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范文大全 > 中班滚动教案 >

中班滚动教案精选15篇

中班滚动教案精选15篇

中班滚动教案。

每个老师都需要在课前准备好自己的教案课件,通常老师都会认真负责去设计好。只要老师写的教案课件优秀,也能认识到教学过程中不足,如何才能写出好教案课件呢?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中班滚动教案”相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滚动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对滚动的物体发生兴趣,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2、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方形的盒子、球、杯子等各种圆形的物体。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操作材料,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1、出示杯子,操作滚动。

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现在它要和我们做游戏了(操作滚动)怎么样了?你们想不想来试试?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许多的材料,请你们去玩一玩。看看哪些东西可以滚动。

(1)你玩的是什么?它会不会滚动?

(2)现在请小朋友帮它们分分类,把不会滚的东西放到空筐内.

(3)除了小朋友们刚才玩到的东西会滚动,你还知道哪些会滚动的东西?它们为什么会滚动?(都是圆形的).它们滚的一样吗?

3.请小朋友们再去玩一玩,探索圆形物体滚动轨迹的不同.

4.幼儿再次操作,验证结果.

5为什么有的物体会向一个方向滚,有的物体会拐弯?

师幼共同交流实验结果,物体的滚动与它们形状有关系,罐子可以滚直是因为是一样粗的,一次性纸杯会拐弯是因为两头的粗细不一样.

出示两个旅行包,问:”这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不一样?”(是两个包,一个有轮子,一个没有轮子),使用起来哪一个更方便,省时间又省力气呢?(有轮子的包省时省力),老师在这两个包里装上相同数量的书,请小朋友排成两队来运书,一队是运没轮子的包,一队运有轮子的包,看看哪队运的最快!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给予幼儿 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幼儿始终是主体,他们通过观察、动手、探究,梳理出新的知识经验使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当然,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中班滚动教案【篇2】

设计思路

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席子、塑料台布自制成的滚筒,让幼儿尝试进行运动,幼儿可以用身体趴着或站着将席子、塑料台布自制成的滚筒向前进行滚动,还可以用其它的办法来玩,激发幼儿对玩此游戏的兴趣,让幼儿在玩中其乐融融。

活动目标

1、有兴趣尝试“滚动的宝宝”的运动游戏。

2、体验合作玩的快乐。

3、培养表演的兴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席子、塑料台布自制成的滚筒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介绍运动内容,激发兴趣

二、幼儿尝试运动

1、这些用席子、塑料台布自制成的滚筒可以怎么玩?

2、怎样玩才能使席子、塑料台布自制成的滚筒向前移动?(幼儿讨论)

3、幼儿自选器械尝试运动

幼儿在尝试运动过程中,教师进行观察,并进行适时引导。

三、幼儿展示交流

1、幼儿集中,感受乐曲的欢快旋律,初步学会摘果果的工作和小跑步。请部分幼儿将自己的玩法进行展示与交流。

2、教师和幼儿共同进行评价。

3、教师进行提示:

(1)除了用身体趴着将滚筒向前进行滚动外,我们还可以怎么样将其向前滚动?

(2)合作玩怎样玩?

四、幼儿再次进行运动

幼儿再次进行运动时,教师观察幼儿是否有新的玩法产生。

重点:引导幼儿能合作玩。

案例:滚动的宝宝

教师们为中班的幼儿自制了“滚动的宝宝”户外运动区域器械,这些器械是用席子、塑料花台布和透明台布制成的,将这些材料做成圆形让幼儿钻在里面进行滚动,由于教师急于投放,让幼儿直接玩了起来,结果,能力强的幼儿玩起来了,而且也较感兴趣,能力弱的幼儿只在旁边观看,但是在教师的催动下,这些幼儿也愿意尝试,玩着玩着他们都一一走掉了。

活动分析

用生活中的材料席子、塑料花台布和透明台布制成的幼儿运动器械,教师很有创意。但是在投放前,教师缺少兴趣的激发,由于自制的.滚动器械是用生活中的材料席子、塑料花台布和透明台布制成的,不象买来的滚动器械那么漂亮,而且买来的滚动器械直接就是撑着的。可是自制的滚动器械是撑不起来的,要靠幼儿的钻进去的身体来支撑,一边支撑一边向前爬,这对刚升入中班的幼儿要完成这样的游戏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采取的指导策略应该是:

1、先请大班的幼儿作示范,还可以请班上能力强的幼儿作示范,从而引起幼儿玩的兴趣。

2、让能力强的幼儿和能力弱的幼儿一起玩,已此带动。

3、教师用语言进行鼓励,幼儿一边玩一边不断地进行鼓励,对有进步的幼儿在全班再进行表扬,还可以适当进行一些小的奖励,比如:用小的粘纸贴在幼儿的手上或额头上,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幼儿玩的兴趣。

教学反思

因为活动准备充分,过程安排合理,并且采取了幼儿与环境材料、幼儿同伴以及教师的互动的方式,使幼儿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自主发展,实现了以自己最小的支持,促进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的目的。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和幼儿配和合较好,教师能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幼儿也能较好地在教室的指导和启发下尽情的玩。同时,家长也积极进行了较好的评价。这节活动可不仅使师生之间增强了了解,而且得到了家长的认可,为以后教育教学活动的更好开展开了一个好头。如果再让我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一定会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活动中来,让他们真正体会到集体活动的魅力,从而更加热爱校园,热爱学校生活。

中班滚动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喜爱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爱运动的好习惯。

2、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POINT 2:4~5岁——关键阶段

4~5岁是孩子思维活动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孩子逆向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孩子的思维已经进入具体形象阶段。孩子主要凭借事物

的具体形象或他对事物表象的联想来进行思维。这时的孩子开始能根据事物的本质特征对它进行概括。对于熟悉的事物,孩子开始能进行简单的抽象

逻辑思维。孩子会运用分析、比较等思维形式,对事物作出判断和推理

对4~5岁的孩子进行逆向思维训练,主要是不断丰富孩子的知识,发展他的语言,帮助孩子学会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问题,并作出判断。

NO.1反义词

游戏目的:在游戏过程中积累孩子的词汇量,发展逆向思维记忆力及思维的流畅性和敏捷性。

游戏玩法:这是一个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进行的游戏。您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说一些词语,要求孩子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说出与这个词语的反

义词。比如您说“白天”,孩子就要说“黑夜”;您说“大树”,孩子说“小树”等等。

NO.2找图形

游戏目的:孩子能根据形状、颜色标记对图形进行双维排列,体验给图形定位的方法,发展逆向思维及立体思维。

游戏准备:双维排列底板一块,一些与图上的标记相对应的图形,如红色的方形、蓝色的三角形等等。

游戏玩法:这可是一个孩子与您轮流进行的游戏哦!您可以先和孩子一起猜拳,决定谁先玩。赢的一方可以随意说出一个空格(如横三竖三),

让对方找出相应的符合条件的图形放上去。如果找错了图形,就不能放上去。

看一看,是谁找到的图形多呢?您和孩子,谁比较厉害一点呢!

NO.3我是小法官

游戏目的:训练孩子的空间想像能力和逆向思维的能力。

游戏准备:粗细不同的3根小棒,绳子3根

游戏玩法:这个游戏您一定要和孩子一起玩哦!您先将3根绳子分别在3根小棒绕3圈,但剩下的绳子的长短要相同。然后,您要请孩子来判断一

下,哪根绳子最长。孩子猜出来以后,不管是对是错,您都可以让他自己亲手操作一下。

中班滚动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不同物体有不同的滚动路线。

2、自主探索出三类物体的滚动路线,并尝试记录。

3、在游戏中体验合作探索的乐趣,产生进一步探索物体滚动路线的兴趣。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物品:罐头、杯子、球、纸盒、积木等。

2、小棒8根。(为游戏《赶小猪》而备的赶“猪”棒。)

3、大记录纸一张,记号笔一支。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探索:哪些物体会滚动?

在活动室里散放着纸杯、茶叶筒、球、塑料盒、积木等各种物品。

1、找一找:“小朋友,这里有些我们平时用过、玩过的东西,请你们把会滚动的东西找出来。”

评析:开放、自由的空间很快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玩一玩:请你们玩一玩,为什么这些东西会滚动呢?

评析:这个时候,幼儿手上拿着自己找到的会滚动的东西,开始有些兴奋了,都忍不住想把它放在地上滚一滚,玩一玩,那么作为教师,应给予幼儿自由玩的空间,但并不是让幼儿毫无目的地玩,而是带着问题去玩。这个问题就是:想一想,为什么它们都能滚动呢?让幼儿在玩中发现,玩中思考,初步感知能滚动物体的特征。

3、说一说:为什么这些东西都能滚动?

评析:幼儿带着问题自由玩,对问题的答案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都急于想把自己的观点告诉大家,这时老师及时给予幼儿大胆表达的机会,幼儿自由发表意见,老师适当引导,总结出答案:因为它们总有一个地方是圆的,所以会滚动。

二、第二次探索:物体滚动的路线是怎样的?

1、游戏:滚进球门。

老师介绍游戏玩法:小朋友两两一组,一人分开双脚做球门,一人滚动物体进球门,轮流进行。

评析:这个游戏的优点在于,缩短了幼儿等待游戏的时间,一个人滚动物体时,两个合作伙伴能同时观察,共同探究发现不同物体的滚动路线,有助于发展幼儿的合作能力,增加更多的相互交流与协作的机会。在幼儿游戏过程中,老师所做的就是观察与倾听,必要时和孩子们一起玩,做幼儿探究活动的支持者和鼓励者,最大限度地放手让幼儿通过亲身经历去发现,让幼儿体验发现的乐趣,成功的快乐。通过这个游戏,幼儿会发现,有的东西滚不进球门。小组的两个合作伙伴对发现的这一现象进行了质疑、思考、讨论。这时,老师作为活动的引导者,有必要带领全体幼儿对这一发现作一个总结和提升。

2、集体交流,并尝试记录物体滚动的路线。

老师:“哪些小朋友的东西滚不进球门?”(幼儿回答、交流后,请幼儿把这些滚不进球门的东西都送到前面来,这样可以让大家看得更加清楚。)

老师以惊奇的口气提出疑问:“咦,为什么这些纸杯、方便面筒、肯德基筒就滚不进球门呢?”幼儿思考、讨论。

当幼儿回答出“这些东西都是一头大一头小的”、“滚动的时候会转圈”等答案时,老师及时作现场演示,让幼儿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观点和想法的接纳、重视和赞赏,同时也可以让全体幼儿对圆锥台滚动时会转圈这一科学现象有一个更深刻的印象。这时再请幼儿上来在大记录纸上记录它们滚动的路线,幼儿都跃跃欲试。在记录出圆锥台滚动路线的基础上,再来记录圆柱体和球体滚进球门的路线对幼儿来说就更容易了。

评析:在这一环节里,幼儿学会了记录,懂得了当自己在科学探究中有了结论或观点时,可以通过记录把他们呈现出来,让幼儿了解如何真正地“做科学”,培养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三、第三次探索:圆柱体和球体滚动时哪个更灵活?

1、游戏“赶小猪”。

老师介绍游戏玩法:这是一个三人合作的游戏,小朋友自愿组合成三人组,其中两人做小树,一人分别赶“皮球小猪”和“圆筒小猪”,在“两棵小树”中间绕“8”字型走,三人轮流进行。

评析:上一个环节中,幼儿已经自主探索出三种物体的滚动路线,但对圆柱体和球体滚动路线的异同还没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作为教师,有必要为幼儿提供更进一步的观察、经历、体验的机会,让幼儿探究出球体、圆柱体的外型与它们滚动路线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难点。为了解决这一难点,老师在这个环节中首先设计了一个三人合作的游戏——赶小猪。这个游戏巧妙之处在于,幼儿在赶这两种小猪绕“8”字走时,由于圆柱体和球体的不同特性,幼儿赶着它们转弯会有很明显的差别,一定会有不同的感觉,为顺利解决活动难点埋下伏笔。教师在游戏中继续扮演活动支持者的角色,对幼儿的探究活动尽量不去打扰。

游戏结束后,老师提问:

“刚才,我们赶了‘圆筒小猪’和‘皮球小猪’,你有什么感觉?”

“为什么‘皮球小猪’好赶,‘圆筒小猪’就难赶呢?”

评析:这一问题给了幼儿较大的发散思维空间,由于幼儿都分别赶过这两种“小猪”,有了亲身的经历和体验,所以都有话说,乐于说。根据幼儿的回答,老师提出第二个问题:“为什么‘皮球小猪’好赶,‘圆筒小猪’就难赶呢?”幼儿经过思考和观察发现圆柱体是一个长长的圆筒,而皮球从各个角度看上去都很圆,由于它们形状上的不同,导致它们在滚动的时候出现了不同的结果。教师这时及时演示,同时请幼儿上来说一说,指一指,并注意肯定和赞赏幼儿的发现,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从上到下一样大的圆筒,我们把它往哪儿推,它就只能往一个方向直直地滚去,转弯时不灵活,而皮球可以向四面八方任意地滚动,很灵活。

得出结论后,让幼儿在记录纸上补充出球体可以向各个方向任意滚动的路线。

四、结束活动

老师小结活动情况,对积极参与游戏和探索的幼儿给予表扬,并提出问题和要求:“你们还在哪儿看到过会滚动的东西?它们滚动的路线又是怎样的呢?请你们回去找一找、滚一滚,把它们滚动的路线也画下来,带到幼儿园来给大家看。”

评析:会滚动的东西不只局限于课堂上幼儿所看到的,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幼儿对它们依然有好奇和疑问,于是老师顺理成章地在活动小结以后向幼儿提出问题和要求,让幼儿课后继续进行滚动路线的探究和记录活动。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源于幼儿的生活,生于幼儿的兴趣,设置游戏情境,以幼儿自主探索为主线,教师适时指导、提升为辅线,充分激发了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了幼儿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精神,提高了幼儿自我建构知识与经验的能力,真正做到了在做中学、玩中学,达到了本次活动的教育目标。

中班滚动教案【篇5】

设计思路:

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席子、塑料台布自制成的滚筒,让幼儿尝试进行运动,幼儿可以用身体趴着或站着将席子、塑料台布自制成的滚筒向前进行滚动,还可以用其它的办法来玩,激发幼儿对玩此游戏的兴趣,让幼儿在玩中其乐融融。

运动目标:

1、有兴趣尝试“滚动的宝宝”的运动游戏。

2、体验合作玩的快乐。

3、体验游戏中互相合作的快乐及获得成功的满足。

4、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运动材料:席子、塑料台布自制成的滚筒若干。

运动过程:

一、教师介绍运动内容,激发兴趣

二、幼儿尝试运动

1、这些用席子、塑料台布自制成的滚筒可以怎么玩?

2、怎样玩才能使席子、塑料台布自制成的滚筒向前移动?(幼儿讨论)

3、幼儿自选器械尝试运动

幼儿在尝试运动过程中,教师进行观察,并进行适时引导。

三、幼儿展示交流

1、幼儿集中,请部分幼儿将自己的玩法进行展示与交流。

2、教师和幼儿共同进行评价。

3、教师进行提示:

(1)除了用身体趴着将滚筒向前进行滚动外,我们还可以怎么样将其向前滚动?

(2)合作玩怎样玩?

四、幼儿再次进行运动

幼儿再次进行运动时,教师观察幼儿是否有新的玩法产生。

重点:引导幼儿能合作玩。

案例一:滚动的宝宝

教师们为中班的幼儿自制了“滚动的宝宝”户外运动区域器械,这些器械是用席子、塑料花台布和透明台布制成的,将这些材料做成圆形让幼儿钻在里面进行滚动,由于教师急于投放,让幼儿直接玩了起来,结果,能力强的幼儿玩起来了,而且也较感兴趣,能力弱的幼儿只在旁边观看,但是在教师的催动下,这些幼儿也愿意尝试,玩着玩着他们都一一走掉了。

分析:

用生活中的材料席子、塑料花台布和透明台布制成的幼儿运动器械,教师很有创意。但是在投放前,教师缺少兴趣的激发,由于自制的滚动器械是用生活中的材料席子、塑料花台布和透明台布制成的,不象买来的滚动器械那么漂亮,而且买来的滚动器械直接就是撑着的。可是自制的滚动器械是撑不起来的,要靠幼儿的钻进去的身体来支撑,一边支撑一边向前爬,这对刚升入中班的幼儿要完成这样的游戏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采取的指导策略应该是:

1、先请大班的幼儿作示范,还可以请班上能力强的幼儿作示范,从而引起幼儿玩的兴趣。

2、让能力强的幼儿和能力弱的幼儿一起玩,已此带动。

3、教师用语言进行鼓励,幼儿一边玩一边不断地进行鼓励,对有进步的幼儿在全班再进行表扬,还可以适当进行一些小的奖励,比如:用小的粘纸贴在幼儿的手上或额头上,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幼儿玩的兴趣。

案例二:滚动宝宝变成船宝宝……

经过教师的引导,中二班幼儿终于对滚动宝宝的游戏开始感兴趣,并积极去尝试去玩,也玩的很开心。一天、两天,一个星期、两个星期,渐渐地幼儿玩此游戏的兴趣又降了下来,只见金金说:“我不想玩了”玲玲说:“我爬得累死了” 等等,有的幼儿还将席子摊在地上,索性整个人躺在上面。教师见此情景马上想到,是不是在前期幼儿对此游戏的基础进行变动,于是教师就说:“爬得累了,躺在席子上休息也是一种办法”。经教师这么一说,在爬动的幼儿也都模仿了躺在席子上休息的动作,接着,教师又说:“滚动宝宝是不是能变成其他的宝宝”。这时只见莱莱和琪琪马上将席子变成船宝宝,两人站在席子里面,小心的走着,教师问她们,你们开着什么呀?莱莱和琪琪说:“我们是船宝宝,开小船”。于是许多条小船开出来了。接着肖肖等幼儿都用席子或塑料台布搭起了房子,人在里面蹲着、跪着…….幼儿玩的办法多了起来,玩的兴趣也高了起来。

分析:

幼儿运动的兴趣是靠教师去激发的,而兴趣的延续也是靠教师的引导去维持的,案例中当幼儿对玩“滚动宝宝”的游戏兴趣开始降低时,教师能意识到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恰当的引导,同时进行逐步的推动,使幼儿下降的兴趣重新点燃。如果教师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幼儿对运动的兴趣与积极性就会消失,他们会玩不下去而离开,现在正因为教师能及时进行推动,幼儿对玩席子滚桶的游戏又得到了延续。

案例三:我们会……

“滚动的宝宝”游戏歇了一阵子后,今天又开始玩此游戏了,有的幼儿趴在席子滚筒中向前爬动、有的幼儿把席子滚筒当做小房子,还有的幼儿两个、三个合作,将席子和塑料滚筒当做小船在慢慢的向前开……,“扬扬”突然说:“我会站在席子筒里面向前滚动”接着他起劲地叫老师看,叫小朋友看,并起劲的作示范,只见他人站在里面,用手撑住席子筒的顶部,用双脚踩住席子筒的底部,将席子向前移动。真象一只火车轮子在滚动。这时,又见琪琪和琳琳两人钻进一个透明的塑料筒里,两人配合慢慢地将其滚动,当滚动到一根旗杆下,琪琪突然说:“我们转弯爬”,说完,琪琪和琳琳两人一转身将其反向滚动,只见她俩一边笑一边滚,好象一对蜗牛朋友趴在玻璃床上。老师见其状后,马上召集幼儿过来,让他(她)们再次示范给大家看。

最后,老师用观察的眼光又扫了一扫整个草地,都见幼儿在积极的玩此运动游戏。

分析:

当幼儿对一样运动器械玩了一段时间后,会感到不新鲜,容易玩腻,教师采用暂停一段时间的方法,吊吊幼儿的胃口,其实这也是策略,当幼儿暂停一段时间后,再让幼儿玩此运动,他们运动的积极性会更高涨,运动中创造的潜能更会发挥出来。象“扬扬”站在把席子筒里面向前滚动、琪琪和琳琳碰到障碍物会想办法急转身等等,这些举动都是在前期的基础上发挥出来的,幼儿在运动中创造性的发挥不是教师刻意的去教的,而是在经验的积累上自发的,这种自发是在一种良好的运动环境中产生的,因此,当幼儿的创造潜能发挥出来后,我们教师要善于发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将他们的创造潜得以辐射。只有这样,幼儿的创造潜能在运动中才能不断释放。

案例四:“小船”变“火车”

中(2)班幼儿玩“滚动的宝宝”活动已有一段时间了,在老师的带领与推动下,幼儿对该活动始终处于高涨的热情,她(他)们在原有玩的基础上,继续滚动着用席子、透明塑料台布、塑料花台布做成的滚筒,幼儿滚着、爬着、走着、笑着。

这时,草地上慧慧和华华两人正套在用席子滚筒中做开小船的游戏,开着开着突然和前面的小船碰着了,大家会心的笑了起来,于是慧慧说,我们把小船变成火车吧”,边说边用手拉住前面的席子筒,就这样一列“火车”产生了,她(他)们小心的开着,谁也不愿散开。

看这她(他)们的火车,其他幼儿接着也模仿了起来,于是草地上许多列火车又产生了。

分析:

根据中班幼儿的特点,教师为幼儿创设了良好的运动环境,在教师的带领下,该班幼儿玩此游戏的兴趣一直在持续,“小船”变“火车”其实是幼儿运动经验的迁移,她(他)们在“小船”的经验上就想出了“火车”。“火车”的产生吸引了其他幼儿,她(他)们进行了模仿,积极的在体验。其实模仿也是一种学习,再说,中班幼儿喜欢模仿。因此,让幼儿在模仿中体验新游戏的玩法以及感受新游戏的快乐,这也是一种积极运动的表现。

反思:

这个游戏对幼儿来说,很新鲜,幼儿都能参与到游戏中去,在配合中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身体,养成了守规则好习惯,更进一步也学会了自己和其他幼儿的默契合作。

中班滚动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欣赏乐曲,能按音乐的旋律变换动作。

2、在游戏中,学习辨听音乐的重拍并大胆地做出小田鼠躲闪农夫敲打的不同动作。

3、愉快进行游戏,懂得遵守游戏规则。

4、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CD碟,图谱一份,大锤子一个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谱,教师随乐曲指图并讲述《田鼠宝宝》的故事。

"今天我带来了一个关于田鼠宝宝的故事,请小朋友们听一听田鼠宝宝们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幼儿完整欣赏乐曲一遍)

二、引导幼儿创编动作。

1、走走看看,提防农夫的动作。

"小敏老师有个问题了,有谁知道小田鼠是怎么走走看看的,谁愿意来试着表演一下?"

"他的动作真棒,我们来学学看……" "还有更好玩的动作吗?"

引导幼儿创编不同的看的动作。

2、跳进洞里的动态。

"农夫来的时候,田鼠宝宝应该怎么办呀?用什么样的动作比较好呢?"

3、躲过农夫敲打的动态。

(1)、老师扮农夫,有节奏的向孩子们演示农夫的步伐,农夫是"走走走走打",(老师边讲边做"走走走走打"的动作)。

(2)、提示孩子按节奏做小田鼠躲的动态。"小田鼠要怎么知道农夫走了没有呀?"

(3)、教师哼唱乐谱,帮助幼儿重点练习躲闪的动作,并用声势提醒幼儿在重拍的地方进行躲闪。

"伸出头去看的时候要小心咯,农夫随时都会用锤子打你的小脑袋的!"

4、揉肚子,吃饱了欢呼的动态。

三、集体听音乐,完整的用自己创编的动作表现乐曲。

四、游戏《小心农夫》。(完整地听音乐玩游戏)

"这次农夫真的来了,他要抓住那些不会躲闪的小田鼠,小田鼠可要当心哦。

秋天到了,小田鼠们来到田野里 找土豆吃

他们走走走 看一看 走走走 看一看 走走走 看一看 走走走 看一看

不好 农夫 来了 赶快 跳进洞

农夫拿着一把大锤子 要打小田鼠呢 他走走走走 打 走走走走 打 走走走走打

走走走走打

农夫回家了,小田鼠又出来找土豆吃 她们走走走 看一看 走走走 看一看

走走走 看一看 找到土豆啦

嗷吧吧吧 嗷吧吧吧 嗷吧吧吧 嗷吧吧吧 吃饱了肚子 真高兴 耶~~~~

活动反思:

要让幼儿真正喜欢音乐,就必须做到贴近他们的生活兴趣和欣赏角度,相互交流、相互沟通,让他们真正走进音乐的实践中去,发挥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亲身体验音乐给他们带来的欢乐。这样,音乐活动才会受到幼儿的欢迎和喜爱。

中班滚动教案【篇7】

1.通过实验比较,了解瓶子滚动的速度与所装材料的材质、数量有关系。

2.积极参与探索活动,与同伴合作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材料准备:同种大小、形状的瓶子(装有不同水位)每人各一个,空瓶每组5个、坡度板每组1块、黄豆、白米、彩珠、弹珠、ppT课件。

(一)比赛活动:幼儿园开展瓶子赛跑的活动

师:小朋友,瓶宝宝们要举行一个瓶子运动会的活动,(教案出自:教案网)其中有一个比赛项目是滚动吧瓶子,那我们想一想怎样才能让瓶子滚得远呢

(二)做做实验:一起寻找滚得最远的瓶子

1.空瓶试一试看看滚得远不远。

师:我们一起先拿瓶子试一试吧!看看瓶子能够滚多远呢

2.装有相同材料的瓶子进行第一次实验。

(1)介绍材料,并猜想。

师:看看我们请来了哪些材料来帮忙!水!老师这里有装不同水量的瓶子。

猜猜装多少水的瓶子滚得最远呢

(2)提出操作要求

师:每人拿一个装水的瓶子试一试,试的时候自己是几号瓶就在相对应的数字起跑线上开始。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交流:

师:最后哪个瓶子滚得最远呢

(5)小结:原来装同样材料的瓶子,当装满的时候,才滚得最远。

3.装有不同材料的瓶子进行第二次实验。

师:接下来我们再请其他的材料来帮帮忙,看看这一次谁滚得最远呢

(1)材料出示:豆豆、白米、彩珠、弹珠

(2)猜猜这些材料都装满的话,哪个瓶子滚得最远呢

那结果到底是怎样的呢

(3)提出操作要求:

师:每人选择一种材料将瓶子装满,然后去相对应的数字起跑线开始比赛。

(4)交流:

师:小朋友们发现了什么

小结:原来,装不同材料都装满的时候,瓶子滚得速度不一样。

(三)延伸活动:不同大小的瓶子装水结果如何

发散联想:那我们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让瓶子滚得再快一点吗

中班滚动教案【篇8】

中班上学期科学教案《有趣的滚动》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对滚动的物体发生兴趣,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喜欢参与游戏,体验,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上学期科学《有趣的滚动》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对滚动的物体发生兴趣,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2、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3、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4、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

活动准备:

方形积木若干和球、木棍等各种圆的物体。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操作材料,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1、出示一圆形物体,操作滚动。

小朋友,这是什么?它怎么样了?还有哪些东西会滚动呢?(幼儿自由发言)

2、幼儿自由选择物体,进行实验操作。

3、教师幼儿共同总结实验结果。

〈1〉你玩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玩的?为什么它们会滚动呢?

〈2〉引导幼儿讲述自己在玩中的新发现、新问题。

小朋友,在玩的时候,你还发现了什么问题?(启发式提问:它们滚得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二)幼儿再次自由造作材料,探索圆形物体滚动轨迹的不同。

为什么有的物体滚一下不动了,有的能滚很远。有的可以到处滚,有的却朝一个方向滚。为什么有的滚得很直,有的会拐弯。

(三)幼儿再次操作材料,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1、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实验操作。

2、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为什么物体滚动的轨迹不同。

3、教师操作两种不同的形状的物体,验证幼儿猜想。

4、师幼共同交流实验结果:物体的滚动与它们的形状有关系,茶叶筒可以滚直是因为两头是一样粗的,一次性纸杯滚不直是因为两头粗细不一样。

(四)幼儿滚动自己身体

小朋友,我们的身体也会滚动,大家一起试一试。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还不够到位,太过于形式,幼儿没有探索到什么就收了,没有让幼儿真正在探索中去发现问题,可以利用PPT的形式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对探索产生更大的兴趣。

本文扩展阅读:滚动释义为转动体沿转动方向的运动称作滚动。也指的是物理中转动与位移的平面复合运动。

中班滚动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圆圆的物体能滚动。

2、激发幼儿对滚动现象的好奇心。

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初步的感知滚动现象。

课前准备:

1、塑料球、冲气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塑料玩具若干(每人一份);记录纸每人一张(上画有没轮子的汽车);集体记录纸两张。

2、情景表演的幼儿一名(大班);没有轮子的汽车一辆。

课时安排:四课时。

教学过程:

1、情景表演,引出问题C(大班):呜呜呜""""",我的汽车"""T:小朋友,你怎么了?C:(大班)我的汽车的轮子不见了,汽车不能玩了,小朋友,你们帮帮我,什么东西可以象轮子那样滚动呢?T: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东西可以滚动吗?C:气球可以滚动!C:铃鼓可以滚动,圆形的东西可以滚动。C:老师,地球也可以滚动的,还有口杯也可以滚动。C:奶瓶也能滚动,还有喇叭…………2、幼儿设想,老师做集体记录C(大班):老师老师,你看,我找到了这么多的东西,它们能不能滚动呢?T:这个?我得试试才知道。小朋友,我们一起想想这些东西谁谁能滚动C:圆形的东西可以滚动的,三角形就不行。C: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好象也可以滚动的。C:圆形的就可以滚动。T:我们一样一样的来想,然后老师把你们的想法记录下来,好吗?如果认为圆形能滚动的小朋友就站到曾老师这边,认为不能滚动就站到马老师那边。(幼儿选择后)咱们来数数曾老师这边有几个人?马老师那边又有几个?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选择同上。

2、幼儿分组实验,验证想法T:每个小朋友说的都不一样,那咱们试试,看看到底谁能滚动,好吗?幼儿实验,操作C:你看,圆形的可以滚动吧。C:正方形也可以啊!(这个小朋友在用手不停的翻动着正方形,他就认为这是正方形在滚动)C:老师,你看,我的三角形也能滚动(他用一只手指轻轻压住三角形的一角,然后用另一只手来弹三角形,三角形就能移动)

3、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T:你们刚才都试了,谁能滚动啊?那好,咱们把能滚动的形状画到汽车上,给它当轮子,好不好?

4、交流,讨论幼儿交流,再请每个孩子都上台讲述自己的发现。T:刚才你实验的时候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也告诉你旁边的小朋友。老师也想听听你们的实验,谁愿意来告诉老师?C:我发现圆形的东西可以滚动,是这样的(他用两只手在胸前不停的上下前后交替画圈,象开火车那样)C:我看到圆形的东西能滚动,能做汽车轮子,让汽车动起来,爸爸就可以带我上幼儿园了。

活动延伸:

有趣的圆形

让幼儿回家去寻找圆形的物体,并试试看,它们能不能滚动呢?课后随想在这次实验活动中,孩子的主动性很高,很乐意去探索。语言表达又有了进步。但是,活动结束后,我自己觉得在这次活动中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这次活动用的是汽车贯穿整个活动,可是,好象对孩子的暗示行比较大,因为在孩子的生活经验里汽车的轮子就是圆形的;还有就是,可能滚动这个现象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他们在活动中总是容易把滚动和移动的现象混为一谈,可是如果解释,我也感觉到不知道改怎样去向小班的孩子解释这个问题。

中班滚动教案【篇10】

一、活动目标:

1、对滚动的物体发生兴趣,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2、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3、尝试运用绘画记录的方式表达、交流物体滚动的轨迹,发展学习的自主性。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5、能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活动重点:了解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活动难点: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二、活动准备:

方形积木、三角形积木、小圆球、纸杯、羽毛球、椎体塑料玩具、茶叶筒、水笔、白纸2张。

三、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操作材料,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1、认识操作的物品,感受物品的形状特点。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东西,谁能说出它们的名字?老师和孩子一起说一遍。(积木、茶叶罐、小球、羽毛球、纸杯)师:这些物品会滚动吗?(幼儿:会;不会。)师:我不知道你们谁说的对,怎么办?(幼儿:试一试就知道了)师:好,每人拿2-3个物品放在桌上,用手轻轻一推,看它是否会滚。听到老师拍手就停止玩,将你认为会滚的物品放进绿筐里,不会滚的物品放进红筐里。

2、幼儿实验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3、教师幼儿共同总结实验结果。

〈1〉你玩的是什么?它会滚动吗?

〈2〉为什么绿筐的物品会滚,红筐的物品不会滚动?

〈3〉你还知道哪些物品会滚动?它们为什么会滚动?

教师小结:圆圆的物品会滚动,有角的物品不会滚动。

请孩子检验筐里的物品,将放错的物品纠正回来。

(二)幼儿再次自由操作材料,探索圆形物体滚动轨迹的不同。

1、这些物品都会滚动,它们滚得一样吗?它们是怎么滚的?每人拿一样物品滚一滚,仔细看看它是怎么滚的,等会儿把你的发现告诉我。(幼儿探索,听老师拍手后将手中物品放回筐里)2、幼儿讲述自己组的实验结果。

师:你玩的是什么?它是怎么滚动的?你能画出它滚动的路线吗?教师提供一张大纸,请个别幼儿画出物品滚动的轨迹。(请3-5个孩子)(三)幼儿再次操作材料,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师:有的物品滚得直直的,有的物品滚得弯弯的。

(1)为什么有的滚得直直的,有的却弯弯的?这是什么原因呢?请你拿一个物品,跟你的同桌小朋友一起轮流滚一滚,比一比,仔细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听到老师拍手后,将滚得直直的物品放在绿筐里,将滚得弯弯的物品放进红筐里。

(2)师幼交流。

师:什么东西滚得直直的?它是什么样子的?什么东西滚得弯弯的?它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观察物品的形状,对比形状的不同。

(3)以贴图形检验成果师:老师这里有一些图片,你觉得它滚动的路线是怎么样的,请你贴到上面的表格上。(幼儿互相检查)师幼共同交流实验结果:我们发现,茶叶筒的两头是一样粗的,它可以滚得直直的;一次性纸杯两头粗细不一样,滚得弯弯的,原来物体的滚动与它们的形状有关系。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气氛是较活跃的,大部分孩子也掌握了按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操作也基本是正确的。但在第一过程中,按第一特征(颜色)分类是较明显的,按第二特征(叶子的多少)分类时,由于叶子多少画得不够明显,是在老师的提醒下分出来的。在第三过程中,引导幼儿观察标志并表达出来,这个环节已在第二过程讲解的很清楚了,这样就觉得太烦了,而且时间也不多了。另外,在黑板上操作收萝卜时,地里的萝卜比应收的萝卜多出两个,并引导幼儿别收错了。由于受到书上操怍材料的局限性(应采的蘑菇是刚好的),这样就出现了第三过程比第二过程简单的现象。

通过这个活动,让我认识到了教师制作教具时,应注意可操作性。在集体操作时,教师不要偷懒,自己设计操作材料,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中班滚动教案【篇11】

活动目标:

1、对滚动的物体发生兴趣,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2、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方形的'盒子、球、杯子等各种圆形的物体。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操作材料,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1、出示杯子,操作滚动。

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现在它要和我们做游戏了(操作滚动)怎么样了?你们想不想来试试?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许多的材料,请你们去玩一玩。看看哪些东西可以滚动。

2、教师与幼儿共同总结试验结果。

(1)你玩的是什么?它会不会滚动?

(2)现在请小朋友帮它们分分类,把不会滚的东西放到空筐内。

(3)除了小朋友们刚才玩到的东西会滚动,你还知道哪些会滚动的东西?它们为什么会滚动?(都是圆形的)。它们滚的一样吗?

3。请小朋友们再去玩一玩,探索圆形物体滚动轨迹的不同。

4。幼儿再次操作,验证结果。

5为什么有的物体会向一个方向滚,有的物体会拐弯?

师幼共同交流实验结果,物体的滚动与它们形状有关系,罐子可以滚直是因为是一样粗的,一次性纸杯会拐弯是因为两头的粗细不一样。

出示两个旅行包,问:”这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不一样?”(是两个包,一个有轮子,一个没有轮子),使用起来哪一个更方便,省时间又省力气呢?(有轮子的包省时省力),老师在这两个包里装上相同数量的书,请小朋友排成两队来运书,一队是运没轮子的包,一队运有轮子的包,看看哪队运的最快!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幼儿始终是主体,他们通过观察、动手、探究,梳理出新的知识经验使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当然,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中班滚动教案【篇12】

了解带圆的物体会滚动,有角的物体不可以滚动。

1、幼儿了解物体的形体,知道哪些物体可以滚动;

2、通过操作幼儿感受可以滚动物体的特征。

3、激发幼儿乐于动手动脑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情景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老师:体育场今天有一场滚动比赛,我们来看一下有哪些参赛选手呢?(皮球、魔方、文具盒、报纸、八宝粥桶)

2、学习新知识:

(1)引导幼儿了解球体和圆柱体为什么会滚动?

(2)幼儿了解正方体、长方体、长方形为什么不可以滚动?

小结:它们的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没有角,圆圆的,所以会滚动。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物体,幼儿来动手试一试它可不可以滚动,可以滚动的打√,不可以滚动的打×。

(4)、归纳总结:它们的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没有角,圆圆的,所以会滚动。

我们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家中可以滚动的物体。

中班滚动教案【篇13】

设计意图:

班里设有一个超市,超市里收集了各种瓶瓶罐罐,小朋友平时很喜欢玩,有时候故意弄倒它们使之满地滚,想到《纲要》中的要求:在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情感,在玩中学。所以就设计了这堂课。

活动目标:

1、通过玩薯片筒等罐子,体验物体滚动的特点,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2、尝试用自己的身体探索向指定方向滚动。

3、体验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重难点:体验物体滚动的特点,探索滚动轨迹余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各种会滚的罐子,若干不会滚的盒子,供幼儿滚的垫子,小兔、老虎、小鹿的图片,红、黄、绿三种不同颜色的请柬。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1、出示“百宝箱”,介绍箱子里的瓶子宝宝,罐子宝宝,盒子宝宝。

2、请幼儿给箱子里的宝宝分成两类:一类是回滚的,一类是不会滚的。

3、验证幼儿们分类的正确性,请幼儿分组上前操作。

二、提出问题,请幼儿举手回答

1、什么形状的瓶宝宝会滚?

2、什么形状的瓶宝宝不会滚?

3、请小朋友想想看还知道哪些东西会滚。

4、师幼一起小结:圆形的瓶宝宝会滚,方形有角的盒子宝宝不会滚。

三、游戏:全体幼儿一起滚动瓶宝宝并提出要求

可以用手滚动瓶宝宝也可以用脚滚动瓶宝宝;看看瓶宝宝在斜坡上滚,台阶上滚跟瓶宝宝在平地上滚有什么不一样;注意安全,小朋友之间不要相撞;当老师发出指令让瓶宝宝回家时,小朋友要马上带着自己的瓶宝宝回到自己位置上坐好。

四、表达感受

1、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瓶宝宝滚的方向,滚的速度。斜坡上滚,台阶上滚,平地上滚有什么不一样。

2、师幼一起小结:直筒的瓶宝宝直的滚,一头大一头小的瓶宝宝会转着弯滚,斜坡上滚的快,台阶上会跳着滚。

五、用幼儿的身体滚

1、告之幼儿刚才邮递员叔叔给我们送来了好多请柬,是小兔妈妈、小老虎妈妈还有小鹿妈妈请大家到它们家玩,给大家准备了好多好吃的东西,不过它们有要求的:要大家滚着到它们家。

2、发给幼儿不同颜色的请柬,宣布游戏规则:

拿红颜色请柬的小朋友要滚到对面的小兔家;拿绿颜色请柬的小朋友要滚到对面的小老虎家;拿黄颜色请柬的小朋友要滚到对面的小鹿家;注意安全,滚的时候不要头碰头,脚踢脚,还有手中的请柬不能掉了

4、游戏开始,老师关注幼儿的游戏情况,及时提醒违反游戏规则的幼儿。

5、游戏一遍后请幼儿回到自己的位置,把瓶宝宝送回家(箱子里),活动结束。

反思:本活动《有趣的滚动》中所用材料来源于幼儿的身边,每个幼儿家里都能收集到这些瓶瓶罐罐。活动的第一、二环节是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让幼儿知道什么形状物体的可滚,什么形状物体的不可滚,而第三、四节让幼儿再次操作体验物体在不同的地方滚动的速度不同,形状不同的物体滚动的轨迹不同,第五个环节用幼儿自己的身体向指定的方向滚,环节层层深入。幼儿在这样的探索过程中,循序渐进,更容易获得成功,体验到探索活动的乐趣,从而达到主动探索的目的。

中班滚动教案【篇14】

活动名称:《护送蛋宝宝》

活动目标

1、利用室内家具,探索准确的钻、爬动作,能灵活的完成行进任务。

2、能形成一定的安全意识,掌握在体育活动中探索安全游戏的方法。

3、在活动中体验室内体育活动的乐趣。

4、能根据需要自由地选择绘画材料进行作画,体验快乐的情感。

5、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活动准备:1、材料准备:桌子、椅子、玩具柜、熟鸡蛋、沙蛋2、场地布置:四张桌子练成行,四对椅子对排,两个玩具柜竖直摆放3、适当音乐背景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一)准备活动1、幼儿听指令做活动:重点手腕、肩部、上肢、腰、膝关节2、了解场地设置(巨人山洞、低矮的地道、消防通道),3、引出护送蛋宝宝任务二、基本部分(一)引导幼儿空手尝试钻过,感受钻爬动作要领1、教师:为了能安全的护送蛋宝宝回家,我们大家先空手钻一钻,试试用哪种方法能安全通过。

重点:钻爬椅子和玩具柜时,注意幼儿动作2、集体讨论:说说自己认为最难通过的地方?用什么样的方法能安全通过?

(二)护送"替身蛋",感受持物通过的动作要领1、教师:鸡妈妈有些不放心,担心在护送蛋宝宝的过程中,碰坏她的蛋宝宝,所以,想让大家先用替身蛋试试,看看能不能既保证护送员的安全,又能保证蛋宝宝的安全。

重点:手持物通过玩具柜时,注意幼儿钻出的动作2、集体讨论,说说护送替身蛋时,觉得哪里比较难通过?是用的什么方法安全通过的?

(三)护送真正蛋宝宝,安全通过,感受完成任务的成功1、教师:有了刚才的成功经验,这次我们要真正的护送蛋宝宝了,你们护送员一定要注意保护好自己和蛋宝宝,鸡妈妈在家等待你们的好消息!

重点:注意通过障碍的动作要点2、集体讨论,说说自己成功通过的好方法,感受成功感,对失败的幼儿给予鼓励,总结问题在哪里及改进方法。

三、结束部分1、一起放松活动,重点手臂、腿的放松2、小结:希望小朋友在以后的活动中也要象保护蛋宝宝一样保护好自己,让自己不受伤。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中班滚动教案【篇1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感知滚动。

2.激发幼儿探索事物的兴趣。

3.培养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操作过程。

活动准备:

1.常规至关重要,要能收能放。

2.幼儿已善于在玩中发现、玩中学习

3.各种形状的玩具数个。

4.纸板、搓板数个。

5.大筐三个。

活动过程:

第一部份:设置情景,请幼儿自主操作玩具,引入课题。

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玩具,想不想玩?

(第一次散花)

1.玩后提问:你玩的是什么玩具,是怎么玩的?

2.找出重点:滚动。

(从回答中找出)滚着玩。小皮球、易拉罐都能滚着玩。

3.教师讲解操作皮球、易拉罐条件一样下的滚动,介绍新词汇:滚动。

集体总结:我们刚才玩小皮球、易拉罐时,发现了什么?它们会干吗?

小皮球、易拉罐会滚动。(用好听的词)

第二部分:教师提问,请幼儿带着问题,第二次撒花,玩玩教具。

A问题:请你们找找哪些物体能滚动,哪些物体不能滚动?为什么?

1.提问(1)所有的玩具都会滚动吗?

(2)哪些能滚动,哪些不能呢?为什么呢?

2.集体总结:有角的玩具不能滚动,没角的玩具能滚动。

B进行分类。

1.一次分类:现在请你们把能滚动的放一起,不能滚的放一起。

过程框架:

第一,撒花操作,发现滚动,学习新词滚动。

第二,(1)撒花操作,发现滚动的条件;(2)进行滚与不滚动的初浅分类;

(3)发现滚动物体的特殊情况,总结不同之处,并与二次分类。

第三,(1)球体大小、路面质量、外力一样,高滚快,低滚慢。纪录。

(2)球体大小、高度一样,外力一样,路面平的快,坑洼的慢。纪录。

提问结束:高度一样、路面质量、外力一样,而球体大小不一,哪个快?

活动准备:

1.球体、圆柱体的玩具占多数;搓板、纸板数个,支架数个。玩具筐三个。

(操作玩教具不宜过多,与幼儿人数要成比例,且要考虑到幼儿的收放速)

2.常规至关重要,要能收能放,会听开始与停止口令词。幼儿已善于在玩中发现玩中学习。(尽量避免幼儿对教学环境、听课老师的改变增减的敏感度)

过程剖析:

第一部份:集体分散玩教具。找出滚动,学习词汇滚动。

玩前:设置情景,引入课题。

玩中:首要,保证玩中不乱;其次,幼儿已有善于在玩中发现的意识

习惯;最后,教师参与其中,重在观察、引导。

玩后:提问:你玩的是什么玩具,是怎么玩的?

(并请回答问题的幼儿师范玩法)

发现:球体、圆柱体它们会滚。

总结:球体、圆柱体它们会滚动。

第二部分:集体分散,找出滚动物体,归纳滚动条件,并进行分类(1)滚动与不滚动物体(2)随意与不能随意滚动的物体。

玩前:教师提问,请幼儿带着问题,去集体分散游戏。

玩中:首要,保证玩中不乱;其次,幼儿已有善于在玩中发现的意识习惯;最后,教师参与其中,重在观察、引导。

玩后:重复提问:所有的物体都能滚动吗?哪些能,哪些不能,为什么?

集体总结:滚动的条件有角的物体不能滚动,没角的物体能滚动。

(1)请两位幼儿来检查。

(2)找出、发现易拉罐与球的不同之处。

提问:为什么易拉罐它不能像皮球一样随意滚动呢?

总结:因为球都是圆溜溜的,而易拉罐有平的地方。

(提问:两个东西都能滚动,那碰到墙后会如何?

教师操作,解答问题。总结:易拉罐碰墙后会停住,而球会往别处跑。)

2.二次分类:请你们把像小球一样可随意滚动的放在一起,像易拉罐一样不能随意滚动的放在一起。集体检查。

第三部分:操作实验

1.不同高度,滚落速度不同。

提问:我这里还有一些纸板,想跟小球一起玩。请你们认真看,看你们能从中发现什么?

请幼儿操作撒花,并纪录结果,教师巡回指导。

总结:不同高度的滚动速度不同。高架纸板上的球先滚动下来,低架纸板上的球后滚动下来。

2.不同平面条件,滚动速度不同。

提问:我这有两块板,你们看看有什么不同?

你们觉的球会在哪块板上滚的快?

请幼儿操作撒花,并纪录结果,教师巡回指导。

总结:平面的快,不平面的慢。

结束部分

提出问题:大小两个球,同时从同样的板子上,高度、力度一样,哪个先滚下来?

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揭开谜底!

B一次分类(1)能滚动与不能滚进行分类。

(2)请两位幼儿来检查。

(3)发现易拉罐与球的不同之处。

提问:为什么易拉罐它不能像皮球一样随意滚动呢?

总结:因为球都是圆溜溜的,而易拉罐有平的地方。

二次分类(1)随意滚动与不能随意滚动进行分类。

(2)再请两位幼儿来检查。

第三部分:

1球体大小、路面质量、外力一样,高滚快,低滚慢。纪录。

玩前:教师边讲述边操作实验过程。注意强调球体大小、路面质量、外力一样。你们也去试试看,好,开始!

玩中:首要,保证玩中不乱;其次,幼儿已有善于在玩中发现的意识习惯;最后,教师参与其中,重在观察、引导。

玩后:提问: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总结:纪录图(兔子表示快,乌龟表示慢,可用图章或幼儿绘图)

幼儿表述:球体大小、路面质量、外力一样,高快,低慢。

2球体大小、高度一样,外力一样,路面平的快,坑洼的慢。纪录。

玩前:教师边讲述边操作实验过程。注意强调球体大小、高度一样,外力一样。你们再去试试看,好,开始!

玩中:首要,保证玩中不乱;其次,幼儿已有善于在玩中发现的意识习惯;最后,教师参与其中,重在观察、引导。

玩后:提问: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总结:纪录图(兔子表示快,乌龟表示慢,可用图章或幼儿绘图)

幼儿表述:球体大小、高度一样,外力一样,路面平的快,坑洼的慢。结束部分:提出问题,结束课程。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zf133.com/a/5513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