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范文大全 > 教师教案 >

教师教案实用

教师教案实用

教师教案。

本篇文章旨在对于“教师教案”进行深度讲解,希望能够给您带来帮助。为了使教学更加有效,老师需要在上课前认真编制课件和教案,并特别注意教案的核心和难点。这样做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掌握教学进度,确保教学进程的顺利进行。

教师教案 篇1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植树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植树问题中一条线段两端都植树的特征,并能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2)通过猜测操作,验证,交流的方式探究两端都不种的植树问题。

(3)从封闭曲线(方阵)中发现植树问题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探索新知。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探究活动中发现规律,抽取数学模型,并能够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基本规律的提炼和方法的应用。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学校旁边有一条长100米的小路,老师要在栽几棵树苗,想请你们当回小小设计师帮忙设计行吗?(行)今天我们来研究研究植树问题中的奥秘。

二、探究规律。

(一)1.出示题目

这条小路长100米,每5米栽一棵小树苗(两端要栽),一共可以栽多少棵?可能会有部分学生会马上列出算式:100÷5=20(棵)

①理解题意

a、 指名读题,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b、 理解“两端”是什么意思?

指名说一说,然后实物演示。

指一指哪里是小棒的两端?

说明:两端要栽就是小路的两头要种。

②学生动手操作。

拿出小棒,同桌间互相说一说,画一画,摆一摆。

③同桌互相讨论后,全班汇报交流

a、指名说一说:你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

上黑板上来摆给大家看一看。

b、数一数你们刚才摆的小棒,它们之间有几个间隔?一共摆了几根小棒?

c、间隔与种树的棵数有什么关系?

④师说明:开始大家算出的100÷5=20,这个20并不是表示可以栽20棵树,而是指共有20个间隔。

2.改变题目条件变为:

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请按照每隔5米栽一棵的要求设计一份植树方案,并说明理由。(可用线段图表示)

1.学生试解答

2.用小棒检验

3.说一说你的想法

间隔数与栽树的棵数又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试说后,教师小结。

4. 基本练习:同学们做操,某竖行从第一人到最后一人 的距离是24米,每两人之间相距2米,这一行 有多少人?

5. 提高练习: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栽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二)出示例2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①“两馆间的小路”指的是哪一段?

②“小路两旁”指的是要栽几边?

2、学生互相合作,用小棒摆一摆

师提示:我们现在可以假设大象馆和猩猩馆相距18米,其它条件不变,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

要求完成:

①你一共摆了几根小棒?

②每一边的小棒根数和间隔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3、全班交流

4、教师小结

这种情况属于两端都不种的植树问题,即植树棵数=间隔个数—1。

(三)用摆小棒的方法教学例3

教师小结:两端封闭的情况下 植树棵数=间隔个数

三、练习应用

1.一要木头长10米,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锯下一段需要8分钟,锯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钟?

2. 在教学楼前植树,每4米栽一棵,20米内可以在多少棵树?

四、课堂总结

教师教案 篇2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体育与健康》水平一 跳跃(欢乐蹦蹦跳)

一、 设计理念

本课以《体育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坚持健康第一的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以及体现灵活多变的教学教法运用到教学中。

在课的结构、组织形式、师生参与、游戏的开发、创新情境教学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尝试。

本课根据(水平一)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一选用短绳为教学用具来贯穿整堂课,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在愉快、轻松、和谐的教学气氛中,学习各种不同的跳跃动作,充分体会模仿动物游戏带来的乐趣,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运用同学间的各种创新,以视觉角度刺激学生的感官,提高学生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

小学低年级学生对体育课特别感兴趣,课堂生有很强的表现欲望和竞争意识,乐学、好动爱模仿,喜欢游戏,是他们的特点,但他们对技术动作的学习兴趣不大,认知较粗浅,注意力不够集中,情绪不大稳定,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热情来得快,去得也快,难以持久,在设计本节课时,以多变的内容和生活化的情境使他们时时有新鲜感,在整节课中为学生营造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课堂上参与、体验、创想、感受、达到目标要求。

三、 教学目标

1、 通过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初步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2、 90%的学生能正确模仿动物的跳跃动作,发展学生的灵敏、协调性,提高身体的活动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3、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了双脚跳的方法,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积极进取,团结协作等良好品质。

四、 学习重点和难点

学习重点:学会单双脚跳的多种方法,并能运用到游戏中。

五、 场地器材:短绳每生一根

六、 教学过程

(一)互帮互学蹦蹦跳 (激发兴趣阶段)

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集合整队,练习队形

2、启发学生练习小兔跳

3、鼓励学生展示自己

4、引导学生思考和模仿心目中跳的最远的动物跳,并把自己的动作与小伙伴分享。

5、鼓励学生相互模仿,大胆交流。

学生活动:1、看老师手势,听老师口令,快速集队,并在集队中体验"快、静、齐"的集队要求。

2、配合儿歌,体验踏步要求。

3、和小伙伴一起练习小兔跳,体验小兔跳的轻松,并尝试为小兔跳配上儿歌。

4、大胆地展示,交流自己的动作。

5、想一想什么动物跳得比小兔更轻松、更远找一个小伙伴一起练一练,它的跳跃动作。

6、大胆地展示,交流不同动物的跳跃动作。

教师教案 篇3

一、说教学内容

1、本框题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地位

第四单元“面向市场经济”旨在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高中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是将来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角色,承担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任,因此本单元首先(第十课)引领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认识市场经济的运行特征是正确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提,所以本框题重点介绍了市场经济的一般性理论,让学生对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有一个宏观的、初步的认识。上好本框题,有助于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

2、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阐释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础,分析用法律和道德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性。

3、教学目标及确立的依据

(1)知识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以及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确立的知识目标是:

①识记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市场规则的表现形式,社会信用制度的基本内涵。

②理解资源合理配置的必要性,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及优点,规范市场秩序和建立社会信用制度的必要性、方式,市场调节存在的不足。

③初步运用所学知识,结合经济生活中的实例认识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缺点。

(2)能力目标:

根据高一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判断能力不成熟,结合思想教育的要求,确立能力目标是:培养认识事物根本性质的能力、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运用事例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针对思想政治课是德育的主渠道、主途径以及学生思想价值观念上存在的某些问题,确立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①十分明确地认识到资源的有限性,树立起合理利用资源、不浪费资源的观念,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②市场配置资源是在竞争中实现的,而竞争取胜的关键在于科技进步,所以必须志存高远,努力学习,提升素质,才能在将来的市场竞争中有所作为。③自觉维护市场秩序、遵守市场规则,树立学法、懂法、守法的观念。④应当培养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个人习惯。

4,重点、难点及确立的依据

本框题的教学重点是:

①市场怎样配置资源;

②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③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

④社会信用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确立的依据: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怎样发挥基础性作用?这是认识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学好这个知识点有助于了解市场经济是如何运作的。同时,了解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才能更好地理解我国为什么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市场调节的作用必须在一定的市场秩序下进行,需要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制度来规范市场秩序。所以这几个方面成为本课时的重点。

本框题的教学难点是:

市场如何配置资源及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确立的依据:市场如何配置资源及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是关于市场经济的理论性问题,由于高一学生的知识占有量少,理性思维能力不足,理解起来有些难度。所以这一问题成为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学原则和方法

依据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和本框题的教学内容,从高一学生生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在本框题的教学中采取以下教学原则和方法:

1,教学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即在组织课堂教学、落实教学内容时,能密切结合和联系当前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一些具体的市场经济活动的现象,以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教学方法。

①本课教学内容中有一些基本的理论问题,如市场是如何配置资源的、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等,适宜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时讲授、点拨,突破重点、难点。

②一些现实的社会热点问题,如规范市场秩序、建立社会信用制度等,采取“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③另外,教材在讲述每个知识点时,都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的逻辑顺序,所以在教学中结合教材的这一特点,将情景材料与问题探究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学法指导

1,自主学习。

通过引导学生读、议、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与学,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培养学生在学习上的自主性。

2,探究——合作学习。

结合教材的逻辑顺序,通过相关漫画图片、情景材料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探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围绕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促进学生在学习上的协同、合作。最后布置小课题让学生课后探究,以周记、小论文等形式完成作业。

四、说教学手段

加强现代教育技术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整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灵活地组织教学。通过制作网页课件,把图文并茂的网络资源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新颖、融洽、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帮助学生理解教学的重点、难点,拓展思维,提升能力。

五、说教学流程

1,新课导入

浏览情景材料《一个“荒”字了得?》,让学生宏观地了解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的电荒、煤荒、油荒等问题。学生简单讨论之后不难得出结论:市场经济建设面临资源短缺的问题,对市场中的资源要进行优化配置,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使用,才能尽量满足多方面的需要。

设计意图:在介绍我国的电荒、煤荒、油荒等问题时,材料有意地结合今年广东的油荒,使学生十分明确地认识到资源的有限性,无形当中就暗示了学生要树立合理利用资源、不浪费资源的观念。正是由于资源相对有限,才需要对资源进行配置,自然过渡到教学的第一个方面。

2,新课教学

根据教材的逻辑结构,本课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市场调节;二是市场秩序;三是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1)市场调节。教材的逻辑顺序是:人类需要的多样性——资源的有限性——合理配置资源——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这一目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市场调节是如何发挥资源配置功能的,并理解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在导入新课的基础上,结合教材的漫画进一步阐述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那么怎样进行资源配置呢?这就引出了“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结合我国人才流动的两种情况,即“一江春水向东流”和“春风吹度玉门关”,引导学生分析市场调节与计划调节的不同,并对两种调节方式进行比较,让学生深入理解市场调节的优点。接着进一步阐述市场是如何配置资源的。结合人才市场上的“一江春水向东流”现象,引导学生分析资源配置的过程一般都是从供过于求的地方流入供不应求的领域,资源配置不是平均分配,而是要通过竞争获得,优质的资源必然向经营好、效益高的领域集中,从而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所以市场配置资源是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来实现的。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提示学生回顾学过的知识点,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理解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其实就是价值规律起作用的过程。

设计意图:

①本目讲述市场经济的一般性理论,考虑到内容的抽象性、逻辑性很强,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适度讲授,及时点拨,启发学生逐层深入。

②鉴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在教学中把理论性强的观点同学生熟悉的话题和已经学过的知识结合起来,既联系实际,又温故知新,重在激发学生的思维。

(2)市场秩序。

教材的逻辑顺序是:合理配置资源离不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如何规范市场秩序。这一目重点是让学生明白具备良好秩序的市场经济才能实现资源有效配置,从而使学生理解加强市场规则建设与诚信建设的重要性。

首先浏览三幅漫画,启示学生市场配置资源需要在一定的规则下进行,失去了必要的约束,市场秩序就会混乱,就不能合理配置资源。然后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漫画的意图,从中引出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并让学生阅读拓展材料,理解各种市场规则的涵义。在分析漫画和阅读材料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归纳出要规范市场秩序,必须建立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最后小结和延伸本目的内容: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要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设计意图:

①本目重在知识感悟与情感体验,漫画能够比较直观地表达教材内容,让学生产生共鸣。对漫画进行不同层次的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获得正确的价值观。

②在拓展阅读的基础上,通过课堂谈论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加强了学生对知识内容的体验。

(3)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是有局限性的。这是本目要分析的内容。主要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其一,市场不能调节的领域;其二,市场可以调节的领域,但由于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难以有效发挥作用。

为了说明市场调节的局限性,首先假设了一个情景:离消防部门远近不同的两地同时发生了火灾,双方都打了119报警,现在只有一辆消防车可以出动,如果消防部门与受灾方讨价还价,会出现什么后果呢?经过简单地讨论就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有的领域市场不能起调节作用。并进一步说明,即使市场可以发挥作用的领域,也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弊端。接下来让学生根据提示,阅读相关材料,从中归纳出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表现、后果,并在课堂上交流。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小结,说明仅由市场调节可能会造成对后果。

设计意图:

①通过创设情景,加深对市场调节局限性的理解。

②通过对相关材料的自主探究,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认识、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

③每个相关材料都是图文并茂,并结合课本知识对材料进行评析,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给学生提供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3,体验探究。

为了加强学生对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及其优点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书本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课的实际,选取了一则材料及一幅图片,以“经营之道”为题,让学生从一个企业管理者的角度探究企业的经营之道,写一篇小论文。这个小课题不仅涉及本课的内容,也同第二单元第五课“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有紧密联系,能够把所学的新旧知识很好地结合起来。

4,归纳小结

梳理本课时的知识体系,使学生认识到:市场调节是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但市场并不是万能的;市场有效地发挥作用,必须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并不是任何市场经济都能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的。引导学生要辩证地、全面地看问题。那么怎样克服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呢?这就要加强宏观调控,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下一堂课的学习。

5,反馈练习

围绕本框题的重点、难点设计一些能体现学生思维特点的题目,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落实本课时的教育教学目标。

六,说教学反思

1、本课时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和学习的空间,为学生营造了愉悦的学习氛围,充分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理念和学习策略,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帮助学生掌握教学重点、难点,促进了学生在学习上跨越式发展,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2、教学内容涉及市场经济的一般性理论,由于知识的逻辑性、抽象性很强,而且整个教学内容量比较大,课堂中似乎偏重于教师的主导作用,有些环节放不开,没有彻底地围绕学生展开教学。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大力探索如何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地结合起来,充分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精神。

教师教案 篇4

一、活动说明: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在的学生普遍患有“情感冷漠症”,不少人遗憾地成了不懂得感谢、不愿感激、不会感动,只知道汲取的“冷漠一代”。为激发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之情,体会老师的爱与付出,培养学生感恩的心,学会尊重老师,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恩老师,特开展此主题班会。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学生回顾交流老师对自己的帮助,激发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让学生理解老师,学会感恩。

三、活动准备:

1、赞美老师的文章每人至少一篇

2、学生准备回忆老师关爱自己的故事

3、音乐《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歌曲《感恩的心》和《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

四、班会程序:

(一)、激情导入:(背景轻音乐:《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主持甲、乙:自从离别了父母并带着父母的期望我们步入的学校,每天的你、我、他坐在教室里,活动在校园的角角落落,与我们朝夕相伴的便是我们可爱而尊敬的老师,我们的大朋友、知己。课堂上,我们的思绪随着他们的话语走向令人憧憬而向往的地方。带领我们走入文学的殿堂,去领略文学大家的风采,去品味诗词歌赋意味隽永;引领我们走进数学的迷宫,领略数学的无穷魅力,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他和我们一同穿越史空的隧道,探求人类的起源,了解历史上的叱咤风云……他可能是和蔼可亲,也可能是严厉无比;他可能是激情澎湃,也可能冷静如山。无论他具有怎样的个性,他们永远是我们最可亲近的人——老师。

主持甲:日出月落,朝朝暮暮,老师把希望播种。

主持乙:春去秋来,年年岁岁,我们如花朵般成长。

主持合:老师啊,我们敬爱的老师!

主持甲:让我们轻轻地投入你的怀抱,感受您的温暖,您的爱。

主持乙:让我们深深地向您鞠一躬,真挚地问候一声——

主持合:老师您辛苦了!

主持乙:三(6)班《感恩老师》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活动过程

(1)、回忆师恩

主持甲:在和老师朝夕相处的日子里,你和老师之间一定发生过许多让你感动难忘的事,难忘恩师点滴情,你愿意借今天这个机会说给我们大家听吗?

(指四名同学详细汇报交流与老师之间发生的感动的事,每人发言3到4分钟,师对每人发言后进行点评)

主持乙:同学们谈起自己的老师都心怀感激,其实我们老师就是通过这些方方面面、点点滴滴的小事去关心你,关心着你的学习,关心着你的生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身心健康的成长。老师们以灵魂的芳香熏陶着我们,既是你的良师,又是你的益友,同时又如你的慈母。她们的爱如阳光一般的温暖,如春风一般的和煦,如清泉一般的甘甜,但当她和孩子共处危险时,她们能勇敢地舍弃自己的生命,把生的希望让给孩子,让师爱超越一切。请看一段视频。

(播放视频)(内容为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向倩老师用自己的身体保护3名学生及2005年江苏省殷雪梅老师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六名学生的视频)

主持甲:“慈师真爱感动天地,圣母情怀流芳千古。”殷雪梅老师和向倩老师用师爱铸就了师魂,她们用自己的身体换回了九个孩子的生命,这就是一个老师在面对生与死时所做出的选择。这就是一个老师在平凡中铸就的伟大。

(2)、感谢师恩

主持丙:苍鹰感恩长空,因为长空让它飞翔;鲜花感恩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高山感恩大地,因为大地让它高耸。面对无私为我们奉献的老师,我们要用怎样的方式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呢?

下面请听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主持丁:“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美丽的旋律让我想起了对我们人生影响至大,但又默默无闻的人,老师;

主持丙:是啊,老师,恩师,导师,人生的设计者与导航者。有人把他比做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主持丁:有诗人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正是老师崇高奉献精神的最佳写照。

主持丙:老师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带领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主持丁:老师是我们成长的引路人,教导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主持丙、丁:下面:请听诗朗诵《老师,您好》,来表达对我们老师的由衷的赞美:(安排学生朗读诗歌,需准备好)

请听诗朗诵《老师,您好》:

主持丙:感谢两位同学深情的朗诵。不论是叱诧风云的伟人,还是默默无闻的普通劳动者,都离不开老师的教导。老师对我们

的关怀永远是我们心中最美的故事。老师的故事就像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清;又像是海边的贝壳,拾也拾不完,请听故事《老师的爱无价》。

某同学:我是一个缺少温暖的女孩子,平时很少与人交谈,更多的时候是静静地想,呆呆地看。其实,我也特别想得到关心和爱护。渐渐地我学会了理解,认识人与人之间的那份真情。记得那是一个深秋的早晨,天很凉,上第二节课时我觉得浑身发抖,胃像刀割一样地疼。我想忍着,但是实在忍不住,泪水终于流了出来。这一切,被正在讲课的老师看见了,她急忙走过来,亲切地问:“你怎么了?”老师明白我的病情后,把我扶到办公室,给我倒开水,为我找药,看我发抖,还把身上的大衣脱下来给我披上。这时办公室里的其他老师也纷纷走过来,那关切的目光,温暖的话语令我好感动。这件事在我孤寂幼小的心灵点燃了爱的火花,让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师爱无价。

主持丁:老师是我们心灵的保健医生,体察我们的内心,为我们扫除心理障碍,让我们生活得更加轻松;

主持丙:老师是我们的良师,也是我们的益友,他们是我们做人的榜样,对我们言传身教,使我们受益终生;

主持丁:任课老师对我们的学习关爱有加,班主任老师对我们的成长心路有如此的倾心而听。朋友们,我们的老师的工作立项繁重,在家他是一家之主,上有老,下有小,承上启下,担子很重;在学校面对五十三位他最亲爱的朋友,又倾注了他们的全部感情。

主持丙:同学们对老师的表达方式真是多种多样,任何形式在这节课都表达不了我们对老师的感激之情,课后我们一定要找个合适的机会把我们的心意都表达给我们的老师好吗?千言万语,一切只为师恩,让我们为我们的老师献上一首诗吧!(诗附后)

(齐诵)老师,就是一首诗,一首美丽的诗。祖国的华朵,永远不会忘记,我们的导师。听!那是一首多么美妙的诗歌,那是一首献给全天下老师的诗歌!

班主任发言:现在,我的心情非常激动。看了你们的节目,听了你们的话语,我的心被震撼了。这是你们对老师心灵的倾诉!由衷地赞美!我代表所有的老师真诚地感谢你们。雏鹰展翅,小树成材。矫健的雄鹰们,起飞吧,勇敢地飞向属于自己的天空,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主持甲、乙合:主题班会〈感恩老师〉到此结束。

教师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购物》的第三节——《去商店》。

教学设想

前两节课已经学习了元、角、分及其相互间的简单换算,而且也认识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为此,本节课创设一种购物的实际情境,使学生体验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数学活动。

教学要成功就必须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使学习成为他们迫切的需要。“玩”是儿童的天性,在设计这节课时,我注重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做到“在玩中学,在学中练”,完成了由知识到能力的升华。这节课一共设计了三个紧密联系的活动。

1.活动一,到小精灵购物广场去买东西。

这个活动由小淘气带领大家到小精灵购物广场去买东西,通过购物这个具体情境,让学生学会简单计算,学会计算的思考过程和如何付钱的方法,并体会到付钱的方法有多种形式。

2.活动二,到游乐场去。

恰逢六一儿童节即将来临,根据学生的喜好,创设了到游乐场去玩的情景,用20元钱去游乐场活动,你想做那些游戏呢?这个题目是在20元这个范围内,让学生进行有关元、角、分的计算。通过这个情境使学生进一步学习有关元、角、分的知识。

3.活动三,合伙开百货店。

这是在以上两个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以小组合作为基础合伙开百货店,这个活动是一个综合运用的活动。

二、教学形式灵活多样。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都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设计这节课时,我采用了多种教学形式,如: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动口说一说,动脑算一算,合伙开个小商店等。运用这样的形式,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学习数学。

三、注意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

在购物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互相合作、互相学习,并且能与别人进行思想交流,所以在设计时应重视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听取别人的见解,合理地补充调整自己的观点,达到比较完整的认知状态,如:合伙开百货店时,店里面有售货员,还有顾客,当顾客买东西的时候,售货员和其他同学都要进行核实,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购物等活动,体验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

2.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4.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流程

今天这节数学课呀,我们的好朋友小淘气也来了,请看。(课件出示:我是小淘气,我要和大家一起到小精灵购物广场去买东西,你们愿意吗?出示第72页的图。)

1.活动一:

(1)小朋友,这里的东西可真多,老师都看得有点眼花缭乱了,这里有你需要的东西吗?你需要什么东西?买这些东西一共要用多少钱呢?

(学生说,教师板书价钱,并且注意指导他们对计算过程的思考,提示大家,相同的单位相加,即元和元加,角和角加)

(2)该怎样付钱呢?请小朋友拿出你们准备好的钱来试一试。还有不同的付钱方法吗?

(3)小组内讨论,互相说说自己要什么东西,一共要用多少钱?并且付钱。

(4)刚才在购物广场买东西的时候,大家表现得非常好,小淘气心里非常高兴,他现在给大家出了6道题想考考大家,看谁写得又对又快。请打开课本第72页填一填。(放一段音乐。)

购物 教师说课,标签:一年级数学说课稿,小学数学说课稿,

填空后大家对题,并且注意纠正错误。

2.活动二:

儿童节就要到了,小淘气要到游乐场去玩,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一段录像,内容是小朋友们在游乐场玩的欢快场面。)

碰碰车13元,跳跳房9元5角,空中飞人15元5角,抬花轿7元,小朋友,如果你有20元钱,你想做哪些游戏呢?你的钱够花吗?

(学生先讨论,然后再汇报。教师注意提醒学生20元钱的限度。)

3.活动三:

(1)小朋友们,小淘气有一个新的想法想要告诉大家,你们想知道吗?

他想让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合伙开一个百货店,你们愿意吗?那么要想开百货店都需要什么呢?

请大家讨论一下,给自己的店起个什么名字?再选出一个售货员。

咱们的货物就在课桌斗里,请你们拿出来吧。

店名有了,售货员有了,货物也有了,万事俱备,咱们开张吧!请大家轮流当顾客,用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售货员和其他小朋友注意看看他付的钱对不对。

(2)小朋友,我们到兰猫专卖店去看看吧,你买了什么东西?一共花了多少钱?

课后反思

1.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在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这是这节课最成功的地方。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大家讨论,举手,都跃跃欲试,兴致勃勃,说得很激烈,特别是最后一个活动,让大家合伙开百货店的时候,大家都全身心地参与进去,起了许多很好听的店名,如:兰猫专卖店,兰精灵童装店,小星星玩具店,等等。学生买东西的时候更是高兴,他们的样子是那么认真,那么可爱!

2.这节课的一个教学目标是让大家学会简单计算,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讲,3元5角加上6元7角这样的题目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的时候我只注意了学生的活动,使得一部分学生没有能熟练掌握。如,课上出现了这样一个情境,有一个学生在算35元5角加5角一共是多少钱时候,得出40元,而且很坚定,认为自己的答案非常正确。教师指导时告诉他,5角加5角是1元,35元加1元就是36元,但是他依然很坚持自己的意见,经过再三提示,他终于明白了。他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就在于我没有事先反复告诉大家,要让相同的单位相加,元加元,角加角。所以,必要的知识点的指导还是很重要的,今后要注意加强。

教师教案 篇6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有关“说”的文体知识,了解古文特点及韩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指导学生通过翻译课文,掌握、积累文言实虚词以及词语的特殊用法、特殊文言句式

3、 了解文中所采用的论证结构,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阅读和翻译课文,积累文言知识

2、 教师点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借鉴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 分析文章的整体思路,引导学生背诵全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点燃学生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热情,古为今用,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教学重点:

1、 学习课文第二段,学习并掌握本文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2、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

正确把握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教学设想:

1、 教学思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用教师点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三维目标。

2、教学方法:自主预习法、激情诵读法、问题探究法、分析讨论法、点拨启发法、、拓展延伸法。要以启发诱导学生思考为主,适当的加以点拨总结,引导学生深入课文,认真思考,质疑问难,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文字)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多媒体展示】

通过课件出示一些重点字词,来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出示内容见教案后附件部分)

二、情境导入

教师由视频《程门立雪》的成语故事导入新课: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见其对老师的尊敬;现代社会尊师重道也蔚然成风,毫不逊色于古人,人们把老师比喻成“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然而,在魏晋以后门阀制度仍有沿袭的唐代,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因此,他们轻贱老师,社会上从师之风日下。在这种情况下,唐代散文家韩愈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批判“耻学于师”的陋习。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千古佳作《师说》,从中感受韩愈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

【出示课题】

三、作者简介、解题

1、作者简介

【多媒体展示】

三个关键词:唐宋八大家古文运动韩潮苏海

【点拨】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代著名的文字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郎”。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作品收录于《昌黎先生集》。

① 明人将韩愈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苏轼又称他“文起八代之衰”,这是对他散文成就的最大肯定。

② “古文运动”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它是针对六朝以来泛滥的浮靡文风而发起的。韩愈和柳宗元是这场运动的主将。他们主张文章要像先秦两汉散文那样“言之有物”,要阐发孔孟之道;反对六朝以来单纯追求形式美、内容贫乏的骈俪文章;主张语言要新颖。对那些“言之有物”的古文也要“师其意而不师其词”“言贵创新、词必己出”。经过这次古文运动,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的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

③ “韩潮苏海”指唐朝韩愈和宋朝苏轼的文章气势磅礴,如海如潮。这就明确地指出了韩愈的散文风格――气势磅礴,汪洋恣肆,自由奔放,感情充沛。苏洵说:“韩子之文,如大江大河,浑浩流转。”(《上欧阳内翰第一书》)

2、解题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一般是陈述自己对事物的见解,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比“论”要自由一些。初中学过《捕蛇者说》《马说》《爱莲说》等等都属这类文体。

四、文本内容研习探究

1、朗诵点拨

(1)学生齐读课文一遍

(2)教师简要点拨朗读时的注意事项

注意读准字音,适当停顿;注意课文第二段的语气重音变化,要读出韩愈文章气势磅礴,感情充沛的特点,读准作者蕴含的感情。

2、共同研习课文内容

(1)设疑讨论交流,了解课文内容

(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研习课文,从课文中找答案,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在研讨的过程中感受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要抒发的情感)

【多媒体展示问题】

【问题一】这篇文章为谁而作?何以见得?文中有没有信息?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明确)

【明确】“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从课文的最后一段可以得出答案,韩愈的这篇《师说》是写给一个叫李蟠的十七岁小伙子的。

【问题二】一代文学宗师为什么要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伙子写下这一篇流芳千古的名篇佳作――《师说》?

【明确】可以总结为三个原因:

① 李蟠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② 他不拘于时,学于余

③ 能行古道

【教师点拨】

以上三个方面都是原因,当时“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人也许不多,但一定还有其它的,为何只选择了李蟠?“学于余”,我们说向韩愈这样一个文坛领袖学习应该是求之不得的事,韩愈有必要为他写文章吗?所以说根本的原因是不拘于时和能行古道。

【问题三】文末说“余嘉其能行古道”,所谓的“古道”指的是古人从师之道,古人从师之道是什么?课文体现在哪里?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一、三两段,相互讨论完成答案,教师总结明确)

【明确】古人从师之道――古之学者必有师且无常师

【点拨分析】

课文的一、三两段中韩愈谈到了古人的从师之道,可以总结它的核心为“古之学者必有师”“圣人无常师”,古代的知识渊博之人必定有自己的老师,正如韩愈所说的“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同时古代的圣人不仅向老师学习,还“无常师”,向各种人甚至一些远不如他的人请教和学习,自然让我们想到了孔子的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且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问题四】古人如此的注重从师学习,那么择师的原则是什么?(原文语言回答)

【明确】择师的原则:

①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②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点拨分析】

韩愈阐述古人从师之道,其真正的意图是引出对择师原则和标准的阐述,作者认为择师的原则是不分高低贵贱,年长年幼,道存在的地方就存在老师,同时,作者打破传统观念,认为老师不一定要比学生强,学生也不一定比老师差,只要他有我比不上的地方,他就是做我的老师,详细地展现了择师的原则。

【延伸小结】

以上是古人的从师之道,也是韩愈对于从师的观点,许许多多的成功者正是得益于这种古道,才成就了他们的辉煌,相信这对于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所启发的。

【问题五】前面说过,韩愈为李蟠写文章的主要原因还有一个:不拘于时,即不被当时的社会风气所拘束。当时的社会风气是怎样的呢?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分析并批判这种风气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手法?

(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第二段,讨论明确)

【明确】

①社会风气――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耻学于师

②作者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手法,从三个方面批判了当时的社会风气,总结表格如下:

对象 从师的态度 结果 观点

1 “今众人” “耻学于师” “愚益愚”

通过正反对比,论证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古圣人” “从师而问” “圣益圣”

2 于其子 择师而教之 小学

于其身 耻师 大遗

3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智不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士大夫之族 曰师曰弟子……群聚而笑之

【点拨分析】

作者在课文的第二段给我们展示了当时“耻学于师”的不良社会风气,并通过三组正反对比,论证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批判了“耻学于师”的不良社会风气。此段中韩愈用了大量强烈语气的句子,来表明了自己的对“耻学于师”这一社会风气的不满和痛心,如:“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等,朗读时注意语气。

(2)引导学生体味收获,教师小结课文内容

全文通过对师的讨论,表达了作者对古人从师之道的赞扬,对“耻学于师”的社会风气的无情批判。我们深切体会到作者那因“师道不传”而痛心疾首的情感的同时,也为这位伟大文豪非凡的斗争勇气和正直的品行所倾倒。

五、思绪拓展

【问题设计】虽然文章说,这篇文章是写给那个叫李蟠的学生的,可是读到这里我们还会只是这样看吗?他还是写给谁看的呢?

【点拨】这个问题可以从韩愈《师说》一文当时的现实意义及长远影响来谈,学生可以展开思维,拓展想象空间。

【明确】可以说,韩愈的文章还送给以下的两种人:

① 写给当时那些不愿学习的士大夫阶层看的。提醒他们改掉这种坏习惯,否则后果会很严重。再读文章最后一段文字,我想我们就不难理解韩愈写这篇文章的感情了,那种社会风气造成的忧心如焚是远远超过李蟠个人勤学好问带给自己的喜悦的。(再读课文最后一段)

② 1200多年过去了,今天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人在重复着唐人同样的错误,社会上不尊重教师的现象比比皆是:家长袒护孩子,辱骂老师;学生课堂和老师顶嘴甚至围攻老师;学生在路上碰见老师却形同陌路……,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篇文章何尝不是写给今天的我们的呢?

正是这种穿越时空的恒久价值,使这篇文章历久弥新,成为经典。同学们,反思自己吧,让中华民族的美德在我们身上发出更耀眼的光芒。

六、作业布置

1、 背诵全文

2、 试说说作者的观点在当时有哪些进步意义,在今天仍有什么借鉴作用。

【附录】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的意思

古之学者必有师()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无贵无贱()

今之众人()师道之不传也矣()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则耻师焉()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

士大夫之族()吾从而师之()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作《师说》以贻之()

●解释下列多义词的义项

(1)师:①古之学者必有师()③或师焉,或不焉()

②吾师道也()④吾从而师之()

⑤巫医乐师百工之人()⑥十年春,齐师伐我()

(2)之:①择师而教之()③古之学者()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④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⑤句读之不知()⑥蚓无爪牙之利()

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其: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③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④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

⑤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4)于: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②师不必贤于弟子()

③不拘于时,学于余()()

④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教师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认识三种对话的形式及标点符号的用法。

2、培养同学大胆质疑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4、引导同学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关怀、保护,学习小摄影师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品德,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希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提高同学质疑、解疑的能力。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故事、资料。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初读课文,了解内容。默读课文,提出问题,初步展开讨论。

教学难点指导同学学习质疑。

教学过程

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课前同学们自身已经读过了课文,查阅了有关资料,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高尔基?

2、同学之间交流收集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3、老师小结:高尔基是世界的文学家,他写了很多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就出自高尔基的笔下,全世界人民都很敬爱他。今天学习的课文讲的是关于他非常爱小朋友的事。

二、初读课文

1、选择自身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同学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局部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同学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5、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读懂了什么?

6、画出不懂的问题,留待下节课交流解决。

三、合作识字

1.小组合作,想方法记住生字字形。

2.交流识记方法:利用熟字记生字(交—胶)、形声字构字(辆—形旁“车”—声旁“两”)。并且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培养同学大胆质疑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引导同学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关怀、保护,学习小摄影师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品德,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希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词语、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提高同学质疑、解疑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

纸团墙报鞠躬打量吩咐玩弄胶卷秘书杂志社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回忆上节课归纳的问题。

三、带着问题读书,考虑解决问题的战略。

(尽量让同学自身提出问题,假如同学提不出来,则照以下步骤进行)

1.读文想问题

a、投影出示“突然”一词,说说你对该词的理解。

b、请在原文中找出例句,体会“突然”一词的用法,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

c、围绕两个“突然”质疑。如:突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怎么突然发生的?

2.画句找答案

a、小男孩为什么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小男孩为什么能进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b、高尔基是怎样听从小男孩吩咐的?用“”画出有关句子。

c、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高尔基是怎样说的?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d、小男孩跑了,高尔基喊些什么?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3.读句知内容

从课文的许多地方可以看出高尔基喜欢小男孩,让俺们找出来读一读。

四、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布置组员分角色朗读、扮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

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

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扮演。

3.挑选一组同学上台扮演,根据扮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

a、点评同学扮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玩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

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扮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同学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敬重热爱之情。

c、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祥和关怀。

d、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小朋友,回来!俺给你胶卷,俺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同学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协助小朋友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五、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

2.让同学发表自身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身的依据。

3.高尔基希望小朋友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六、拓展活动

发挥想象,续写故事。

教师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老师爱学生,为教育学生成长而辛勤工作。

2.知道学生应当爱老师,尊敬老师。

情感:

1. 对老师的关心、爱护产生感激之情。

2. 产生敬爱老师的情感。

行为:

1. 尊敬老师,听老师的话。

2. 对老师有礼貌,做到进校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下课起立向老师致意,放学向老师说再见等。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一、二年级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中,第二德目是“孝亲敬长”。这一德目中的教学内容有一项是“尊敬老师”,与此内容相对应的基本要求的认知部分有“知道老师爱学生,学生也应该爱老师,尊敬老师”。行为部分有:“对老师有礼貌,上下课起立,进校时见老师主动行礼、问好,离校时说再见。”

一年级小学生刚进入学校学习,他们对学校生活有陌生感,畏惧感,也有新鲜感,此时要及时对他们进行热爱学校生活的教育。首先要教育他们热爱老师,对老师有亲近感,有敬爱之情。因为学生在老师教育下一天天成长,及时地进行爱老师的教育。,师他们愿意听老师的话,接受老师教导,有利于他们成长。学生爱老师,也就更容易喜欢学校生活。

教法建议:

1.在本课教学中要抓住爱的情感线索,使这一线索贯穿全课。本课的课题就是富于情感的,尤其是看图讲讲这个环节,更要挖掘教师对学生的爱,激发学生对老师的爱。行为指导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用行动表达对老师的爱,要从始至终抓住情感的线索。

2.由于一年级小学生刚入学,还不识字,主要通过看图体会,所以本课插图较多,要防止逐一看图,就图说图,要以图为依据,让学生体会图中的内涵,用图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有时要通过问题的设计把学生带入图中、融入图中。

3.这一课设在学生入学第二周,学生还不大熟悉学校生活,不懂学校规矩,因此要结合学校实际加强正面引导和具体指导,帮助学生知道行为要求,明确行为方式,并鼓励学生课后坚持做下去。要多肯定学生做得好的地方,如一年级学生对老师真诚热情。对学生由于不懂得规矩,做得不够的地方,不要简单的批评指责。

教师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老师,您好!》。

2、理解和掌握本课重点句子。

3、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实验目标:

利用教师节这一契机,以筹备教师节庆祝活动为目的,让学生去搜集资料,调动已有知识和情感,加深对教师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热爱教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相关资料,学生课前走访教师。

课时安排: 两课时

一、谈话导入,调动情感

1、汇报走访教师的感想,主要谈谈他们教书育人的感受。

2、教师在你们心目中的形象?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就要来了,我们中队决定举行一次庆祝教师节的活动,大家来出出主意,你想出什么节目?生自由交流。想唱的就唱两句,想说的就说两句。

相机引导出诗朗诵。

三、提供诗稿、自由练读

1、师配乐范读。

2、小组合作,自由练读。

(1)自学生字词,分析字形,简单记忆。

(2)小组互读,纠正读音,初步确定朗读感情。

(3)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小组表演,生生互评。

四、教师指导,提高朗读

1、分句训练。

(1)自由读,体会一下,你最喜欢哪一句话,说说为什么。

(2)其他学生补充说明这句话的精彩之处。

(3)指名朗读这句话,生点评。

(4)生竞赛读这句话,达到朗诵水平。

2、如上,对相关句子进行训练。

3、重点部分,拓展训练,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1《老师,您好!》》。

(1)生质疑:哪些句子不太理解?

(2)指名读这些句子,师生共同解决。

(3)再读句子,抒发感情。

(4)重点句子: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撒向茁壮的新苗。带学生理解“春晖”、“朝霞”、“春蚕”、“理想的丝线”、“甘露”、“茁壮的新苗”的象征义。

(5)相机出示句子: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

①指名读;

②理解“浸透”、“蕴含”的表层意思。

③换一种句式,读一读,比一比,体会有什么不同?

④根据你搜集的资料,来证明这句话。

⑤饱含感情地再读一读。

4、齐读。

五、补充资料,增强积累

1、调动学生积累,说说赞美教师的诗句。

2、师出示有关赞美教师的诗文,小故事。

六、小练笔

1、你们一定也有好多话想对教师说,你是不是也仿照课文写一首诗,长短不限,我们来个新的节目——诗歌联诵。

2、各自起笔。

3、主动朗读,师生点评,以鼓励为主,提出改进性意见。

4、修改后进行诗歌联诵。

七、作业:

1、抄写优美词句

2、小组合作,排练诗朗诵。

程门立雪

“程门立雪”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尊敬老师,诚恳求学。说起这个成语,还有个小故事呢: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极有学问的人。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已的学问,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后来程颢死了,他自己也有40多岁,但仍然立志求学,刻苦钻研,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

于是,他便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还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你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呀?”

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路从先生

《礼记》: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遭先生于道,趋而进,正立拱手,先生与之言,则对;不之与言,则趋而退。

这是多么敦厚的一道人世风景。你看,跟着老师一起走路,即使遇见了熟人,也不可与熟人一起聊天而冷落了老师。在路上遇见了老师,就恭敬地和老师打招呼,然后端端正正地站着给老师让路。如果老师跟你说话,你就礼貌地回答;如果他不跟你说话,就恭敬地用眼光送着他走远。这是君子的风范。

尊师重教,我们中华民族千年不衰。国家要复兴,民族要昌盛,就一定要尊师重教。

君子登堂

《礼记》:将上堂,声必扬;户外有二履,言闻则入,言不闻则不入。

这里说的是君子坦荡。君子出游,拜师访友,要做到走路有脚步声,决不可鬼鬼祟祟。一是说明君子心胸没有邪念;二是提醒室内的人,有客人到了。主人如有不想让外人看到的事,可以防备一下。

还有君子登堂,内室门外有两双鞋,听得到谈话声,才可以入室拜会;听不见说话声,就不能乱闯。门外有两双鞋,则室内一定有三个人(主人与二个客人,古时候客人把鞋脱在门外,到室内席地而坐),三人内室谈话,外面听不见声音,则是密谈,所以君子要避开。

所以古人登堂的礼节,那种君子坦荡的风度,是可以让我们现在借鉴的。

教师教案 篇10

《花未眠》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第四篇课文,是日本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的一篇关于美和审美的哲理散文。现就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本单元设计的目的是通过阅读现当代散文,学会在总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的基础上,感受散文中的自我,品味散文的语言。学会整体把握文章思想内容,学会体会散文语言的美感。《花未眠》是第一册第二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文章以发现海棠花未眠写起,从三个方面阐述:自然美是无限的,人感受美是有限的;美是邂逅所得,亲近所得;重视自然美,崇尚写实精神。本文由于是哲理散文,加上学生对艺术欣赏的能力尚待形成,因此内容理解较难。如何把难理解的文章深入浅出的讲解好,使学生能较好的理解体会是教学设计的关键所在。

2、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教学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以及本课特点,特制定两个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理解本文主旨,让学生建立起感受生活美的意识。

(2)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品味散文语言。能从现实生活中去发现美,感受美,学会创造美。

3、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的设定,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就确定为:理解本文主旨与鉴赏本文语言,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二、说教法:

本文教学重点是理解主旨和鉴赏语言,因此教学中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是关键。运用前几篇课文所学的提要钩玄的方法,学会勾画圈点重要的句子,抓住关键句子理解主旨。采用重点段落重点阅读的方法进行。同时辅之以多媒体教学设计,让学生能尽快的抓住关键。同时也采用问题激趣讨论法,使学生能自主地探讨问题。

三、说学法:

本课内容较难理解,特别是有些哲理性较强,隐含着作者深切感受的语句如:“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等,理解较困难,因此,课堂上要激发学生的探讨兴趣,让学生自由的发表意见,自主合作的探讨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

导语设计:以一组鲜花图片展示其自然的美,让学生自由发表观后感受,引起学生对自然美的注意和欣赏。

教师教案 篇11

自我介绍:

各位老师,下午好。我是__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陈情表》。

首先,我们来进行教材分析。

说教材:

《陈情表》是高中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属于古代抒情散文。由晋初散文家李密写成。从整个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来说,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高中语文新课标文言文阅读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本文在中国古代散文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苏轼曾说过:“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可见,学习本文对于我们体会散文真谛和理解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重要的作用。

三个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诵读、背诵,积累文言词汇,积淀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能力目标:学习和运用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的语言艺术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苦情。正确认识“孝”,继承孝敬父母长辈的传统道德。

两个教学重、难点:

1.学习重点:识辨课文中通假字,活用词,古今异义词,掌握重要实词、虚词及多义词,积累文言词句知识。

2.学习难点:本文的主要特点是以情动人,作者是怎样逐层深入地叙事陈情,达到愿乞终养的目的的。

其次,我们究竟应该怎样来完成本节课的任务呢?下面说一下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

教法:

1、范例、结合引导探索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精讲、学生多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3、采用类比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从而体验到独立获取知识的喜悦感。

学法:

1.高二学生已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引导学生利用自主学习法与合作学习法。

2.立足文本,从具体信息到抽象情感,以孝行故事作诱导,引导学生利用探究法,多思考,多感受。

最后,来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本节课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所需教具是教师机---学生机、投影仪、黑板等。

我将本课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用约5分钟时间进行导入部分,主要是复习和引入新课。

给学生讲述孝行故事(成语、俗语、典故)引入:“24孝故事”“百行孝为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用以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营造学习氛围。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作者以及写作背景的介绍,为理解文章作铺垫。作者:李密,晋初散文家。写作背景:晋朝刚刚建立,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目前的朝廷内部矛盾重重,晋武帝为人阴险多疑。李密不得不暂存观望之心。借以祖母生病要人照顾为由,陈孝情,陈忠情,让晋武帝答应他的请求。

第二部分,用5分钟时间带领学生朗读新课,主要是感知整体文章。

安排学生用五分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自创情景,与文本言语碰撞、交流过程中,以达到加深对课文理解和缩短与作者心灵的差距的效果。

第三部分,用20分钟理解文章具体内容,探讨重难点。

通过两个问题(为何“陈”?“陈”什么?)的设计,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并且,深入探讨文章的重难点,本文的主要特点是以情动人,因此作者怎样逐层深入地叙事陈情,达到愿乞终养的目的是学习重难点。

第四部分,与学生探讨写作技巧和特色,主要用于后续的学习和写作。

好的构思,还要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这样的文章才有活力。指导学生从文本中找出自己认为好的语句进行赏析,说说这些语句有什么特点,好在哪里?还有那些语句最能流露作者感情的,请找出来体会一下。该环节主要培养学生对语句的筛选、概括、整合的能力。以及学习李密动之以情,又晓之以理,寓情于理的写作技巧和特色,运用到自己的日常写作和学习中来,达到作者与读者情感共鸣的良好效果。

最后,用约8分钟的时间进行尾声部分,主要是总结课文,布置作业。(Www.Zwb5.CoM 小学作文网)

通过两个拓展性的问题,用以总结课文本文构思缜密,语言精粹的特点。

(1)讨论:有论者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2)讨论: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 开放性问题,各抒已见,自圆其说。)

作业布置: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臣以险衅(_ìn) ,夙(sù)遭闵(mǐn)凶,外无期(jī)功强(qiǎng)近之亲,宠命优渥(wò),责臣逋(bū)慢,茕茕(qióng)孑立,五尺之僮(tóng)。

2背诵全篇文章。(在理解的基础上及时背诵,提高记忆效率)

3熟读全文,理解文意。(加强课后的复习和课前的预习,提高课堂效率,扎实文言知识)

第六部分,用2分钟用于教学反思。

通过问题的讨论,学生明确的本文既动之以情,又晓之以理,寓情于理的特点;也感受到了文章情理交融,真切感人的艺术效果。这一点,上得较成功。

但感到遗憾的是分析得不够具体。

教师教案 篇12

各位老师:

下午好!今天,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以及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说说《芦花荡》这篇文章的教学。

一.说教材

《芦花荡》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本单元的作品是以战争为主题,训练重点是让学生学习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景,能有自己的体验和评价。而《芦花荡》这篇课文是一个极好的例子。孙犁的《芦花荡》讲述了一个“老头子”护送两个女孩寻找队伍,打鬼子的英雄故事。故事带有传奇色彩,通过老头子智勇双全,痛打鬼子,讨血还债的故事的描写,显示了我们民族英雄的性格。说明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散文化的结构,诗化的语言是本文的主要艺术特色。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把教学目标设定为:

(一)知识目标:

1、能够对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环境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学习其描写方法。

(二)能力目标:

1、赏析“老头子”这一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和传奇色彩。

2、揣摩景物描写的妙处,品味课文语言。

(三)情感目标:学习“老头子”、大菱、二菱不畏艰险、豪迈乐观、斗志昂扬的精神,认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为了充分发挥本教材的优势,我把教学重点设定为:

1、通过体会这个故事的传奇色彩,分析“老头子”的英雄性格,感悟其性格中的真善美。

2、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而教学难点则设定为:

1、如何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一句中的“过于”二字。

2、优美的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二.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学会自我构建、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因此,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法:

朗读探究法;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法;同时将创设情境法、指导学生自

1学法、运用网络资源法以及想象、体验等作为辅助教法。

三.说学法

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我让学生去充分感知、欣赏、理解课文。主要运用以下学法:质疑提问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法以及朗读理解法,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品味感悟,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让教法、学法充分运用,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文我将安排两个课时,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安排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二)课前预习,充分准备

(三)讨论交流,重在引导

(四)直奔重点,集中理解

(五)品析内化,拓展延伸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将用多媒体出示一幅幅优美的白洋淀图片。当学生们深深地陶醉于美景中时,师顺势导入本文:你们可曾想到,在半个多世纪前,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这里曾是抗战的大舞台,上演了无数个英雄的故事。(多媒体显示影片《小兵张嘎》与《新儿女英雄传》图片)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片美丽的芦花丛中,去解读一个英雄的传奇故事。这样就顺利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课前预习,充分准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潜在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究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为此,在上新课前,我要求学生们自己去搜集相关的作者介绍、小说知识和文章背景。另外,学生们还需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最后,学生们还得记录下在预习过程中所发现的各种疑难问题,留待课堂上与师生共同探讨解决。

(三)讨论交流,重在引导

首先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虽然到了初中,但对于生字词的了解2仍然是最基础的。接着再检查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情况。然后再要求学生用3分钟的时间,分小组讨论交流预习情况。这时,教师应参与其中,但并不是直接告诉答案,而是重在引导。对于一些不涉及文章重点的问题,教师需引导学生当堂解决。而面对一些能引领全文中心的问题时,教师则不能急于讲解,而应留到下一集中阅读环节,重点突破。

(四)突破重点,集中理解

在这个环节,我相信学生的能力,没有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带领学生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品读景物描写,体会人物心境。我设计了以下几点:

首先,请学生谈谈读完全文后,有没有感受到战争的惨烈与血腥。在这里,我做了预设:没有,反而感觉写地很美。其一是人性美,主要体现在“老头子”这一人物形象上,而这也将在下一节课中重点探讨。其二是环境美,作家将残酷的战争写得赋有诗情画意。这正是本节课的重点。这时,我要求学生试着从文章中,找出景物描写的语句和段落,有感情地读一读,交流交流。这样,学生对优美的景物描写就有了初步的感受。然后,师再用多媒体出示重点语句,与学生共同探讨。这就加深了学生对文中景物描写作用的理解。

2.分析“老头子”的形象,探究传奇色彩。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整体感受

通过预习和第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其中的主要人物——“老头子”已经产生了初步印象。我采用讨论研究法来实现这一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老头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各抒己见。答案不求一致,只要学生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即可。

(2)具体描摹

人物描写的方法多种多样,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除了正面描写外,还可以进行侧面描写。这些描写方法在本文中都有大量体现。这一环节的教学可以采用品读法,要求学生在文中划出描写“老头子”的语段,指出他们所采用的描写方法,说说这些句子表现出“老头子”怎样的性格特点。这样,“老头子”这一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成了一个具体可感的立体形象。

3(3)深入挖掘、突出关键

这一步的教学实际上也是突破难点的过程。在抗日背景下,“老头子”对同胞的爱、对敌人的恨,这些学生都很好理解。难就难在“过于”自信和自尊这一个性特征上,尤其是对于“过于”二字的理解。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过于”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非常的意思,“老头子”自信心和自尊心都非常强。另一层,确实有过头的意思。接着,就引导学生思考,“老头子”的自信与自尊为什么过了头呢?高尔基曾经说过,“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我们要紧紧扣住情节发展来分析这一问题。师生共同交流讨论,师作总结:“过于自信和自尊”这句话点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全文情节,老英雄的全部功过,都是由这一点生发出来的。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实践。所以,我一方面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让学生自读课文、品位课文,真正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另一方面又让师生共同探讨重点句段,有利于重难点问题的解决,也体现了学习的互动性。

五.品析内化,拓展延伸

既然是内化,就要对文章加以吸收;既然是延伸,就要延伸到我们的课堂之外。我做了如下设计:

1.小练笔:课文中有不少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请你细细体味,再仿写几句,写写自己家乡的景物。

2.结合实际谈谈:抗日战争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针对日本歪曲历史,说什么战争是中国人挑起的,前首相小泉多次参拜靖国神舍的事实。你想对日本的中学生说什么呢?加深学生对战争的正确认识,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在板书设计上,我力图遵循简洁、美观和实用的原则:

开端——护送

走进芦花荡——诗情画意、斗志昂扬发展——受伤

高潮、结局——复仇

走进人物——传奇色彩

最后,让我们一起祈祷世界告别战争,拥抱和平!我的说课完了,谢谢大家!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zf133.com/a/5587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