獾我们并不了解。那我一起看看它的长相吧!(出示图片)看,两只又小又尖的耳朵,强壮的身体;弯弯的尾巴就像把镰刀。)

3、喜欢他们吗?用喜欢的方式和他们打声招呼吧!

4、小朋友真热情,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之间的故事吧。看看他们是相互称赞的。请小朋友好好地读读课文,用“------”划出相互称赞的话。

5、生自由读课文,交流。

他对小刺猬说:“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

小獾接过苹果闻了闻,说:“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的苹果。”

(二)细读课文,感受称赞之真诚。

小刺猬对小獾说:“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

1、(1)理解“能干”;这里的能干什么意思?还可怎么说?(有本领,会做事……)

(2)哦,小刺猬说小獾能干。就是说小獾有本领,会做事呀!

(3)听了小刺猬的称赞,小獾(高兴极了)

(4)小刺猬为什么称赞小獾?小獾的板凳到底做得怎样?请小朋友再读课文1--7节,想一想?

2、交流。

A、小刺猬为什么称赞小獾?

做得很认真,刚学的,一个比一个好

B、小獾的板凳到底做得怎样?

(1) 随机理解“粗糙”。还可以怎么说?(小板凳有裂纹;小板凳的脚有大小;……)

(2) 看到自己这么粗糙的板凳,小獾会怎么想呢?

(3) 是的,当自己做一件事遇到因难,做了许多次还不理想时,他灰心了,泄气了,他也多么希望能得到别人鼓励与称赞啊!就在这时,小刺猬来了,他带来了称赞再读这句话:“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

(4) 谁还想给泄气的小獾加加油?

(5) 一生板演小刺猬,全体小朋友就是快要泄气的小獾,真诚地称赞。读

(6) 采访小獾:小獾。听了小刺猬的称赞,你最想说什么?做什么呢?

(课文中,小獾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

3、出示句子:在我有点儿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瞧,我已经会做椅子了。这是我的一点儿心意,收下吧。

(1)读了这句,你明白什么呢?读

(2)是的,小刺猬的称赞给了小獾鼓励,增强了小獾的自信,不但能做小板凳,还能做小椅子了。谁愿意当小獾。充满自信地读读这句话。指名读,

(3)让我们大家再一起来当一回小獾,快乐,自信地再读读这句话。齐读

4、是啊!称赞是一种多神奇的圣水。小刺猬将这圣水洒向小獾,就马上变得快乐,自信,聪明。小獾又是怎样将这神奇的圣水洒向小刺猬的?又产生了怎样神奇的效果呢?请小朋友们自己再读课文8—10节。

(1)读后交流,出示:小獾接过苹果闻了闻:“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

A、你愿意将这圣水洒向小刺猬吗?那你来读一读吧!B、谁还愿意。

C、让我们一起当小獾将神奇的圣水洒向小刺猬吧。齐读。

(2)小獾将这圣水洒向小刺猬,又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呢?

出示:小刺猬也高兴极了,说:“谢谢你,你的称赞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劳!”

A、消除是什么意思?B、是啊!工作了一天的小刺猬,他是多么疲劳,但听了小獾的称赞,他马上变得怎样了呢?C、生说。D、多神奇的称赞。让学小獾的我们一起感谢小刺猬吧。

齐读

三、总结提升。

1、板书总结。

你看,神奇的称赞让小獾变得自信,让小刺猬消除疲劳。让我们再一起来读读课文,再次来感受称赞所带来的神奇的力量吧!分角色朗读。

2、称赞还有什么神奇的作用呢?(使人学习进步;使人心情愉快;能带给我们成功的喜悦。)

3、称赞能使人学习进步,能带给我们成功的喜悦。让我们再一起来读读这首小诗。

4、称赞是多么神奇啊!让我们记住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一瓶神奇的圣水。我们要真诚地把它洒向别人,让快乐,自信,好心情永远伴随我们左右。

称赞的课件 篇9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认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默读课文。

3.扮演文中的小动物,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恰当的称赞带来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理解小刺猬和小灌对对方恰当的`称赞是课文的重点,也是课文的难点。

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小黑板、小刺猬和小灌面具。

一、出示挂图,激发兴趣。

1.图上有些什么小动物?它们在干什么?

2.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幅挂图的内容。

3.引出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称赞》(板书:《称赞》)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什么?你觉得课文会讲哪方面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画出生字,标出自然段,自学生字。

2.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读字音及标自然段的情况。

3.出示生字及生词卡片,请学生认读。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4.读全文,思考后回答,本文主要写谁称赞谁的事?(小刺猬称赞小灌、小灌称赞小刺猬),它们称赞对方的什么长处?

三、布置作业。

读书思考:小刺猬称赞小灌后,小灌有什么感觉?小灌称赞小刺猬后,小刺猬又感觉如何?

一、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二、讲解课文。

1.学习第l自然段。

(2)指名回答。

2.学习第2~4自然段。

(3)小刺猬见到了,态度又是如何?(夸小灌:能干,做得一个比一个好)

称赞的课件 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背”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称赞带来的快乐。

3、学会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并发自内心地称赞别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看,她做得真端正啊!他的背挺得多直啊!刚刚老师就在称赞你们。小朋友,当老师称赞你们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说)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跟称赞有关的故事,题目是:称赞。

请同学们静静的看老师写板书(师板书“称赞”“称”是翘舌后鼻音,“赞”是平舌前鼻音,下面是个“贝”字)。谁能读好这个词?(评价:你读得真准!)谁还能读?(你读得真响亮!真棒!)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1、师:请打开书第85页。有两个任务: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再想一想:故事讲了谁称赞谁?。

2、故事讲了谁称赞谁?(在“称赞”旁板书“互相”)

出示图片:小刺猬(轻声)、小獾

A.先出示小獾图片。生齐读,提示这个字是前鼻音。

B.再出示小刺猬图片。

师:这是小刺猬的样子,它的身上都是——(生接:刺)。浑身都是刺,真可爱!谁愿意跟它打打招呼?(评价:你把小刺猬的名字叫得很准确,像这样把“刺”读得长一点,“猬”读得短一点轻一点,就能读出轻声了!你真热情!)谁也能这样跟小刺猬打招呼?(生齐读)

C.师:再看看它们的名字你有什么发现吗?(反犬旁的字都是动物。)

3、过渡:课文中的其他生字认识吗?我可要考考你们了。

A.指名读、随机正音(前后鼻音)(发音真标准!读得特别漂亮!声音真响亮!)

B.寻找不同点(看,板凳和椅子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C.再来读读这组词语。

D.师范写“板、椅”

E.再看着一组词语,小老师领读。谁知道它们分别是指什么时候吗?(早晨、黄昏)

(这是一组反义词呢。)送回到句子里了,再读读

出示:

再齐读。

过渡:这里有一个多音字竟然读多了,真好!

E.出示:

①还有一个读音,谁来读读这句话?

为什么第一个用bēi,第二个用bèi?(名词、动词)

哦,原来是这样。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吧(出示文中的句子)。

F.指导书写“背”

过渡:我们来写写这个有趣的多音字吧。(师边写边提醒:这是个上下结构的字,上紧下松,上短下长。上边的“北”背靠背,谁也不理谁。下边“月”的第一笔“撇”要变成“竖”,是个变形的月。学生书空)

生练习(下发的作业纸):描一个,写一个。

展示学生作品。(你真会观察!)

三、再读课文,体会称赞

1、师:把笔放下,老师看看谁坐得最端正。同学们写得真认真,得到了老师的称赞。那文中的小獾和小刺猬是怎样相互称赞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找出来,多读几遍?

交流:谁来读一读,它们相互称赞的话?(3名)

2、师:我们来看看得到过小刺猬称赞的小板凳。你们瞧,这小板凳做得怎么样?(预设:边沿不平整、脚高低不平、粗细不一样……)

3、师:这样的板凳用书里的词语来说就是——(粗糙)

读准“糙”字的音(先拼一拼,然后在读这个词),理解“粗糙”

4、师:小獾小獾,看见自己做的小板凳这么粗糙,你会怎么想?

预设:我真没用,小板凳做得这么粗糙。(对自己没信心)

我再也不想做了。(开始放弃了)

我很伤心。……

师小结:像……用课文的一个词语就是“泄气”

5、师:板凳我已经做了三张了,可是板凳做得——很粗糙。我一点信心也没有,泄气极了!

如果你就站在对自己没信心,开始放弃做板凳的小獾身边,你会对它说什么?

预设:小獾,加油,你会成功的!(鼓励它)

小獾你已经有进步了!(你这是在称赞它)

……

6、小结:这时候,他多么需要别人的鼓励和支持啊!小刺猬也像我们小朋友一样,送去了他需要的东西——称赞。你们瞧——

(二)出示:

1、谁愿意用这句话来鼓励鼓励我这只“小獾”?

2、指名读,评价:听了你的称赞,我真高兴!

听了你的称赞,我的心里甜滋滋的!

听了你的称赞,我不再泄气了!

听了你的称赞,我充满了自信!

听了你的称赞,我有决心做第四个、第五个、第六个板凳,一定会把板凳做好的。

师:小朋友,为什么是称赞我一个比一个做得好?而不直接夸我板凳做得好呢?(你的意思是一个比一个好,让小獾继续努力。原来一个比一个——是在表扬别人有进步呢!我们也来说几个吧?)

(“仔细地看了看”师:原来发自内心的称赞能给人带来力量。)

师:大家就一起来称赞我一番吧!(齐读)

3、刺猬的话给小獾带来了什么?

指名反馈。

师:除了信心、勇气(生说的话),还有别的(出示小獾的话)请大家多读几遍再找找。

“椅子”

师引导:小獾现在会做什么了啊?(出示椅子图)这椅子做得怎么样?跟刚才的板凳相比?(出示板凳图)

师:小獾刚开始练板凳都做不好,现在会做这么精致的椅子了,是什么让它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生说)就是那一句小小的称赞。

(出示小刺猬称赞的话)齐读。

4、称赞真神奇,让本想放弃做板凳的小獾找回自信(板书自信),那他会怎么说这句话呢?同桌练习读。

指名读。评价:你发自内心的感谢我听到了!

也是个懂得感恩的孩子!

师:带着小獾浓浓的谢意来读读。(齐读)

5、从小獾的变化,我们深深地体会到称赞能给人带来信心和动力。想想,班级里有谁你到看他的进步,却忘了称赞他的?再来称赞称赞。

评价:进步这么快,的确应该得到称赞!

发现了别人的优点,老师也要称赞一番!

真为你高兴,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请被表扬的学生起立,说说得到表扬之后有什么想说的?

(引导:老师从你甜甜的笑容中感受到了你很开心。听了他的称赞你接下来准备这么做!)

四、小结课堂

老师也要称赞称赞同学们,(出示句子)

这是我称赞你们的话语,(指名读,我把它送给你了)称赞是股神奇的力量,我们生活中一定要用好它,去鼓励和帮助别人!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小獾怎样称赞刺猬的,下课。

板书设计:

18、称赞

小刺猬互相小獾

称赞的课件 篇11

教学目的: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3、借助插图,了解课文内容。

4、学习通对话进描述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学着发现别人的优点。

难点:学习课通过对话进行生动描述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教学挂图

教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二、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三、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新课。

“称赞”是什么意思?你平时因为什么受过别人的称赞?

(二)识字写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本课的生字。

2、借助拼音读带有生字的句子。

3、借助图片和生活经验识字。

借助图片一、幅图:感知“刺猬、板凳、椅子、粗糙”的意思,认读六个生字。“猬”在刺猬“一词中读轻声。

借助第三、四幅图:通过口语交际,感知“瞧、留下“等词语的意思,认识其中的两个生字。

4、在朗读词中认读生字。

(1) 清晨,小刺猬去森林里采果子。

(2) 小獾已经做成了三个小板凳。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认真。

5、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板、椅、但、傍:都是左右结构,板—饭,换偏旁。椅—奇,加偏旁。但—旦,傍—旁,加偏旁记字。

6、写字指导;“采”是爪字头。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四、板书设计。

刺 、 猬、板、凳、糙、但、傍、奇、瞧、留

保密课件


保密课件 篇1

保密培训课件

1. 前言

保密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与市场竞争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意识到保密工作的重要性,开展保密培训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本课件旨在通过介绍保密法规、保密工作流程和案例分析等多个方面,提高相关人员的保密意识和能力,保障企业信息安全和发展。

2. 保密法规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

该法律自1988年1月1日起施行,是我国保密立法的基本法律。内容主要包括国家秘密的界定、保密制度、保密机构和保密责任等方面。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秘密法》

该法律自2018年4月26日起施行,重点规定和保护商业秘密,明确了商业秘密的定位、界定和保护措施等。

2.3 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除了以上两部基本法律,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都与企业保密工作有关。

3. 保密工作流程

3.1 保密设施

通过对企业组织架构、信息流程、信息安全等方面的评估,制定并设立相应的保密设施,如保险柜、门禁系统、监控录像等,从物理上保护企业信息安全。

3.2 保密制度

制定并实施一套完整的保密制度,包括信息收集、传输、存储、处理、转移和销毁等方面的规定,确保相关人员严格按照流程和规定进行保密工作。

3.3 保密培训

定期开展保密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保密意识和能力,使其认真履行保密义务,切实做好企业信息安全工作。

4. 案例分析

4.1案例一:公司人员泄密

甲公司有一名员工将公司的重要数据复制到U盘上离职带走,导致公司遭遇严重的商业损失。原因是甲公司的保密教育还不够到位,员工也没意识到作为员工必须遵守公司的保密规定,因此才会犯下这样的错误。

4.2 案例二:公司保密设施被盗

乙公司保密设施失窃,一些重要的资料被盗走,导致公司遭遇极大的损失。调查分析后发现,保密设施只是名义上设立了几个,但没有实质性的作用。

5. 总结

企业保密是一个长期而且吃力的过程,需要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和认真履行保密义务。一个合格的保密工作流程,严谨的保密制度和有效的保密培训,都是企业保密工作的重要支撑点。只有真正强化保密工作的意识和理念,从具体的行动上加以切实的实践,才能更好的保障企业信息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保密课件 篇2

保密培训课件

第一部分:保密意识引导

1.1 保密意识的重要性

保密意识是指拥有保守秘密的意识和自觉。如何保守国家机密、商业机密、技术机密等各类机密信息,是企业、机构和个人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保守机密并不仅仅是为了遵守法律法规,还是为了维护国家和单位的安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1.2 保密法律法规和责任

我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秘密法》、《反不正当竞争法》、《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对保密作出了明确规定,并对泄密者和侵犯者做出了明确的法律责任。泄密者一经查实,应立即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企业、机构和个人也应该认真履行保密责任。

1.3 保密意识的培养

事实证明,没有坚定的保密信念,再好的保密措施也是无效的,所以提高保密意识是首要的工作。培养保密意识的方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教育,让每个人清楚知道保密法规规定和保密责任,提高大家的法律意识和保密意识;

2)加强信仰教育,加强大家的道德认知,让大家深刻知道保密工作是维护国家安全和人民利益的必要措施;

3)做好保密员和保密教育工作,加强培训,普及保密知识和技能,提高大家的保密技能。

第二部分:保密工作指南

2.1 机密审查

机密审查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在任何场合都要认真审核机密等级,做到权限分明,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泄密事故。机密的安全是通过三个流程来实现的:取得机密信息、传递机密信息、处理机密信息。对于保密性较高的信息,必须经过机密审查,审查通过后方可进行操作。

2.2 机密物品的存放和保管

机密物品的存放和保管也是重要的。机密物品包括各类机密文件、计算机、移动存储设备等,这些物品的遗失或损坏都将给公司带来重大损失。对于机密物品的存放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物品应存放在安全可靠的地方,不要存放在其他人可进入的地方;

2)对机密物品的存储进行严格管理,保证机密物品不被非法获取或被泄密;

3)机密物品存储后要定期检查,如有遗失或损坏要及时报告。

2.3 谨慎处理机密信息

对于机密信息的传递和处理需要谨慎处理。对于接收者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只接受有权用户的机密信息;

2)对接收到的机密信息要做好密级的判断和记录;

3)保持门户机密信息机密性,防止被泄漏或者事件。

2.4 机密信息的安全销毁

机密信息的安全销毁同样重要。关于机密文件的销毁,有严格的规定和方法:涉及重要政策、机构改革、国家安全、装备研制、产品开发等的密级较高文件须采取秘密性销毁方式;一般的机密文件可以采用塑料灰化、炉化或者切割方式等方法进行销毁,要保证文件的准确和完整性。

第三部分:保密技能培训

3.1 信息加密技术

信息加密是一种保密技术,在信息传输过程中,可以对信息进行加密和解密。而之后也需要我们在保护信息安全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信息加密技术。常见的信息加密技术有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等。对称加密需要用到同一把密钥,密钥传输需要使用安全通道;非对称加密需要用到公钥和私钥,加密和解密的过程需要使用不同的密钥。

3.2 信息访问控制技术

信息访问控制技术是指通过对用户身份识别和认证、对访问的控制、增加审计跟踪等措施,保证系统内的机密信息只被授权的人员使用。要确保系统的安全,信息访问控制技术非常重要。这种技术需要以严格的权限控制来实现,包括角色管理、用户访问控制、网络接入控制等内容。

第四部分:养成保密习惯

4.1 自觉遵守保密规定

作为一名员工,要自觉地遵守保密规定,保护公司和国家的机密信息。不要采用口胡、较高的方式进行交流;不可以将机密信息拍照、复制等放到社交软件上;不能透露工作环节中的不必要的信息,以免破坏公司的恶意攻击。

4.2 做好安全管理

在保密工作中,安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做好安全管理,可以减少信息泄漏事故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制定科学合理的保密管理制度;

2)加强保密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岗位管理;

3)完善保密技术和措施;

4)规定奖惩制度,对泄密行为进行打击。

4.3 提高审慎意识

在工作中要提高审慎意识,尤其是在处理机密信息的时候,要保持高度警惕。采取以下措施:

1)避免在公共场合谈论机密信息;

2)注意保密信息的传递方式;

3)控制机密文件的查看权限;

4)避免在非授权な设备上处理机密文件。

结语:

保密工作不仅是企业和单位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每个人应该履行的职责。保密工作不仅是业务素质和职业成就的体现,更是责任和担当的体现。通过课件的学习,大家应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希望同学们在工作中能够做好保密工作,维护公司和国家的安全。

保密课件 篇3

保密培训课件

——保护机密信息,维护公司安全与发展

一、引言

保密工作是公司运转中的必经环节,是公司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信息时代,信息价值越来越高,不做好保密工作,会给公司的安全和发展带来不可逆转的危害。这份保密培训课件,旨在给公司员工提供最基本的保密知识,增强员工保密意识和保密能力,提高公司保密等级,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二、保密的定义及意义

保密是指对与国家、军队、政党、企事业单位、个人等利益密切相关的情况、数据、信息等进行合理的控制和保护,防止泄露、损毁或被利用等方式存在的安全问题。保密的意义在于保护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防止重要信息的泄露,以及促进企业内部合作和沟通等。

三、保密法律法规

根据我国《保守国家秘密法》、《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商业秘密保护条例》等法规规定,我国进行保密方面的规定有:

1、机密的分类

根据保密法律法规,机密具体分为绝密、机密和秘密三个级别。其中,绝密最为重要,涉及国家安全和国计民生。机密次之,涉及国家利益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等。秘密最低,涉及商业机密和一些不重要的内部信息等。

2、保密管理机构的设置

对于国家机关、军队、大型企业和金融机构等,应该成立保密委员会,实行一级保密管理。对于其他单位和个人,则应当实行二级保密管理。

3、保密制度

单位在保密管理方面应当建立保密制度,并进行定期修订和完善。保密制度应该包括以下内容:保密工作的指导思想、保密工作的组织与管理、保密责任制、保密人员管理、机密管理、技术措施、安全监管等。

四、信息保密

信息保密是指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所在的研究数据、设计图纸、技术出版物、财务会计、电子邮件以及其他业务信息进行保密的控制和管理。信息泄露会给企业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因此企业必须积极采取措施加强信息保密。

1、加密技术

加密技术是互联网时代下的重要技术手段,它可以将敏感的信息进行加密,使得未经授权的人无法得到需要保护的信息。加密技术的类型主要包括:对称加密技术、非对称加密技术和混合加密技术等。

2、电子邮件

电子邮件一直是企业交流的一项重要工具,但是也存在信息泄露的风险,因此企业需要在日常中对邮件内容进行保密,利用加密和邮件应用程序等方式,确保信息安全。

五、实际操作

保密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我们必须在日常工作中落实保密工作,达到预防和保密的目的。个人和企业的保密意识和保密技能应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提升。

1、保密培训

企业应当开展定期的保密培训,提高员工保密意识,并对员工进行保密技能培训,以保障公司信息安全。

2、加强管理

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保密制度,制定保密规定和流程,对保密人员进行实名制管理,对关键人员进行保密协议签署,保证保密工作的落实。

3、技术手段

企业需要采用技术手段对重要信息进行保密,开启笔记本电脑、手机等时要及时确认周围环境,使用加密设备或加密软件对重要数据进行加密。

六、结语

保密工作是每一个企业和个人必须的一项责任,只有不忘初心,不断学习,落实保密要求,才能提升保密工作能力,实现企业发展和个人成长。在此建议各位职工保护好自己手中的每一个企业机密,做一个真正的保密工作者。

保密课件 篇4

[保密培训课件]

一、保密意识培训

保密工作是国家事务的一部分,也是企业、机构、单位的必备环节。保密意识是保密工作的基础,是保密人员的必备素质。因此,保密意识培训是保密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次培训围绕以下主题展开:

1. 保密意识的概念和意义

2. 保密工作的基本原则

3. 保密工作中的主体和责任

4. 保密工作中的相关法律法规

二、保密制度培训

保密制度是指为保护国家和个人的秘密而制定的,包括国家保密制度和企业、机构、单位内部保密制度。制度的有效贯彻和执行是保密工作的关键。因此,本次培训将重点介绍以下内容:

1. 国家保密制度和企业、机构、单位内部保密制度的相关政策和法规

2. 保密文件、保密资料的管理及流转

3. 借阅、复印、传输、外发、销毁等环节中的保密措施

三、信息安全培训

信息安全是保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信息安全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在本次培训中,我们将侧重以下主题:

1. 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关键要素

2. 信息安全事件的类型和特点

3.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

4.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

四、保密技能培训

保密技能是保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各种技巧和方法的运用。本次培训将重点介绍以下内容:

1. 信息加密与解密技术

2. 信息检索与分析技术

3. 信息截获和监控技术

5、保密案例的学习与分享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保密知识,培训课程中将涉及一些实际保密案例。通过案例学习和分享,大家能了解到不同领域中的保密问题,以及如何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

以上就是本次保密培训的主题内容,希望大家通过此次培训,能够增强保密意识,深入理解保密制度,并掌握实用的保密技能。我们期待您的参与和支持!

保密课件 篇5

保密培训课件主题篇

一、保密意识的重要性

保密意识不只是一种纪律性或自律性的行为,更是一种责任感,它是一种为公司、个人、国家和社会负责的态度。保密人员除了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外,还要有高度的保密责任心和保密意识,保证其工作不泄漏秘密信息。

二、保密制度

保密制度是公司为了保障信息安全而制定的制度和规章制度。在公司保密制度中,每个保密环节都有明确的规定,每个环节的责任主体也都明确。大家必须 烂熟于心,并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三、信息安全风险

信息安全风险指的是信息系统中可能发生的潜在且未被预见到和控制的危险。这些风险可能来自各种不同的供应商、开发人员、设备,以及外部、内部等因素。采取安全措施可以规避风险和减少损失,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四、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指的是保护网络系统、应用程序和数据不受非法的、有害的攻击、利用、破坏、篡改和窃取。在网络安全领域中,保密信息需要进行密码保护等安全措施,保密信息数据需要设定合适的安全性等级,以确保数据不被泄漏、不被篡改,不被窃取等。

五、物理安全

物理安全指的是针对物理设备进行的保护,包括防火、防水、防盗、防电磁干扰等安全措施。保密信息系统采取物理安全措施可以防止设备被损坏或被盗窃导致的信息泄漏。

六、保密工作涉及的法律法规

保密工作中需要遵守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日渐完善,有国家层面的《保密法》、《网络安全法》,还有省市层面的《信息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保密人员需要熟悉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合法合规地执行保密工作。

七、保密宣传教育

保密宣传教育涉及的方面较多:保密意识的提高、保密制度的呈现、保密工作的知识普及、保密教育培训等。公司要为保密人员提供丰富的保密培训、教育等,让大家更好地了解保密工作及其重要性。同时,还要将保密教育融入企业文化中,全员参与,形成“保密文化”。

八、保密意识的养成

保密意识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培养过程,形成良好的保密意识需要每个人长期坚持、日积月累。保密人员还必须经常参加保密教育和培训,以维护保密工作的长期稳定。同时,应该热衷于学习和了解最新的保密技术和规章制度,以不断提升自身的保密技能和意识水平。

保密工作企业中不可或缺,需要企业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制定完善的保密制度,全员参与,普及保密知识,以达到更好地保护企业及员工的隐私,提升企业安全性和竞争力的目的。

2024村居的课件(集合十一篇)


這篇文章是小編特別挑選關於“村居的课件”的精心文章,如果您需要的話可以參考一下,希望您會喜歡。每位老師需要在上課前好好準備自己的教案和課件,如果還沒有寫好的老師就應該盡快趕緊完成。教案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村居的课件 篇1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初步了解有关词的知识。

4、 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1、 通过语言文字,感悟田园生活的美妙意境,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2、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写下来。

1、 投影 2 、范读磁带 3、配乐磁带 4、收集辛弃疾和有关“词”的资料。

一、 揭题。

1、 出示插图、筝曲。

2、 图中描写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3、 这幅图就是根据辛弃疾写的一首词而创作的。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词。

引入诗,范读。

二、 读准课文,理解词义。

1、 听课文录音,注意几个字音。

“乐”“媚”、“翁媪”、 “笼” 、“剥”、“莲蓬”

6、 继续读,想想能够明白什么意思。

7、 相机交流、理解:

(1)“锄豆”、“卧”、“茅檐”、“无赖”、“吴音”、“相媚好”等词的意思。

(2)词牌名与题目的文体知识,“村居”的意思。

8、 质疑。

9、 几杯酒下肚,老爷爷、老奶奶微微有点醉,心理高兴,他俩就闲聊起来。

想想,他们在聊些什么呢?

10、 过渡:

通过朗读和自学就能把意思读懂(相继板书)。当然,不但要读懂,还要把这首词读好。(相机板书)

三、 体悟意境,内化表达。

1、 把这首词读好,你觉得怎么好就怎么读。

布置自渎。

2、 创设朗读情境,自由朗读。

3、 激情:老爷爷、老奶奶在茅檐下看看景色,聊聊天。感觉怎么样?

4、 齐读课文。

5、 展示画面。理清顺序。练习背诵。

6、 指名试背。

7、 读得这么好,大家是不是可以写写什么。人物,环境,感受皆可,有感而发就行。

8、 交流文章。

9、 总结:就让我们永远记住辛弃疾为我们描写的这首清新宁静的词吧!

齐读。

四、 作业:

(1)找几首辛弃疾写的其它的词来读读,品味品味。

(2)也可以寻找其他词人写的词,读读背背,在班级里开展古诗词朗诵会。

村居的课件 篇2

教学目的:

理解诗中语句,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的意境,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背诵这首词。

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发挥想象,进行再创作,可以画成图画或扩展成一篇散文或故事。

教学过程:

一、题解。

清平乐是词牌名,这首词是诗人晚年遭受议和派排斥,打击。壮志难酬。归隐上饶地区农村时的作品。

二、自渎,扫清生字。

1、读准字音。

2、解释词语。

三、齐读,指名谈词句的意思或描绘的意境,学生评议。

四、引导学生分析诗歌构思、写法,讨论下列问题。

1.开头两句写景,描会了哪些景物有何特点

明确:茅舍、小溪、青草,这些农村中司空见惯的小景,将它们组合成一个画面。显得格外清新优美,富于田园特色,

2.后六句写人,写了哪些人物的哪些活动为什么这样构思

明确:通过翁媪打趣闲淡,大儿锄草,中儿编织鸡笼.小儿卧剥莲蓬的简单情节,安排,寥寥几笔描画出一幅富于田园特色的生活景象,表现了农村和平安宁、自然朴素的生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小结:这首词在表现手法上,不事雕琢而纯用白描,写人物的活动富于变化,写白发翁媪,先闻其声:写大、中、小儿.后见其人。寥寥几笔,如实描摹,写出家两老三少的活动,全词只摄取了一个很平常的生活画面,如同一幅素描,却写得生趣盎然。

五、学生朗读、背诵。

六、课堂作业:

1、根据词的意境,画一幅田园景象图。

2.展开合理的想象,将《清平乐》扩写成300字的短文。

附:学生改写的作文

这是一个山青水秀的小村庄,四周青山环抱。村子里绿树成荫,绿草如茵,五彩缤纷的花儿遍地开放。一条小溪穿村而过,犹如碧绿的玉带。

一座低矮的茅屋前,一棵大树巨人般挺立着。屋后,一片竹林枝繁叶茂。门前的小溪,岸上长满了碧绿的青草,溪水清澈透明,溪面波光粼粼。溪中,荷叶挨挨挤挤,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一朵朵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婷婷玉立。有的绽开了,露出嫩黄色的莲蓬,像小仙女穿着漂亮的舞裙跳起了快乐的踢踏舞;有的含苞待放,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偶尔还有只小蜻蜓落到上面休息。鱼儿在荷叶间欢快地嬉戏着。不知是谁家的一对老妇妻,刚喝完酒,带着醉意坐在茅屋前亲热地闲聊。

放眼望去,勤劳的大儿子正在溪东豆田里锄杂草。尽管他戴着草帽,炎炎烈日还是烤得他大汗淋漓,汗水洒在豆田里,滋润着豆苗。但他看到眼前想到秋天的好收成,锄得更起劲了。心灵手巧的二儿子正坐在门前认真地编织着鸡笼,随着他的手不停地翻动,竹条在他手中飞舞着。惟有最受宠爱的小儿子十分顽皮,正悠闲地独自趴在溪边剥着莲蓬呢。

好一幅美丽的村居图啊!

村居的课件 篇3

《村居》是人教实验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4课的两首古诗之一,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它描写的是花草繁盛,千里莺啼,春风杨柳,令人陶醉。儿童放学归来,三五成群,迎着春风,放飞着风筝,放飞着快乐,放飞着希望。良辰美景配上快乐的生活,多么富有情趣;大好春光配上风华少年,意境多么悠远。

1、学会生字,理解诗句。

2、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

3、有感情朗读、背诵这首诗。

4、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1、同学们想一想,你以前会背哪些古诗?谁想起来,就请你站起来背给大家听。(学生起来背)

2、真好!看来大家非常爱学古诗。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这首古诗啊,内容和春天有关系。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清朝有位诗人高鼎特别喜爱春天,他用写诗的形式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这首诗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叫《村居》。

1、(多媒体出示画面)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黄莺边飞边唧唧地叫,孩子们正在放风筝。)看着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

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

⑴ 学生练读。

⑵ 指名读,正字音:

注意“趁”是翘舌音,前鼻音,“烟”前鼻音,“醉”“散”是平舌音,“忙”“童”后鼻韵母。

1、现在你们看看图,再读这首诗,读一句,想一想,你猜猜这首诗是什么意思?把每句诗的意思猜出来。猜出来后告诉周围的同学,再听听其他同学怎么说。大家互相帮助,把这首诗学好。

2、学习一、二句:

⑴ (多媒体出示第一、二句诗的画面)谁来说第一句?指名说,大家补充。

⑵ 我觉得不对,要是“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应该是“二月天草长莺飞”呀,这里写的是“草长莺飞二月天”这是怎么回事?

我们一会儿再解决这个问题。

河堤/杨柳/醉/春烟。

⑹ 老师配乐读一、二句,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自己看到了什么?听了有什么感受?

⑺ 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

⑻ 指名反复读。老师指导。

⑼ 配乐全班齐读一二句。

3、学习三、四句:

⑴ 指名读三、四句,读后,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指名说诗意,理解“纸鸢”,指导写“忙”字。

⑶ 请你谈谈自己放风筝时的心情,把自己想象成图中那几个刚散学归来的小孩,请你欢快地读三、四句,读出心中的喜悦。

⑷ 指名朗读。老师相机指导。

1、自由练习朗读全诗,然后每组选出一名同学,准备比赛读。

2、比赛读,其余同学当评委。

3、配乐背诵,边背边想象在美丽的春天里快乐的生活。

1、这首诗我们先读到这里。还有一个小问题,我们还没有解决,什么问题呢?

“草长莺飞二月天”为什么不说“二月天草长莺飞”?

2、请同学们按“草长莺飞二月天”读一遍,再按“二月天草长莺飞”读一遍,看看怎样读更好听。

3、让学生写出“天”“烟”“鸢”的拼音,然后观察说说发现了什么?

4、小结:

你们说得真好!他们的韵母都一样,这样写诗,听起来特别好听,特别有味道。如果换成了“飞”字味道就差了。

1、(配乐)自由动手绘画。

(我们学了这首诗,看到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村童扑蝶图,感受到了诗人对春天和乡村生活的爱,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真是诗中有情,诗中有画啊!想画下来吗?)

儿童/散学/归来早,

村居的课件 篇4

《清平乐·村居》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和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用纯粹的白描手法,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安排,就把一片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真实地反映出来了。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清新悦目的感觉。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新课标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确定了以下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的意思,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重点:在多层次阅读过程中体会词境,感受乡村生活的安宁美好。

教法: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情境教学法”、“以读代讲教学法”。

学法:

1.“边读、边看、边想、边理解”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把时间留给学生。

本课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句,却把一家农户的环境气氛鲜明地勾勒出来,语言清新秀丽,浅显易懂。为了让学生在多层次阅读过程中体会词境,感受乡村生活的安宁美好,我一直把“边读、边看、边想”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把时间留给学生。力求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读准、读懂、读好”的递进性活动中得到提高。根据本文的内容、语言、结构等方面的特点,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我设计如下教学思路:

想通过对古代文学的神圣感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开始本课的学习。

读,是诗歌教学之魂。初读课文时,给学生设置一个训练坡度:读准,字正腔圆;读流畅,表现韵律。首先,要求读正确,关注“剥”、“蓬”等字的发音,感受词的韵脚;

在理解醉和喜的基础之上,在词体会作者想向我们传达的情感。

主要设计了两个作业:一是背诵,一是小练笔。这个过程,既需要学生“入乎其内”,又需要学生“出乎其中”,从总体上把握诗词,并且把握的是诗词的精髓,再现的是诗词的神韵。同时,它以灵动的思维灵动的形式保持了诗词的灵动性,学生理解了美,感受了美,交流了美,才能写出美。

村居的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相媚好、无赖”,借助画面与注释,了解词的大意。

3、在了解词的一般特征。

4、多层次的诵读、想象、拓展中,感受词中田园生活意境,体悟词人对这种安宁生活的向往。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初识宋词。

1、知道今天我们学什么吗?(请一生回答)它是一首——词(学生接着说)。是的,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诗词”国度,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相信同学们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词,老师想考考大家,老师说前半句,你们一起说出下半句。

2、屏幕出示:教师提供前半句,让学生接着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这些诗词连起来读一遍。

3、这都是描写农村生活的诗词。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驻足于农村,寄情于田园,用诗词表达自己对农村那份浓浓的情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词。板书:清平乐村居。“乐”这个字读yue,一起读课题。

4、清平乐,是词牌名。什么是词牌名呢?出示小资料:清平乐,词牌名。中国古代,诗人写成了一首词,按一定的旋律来吟唱,这旋律的名称,就是词牌名,它表示的是一种曲调,一种节奏。清平乐是词牌名,那么“村居”呢?——是这首词的真正的题目。所以在书写课题的时候中间空一格或者用间隔号,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词牌名和题目中间要略有停顿。一起再读课题。

二、自主初读,感知词韵。

1、辛弃疾笔下的“村居”是怎样的情景呢?请大家拿起课文,放开声音来读读这首词,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读正确,读流利。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指名读。

4、预设:

大家有没有发现在这首词的最后一句中,有一个多音字——剥bao、bo(板书)

注意:“莲蓬”的“蓬”。

还有一个生字,谁来读一读——媪。连着前面的“翁”一起读。请你领着大家读一读。

5、注意了这些字音,谁来把这首词连起来读一读。这次要求看着屏幕读。(屏幕出示)

6、指名读。

教师指导:读通、读正确并不难,但是,同学们,读词跟读诗一样要慢点,如果能稍加停顿,那就能读出节奏来,读出味道来了,比如说吧,“茅檐/低小”,哪里停顿了,注意“檐”字的声音——稍微的延长,这就叫绵音,读诗词就要这样读得停而不断。来,在位置上自己再练一练。大家一起读。

7、读着,读着,你有没有发现除了题目外,诗和词还有什么不同之处?为了便于比较,我把这首词,变了个样。(屏幕出示)白发谁家翁媪和大儿锄豆溪东之间有一空行,说明它有两个部分,前一部分,词中叫上片,后一部分叫下片,朗读时两片之间的停顿要长一点。诗的每句话对仗都很工整,字数一样,而词的每句话字数可以不一样。因此,词还有一个小名叫长短句。

8、分男女同学读,女同学读上片,男同学读下片。

三、品读赏析,感悟词境。

(一)想象画面,把握词意。

1、同学们,俗话说“词中有画,画中有词”,我们这么读着读着,你的眼前出现了哪些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

2、交流、反馈。

3、随机朗读、理解。(理解:吴音,他们是用什么语言聊天的)

4、连起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5、同学们,你们都看到了,这首诗的意思就明白了。咱们把自己的感觉、体会放到诗当中去,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词。

(二)品读词句,进入词境。

1、我们通过想象,基本读懂了这首词的意思。但是,还不够。有人说,一首好词就好像一壶好茶,越读越品就越觉得香气萦绕,韵味深长。所以,我们读词就要读到词人的内心深处去。那就让我们一起细细品味吧。来,再读课题。——清平乐村居。

2、村居的“景”是怎样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读着这句词,你看到了哪些景物?首先看到的是——低小的茅檐。你还看到了什么?——青青草。读着“青草”我们就想到绿色的小草,那么读着“青青草”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看,多一个字我们的理解就更丰富了。谁来读读第一句。评价:你的朗读让我们看到了这如茵的绿草。

同学们,你们还看到了一条怎样的小溪?——联系最后一句话,你看到了一条怎样的小溪?是啊,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一阵清风吹来还让人闻到一股——清香。

是啊,多美的画面啊,那蓝蓝的天,白白的云,淙淙的水,青青的草。我们一起读。

村居的课件 篇6

一、 创设情境,构建阅读话题。

1、引导学生谈谈春天的美景。

2、学生交流描写春天的古诗。

3、引出诗题,介绍作者。

二、 初读全诗,读准读通。

1、 学生自读。

2、 教师检查,正音。

3、 出示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4、 指导书写。

你认为其中的哪个字最难写?应注意什么?

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5、 反复朗读,正确连贯认读。

三、 自学全诗,解词释句。

1、 分小组讨论。

2、 汇报,你弄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3、 同桌互说诗句的意思。

4、 集体交流。

5、 再读全诗,读出感情。

四、 深化理解,领悟诗情。

1、 自读诗句,再现画面,练说。

2、 读了这首诗,你想到了什么?

3、 你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当时你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4、 背诵全诗。

五、 拓展练习。

把《村居》这首诗描写的内容改编成一个小故事,添加到自己的成长档案袋里。

村居的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1.你们学过很多古诗了,能想想哪些是写春天的吗?请你背给大家听。

3.这首诗是高鼎写的,这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是《村居》。

1.出示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孩子们正在放风筝。)

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

1.正字音。注意趁是翘舌音,前鼻音,纸是翘舌音。

3.学生自由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4.出示要求认读的四个字。开火车读。

1.指名读第一句。其他同学想想这句诗写了些什么?

4.春天的乡村还有什么迷人的景色呢。我们继续读。

5.全班读第二句。

6.看课件师配音说:看,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卷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

7.谁再来看着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8.学生看课件自由说。

9.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

1.指名读。

2.老师解释纸鸢就是指风筝。

4.指名朗读。老师相机指导。(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5.男女比赛读。

6.小组派代表说说,读了这两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1.自由背诵。

2.小组比赛背诵。

3.我们学完了这首古诗,你好像看到什么情景呢?请你说给同桌听。

4.指名上台说。

5.小结:诗人短短的几句诗就写出了乡村春天的美丽景色。他写得好,你们也说得很好。

村居的课件 篇8

《村居》是小学一年级下册课本中一首普通的古诗。它是清代诗人高鼎写春天景色的名篇,它的“春之景“和“童之乐”两幅画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人景交融的“春之图”都融合在这一首“春之诗”中。它是写景诗歌的代表作之一。我用了一个课时来完成这首诗歌的学习。

1、了解诗歌的基本含义和诗歌的人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2、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诗歌。

3、诗歌拓展:以这首诗为跳板,让学生在课外去收集自己感兴趣的诗歌,并背诵下来,看谁背的又多又棒。

1、教授古诗:

因为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春景的古诗,描绘了春天特有的景物,每句诗仿佛都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所以我让学生采用画“简笔画”的方法,画出古诗中的各种景物,这样用来加深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

2、古诗拓展:

这是这一节课的重点,让学生把课外收集的古诗词进行背诵和默写,这样让学生既能把以前学过的古诗词进行复习,又能把没有学过的古诗词先一睹为快,这样的效果也比专门为了背诵而背诵要好很多啊。

1、初步学文:

先指导学生去初步了解每句诗的大概内容,看看写了那些景物,分别是什么样的。

2、画图学文:

在让学生把这些景物结合诗句用简笔画画下来,再把诗句写在画的旁边,做到画中有诗,诗旁有画。

3、拓展学文:

利用学生的古诗积累来说说有那些写春景的诗,写景的诗……

《村居》是一首写景的古诗,再好的文字不如直观的画面,又是学生亲手画的,能画出来的学生相信对古诗应该有了相当深刻的理解。在新课改的春风下用一种写生的方法来学习写春景的古诗,相信这本身就比较有趣味吧!

让每一首古诗变成一幅幅美丽,充满色彩的画卷,让可爱的学生在其中自由自在的玩耍,让学习成为一件快乐的事!

《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课文。本课属于“文包诗”的形式,即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故事是诗歌的拓展和阐释,诗歌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文互照,情景同现,的确是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课文和体会诗人情感的好教材。

课文共五个自然段。第一至三自然段写李白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饯行的情景,后面的部分写李白在江边目送孟浩然登船远去,触景生情,吟诗抒情。

根据20xx年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苏教版“文包诗”这一类文章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拟订如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说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意思,并会背诵这首诗。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逐步学会基本的自学古诗的方法。

3、情意目标:

学生在品味朗读的基础上,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三、 教学重点、难点:

四、 教法与学法: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本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根据本课教材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遵循“积极指导自学、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运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创造学习、前后联系、读中感悟、角色体验,从而真正掌握学习此类文章的基本学法。

村居的课件 篇9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

1、你们学过很多古诗了,能想想哪些是写春天的吗?

请你背给大家听。

3、这首诗是高鼎写的,这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是《村居》。

1、出示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

1、正字音:

注意“趁”是翘舌音,前鼻音,“纸”是翘舌音。

纸:右边是“氏”不要加一点,易和“低”字相混。

3、学生自由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①指名读第一句:

其他同学想想这句诗写了些什么?

草长/莺飞/二月天,

④春天的乡村还有什么迷人的景色呢。我们继续读。

⑤全班读第二句。

⑥看课件师配音说:

看,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卷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

⑦谁再来看着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看课件自由说。

⑧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

⑩全班齐读一二句。

③四人一小组去读这两句,读完后互相讨论:

读了这两句后,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④指名朗读。老师相机指导。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⑤男女比赛读。

⑥小组派代表说说,读了这两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1、自由背诵。

2、小组比赛背诵。

3、我们学完了这首古诗,你好像看到什么情景呢?请你说给同桌听。

4、指名上台说。

5、小结:

诗人短短的几句诗就写出了乡村春天的美丽景色。他写得好,你们也说得很好。

村居的课件 篇10

改写〈〈村居〉〉是苏教版第十二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习作,这是一次改写练习。课文明确提出了改写的内容——古诗《村居》;要求——“借助想象,把原诗所描绘的情景和所要表达的感情具体地写出来”;方法——先“把握原诗的内容”,“想象诗人高鼎看到了怎样的美景”,“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根据教材的编排,本组训练重点是“读懂例文及提示部分,领悟如何进行古诗改写”,教学难点是“既要忠实于原诗的内容,又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把《村居》这首诗的意境及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在设计这篇习作的教学时,我们紧紧围绕本组训练重点项目,着重抓了以下几点。

(一)在教学目标上,注意简化头绪,集中目标

我们把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定为:认知目标.熟读古诗>,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一步说出对这首古诗所描绘的意境及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与感受。技能目标.根据古诗>的内容展开丰富想象,按要求改写一篇记叙文。情感目标:激发读古诗、学古诗的兴趣,提高赏析古诗的能力,养成爱观察、勤动笔的良好习惯。具体到每一环节时,教学重点也较集中。

第一环节:

1.作前回忆,激发兴趣;

2.初读例文,感知方法

3.改写>

4.交流评析

5.誊写.

(二)在教学结构上,注意以“读”为线索,以“悟”为核心

教师首先在教学一开始,联系上学期习作7中的把〈〈给奶奶送阳光〉〉改写成记叙文这部分的内容,从而引出疑问:我们如何去把古诗改写成记叙文呢?其改写的方法与把现代诗歌改写成记叙文是不是一样呢?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为古诗改写做好铺垫,然后一起学习例文。其中让学生读懂例文及课文的提示是关键,于是我让学生在读与找的过程中去了解例文改写的方法:先自由阅读,在速读全文后,让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找出”哪些是原诗的内容”,”哪些是作者的想象”,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加以解决,,最后教师协助归纳:

把握原诗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对例文的理解和诠释也极富有独创性和创造性,最后过渡到对古诗〈〈村居〉〉的改写.

(三)在教学方法上,形式多样,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1.在读,写的过程中,让学生读、思、勾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如学习例文时,让学生边读边思边勾画,从而掌握例文的写法;又如,在指导习作时,有默读、齐读、自由读、引读等形式,并注意启发学生读的欲望,以介绍高鼎的背景资料,提高学生读的能力,为习作做铺垫。

2.注重学生知识的实际运用,一步一步启发学生,“古诗当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图上有哪些景物?”“同学们想想,还有哪些象征春天的景物”,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自己的想象。

3.指导学生练习以第一人称叙述自己所见到的早春景色和儿童放风筝的情景,让学生把古诗内容化为自己的亲身经历,利用板书练习口述,如:“你放过风筝吗?你是怎么放风筝的?”“你能用黑板上的这些动词来描述以下孩子放风筝时的情景吗?”

4.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一方面利用课件出示相应的文字及音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利用实物投影及时进行学生习作的评议和修改。

村居的课件 篇11

一、引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古诗二首》中的第二首诗《村居》,请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一齐板书课题,尤其要注意“居”字的写法。谁来说说这首诗是谁写的?题目村居是什么意思?对了,这首诗写的就是高鼎爷爷住在乡村时的所见所闻。请同学们打开书,我们跟随着高鼎爷爷一起去乡村看一看。

点评:适时进行写字指导,同时,引导学生充分用好教材,学习全面地捕捉相关信息,让高效课堂植根于扎扎实实的教学活动中,这是教者给我们的示范和提示。

二、授新:

1、轻声读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板书:春景、读文)

第一句:

2、接下来我们要深入理解古诗,和高鼎爷爷进行心灵的对话。首先来看第一句,一边默读一边用笔写出你的理解,可以是字意,可以是词意,还可以是整句诗的意思。

点评:作为教师,不只是把学生引入一个独特的境界,鼓励他们自主地尝试实践,而且时时不忘方法的指导——轻声读,及时写出自己的理解。这样做学生才能“轻负”,学习才能高效。

3、说说你的思考成果。(生汇报)

4、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见解,可见大家都是爱动脑、爱学习的好孩子。但是老师告诉同学们,古诗很简短,用词极其精炼,往往一个字一个词却有着一字千金,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学习古诗贵在品词(板书品词),要结合生活实际来品。比如第一句诗“草长莺飞二月天”,老师就觉得“草长”这个词特别有味道,我就是这样品的:这小草怎样长呢?(师作手势)慢慢长,越长越高,越长越多,充满活力。我就这样来读(师范读)——草长,要读出草长的活力。另外,草长还可以从颜色、数量来品。你看,这样一品,这词语就活了、动了。好,请同学们再次读读第一句诗,抓住你喜欢的词品一品,看你有哪些新的发现。

点评:在小学阶段,自学+交流应该是常见的有效做法。杨老师俯下身子,转换角色,和学生一起品读诗句,既是方法的示范,更是情感的交流。假如我就是课堂中的一员,肯定会在老师的鼓动下跃跃欲试。

5、生汇报:

①草长:

△小草会在哪儿呢?(房前屋后、草坪、草原、山坡)到处都是小草,目不暇接,读出草的多……

△小草什么颜色呢?绿色、嫩绿嫩绿、那么鲜嫩可爱,读出草绿……

△一阵风吹来,还有青草味儿呢?闻一闻,清香扑鼻,读出草香——一起来,先闻——再读——

②莺飞:你还品出哪个词的意思?

△黄莺会在哪儿飞呢?(天上)那么高那么远,读出莺飞的高远——

△它还会在哪儿飞呢?(树林里、田野上、屋檐下、小河边)到处都有黄莺的身影,读出黄莺的多——

△黄莺会怎样飞?(边飞边唱)唱歌可好听啦!读出它的高兴—

快速的`飞,急着回家看宝宝呢!读出它的飞快——

慢慢的飞,在欣赏美景呢!读出它的陶醉——

点评:老师充分考虑到了学生可能出现的学习结果,对此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预设,与其说是学生在交流自己的感受,不如说是他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欣赏春天的美景。他们一定看到了鲜嫩而有色有味的小草,看到了可爱而有影有声的黄莺,他们也一定在尝试通过朗读来表现那种情景、来抒发自己喜爱的感情。

6、每一个词我们都读得这么有诗意,整句诗连起来该怎样读?谁来试试。

7、真美!老师也想读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看看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师范读)

师读。

8、睁开眼睛,我读得好吗?对,要学会赞美别人、欣赏别人。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诗意悟情:9、诗人能描绘出这么美的画面,可以看出他对春天有着怎样的感情?(板书悟情)

方法总结:10、会学习的孩子总是找方法。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学习过程:首先读文,了解主要内容,接着逐句品词,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最后悟情,看看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这个三步曲就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自己看着黑板再说一遍。

点评:我们常说教学时要“授之以渔”,但具体该怎样做?杨老师给我们做出了榜样:引导实践——发现总结——学习提升。学习方法的教学不要总是“渗透”,响亮地提出来,也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同时要注意学段特点,做到一课一得,得得相连,循环上升。

第二句:一位专家说过这么一句话,请同学们大声跟我说一遍:大多数人都愿意学习,但是不愿意复习,更不愿意练习,所以没有出息。相信同学们都不愿做这样的人。接下来请同学们练习使用这学习方法,自己学习第二句诗。

1、说说你品出了哪个词的意思?

①醉:沉醉、陶醉。什么醉了?(杨柳)杨柳的杨字是个生字,一齐看看田字格中是怎样写的,左右结构,左边窄一些,右边宽一些,最后两撇潇洒一些,这样写就好看多了!自己在田字格中描两遍。

②杨柳为什么会醉?(醉春烟,读诗句找)春烟是什么呢?(春天河水蒸发产生的雾气)朦朦胧胧、似纱似雾,读出这种朦胧美——(春烟)

拂堤③醉了的杨柳又是什么姿态呢?(从诗句中找,拂堤杨柳)

拂堤什么意思?(轻拂着堤岸)让我们用手轻拂着自己的头发,另一只手臂什么感觉呢?(轻轻的、柔柔的、舒服)读出这种感觉来,拂堤杨柳——

诗人醉④让我们的目光再次锁定在醉上,想一想,到底是谁醉了?(诗人自己)

诗人为什么会醉呢?(景美)杨柳拂堤,春烟蒙蒙、绿草如茵、黄莺展翅,面对美景,谁人不醉,谁能不醉,何物不醉呢?让我们读出景亦醉人人亦醉的美好境界吧!大组接读醉春烟(师引)——一组、二组、三组、四组、齐读。

⑤至此,品词还未结束。让我们的思维再聚焦在“醉”,从这个“醉”上你还看出高鼎爷爷是个怎样的人?(热爱春天,赞美春天)所以说高鼎爷爷才会发现美,歌颂美,所以这些文字在他的笔下才那么美,那么有生命、有感情、有温度。

2、让我们把“醉”字再放回到诗句中,连起来读读第二句(生读)

点评: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出了方法,就要给学生机会去实践,这个过程也是学习巩固、形成能力的过程。灵活的写字指导,抓住重点词去品味,学生学得充实有效。特别需要一提的是,老师抓住了一个“醉”字,引导学生展开了那么多的联想和想像,于是,学生的眼前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一扇豁然洞开的、美妙奇异的场景。看一看,想一想,读一读,学生也会沉醉其中。

3、谁来说说河边的美景。

4、杨柳醉了,诗人醉了,我们也醉了!忽然一阵欢笑声传来,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结合课文的插图,继续运用三步曲来学习最后两句。

最后两句:1、谁能把自己的理解通过朗读展示给大家?(生朗读)

忙:你这样读是想告诉大家什么呢?想象一下,孩子们会忙些什么?怎么放?

△忙着找伙伴,结伴放风筝,读出着急的心情——忙趁东风放纸鸢

△一边跑一边放风筝,很多的孩子在放风筝,有的叫、有的跳、有的笑、有的唱,兴高采烈,好不热闹,读出热闹的场面——

△风筝飞上了天,在天空中翩翩起舞,孩子们欢呼雀跃,他们放飞的不只是风筝,还是自己的快乐、理想和希望,读出这种感情——

点评:调动学生生活经验,也是学习的好方法。

2、一提到放风筝,就把老师的思绪拽到了孩提时代,一曲风筝歌到现在还记忆犹新,同学们想听吗?掌声在哪里呀!

总结回首:3、让我们思绪再牵回到课文中,一首诗四句话28个字,却给我们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美(板书美),充满情趣的美,那就让我们一回首,入情入境体会美!(板书美)放碟片(欣赏春景)此情此景让我们禁不住想美美的再读一遍这首诗。——

3、如果说春天是四季的开始,万物蓬勃生长,那么儿童以及我们每位同学就是人生的春天,人生的开始,未来充满了希望。可见高鼎爷爷诗中的景和人选材是多么的巧妙!让我们站起来,再读一遍这首诗,体会如诗的魅力!(师生带动作读)

点评:由自然的春天到人生的春天,由诗中的人物到现实的学生,整体朗读,整体感知,情景交融,妙趣横生。

4、二回首,好曲不厌百回唱,如诗不厌百回读,让我们二回首,熟读成诵积累美!(板书美)比一比,看谁最先背下来。

一生背。

隔壁李奶奶也吸引过来了,谁愿意背她听呀?(奶奶乐得合不拢嘴呢!)

爸爸妈妈最喜欢听自己的孩子背书了!一齐来背背,要正确流利有感情。(自己给自己鼓掌,真了不起)

点评:其实,不用刻意安排这个环节,学生的背诵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但老师创设了特殊的情境,学生更愿意来展示,这样做,也照顾到了学习的不同个体。

三回首:5、春天的美,春天的醉,早已被古代的文人墨客收藏在诗词里。让我们三回首争先恐后展示美。(板书美)

老师也不甘示弱,看看我找的吧!

初读好诗如获良友,重读好诗如逢故知。把你喜欢的诗句写在课文旁边。(停下来,老师真不忍心打断同学们)

点评:适度的拓展,学生的便视野开阔了,学习成果也扩大了。

四回首6、毛爷爷说过,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也就是说,学以致用最重要。(今天晚上请同学四回首)让我们四回首,妙笔生花歌颂美!(明天早上我们再共赏)

结束语:7、美就在我们的眼睛里,美就在我们的心灵中。让我们变成美的使者,不断发现美、传承美、歌颂美!

村居板书

三步曲:读文品词悟情

长、飞醉

春景美美美美……

整体感觉:高效课堂要从认识开始,要从领导做起。身为主抓业务的副校长,杨赞鱼老师更知“身教重于言教”的意义,她凭借着深厚的语文功底和多年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通过一首小诗的教学,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做法。希望广大小学语文老师能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大胆实践,用我们各自的智慧来装点灵宝教育的春天!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zf133.com/a/5707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