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范文大全 > 大班科学教案 >

大班科学教案必备15篇

大班科学教案必备15篇

大班科学教案。

每个老师都需要在课前准备好自己的教案课件,相信老师对要写的教案课件不会陌生。老师的上课要按照教案课件来实施。小编特别推荐的“大班科学教案”一定能够让您得到最佳体验,欢迎您来阅读并参考!

大班科学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能将常见图形变出不同数量的各种图形,发现图形之间的分割,组合关系。

2、能创造性运用各种图形组合物体形象,学习按一定规律数图形。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活动准备

1、教具:三角形、长方形、圆形、正方形拼成的画。

2、学具:每人一套各种图形放在袋子中,剪刀。

活动过程

(一)歌曲导入,引出图形宝宝

师:小朋友科学探索的时间到了,我们一起唱起来把。请幼儿欣赏歌曲《形状变变变》。

(二)视频导入,巩固练习图形

1、区分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

2、在立体图上可以找到平面图形。

3、巩固四种图形,智慧屋中做游戏。

4、拓展幼儿的想象力,欣赏生活中的图形。

(三)观察、思考图形宝宝的不同用处。

l、请小朋友动脑筋,仔细观察机器人、火箭、坦克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由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组成。)

2、幼儿讨论。

(1)如何记住自己的拼图方法?

(2)怎样才能知道每个图形都用了多少个?

3、教师出示统计表,请幼儿来做记录。

(四)第二次尝试活动

用折纸或剪纸游戏,看图形的变化。

操作:动手动脑,感知图形变换。

(1)请幼儿动手变一变(折纸或剪纸)。

(2)请幼儿说说变化的结果。

正方形——变成了三角形还有长方形。

圆形——变成了半圆形、扇形。

长方形——变成了三角形,还有正方形。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大班科学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广告为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进一步喜欢广告。

2、了解广告的各种形式,知道不同的广告适合不同的人。

活动准备

广告采访短片、不同的广告、广告的记录表和统计表、记号笔

活动过程

1、说说广告

提问:我们在哪里见过广告?是什么广告?

小结: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不同的广告,有在电视上的、传单上的,也有在报纸上或者百货商店和超市门口的广告等。

提问:为什么要有广告?广告有什么作用?

小结:广告会给我们传递很多我们不知道的信息,让我们喜欢广告上的东西,然后去购买它们。

2、观看广告采访短片

(1)昨天,老师做了回记者采访了几个不同的人,看看他们喜欢怎样的广告呢?

(2)观看PPT

(3)刚才我们采访了哪些人?他们分别喜欢什么样的广告呢?(让幼儿学学其中的广告语)

小结:原来不一样的`人他们喜欢的广告也是不一样的。

3、统计广告

(1)广告公司的老板拍了很多的广告,想让小朋友们帮忙统计一下男人、女人、老人、小孩都喜欢哪些广告?把他们喜欢的广告记录在纸上。

(2)幼儿统计

(3)讨论交流

提问:说说你是怎样记录的?(说出理由)

小结:不同的广告适合不同的人,他们都各有所需。

4、延伸活动

刚才,我们都把他们喜欢的广告找出来了,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广告,我们可以回去再找一找,下次来告诉你的朋友。

活动生成及建议

1、此活动可以和社会领域结合,可以让幼儿做采访,设计一张表格让幼儿去采访“不同的人喜欢什么样的广告”,从而让幼儿了解不同年龄的人喜欢不同的广告。

2、此活动还可和美术领域结合,让幼儿从自身出发,设计自己喜欢的广告。

大班科学教案【篇3】

【设计意图】

大班下学期的孩子面临上小学,认识记录时间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通过与部分幼儿家长和小学老师的交谈了解到:很多幼儿进入小学后,遇到很多困难,其中就包括认识钟表这一环节,由于不认识钟表而耽误了上课时间。为了更好的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我特意设计了《有趣的钟表》 这一节课。

【活动目标】

1、通过猜谜语引出《有趣的钟表》、知道钟表上时针、分针的名称以及运转规律,从而使幼儿学会看整点、半点。

2、引导幼儿拨出幼儿园一天的生活作息时间。

3、培养幼儿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自制课件、录音磁带(jt56w.COm 检讨书大全)

2、数字头饰、动物头饰

3、大钟表一个、幼儿每人一个可拨动的小动物钟表模型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认识钟表:

1、幼儿听音乐做拍手游戏进入活动室。

2、用猜谜语形式导入活动,使幼儿了解钟表的名称,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谜面:“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它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谜底:钟表)

3、观察活动

通过观察活动认识时针、分针以及他们之间的不同,认识钟面上12个数字以及数字的排列位置。

提问:

(1)每只钟面上都有什么?(出示3只不同形状的钟表,幼儿找出钟面上都有两根针和1~12的数字)

(2)比比看,两根针什么地方不一样?(长短、粗细之分)它们的名称叫什么?(了解时针、分针的名称)

(3)钟面上的数字排列位置是怎样的?(认识典型的几个数字位置12 3 6 9)

二、认识整点:

1、放课件,让幼儿感受时针和分针的运转规律。

师演示:时针、分针都指到“12”上,然后将分针转一圈,又回到了“12”上。让幼儿注意这时时针有什么变化(时针走了一个大格,指到数字“1”上),提问幼儿是几点,这样反复演示几次。

总结:当分针指到数字“12“上,时针指到数字几上就是几点整。

2、出示小动物时钟模型,让幼儿自己拨出下列作息时间,并比一比谁拨得又对又快。

早上7:00起床 ; 中午12:00吃饭; 晚上8:00睡觉。

三、放歌曲《小时钟》:

教育幼儿珍惜时间,不能浪费时间。

四、认识半点:

1、放课件,让幼儿再次感受时针和分针的运转规律。

师演示:时针和分针都指到数字“12”上,然后将分针转半圈,指到数字“6”上,让幼儿观察时针有什么变化(走了半格,指到“12”和“1”中间)。提问幼儿是几点?反复演示几次。

总结:当分针指到数字“6”上,时针指到两个数的中间,时针前面的数字是几,就是几点半。

2、出示小动物钟模型,让幼儿拨出作息时间:

上午8:30上课; 下午3:30做游戏; 下午5:30放学

五、帮助幼儿理解钟表的功能,重点说明钟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提问:小朋友,你们家里有钟表吗?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钟表?为什么那么多的地方都要用到钟表呢?(启发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或看图片来说出钟表的用途)

2、教师归纳:钟表和手表都是计时工具,它可以告诉人们,现在是什么时间了,应该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钟表是人类的好朋友。

小朋友认识了钟表,可以按时起床,按时上幼儿园。老师可以根据钟表上的时间按时上课,按时做游戏,按时让小朋友吃午饭,钟表的用处可大啦。

六、表演游戏:(结束)

小朋友戴头饰围成一圈,师说:“小钟表呀表盘圆,12个数字围一圈,分针长来时针短,分针带着时针转。小朋友们仔细看,现在时间是几点:8:00 ; 2:00 ; 9:30; 11:30游戏反复进行,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而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又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竞争意识。活动中通过让幼儿做小主人,让幼儿有一种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了幼儿展示自我的愿望,让幼儿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来。多样的活动形式,彻底打破了以往单一技能的训练,充分考虑到了幼儿的个别差异,有利于幼儿个性的发展和协作精神的培养。课件背景音乐的播放让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乐曲中钟表形象。

大班科学活动:小小桥梁设计师

综合活动:小小桥梁设计师

教学目标:

1、通过幼儿自己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培养幼儿有顺序、有耐性的良好观察习惯和敏锐的观察能力。

2、培养幼儿认识、探索生活中常见事物蕴含的科学原理的兴趣。

3、通过幼儿自己操作,培养幼儿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小神童电脑软件、桥梁展示图、纸、笔

教学过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起幼儿兴趣:

小熊家门前有一条小水沟,它正在那发愁不知怎么办才能过对岸,小朋友你们能帮助小熊想个办法吗?小熊的好朋友机灵猴也帮它想了个法子,我们一起听听是什么法子?和我们想的一样吗?

二、边看小神童软件边提问:

1、机灵猴和小熊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一座什么桥?在古代人们用什么来建造桥梁的?小熊喜欢吗?为什么?

2、机灵猴和小熊又来到了哪一座桥?赵州桥是用什么来建造的?它的外形怎样?赵州桥和竹桥有什么区别?

3、它们来到了现代看见了什么桥?钢筋吊桥的用什么来建造的?钢筋吊桥在结构上有什么特别之处?钢筋吊桥起到什么作用呢?你们现在见过哪些钢筋吊桥?

4、看完了钢筋吊桥,它们又看了什么桥?现代立交桥建立在什么地方?它是用什么来建造的?它对交通起到什么作用?你们在哪些地方看到现代立交桥?

5、除了机灵猴介绍我们认识的古代竹桥、赵州桥和现代的钢筋吊桥、立交桥外,你们还见过哪些桥呢?

6、我们一起进入电脑看看一些用不同材料建造的、有不同用途的桥梁。

三、我们看了这么多桥梁,你们最喜欢哪一座桥?为什么?

四、小熊现在想到了要建造一座桥,我想请小朋友做一名小小桥梁设计师帮助小熊设计一座桥,好吗?

五、幼儿设计桥梁。

六、请个别幼儿向大家介绍他的设计作品,最后一起送给小熊。

大班科学教案【篇4】

设计意图

一个下雨的清晨,手工区的报纸被雨淋湿了,老师不得已取消了当天的折纸活动,此举引发了孩子们的议论。梓扬说:“当我不小心弄湿了哥哥新买的图书时,哥哥急得跳起来。”可可说:“弄翻的茶水打湿了妹妹的衣袖时,妹妹冷得哭了。”帆帆说:“我和爸爸坐公交车,司机一个急刹车,爸爸的饮料打湿了手中的报纸,爸爸就没法看报了。”原来,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小意外,给人们带来了小小的不便。那么,有什么快速、简单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呢?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鼓励幼儿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湿报纸怎样变干”这个事件为契机,我设计了本次科学活动,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和探索生活中出现的科学现象。

活动目标

1.通过参与“湿报纸变干”的系列小实验,尝试用不同的工具将湿报纸变干,初步了解“水遇热变成水蒸气”的特性。

2.能在观察的基础上,较为灵活地运用语言、图表展示使湿报纸变干的过程和结果,培养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

3.关注身边的事物特征,乐于动手动脑并体验探索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1)幼儿已有填写“实验记录表”的经验;(2)在实验区域中投放过常见的操作工具,幼儿已认识工具名称及其基本使用方法。

2.材料准备:(1)湿报纸、吹风机、海绵、毛巾、台灯、取暖器等操作材料并分类摆放;(2)“‘湿报纸怎样变干’实验记录表”若干(其中有一张教师用表挂在黑板上,其余的幼儿用表放在操作桌上),每张操作桌上有小盘子一个,内装记号笔和画着操作工具的图卡,长线插座一个。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调动幼儿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和参与科学小实验的兴趣

导入语:“今天早晨,刘老师的《晨报》被洒出的牛奶溅湿了,没法看,只好又买了一份。小朋友们见过类似的事情吗?”

(1)鼓励幼儿调动相关的生活经验,大胆与同伴交谈并自由发言。

(师小结:“原来,类似报纸被打湿的事情在生活中很常见,而且给人们带来了不便。”)

(2)出示“湿报纸”和一些画着实验工具的图卡,以问题激发幼儿动手实验的兴趣。

师:“想想看,我们能不能利用身边的物品和材料,使湿的报纸变干呢?”

①幼儿两人为一组,分组讨论。

②幼儿以组为单位,依次选派代表说出自己猜想的方法,其他组员作补充。

(实录1:幼儿纷纷猜想如何使湿报纸变干的方法,并积极发言。伟伟说:“我用电吹风,因为它吹干了妈妈的湿头发。”琪琪说:“我用海绵,因为海绵吸干了我画画时的颜料水。”亮亮说:“我用微波炉,因为馒头在微波炉里加热时变干了。”还有幼儿说用台灯照、太阳晒等方法)。

(3)老师及时用“粘贴图卡”形式记录在示范用的“‘湿报纸怎样变干’实验记录表”上,并提议通过实验对这些猜想进行验证。

2.展开实验,合作寻找使湿报纸变干的方法

(1)指导语:“怎样使湿报纸变干呢?大家刚才想到了利用许多工具。你们看,老师在实验区域准备了吹风机、海绵、毛巾、台灯、取暖器等工具,你们可以选择自己猜想的其中一个工具,和小组内的伙伴共同进行实验验证,并填好‘实验记录表’。”

(2)教师指导幼儿协调好计划实验。

①幼儿根据自己的猜想,与组内同伴共同选定要做的实验1~2个。实验前要有明确的过程中实验员要相互合作,如选用吹风机的小组,可以让一个幼儿拿吹风机,另一个幼儿双手拎着湿报纸上端的两个角配合实验。

②在幼儿操作过程中,小组观察记录员要在一旁认真观察湿报纸的变化,在实验方法栏粘贴上相应的实验工具图卡。

③实验结束后,小组观察记录员要如实在“实验记录表”中记录下实验成果。然后,组员共同查看记录表并交流分享实验的过程与结果。

(3)各小组成员领取湿报纸,到实验区域开始实验(播放轻音乐,营造轻松愉悦的活动氛围)。

(4)实验中教师指导的重点包括四个方面:

①提醒幼儿严格按照自定的实验计划开始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小组实验员、观察记录员要相互合作并注意用电安全。

②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提醒他们在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拿取湿报纸,避免撕破;及时给予幼儿帮助,如安排实验顺序等。

③重视幼儿良好行为的培养:实验记录表、记录笔等不能随处乱扔;变干的报纸要悬挂在指定的墙角;等等。

④建议幼儿合理安排实验时间:如选择太阳晒的幼儿发现湿报纸能变干但速度太慢,教师可以启发他们在等待湿报纸变干的过程中,选择其他工具进行实验。

(5)结束实验,小组填写“‘湿报纸怎样变干’实验记录表”。

3.成果展示。经验迁移

(1)相互交流,鼓励幼儿跟同伴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体验实验后与他人交流、分享的快乐。

(实录2:选择使用吹风机的幼儿,说湿报纸如果离吹风机太近了就容易被吹破,太远了又没有风,只有在适当的距离内吹湿报纸,才能使它又快又好地变干;选择使用干毛巾的幼儿,发现用力擦,湿报纸就变皱了,而平铺在干毛巾上吸干水分反而效果又快又好;选择太阳晒的幼儿发现湿报纸能变干但太慢了,于是同时进行其他实验;小观察记录员则说自己来回观察记录,非常忙。)

(2)师引导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在集体面前交流自己的探索过程和情感体验,并及时将幼儿的实验成果汇总到示范用的“‘湿报纸怎样变干’实验记录表”上。

(3)经验迁移:“如何利用今天的实验方法,来解决生活中出现的类似报纸打湿的事情,如衣服打湿了、图书打湿了等事情。从而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更方便呢?”

①启发幼儿调动生活经验和“湿报纸怎样变干”实验记录表想象力,大胆讲述,教师对于一些有创意的想法给予肯定。

②归纳幼儿的讲述情况,进一步鼓励幼儿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活动反思

1.选材契合幼儿的兴趣点和年龄特征。活动从本班幼儿的兴趣点“报纸打湿后怎样快速变干”入手,有效调动了幼儿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浓厚兴趣。

2.为幼儿提供了操作、试验的机会。记录表上“粘贴的实验工具图卡”,巧妙地调动了幼儿主动探索的兴趣。整个活动中教师始终是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在自己动手动脑的探究活动中解决了身边发生的事件,有效地萌发了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同时,幼儿用不同的工具材料进行实验操作,探索“湿报纸怎样变干”并在图表上完成了记录任务,由此获得了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并学会用简单的比较、推理等方法去探索事物。

3.活动注重在科学领域中整合其他领域的教育内容,尤其重视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和品质的培养。让幼儿在获取成功喜悦的同时,既增强了对科学活动的兴趣,也发展了合作等多种能力。

大班科学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下雨前动物的特殊表现。

2、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自己收集的资料,并与同伴进行分享。

活动准备:

课件、音乐;幼儿预先收集此类资料。

活动过程:

一、出示PPT,引出主题。

师:"瞧,谁来了呀?""天气怎么样呀?"师:"真的要下雨了吗?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往下看。"二、了解三个动物在下雨前的表现。

播放课件后教师提问:"小兔碰到了谁?燕子为什么飞的那么低?""小鱼怎么回答的?"(幼儿单独回答)继续播放课件, 教师提问:"蚂蚁在干什么呢?(搬东西)为什么要搬东西,搬家?"(幼儿猜测商量后回答)教师小结:"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三个小动物在下雨前的的表现,有哪些特别表现呀?有燕子飞得低,小鱼浮水面,蚂蚁忙搬家,天就要下雨。大家真聪明。"三、分享收集的资料,知道其他动物在下雨前的表现。

师:"那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小动物在下雨前有特殊的表现?这么多小朋友知道呢,看来小朋友回家都认真的收集资料了,现在先请你跟自己的好朋友说一说,讲一讲。一会再来告诉其他小朋友。(幼儿相互交流讨论)师:"现在哪个小朋友愿意把自己收集的'资料和我们大家一起分享的?"(幼儿在集体面前分享各种资料:尤盘、图片、绘画、口述……)教师补充介绍:"你们知道的可真多呀,除了你们讲的这些老师也知道一些哦,蚯蚓、蝴蝶、蜘蛛乌龟。

教师小结:"小动物们真神奇,他们在下雨之前做出各种动作来提醒人们要下雨了。它们真是神奇的气象员!

四、结束活动师:"今天我们玩得真快乐,一会请大家来做小老师,把知道的这些知识教给其他班的小朋友好吗?"

大班科学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知道南极北极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方,了解它们的一些主要特征。

2、乐意将自己收集的信息与同伴分享,产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地球仪。

2、幼儿用书《南极和北极》。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对有关南极和北极的问题进行讨论。

活动难点:

认识南极和北极的人、动物和交通工具。

活动过程:

1、出示地球仪,了解南极和北极的位置:

(1)简单说说地球仪的用途。

(2)介绍在地球仪上自己知道的'国家和地区区域:

“我们居住的城市(大约)是在哪个位置?”

(3)寻找南极和北极的位置:

“你知道地球上最冷的地方在哪里吗?最低的温度是多少?”“从地球上看一看,我们居住的地方离南极近还是离北极近?”

2、交流信息,引导幼儿对有关南极和北极的问题进行讨论:

(1)你知道南极和北极的哪些事情?那里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介绍因纽特人的生活方式。)

(2)南极和北极有些什么动物?(阅读图书,认识南极的企鹅,北极的北极熊。)

(3)南极和北极的人常用的交通工具是什么?(认识狗拉雪橇。)

3、提出问题,激起幼儿继续探索有关南极和北极奥秘的兴趣:

(1) “南极和北极有白天和黑夜吗?为什们企鹅不怕寒冷?”

(2)“你还想知道哪些南极和北极的事情?”

大班科学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想办法寻找答案,感受水的特性。

2、通过科学小实验,发展积极探索、动手操作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3、了解生活中的水资源,产生保护水资源的良好愿望,增强环保意识和乐于助人的好习惯。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5、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知道水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1、2个金鱼缸(一缸有鱼、一缸米内有塑料彩球)一杯清水每组一份白糖、盐、油、大米。

2、人手一只塑料小筐,有洞小溶器、半玻璃杯清。

3、课件。

【活动过程】

1、师导入课题

(1)出示一杯清水,师:“瞧,今天我给大家请来了好朋友,(教案出自:星星教案网)它的秘密可多啦,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索水的秘密吧。”

(2)幼儿猜猜水里米里有什么?提问:小朋友看看这两个金鱼缸,一个缸内装水,一个缸内装米,你们知道水里米里都有些什么东西吗?你是怎样知道的?提问:看看米里有什么?让我来摸摸米里有什么?师:“真奇怪米里有个塑料玩具,我们怎么没看见呢?”

教师小结:小朋友别着急,让我来告诉大家吧,水是无色透明的,能看见水里的物体,米不透明,所以就看不见里面的东西了,水除了这个秘密它还有好多秘密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幼儿进行尝试

(1)盛水活动。

师:“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有洞的小容器,塑料袋、小筐,请你们选一样来盛水,看看会怎样?”让幼儿尝试后幼儿讨论。师:这说明水会流动。

(2)溶解实验。

师:“小朋友我们玩个游戏,桌上有糖、盐、,从中取几样东西一样一样的放入你的清水中,再轻轻搅拌,看一看你会发现什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水中的颜色及物质在水中的变化,相互交流)提问:谁来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师:“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糖、盐、放入水中不见了,这几样被水溶解了。”提问:生活中你还见到哪些东西能被水溶解?(味精、化肥、感冒冲剂、蜂蜜、染料、冰糖、奶粉、小苏打)

3、引导幼儿保护水。

师:“水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可我们的朋友却有困难了,这些水发黑发臭,鱼儿都死了,也影响了我们人类的生活。

提问:那我们怎样保护水呢?师:小朋友的办法可真多,现在我们把刚才水杯中的水倒到水桶里,可千万不能乱倒呀。

4、改造容器。

师:“小朋友你们真是个环保的好孩子,也是有爱心的宝宝,鸭妈妈遇到困难了,(教案出自:星星教案网)我们来看看它遇到了哪些困难。”

(播放课件)提问:“我们来一起帮助它们找找盛水的工具吧,我要把这些能盛水的工具给小鸭子送去,可是能盛水的只有这么几个,小鸭子却有那么多怎么办呢?(把不能盛水的改成能盛水的)

提问:“怎么改才能使它们能盛水呢?师:那你们堵上后试一试能不能盛水,你们都把不能盛水的改造成能盛水的工具,那我们来帮助小鸭子浇浇花吧。”

5、师幼共同浇花结束活动。

小百科:人工制水(通过化学反应使氢氧原子结合得到的水)。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是包括无机化合、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大班科学教案【篇8】

设计思路:

大班的孩子对周围世界有着积极的求知探索态度,他们爱问“是什么?”,想知道“怎么来的?”。幼儿开始对自然现象产生兴趣,渴望得到科学的答案。仿生发明是一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它是人类善于学习和创新的体现,受到了全世界人们的关注。在这个活动中,引导孩子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从多元的角度去感知,体验各种各样的仿生现象。在游戏中体验仿生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方便,同时,给予幼儿想象的空间,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向往。

活动目标:

1、对各种各样的仿生现象感兴趣,并能产生创造欲望。

2、初步了解仿生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3、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并能大胆交流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熟悉鲁班造锯的故事

2、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3、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孩子的兴趣,初步认识仿生

1、提问:你们听过鲁班造锯的故事吗?

2、鲁班上山砍柴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

3、他的手是被什么割破的?茅草为什么会割破他的手?

小结:鲁班发现茅草的边缘有许多小齿,后来他就发现出来比茅草更加锋利的锯子,这种现象叫仿生。

二:引导幼儿观察、思考,找出两种物体之间的联系,获得有关仿生现象的经验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连线

小结:科学家们仿照它们的特点,发明出对我们人类非常有用的飞机、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2、引导幼儿探索、操作

连线活动:左边图片分别为苍耳、萤火虫、蝴蝶;右边图片分别为日光灯、迷彩服、尼龙搭扣。

小结:科学家们真了不起,仿照一些动物、植物的形状、本领,发明出了很多东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三:引导幼儿说说生活中的物品是根据动植物的哪些本领或现象来仿生的。

1、出示“宝宝兜”“机器人”“船”,启发幼儿想想人们可能是仿照什么动物发明创造出来的?

2、教师小结。

四:启发幼儿大胆创新想象,用画笔大胆表现自己仿生的想法。

1、幼儿根据图片,结合仿生现象大胆想象,自由作画。

2、请幼儿跟客人老师互动

活动延伸:

你们想做个小小发明家吗?生活中还有哪些小动物也能给我们启示,它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仿照它们的特点能发明出什么有用的东西?如果有了好主意,打电话给我哦!

大班科学教案【篇9】

设计意图: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以看到各种管子,由于幼儿天生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对各种事物都充满了探究的欲望,因此,我先从幼儿的日常生活入手,与孩子们一起探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事物,让孩子们在探索的过程中,认识到管子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与快捷,了解管子在生活中的应用,能根据管子的特点进行简单的分类,知道一些不能向带管子的通道中乱扔东西等常识。并且能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创造,用管子进行简单的造型,创造性地玩各种管子游戏,感受管子游戏的乐趣。

整个过程我分为三个阶段:

1、设疑激趣,巧妙导入。

我选择了在开始部分用课件的形式向幼儿展示各种用管子制成的艺术品,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

2、师幼参与,探索认知。

本阶段是整节课的重点。在活动中,我坚持以幼儿为本,启发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让他们尽情发挥,积极发言。通过认一认、分一分、说一说、做一做等活动,认识各种各样的管子,学习对管子进行简单分类,了解管子的重要性,能爱惜管子,不向管子形状的通道中乱扔东西。

3、活动延伸,培养能力。

在活动即将结束时,我准备让幼儿大胆地想象,亲自动手制作一件管子作品,创造性的玩管子,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活动目标:

1、了解各种各样的管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根据管子的特点对管子进行简单的分类。

2、知道管子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不向管道中乱扔东西。

3、会用管子进行简单的造型,会玩各种管子游戏,感受管子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的管子(软管、硬管、可伸缩的、粗细不同的.管、电线管、水管等)、管子造型、纸、抹布、管子艺术品课件。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激发幼儿兴趣,组织幼儿探究。

师:小朋友,今天书博士给大家带来了几样东西,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呀?

幼:想!

2、出示课件,师幼共同观看。(课件展示人们用管子制作的作品)

3、引导幼儿讨论,从而引出管子。

师:谁能告诉我,你刚才看到的是什么?

(幼儿的回答可能千奇百怪,教师加以引导)

师:小朋友觉得这些东西好看吗?知道用什么做的吗?

(引导幼儿说出管子)

师:它们都是用什么样的管子做的呢?

(铁管、塑料管、吸管等)

(二)探究新知:

1、摆出各种各样的管子,请幼儿参观小小展览会。

师:今天老师专门为大家举办了一个小小的管子展览会,你们想不想参观一下?

幼:想。

师:小朋友要注意,看的时候不要挤,要轻拿轻放,我们比比哪位小朋友观察得最仔细,发现管子的特点最多。

(教师引导幼儿有序地观察各种管子)

2、引导幼儿认识各种类型的管子。

师:小朋友,你们刚才看到的管子都一样吗?

幼:不一样。

师:哪些地方不一样?

(幼儿可能不是按以下顺序看出来,教师可随幼儿回答的顺序调整教学思路)

幼:有的是铁的有的是塑料的、有的是软的有的是硬的……

幼:有的长有的短、有的粗有的细……

幼:用途不一样。

师:刚才小朋友说的很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们都是一些什么样的管子?

师:这根管子我在洗手间了见过,这是一根“水管”。

师:这是什么管子?

幼:吸管!

师:是的,这是小朋友平时用的吸管!

师:小朋友,你们看看还有什么管子?你们都在哪里见过这些管子?

3、引导幼儿了解管子在生活中的应用,不往管道中乱扔东西。

师:这些管子都分别用在什么地方?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方便呢?

师:小朋友想一想哪些物品能很容易的通过管子?哪些物品在管子中不容易通过?(幼儿讨论回答)

师:小朋友看,老师这里有很多东西,有玩具、纸、抹布、塑料袋等等,这些东西能很容易的通过管子吗?(让幼儿动手尝试,并联系实际,教育幼儿不往管道中乱扔东西)

4、启发幼儿动手对管子进行简单分类。

师:刚才,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认识了好多的管子,可是老师有几位管子朋友迷路了,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小朋友能不能帮它们找找自己的家呢?记住一定要仔细找,水管要进水管的家,吸管要进吸管的家……

(请几组幼儿到前面来分一分)

师:小朋友他们分的对不对?(请幼儿判断正误)

师:你们真聪明,一会儿就帮管子朋友找到了自己的家。其实,除了这样分外,我们还可以怎样分呢?

(引导幼儿说出根据管子的形状、颜色、质地等进行分类,并让幼儿进行简单归类)

(三)总结新知,活动延伸

师: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各种各样的管子,学会了对管子进行简单分类,也看到了很多用管子做成的物品,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设计一件作品呢?

幼:想。(让幼儿闭上眼睛联想制作一件什么样的作品。)

师:你准备设计一件什么样的作品呢?(启发幼儿大胆地讲出自己的想法)

师:我们还可以用管子做些什么游戏呢?比如:传声游戏……

师:现在就请小朋友一起去区角里玩一玩管子吧。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从幼儿熟知的日常生活中的管子入手,了解、认识了各种各样的管子,知道管子不仅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而且,还可以做成很多好看、好玩的东西,为我们带来了视觉和游戏的乐趣。活动中,幼儿自主设计作品、自由游戏,不但使孩子们提高了探究的兴趣,还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

大班科学教案【篇10】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自己从哪儿来,是如何长大的。

2、激发幼儿探索自身奥秘的好奇心。

3、教育幼儿尊敬、热爱长辈的情感。

4、初步了解其特性。

5、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子宫及胎儿在母腹中的解剖图,视频仪、录音机、磁带、碟子,幼儿每人一张作业卡,铅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兴趣:——想一想观察图片,教师提问:“你们想一想,这位阿姨遇到了什么高兴的事?小宝宝在出生以前住在什么地方?幼儿议论并按自己的意愿回答。

二、观察视频仪,了解宝宝在母腹中的生活情况:——看一看

1、在每个妈妈的肚子里都有一间小房子,这间小房子叫“子宫”,宝宝出生以前就住在这间“子宫”房子里。

2、出示胎儿在母腹中的解剖图(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摆放)。

3、小宝宝一天天的长大,他没有牙齿,会吃东西吗?不会吃东西怎么长大呢?组织幼儿讨论,教师小结:“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还不会吃东西,可宝宝的肚子上有一根长长的带子,叫‘脐带’,妈妈把营养送给脐带,脐带再把营养送给宝宝。宝宝越长越大,‘子宫’房子快装不下宝宝了,这时,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幼儿议论)“每个妈妈的‘子宫’房子都有一个通向外面的门和走廊,宝宝把妈妈的肚子撑得很疼的时候,就走到医院,在医生的帮助下宝宝就沿着走廊出来了。”

三、看碟子,观察宝宝在妈妈体内长大的实况过程:——议一议讨论:“宝宝出生以后不会说话不会吃饭,大人要为宝宝做哪些事情呢?我们应怎样做来感谢他们呢教师小结。

四、幼儿做练习,巩固加深印象:——做一做教师分发作业卡,幼儿标出顺序号,以表明宝宝在妈妈体内的'生长变化。

五、听音乐表演宝宝的生长、出生过程:——跳一跳最后师生共跳《猜拳舞曲》结束。

活动反思

在备课时看到这个内容,我有点吃惊。没想到在大班就涉及到一些关于孕育生命的知识。在这个活动中,要让幼儿知道宝宝是在妈妈子宫里孕育出来的,但最主要的还是让幼儿理解妈妈孕育自己的艰辛,萌发幼儿对于母亲的爱。

活动之前,由于自己经验与学识的不足,我上网查阅了一些有关知识,在充实自己之后再上这个活动心里就有个底了。活动开始是以提问的形式来导入主题的。在通过幼儿一系列的回答中引出了妈妈是如何孕育宝宝这个问题。当提到这个问题时,他们都争先恐后的发表着自己的意见,听着还挺有条理的,现在回想起来回答的很有条理的幼儿都有一个弟弟或还未出生的妹妹。当问到他们“你们知道我们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吗?”他们的回答都特别的奇特,而对于他们的回答我没有给予肯定或是否定。因此有些幼儿就反问我道:“老师,你说我们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啊?”于是我出示了课件,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

幼儿对于时间的概念不是特别的清楚,当我说到“宝宝在妈妈子宫里要生活10个月”的时候,他们就问道“那要多久?”“时间很长吗?”。而我通过课件来解释,让他们理解妈妈孕育自己的艰辛,让他们爱妈妈,关心妈妈,知道妈妈的伟大。很多幼儿听了之后都纷纷讨论要如何爱自己的妈妈,我是怎么去关心妈妈的。听着他们的讨论声,我知道这个活动所要达到的要求已经出来了。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最后我们在歌声中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在歌声中结束整个活动。

大班科学教案【篇11】

活动目标:

1、利用自己动手制作风车,感受风的变化,喜欢探索风的秘密。

2、简单了解风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风筝、塑料袋、幼儿自己制作风车的材料(彩纸、图钉、高粱杆、小剪刀)。

活动准备:

2、关于风的图片(风的作用与危害)。

3、幼儿用书大班上2第10页。

活动过程:

1、看一看,说一说 :

谈话:今天 ,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件礼物,看一看,你认识它吗?(展示风筝让幼儿看,并鼓励他们踊跃发言)老师带来这件礼物的同时还带来了一个问题:怎样让它飞上天?

2、想一想,看一看:

(1)一年四季的风有什么不同?(春天的风柔柔的、暖暖的,夏天的风热热的.,秋天的风凉凉的,冬天的风冷冷的)

(2)你知道人们利用风做了哪些事情?(鼓励幼儿想一想,大胆发言,老师可作适当提示)

展示图片,让幼儿看一看,老师小结:人们利用风发电、风可以把我们的湿衣服吹干、庄稼可以借助风传播花粉、小朋友们利用风把风筝送让天、风还能吹响风铃……

老师: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但有时却能造成很大危害。

(3)看图片,让幼儿了解台风、飓风的危害:引发海啸、吹倒大树房屋、翻船等,它是一种自然灾害,但人类有信心有一天能征服它。

3、试一试,做一做:

风能帮助人们做很多事情,风就在我们身边,小朋友们想不想和它一起做游戏?

指导幼儿用准备好的材料制作风车(提醒幼儿使用剪刀时要注意安全)

4、玩一玩,找一找:

让幼儿玩风车,感受风速、风向变化对风车的影响。

(1)让幼儿站在原地,观察风车,说一说它的转动速度。

(2)让幼儿试着慢慢走,观察风车的变化。

(3)跑起来,让幼儿再观察风车的变化。(幼儿跑动时,提醒他们注意安全,不要让风车正对小朋友的脸)

教师小结:风车转动的快慢和风速、风向有关,风速越大风车转动的越快、迎着风转动的快。

5、听一听,学一学:

秋风起来了,树叶在慢慢地落下来,有时它在院子里到处飞,是谁让它飞起来的?(风)小朋友们观察一下,除了树叶会被风吹起来,还有什么东西会让风吹起来?(塑料袋、纸)

如果让这些垃圾消失我们周围的环境就会变得更美!(培养幼儿不随地扔垃圾、见到纸屑捡起的好习惯)

6、课堂延伸:

小朋友们制作一个风铃,试一试,挂到房间的哪一个位置,发出的声音最响亮。活动设计抓住幼儿的好奇心,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孩子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学习。活动遵循在学中玩、玩中学的教育理念,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从说一说,在知道风筝上天需要风的基础上,了解风帮助人们做好多事情,也知道过大的风带来的危害,不过随后给幼儿提示不要对风产生恐惧,风还是我们的朋友。指导幼儿做一做,玩一玩,让他们去感受风的“趣”。同时也让他们在尝试中探索风的秘密。

大班科学教案【篇12】

活动目标:

1、了解刮蜡画的特征,初步掌握刮蜡画的方法。

2、感知色彩明暗的对比,增强对色彩的感受力,体验色彩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刮蜡画的成品几张。

2、画纸、油画棒、铅笔。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欣赏刮蜡画,引起幼儿作画兴趣。

2、教师示范讲解刮蜡画的.方法。

(1)教师先介绍作画工具。

(2)认识刮蜡画,熟悉作画步骤:先在画纸上均匀的涂上一层浅色,再在浅色上涂上两遍深色;第一层横着涂、第二遍竖着涂。然后用笔把想去掉的地方刮画出来。

3、教师指导幼儿作画,提出要求。

(1)先涂一层浅颜色,涂满了再涂深色。在涂深色的时候,要涂得均匀,涂的满,动作要快。

(2)想好了主题再刮画,错了可用同样的深色蜡笔盖上重画。

4、请幼儿交流讲述自己的作品。

大班科学教案【篇13】

活动目标:

1、知道南极北极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方,了解它们的一些主要特征。

2、乐意将自己收集的信息与同伴分享,产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地球仪。

2、幼儿用书《南极和北极》。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对有关南极和北极的问题进行讨论。

活动难点:

认识南极和北极的人、动物和交通工具。

活动过程:

1、出示地球仪,了解南极和北极的位置:

(1)简单说说地球仪的用途。

(2)介绍在地球仪上自己知道的国家和地区区域:

“我们居住的'城市(大约)是在哪个位置?”

(3)寻找南极和北极的位置:

“你知道地球上最冷的地方在哪里吗?最低的温度是多少?”“从地球上看一看,我们居住的地方离南极近还是离北极近?”

2、交流信息,引导幼儿对有关南极和北极的问题进行讨论:

(1)你知道南极和北极的哪些事情?那里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介绍因纽特人的生活方式。)

(2)南极和北极有些什么动物?(阅读图书,认识南极的企鹅,北极的北极熊。)

(3)南极和北极的人常用的交通工具是什么?(认识狗拉雪橇。)

3、提出问题,激起幼儿继续探索有关南极和北极奥秘的兴趣:

(1) “南极和北极有白天和黑夜吗?为什们企鹅不怕寒冷?”

(2)“你还想知道哪些南极和北极的事情?”

大班科学教案【篇14】

活动目标:

1、喜欢玩各种电动玩具,能探索发现其共同的特征。

2、知道电池在电动玩具中的作用以及正确使用电池的方法。

活动准备:

1、 如有条件,请幼儿从家里带一个电动玩具到幼儿园。

2、 电池若干。

活动过程:

1、幼儿介绍自己的玩具。

教师:今天小朋友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玩具。请你说说你带的`是什么玩具?

请几位幼儿演示自己的玩具给大家看,激发大家的兴趣。

2、 确立小组名称。

教师:请你们自己都来玩一玩自己的电动玩具,看一看他们会不会动?

教师:你打开开关的时候,你的玩具会怎样?(玩具汽车向前跑、玩具母鸡生蛋了。)

教师:电动玩具为什么会动?(玩具里有电池)

3、教师帮助幼儿了解电池的作用。

教师:老师请大家把电池拿掉,看看玩具还会不会动?(不会动、不会转、不会亮。)

教师:我这还有两个玩具,他们为什么安上了电池还不能动呢?(将电池装反了)

教师:请你们也来试一试,在你的玩具中装上电池,看他会不会动?个别指导幼儿装电池,教师示范装电池。

大班科学教案【篇15】

来源:沾化县古城镇中心幼儿园 张良信

【设计意图】:

大班下学期的孩子面临上小学,认识记录时间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通过与部分幼儿家长和小学老师的交谈了解到:很多幼儿进入小学后,遇到很多困难,其中就包括认识钟表这一环节,由于不认识钟表而耽误了上课时间。为了更好的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我特意设计了《有趣的钟表》 这一节课。

【活动目标】:

1、通过猜谜语引出《有趣的钟表》、知道钟表上时针、分针的名称以及运转规律,从而使幼儿学会看整点、半点。

2、引导幼儿拨出幼儿园一天的生活作息时间。

3、培养幼儿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自制课件、录音磁带

2、数字头饰、动物头饰

3、大钟表一个、幼儿每人一个可拨动的小动物钟表模型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认识钟表:

1、幼儿听音乐做拍手游戏进入活动室。

2、用猜谜语形式导入活动,使幼儿了解钟表的名称,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谜面:“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它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谜底:钟表)

3、观察活动

通过观察活动认识时针、分针以及他们之间的不同,认识钟面上12个数字以及数字的排列位置。

提问:

(1)每只钟面上都有什么?(出示3只不同形状的钟表,幼儿找出钟面上都有两根针和1~12的数字)

(2)比比看,两根针什么地方不一样?(长短、粗细之分)它们的名称叫什么?(了解时针、分针的名称)

(3)钟面上的数字排列位置是怎样的?(认识典型的`几个数字位置12 3 6 9)

二、认识整点:

1、放课件,让幼儿感受时针和分针的运转规律。

师演示:时针、分针都指到“12”上,然后将分针转一圈,又回到了“12”上。让幼儿注意这时时针有什么变化(时针走了一个大格,指到数字“1”上),提问幼儿是几点,这样反复演示几次。

总结:当分针指到数字“12“上,时针指到数字几上就是几点整。

2、出示小动物时钟模型,让幼儿自己拨出下列作息时间,并比一比谁拨得又对又快。

早上7:00起床 ; 中午12:00吃饭; 晚上8:00睡觉。

三、放歌曲《小时钟》: 教育幼儿珍惜时间,不能浪费时间。

四、认识半点:

1、放课件,让幼儿再次感受时针和分针的运转规律。

师演示:时针和分针都指到数字“12”上,然后将分针转半圈,指到数字“6”上,让幼儿观察时针有什么变化(走了半格,指到“12”和“1”中间)。提问幼儿是几点?反复演示几次。

总结:当分针指到数字“6”上,时针指到两个数的中间,时针前面的数字是几,就是几点半。

2、出示小动物钟模型,让幼儿拨出作息时间:

上午8:30上课; 下午3:30做游戏; 下午5:30放学

五、帮助幼儿理解钟表的功能,重点说明钟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提问:小朋友,你们家里有钟表吗?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钟表?为什么那么多的地方都要用到钟表呢?(启发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或看图片来说出钟表的用途)

2、教师归纳:钟表和手表都是计时工具,它可以告诉人们,现在是什么时间了,应该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钟表是人类的好朋友。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zf133.com/a/5620103.html