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范文大全 > 小学语文全册教案 >

小学语文全册教案7篇

小学语文全册教案7篇

小学语文全册教案。

本文重点介绍了“小学语文全册教案”相关的内容,希望大家会喜欢。同时,为了避免忘记,也请大家将本页网址收藏起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准备好教案和课件。每位老师都十分熟悉如何撰写教案和课件,它们是老师们重要的参考资料。

小学语文全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和书写本课要求认写的字,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3、了解课文内容,学会保护环境,懂得给别人快乐,自己才会得到快乐的道理。

教学重点

1、识写生字。

2、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学会保护环境,明白只有你给别人一分爱,你才会得到更多的爱,才会有快乐。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挂图,生字词卡片。

学生:收集有关互敬互爱、保护环境的小故事。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提示课文题目

1、孩子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

2、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3、老师很有感情地讲故事,直至讲到“没有比这更美丽的了”。猜猜看,小松鼠耳朵上的绿星星是天上的星星吗?如果不是,那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了课文就会知道。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检查是否把生字读准了,把课文读通顺了。

3、指名分段读课文。

4、开展读书比赛。请学生自己先读一读、练一练,然后推荐或自我推荐读全文。

5、提问:读了课文,你喜欢谁?为什么?

三、自主识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学习书写生字。

(1)同桌互相交流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2)全班交流。

(3)选出难写的字,看笔顺表自己书写。

(4)按正确的笔顺在书上描红。

(5)指导书写,教师板书示范。

(6)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四、自读入境,质疑深情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想,星星为何会挂在耳朵上?颜色怎么会是绿色的?耳朵上的绿星星到底是什么样的?

2、集体交流、评议。

3、小松鼠过生日,它想怎样打扮才会漂亮呢?(生回答。)

4、指导朗读:小松鼠是怎么说的?应该怎么读?小草、玫瑰又是怎样说的?试着读一读。

(期间采用各式各样的读:抽读、范读、齐读、赛读等,让学生从读中感受小松鼠为何高兴,小草、玫瑰为何不愿意。)

5、过渡:小松鼠没摘小草,也没摘玫瑰,空着手回家了,生日晚会上它会漂亮吗?

(1)生自读“晚上……心里甜滋滋的”这三段。

(2)出示句子:晚上,朋友们都来祝贺小松鼠的生日。大家一见到小松鼠,都叫起来:“啊!小松鼠今天真美丽!”(教师范读这句话)出示卡片“祝贺”。想想看,朋友们会用什么方式祝贺小松鼠的生日?谁能用“祝贺”说话?

(3)小松鼠对着镜子看,她惊讶地发现了什么?请用“”勾画出来,出示卡片“惊讶”,引导学生体会“惊讶”的意思。

(4)讨论:小松鼠为什么会惊讶?(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5)学生自己读小松鼠的发现,体会绿星星的美。

(6)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绿星星的样子。

学生自己练习,休会怎样才能把这句话读美。

(7)通过读书,你知道“绿星星”是谁吗?它们为什么要来打扮小松鼠?引导学生读最后一段,体会“打扮”、“心地善良”、“甜滋滋”的意思。

(8)你觉得小松鼠美丽吗?你喜欢小松鼠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学习小松鼠,做一个心地善良的孩子。)

五、情景交融,分角色读

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有感情地读一读。

2、请学生戴上自己准备的头饰分角色在小组里读一读。

3、抽生分角色朗读。

六、拓展迁移,积累感悟

课后收集心地善良、关爱他人的小故事。

小学语文全册教案【篇2】

一、主要内容

第一课时

1、女娲补天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你们爱听神话故事吗?你们都读过哪些神话故事?说说看。

《西游记》、《封神榜》、《宝莲灯》……

师:今天,我们再来读一个神话故事。

二、出示插图投影,指导看图。

图上是谁?她在干什么?

三、揭题,释题。

1. 板书题目:12.女娲补天

2. 引导学生据题质疑。

3. 学生讲自己知道的女娲补天的故事。

四、录音朗读,学生自由读。

五、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情况。

1.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拼读。

(1)读准”窟隆冶”的读音。

(2)指导书写生字。

注意以下字形。

娲:右下部是”内”。隆:右边中间的一横别漏写。

窟窿:两个字都是穴宝盖。

冶炼:冶字是”两点水”不是”三点水”

炼:是火字旁,右边不是东。

六、读生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字意。

轰隆隆:像声词。

塌下:倒,下陷。

窟窿:洞,小孔。

山冈:地面形成高低不平的山脊.

洪水:指可能酿成灾害的大水。

熄灭:停止燃烧。

纯青石:指颜色只有青色的石头。

五彩石:传说中用来补天的各种颜色的石头。

冶炼:用高温熔炼或电解等方法将矿石中的有用成分提取出来。

七、指名读文,正音。

八、齐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九、生讨论后汇报,师小结。

课文讲的是传说中女娲看到天塌了一大块,便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好的事。

十、指导熟读全文。

十一、作业。

1. 抄写生字词。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板书:

31、女娲补天

1. 女娲为什么补天?

2. 女娲怎么补天?

3. 女娲补好天后,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看卡片读生字词。

2、读后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学习课文,解决上节课学生提出的三个问题。

1、女娲为什么补天?

2、女娲怎么补天?

3、女娲补好天后,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呢?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解决第一个问题。

1、默读,想哪些段分别写补天的起因,经过。

2、小组讨论以上三个问题后,汇报学习收获。

学生A:因为天塌地裂、烧起大火、发洪水,给人们带来痛苦。

学生B:女娲见此情景,很难过,求雨神熄灭大火。造船救出人们。

学生C:女娲去找五彩石,回来冶炼成水,把天补好。

学生D:女娲把天补好后,人们又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学生E:人们还记得………

3、指导学生从内容想开去:

如果你当时在场,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

(一方面教育孩子要了解人民的痛苦,一方面体会女娲看到这场面的心情)

四、指名读第二自然段,体会女娲的心情,了解她的所作所为及原因。

1. 女娲难过极了。

联系课文第一句来体会。”创造了人类”人类都是她的子女,她的子民,看到自己的孩子受苦受难,心情当然难过。

2.从立刻,求等词中进一步体会女娲焦急、难过的心情

3. 小结,为救人们,先做了两件事:求雨灭火;造船救人。

五、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了解女娲补天的经过,解决第二个问题。

1. 大声自由读文。

2. 找出文中具体补天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女娲的精神。

“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生:我从她原以为……费多大力气这儿看出她原来找石头费了很大力气。

生:她忙了几天几夜这句话中也看出女娲是一个很有耐心的人。

生:有她找啊找啊这句话也可以看出。

“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1)结合挂图理解这段话,进一步体会女娲为补天所付出的艰辛。理解第三自然段中的”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

(2)引导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天的经过。

3 导朗读这两段话。

六、齐读第五自然段,了解大自然的美丽,解决第三个问题。

后来,女娲补好了天,没有了危胁人们的大火,人们又可以安居乐业,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七、联系科学上的补臭氧层漏洞,培养学生对科学、对环保的热爱之情。

八、引导学生读课前备好的神话故事,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热爱之情。

九、齐读课文,小结。

十、作业。

1. 回答课后第二题。

2. 阅读课外神话故事。

2 .夸父追日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夸父的执著、奉献精神。

3.会复述这个故事。

课前准备:

将学生的座位按学习小组排列成“马蹄形”。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在遥远的古代,有这么一个人,他为了让光明永远普照大地,于是他拿起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他能追上太阳吗?他给我们留下一个怎样神奇的故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夸父追日》。

二、自主读书,感知大意

1.自主试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拼读一下,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

2.自主练读: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并想一想喜欢的原因。

3.默读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合作读书,感情朗读,复述课文

1.小组内轮读,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2.小组内评读喜欢的段落,交流读书感受。

3.小组内练习讲这个故事,可以自己讲,可以合作讲。

四、全班交流,评价补充

1.随机抽查每组一至两名同学朗读喜欢的段落,交流喜欢的原因,其他同学评价补充。

2.各组推选代表或合作讲故事,评选故事大王。

五、课外拓展

1.绘制一幅夸父变成大山、手杖变成桃林的图画。

2.继续收集神话传说故事。

语文园地八

学习目标:

1.喜欢阅读课外神话传说故事,并能清楚地讲给别人听,主动交流听后的感想,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

2.学习神话传说中大胆神奇的想象,写一篇习作畅想“我会变”。

3.养成自觉区别形近字的好习惯,并且在自我发现中培养探究意识。

4.积累成语、歇后语,培养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习惯。

课前准备:

收集歇后语、成语故事、神话传说故事等。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阅读了许多神话传说故事,我想同学们课外也读了不少这类故事,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一)分组讲故事

1.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

讲的同学要把故事内容讲清楚、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听讲完后评一评。各小组选出本组“故事大王”1~2名。

2.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二)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大家掌声祝贺。

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先给全班同学讲?

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内容是否讲清楚、情节是否完整、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

二、学生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想请同学们来总结。在总结时,你可以表扬表现最出色的,也可以夸奖进步最大的;可以谈谈你的感受,也可以说说你的心得,也可以发表一下你的希望、设想和创意……每组请一名同学做总结。□教学设计

习作

一、导语激趣,放飞想象

同学们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已经对神话传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里面的人物真神奇,比如孙悟空,他会七十二变,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呢?你可以变成任何人、任何物,赶快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吧!你的脑中是不是涌出了许许多多的奇思妙想?选你最喜欢的一个想法,编一个精彩的故事吧!

二、大胆想象,自编故事

三、交流评议,取长补短

1.把你编的故事讲给同学或老师听,再互相评一评。

2.全班交流,把自己编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大家评议。教师引导学生从想象是否大胆、新奇等方面加以评议。

四、编写故事,独立修改

五、评议习作

选一至两篇优秀作文或问题作文全班评改,重点从语句是否通顺、条理是否清晰、是否有具体情节等方面评改。

六、修改习作

1.自主修改习作。

2.小组内同学互相修改习作。

七、誊写习作

要求书写工整,注意格式。

优秀习作或优美片段赏读

我的发现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古诗《乞巧》中的“宵”和“霄”,比较异同。

2.同学们早就发现了,在我们的汉字中,有许多字的字形相似,像一个家族中的兄弟姐妹一样,它们长的很像,你能区分出这些字哪儿长得不一样吗?你能认准它们吗?(出示词语投影片)

二、自主读词,观察发现

1.认真读词语,把词语读准确。

2.仔细观察带点的字,看你能发现什么。

3.交流发现成果。

a.小组内互说,互相启发。

b.集体交流,引导学生联系字音、字义加以区别。

三、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那些字形相近的字?请学生写在黑板上,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加以区别。

2.课下搜集形近字,装入识字袋中。

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

一、读读记记

1.读词语:自读──轮读──指名读。

2.想一想每一行词语的特点。

a.第一行词语中有数字;

b.第二行词语的结构是ABAC式;

c.第三行词语的结构是AABB式;

d.第四行词语中有两个词意思相反。

3.仿照每组词语的特点,补充一些词语,比一比谁掌握的词语多。

4.请同学们课下收集词语,并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或自己独创的归类方式建立词语分类夹。

二、读读背背和成语故事

1.激趣导入。

在我们祖国语言文化宝库中,有两道独特的文化景观,那就是成语和歇后语。一个成语意蕴深刻的背后往往包含着一个有趣的故事,一句歇后语幽默隽永,其间又常常暗含着一个有趣的典故。这节课我们就来一个成语、歇后语大放彩。

2.阅读歇后语和成语故事《画龙点睛》。

a.自主阅读。

b.小组合作,练习讲故事。□教学设计

3.成语故事、歇后语比赛。

a.宣布比赛规则:每组四人,按顺序排好号,根据下面的内容集体商议解决,发言时不能再“打电话”。

每组接龙说成语。

每组1号同学讲述“画龙点睛”故事。

每组2号同学展示本组摘抄的歇后语,比一比哪组的数量多,并背诵5个歇后语。

每组3号同学讲一个成语故事或歇后语典故。

每组4号同学用积累到的成语和歇后语各说一句话或一段话。

b.组织比赛:每组1号同学先来参加比赛。

c.总结比赛情况及结果。

4.拓展练习。

继续收集成语故事和歇后语典故。

小学语文全册教案【篇3】

教材简介:

《爱发脾气的孩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s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第19课。课文主要讲了一个男孩改掉爱发脾气毛病的经过,揭示了做人的道理: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宽容。

设计思路:

以学生为主体,联系生活实际,借助汉语拼音识字,利用图画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一)认识本课“脾、遇、稍、谦、批、钉、锤、桩、段、初、控、制、填、震”14个字,会写“院、顺、经、钉、错、解、难、受”8个字及以下词语:院子、不顺心、已经、钉子、难受。认识“角字旁”。

(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体验,体会课文告诉的做人道理。

(三)能正确填写多音字的读音。

教学重难点:

(一)认读生字,会写“我会写”中的生字。

(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播放一段录像:一个是温顺懂礼貌的孩子,另一个是爱发脾气的孩子。

2、让学生说一说,看了这段录像,你喜欢哪个孩子,再谈谈自己发脾气时什么样的?

3、板书课题:爱发脾气的孩子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汇报课文的大致内容。

三、学习生字

1、再读课文,把文中的生字圈出来。

2、自主拼读生字。

3、同桌交流认读情况。

4、出示带生字的卡片,检查认读情况。

强调多音字“钉dìng”、“dīng”

5、通读全文。

四、识记生字

1、给生字组词。

2、分析字形特点。

3、自由总结识字方法,并识记。

4、书写指导。

5、听写带生字的词语。

院子顺心已经钉子难受理解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读第一自然段,读完后谈谈自己的看法,对于读不懂的内容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2、指名分别读第2至4自然段。

(1)思考讨论:男孩儿的爸爸为什么要交给他钉子、锤子,让他发脾气时往木桩上钉钉子,道歉了再拔出来?

(2)爸爸发现木桩上钉子有了什么变化?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词语,画一画,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再议一议。

(3)齐读第4自然段,观察课文插图,指导朗读。

“很快”“过了一段时间”“到后来”要读得慢些,强调些,让学生感受到男孩儿改毛病的过程是比较长的。

3、指名读第5、6自然段,感悟做人的道理。

(1)思考:男孩儿为什么不需要钉子、锤子了?男孩儿不发脾气的原因是什么?

(2)联系自己与别人谈谈发脾气带来的害处。

(3)请大家把心里想的话告诉小男孩。

(4)师:“大家谈得很好,同学们充分认识了发脾气带来的害处,希望同学们记住以后别再发脾气。现在请大家认真的齐读一遍第5、6自然段。”

二、朗读全文,拓展延伸

1、练习朗读全文。

2、讨论交流:平时遇到不顺心的事,你是怎么对待的?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是怎么想的?

小学语文全册教案【篇4】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诗歌,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导入:

1、出示男孩图片,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2、出示男孩长胡子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与上幅图有什么不同。

3、男孩子什么时候会长胡子?(长大后)

4、你长大后想做些什么?

5、这个小男孩长大后想干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有趣的小诗歌——《等我也长了胡子》。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指读,要将课文读准确。

学习生字。

1、认读词语:蜘蛛、蚂蚁、蝌蚪,为“蛛”、“蚁”扩词。

2、认读词语:_,提醒学生注意“股”的第六笔是横折弯。分别扩词。

3、认读生字:搬、骗。注意“搬”的写法。分别扩词。

4、复习巩固生字。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指读诗歌,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每节诗的意思。

诗歌共有5小节

1、小作者希望自己长出胡子,当上爸爸。

2、“我”要跟儿子一起去探险。

3、“我”给儿子讲最有趣的故事。

4、“我”要带儿子去动物园。

5、小作者希望自己的愿望快点实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深入学文,理解文章内容,体会儿童的心愿得不到大人理解时的遗憾和无奈。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深入学文,理解内容。

(一)默读诗歌,思考:我的愿望是什么?引导学生结合第2——4节诗歌来回答。(“我”的愿望是做一个跟儿子一起去探寻、给他讲最有趣的故事、带他去动物园的爸爸。)

(二)学习第二节诗。

1、接话游戏,引读课文。

2、我要跟他一起去探险——看小蜘蛛怎样结网,看小蚂蚁怎样搬家。

3、“我”还会跟儿子做什么?仿照课文再写一句或几句诗。

(三)学习第三节诗。

1、接话游戏,引读课文。

2、我要给他讲最有趣的故事——告诉他大公鸡为什么不会下蛋,告诉他小蝌蚪为什么不像妈妈。

3、“我”还会给儿子讲什么故事?仿照课文再写一句或几句诗。

(四)学习第四节诗。

1、接话游戏,引读课文。

2、我要带他去动物园——先教大狗熊敬个礼,再教小八哥说句话。

3、“我”和儿子还会教什么动物干什么?

(五)体会儿童的心愿得不到大人理解时的遗憾和无奈。

1、这个爸爸怎么样?

2、可这只是小男孩的愿望,事实上,他的爸爸是怎么样的呢?

当我看小蚂蚁怎样搬家时,爸爸——

当我问他大公鸡为什么不会下蛋时,爸爸——

当我让他带我去动物园时,爸爸——

3、小作者真的希望现在就长胡子吗?他的愿望到底是什么呢?

(六)再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

二、结合实际,抒发感受。

1、你的爸爸怎么样?

2、(结合课后练习2)在生活中,你有哪些心愿?大人又是怎样做的呢?也许他们满足了你的愿望,也许他们没有理解你的想法,请你说一说,写一写。

小学语文全册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3、感受鲁智深机智勇敢,富有智慧的侠士形象。

4、学习作者简练传神的人物语言描写。

重难点:

感受鲁智深机智勇敢,富有智慧的侠士形象。学习作者简练传神的人物语言描写。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揭示课题

1、歌曲导入,引出人物。

2、齐读课题,抓住题眼,理解“侠”的涵义。

3、针对课题质疑。

4、介绍鲁智深出身及背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后思考:鲁智深为什么行侠?怎么行侠?行侠的结果如何?

2、检查生字词。

3、说说鲁智深为什么行侠?怎样行侠?行侠的结果如何?相机渗透“长文读短” 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

1、自主学习。

先默读课文3——7自然段,想一想,从鲁智深的哪些语言能感受到他的“侠义”形象?接着把相关的语句划出来,并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什么,写下批注后与小组交流。

(出示自学提示)

2、反馈交流

(1)细品三“问”

抓住“故意说”,他心理本来想说…… 他却故意说……

抓住“打搅”,刘太公会认为是打搅吗?为什么还要这样说?

分角色朗读。

(2)细品“想一想”

他在想什么?创设情境,品味语言中刻画的人物个性。多种形式朗读,再现人物形象。

3、对比语言

(1)他对善良的刘太公一问再问,而对打家劫舍的山大王却只说了一句话。浏览课文8——11自然段,找出鲁智深的语言描写。

(2)品味“大喝一声”中人物的个性。

(3)在对比读中深刻感受人物形象。

(4)补充拓展鲁智深语言描写。

四、总结全文、学习写法。

五、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简介《水浒传》,激发阅读兴趣。

2、升华感情。

板书设计:

鲁智深行侠桃花庄

粗中有细

听 语言 智勇双全

小学语文全册教案【篇6】

1、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对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

2、了解现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能正确使用媒体,学会选择信息,趋利避害。

3、逐步学会搜集信息,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初步养成留心信息、运用信息的好习惯。

4、初步学会根据目的搜集和处理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浏览整组教材,明确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制定活动计划。

1、师生共同回忆五年级时进行过的“遨游汉字王国”的综合性学习的经历。

(1)历数开展过的活动。

(2)说说在活动中感觉最快乐或最难忘的事。

(3)谈谈开展综合性学习要注意的事项。

2、揭示主题。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开展一次新的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

(1)说说对“信息世界”的了解。

(2)谈谈你对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期待,或者说你希望在这次活动中能开展哪些活动。

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尽可能的纳入到即将制定的活动计划中去。

1、自由浏览整组教材,感兴趣的地方可以读得仔细一些。

2、交流浏览教材后的感受。

(1)浏览了教材,你知道了一些什么?

(2)你产生了哪些困惑或疑问?

(3)你认为这次综合性学习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教师要注意倾听,特别是学生的困惑、疑问和活动建议,这些要成为最终的活动的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

(1)自由阅读,你认为有价值的可以画下来。

(2)课堂交流:单元导语、两个活动建议以及最后的结语给了我们哪些启发?

2、根据“自由组合,适当调整”的原则,组成3--5人的学习小组。

3、分组制定本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计划。

(2)组内达成共识,填写活动计划表。

小组成员:

1、分组交流各自的活动计划,要求:

(1)清晰地汇报各项计划中的活动,随时回答同学的提问;

(2)认真倾听别的组的活动计划,及时记录与自己组的计划不一样的内容,需要的话可以向回报的小组提出疑问。

2、分组修改各自的活动计划。

(1)分析其他组提出的活动建议是否有价值,是否可行。

(2)修改小组活动计划。

3、公布活动计划。

可以采用适当的形式公布各组的活动计划,比如:张贴,装订成册等。

1、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和《网上呼救》,能选择阅读材料中的信息,了解古今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现代信息传递的特点。

2、认识这几篇阅读材料中的7个生字,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要点。

1、教师例举生活中传递信息的生动事例。

2、其实从古代到现代,信息传递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一起来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和《网上呼救》等四篇阅读材料。

1、默读阅读材料,思考:

(1)材料中提到的古代的信息传递方式有哪几种?有什么特点?

(2)现代的因特网传递信息有什么特点?

边读边思考,在材料中画出有关的句子,并做好标注。

(1)学生自由发言,特别要关注学生对上面两个思考题的认识来自于材料中的哪些语句。比如:

◇“哪知瓶子在海上足足漂了359年,到1852年才被人发现。”

◇“但是有个叫斐迪辟的士兵,从马拉松平原出发,一刻不停的跑了40千米……”

②不精确。典型语句:

◇“各路诸侯看到烽火,以为有敌人入侵,火速率兵出击。”

◇“……然而诸侯们望见熊熊燃起的烽烟,却以为是周幽王故伎重演,个个按兵不动。”

◇“计算机把全世界连成一家,‘天涯若比邻’已经不再是梦想。”

②多媒体。典型语句:

◇“这个小学生为了通过电脑教表姐学唱,除了把歌词、各谱写在电脑屏幕上,还通过多媒体的录音技术把自己的歌声录在上面……”

③不受地域阻隔。典型语句:

(1)重点阅读《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画出关键词语。

(2)尝试填写:

古代:驿差长途跋涉-→近代:(        )-→现代:(        )-→当代:广播、电视和(        )。

1、说说你在生活中接触到那些信息传递方式?举一个例子。

1、继续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和《网上呼救》,进一步了解现代信息传递方式的特点,体会信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感受《网上呼救》中紧张的气氛,体会桑恩热心救人的品质。

1、默读四篇阅读材料,联系材料中的具体事例说说信息是如何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

2、小组讨论。

3、课堂交流。

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阅读材料,感受信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比如:

(2)信息的及时传递“大大增强了希腊人抵抗波斯侵略军的信心。”--《“我们胜利了”》

(3)信息传递方式的进步,不仅可以传递文字信息,还可以传递多媒体信息。--《神奇的电脑魔术师》

(4)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使许多原来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实行超远距离的救助。--《网上呼救》

1、重点阅读《网上呼救》。

(1)默读课文,思考:

①苏珊是在怎么样的情况下呼救的?

②桑恩救援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2)边读材料边思考,在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说说。

(3)课堂交流。

①苏珊当时的紧急情况:

“图书馆里一片寂静,这一层只有她一个人。李他最近的电话在外面的走廊上,靠瘸着的腿走到那里是办不到的。”

如果你就是苏珊,你能怎么办?

如果没有网络,结果会怎么样?

②捕捉文中的有关信息,理清桑恩救援的过程:

网上呼救-→打电话给县政府-→打电话给救援中心-→救援人员赶到学校

(4)这一次跨越大西洋的不可能的救助行动,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学生可能有多种多样的回答,教师要善于总结,引导学生发现信息传递方式的进步,使不可能的事成为了可能。

2、重点阅读《神奇的电脑魔术师》。

(1)默读材料,说说电脑能变哪些“魔术”?

(2)教师展示电脑制作的多媒体作品,让学生感受信息传递的进步。

1、结合信息技术课,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如在电脑上欣赏照片、音乐、动画,收发邮件、贺卡等,亲身体验多媒体电脑和网络的神奇,感受现代信息传输的方便快捷。

2、谈谈电脑和网络给自己和家人生活、学习、工作带来的变化。

调查全家人在一天中获得的信息及渠道,能对记录进行分析,能自己发现调查和分析的结果。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设计好调查记录表,要求简单明确,便于记录。如:

1、说说你是怎样进行调查的?

引导学生注意同学间不同的调查方式,比如:有的用访谈的方式,一边与家长交流,一边记录;有的家长分别填写,学生整理汇总等。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相互传阅或者逐个汇报,交流调查的结果。

2、推荐组内“最有价值的信息”。

1、教师说明分析调查结果的重要性,让学生觉得有必要进行分析。教师可进行实例分析,如:

调查日期:9月28日          调查人:502班  殷晨露

(说明:获得信息的渠道分类:①亲自看到或听到;②电话或短信;③报刊和书籍;④广播和电视;⑤网络;⑥其他。)

调查后的分析:

(1)通过这次调查,我知道信息无处不在,只要稍加留意,就能获得很多信息,对生活有帮助。如妈妈知道了明天天晴,准备洗晒衣服。

(2)从家中每个人了解的信息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如爸爸喜欢体育   和了解国家大事,妈妈关心跟家庭生活有关的信息,我比较注意有趣的信息。

(3)我们家的信息主要来自广播、电视和报纸,也有一些是直接看到或听到的,来自网络的信息不多,因为爸爸妈妈都没有上网的习惯,家里也没有装宽带网,上网不方便。

2、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1)可以统计和分析一家人一天内获得了哪些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是通过什么渠道获得的,哪些渠道多,哪些渠道少;不同的人感兴趣的信息相同吗等。

(2)写好书面的“调查结果分析”。

3、尝试对学习小组内同学的调查表综合起来进行分析。

4、全班汇总交流调查分析结果,判断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推测作用,比如:企业如何选择最佳的广告渠道;如何最快地获得有效的信息等。

1、阅读《把握自己》,认识沉迷于网络的危害,坚定把握自己,告别网吧的决心。

2、了解演讲稿的一般特点,能写一篇简短的演讲稿。

1、教师谈网络的负面影响。

……

(2)青少年要调整好心态,不要被他所控制、所奴役。

2、课堂讨论。

(1)怎样理解“网络能造就人才,也能诱使许多对事物辨别能力差的人走向无底深渊。”

①师生共同历数“网络英雄”和他们的故事。

②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沉迷于网络的危险。

③小结:网络中有份丰富的信息资源,有效的利用资源就能获得成功,被不良信息捕获就会发生悲剧。

(2)面对网络怎样才能“把握自己”。

①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2、小组讨论。

3、课堂交流。

(1)有很强的针对性,有明确的听众。

(2)有鼓动性,竭力说服听众。

(3)摆事实,讲道理。

……

1、学习小组内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

2、根据讨论的结果,尝试写一篇简短的演讲稿。

3、课堂交流。

[小学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全册完整教案之六单元A 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全册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故事。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尽心尽力”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朱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感悟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军民之间的鱼水情。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长征吗?(教师简单叙述红军长征背景)谁愿意给大家讲一个有关长征的故事?

2、下面,我们一起学习一个在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军爱民的感人故事。

3、板书课题,齐读。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

1、过渡:刚才同学们提出了“什么是菩萨兵?”、“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等等问题,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认真读一读课文,看能否从课文当中找到答案。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遇到生字多读几遍,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打个“?”。

2、同学们,预习的效果又如何呢?下面我们先来看一看课文当中的生字词。

(1)出示词语。

藏族一段同胞朱德翻译糊涂怨不得平平展展

春耕播下菩萨糟蹋挨饿地区不饶人尽心尽力

(2)指名读,相机正音。提醒:“藏族”两个均为平舌音;“菩萨”、“糟蹋”、“糊涂”第二个字均要念轻声;“饶”声母为r;多音字“挨”在“挨饿”中读?SPAN>i,并用另一个读音组词。

(3)开火车读,齐读。

(4)用“尽心尽力”造句。

3、理解词意。

(1)本课的词语中,你有哪些不理解的?

(2)讨论交流,相机介绍解决方法:查字典、向别人请教、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

三、理清脉络

过渡:同学们,扫除了以上阅读障碍,老师相信你们能把课文读得更好。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机指导朗读长句。(师生评议)

2、指导分段。

全文一共有几个大段?各段说了些什么?

四、学习课文第1、9自然段

(一)学习课文第9自然段

过渡:通过朗读,我们知道“菩萨兵”这个题目出自文中的一句话,请同学们快速地找出来。

1、学生自由读,划出文中的句子。

2、交流出示:他们说:“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1)“菩萨一样的司令”是谁?“菩萨一样的兵”是谁?

(2)是谁这样称呼他们的?

(3)指导朗读:藏民们说这句话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注意读出感激的语气)

(二)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过渡:藏民们原来的态度是怎样的呢?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交流: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

(1)抓住“一……早就……”等词语体会藏民的害怕。

为什么害怕?想象反对军队是如何对待藏民的。

(2)朗读体会。

3、教师小结:藏民们原来是如此害怕军队,可是后来又称红军是菩萨兵,藏民们的态度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五、教学生字

1、同学们,读完了课文,我们来写一写本课的生字吧!先把语文书打开,翻到课后第2题,拿出你的钢笔描红。写字之前,请大家注意写字姿势要正确,要注意三个“一”,同桌相互提醒。准备好了吗?现在开始写字。

2、同学们,字写完了,我们再来看看这几个生字,看哪些字你原来就会写的,哪些字的结构比较复杂,你就重点记一记,可以在座位上书空。

3、下面请同学们抄写生字词,把这些生字词牢牢地记忆在自己的大脑中。

板书设计:

民:躲回流泪

菩萨兵↓ ↑ ↑鱼水情

军:急找春耕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七课,学生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告诉大家,文中谁将谁称为“菩萨兵”?

二、前后对比,提出疑问。

1、你是从文中哪儿知道“藏民们将红军称为菩萨兵”的呢?找找看。

(1)出示:他们说:“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齐读

(2)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是怎样的呢?

(心地善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处处为他人着想,只做好事,不干坏事。)

2、是的,藏胞认为红军像菩萨一样,心地善良,大慈大悲,有一颗仁爱之心。那一开始,他们是这样认为的吗?再找找看,藏胞得知又有军队来,有什么反映?

(1)出示: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

你觉得,藏胞们吃尽了哪些苦头?学生想象说话。

指导朗读,强调“吃尽了”。

(2)引读:是的,反动军队一进入村庄就大肆掠夺,滥杀无辜,到处一片血腥。藏族同胞真是——“吃尽了苦头”,所以当军队的马蹄声越来越近,脚步声越来越清晰时,难怪他们——“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

3、藏胞由一开始的又躲又跑(板书:躲、跑)到如今称红军为“菩萨兵”,究竟是为什么呢?(板书:→?)

三、精读重点,探究原因

1、想要知道其中的原因,请你仔细读读课文2--7自然段,看看红军战士们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画出有关句子。

2、交流,相机出示朱总司令的三段话。

3、交流。

△出示:一天,朱德同志把翻译找来,对他说:“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

(1)请你自己读一读,看能从中感受到什么?

(2)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呢?(?!怎么受得了呢得)

(3)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可以适当评价

(4)是啊,朱总司令首先想到的是――藏胞,深山的生活也许一天两天还能熬得过去,可这么多天了,让人怎么受得了呢?谁还想来读读这句话?

从你的朗读中,老师已经感觉到了朱总司令的焦急和担心,他一想到藏胞在深山里过着饥寒交迫,提心吊胆的日子,就焦急万分。让我们一起读好这段话。

△出示:朱总司令说:“这也怨不得他们,他们是让反动军队糟蹋怕了。现在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

(1)你们读读这段话,看看还能够体会到什么?

(2)抓住“节气不饶人、赶紧、抢”,体会朱总司令的“急”

(3)是啊,如果不把地抢种上,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朱总司令真是想藏胞所想,急藏胞所急啊!谁能读好这句话?

朱总司令一想到藏胞来年可能忍饥挨饿,真是心急如焚哪!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4)比较句子表达的情感。

“唉,一定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那些藏胞一见到我们就跑,真糊涂哇!”

“这也怨不得他们,他们是让反动军队糟蹋怕了。”

①这两句话,一句是翻译说的,一句是朱总司令说的,老师来当一当朱总司令,谁来做做翻译。请你们用心听一听,看能从中听出什么?(翻译对藏胞的埋怨、责怪;朱总司令对藏胞的理解和宽容)

②读翻译的话,理解“一定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

③那你能通过朗读将这份善解人意表现出来吗?(指名读)

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见了一位对藏胞满怀体谅的朱总司令,

(5)让我们一起读好这段话,再次感受朱总司令的善解人意和内心的焦急担心。

△出示:第二天的春耕动员会上,朱德同志对大家说:“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1)学到这儿,老师发现你们可真会读书,还能通过朗读将你的理解表现出来,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能感受到朱总司令一心替藏胞着想,有着菩萨心肠。现在,让我们再读读朱总司令在春耕动员会上的发言,看又能感受到什么?齐读

(2)什么是“尽心尽力”呢?(就是全力以赴,毫无保留,全心全意)

那朱总司令如此尽心尽力,是为了谁?(朱总司令想民所想,把藏胞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这就是“尽心尽力” !)

⑵理解:“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①播下的种子仅仅指一粒粒粮食吗?(还有他们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

②是的,红军把对藏胞的关心、爱护也播下了地,他们希望,等到收获的季节,藏民们能够……能够……能够……

⑶谁愿意当当朱总司令,开开这个春耕动员会?指名读、齐读

4、一句话一颗心,一件事一片情,让我们再次通过朗读,将朱总司令对藏胞的拳拳之心、浓浓之情表达出来。

在藏胞们躲进深山,久未露面时,朱总司令焦急地说:——

在翻译抱怨藏胞糊涂时,朱总司令说:——

在春耕动员会上,朱总司令发出号召:——

5、朱总司令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引读第七自然段。

四、反复品读,体会深情

1、红军这群菩萨兵用真挚的爱打动了藏胞,处处替藏胞着想,他们在这里为藏胞春耕,打扫院子,以实际行动赢得了藏胞的信任和欢迎。几天以后,引读第八自然段——

2、藏胞们终于回家了,看到红军战士所做的一切,流下了眼泪。他们将涌上心头的干言万语汇成了一句话,引读最后一句话——

3、此时此刻,再次读起这句话,你能体会到藏胞的心情吗?

加提示语读:他们( )说:“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4、藏胞们从未见过这样的司令,这样的兵!红军的言行感动了每一个藏族同胞,他们由衷地发出这样的感慨:——再读最后一句话

五、总结全文

1、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习了发生在长征途中的一个小故事。红军不仅将包含着浓浓爱意的种子撒在了田间,更撒在了人民的心中。(板书:爱)

2、你觉得如果红军再次来到藏民居住的地区,藏胞还会又躲又跑吗?他们会怎么做?

3、一路长征,一路故事,在红军足迹到达的每一个地方,他们都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与当地的百姓建立浓浓的鱼水之情。正因为如此,这群菩萨兵才赢得了广大人民的支持和帮助,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革命的成功。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zf133.com/a/5555370.html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