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范文大全 > 需求报告 >

需求报告经典

需求报告经典

需求报告。

笔者经过仔细比较后,决定向读者推荐内容丰富的“需求报告”,真诚地邀请您前来品读此文。在日常的学业中,行动是学习的起点,而知识的掌握是成功的关键。我们需要撰写不同的报告,这个文种已被规范化,并在党政机关、司法和军队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需求报告【篇1】

一、调查内容摘要

随着餐饮行业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将重点放在了餐品的外送上,尤其在校园市场的开发后。为了了解大学生的外卖需求,我们对此展开了问卷调查,共11题。

二、基本信息

调查时间:20xx年11月11日-20xx年11月21日

调查目的:为了了解大学生的外卖需求

调查内容:关于大学生的外卖需求与建议

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调查方法:网上调研(QQ等平台)

三、正文内容

问卷题目设计思路

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出发,根据在校大学生的口味、习惯、作息时间、心理以及校园周围的小吃店的数量与口味等设计问卷题目。

问卷发放/回收情况分析

网上调研:访问量66

回收情况:回收量45

回收率:68%

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从调查数据来看。接受问卷调查的人大多在工作日的时候会选择在学校食堂就餐,13.3%的人会选择寝室楼下的小吃店,只有少数人会选择点外卖,并且几乎53.3%的一个月都不会点外卖,可以看出校园外卖市场还未完全开发或者说外卖服务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而在选择如何订餐上,大部分人倾向于外卖APP和网上订餐,且他们通常是在网上查询知道外卖店,所以加大力度在相关APP和移动网络的宣传上,对外卖店来说是很有必要的。在品味方面,大多数人倾向于蒸煮类、快餐或者是中餐,选择西餐和煎炸类的人很少。约77.8%的人对外卖组合更感兴趣。这是由于我们国家的传统饭菜形式便是以蒸煮为主,所以外卖店可以多多考虑这方面的因素。

而对于外卖的服务,能够接受送餐时间在0-40分钟的人占60%,0-60分钟的人占2.2%,并且大多数人在以往的外卖经历中,最郁闷的问题便是送餐太慢。由于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有限,能够接受外卖价格在15元以内的人占44.4%,15-20元以内的人也占44.4%,说明大学生能够接受外卖价格在20元以内,超过这个价格他们点外卖的欲望便会消减。

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从统计数据来看,大学生对外卖的普遍消费欲望并不高,但是他们大多数人还是会在选择在不想出门或者学习/工作奇太忙的情况下选择点外卖,说明外卖店可以通过提高菜品的丰富度与质量来吸引客户。而对于外卖,大学生的要求不高,他们最看重的是外卖的速度与口味,速度无疑是外卖店的弱项。对此,外卖店可以通过在校园里聘请大学生作兼职送外卖以提高效率,或者额外赠送一样菜来抵消客户的不满心理。

四、总结

完成此次问卷调查后,我很高兴获得了真实详细的数据来完成我的调查分析报告。不过就问卷而言,本人觉得在考虑大学生的外卖需求时可以把问题设计得更详细与全面。不过此次调查我收获颇丰,为了做好这份问卷调查,在前期我仔细地做好每一个步骤,也学会了在问卷调查平台上创建问卷与发布,也得到了良好的反响与详细的数据。

需求报告【篇2】

随着我国经济重心从农业转向工业,涌现出了大批农民背井离乡到城市找工作的现象,形成了所谓的‘农民工’。在城市,农民工从事的工作大都是,城市人不愿意干的脏活、累活。主要原因是城乡差异影响下思维观念的差异,和农民工本身缺乏相关的行为习惯和专业技能素质。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能够了解农民工的真实想法,了解他们渴望学习哪方面的知识,从而为他们提供学习的机会,帮助他们学到一定的技能,只有从本质上提高农民工的自身素质,改善他们的社会地位。

次调查主要采用个人问卷调查方式进行。本次调查围绕“农民工学习需求”问题,共调查了4名对象和统计局调查。所有调查对象均是随机找到的,符合规定的条件。被调查者详细情况附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问卷。

二、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主要采用个人问卷调查方式进行。

三、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围绕“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问题,调查了四名农民工。调查对象均满足条件。四、调查结果

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工资收入比较低,生活质量比较差,居住、医疗条件得不到保障,休闲方式比较单调,劳动技能普遍偏低,子女教育问题比较突出。据调查,进城务工农民的收入,普遍比在家务农收入高出很多,外出务工是其家庭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许多农民工在城里工作生活,除了维持日常开支外,其余的基本上寄(带)钱回家乡,成为留守孩子、老人的基本生活来源。

许多农民工在外出务工经商前并没有联系好工作,进城后,一般经城里的亲戚、朋友或已在城里定居的老乡介绍找到工作。由定居本地的亲属、朋友介绍的占28.20%,由同样在外务工经商的同乡、亲友介绍的占25.99%,自荐到用工单位工作,占10.51%。另外,还有部分农民工是通过自主就业,招工广告,包工头、老板招募。

农民工在城市打工大多居住在简陋的宿舍里据调查,有29.19%的农民工居住在集体宿舍里,有20.14%的人居住在缺乏厨卫设施的房间里,7.88%的人居住在工作地点,6.45%的人居住在临时搭建的工棚里,还有12.54%的农民工在城里没有住所,只能往返于城郊之间,或回农家居住。

农民工子女教育难,现行户籍制度与人口流动需求不相适应、不够协调,导致了农民工子女就地接受教育需要支付高昂的借读费和赞助费,农民工子女就学都只能选择价格稍低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农民工子弟学校办学条件差,师资弱,流动性大,办学合法化问题很难解决。

经过调查,由于他们来自落后的农村,一没学历二没技术,只能胜任普通操作工这类的工作。虽然也曾考虑通过短期培训进行充电,学习电脑、会计等方面的知识,他们相信,只有这样他们的明天才会更好,但大都由于家庭条件不允许,只好放弃。现在只能好好工作,多赚点钱,供给家里的弟弟妹妹儿女们上大学,不再步他们的后尘。

有的虽然从开始的销售员做到事业管理者,但他们都不否认除了工作能力外,学历的作用也同样功不可没。同样是从开始的一线员工,通过自已的努力,到现在的企业高层管理者,自身的素质、技能、学历一样都不能少。他们说: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在一线上工作,一线岗位工资低不说,而且又脏又累,还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还不如回老家发展,起码在老家不会有如此多的歧视。要做就做管理者,可企业管理者并不是人人都能做的,第一就是技能,第二就是学历,所以再学习就是一条捷径,如今工作了,比读书时的眼界要宽的多,选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或选一个热门专业就比较容易了。通过高阶段的学习,自己的工作能力得到了大大的提高,给企业带来了实惠,得到提升是情理之中的事。〖1〗〖2〗〖3〗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农民工的意识中对于学习的需求是很大的,只是由于各种原因,他们可能无法实现或者只是选择短期的专业技能进行提高;但他们对学习的渴望程度是非常之大的,甚至将这种不太容易实现的渴望转嫁在了自己的子女、弟妹身上,用自己的能力,为他们获取更好的环境,以改变寥赖的生活。当然由于长辈对后辈的宠溺,希望他们得到自己没有享受到的安逸,也间接消极了农村青年的求知欲望。

当然,当前农村青年的学习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农村青年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农村青年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农村青年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轰轰烈烈的农民打工队伍更使农村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

2.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前,农村青年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农村青年后,发现他们要求较低,从而学习对农村青年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松外学校紧的矛盾局面。

二、讨论与建议

(一)完善对农民工的各项待遇

1、抓紧解决农民工工资偏低和拖欠问题建立施工企业支付农民工工资的约束和保障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

2、充分利用职教资源加强农民工职业教育和培训,加大新农村文化设施的建设力度,加强发达地区对农民工教育的支持。

3、做好农民工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4、依法规范农民工劳动管理

5、加强和改进对农民工工作的领导

6、搞好农民工就业服务和培训

7、积极稳妥地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

8、切实为农民工提供相关公共服务

9、健全维护农民工权益的保障机制

10、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二)对于农村青年的学习心理对策

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当前,农村青年已经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的快节奏,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习中,他们接触的却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场所、过时的科技知识,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

2.帮助农村青年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村青年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素质教育实施等的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以各种短期培训的方式,向他们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的美好前景;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收费制度的公平性、保护性,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和农村农业相关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导。

进行职业指导,帮助农村青年了解不同职业在农村青年实施职业教育,则必须致力于追求教学内容的科技化和教学方法的科学化,主要是务农的特点、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使他们在学习期间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选择自己适合的就业岗位。

总而言之,要把加强农民工教育这件事作为我国现行教育任务的一个重点,通过解决这个问题来缓解或解决城乡教育资源长期失衡的现象。教育要面向农民工,为其创造更多的教育培训机会;教育要面向新农村,使教育成为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使新农村成为农民工教育的主阵地;教育要面向未来,使其成为提高农民工技能和素质的主渠道,成为提升全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毫无疑问,无论是对于推动城乡公共资源公平配置,还是对于全面提升全民素质,农民工继续教育都将具有长远的战略性意义,三农问题也能在这个问题解决的同时得到解决或大大的改善。

三、附录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户籍仍在农村,主要从事非农产业,有的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亦工亦农,流动性强,有的长期在城市就业,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农民进城务工或在乡镇企业就业,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通过此次调查发现大部分农民工已经意识到学习对薪酬和工作环境的影响,且一部分农民工青年也在将这种期望付诸于行动。

四、参考文献

《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

《农村青年学习需求调查报告》

《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农民工

需求报告【篇3】

一、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主要采用个人问卷调查方式进行。

二、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围绕“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问题,调查了四名农民工。调查对象均满足条件。

三、调查结果

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工资收入比较低,生活质量比较差,居住、医疗条件得不到保障,休闲方式比较单调,劳动技能普遍偏低,子女教育问题比较突出。据调查,进城务工农民的收入,普遍比在家务农收入高出很多,外出务工是其家庭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许多农民工在城里工作生活,除了维持日常开支外,其余的基本上寄(带)钱回家乡,成为留守孩子、老人的基本生活来源。

许多农民工在外出务工经商前并没有联系好工作,进城后,一般经城里的亲戚、朋友或已在城里定居的老乡介绍找到工作。由定居本地的亲属、朋友介绍的占28.20%,由同样在外务工经商的同乡、亲友介绍的占25.99%,自荐到用工单位工作,占10.51%。另外,还有部分农民工是通过自主就业,招工广告,包工头、老板招募。

农民工在城市打工大多居住在简陋的宿舍里据调查,有29.19%的农民工居住在集体宿舍里,有20.14%的人居住在缺乏厨卫设施的房间里,7.88%的人居住在工作地点,6.45%的人居住在临时搭建的工棚里,还有12.54%的农民工在城里没有住所,只能往返于城郊之间,或回农家居住。

农民工子女教育难,现行户籍制度与人口流动需求不相适应、不够协调,导致了农民工子女就地接受教育需要支付高昂的借读费和赞助费,农民工子女就学都只能选择价格稍低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农民工子弟学校办学条件差,师资弱,流动性大,办学合法化问题很难解决。

经过调查,由于他们来自落后的农村,一没学历二没技术,只能胜任普通操作工这类的工作。虽然也曾考虑通过短期培训进行充电,学习电脑、会计等方面的知识,他们相信,只有这样他们的明天才会更好,但大都由于家庭条件不允许,只好放弃。现在只能好好工作,多赚点钱,供给家里的弟弟妹妹儿女们上大学,不再步他们的后尘。

有的虽然从开始的销售员做到事业管理者,但他们都不否认除了工作能力外,学历的作用也同样功不可没。同样是从开始的一线员工,通过自已的努力,到现在的企业高层管理者,自身的素质、技能、学历一样都不能少。他们说: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在一线上工作,一线岗位工资低不说,而且又脏又累,还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还不如回老家发展,起码在老家不会有如此多的歧视。要做就做管理者,可企业管理者并不是人人都能做的,第一就是技能,第二就是学历,所以再学习就是一条捷径,如今工作了,比读书时的眼界要宽的多,选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或选一个热门专业就比较容易了。通过高阶段的学习,自己的工作能力得到了大大的提高,给企业带来了实惠,得到提升是情理之中的事。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农民工的意识中对于学习的需求是很大的,只是由于各种原因,他们可能无法实现或者只是选择短期的专业技能进行提高;但他们对学习的渴望程度是非常之大的,甚至将这种不太容易实现的渴望转嫁在了自己的子女、弟妹身上,用自己的能力,为他们获取更好的环境,以改变寥赖的生活。当然由于长辈对后辈的宠溺,希望他们得到自己没有享受到的安逸,也间接消极了农村青年的求知欲望。

当然,当前农村青年的学习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农村青年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农村青年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农村青年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轰轰烈烈的农民打工队伍更使农村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

2.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前,农村青年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农村青年后,发现他们要求较低,从而学习对农村青年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松外学校紧的矛盾局面。

四、讨论与建议

(一)完善对农民工的各项待遇

1、抓紧解决农民工工资偏低和拖欠问题建立施工企业支付农民工工资的约束和保障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

2、充分利用职教资源加强农民工职业教育和培训,加大新农村文化设施的建设力度,加强发达地区对农民工教育的支持。

3、做好农民工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4、依法规范农民工劳动管理

5、加强和改进对农民工工作的领导

6、搞好农民工就业服务和培训

7、积极稳妥地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

8、切实为农民工提供相关公共服务

9、健全维护农民工权益的保障机制

10、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二)对于农村青年的学习心理对策

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当前,农村青年已经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的快节奏,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习中,他们接触的却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场所、过时的科技知识,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

2.帮助农村青年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村青年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素质教育实施等的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以各种短期培训的方式,向他们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的美好前景;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收费制度的公平性、保护性,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和农村农业相关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导。

进行职业指导,帮助农村青年了解不同职业在农村青年实施职业教育,则必须致力于追求教学内容的科技化和教学方法的科学化,主要是务农的特点、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使他们在学习期间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选择自己适合的就业岗位。

总而言之,要把加强农民工教育这件事作为我国现行教育任务的一个重点,通过解决这个问题来缓解或解决城乡教育资源长期失衡的现象。教育要面向农民工,为其创造更多的教育培训机会;教育要面向新农村,使教育成为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使新农村成为农民工教育的主阵地;教育要面向未来,使其成为提高农民工技能和素质的主渠道,成为提升全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毫无疑问,无论是对于推动城乡公共资源公平配置,还是对于全面提升全民素质,农民工继续教育都将具有长远的战略性意义,三农问题也能在这个问题解决的同时得到解决或大大的改善。

五、附录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户籍仍在农村,主要从事非农产业,有的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亦工亦农,流动性强,有的长期在城市就业,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农民进城务工或在乡镇企业就业,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通过此次调查发现大部分农民工已经意识到学习对薪酬和工作环境的影响,且一部分农民工青年也在将这种期望付诸于行动。

六、参考文献

《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

《农村青年学习需求调查报告》

《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农民工

需求报告【篇4】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外来农民工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

调查目的:调查当前农民工需求情况,探讨利用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开展社会服务的新途径和新领域。

序言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户籍仍在农村,主要从事非农产业,有的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亦工亦农,流动性强, 有的长期在城市就业,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农民进城务工或在乡镇企业就业,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结合本次调查活动,对当前农民工需求情况以及有针对性地对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下岗转岗人员进行学习需求的调查。

一、调查情况

1、农民工大多是通过劳动市场找到工作单位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亲友、同乡介绍工作的。统筹城乡就业,促进农村劳动力持续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目前,我国有3.4亿劳动力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仍将持续相当长时间。

2、从事的职业主要有建筑工人、工厂雇工、餐厅服务员、家政服务人员等。而且农民工从事的工作大多工作条件比较差、工作强度大。进城就业的农民工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缺乏起码的职业技能。在谋求某一职业时,绝大多数农民工根本拿不出相关的技能证书。在激烈的职业竞争中他们只能甘居下风,去从事一些城里人不愿干的简单劳动。

3、调查发现,56.0%的农民工对自己的文化生活很不满意,36.7%的农民工选择用睡觉来打发闲暇时间,34.0%的人选择逛街,13.1%的人喝酒聊天。此外,免费的电视、广播,花钱不多的报纸、网络,占了农民工文化生活内容的很大比例。 调查显示,目前在汕头的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有逐步向高学历发展的趋势,中技中专学历占32.4%,初中毕业占28.2%,高中毕业占20.1%,大专及以上学历占了10.8%,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仅为8.1%。 调查显示,教育程度低的农民工对聊天、睡觉、看电视或听收音机感兴趣,受过高中以上教育的农民工更喜欢读书看报、上网和运动,偶尔涉足歌舞厅。在20~29岁的受访农民工中,有74.7%会在闲暇时间上网,19岁以下年龄段的上网比例达到了85.5%。

二、农民工学习需求情况分析

调查发现广大农民工对学习需求呈现以下几方面特点:

1、农民工渴望接受科学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培训。接受调查者认为,致富的障碍是缺乏科学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

2、农民工要求接受指向性较强的实用技术培训。

3、培训地点的多样性和方法的灵活性。在接受培训的地点上、方法上应灵活机动,以业余函授培训为主,脱产为辅,以实地培训为主,网络为辅。培训的时间1个月以内为宜。

4、农民工从事二、三产业的愿望增强。农民工自身及对子女的就业,选择从事农业类的仅占8.6%,选择较多的是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倾向于二、三产业中的建筑、运输、纺织、市场营销、汽车驾驶与维修等专业。

三、建议与启示

针对农民工的学习需求,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要深入思考,认真定位,加大改革力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

1、调整优化教育培训专业。根据农民工和企业发展的需要,结合传统产业和优势,围绕建筑、运输、纺织、化妆品等方面的品牌,加强机电、数控应用技术、化工、工业工程、铸造、纺织、带有专业性的市场营销等专业的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适应本地经济发展需求,为本地培养人才。同时适应沿江开发的形势,向外地输送人才。要进一步加强省重点职业学校专业现代化建设,培植示范骨干专业,强化特色专业,使设置的培训专业更贴近生产实际,职业学校的培训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

2、加大教育培训改革力度。农民工靠的是实用技术,企业需要的是技术熟练、又有专业知识的人员,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要根据“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加大教育培训改革力度。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市场经济规律,改革办学机制,坚持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

3、加强教育培训基地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增添实验实训设备,增强学员的动手能力,提高操作技能,使受训的学员真正具有一技之长,直接上岗,对口就业,变劳务输出为技能输出。

4、加强校企合作、校镇合作。学校如何介入,要与企业共同商定。可与企业签订择优录用毕业生的合同。建立健全各镇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培训服务机构,及时向社会提供各种人才信息,进一步凸现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在农民工中的引领作用、幅射作用。

需求报告【篇5】

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便有一批批为了提高生活水平的农业户口人员而进入城镇务工,这个群体就是农民工,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朋友走出家乡,为梦想为生活在城市奋斗打拼,他们大多数在城市的基层成为城市的基层砥柱为城市的发展做着不可磨灭的贡献,而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新技术的不断革新以及用人单位对农民工朋友的学历、知识、能力和接受新事物等方面的要求,促使农民工朋友要在生活工作中不断的进步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自己,才能在城市中高水平快节奏的生活,为了解广大农民工朋友在工作中的学习需求与真实想法,了解他们渴望学习哪方面的知识,特此随机对身边周围三名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年龄不同城市的农民工朋友做了调查问卷,以便更好的了解他们的生活工作情况,实际工作能力的运用和发挥情况,针对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所需要的专业技能知识给予相应帮助和合理的解决方法,使农民工朋友们能够快速提高自身素质,熟练掌握工作技巧并能达到专业水平,从而更快更好更轻松的适应城市生活,跟上大城市的步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基本情况

我们对回收的3份问卷进行简单的统计后,得出以下样本分布情况:

1、选取了惠来县的农村农民工3名,其中男的1名,女的2名;年龄分布情况:20岁及以下0名,20-30岁1名,30岁以上2名。

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名,高中1名,大专及以上0名;性别——男性,60%;女性,40%;婚姻——已婚,60%;未婚,40%;政治面貌——团员,60%;()群众40%。从事的工作有:农民、幼师、餐饮从业人员。现在家庭年收入平均:19453元。

2、在调查的3人中初中学历的2人占总人数的66%高中以上学历1人占总人数的33%在三人的农民工中2从事农业种植、养殖体力工作。调查表明,农民工学历层次偏低,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素质较差,大多数只能从事体力型、收入低的工作。知识水平的限制,直接影响了农民工的就业。

3、从农民工家庭收入调查表中可以看出年收入低于1万元的有两名只有1人家庭年收入高于1万元说明城乡差别拉大农民工家庭生活水平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二)学习需求

被试中有3人愿意继续学习,其中:

1、有2人希望在原有的学历基础上加以提升,学习的类别以技能居多,愿意接受的学习方式为:业余,选择的学习学校有:电大,高校函授,技校

2、有1人希望参加短期培训,学习的内容有掌握一门技能等,选择的学习方式以脱产居多。在调查对象中都明确表示希望进一步提升自身学历层次其中10%希望通过脱产学习方式攻读相应的学历,利用学校机构的载体主要为广播电视大学、普通高校、其它成人高校和技校。调查表明,农民工大部分人都希望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学历层次,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在对农村青年获取自身技能调查中,发现有1名调查对象希望通过电大组织的短期培训获取技能,1人希望通过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组织的培训获取相关技能。这表明农民工对技能培训的认识增强,并希望通过高效、低成本的方式成才。

三、农民工对未来发展及学习需求

在调查三名调查对象中对有一个共识,就是希望进一步提升自身学历,通过相关培训、学习文化知识,掌握先进技能,学有所用,以技致富,对社会具备更强的适应能力,体现了农民工对知识技能的需求加大,都能对自身发展进行定位。

通过对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县农民工在生活中面临的最主要困难在工作上,最希望开展的活动是以微机操作和以钳工、电工、车工为主的职业技能培训。这也反映出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应用的普遍,职业技能的提高越来越成为农民工关注的问题。

四、小结

(一)、存在的问题

(1)农民工朋友们有迫切学习的愿望,但时间和金钱均有限;

(2)农民工朋友们的文化基础知识偏低,而现在学校的起点普遍偏高,学习起来较吃力;

(二)、建议解决方法

(1)农民工朋友们工作密度较大,时间较紧,可通过开设晚课,远程网络授课等方式,让他们能够自主安排学习时间,也可以根据自已的爱好与专业,自主的选择课程,这样既可以有时间有随机性,也可以相对减少购买课本的费用,使学习有灵活性与自主性。待学习到一定程度学校或教育机构可定期组织考试及集中问题应答,考试合格者可以得到相应成绩能力认可证书,一方面可检验学习效果同时也可能使问题集中在一起解决,省时省力同时也达到了农民工朋友渴望得到认可得到学历证明的愿望。

(2)对于短期学习专业技能的农民工,学校需加大就业前的指导与就业中的指导,追踪培训,农民工就业后,因为短期培训,不可能一下子就会成为业精技熟的操作手,这就需要给他们机会,进一步实践学习,让他们在干中学,学中干,不断提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能够更快适应就业岗位。

由于农民工朋友们的文化基础层次良莠不齐,接受能力有快有慢,所以可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人开设不同层次的课程,这样层次较高接受能力较强的人可以更快更多的学习提高自己,层次较低接受能力较差的人也可以一步一个脚印的夯实基础。

愿所有农民工朋友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靠自己的双手去改变自己命运,使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工作中得到极大的发挥,在大城市中更好的生活!

需求报告【篇6】

一、前言

黄圃镇大岑工业区位于中山市的最北端,西接桂洲水道与大雁阁河相望,东北面接洪奇沥水道,与番禺区大岗镇放马村、增沙村对峙,南与吴栏村对峙,大岑村四面环海,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素有大岑岛之称。耕地总面积6354亩,人口5232人,总共874户。外来员工3000多人, 黄圃大岑工业基地位于伟人故里—中山市黄圃镇北端,地处美丽富庶的“珠三角”腹地,西北与黄圃大雁工业区相通,连接顺德碧桂路,东北与广州番禺区相邻,东南接中山市南三公路,是中山北部的一大工业基地和中山北部公路网络的重要出口,建成后,将成为中山北部的工业重点区域和交通枢纽地区。基地占地面积近万亩,是中山市四大市级工业基地之一,也是黄圃镇目前重点开发的大型工业基地项目。而中山欧意电器则坐落在大岑工业区最优越的地理位置。欧意电器拥有占地面积近20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装备了数百台先进生产设备和20条来自德国的现代化高科技生产线公司目前拥有高级研发人员50余名,普通研发人员、品管工程师近百名,在职员工总人数达到20xx人,其中农村青年数目占全厂的80%。他们伴随着欧意的成长。

二、目的

相信现在的很多人,很多年轻人都深刻领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把自己累积财富作为了人生的一项重要目标。很多人、甚至全社会、甚至科研人员,都盲于眼前利益,忘记了科技的革命才能催生另一个新的人类社会。经济实体萎缩的漫长也许超乎想象,未来的精彩,也许只能用一次革命来换回。为了进一步了解农村青年学习教育需求,特作此调查报告。方法:利用小组访谈方式对欧意电器厂内农村青年以10名 分为四类进行调查,结果:农村青年大专以上学历员工占比超过40%,平均年龄在28岁左右。其余60%多数是小学到初中水平。在60%员工中40%均希望可以通过培训增值,希望可以通过学习提升技能。但是因工作没有更多时间,也没有更好的学习机会。

结论:农村青年现阶段注重技术技能增值。希望企业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学习提升的平台,为农村青年以后的社会道路提升一个更高的台阶。

三、员工调查分析

(一) 个人的基本情况:

1、农村青年年龄70%在(18—20岁)30%在(26—30岁)属于青年,95%是农业户口,其余5%为非农业户口。

2、政治面貌55%是团员,其余45%是群众,文化程度80%是初中学历,20%是高中文化。

3、婚姻情况65%已婚,35%未婚,家庭成员65%有4个人员以上,20%家庭成员有3个以上,20%有家庭成员2人以上。

4、工作单位均在中山欧意电器工作。沿海发达地区

5、工作情况他们都是以日班为主,从早上7:30—11:30,下午13:30—17:30,晚上18:30—21:30。通常以一日11小时为主。开11天休息一天,其本工资均为1050元,每月补贴250元,月终奖均按每月排产计算,(每月达7000台则有500元奖金,8000台则有600元,按此基础上每多1000台则加100元计算)加班另算。因此他们税后收入农民工60%在20xx—2500元,40%的农民工在2501—3000元之间。

(二)学习要求

1、所有农村青年则希望各企业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可以自我增值的平台,让他们可以在工作实践的基础上提升技能,农村青年又表示,在当今社会机械化社会,落后相当于被淘汰的社会,希望可以通过学习科学技术,提高自身本能,在以后的社会工作中有更好的发展空间,通过培训学习让以后的工作道路可以越走越结实。

2、学习层次:30%农村青年希望提升到大专学历,因为相当一部份企业还是会通过学历去选择人材。学历相对低的,则失去竞争能力。70%农村青年则希望可以参加短期培训考取各方面职业技能证书,面对证书社会,拿着证书,相当于拥有职业资格。来巩固现状。

3、学习机构选择,30%的农村青年希望进入广播电视大学。因为广播电视大学是一个开放性的学校。可以达到工作学习两不误。70%农村青年则希望通过中专技校去学习职业技能。通过学习学职业技能去巩固工作岗位。

4、学习内容,60%农村青年希望培训计算机应用,因为面对计算机时代,不懂电脑相当于70年代的文盲。相对应的学习计算机不但可以提高职业技能,还可以操作计算机去了解更多社会资信。40%农民工希望培训餐饮服务,正所谓:“发以食为天。”辛苦工作归根到底还是为三餐,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花钱到饮食方面去。餐饮业是不个不错的创业门子。

(三)目前最关心的问题

60%农村青年最关心的问题是改善家庭生活条件和子女上学与就业问题,众多农村青年希望可以通过打工挣钱,改善生活条件。可以给子女一个更优越的学习环境。毕竟孩子是他们的未来。改善劳动条件,保障生产安全 ,劳动报酬及时足额发放是40%农村青年不可忽视的重点。面对外出工作,每天的生活费就是靠工资维持,没有及时工资,就连最起码的生活都不可以保证。

(四)希望和要求

我一直希望那一直为我们城市默默负出的所有希望可以继续学习的农村青年们,能够有一个让他们自我充值的平台。让他们可以通过他们自己本身的意愿自己的努力去改写他们的人生,他们的未来。他们为我们城市建设负的了太多,希望有关机构可以他们愿望,让他们拥有一个命运改写的机会。 关键是学习掌握技能,只要努力都可以成为优秀的技术工人。这样会有许多企业来找你,薪水可以谈,如同‘一家女百家求’。”徐强代表说,同样的活,由技术水平一般的工人干与技术娴熟的干,差距非常大。企业很想用技术好的工人,技术水平好不愁找不到好工作。

四、结论

通过此次调查,能否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领导,重点在人才。一个缺乏正确政绩观的干部,往往同时也缺乏科学的发展观。我们对农村青年学习需求有深一步一了解,大部份农村青年还是希望通过培训学习去提高职业技能,从而提高收入水平。面对各种负担,他们会以一个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农村表年希望有关部门可以重视他们让他们成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继续为这个城市出力。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社会。

需求报告【篇7】

一、调查的目标和方法

1.城市流动青年的基本情况

2.城市农民工的心理特征。原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2.主要通过电话和实际调查

三、调查结果分析

农民工问卷分析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第四、现状分析主要是心理现状

调查显示,大部分城市年轻农民工都有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5%的人认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身素质,25%的人认为是为了提高经济收入,16%的人不考虑别人。从表面上看,许多年轻的移徙工人的教育价值观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特征。他们都认为自己的教育水平与经济收入成正比。也就是说。学历越高,收入越高。

他们对学习的态度也有明显的差异。67%的人学习热情高,24%的人学习热情中等。9%的年轻人害怕学习,也占相对比例。还有,90%的人都有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有些人没有时间学习,因为他们去工作。

在我的调查中,55%的年轻人认为学校老师可以向自己传授知识,学习更多更深的知识,而45%的人认为学校在来的时候能力有限,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有限,不能学习更多有用的知识。

根据调查结果,受试者最关心的是收入,其次是住房。在受访者中,收入、住房、农村医疗保障、子女教育、农民权益保障最受关注,其次是农副产品价格、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农民养老。调查显示,农村青年更加关注民生,参与社会建设的意愿强烈。

五、影响农村青年学习需求的问题

1.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由于长期的历史、地理和国家政策原因,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缓慢。生产水平低直接导致农村教育发展滞后。农村青年无法享受良好的教育环境,人才无法挖掘,导致农村人才流失。这是农村青年文化水平低的根本原因。

2.农村传统思想被禁止。农村社会还残留着封建思想,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导致农村青年性别和文化水平失衡。而且对教育不够重视也是一个瓶颈。

3.青年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突出。农村青年就业和创业能力普遍较弱,大多数从事低收入体力职业。职业技能普遍缺乏,法律意义薄弱,导致青年农民工劳动就业权益保障的缺失和不公平。

六、思考与建议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知道,一方面,经过改革开放的历练和市场经济的洗礼,农村青年的心态日趋成熟,能够理性看待和分析问题。他们对社会主流文化的认可度很高,正确的社会政治观点基本形成。大多数人对新北区的未来和发展是积极乐观的。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农村青年中还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村青年收入不高,生活质量不高;我们县农村青年的工作环境还不够完善,他们非常希望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创业和各种培训机会来提高自己的素质。调动农村青年的积极性对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村青年的需求应该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同时,处理和把握这部分青年的需求,也可以为其他青年群体提供实践指导。

需求报告【篇8】

一、调查目的与意义

20xx年的金融危机使我们清楚的认识到全球化带给我们的负面影响,我国各行各业都遭受着冲击,社会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关于农民工学习需求的调查报告。作为发展中的大国,要想在历史的大舞台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经济建设的步伐就一刻不能停止。

我们国家经济的重心正从农业转向工业,这就涌现出了大批农民背井离乡到城市去找工作,这就是所谓的‘农民工’。在城市,农民工受到社会的排斥和歧视,所从事的工作也是脏活、累活,城市人不愿意干的活。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城乡差异影响下思维观念的差异造成的,另一方面主要还是因为农民工本身缺乏相关的素质,这里包括行为习惯和专业技能。

因此,了解农民工的真实想法,他们是否有继续学习的渴望,渴望学习哪方面的知识就显的极为重要。为他们提供学习的机会,帮助他们学到一定的技能,只有从本质上提高农民工的自身素质,才能从根本上改善他们的社会地位,同时解决我国的一系列衍生矛盾。

而当今,‘用工荒’这个词频繁见于报端,究其根本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本次调查研究就是旨在回答这个问题。

二、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主要采用个人问卷调查方式进行。

三、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围绕“农民工学习需求”问题,共调查了4名对象。所有调查对象均是随机找到的,符合规定的条件。

四、调查结果

1、农民工林夏

(1)被调查者基本资料

姓名

林夏

性别

年龄

23

学历

中专

政治面貌

团员

婚否

未婚

家庭成员

3人

工作区域

来宾象州

工作单位

个体企业

月收入

1000~1500

(2)被调查者详细情况

林夏,女,23岁,初中,,未婚,家庭成员有3人,工作报告《关于农民工学习需求的调查报告》。她在来宾象州的一家个体企业工作。月收入1000~1500。她很想学习电脑方面相关的知识,这样就能找份比较轻松的工作。由于她来自落后的农村,一没学历二没技术,只能胜任普通操作工这类的工作。她也考虑到通过短期培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将来可以找份文员之类的工作。

2、农民工冯盛华

(1)被调查者基本资料

姓名

冯盛华

性别

年龄

21

学历

中专

政治面貌

团员

婚否

未婚

家庭成员

6

工作区域

来宾象州

工作单位

民营企业

月收入

1000~1800

(2)被调查者详细情况

冯盛华,女,21,初中,团员,未婚,家庭成员6人。在来宾象州一家民营企业工作,同样来自落后的偏远农村。她也想过通过一些短期的培训提高自已的工作技能,比如会计之类的,但由于家庭条件不允许,只好放弃。现在只想好好工作,多赚点钱,供给家里的弟弟妹妹上大学。

3、农民工卢荣花

(1)被调查者基本资料

姓名

卢荣花

性别

年龄

26

学历

中专

政治面貌

团员

婚否

未婚

家庭成员

4

工作区域

来宾象州

工作单位

事业单位

月收入

1500~1800

(2)被调查者详细情况

卢荣花,女,26岁,中专,团员,未婚,家庭成员4人。她在来宾工作2年了,从开始的医药药销售员做到现在的事业管理者,除了工作能力外,学历的作用也同样功不可没。她明白高学历就代表着高薪酬这个道理,所以她来来宾的第一年就参加了电大自考大专班,拿到文凭后,紧接着又报考了本科班。自己的工作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而现在她依然没闲着,又报考了广西医科大半脱产专业学习,她相信,自己的明天一定会更好。在这,我也祝愿她一帆风顺!

需求报告【篇9】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青年占国家青年的大部分,农村青年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生存,生活及发展状况对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就必须充分发挥广大农村青年的优势和作用,凝聚广大农村青年的智慧和力量。而教育是素质能力的决定因素,为全面掌握农村青年教育水平发展状况,为了解广大农村青年的学习需求,使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更好的为农村青年提供服务,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特意组织安排了此次社会调查。

一、调查活动简介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对我市农村青年的学习需求作随机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份,收回有效问卷4份,合格率为100%,调查对象为4名年龄均在35周岁以下的农村青年。

二、调查内容

1、个人基本情况

在随机调查的四人中,四人均为农业户口,家庭成员都是5个及以上,初中学历的1人,占总人数的25%,高中以上学历3人,占总人数的75%,有2人从事农业种植、养殖体力工作,2人在乡镇企业任职,有2人是共青团员,1人已婚,家庭年收入均是在1万—3万元之间。调查表明,农村青年学历层次已有所提升,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素质都有了明显提高,不过仍有少数只能从事体力型、收入低的工作。知识水平和封建思想的限制,直接影响了农村青年的就业。

2、学习需求

在调查对象中都明确表示,希望进一步提升自身学历层次,其中75%希望通过业余学习方式攻读相应的学历,25%希望通过脱产学习的方式取得相应的学历,学习的科类为管理学,农学,医学,利用学校机构的载体主要为广播电视大学,普通高校,其它成人高校,若参加短期培训,学习内容为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家电维修,电工,医疗保健等,学习方式为当地政府组织的短期培训或电大组织的短期培训。调查表明,农村青年大部分人都希望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学历层次,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对专业技能培训的认识增强,并希望通过高效,低成本的方式成才。

3、目前最关心的问题

在调查对象中最为关切的是农村医疗保障,农民权益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其次为农副产品价格,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子女升学和就业问题,农民养老问题。调查显示,农村青年比较关注民生问题,参与社会建设的意愿比较强烈。

4、农村青年对未来发展及学习需求

在调查三名调查对象中对有一个共识,就是希望进一步提升自身学历,通过相关培训,学习文化知识,掌握先进技能,学有所用,以技致富,对社会具备更强的适应能力,体现了农村青年对知识技能的需求加大,都能对自身发展进行定位,思路清,有逻辑的人生目标。

三、影响农村青年学习需求的问题

当前农村青年的学习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从宏观角度看,农村青年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问卷调查及面谈结果显示,98%的农村青年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5%的农村青年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轰轰烈烈的农民打工队伍更使农村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

2、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由于长期以来的历史,地理以及国家政策原因导致偏远山区经济发展较慢,生产水平低直接导致农村教育发展滞后,农村青年不能享受良好的教育环境,有才之士不能得到挖掘,导致农村人才的流失,这就是农村青年文化水平低的根本原因。

3、农村传统思想锢禁,农村社会封建思想依旧残留,重男轻女思想依然存在,导致农村青年性别文化水平仍存在偏差,再者对教育的不重视也是一个瓶颈。

需求报告【篇10】

随着我国经济重心从农业转向工业,涌现出了大批农民背井离乡到城市找工作的现象,形成了所谓的‘农民工’。在城市,农民工从事的工作大都是,城市人不愿意干的脏活、累活。主要原因是城乡差异影响下思维观念的差异,和农民工本身缺乏相关的行为习惯和专业技能素质。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能够了解农民工的真实想法,了解他们渴望学习哪方面的知识,从而为他们提供学习的机会,帮助他们学到一定的技能,只有从本质上提高农民工的自身素质,改善他们的社会地位。

一、次调查主要采用个人问卷调查方式进行。

本次调查围绕“农民工学习需求”问题,共调查了4名对象和统计局调查。所有调查对象均是随机找到的,符合规定的条件。被调查者详细情况附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问卷。

二、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主要采用个人问卷调查方式进行。

三、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围绕“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问题,调查了四名农民工。调查对象均满足条件。四、调查结果

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工资收入比较低,生活质量比较差,居住、医疗条件得不到保障,休闲方式比较单调,劳动技能普遍偏低,子女教育问题比较突出。据调查,进城务工农民的收入,普遍比在家务农收入高出很多,外出务工是其家庭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许多农民工在城里工作生活,除了维持日常开支外,其余的基本上寄(带)钱回家乡,成为留守孩子、老人的基本生活来源。

许多农民工在外出务工经商前并没有联系好工作,进城后,一般经城里的亲戚、朋友或已在城里定居的老乡介绍找到工作。由定居本地的'亲属、朋友介绍的占28、20%,由同样在外务工经商的同乡、亲友介绍的占25、99%,自荐到用工单位工作,占10、51%。另外,还有部分农民工是通过自主就业,招工广告,包工头、老板招募。

农民工在城市打工大多居住在简陋的宿舍里据调查,有29、19%的农民工居住在集体宿舍里,有20、14%的人居住在缺乏厨卫设施的房间里,88%的人居住在工作地点,6、45%的人居住在临时搭建的工棚里,还有12、54%的农民工在城里没有住所,只能往返于城郊之间,或回农家居住。

农民工子女教育难,现行户籍制度与人口流动需求不相适应、不够协调,导致了农民工子女就地接受教育需要支付高昂的借读费和赞助费,农民工子女就学都只能选择价格稍低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农民工子弟学校办学条件差,师资弱,流动性大,办学合法化问题很难解决。

经过调查,由于他们来自落后的农村,一没学历二没技术,只能胜任普通操作工这类的工作。虽然也曾考虑通过短期培训进行充电,学习电脑、会计等方面的知识,他们相信,只有这样他们的明天才会更好,但大都由于家庭条件不允许,只好放弃。现在只能好好工作,多赚点钱,供给家里的弟弟妹妹儿女们上大学,不再步他们的后尘。

有的虽然从开始的销售员做到事业管理者,但他们都不否认除了工作能力外,学历的作用也同样功不可没。同样是从开始的一线员工,通过自已的努力,到现在的企业高层管理者,自身的素质、技能、学历一样都不能少。他们说: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在一线上工作,一线岗位工资低不说,而且又脏又累,还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还不如回老家发展,起码在老家不会有如此多的歧视。要做就做管理者,可企业管理者并不是人人都能做的,第一就是技能,第二就是学历,所以再学习就是一条捷径,如今工作了,比读书时的眼界要宽的多,选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或选一个热门专业就比较容易了。通过高阶段的学习,自己的工作能力得到了大大的提高,给企业带来了实惠,得到提升是情理之中的事。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农民工的意识中对于学习的需求是很大的,只是由于各种原因,他们可能无法实现或者只是选择短期的专业技能进行提高;但他们对学习的渴望程度是非常之大的,甚至将这种不太容易实现的渴望转嫁在了自己的子女、弟妹身上,用自己的能力,为他们获取更好的环境,以改变寥赖的生活。当然由于长辈对后辈的宠溺,希望他们得到自己没有享受到的安逸,也间接消极了农村青年的求知欲望。

当然,当前农村青年的学习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农村青年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农村青年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农村青年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轰轰烈烈的农民打工队伍更使农村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

2、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前,农村青年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农村青年后,发现他们要求较低,从而学习对农村青年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松外学校紧的矛盾局面。

二、讨论与建议

(一)完善对农民工的各项待遇

1、抓紧解决农民工工资偏低和拖欠问题建立施工企业支付农民工工资的约束和保障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

2、充分利用职教资源加强农民工职业教育和培训,加大新农村文化设施的建设力度,加强发达地区对农民工教育的支持。

3、做好农民工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4、依法规范农民工劳动管理

5、加强和改进对农民工工作的领导

6、搞好农民工就业服务和培训

7、积极稳妥地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

8、切实为农民工提供相关公共服务

9、健全维护农民工权益的保障机制

10、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二)对于农村青年的学习心理对策

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当前,农村青年已经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的快节奏,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习中,他们接触的却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场所、过时的科技知识,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

2、帮助农村青年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村青年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素质教育实施等的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以各种短期培训的方式,向他们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的美好前景;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收费制度的公平性、保护性,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和农村农业相关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导。

进行职业指导,帮助农村青年了解不同职业在农村青年实施职业教育,则必须致力于追求教学内容的科技化和教学方法的科学化,主要是务农的特点、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使他们在学习期间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选择自己适合的就业岗位。

总而言之,要把加强农民工教育这件事作为我国现行教育任务的一个重点,通过解决这个问题来缓解或解决城乡教育资源长期失衡的现象。教育要面向农民工,为其创造更多的教育培训机会;教育要面向新农村,使教育成为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使新农村成为农民工教育的主阵地;教育要面向未来,使其成为提高农民工技能和素质的主渠道,成为提升全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毫无疑问,无论是对于推动城乡公共资源公平配置,还是对于全面提升全民素质,农民工继续教育都将具有长远的战略性意义,三农问题也能在这个问题解决的同时得到解决或大大的改善。

需求报告【篇11】

会展业与旅游业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会展通常都会选择旅游发展到一定程度、有一定基础设施的地方举办,而知名的成功会展又会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城市更加重视发展会展旅游业。今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市政协组织部分委员,会同市旅游局、市会展办和市政府研究室等部门,联合开展了会展旅游业发展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会展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会展旅游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展经济蓬勃发展,产业特色初步形成。从全国范围来看,合肥会展起步偏晚,但发展较快。自以来,展会数量年均增速达40%。全市举办各类展览40余场次(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18场次);达69场次,较上年增长70%,参展人数增长141%,当年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大型会展25个;举办各类较大的展览66场次,尤其是第十六届国际美术大会的举办,标志国际性大展取得零的突破,当年参展人数总计达28万人次。,全市举办各类展览突破70场次(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32场次),营业收入、展览面积、参展人次都再创历史之最。,全市共举办各类展览102场,展种涉及科技、工业装备、文化艺术、农业、服装服饰、人才、粮油机械等领域,其中全国性展览有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合肥展暨合肥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国际徽商大会等8场。我市举办各类展览122场,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各类展览45场,同比增长10%,总展览面积达63.9万平方米;安徽省红三环体育馆举办展会25场,总展览面积16万平方米,参展人次达60万。

会展企业快速增加,办展水平逐步提高。截止底,全市有展览业务的企业已达60多家,其中专业展览公司30多家,直接从事与展览相关的广告、装璜、物流等关联业务企业近200多家。以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为龙头,形成了体育馆、科技馆及商务中心、公园、广场等室内外大小适宜、分工自然的展场体系。会展企业呈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激烈市场竞争中适时进位、选项定位的发展趋势。专业展览公司的发展壮大,加速了合肥会展经济的崛起。几年来,我市成功举办了“第十六届国际美术大会”、“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会”(连续四年)、“中国畜牧业交易会”、“第38届全国新特药品交易会”、“第57届全国汽车零配件交易会”、“第48届中国教学仪器设备展览会”、“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首届中国国际动漫交易会”、连续两届“中国坚果炒货食品节”、“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等国际性、全国性大型会展40多个场次。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很多全国性大型展会,即使是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也不是轻易能够申办到的,比如“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会”在我市连续举办四届的基础上,和2010已经确定继续在合肥举行,特别是“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在合肥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合肥已经成为中部区域性会展主要城市之一。在区域性或地方培育起来的会展旅游方面,成功举办了(或连续举办)“安徽国际工业装备展览会”、“安徽国际汽车博览会”、“中国(合肥)徽菜美食旅游节”、“中国合肥高新技术项目资本对接会”和“中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会”等。

2、旅游业整体实力不断提升。近年来,入境游客、国内游客和旅游总收入三项主要指标均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分别突破10万人次、1000万人次和100亿元。更是逆势飞扬,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340.8万人次,同比增长29.3%;入境旅游人数14.8万人次,同比增长31.8%;旅游外汇收入8229.2万美元,同比增长30.7%;旅游总收入132.5亿元,同比增长32.1%。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市gdp的7.96%,迈入了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新阶段。我市编制完成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召开旅游发展大会,确立建设“安徽旅游中心城市”、“长三角地区观光休闲度假基地”的目标,并把旅游产业纳入“1346”行动计划加以推进。

旅游标准化建设不断加强,积极推广a级景区、星级酒店、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等旅游标准,推动旅游产品和服务升级,在国家旅游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了绿色饭店和乡村旅游等级评定标准。目前全市已经挂牌的星级饭店和具备星级接待标准的宾馆饭店104家,五星级标准10家,挂牌3家,古井酒店集团进入中国旅游饭店民族品牌20强行列;旅行社145家,安徽海外旅游总公司、安徽省中国青年旅行社年营业收入过亿元,安徽省中国青年旅行社、安徽顺达旅行社跻身全国百强社。

3、旅游业与会展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伴随着会展经济发展,合肥旅游业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合肥共举办会展122余场(次),参会客商达360万人,占来肥游客总数的37%多,也就是说每3个来肥游客中就有1个是会展客商。特别是我市成功举办了第四届中博会,大大提升了合肥旅游会展新形象,展示了合肥城市新面貌。而旅游业的发展壮大也提升了合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对外地客商产生较大吸引力。此外,旅游主体规模的扩大也使得会展接待能力不断提升。

经济拉动效益明显,城市品牌稳步提升。合肥会展业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对经济拉动作用明显,提升了合肥城市知名度。从直接经济效益看,,会展拉动第三产业收入增长约1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8%,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26%。从间接效益看,会展旅游业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合肥的住宿、餐饮等行业发展,更为我市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促进了合肥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从对城市品牌提升等无形效益上看,会展旅游业提高了合肥的知名度,在推动现代化大城市建设中起着促进作用。

二、我市会展旅游业发展优劣势分析

旅游产品的硬件方面,合肥市缺乏高质量的旅游资源。我市虽然素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淮军摇篮”著称,拥有李鸿章、刘铭传等历史文化名人,但在自然旅游资源方面却缺少自然景观,发展传统的观光旅游和休闲旅游的条件都不充足。合肥要想提升在全国旅游城市中的地位,还必须发展商务旅游、会展旅游等新型旅游产品。会展旅游是国民经济的“助推器”。据专家估计,展览业的产业带动系数为1:9,即展览场馆收入1元,相关收入为9元,为其服务配套的服务业、通讯业等行业因此受益。因此,做大做强会展旅游业对我市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1、我市发展会展旅游业优势分析。

城市综合实力日益增强。近年来,合肥在过去良好的基础上,建设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664.84亿元,财政收入301.21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在极其复杂的宏观环境下,全市经济社会仍然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合肥市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吸引力越来越强,为我市大力发展会展旅游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市地理位置独特,区位优势明显。目前,合肥到南京、上海、武汉的高速铁路均已开通,京福等高速铁路也将从合肥通过,大大拉近了彼此之间的时空距离。再加上公路、港口、航空等重大项目建设,合肥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日臻完善。通过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大建设”,城市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明显增强,为各类企业发展带来了更多更好的机遇。

同时,合肥市拥有较为雄厚的科技教育实力。省会合肥是我国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拥有全国闻名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一大批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每千名职工中拥有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名列第二位,较高的劳动力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为合肥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以合肥这座科技名城作为依托,合肥可以承办各种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对于加强合肥市与国内外的学术、文化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市乃至整个安徽的国际地位和知名度,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旅游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目前,全市共有旅游景点30家,其中国家4a级旅游景区7处(包公园、徽园、野生动物园、三河古镇、安徽省博物馆、丰乐生态园、元一双凤湖国际旅游度假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肥东县瑶岗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群暨渡江战役纪念园、肥西县刘铭传故居刘老圩),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3处(包河区大圩乡、长丰县丰乐生态园、肥西县中国中部花木城),全省优秀旅游乡镇4处(上派镇、撮镇镇、三河镇、双墩镇)。近年来,我市坚持宣传部门、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密切配合、联合促销,积极开展“聚焦包公故里”媒体采访推介,组织旅游大篷车促销,举办中国(合肥)中东部旅游交易会、中国徽菜美食节、合肥市乡村旅游节和紫蓬山国际山地自行车赛等系列节庆会展,塑造“包公故里、科教基地、滨湖新城”城市形象,提升了合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旅游市场拓展成效明显,泰国、韩国等旅游包机,上海、太原等地旅游专列源源不断涌入合肥。同时,旅游合作与开放步伐明显加大。合、巢、六三市无缝对接,打造泛巢湖国家旅游区;与黄山、池州、铜陵、安庆、巢湖五市共筑合铜黄沿线大旅游;推进合淮旅游一体化,签署了《合淮旅游一体化合作框架协议》;与国内30多个城市签署旅游合作协议。整合资源,联合周边打造了“两山一湖、合肥绿色之旅”、“科教之城鱼米之乡—合巢芜之旅”,成为安徽省十佳旅游线路。

会展旅游业发展环境日益优化。从政策层面积极扶持会展旅游业发展。为进一步推动旅游业发展,去年市委办公厅和市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合肥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市政府出台了《合肥市加快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近几年,我市会展管理的相关政策措施逐步推出并进一步完善。成立了“合肥市会展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为合肥会展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5月出台了《关于加快会展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成为合肥会展管理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市会展办、商务局和财政局共同出台了《合肥市鼓励会展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市政府扶持会展发展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市政府又出台了《合肥市大型会展工作保障预案》,进一步加强对会展的服务保障工作。,市政府调整了合肥市会展领导小组成员,由常务副市长张晓麟担任会展领导小组组长,并加强和充实了会展办的领导,完善并健全了会展办工作职能和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能。,为加强会展工作,促进会展发展,我市修订了《合肥市会展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根据《合肥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试行)》,出台了《合肥市促进和鼓励会展业发展政策的实施细则》。

会展旅游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由于绝大多数展会都是按市场化运作模式进行的,以往展会“撞车”、同一档期多次重复办展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会展办逐步加大了协调、引导力度,并通过会展行业协会来促进行业加强自律。现在,各专业会展企业及会展中心、体育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场地单位,依托各自特点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办会办展的良好局面初步形成,会展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2、我市发展会展旅游业劣势分析。

旅游资源相对贫乏。合肥地处内陆,与旅游先进城市和旅游资源丰富地区相比,不靠边、不靠海,既无名川大山,也缺少像北京故宫、西安兵马俑等著名的旅游景点,知名度不高,加之旅游业起步较晚,旅游产业规模偏小等不利因素,旅游业发展受到一定制约。历史文化遗址虽多但可供参观的成熟景点较少。目前我市旅游资源普遍体量偏小,多为历史遗产类,其中包公墓系迁葬类,李府属重建类,其它类型数量相对较少,在全国并不占有很大优势。

缺乏旅游特大项目支撑。一直以来,我市缺乏旅游特大项目支撑,存在着品牌效应较低,品牌支撑力不足的问题,缺少有震撼力的旅游产品,现有产品规模较小,竞争力不强,不足以吸引游客专门到合肥来旅游。由于前期未能抓住机遇,加之投入不足,我市曾经失去了建设像芜湖方特那样具有震撼力的现代化主题公园的机会,这是合肥旅游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缺憾。

会展业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国际性、全国性会展数量不足,具有特色的品牌展会不多,尚未形成象广州广交会、杭州西博会、厦门投洽会、深圳高交会那样在全国有影响的品牌展会。与国内会展经济发达城市相比,国际性会展太少,围绕合肥及安徽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策划举办的区域性会展也较少。会展业市场主体培育滞后。我市目前从事会展的企业只有60多家,而会展经济发达的城市会展企业都在数百家,甚至上千家。会展企业不仅数量少,实力也比较弱,普遍存在规模小、资金少、观念落后,经验不足等问题,具有运作全国性、专业性展会能力的公司不多。与国内外著名的会展公司相比,在管理模式、公司结构、技术手段等方面都有巨大的差距。随着我市会展经济的迅速发展,会展人才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精通展览设计、会展组织策划,了解国际惯例,富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专业人员十分缺乏。会展专业化分工协作的格局尚未形成,会展保障服务的社会化与市场化程度低,综合服务水平不高。

3、会展业发展体制不顺。

1、会展办在协调工作方面:大型会展尤其是全国性展会涉及政府提供具体服务的部门多、时间紧、任务重,安全责任大,客观上需要会展办有很强的协调力度。

2、会展办公室只是临时性协调机构,但日常协助企业申办展会、组织协调各类大型会展活动的事务越来越多,现有会展办设置状况极不适应合肥会展经济工作的发展要求。

城市承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会展旅游业是一个与城市承载能力密切相关的新兴产业,对展馆、交通、宾馆、通信及配套设施等方面要求较高,我市在展馆、配套设施、保障能力等软硬件条件上与发达城市相比都存在较大的差距,难以满足国际性、全国性大型会展的需要。一是展馆面积不足。除国际会展中心室内展览面积为3.7万平方米外,其余3个展馆室内展览面积均在8000平方米以下。二是配套设施不足。国际会展中心周边星级酒店、大型购物商场、高档次娱乐场所等配套设施仍显不够,为参会客商提供高标准的综合配套服务仍难保证,展馆仍处于单体经营状态。三是国际航班明显不足。由于自身条件等客观原因的局限,目前我市骆岗机场仅开通了合肥—首尔、合肥—香港两个国际航班。稀少的国际航班,是我市海外客源市场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大型会展期间,道路通行不畅、公交运力不足、车辆停放难等矛盾也比较突出。

三、关于进一步促进合肥市会展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会展旅游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但是,合肥会展旅游总体看好,未来更好,机遇大于挑战。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当前的有利条件,抓住难得的机遇,就会化被动为主动,化挑战为机遇。为此,建议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充实市会展办的工作力量

针对会展业和旅游业,合肥市会展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和旅游局分别承担了管理责任,但均各司其职,未能充分结合。特别是会展业,我市还缺乏一定主导推动力量,尚未完善相应的立法、监督机构。若要将会展旅游作为一产业发展,我市还缺乏一个管理部门。据了解,目前全国有十几个省会城市设有独立的会展机构(有编制)。我市组织开展过一次“会展经济发展研究”,报告提出“完善领导工作机制,调整充实市会展办公室力量,将市会展办公室列为市政府直属单位,由相关部门抽调人员集中办公,建立一站式服务机制,提升宏观指导和协调服务能力。”从我市会展旅游经济发展的实际来看,充实政府会展办公室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如有编制问题限制,可采取从相关部门抽调工作人员,添人不增编的方式解决,建议市委、市政府认真研究。

2、加快会展场馆建设,进一步完善促进会展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旅游产品的质量和价值要提高。一个城市能够吸引旅游者,或者一个国家能够吸引外国人到我们国家来旅游,最重要的是旅游产品。一个旅游景点的旅游产品是由旅游景区、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三个部分组成。景区很值得到此一游,旅游设施安全让人放心,服务令人满意,那么越来越多的人来,当地经济的发展自然而然就上去了。所以要加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建设

综上所述,我国以后的发展,有必要把旅游业作为重要项目,进一步加强旅游产品的包装与营销、重点旅游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旅游发展的区域合作,努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从而更好的促进经济的腾飞。

需求报告【篇12】

一、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旅游业的三大主要支柱是旅行社、酒店和景区。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的方向也是旅行社、酒店和旅游景区。有研究报告指出,与旅游业直接或间接相关联的行业和部门有109个之多,而且外延还在扩张。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xx年全世界境外游客的总数将达到16亿人次,国际旅游消费将达到2万亿美元。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1上个世纪末旅游业已经超过了汽车业、钢铁、石油等产业,旅游业在全世界的整个生产总值中现在大约占10%的份额,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

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中国旅游业也实现了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共有6批247个城市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占我国城市总数(661)的37%。20xx年是世界旅游业连续第四个快速增长的年份,中国以10%的增长率继续巩固了世界旅游业前列国家之一的地位。

未来10年间,我国旅游业将保持10.4%的增长速度。预计到20xx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出入境旅游是国际旅游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一五”时期规划发展的目标为:实现入境旅游人数年均增长8%;国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2%。

旅游行业的飞速发展也极大地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以及就业机会的增加。由于农村地区的旅游投资产出快、劳动力价格低廉,农村地区由旅游投资带来的就业人口增加比城镇更为明显。另根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直接就业1人带动间接就业4.3人,但我国旅游业劳动密集型特征较为明显,带动就业人数相比其他国家更为显著。

二、江苏省旅游酒店业发展的形势

1、国际旅游市场拓展空间巨大

在全球旅游业稳步快速发展的同时,旅游热点不断向亚太地区转移,亚洲已成为全球旅游业最兴旺的地区。国际旅游业良好的发展形势,以及亚洲地区旅游吸引力的持续增长为江苏省国际旅游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市场环境。新时期,生态和文化旅游逐渐成为全球旅游需求的主流,国际旅游市场对生态和文化旅游需

求的快速增长,以及江苏省丰富的生态和文化旅游资源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机遇。

2、国内旅游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新时期,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将带动消费结构升级,为旅游业开辟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和消费空间。尤其是国家在新时期更加重视文化、娱乐、保健、体育、社区服务等产业的全面发展,为旅游业的大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有利环境。此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带来生活方式和消费结构发生质的变化,旅游将会成为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口一种新型生活方式和日常消费需求。

3、经济快速增长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

未来几年,江苏省国民经济发展进入持续高速增长阶段,与国内外的经贸往来日益频繁,为旅游业发展带来巨大市场需求。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尤其是与旅游业密切相关的交通、城镇基础设施条件将显著改善,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设施保障。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主导产业,是国家重点扶持的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将继续得到宏观政策的支持。

江苏省地处长三角地区,经贸往来,经济技术合作,会展交流等的'繁荣和旅游业的优势都为江苏酒店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也为旅游服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机会。

三、旅游人才需求缺口大

从旅游消费方式和旅游消费结构来看,目前旅游绝大部分属于观光旅游,文化型、享受型极少。即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型旅游活动多。据调查,目前旅游市场已经发生了明显的转变,由原来的走马观花式旅游向文化考查型、生活体验型转变。市场发生了变化,但旅行社还没有做好准备,但哪家旅行社率先开发文化考察团、生活体验团,哪个旅行行社就会占领市场先机。只要经营对路、开发适合游客的需求的新的旅游产品,未来的旅游业还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当然,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因为旅游已不再是那种全陪导游一路陪着观花的马队走一遍就行的旅游,它需要导游人员有更多的文化内涵,有更高的服务水平和相当强的组织能力。

未来一段时期,旅游业要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国内旅游人数、国内旅游收入和旅游业总收入增长速度要高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

尽管国内旅游和酒店业的发展受到一定因素的影响,但旅游管理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仍将上升。

据智联招聘统计,旅游管理人才需求的数字增长明显,仅20xx年4月该网站所提供的相关岗位就比3月提高了12%。法国雅高集团大中华区运营副总裁Gerhard H. Zimmer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伴随国际酒店业尤其是中国酒店行业的蓬勃发展, 20xx年仅北京酒店业管理人才缺口就将在50万左右。与此同时,随着国内酒店业的进一步发展,私人管家、收益管理经理等很多新兴的职业也应运而生。

另据紫光安德鲁旅游管理学校对北京希尔顿酒店、北京JW万豪酒店、北京金融街丽思卡尔顿酒店、北京千禧大酒店、北京饭店莱佛士、北京励骏酒店、北京国航万丽酒店、北京友谊宾馆、北京国际艺苑皇冠假日酒店、北京丽晶酒店、北京好苑建国酒店等十几家酒店的人力资源经理进行了酒店业人才需求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这些五星级酒店平均每月需招聘35人左右,人才需求量较大。就人才需求状况来说,绝大多数酒店餐饮是最急需的部门,其他依次为前台、客户服务、客房。

近几年,来自全球各个知名品牌的酒店集团纷纷瞄准了中国市场,并大力投资和加盟,如仅上海就有近20家国际旅游管理集团投资或管理高星级酒店。据国家旅游局统计,世界上每一分钟都有一个旅游酒店业的职位产生。酒店业看重资历,行业没有年龄的限制,尤其是管理岗位,越老越吃香———随着资历的增加,与人打交道的经验就越丰富,处理事情的能力也越强。因此,酒店业不仅近期需求旺盛,从长远来看,酒店业也是一个可以为之终身奋斗、回报丰厚的职业。

同时,酒店业薪酬也很可观,根据中国饭店协会最新发布的《中国饭店业职业经理人20xx年度薪酬报告》显示,20xx年度全国饭店业经理人的平均年薪为15.13万元。就五星饭店而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苏州五地的饭店总经理平均年薪均已超过22万元。来自招聘网站、猎头的信息都显示,那些专业度高、综合能力强、精通外语、具备全球化视野、有高星酒店从业经历的人才将备受青睐,常常被高薪挖角。

相对如此庞大的旅游市场来说,专业旅游人才显得十分紧缺。要求学生具备旅游行业的基本管理知识、技能,具有运用旅游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动手、组织、决策能力,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熟悉我国关于旅

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旅游业的发展动态和主要国家的风俗习惯、交往礼仪;熟练应用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主要岗位有中文导游员(全陪、段陪、地陪、点陪)、景点讲解员、门市票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旅游行业将全面面对旅行社的竞争。失去了政策保护伞的民族旅游企业将面临巨大挑战。而旅游人才的竞争将是这场角逐中非常关键的一环。一批原有的旅游从业人员会因不适应现有的旅游业的发展而被淘汰出局。对于出入境旅游来说,要求旅游从业人员具备更高的素质。不仅要求从业人员有较高的旅游专业水平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外语沟通和交际能力。因此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旅游人才对于满足社会和行业的发展要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zf133.com/a/5582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