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作文 > 猫城记读后感 >

猫城记读后感精选6篇

猫城记读后感精选6篇

猫城记读后感。

怎样写好一篇读后感?阅读过一本好书后,我们通常会被书中的情节、人物、语言、思想等方面所感动和启迪。这时,我们可以进行一次思想碰撞,写出一篇有条理、有思考的读后感。在这里,我写了一篇关于“猫城记读后感”的文章,希望能为您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猫城记读后感 篇1

《猫城记》是老舍众多作品中不太知名的一部。一方面是由于小说自身艺术上的高度有限流于直白、肤浅;另一方面是对革命对共产主义的认识比较落后,对国民性只有批判没有建议让老舍这样的人提出建设性意见太勉为其难和极其悲观主义的论调,因此这部小说一直不被推荐。除非对老舍有特殊兴趣的人,一般不会注意这本书。

《猫城记》是一个直露的寓言,讲的是我登陆火星在猫国的所见所闻。不知道这是不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科幻小说。在《我怎样写〈猫城记〉》里面老舍提到了威尔斯,不知道是不是写《世界大战》那个威尔斯;倘是,老舍是看过科幻小说的。《猫城记》科幻是虚,暗喻是实,反映的还是当时旧中国的生态。可惜暗喻得不太暗,让人一看就明白了。小说把国民性放大了,像一幅漫画,夸张地表现当时中国人的缺陷。但老舍的笔是市民的笔,眼是市民的眼;他写的是那些被践踏的人的看法和感受,因此没有什么思想上的深度。

这部小说老舍不是奔着幽默去的,因此也不是特别幽默,饶是如此,也比《子夜》之流有趣得多。但是既不幽默,又无深度,小说的可读性就低了。这本书我推荐不太了解现代文学的人看,因为这本书让我们知道,在上个世纪中叶,就有人这样写文章。1930年代的人中国人,也不都是闷子。

猫城记读后感 篇2

本书十万字,却看得内心百感交集。一本如此简短的小说却能使人读完后自觉或不自觉地反思现状,让我难受、伤心、激动、震撼。这是现在那些几百万字的网文小说难以实现的。

读完本书,我感觉书中所举,许多例子都有现在正在发生的影子,猫人尚“迷叶”和“国魂”而现在的人也有“毒品”和“金钱至上”、不提什么女、妻妾、新旧派的激荡和变革……回过头来想想,人类的历史似乎就是不断重蹈覆辙,循环往复的在前进,“换汤不换药”,只是问题显著和问题隐晦一些。

生活在当今的我们无法想象那个年代人民的愚昧,却深刻地意识到哪怕是“最古的国”、有“最多的宝贝”和“最富饶的土地”只要我们不努力、自由人代替我们成为国的、宝贝的、土地的主人。

最后我想说本书最令我感触颇多的:“良心是大于生命的,再见,地球先生”。

猫城记读后感 篇3

如果让我说对我影响最大的作家,我只能让王小波在前排就座,虽然我是如此的不情愿。追捧王小波是一件多么庸俗的事儿啊!可是我没留神,就让小波先生给影响了。往后排,免不了还要庸俗:郑渊洁。第三排并排坐着老少二位:老舍和王朔,鲁迅先生落后半个身位。几位先生只有最末一位帮我提升了一点品味!我也想说列夫·托尔斯泰,我也想说马尔克斯,我也想说卡尔维诺,我也想说米兰·昆德拉,但是拿望远镜看看这几块料,都排到门外面去了,真是不好意思找他们来装点门面。

我一点都不为我的趣味而自豪!

鲁郭茅,巴老曹,六大腕里面鲁、老我看得最多,老舍我最喜欢。单论现代作家这一块,我可以毫不脸红地说我最喜欢的是老舍。如果你不是特别喜欢老舍,别跟我谈老舍,我看过很多老舍!忘了谁说的.,说钱锺书是学者的幽默,老舍是市民的幽默,赵树理是农民的幽默。学者的幽默领教了一点,也不过是耍嘴皮子掉书袋,我喜欢;市民的幽默更贫,幽默地彻底,就是为了幽默而幽默,不招笑还叫什么幽默!农民的幽默我体会的比较差,还是短练呵。

老舍兹一打算幽默,就不带点别的,也不专为弘扬什么鞭挞什么,先幽一默再说。这里面做的最足的是《牛天赐传》,从头贫到尾,一点正经没有。如果老舍只会幽默,那他不能在六大腕里面有一席之地,老舍也沉重,沉重也是幽默着沉重。《四世同堂》、《骆驼祥子》够沉重,也不是从头到尾的沉重。鲁迅先生是有幽默感的,但是他性子太烈,自己幽默可以,别人拿他开玩笑他不干。一门心思幽默的人,先得把自尊放下,先踩自己,才能踩别人。老舍看到了人民的疾苦,没想救他们于水火,而是想让他们在水火里面含着眼泪笑一笑,这就是老舍跟鲁迅策略的不同。老舍知道自己有多大屁股穿多大裤衩——这话没有影射鲁迅的意思,我同样赞赏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倘换作我,我做老舍,在旁边给鲁迅鼓掌叫好,唉,就是这么没责任感这么麻木不仁啊我,没治;鲁迅先生,您批评我吧。

《猫城记》是老舍众多作品中不太知名的一部。一方面是由于小说自身艺术上的高度有限——流于直白、肤浅;另一方面是对革命对共产主义的认识比较“落后”,对国民性只有批判没有建议——让老舍这样的人提出建设性意见太勉为其难——和极其悲观主义的论调,因此这部小说一直不被推荐。除非对老舍有特殊兴趣的人,一般不会注意这本书。

《猫城记》是一个直露的寓言,讲的是“我”登陆火星在猫国的所见所闻。不知道这是不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科幻小说。在《我怎样写〈猫城记〉》里面老舍提到了威尔斯,不知道是不是写《世界大战》那个威尔斯;倘是,老舍是看过科幻小说的。《猫城记》科幻是虚,暗喻是实,反映的还是当时旧中国的生态。可惜暗喻得不太暗,让人一看就明白了。小说把国民性放大了,像一幅漫画,夸张地表现当时中国人的缺陷。但老舍的笔是市民的笔,眼是市民的眼;他写的是那些被践踏的人的看法和感受,因此没有什么“思想上的”“深度”。

这部小说老舍不是奔着幽默去的,因此也不是特别幽默,饶是如此,也比《子夜》之流有趣得多。但是既不幽默,又无深度,小说的可读性就低了。这本书我推荐不太了解现代文学的人看,因为这本书让我们知道,在上个世纪中叶,就有人这样写文章。1930年代的人中国人,也不都是闷子。

猫城记读后感 篇4

《猫城记》在文体上具有很大的模糊性,长期以来被冠以寓言小说、讽刺小说、科幻小说、奇遇小说、幻寓小说等等名称,由此可知它荒诞的外衣首先给人们带来的认知上的不确定性和无所适从,以及认知心理上的强烈冲击。

在《猫城记》中,我们几乎处处可见诸如《美丽新世界》、《神曲》、《辛巴达历险记》、《格列佛游记》、《阿丽思漫游奇境记》、《最先抵达月球的人》等西方奇遇游记中故事构建的影子,同时又不乏来自中国的《新西游记》、《地府志》、《地下旅行》等幻寓出奇、讥谈世风的成分。其中,与西方奇遇游记如出一辙的故事构架不仅是一种形式上的摹仿,更是一种乌托邦精神的继承。而中国传统的谴责讽喻小说给予《猫城记》的又是猫城诸多景象所反映的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社会的影儿。

老舍是一位对政治、社会和文化异常关注的作家,他对乌托邦的关注与继承不仅是形式上的,更是浸润到了他整个的精神世界之中的。老舍又是一位写实主义的作家,他在《文学概论讲义》中这样描写写实主义者的乌托邦理想:“几乎没有文艺作品是满足于目前一切的,乌托邦的写实者自然是具体地表示对现世不满,而想另建理想国。”这是老舍最早提及乌托邦的文字,它的写作时间是在1930年到1934年间。最早提及“理想国”是在1934年写的《小病》中,最早提及“地上乐园”是在1935年到1936年间写的《我怎样写》中。而在《猫城记》中,同样也寄寓着鲜明的乌托邦理想。小说认为:“假如有好的领袖,猫国就一定有希望,在我的心中起了许多许多色彩鲜明的图画:猫城改建了,成为一座花园似的城市,音乐、雕塑、读书声、花、鸟、秩序、清洁、美丽……”

猫城记读后感 篇5

我和两个朋友乘坐飞机去火星,受到大气干扰,两个朋友不幸遇难,飞机也不知散落到哪里,就在我站在火星的灰土上感到绝望时,被猫城的大地主们发现,大地主们绑架了我,把我放在了船上,我用仅有的一支枪和一盒火柴挣脱了手铐。船很快到了猫城,我被派送到大蝎的迷林,大蝎告诉我,大地主们靠迷林来做生意,迷林全是迷树,迷树上有迷叶,而这小小的迷叶才是真正的值钱东西,迷叶就是猫城的食物,吃一片迷叶,不光提神,还可以抵挡火星的毒气。我的职责,是帮助大蝎看守迷林,大蝎有很多士兵,但在猫城,士兵可以随意抢地主的迷叶,不必守规矩,所以要请外国人,外国人在猫城威望极大,猫人都胆小,都怕外国人要了他们的小命,更何况我有一支枪和一根火柴,只要点一根,放到草丛上,猫城就要被烧个干净了。后来我遇见了大蝎的儿子小蝎,小蝎是那么敷衍,事事敷衍,我路过猫城的学校,看到学生在打人,打的是谁呢?是老师,看到有人在卖文物,是谁呢?是学者,看到有猫人士兵,在干嘛呢?刚刚抢完老百姓的迷叶,街上有人哭喊,是谁呢?是25年没发工资的教员…

我发现了,猫城是如此的肮脏,下流,敷衍。不务正业的皇帝,敷衍的法官,打老师的学生,卖文物的学者,抢迷叶的士兵,穷苦无辜的老百姓被杀死,失去丈夫的公使太太带着八个妇女…

不久,猫城来了“客人”,是小矮人,他们打算拿下猫城,我看到有人在高声哭喊,是谁哪?一看,是猫城的皇帝,士兵也跑的不剩几个。我想:如果一个皇帝都保护不了他的子民,那还算什么?猫城还算什么?就这样,猫城投降了,矮人们在猫城烧杀抢掠,很快,猫人成功完成了他们的灭亡。我又在火星上住了半年,后来碰上了法国的一架飞机,回到了我的故乡中国。

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不少“猫城”,人们都不努力,就成了“猫城的子民”,这证明,人们都敷衍沉迷,也许这儿,就是下一个“猫城”。

猫城记读后感 篇6

“猫人是猫人,与我们不相干,管他悲不悲观”。

故事不长,是半个上午就可以看完的程度;但是故事背后的信息和对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意义很值得我们花时间去细品。

这部作品让我感到最为惊艳的不是“我”对猫国社会种种弊病的观察和剖析有多么犀利,反倒是文字中浓烈的代入感:主人公坠机后话剧式的独白、对火星自然环境不厌其烦的描写,来到大蝎的迷林之前,整体的叙事节奏都是比较慢的,我想其目的就是让读者们跟“我”一样,慢慢地适应这个陌生的世界。而在那之后,叙事的节奏就像载着“我”驶在那浑腻蒸热的河上的小船,越行越快:在扑面而来的信息中,读来让人切身感受到猫国社会中的种种精神错乱,以及这个文明和火星天气一样阴郁沉闷的未来。

另一个很值得玩味的点是这部作品中的隐喻。很多分析都认为这部作品旨在揭露并讽刺1932之际中国人民的劣根性;老舍自己本人则有着这么几种说法:

…二姐嫌它太悲观,我告诉她,猫人是猫人,与我们不相干,管它悲观不悲观。(自序)

而在我怎样写《猫城记》一文中,他又如是写道:

自然,我为什么要写这样一本不高明的东西也有些外来的原因。头一个就是对国事的失望,军事与外交种种的失败,使一个有些感情而没有多大见解的人,象我,容易由愤恨而失望。

我个人的解读为,当时的种种荒唐的确促使老舍写下了这部作品,老舍想要抨击对象其实并非是当时中国社会和中国人,而是造成这些荒唐的罪魁祸首——视金钱为“国魂”、轻视教育而且放任民智退化、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而不择手段、所谓“革命人士”举着各种主义的大旗捣乱或是为自己牟利——不得不说,这些都是“打不死的小强”,是从古至今在全世界范围内一直得不到解决的永恒问题,如今我们作为“现代人”去看当时的那个时代,恐怕也只是五十步笑百步罢了。于是在“我怎样写《猫城记》”中,老舍接着写道:

失望之后,这样的人想规劝,而规劝总是妇人之仁的。一个完全没有思想的人,能在粪堆上找到粮食;一个真有思想的人根本不将就这堆粪。只有半瓶子醋的人想维持这堆粪而去劝告苍蝇:“这儿不卫生!”我吃了亏,因为任著外来的刺激去支配我的“心”,而一时忘了我还有块“脑子”。我居然去劝告苍蝇了!

其实时至今日,这部作品的最大意义不是帮助我们去看猫国社会甚至旧中国社会中的种种怪相,而是为我们的现代社会敲响警钟:不要让低端无脑的娱乐成为现代的“迷叶”、不要让热血的青少年长大成为向社会现实俯首称臣的“大蝎”、不要让改变现状的美好愿景成为追随“马祖大仙”的青年们没头没尾的闹剧……

有意思的是,老舍自己认为《猫城记》是一部失败的作品,因为它“毫不留情地揭露出我有块多么平凡的脑子”;对于书中许多过于露骨的讽刺,老舍本人也认为使本书缺乏艺术价值。这里我想引用一下乌拉圭学者爱德华多·加莱亚诺的一句话:

(政治和艺术)这两者都在自己所处的时代和地域范围内尽可能地表现自己。政治是种语言,艺术也是种语言…人的正义感和美感像双胞姐妹一样密不可分…将政治与美割裂开来的世界,也正是那个封锁了边界的世界。

这部由“平凡”脑子产生的作品的不平凡之处可能就在于它用艺术将政治现实模糊化,使得其刺眼,但又不至于过于沉重而让读者无法接受。

最后再将书翻到头看“我”被猫人捆起来的那段,这部完成并出版于1932年的作品忽然有了一种神奇的“穿越”感:不知老舍在五十多年前的那场浩劫中受尽屈辱时,有没有想起那些“不光明的把人捉住”,且“总得给人家一种及残酷的肉体上的虐待”的猫人们?倒不如说,正是因为这故事发生在一个不同的世界、背后针对的不是那个那个时代的中国,故事中的批评和警讯才有了一种跨越时间的魔力。

的确,人类总是在犯同样的错误;但是读完再看一遍自序,“猫人是猫人,与我们不相干”的干脆反而让这部作品夹带几分希望:历史还在前进,我们也始终有着自我监督的责任和自我改正的机会。


本文的网址是//www.zf133.com/a/5568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