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范文大全 > 小学五年级数学课件 >

2023小学五年级数学课件模板9篇

2023小学五年级数学课件模板9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课件。

小学五年级数学课件 篇1

5、通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通分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通分的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通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求最小公倍数。

(1)求4和6的最小公倍数

(2)求6和9的最小公倍数。

2、准备题

把3/4和5/6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份数。

3/4=()/125/6=()/12

二、引入新课

1、教学例

把1/6和2/9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

分析:

(1)教学公分母的概念:当把几个分母不相同的分数化成相同的分母时,我们把这个分母叫做这几个分数的公分母。

例如:1/8、3/8、7/8的公分母是几?

2/15、7/15、11/15的公分母是几?

(2)把分母是6、9化成同分母分数应先求出这几个分数的公分母。

(3)找一找这个相同的公分母必须符合什么条件。(6和9的倍数)

(4)为了计算简便,可以取6和9的最小公倍数。作为公分母。

2、解题思路:先确定公分母18,再把这两个份数化成分母是18的分数。

1133

----=-----------=--------

66318

2236

----=-----------=--------

99327

3、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关于通分的概念要注意以下几点:

(1)和原来的分数相等。

(2)目的是使几个分数的分母相等。

4、总结通分的方法。

先求出原来几个分母的(),然后把各分数化成用这个()做分母的分数。

三、试一试

把3/4、21/6和7/8通分。

步骤:先找出4、6和8的最小公倍数,作为公分母。(12)

再把这几个分数化成分母是12的分数。

四、巩固练习

1、把下面各组中的两个分数通分。

2、把下面每组中的分数通分。

五、总结归纳

先求出原来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把各分数化成用这个最小公倍数做分母的分数。

小学五年级数学课件 篇2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质数合数。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2.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科学之谜的精神,充分展示数学自身的魅力。(zR120.COM 节日祝福网)

3.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活动一:以新闻引入

活动目的: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

活动过程:

刚才大家提起歌德巴赫猜想,贾老师也很感兴趣,而且一直在搜集这方面材料,点击课件,很巧前一段有这样的报道-----小时候就听说有人把歌德巴赫猜想比做数学王冠上的明珠,点击课件,今天竞有人悬赏100万美元求征歌德巴赫猜想之解,歌德巴赫猜想到底是什麽呀?有兴趣看看吗?点击课件

出示:大于4的偶数总能写成两个奇素数之和。

师:谁来读一下.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生读.

师:就这样一句话呀。你读懂了吗?你读懂什麽啦?

生:大于4的偶数能举个例子吗6、8、10

奇数:什麽是奇数

素数(质数):什么样的数是质数?

师:哦你们是这样理解的.看来质数与约数有直接关系。你从那知道的?

教学反思: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悬念顿生,兴趣盎然,思维处于欲罢不能的愤悱状态。此时教师巧妙地把握住时机,导入新课。这样从新闻入手,激发了全体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为本节课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效的条件。

活动二: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

活动目的:让学生自己去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初步的演绎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过程:

1、认识质数

.师:看来你们对这个猜想已经初步理解了,我们能试着写一个符合这个猜想的式子吗。

生:8=3+53、5是奇数吗?是质数吗?

10=11+33、11是奇数吗?是质数吗?

14=7+7同意吗?为什么?

师:都有兴趣举,拿出本来,看谁举的多。

生:举例。你举了几个.师把最多的式子板书黑板.

师:还有补充吗

师:我们按照自己对哥德巴赫猜想的理解写出了这些式子,是否都符合这个猜想呢?

师:符号右边都是奇数吗?都是质数吗?质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除了1和它本身不再有其他约数的数叫质数。

师:能举出一个质数吗?5是质数,为什麽?17是质数,为什么?

师:都想举拿出本举看谁举得多?四人交流一下。

师:生汇报。这些数都是质数,到底什么是质数。板书:质数

2、认识合数。

.师:9这个数为什么不是质数我们把这样的数叫什麽数。

生:合数,为什么?

师:谁能再举一个合数。什么是合数?板书:合数.

3、今天我们学习了质数和合数.板书课题:质数合数有问题吗

4、判断数字卡片是质数还是合数?

出示:5、9为什么?

抢答:3、19、49、63、47、39、121、2、1、31、5730

师:2为什么是质数?1为什么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教学反思:教师在引导学生发现判断质数、合数方法的过程中,自始至终都没有以一个裁判者的身份出现,而是力求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参与协商,鼓励和监控学生的讨论和练习过程,但不控制学生的讨论结果。同时教师也把自己当作学习者,与学生一道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当时的课堂气氛和谐、民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活动三:学生自己选择要研究的问题进行活动。

活动目的:教师要主动把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角位置让给学生,把课堂教学活动的时间多分给学生使用,把课堂教学活动的内容多留给学生处理解决,教师做好组织、设计、指导或点拨,主导者要让贤于主体者,采用这一教法,可让学生认识自我,感受到自我的价值。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活动过程:

1.你还想研究质数合数的那些知识?(学生提出很多)

如:(1)找最大质数.

(2)如何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3)自然数中是不是除了质数就是合数

2.请各小组选一个你们喜欢研究的问题,开始研究吧.

3.汇报研究成果.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你还想研究质数、合数有关的那些知识。这一过程,教师充分让位还权,放手让学生去探究,留足学生探究的时间与空间,关注有差异的学生去发现,去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做数学,能在课上研究的问题就在课上处理,留下的问题让学生向家长、老师、书籍、网络学习,这样设计已经不只局限于使学生理解、掌握知识,更多关注的是培养学生探究知识能力,着眼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参与意识,此环节的处理,虽然耽误了一些时间,但我想还是值得的.教师应以学生为本,而不应以备好的教案为本.

活动四:回到开头。

活动目的:教师本着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活动过程:

1.我们学习了质数和合数,对于哥德巴赫猜想中的奇素数你是怎么理解的?点击课件出示:大于4的偶数总能写成两个奇素数之和。

师:是不是所有一个尽可能大的偶数总能写成两个奇素数之和呢?能证明吗?

师:虽然我们现在还不能证明?但是通过这节课我们对哥德巴赫猜想的理解和我们之间的交流。你们是不是已经感受到了数学王国的神秘。

2.著名科学家牛顿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绩,是因为我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缘故。同学们其实你们已经站在巨人肩膀上研究问题啦。这使我坚信,在不久的将来,在座的各位通过不懈的努力,将来肯定会有人摘下这颗数学王冠上的明珠,解开哥德巴赫猜想。

教学反思:当时学生举手非常踊跃,表现出一种探索的欲望,敢于探索科学之谜的精神,充分展示出了数学自身的魅力。

六、板书:略。

教学反思:

一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数学学习过程的实质是现实世界各种数量关系内化上升为形式化的过程。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决定了数学教育的主要活动是思想实验。为此,数学教师应充当教练的角色,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以千差万别的方式练就千差万别的学生,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创设情境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措施。

新课程标准就数学学习方式提出如下建议: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想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有人说:你拉来一批马给它喝水,不如让他感到口渴。在讲质数、合数这节课时。我沿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设计安排了这样的导入:教师叙述,20xx年3月20日北京日报第九版有这样的报道:英美两家出版社悬赏100万美元,限期两年求证歌德巴赫猜想之解,截稿日期就是今天。随着上述情境的不断展开,学生悬念顿生,兴趣盎然,思维处于欲罢不能的愤悱状态。此时教师巧妙地把握住时机,导入新课。这样从新闻入手,让学生感到口渴,学的知识有用,同时也感受到了数学自身的魅力。对数学随之充满了无限的兴趣,为本节课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效的条件。

2.教师的鼓励为学生体验成功搭设了舞台。

成功与快乐是学习的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教师不失时机的积极鼓励,能使学生产生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因此,教师要对学生任何成功的言行都要给予及时、明确和积极的强化。如微笑、点头、重复和阐述学生的正确答案。至于学生的一些错误反应,应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可以对学生说:有进步,谁能再补充一下?在讲质数、合数这节课,教师在引导学生发现判断质数、合数方法的过程中,自始至终都没有以一个裁判者的身份出现,而是力求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参与协商,鼓励和监控学生的讨论和练习过程,但不控制学生的讨论结果。同时教师也把自己当作学习者,与学生一道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如:你们的例子都举对了吗?同桌互相检查一下,你们听明白他的意思了吗?谁愿意再给大家说一遍?就用他的方法试一试?等,看似简简单单的几句话,教学民主却随处可见。又如在学生看过歌德巴赫猜想内容后,教师问你懂吗?学生说我知道素数教师及时评价:你还知道素数那,真了不起。你从哪知道的?学生说书上看的。教师评价:从你的言谈举止就看出了你是个爱读书的学者。等等。由于采用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让学生充分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3.学生的体验为探索与创造提供了可持续性发展的条件。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质数、合数这节课时,教师在课后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你还想研究质数、合数有关的那些知识。这一过程,教师充分放手让学生去探究,留足学生探究的时间与空间,关注有差异的学生去发现,去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做数学,能再课上研究的问题就在课上处理,留下的问题让学生向家长、老师、书籍、网络学习,这样设计已经不只局限于使学生理解、掌握知识,更多关注的是培养学生探究知识能力,着眼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当学生碰到困难时,教师是启发者,当学生迷路时,教师是指导者,当学生获得成功时,教师则是鼓励者。由于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有机会接触、了解、钻研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的满足了每一个学生数学学习的需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本节课中我本着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注重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在价值目标取向上不仅仅局限于学生获得一般的解决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学自身的魅力,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了解数学的价值,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

小学五年级数学课件 篇3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93-94页的例1、例2、例3和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画图、操作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能借助工具画圆,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会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和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圆的各部分的名称,圆的基本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游戏:摸图形。

同学们,想做游戏吗?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袋子(袋子里装有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里面装有很多平面图形,请一位同学把它们依次摸出来,其他同学一起说出图形的名称。

请一名学生到前面摸,其他人说。

2、师:你能只摸一下就摸出圆形吗?有什么诀窍吗?

引导说出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3、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圆。板书:圆的认识

二、联系生活,充分感知

1、师:同学们在生活中见过圆吗?

请学生回答。

注意几点:一是注意语言的准确性,让学生说清楚圆在物体的哪个部位;

二是条件允许,让学生指一指所看到的圆。

三是学生如果说到球,师要说明,球是一个立体图形,但也能找到圆,课前准备一个圆形萝卜切开让学生看切面。

3、师:其实圆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大屏幕出示你知道吗图片。)

解说词:月球表面的环形山,盛开的向日葵,碧绿的荷叶,宁静水面上激起的波纹,飞速旋转的星球形成的美妙光环,雄伟的建筑,精巧的工艺品,优美的舞蹈

欣赏完了吗?圆真的是太美了。正如一位古希腊的数学家所说,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

三、动手实践,加强认识

1、师:你们想不想动手画一个圆呢?老师给你一支粉笔,你能画一个圆吗?

预设:学生说不能。单凭一支粉笔是不成的,还要借助一定的工具。

学生说能。让学生到黑板上画一画,发现不圆,说明不借助工具是很难画圆的。

2、课前同学们也也准备了一些工具,你会用它们画一个圆吗?

学生画圆。

汇报时教师有意识地先请用其他方法的同学介绍,

最后请用圆规画的同学介绍。

师:你是怎样画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两脚*开)

然后呢?(固定针尖)最后还要?(旋转成圆)

3、师:刚才,我们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画出了这么多的圆。

你觉得用什么工具画圆最方便,最标准呢?(圆规)

下面我们大家就用圆规在纸上画一个圆。

4、师:同学们完成得真快。

下面请同一小组的同学,把你们作品放在一起,比一比,然后说一句评价的话,好吗?

(学生可能会说画得真好,画得不圆,你的圆真大,你的圆太小,你的圆偏向纸的一边之类的话。)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引导。

(1)同学们画出的圆为什么有大有小呢?

(2)同学们画出的圆为什么位置不同呢?

(3)师:我也发现有几个同学画得不够圆,你觉得问题出在哪儿了?

拿圆规方法不对;针尖没有固定好;两脚之间的距离变化了。

5、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画圆的注意点。

师:你有没有注意,刚才这几位同学的意见,就是我们画圆的什么?(注意点)

6、请你想不想用正确的方法再画一个圆?别着急,能想个办法,使我们班每个人画的圆都一样大吗?

引导说出:用尺量出两脚之间的距离,使之相等。

怎样定?教师示范。

师:好,现在我们就把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统一定为4厘米。

学生画圆。画好后剪下来。

7、师:如果有人让你介绍这个圆?你怎么说呢?

如果有学生说出半径、直径之类的词。师:刚才同学们用到了半径、直径,我们把它写下来好吗?板书。那么什么叫半径、直径呢?下面我们把课本翻到94页,例2下面的一段话会告诉你答案。

如果没有学生说出半径、直径之类的词。师:还真不好说?不过我们课本上介绍了几个概念,它或许能帮我们的忙,请打开课本到94页,自学例2下面的一段话。

8、学生汇报。

师:看好了吗?如果是上面第二种情况。师:现在你会介绍了吗?那么什么叫半径呢?引到下面的教学步骤。如果是第一种情况,直接引入下一教学步骤。

(1)那什么是圆的圆心呢?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

学生说,师在黑板上标出。圆心通常用大写字母O表示。圆心有什么作用?它可以确定圆的什么?

(2)什么是半径呢?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半径。

什么是圆上任意一点呢?你能找一找吗?请一生到黑板上找。师注意让学生区分圆内、圆外。你会画吗?请学生在黑板上画,半径通常用字母r表示。其余学生下面画,并用r表示。

(3)什么是直径呢?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

你会画吗?让学生画。直径通过用字母d表示。请学生标出。

9、下面老师想考考大家,找出下面圆的直径和半径。

注意让学生说明怎样想的。

四、合作交流,进一步探索特征

1、我们已以认识了圆的圆心,半径,直径。这节课是不是能下了?大家想不想再深入地研究一下圆呢?单就圆心,半径,直径里面就蕴藏了很多知识,你想研究吗?

2、师:我们大家可以用手头的材料,用圆片、直尺、圆规等作为研究工具。研究方法可以是画一画、比一比、折一折等等。如果不知道研究什么问题?可以打开每组的小锦囊,看一看。请大家你的发现写下来。

学生活动。师注意选择代表性的发现。

3、汇报。

(1)圆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

师:你有这个发现吗?你怎么知道的?

学生可能是通过画的,也可能是推想的。师要注意。

(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师:你是怎样发现的?能说一说吗?学生说明,有些学生是折的,有些学生是量的,师注意帮助,让其他同学听明白。

半径的长度都相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你觉得这句话,有问题吗?有没有要补充的?

学生如果说不出来,让学生把手中圆的半径,直径与老师黑板上的比较一下。让学生明白在同一个圆里,或一样大的圆里。

(3)同一个圆里直径是半径的2倍。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学生可能说是观察到的,也可能是量的,或其它情况,只要能正确说明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就行。

你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吗?

d=2r2=1/2d

如果我告诉你圆的半径,你能说出它的直径吗?

师出示一个圆,半径5厘米。如果半径6厘米呢?如果直径是6厘米,半径呢?

小学五年级数学课件 篇4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十四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通分和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并能正确的解答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通分

2、比较两个份数的大小

3、比较每组数的大小

二、应用份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4、(1)4/5米和2/3米哪个长些?

(1)1/3吨和5/18吨哪个重些

(2)5/8小时和7/15小时哪个时间长些?

(3)5/12平方米和7/20平方米哪个面积大些?

三、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4、少先队员在橘园里摘橘子,第一组3人摘了4筐,第二组4人摘了5筐,第三组5人摘了6筐,哪一组每人平均摘的橘子最多?

四、思考题

五、总结布置作业

小学五年级数学课件 篇5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9~60页例1以及练习十第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物体或图形。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逐步实现方法的优化。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物体或图形。

【教学过程】

一、欣赏感悟,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

1.欣赏大自然中的变化规律。

2.提问:欣赏完这组画面,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3.揭示并板书课题。

二、观察场景,感知物体的有序排列。

1.出示天安门广场张灯结彩、彩旗飘扬、花团锦簇的画面,并提取出三组物体。

2.出示教材例1主题图。观察这些物体的排列顺序,同桌交流后再全班交流。

3.小结:我们发现这三组物体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的。

三、自主探究,体会多样的解题策略。

1.出示盆花小图,并提出问题: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

2.学生独立思考后把想法写在作业本上。

3.小组交流各自的想法。

4.全班交流,重点研究计算的策略。

5.看书。

四、独立尝试,逐步优化解题方法。

1.出示试一试第1题。

(1)学生独立尝试解答。

(2)指名汇报想法,重点引导为什么除以3?你是怎样判断的?为什么这样判断?

(3)重点比较:解决盆花问题时大家用了三种不同的方法,而这儿为什么都不约而同的选择用计算的方法呢?

(4)小结:看来同学们已经能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的选择算法了。

2.出示试一试第2题。

(1)同桌互提问题,并把解决的方法和结果写在作业本上。

(2)指名汇报。

(3)小结:我们要想迅速的判断第几面彩旗的颜色,只要看哪个数就行了?

五、多样练习,加深对解题方法的理解。

1.按照规律算一算每组的第32个是什么?

2.摆棋子活动。

3.动态中的规律问题:俄罗斯方块游戏。

4.出示练习十第1题,介绍十二生肖并提出问题。

六、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1.谈谈收获。

2.拓展延伸:打球游戏。

小学五年级数学课件 篇6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质数合数。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2.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科学之谜的精神,充分展示数学自身的魅力。

3.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活动一:以新闻引入

活动目的: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

活动过程:

刚才大家提起歌德巴赫猜想,贾老师也很感兴趣,而且一直在搜集这方面材料,点击课件,很巧前一段有这样的报道-----小时候就听说有人把歌德巴赫猜想比做数学王冠上的明珠,点击课件,今天竞有人悬赏100万美元求征歌德巴赫猜想之解,歌德巴赫猜想到底是什麽呀?有兴趣看看吗?点击课件

出示:大于4的偶数总能写成两个奇素数之和。

师:谁来读一下.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生读.

师:就这样一句话呀。你读懂了吗?你读懂什麽啦?

小学五年级数学课件 篇7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6~8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感知密铺图形的形状,理解密铺的特征.了解图形密铺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工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用三角形、四边形密铺的图形。

3.尝试用两种或多种平面图形构造密铺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密铺的含义及知道哪些平面图形能单独密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任意四边形10个,方格纸,七巧板,水彩笔,8种基本图形各10个(每组1份)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片,感知密铺

1.谈话:同学们,20xx年是中国年,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北京。知道为什么吗生:今年8月在北京举办奥运会。

师:不错,想不想去看看奥运场馆

大屏出示:水立方图片。(远景近景图各两幅)

这是水立方的外围墙壁,如果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壁砖、地砖密铺场景):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案是由哪些图形铺成的呢

2.平铺时,图形与图形之间有什么要求吗叫、组讨论。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板书:无空隙不重叠)

3.小结:是的,像这样把一种或几种乎面图形既无空隙,又不重叠地铺在平面上,这种铺法,数学上称它为密铺。(板书:密铺)

4.分析比较。

下面的三幅图,可以看作是密铺吗为什么

5.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密铺图形呢

6.师:的确,密铺把我们的世界装点得丰富多彩。密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美的享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图形密铺世界。

评析:由奥运场馆晶莹剔透的水立方引入新课,贴近时代,贴近生活,既切合主题,又融入爱国激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较好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接着,通过实物图案的观察,让学生初步感受图形的密铺,再通过对三个

实例的观察、比较和交流,进一步认识密铺图形的含义,步步渐近,揭示课题自然、有序,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与认知规律。

二、操作探究,体验密铺

(一)活动一:一种图形的密铺

1,质疑牵引、大胆猜想。

出示: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圆形、正五边形等八种基本图形。

问:这些平面图形是不是都能单独密铺呢请同学们先来猜一猜。

学生大胆猜想,相互争论。

2,动手操作、实践验证。

师:用什么方法验证你的猜测呢

师: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方法!我们就来动平铺一铺。

出示活动要求:

(1)小组合作,每人选择一种图形铺一铺。

(2)想一想,铺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3)将铺的结果在小组里交流。

3.汇报交流、展示成果。

哪些图形可以单独密铺呢

任意四边形能单独密铺吗指两名同学上台铺一铺。

如果是相同的任意三角形呢不用实验你能得出结论吗

不能单独密铺的图形有哪些你是怎么知道的呢为什么圆形和五边形不能单独密铺呢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数学问题。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查一查资料,写一篇科研小论文,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行

4.师生共同小结。

评析:让学生选择一种图形进行密铺操作,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密铺的特点。同时提出若干个相同的任意四边形和任意三角形能否单独密铺的问题,为密铺的研究进行了拓展与延伸,最后提出为什么圆形和五边形不能单独密铺的问题,启发学生

课后查资料去进一步研究,给学生留下了自主探索的空间。

(二)活动二:两种不同平面图形的密铺

1.课件出示(两种图形密铺的图案):

问: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2.课件出示:(两种和几种不同图形的密铺)

师:这是用七巧板中的两种图形密铺的图案。这些图案是由哪些图形密铺而成的呢

师:同学们想不想试一试,用七巧板的几种图形设计密铺的图案

3.分组操作,尝试用七巧板中的几种图形进行密铺。

教师参与学生活动,并与学生交流。

4.展示汇报交流,共同评价。

评析:在一种图形不能密铺的情况下,提出两种甚至多种图形密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思考和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冈形密铺的特点,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创新能力。教学过程让学习直接参与,充分体现了主体、主动的要求,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想

象能力和自主创造的能力。

三、展示情境,欣赏密铺

生活中密铺设计图案+埃舍尔的艺术世界

课件出示:(配乐,师随图案讲述)

评析:精美的设计让学生走进了奇妙的密铺世界,随着音乐的旋律、教师生动的讲述,学生用心感受着图形密铺的神奇和美妙,扩展了思维空间,陶冶了情操。

四、鼓励创造,设计密铺

师:很美吧你们想不想也来设计一幅作品呢

课件出示:(配乐)

小小设计师

用今天学的密铺知识,在方格纸上设计一幅美丽的图案,并涂上不同的颜色。

相信你一定行!

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创作进行必要的指导。

评析:鼓励学生运用图形密铺的特点进行创作设计,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图形密铺的认识,发展了空间想象力.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喜欢数学、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自信心。

五、总结升华

密铺是一门学问,在美丽奇妙的密铺背后,还蕴藏着许多的数学奥秘,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去研究,共同创造我们多姿多彩的生活!

总评:《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是新课程的一个特色,也是新数学课程中一个全新的内容。奇妙的图形密铺是苏教版义务教育国标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内容,是一节实践活动课,属于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教材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用砖铺成的地面或墙面,初步理解什么是图形的密铺;第二部分,通过动手操作和思考,探索并了解能够进行密铺的平面图形特点,知道有些平面图形可以密铺,有些则不能;有的还可以用两种平面图形进行密铺,从而在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密铺的含义.更多地了解有关平面图形的特征;第三部分,通过欣赏密铺图案的和设计简单和密铺图案,进一步感受图形密铺的奇妙,获得数学美的体验。

本节课教者层次清楚的组织实践活动,通过持续的观察、分折、猜想、概括,推理和验证等思维方式和学生的动手操作,交流讨论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创设情境到问题探究,具有趣味性,富有挑战性.以多媒体为教学手段,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本课还较好的注意教学与艺术的有机结合,数学美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学生在操作实践的过程中,发挥了美术创作的想象力,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受到了美育熏

陶。

小学五年级数学课件 篇8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141一142页。

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及长、宽、高的特征,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猜测,培养学生探索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1.复习提问:已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各是什么形状

2.教师出示:常见立体实物图,分别说出这些物体的形状与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3.生:指出形状是长方体的物体。师:隐化抽象出长方体立体图形。教师就此导人新课,板书课题。

[评析:由复习平面图形入手,到认识常见立体实物图,最后定格抽象出长方体立体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使学生从直观上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不同,进一步建立长方体的表象,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

二、操作实验、感受新知

分组实验,由小组长主持操作,组员参与活动。

1.用刀垂直切土豆,摸一摸切出的平面。

2.将切出的平面朝下,再垂直地切一刀,拿出其中的一块,看一看有几个面摸一摸两个面相交的部位,说一说有什么感受教师指出: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3.将某一平面朝下,垂直两平面再切一刀,取出其中的一块,看一看有几个面几条棱摸一摸三条棱相交的部位,说一说有什么感受教师指出: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评析:通过以上教学,就是让学生通过切一切,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使学生真正感知面、棱和顶点,从具体的实例中体会数学,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观察发现,探究规律

1.自主学习

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体学具,遵照下列学习提纲,认真地看看、摸摸、数数、想想,相信你能完成学习任务!

(1)长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你是怎样数出来的发现了什么规律

(2)长方体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有什么特点

(3)相交于一个顶点有几条棱有什么不同分别叫做什么

[评析:设计学习提纲,借助学具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自学能力。]

2.小组探究

四人一组交流各自的学习情况,然后大家一起议论、补充、形成共识填充下列报告单。概念特点

面长方体共有(),都是()形,特殊情况有()个相对的面是()形,长方体的面分成()组,相对的面()。

棱长方体共有()条棱,分成()组,每组()条,相对的棱的长度()。

顶点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长方体共有()个顶点。

长宽高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

[评析:通过交流、商量、合作学习方式,互补知识结构,形成小组认同的结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竞争合作意识。]

3.交流质疑

推荐小组或代表上台讲解学习情况,全班交流质疑问难,展开争论或辩论,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

[评析:教师充分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展开交流、辩学论和质疑。通过这样一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过程,培养学生思维敏捷性与灵活性,逐步形成思维的独创性。]

4.概括总结为

在学生自学、小组合作、班级交流的基础上,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动态演示验证长方体系列特征,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概括总结所学知识,并完成上表。

[评析:借用电脑的动态演示验证概括本质内容,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又使于学生系统掌握知识,形成清澈的知识源头。]

四、激趣练习,内化知识

1.基本练习

测量出火柴盒的长、宽、高。

(1)指出它的上面,右侧面,前面各是什么形状面积各是多少

(2)计算棱长之和是多少有几种算法哪种最简便

2.变式练习

把一个长方体模型切成两个小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为什么

[评析:通过变式练习,加深对知识理解,培养灵活变通能力。]

3.猜测练习

有一个长方体物体,它的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高是1厘米,请你猜一猜,它可能是生活中的哪种物体

[评析:练习设计巧妙不落俗套,题目具有思考性、灵活性、开放性、趣味性、激发学生兴趣,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想象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4.活动实践

四人一组合作操作实践,用剩余土豆切出上题中的长方体。

[评析:学以致用,既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谈谈收获,全面总结

让学生谈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大家共同评价小组或个人的学习表现情况,全面总结。

[评析:收获包括知识、能力、方法、情感等全方位的体会,表扬激励,激发数学兴趣,帮助树立学习自信心。]

[总评:本节课的设计很好地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的四主课堂教学。整个课堂教学与传统教学比较,实现了三个方面的转变:一是在教学目的方面,实现了由知识教学为主向以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为主的转变。二是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了以教师讲授为主向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主的转变。三是在教学组织形式方面实现了由单一化(师讲生听)向多维立体化(自学、小组合作、讨论、争议、操作、实践等多种形式)的转达变。此外,教师运用自制课件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尤其是课堂练习设计更是独具匠心,层次分明,基本练习巩固新知,变式练习内化知识,猜测练习拓展思维,活动、实践、创新、应用。充分思考和操作实践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小学五年级数学课件 篇9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增强空间观念。

3.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旋转现象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旋转现象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教师用课件演示:(1)钟表的转动;(2)风车的转动。

提问:观察课件的演示,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在交流汇报时可能会说出

(1)钟表上的指针和风车都在转动;

(2)钟表上的指针和风车都是绕着一点转动;

(3)钟表上的指针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风车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

教师:像钟表上指针和风车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转动的这种现象就是旋转。(板书课题:图形的旋转变换)

2.提问:旋转现象有几种情况?

生回答后板书。

3.师: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旋转现象?学生自己举例说一说。

二、新课讲授

出示课本第83页例题1的钟面。

(1)观察,描述旋转现象。

观察:出示动画(指针从12指向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指针的旋转过程。

提问:谁能用一句话完整地描述一下刚才的这个旋转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叙述完整)

观察:出示动画(指针从1指向3)。

提问:这次指针又是如何旋转的?

观察:出示动画(指针从3指向6)。同桌互相说一说指针又是如何旋转的?

提问:如果指针从“6”继续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会指向几呢?

(2)教师:根据我们刚才描述的旋转现象,想想看,要想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说明?

小结:要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不仅要说清楚是什么在旋转,运动起止位置,更重要的是要说清楚旋转围绕的点,方向以及角度。

四、课堂练习

完成课本第85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3题。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活动,我们知道要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不仅要说清楚是什么在旋转,运动起止位置,更重要的是要说清楚旋转围绕的点,方向以及角度。

教学板书:

旋转

顺时针旋转

逆时针旋转

相对应的点到O点的距离都相等。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zf133.com/a/5673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