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祝福语大全 > 大学读书笔记 >

大学读书笔记汇集十篇

大学读书笔记汇集十篇

趣祝福祝福语大全在阅读过作品之后,对于这个作品往往拥有着独特的体验。读后感可以记下来我们在书中神奇的发现,这篇文章将深入探讨“大学读书笔记”的多个方面,如果您认为本文对您有帮助请将它收藏并分享给您的朋友们!

大学读书笔记(篇1)

同学推荐我看这本张海迪的自传《轮椅上的梦》,起初还没有太大的兴致,总以为里面或许也就是些华丽的辞藻,从头至尾。然而,事实却是相反的,张海迪以自身的经历用“方丹”这个角色向我们彻头彻尾地诠释了“坚强”这个词的含义。

这本自传体小说是张海迪在轮椅上完成的著作,本着坚韧的精神忍受了病魔和残疾的折磨,对自己的未来由始至终都充满着信心,她没有上过学,却自己以超乎凡人的决心自学完了小学和中学以及大学的内容,还努力攻读医学知识,15岁随父母下放乡村的时候她奉献自己的青春,为孩子们教学,帮乡亲们针灸治疗。

小说人物方丹童年时有着谭静,罗维娜,马燕宁,许和平,黎江,杜翰明一群不会对她抱有偏见,反而可以一得空就和方丹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一起诉说着属于女生间的秘密…在那些鲜活的青春岁月里,他们有过美丽的梦想,有过朦胧的爱情渴望,也有过痛苦的迷惘,可他们依然对生活倾注着无比高涨的热情。即使中间有过争吵,无奈,失去同伴的痛。留给他们记忆中的却是那些忘不了,抹灭不去的无悔青春。

记得书中有段话一直深深打动着我“正像风暴袭来,会掀起巨浪,移动沙丘,折断大树,让世界变得面目全非,那场灰色风暴的威力远远不是任何真正的风暴所能相比的。理想,友谊,爱情,这些梦幻般的词句,这些曾经让我们心潮激荡,脸上泛起红晕的字眼,突然间像浮云一样被狂风吹散了,有的人被驱赶到生活的边缘,忍受着心灵的摧残,那些豪情万丈,急流勇进的人,也在无法捉摸的巨浪和旋涡的冲击下,灵魂破碎……那一切都是不由自主的,在那样的狂风暴雨中,哪一片绿叶不曾遭受它的撕扯呢?”都说大自然是人类的恩人,在我而言,它更像是老师,以它们的方式教着我们的生存之道。没有人的人生道路是可以一帆风顺的,没有挡住我们的石头前行的道路上的高度是没有比较性的,只有我们不断充实自己,冲破困难,前方才有可以任由我们去开阔的一方土地。无怨无悔,尽力则已,一个残疾人尚且能如此坚强,完成非一般的自我挑战,更何况我们是个四支健全的普通人。

都说上帝为我们关上了一道门就会为我们开出另一扇窗,我们不能一直将自卑面扩大而忽略了自己潜藏的优势,待他日我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必定天高任“我”飞。

大学读书笔记(篇2)

《大学》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它教导我们在如何做人,做事,立业等等均有深刻启迪意义。其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致知格物,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等耳熟能详的句子发人深省。朗朗上口,令人回味。

阅读《大学》所带给我最大的思考就是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引发的。它的意思是一个人只有先学会了做人,然后才能管理好自己的家庭,进而才有能力去治理一个国家,达到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

作为古代求取功名、想要在庙堂之中“平天下”的士子们,这句话被奉为至理名言。由此可见“修身”是实现梦想的必备条件。修身,即就是完善自己,行为有规范。

因此,《大学》为立志作君子的千古士人立下了道德、为人处事的标杆,强调修身的重要性。随着时代进步,它的影响并没有消失,与之相反的是它以更加积极的现实意义凸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出耀眼的光芒。

修身,就是提高我们的修养,修正自我,使人言语谦恭,心态平和,行为合乎规范,从而做到言行一致、身心合一。《大学》云:“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古人认为修身是做人的根本,上至天子,下至庶民百姓都应该把修养身心看作自己为人处世的根本。只有进行修身,整个民族的道德修养才能得到提升,全民族才会有教养,整个社会才会成为“一个文而化之、文明知礼的社会”,才会家庭和睦、国泰民安。

然而,在作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代表的儒家思想之中也有“修身的体现”。在古代社会曾经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儒家思想非常注重个体精神的修养和文化心理结构的塑造,强调通过心灵反省、克制自己非份的欲望,保持一颗公心和平常心,通过对自我内在精神美德的发扬光大,达到言行合乎规范,去做对社会、国家有积极意义的事情。

毫无疑问,自我修养的重要性。 要重视个人道德修养。我认为,对修身的要求是《大学》最重要的精神体现。现今社会科技发达,人们对物欲、金钱、虚名、地位的要求是无日无之,对品德、修养、仁义、孝道等为人处世的基本要求却置之一旁,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

追朔源头,皆是因为在“修身”这一块没有做好,导致家庭支离破碎、国家百病丛生、天下苍生受难。个人的“修身”不正,如何能够齐家,更遑论治国平天下。

作为当代大学生,他肩负着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历史重任,史重国繁荣复强的中坚力量。因此,我们对自己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进行主动的、自觉的锻炼和修正,按照社会道德标准的要求,不断的消除、克制自己内心的各种非道德欲望,努力将自己的品德修养提高到一个尽善尽美的境界,才会实现我们“平天下”的梦想。

大学读书笔记(篇3)

宋以前,《大学》的地位并不突出,而后才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它对古代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时至今日,它已被视为儒家经典的重要篇章。

《大学》提出了“三纲”和“八目”。三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八眼:察事、知、诚、正、德、家、治、平天下。可以看来先正心修身,做好自己,然后齐家,安定家庭,再谈治国、平天下。

正心修身,先要学会做人,如果连自己都做不好,即使再怎么学富五车,再怎么腰缠万贯,又怎能去管理好一个家庭,去领导一个国家,甚至全天下呢。大学的宗旨是弘扬光明磊落的道的品质,使人仁德,使人达到最完美的境界。也表明良好的品德是达到理想境界的基础。

当今生活中,就有很多人,他们能够先正其身,刻苦钻研,用知识充实自己,用一个德才兼备的自己去回报社会,做一个真正的有用之人。但显然有些人与大学的道路背道而驰。他们或许是才貌双全,或许是家境殷实,但是一旦失去了良好的德行,那么最终将是没有价值的存在。

正如现在的**污吏,为所欲为的官二代,富二代,被欲望所迷惑,盲目追求名利,看颜值,看家境的各种官场职场。。。。。。

对于今天的大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道德操守。有了稳固的根基,良好的品质涵养, 然后坚定自己的志向,镇静不躁,心安理得的向最完善的境界发展。这不容易做到,因为没有**,没有人是完美的,很难做到完美。

但是对于我们来说,做不到,我们可以竭尽全力去做,努力进取,不断完善自己,多学习理论知识,通晓事物之理,多积累社会经验,学习为人处事之道,以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用行动改变自己,走出属于自己的人生境界。

粗读了《大学》之后,也并没有从其中悟得太多哲理,只是学会了一种处世心态。亲民、至善——大学之道,强调的不仅是人们的道德实践,它还要求把个人的道德修养应用于社会政治实践,是一个推已及人的过程。亲民,说到底,就是将自己的道德修养普遍地施及于天下百姓,并使天下百姓都能提认到自己心灵中所具有的诚明性德。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共同创造出一个和谐社会,这样就能做到大学之道所谓的“止于至善”了。

wel***e !!!

资料仅供参考!

大学读书笔记(篇4)

油麻地小学,充满了欢声笑语;油麻地小学的故事,让人感动至极;油麻地的老师,才群出众;油麻地的学生开朗、温柔、可爱、活泼……桑桑、纸月、细马、杜小康……的乡村孩子的纯真,没有人不被他们所感动。蒋一轮、温幼菊、桑乔、白雀……老师对孩子们好像是与朋友相处。无话不说,几乎没有什么秘密隐藏在自己的心中。

给我印象最深的故事是:秦大奶奶奋不顾身跳下水“救一只油麻地小学的南瓜”。只是一只渺小的南瓜,她却能把它当成人似的,不顾自己的安危,跳下水去拿。可惜,这么好的人就仅仅为了一只南瓜而不醒人世。我很佩服秦大奶奶的精神,这难道不是我们的好榜样吗?在油麻地小学里,每一个学生似乎都经常打打闹闹,但心底,都有一股友情常常油然而升。在那时,他们会忘了互相的不愉快,会手牵手,共度难关。反之,来看看我们,想做好朋友就做好朋友,想树敌就树敌,根本就体会不到友情带来的愉快感觉。分手,和好,再分手,再和好,反反复复,也一次又一次地伤了对方的心。陆鹤是一个秃子,因此,别人都管他叫“秃鹤”,他感到很孤独。所以他常常一个人在小镇的桥头哭,但是他却凭着自信,坚信谁说秃子不好看,才走出阴影。有一次桑桑得了一种难以治愈的病,父亲带他走遍了千山万水寻医,可是依然没有得到有效的方法。这几天,桑桑每天晚上都要到老师温幼菊的家里去看她熬药。由于温幼菊经常熬药,所以屋子里弥漫着药香,并有个很雅致的名字“药寮”。

人只有通过磨练才会成长。

大学读书笔记(篇5)

暑假中我阅读了一本非常有趣的图书,叫做《童年的远方》。

里面的内容很丰富,也很可爱,丰富的是它里面有着各种各样的小说,可爱的是它的主角竟会是一个‘‘白痴’’。还没看的时候,我有点好奇它会是怎样的,看到开头的一篇诗歌,我就觉得这本书很有爱,因为它叫《我的太阳—写给盲童朋友》它告诉我们太阳照到辽阔的平原,也照到不为人知的山野一角;照到高大的屋宇,也照到每一个小小的家。太阳照到的地方,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地方。诗人通过盲童可以感知的触觉信息来告诉他太阳的物理特性,也用心灵的比喻来告诉他太阳的诗性特征。尽管诗歌从一个身体健全的人对盲童朋友的引导起笔,却着意突出了他们的世界之间平等的共性。“太阳是我的,也是你的”,每个人都能从心里感受到它的存在。诗歌结尾的那句“你看不见太阳,却看见了一切”,传递了诗人对盲童世界的一种诗性理解。

这篇诗歌深深的打动了我,读完它以后,我都不敢再往下看了,我怕后面的会更动人,更会令我泪流不止,可我却还是忍不住看了。

看了之后,我才知道,里面的小说不只有爱,还有各种稀奇古怪的,有搞笑的、有动物的、有学院的……

就说这篇吧《没有不好玩的时候》它从“一个人玩”、“两个人玩”、“三个人玩”到“很多人玩“,都有着充分的理由。随着数字的增加,诗歌的情绪也不断高涨,到最后,我们几乎能从诗行间听到孩子们游戏嬉闹的喧哗声了。当然不止这些好玩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

多的令你眼花瞭乱,但多的又让你越看越喜欢。

大学读书笔记(篇6)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做到类似的“君子日三省乎己”了吗,没有。《大学》启示我们应该持续不断地污垢涤净,保持身心的洁净和清新,古人对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视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我们对美剧、动漫持续不断地更新跟着看,这足以证明我们是有毅力的,那为何不能将这毅力用在个人道德修养上呢。

听古人的话,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最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革旧图新,达到最好的境界。

第二、又说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字的顺序就强调了我们应该先做到修身,正如一叶知秋,以小见大,自身品德修养不好何以谈治国平天下。至于齐家,现在社会上的“小三”、“裸婚”等等和婚姻有关的话题越来越多,有人扩大了婚姻的问题,像《围城》,结婚后就像把自己围在一座城里,那不只是方鸿渐的婚姻情况,更多的成了很多人的写照,但是爱情还是依旧美好的,家庭也是幸福大于烦恼的,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忍让的处事方式古人比我们现代人看的更透彻,因为他们懂得以修身为本。懂得明明德,懂得何为薄厚。

虽说“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天下鲜矣”,但我们仍需更好地修身然后也可以更好地齐家,“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齐家才能治国,而治国才能平天下。看看各国的高层****,为什么他们的一举一动会那么受关注,为什么**会想方设法地寻找绯闻或是优点,正因为他们的地位,他们若能齐家,那治国也有利,这也是处世之道,推己及人,以身作则的道理,“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以身作则,从国家元首到老百姓。

总之,最初的源头就是修身,学会修身,做到进取和完善,虽然我们做不到完美,做不到圣人一样可以考虑到天下,但是我们能做到的是修身,修身更多的不是为了国家,而是为了自我能活的更高尚。倘若一个个自我都能正其心,诚其意,国何能不治。作为大学生,我们现在就要培养自己。多学多想。

第三、“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为穷,故其知有不尽也。” 格物指努力穷就事物之理,当人们通晓事物之理后,人的知识也就完备彻底了;致知完全是作为认识过程找能够的格物在人所得知识的一个自然结果。

若没有格物谈致知是无法办到的,所以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内修就要格物致知,精神上就要“诚其意,正其心”,意诚则必须从慎独开始,正心则要求保持平和的心态。

那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从格物到修身,对事物初步认识后,然后又会达到七证:知,止,定,静,安,虑,得,最后才能做到修身。曾子教我们“知止”,知止而后能定,就像佛说:

“如香象渡河,截流而过。”我们要把纷纷扰扰的心思暂时停“止”下来,就要截断众流一般,之后才有定,就像平时说的想的太多反而会得不到,那么又何必有那么多的繁杂思想呢,朝着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走好脚下的路不就很好了吗?《大学》中又说: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在这纷繁的世界中,我们是子女,是学生,是以后的支柱等等,在社会上扮演着不同角色,就意味着有不同的目标和方向,学习亦是如此,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目标,因此每个阶段都应明确目标。高中以前我的目标一直都是考个好大学,现在上大学了似乎缺少了目标,有时会很迷茫,可是还有时间迷茫吗,这个阶段的目标也该明确,学习继续修身,继续让自己优秀强大,毫无理由仍在无病呻吟只是弱者的表现。

《大学》教我们做事应专心致志,深入思考。当我们深入思考后,找到了方向,做到了“止”那就能把目标以外的事暂时放下,寻得自身的安定,内心就平静,这之后又可以重新开始思绪,看事物认为平常,也就得到了“安”,思想客观、朴素便是“虑”,最后的收获便是“得”。这一系列的犹如蝴蝶效应般,若我们能从开始一步步的实践,那结果肯定是更好的。

都说成功是属于有准备的人的,因为他们确定了方向,内心平静,有了安,虑,便可得……现在的自己和自己所期许的那个差距很大,既然现在有了内心中的方向,我就应寻求内心的平静,重新理清思绪,然后一步一步向着目标努力,收获最后的成果。

以上大致是我对《大学》的感悟,现在的自己曲解了学习的概念,从高中开始是为了考试而学,到大学是为了学分而学,这样的自己很悲哀,何时才能够“即物而穷其理”,什么时候能为了自己而学呢?此刻吧。修身的重要性不容小觑的,学习是漫长的是无尽的,是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真理,在学习中修身何乐而不为,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这样漠然的处世态度,很少有人可以做到,毕竟我们所处的社会太过复杂,似乎已经很少有人会或者有机会去体会修身的意义所在,那么我们就尽量做到修身吧。我们总是以仰望的姿态去面对人生,或许仰望意味着追求,意味着理想,却未曾想过仰望的同时却已经将自己贬了值,人确实该有理想,该有追求,但是这种追求这种理想应该如何去体现呢,我们总是在应对这社会所带来的一切,却有多少人能对所谓的社会现实泰然处之,以一个平和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呢。

现在,让我们学会以和平的方式做事,并深入思考。我仍记得高中的校训“修己安人,铸玉成器”,修己,成器,当我透过《大学》从不同的角度我发现修身的重要性,我可以不追名逐利,可以不随波逐流,但是不可以不修身,不可以堕落,考了好多好多篇我的大学我不堕落,原来我们在大学防止的就是堕落,虽然此大学非彼大学,但大学亦彼大学。因此,让我继续在我的大学中通过这些见解进行探索。

在这里,我也要告诉我的朋友和同学,我们不能把中国的古典文化抛在脑后。作为中国的年轻人和国家的栋梁,我们应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文化,让它在世界上传播。历代美国**尼克松说过那么的一句话:

“他说当中国人的下一代忘记自己文化的那一天,我们就可以攻打这个民族。”这句话就是意味着我们不能忘记我们的文化啊。再说,我们作为当代的大学生,真正的国家的栋梁,我们也应该起到带头模范的作用,认真地好好的阅读中国的国学经典文化,好好的传承我国的经典文化。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信管10班祝金庆

大学读书笔记(篇7)

上周日犯错被老师抓进008,其中有不少冤情不再一一解释,因为在这里跟生活老师就没什么道理可讲,什么是理?他们一直把嗓门大,我是老师当成理,如此玷污了老师这俩字,禽兽到什么地步可想而知,无耻到这种程度也太不容易了~~~ 话归正传,在008我利用多余时间,看完从小学到高中左耳进右耳出的三本书《论语》《大学》《中庸》,首先最大的感觉是中华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整个民族的文化传统之根,数千年来从未改变,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奇迹,《论语》《大学》《中庸》 读后感。为什么孔孟的儒家仁爱思想能够流传千年呢?普天之下老百姓占大多数,老百姓最大的愿望就是那些政治家不要打扰他们,安安心心的种地,赚点小钱,一家人平平安安,享受晚年,苦点累点没关系。可现实是残酷的,历史上总有那么几个喜欢闹事的,今天打打他明天敲敲你,一场战争下来最大的受害者还是老百姓,这个时候孔子就出现了,他认为统治者们应该以仁以仁志国,这样才能受到百姓的拥护,而百姓也是这样想的,孔子的思想正是为大众所想,所以会受到老百姓喜爱和推荐,正好西汉时期穷人出身的董仲舒也是其中之一,他的独尊儒术建议得到汉武帝支持,于是儒家的经典流传于世,经久不衰。

儒家的主要思想是仁政,什么是仁,孔子认为庄重,宽厚,诚信,勤敏,慈惠才是仁,当然做些的都很难,但想象一下,如果一个皇帝全部都能做到了,是一个庄重宽厚诚信勤敏慈惠的好皇帝,他还能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吗?

从历史上的规律来看,好人几乎没一个好下场,刘备以仁义待天下,虽有众多民拥护,但最后仍是未统天下留终生遗憾。明皇帝朱允炆,不折不扣的好人,但最后被其兄弟逼下皇位。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

大学读书笔记(篇8)

一、前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自古以来读书成为人们修身养性的不二法宝。读书可开阔眼界,可增长见识,可陶冶情操,可升华思想。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建设的预备力量,我们肩负时代和社会赋予的历史使命,培养能力的同时,更应该多读书,从而掌握知识,增强知识储备。为此特开展此次调查。

(1)调查目的:了解我校大学生读书现状。

(2)调查时间:20xx年10月10日

(3)调查方式:问卷式。

(4)调查地点:xxx。

(5)调查对象:我校大学生,男生50%,女生50%。

二、调查结果分析

现状一:读书时间少,阅读量少,选择盲目

现状二、很多同学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但是在行动上却相差甚远

调查显示,约的同学认为课外读书是非常重要而且有益的,但是在读书时间和读书量上却没有体现。大多同学只是打着的收获不是很大,就放弃的原来的读书计划。可见同学们对读书的作用还没有全面而清醒的认识,有的人过于功利,只注重读书对自己的现时作用,却不懂得厚积薄发,读万卷书才能行万里路的道理;另少部分人对读书的看法走了极端,认为只有课外书籍才是真正有用的东西。

现状三、读书类型多种多样,针对性不强,效果不明显

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同学喜欢看的书都是杂志和通俗小说,女同学中的同学平时的课外阅读是杂志,而男同学中的男生的阅读大多是科幻小说,由于同学们读书目的不明确,没有结合自己需求选择图书,使得读书内容过于零散不成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读书的效果。读书本应广泛涉猎,汲取各种营养,但是同学在读书时却只选择一两类来读,而没有真正博览群书,限制了自己的视野,久而久之自己的见识与知识储备也没有得到应有的、更好的扩充。

现状四、读什么和如何读是主要困惑

在调查中发现,我校同学在阅读中最主要的困惑是不知道读什么书和不知道怎么读,比例分别是46%和31%。在是否需要专家导读调查中,56%的学生认为很需要和比较需要。这说明交流图书资讯和加强专家导读是大多数同学的需求。

三、大学生读书现状成因

(一)学生自身读书功利性的影响

事实上,急功近利的阅读习惯也在不少大学生身上蔓延。调查显示,每年临近全国四、六级英语考试,外文书库的借阅率要远远高于平时,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也使电脑类图书阅读量成倍增长。临考急抱佛脚,考试过后这些书又少人理睬。我们走访校园各大书店时也发现,书店摆在最显眼位置、最畅销的也往往是各类备考书。同时,消遣性的市场书籍也受到不少大学生的欢迎,而一些古典严肃的经典文学艺术丛书却遭遇冷落。盲目性也是目前大学生读书中存在着的一个普遍问题。不少大学生并没有从中学被动的、以考试为中心的学习模式中走出来。学生们把读书当成是专业学习之外的“课外”的事情,缺乏按照社会需求和个人兴趣系统进行知识配置的意识。

(二)受众多外部因素影响,读书时间无法保证

作为在校大学生,并非每个人都可以在课业、交际和读书之间找到完美的平衡,可能影响到大学生读书时间甚至读书心态的外部因素众多。而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很容易受这些因素的影响而降低自己的读书时间和质量。很多同学认为自己不经常读书的原因是受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对于这些因素,27%的同学认为是时间太紧,22%的同学认为是课业压力太大,21%的同学归咎于周围没有读书氛围。另外,12%的同学因为人际交往活动频繁而没有时间读书,8%的同学受家庭生活背景的影响所以不常读书,而有5%的同学易受社会舆论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读书计划。种种数据表明,大学生自主排除外界干扰坚持自己读书计划的能力还有待于提高。

(三)图书馆图书陈旧,导致借阅不便

四、改变读书现状的建议

建议一、端正心态,树立正确的观念

以前,大家总爱说“学以致用”。但为什么学了都一定要用,一定要有立竿见影的成效呢?其实,我们对待阅读不要太功利,很自然,很平静来阅读吧。当你进入到这个世界,阅读就会为你展开一个新的天地。生活的压力很大,各方面的诱惑也很多,更需要保持一块心灵的净土。哪怕每天读一篇文章,读一首诗,或者读几句话也行,只要养成习惯,阅读就会成为你生活中的一部分。在专业知识书籍阅读的同时,追求一下精神阅读是一种很不错的选择。

建议二、明确定位,明智选择阅读书籍

兴趣爱好固然重要,但处于专业储备阶段的我们没有一定的专业素养是绝对不行的,在学习期间多读一些涉及专业知识的书籍,既有利于对专业知识的深入理解,又有利于更好的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还有,同学们应该合理安排自己的阅读时间,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多读书、读好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读书时该泛读的内容就泛读,该精读的内容就应静下心来细细品读,提高阅读效率。读书勿求多,而贵在精,贵在平时的积累。

建议三、增强校园读书氛围

首先,学校应重视学生的读书情况,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除了整修扩建图书馆,还可将一些月或一些周定为读书月或读书周,开展多种活动带动学生们多读书、读好书。其次,学校还可以以公告的形式定期向学生们推荐一些值得读的书。最后,学校应该鼓励和支持相关社团举办有关读书之类的活动,比如读书交流会,知识竞赛,知识讲座等。调查显示,有的人表示他们会关注相关活动,他们解释说,通过关注相关活动,有时会学到新的知识,有时可借此明确读书的方向,有时可引发读书的兴趣。

建议四、充分利用图书馆

1、图书馆应及时添加新的书籍,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书籍所涉猎的范围要尽量广。

2、完善各项服务设施,方便学生在馆内长时间阅读

3、设立图书角,汇集同学们的书籍刊物,自由借阅,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大学读书笔记(篇9)

以礼治国的现世意义

《大学》选自《礼记》。礼,教也。在孔子看来,礼仪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环节。

礼与仁互为表里,仁是礼的核心,礼是仁的外在表现方式。简而言之,礼是达到“仁”这一目标的重要凭借。然而,在当今东西方文化碰撞的时代舞台上,在欧美政治思想的狂波涌动中,“礼”似乎被挤到了一个尴尬的位置上。

《大学》首段概括了之后要进行详述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格物致知”是学术素质方面的提升,“诚意正心”是道德修养方面的完善,此处讲求的是由学习入手参透道德的原理从而达到发自内心认同道德的效果。人们所略感疑惑的可能是,“齐家”之前的内容几乎都为对个人素质的要求,那么为什么个人意义上的修炼会直接导出“治国”“平天下”的拥有广泛意义的结果呢?

此处,我们必须要引入“黄色管理”的概念。黄色象征中国古代的皇族,黄色管理顾名思义即君主制前提下的管理模式,它正好秉承了儒家“德治”的管理理念。《大学》强调通过完善自身以达到普世的政治效果,这依我愚见颇有些“率先垂范”的意味,并使它更大程度上成为统治阶级的政治教科书,文中的“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就是典型体现。

但是,且不说道德败坏而无转圜余地的人为数不少,单看因为缺乏基础教育而存在着的诸多举一不能反三的庸人,我们就能明白单纯的德治的实现是多么艰难。然而,单纯且极致的法治、轻罪重罚又只会导致道路以目、不敢言而敢怒现象的出现,也是不可取的。那么在当代中国,调整社会矛盾最合理的方式是什么?

在我看来,我们应该用道德培养尽可能多的好人,同时,我们应该建立一个完善的标准体系来控制坏人。首先应在基础教育阶段为学生提供系统的道德素质教育,言传身教以“君子慎独”感染学生,从而实现提高正人君子占社会人比例这一目标。道德的外化表现是礼,而礼作为人的行为准则规范不应是空泛的而应是具体而微的。

我们可以尝试对学生的礼貌量化考核,详细规定遇到某种情况时的正当举措,让学生从小养成习惯,虽然听来有些死板,但不得不承认这是以制度外衣包裹道德内容的一种尝试。第二,面对违***秩序的人,我们要努力建设一个秩序社会,对这些人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就算他们才高八斗,他们也只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礼治的目的是宁要“有德无才”的君子也不要“有才无德”的小人,因为有知识武装的道德败坏者才具有最大的破坏力。

礼治是介于德、法之间的既温柔又刚强的部分,它面向的是“仁”的目标而凭借的是仅次于法律的规则。相信唯有礼治才最能对症下药地为当今中国施以治国良方。

大学读书笔记(篇10)

初次接触《大学》,不求甚解,读完一遍以后最大的感受即是感动。此时的感动不只源于文中所讲,还源于著书者及注疏者。

总结一下,让我感动的有:《大学》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就是个人道德修养与治理天下之间的辩证关系。前面很大一部分讲的是个人道德修养,“汤之盘铭曰: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此句同孔子的“君子日三省乎己”道理是一样的。古人对于道德修养的重视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他们对自己提出了严格甚至近乎苛刻的要求。君子自身的修炼恐怕比治骨角,治玉石更要严厉。这种对完美人格的执着追求令人敬畏。

这是第一个让我感动的第方。在当今这个标榜个性的时代,人们我行我素,安于自己的本来状态,“个性”在张扬其魅力的同时也为不少不思进取者提供了放任自己的理由。古人对于完美的极致追求也许并不会实现,实际上实现的人确实很少,但是他们这种对美的人格的不懈追求却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尊敬,敬重。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从这句话中,我看出的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即有所作为,换句话说,就是用行动去改变现实,将目标一步步分解细化,从而逐步实现。同时,也要注意方法,分清本质和归宿,然后循序渐进。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正因为如此,古人严肃认真地经营生活,严格要求自己,修身养性。

相比之下,我们的现代人在面对问题时更加被动,更加颓废和无助。很多时候,我们也为自己树立了光辉和崇高的理想。然而,我们只是停止交谈,什么也不做。只是说说而已。当我真的想为我的理想而受苦时,我就畏缩不前。

想想古人,再看看自己,真是可惜。

以上是我最有感触的地方。此外,《大学》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与方**的综合,他论述了一个理想的目标,以及为实现目标该采取的行动。

以上祝福语大全的精彩内容由祝福语网zf133.com提供,感谢您阅读《大学读书笔记汇集十篇》相关内容,如需访问更多关于大学读书笔记内容,请访问大学读书笔记专题!


本文的网址是//www.zf133.com/a/5808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